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34:59
导语:在成人教育伦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系按照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包括临床、药学、护理等专业),以及学生不同需求为目标,推行英语课程教学分层次进行:基准课程教学层次、学位英语教学层次、专业英语教学层次。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自主选择任一层次的课程学习。
1.1基准课程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其课程属于基本阶段英语课程。
1.2学位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医学成人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在达到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应试能力,顺利通过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并尽可能取得良好成绩。其课程属于提高阶段英语课程。
1.3专业英语教学层次该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今后从事医学领域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将有利于其实际工作,也为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或攻读硕士研究生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拓展阶段英语课程。
2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
医学成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具备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初步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此,成人学位英语三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熟练程度。这里重点讨论学位英语教学层次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实行传统的面授教学课程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校的面授课程和计算机上的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面授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学时,面授课程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内容,综合语言功能,把讲解词句、结构难点以及英语三级学位辅导内容等语言形式放在面授课程的重要位置上,并把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渗透在每次在学校里面授课的内容当中,以便让学生能够抓住并掌握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因素,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分析,从他们的思想及语言表达中抓住信息反馈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薄弱点并做进一步的加强。在课堂上无论从课文的朗读到词语的讲解,尽量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尽快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网络学习内容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操练,也是面授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延伸。每学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网络课程训练,其英语学习任务占英语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时。网络学习内容对应教学大纲中的单元内容和三级水平考试内容,学生需要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认真完成网上布置的单元作业,并且在网络上完成每一单元的测试题目,最终完成规定的网络学习任务。
3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
3.1医学成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整理并制作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大学英语完整课件,包括大学英语1~4册每课授课要点、语法结构、词汇用法、难句分析及精彩、优美、实用的句式等。以确保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即使授课教师发生改变,但授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及学生的运用仍能得到不间断的贯彻落实和执行。针对推行的医学成人专升本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对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进行调整。保留已选定的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以及郭杰克主编的《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3.2扩充学生学习资料为了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资源进行网络学习,对教材及学位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全部语法要点进行归纳、分类、总结,并配合以相关支撑的大量配套练习题目,如:词汇(介、副词,词组的固定搭配,三级必备词汇)选择、完形填空、挑错、阅读理解、翻译(中、英互译)。收集汇总了近十年的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真题,并配有相关分析讲解及参考答案,自行组卷整套三级题目或模拟试卷供学生学习练习使用。
3.3配套的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为了满足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参加英语三级学位考试的需求,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三级英语学位考试,应用语言学系增加了校内教材,即《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辅导用书》,作为配套的英语三级考试辅导教材。书中涵盖了三级考试中所要求掌握的全部语法点并配有大量的对应练习题目,供学生复习时参考使用。其中包括名词与主谓一致;常用时态;被动语态;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虚拟语气;强调句;倒装句;附加疑问句;情态动词;各种从句(主、宾、表、定、状、同位语从句);介词搭配等。此教材先在学校课堂面授教学中进行使用,待使用成熟后再正式出版发行。
4结束语
(一)成人教育理论的误读
在现实的研究语境和话语系统中,成人教育理论常常表现出三种取向,即政策诠释、经验总结和理论演绎。尽管主观上研究者往往并非此意,但客观上的三种研究倾向,导出了有关成人教育理论自身存在的“价值性”问题。
1.成人教育理论即政策诠释
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是教育研究关注的两个命题,二者存在多方面的联系,政策研究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有助于澄清政策和实践面临的理论问题。但是政策诠释不能取论探求,因为二者存在着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区别。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中过多的政策诠释将导致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理论的政策化——偏离了理论的学术精神,不利于成人教育知识的积累;
其二,是理论的口号化——用各种政策口号取代学理探析,容易走向理论的俗化。
2.成人教育理论即经验总结
经验,是成人教育实践话语的一种归纳,蕴含着成人教育的实践智慧,但往往带有感性化和零散性的特点。在成人教育的研究文献中,经验总结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至于出现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经验化的倾向。理论来自于经验,但从经验升华为理论,有着复杂的理论抽象过程和精致的思维加工过程,简单地将理论研究视为经验总结,往往会导致理论的粗糙与板结,不利于成人教育学术话语的独立、发展和完善。
3.成人教育理论即教育理论的演绎
还有一种误读现象就是忽略成人教育的“个性”,而将普通教育理论直接拿来加以演绎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希望由此获得类似于“成人教育学”的学术衣冠。这种做法乍看颇有几分“科学”的味道,似乎使成人教育理论在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了。但是,应当明确,大部分的普通教育理论,以非成人的教育实践为蓝本,简单的话语移植并不能解决成人教育理论的贫瘠,更无法矗立起成人教育理论的脊梁。成人教育的立“命”之本,在于其教育对象的成年性;成人教育的立“学”之基,亦在于其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换而言之,成人教育理论必须确立它的无可替代性,而这种无可替代性的确立惟在成人世界中研讨成人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有所探获。回归成人,回到成人世界,永远是成人教育及其研究的根本。
(二)成人教育理论的解读
成人教育理论“应该”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困扰着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永恒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往往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理论流派和学术观点,但同时这又是一个非确定性的问题。也许我们寻求的不只是“应该”,而是带有几分“规定”的色彩,是一种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兼而有之的东西。在中国成人教育的实践情景下,在当代我国成人教育知识的背景中,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理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诉求。
1.探求成人教育知识
西方的哲学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知识论传统,也激发了学者们探寻真理的愿望,使得哲学成为“爱智慧”的别名,“认识你自己”,成为高高悬挂在理性天空的一面明镜。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首先是对成人教育哲学的研究,为自己的持续性发展奠定根基,解决困扰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浑厚成就高远,在成人教育理论发展的初期,知识积累尤其重要。在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脆弱,极大程度上是其相关知识的匮乏,显然,构建和丰富成人教育知识及其体系是摆在未来几代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面前的无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2.完善成人教育学科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领域,成人教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它终究是一个崭新的领地,是一块潜在的沃土,相信随着人的进一步解放,社会将更多地关注到成人群体的教育活动。完善的成人教育学科,需要一支专业化的研究者队伍,需要自己的理论空间和专业杂志,需要构建系统化的成人教育学课程体系,这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现实使命。
3.审视成人教育问题
如果说美国“成人教育学”之父诺尔斯(MalcomKnowles)“重新发现”了成人教育价值的话,那么保罗·朗格郎(PaulLegrand)的终身教育理论则在全世界宣扬和拓展了这一价值,而赫钦斯(RobotHotchins)又在他的“学习化社会”中高高扬起了成人教育的大旗。但是,成人教育的进程总是伴随着种种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成人正在期待教育世界的热切关注,社会也正在关注成人世界的教育问题,只有发现并解决了制约成人教育实践的症结,才能走向和谐的成人教育。对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同样需要理论工作者的投入。成人教育理论,应该植根于实践的土壤,在问题领域中汲取养分,为实践提出一种理论的审视与理论的导向。
二、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范式与分析
理论与实践,是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理解,决定着成人教育研究的基本面貌。在成人教育的研究视界和日常的经验视界里,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基本范式,这三种关系范式背后存在着某种一致性的东西——二元论的哲学观。
(一)理论高于实践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经常听到“理论高于实践”的论调。倘若仅在知识形态的层面上谈的话,还有一些道理,然一旦延伸到理论者与实践者的层面,则容易导致误解。
“理论高于实践”,本意上是指理论在知识的抽象形态上高于实践中的经验性知识,它较多地表现为一套专业化的术语,从而与经验的情绪性话语有别。尽管存在抽象程度的差异,但丝毫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无关或隔离。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的土壤,而不是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的产物。没有实践的根基,只能筑起“主义”的乌托邦,最终陷入“为理论而理论”的清谈,其结果及其价值必然遭受怀疑。同样,这也不意味着理论者与实践者之间存在“高”与“低”的关系,事实上,二者同是成人教育知识的创造者,理当互相尊重彼此的劳动。
(二)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或许是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理论,尤其是哲学理论,对实践有着各个层面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知识越来越走向细化的当代和未来,应当分析: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同时理论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指导实践?
从应用的角度看成人教育研究,至少可以区分三种形式,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开发研究”。开发研究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在各种环境变量背景中对基础理论进行的一种应用设计和实践。开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决定了这种“指导”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这种媒介性、中介性的设计和开发,理论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的和面向理念的,而不是实践者所真切需要的、面向问题的和情景的指导。也许,这也正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三)理论解释实践
理论解释实践,是又一种现存的关系范式。在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曾长期存在着解释论的取向,成人教育的研究者们将注意力置于实践的诠释方面,而缺少了一种研究的中立性和价值理性。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使命,不仅是解释,更重要的是批判;不仅是描述,更重要的是反思;不仅是讴歌,更重要的是比较。理论不仅要建构,理论还应当去解构。在全球化时代到来之际,中国的理论研究者们必须从书斋回归实践,从本土拥揽全球,在世界成人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在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世纪走向中去探索、去研究。“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也许是这个时代对成人教育研究者的新的诉求。
(四)对范式的反思
通过对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范式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有着一种共同的倾向——二元论的观点。它将理论研究视为一种知识的生产,因而研究者控制了知识,掌握了话语的霸权;它将实践视为一种知识的应用,因而实践者被排斥在“正统”的知识研究之外,而理论研究者也由此走向闭锁,成为一种“自言自语者”,其理论未有机会在实践中证实或证伪。这是一种研究的惯性,阻碍着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脆弱,与缺乏一种理性的研究范式存在一定关系。
我们不禁要追问,有没有走出藩篱的路?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关系范式,在新的理念旗帜下重新关照理论与实践呢?
三、走向对话
(一)对话的价值
对话,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参与,也意味着理解。这种尊重、参与与理解,正是这个召唤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时代所倡导的新的价值观。走向对话,是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紧张关系的一种重要选择,在重建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重建对话有助于消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传统的视野中,成人教育研究一分为二,于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研究者各执一端,许多人包括理论研究者自己,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归为某一群体,由此产生了一种观念上的鸿沟。重建对话,有助于消解这种横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提升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认同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
其次,重建对话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和谐发展。理论的繁荣未必意味着实践的提高,实践的扩张也未必导致理论的发展,只有二者在“对话”的前提下相互参与,理论才能获致丰富的研究资源,实践也才能获得理性的关照。
说到底,对话关系要求理论与实践在“理解”的旗帜下建构一种理想的“沟通情景”,这就意味着二者应当走向一种崭新的关系范式——“行动研究”。
(二)对话的实现: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旨在提高具体社会活动的行动质量。其源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经历了由盛到衰又重新兴盛的历程,行动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转移:从重视量化方法的运用,到偏重定性方法研究,再到强调“批判性”的探索。然而,紧密联结理论与实践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旨。行动研究是成人教育实现研究与实践的合一,缔结理论与实践对话关系的现实途径。
1.走向研究共同体
走向行动研究,从本质上要求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建立一种新的存在关系,即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对话,为此建立“研究共同体”成为一种必要。“共同体”(community)的思想发端于德国社会学者藤尼斯,其核心理念就是“分享”,而走向研究共同体,就是旨在树立起“学会分享”的新的研究精神,即理论界和实践界以对问题的关注为核心,相互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困惑,彼此的挑战与智慧。这种研究共同体可以确立起二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在对话的前提下共同面向实践中的问题情景。
研究共同体,既是一种合作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形式。为此,构建研究共同体要求确立起相关的合作机制。首先,应当有共同的研究愿景,各个层面和领域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在共同愿景的前提下走到一起,形成一个充满“研究精神”的行动团队。其次,消除研究共同体中的组织智障,理论者与实践者相互尊重,重建起一种理解的关系,实践者不再只是理论者研究的对象,而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伙伴。再次,建立良好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实现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前提下分工相结合,以至在研究的每一具体问题上都能见到群体的智慧。
2.研究与行动过程合一
在行动研究中,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到实践中去,与实践者一起面对问题情景,这种角色立场的趋同,使原来处于摩擦与隔阂的两类人员能够达成沟通与理解。倡导成人教育的行动研究,即是倡导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走向合一性。
一方面,实现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不是在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书斋中完成的,也不是单纯的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而是研究者在“现场”的行动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研究过程以行动开始,在行动中进行,并以行动质量的提高与否作为检验其效果的标准,可以说行动推动着研究的进展。
另一方面,实现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不同于经验的“行动”,要求人们把关于成人教育的假设付诸检验与实证。为此,要记录、搜集和分析关于行动背景、事件、行为和结果的证据。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具有系统程序,与研究过程密不可分,与理论密切联系,从而,研究的过程就成为直接改进操作或改善实践的过程。
3.关注问题情景和反思
行动研究,完全可以顾其名而思其意,其过程的最大特点即是“行动”,是一种面向问题情景的研究,在本质上体现着研究的“实践性”。行动研究没有固定的程式,强调视具体问题情境灵活对待问题,但一般来讲行动研究过程有着类似的步骤: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计划、行动和考察,都是面对具体的实践问题情景,力求找准问题之所在,从而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且由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工作者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和研究结束时,强调参与者的反思,要求实现“在反思中成长”。
论文关键词:音乐理论;西部地区;高师成人教育
面对目前高师成人音乐教育、尤其是西部音乐理论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确实感受到了对其进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高师成人教育教学中音乐理论课程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师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与别不同,可以说是“职后教育”,大多数人来自于西部各地区的中、小学教学第一线。因而,学习音乐专业的不少人均有一定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有些学生还是当地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能力都远远超过同级的源的学生,同时,由于他们的音乐观念落后,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着自我摸索出的严重乐感错误),加之感性思维的匾乏和对接受新事物、改换旧事物的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过程中的一定阻力;除此而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学成之后又是教育西部下一代人的教师,责任可谓重大。因此,针对他们的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特殊性的、不能一概而论。进而,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应首先基于这一实情。
二、高师成人教育的音乐理论课程是音乐教育教学当中的重头戏
综观古今中外一切有音乐造诣的人或是有思想的习乐者,没有谁不经过先进而正确的音乐理论知识的长期、甚至终身的学习和熏陶。例如舒曼、李斯特、傅聪等等的大音乐家,他们不仅仅只是钢琴演奏大师,同时也是音乐理论、作曲和音乐评论集于一身的大学问家;许多音乐教育战线的老教师中(包括西部的教师)“‘一专多能”的也不乏其人。对于将要继续教育后代的西部“成教生”来讲,针对他们的实际状况和重大使命,使其接受并吸收广泛音乐理论知识的滋养用以提升全面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音乐理论能够为每个学习音乐的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可以从思想上使某些技术性手段得以完善和系统化。
音乐理论课程的科目林林总总,是一个理论知识的巨大宝库。从最浅显的乐理到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各个方面都可以给予任何细节的理论依据。总体上讲,音乐理论课其课业量的覆盖面是广泛的。高师成人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音乐技巧的训练不是主要的,因为成人学生已经过了技巧训练的最佳时机—幼儿、少年时期,因此,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观念的重新定位及组合就相应的要成为学习重心:虽然他们的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不至于如上述的那样完备细致,但也应是涉及到其中的许多领域.差异只是在于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而已否则,不符合成人教育的客观实际。
三、西部地区成人音乐教育的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西部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落后地区,信息资源非常康乏。音乐教育如此,高师成人的音乐教育、音乐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西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的共同点是: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较弱,思想不够活跃,这主要是地域条件限制的结果;同时,这些学生普遍优势是求知欲强,学习肯下苦功,比较踏实。西部地区不仅需要活跃的音乐氛围和土壤,更需要经过科学准确的理论指导的基层音乐师资。这些成人学生就是西部各个地、县、市(区)的能给予孩子们第一次音乐理念的关键的人—音乐教师,他们的音乐理念来自于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培训,因此对于他们的音乐理论知识素养的培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严肃。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环节的取舍、侧重都是很关键,措施的得当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否接受到最适合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而这又将影响到以后他们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认为西部高师成人音乐理论的课程改革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音乐理论课程的涉猎面。形成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课程体系
在以往的理论课程设置中,乐理、初级和声、曲式、小型乐队编配等理论课程是形成程式的,教材保守而单一,所涉及内容均为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中最原始的部分,并且完全占用了所有的教学时间,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事实上,这些理论知识是西方二、三百年以前的音乐事态(以’‘和声”最为典型),而且经典教材的选择面也很宽,并不仅限于多年来所采用的这些教材(在教学中,许多教材被证明是冗长和乏味的)。当今,西方音乐理论的发展及创作已是超越传统、迈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世界在发展,音乐作为上层建筑也已改天换地。因此,在集中而精练地学习传统理论知识之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强到近现代西方理论知识体系及创作技法的了解、训练和掌握中去,应注意结合西部“成教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日后的工作环境,有取舍、分重点地进行。20世纪作曲技法、现代乐理、现代记谱法、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流行音乐和声技法方面的许多教材都是可以选择的。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时代的音乐脉搏,了解时代的音乐动态,也才能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二、改变音乐理论学习观念,努力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学习观念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最终结果。有时候,观念的及时调整会避免理论学习的“走弯路”的情况,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观念错了,往往是南辕北辙、碌碌无为。西部高师成人教育中的音乐理论学习存在着较严重的认识和观念问题,需要在教学及课程改革中得到及时地调整。
目前音乐理论教育现状,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出一个观念:重视西学,轻视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我们所大量接触到的来自于本民族的音乐理论真是少之又少,几乎全部是被西方的理论体系所占据的。作为世界文化精华的西方体系固然是先进的和科学的,但是,中国人也亦应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中国的民族乐理、汉族调式与和声、五声性调式和声等等优秀的民族理论知识板块急需要继承和发扬,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中国人有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自成一体的音乐理论,有独特的理论框架下的创作原则。如果只完全学习西方理论体系,是不能够做到‘’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西部的高师成教音乐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大力加强此项项目的建设和挽救工作。
三、突出实践课程比例,加强素质课程质量,全面拓展学生能力
理论课程的实现是要在实践中来体现的,成教生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课对于他们更为重要,他们毕业后将要面对的是那些生动活跃的孩子们,因此他们的工作状态必须是可弹可唱的实用型的因而,视唱练耳、即兴伴奏、小型乐队编配、歌曲做法、分析习作与练习(练习课)等课程应加重授课比例,以使理论知识得以最高效率的吸收和运用,日后能出色得将所学所用发挥于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去。
关键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督与控制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王智星(1971―),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硕士学位,招办主任,教务科长,2002年获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职称,主要从事高校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工作。
一、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的范围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涉及的范围较广泛,包括教育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组织方式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课外辅导,自学的组织,作业的评定、批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育教学管理的建章立制和落实,函授站管理等。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建立及评价体系的构成
(一)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建立的依据及原则
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对制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依据、原则等进行必要的探讨。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建立的依据与其他教育类型一样,有其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及政策依据。唯物辩证法及全面发展学说、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是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而现实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现实状态、特点是建立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重要现实依据;同时,党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是制定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政策依据。
建立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除应遵循上述理论依据外,还应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其中主要应把握好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适应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指成人学历教育要牢牢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政治方向简而言之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业务方向则是看学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是否得到了加强,动手操作的职业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即要用该职业的基本要求去衡量其质量;整体性原则指确立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必须具有系统的眼光,把握整体性的特点,全面完整地看问题,充分考虑影响教育质量的各方面因素,立足于从整体的角度来构筑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针对性原则指成人学历教育标准必须根据成人教育本身的特点制定,在基本质量规格大体相当的前提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上各有侧重。普通高教主要偏重于理论与研究的理论型、学术型高等教育,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偏重于技术与操作的应用型、职业型教育;适应性原则指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标准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根据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反映这些变化。
(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及评价体系构成
在对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建立的依据、原则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笔者认为,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应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成人学习的优势,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充分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体现培养目标需要,反映成人教育特点,贯彻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原则;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的选择和采用上,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符合成人学习的需要;在教学基本环节上,函授和夜大各专业面授时数,各课程的面授次数和时数符合规定,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计划要求,面授辅导安排合理,取得应有效果,作业的收发、批改、登录等有严格的制度,并有相应的资料,考试过程管理严格,考场纪律严明,监考记录清楚,成绩真实,教学档案健全、齐备,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符合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成人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应具有完备性、可行性、可测性,使成人学历教育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成人学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对函授站的管理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函授辅导站暂行规程》的规定,设站符合建立函授站的原则和条件,建站的协议和手续完备,学校与函授站分工明确,对函授站管理制度严格,对函授站辅导教师的聘任制度健全,传达国家有关成人教育尤其是函授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等。
根据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及其自身发展规律,结合上述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成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针对这五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评价子项(见《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表》),对成人学历教育过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估。
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评价表
项目具体内容备注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明确而具体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学生清楚学习目的2.符合我国成人学历教育定位,体现成人教育的目的补充学科领域前沿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3.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业务方向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和实践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充分体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宗旨是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1.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反映社会需求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2.符合成教学生自身特点并尽可能满足其学习需求根据成人“年龄大”、“记忆力差”,“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自学为主”等特点设计教学内容3.随社会发展变化动态灵活地设置教学课程根据社会变化适当增减相应课程4.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和选择适应成人学习需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酌减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实用性、技巧性、应用性知识)编写和选择教材及教学大纲教学方法1.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能满足不同成人群体的需要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取脱产、函授、业余、电大、夜大、周末班等方式组织教学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成教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启发型、案例分析型、讲座型、讨论型等多种方法教学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彰显课程特色,增强教学效果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教学4.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安排合理的时间保证学生实习、见习,并对实习、见习的情况严格考核、鉴定;理论联系实际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管理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注意规定的可操作性将管理规定、制度等汇编成《学生手册》、《管理手册》下发相关人员学习并遵照执行2.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监控有力,管理到位每个教学环节均有相应的完善的管理规定,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3.加强函授站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函授管理工作规定等;管理用表,如《教师面授情况表》、《函授生注册情况统计表》、《函授辅导教师登记表》等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效果班主任、学生干部严格考勤,填写《教学日志》,领导、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随堂听课或查课等5.加强课外作业及自学管理制定学生作业管理规定及《学生作业收交登记表》、《学生自学进度表》等管理用表6.加强考试管理,力求公平、公正、严格设置标准考场,实行考试资格审查,教考分离,函授站巡考,密封阅卷,阅卷登分分离等制度教学评价1.同行教师评估2.学生评估3.管理人员评估4.社会反馈信息评估通过同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填写《课堂教学工作质量调查表》、组织学生座谈、收集毕业生追踪调查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通过以上方式改进教学上的不足,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我校成人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我校成人学历教育自1981年复办招生迄今25年来,为西南四省市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公、检、法机关、律师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了31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为推进我国法制化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尤其近年来我校成人教育质量有显著提高,据统计,近三年,我校全日制成教毕业生有20余人考上研究生,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而且,多数函授毕业生已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成教生源质量日益下降(近年普教连续扩招带来的必然趋势)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值得引以为豪。
(一)明确成人学历教育目标,围绕该目标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
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我校成人教育定位为:在稳定成人教育现有各类本专科学生规模的同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民主法制建设需要的,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才兼备的实务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以逐步构建学校终身教育体系。
(二)编写、选用符合成人学历教育的教材及教学大纲等
我校成教院组织具有丰富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29种教材并已投入使用,选用了13种适合成人学历教育的非自编教材,并对法学专业22门主干课程编写了22种教学大纲,现已印发到授课教师及学生手中,以指导教师教学及学生自学。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督与管理
1.查课制度。为加强对成教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出勤情况的监督,成人教育学院规定了查课制度,并设计了相关表格,要求查课人员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如实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上课情况。
2.领导及教务管理人员听课制度。为了直观地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听课情况,学校规定主管成教教学的院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学时,其他院领导和教务部门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学时。并将听课情况与任课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促进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3.函授站工作人员听课制度。为加强对函授教学的管理,学校规定面授期间函授站工作人员必须随堂听课,全面了解和监督教师教学行为,以保障函授教学质量。
4.教学日志制度。我校成人教育学院长期推行该制度,要求学生干部对每天上课情况做详细记载,并定期交教务管理部门存档,以便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总结。
(四)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督促和管理
由于成教学生文化基础素质普遍较低、学习自觉性较差,尤其是函授生由于面授时间较少,主要靠自学,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督促和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和思考题,而且要求教师全面细致地为学生批阅作业,写出确切的评语,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并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及到课情况评定出成绩,其成绩计入该课程期末考试总成绩(校内脱产生按20%折算,校外函授生按30%折算)。
(五)加强对考试各个环节的管理,坚持标准化考试并实行考试资格审查制度、巡考制度(包括到各个函授站巡考)、教考分离制度、密封阅卷制度、阅卷登分分离制度。
(六)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管理,我校成教院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成教院本科学生专业实习意见》、《实习意见反馈表》等相关规定和管理措施,并专门安排人员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为了加强对学生论文各个环节的管理,我校成教院对学生从选题、撰写提纲、初稿、定稿以及论文的评阅、答辩等环节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制定了《论文写作管理办法》及《论文答辩办法》等。保证了成教本科学生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
(七)注重对教学信息的收集,并将之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此促进教学
我校成教院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及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收集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促进相关教师对教学的改进,对个别反映突出、意见较大实在无法继续承担教学的教师及时更换。同时,注重收集社会反馈信息并加以吸收和利用。成教院设计制作了毕业生各种追踪调查表,广泛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以促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我校成人教育的发展。
(八)注重教学评价,以此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成教院专门设计了教师教学情况测评表,组织学生、同行教师、管理人员如实填写,对成教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量化管理,以此促进教师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工作质量的具体反映,而教育工作的质量则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体现出来的。建立科学合理的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并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对于保障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1.基于这种原因,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向开放式的教育模式转变,要促进各类教育之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给成人教育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给成人教育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理念和发展需要。要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和共识,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大非学历、技能培训等技术的发展。
2.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完全满足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的问题很多,如电脑普及率不高、远程教育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网络资源的短缺、多媒体信息不能及时为学生所接收、数据传输并不稳定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3.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中,总体的规划常常被忽视,这导致系统集中困难以及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实施、重硬轻软,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系统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缺乏机构及人员的配备支持,最终导致一套完善的系统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进而影响到整个成人教育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要有相应的跟进。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和需求比较起来还有一些差距。我们应该在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不断地摸索、创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但各高校及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不一,相配套的软件及硬件也各不相同,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用性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冗余信息太多,不适合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把信息化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和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制度,以信息化基本建设为基础,明确目标,提高认识,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加大投入力度,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本文来自于《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1.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教学制度。信息化的高等教学管理重在建设,贵在应用。成人高等教学的信息化管理要求教学管理主体对陈旧的模式、方法、理念和手段等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决断,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作为现代教育的指导,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同时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即由先前的纯粹教学转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做启发者、引导者。
2.明确建设目标,促进创新理念。面对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应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之路是适应形势、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以成人教育的信息管理网站创建为基础,以信息管理的平台开发为核心,以提高管理化水平、扩展多功能教育为目标,初步建立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和信息化的平台,并以创新的理念、管理、制度等推动着技术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我们应该对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创新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为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奠定政策基础,提供制度保障。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建立一支既懂得信息化技术,熟悉现代教学理念,又有丰富的创新能力和能力管理的高素质团队。他们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后勤保障,为成人教育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因此,要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抓好成人教育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开展专门的业务学习,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管理;“爱”与“严”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若没有了爱就好比池塘没有了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严爱有度,做到“爱由心生,严而有格”。
一、管理之“严”:有理有度,科学把握
学生时期,孩子年龄小,社会认知粗浅,生活经验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阶段班主任的引导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作为学生灵魂的导师,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班主任必须严格规范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强化学生的意志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为学生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进而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育方面,中国有句古话叫“严师出高徒”。很多班主任对这句话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有在严厉的手段下,才能树立威严,进而让学生服从管理,好好学习。因此,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采用一些过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呵斥、体罚甚至辱骂等,这些行为不但不会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打消了学生热情,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班主任和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会越来越难做。
学生的思想行为需要管理规范,但又不能过于严厉,建议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严之有理。严之有理即要求班主任在管理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发现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了解情况后再进行合理处置。不能盲目处罚、冤枉学生,也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一件坏事情;第二,严之有度。我们都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越这个“度”,事物就会产生质的变化。班级管理亦是如此。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自己学生的承受能力来设置要求,确保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可行性;第三,严之有方。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方法,方法对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有效方法。例如,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班主任可以组织一堂班会,跟学生共同探讨制度的细则内容,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规矩,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参与需求,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其自我管理的意识;第四,严之有力。班级规章制度如同国家的法律法规,需要班级学生共同遵守,在规章制度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哪个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就从轻处罚,同样,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较差就加重处罚。
二、管理之“爱”:关爱理解,加强互动
目前,很多中国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享受着不可想象的宠爱和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很容易产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此,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来感染教育每一位学生,这种爱不同于家长的溺爱,它承载了更多的教育使命,实施起来需要精心策划,是一门管理的艺术。在用“爱”来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爱要全面。为人师表,要公正严明,对学生的爱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主观因素产生偏颇,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爱的温暖,受到爱的鼓励;第二,爱要给予。教师要善于表达爱,不吝惜赞扬,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被认可的,班主任可以给予适当的关心与爱,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第三,爱要理解。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这也导致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上的差异,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给予足够理解和宽容。
一名优秀称职的班主任一定是爱学生、懂学生、理解学生的,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思考与结论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严”中有“爱”,“严爱相济”,如果没有了“严”,学生就少了监督管理,毫无规矩可言,学生肆意成长,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了“爱”,学生难以从内心真正接受老师,信服老师,无法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班级管理难度自然增加。因此,只有将二者有益结合,才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教育中,班主任要热爱学生,学生要爱戴班主任,这样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严中有爱,爱中渗严,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伊香.浅析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9).
[2]颜叠.班主任贯彻以人为本工作思想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2(9).
一、选择题
1.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教材)
2.课程科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课程管理制度)
3.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观点是(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二、简答题
1.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合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机构上,朋友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郑和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中德;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
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中的一种类型,这种教育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形成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终身学习理念下人们进一步深造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新知识、新科技以及新工艺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大力发展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以便为社会培养出符合发展需求和个性化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人才战略的发展,同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一、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概念
继续教育主要建立在一定学习教育基础上,能够使受教育者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的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成人学习教育以外的一种教育形式,主要包含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养以及各种辅导班教育等。这种非学历继续教育是相对于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主要是在职从业人员。这种教育从自身发展来看,能够使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实现不断发展,它打破人们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它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教育对象比较广
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对象包含刚刚毕业的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机关人员等,涵盖范围比较广;而且参加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人员的结构层次差异也比较大,有些是初中毕业的技术工人,有些是企业干部和领导等;参加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原因比较多,比如个人兴趣、知识扩展、技能提升以及丰富业余生活等;从年龄来看,从青年到老年人不等,凡是有同样学习需求的人都有机会参加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所以说,这种教育模式的教育对象比较广泛,它接受所有有学习需求的成人的教育。
(二)学习周期短
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学习周期比较短,主要是因为学员一般为在职人员,没有太多的时间参加长时间的学习;而且较短的学习周期能够缓解学习者的工学矛盾,使学习者能够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实现技能的学习,提升自我素养。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传授职业知识,所以其学习周期普遍比其他形式的教育学习周期短。在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学习者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学习目的。
(三)学习内容针对性比较强
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学院一般都有固定的职业,所以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一般比较具有针对性,他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有用和最实际的知识,比较注重知识的使用性,所以这种教育模式目的性比较强,一般是解决生活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只有讲解针对性比较强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习效果和目的,对于学员来说才更有意义,所以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针对性比较强。
三、中德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异同点比较
(一)中德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相同之处
1.相同的发展动力中德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其发展动力就是相同点之一,发展动力主要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内部动力方面是学习者的需求推动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它能够充分满足各个年龄段、各个学历层次人群的需求;另外,两国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均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教育方式逐渐改变人们参与教育活动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从外部动力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相同之处: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两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下,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人们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其次,现代生活方式对两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开始利用闲暇的时间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参与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既能够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又能够丰富业余生活。2.相同的发展形式与趋势中德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均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系统、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形式和运行机制。中德两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教育范围均比较广泛,对成人教育的评估也比较复杂。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来看,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均在政府的管理下灵活地运行,同时在社会团体的配合下发展,与协会、工会以及大学教育等合作构成复杂而系统的成人教育网络。在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两国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均建立在终身教育体系下。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型社会逐渐发展壮大,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成为人们立足的根本。两国政府均不断地颁布各种有利于终身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促进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在终身教育的发展下,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之一。
(二)中德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差异点比较
1.教育资金来源方式不同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除了一些特殊的个人和主体机构举办的机构,均是按照单位财务管理支出情况实施资金的支持。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财务管理制度一般参照普通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教育资金来源方式比较单一,这不但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的负担,而且导致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资金不足。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费用是多渠道、多方式的聚资模式,比如,参加者缴费、各州补贴、企业补贴以及欧盟补贴等,德国经费来源主要采取补贴和企业适当免税的形式发展,不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很多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机构均得到公众认可,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比如为失业者、社会救济者等提供费用减免优惠。2.从业人员结构差异中国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承办机构有大量的管理责任和市场事务,所以在内部具有很多的专职管理人员。但是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培养问题仍然存在,一般仅仅依靠政府培训,而且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发展历史比较短,培养针对性比较低,教师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不不完善。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虽然是专职教师,但是这些专职教师在固定职员关系内履行职责,另外,他们还会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人生经历比较丰富,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而且,德国对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师没有统一、明确的管理,所以约束力比较低,成人教育的教师很多是兼职。3.管理模式方面的差异中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理念比较统一,首先,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行政领导体系,形成系统的集中管理式管理模式,在工作管理过程中分工比较明确;其次,我国比较重视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教育规章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及教材建设管理工作等;再次,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比较重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但是我国没有建立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高校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而教育主管部门则成为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评价者,导致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实际课程以及对学生的考核工作做得比较差,严重影响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德国,政府不对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进行干预和管理,仅仅通过拨款和项目设置的方式进行间接调控。而且德国在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方面均比较规范,同时为了保障教育的安全性,建立严格的教育项目审核手续。而且政府对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有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来进行教育质量的评估。并详细规定政府在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中制订的年度成就评估方案,并建立相应的严格的责任测评体系,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大大促进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4.培训类型方面的差异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类型一般是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划分,知识拓展需求为指导方向进行的培训,很多培训类型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有效性为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均与学院的工作或者是职业类型有密切的关联性,但是从项目类型方面来看,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缺乏丰富性和个人兴趣方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往往不利于学院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内容的扩展。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培训类型方面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很多与工作和职业相关的培训项目,同时也具有很多比较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性较强的项目。另外,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一般是根据学员的具体需求,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的量身定做式培训项目。可以说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更强的生活性和服务性;在培训项目方面,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形式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学习者、不同职业、不同生活需求的知识教育。
四、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启示
(一)建立多渠道教育经费制度
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紧张,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扩大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资金来源渠道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不但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而且要调动社会上各种团体、协会等机构的积极参与,形成自主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体系,积极促进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由于我国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够用于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不够明确,政府用于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投资没有做明确的规定。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教育资金的筹集上要多向德国学习,可以实施多渠道、多途径的资金筹集方式,比如,企业、社会软体、个人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渠道筹资,增加对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资金投入,减轻政府负担。同时,我国必须区分不同类型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形式,建立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等合理分担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参与性,保障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稳定、快速发展。
(二)改变现有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尽管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已经形成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办学体系,但是其管理体制相对来说发展形式不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积极调整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利用各种措施调动各个办学机构积极性,以便有效解决我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现存的重要问题。学习和借鉴德国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优势,进一步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管理自,转变管理职能,扩大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机构面对的市场需求,改被动办学为主动办学,积极调动其办学积极性;教育管理部门要将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管理纳入市场机制环境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使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市场调节机制下健康、快速的发展。积极完善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实现依法执教、政策引导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需求;加快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投资和改革,形成以政府为指导,结合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形式的发展渠道,积极促进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设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必须建立健全教师队伍评价体系,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而且教育针对性比较强,社会认可是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前提。只有过硬的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水平,促进其社会认可度的提高。所以学校要加强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增加教师的培训投入,制定合理的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培训和发展,促进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社会主体监控体系,积极鼓励社会监督和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大众性和真实性。
(四)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 情境认知理论 速成教学 语境 实用性 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nglish Quick Tour in the Guidance of 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
YANG Jing
(Foreign Schoo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orestyr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English Quick Tour under the guidance of Situational Cognition Theory, scenario-based knowledge is the object of learn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is the cultural adaptation process, the creation of context is the teaching of the necessary means, in theo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nglish teaching can be improved, students can master more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with the knowledge of English.
Key words 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 quick tour; context; practice; efficiency
1 情境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布伦特・G・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BrentG・Wilson & Karen Madsen Myers)等在他们的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 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ext)中指出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也就是说,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的最重要特性即怎样看待知识。这种理论并不是把知识看做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在脱离个体所处的社会真实环境基础上来探讨学习或能力,这是毫无意义的,个人能力的形成以及个人能力的社会化,就必然会存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1 知识的情境性
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这篇论文中,作者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指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得知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如果人们要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并能准确、娴熟地运用它,那就只有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真实情境中使用它。
1.2 学习的情境性
威廉姆J. 克兰西在其论文《情境学习指南》中认为,情境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必须情景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情境学习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自活动过程中发展的,特别是人们如何去创造和解释他们正在做什么的表征;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云集,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正如我们想象着什么事情要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谈什么和做什么一样,我们的行为建立在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角色之上;知识还应该是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的能力,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得知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情境中发生才有效,学习是一种文化适应,如果学习者要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那就只有参加真实的活动。
2 英语速成教学中情境认知理论的运用
2.1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要想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必须在运用该知识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借此将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体现出来,为学生创造理解知识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创设切合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知识的意义,还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等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2 英语速成教学中运用情境认知理论需注意的问题
2.2.1 时间
速成教学讲究充分挖掘和调动教与学各个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语言技能和知识。也就是说速成教学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快速培养语言人才的目标。在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会给学生创设语言情境,但他们也会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并没有真正理解“快速”二字的真实含义,因此树立正确的时间观是保证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速成教学能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能够起的作用,不能一味求快。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并且教师所创设的是带有模拟性的课堂语言情境,不具备真实的交际意义。因此,教师需将情境认知理论同样运用于课外教学中,使课外学习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合理搭配,在与现实生活同样形象的情境中进行讲解,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消化、吸收、运用和迁移所学知识,并能跟快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既保证教学效果又达到快速的目的。
2.2.2 教师
首先,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要掌握处理教材的技能,并且要及时优化教材,使之利于传递,而且教师也是信息源,除了对教材进行处理,还要补充必要的材料,提供新的信息。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速成教学,为达到速成的目的,必定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创设优越的语言情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其次,作为从事速成英语教学的教师,要熟悉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政治、历史、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要有所涉猎,对于本学科的新成果要及时掌握和吸收,并且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情境与当前社会发展活动联系密切。再次,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内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现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应该是常用的交际模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将所获取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强其学习动力,使之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速成教学的目的。
2.2.3 环境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让英语速成的学生处于一个怎样的教学环境即语言情境中,才能既达到教学效果又达到速成的目的,因此,首先教师所创设的语境应直观形象,让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以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达到完美结合。一旦语境是形象的、具体的,就有利于刺激和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掌握更多的语言信息,获取更多的语言知识。其次教师所创设的语境应具有情感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由此可见,情感是触动人的心灵的秘诀,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因。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能体现情感的部分,创设出一种积极、轻松、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激励机制完美地结合。
3 英语速成教学中运用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价值
3.1 实用性
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速成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将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所谓的“触发”条件也就是学生所处的环境,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造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并进入英语思维状态,从而使学生形成条件化或情境化知识,让知识非常快速的进行从具体到抽象或从抽象到具体的传递。这种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化为不断的激励,使教学空间得以拓宽,令学习效用发挥得更广,学生能更容易更快速掌握知识,并促进知识迁移,了解学习的内在意义。
3.2 高效性
英语教学包括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包括了听、说、度、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最终运用英语能力的形成。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速成教学,教师从情境创设、内容设计、师生互动等方面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课堂,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信息,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而且,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形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良好的基础,还能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
总之,在情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英语速成的教与学获得了新的含义,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学以自育的目标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郝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2] 侯会.从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师观看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J] .南方论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