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6:19:07
导语:在德育会议主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其实,作为班主任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探求教育的智慧,因为“知识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沙子就是沙子,花儿就是花儿,智慧却能透过现象见到本质――从沙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从花朵里发现一个天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范梅南认为“教育是用智慧来培育智慧的,只有智慧型的班主任才能培育出智慧型的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一、 平视每一个生命,做到目中有人
每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都应该得到他人和社会对他的敬重。就生命的个体而言,他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再生的。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有对生命强烈的敬重意识,平视生命,这是智慧型班主任的首要特征。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目中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视对学生个体生命的教育,“见分不见人”是平时教学工作中最普遍的现象,最后往往是老师辛苦,学生痛苦。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教育智慧是背道而驰,也是班主任生命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
笔者在从事农村班主任工作七年中,曾经接触过两个智力有障碍的学生。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5年担任初三(11)班的班主任,开学一周后,学校安排进来一位智力障碍学生(据后来了解,因为在他出生时,他妈妈的羊水不幸被他吸进脑部,所以,有时候他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举动)。一开始,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安排他和第三排的团支书一起就坐(团支书是位很有爱心的学生,做事细心、周到)。当时,其他同学表现出惊异的目光。我当时明白其他同学目光里暗含的意思――弱智生嘛,他们的“专座”应该是教室的最后排,“孤家寡人”一个。但以后的事实表明,我的大胆尝试是正确的,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这位同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惊人的转变,显得有朝气,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在这位同学给我的多条留言中吐出了自己的心声:谢谢老师这么器重我,改变我八年一直受人歧视的“待遇”,把我放在前面和优秀的团支书就坐,使我认识到我依然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更应该把您和现在同学对我的关爱转变为改变自我、回报社会的动力……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字条,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在班主任眼里既要看到学生成绩,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这才是班主任教育的大智慧。
二、 怀有春风化雨,做到宽容待人
爱是人类具有的共同情感,也是最高形式,用爱来滋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智慧的教育。爱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和善意,它意味着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无知和缺憾。
对于班主任来说,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才具有智慧的底蕴。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就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通过爱的力量,来发挥情感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爱,表现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笔者去年从事初二(1)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分班伊始,一些“好心的”班主任给我划出来一些所谓“刺头学生”。多年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这些所谓的“刺头”学生对班主任粗暴的训斥已经司空见惯,小菜一碟,用他们的话,这些都是“毛毛雨”。可想而知,如果用“大棒”政策简单、粗暴地教育一通,结果肯定收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大棒”、“训斥”只会拉大学生和班主任的距离,离心率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利用和班级学生接触的一切机会,在全体班级同学面前表明我的态度:无论哪位同学之前的行为举动如何的糟糕,在老师的心目中如何的差,只要能正视现在,积极面对未来,之前一切的一切所谓“坏印象”都等于“”。只要在现在的初二(1)班能积极向上,努力学习,那么在班主任的心目中就是你一位优秀的好学生,班主任一样能“不计前嫌”肯定你现在的成绩。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不仅好的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宽容和爱,那些一直受到特殊待遇的差生们也渐渐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感受到班主任的宽容和爱,班风和学风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最终形成班级高度的“自治”。
可见,“爱”是师德修养的基石,更是教育成功的法宝。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未完善的人,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衡量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对于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不能求全责备,要有春风化雨般的能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教育的奇迹很多时候就是由爱和宽容造就的,教育的智慧也是在爱和宽容中生成可以说爱和宽容正是教育的大智慧。
三、 善于自我反思,做到“足金完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固然有缺点,但班主任工作也必然有缺憾的地方,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面对缺憾。正视缺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教育大师钱梦龙先生曾说过:“班主任面对工作中的缺憾,要善于用智慧去反思,去研究,在反思中孕育教育的智慧,在研究中生成教育的智慧。”
作为一名一年级新手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碰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孩子们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没有完全形成纪律约束的意识,因此仅仅口头告知孩子们要遵守纪律其实是徒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奖励那些行为习惯表现突出的孩子,其他孩子们也会有样学样,为了得到一支棒棒糖或者一朵小红花而拼命做好。
并且我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发现奖励的方式比惩罚更管用!一年级的小朋友忘性极大,不知道惩罚为何物,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他们的天性。今天收了批评,第二天依旧是老样子。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10余年的老师,在这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担当着班主任这一角色,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班主任工作是千头万绪的,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我觉得要做到随时确立、摆正自己的身份,随机应变,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慈母的角色
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我班里有一个叫宋婷婷的学生,她家境贫寒,母亲因脑瘤动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负债累累。但是她非常刻苦,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在生活上非常节俭,衣服穿得干净朴素,几乎在那一年没穿过新衣服。尽管如此,她的学习还是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有一天我发现她没有来上学,我很担心,因为她的姐姐已经在前几年辍学了,我不想让她走她姐姐的老路。于是我多方联系,帮她减免了所有的学杂费,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在一番努力劝说之后,我把50元钱交到她手里(当时的工资只有500元左右)。她起初说什么都不要,我急得开始流泪,面对这样懂事的学生,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最后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随后几年,每逢暑假她都会骑着自行车带着满满一袋西瓜来送给我(我们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西瓜)。又过了几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大。
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记得我们班里有一名叫郭帅的男生,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差,还经常给班里扣分,上课经常搞小动作,任课老师都非常头疼。但是我没有放弃他,我对他说:成绩差一个是能力问题,还有一个是态度问题。其实你不是没能力,而是态度有问题。任何事只要尽力,即使不成功,也无怨无悔。恰在此时,学校组织冬季越野赛,当一声枪响后,学生们都一起冲了出去。我站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着我的学生。大约20分钟后,远处开始有学生出现了。在校门口观望的学生开始欢呼起来。近了,近了,我定睛一看,是郭帅,是我们班的郭帅。虽然是冬天,可是他单裤单褂,还是汗津津的,嘴里大口地喘着粗气。我的眼里顿时被热乎乎的东西充满了,旁边的学生不住地喊:“郭帅,加油!”可是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疲惫地跑过我的身边。事后我又一次找到他,问他越野赛时的感受,他说自己就是想跑第一,那多荣耀。我说学习上也是这样的,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上课不再调皮,下课后也不再给班里扣分。年终考试,他进步了12个名次。
二、严父的角色
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溺爱,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因为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学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一定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记得我们班有个学生非常懒,一到冬天早晨就不起床,上学还经常迟到。我就严厉地批评他,还经常找他父母沟通,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后他终于把坏习惯改掉了。
三、朋友的角色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四、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有责任了解情况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我准备打电话给家长时,杨阳的妈妈突然来学校了。到保安室接到她时,我发现她提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问起她的来意,她告诉我:“这是杨阳要送给班里同学‘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麻烦您交给他。”
我皱着眉头说:“就这么点小事还要您跑一趟?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杨阳妈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明天就‘六一’了吗?孩子说礼物最晚今天得送出去。也怪我,其实他早说了,可我这个月一直没发工资……”
小孩子之间的礼物能花几个钱啊!我暗想。可打开塑料袋一看我才明白,里面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精致的钥匙扣……一袋子东西,确实要几百元。
我知道杨阳爸身体不好,家里经济不宽裕,便说:“小小年纪送这么贵的礼物干吗?你们做家长的也是,不该这么惯孩子的!”
杨阳妈叹了口气,说:“没办法啊,不给买他就闹,还嚷嚷着不肯来上学呢!”
我终于知道杨阳最近为什么反常了。杨阳妈一走,我立即找他谈心。
杨阳听我说了几句,便委屈得直掉眼泪,说:“老师,我也不想这样。可同学们都送我礼物,我不送他们会看得起我吗……”a孩子的话让我沉默了。每年节日不少,同学之间这样互相送礼物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家长能否负担且不说,关键是这种成人化的交际让孩子学会物质攀比,腐蚀了纯真的友谊和童真。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所要做的,不是制止某一个孩子的行为,而是要想办法纠正大家错误的观念。
可是,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改变观念呢?我冥思苦想后终于有了主意:先从过生日入手,把同一个月出生的孩子统计出来,以后每个月将一次班级主题班会改为举行一次集体生日聚会。孩子们听到此提议,特别兴奋。趁热打铁,我把第一次聚会定在第二天下午。
第二天下午,大家用彩色气球将教室布置得喜庆而富有童趣。我拿出自制的大蛋糕,点上蜡烛。八个“寿星”被推到前面将蜡烛吹灭,孩子们立即唱响了生日歌。
唱完生日歌,便是伙伴们互送礼物。“女寿星”收到的有小手链、发夹等,“男寿星”收到的礼物也价格不菲。当然,也有因时间仓促或别的原因没来得及准备礼物的。杨阳倒是准备了八份礼物,可都是自制的卡片。当他红着脸将卡片交给八个过生日的同学时,往日“尖子生”的自豪感荡然无存,他似乎卑微得低进了尘埃。
送完礼物后,我让孩子们评选最佳礼物。一开始,有的说手链最贵,有的说发夹精致。我告诉他们,礼物的好坏不能用价格来衡量,因为友谊是无价的。尤其是小学生,拿着家长的钱买东西送人,算不得什么好礼物。最好的礼物应该是最能代表心意,又最具有纪念价值的东西。
一、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音、形、义遗忘现象
1.遗忘字音。学生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单词读混淆了,如,ride和read,kite和Kate,books和box;或是对所学单词、短语的语音记得不准或完全忘记。
2.遗忘字形。不能再认已学单词;不会拼写或写错所学单词;分辨不清字形相近的单词,如,“pig和big”“you和your”。
3.遗忘词形变化。记不清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词形变化,记不清动词-ing结尾的词形变化,特别是它们的不规则的变化形式。如,将tomatoes写成tomatos,将swimming写成swiming。
4.遗忘词组或固定搭配的短语。如,将in the classroom记成on the classroom,将go to school记成go school。
5.遗忘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的汉意及用法。如,弄不清in the desk,on the desk,under the desk几个词组的意思,容易将like it very much说成like it much。
二、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产生遗忘的原因
有研究发现,要成功地记住一个单词,一个学生至少得连续遇到它七次。中国学生学英语,无法自然习得单词,缺乏熟练掌握该单词的语言环境。此外,小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态度及学习策略有所不同,加上受老师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不同影响,自然会有不同的学习、记忆效果。
另外,小学生学习英语,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目的、动机往往不是很明确,部分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只对课堂上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感兴趣,而对单词和短语的拼写规则、发音要领及用法未能充分认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旧的词汇未及时掌握,新的词汇不断增加,如此下去,造成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恶性循环。
三、词汇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记忆策略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掌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词汇的浓厚兴趣。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科学的记忆策略,并利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让学生体验记词的成功。
3.通过系统的语音、词汇教学过程,让学生轻松学习词汇。首先,先过语音关,其次,再过拼写关。最后,词义教学语境化。
4.提供科学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1)利用拼读、拼写规则。(2)利用儿歌记忆方法、游戏记忆方法、动作记忆法和歌曲记忆法。(3)利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和对立记忆法。(4)利用循环记忆法。
5.鼓励学生勤学多思。自主探究,总结学习方法;博闻强记,学以致用,扩展学习空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学多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语言规律,总结词汇学习的好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2002年考题节选)E公司的2001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如表1
要求分别回答下列互不相关的问题:
(1)计算该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
(2)假设该公司2002年度计划销售收入增长率是10%。公司拟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或提高资产负债率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请分别计算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达到多少时可以满足销售增长所需资金。计算分析时假设除正在考察的财务比率之外其他财务比率不变,销售不受市场限制,销售净利率涵盖了负债的利息,并且公司不打算发行和回购股票。
【答案】
(1)可持续增长率
一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
=0.6×10%×2×O.5/(1-0.6×10%×2×O.5)
=0.06/0.94
=6.38%
(2)①提高销售净利率:
需要总资产一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
=1100/0.5=2200(万元)
需要权益资金=总资产/权益乘数
=2200/2=1100(万元)
需要留存收益一期末权益期初权益
=1100 1000=100(万元)
需要净利润一留存收益/留存率
=100/0.6=166.67(万元)
销售净利率一净利/销售额
=166.67/1100=15.15%
②提高资产负债率:
净利润=销售额×销售净利率
=1100×10%=110(万元)
收益留存一净利润×留存率
=110×0.6=66(万元)
所有者权益=1000+66=1066(万元)
总资产需要=2000×(1+10%)
=2200(万元)
负债=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2200 1066=1134(万元)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1134/2200=51.55%
二、问题提出
在这道考题第(2)问中,对于销售净利率,可以直接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得出,即可以直接根据“10%=0.6×销售净利率×2×O.5/(1-0.6×销售净利率×2×0.5)”解得:销售净利率=15.15%,过程如下:
10%=0.6×销售净利率×2×O.5/(1-0.6×销售净利率×2×O.5)
0.1-0.006×销售净利率=0.6×销售净利率
0.1=0.66×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0.I/0.66=15.15%
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率,直接根据“10%=0.6×10%×权益乘数×0.5/(1-0.6×10%×权益乘数×0.5)”解得的结果并不是51.55%,过程如下:
10%=0.6×10%×权益乘数×0.5/(10.6×10%×权益乘数×0.5)
0.1-0.003×权益乘数=O.03×权益乘数
0.1=0.03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0.1/0.033=3.03
即:1/(1-资产负债率)=3.03
解得:资产负债率=67%
三、问题研究
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人很多年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系统权威的解释。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在这里可以给出全面系统的解释。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唯一的原因是在计算销售净利率时,可持续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所以,可以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出销售净利率;而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可持续增长率不等于销售收入增长率,因此,无法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下面先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一下:
在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的情况下,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如果仅仅改变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股利支付率、资产周转率均不变,也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
则根据资产负债率不变可知,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根据资产周转率不变可知,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即:销售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由于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如果仅仅改变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资产周转率均不变,也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
则根据资产周转率不变可知,资产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但是由于资产负债率发生了改变,即“资产增长率一股东权益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所以,无法得出“销售收入增长率一股东权益增长率”这个等式,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可持续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
四、深入研究
经过进一步研究可知,在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其他财务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收益留存率也可以直接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得出正确结果。但是,对于资产周转率却无法直接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得出正确结果。
具体情况如下(以背景资料为例):
(1)在仅仅改变收益留存率的情况下:
由于资产周转率不变,因此,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由于资产负债率不变,因此,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股东权益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由于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第一种方法:
根据“股东权益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可知,股东权益增长率=10%,股东权益增加=1000×10%=100(万元)
由于不增发和回购股票,所以,股东权益增加=计划的净利润×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由于销售净利率不变,所以,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10%,计划的净利润=100×(1+10%)=110(万元)
即:100=110×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解得:计划的收益留存率=90.91%
第二种方法:
根据“10%=计戈帕收益留存×10%×2×O.5/(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10%×2×0.5)”计算
10%=计划的收益留存率×10%×2×O.5/(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10%×2×O.5)
0.1-0.0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O.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0.1=0.1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解得:计划的收益留存率=90.91%
(2)在仅仅改变资产周转率的情况下:
由于资产负债率不变,因此,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由于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资产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但是由于资产周转率发生了变化,所以,“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即“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因此,不能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具体情况如下:
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由于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所以,股东权益增加额=计划的净利润×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根据销售净利率不变可知,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10%
所以,计划的净利润=100×(1+10%)
=110(万元)
由于收益留存率不变,即仍然为0.6,所以,股东权益增加额=100×O.6=66(万元)
股东权益增长率=66/1000×100%
=6.6%
即资产增长率=6.6%
期末资产=2000×(1+6.6%)=2132(万元)
资产周转率=计划的销售收入/期末资产
=1000×(1+10%)/2132=0.52(次)
如果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则:
10%=0.6×10%×2×资产周转率/(10.6×10%×2×资产周转率)
0.1-0.012×资产周转率=0.12×资产周转率
0.1=0.132×资产周转率
解得:资产周转率=0.76(次)并不是0.52(次)。
五、数据验证
前面通过推导证明了在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的情况下,如果其他财务比率不变,则在仅仅改变销售净利率或收益留存率的情况下,“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成立;但是在改变资产负债率或资产周转率的情况下,“可持续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下面用例题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资料:东大公司上年主要财务数据如表2所示:
(1)假设本年的销售净利率提高到10%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60%×4%×2.5×2/(1-60%×4%×2.5×2)=3.64%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60%=1000+0.02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24W)×2.5=2500+0.06W
而根据销售/年末总资产=2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0.SW
所以,2500+O.06W 0.SW
解得:W=5681.82(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5681.82 5000)/5000=13.64%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2)假设本年的留存收益率提高到100%,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一100%×4%×2.S×2/(1-100%×4%×2.5×2)=25%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100%=1000+0.0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4W)×2.5=2500+0.1W
而根据销售/总资产=2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2=0.SW
所以,2500+0.1W=0.5W
解得:W=6250(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6250 5000)/5000=25%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3)假设本年的权益乘数提高到5,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60%×4%×5×2/(1-60%×4%×S×2)=31.58%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60%=1000+0.02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24W)×5=5000+0.12W
而根据销售/总资产=2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2=0.5W
所以,5000+0.12W=0.SW
解得:W=13157.90(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13157.90 5000)/5000=163.16%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一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
(4)假设本年的资产周转率提高到3,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60%×4%×2.S×3/(1-60%×4%×2.5×3)=21.95%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60%=1000+0.02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24W)×2.5
=2500+0.06 W
而根据销售/总资产=3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3=0.3333W
所以,2500+0.06W=0.3333W
解得:w=9147.46(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9147.46 5000)/5000=82.95%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一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
人民法官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院根据上级党委和法院的要求,继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之后,今年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职责,是人民心中解决纷争的最后一道希望所在,如何作一个合格的人民法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人民法官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创新。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要坚持和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进一步牢固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是人类社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治国理念,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又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法律文化。
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确保审判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客观需要。人民法院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司法为民,必须把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都是为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法院必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几年来,海南法院先后开展了“宗旨观教育”、“反特权、反霸权”职业道德教育、“专项整改”等专题教育活动,结合实际查摆问题,边整边改,引导法官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法官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参与;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敬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例如我在教学生进行多媒体动画制作时,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用“Power Point”制作动画;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利用“会声会影”制作动画;而富于创新的学生也可以利用“Flash”制作动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探索。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社会将如何生存,通过参与能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间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我在上微机课时往往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有一组长,要求全组学生合作创作一张幻灯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比,选出好的作品上传到大屏幕上进行演习,让全体学生观看,学生眼前一亮,学生不由得在一起讨论,老师适时讲解。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教学推向深入。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学生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亲手制作有趣的东西。可以看出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庞德 语言能量 译者主体性 诗歌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07-03
1 引言
传统译论在二元对立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下,文本中心论和作者中心论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译者的主体地位不被承认和接受,因此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也往往被忽视。但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也渐渐得到关注,研究译者的主体性也成为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学者们开始从各个角度分析研究译者主体性。庞德作为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代表,对意象翻译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并对翻译界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他提出的“语言的能量”(又称语势)是贡献之一,笔者通过对庞德语言能量观和译者主题性的研究,发现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庞德对我国古典诗的意象翻译,选取他英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为语料,从而探讨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发挥。
2 庞德翻译中的语言能量观及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
庞德的语言能量观是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通过文学翻译探求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探讨文学尤其是诗歌翻译的本质。
庞德“语言能量”的首次出现于1910年在对罗丁・卡瓦尔坎迪的诗歌的批判。他说:“罗丁的‘能量即美’的观点是成立的。我们所有有关诗歌美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下列思想有关:迅速、有动力、具有力量,而我们对丑的概念却与缓慢、无生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祝朝伟,2005:62]。“按照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语言有其自身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环境而变异生
存……这种生命力就是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0]。庞德在《严肃的艺术家》中,进一步对“能量”进行了界定: “我们可以相信,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是某种能量,一种像电或辐射波的东西,一种可以链接,可以整合的力量,那是一种类似流水的东西,他从金色的沙滩上喷涌而出,迅速游走,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任何意象”[庞德,2003] 。
按照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语言有它自身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环境而变异生存,这种生命力就是语言的能量[李,2004:326]。在庞德的翻译能量观中,他并不重视译文的意思,甚至译文中确切的词语翻译。他重视对节奏、韵律、措辞和词语的变换。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节奏、措辞给读者的感觉是相同的。庞德希望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通用的理解来传递不同文化的相同意境。诗歌的语言就是通过这些音韵、形象的描述和中心思想来获取能量的。而翻译工作就是将这些分散的能量收集起来,由译者进行创造性的整合,然后在另一文化和语境中使语言发散出更大的能量。
我国近几年来对庞德语言能量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廖七一[廖七一,2002:30]:根据语言能量的基本观点,总结出语言的自身生命力就是语言的能量。郭建中[郭建中,2002:47]:庞德在翻译过程中不强调文本的意义或是个别词的意思,而是强调节奏、选词和词语在上下语境中的意义,因为词语处于运动之中。很多学者认为庞德的语言能量观是诗歌翻译的主要观点之一,也同样传达了一种“意象”概念。总之,庞德的语言能量观是建立在对诗歌的翻译和文化的传递的基础上的。
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外国学者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吕俊&侯向群(2001)、刘宓庆(2001)、许钧(2003)和胡庚申(2004)在其专著中从理论上对译者主体作了专门论述。早在1996年,袁莉就受1984年法国翻译研讨会中心议题――文学翻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启发,撰文呼吁文学翻译应该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2002年之后,开始对译者主体性开始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对译者主体性的界定,存在大致四种观点:第一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文本中心论),第二,译者的操纵性,第三,从译者与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中规定译者的主体性,第四种观点认为译者主体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译者主体性的本质是译者的存在、活动以及对世界和自身把握的方式,二是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与文本、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特性[侯林平,姜泗评,2006:101.]。对译者主题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视角,分别为:阐释论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和适应选择论视角等。但是从语言能量观的视角研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少之又少,下面笔者会进行详细分析:
3 语言能量观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庞德在获得费诺罗萨的中国诗歌笔记后,从其中的150首诗歌中挑选出18首进行翻译并出版,取名为《神州集》,发表后获得了极大反响,下面笔者将从他所翻译的诗歌中选取段落进行分析:
3.1 Z言能量观中译者身份
从庞德的语言能量观中可以看出,翻译中译者的身份决定着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一位诗人与一位诗歌翻译家是没有本质区别的。译者不仅是连接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的桥梁,而且还需增加对媒介文本的理解。庞德在对媒介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提炼出媒介文本中最为重要的语言能量,这是一种抽象的轮廓,他打破了媒介文本对原文逐字的逻辑对照和词句的符合。根据原诗给自己留下的意境和感觉进行重新的创作。这样创作出的译作不但有原诗的语言能量,还融会了庞德的诗歌成就,二者合一可以产生更大的能量。例如:庞德在翻译《华夏集》《大学》时,先是由媒介文本作者对原文进行理解,后才是庞德对媒介文本的理解。庞德在对媒介文本理解的过程中提炼出媒介文本中最为重要的语言能量,而这是一种抽象的轮廓。
3.2 理想的译文能再现原文本身的能量及本身的活力
庞德反对使用抽象语言,主张使用有具体意义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意象。庞德认为词语就如同一个个发光的“节点”(knot),只要合理的放置就能产生最大的能量。语言是最表层的表现形式,而内部蕴藏的是无限的情感,由经过一定顺序放置的词语能够组成感情的堆叠,最终呈现出来的能量的爆发是情感的爆发。往往这爆发的瞬间涌现的无限能量,又由静态的语言保存了下来[骆静,2011:80],即词语是充斥着能量的,词语的不同组合、“链接”而建立的新的联系会释放词语潜在的能量。因此,他并不重视文本的意义,而是注重对“具体细节、个别词语、单个甚至破碎意象”的翻译 ,重视的是语言的能量。所以译者的主体性会在从选择原语文本到生成目的语文本整个翻译过程中得以体现[许敏,2013:83]。
庞德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常常出乎人的意料,他想要保留中国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但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前者重形,后者重意,在翻译的过程中,使译文与原文文本共生,并且做到让原诗大放异彩。他的另类忠实,保留原文的形式,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打破英语的固有形式,用几个简单的词表现出原文的意象,这不正是语言的能量吗?
例如,庞德在翻译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之六》中的两句:“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译文如下:
Surprised,Desert turmoil,Sea sun.[Ezra Pound,1913:31]
Flying snow bewilders the barbarian heaven.[张文英,王艳,2009:118.]
庞德认为诗歌翻译中个别的词意义传译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中的词语群赋予语言以能量。从译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译文完全背离了当时诗歌翻译流行的句式、诗体和语言规范,采取了直接移动汉诗句法的异化策略,模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简洁特质。他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来代替原文中的意象,读完译文就能够感受到诗人给予读者的一种意境,读者通过对这几个简单的词语就能感受原文的意境,即“以并置发潜能,以无言引诠释”[张曦,2012:281]。
再如,李白一首诗歌中的诗句“荒城空大漠”,庞德翻译为: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de desert.
再如,《华夏集》译本中,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处理为:
Mind like a floating white c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
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istance. 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Ezra Pound,1913]
原诗是一首五律诗,而庞德的译诗虽然也是按照这一结构翻译的,但更似一首自由体的诗歌,或者可以说是散文。他将原诗相对具体的并置意象很巧妙地进行了转变。通过将自己置身于原诗的时代,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原作者的思想意境,庞德准确的再现了原诗伤怀的感人画面。
翻译在庞德看来,是一种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也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工具。从他对汉诗诗句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汉诗句法使英语语言系统吸收新的元素,得到了补足,同时扩张了译文语言的表达力,从而产生了新的表达法,语言产生能量,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3 语言能量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翻译
在庞德的诗歌翻译中,他常常以语言能量为指导原则,进行创造性翻译,他把翻译作为诗歌创作的补充,来推动意象主义的发展。他认为译者与原诗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要达到神合,并要求译诗既达意,又传情,又能感动读者。同时,他认为“翻译为诗歌艺术提供模式,正如给鬼魂注入血液一样”[蒋洪新,2001]。他的诗歌翻译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忠实于原作,在意象创造出的意境上也忠实于原作。但是,庞德意象翻译也有其“叛逆性”的一面。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翻译,他所选择的词语作为语言的载体,精确的再现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就是语言的能量,它又是通过译者发挥其主体性表现出来,让不懂原语言的读者通过译文能够准确感知原作者的情感,这是他的另类忠实。
例如,刘彻的《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庞德翻译为: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 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s still,And she the rejoy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le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