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时间:2023-06-06 15:34:59

导语:在呼吸道疾病的防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第1篇

(1.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54007;2.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局红五月农场工贸公司 161446)

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与增重情况在整个养猪生产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个养猪生产的成败。断奶仔猪呼吸道病的发生,使其成活率下降,增重减慢,生产性能下降,养猪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给养殖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传染性因素。①原发性疾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和猪霉形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鼻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而引起。②继发性疾病:在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加重呼吸道病的症状。

非传染性因素。①断奶仔猪自身特点:断奶仔猪消化器官尚不发达、消化功能还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免疫力低等。②应激:断奶仔猪由于断奶、换料、环境突然改变等应激造成机体体质下降,易受各种病毒、细菌的侵害。③饲养管理:猪舍内饲养密度过大、温度过低、环境卫生质量差、舍内粉尘过多、通风不畅、有害气体含量过多、消毒不及时等易诱发呼吸道疾病。④营养配比:日粮营养搭配不当.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含量不足,仔猪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⑤饲料品质:饲料品质低劣,霉菌毒素超标,造成免疫抑制。

2 防控措施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禁止外来人员进出猪舍,限制猪舍人员随意流动,对进入猪舍的物品彻底消毒等。认真搞好猪舍卫生,严格消毒,以卫生和消毒工作为核心,常抓不懈,以最大限度的控制病原体的传人和猪舍内病原体的相互传播,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改善饲养管理方式: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合理的改造猪舍建筑,做到夏季防暑,冬季保温,舍内设施设置有利于猪只生长和人员操作。

减少病原体或传染源数量:带猪消毒可以暂时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密度,注意选择合适的消毒药,而且要程序化执行,长期坚持。及时隔离、淘汰发病猪,特别是传染病急性阶段的病猪是重要的传染源,能连续或间断性向环境中排毒,及时清除这些病猪,可减少健康猪感染的几率。没有治疗或饲养价值的猪应坚决淘汰,以保护更多的猪。

合理免疫:根据本场的疫病发生状况制定合理的科学免疫程序,并且要根据疾病的消长规律和季节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猪场稳定,不要轻易更换疫苗,也不要更改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的疫苗,要选择质量可靠而稳定的疫苗,妥善保存,免疫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进行免疫操作的人员应有责任心,保证疫苗接种到位,对种猪的接种尤其要认真。每次接种须准确记录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批号、剂量、不良反应等,以备存查。对于返情、流产、长期不的猪应该有完整记录,追查原因,需要补免时要补免。

第2篇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 特点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97-01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养猪场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症为猪发病后呼吸道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目前,导致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蓝耳病等。由于引发病变的病原体较多,采用打疫苗的防控方法会导致成本过大、影响发育、增加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因此,养猪场应针对猪呼吸道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定期投喂药物,以用来起到预防的效果。

一、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首先,猪呼吸道疾病多在养猪场流行,发病猪多为6~10周龄保育猪以及13~20周龄育成猪。此外,18周龄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集中发病阶段,其死亡率能够达到20~80%,死亡率与猪龄成反比。其次,猪呼吸道疾病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例如,6~10周龄猪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橡皮肺的症状;13~20周龄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喉头出血等症状。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发病猪耳尖,且在其四肢末端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斑。

二、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主要有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眼屎增多等症状特点。此外,急性猪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发病猪突然死亡或者发热明显,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猪,则会出现生长缓慢、食欲不振的症状。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大约两周后,会出现咳嗽,若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那么咳嗽的症状可持续2~3个月。

在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发性疾病中,有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而猪呼吸道疾病容易激发的疾病有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除上述之外,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还有不良条件和气候。例如,昼夜温差大、断奶日龄不一样、不全进全出饲养、营养不平均等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由于这些原因会使猪呼吸道疾病传播流行,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应注意随时观察。此外,猪肺炎引起的蓝耳病、气喘病、会加重猪呼吸道疾病的病情。

三、预防措施

由于呼吸道疾病很复杂,一般治愈后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在购买新猪时要谨慎检查,保持猪仔健康无病。如果是购入商品猪,应隔离观察15天,经检疫无病方可混群饲养。饲养期间,要提供合理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避免对猪喂养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因为饲料中的霉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系统。同时,还应注意猪舍内的卫生问题,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减少氨气味道,在保证空气通畅的情况下也要进行适当的保温。

此外,还应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由于能繁母猪、猪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群体,因此,母猪分娩前要按照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伪狂犬、猪瘟等疫苗免疫,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由此能够使出生的猪仔也带有较高的免疫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病疫的目的。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毫升,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在猪仔成长至6周龄时,可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此降低猪仔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的损失。

四、治疗措施

由于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并且愈合后的复发率比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并且及时治疗是药物治疗成功的主要基础。若及早诊断并在初期发病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那么将能够有效的减少死亡的几率,若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则会导致由呼吸道造成损伤逐渐转变为慢性病,从而增加了治愈难度。对于能够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使猪在食用饲料的过程中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对于不能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采取皮下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加以治疗。若是条件较好的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遇到猪仔、育肥猪发病状况时,可以选择在每50千克饲料中添加0.15千克纯土霉素碱、100克复方庆大霉素与安乃近,连续喂养5~7天,全群预防,以减少病发几率。

此外,对于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应以控制及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这种治疗原则能够有效的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其自身免疫力。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药物一般为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先锋4号等;若用于止咳平喘则强力喘康、麻黄碱等;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可以加强猪的免疫能力;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林格尔氏液则能够达到强心的功能。

五、结语

由于各种猪群均可发病,且猪呼吸道疾病多为几种病原先后同时感染,所以治愈的难度较大。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往往病情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将经济价值相对较小的猪进行隔离或者宰杀,如此一方面能够切断传染源,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经济损失。猪的呼吸道疾病多在秋冬呈现爆发趋势,规模大的专业户应在此时重点防范,并及时注射疫苗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此外,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所以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购买新猪时也应做到仔细检查,确认新猪无病后再购入。只有对每个环节加强注意,及时检查,才能彻底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 兰宁恒.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08) .

[2] 张爱勤.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 农技服务. 2011(06) .

[3] 陈晓英. 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0(06) .

第3篇

关键词: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

中图分类号:S85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对家禽损害甚大,甚至可以造成家禽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有弄清家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才能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尽快控制病情,防治疫情蔓延扩散。

1 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关系

禽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其发生特征是传播迅速,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对禽群的侵害非常严重,如果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甚至可以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只有找到病原体的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才能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家禽传染性呼吸疾病病原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明显的影响。饲养环境空气中氨气浓度过大、尘埃过多、家禽环境污染严重,都会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家禽长期在浓度20mg/kg氨气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肉眼和组织学病变,甚至感染NDV。像鸡呼吸时尘埃颗粒会阻碍其气管和支气管,这些尘埃往往都带有病毒和细菌,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1.2 热应激和霉菌毒素

根据相关试验证实,热应激会影响某些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像霉菌毒素的污染,粮食中受污染可以占到40%,黄曲霉素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导致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1.3 细菌和支原体

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是一种潜在感染,由于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致使禽群体带有这2种病原。如刚出世的雏鸡就部分带有病菌,在环境适宜情况下,会迅速蔓延和传播。支原体单一感染时,禽群只是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存在,就会形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由于副嗜血杆菌可以使支原体毒力大幅度增强。像养鸡场有支原体感染,加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协作发生,常常要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加入,也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甚至死亡。

1.4 免疫抑制病病原

所谓免疫抑制就是指家禽机体在某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无应答。像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等,都是常见免疫抑制病。如鸡群感染IBDV和大肠杆菌后,采用不同毒株的腺病毒攻击,就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如果使用毒力比较强的IBD疫苗时,可以影响ND和IB疫苗免疫应答能力。

2 常见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方法

家禽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包括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曲霉菌病、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等,掌握其发病特征、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有效控制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义。

2.1 传染性喉气管炎

这种传染性喉气管炎不仅能够感染家禽,对野生禽类也能形成感染,如野鸡、孔雀等。主要是通过饮水、用具、饲料进行传播。舍内通风较差,维生素缺乏,也是重要原因。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较差,眼睛和鼻孔有少量分泌物。喉头有过量的渗出物堵塞很容易使禽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用樟脑水肌肉注射,能够缓解禽呼吸困难的症状。要注意加强护理,特别是舍内通风要改善,饲料可以适当加入多种维生素,或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也可以接种疫苗。

2.2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天气闷热潮湿缺少维生素A都能够促使鼻炎发生。感染鼻炎有1~3d的潜伏期,发病初期有稀薄鼻液,呼吸不畅,眼结膜发炎,常常流泪,精神不好,食欲减退。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链霉素在饮水中加入,100万单位/kg水;磺胺类可以选用磺胺噻唑,也是饮水中加入,5g/kg水。土霉素可以加入饲料中喂养,2g/kg饲料,连用5~7d。还可以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要注意预防复发,可以在疗程结束后,隔7d再用药1~2d作为巩固。

2.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注意是通过空气飞沫和饲料、饮水、用具等媒介传播,舍内过热、过冷、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等,都会促使此病发生。目前没有太有效药物治疗,可以适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等防止其继发感染,一般连用3~5d。要加强护理,保持舍内通风,适当增加维生素,可以进行免疫接种。

2.4 传染性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多种家禽和哺乳动物都可感染。致病主要是烟曲霉菌,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呼吸苦难,食欲大减,饮水较多,后期腹泻,最后衰弱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3片/kg饲料,也可以将硫酸铜加入饮水中,0.5g/kg水,2种药物合力连用5~7d。还可以在饮水中加碘化钾治疗,5~10g/kg水。

2.5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主要靠接触、尘埃、飞沫等方式传播,寄生虫病、运输、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都可促使此病发生,特别冬季是流行季节。一般感染有10~21d潜伏期,表现为慢性病程较长。此病多发生在雏禽,呼吸道发炎,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继而呈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加入饮水中。链霉素80万单位/kg水,也可以加入泰乐菌素,2g/kg水,连用5d。还可以用呋喃唑酮加入饲料中,连续用7d。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进行轮换或联合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 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改善饲养环境

农村养殖环境污染较严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多为多种同时长期存留,这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最重要致因。因此,要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消除污染源,尽量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减少尘埃漂浮,保持良好通风,减少空气中病原的滞留。还要注意减少外在的诱导因素侵入,建立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外来人员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出入要换鞋,定期对禽体和舍内外进行消毒,要加强饮水管理,保持水质干净,注意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漂白粉或菌毒净,接种疫苗的前2d要停止饮水消毒。饲养用具也要重点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0.01%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对禽舍消毒可以用石灰水或烧碱液喷洒。

3.2 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禽群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禽群的免疫力。特别是要做好ND、IB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即使有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禽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会很轻微。

3.3 控制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病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禽体免疫器官,导致机体免疫应答降低,一些疫苗免疫失效,还会使鸡群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因此,要加强免疫抑制控制,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提高禽群免疫力。通过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禽群,尽量减弱免疫抑制的发生程度。

4 结语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防控难度也比较大,要掌握基本的控制要领,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要做好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传播渠道控制,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改善养殖环境,为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永丰,张海建,孙艳红.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09).

[2] 陆秀娟,吴宇本.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8(11).

[3] 何伟.家禽几类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2).

第4篇

寒凉天气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童朝晖副院长介绍,从全国来看,呼吸道疾病近几年的排名在往上攀升;从朝阳医院的门诊量来讲,呼吸科的门诊量过去一天是400人左右,现在达到六七百,患者增加明显。这个季节正是过敏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容易高发的时候。

那么,导致过敏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呢?童朝晖说有几方面的原因。这些年老百姓防病、看病的意识提高了,过去很多人有小病就扛着,现在人们注意保健,注意预防,感到不舒服,比如咳嗽、感冒会及时去医院就诊。另一方面,呼吸道疾病增加与天气、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天气寒冷时,呼吸道疾病就会高发,因为冬天气_卡比较低,空气流通较芹,从这方面来说也是空气质量问题。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比如慢支、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基础病,在空气不好的情况下病情会反复发作。而对于健康的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空气环境里肯定也会受影响。

健康小贴士:空气不好时,已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等疾病的患者,会加重咳嗽症状,出门时戴上专门的防护口罩,在小环境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打喷嚏、流鼻涕是感冒症状

在呼吸道疾病中,感冒尤为常见。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都有什么症状?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吗?童朝晖解释,这几种病都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大家平时说的感冒,就是普通感冒,老百姓有时候叫伤风。普通感冒往往表现为局部症状,一般不发热或低热,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子不通气等症状。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H1N1禽流感、H7N9,都属于流行性的感冒。流感表现的是全身症状,没有局部打喷嚏、流鼻涕等表现,主要是全身高热,肌肉酸疼,甚至很容易出现常见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肺炎,从病情进展、严重程度上是比较重的。流感主要有季节性,冬季、春季发病会多一些。而普通感冒随时都有可能,比如夏天空调过凉,就可引起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总称,比如前面说的感冒、流感,还有扁桃体发炎、鼻窦炎,也就是上呼吸道以上的器官所发生的感染就叫上感。

健康小贴士许多市民往往把感冒、流感和上呼吸道感染混为一谈,其实是不同的。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伤风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不引起流行(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某些流行),一般经5——7天可痊愈。

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应注射流感疫苗

我们都知道打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很多人有疑问,流感每年流行的种类可能不太一样,那打疫苗管用吗?童朝晖副院长说,世界卫生组织,包括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通过监测进行分析预测今年冬天会出现哪个类型的流感,然后推荐大家去注射这方面的疫苗。即使预测的不是特别准确,但因为流感疫苗有交叉性,因此也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童朝晖建议,老年人、儿童还有体弱者最好注射流感疫苗;而过敏体质的人,包括对药物、青霉素、牛奶等过敏的人,还有6个月以内的婴儿等人群,则不主张打疫苗。

普通感冒一般不用服药可自愈

有听众说感冒时他就服用维生素和阿司匹林泡腾片,不吃药,童朝晖肯定了这名听众的做法,并提醒大家尽可能不用抗菌药物。他说,得了普通感冒,多喝水、好好休息就可以了,一般一周就能自愈。如果有发烧,咳嗽比较厉害,可以用一些退烧药、止咳药。

对一些普通感冒病人提出输液的要求,童朝晖说,一般普通感冒没有必要输液,更没有必要用抗菌药物,像消炎药、抗生素都不要用。至于那些体弱的老人,有时会因感冒引发细菌性感染转成肺炎,医生对这种情况会做出判断进行对症处理。呼吸系统疾病重在预防

童朝晖提醒大家,对呼吸系统疾病,不要只关心得了以后怎么治,重要的是预防。生活中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吸烟,尤其是患有此类疾病的人更得戒烟。童朝晖说,大部分呼吸道疾病都和吸烟有关系,特别是长期大量吸烟,比如烟龄在10年、20年以上,一天吸一包。这种病人一般到了10年、20年以后肯定要得肺气肿,甚至一部分人会得肺癌,这是有科学研究、证据证明的。对空气污染,客观上很难逃避,但是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在冬天或遇有雾霾天气时,要减少外出和户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寒冷天气尽量减少外出。

本版文字据《城市零距离》节目整理

专家简介

童朝晖留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呼吸危重症、呼吸内镜及介入诊治技术、间质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卫生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主任等职务。2003年因在抗击“非典”中表现突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健康咨询问答

听众问:肺癌患者做手术已经两年半了,现在比较容易感冒,没有过敏史,能不能打流感疫苗?

童朝晖答:做了肺癌手术,病人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要比正常人差,所以容易感冒。可以打一些肺炎、流感疫苗。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可以打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比如胸腺肽类的药物。

听众问: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童朝晖答:一般来讲,这种病是去不了根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都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易感基因有遗传倾向;外在因素就是环境,比如有的家里养花、养动物、铺地毯,这些都是容易导致过敏的环境。因此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改善。除了过敏性鼻炎,哮喘,还有慢阻肺,都不能去根,凡是广告说能去根,我说越是说能去根越是骗你的,我们医生,像我们大医院,哪些病能去根,哪些不能去根会明确告诉你。

第5篇

关键词 林下养鸡;鸡支气管栓塞;发病原因;防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307-01

支气管栓塞可能是传支和流感病毒 、支原体、霉菌、鼻气管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性肺炎,肺脏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会导致支气管的堵塞。本病以气囊炎、支气管栓塞为主,发病早,最早的10日龄,最晚的50~60日龄,一般在12~23日龄高发。鸡群死亡率短期内(1~2 d)呈现急剧上升态势(每日3%~10%),一般死亡规律是第1天3~5只,第2天10~20只,第3天50~60只,高峰达到1.5%,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鸡群因本病造成的死亡会每日呈几何倍数递增,高达10%以上,甚至可造成70%以上的高死亡率,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差,病程长,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4]。

1 发病原因

1.1 气候因素

鸡群支气管栓塞的发病时间大多在冬春季节交替时期,夏季较少发生此病。由于季节交替时期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温差可高达10 ℃以上,鸡群极易因发生感冒而引发本病。

1.2 饲养管理因素

因本病多发生在育雏期,所以要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保持育雏需要的环境温湿度、饲养密度、空气流通等。大部分养殖场在育雏过程中注意保持合适的温度,但却对环境湿度及通风条件有所忽视。标准化鸡舍通过采用暖风炉、风机等设备将干热风送入鸡舍内,但舍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导致鸡气管支气管壁绒毛枯萎脱落,增加了病原感染的机会。并且由于干燥的环境会导致舍内尘土飞扬,增加了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几率。而林下生态养鸡育雏阶段大多是简易大棚养殖,地面铺垫料,加温用地垄或煤炉,如果地垄或煤炉密封不到位,环境又过于干燥,也易引发气管烟尘栓塞;大棚养殖,垫料过于干燥,空气中漂浮物增多,若被吸入气管内,使痰液的黏稠度增加,逐渐形成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栓塞。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或者冷空气直接吹进鸡舍,都易导致鸡发生感冒继而引起本病的发生,尤其是使用通风小床进行通风的养殖户,本病的发生更为严重[5-7]。

1.3 疾病的影响

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都可导致肉鸡发生支气管栓塞。在雏鸡阶段,很少发生流感,只有在母源抗体水平低、鸡群着凉时发病,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感染对象是幼龄鸡,雏鸡感染传支后多表现喘气、咳嗽、打喷嚏、气管哕音和流鼻涕,眼睛湿润,精神沉郁,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雏鸡会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且肾衰的鸡群死亡率升高。死亡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内可见到干酪样物的栓子,在肺部支气管周围可见到小面积的肺炎。肾型传支感染可引起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也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支原体为体内常在病原体,当遇到低温、冷空气、环境突变等应激就会发病。支原体定居于呼吸道黏膜,易引起细胞损伤,还会使其他病原乘虚而入,使得鸡呼吸气管发生充血、出血、渗出,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形成栓塞等。

1.4 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家禽免疫抑制病主要有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肌胃炎、腺胃炎等。当鸡患有以上免疫抑制病时,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对病原体的感染敏感性增强,机体发病率增加。另外,霉菌及其毒素侵害机体也能引起免疫抑制,使得鸡对其他病原体易感性增加。

1.5 免疫的影响

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饲养管理中关键的一环,在雏鸡养殖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机体接种疫苗后在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对机体本身也会产生损伤。如果养殖户对疫苗的种类、接种剂量、免疫途径、鸡群的具体情况等知之甚少,鸡群免疫接种后常出现严重的反应。

2 综合防制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因为支气管堵塞是鸡得呼吸道病后,气管产生粘液然后吸附舍内空气中的灰尘造成的,预防鸡支气管栓塞应密切注意湿度、温度、通风。

2.1.1 注意通风,减少应激。雏鸡阶段饲养管理中加温设施要完善,应经常检查是否有跑烟,若有烟气进入鸡舍,应及时升温通风,避免烟气进入鸡呼吸道,引起气官堵塞,同时注意通风方式的改变,以便达到降低空气中的灰尘之目的,在保温的同时还应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体,防止有冷应激的出现,尤其是夜间和通风换气之时。保持环境卫生,坚持每周消毒1次,把一切病原菌消灭在萌芽中[8-9]。

2.1.2 保持适宜环境湿度。加湿(喷雾加消毒液)一般保证湿度在45%~60%之间,并应具体根据鸡不同生长阶段确定合适环境湿度。1周龄适宜环境湿度为65%~70%,2周龄为60%~65%,3周龄为55%左右。

2.1.3 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根据林地的面积和地形,掌握适宜的放养密度,一个放养区的适宜规模为500~800只,育雏到40~45 d时可选择晴朗、风小、气温适宜的天气短时间放养,并在放养前后3 d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足量的电解多维,以增强鸡群放养的抗应激能力,一个放养区实行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批次的鸡混养,以利于管理和疫病防疫。

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鸡支气管栓塞的污染场,首免传染性支气管要在1~3日龄进行,并且在15日龄前后预防禽流感。接种疫苗前后3 d,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鱼肝油,防疫时驱赶鸡群要分区,不能大哄大拢,尽可能减少应激,也可以投喂黄芪多糖、双黄连等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

2.3 合理用药

出现支气管栓塞可能有多种病因,必须联合用药,但对症治疗最关键的是防治结合。有效设计,合理搭配,标本兼顾,尽最大力量降低养殖风险。鸡对支原体最敏感,容易发生慢性呼吸道病或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首次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后,应在雏鸡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适量抗支原体药物。同时,做好免疫性疾病防疫,消除免疫性疾病和继发感染。用药方法可以采用喷雾给药,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避免肝、胃肠道对药物的代谢降解作用,投药最关键的就是用清栓解堵的中药先化痰,消除干酪物,降低死亡率,其次再用抗病毒药物配合继发感染的抗菌药物。

3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诊断与防控[J].养殖技术顾问,2011(6):159.

[2] 陈松林,张海燕,周春炎,等.巧治肉鸡支气管堵塞[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10):106.

[3] 胡学勇,肖建光,常维山.白羽肉鸡支气管栓塞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分析[J].中国家禽,2011(24):61-62.

[4] 程祥琴,刘承栋.当前呼吸道病之肉鸡支气管栓塞的发病原因及防控[J].北方牧业,2010(23):21.

[5] 刘金镯,宋华英,赵克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281-282.

[6] 李英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现状及其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5(4):92-93.

[7] 陈荣政,薛梅.肉鸡肾脏疾病的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04(6):4.

第6篇

关键词:呼吸道 传染病 预防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7-01

近些年来,随着多种因素对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影响,其发病率也趋于多样化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甲型流感等,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及发病迅速、传染性高的特点,且已经成为突发公共卫生问题[2]。因此,做好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各个医院的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选取2009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0日在我县医院治疗的480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观察组为2010年-2012年发病的266例患者,其中男133例,占50%,女133例,占50%,年龄3-79岁,平均年龄(56.7±5.0)岁;对照组为2009年发医病的214例患者,其中男111例,占51.9%,女103例,占48.1%,年龄4-80岁,平均年龄(57.0±6.0)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

1.2.1 预防措施。①接种疫苗:目前控制与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接种疫苗,接种对象为15岁以下的儿童,以此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某些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我国计划内的疫苗种类很多如风疹、流感、麻疹等,接种后,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以达到预防的目的。②药物预防:目前很多药物对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磺胺能够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红霉素可以预防百日咳、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等;异烟肼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等。这类药物作为临床预防药物目前应用较少。若医护人员或家属,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应立即隔离,给予一定的预防性药物,以避免感染的发生。③做好消毒工作: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致病菌对含氯的消毒剂的耐受性不好,极易被杀死,因此,呼吸道感染的病房内,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选用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定时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的效果[3]。

1.2.2 管理方法。①完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达到对感染病患者的管理,如《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护制度》等,使各项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使各项制度有效落实。②重者分类管理。患者的症状、发病原因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够统一管理,因此,应将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后,科学分类,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管理办法,如发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现象,诊断后,应立即分诊,注意后期的预防与治疗;对于不同原因的肺炎患者,应进行实时的监控,以了解病情的变化,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对于经骨干医生讨论后无法确诊的患者,应立即隔离,并向疾控中心报告,等待后期的处理;对于流感样的患者也应及时观察,注意病情的变化,以控制疾病的发展。③加强感染科室建设。对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患者应由感染科室主要负责,传染科室要明确的分区和专用通道,通风设施良好,同时要求传染病科室医护人员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如流行病学、常见的传染病感染疾病治疗等,达到知识多元化的目的。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发病人数有所降低,如2010年肺结核的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45.88%,2011年较2009年下降49.26%,2012年较2009年下降52.27%;观察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发病人数得到很好地额控制,猩红热的发病人数也逐年下降且趋于稳定,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表1 两组患者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

3 结论

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会波及很多人群,因此,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手段[1]。做好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是临床医生工作的重点,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如合理使用消毒剂、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等,能达到很好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综上所述,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理能后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凌晓芬.浅述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25-25

第7篇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03-01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皮肤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链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添加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皮肤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皮肤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皮肤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皮肤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5-02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俗称猪气喘病。表现为咳嗽、气喘,体温一般正常,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继发其他疾病(如猪蓝耳病、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几率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多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得复杂。

1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和发病机制

1.1 流行特点

猪支原体肺炎,不分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发病。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病猪咳嗽或气喘时将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健康猪吸入病原体而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多变,阴湿寒冷的冬季、早春和晚秋季节发病严重,症状明显,特别是在潮湿、气候变化大且快、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等应激情况下容易互相传染,迅速发病。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

1.2 发病机理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样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道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但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

2.1 临床症状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为连续性的干咳,中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急剧消瘦,眼睑、鼻端、上下唇轻度发绀,少数猪眼睑水肿充血,耳根部和耳廓边缘有青紫色淤血斑,部分极度消瘦、弓背颤抖。

2.2 与其他咳嗽病的临床症状区别

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黏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猪副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黏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黏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3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

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突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黏连;猪肺疫肺紫色肺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腑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隔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

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咳嗽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混合感染状况下,需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进一步确诊。

4 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措施

第9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经口摄入和呼吸道吸入为其主要传染来源,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病情轻重程度除与感染病毒类型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主要有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和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2-4]。为了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现状,探索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描述病例流行学特征,我们分析了2012年本地区手足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和控制医院感染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 2012 年1 月~12 月1328 例住院具有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或相似的患儿,其中男 647 例,女 681 例,年龄 0~1岁,确诊根据卫生部的2012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所有标本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

1.2方法 采用广州达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EV71 和 CA16 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ABI 7300 荧光定量 PCR 仪。样本的采集参照卫生部的2009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6]中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方案,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相关数据采用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分布 手足口病患儿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2手足口病的年龄分布 本次收集

图1 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变化

2.3手足口病感染时间分布 2012年手足口病感染率为23.57%,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在7~8月和11~12月,共检出 156例,占阳性总数的49.84%,其中 11 月份检出率均最高,见图 2。

图2 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月份分布图

2.4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险因素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见表 3。

2.5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 手足口病患儿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和口咽痛,见表 4。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可造成较大范围内的短期流行[5-6]。虽然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具体月份和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分析不同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对于手足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总结归纳本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为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手足口病感染率为 23.57%,提示本地区手足口病感染较普遍,男性患儿手足口病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相符。患儿感染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 岁以下,尤以 1~2岁组感染率最高,1岁以下和5岁以上的儿童 EV71和CA16检出率较低,并且在1~5岁,随年龄增长,手足口病患者人数呈递减趋势,此规律与国内外报道的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分布相符。据相关文献报道,新生儿体内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性EV71中和抗体,但在

本研究我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了住院加床、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均为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手足口病以皮疹、发热、咳嗽和口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口痛、头痛、咳嗽、流涕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临床往往依据一个或几个局部症状和(或)体征误诊为感冒、消化道疾病、水痘等,延误治疗。临床医师应重视患儿皮疹形态、发生部等等关键信息,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另外,手足口病感染时可并发细菌感染进而加重发热,应警惕并发症和病情加重的情况。对于患儿的血液、疱疹浆液、咽拭子及粪便进行病毒分离,恢复期检测血液中出现的相应抗体以明确诊断。因此,当婴幼儿皮疹伴发热时应高度警惕手足口病,并及时做好相应的检查和诊治。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仅能通过增强免疫力、改善水源及环境环境、提倡母乳喂养、监测基础疾病。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对手足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降低手足口病并发症和死亡率。此外,重点加强以家庭为单位的病原体监测和加快疫苗的研发,以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和爆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李润青,张晓慧,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 组致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11):1271-1272.

[2]刘丹,苏豪浩,王建红,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 2013,29(6):995-998.

[4]张小康,朱春晖,陈强.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3):35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