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35:11
导语:在大学生经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2.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由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能力构成,本文在考虑经管类专业实际、学生特点和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特征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构建由宏观层面的国家政府、中观层面的社会学校和微观层面的师生家庭协同作用的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并结合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多年教学改革经验,从实践角度,介绍该学院实施“1+2+N”创业指导模式,搭建学科竞赛创新载体和灵活采用实验实训等充分契合经管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特点的途径.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08-04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2014FDYMSGZS001-07);淮南师范学院2015年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成果之一(Jyyj1517)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曾说:“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保证我们的明天,而创业教育能保证我们的后天”[1]在全球经济竞争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高等教育已从单纯的专业主义教育,转向叠加创新创业人才复合型教育.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时代诉求,不仅关系到全社会的就业,而且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2].
同时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2198所普通高等学校绝大多数都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开设的课程涉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关系密切,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经济管理类学生,以文科生为主,与其他学科门类学生相比,表现出更加活跃的思维、更加敏锐的市场眼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更浓厚的创业兴趣.因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是学生创业的生力军,其创业能力的大小以及创业成功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水平.结合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探索适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创业能力是一种融智商、情商和财商为一体的综合能力[3].智商和情商有助于经管类大学生正确处理创业过程中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商则可为个人提供不竭的工作热情和持续的工作动力.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专业技能,现代市场经济的创业环境要求创业者具备捕捉商业机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需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具有广泛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学科专业技能.
经营管理能力,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将各类具有不同能力的人整合在一起,优化人员配置,进而形成配合默契的集体活动.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需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创业前,众多的创业目标需要分析比较,进而选择出最适合发挥其自身特长与优势的创业方向.创业过程中,需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分析原因,找出真正的问题.
协调沟通能力,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与最终作用的客体,因此,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如果想创业成功,就应该妥善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学会与市场经济各类主体有效沟通,争取得到各个部分的支持.以协调发展的理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发展.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创业者采用新战略、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还是拟定创业计划、创办新企业的过程中都包含不同程度的创新活动,因此创业者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2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经管类学科专业实际,也要结合学生行为和思想特点,还需要发挥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面主体作用,联动合作、协同培养(见图1).
2.1 宏观层面——国家政府
大学生创业不是学校学生个体的事,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业环境的完善和优化.为此,一要加大创业政策制定和完善力度.国家政府通过制定系列配套的创业政策,从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4].如:简化注册登记程序,减免费用;保证金融贷款优惠;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金融支持等.二要加大创业政策执行和监督力度.好的制度和政策还需要强有力地执行,据调查,2013年部分省市高校学生,虽成功申报获批“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但政府和学校给予的配套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降低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为此政府机关要加强监督、及时监察.三要加大高校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设置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的课程,将创业人才培养成功率纳入大学考评指标体系,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2.2 中观层面——社会学校
目前很多学生创业面临资金短缺、经验匮乏和升学压力等现实问题.社会角度,应该转变传统 “唯成绩论、学习论和就业论”的评价思维,理解大学生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而不是全盘否定、嗤之以鼻,学会包容创业失败者,理解学生创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加大创业型导师培养力度.注重创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引导并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外实践和创业模拟活动[5],加强教师与相关事业单位的联系,提升教师的创业素养,优化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从数量和质量上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和扶助.
制定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灵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需要,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创业,允许在校创业的学生,延长求学年限;授课形式上,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6],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课程设置上,突出与创业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考试方式上,改革传统考试、考核等方法,采取提交企业案例调查报告、商业计划书和设计原型系统等形式.
加快创业项目孵化和基地建设.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设立实习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基地,将创业意识的培养、专业技能训练与创新创业精神有效结合,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积累管理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创业成果孵化.
2.3 微观层面——师生家庭
老师和学生作为高校活动中的微观个体,前者是学生创业的重要推动者,后者则是创业的有力实施者.辅导员和班主任长期从事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联系更为紧密[7].因此,学生创业意识的启发、创业思路的引领、创业能力的培育和创业心理的调试等方面都离不开他们的指导.二者要充分发挥“先锋引导”作用,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利用现有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课老师和校内外创业导师,则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优势和经验优势,进一步指导学生创业.
学生角度看,经管类学生创业虽然有着其他学科大学生不能比拟的专业优势,但创业是综合能力的较量,要想成功创业,创业学生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好的想法,通过市场调查研究,不断论证完善想法[8].
3 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是成立于2004年6月的经济管理系,2011年10月系改院.十年磨一剑,目前,学院已经发展为该校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院系,拥有3300名学生,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和金融工程、物流工程等七个本科专业.下设一个国际合作教育中心、一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和三个省校级研究机构.经过长期摸索,学院根据学生特点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经管类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模式.
3.1 实施“1+2+N”创业指导模式
1即指定1名专职人员负责创业实训、创业项目指导孵化和学科竞赛等事宜;2指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实习基地建设两方面工作,对学生创业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指导”形式.目前已与淮南市海通证券、淮南市华联商厦、淮南矿用电子研究所和淮南光华光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吸收校外创业导师近20名;N指针对创业的不同阶段吸纳不同导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创业意识、锤炼创业能力,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9].如:创业意识启发阶段,注重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引领作用,采用专业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方式,灵活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思维形成阶段,校内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通过学科竞赛和创业培训班给予专门辅导,进一步凝练和完善创业想法;创业实践孵化阶段,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专家与成功企业家讲座与演讲形式,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校外创业导师,对学生的创业进行实时指导,将创业思维、创业信心和创业心理教育等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
3.2 狠抓“学科竞赛”创新平台
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可以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建立专家库、学生库和作品库,明确专家库内专业指导教师实践领域,将富有创业激情和创业想法的优秀学生纳入学生库,将富有创新创意、适合创业的项目,纳入作品库,“三库”良性循环,积极互动;通过学科竞赛成果展、创业讲坛、采访报道、本院系自己组织开展“未来企业家”创业大赛等形式,遴选优秀创业项目重点培育,加大创业事迹的宣传和创业成果的孵化,引导更多的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的平台实践和完善自身创业想法,增强创业能力;同时,学院学科竞赛领导组,积极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定期组织学生有层次地参与各级别的学科竞赛,深化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08年至今,逾5000人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赛事,如表1所示,逾300人次在“挑战杯创业大赛”、“国贸专业大赛”、“市场营销大赛”、“会计专业大赛”和“电子商务大赛”等近10项全国各类科技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3.3 搭建实训实验有力载体
学院结合经管类学生和学科专业特点,依托多维实践平台,建设高仿真专业实验室,模拟再现未来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前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院所辖省级经管中心实验室,现有实验用房约1800平米,设备资产总值约650万元.中心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
注重渗透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进程中,中心由原来单纯的理论课教学,转变为理论课与实验课并重.依托下设的10个实验室,开设覆盖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物流工程7个本科专业的60门实验课程.并且承担起历届经管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通过本科生第5—6学期的实习实训,由“校外分散考察调研型”转变为“校内仿真演练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创设丰富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注重凸显专业特色.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结合市场经济需求,开设专业,加大对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扶持力度;开展多层次的学生竞赛活动,不断丰富各专业的建设内涵,不断凸显专业特色;通过开展基础型、综合应用型、实际操作型和设计创新型交叉的360余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创业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心依托实习实训平台、仿真模拟实验平台、数据库资源平台、互联网和校园网信息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平台等5大功能平台,大力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活动.2013年,学院购置“北森人力资源测评软件”,专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意识引导和各种评价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提高企业管理实际操作技能.2014年,学院在购买“营销之道”软件基础上,购置“创业之星”专业企业模拟经营软件,以系统训练学生创业思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供应链流程,学会科学地经营决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中心立足创新、设计两大环节,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和申报学校的学生科研项目.近三年学生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各类科研立项100余项,已成为创业、创新人才孵化的基地.
总之,学院紧紧围绕“经济管理类学生需求和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特征”,灵活设置基础专业课和创业应用实践课,通过校企合作、学科竞赛、实验实训等形式,重视大学生创业,丰富创业指导手段,强化“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养实效,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光明网.2011.清华大学.过勇.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EB/OL].roll.sohu.com/20111028/n323 778647.shtml.
〔2〕新浪财经.2012.论坛: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中国管理创新[EB/OL].finance.sina.com.cn/hy/20120902/154613022865.shtml.
〔3〕李琼.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及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14-17.
〔4〕车治荣.振兴区域经济的基础: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34-137.
〔5〕林丽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00-103.
〔6〕马建荣,钱国英,徐立清.开放?融合?实战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1):67-69.
〔7〕范勇,耿乃国.浅谈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社科纵横,2010(2):158-161.
为了加强对营销管理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于此,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29日至2012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六、实习心得:
转眼之间,为期4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规的实习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研究也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虽然不同类型的高校已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在我国大学教育实践中“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较突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困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经管类大学生实践能力
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界定,离不开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基本特点的掌握,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的岗位工作需求。
综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基本特点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大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独立生活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其次,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体要求包括: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6类,其中主导性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工作能力、专业态度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且专业工作能力优于专业态度能力。这使得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更必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方法,同时,还必须培养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进行转化的能力。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学术科研工作和知识性教学,相比之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却仍然没有得到真正重视。不少高校不能为大多数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有利条件;再加上缺少科学、规范、健全的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办法和机制,不能把大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很好地统一起来,组织开展一些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等较深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能力素质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锻炼。
2.课程设置更重视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经济管理类是一门创新性、实践性较强的前沿学科。管理的知识和理念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纵观经济管理类的教学计划,理论课在学时和学分上占有绝对优势,实践与实训课程比重偏小。教学方法单一,课程的实践性无法彰显。在现有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偏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的单向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没有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教学计划中严重缺乏各种实践教学的设计,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直接影响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但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则比较欠缺和薄弱,评价方式简单,是一个难以完全精确定量的综合性指标。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时,目前多采用由任课教师评价,缺乏科学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与学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任课教师单一评分的办法,以此作为评判学生实践能力大小的依据,易受任课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的偶然性和局限性较大,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全貌。
4.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经济管理类具有高实用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具备既懂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企业管理经验。就我国目前高校教师的成长路径来看,经济管理类的大多数教师也遵循着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轨迹,导致了经济管理类教师普遍缺乏实际经验,缺乏基本的商业头脑与经营理念,其自身对管理理论的理解程度也就不够深刻。
5.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
目前高校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资金短缺,有些高校实验设备和仪器落后,实验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二是不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有些高校的一些专业还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学生多是由自己凭关系去找实习单位。
三、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1.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大批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解决日益突出的“趋同化现象”。国家重点大学应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地方性高等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2.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改革传统的以知识信息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如探究教学模式、体验反思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专项技能训练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等。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掘适合我国国情的案例,(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案例来源要从实际管理中发生的事件中来,同时要具有代表性,才能使学生从案例中能领悟管理的实质,掌握管理技巧。
3.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高校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判,可采取评价方法:学生之间的互评、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点围绕课常教学和素质拓展构建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是目前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既兼顾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也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
4.优化教师团队
优化教师团队,是培养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保证。首先,聘请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同时也符合高校教育文化层次需求的人员到学校任教;其次,聘请业界精英担任兼职的教师,同时为在校教师提供其更多的与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接触的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
5.整合学生实习实践资源,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要重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ERP实验室,模拟酒店、模拟法庭、模拟会计和模拟教学等。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进行实战演练,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其次,要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专业和学科的不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建立校企研究中心,创办科技园,建立顶岗实习基地,这样既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及经济效益,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进入科研前沿和实践领域的平台,促进大学生获得就业的劳动技能和工作经验,企业与大学必须进行相互协作,构建一种互动双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雪梅.工商管理学科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与管理[J].社科纵横,2010(1).
关键词:经济资助困难认定心理教育
高校贫困生是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资费上调等社会发展现状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了促进公平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就学,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先后建立并完善了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体系,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铺平了道路,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的意义和目标
经过数年的不断探索与经验积累,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助学政策为基础,以高校实施为主体,以多渠道社会资助网络为辅助,以家长联动为纽带”的极具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落实到学生工作管理与服务的层面,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与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二,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是学生工作公平公正开展的具体体现。第三,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是学校树立对外形象的最好宣传。第四,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有效地推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
大学生经济资助的管理与服务是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大学生经济资助工作要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全面保障每个热爱学习的贫困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第二,确保贫困生认定程序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第三,保证贫困生的精神脱贫。第四,培养大学生诚信、互助、礼让、关爱的文明新风。
2、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的内容
从高校学生管理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体系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经济资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奖、助、贷学金的管理与发放,其他资助形式的拓展与实施,贫困生心理教育等。
2.1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学生工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经济资助管理制度,包括贫困生档案,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制度,贫困生勤工助学制度,贫困生助学贷款管理制度,贫困生奖助学金发放制度等。
2.2大学生经济资助形式的管理与实施
我国现行高等学校资助体系按照资助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学生能力培训等模式,这也是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的主要内容。
2.3贫困生心理教育与管理
目前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更多地重视对贫困生进行物质上的直接救助,而对这一特殊的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况等深层次问题缺乏关注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在物质上的贫困是暂时的,但精神上的贫困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因此,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还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帮助。
3、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与服务的方法
各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管理工作的同时,适时转变学生工作理念,及时更新学生工作方法,实现“管理”与“服务”双管齐下,共同确保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3.1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使学生经济资助保障工作有章可循
3.1.1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
档案包括学生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及收入情况,存在何种困难及困难程度,学习成绩、受资助项目及金额、表现、诚信情况等。将以上资料备案,每学年根据变化进行变更,作为学生经济困难认定的一个重要参考。
3.1.2做好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
首先,优化组织管理,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机构建制。
各学院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全面负责困难认定工作;各年级(或专业)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
其次,建立科学程序,开展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评估应立足硬性量化积分,同时兼顾柔性民主评议,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分配资助资源,避免产生“贫富分化”和不公平等现象。具体程序包括:
(1)组织材料。接受学生申请书和学生家庭经济调查表。
(2)经济状况量化评估。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方案应从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消费情况、学生操行表现等方面建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通过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成员大病支出、家庭受教育子女数量、家庭劳动力与总人口比例、家庭遭受突然变故情况等多项指标对学生困难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并按其评估分值进行排序,初步判定学生的困难程度。
(3)民主评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就申请学生的消费情况、学生操行表现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
(4)确定经济状况等级。结合学校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控制比例,确定学生是否为经济困难学生及困难等级.
第三,公示认定结果,接受学生来访。
认定结果评审完毕应进行至少为期一周的公示,期间相关负责部门要接受学生的询问、来访,从而保证资助工作公开公正开展。
3.2公平、公正、公开,认真做好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审及发放工作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高校奖助学金的评审过程以公正、公开为原则,坚持学生自主申请,注重民主评议,对参选学生的学习成绩、违纪情况、家庭经济情况进行逐一详细调查,严格筛选。社会助学金的评审及发放同样应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在学生中间引起“贫富不均”的现象。根据奖项设立初衷,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选拔,同时做好发放工作。
3.3即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是2003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而设立的大学生资助措施。高校对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入学的新生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为他们办理入学手续,确保新生顺利入学。
3.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发展
助学贷款是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核心措施,因而成为大学生经济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本着高度重视、放眼长远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学校、银行、学院与还款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各尽其责的长效贷款管理机制,实现贷款申请方便快捷、贷款发放及时顺利、保障学生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贷款不良率的目标,促进贷款工作良性发展。
3.5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岗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广大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报酬,实现资助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的有机转变;学生同时在工作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3.6完善多种资助项目,满足不同情况学生需求
关注突发紧急情况,迅速摸清相关学生情况,及时将临时困难补助和临时伙食补贴发放到学生手中,切实保障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有序进行。为困难学生提供无偿技能培训,使贫困生获得各种技能。推出专门针对贫困生的技能提升培训,为贫困生学习一技之长、提高自身技术素质提供广阔的平台。
3.7拓展渠道,建构多元化的社会资助网络
在高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学生经济资助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构筑起政府、社会共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双重保障机制,确保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都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
3.8实施人文关怀,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精神脱贫”
首先,加强对经济贫困生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工作者必须从贫困生的自尊、自强、自信教育入手,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奋斗的重要性,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学会回报。
其次,有些高校为做到认定公平,过分扩大“民主评议”,有些自尊心较强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不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放弃了受资助的机会。所以,学生工作者应结合贫困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关怀。
第三,引导贫困大学生摆脱自卑心理阴影,勇敢面对生活,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完全实现“精神脱贫”,培养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窘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引发挫折感、自卑感、过重的焦虑、严重的依赖心理、抑郁、孤僻、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敏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也违背了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初衷。
4、结语
高校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体系自运作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大批优秀的寒门学子接受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回报社会。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体系历史意义与特色的基础上,掌握体系中各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深入领会精神,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紧抓管理环节,确保各项助学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应该适应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及时调整自身角色,不断探索由单一的“管理型”学生资助模式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者的配套管理与服务相关举措,共同促进大学生经济资助保障在各大高校的顺利推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储祖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00-201.
新生代大学生个性鲜明、大批步入职场,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军。互联网发展,市场国际化,人才竞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为有效经营管理组织,采取合理的激励因素吸引留住人才和获得组织-个人双赢是企业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经营管理视角;新生代大学生;激励因素
一、引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1980年到1995年这十年之间,共有3.6亿人在中国出生。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70万。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该调查立体化呈现中国90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态、价值观念与时代特征,深度解读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等个性特征。同时,社会环境更加多样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和组织市场全球化,作为其代表的新生代大学生大批步入职场,成为企业有效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为了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维护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企业管理者需完善新生代大学生工作过程中的激励机制。本文研究对象创新性: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90后这一团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不仅分析新生代大学生初入企业工作的激励因素偏好,还探讨其工作一段时间后对同样18项激励指标变量的满意度。根据激励因素偏好重要程度和满意度给企业管理提出建议,以促进组织可持续激励新生代大学生更好工作。
二、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1.新生代大学生及个性特征分析
新生代是一般指出生年份为80后的那一群人。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90后新生代大学生。他们是一类特殊又重要的群体。他们一般精通计算机,信息获取便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相关社会资源,价值观极端,职业观不稳定,讨厌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生活在物质丰富,经济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以对集体的贡献多少来衡量自我价值,往往从个人自我出发来考虑如何达到利益调和,进而寻找兼顾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益的价值选择。既能快速接受新观念、新事物、但他们高流动性、低忠诚度及特殊价值观等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新挑战。有学者通过对新生代员工调查访谈发现,80%的新生代员工没有将工作视为生活全部,而是将其视为众多活动方式之一。大学生是企业最重要的知识型员工,新生代大学生更是未来市场的主力军。但新生代大学生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士气低落的现象,对工作缺少激情,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未来新生代大学生是重点研究对象。
2.新生代大学激励因素及相关研究
人的某类具体行为是由于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产生的,但行为的方向和程度又是依靠动机强度决定,动机的有效发挥得益于激励机制的应用。美国商业家艾科卡曾说过一段话“一个管理人员能够激励他人,便是很大的成绩,要使一个单位有活力、有生气,激励就是一切。你也许可以干两个人的活,可你成不了两个人。你必须全力以赴去激励另一个人,也让他去激励手下的人”。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的需求,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并使之内外为按照管理要求自觉行动的过程。关于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李君(2006)探讨了激励因素的人格类型差异。张术霞(2011)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了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重要的激励因素。潘琦华(2013)从企业和新生代员工出发,寻求共赢的激励措施。李智伟(2014)提出企业如何对新生代员工激励方面寻求创新。王成春(2014)以扬州某高校为例研究了新生代大学生的突出特征并提出相应素质测评激励机制。楚炼(2015)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提出了激励对策。李慧娟(2016)在其学术论文中纵向对比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偏好随时间变化情况。综上所述,新生代大学生是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都将由他们决定。所以进一步探讨新生代大学生初入职场激励因素偏好,投其所好进行激励,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开发和使用是企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数据描述及结果分析
大多数企业运用的员工激励因素是根据最经典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基于企业实际激励机制运行效果得到。本文激励因素的选取主要是借鉴李慧娟学者在《企业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提出的16项指标变量,再加上本人通过访谈,文献综述等方法完善2项激励因素。相关指标因素解释如下表所示。本文研究企业中新生代大学生这一工作群体,由于对象的特殊性,本文对初入职场大学生看重的激励因素重要程度打分,同时让工作一段时间后新生代大学生对其激励因素满意度打分。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可以看出新生代大学生看重的激励因素相当于是其保健因子,而大学生工作过程中相对满意的激励因素类似于激励因子。基于时间跨度纵向对比方式综合分析激励机制,为企业经营管理寻求最佳激励因素。这项调查共回收问卷188份,剔除无效问卷30份(89年之前或者90后中大专以下学历的研究对象),最后使用158份有效问卷(84.04%的有效率)。调查结果分析得到激励因素重要性分析图、满意度分析图和重要程度与满意程度对比分析折线图分别是图1和图2。从激励因素重要性分析图1可以看出:即将步入职场或者初入职场的新生代大学生,对于组织工作的激励因素重程度比较分明。薪酬福利、学习培训、发展前景、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工作认可、参与管理、工作成就、组织公平、同事关系、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团队合作比较看重;工作自主、工作挑战、领导素质、制度文化和工作成就这五项激励因素重要程度出现很大分歧;其中工作自主、领导素质、制度文化、工作成就这三项激励因素新生代大学生不太重视。这表明新生代大学生初次择业激励因素比较注重个人喜好和发展,薪酬福利是基础,自我发展和工作舒适度至关重要,个性较强但团队合作意愿高涨,同时对企业良好外部环境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在吸引优秀人才时,在组织有效经营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满足员工有限需求。从激励因素满意度分析图2可以看出:新生代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渐适应社会,更好了解自我。对于组织、工作的激励机制有了新的需求,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习培训、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工作认可、工作生活平衡、同事关系、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团队合作这几方面评分相对很高,说明大多数企业在激励机制中这些方面有效实施。但薪酬福利、发展前景、制度文化、参与管理和工作成就出现严重不满意现象。这就告诉企业得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章程和宏伟蓝图。在这种前景明朗的组织中工作,新生代大学生的需求容易得到满足,积极性会更高,从而更愿意留在该企业奉献自己。结合新生代大学生看重的激励因素和企业已运行的激励因素的满意度,我们发现薪酬福利、学习培训、发展前景领导素质、组织公平和职业发展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比较看重但又没得到保障的方面。为了有效激励员工更好工作,必须合理使用保健激励机制,善于把保健因素转会为激励因素,使新生代大学生工作过程中没有满意的方面改善,加强激励因素各方面的满意程度。
四、结论与启示
激励机制对企业有效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各行各业必须采取合理的激励因素偏好吸引员工,同时提高激励机制的满意度,降低离职率和工作消极情绪,有效留住员工在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企业员工人格类型与激励因素关系的初步探讨[J].经济论坛,2006,12:104-106.
[2]张术霞,范琳洁,王冰.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5):44-149.
[3]潘琦华.需求偏好视角下新生代员工激励的经济学分析[J].价值工程,2013,40(1):162-164.
[4]李智伟.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策略探讨—需求分析的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价值工程2014,7:180-181.
[5]王成春.新生代大学生素质测评激励机制[J].大学教育,2014,12:85-87.
[6]楚炼.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激励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3:149.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教学管理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123-0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方式,也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是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
1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
1.1 互联网便利性影响大学生交际
互联网存在着极大的便利性,可以让人们进行无区域、多模式的沟通,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据相关调查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沟通的主要平台。大学生可以无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中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获取更多的交流机会,扩展了交际范围。互联网交际与现实交际的模式以及规则等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在网络中可以用虚拟的身份与人进行沟通,且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虚拟以及自由会带来许多虚假的信息以及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1]。除此之外,长期的网络交际将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交际能力,造成其现实交际的困难,现在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出现交际能力低下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在网络上能够款款而谈,但是现实中往往出现沟通困难。总而言之,互联网有利有弊,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也造成了交际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安全性,还造成了现实交际的困难,缩小了现实交际的范围。
1.2 互联网信息化给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不便
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十分依赖网络,绝大部分信息的来源是互联网,传统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渐渐减弱,其舆论导向功能降低。网络信息具有“自媒性”,信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学生在网络中取得信息,往往不会去判断、辨识信息的真伪,这样容易使大学生得到错误的信息,导致不良的后果。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来看,一方面信息化将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庞杂,学校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也无法预知一些突发的事件,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2]。从学生角度考虑,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学生可以自由地评价任何事情,学生由于冲动以及考虑不全面,可能产生对同学、老师的不满,并且在网络上进行宣泄,导致其他学生对于该同学或者老师产生错误认识,造成其身心的伤害,还会影响学校的权威性,破坏学校形象。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2.1 发挥互联网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以及网络道德的作用
我们可以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收集更多的法治新闻报道以及相关的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处理,定期做专题报告,使学生通过网络得到更多的法制信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进行安全合法的网络活动。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避免大学生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事件,分析不文明的网络行为会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国家造成的严重影响,使得大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在利用互联网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以及网络道德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是虚拟且真实的,要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网络上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且防止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
2.2 挖掘互联网的教育、管理以及娱乐功能
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时候,要注意挖掘互联网的教育、管理以及娱乐功能,并且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调动大学生的积O性,以网络带动现实,实现网络教学管理以及现实教学管理的完美结合[3]。比如,第一,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学校、专业、教师以及课程各方面的宣传,使得学生对此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学校、专业以及课程、教师的选择上给学生提供便利。第二,在校园网内推行校园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以及评价系统,如:学校科研项目介绍、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评价以及校园活动管理等,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提高学校服务质量。第三,利用校内网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以及教育和就业的资讯,方便学生学习以及交流。第四,校内网开放课件库以及媒体库,开放更多的娱乐功能,使学生有个健康的娱乐环境;建立学校论坛,为学生提供提意见、宣泄情绪的平台。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缓解充实大学生充实校园生活,减少外界不良网络信息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将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双管齐下,从学生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本身2个方面有效地解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
3 结语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以及不良影响,在采取以上措施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校信息系统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性。一方面提高设备以及技术,另一方面积极约束大学生的言行,以保证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大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岳志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易”平台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8):117-120.
关键词: 高校家庭 经济困难 学生信息管理 系统搭建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
2007年5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颁布,对我们国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断地扩大资助的范围,不仅仅是贫困生资助这一种形式,还出现了奖学金、贷款交学费、勤工助学基金等各种形式的补助,彻底避免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现象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有一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缺陷和弊端,阻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只有一步步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管理,才有利于优化现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结构体系,从实质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为祖国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现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在校大学生有2200多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左右,全国高校约有45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体来讲,我国高校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数量比较多,很多学生的家庭没有经济实力供应他们上大学的花费,当看到这组数据,真的感觉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太多,应该尽最大的力量帮助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我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主要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承担自己的生活费用,其家庭经济条件无法缴纳学费,更没有多余的钱购买生活必需品及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根本的经济支持和保障。例如现在的高校中,存在一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后,家中没有足够的学费供应他们上大学,存在一部分考上大学的学生利用暑假去打工挣取学费。我们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过程中,应该紧紧追随《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查验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使整个评定过程公开透明,真正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在大学中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整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认定的过程应该在学校具体的安排下进行的,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该填写申请表,然后各院系的老师应该结合申请学生日常生活的消费水平,对申请的学生所填写的家庭条件和问题进行审核,从而落实工作。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的形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前,我们应该运用层次分析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决策者可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方法。”由层次分析理论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出,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把问题进行层次划分,充分考虑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划分不同的层次后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结构模型,把家庭贫困的学生困难的程度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上学困难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主要包括:介绍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比照法、民主评议法及家庭收入与消费对比认定法等。很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仍然存在一些弊端:(1)有一部分高校学生在填写家庭经济困难申请的过程中,无法提供可供查验家庭经济困难的真实材料。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透露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担心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失去尊严,不申请家庭贫困的证明。然而有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却是相反,他们为了得到较好的贫困生资助经费,而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制造虚假的贫困证明,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我们无法验证其真伪,严重阻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在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学生所提供家庭经济条件的真实性。(2)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结果不能随时更新,不断地反映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在多数高校中,我们通常在第一学期对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和困难程度进行认定,然后在接下来的几个学期中,总是按照第一学期认定的结果继续开展贫困资助,但是某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可能发生了变化。例如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经过一年或半年家长的努力工作,家庭条件会变得很好。之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家长的下岗或失业而生活变得窘迫,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统计和审核,不能连续几年都通用一个认定结果而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这样会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生活保障,在家庭承担不起学费的前提下完成大学学业。
三、基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基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这主要是指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系统管理后,有助于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条件的动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排名,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的变化情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系统,整合来自不同院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有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系统,才能评测出家庭经济最困难的学生,然后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资助。所以,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2)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由于一些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因此部分学生爱于自尊和面子不愿意申请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担心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被学生嘲笑和看不起,所以之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模式并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和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这是通过大学生各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处理,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保证学生所存档案和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所以,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我国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包括很多环节的工作,每个环节的工作并不是同时开展的,例如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和大学生贷款缴费等之间的时间差异性,我们经常会搞混各个工作之间的关系,阻碍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因为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由之前的人员统计变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家庭贫困学生地各个信息动态也能够进行及时更新和替换,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避免之前效率低、工作质量低的局面,有效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全面了解现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性,才能更进一步推进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获得资助,避免因为家庭贫困而带来的学习损失。
参考文献:
[1]邹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李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3]梅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4]谢黎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模式研究与信息系统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6.
[5]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摘要】 目的 探讨月经失调在贵州省女大学生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心理应激、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法和心理测量法,对月经失调1 000名大学生和非月经失调1 000名大学生进行了“月经健康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研究。结果 女大学生月经失调与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中月经失调组的P、N值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E分值低于月经正常组(P<0.05)。提示月经失调学生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不关心人、攻击性强、偏内向等心理特点。结论 心理应激事件、个性特征的心理社会因素对贵州省女大学生月经失调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月经失调;心理应激;个性
月经失调是一类妇科常见病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已难以用纯病理学说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调查研究表明:月经失调的高发群体是女大学生。女大学生是一特殊群体,她们处于向成年阶段转型的过渡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一群体在人格和体格上正逐步向成年人过渡,并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很大程度地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导致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紊乱而引起月经失调。关于环境因素、情绪变化等对女大学生
月经失调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多,如马丽华等已有相关论述[1],但目前关于心理应激、性格特征对月经的影响及研究国内报道尚少。本文将结合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各个环节以及性格特征来研究影响女大学生月经的相关因素,并为月经失调病因研究提供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的佐证,为其治疗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各高校的女生为调查对象,专业不限,年龄在18~25岁。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活动、通过面谈排除人格障碍,妇科盆腔炎症、妇科肿瘤、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内科有出血倾向疾病等。发放心理调查问卷4 000份,共获有效问卷3 500份,回收率87.5%。
1.2 方法
1.2.1 月经状况调查 被调查者在听取“月经与月经失调知识讲座”,按要求填写月经状况调查表,该表以“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和《妇产科学》为标准,并参考月经健康问卷(menstrual health questionnaire,MHQ-1993)[2]。通过它了解月经失调的发生率以及面临各种不良心理应激状态时的影响等。
1.2.2 分组标准 根据月经状况调查表和妇科问诊,受试对象既往月经在正常范围内:月经周期一般在21~35天,平均28天;经期一般在2~8天,平均3~5天;经量一般以30~80 ml为适中。将在最近3~6个月内至少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归为月经失调:(1)经期
1.2.3 心理测评 (1)心理应激测量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3]:生活事件量表含有48条,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家庭生活方面(28条)、工作学习方面(13条)、社交及其他方面(7条),另设有2条空白项目,供填写事件者已经经历而表中并未列出的某些事件。然后应用统计学分析其正性项目分值、负性项目分值、生活事件总值分,确立两组有差异性,探讨心理应激事件对月经的影响。(2)个性测定:采用EPQ问卷[4]表进行测试,该问卷是由4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内外向性(E量表)、情绪的稳定性(N量表)、精神质(P量表)和掩饰质(L量表)。答卷经EPQ诊断系统处理,可了解测试者性格的内外向性、情绪的稳定,以比较月经失调与月经正常女生性格间的差异,探讨个性对月经的影响。
1.2.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所有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应激事件与月经失调 本调查研究发现,在生活事件中,月经失调组的正性事件的值明显低于月经正常组,月经失调组的负性事件值及生活事件总值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表1)。
2.2 个性特征与月经失调 研究表明月经失调组P、N值均高于月经正常组,E分值低于月经正常组,两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值两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1 月经失调组与月经正常生活组事件量表结果比较 表2 月经失调组与月经正常组的艾森克人格量表结果比较 (±s)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报道[5],心理因素、应激因素如焦虑、节食、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及气候的影响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的神经递质导致下丘脑性月经失调。而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和体格上将逐步完成向成年人的过渡阶段。所以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如何能调节好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是一门科学。一些学生由于生活、学习一帆风顺,常带有优越感、自尊心较强和盲目自信的特点,但一遇到困难、挫折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就会无所适从,情绪产生波动,易出现月经失调。这是由于应激而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致使性腺素水平降低,排卵障碍,使雌、孕激素失调,致月经紊乱。调查表明:1 000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月经失调明显增加;1 000名女大学生月经失调者处于一种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其主要与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病重、失恋、经济困难、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本调查表明: 通过大样本的EPQ试卷调查,发现月经失调组的P、N值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E分值低于月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提示月经失调患者有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易怒、不关心人、攻击性强、偏内向等心理特点,这些都增强了心理应激的不良因素而易致病,这一观点在马煊等[6]的相关文章中已有初步认识。因为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变量,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面临压力时,不同个性的人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有区别,最终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已被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所证实。本研究结果:大学生三种个性维度中,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向、精神质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意义更突出。因此,月经失调实际上是固有的个性特征不能应付不良的事件应激的表现,正如马光瑜等[7]的认识颇为相似。
贵州省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发生与心理应激事件、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质量。因此,高校应开设保健门诊,建立青春期心理咨询服务信箱、开展讲座,以各种形式宣传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针对她们的个性特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面对各种事件和压力时给予劝解和减压,抛弃自卑的心理,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的人格,减少月经失调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马丽华,王淑清.女性月经与情绪变化分析.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 12(14):1895-1896.
2 江建英,季建林.579名医学生月经健康问卷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4,15(4):314-315.
3 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5.
4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
5 张先艳,贾登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月经失调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04.
关键字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8.5
本文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题《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Z11060S。
国内对高职大学生家庭经济因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专门研究虽然较少,但已有研究都显示了家庭经济因素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谢虹等[1]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与心理健康因子总分相关最高的四个家庭环境因素为知识性、亲密度、道德观、娱乐性;针对单亲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等的研究[2][3][4]也发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拟调查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家庭环境现状,分析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2850份,剔除无效问卷42份,得到有效问卷2808份。其中男生1508人,女生1300人,平均年龄19.5岁。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是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而成的,效度系数在0.77-0.90之间。量表有90道测题,分九个大类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SCL-90采用1-5分评分制,分越高表示越严重。
家庭环境量表FES-CV[6]由美国心理学家R.Moss与B.Moss于1981年编制,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正常家庭的特征和危机状态下的家庭状况,评价家庭干预下的家庭环境变化,并可比较家庭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其它方面内容。该量表有90个是非题,用于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环境特征: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
1.3研究过程
集体施测,主试是课题组成员,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们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家庭环境各因子均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均存在显著相关,与家庭环境中的独立性、成功性和控制性不存在显著相关。如果学生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亲密、互帮互助、情感表达真挚直接、乐于参加社会、文化和娱乐活动、有正确的道德宗教观、家庭事务有组织、家庭成员间矛盾少,学生就可以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表达情感、遇到问题愿意寻求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容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降低。相反,如果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缺乏关爱和交流、情感表达晦涩、家庭矛盾纠纷繁多、家庭成员远离娱乐和社交活动、低道德宗教观、家庭活动缺乏计划组织性,学生容易形成消极敏感、猜疑、冲动、孤僻、冷漠等个性。
3高职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建议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关注高职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心理普查中发现的特殊家庭学生(单亲家庭、留守家庭、贫困家庭等),通过心理咨询、专题讲座等帮助他们尽早地适应大学生活,培养高职院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悅纳自我,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学会自主管理和适应社会,这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完成。除心理健康宣传阵地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思政、人文教育课堂,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校刊、广播等途径加强宣传.
发挥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的身份优势,作用于其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带给他的优势和问题,学会感恩父母和家人,学习为家庭承担责任,感受由于自身的成长带来的家庭变化,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减少对出生家庭的抱怨,形成积极的应对机制,促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谢虹,艾宪淮,朱宝俊.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2009(12):95-119.
[2]刘丽,刘立娜.单亲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2011,21(2):81-83.
[3]王玲.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完整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的态度和评价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2):43-45.
[4]刘秀芬,杨炳丽,张丽娜.家庭环境对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5):46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