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35:12
导语:在风险投资现状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国防工程投资 风险 对策
风险因素是指,风险对于项目而言,究其原因,较为复杂,难以总结出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规律,项目因各自的具体建设条件不同隐含的不确定性也就不一。尽管如此,大量统计结果仍然表明,有许多共同的原因常常是导致风险问题的根源,我们称之为风险因素或风险源。随着我军军革的逐步深入,国防工程投入不断增加,但是国防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特征,从而导致国防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发生的后果与预期后果产生某种程度的背离。因此,必须对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行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避免风险对国防工程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
一、 国防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风险管理环境尚不成熟
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是到目前为止,从业人员还是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风险认识,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很少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我国,虽然风险意识在逐步提高但军队和政府的相关人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不利于我军风险管理的发展进步。
(二)军队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风险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开始由单一的企业风险研究转向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多主体、多角度的风险研究。而我军风险管理水平还有较大滞后性,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员。
(三)决策者的风险管理知识缺乏
社会中介服务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滞后,没有专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无法提供详尽的风险评估报告。决策者的风险管理知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反应客观情况,缺乏项目监理,投资工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相关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四)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
投资项目周期管理就是对项目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和协调。项目周期管理不完善,就会使项目在建设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本可以避免的风险,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真实反应客观情况;项目设计管理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项目监理制度尚未完全推广,制约了项目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刚刚起步,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行风险管理基础工作缺乏相关人才,在职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在我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提供详尽的研究报告,也没有哪个单位总结过已完成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新建项目若要进行风险管理,只能从头开始识别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研究费用必将增大,风险管理的成本也必然随之提高。
二、防范国防工程投资风险的对策
(一)军队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回避
对国防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合理全面的风险识别、估计与评价。运用相关的风险识别方法总结影响具体的军事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并用相应的风险估计方法确定所识别风险的权重,对权重较大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如果得出相关风险太大的结论,则考虑放弃此国防工程项目的投资,选取其他等效低风险的军事项目进行投资达到符合军事要求,节省军费,减少损失的目的。
(二)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转移
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对于承包给地方单位施工的项目在签订合同时通过合同条款,将合同中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财务负担和法律责任转嫁给合同对方承担。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开发过程中,可采用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材料设备供销合同等转移风险。这样就形成了风险摊销,把风险转移出去,降低了国防工程建设投资的风险。
(三)国防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决策阶段风险的对策
充分估计风险,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合理地确定国防工程的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水平、建设规模以及选择适当的建设施工手段和技术,确立战术指标要求,明确建设部队的未来编制动向。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调查、了解地块的自然属性、使用属性以及地下埋藏物情况;妥善处理与地方部门的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的进行军事效用分析。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编制投资估算,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增强合同意识,认真签订各种建筑工程合同,尽量避免合同歧义、漏洞、陷阱。
2.设计阶段风险的对策
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投资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中去。在实施中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
3.招投标阶段风险的对策
规范招投标程序,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少于二十日。选择招标机构来协助完成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减轻负担,提高效率。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1、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由于其规模小、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匮乏,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此整体大环境下,风险投资逐渐得到业界业外广泛关注。本文以上海创业板中上市的中小企业在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年报上的财务数据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风险投资如何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就把经济学中“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融资领域,大大地拓展了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研究。Dewatripant和maskin(1995)认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中产生“预算软约束”问题,导致银行更趋向大客户业务。Bergerandudell(1998)提出,因企业成长周期不同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大小等是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金融市场与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风险投资逐步引发热议。Denis分析了企业可行的融资渠道,认为外部股权融资的获取主要来源之一就包括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国外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在IPO过程中具有认证、监督功能,为被投资公司运营绩效上提供增值服务,并对其研发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国内学者也对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王晶晶和杨晶(2013)概括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分别为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通、银行的金融服务形式单一、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不健全。张学勇和廖理(2011)探讨了风险投资与企业IPO的关系,吴超鹏(2012)讨论了风险投资对IPO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并得出风险投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以风险投资作用机理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并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3.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小企业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上都小于大型企业,2012年党的十提出“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增添了催化剂。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快速占据市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起到重要作用。相比于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有其自身优势,据东方微巨公司对5000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有着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同时小规模的经营模式能够管控到人,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寿命短的劣势,同时市场上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反映出企业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差,从而产品质量也会存在一定问题。郭毅飞(2010)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特殊资源的发掘利用及专业化分工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但当今中小企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产权不清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都采取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因产权不明晰,主体缺位而带来的高风险使银行望而生畏。刘志龙等(2010)指出,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产权极不清晰,家族式的产权制度导致内部结构复杂,创业初期的出资多数是亲戚朋友出资,借贷出资不明确,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动力,为企业埋下隐患。3.2融资现状分析。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成开始发展,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且不够成熟,2016年首次使用熔断机制就多次被触发,这一现状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较为困难。同时,多起由于没有偿债能力而潜逃的恶性事件使得中小企业信誉下降,上述产权不清晰问题也使得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从而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难度较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超过60%的中小企业所获贷款却不足正规金融机构带来总量的20%,因此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重大困难。面对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积极寻求其他融资途径,于洋(2013)则提出了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我国小微企业有80%以上均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支持,民间借贷在客观上补充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缺口,是小微企业寻求外源性债务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民间借贷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放宽了对民间借贷的限制,但也加强了对其的管制,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6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了明确规定。国内外学者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也有着一定研究,克劳迪.奥岗萨.雷斯维加(2006)对小微企业融资难总结出四方面原因,分别源于企业自身因素、信贷配给、商业银行以及人力资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于洋(2013)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进行根本分析,从间接融资方面得出银行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源于信息成本和成本。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问题是由于小微企业间接融资中因信息部队称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以及严重的信贷配给。
4、风险投资作用机理
4.1研究假设及方法。根据现有理论可知,基于风险投资与各大商业银行、投资机构之间交易往来频繁,从而形成关系网络,而关系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出风险投资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风险投资会影响企业自身外部融资能力,笔者基于已有研究和理论,提出假设如下:H1:风险投资可以促进债务融资H2:风险投资可以促进权益融资基于此假设,选取200家创业板中小企业,以2015年12月31号所得数据为基础,并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相关模型,通过t检验,F检验及经济意义检验等方法对解释变量显著性及模型整体有效性进行检验,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4.2作用机理。企业融资方式可分为债务和权益融资,其中债务融资可分为短期债务融资及长期债务融资,分别以不同融资方式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风险投资D,流动比率x1,资产负债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其中,所选取的解释变量流动比率及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被解释变量中,短期债务融资等于2015年企业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和与年初总资产之比,长期债务融资等于2015年企业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及长期应付款之和与年初总资产之比,权益融资等于2015年股东权益的增加值与年初总资产之比。由上述4个模型的F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以上3个模型在95%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模型显著成立。在债务融资模型中,风险投资均不显著,表明风险投资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不明显,假设1不成立,但对于权益融资在90%的显著性水平下,风险投资的系数通过检验,表明风险投资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权益融资,假设2成立。并且,对于权益融资,当不存在风险投资时,取单位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及总资产报酬率,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益融资额为-0.0073,当存在风险投资时,权益融资额为0.1735。
5、总结与分析
5.1总结与归纳。根据上述结果可知,当前风险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较弱,市场风险投资者尚不饱和,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应当注重提高企业自身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等重要指标,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以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通过选取2015年12月31日200家创业板企业,针对所收集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得出结论:风险投资对于债务融资影响不显著,经过对所选企业风险投资背景进行研究,笔者发现,部分风投并不具有长期经验,在业界没有很高的声誉,同时一些风投机构具有国有属性,由于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笔者认为风投的不同特征是导致最终风险投资对于债务融资的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但通过模型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权益融资有促进作用,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权益融资机会,为中小企业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另一方面,通过风投直接为企业带来外部资金,提高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有利于企业的稳健性增长。5.2分析与建议。基于风险投资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要发挥风险投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作用,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1)培养一批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才。风险投资在我国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导致风险投资人才匮乏。可以在各大高校增设相关课程,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讲座,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风险投资者。(2)推广风险投资,拓展风投渠道。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广泛,从个人、企业到政府都是风险投资的有效来源,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低于国外发展水平,导致风险投资的意识不够普遍,投资者多为精英人士及政府部门,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集合各方力量,使风险投资获得更多的社会资金。(3)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目前我国关于风险投资的立法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立法的手段来对风险投资进行引导,利用政府的强制性保护风险投资的合法权益,通过差异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优惠措施,引导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提供多渠道并行之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缓解措施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从而促进风险投资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5.3研究不足及展望。鉴于笔者研究能力的局限,模型变量的确定及数据的选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只是就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研究范围及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充实。在我国,对于风险投资的研究仍然有所欠缺,但风险投资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风险投资的相关研究也会逐渐完善。在我国投资环境逐渐宽松的背景下,风险投资对于企业绩效等各方面的影响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娜.风险投资_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J].现代财经,2003(3)
[2]吕劲松.关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11)
[3]刘春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资研究的新进展[J].东岳论丛,2011(12)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始于二战后的美国,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企我国主板市场上市门槛高。虽然我国最新修订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将公司股本总额要求从“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降低到“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也取消了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但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资产总额往往偏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效益不突出甚至亏损,很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利用我国主板市场IPO退出困难重重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风险投资的投资领域也已不仅仅局限于高新技术企业。笔者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向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待投资周期结束后,投资人收回资本而非长期持有被投资企业股份的投资行为。
风险投资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入资本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与一般股权投资目的不同,风险投资追求高于一般股权投资的收益,以补偿其高风险性。风险投资有着周期性和杠杆性两大特点:风险投资的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风险基金筹资、实施投资、资本退出这样一个循环的周期活动,体现出周期性;风险资本增值退出后再投资增值,又体现出杠杆性。风险资本能否成功退出风险企业直接影响到新一轮投资的进行,且风险投资的收益也在退出阶段产生。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后取决于资本退出的成功与否。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分析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IPO)、股权转让、风险企业清算三种。理论与实证结果证明,IPO往往是投资收益最高的一种资本退出方式,也是国内外各大风险投资机构最理想的一种资本退出方式。但即使在风险投资的发源地美国,采用IPO方式成功退出风险企业的比例也未超过半数。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容量也较小,因此IPO退出的比例并不高。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6上半年中国风险投资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2006年1~6月共有39个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其中,11家风险投资企业的资本通过IPO方式退出,27家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1家企业通过清算退出。股权转让方式退出资本居第1位,占总数的69.23%;IPO方式退出居第2位,占总数的28.21%。在这11个IPO退出的项目中,仅有1例是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其余皆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股权转让仍是最主要的一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但是与2005年相比,其比例从73.59%下降到69.23%,而IPO方式退出的比例则从2005年的20.75%上升到28.21%。
二、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因素
(一)资本市场不健全。(1)我国主板市场上市门槛高。虽然我国最新修订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将公司股本总额要求从“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降低到“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也取消了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但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资产总额往往偏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效益不突出甚至亏损,很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利用我国主板市场IPO退出困难重重。(2)我国创业板市场尚未建立。为了支持风险企业成功上市,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为这类企业专门设置一个有别于常规证券市场的特殊市场,即创业板市场,并为之制定特殊的上市标准、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方式。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在期盼创业板的建立,创业板市场在我国处于筹备期,何时推出以及推出的规模、方式尚无定论。(3)中小企业板块容量小。深圳中小企业板块自2004年设立以来总体运行状况还不错。但中小企业板毕竟容量有限,满足不了众多风险投资退出的要求,目前只能是一个退出的补充渠道。
(二)法律不完善。尽管十部委联合制定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于2006年3月正式施行,为创业投资企业提供特别法律保护。但我国尚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风险投资依旧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证券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只能通过场外协议转让的方式实现流通。但场外协议转让会降低股权的流动性,且交易价格通常低于场内交易价格。因此往往当风险投资人认为时机成熟时却未必能顺利出售其股份,且即使交易成功,其投资回报率也较低。
(三)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企业并购、股份回购以及破产清算等退出方式均是在产权交易市场中完成的。如果风险投资家不愿受上市条件的种种约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退出。但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时间短,产权交易市场还很不发达,表现为:退出成本高,风险资本在投资不理想或投资失败后退出较为困难,加大了投资风险;产权交易的标的主要是实物型产权,证券化标的很少;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产权交易难以实现;此外,产权交易一般都通过契约方式完成,历时很长。
(四)优秀人才匮乏。无论是在投资理念还是在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我国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总体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但尚未达到理想要求,在与国际接轨方面以及与中国特色接轨问题上还做得不太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管理、投资、财务金融及高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专业知识,并要在相关投、融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因此要求风险投资人才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高素质且管理得当的团队非常重要。但在国内,这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仍然跟不上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求,是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一)扩容中小企业板。现有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发展状况良好,如果对其进行扩容,中小板将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较好渠道。同时,由于中小板容量与主板市场相比小得多,扩容对整个股市的冲击不会太大,不会引起股市大幅度震荡;且若中小板管理比较规范,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与退出。
(二)规范和管理产权交易市场。这里的产权交易市场是由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建立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可以把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初级阶段,将未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都纳入到产权交易所或者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范围内,对其行为进行规范。
(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订,为规范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迈出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但仍需要尽快修订出台《合伙企业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法规,使风险投资退出各渠道有法可依;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在我国的长足、健康发展。
(四)发行可转换债券。风险企业可尝试发行一些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可使投资者既获得固定利息,又可在企业上市时转换为股票收取股息红利、买卖收益,能较好地解决不对称信息下的契约形式和风险企业的控制问题。这种方式在国外很普遍,在中国也有发展的环境及需求。该方式对中国不健全、不成熟的股市冲击很小,对投资者吸引力大,且出售价格高、流动性好,是中国目前情况下风险投资资金退出的一种较好的折中方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098-05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电子商务企业的高速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我国来说,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转型为电子商务企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经营成本又能依托于互联网的强大网络营销能力扩大企业的规模。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须得到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过程就是不断的融资过程。然而,与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的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和复杂,其融资难、融资效率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电子商务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
电子商务企业面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跟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大致相同,但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其融资方式又有相应的创新和发展。
(一)内源融资
一般是经营者或企业自身的积累、企业内部筹资等方式。处于初创期的电子商务企业比较偏向于寻求融资效率比较低但是其融资成本比较低的内源融资方式,虽然内源融资的风险性也很大。过度依赖和使用内源融资,会制约企业本身的发展。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包括两种基本来源: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具体形式有:银行贷款、债券、商业票据和租赁。股权融资的具体形式有优先股、普通股和风险融资。
1.以银行为代表的信贷方式
银行贷款一直在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相比其他外源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利率较低,但针对中小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不对称、财务制度不健全,使得银行对其的信贷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促使融资相关费用较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较高。银行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传统贷款方式主要是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银行的抵押贷款主要接受固定资产如土地或房产的使用权做抵押。就目前来看,特别在提供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的银行,提供了一项联保贷款,针对互相熟悉、产业关联或是具有产业集群特点的企业可以自愿组成一个担保联合体,并仅限于为其成员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申请贷款一般不需要其他的抵押物,部分银行还能申请到较高的贷款金额。
2.创业板市场以及海外上市融资
我国创业板上市开板于2009年10月23日,是地位仅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设立目的之一就是扶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要到资本市场融资一般都是作为概念股上市,但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发展的艰难性,电商企业上市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然后逐渐成熟盈利再从资本市场融资的过程。
相比于国内创业板较高的门槛,有很多发展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国门,选择条件较低的海外去挂牌上市。2010年,麦考林和当当网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在美国资本市场实现IPO,募集资金3.85亿美元,终结了B2C企业无IPO的历史。有海外上市的成功例子,这会刺激电子商务企业对于海外上市的活跃性,特别是一些较为成熟、公司治理结构较为规范的企业,会积极考虑这种方式去筹集资金。
3.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目前,风险投资的方向特别针对于具有良好成长潜力企业的初期进行投资。风险投资的来源包括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典型例子如B2C企业京东商城C轮过后已获老虎环球基金1.5亿美元投资,团购网站拉手网获得5 000万美元的投资。一般风险机构对企业的投资模式有两种:运用最多的投入方式为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风险机构在定期的评估定级后分阶段性地调整投入的风险资金。其优势在于不仅能使风险机构规避现实风险,同时有利于风险机构获取最大收益,同时风险机构能够及时合理调整资金运作,降低资金使用的机会风险。尤其是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企业在各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特征鲜明,所需的资金规模差异明显,分批投入能有效地掌控被投企业的发展进度和所投资金的风险。而那些非正规经营的风险机构,例如天使投资人和个人风险资本家则多采用一次性投入。
在风险投资的潮流下,电子商务领域融资逐渐浮现出高估值、高金额的状况。电子商务企业应在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考虑选择高风险的融资方式,同时对风险机构的正规性的考察和对于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式都需要在接受融资之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以保证企业和风险机构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4.网络融资
网络融资是指贷款人通过在网上填写贷款需求申请与企业信息等资料,借助第三方平台或直接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再经金融机构审批批准后发放贷款,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手续,网络融资的贷款方式更灵活、融资门槛更低、效率更高。这对面临融资难的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2010年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市场企业全年“网络融资”贷款规模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40亿元。
目前,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提供的网络融资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信息平台模式,以“阿里贷款”为代表;(2)直接授信模式,以“一达通”为代表;(3)仓单杠杆模式,以“金银岛”为代表。
网络融资服务的整体市场仍处于积累用户的初级阶段,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如法律、监管方面的制约,电子化、网络化信息需要整合以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的征信体系,政策多变以及第三方支付的规范等。但网络融资未来前景广阔,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加深对网络融资的了解,如果在融资前做好准备,可节约成本去获取所需资金。
二、电子商务企业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现状分析
(一)融资效率指标的选取
根据企业融资效率的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融资效率的计算指标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净资产收益率
高的融资效率也就是指以低融资成本融入的资金得到高效运用而为企业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其盈利能力反映为融资成本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比值。在计算融资效率时还需要一并考虑企业债务资本的抵税效应和融资结构的风险程度。
融资效率=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率
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一个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融资效率的一个方面。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2.总资产周转率
对于成功获得融资的企业,其经营效率的提升也可以用来评价企业的融资效率。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企业拥有好的经营水平侧面反映出企业资产资金流通速度快、周转频率高。总资产周转率与融资效率成正比,总资产周转率越快,说明企业的经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率越高,融资效率越高。
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3.资产负债率
作为评价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程度的资产负债率是可以作为评价融资效率的财务指标的。外部企业对企业继续发放贷款的评价指标之一是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优化意味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强,也表示着企业能高效利用融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和企业的经营风险。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二)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效率现状分析
1.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供应链融资)融资效率现状分析
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种全新金融产品服务,供应链融资应运而生。
(1)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资产平均总额×100%
以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点来说,银行会选择一个发展成熟的核心企业再对其整条供应链下游的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参与银行供应链贷款的企业大多是还未发展成熟的下游企业,对于越是规模较小的企业,越需要在存货和固定资产方面投入更多的资产。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样本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10―2013年呈整体上升的态势,但上升幅度很小。相对于企业设定的总资产周转率的比值为0.8还相差很远,从侧面说明电子商务企业在参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企业中,由于资金大量投资于固定资产和存货,导致总资产周转率低,周转天数也比较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融资效率较低。
(2)资产负债率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10―2013年,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在75.5%~63%上下浮动,其中最大值甚至达到83.7%。数据显示,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每年都有下降的趋势,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了加强,资本结构得到了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我国认为正常的40%~60%的比例,说明企业的总资产中用借贷方式获得的资产所占比重很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企业的经营风险仍然比较高,偿债能力比较弱,企业的融资效率低。
2.海外上市企业(麦考林)融资效率现状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
通过表4的数据可知:麦考林在2010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海外市场上市后,当天涨幅近60%。但两年前风光上市的公司,如今却陷入退市泥潭,到2013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到3.45%。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变化总趋势来看,净资产收益率由2010年的23.79%到2013年的3.15%,大幅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麦考林上市最大的驱动者是其绝对大股东红杉资本,在麦考林上市后,红杉资本成功套现并把股份持有率从75.9%降到了63.2%。麦考林本质是一家传统企业,上市后其转型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毛利率始终没有超过40%。因此,麦考林无法在原有红杉资本的投资之外从海外资本市场中融得更多的资金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2)总资产周转率
通过表5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麦考林在2010年取得海外上市的资格后,从上市当天起,麦考林才正式开始了向电商的转型之路,在获得海外资金的融入后除了红杉资本在融资过程中实现成功套现,其剩余的资金并不足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优化企业结构,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处于电子商务企业初步发展阶段,麦考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电商平台,为了保证企业“繁荣”的业绩以避免企业退市的风险,麦考林需要保持线下、邮购、电商的三种模式齐驱并进。这三种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完全不一样,因此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难题,很难平衡高效地把资产分配利用到各个方面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企业经营水平的低下,侧面反映出企业资产资金流通速度慢、周转频率低。因此,麦考林上市的融资效率其实是很低的。
(3)资产负债率
从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总趋势来看,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的走势持续上升,资产负债率从2010年50%上升至2013年71%,上升了21个百分点。这反映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红杉企业把麦考林企业包装上市一年后红杉资本降低了对麦考林的股份占有。为了保证和扩大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建立企业特色平台,企业仍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麦考林决定在美发行不超2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因此企业负债率出现大幅上升。对于采用海外上市的电子商务企业,海外市场对上市企业的后期评估标准比较高,采取优胜劣汰的制度以维持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由于麦考林在上市前还未成功实现转型,企业在加强自身经济实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外部融资以更好地为扩展企业规模为资金靠山。但在资产负债比率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权降低,因此企业的资金使用的自由度大大降低。
3.风险投资(艺龙旅行网)的融资效率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的风险投资来源基本是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艺龙旅游网在上市后也是依靠多笔海外风险投资逐步发展为中国主要的网络旅游服务商。
(1)净资产收益率
通过表7的数据可知,艺龙网的净资产收益率自2010年后出现波动直到2013年下滑至27%,说明依赖于风险投资的企业在股东权益收益方面的比率偏低。由于获得风险融资的企业不只存在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因此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容易被风险机构夺取经营决策权,一般风险机构的退出方式都是以获得企业股份为条件或以高价出售手中持有的股份进行套现。因此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大幅上升时,真正的留存收益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是高效的融资选择。
(2)总资产周转率
通过表8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3年,艺龙旅游网的总资产周转率呈现波动下降的状态。2012年艺龙网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公开融资,企业实行价格战政策与外部同类机构竞争,加快了资金流转速度实现了盈利。2004年艺龙在获得风险投资后上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的优化和更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市场运作方面的投入。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未形成品牌优势且外部竞争激烈,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提升,风险机构在对企业进行评估之后也不愿意再投入资金供企业扩大发展。因此,在没有雄厚资金背景的发展前景下,艺龙旅行网的资产结构得不到优化,总资产周转时间慢,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融资效率低。
(3)资产负债率
从表9的数据可以看出:艺龙网在2010―2013年,资产负债率的变动幅度较大。其资产负债率在2010―2011年期间出现了一个骤然上升但最终在2013年下降到了57%。相对于合理范围的资产负债率来说风险融资方式下的比率偏高。风险融资模式一般是权益性融资的股权融资,但风险机构融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企业的控制权。因此风险机构不会一次性为一个企业投入很多资金,一般只占企业总资产的20%左右,虽然说风险资金比例少,不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权但是风险机构的投资比例不能弥补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缺口。因此,获取风险投资的电子商务企业一般都需要与几个风险机构合作,不仅使得企业的融资主体自由度大大降低,同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明显增加。
4.网络融资(淘宝贷款)融资效率现状
自2010年来阿里小贷面向阿里巴巴、淘宝等平台累积投放280亿,为超过13万家小微企业服务。淘宝网上该电子商务企业(大环数码商城)选择的是申请淘宝贷款中的订单贷款进行融资。该企业经营项目主要是电脑的销售,据店主的描述,由于目前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压力大,由于他与合伙人都熟悉电脑编程操作,因此准备加强资金的投入来建立具有店铺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以吸引扩大目标顾客群体,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淘宝贷款不仅方便快捷,从申请到放款短短十几秒钟就很好地帮企业改善了资金需求问题。但目前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没有建立多层次的资产评估体系,网络融资的贷款金额范围只会建立在电子商务企业现已取得的资信评级或以实际订单为基础。作为依附于高新科技的电子商务产业,当企业拥有一个有成功预期的产品或理念,若企业能额外融得资金将产品投入实践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大量复制并获取巨大的成功。但在电子商务企业没有获得实质上的成功之前,网络融资方式不会以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新理念或产品进行融资,因此限制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并且导致企业的融资效率比较低。
(1)总资产周转率
通过下页表10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该电子商务企业在近几年内的总资产周转率稳步上升,但其周转速度明显偏低。该电子商务企业在淘宝网上的销售量比较大,同时企业经营者为了创建有自己店铺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一直在固定资产方面有大量的投入。且由于一般电脑的平均利润在1%~3%的利润点且资金周转率比较慢,该店铺每月销售量较大为了保持利润的增长,企业在贷款后会厂家低价出售商品时储备大量存货,因此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比较低,其融资效率也比较低。
(2)资产负债率
从表1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11―2014年,该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5%~76%上下浮动,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2011年由于该企业还处于创业期,基本上依靠内源融资和民间借贷来成长。到企业成长期时,由于销售量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逐步减少了外部融资的比例,依靠企业的资金周转基本能维持企业生存。在2013年下半年企业为了创建服务平台,但却不能在淘宝贷款平台获得需要的资金,因此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方式获得资金,从而2014年企业资产负债率出现明显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淘宝贷款只能满足企业基本需求而不能满足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融资效率偏低。
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电子商务企业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电子商务融资模式,对于解决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效率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一些海外上市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数据,本文所分析的各种不同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方式及融资效率方面存在片面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石芳娟.基于融资效率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王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效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傅滔涛.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效率研究[D].广州: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李艳.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选择分析[J].经济师,2006,(11):213.
[5] 罗秋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融资效率对比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毛彦妮.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模式与策略分析[J].金融纵横,2012,(6):62-66.
[7] 王赛芳.我国电子商务融资产品及运行模式探索[J].国际商务论坛,2012,(9):33-36.
[8] 易学锋.电子商务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 林竹.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模式的分析[J].观察,2012,(11):11-13.
关键词:高校;校办科技产业:融资模式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基础,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尤其如此。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初始力量,高校科技产业只有在保证足够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才一能把科技、人力、物力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由于科技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量比较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才能使高科技产品产生效益。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创业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增长期4个时期。其中创业期由于资金需求量少、风险大,其资金需求一般由创业者自己通过内源融资途径解决;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增长期,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满足。而成长期不但资金需求量大,而且由于没有突出的业绩记录和稳定的收益作为支撑,一般很难从银行和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因而融资成功与否就成了科技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
本文就科技企业的融资模式并结合湖北高校校办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发展属于教育办企业,在国家所拨教育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学校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资金进行投入,因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校产业发展的普遍现象。
(一)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产业内源融资困难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有效的内部资源的合理调配来满足特定资金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一般来说,企业获得内源资金的来源包括合理留存企业的经营利润、出售不良的或不需用的资产的收入、削减流动资本占用、适当增加应付项目的数量、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等。但由于高校校办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风险往往都很大而且短期内得不到收益。所以内源融资的来源只能借助于股东的投入来补充,这也决定了高校校办科技企业依靠这种融资方式满足特定需要的作用往往比较小。
(二)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产业外源间接融资渠道单一,且融资数量有限
从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目前外源间接融资渠道来看,不外乎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两类。但在现实中由于高校校办科技企业在经济运行和经济成长过程中均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科技项目前景的不确定性使金融机构无法确定自己的风险函数、无法在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下做出投资抉择。再加上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抵押物不足、资产规模偏小,更是加剧了金融机构与高校校办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厌恶风险的金融机构不愿意与这种高风险的科技企业打交道。结果是不管这些企业多么努力,可金融机构对它的融资支持力度却不是那么显著。而债券作为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融资工具时,它要求企业必须有可抵押的资产和能够产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能够很快产生收益,从而可以满足支付债息的刚性需求。这显然与高校校办科技企业抵押资产少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的矛盾十分尖锐,从而限制了高校校办科技企业进行债券融资的可能性。
(三)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产业直接融资能力弱
虽说湖北有武大、华科、武工大等多家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了各自的科技园区,并且各科技园区内入住了大量的校办科技企业。但截至目前为止,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企业能够在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只有华工科技一家企业。华工科技作为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专业公司于200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总股本为1.15亿股,其后虽说经过几次送股和送转股后的总股本达到3.289亿股,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华工科技这一上市公司未能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通过配股或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产业融资模式的可行性选择及配套措施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企业内源性融资缺乏,而外源性融资方式却由于种种原因限制而得不到资金充分支持,严重了影响了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湖北高校校办科技企业融资的模式,改变过去单纯依靠银行提供资金的融资模式,通过大力引进风险投资,让具备掌握熟练专业技术、对高技术和未来高技术高品的市场前景具有敏锐判断力的风险投资家来满足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融资要求。
(一)大力发展现资依行
风险投资不是简单地去做融资,也不是简单地投资到创业中的公司。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是专门投资拥有高新技术或创新思想的科技企业,而这恰恰是传统投资所不敢投资、所不愿投资或不屑投资的对象。但风险投资的发展是离不开现资银行的参与与支持的,具体表现在:风险投资的退出环节;风险投资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协助科技企业的内部管理、进入科技企业的董事会并参与经营管理、运用关系网络提供技术咨询与技术引进的渠道,并介绍有潜力的供应商与购买者、协助科技企业重组、辅导上市等方面。
(二)制定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适宜的税收政策
为了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的大力发展并为高校校办科技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国家应该专门制定针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
尽快修订《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中不能设立有限合伙的法律规定,应当允许投资者在认购一定比例资本后,再根据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业绩情况分期认购基金份额。
制定税收优惠,允许科技企业采取加速折旧的计提折旧方法从而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允许风险投资基金将某一投资项目的损失直接冲减其他投资项目的收益以减少纳税税额、对风险投资者实行再投资减免、提高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者的个^所得税纳税税额等等的税收政策,政府通过实施税收优惠这一只有形的手。去牵动风险投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从而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制定支持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
我国每年有数千亿元的政府采购支出,为了支持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发展,我国必须尽快制定有利于高校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每年的采购支出中必须包括一定数量的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通过政府对高校校办科技企业产品的采购来推动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积极拓宽湖北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目前湖北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拨款、国有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的金融机构。但问题是政府参与太多,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和总量不足。因此,为了扩大湖北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除了巩固传统资金来源渠道外,应该积极鼓励产业资本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力渠道。目前,我省有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一些在国内上市筹集了大量的资金而又暂时没有好投资项目的上市公司,只好把大量现金存在银行吃息,从而一方面造成稀缺资源――资金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使得大量很好的投资项目因资金短缺而不得不放弃。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让其参与投入风险投资基金。
摘 要 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收益的“三高”特点,风险投资本身是一个资本循环的过程,为了能保持风投行业持续良性发展,风险投资就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退出机制。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出发,浅析IPO方式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探讨IPO方式退出的时机选择。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退出渠道 IPO 时机选择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
2004年之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近七成以上是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随着中小企业板块的开启和相关政策法律环境的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全面复苏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股权转让退出方式稳中有减;随着市场的完善,清算方式退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自2001年开始,以IPO方式退出的项目比例不断增多,在2007年股票市场火热的时候甚至与股权转让方式相差无几。
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664点,市场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减小直至暂停。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编写的《2008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中统计,有146个风险投资项目在2008年实现退出。其中,39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11.8亿元,平均单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仅为3044万元。
2009年IPO重启和下半年创业板的正式推出,我国的企业上市回升势头明显,企业的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较2008年同期出现大幅反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有173个风险投资项目在2009年实现退出。其中,披露退出金额的69个项目的累计退出金额为37.80亿元,平均单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5478.26万元。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登陆A股以来创业板上市数目已达194只(截至2011年3月22日)。IPO正逐渐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
二、IPO退出方式分析
IP0即首日公开发行,是指第一次面向公众发行公司的股票,对于风险投资行业来说,就是当风险企业成长达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时,通过一定的程序,在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首次公开上市发行退出方式是最受风险资本家青睐也是最常用的退出方式,因为它的投资回报率通常是最高的。经典案例来看,苹果公司、莲花公司等通过IPO分别获得了235倍、63倍的超额收益。据统计在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风险投资机构都选择采用IP0方式退出。
IPO方式可以选择在主板市场或者创业板市场,对我国风险投资来说,常用的有内地主板、深圳中小板、深圳创业板、香港主板、新加坡主板、美国纽交所、美国纳斯达克、韩国创业板、日本主板等。如下图2所示2008年我国风险投资的IPO市场分布情况:
IPO的优点有很多:第一,为风险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熟筹集了大量的资金。风险企业渡过初创期的艰难,在发展的中后期仍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通过IPO可以募集大量闲置资金。第二,为风险投资家提供高额回报与快速变现渠道。从供求的角度来说,在市场火热的时候供不应求,股票常以溢价方式发行,回报率较高。上市后,可以逐步在二级市场出售股份。第三,有利于分散风险。上市后投资者数量增加,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
IPO也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第一,公开上市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公开上市的准备工作是繁琐的,上市企业将为此耗费巨大的精力;同时IPO惊人的费用,也是上市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第二,上市后股份限售期,容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风险企业在上市后,其大股东将所持有的股份出售在股票上市初期会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增加了因退出时间过长而产生的不确定性。第三,风险企业的自主性降低。风险企业上市后,必须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定期披露相关信息,或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IPO退出还受到证券市场周期的影响,牛市中退出远较熊市中简单,退出的数量以及价格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IPO退出方式的时机选择
IPO退出的时机选择其实包含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同退出方式之间何时选择IPO退出,二是针对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IPO方式的选择时间问题。
(一)几种退出渠道之间的时机选择
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在于选择最恰当的时机退出风险企业,实现风险资本的安全退出和获取高额利润。从理论上讲,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时机应为利润最大化的时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在IPO、股权转让和清算这三种退出方式之间抉择,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的成长阶段、法律政策环境变化以及证券市场状况等因素。
1.风险企业成长阶段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根据产业周期理论,普遍认为风险投资在“种子期”或“起步期”进入,而在“成熟期”退出。并且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退出,其退出方式也是不同的。总地来说,退出时机的决策主要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关,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企业的股权价值的增值水平。Murray(1994)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那些处于企业成长早期阶段的风险投资家更喜欢通过出售的方式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
2.法律政策环境
风险投资选择以何种方式退出,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与当时的政策法律环境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自2001年之后的几年全球风险投资发展步伐放慢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业也不如调整期,清算的案例比重较大,随着整合的进行尤其是2006年《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国内创业投资的发展,清算比重逐渐减少。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深圳中小板的推出IPO比重逐年提高,在2007年达到小高峰70%。2009年6月正式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10月30首批公司登陆创业板。截至2011年3月22日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有194只创业板个股实现IPO。如下表1所示:
3.证券市场状况
戴国强、王国松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资本退出”(2002)风险投资是采取IPO方式退出,还是采取其他方式实现退出,主要取决于IPO的市场状况,也就是说,在市场状况不好的时候,通常应该采取IPO以外的其他退出方式。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股权转让和清算基本上与IPO互补,2004年前后证券市场长期走熊,IPO比重很小,清算和股权转让比重大;在2007年前后证券市场火爆时IPO比重较大,清算和股权转让比重较小。
2008年,市场指数一直呈现不断下挫的趋势,在上表2中列出退出方式的项目中,上市的有18个,占项目数量的23.28%,股权转让的有58个,占75.32%。上市交易的项目数比例与2007年相比大幅降低,而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项目数比例与2007年的28.9%相比增长近47个百分点。
(二)IPO方式的时机选择
IPO方式退出选择主要考虑退出的收益率以及发行的难易程度。下面考察从2009年10月―2011年3月登陆的194只创业板个股,以上证指数代表市场行情;发行定价与上市首日收盘价涨幅表征收益率,以月为跨度,对当月上市的所有个股收益率采用算术平均;一段时间的发行数量代表发行难易程度,采用eviews5.0作图。
如上图3所示,图左表示的是市场指数与发行数量的关系,图右表示的是市场指数与发行收益率的关系。两子图基本是一致的,在09年12月―10年6月市场指数下跌中,发行收益率以及发行数量也基本是下跌的,在10年6月―10年10月指数回升时,发行收益率与发行数量出现同步回升。
风险企业达到上市条件并想通过IPO方式实现退出,最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当时的市场环境,市场指数步入上升通道,市场成交活跃,供不应求,同时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审批通过较多时,是发行的最好时机。此时发行成功率会较高,溢价比率会较大,上市后二级市场退出也较为简单。
参考文献:
[1]丁璐,赵寅.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现状分析及政策创新建议.武汉金融.2010(7).
[2]Armin Schwinenbacher.Adoption of uncertain multi-stage technology projects:a real options approach.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01.
[3]吴青.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退出与绩效研究.合肥:安徽大学.2010.
【关键词】资产配置 基金收益 风险投资 基金
前言
在现在社会的证券投资中,资产配置起到了相当大的重要作用,资产配置决定了证券投资的安全和证券投资的收益,尤其是在证券投资中的风险投资中更是起到了非凡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近30年的时间里,国际上的投资专家不断地研究在投资中的资产配置,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数据显示资产配置在资产投资中的重要性,研究指出关于资产配置的决定是投资中相当重要的决策。资产投资的收益多少90%以上的影响因素是因为资产配置的正确配比。
一、资产配置的理论意义及研究
(一)资产配置的理论意义
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对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对现今社会中资产配置的现状分析,并且明确指出国内的一些机构在未来投资中资产配置的大致取向。因此,在证券资金高速发展的中国,资金配置无论从它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中的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资产配置是涵盖了不同资产类别的一个投资组合,对于该投资组合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风险投资和投资收益的两方面特征。资产配置在证券投资中需要根据投资实际过程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权衡,尤其是根据时间跨度、投资的资本保值、投资的预期收益目标、收益来源等,投资者更是需要慎重的权衡[1]。并且投资者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保证在投资过程中找到可以将投资收益率提高到最大的一种合理的资金配置,换句话讲就是不要将过多的自己类别全部集中在某类资产中,最好的投资配置是将资产分散投资在不同的资产类别里,这样既可以保证资产的流动也能保证在资产投资中承受相当小的投资风险。
(二)资产配置的现状研究
研究表明资产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证券投资的风险与证券投资的收益,所以资产配置的权衡就尤为重要,资产配置的效率权衡大致可以分为三大主要类型:一是高风险高收益型,此种资产配置可以使资产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增加,当然在投资过程中风险随着投资的高收益而增加,这种投资方式多用于股票投资,且多数为刚刚兴起的产业及初级的企业股票;二是低风险长期收益型,此类资产配置并不是在短期内注重资金的增长,而是属于稳定增长的类型,投资者虽然在短期来看不能得到很高的收益,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投资所受的风险也大大地降低,主要以投资的安全为主;三是风险及投资收益均等型,此种资产配置的投资基金类型是需要投资者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各类资金的配比,从而实现收益和投资风险达到平衡,这种资产配置的灵活性比较强,投资对象相当的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此类投资多数为有价证券[2]。
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数据及研究方法
对于中国来讲,基金的主要资产配置的收益及贡献率是不同的,下面结合我国现状来分析一下投资基金的配置效率。在证券投资的系统中获取了2010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60只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效率对资产收益的贡献的数据分析,分析过程中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证券研究所的测算方法和投资资金的收益率数据[3]。数据显示,在资金配置均匀变化下,资金的超额收益和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市场的收益率成正比的,当计算工时中出现无风险的投资收益时,超额收益与投资基金的无风险收益则是成反比的[4]。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若想要获取超额收益应该更注重详细的信息分析,拥有强大的数据做支持,就不会造成选股的收益率差异较大的结果,从而减轻了投资的风险。
(二)具体分析与计量检验
把我国整年的投资基金的资产配比的收益率与基金增长率进行一个横向的对比,研究的实证表明,中国市场在养老基金方面低于美国。这就体现了在投资资金配比上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数据显示我国在资产配置中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当然存在此类状况是有原因的。由于我国相对于国外来讲证券投资的发展历史较短,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及预测技能相对不够成熟,投资行为也不够规范,具体原因总结为一下两点:第一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叉持股现象,造成了基金流动性差,高交易成本等结果。第二在投资中,存在较多风险较大的反向操作行为,这样就影响了基金管理人的正常操作行为,从而出现较多的羊群行为[5]。
三、结语
经过一系列研究表明,中国与国外证券市场对比来看,我国的基金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国外,对于这一现状,资产配置技巧在基金投资中尤为重要,更应该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加强大盘的收益预测。这些现状势必会影响中国在证券市场上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基金的供给量,从而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在业界的竞争力度。经过本文的分析对证券投资的资产配置总结了如下建议:一是对于今后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的分析应该倾向于对行业的分析和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二是目前证券投资中资产配置的效率偏低,应该保持合理的规模才能有所改观,三是在资产配置中应该加大基金的比率,这样才能加强中国市场在业界的竞争强度。
参考文献
[1]周新辉,李明亮,马晓丽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03(12):257-264.
[2]蒋晓全,丁秀英,付振波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研究[J].金融研究,2011,02(15):189-197.
[3]张红伟,毛前友,邹程宇等.羊群行为、股价波动与投资收益――基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0(12):150-154.
关键词风险投资产业集群机理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组合的、长期的、权益的和专业的投资,近年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创新者创业、帮助投资人取得较好回报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综观各国成功的风险投资业,可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都以集群形式存在,像闻名世界的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园、台湾新竹科技园、日本筑波、印度班加罗尔等都是风险投资业高度集群的地区。如果说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一个被世界普遍关注的行业,那么它的集群发展则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尽管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已作了深入探讨,但有关对风险投资业的集群现象却很少有人做过系统地研究。那么,是何种原因促使风险投资业也具有集群效应呢?本文对此将做深入地剖析,以期为我国风险投资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有所启示和帮助。
1产业集群理论的阐释
产业集群始终是区域经济研究的热门课题,最早对其做系统研究的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区域集群同一产业的企业越多,就越有利于企业所用生产要素的集群。而生产要素供给越多,就会降低整个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并且随着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生产也就越有效率。此外,此理论还把规模经济、地理、文化与政治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会促进了企业及各种组织之间外部经济实现。
对产业集群的另一解释则是以中小企业合作竞争为基础的新产业区理论。该理论揭示了新产业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区域社会经济特性,这种区域经济特征与当地社会共同体的功能分不开。在产业区内,人们有相同价值观,彼此相互合作与信任。该理论同样注重外部环境,指出企业之间应是完全对等关系,认为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各行为主体在多边交易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积聚而使创新不断发展。波特也从创新角度对产业集群聚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整个理论框架包括四方面:需求状况、要素条件、竞争战略、产业群,因为一个产业在国际上要具有竞争力,就必需具备这四个条件。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则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动因,他将地理因素重新纳入到经济学分析中,并从贸易成本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探讨了产业集群问题。他通过一个简单的两区域模型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从而使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市场需求大的地点。反过来,大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的分布,最终形成所谓的中心—边缘模式。但由于克鲁格曼只是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系来分析产业集群的动因,却未考虑其他环境因素,也就使得其结论的应用受到挑战。
2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内在机理分析
2.1相互依存的产业网络体系
波特认为,任何企业都可由价值链的重组来创造低成本竞争优势。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由一个企业自身来完成整个价值链的创新,或者不可能、或者会产生较高成本。而风险投资又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复杂系统,其运作流程仅靠一个企业是很难完成的。如果主导型风险企业劝说其他企业加入,组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让其完成配套的技术创新,对风险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来说都可以获得降低成本的优势。正是这种专业化分工形成了风险企业相互依赖的网络产业群,其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风险企业集群创造的总价值(VGi)与单个风险企业创造的价值(Vi)之差δ=∑VGi-∑Vi。其中,δ可视为风险企业由于地理接近而获得的外部经济,或是合作信任而使风险企业额外获得的知识溢出,其大小取决于网络中风险企业数量、专业化程度及创新质量。δ越大,企业集群就会越强大,也就会形成长期的多样化契约机制。这些契约可有效地降低成本,推动风险企业间的共同开发创新。硅谷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其区域性的相互依存产业网络体系。它既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等世界领先的主导性大企业,也有很多相互联系的小风险企业。截止1999年3月,人员不超过50人的科技风险企业占80%,约有4800家。正是由于这些大企业与成千上万的生生灭灭的小风险企业,才共同推动与保持了硅谷持续的竞争优势。
2.2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家几乎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人是第一位的,是投资成败的关键。风险投资家们常说:宁可投资一流的人、第二流的项目,而不投第一流的项目、第二流的人。这里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熟练掌握技术、管理和金融等多门知识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同样也包括生产、销售、技术、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某区域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个地区就会对需要此技术的风险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同时,来自不同企业、不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员工也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传递信息和技术,从而加快新思想、新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进而推动创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就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储存的摇篮,它除了有10余家20世纪50年代就已赫赫有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外,还有近80所小型工程技术学院,每年能培养3万名工程师,其中1/3是各种软件人才。此外,海外印裔人口也有近2000万人,他们许多人将技术、资本、经验和创新精神带到了班加罗尔,有效地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2.3充裕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要想使风险企业快速成长,除了要受到人与技术的推动,还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各国政府起初为了扶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纷纷采取财政补贴和建立风险种子基金等措施,但政府的投入力度要受制于自身的财政状况,而且各地区又是有差异的,受惠对象也仅限于本地风险企业。而事实证明,政府参与风险投资并不是发展风险投资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获得充足的风险资金,各国政府相继都采取了很多优惠鼓励政策,并加强了资本市场的建设,使得风险投资的供给主体向多元资金投入型发展,美国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2.4富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风险企业成功的关键。在充满创新文化的环境下,可摒弃传统企业模式,追求企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极大地调动控制人力资本的寻常人。在存在“勇于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知识共享、讲究合作、容忍跳槽、鼓励裂变”的创新文化气氛下,人们可以相互支持与合作,从而加速了新思想、新观念、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速度,节省了交易成本,最终使风险企业蒸蒸日上,脱颖而出。例如硅谷,上至高层管理人员、下至普通职工,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精神。在硅谷信息的传递比美国其他任何地方都快,许多工程师求职的信条是:富于创造力的小企业远胜过大企业。这也要归因于美国独特的民族气质,其核心就是“西部开拓”的创新精神,这种民族气质恰好与风险资本投资天缘巧合,构成了风险投资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2.5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
风险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投资,需要各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作为风险投资活动的参与主体不可能是通才、全才,所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就成为风险投资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国际经验表明,中介机构既是风险投资运作之必需,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一个国家中介机构的健全是体现其风险投资业集群程度大小的重要标志,是风险投资顺畅循环、实现增值的重要保证。聚集可以使风险企业共享这些中介机构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性。硅谷之所以集群了很多风险企业,关键在于有比较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它们为风险企业的集群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化保障。
3风险投资业的产业集群模式
3.1产业关联型
产业关联型是指由生产的纵向和横向关联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这种类型既有生产同类产品或处于相同生产阶段的同产业企业,又有直接具有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生产互补品、配套品或具有专业化服务性的辅助企业。尽管这类风险企业之间的关联错综复杂,但往往以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少数几个企业为主导,其余企业或为其提供互补品或配套品生产,或为聚集区内所有企业作专业化服务。如计算机产业发展就须电子、软件、材料行业的强力支持,一旦它们都得到专业化发展,计算机产业的规模经营才得以实现。
3.2资源共享型
资源共享型是指企业受益于某一区域特有的公共资源而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企业最初选址要考虑范围经济性,导致范围经济的共享资源包括产品原料体系、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等。许多同类或不同类的风险企业都有许多共享资源,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3.3知识密集型
知识密集型是指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形成的具有科技含量较高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就是杰出代表。这种类型的企业集群有别于传统企业:一是所要求的科技含量较高,绝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受技术创新、吸收和应用的影响比较大,受技术商业化程度的影响较高;三是风险企业的成长严重受技术生命周期和发展方向的影响;四是企业经营的高附加值和高风险并存。
3.4外力驱动型
外力驱动型是指在外生环境驱动下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模式。外生环境各种各样,形成的集群方式也形态各异。世界上的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区的风险企业都属于由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行政部署形成的风险企业群,它们的集群起初并不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的,而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行政部署驱动起了很大作用;还有一类是基于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与投资东道国或地区的双边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而形成的风险企业集群。如我国港澳地区的风险投资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台湾投资集中于福建,日本投资则集中在辽东地区;再有一类是由大企业改造、分拆而形成的风险企业群。像日本筑波的风险企业就是典型实例。不管集群属于哪种形态,维持和决定集群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风险企业的产业链,外生条件并不能长久地维系。
4我国风险投资的集群现状分析
4.1相互依存的风险企业网络体系并未真正形成
我国的风险企业大多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行政命令和优惠政策等措施而形成的空间集群。这种集群模式使得许多风险企业大都是因为外部的优越条件嵌入的,而不是依赖内在价值链自然衍生而形成的,这样企业间就难以形成依靠各自核心竞争能力相联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最终导致企业集群“先天不足”,价值链整合力度不够、结构单一、企业关联度低、缺乏协同效应和植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地区政策差距日益缩小,这种空间上的聚集就表现出很大脆弱性,当某一区域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区位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时,这一区域内的一些风险企业就可能会向其他政策更优惠的地方流动。
4.2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的缺乏
风险投资是一种现代新型投资方式,涉及诸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实践性极强,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直接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而我国目前现状是,虽有大量科研成果,但缺乏既有技术、管理,又有金融等专门经验的人才对其商业化前景的准确评估,致使现在大部分风险投资基金不敢投出去。而科技人员虽然有创业热情,创新能力也较强,但他们由于缺乏管理和融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能把科技成果真正产业化。外资和民间资本虽然有进行风险投资的意向,但由于相互缺乏信任,也很难找到可靠的人。所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我国缺乏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复合型人才造成的。
4.3风险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高新技术风险产业来说,一个创新产品比较容易达到成熟阶段。当达到成熟阶段时,产品的利润就降低,竞争加剧。此时,企业要继续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一般有差别化竞争和低成本竞争。低成本竞争可能会因其他风险企业更低的成本而使得该企业被淘汰,而采取差别化竞争的企业则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获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持续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以引进国外成熟的高新技术为主是导致我国风险企业竞争力不够强大、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
4.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
国际经验表明,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等多渠道的民间资本,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则着重通过制度安排来扶持风险投资。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规模较为狭小,资本来源过于单一,大部分靠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直接投入获得。由于政府和国有企业资金运用的垄断性、来源有限性以及与风险投资本质的相悖性,政府的过度参与必将极大制约民间风险资本的发展。
4.5风险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风险资本从筹措、投入到退出都离不开中介服务机构,它是以消除投融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为目的,提供资金供求双方的匹配、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的平台。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些中介机构,但大多数独立性较差、地方行政色彩浓厚、市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一般中介机构都挂靠在行政机关、事业和企业主管部门等,很难保证人员、资金与管理等方面的独立性,势必影响执业过程中的公正性。此外,由于各类中介机构缺乏必要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法规规范,导致中介机构降低职业职守,违规违法现象严重,从而削弱了其在社会上的中介地位。同时,在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业务的法律地位和准则明显不足,相关法律尚未制定;各个中介机构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执业标准体系,各地中介机构都按自行标准开展业务,形成了法度不一、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导致中介机构缺乏信用认知性。
5对策与建议
(1)各级地方政府应从产业组织的战略高度,选择合适的行业,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引导风险企业走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政府应尊重集群的内生性规律,要注重某一区域内主导风险企业的培养,发挥它们的“羊群效应”,通过其产业环节的支解,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小企业,进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产业技术链,从而推动整个风险企业集群化的成长和网络体系的形成。
(2)风险投资产业集群的成功,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素。为此,要通过实践,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人才;要有计划地把国内有一定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的人员送到国外发达国家培训;要聘用在国外从事风险投资的华人专家回国工作;尽快建立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3)疏通民间资本转化为风险投资的渠道,实现由单一的政府投入型向多元化投入型发展的转换。为此,我国在目前法律体系的现状条件下,要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运作与收益分配提供法律依据。
(4)完善风险投资的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培育中性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对各机构进行分工与协作,发挥其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强中介机构的自律建设。完善中介机构的外部法制环境,尽快出台和完善《证券发行和交易法》和《投资顾问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加强从事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加快各种信息服务业的建设步伐,形成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中介运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风险投资形成、发展的战略思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J].中国科技信息,2000(20)
3孟薇,钱省三.印度软件产业研究[J].科研管理,2005(1)
关键词:低碳经济 风险投资 分析 预测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
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占总案例数的38.10%,投资总额为12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明显高于上半年,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不少风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风投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里,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eya002)]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