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

时间:2023-06-06 15:35:09

导语:在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支付宝;互联网金融;创新;大学生;问卷调查;发展前景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款第三方网上交易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它目前在我国第三方支付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简单来说,支付宝平台为客户与企业提供了“中间人”角色,这也是支付宝的最基本运行模式,它避免了网络支付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

一、现阶段支付宝平台的发展形势

如图1所示即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实际运行模式流程,它的快捷简易特性使它已经成为目前网民最为青睐的交易方式。截止到2016年初,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6.6亿,这也大幅度促进了网络消费规模的扩大。根据艾瑞数据网在2016年上旬的统计,我国国内在过去一年的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303.4亿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16年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万亿元,也就是说,网络购物已经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以天猫这一国内主力B2C网络消费网站为例,它在2015年占到市场份额的60%左右,经营状况稳定。可以预期,随着未来社会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交易量不断攀升,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还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拥有更大发展空间。

二、基于支付宝所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

支付宝平台的服务目标就是“简单、快速、安全”,凭借此优势也博得了大部分网民群体的支持。由支付宝平台所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有许多,他们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都是非常之大的。

1.余额宝。余额宝是以支付宝为基础、内嵌支付宝余额增值服务的新业务模式。自2013年余额宝推出以来,它对支付宝用户闲置资金的投资与增值服务就吸引了学生一族,提高了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或者说收入极少,如果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余额宝就提出了这种小型金融但高收益率(年均6%~7%)的灵活活期存款模式。再者,余额宝收益是每日可见的,这对大学生群体极具吸引力,符合年轻一代的消费心理。当然,余额宝平台也遵循了互联网金融的“二八原则”,他们抓住了这80%大学生用户群体的心理和他们所拥有的20%财富,视大学生群体为社会消费主力,在为大学生提供实惠与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余额宝的快速成长。

2.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所使用频度较高的一种交易工具,它能够作为考试身份凭证、考试缴费、消费付款、机房上机认证、图书馆借阅、校医院就医证明等多种工具使用。而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的合作也可谓是利益与学生便利兼顾,是真正的双赢设计。近4年来,支付宝也利用大部分大学生群体都拥有支付宝账号这一状况,实现了支付宝与银行的相关合作,即支付宝关联银行卡,借助银行转账来吸引学生在支付宝账户上消费结算和资金转账,同时也充值资金到一卡通上,形成钱在银行、支付宝之间的相互流通。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始采用校园一卡通模式,这一模式无需人工操作,且对操作空间、时间都没有限制,这极大程度节约了人力物力,例如重庆大学、广州大学等重点高校所采用,并取得了不错收效。

整体来看,支付宝运作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所以以支付宝、余额宝、校园一卡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确为社会经济金融格局带来了极大变数,也为大学生消费群体提供了新的观念与途径,使他们对日常理财、消费拥有了新的认识。

三、支付宝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状况及影响实证分析

1.问题提出。对某市X高校进行大学生群体的支付宝使用状况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主要调查问题为大学生每月利用支付宝的频率次数。

2.问卷结果分析。如图2所示,在对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上的每月开销在1000~2000元左右,这属于正常水平。其中超过50%的大学生每月上网网购次数超过15次,此频率已经相当之高,说明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主流。其中又有69%的大学生选择用支付宝来完成所有网上交易,所以说支付宝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核心组成部分,甚至说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网购消费的一种习惯。

现如今,除淘宝、阿里巴巴网站以外,包括像1号店、苏宁易购、苹果等多个网上购物网站都已经支持支付宝业务。甚至包括某些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热门的线上网络游戏、代购、线下实体店如肯德基、屈臣氏等也都支持支付宝支付服务,这让大学生拿着手机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来完成线上线下的各种购物活动,使便捷支付迅速走红整个市场。因此支付宝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之大已经不能仅仅从它的功能来看,它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品味。

另一方面,从大学生使用支付宝的具体状况来看,对支付宝充值也是目前该群体所青睐的一种存款模式,这说明支付宝希望成为现有最好的第三方“网络理财银行”。在调查问卷中,有132人选择平时会向支付宝中直接存款以用来网上购物,而有40人表示平时不会在支付宝中存钱,只有在需要购物时才会临时存钱。这一调查结果就反映出目前大学生虽然是支付宝应用的主力消费群体,但实际上支付宝所推出的诸如余额宝这样的理财相关产品并不适合定位于所有大学生身上,毕竟有些大学生在经济实力上确实有限,而且有一部分人还是更加信赖银行存款而并非支付宝、余额宝存款,这也说明了目前支付宝平台在理财、存储方面还做的并不到位,尤其是现如今网络欺诈行为频频出现,许多消费者表示不愿意将太多钱存入到支付宝平台上。因此支付宝在这一方面还应该在未来做出相应改善,提高平台消费理财安全性。

四、基于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支付宝平台发展前景分析

支付宝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对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影响固然很大,但它也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它纵向面临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的竞争,横向也要与同行业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起挑战市场环境。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本文为支付宝平台给出几点前景展望。

1.设法提高用户粘性。支付宝不仅仅需要客户数量,更需要客户长期稳定性,也就是要提高客户粘性。例如节假日或者6.18、11.11这些特殊网络消费活动期间为客户提供优惠,抽取幸运用户限额免单,这非常吸引大学生网购群体注意力。再者,也可以为大学生用户群体量身定制跳蚤市场,以更多支付方式来促进他们互相交易活动。

2.与更多学校建立联系。如上文所述,校园一卡通就是支付宝平台与高校建立联系之后所形成的校内消费体系。所以支付宝应该通过银行来实现银行卡、校园卡的捆绑业务办理,使学生通过支付宝就能在校园内用餐、借阅图书、上机、购物、缴纳学费、宿舍费等各种消费行为。如此一来支付宝就能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拓展线下领域。支付宝除在线上提供各种服务外,还应该大胆拓展其它服务领域,实现线下服务。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自动贩卖机、银行ATM机、校园便利店等实施相关合作,利用二维码方式提供更便捷支付方式,让大学生更易于上手和享用支付宝平台服务。甚至它还可以利用高科技来创新某些支付方式,例如指纹、眼球扫描识别等,这些高科技支付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支付宝快捷程度,也能够提高它的安全性,免除大学生群体在使用支付宝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五、总结

支付宝平台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选择,它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全新的消费观念,使他们能够从更多角度去看待消费行为,并且学会理财。所以说支付宝作为第三方金融交易的创新形式,它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企业也应该看到它对大学生乃至所有用户群体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为平台的更好发展做出更多改善措施,使平台功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竟宇.从支付宝看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J].财经界,2015,(12):2-2.

第2篇

关键词:余额宝;前景分析;影响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关于余额宝

截止至2014年2月底,目前余额宝用户总量达到8100万人。当前余额宝共有5千亿的存款,这些金额相当于一个股份制银行在一年内存款的总额,根据2014年2月28日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汇率的兑换比例,折合813.7亿美元,这一总额已经超过了当前全世界第七基金,经过了半年时间一跃成为全球第七大基金产品。而从货币基金的规模来分析,余额宝的净资产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货币基金的第三名。

通过对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年华收益率是不断下滑的,在2014年1月1日到12日过程中,余额宝达到了最高峰,已经达到了6.7%。但紧接着在以后的三个月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到3月2日已经跌倒了5.97%。虽然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直处于下滑状态但不会跌破5%。

二、余额宝的生存空间

(一)余额宝的优势。针对于余额宝的优势来说,在余额宝为上市之前,支付宝作为快捷方式的核心一直是网上交易的重要支付方式,并且支付宝限制客户来购买基金。总之,余额宝是市场在积极探索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创造出一种高效且廉价的盈利能力,进而为支付宝客户构建了一条便捷的理财模式。以吸收小额闲散沉淀资金为主,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从客户需求角度看。余额宝拥有广大支付宝用户群,实现完全零成本在线操作,简单便捷,以客户为中心,人性化的收益披露,收益当天结转,高度透明,解决支付宝沉淀资金问题为用户带来收益。

(二)余额宝的劣势。流动性风险。余额宝的高流动性存在着流动风险,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单一性别结构容易在节假日和网络购物促销遭受扎堆赎回基金。同时只有天弘增利宝这一个产品也使得余额宝收益大大受限。赎回高峰期面临的赎回速度过慢的情况与余额宝的“随时赎回”并不相符,如果为应对此类风险而在节假日预留大量现金又将导致收益率降低。

收益风险。虽然货币基金的风险性低,但是并不表示百分之百的盈利。货币基金可以依靠兑现浮盈来提高收益率。同时其现金级流动性也伴随着保本优势的脆弱性。

规模风险。截至2014年2月,余额宝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基金和第三大货币基金。任何经济产品都有最优经济规模,截止2014年2月底,余额宝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对于以吸纳小额闲散沉淀资金为主的余额宝来说,过大的规模可能导致管理不力。

(三)金融市场对余额宝的应对措施。

1.互联网金融“羊群效应”的扩散导致类余额宝产品大量增加。

1)余额宝的出现给予银行的理财产品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对此我国广发银行率先与易方达基金合作后推出一种类似余额宝的信用理财工具,其原理的广发银行的用户可以通过这类业务去透支消费,同时也可以采用申购货币基金的方式进行收益。在此之后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同时开通了现金宝等业务员,而中国银行的“活期宝”与平安银行的“溢财通”也广受客户的喜欢,导致金融理财竞争激烈。

2)第三方销售机构目前已有数米基金、活期通、长量钱包等产品。

1.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盈利宝”推出后,不但可以进行储蓄和理财,更重要的是还具有贷款与电子账单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其收益情况高于活期存款的很多倍。

2.商业银行开始对余额宝快捷转入的总额进行限制,在2014年2月28号发生快捷支付被盗现象后,商业银行立即将每日从储蓄卡中转入到余额宝的总额下调到5千元,并且每月的限额也控制在5万元,紧接着农业银行也将没有总额的限制到1万元,而工商银行将余额宝的转入下调到十万元。

3.各大行加大理财产品的开发力度。首先,民生银行采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了营业网点的劣势,主要是在零售业务的领域实现了创新,加强电商公司、电信运营商与基金公司的合作后,成立了二级部的,并且还加强了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与网站渠道的建设。同时,交通银行、浦东银行、中国银行等也都加大了余额宝产品的开发力度,最终达到提升产品流动性的目标。

4.五大行将储蓄利率上调至央行设定的政策上限,以期留住储户资金。2014年3月1日,央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35%相比高达6%的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对于小额闲散资金丝毫不具有吸引力。余额宝出现不到半年时间五大银行就宣布调高存款利率10%达到央行法定利率上浮最高值。

三、总结:余额宝的出现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

1.推进利率市场化,消弭利率差。余额宝出现不到半年时间五大银行就宣布调高存款利率10%达到央行法定利率上浮最高值。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央行调整利率决定机制的进程必然要加快,减少对银行的政策限制,才能充分发挥其相对优势,降低存款流失速率甚至赢回客户和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无法再从政策限制所产生的利率差中谋取商机。周小川: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就能够实现。

促进银行业的充分竞争,调整银行业资本构成。一方面,余额宝弥补了传统金融中小额业务边际成本高的短板;另一方面,它的销售额在短期内的迅猛增长以及某种程度上对银行存款的挤占,加大了银行的危机意识,使竞争更加充分,储户从中获利。同时余额宝效应对市场对固定思维甚至对制度和政策的冲击,都让政府意识到,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大市场的自至关重要,过度保护只能导致被动和反应迟滞。只有接受市场的自然走向,放松金融管制,尝试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真正开放,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焕发银行业的生机与活力。

2.为基金行业的全面改革做铺垫。余额宝问世半年的资金存储量为1853亿元,真正打破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将网络渠道和传统基金产业结合在了一起。货币基金销量的迅猛增长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契机,包括吸引人才,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流动性,甚至逐步改善基金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总之,通过对互联网基金的发展情况以及余额宝的收益利率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基金之所以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中欧基金公司董事长唐步就此话题曾说,其主要原因是互联网的渠道就像鸡肋,不但成本没有优势,并且效果也没有银行实现的效果好,因此互联网基金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截止至2014年2月底,余额宝规模约为5000亿人民币,支付宝与余额宝通过实际行动将基金类存款业务全部囊括到互联网的金融范围内,保证通过多渠道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作者简介:陈倩倩(1993-),女,汉,浙江苍南人,本科,学生,国际经济。

第3篇

关键词:X电动车 众筹 发展模式

一、引言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并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特点迅速发展成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等六种模式。2015年6月15日,X电动车N1在京东众筹上线、在短短6小时内就众筹到3000万元,远超500万元的众筹初期目标,一度成为我国众筹中金额最大的项目。

二、众筹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众筹,即民众筹资,是一种大众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投资行为。有创意的企业或者个人,将项目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以寻求启动资金,民众对自己满意的项目进行小额投资,在约定好报酬的前提下获得一定收益的商业模式。众筹的特点是:

(1)项目融资者多为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具有智能技术、营模式标新立异、高成长预期和处于萌芽期的特征。

(2)投资者数额庞大,投资金额多为小额度。众筹的方式就是利用广大群众手里的小额投资,聚集在一起从而达到他们的目标资金。因此,众筹的投资者数量大,投资金额小额度占大部分。

(3)以网络作为融资平台。众所周知,众筹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而在这其中,线上占主要部分。我们现在所了解的线上众筹APP已经有很多,比如:轻松筹等众筹软件,因此可以看出众筹融资主要还是以网络为平台。

(4)约定众筹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众筹额度小,达不到众筹融资阈值视为失败。

众筹的这种专门解决创新型小微企业启动资金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扶持小微创新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竞争力。

三、众筹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众筹在中国最大的发展背景来自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14年到2015 年,人民银行、国务院办公厅以及中国证券业都发不了有关众筹的相关文件,在国家政策上承认了众筹这一民间集资方式,给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科技背景来看,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众筹平台的开发以及推广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快捷的营销与服务渠道。

四、以X电动车为例探析众筹在中国的发展模式

(一)众筹项目的资料准备充分以及前期精准的营销策划

提起X电动就难免会想到其创办者李一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高大上的身份吸引无数网友关注,在X电动车还没有样车的时候,公司就开始对李一男进行爆炸式宣传。他过硬的技术背景和公认的商业让网友对其创业项目充满信心,从心理上看好项目发展,成功的迈出第一步。其次对X电动车进行精细的产品包装。从车型设计、理念到众筹页面图文的呈现,每个细节都做的很好。采用锂电池,车身轻、行走里程长以及车联网智能防盗系统等每个都是亮点,这些众筹项目的材料不但准备充分,而且通过别具一格的产品设计精准地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和需求,赢得了人们的好感与追捧。

(二)众筹融资模式的运用和平台的恰当选择

X电动车作为小微创新型企业选择众筹融资模式,可谓明智之举。这与众筹的特点相符,众筹服务对象就是创新型小微企业,为之提供初创资金支持。2015年6月15日,X电动在京东上线,之所选择京东这个平台也不是偶然。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京东是一家侧重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用品的平台,与X电动产品特点相符。第二,京东的口碑在业界较好,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其成为业界的佼佼者,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可以让X电动品牌获得更多的关注。

(三)众筹对象定位准确,抓住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年轻人追求潮流和与众不同,能在门店随便买到的电动车没有新意。而X电动车只在网上卖,有其稀缺性和新颖之处,能满足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同时,独特的设计和理念等使X电动车成功地发展了一大批的年轻粉丝,而粉丝效应会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X电动车的众筹项目中。此外,X电动车是面向消费者众筹,大多是公司上班的白领,懂得电脑手机操作,也更容易参加到众筹中。

五、结束语

X电动车众筹的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应重视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盘活存量资金,积小流成大流,为真正有思想、有创意的融资者提供启动资金,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繁荣经济发展,这于公于私都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任其发展,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角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防止其向非法集资演变。

参考文献:

[1]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2):50-53

第4篇

摘要:在分析银行业大数据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电信行业大数据的特点和应用,梳理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的主要需求,结合需求设计提出16项具体的场景化应用,最后介绍了部分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场景化应用实际案例。

关键词:大数据;银行业;电信行业;场景化;行业应用;电信运营商

1银行业大数据业务需求及现状

1.1银行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32万亿,同比增长15.8%;本外币负债总额为215万亿,同比增长16.0%,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6490亿元,同比增长3.54%,整体行业发展良好。随着互联网、移动手机的普及,传统银行的业务形态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步重塑银行业态,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支付等新兴渠道正在快速替代传统的柜员服务,目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电子交易占比已超过80%;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传统银行业造成巨大冲击,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借贷等业务快速扩展,传统银行业面临管道化危险。因此,银行业面临迫切的转型需求,即从原来的账务性、交易性处理转向经济生活全场景化的服务。面对压力,银行业积极探索通过创新驱动业务增长和市场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分支,银行业创新的本质在于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其中,数据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资产,是服务好客户的前提和保障,而大数据的出现则为银行业充分利用数据手段提升客户服务效能、拉动业务增长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也成为大数据应用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行业之一。

1.2银行业大数据业务需求及现状

从应用维度来看,银行业对于大数据业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客户精准识别画像、产品精准营销以及金融风险防范。从应用领域来看,银行业对于大数据的业务需求分布于零售业务、公司业务、资本市场业务、交易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从银行业实际需求来看,银行业对于大数据业务的需求集中在应用、平台和数据3个维度。现阶段国内外银行业都在积极探索使用大数据创新业务模式,拉动银行业务快速增长。如建设银行已经实现在实时数据仓库上对客户经理做实时的数据提供和交付,并设计6类数据应用模式,包括挖掘类、数据实验室、机器查询、仪表盘、固定报表、自动查询等。中国银行则通过打造中银开放平台,将中国银行的大数据整合开发为1000多个标准的API接口,在将其应用于自身业务开展的同时,探索面向外部合作伙伴提供API接口服务。银行业在积极探索大数据应用的同时,也面临如下问题和挑战。a)随着客户交易行为越来越线上化以及第三方支付与店商的合作,银行对客户交易行为的了解相比以前减弱了,银行业急需通过多维度数据资源补全客户行为画像。b)由其行业特点所决定,银行业大数据需要使用个人类数据较多,如何获得数据拥有者的许可和信任,即合法合规利用大数据优化现有业务模式,也是银行业在开展大数据业务时不可忽视的问题。c)银行业积累了较强的数据研发能力,基本都已建完备的数据平台。但银行业细分业务场景繁多,如何将大数据与细分业务流程融合,寻求大数据业务合理的切入点,是目前银行业大数据应用的核心问题。

2电信行业大数据特点及应用现状

2.1电信行业大数据的4V特征

按照业界常用的方法,从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价值密度(Value)和多样性(Variety)4个维度分析电信行业大数据。a)体量:电信行业大数据具有体量大和覆盖广的特点。截至2016年底,全国移动通信用户累计达到13.278亿户,全国宽带用户累计达到2.76亿户。同时电信行业用户覆盖国内各级自然行政区域及国外漫游区域,数据采集基本不受地理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b)速度:电信行业在多年处理用户信息消费的过程中,通过计费、管理、服务等平台的多维度建设,已经建成可以快速处理海量用户数据的计算分析平台,能够快速地对外提供数据加工和挖掘服务。c)价值密度:大数据以低价值密度为主要特征,电信行业具有相对优质和高价值密度的数据资源。以国内电信运营商为例,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内已100%实现电话用户的实名登记。此外,电信运营商以号码为唯一的ID来整合各类数据,其刻画客户的完整性是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因为号码就是业务本身,而且还有终端ID作为移动通信网业务属性而存在。d)多样性:从数据来源区分,电信运营商数据来源涵盖B域(Businesssupportsys),O域(Operationsup⁃portsys),M域(Managementsupportsys)。从数据类型区分,电信运营商数据分类包括消费、位置、终端、网络行为等多个维度,而且维度间存在强关联。

2.2电信行业大数据在细分行业应用情况

电信行业大数据因其数据质量高、数据应用经验丰富已经在许多细分行业得到深入应用,如表1所示,此处结合电信行业数据类型,对部分目前使用电信行业大数据较多的行业进行了分析。

3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场景化应用

3.1应用思路

在为银行业设计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时,应该立足电信行业已具备的大数据能力,通过深入了解银行业务应用场景,寻求电信行业大数据与银行业务流程的结合点,完成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

3.2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主要应用

按照上述思路,电信行业在银行业的主要应用可分为6类,分别是精准营销获客、用户特质描绘、消费信用评估、欺诈识别防范、智能投顾辅助和业务运营优化。a)精准营销获客:利用电信行业积累的用户消费、信息等数据,结合营销产品和计划,通过电信行业设定的用户标签筛选重点目标客户群体,然后开展精准触达营销。b)用户特质描绘:利用电信行业用户标签,完善银行业已有用户画像库,为后续开展针对和营销提供数据参考基础。c)消费信用评估:将用户在电信领域的消费、投诉等历史记录,作为银行业客户消费信用评估的重要参考维度,辅助银行开展互联网借贷等新业务,或者直接通过API接口比对验证用户在电信侧的相关数据。d)欺诈识别防范: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环节的欺诈识别预防。利用电信行业用户位置、朋友圈等有效数据,合理设计场景,辅助识别金融欺诈行为,避免银行客户损失。e)智能投顾辅助:依托电信行业完整的用户画像,为银行业开展智能化投资理财提供用户分群参考。f)业务运营优化:利用电信行业的位置数据以及积累的PoI数据库等信息,辅助银行业开展日常业务运营优化,如网点选址、市场分析等。

3.3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通用场景化应用

基于上述6类应用场景,本文对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划分,在充分研究银行业务场景需求和用户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共设计提出16项银行需求较为急迫的通用场景化应用,对场景化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4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场景化应用案例

4.1银行客户征信

4.1.1应用场景银行在信用卡用户开卡、银行账户开立或者金融借贷发生时,利用电信行业大数据,判断用户提供的部分初始信息是否准确,进行金融业务的事前风险防范。

4.1.2应用方案数据传递:通过API接口传递数据,传输协议使用SOAP。银行客户通过调用接口完成数据征信。

4.2银行电子交易风控

4.2.1应用场景在电子银行交易过程中,存在用户交易确认短信被不法分子以非法手段截取的欺诈场景,如植入木马、复制SIM卡等。通过引入电信运营商的位置大数据服务,可在银行电子银行交易过程中实时比对用户登录电子银行、用户接收短信以及用户操作U盾等交易环节的位置数据,然后通过比对各交易环节位置数据,通过位置差值触发和阻断可疑交易。该思路同样适用于手机银行登录、手机银行交易等。

4.2.2应用方案引入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服务以后的电子银行交易流程,通过运营商处位置和银行获取的用户交易位置进行比对,在发现距离超限后,银行实时阻断和挂起交易,减少欺诈的发生。

4.3利用电信行业大数据完成银行客户精准分群

4.3.1应用场景某银行希望对其部分有潜在理财需求的客户进行电话营销前,进行精准分群,针对不同属性的客户提供针对性的理财产品,并设计个性化的营销方案,进而提高电话营销的成功率。

4.3.2应用方案基于客户应用场景,在进行客户分群时共使用个性化定制标签34个,包括近3~6个月出账收入、触媒偏好、在网时长、终端类型、访问特定类型网站情况等,数据类型涵盖用户身份属性、终端基本属性、位置状态、上网行为、兴趣偏好等。最终,通过使用上述标签对银行提供的客户样本进行分析,完成客户精准分群如表5所示。按照营销产品属性,将样本用户分为4类,分别是关注商务应用类网站、关注炒股类APP、接听客服电话超过30s和关注××银行APP,针对分群后的不同用户,建议银行采用不同的营销方案,如针对接听客服电话超过30s的客户,建议通过外呼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4.4利用电信行业大数据风控模型帮助银行开展贷前授信评估

4.4.1应用场景

银行在提供小额信贷、消费贷等面向个人的灵活类型借贷时,需要通过一系列风控模型对借贷人进行信用评估。电信行业大数据可帮助银行从移动号码维度出发,对借贷人进行信用评估。

4.4.2应用方案

参考银行业借贷业务场景,贷前审核分为身份核实、授信额度信用评估两部分,由于个人信贷额度一般较小,因此对用户还款意愿的评估比还款能力的评估更为重要。提炼电信行业侧与用户小额借贷等个人借贷行为相关联通信信息行为属性,构建风控模型,经过模型能力训练,部署至实际数据生产环境,在借贷业务场景下调用模型接口,为银行提供风控参考。

5结束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数据已经成为银行业保持业务增长的重要手段。聚焦融合行业特色的场景化应用,电信行业大数据可有效助力银行业大数据应用,帮助银行业创造更多价值。通过跟踪银行业实际业务需求和新业务发展,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将不断深入,应用场景将不断丰富,电信行业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场景化应用将同时推动2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庞引明,张绍华,宋俊典.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分析[J].中国信息化,2016(10).

[2]郑东盟.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优化经营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

[3]孙妮,康守松,刘晓峰.数据资产视角下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2):79-81.

[4]张晋.移动运营商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及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6,18(11):93-93.

[5]陈涛,鲁萌,陈彦名.运营商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J].电信科学,2017(1):130-134.

[6]廖慧,李娜,王蓉.大数据时代下电信运营商应用模式研究[J].电信技术,2016(3):8-12.

[7]穆致君,何阳,杨丹.运营商的大数据业务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6,46(1):8-12.

[8]陈科帆,周洪成.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模式及策略研究[J].移动通信,2016(1):63-67.

[9]吕良成.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应用及变现探析[J].通讯世界,2016(13):75-76.

[10]范济安,李卫,魏进武.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发展战略[J].信息通信技术,2015(6):5-12.

[11]魏进武,靳淑娴,张基恒,等.大数据关键技术及运营商落地建议[J].邮电设计技术,2015(5):9-12.

[12]王熙.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加速大数据应用落地,运营商试水大数据经营[J].通信世界,2015(1):34-34.

[13]杨虎,易丹辉,肖宏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3-5.

[14]余韦.基于电信大数据的位置类应用服务策略[J].移动通信,2015(24):77-81.

[15]张雅.电信企业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及发展策略研究[J].经营者,2015(2).

[16]胡为艳,艾民,周光彬,等.基于大数据的信令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16,40(1):95-101.

[17]施恋林.大数据征信助力运营商转型[J].中国电信业,2016(12):46-46.

[18]黄志凌.大数据思维与数据挖掘能力正成为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J].征信,2016(6):1-7.

[19]蒋耀萱.大数据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5(16):85-87.

[20]孙畅.大数据背景下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商情,2016(29).

[21]汤雅妃,魏进武,张云勇.基于大数据的信令监测系统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4(7):47-52.

[22]桑宏伟,刘占强,曾毅,等.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移动分组网络安全及IP性能的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6(1):32-38.

[23]邵许生.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6(20).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制造2025”;湖南;路径

本文系湖南省委党校系统社科课题:“‘互联网+’助推‘湖南制造2025’的路径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课题编号:2016DX057)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5日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不可分割,中国制造必须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发展,“互联网+”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促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大国家战略对接和深度融合,必将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湖南制造业(特别是工业)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应积极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互联网+”全面推动“湖南制造2025”,促进湖南制造业智能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2015年,《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四大标志性工程建设规划、七大专项行动方案、十二大重点产业,启动了12个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全面打响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一)“互联网+制造业”理论探索。李毅中(2015)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联网+”是重要行动路径。金友华(2015)认为,“制造业+互联网”是未来新型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企业要向高端发展、向提升效率、向智能自动化去发展。罗百辉(2015)认为,“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从以上三个方向改造传统制造业。黄阳华、林智、李萌(2015)分析了“互联网+”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与我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互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政策建议。关(2015)认为,“互联网+制造业”的核心内涵是信息化和企业融合,推进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李欢欢、付程程(2015)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下,湖南制造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湖南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为湖南省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制造强省提供一种可行性思路,利用优势制造业带动其他制造业发展、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推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等。

(二)“互联网+制造业”实践行动。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我国“互联网+”行动的总体思路,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包括“互联网+”协同制造),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的七个方面保障措施。2015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通过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和新增长点。工信部2015年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推动互联网工具的应用。2015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确立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5年以来,湖南快速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转变,大力建设智能工厂,40个项目入选“湖南制造2025”首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17亿元。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重点研究了“互联网+制造业”的内涵、战略机遇、主攻方向和政策保障,但很少有学者研究“互联网+”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方式、路经和战略重心,这恰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二、湖南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湖南制造业的辉煌成就

1、总体实力骤增

(1)总量上新台阶。2010~2015年湖南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模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贡献稳步提高。2013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首破万亿元大关。2015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2015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1,090.8亿元,是2010年的1.76倍,占GDP比重的38.2%;2015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为10,679亿元,是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83倍,年均增速达12.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9%,拉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上新水平。“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全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呈现出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的良好态势,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7∶46.0∶39.3转变为11.5∶44.6∶43.9,呈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二、三、一”产业格局。

(3)运行质量上新层次。工业经济运行质量2012~2014年连续3年居中部第一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3%,比2010年下降了4.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3,335.3亿元,增长9.5%;生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7%。

(二)湖南制造业现存问题

1、整体实力还不强大

(1)产业总量偏小。目前,湖南制造业仍处于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完善产品种类、提升企业产业竞争力的阶段。产业整体所占全国比例较小,产业集群的规模和集聚效应也亟待提升。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湖南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9,108.97亿元,仅占全国装备制造业的3.1%。

(2)区域竞争力不强。我们选取中部六省及江苏、山东、广东进行省际比较,从综合竞争力看,湖南落后江苏、山东、广东、河南、安徽和湖北,位列第7名。分各项指标来看,湖南装备制造业在规模实力、经济效益、国际化程度、创新能力四个指标方面分别位于第7位、第8位、第6位和第6位,均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与中部省份特别是与江苏、山东和广东等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表1)

(3)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目前,湖南省装备产业内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市之间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不多,除轨道交通装备和工程机械装备外,其他装备具有的竞争优势不突出。

(4)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截至2014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共3,049家,其中大型企业66家,中型企业449家,小型企业2,514家,微型企业20家,其中小微型企业数占到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83.1%。从生产规模来看,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数为1,326家,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43.5%,接近一半;总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为321家,仅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10.5%;资产总额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数占到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76.8%。

2、发展基础还不坚实

(1)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增强。除轨道交通装备和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外,湖南省装备产业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技术创新仍依赖于“引进型技术发展模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产业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实验验证技术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产业基础技术研究滞后。

(2)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仍需提升。区域协作配套体系建设滞后,专业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直接影响装备产品质量的工艺协作服务基地建设进程缓慢;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传统制造理念和经营模式难以改变;装备产品本地配套率不高,目前50%以上密封件和轴承、30%以上高端液压件、高档数控系统、超高强钢板等仍主要依赖进口。

3、发展后势并不轻松

(1)经济效益水平亟待提升。通过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可以看出,湖南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指标与江苏、山东、广东以及中部省份相比,仅好于山西,经济效益水平亟待提高。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2014年末,反映降本增效能力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资本利用水平的总资产贡献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程度的产品销售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则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1个百分点,6.75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和1.51个百分点。2014年数据显示,湖南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5.31亿元,同比下降6%,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2.2个百分点。

(2)企业发展压力大。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湖南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工业发展整体环境景气度下降,市场需求比较疲软,湖南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和销售增幅下滑,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形势堪忧。2014年末,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3.09亿元,增速较2013年下降4.9个百分点。

三、“互联网+”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和方式

(一)“互联网+”引发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变革

1、以“互联网+”促进能源生产智慧化。一是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模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三是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以“互联网+”促进能源消费智慧化。一是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二是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完善能源消费智能体系。

(二)“互联网+”驱动制造业生产经营模式变革。在传统生产模式下,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批发、分销、配送环节,生产者通过批量优惠、满额返点、减免运费等政策鼓励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真实的产品销售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数据搜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实时化,上下游企业纵向互联、区域内企业横向互联、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互联成为常态。企业可以根据用户意见进行订单式生产,并通过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设计,实现生产的个性化、柔性化与智能化,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原材料、资金和产能,提高利润率,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局。

(三)“互联网+”促M制造业绿经营范式变革。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下,产品收费天经地义。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社交工具、杀毒软件、电子邮箱、打车软件、新闻资讯等产品不仅不收费,甚至还花费大量补贴来吸引用户使用。一些互联网企业生产的硬件,如手机、电视,以零利润与传统企业竞争,通过近乎免费的方式获取巨大的用户群,迅速占领市场,形成知名品牌和粉丝经济,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广告、增值服务等其他方式来打造高附加值的价值链。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改变了劳动者的思维模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导向下,以创客为代表的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创业者不再满足于安逸的工作,而是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大量的个性化创新,孵化出一批估值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新创互联网企业,促进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工场等创新服务平台的兴起,集聚了资金、人才、科研、网络、数据等知识要素和创新要素,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生态,并反过来推动着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多渠道、多方式就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四、“互联网+”助推“湖南制造2025”的路径

(一)宏观上,创新发展理念,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湖南制造2025”的发展路线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既充分凸显湖南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比较优势,也注重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上,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实现生产方式由资源驱动变为信息驱动,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对传统制造业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湖南制造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二)中观上,明确战略取向,加强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无缝对接

1、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湖南应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2、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三)微观上,探索实现途径,利用制造技术和ICT技术相互渗透。ICT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相互渗透既是“制造2025”的客观要求,也是智能制造的制高点。一是机械制造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对神经元网络、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机械制造工厂智能化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二是智能化制造数控设备的关键技术。智能化制造数控设备的关键技术,除了机械主体以外,主要是由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自适应技术、智能神经元网络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和智能专家系统等主要技术构成;三是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数控设备中,除了各种数控设备和相关数控配套设备以外,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工厂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互联网+”意蕴下“湖南制造2025”的战略重心

(一)完善“互联网+制造2025”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1、“互联网+制造2025”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叠加效应。“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会在战略导向、创新文化、人才、政策、教育、资金等方面产生叠加效应,共同作用于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图1)

2、“互联网+制造2025”下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系统结构。“互联网+制造2025”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分生态环境和生态群落两大部分,生态环境包括:文化、资本、政策、制度、信息、网络等,生态群落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如图2所示。(图2)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搭建a业发展平台。一是构建服务平台,围绕构建“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快智能终端及其操作系统软件的发展;二是开放信息资源。加快发展整合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和文化娱乐资源,推动政府和公共资源的开发,充分发展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三是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业务重点领域互补、拥有客户资源和分销渠道的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2、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一是要推进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开发环境等平台级软件和移动浏览器、应用服务、核心芯片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智能电视、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二是要鼓励创新技术与移动内容的结合,探索地理位置服务、第三方移动支付等新业务的发展;三是以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为牵引,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迁移。将发展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实施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

3、完善良性产业体系。一是强化产业信息安全,建立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对智能终端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全检测,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管理;二是加快信息基础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网络基础和技术基础支撑,进一步提高网络速度、提升网络质量、降低网络使用价格;三是兼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发展的需求,打造支持信息技术持续创新的生态体系;四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抢占未来信息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关键性技术在各领域交叉融合、变革突破。

(三)进一步夯实湖南制造业发展优势

1、充分发挥既有优势。首先,要依托业已形成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技术,以特色优势产业链、工业产品为重点,筑牢湖南作为制造大省制造强省的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快既有优势重化工业与新型工业有机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缝对接,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紧紧跟随全球制造发展趋势。要密切注意、跟踪全球制造前沿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最新技术成果和尖端人才,并以适宜方式助推前沿技术在湖南留得住、长得大、叫得响。智能制造是当前工业制造前沿技术,也是工业组织发展趋势,谁在这个领域落后,就会在整个制造业发展中落后。湖南虽有泰富重工、长泰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优秀企业,但较世界最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建议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加强联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之间的合力优势,集结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沙超算中心等共同组建“国家智能制造信息协同创新网络中心”,快速抢攻智能制造的制高点。

3、推动“湖南制造”加强国际竞争。要大力促进湖南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切实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鼓励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走出去,依托各种国际合作平台,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境外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和技术中心、承包国际工程、成立销售公司、跨境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实施跨境并购等,将湖南制造的产品、技术、品牌和标准不断推向全球,提高湖南制造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四)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以“互联网+”推进“湖南制造2025”的关键在于人才,最主要是高端信息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因而,必须树立人才意识,制定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规划,完善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政策,为高端科技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培养,优先保证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出国培训学习、科研课题研究和岗位集中培训等形式,构建人才发展高地。每年选拔出1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端科技人才,政府资助其参加继续教育、出国研修等;二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大培养投入力度。鼓励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人才聚集效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来株单独或与湖南企业联合设立分支机构、建立省级相应机构,除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等条件外,再给予50万~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研发人员超过50人,且高端科技人才占比达到60%以上的,可滚动支持,每年100万元;三是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相关服务措施,在人才的工作环境、科研经费、工资福利、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落实到位。建立人才服务平台的单位,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培养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助;对设立孵化器、加速器的单位,给予一次性30万元资助;对围绕制造业主导产业建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单位,一次性补助50万元;四是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将授予湖南省“领军人才”和“优秀专家”荣誉称号,并给予50万元奖励。对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按照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五)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1、供地优惠政策。加大对工业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工业用地成本平衡机制,对于引进来的好的、大的工业项目,土地指标要优先解决。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成本,下同)2,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100万元/亩以上的新办工业企业用地实行“差别地价”,并一律免收应由市县两级收取的(含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的事业机构收取的服务性收费)相关费用。固定投资额2,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以上的,企业依法受让土地的土地纯收入通过奖励的方式分别按20%、50%、80%、100%返给企业。企业受让土地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或未按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受让的土地使用权由政府依法收回。

2、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一是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工业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新产品所征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以财政奖励的办法予以部分返还;二是市财政预算安排1亿元,设立“湖南制造‘2025’专项资金”,以后按照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5%逐年增加,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支持方式采取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形式;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对销售收入前20强企业、年缴税达1亿元以上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利税过5,000万元企业、新入规的工业企业、新认定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新上市企业等企业法人和经营管理团队给予重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上市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湖南制造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湖南制造业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我们应尽快落实《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和《湖南省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更好地推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工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毅中.“互联网+”推进制造业升级[N].深圳商报,2015.6.10.

[2]黄阳华,林智,李萌.“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7.

[3]蔡红星,凌骞.湖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湖南省统计局决策咨询,2015.63.

[4]李伟锋.装备制造业成为湖南首个万亿产业[N].湖南日报,2016.3.2.

[5]杨胜刚,侯俊军,唐珍名等.“中国制造2025”与湖南产业发展[N].湖南日报,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