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34:59
导语:在基层工作管理的基本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企业
基层管理 有效沟通 问题 策略
管理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企业基层管理者最基本的管理功能就是把上级管理者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职工,并指导和带领他们完成工作目标。基层科室及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企业创造效益的基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系。
基层管理人员如果能在管理中开展有效的沟通,将会极大提升基层管理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构建和谐企业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1.有效沟通在基层管理中的目的和重要性
1.1 沟通的目的
基层管理中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建设和谐、高效的团队,实现共同的目标。
1.2有效沟通在基层管理中的重要性
1.2.1领会理念,化解矛盾
对决策的理解准确、清晰是实施有效沟通的前提。在施行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理念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执行。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不同,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补这种差异性。但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1.2.2激励员工,形成积极的文化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不专心工作的员工转变为对工作非常的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把有效沟通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在基层广泛应用。
1.2.3创建和谐团队
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沟通,可以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强化彼此的信任程度,使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得到保证,增强团队及员工间的凝聚力,使团队更加和谐。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增强团队实力。
1.2.4提高管理效率
在基层工作中员工之间的摩擦是有的,有效的沟通可以使这些弊病得到消除,从而增强内部的凝聚力。简单的工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沟通就能达到有效,而复杂的工作可能需要通过多次沟通才能达到有效,当沟通的双方针对沟通的信息达成共识并感觉心情愉悦时,才会按照信息的理念去支配自己的行动,把工作当成兴趣,使工作效率提高。
2.基层管理中沟通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沟而不通
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沟通时,如果双方掌握的信息不足或不对称,将会大大降低沟通效果,形成沟而不通的局面。沟通的时机选择不对;没有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沟通的方式;有些沟而不通的局面是由于岗位职责不清,职能划分混杂造成的,做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分析沟而不通的原因,及时补救。
2.2沟通方式存在弊端
在基层管理中,管理者进行管理沟通时往往采取一些较传统的方式,使员工只能按规定动作进行操作,限制了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员工的的潜质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不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3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沟通
很多基层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沟通对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在基层工作,只要按上级的指令执行就可,认为下属就应该听从上级的命令,按规定动作工作。也可能由于管理者自身因素而缺乏沟通技巧,缺乏与被管理者的沟通能力,这些问题也将导致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员工的实质性沟通,使基层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各种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
3.基层管理中有效沟通的策略
3.1管理者要具有管理沟通的思想意识
基层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到管理过程中意见不统一属于正常现象,管理中的矛盾可以通过多次交流沟通和协调,使意见达到最终的统一。各层级之间沟通的链条不能断,并在行动上表现为积极主动,为团队、为员工提供一个高效、和谐的沟通通道,通过提高沟通效率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2管理者要练就良好的沟通能力
作为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将企业上层的管理思想等信息准确的传达到基层员工那里,并引导他们为完成既定目标而努力。管理者在表达管理目标及自己的意见时思路要明确,内容简单扼要,使对方能够很快的接受传达的信息。
3.3解开沟而不通的死结
解开沟而不通的死结,并促使管理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要进行沟通前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明确沟通的目的。实行一次沟通时,期望达到的目的要明确;二是掌握好沟通的时间;三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四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因人而异来选择正确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3.4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
一般情况下以传统的沟通模式为基础来不断注入新的沟通方式,大家比较容易接受。针对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群体,来采用哪些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基层管理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尝试的管理课题,基层管理者充分发挥沟通方式的优势,才能够使沟通更具实效性。
3.5达成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对相同规则认知的基础之上。达成有效沟通,双方必须拥有共同的愿景。一个为企业员工所充分认知的共同目标,如果在操作层面上不能与员工的切实感受联系在一起,那它同样由于难以在沟通基础上产生信任、引发共鸣而使员工产生内在的自我激励行为来形成自主管理的良好局面。
3.6为沟通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
“人和”是一个团队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要做到人和,就必须要沟通,并且要以诚沟通,以宽沟通。一个团队,必定存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因为矛盾造成的冲突和抵制情绪必定影响到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就要及时合理地处理这些矛盾,把握好沟通的尺度,该畅则畅,该阻则阻,有效地化解矛盾,巧妙地利用矛盾为员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4.结束语: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够使组织内部的合作保持协调一致,进而使整个组织形成堡垒具有战斗力。基层管理者要依据团队现状,以诚、宽的心态,以适宜的沟通方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内部沟通方式和渠道,并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为团队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员工自主管理的潜能,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洁.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04
[2]石宇峰.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单位的体制改革在不断进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一,农村基层行政单位管理成本较高。从农村基层发展现状看,我国多数农村基层单位经济实力较弱,人员多而复杂,而且基层人员数量与基层业绩不成比例。当前,农村基层单位招待费超支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压缩招待费支出,但招待费超支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农村基层单位超标严重。我国农村基层单位债务也比较多,有些农村债务问题还比较严重,整体来说管理成本比较高。
第二,农村基层单位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部分农村基层领导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陈旧,工作方法简单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的基层干部习惯于开会发文件,布置多落实少,缺乏检查督促机制。有的农村基层的管理办法过于简单,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差错,这都会影响农村基层行政单位在基层人员和群众中的形象。①
第三,社会发展现状导致了农村基层管理出现更多问题。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均、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管理的缺陷造成很多农村地区发展日益滞后,两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也造成了管理上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导致恶性循环持续发生,需要社会给予农村基层更多关注和支持。
基层管理体制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基层管理体制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领导者自身因素。导致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管理者自身因素极为重要,农村基层领导长期生活在基层,普遍缺乏管理中应具备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艺术,缺乏必要的法律和管理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部分领导不注重工作方式变化,一味强迫命令,引起基层人员的抵触情绪。
第二,历史和社会的因素。随着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城乡两极分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交通、经济、教育、文化等资源上,城市地区都要好于农村地区,在管理方面同样如此,城市有优秀的管理者,有高比例、高素质的城市人群,而农村基层管理者水平及农民群体素质和城市相比差距甚远。
第三,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虽然目前在农村基层领导岗位选拔中采取了民主选举方式,但现行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仍阻碍了基层政府形象和领导素质的提升。现行基层行政管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竞争上岗机制,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位和人际关系比较稳定,容易造成干部拉帮结派和一家亲的现象,虽然有民主选举,但论资排辈、拉帮结派、贿选等现象仍随处可见,阻碍了优秀人群进入到领导岗位,导致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主要是指根据行政人员的心理需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式,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激励等措施来激发、疏导行政人员思想行为,以有效地实现成员管理的目标活动。对于农村基层单位而言,激励机制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激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基层人员的各种需要;第二,激励的形式是奖罚并存,形式多种多样,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第三,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基层行政单位的长远发展,同时达到个人、单位及社会的和谐统一。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且从低级层次到高级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第一个层次是生理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等的生理需求;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即人人都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和熟悉的环境中;第三个层次需要是社交需要,即人要求与社会人群建立情感联系,并享有社会地位的需要;第四个层次需要是尊重需要,即人希望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认可和他人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指每个人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量,不断去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简单明了并且清晰地说明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②
动机是由于人内在的需求及外部事物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动机产生于人自身的需要并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③。因此,由于人内在需要产生的动机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引导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对生活和工作的认识。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而言,满足基层行政人员对自身需要的渴望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想调动大家工作热情,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就应当从基层人员心理需求出发,想方设法去满足农村基层人员的内在需求。
激励机制在农村基层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机制是当前社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是促进农村基层单位及我国行政领导管理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激励机制对于适应我国行政管理干部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也有助于深化农村基层单位改革。
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基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机制是依据员工的全方面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将他们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上,使其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点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在现实工作中,基层员工的素质和才能并未充分展示出来,通过正确认识和分析影响基层人员才能发挥的诸多因素,然后充分运用合适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更好地激励和鼓舞基层人员继续奋发努力和积极工作。激励是持续不断地激发个人积极性的心理过程,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需要促使动机产生,动机又不断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和创新。由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当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对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的不满而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工作只是简单应付。农村基层领导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去满足基层工作人员的需要,引导他们的动机,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调动基层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为目标不断前进和奋斗。
激励机制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环境。科学的激励机制包含合理的竞争理念和思想,它的良性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合理的和有效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良性、积极的竞争。竞争机制是调动基层行政人员积极性的一大法宝,建立严格的行政人员竞争机制,能给行政人员以动力和压力,有利于调动行政人员积极性,使基层单位更富有朝气和活力。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能够提升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行政内部产生一种竞争的氛围,这样在促进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也选拔了优秀人才,促进了良性竞争,也提升了基层单位自身的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竞争主要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两种形式,正当的竞争就是运用合理的手段正向对比,不正当竞争主要是指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限制和挤压竞争对手。在农村基层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基层人员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杜绝不正当竞争的产生,还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正当竞争。农村基层领导还要有完善合理的评估考核机制,要以工作业绩和能力去考核工作人员,而不是根据领导的喜欢和人际关系来评价基层工作人员,从而使基层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更加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
激励机制有助于农村基层单位深化改革。激励机制是采用现代化的合理措施方法,对于和物力要素相结合的人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调配等,使人力要素和物力要素时常处在合理的分配比例,同时通过对激励对象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和监控,做到人尽其才和事竞功成,从而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各构成要素效能的发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想发挥效能最大,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原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注重基层单位人员的激励有助于合理配置人力和物力等各种资源,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思想、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正面的改观,可以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形象,也有助于农村基层单位继续深化改革,促使他们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改善民生,转变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
农村基层管理中激励方法和途径
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包产到组、,以个人为基点来调动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当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致力于本地区的共同发展。现如今,农村基层领导仍要重视建立和利用激励机制,并要在激励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方式,并且要注重把握激励的程度,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
首先,要注重建立创新管理机制。激励工作同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他工作一样,也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农村基层管理中要有规范的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更有效调动农村基层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单位数量庞大这一现状,农村基层领导可以学习“全民创业”的发展理念,积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在岗带领大家一起创业,形成与农村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发展体系,营造一个基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大家齐心共同致力于新农村经济建设,创造一切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管理机制创设中还应该包括考核机制,基层考核机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考核结果要做到奖惩分明,突出贡献的要予以适当表彰,还可以起到明显的表率作用,对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员工也要及时处罚。④管理机制还要结合基层行政工作的重点,注重民生和民权的落实,不流于形式,积极鼓励基层一线员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到群众中去,不断引导基层人员积极为地区谋发展多做贡献。基层单位还可以建立基层激励情况评估制度,通过及时有效分析基层单位的激励水平和激励效果,及时对激励体系的内容、结构和过程做出调整。
其次,要注重对基层人员的全方面激励。在对农村基层人员激励过程中,除了传统经常采用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还可以采用情感激励、期望激励和公平激励等等。情感激励具有两极性,积极的合理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情绪,消极的情感则会减弱和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和情绪,基层领导要善于使基层员工保持积极情感,消除和抑制消极情感。⑤期望激励指是通过调节对所追求目标或结果的期望心理来调动激励对象积极性的措施,如果认识到某个目标的定位过高,而且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也很难实现,那么运用这一目标来激励则会导致失败,因此激励机制中确定目标也非常重要。公平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在分配过程中存在公平感他们会努力工作,而如果存在不公平感他们则会消极应对。农村基层单位管理者要遵循客观、公正和民主的原则,使员工在工作中产生公平感,从而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在激励过程中,要少些物质奖励,多注重精神激励,农村基层领导要善于发现基层人员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彰;⑥要利用身边的先进案例教育单位工作人员,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基层领导自身也要注重提高素质和修养,在工作上要和基层人员共进退;要转变领导工作方式,积极走进群众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彻底改变办公室命令的管理方式,共同致力于基层队伍的建设。
再次,要合理掌握对农村基层人员的激励程度。激励程度是激励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励程度和激励效果有着紧密的关系。农村基层管理者能否恰当地运用和掌握激励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基层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激励过度和激励不够都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还会对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如果激励程度过低就会导致激励对象产生失落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但如果激励程度过高则会使被激励者感到容易而不珍惜,也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因此激励程度一定要恰到好处。总体来看,由于基层一线工作人员长期与群众接触,工作压力较大,各种物质津贴补助不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给予基层人员一定补贴。要制定相应的激励和补贴政策,采用绩效考评的方法鼓励基层人员提升工作热情,努力搞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激励频率在激励过程中也非常重要,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频率,才能充分发挥基层人员激励的积极性。在激励过程中,激励频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内容、激励目标、工作环境等,在具体的激励机制管理过程中,应根据环境和个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恰当和合理的激励频率。
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对农村基层这一复杂的大环境,科学界定基层领导干部职能,适当使用激励机制,能够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及群众的满意度,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构建都有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注释】
①王宏伟:“浅析基层乡镇政府行政执行力的提高”,《经济师》,2010年第9期。
②③[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④王欣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第1期。
⑤陈娜:“行政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25期。
⑥张松业:“浅论行政管理中的激励”,《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第10期。
责编/于岩(实习)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活动组织领导机构。我局成立了由翟学军局长任组长,靳怀堾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计划处、水政处、财经处、人教处、建管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漳卫南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和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布置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具体安排。
2、开展调研,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一方面配合海委“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调研组对局属大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另一方面通过下发调查表等形式对局属各单位基础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漳卫南局和谐基层建设五年规划及“和谐基层建设年”工作计划》,并印发实施。
《漳卫南局和谐基层建设五年规划及“和谐基层建设年”工作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编制了配档表,对基层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细化,具体工作一目了然,便于各单位实施,也便于检查和考核;确立了责任制,明确了活动开展的分工、进度和质量要求,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提出了激励措施,对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改进明显的单位,在政策,财、物方面将给予适当倾斜,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切实贯彻落实海委会议精神,推动“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展开。为贯彻海委系统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我局于4月28日召开了全局基层工作会议,局领导,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贯彻了海委系统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活动重点不是简单的物质帮扶,要求各单位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通过上级的帮扶和输血,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为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基层职工素质、推动工作全面上水平的目标。
4、积极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之间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实行一对一帮扶,提出了帮扶目标,并对帮扶内容和方式做了具体的要求。
5、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渠道。为及时掌握了解局属各单位“和谐基层建设年”开展情况,我们建立了月报制度,要求局属各单位每月底通报本单位“和谐基层建设年”开展情况。同时,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要求机关各部门建立联系人制度,定期了解基层情况。
6.强化了考核。将和谐基层建设活动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对该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效能监察的重要工作来抓。
7、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网站开辟了和谐基层建设年专题,全面报道宣传全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局属各单位“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进展情况
局属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本单位和谐基层建设五年规划和本年度实施计划,提出了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和考核办法,并把和谐基层建设年相关任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卫河局加强了南乐河务局达标晋级准备工作的帮助指导;完成了浚县河务局职工食堂改造工程。邯郸局基层各单位完成了堤防基本情况的调查,对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对档案库房进行了整修;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对各基层单位机关院落进行了整体规划,计划汛后实施。聊城局指导冠县河务局开展了工程档案和资料的整编工作。邢衡局举办了宣传和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班,加强了基层各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帮扶指导力度。德州局对夏津、武城、宁津、乐陵、庆云河务局的陈旧办公桌椅及文件柜进行了统一更换;拆除了夏津局机关的破旧房屋,并对夏津局机关环境进行了改善,组织实施了宁津、乐陵河务局机关院落改造项目;为基层各单位各添置了一台传真机,并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了图书室和小活动室。沧州局完成了机关院内和海兴局机关院内路面的硬化;完成了东光局办公楼的装饰和美化,铺设了地板砖,粉刷了墙面,并购置更换了部分办公桌椅;为基层局均配备了一台传真机。水闸局在全局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举办了档案管理培训班和防汛抢险技术培训班;指导各基层单位着手建立工程考核专项档案;完成了祝官屯枢纽办公楼的修缮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谐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及时对活动进行 总结,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加强人员培训。针对基层单位人员素质偏低的实际,举办三级单位领导干部培训班、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班、三级单位预算财务人员培训班、基层堤管工作人员培训班、基层公文和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以及三级单位维修电工、闸门运行、水文勘测等工种的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单位领导的能力,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
强化单位内部建设。继续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着重规范维修养护公司的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堤防收费项目的管理,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加强档案管理,使所有三级单位档案均达到局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
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做好局机关申报委级和省部级文明单位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岳城、邯郸、邢衡、德州、水闸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力争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年内获得突破。力争汤阴、内黄、南乐、德城河务局和袁桥闸管理所跨入地市级文明单位行列,海兴河务局跨入县级文明单位行列,其他单位保持原文明单位级别。以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各级机关的整体水平,塑造良好的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对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对“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内涵认识不够,一些单位的领导和群众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
二是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不平衡,进度有快有慢。
三是水管体制改革经费迟迟不到位,各单位经费较为紧张,影响了“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对基层领导和职工的大规模培训工作还未展开,下半年培训任务较重。
五、恳请海委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畅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下达渠道。请委积极向水利部反映情况,尽快下达今年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经费,并在今后形成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
二是帮助解决困扰我局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问题。堤防违章建筑物清除、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水闸安全鉴定、岳城水库除险加固等问题是影响我局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请委加强调研指导,帮助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请委进一步帮助解决12个三级局的搬迁建设问题,解决局机关综合服务楼、防汛机动抢险队办公楼的建设问题。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请委从理念、思路、工作方法、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开展面向基层干部、职工的大规模培训。
关键词:下沉;服务;融合;为民;提升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党的十精神真正得以贯彻落实,各地都加强了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了管理模式,而每一种管理模式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他们的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的态度、能力,直接影响着政策的影响力,政策着执行力,群众的满意度,群众的信任度。他们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是党的政策得以实施所离不开的重要环节,我觉得下沉、服务、融合、为民、提升,是每个基层干部工作必备的五个方面,只有坚持这五个方面,一切立足于实,我们的社会化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党的政策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群众才能真正的得到实惠,党群关系才能真正血浓于水,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一、下沉
党的十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下沉,沉到底层,沉到群众中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态度。工作下沉的深度、力度取决于我们对群众工作的态度。很多地区实行的网格化管理是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安全稳定、群众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难点问题及目前干群关系的松散性而建立的一种社会管理模式,它是由过去那种被动应对问题到现在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改善民生、助推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而参与管理的网格管理员多是各机关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才能采集到准确信息,充分掌握基层民情,才能听到老百姓真实心声,做到工作重心和实际情况不脱节,因此基层干部我们一定要学会下沉,沉下身子,沉下心,下沉我们的工作阵地,下沉我们的工作重心,下沉我们的工作作风,下沉才能接地气,下沉才能办实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摸排到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的根源,才能了解群众真正所急、所想、所需,管理才能有的放矢,问题才能防微杜渐,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二、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既是基层工作的本质,也是基层工作最突出的特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工作实质上是一套综合服务系统,党的每一项为民政策举措都要通过这一系统及时为百姓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建立起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是所有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工作下沉时,我们是信息采集员,利用信息搞好服务就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对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协助健全组织、建章立制,凝聚人心;对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帮助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寻找门路,对综合治理问题,我们需要排查预警,建立安全隐患台帐等等,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群众的事不分大小都是我们的服务目标,基层的群众不分亲疏都是我们服务对象,只有为群众搞好服务,让群众满意,才能提升我们工作的认同感,工作中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三、融合
融合是基层干部工作的核心,做好联络员、协调员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工作开展顺利,基层干部需要在各单位之间沟通协调,管理中为群众做好服务,解决摸查出的各种问题更需要乡镇(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当然更需要学会与群众的融合,因此基层干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学会融合,一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专长融合到管理工作中,二是学会融合各部门关系,避免工作中的条块分割、职责不明,三是融合与群众关系,让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让管理和服务实现无遗漏、无盲点、无缝隙,得到群众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基层管理水平。
四、为民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为民是工作的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为民”我们的管理就是空中楼阁,为民既是我们感情所系,也是我们工作的推动力。十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民就是我们工作的重心,用真诚的心、无私的爱、一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技巧,架起群众工作的桥梁,为民、惠民、便民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五、提升
(一)改变酒店行业根深蒂固的偏见
酒店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我国传统社会观念对酒店服务工作存在偏见,认为服务工作就是伺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性行业就会低人一等。从事酒店服务行业,又被认为是“吃青春饭”,没有前途,甚至流传着酒店工作不光明正大的错误言论。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对酒店服务行业打心底看不起,认为服务行业是种“脏活”、“累活”,容易“掉价”。很多学生认为学酒店管理就是去给客人端茶倒水,反正将来也不会从事本专业,这些思想重地影响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酒店管理岗位实习从现实、整体角度认识酒店、酒店行业、酒店发展的趋势、酒店管理人员具备素质,通过从酒店优秀的管理团队里实习、学习,正确认识酒店,改变对酒店行业一些偏见、片面的认识。酒店管理岗位实习过程中,从整体角度认识酒店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经济效益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成为一名优秀的酒店管理者,应该在哪些方面强化,认识从酒店基层做起的必要性,包括酒店基层那些部门历练那些基本功。
(二)改变职业期望值过高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有基层服务、基层管理的经验,否则很难做好酒店工作。国外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所以酒店管理行业的通则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但是很多学生对于酒店一线服务认识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就应该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不屑于做基层工作;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接受从基层服务做起的观念,但对自己升职期望很高,急功近利,达不到期望值,易产生挫败感,工作不积极,甚至频频跳槽]。通过酒店管理层的实习,真正意义了解酒店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线服务历练过程中能够正确调整自己的职业心态,打下扎实的职业基础。
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面临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酒店难找
目前酒店员工流失现象严重,大多数酒店最缺少的一线服务员工,实习学生成为流失员工的有效补充,酒店经常出现的一幕,餐饮主管带着90%的顶岗实习学生维持正常的工作。从酒店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角度讲,酒店管理岗位实习低于一线员工实习带来的经济效益。酒店要考虑自己的整体效益,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尤其是所有毕业生的管理岗位实习,很难找到这样合作的酒店。目前好多酒店顶岗实习中的轮岗问题都很难解决,所以酒店管理岗位实习更是难上加难。
(二)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的时间
酒店管理岗位实习,改变学生对于酒店的局部印象,从业观念,可以提高学生在酒店行业就业。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安排时间也非常重要,管理岗位实习安排在顶岗实习前,学生对于酒店整体管理的概念,对于后期的一线实习更注重一些关键部门、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管理岗位实习安排在顶岗实习后,结合自己顶岗实习的一线经验,善于发现一线存在哪些管理问题,以及相应管理措施,更有助于酒店学生管理轨迹的成长。酒店部门管理岗位实习的时间多长为宜,如酒店淡、旺季对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有差异,酒店每一个部门工作内容不同等,所以酒店管理岗位的实习时间,包括每一个部门的实习时间需要摸索。
(三)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经费
目前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合作的酒店难找,主要是经济效益问题,酒店首先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学校考虑学生的利益,两者的结合点就是费用问题,这项经费来源对于学生酒店管理岗位实习作用很大。
三、酒店管理岗位实习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酒店职业教育方面,一贯走的是“低端路线”,对酒店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几乎是空白;酒店高等教育方面,走的是“高端路线”,这样导致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突出,难以在基层工作中独挡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论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必须与酒店行业的需求有机结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适当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结合高校服务社会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思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技能,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干得好、管得了、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2.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酒店管理岗位实习面临的问题是合作酒店难找,尽管学校建立了实训室,但是现场的实际操作与情景模仿有很大差异,学校应建设小规模的酒店餐饮、住宿实训基地建设,以教学为主,盈利为辅,提供学生的管理岗位实习,包括教师一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3.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外酒店企业合作,在长期合作的酒店中探讨酒店管理岗位的合作事项,如酒店某些部门管理岗位实习,学校内部筛选优秀、将来酒店从业意向强的酒店专业学生进入管理岗位实习,提供好的经验。走一条酒店局部管理岗位实习、学校局部学生管理岗位实习,积累一定实际经验,实现酒店整体管理岗位实习和酒店专业学生全体实习。
(二)酒店方面
1.管理岗位实习平台建设
酒店为管理岗位实习学生提供有效的平台,根据酒店实际与实习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如从某个部门的岗位实习为契机,积累一定成功经验,可以扩展到其他部门,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提供实习学生一些管理空间,有利于酒店管理的完善和酒店储备管理人才的成长。定向合作培养优秀学生,曾宪梅所述,在法国波尔多市交流时了解到,当地很多酒店都与附近旅游院校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为学生支付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学生根据协议在规定期间在酒店连续实习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毕业后工作第一选择也是该酒店。由于有相当时间在酒店的锻炼,甚至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这样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2.管理岗位实习实际问题解决
关键词 :基层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解决对策
一、目前基层财务管理状况
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以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为主,每年根据油田公司下达成本指标,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生产成本指标,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控制、监督、考核评价。会计核算使用统一的FMIS7.0进行的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同时融合了erp系统,有的单项费用如材料费、修理费也使用了ERP核算流程。从总体上看,基层财务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规范。但在一些细节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基层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人员参与管理的职能弱化
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财务预测、控制、监督以及财务分析及考核。而现在基层财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会计核算上,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会计软件的运用,会计人员基本成了记账人员,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财务管理上,参与决策、分析、过程控制等职能严重弱化。
(二)会计核算还没有达到精细化程度
现在财务核算使用的是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受系统设置制约,软件中还没能对某些费用进行明细核算,没有核算到单井、单车和班组,如果需要这方面的数据,需要单独统计。这样不利于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不利于考核及监督。
(三)会计核算中费用入账不及时、不均衡
在一个会计年度,由于预算下达时间较晚,前几个月份各项费用基本不发生;其次是单笔签订供应合同较大,一般合同全部执行完毕才结算,使结算滞后,例如在基本费用中占比重较大的材料费就是如此;还有每年预算调整幅度较大,到每年11 -12 月份集中拨款较多,形成集中结算,账面金额迅速增大。这几种情况造成每月入账费用不及时、不均衡,使每月账务、报表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
(四)会计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财务基础管理集成平台已把会计一级核算、基础管理平台以及资金管理平台链接在一起,但系统仍存在一定不足。现在使用与ERP相结合的中油FMIS7.0融合系统,这套操作系统在操作时经常网速太慢,系统经常不稳定,还有基础管理平台一些票据的应用过于繁琐、复杂,不便于各类人员的学习使用。
(五)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
财务人员绝大部分在生产一线工作经历较短,生产知识欠缺,对业务流程不了解、不熟练。对会计核算的方法掌握较好,但对基层小队的井、站、间等生产流程了解甚少,使得对物料用途掌握不清,特别是生产用料干什么用的、用到哪里、用多少不清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无法深入。
三、对财务管理中存在不足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会计核算理念向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转化
1.转变财务人员传统思想观念。财务工作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我们要转变财务人员只做核算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财务管理上,特别是在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方面,要多思考怎样做到对成本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努力使会计人员向财务管理人员转变。
2.向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转化。把会计核算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将会计核算职能从记账核算向财务决策方向转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体系,通过对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以及严格的执行、监督,及时掌握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并实时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和奖金考核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的增长,从而达到降低原油成本的目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二)会计细化核算,注重财务管理
1.细化核算层次。现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各项功能比较完善,但是系统软件中“部门核算”只核算到基层队,这样就应在会计软件系统“部门核算”的基层队下增加下一级,链接井号、站、间等。这样在账务处理完成时就能核算到单井、单车、班组或部门。
2.注重财务管理。基层财务要克服“手续齐全,见票子报销”的核算理念,对业务过程要了解、要掌握,前后信息要对称。核算层次细化,最明细的基础数据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便于我们进行成本分析、对标分析、单井效益评价。为成本费用控制、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费用及时、均衡入账,准确反映财务状况
1.加强预算的及时性。做到每年预算上年底或当年1月份下达,以便及时、均衡安排费用。还应督促各项业务人员及时传递票据,该暂估的暂估,该预提的预提,使发生的费用每月均衡并及时进入成本。这样管理者才能及时洞察和把握费用的异常变动,作出相应对策。
2.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减少预算调整,一次下达到位,上级部门不能预留过多,不能造成基层单位前紧后松的现象。
3.改变采购物资结算较慢情况。对于统购物资,上级物资公司应及时结算已供应物资,最好不要过月。下放物资部分,物资部门也应及时进行结算。
(四)完善会计软件系统,提高软件的使用效率
1.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对一些流程和环节应不断改进和完善,要及时更新系统,同时对管理平台的票据应用进行改进,以使会计人员方便、快捷地使用。
2.针对基层设置个性化网络管理核算职能。基层应针对自己会计信息化的需要,编制辅助的快捷、便利的会计信息数据和分析系统,来满足需要。
(五)提升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丰富财务人员的知识体系。首先开展财务人员下基层工作,组织人员到生产一线调研,结合生产实际对财务管理和核算情况进行分析,在全厂范围内组织相同业务人员进行研讨,共同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其次加强培训学习,财务人员可以在平台上交流业务,也可以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2.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水平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要不断提高专业要求,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 财会月刊,2013(1).21-22.
勇于担当是对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
树立信心、鼓足干劲是现实要求。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打消基层干部对稳产艰难、队伍难管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引导基层干部树立阳光心态,认清现实要求,才是当下形势与任务赋予我们的新标准、新要求。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五好红旗队”评比等活动,极大地鼓舞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热情与干劲,干部队伍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适应变化、客观调整是当务之急。在加强教育和引导的同时,我们认真分析了队伍的现实问题,针对管理上的习惯性“经验”、协同上的表面上“合作”、纪律上的“常规性”违规、资料上的“不经意”造假等现象进行了彻底的排查,及时有效地遏制了不良现象的蔓延。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时时刻刻感悟变化、适应变化、调整状态、完善自我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层干部教育管理的当务之急。
提升标准、强劲执行是有效途径。只有教育和引导也是不行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工作中锤炼干部。要把变化落实在基层的具体要求上,作为各项工作的全新标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和锻炼基层干部。在推进三基工作的进程中,采油2―19队成长为三基工作参观示范队,步入了全厂先进基层队阵营。实践证明,提升标准、强劲执行是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创新方法是对基层干部的基本能力要求
注重锤炼学习、思考的本事。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摸爬滚打,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但往往不善于思考、不善于总结,凭着经验干、跟着感觉走,导致好多经验和做法得不到提炼总结。因此,当前基层干部首要的任务是勤思考、勤总结,我们通过建立“学习论坛”,吸引广大基层干部自觉参与,引导基层干部学习、思考、总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上下级的良性互动。
注重锤炼影响、带动的本事。当前基层干部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更多的是员工队伍的榜样和表率,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重品德、担责任,才能以个人优秀的品质和魅力去影响人、感召人。同时,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岗位明星”评选等活动,全面选树各个领域典型,引导基层干部比学赶超,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为油拼搏的活力。
注重锤炼创新、实践的本事。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永恒话题,创新的内涵是扩大的、现实的、开放的。针对基层干部害怕创新、不敢创新、不能创新的现状,我们着重引导基层干部开阔思路、大胆实践。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创新热情。通过多形式、多渠道鼓励创新,基层干部的思路活了、方法多了、经验有了、信心也足了。
关爱员工是对基层干部的基本作风要求
强化班子功能,以团结协作凝聚队伍。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基层干部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在当前基层管理中尤为重要。一个坚强的支部堡垒,需要全体干部树立团结意识,才能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成事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措施,基层干部队伍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争先局面。
强化联系群众,以真心真意关爱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员工对干部的要求与期待也越来越高,因此,基层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群众利益,贴近员工、关爱员工,通过真情关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促进作业区整体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土地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1]。我国于1986年设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并于1998年颁布新《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共同管理国土、地矿、海洋并负责测绘工作的国土资源部,开始了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新纪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卫星遥感、GIS、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全球化、整合化和可视化发展,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日益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土地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原有的土地管理形式不复存在,将土地资源状况编入数据库并建立完整的土地管理体系,大大简化了土地管理工作的内容,并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查询,进行高效开发和利用,实现了省时、省力、高效管理。
1. 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的国土资源部自1998年成立起,就以“加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为目标,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多年来我国已在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从总体上进行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我国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规划了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总体建设的框架,以期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各地土地资源信息的远程信息交换和分享。
其次,初步形成了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并遵守工作和做事标准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前提,为了早日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国土资源部率先制定了《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指南》,使得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切实可行的标准。
第三,大力发展用于土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并试运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功能强大、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土地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第四,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国土资源数字化信息。伴随着高科技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成功使用,我国运用3S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国土资源数据的搜集和统计,获得了大量全国乃至各省市区的国土资源详细数据,成功组建了国土资源状况数据库,并利用遥感技术对全国几百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第五,开展了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在积累了大量国土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后,为了更加系统化地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部还建立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部分省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国土资源网上信息服务体系。
2. 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土地管理信息化推进时间较早,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起步晚、发展快,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化土地管理的基层工作人员缺乏能够高效运转的计算机和大型专业设备、仪器。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管理基层工作人员在8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和其他多种信息设备的百分之百配给,并能够熟练应用这些仪器和设备。但在我国,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的计算机配置较低,很多尚达不到专业水平,严重限制了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其次,我国土地管理的数据资源积累不足。自开展土地资源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国虽搜集了大量关于国土资源的数据和信息,但目前尚不能满足正在进行的土地资源数据库建设需求,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关于国土资源的基础信息还没有实现数字化。
第三,缺乏从事信息化土地管理的专业人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虽已培养了大批能够从事信息化土地管理的专业人才,但由于在人才就业过程中许多相关人才没能从事相应的专业工作或继续在此领域内深造,所以我国普遍缺乏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土地管理专业知识,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我国偏远地区或基层的土地管理人员往往不是相应专业出身,缺乏从事信息化土地管理工作的能力,制约了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第四,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进较为滞后。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办公的无纸化,电子政务早已实现了规范化运转,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非常完备。但在我国电子政务事业起步较晚,至今发展还很不成熟,使得与之配套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也非常滞后。
第五,土地管理信息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实现土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管理。目前,我国虽建立了各种国土资源信息的数据库,但各个数据库大多是分散存在的,尚未实现集成管理,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2]
第六,空间分析方法落后。在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方面,不管是我国国内还是国际上大都使用GIS技术来进行对国土资源信息的综合分析,但由于我国的GIS专业化应用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化的空间分析方法,很多涉及土地管理具体领域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
第七,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在发达国家早已经形成了涵盖法律、机制、技术、网络环境、人员在内的完备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标准化体系,信息服务事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但在我国信息服务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服务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发展严重滞后,信息标准化的制定也大多是遵循具体项目的需求制定产品标准,缺乏系统、统一的信息标准化体系。
3. 实现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首先,增加对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物质投入。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相关的物质设备做支撑,针对我国基层土地管理人员缺乏用于信息化土地管理设备的现实,我国应从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能够高效运转的计算机和大型专业设备、仪器,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技术操作能力。
其次,注重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现不仅需要物质、经费的投入,还需要具备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来对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因此,必须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一方面,土地管理部门要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专业人才前来应聘,并通过提高待遇、地位的方式设法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的体制内人员进行培养、培训和锻炼,通过定期学习最新专业知识和全程参与项目以获得实战经验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信息化队伍。
第三,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各级政府间土地信息的统计、传输和保存,因此,要实现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四,建立全国通用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针对我国各层级政府建立不同衡量标准的分散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的现实,我国应加快建立全国通用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关于具体的建立途径,目前在我国的各级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大都已经建立了标准一致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可以运用最新的变更资料对其进行数据更新,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农田保护、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后备资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以运用准确、科学的土地基础资料建立完备、统一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第五,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辅助相关部门获取数据,为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社会支持。同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开发出工作效率更高的专业设备,为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干部 ; 整体素质;任职能力
学员营干部是学员营的核心,是学员营全面建设的“领头雁”,学员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制约学员营全面建设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学员营干部的整体素质早已超出了“管好部队带好兵”这一简单范畴,而应该以胜任培养新型军事人才这一使命相适应的身心素质和知识构架为基本要求。当然,具体而言,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东西,下面我就谈谈一点体会和这方面的看法:
一、学员营干部身处基层,安心工作,乐于为学员作奉献是学员营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素质。
有学员营干部认为自己“言微人轻天地窄”,不管钱、不管权、不管物,发展出路受限,因此不安心本职工作,身在基层,眼睛盯着机关,整天把心思用在思考个人出路上,这必然导致工作被动,不仅单位成绩上不去,而且必然给院校育人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学员营干部首先必须具备乐于奉献的思想素质。从学员营干部个人来讲,应该不断强化岗位责任感,以育人为己任。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摆正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具备不计个人得失,为党的事业作奉献的思想基础。学员营干部都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更是应该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把学员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报效国家的岗位。二是要对学员营工作岗位有一个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学T营是管理教育学员的主战场,如何教育学员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帮助学员提高第一任职能力,如何引导学员立志成才等都需要学员营干部思考研究和实践。因此,学员营工作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三是要有立足基层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学员营工作和所有基层工作一样,平凡繁琐。但繁琐不等于简单,平凡的工作同样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因此,学员营干部应该在工作中不断自激自励,营造出一种把工作当事业干的热情。
二、学员营工作意义重大,基本的院校教育理论和政治思想工作能力是学员营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业务素质。
既然是院校育人工作者,就应该具备基本的院校教育理论。但是就目前我院学员营干部的基本状况来看,缺乏基本的院校教育理论知识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的育人工作上水平、上层次的关键问题。不知“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素质教育”为何物的大有人在。我们常说“学员不兵”,但把学员当兵带的学员营干部却大有人在,结果导致我们的一些毕业学员除了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对于教课书以外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作为学员营干部,必须首先是一名称职的教育者,其次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这也是院校干部和部队干部的最大的区别。为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新时期院校教育特别是军事教育理论的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做到胜任本职岗位需要。除此之外,作为学员营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首先,学员营干部是院校基层党支部的正副书记,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具备坚强的党性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具有团结带领“一班人”搞好支部自身建设和单位全面建设的能力。其次,学员营干部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学员,必掌握学员思想脉搏,把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第三,学员营干部还必须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政治教育任务,因此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