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普科技小知识

时间:2023-06-06 15:35:11

导语:在科普科技小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普科技小知识

第1篇

自今年9月份“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开展以来,济源农商行克井支行积极组织、认真安排,围绕“普及金融知识、优化金融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活动主题深入开展该项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两个月来,该支行共发放金燕卡548张,金燕快贷通卡332张,卡余额上升558万元。有效地加深了辖区群众对银行金融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提升了群众对金融安全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增强广大群众对金融产品的消费信心。为该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李会玲)

农发行莒南县支行会计结算部提高业务素质

该行会计结算部采用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及时学习新制度办法、业务操作知识,并对上级行下发的《对账管理办法》、《检查辅导流程》等征求意见稿及时组织部室有关人员讨论提出建议,从而大大提高了部室人员的业务素质。

(魏茂树)

禹城联社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联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强化信贷保障,增强服务功能,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该联社已与180余家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贷款余额达11.7亿元,扶持领域涉及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有力助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马超 季海)

农发行商河县支行多措并举促全行和谐稳定

为确保党的十期间全行和谐稳定,为党的十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河县支行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以赴实现“六个坚决防止”的任务要求,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苏红)

农发行莒南县支行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效果好

该行高度重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合规操作意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业务,把好柜面审查关,重点加强企业信贷资金支付和内部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审查,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

(魏茂树)

禹城联社银行卡覆盖率达38.24%

今年以来,山东省禹城联社通过强化宣传、细分客户、优化环境等措施,实现了银行卡业务新突破。截至10月末,今年新发行银行卡75742张,发卡总量达187376张,覆盖率38.24%,居全市第一位。 (张春涛 张洪海 季海)

农发行商河县支行五举措扎实推进后勤“三好”活动

该行本着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提高质量、提升形象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开展了后勤“三好”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后勤服务水平的提高。 (苏红)

省行营业部银行卡特色支行实现发卡存款双丰收

截至9月30日,省行营业部银行卡特色支行新发卡83106张,排名省行第一,新增发卡12145张,排名省行第一,储蓄存款较年初增长9800万元,提前完成营业部任务,单点行排名前三,对公存款日均1.4亿,完成营业部序时任务的191% ,实现了提升竞争力改革以来的发卡存款双丰收。 (苏梅兰)

禹城联社努力做好十维稳工作

山东省禹城联社认真落实省联社、办事处关于做好十期间稳定工作的各项部署,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加”强流程建设, “减”少问题总量, “乘”十东风,消“除”矛盾根源,有效避免了“重信重访”问题的发生。 (王英明 张洪海 季海)

王屋支行实现定期存款稳步增长

自从央行调整存款利率以来,济源农商行王屋支行抓住这个有利契机,精心挑选出一些温馨提示语,制作成宣传横幅120余条,分別悬挂于王屋支行辖区内近43个行政村的显著位置。既丰富了山区百姓的节日生活,又提升了社会形象;增进了客户对济源农商行金融产品的了解,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既促进了业务的有效增长,又服务了一方百姓。从而使整个王屋山区的定期存款稳步增长,截止9月底,王屋支行定期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00万元,占全部储蓄存款余额的60%。 (王利君)

第2篇

关键词:CDIO模式;高职英语;葡萄酒营销;实践课程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宁夏改革开放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随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的崛起,宁夏的葡萄酒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葡萄酒营销行业的发展环境包括营销服务环境和消费环境,行业发展过程中,英语的使用程度反映了地方社会的开放程度,但目前的葡萄酒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学习内容与就业目标结合不够、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因此,积极改革营销专业英语实践课程,探索对接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策略,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1]。

1CDIO模式与葡萄酒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CDIO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简称,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2]。它以语言需求为载体,将英语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工程、一次参与营销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科专业素养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在营销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培养出更多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基于CDIO模式的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设计

2.1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构思(Conceive)设计

结合CDIO模式的育人理念,对传统的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进行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对葡萄酒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描述的职业岗位、行动领域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与提炼。以“营销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双向合作”为主线,根据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设计该专业实践课程目标层次。在实践教学中,围绕岗位目标、结合能力任务来组织学生展开言语技能的实践,实践课程以目标项目专题化的形式整体进行框架构思,项目专题注重应用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多样性。

2.2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的理念设计(Design)

著名学者Stevick(1971)、Nunan(1988)的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和语言类课程设置要以“有用性”为第一要务。英语教学要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要为学习者提供对就业有帮助、职业针对性强的英语学习内容。葡萄酒营销专业实践课程要将“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和“因英语教学目标而教”,转变为“因学生专业发展而教”,根据这一目标研究营销专业英语实践课程设计,整体设计贯穿实践课堂教学的“语言导入”和“语言导出”的教学主题、路径与评价方法,设计关注以下三个合理性[3]:(1)合理分解、分析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描述内容,体现CDIO理念对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的导向作用;(2)合理归纳营销专业岗位能力描述内容,提炼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的营销实践课程目标,实现营销实践课程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学生岗位需求各目标的三对接;(3)合理研究制定英语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使实践过程和测试结果符合营销专业英语职业能力特征。课程设计理念与原则,能对学生专业认同感、专业成就感以及正确的学习观的树立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3葡萄酒营销岗位英语实践课程分类目标设计的实现

(Implement))根据目前高职葡萄酒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总结出营销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1)销售专员;(2)采购专员;(3)促销专员;(4)市场调研员。对具体岗位能力进行描述、分析、归纳和提炼后,得出以下基本范畴:(1)必备能力范畴:日常市场/产品销售、各项销售业务流程、销售/推广/策划案;(2)较高能力范畴:公司级别业务沟通、协调、调研报告;(3)高层次能力范畴:VIP客户谈判、翻译、战略合作关系维护、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葡萄酒营销典型任务集中体现在葡萄酒产品、市场、客户三方面的分析、服务、设计系列组合活动的实施。结合上述分析和归纳,通过CDIO模式把葡萄酒营销专业课程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分析、对接、融合,最终提炼出三个实践课程目标:(1)以体验为目标的实践课程;(2)以顶岗见习为目标的实践课程;(3)以就业岗位需求培训为目标的整体实践课程设计。

2.4葡萄酒营销英语实践课程应用(Operate)策略

教育学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内容越接近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就越可能取得成功[4]。同样,教学方法越是能够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越能使英语实践课程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葡萄酒营销专业的行业就业竞争力,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标。目标实现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4.1做好实践教学内容的定位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学突出实践课程的重心是实践教材的适用、实用、够用。葡萄酒营销专业教师应与英语教师合作,选用、改写、组合科学有效的校本实践教材。教材围绕每个目标项目,以主题形式体现这些目标能力,如英语听说能力、听读能力、演译能力、读写能力等。教材要定位处理好三种关系;(1)英语实践内容层次与营销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关系;(2)英语实践情景与环境和营销专业知识相关性之间的关系;(3)英语实践能力与营销岗位能力对接关系。

2.4.2采用目标性强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选择教学内容与模拟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一个非常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设立多种形式的语言应用场景,如课上实践活动可设计为听译、演译、汇报、主持等,课下可通过微课、微信、APP软件等开展移动实践活动,并及时进行检查、反馈、点评。

2.4.3引入“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的双评制评价方式在CDIO教学模式下,进行葡萄酒营销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评价,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专注过程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对营销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入“学校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双评制评价方式,学校评价的主体包括营销专业教师、英语教师、学生;社会评价则可以细分为专家评价、企业评审评价、岗位专业能力成绩,这样更有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营销专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学科能力的系统构建[4]。具体方式包括:(1)在评价学生的营销业务构思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提案能力、调研能力、分析能力进行评价。(2)在评价学生的营销策划设计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策划设计多样性、原创性、创新性或创造性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社会评价。(3)在评价学生的营销策划现场实施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策划项目的完成度与活动结果等实践能力进行重点考核与评价。

第3篇

一、普通高校艺术类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1.

教学案例不够丰富,不够贴近学生内心

就业指导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调整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能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目前,普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设置基本上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都放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开设时间为高年级阶段,低年级专题教育薄弱。教学案例不够丰富,对本学院应届和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反馈环节薄弱,课程素材积累单薄;与就业单位联系不够紧密,缺乏实践环节。

2.

课程内容偏向就业指导,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

麦可思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由毕业时的1.5%上升到三年后的4.1%。现在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多以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为主要核心,对创业教育往往一笔带过,很少讲授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法规。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就业指导课程观念落后,课程内容笼统

转变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思想,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要求高校毕业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掌握就业技巧和创业知识,以期实现充分就业。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变化,职业的种类划分也越来越多,如果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更新速度太慢,势必跟不上社会行业的发展步伐,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脱节和涉足范围的空白。

2.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适时调整

由于能够切身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有限,真正创业成功的人数寥寥无几,所以很多老师和学生会认为创业离自己很遥远,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创业教育的本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全员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也许毕业后不会立即投身创业大军,但在以后的人生当中,如果创业的机会来临,当经济、经验、人员等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时,学生心中曾埋藏的创业种子将会发芽成长,能够利用在校期间创业教育的知识将极为重要。

三、应对措施

1.

结合艺术类各专业特色,授课内容有的放矢

在未来的趋势当中,高校就业指导课如果按照学生所学专业来上效果会更好,学生渴望就业指导课能够与本专业紧密结合。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设置更加贴合学院特色,甚至细化到和专业相结合,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才会更加务实,更加事半功倍。例如艺术类的就业指导课程,就需要在学生热爱及擅长的艺术平台,挖掘属于自己的空间,争取把自身潜能最大化地开发出来。

2.

普及创业教育培训,有效增强创新能力

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仅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且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对于从业者的知识储备要求:程度高、内容新、实用强。知识结构是不断在随着情况调整的,必须定期更新、补充。但这种补充不是盲目的,应该以某种目标为中心,充分发挥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调节能力。高校应当增强创业培训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如今高校教育的受众群体是“90后”“95后”居多,在对他们的调研中,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认为创业是事业发展的备选道路之一。互联网时代电商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多种渠道,例如艺术类的学生可以和同专业的同学出资共同成立工作室来完成设计项目;利用自身兴趣爱好创办特色DIY店铺等。

参考文献:

第4篇

为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精神,探索建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机制,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联合开展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申报工作。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科技厅(委)、所在地中科院分院、科协部门推荐,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联合组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等61个单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希望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发挥示范性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制定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和组织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好学生实践活动的接待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技厅(委)、所在地中科院分院和科协部门要探索建立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指导,共同推进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为各地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首批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名单

(61个单位)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航空遥感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

河北省科学技术馆

朝阳市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树木园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

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

上海科技馆

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天文博物馆)

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标本馆

江苏省科学技术馆

浙江省科技馆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合肥现代科技馆

蚌埠市科学技术馆

铜陵市科学技术馆

福建省科技馆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

江西省科学技术馆

上饶市科技馆

山东省科学技术宣传馆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郑州科学技术馆

郑州市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

武汉科学技术馆

湖南中医药大学传统医学科学科普教育基地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科学馆

惠州科技馆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学与资源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科学中心

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

中国雷琼海口市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四川科技馆

重庆科技馆

贵州科技馆

云南省科学技术馆

云南天文台科普教育基地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青海省科学技术馆

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自治区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科院天文与时间科普教育基地

陕西科学技术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陕西省现代农业校外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陕西医史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第5篇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第6篇

整合资源 打造社区科普立体组织网络

科普工作重点在基层,昆明市科协积极打造社区科普的立体网络,由大到小,纵向层层递推,从市到区,从区到街道,从街道到社区,从社区到辖区公共单位,科协组织正在一级级地往下渗透,以期更靠近基层民众,更好地为百姓开展科普服务。

五华区华山街道翠湖社区位于昆明市中心,地理环境特殊,社区公共户单位资源丰富。社区因地制宜,由科协牵头,在辖区的公共户单位成立科协组织,充分利用公共单位资源,每月定期轮流“坐庄”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社区+公共单位+翠湖周边,“1+2+3”的模式,打造了“翠湖周边科普文化圈”,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在品质。

官渡区吴井街道为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实现科普工作的长效推进,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书记负责对全街道科普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并组织驻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及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在社区成立科普协会,为社区百姓提供科普服务。目前,该街道已成立十一个社区科普协会,共有600余名科普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以街道科协为龙头、以社区为主体、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科普网络组织体系。8月,吴井街道与昆明市动物研究所合作,在11个社区中开展“濒临灭绝动物的大型图片展”,图片吸引了大量群众观看,收到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建设阵地 共建共享社区大科普环境

社区科普工作有序、长效开展,重要的是有载体、有阵地。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是社区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目前,昆明市已基本实现“站、栏、员”的全覆盖,为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基础。

五华区篆塘居委会新北小区是1985年为解决旧城改造居民户的搬迁问题而建盖的老小区,然而走进这个社区,破旧的房屋并没有冲淡这里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篆塘科普社区”几个鲜红的大字,醒目地向人们昭示了这个社区建设的特色;15块不锈钢架的科普橱窗沿伸道路尽头,给居民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阵地;科普活动站门口,“篆塘社区科普茶苑”和“篆塘社区科普公民学校”两块牌子告诉我们,这里的居民休闲、娱乐也不离科学。

五华区科协还与华山街道翠湖社区合作,整合社区科普资源,投资10万元构建社区科普工作硬件体系,如电脑、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等。聘请社区内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科普宣传员、科普家庭、科普志愿者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合理、富有趣味的科普活动。

盘龙区桃园广场休闲走廊建设的长150米、拥有73个宣传展板的科普宣传长廊美观大方,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大量的科普知识,深受中老年朋友的欢迎。石井社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社区办公室外墙变为科普宣传栏,按时更新,为居民提供节能减排、养生健康的科普小知识。

除常规的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许多社区创新思路,开辟了拥有社区特色的科普宣传阵地。桃源社区的袖珍科普馆就是结合社区青少年众多的人群特点而特地建设的,该馆全天免费开放,馆内拥有23件科技含量高、互动性强的科普展品,每天都有专门的科普志愿者讲解,让孩子们不出社区就能边学边玩,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

石井社区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的科普服务,积极与辖区内的公共单位联系,利用公共单位现有的科普资源,组织居民前往参观,辖区供电局的“节能减排展览室”就成了社区的科普新阵地,丰富了社区科普资源。

翠湖社区在社区广场开设了一个科普谜语角,谜语角每月更换一期,内容丰富多样,每天都有许多居民聚在谜语角猜谜学知识。铁路新村社区道路两旁新种植了大量树种,但树名却鲜为人知,街道积极与区科协协商,为树“亮牌署名”,树的“身份证”上标注了树名、科属、生态习性、产地分布等信息,科普从细节着手,从居民的身边做起,虽是科普小事,却饱受群众

好评。

强化意识 完善社区科普工作机制

对于社区而言,仅在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以及“三下乡”活动期间开展科普宣传,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科普文化需求,但社区资源有限,怎样才能实现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呢?一项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唯有制度先行,在昆明五华、官渡、盘龙、西山四个主城区内,大部分社区都逐步完善了多项与科普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如社区科普岗位目标责任制、科技人才管理制度、社区科普板报、橱窗管理制度、科普协会工作职责等,以制度管事、管人,使社区的科普工作有章可循,迈入制度化建设进程。

有了硬性制度为基础,还需进一步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科普意识。社区工作分口不分家,社区的科普专干,并非专干科普,只有让科普渗透到社区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在盘龙金实社区、五华翠湖社区、官渡石井社区、西山永昌社区等地,科学普及的想法就时时挂在社区工作人员心头。在社区办公室大厅,长期摆放科普小册子,随时随地为居民宣传科普知识。利用春节、敬老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活动的同时,将科普知识融入文艺表演,并在活动期间穿插知识问答,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记住更多的小知识。

贴近民意 增强社区科普活动吸引力

社区科普与居民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决定着社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水平,社区科普活动的内容必须找准切入点,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随着昆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面积改造,原来的乡村转型成为社区,失地的农民转型成了城市新居民,在这些新建的“村转居”社区中,失地农民身无所长,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为了让这部分“新市民”尽快适应角色转换,融入城市社区,社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科普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盘龙宝云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村转居”社区,社区积极组织科学技能培训,今年内已开展了五期共350人的培训,第六期也正在积极的筹备中。培训内容经过市场调研和群众考察,结合民意开设“水电、物管、育婴、园艺”等课程,同时穿插政策法规、面试礼仪等知识,培训纪律严格,并进行专业的结业考试,以期真正提高农民素质,解决“新市民”的再就业难题。

在吴井街道,针对因旧城改造获得大量补偿款而闲居在家的妇女较多的现实情况,街道积极与昆明锦蝶文化传播公司洽谈合作办科普、文化系列讲坛。2011年3月,组织了吴井街道第一届“妇女手工作品大赛”,广大妇女群众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颁奖会和展览期间,穿插生活小科普知识交流,利用时机再次点燃她们热爱生活、科学生活的热情。

科普家庭演讲赛、科普摄影比赛、科普电教片、科普知识竞赛、科普兴趣小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积极推动着社区居民参与到学科学、爱科学的行列中,营造了浓厚的社区科普氛围。

示范先行 试点带动 完善社区科普架构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而昆明仅为2.95 %,新昆明的建设需要科普来提升公民素质,社区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1年末,昆明市科协由主席带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了认真地调研,形成了《昆明市社区科普工作调研报告》以及《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目前《意见》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随后将上报昆明市委、市政府。

第7篇

关键词 微博;自媒体;博物杂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102-01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在,媒体也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演化成为现在的以互联网为主,而各家公司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平台,如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等。微博,作为最先开展、也是目前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之一,拥有方便、响应迅速、无门槛等优点,已经在其上发展出了完备的自媒体产业链。自媒体因为平民化、便捷等优势也早已深入群众。

而传统媒体也在微博的发展中寻找着新机遇,各个报纸杂志都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多数官方账号囿于“官方”本刊的L格,消息显得呆板,不易吸引粉丝。而在其中,有些官方账号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在不脱离本刊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运营人员自身优势吸引粉丝。虽然依旧是官方账号,会进行一些官方活动的运营,但是整体风格已经偏向自媒体。这样的官方账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对于本刊营销活动有很大助力。

“博物杂志”就是非常典型的“自媒体化”官方账号。《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面向青少年的一本自然历史杂志。2009年《博物》创立微博账号“博物杂志”,初期以官方口吻一些科普小知识,然而并没有获得较多关注。自2012年底运营者张辰亮编辑开始解答微博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博物杂志”这个账号就开始受到关注。作为一个科普类杂志的官方账号,作为博物学爱好者的运营编辑也按照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网友进行介绍。某个时段编辑还回答了网友提出的“是否能吃”的问题,产生的新短语“能好怎(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成为了一段时间微博的流行语。

运营编辑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有很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在初期模仿其他营销号“卖萌”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网友把其账号形象拟人化,称其为“博物君”。同时也与本社其他账号以及科普圈自媒体互动,将整个科普圈带入公众视野。此外,运营编辑还以“博物君”身份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引起广泛关注。

“博物杂志”的粉丝数一路上涨,目前已达到500多万,而《博物》的发行量也逆市上涨,目前发行量已达20余万册。同时杂志社也开办淘宝店铺“博物小馆”出售精心设计的杂志周边,有明信片、笔记本、购物袋、动物模型等多种商品,满足粉丝购买周边的需求。

目前集团旗下“三报八刊”均属于传统纸媒模式,虽然顺应潮流也开设了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但是也遵循旧模式官方口吻的科学知识、养生知识,缺乏了与粉丝的互动,原创内容也偏少。目前报刊主要在山西省发行,由于山西省现状,报刊读者还没办法很好地将线上运营内容与传统途径的纸质媒介联系起来。目前集团运营有“乡村e站”及“社区e站”自有平台,然而仍然受到一些限制。运营编辑可以借鉴“博物”模式加强互动,善于利用现有自媒体平台将内容丰富的线下活动引入线上,扩大自身影响力,尝试在新媒体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第8篇

关键词 微信平台;功能;意义;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34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社会公众对影响生活、生产和健康的各类天气事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1],对信息的时效性和普及范围要求也越来越高。微信平台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2]。

1 目前“北票气象”微信平台已使用的模块功能

为有效拓展北票市气象局公众服务的新方式、新渠道,切实提高北票市气象局的宣传影响力,2015年11月,北票市气象局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北票市气象局微信平台主要使用的模块功能有:“自动回复功能”“自定义菜单功能”和“群发功能”。

1.1 自动回复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扫描“北票气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或者直接搜索“北票气象”微信公众号添加关注,即可成功关注北票市气象局官方微信。关注后微信公众平台会通过自动回复功能自动回复一条提醒消息,对微信用户进行使用指导。

1.2 自定义菜单功能

图1为“北票气象”微信平台的自定义菜单。目前,“北票气象”微信平台自定义菜单中设置了3个主菜单,分别是“天气预报”“服务产品”和“更多”。其中“天气预报”包括“灾害预警”“北票天气”“国内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和“国内景点天气”5个子菜单;“服务产品”包括“天气雷达”“卫星云图”“降水实况”和“温度实况”4个子菜单;“更多”包括“新闻动态”和“使用帮助”2个子菜单。

1.3 群发功能

图2为“北票气象”微信平台客户端信息界面。“北票气象”微信平台除每天更新天气预报外,及时增添了农业气象相关的建议和提醒,旬、月、季、年度气候影响评价,雨情报,北票气象信息等资料,并根据实况天气普及科普小知识,精心选材,贴近生活,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读者。自开通“北票气象”微信平台以来,受到了公众的一致好评,关注者日益增长,切实提高了北票气象局的宣传影响力。

2 北票市气象局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

2.1 手机短信

目前,手机短信覆盖面广,具有快捷、迅速的特点。但是短信的传播能力差、内容单一,通常短信都收费,影响了信息的传播与普及。

2.2 报纸

报纸作为传统传播媒体,传播速度慢、时效性差,受近几年新媒体的冲击,报纸订阅数量急剧下降。

2.3 电视

电视是定点播放,对于突发预警事件不能第一时间宣传到用户中,受播放时间的限制,观看人数较少。

3 微信平台开通的重要意义

3.1 使用人群广,传播速度快

2013 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经过不到1年的时间,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的注册用户量翻番,已超过6亿大关,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3]。微信客户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空闲时间均可阅读、转发或分享信息。当微信公众号信息时,每个接收者可以在朋友圈内转发或分享,其好友又可继续转发或分享,由此可见,用户不仅是接收者,也可是传播者,信息的传播速率非常快。

3.2 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多样

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中,电视只能在固定时间观看,受时间限制,而且只能是接收者;而短信内容单一;报纸的时效性差,存在着信息滞后的问题,突发预警事件不能及时。而微信则避免了这些问题,时效性强,及时各类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传递的信息量大。既可以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也可采用视频的方式,内容新颖丰富,既涵盖天气预报,又包含科普小知识,图文并茂,表述更加贴近生活,吸引大众的眼球。

3.3 互动性强

微信平台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沟通交流,为用户解答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信息,提高系统服务质量[4]。针对的信息,用户可以提出建议或意见,极大地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尤其是在灾情收集方面,灾情上报要求时效性非常强,信息员收集灾情后可通过微信平台第一时间将信息快速、及时的上报,免去了中间环节的繁冗,为上级部门作出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3.4 安全性高

信息途径非常重要,若密码被盗,对气象不利的信息,将给气象部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避免发生此类问题,微信平台开启了双重保护模式。微信平台开启了登陆保护后,微信公众号设有的管理员和运营者,每次信息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还要使用绑定公众号安全助手的个人微信扫二维码进行验证,才能登陆,之后可群发信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4 结论

目前,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气象服务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本文以“北票气象”微信平台为例,通过与传统渠道对比,发现微信平台具有使用人群广、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安全性高的优势,北票市气象局将充分地利用微信平台,做好科普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

5 参考文献

[1] 刘璐,赵东,赵西社,等.陕西社会公众对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风险关注度差异比较[J].气象科学,2008,28(5):580-590.

[2] 张丽,朱芙蓉,江海萍,等.微信平台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387-389.

第9篇

一、校本课程研发的初衷

学生因年龄不同,兴趣点也不同。故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初,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方面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拓展课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学生兴趣点,学校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与动物、植物、微生物相关的课程。之后又陆续开设了《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世纪》《营养、菌群与健康》《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人类、科技、未来》等有关生命教育的各类科普讲座,将校本课程建设引向深入。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学校为了开设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在教材的研发和学生实践活动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整编系统知识,为学生提供生命教育的学习平台。在教材编撰时,学校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研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避免与现有《自然》课本知识的重复。学校首先根据知识体系确立每个单元教学的内容,然后对照现在使用的《自然》课本,删除重复的内容,使教材更加科学化。

二是关注生命成长,搭建生命科技的实践平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笔者让三年级的学生亲自体验选蛋、孵化、照蛋、孵出小鸡的全过程。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在学校四楼楼顶的平台,学校还开辟了一块生命科学实践基地。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蔬菜的播种、浇水、观察、收获等操作,菜的品种也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而不断变换。

三是为学生提供灵动的实验教育平台。在实验室,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花朵、树叶、果实等进行解剖,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也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实物标本。

四是以校外参观与实践,丰富学生体验。鉴于每个年级学习的主题不同,笔者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行不同主题的参观活动(每个年级每年大约有4次参观活动)。例如,五年级的课程中有“微型自来水厂”的内容,笔者便联系闵行自来水厂,联合创立学生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微型自来水厂”的同时,可亲自前往“闵行自来水厂”参观,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实验内容。

五是组织专家学者大讲坛。学校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相关讲座,除了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外,还给学生提供与专家教授互动的机会,收获颇多。如四年级的校本课程,其主题围绕植物而展开,需要安排学生参观“辰山植物园”。在参观之前,学校就先邀请专家对相关植物进行介绍,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对之后的参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举两得。

六是让科学商店入驻校园。课题组在学校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和科学商店。这意味着学生有了一个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践锻炼的学习平台。针对学生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商店的大学生们利用每周一次的中午时间,来到学校为小学生进行科学小知识的解答与互动,及时答疑解惑。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协助教师们开展课内小实验,使得校本实验课程的内容更加扎实有效。

七是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与竞赛。学校还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和竞赛,如昆虫识别竞赛、校园植物识别竞赛、微型自来水厂设计比赛等。学校鼓励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呈现出来。活动与竞赛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延伸学习之中。学校会从中挑选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如上海市“宝山杯”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小论文评选、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大赛等活动。

八是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从2014年起,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笔者每年都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预备小院士”的招募,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学校生命科学预备小院士立项课题。在小学和大学教师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已完成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并完成了课题小论文的撰写,解决了自己的很多疑难问题,也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三、校本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校本课程从无到有,形成了以“生命科学”教育为主线、以“探究课程”为载体的特色课程,实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提升。

一是学生层面。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实践,将原本可能在大学才能接触到的生物实验、课本知识,下移到小学,使学生能了解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方面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还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在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暨课题答辩活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重要比赛中,取得市级以上奖励六十多项。

二是教师层面。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丰富的是教师的知识面,提升的是教师的专业广度和业务水平。课程内容从最初的框架到现在的初稿,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整合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