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会计的基础工作

时间:2023-06-06 15:34:51

导语:在会计的基础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的基础工作

第1篇

既然会计工作有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规范会计从业人员就显得十分重要。

1健立健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一个公司的财务核心。其实一个公司无论大小,都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的企业制度。明确责任,规定处理的程序等,这样,就会使公司的财务制度在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同时也会有效的对财务人员进行监管,防止漏洞。

2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公司财务工作的质量。所以,在健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之后,还要加强对公司的财务进行管理。有条件的单位应该配备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在管理上也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以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改善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是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从而为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服务。只有有效的维护了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与协调性,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的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那么,要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要如何去着手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

4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为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公司组织会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再教育培训,并以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日常的业务学习制度化。公司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各项制度及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服务意识,使公司的财务工作更加严谨、科学、合理、有效,也使财务部门更好、更优的公共服务职能得以更大发挥。

5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站在内部产生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与程序。内部控制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这就充分保证了会计基础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6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奖惩制度。

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奖惩,不但能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监管,还可以有效的督促其规范工作,防止漏洞。奖,有利于员工积极的工作,保证财务制度的正常执行;罚,有利于对员工惰性的监督,防止其工作中的不细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健康发展。

7提高企业人员财务水平。

在当今社会,会计学知识涉及到了公司工作的各个层面,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报表,还把管理和会计知识相融合,使得会计由狭义上的概念向广义上发展。而作为公司的一员,如果不懂财务知识,他在公司里就会遇到各种麻烦。尤其是作为公司的领导,不但要懂管理,还要懂经营,不懂经营,企业就无法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其次要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能够以点带面,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水平与竞争力。

二、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强化

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为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制度要求,注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与提升,但是纵观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提升十分不利,迫切需要强化和完善。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概述

(1)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分析。在市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的带动影响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完善。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会计法》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范化制度与要求,并且在工作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实际流程以及方法体系制定,在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提升,发展变化十分明显。(2)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开展的重要内容,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发展和提升,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能,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强化提升,有利于其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发展提升,为事业单位管理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推动事业单位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水平提升,从而更好发挥自身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进步提升。其次,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完善化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尤其是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相对薄弱的问题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强化与完善,在促进其整体规范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改善提升。再次,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对其工作开展的强化与完善,能够准确、及时、有效的把握单位的会计状况,为财务管理以及决策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从而促进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推动事业单位管理的综合发展。最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还有利于促进各项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对其工作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从会计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综合素养以及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监管控制、管理规范化与系统化等方面,避免工作过程中各项违规乱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标准化、完善化水平。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存问题

(1)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对于会计机构的设置以及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但是在实际开展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一些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人员配置中,并没有按照相应的制度要求进行配备,存在会计工作人员配备数量不足或者是缺乏从业资质等,都会对会计基础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事业单位针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不及时,导致从业人员知识体系或者是对于工作制度、规范要求等方面认识不完善,从而在工作开展中存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完整等问题发生,十分不利。(2)会计工作开展监管不到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对其工作开展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也是现存的突出问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领导审批制度,工作人员对于单位的财务情况不清楚,或者是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够进行及时监督或监督不力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监督不完善或不到位,从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效果,导致工作开展中存在着各类问题。此外,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水平不足,在工作开展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把握和认识不到位,也会导致其在相对复杂的会计事务处理中,不能够准确有效的解决处理,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等,都没有真正的发挥会计工作开展中的监督作用。(3)内部控制及管理不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内部控制与管理相对薄弱,也是其现存问题的突出表现。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比较混乱,内部控制或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就会导致会计工作开展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从而更容易发生各种或者是操作不规范、不合理、会计信息缺失等情况问题。此外,如果事业单位本身的管理制度与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在工作开展中,对于管理制度与规范要求的执行不到位,也会导致各种情况与问题发生,缺乏有效的监督完善。(4)会计归档管理不合要求。会计基础工作开展中,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合要求,比如,会计档案或资料数据管理中,没有进行及时的存储或者是分类、归档管理等,都会造成会计资料不全等问题发生,从而影响会计管理对于资料数据的正常使用。

三、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首先,应注意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领导管理审批模式决定了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基础工作开展及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中,首先应注意加强单位领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责任以及重要性影响认识,从而加强其会计管理与操作中的制度化与标准化观念意识,提高其会计基础工作参与的规范化水平,并通过带头引导与监督作用发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发展提升。此外,还应注意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以及工作部门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严格落实和执行各项制度要求,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提升。其次,应注意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道德培养,提高会计工作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避免会计工作中等不规范行为发生,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提升。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仅需要从会计工作业务知识与规章制度的系统化培训学习上强化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与教育提升,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依法操作、合法、守法的道德行为水平,在开展会计工作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和职能。最后,还需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关规范与要求,合理进行工作人员配备与设置,同时注意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内外监管体制,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其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昊.事业单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研究.热带农业工程,2016(03).

第3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性工作;弊端;策略;现状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015-01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它的重要性和整个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是一致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的会计工作基础工作的认识性和重视程度来看尚不理想。就此,本文着重针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一、会计基础性工作现状

近些年,我国很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此规范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以及业务培训措施提升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提高和完善。尽管如此,我国会计的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第一、会计科目不符,财产不真实,数据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单位为了能够减少会计核算的步骤,在总账目上不设置现今和银行存款的会计科目,只有银行存款和现今记账,还有很多单位在总账目上不设置利润分配科目,通过未分配的利润科目代替,这样做不符合科目的设置要求,会出现数据不真实的现象。

第二、不按照相关规定填制会计记账凭证。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当中明确指出了“会计人员应在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对会计记账凭证不进行认真的审核。

第三、记账、结账工作不符。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当中明确指出了,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审核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目,在进行等级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涉及到的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的摘要、金额数和其他相关的资料逐步的纳入到登记当中。在进行登记的过程中,要求笔必须是钢笔,颜色为蓝色或者是黑色,不允许使用圆珠笔和铅笔。如果账目出现和任何错误,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更正。在结账的过程中,要计算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下的额度。但是很多单位在实际工作当中,只记录下余额,不记录发生的额度。甚至很多单位不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导致出现账账不符的现象。

在会计基础性规范工作明确表示了,在进行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各个单位必须要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资料相关联的会计报表,要求能够准确的进行计算,要求数字具有真实性,内容完整,能够从整体上说明情况。

但是很多单位在进行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为了偷税漏税掩盖真正的账目数据,对会计凭证进行造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很多会计人员都违反着会计的职业道德,没有认真执行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的活动当中。这些都严重性的影响了会计的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共组程序的正常运行,影响到会计职能的发挥,干扰到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流程不清晰。少数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对基础性工作缺少认识。从经营治理角度进行分析,一般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对它的影响都不是直接性的。所以说很多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的基础性工作,认为会计的基础性工作是没有必要狠抓狠打的。会计的工作就是收支,一切都在负责人的掌握当中,不重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和业务学习,导致了相关的核算人员的工作和会计工作的制度要求不符,严重性的影响了会计工作本身的水平,遏制了经营治理的提升。

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了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因为会计人员学历层次较为低下,没有经过系统性的知识培养和理论性的知识练习。很多会计都是因为觉得这个行业挣钱,所以才选择这个行业,有时候这些会计人员不能够清晰的弄懂科目,对账簿、会计报表、业务之间的关系了解的不清楚。甚至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准,但是因为长时间的忽略业务知识的更新以及会计法规的更新,导致缺乏了自觉学习的意识,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甚至出现了下降的状况。还有很多会计人员即便是掌握了基本的核算知识,但是因为缺乏相对应的职业道德,不能够认真的执行相关的制度,不能够按照规定执行,降低了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的现象。

二、加强会计算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第一、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宏观、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建立在加强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上。

从一个单位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计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最为重要的会计行为。

从实际工作角度进行分析,会计的基础工作能够有效的规范会计的行为,提高会计资料的质量。

同时,会计基础工作是否完善,已经不再单纯的影响到单位内部的事物,同时它还严重性的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作性。影响到了会计算资料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分享等方面。影响到了相关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甚至会严重性的危急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要求必须加强会计的计算工作,保障能够为会计资料提供完整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处理好各个利害关系。

第二、完善和加强会计的基础性工作,规范会计的工作秩序,进行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以标准的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保障。

在党十三中全会中,明确强调了要强国、立国,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以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障经济的真实性。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或者是单位的会计算工作,所以说务必要提高其重要意识,把握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提高会计工作。为了能够有效的帮助会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和进行,必须要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与此同时,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会计基础性工作,很可能一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真实性,会计数据会是失去可靠性。会计的工作水平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现在情况来看,很多会计的工作流程尚不完善,秩序混乱,管理没有条理,账目不清晰,这些情况的频繁出现,导致了会计工作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本文针对会计基础性工作存在的弊端、会计基础性工作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认为加强会计的基础性工作是必然的一种趋势,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成为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要承担者,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道德意识,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性的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展开。 所以说,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必然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直接对象。加强会计的基础性工作,注重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点滴,不断的加强和改进会计工作,从总体上提高会计的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保障会计工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学荣.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2]冯小波.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

[3]段剑虹.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第4篇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 政策建议

企业任何一项财务活动的决策都离不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分析,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精准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影响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前途命运。

一、经济管理系统中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1、经济管理中会计信息的源泉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既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又是规范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目的,如今在提倡双赢的企业经营理念中,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相关利益的最大化,即企业实现经营绩效的最优化;二是与企业发展有关联的内部员工、上下级供应商以及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会计基础工作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内容涵盖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向和运营结果,是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源泉。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来说,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可以提供准确化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而对于外部资本市场而言,企业投融资方案实施顺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其质量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各种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所在是企业自身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投资失败,投资者的心理大受打击,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不仅仅是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争取外部资本市场良好信誉、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2、企业内部经营方式转变的必然性要求

目前,企业已经完全抛弃小作坊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开始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和精益化、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具有全方位、系统化的特征,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进行集中化管理,既可以贯彻落实企业集团的战略化规划的方案又有利于集团开展全面统一化的管理模式。所谓财务集中化管理是指将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定价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财务政策管理等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统一规划纳入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一种模式。集团员工在既定财务管理模式下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经营方向,有利于集团企业运营目标的圆满完成。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使财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变化提出了必然性的要求。

3、外部监管形势的适应性需求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受到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相关管理部门如国资委、财政部、审计署等组成的财务审查机构会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日常的监管,还会进行定期的行内外监督。会计基础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及经纪业务的准确核算,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专业和精准可以有效降低日常工作中风险发生的频率,还可以监控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并进行相关纠正性工作,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甚至无风险。

二、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和会计岗位设置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集团企业的会计人员安排和岗位设置基本规范,但是其下属企业的会计岗位人员的安排就存在很大的隐患,有些会计从业人员无基本的会计从业上岗证,或者为减少人员费用开支会计人员在多个岗位上就职,会计岗位设置不齐全等。会计人员特别是一些会计主管人员的基础专业化知识和专业素养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情况下,企业要密切关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

(2)原始凭证方面的问题。会计原始凭证的内容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填报,以保证其完整性和规范性。原始凭证可能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来原始凭证数量大种类多,其填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发票表头不准确,非正式发票混杂其中;会议费用支出标准不符合并且缺少相关会议人员的记录,培训出差缺少相关审批程序和费用使用说明;发票管理制度不完善,发票的领用、保存和注销不规范,一些地方税务机关开具的发票不符合当地税务机关或者劳务发生地的税法规定等等。

(3)会计账簿方面的问题。许多企业在会计账簿设置上不能履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计科目出现交融性问题。并且会计账簿的打印表并未进行编号连续性设置,或者缺少经管人员一览表或其相关信息填写不完整,这样一来容易造成会计账簿缺少页码或者填制不规范甚至出现信息不真实的现象。

(4)财务报告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化的时代,上市公司定期进行的财务数据报告常常出现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其资产的盈余管理错综复杂,有时为了达到企业预订的投融资目的对资产利润表进行美化,虚设收入来源缺乏有力证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财务报表的说明和附注一栏内容形式化无实质性,通常的财务状态分析也仅仅是敷衍了事,这给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分析带来了严重影响。

2、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基础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分析,会计人员自身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低下应该引起管理人员的极大关注。但是引起上述问题还有一些深层次的规章制度方面的原因,综合考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缺乏应有的会计基础工作重视度。对于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层面缺乏有效的认知度,其观念陈旧,仍然认为会计人员的工作仅仅是用将日常收支进行记录的记账工作,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会计人员的招聘随意性和缺少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企业没有基本的会计基础工作规章制度,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常常与《会计基本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相违背,导致企业会计基本工作的开展不顺畅、会计信息不真实。除此之外,在企业所有的管理部门中,财务部门的地位低下,被认为是属于“完全消费者”,只有费用的支出无利润的创造,因此在企业的布局设置中经常被安排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工作环境嘈杂、人员拥挤,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更新速度慢,并且偶尔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会计人员针对日常经营活动和相关资产的投资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来的结果或者政策建议并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出现公司决策人员的决策脱离数据分析结果。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不达标。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与否的关键点。目前,一些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基本会计要求,出现企业财务数据舞弊的现象,是由于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不牢固,不能抵御外界金钱的诱惑而做出违反基本会计法律法规的事情;随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相关规章制度的更新,会计人员的基本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专业知识陈旧困乏,会计科目的核算精准度受损,记账凭证、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等常常出现错误,规章制度的不熟悉使会计工作的开展总是出现偏差,同时会计监控的有效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基本会计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总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满足其基本要求。

(3)企业会计机构内部控制不到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无法对基本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制约,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套完善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需要包括基本岗位设置、人员职责的划分以及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然而,在现阶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基本会计法律不了解并且也没有从心理上树立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肩负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任务,有的企业具有内控制度但仅仅流于形式,没有进行实质性地开展,常常出现“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开展的现象。还有就是不相容岗位设置无法进行相互之间的牵制约束,内控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时监管环节、流程存在很多漏洞为不规范行为制造众多可能性空间,员工绩效考核的违规行为赋予例外性原则而进行一味的宽容处理,因此,上述种种内控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基础会计工作的不规范。

(4)外部监督检查力度不足。企业外部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会计工作监督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毫无疑问外部监督检查的力度与企业会计工作的效果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的财政、监察和审计等财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监察和管理,即使有一定程度的监控也由于资源受限等原因而出现监管力度薄弱、监管流于形式,况且他们一直错误的认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控属于企业本身的内部事务与政府部门的监控没有多大的干系,政府部门做出没必要进行监管干预的决定;另一方面,会计事务所因其受雇于企业,在监管上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而出现监管力度不够的现象。因而,外部监管力度不足不能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精准化,有损会计信息的质量。

(5)过分依赖财务系统。在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的今天,会计人员不需要进行传统的手工做账和对报表的核对,只需要在财务系统中进行相关规定进行公式的编制以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即可。会计工作人员在引进的系统中,只需要按照企业的会计凭证进行数据的输入,系统会根据输入的数据自动生成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而会计人员出于偷懒或者绝对相信财务系统的准确无误而很少对财务报表进行相关的核对,这样一来即使是系统出现问题也很难被发现,况且系统重复性应用会导致错误一直存在,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有失精准,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待考察。

三、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合理配备会计人员,重视会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会计人员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在会计人员的招聘环节设置基本的筛选条件,会计从业资格证是首要条件,基本会计知识的考核是必备环节,简单实务会计工作的处理、基本会计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以保证招聘的会计人员具有高知识水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二,财务部门要合理进行会计岗位的设置并进行会计人员的安排,以保证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能够完全胜任其工作职责,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活动量和相关业务量进行必要性会计人员的调整和安排,以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其三,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跟随时代的变化,会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更新,企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进行会计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努力提升企业的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履行财经纪律,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推行制度化建设,强化执行力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一方面需要领导和会计从业人员思想上的重视,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企业制度层面的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定期组织对于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形成制度汇编,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学习以便于在日常工作贯彻落实。首先管理人员要从心理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意识到需要对会计信息的在真实性负责,充实自身的财经法规,给财务部门应有的地位并就企业经营活动重点参考会计人员的意见。其次,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牢固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工作中的法制观念、制度观念,以制度来约束日常行为,使之熟悉法律、依法办事,不仅仅要明辨是非还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3、加强企业约束机制,提高会计监督力度

经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管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经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以及对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系统化的会计机构中明确各个基层员工的责任,使得高层管理者、总会计师、会计师负责人以及会计主管人员各司其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岗位定额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以及计量验收制度等等。其二,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外部监管。内部监督是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下,为保证企业自身资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内部监督包括对原始凭证的受理、审核,对会计账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监督,对记账凭证的录入、记账以及财务报表的编报、财务档案归档等的监督,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开展内部监督工作做,争取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以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外部监督要求相关政府工作部门加强对企业基础会计工作的监管,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财务账目的审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纠正意见。外部监管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弥补内部监管的种种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企业内部监管的一种再监管,两者相互结合更有利于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学荣: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2] 胡志英: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冶金财会,2011(9).

第5篇

    1.会计核算不到位。另外依据相关政策财务人员对于报销人员使用的虚假发票不承担责任,因此还存在会计人员不注重对原始发票的真伪的识别;学校资金清查不及时,主要体现没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对账工作不及时,各类代管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收费票据使用不合理,填写的要素不完整,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税法知识,对收费的性质不清楚,对所收到的款项,特别是非常规性的收款不知道该使用哪类票据。账务查询系统、学生交费系统、职工收入查询系统等校园网络建设应加强,存在账务查询系统没有或者是数据更新不及时,部门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本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学生交费系统仅在财务部门使用,不能与教务处、成教处、各系、室实现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职工收入查询系统不健全,特别是对监考费、阅卷费等一系列零星发放的款项查询不到,会计凭证或附件传送不及时等一系列的问题。

    2.监督不全面。高职院校的会计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的外部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高校的会计工作缺乏全面的检查、监督和有效的指导。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因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对高校的审计避重就轻,浮于表面,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监督。由于外部监督的缺失从而使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基础不规范,还可能导致各类经济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会计监督的内部主要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而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人员的编制在单位内部,很难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对经济业务的监督只是体现在审查票据要素完整、大小写金额一致、领导审批手续及原始附件齐全,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的审计无从谈起。

    3.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高职院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学院的财务制度、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各类报销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部牵制制度、创收的内部分配制度。各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制定不齐全,有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很多年以前制定的,已不能适应现有的经济业务和管理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二、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的措施

    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的财务工作,按照会计业务需求合理配制财务工作人员,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2013年1月1日施实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各院校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处于学院决策层,让学院领导能了解财务、熟悉财务、重视财务工作,切实负担起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按照会计业务需求合理配制财务工作人员。很多高职院校临近退休年龄的财务人员较多,急需新进财务人员,为财务工作储备后续力量。但是在引进财务人员时存在下面的问题,对财务人员学历要求高,至少要求本科学历,相当一部份学院要求硕士学历,很大一部份高学历财务专业毕业学生并不愿意从事高校财务工作,选择高校工作的更愿意从事教学工作。事实上高校的财务工作并不很复杂,并不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职业道德良好,热爱会计工作,踏实努力、尽心尽责的会计工作人员。学院还应建立会计人员激励机制,会计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责任与报酬明显不成比例,从一定程度上挫伤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多给会计工作人员一些关心和理解。学校任何一个部门的创收收入都离不开财务人员的辛勤工作,所以学校的创收除了分配给组织部门、承办部门外,财务部门也应得到按一定比例的创收分成款,用于部门人员的培训支出、改善办公条件及工作业绩好的会计人员的奖励等。

    2.健全财务部门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责任制。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要应对新的业务,一个健全的财务组织结构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保障。各院校可以依据业务性质和业务量的大小设置二级科室,确定各科室的职能及科内各岗位的分工,具体明确细化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在确定岗位分工时要特别注意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现拟定一份科室职责与岗位结合的分工表供参考。

    3.按照《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各高职院校要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单位法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制定学院的财务制度,应具体包括预决算管理、会计事项授权批准、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会计工作岗位轮换、会计电算化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应依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制定部门经费及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部门创收的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差旅费报销的范围和标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保障,各部门需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

    4.加强学校财务网络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学院其他相关部门协作一致。一套完善的财务网络体系应满足以下的需求:学校部门负责人能及时查询到与财务账务同步的部门经费使用及结余情况,教职工绩效工资收入及个人扣款的明细查询,相关职能部门能及时查询财务缴费系统中学生学费及代管费、重修费、等级考试、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缴费信息,财务部门能在学生资助系统中收集到学生的银行卡号以便及时准确地发放学生助学金、奖学金,价格补助等方面的学生资助款。要实现以上这些功能需要加强学院网络一体化建设,在保证财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数据共享。并加强与学校人事、教务、学生、招生等行政部门及各教学系的协作。

第6篇

    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分析:

    1、做好基础工作有助于会计工作秩序的规范化。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对于企业投资决策起到置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规范的会计秩序才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而反之,会计基础工作做的不够严谨,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则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

    2、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试想,如果发票没有按规定审核、会计凭证填制不合规范、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那么会计报表就不能及时、真实、客观、完整的反映一个单位的经营成果,就会影响到经营者的决策,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对会计资料的及时了解和利用。影响到会计资料在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

    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一些单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计帐人员帐簿设置不全,会计科目应用混乱;不按正确方法更正错误,涂改、刮擦现象存在;有的计帐凭证和报表项目填写不全,有关责任人有漏盖章现象;对会计人员任用管理不合法,不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

    2、规章制度不健全。个别单位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存在会计、出纳由一人担任,有白条抵库和坐支现象,特别是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后,有的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制度,使财务管理的局面混乱。

    3、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不及时,随意性较大,如:(1)没有序时记账,一些单位在会计业务不多的情况下,没有根据手续齐全的原始凭证及时填制会计记账凭证,而是汇总记账。(2)会计填制凭证不符合规范,对于会计科目的定义概念模糊。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不能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会计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人员则是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又没有注意继续深造;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不注意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法规。

    三、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1、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熟悉和掌握其中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各类规定,做好依法建账、准确报账等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把各种财务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可以建立必要的检查和奖励制度,对执行情况加以考核。

    2、加强对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积极施行会计电算化,建立适合单位实际状况的会计科目和部门项目会计管理系统,交叉管理,使单位的收支信息完整、清晰,反馈快捷;科学制定会计处理程序,把会计基础规范和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认真复核以确保每一笔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对会计档案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将历年的会计档案进行清理。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监督。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业务内容错综复杂,会计手段灵活多样,会计人员素质千差万别,加强会计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会计记录、资产保护等方面进行实施。单位的会计机构要实行会计记录控制,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

    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及道德素养。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从事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或决定着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不断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变化,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提升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坚强“不做假账”决心,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薛永亮: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4期.

    [2]郑新光:浅议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11期.

第7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环境;适应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工作的整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而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则需从会计基础工作做起。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会计基础工作这一领域尚有欠缺,难以达到有效管理,因而导致会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工作水平,是企业目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基础工作之一。

一、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其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前者受制于后者同时又间接服务于后者,而后者的改变又会促进前者的改变和完善。企业只有对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工作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1.政治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政治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是间接相关的,一般来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就企业来说,无论是哪一种政治体制,会计工作都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这就间接使得会计工作含有一定的政治和社会色彩。由此可见,会计工作与政治环境有着间接联系,当政治体制发生改变时,市场经济体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会造成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政治体制对市场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政治体制发生变化时,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会计工作内容的改变。另外,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很多经济条件以及监督管理政策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对会计工作也有一定影响。

2.经济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不同于政治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经济环境与其关系是直接相关的。对于市场经济环境来说,市场经济体制是随着经济环境不断调整的,经济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会计基础工作也被赋予不同的工作内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方式、会计规范、会计管理控制等都会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另外,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会促进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会增加会计工作的深度,扩大会计工作内容的广度。一般来说,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提高市场经济水平,市场经济环境也就会变得更适宜企业生存,会计基础工作也就会变得科学规范。同时经济调控方式对会计基础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会计工作的工作规范和管控力度都会随着经济调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3.法律法规、制度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法律法规、制度环境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它,同时又保护着它。具体来说,法律法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政治体制下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环境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目前来说,对会计工作影响较深的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准则等,这些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既制约规范了它,同时又保护着它。总体来说,法律法规、制度环境既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同时对其工作内容又做出了更高要求。

4.教育和文化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教育和文化环境对于会计基础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理想信念等也在不断改变。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又影响着会计思想以及会计理论的形成,同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是会计工作的一个指导方向。另外,会计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素养,而教育和文化环境正好是其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会计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对会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的实施程度。因此,培养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对会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5.科学技术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目前在会计领域,科学技术环境已经成为其工作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科学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使会计基础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同时还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很多信息的传递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进行高效率的管控,可以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便于调整会计工作的重心以及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会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避免由于信息反馈不及时造成的失误,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实时性。另外,科学技术的应用还给会计基础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使会计工作不断发生改革变化,从而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6.管理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的关系

管理环境与会计基础工作是直接相关的,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两者之间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与管理阶层有着重要联系,上级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控制的力度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一般来说,管理环境直接影响会计机构和会计管理控制,而会计机构的完善程度以及会计管理力度又影响着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另外,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内部控制体制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是约束体制、管理控制体制以及监管机制等共同组成的。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依靠于内部控制体制,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约束。

二、目前我国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1.新经济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竞争压力的增大,致使企业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另外,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扩大和复杂化,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问题层出不穷。这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实现会计人员的素质标准专业化,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第二,实现企业会计机构组织标准多元化,促进会计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第三,实现会计监督管理标准法制化,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第四,实现内部控制体制标准系统化,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控。

2.新法律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治政策的颁布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如何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基础工作更加高效的运行,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是当今法律环境下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是目前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3.新社会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的要求

我国的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慢慢开始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并不高,这导致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欠缺,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会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公众对会计人员的评价。而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同时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也有一定要求。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有利于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众对于企业的认识度,间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4.新科技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慢慢融入到了会计工作中去,因而会计基础工作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机构组织的扁平化以及服务集中化,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会计工作的自动化和实时化。

5.内部管理的改变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的要求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是开放型的,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基础前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以系统为出发点,注重的是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另外,信息管理也是目前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管理控制,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三、会计基础工作适应环境变化的必要措施

1.转变会计管理工作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治、经济、教育与文化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会计基础工作适应环境变化对会计工作的开展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转变会计管理工作的观念是会计基础工作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会计财政部门来说,积极组织统筹经济收益,科学合理地进行财政支出,对于企业经济实行有效调控,使企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是其现今需要重视的地方。另外,还要加强对会计部门的管理控制,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除此之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也有待加强,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基础,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切实履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权

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来说,贯彻落实对其管理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推行问责制,加大管理阶层对于会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就目前来说,问责制的施行有助于责任和义务的落实,同时还有利于权责意识的形成,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另外,问责制的推行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现代化的程度。在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优秀人才。第三,注意会计监督工作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第四,提高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要求,严格进行人员的录取和筛选,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3.单位内部统一思想

要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单位内部必须统一思想,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在企业单位内部,领导管理人员要给予其足够重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另外,相关会计部门还要提高管理监督水平,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严格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会计部门要和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政治、教育与文化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运行有着重要影响,要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对环境的适应性,转变会计工作管理观念,严格履行和落实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权,统一单位内部思想,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翟晋.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吉林画报,2014(7):111-112.

[2]赵爱侬.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107-108.

[3]张燕,张肖.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创新[J].财经界,2013(35):141-142.

[4]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5]孙新宪.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4.

[6]韩春伟.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绩评价研究[D].青岛:山东大学,2009.

[7]张洪玲.基于企业环境变化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8]吴凤娟.ERP环境下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探析[J].财经界,2015(4):211-212.

第8篇

一、从内部控制环境方面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环境对于一个企业和单位的影响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做好内部环境的控制会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这还能将影响渗透到其他的方面。对于内部环境的控制,主要是指成员因素,比如他们的工作能力的高低,素质的高低,责任感以及个人的才能等等。最先需要优化的是优秀会计人才的优化配置、稳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并且各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资分配制度、企业文化以及员工的培训机制均有所不同,所以人才逐渐的市场化和流动化。优秀的人才资源不断流动以及新员工的培训与适应工作需要一定的程序与时间,同时,新员工的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会带来一些影响。这样会对企业在未来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有很大必要积极筹建一支具有实力和技能的队伍。这有利于实现会计这个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减少人才的流失,降低了人工成本。另外,注重会计人才的长久性的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发展的信息化程度逐渐成为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制度,比如信息化的人才招聘、档案管理等等,这些措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信息化程度,无疑使企业在市场之中能够站稳脚跟。企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培训、薪酬和奖励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从风险评估、防范方面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能够很好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事他们也是单位企业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随着准则的不断推出,之前的许多业务都需要不断的调整,但是在调整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并且有些问题是无法预测的,有的甚至是无法避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想要做好本质工作,只有在相同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才可以。其中,准则的消化过程很容易造成基础工作出现问题,例如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期消耗进行调整,另外,针对我国实务中现有的各类补助,要学会根据会计处理方法,对于小规模的子公司也要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伴随着我国实务所提出的各类补助政策,将大大提高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不但能够缓解一些遗留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冲击,还能够及时针对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调整,所以说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各项相关的基础工作都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三、从信息沟通方面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信息沟通简单来讲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具体来讲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和语言交流的过程。因此,建立内部统一消息平台的需求突显,将其植于移动终端之上,可大大提升企业信息共享与沟通、增强企业的执行力与团队的协同能力与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以及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提高基础会计工作的质量。在ERP系统中一项财务的支出、业务的进行,这些不能仅仅靠其中的某一个部门来完成,这需要会计、销售、管理部门的及时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的支出透明化,使企业的资金得到有效的整合、科学的配置使用,这正是体现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沟通和交流。

四、从内部监督方面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建立健全财政部门监督制约机制,重点是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财政资金分配政策,还要良好的进行权利的分配,使其相互之间能够进行制约和监督。充分的发挥财政监督对本级财政内部各部门的监督作用和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预算收支监督作用。在ERP系统中,需要通过内部牵制制度、用户监督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等与之相配套。同时,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对新软件的运用和功能进行熟悉和了解。所谓内部监督,不仅要发挥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更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监督、自查和相互之间的监督与制约,最终达到可以有效地避免不需要的财务漏洞与风险。健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壮大,资金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制度与前提。财务会计部门在资金的筹集、投资、耗费和分配及其对于相应的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中,遵守准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在此同时,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精神与文化建设,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将会使会计监督与反腐倡廉有机的相结合,对于企业的运转大有好处。还要对于违反公司财务规定,弄虚作假的人进行严厉、严肃的处理,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风气。

五、从控制活动方面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控制活动不仅能够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还能够保证管理阶层的命令得以执行,经常出现在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同时控制活动是会计基础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一些政策以及工作流程有很大一部分遵循规范、制度的原则,然后才进行实施。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工作上,纸上谈兵非但没没有用,相反还会起到负作用,更应该表现在具体的实施实践之上。比如说在会计交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更严重的就是在为未完成工作之际就随意离开自己岗位,控制活动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问题的出现。当然控制活动是说说而已,更应该将措施落到实处,管理者必须将控制活动投入实践,万万不可只是流于形式,要将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使其成为努力实现目标的一种机制。

六、结语

第9篇

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充分就业、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专业化分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但由于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显然不适合在小企业施行。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草案),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此前,较多的小企业直接使用并不适用的行业会计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制订、修改、补充等,但未经董事会等讨论通过。小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企业财务制度执行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且事先分析预测控制手段少,财务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整体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一、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管理要求完善以下财务制度

(一)货币资金管理

明确库存现金最高限额,支票印鉴由会计、出纳分别保管,每季度由财务负责人组织对出纳的银行存款、银行对账单、库存现金进行核对,每月编制收支平衡计划,必要的资金分级归口管理和分级审批制度。

(二)实物资产管理

应明确实物资产采购各环节的责任人,以及确定采购方式、供应商选择方法、采购价格、货物验收、入仓手续、付款方法等制度要求,明确实物资产保管使用责任人责任制,明确实物资产盘点检查制度。

(三)销售收入管理

应建立销售合同和销售价格确定审批制度,销售开票与结算制度,仓库发货制度,销售退回、折扣、折让制度,以及货款回笼责任制。

(四)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管理

应明确项目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决策程序,付款审批以及投资过程中的监督和完成后的管理,财务反映方法等制度。

(五)成本费用管理

企业应事先确定年度成本费用开支计划和成本消耗定额,并进行季、月细化。确定成本费用分级归口管理和相应的考核责任制,每月进行成本费用考核和评价,每季进行成本费用对比分析和成本费用预测工作。

(六)会计核算政策

应分析确定坏账准备提取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残值比率,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及方法,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会计政策。

(七)财会学习和岗位交流制度

企业应确定具体的财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和工作岗位交流制度,促进财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应注重区别原财会核算方法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许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以前的“两则两制”有较大区别,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一)收入确认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销售商品应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来按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取得收款权力)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做法。

(二)固定资产折旧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并按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注意改变原按国家规定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三)资产期末价值确定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各项资产期末价值的确定要求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成本(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账面价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账面价值)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小企业制度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企业应至少于每年年末将资产成本(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可变现净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是否应计提资产减值(跌价)准备,确保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四)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

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有较大变化的内容有:坏账准备的计提,融资、投资的作价及核算方法,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方交易,资本化利息,或有事项,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等经济业务。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时应注意改变原来按“两则两制”进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方法。

三、在加强财会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小企业应定期检查、总结、考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适时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经公司董事会等高级管理层讨论通过,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注重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先预测和控制,在进行经济分析和通报财会信息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数据核对,使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状况。

(三)财务负责人应履行经济监督的职能,参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审核企业的重大投资、利益分配等工作。

(四)小企业应健全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盘点和债权债务函证,对账务处理经常进行自责和核对。

(五)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下转第84页)(上接第82页)会队伍。

四、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它取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是指与决策相关的特性。根据财务会计准则说明(SFAC)第2号的规定,会计信息只有具备“导致差别”的能力,才能确定它与某一决策相关。“导致差别”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原来提供信息的基础上,既可增加也可减少信息,以减少经济事件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只有当会计信息同时具备了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时,才能说会计信息具有了相关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应尽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而信息需要由使用者决策目标、决策手段和条件所决定。

(二)可靠性

这是制约会计信息提供的另一基本条件。如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它对使用者来说,不仅没有用,甚至可能起负作用。可靠性,从使用者角度来讲,指使用者对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做出的估计;从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为使用者提供通用目的的信息。另外,可靠性还包含可验证性,这是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的,尽管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排除主观判断,但是应保证不同的提供者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对信息的人为干扰、操纵,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