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技档案管理学

时间:2023-06-07 16:19:07

导语:在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技档案管理学

第1篇

一、广泛开展对农业科技档案建档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活动的真实记录,产生于农业农村活动的方方面面,蕴藏着大量的农业科技知识、生产经验和实用技术,是进行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进、创新和推广,以及配套栽培、养殖、生物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依据,是农业区域开发、集约化种养、高效农业经营等综合性开发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广大农民科学发展农业、科技致富的金钥匙。所以,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各级档案和涉农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各类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宣传和监督指导,使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一)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档案及涉农部门要深入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最基层,主动开展档案宣传和业务指导服务,把农业科技档案建设管理提上日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紧扣农业农村发展这个主题,切实把服务作为开展各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要以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为指导,以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服务为目标,以县乡村三级涉农单位及各种农业协会、经济组织及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为基点,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并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档案信息支持。(二)不断拓展工作领域。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工作的展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领域不断拓宽,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在发生变化,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处理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境界,工作中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研究农业科技档案具体工作时,要注意打破一些传统管理理念。例如,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农村的科技档案材料来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载体形式多样化。这就要求档案及相关涉农管理部门应站在时展的高度,研究新对策,及时调整和拓展档案信息的接收和收集标准,帮助产生新档案的单位及个人及时将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三)注意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农业科技档案的产生和形成,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较多,面广而分散,内容种类比较复杂,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首先要注意档案法制的宣传。要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档案的法治教育、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工作,可通过法制宣传、执法检查等多种活动进行引导和咨询,提高农业农村领域档案法制意识。其次,可利用提供档案服务及相关激励评比活动,增强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提升社会参与和重视档案工作的主动性。第三,可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推广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带动档案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第四,注意分类指导。要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分类指导和有效管理,县乡村档案工作基础不一、科技档案内容不同的建档单位和个人,应因地制宜,突出不同特点,注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二、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是国家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其现代化建设目标,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只有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一)必须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对推进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不可低估。档案部门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实现对农业科技档案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网络,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各类农业科技档案形成单位也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立卷工作,积极开展各项业务建设。要健全工作网络,确立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要依法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推进档案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争取早日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二)必须加快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日新月异,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是其必然选择。实现现代化,既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又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提升服务质量。具体实施工作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一是按照数字化标准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进行信息化加工和录入;二是采取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信息;三是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输出档案信息。通过现代化建设,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2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高校;学籍档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72-02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自1985年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高等学校的数量与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自都得到了改善和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由统一分配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培养了急需的人才。但也必须看到,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矛盾。如由国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各高校自己制定,能否达到国家要求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特别是由专科和升格新建的院校正处于探索阶段。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把基础差的同学培养成才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高校教育体制及学籍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热点,它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已成为高校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并切实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学生升入、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学籍实行的是教师指导下的选课制、弹性学制、免修和重修制、学分值制。它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代替指令性、以选课制代替排课制,学分制学籍给高等教育管理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学生自主选课包括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学生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实践性环节;选修课一般为扩大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以跨年级选读,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和本人条件选择学习课程和上课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进程。(2)平均学分值制。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学分值来表示,每门课程的学分值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如张三《高等数学》的考核成绩为85分,学分为3,则张三《高等数学》的学分值为255分;平均学分值则是指学生所学课程的学分值之和除以这些课程的学分之和。学分值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量和质的综合量化指标,平均学分值则是学生一个学期或某个学习阶段或整个学习期间学习量和质的综合量化指标。(3)弹性学制。原来的学年制是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后,标准学制是二点五年,弹性学制是二至六年。允许优秀学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实践环节后,提前申请进行毕业设计,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毕业不再是同年级齐步走,而是有早有迟。

二、高校教育体制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教学计划弹性不够,选课制度不够完善。目前,许多高校在设置教学计划时,没有考虑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程选修课的数量不足,公共课程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在选修课上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也就达不到学分制真正目的,学分制学籍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时,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满足人才需求的增设选修课程门类。在增加选修课数量的同时,选修课程的内容要及时、不断更新,能够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2.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学籍的做法。由于专业教师、学生及选修课数量不足,完全自由的选课制在实施中也会产生很多弊病,由有指导、有条件的选课制取而代之,未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制,教学管理过程仍保留着学年制学籍的做法。但课程重复建设的现象同时不可避免,课程的重复建设不利于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课程的管理和学生的选课,因此选修课的建设应坚持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首先应是各学科推出优秀教师,讲授本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做到优秀的教学资源为更多的学生共享;其次是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对学科进行调整,避免师资的重复;再次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课程组,课程组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促进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工作的转变。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录取审批、成绩考核、学籍异动、奖励处分、毕业结业等原始记录。学年制时的高等教育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模式是学院统一管理,实行学分制后,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学生及学生的注册、选课、教学、成绩、学籍表等管理由学院的集中管理过渡到各系部的分散管理,三年的学年制也变为二至六年的弹性学制,成绩也由原来的以班为单位登记变为跨班跨年度的登记。学籍档案及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完善教学制度与学籍档案科学管理的几点对策

1.实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建立一种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要强化人本意识,实行阳光管理,充分保障师生的权益;建立以学生的发展、成功和成才为本的培养机制、保障机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走向成功,使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尊重、友爱、和谐、进取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学校管理的新局面。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高等学校应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办学模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各个教学部门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的训练和测试,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加强教学科学管理,专业设置应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要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使人才培养与市场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态势,把社会需要真正地反映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

3.加强学制建设,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分制的实施,选修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选修课的设置应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要依靠课程的科学设置、规范管理和有效运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体现专业特色,要将专业前沿及特色课程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为毕业后的就业作准备。选修课的科学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为选修课的教学实行“双选机制”创造了条件,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制建设,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师资与管理队伍的建设。高校应注重师资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促进管理人员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考核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能适应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培养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特别在实施学分制管理过程中,要求高校教师及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了解学分制教学和管理工作规律。研究学分制管理特点,提高教师及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5.创设网络系统,实现教务学籍档案管理现代化。建立教务学籍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借助校园互联网来实现全校的教学、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可根据教学管理的内容进一步优化程序功能,可设计成三个模块和一个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教学与档案管理;把教学管理和学籍档案与计算机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教师、教学、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学籍数据库管理,按学科、专业设置门类将所学科目输入计算机。这样,就为教师网上录入成绩、学生选课、各种报名工作、网上查询成绩以及学生个人信息提供便捷。

6.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管理。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信息储存库,是教学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是规范学生管理、掌握学生情况、培养合格人才的依据。严谨、科学、完善、配套的学籍档案工作制度。是办调、有序、正常地开展学籍档案管理的可靠保证。提高教学与教育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和学生学习秩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珍惜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形成勤奋刻苦,严谨治学、奋发向上的学风。通过学籍档案,掌握准确的数据与资料,既可帮助管理人员从不同侧面观察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学管理工作的面貌。制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明确、照章办事,以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实现高水平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淑敏.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籍档素管理的思考[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104-105.

第3篇

医学档案资料与医学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作为医学档案记录的主要对象,医学科研成果往往包含了研究人员的心血和付出。这些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于记录了具有特殊价值的医学报告、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等档案资料,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为其设置相应的保密等级,确保这些医学科技档案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保密及限制保护措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有关医学研究的资料、成果等进行收集、系统分类和编研,其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确保医学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好、利用好医学档案的价值,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

二、以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395•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六)建立面向用户的新型应用平台

第4篇

医院的基建档案包含了从成立到竣工的所有信息,包括了文字、图表、视频等,是整个基建工程的最初始记录,所以加强医院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基建档案管理中经常会发生数据记录不完整、不及时,监督体制不完善的情况,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医院基建档案的科学化管理,所以要提高对医院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的重视度,建立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促进医院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的长久发展之路。

1 医院基建档案的重要性

1.1 有着记录作用

医院的基建档案有着重要的记录作用,能够把医院从施工到竣工的所有过程用文字、图片、数据记录下来,对整个项目实行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之后的后续工作,例如,维护和改造等,提高医院基建工程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1.2 具有参考价值

医院的基建工程的实施完全离不开基建档案,因为基建档案发挥着一个规划和预算作用,能够为基建工程的实施提供合理的数据,有效的提高医院基建工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医院基建工程的经济效益。

1.3 法律维权价值

医院的基建档案还有着法律维权价值作用,在以往的医院基建工程过程中发生过很多的问题,例如,医院权属和土地占有问题,都和医院周围的居民有着很大争议,所以医院基建档案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产权安全性,包括在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问题也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证明,能够把医院基建工程实施过程中真实、可靠的数据体现出来,在基建档案中还包括法律文书、历史凭证等,这都为医院未来的长久发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2 目前我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

在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有非常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综合素养较低,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情况大大的影响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定期的培训,有很多理论知识都在不断的更新,导致在工作中发生严重的失误,影响了基建档案管理的真实、完整性。

2.2 缺乏合理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在医院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合理的制度,这就影响了整体的基建档案管理水平,在工作过程中不具备完整的工作流程,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监督部门也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最终导致各个部门不能同步进行工作,使得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

3 加强医院基建档案科学化管理的方法

3.1 医院领导要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只有医院的各个领导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把这项工作更好的实施下去,医院的领导要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监督作用,对于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失误,要严格的进行处理,因为基建档案里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提高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把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年终考核项目中,提高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3.2 提高基建档案管理的人员的专业素质

只有提高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医院要定期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实施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对一些更新的理论知识要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在招聘基建管理人员时要聘用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3.3 提高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在医院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充分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管理中要把所有的数据发送到信息数据中心,做一个数据的统计,这样才能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法制意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守本职,在工作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样才能保证基建档案数据的质量。

第5篇

1疾控档案的分级管理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划分范围,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总体水平的档案资料、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保管时限长的基础监督监测档案划分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业务档案能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一是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系,由疾控中心办公室统一领导,疾控中心综合档案室组织实施。二是将业务档案分为一级、二级档案两级。一级档案:凡划归疾控中心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负责整理,定期移交给疾控中心综合档案室归档,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级档案:一般是指处、科、室档案。凡划归处、科、室管理档案,由各处、科、室收集整理归档,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提供档案信息为现实工作服务。

2疾控业务档案范围的划分

2.1一级档案范围。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重要的请示与批复、重要的证书、调研报告、研究成果等;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不明原因疾病调查等;年度或跨年度疾病监测总结分析;重大事故、重大疫情、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分析总结;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资料。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全国、河南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2二级档案范围。疾控中心处、科、室级档案范围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提供的报表、总结等资料。因疾病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来自长期、大量的日常性监测工作的积累,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若干年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有用,不少资料需要逐年加以补充。一些资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可随需而定。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资料应作为二级档案保管。二级档案可划分为:疾病监测报告,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调查方案;基层常规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等;重大暴发疫情的处理资料;疾病监测原始记录、督导检查记录及总结等。

3疾控档案应当具有专业特色

疾控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当前,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研、监测、检验技术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加强,疾控档案和资料的收集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带来了疾控档案部门职能、机构、制度、人员的加强,也为进一步开展疾控档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要特别重视疾控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控档案信息的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4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工作

4.1加大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要通过建立疾控档案信息化中心为龙头,切实提高资源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快信息化资金投入,实现疾控档案数字化加工,真正把疾控综合档案室建设成为疾控中心信息保管和利用中心。

4.2建立切实可行的疾控档案管理体制。针对疾控档案种类多、利用率高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导组织,制订符合实际的档案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要加大疾控档案业务指导力度,科学标示,科学保管,切实提高疾控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4.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总要求,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干部的配备、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档案业务技能和水平。要积极开展业务协作组交流机制,学先进,比创新,重实绩。要关心爱护档案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6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 科学化管理 对策

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生产、科研、基建及管理活动的形成的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当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是企业发展的历时见证,是企业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决策依据,也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石文化。

1.科技档案的概念及其特点

1.1科技档案概念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资料、照片、影碟、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种类较多,可以按照基建类、设备类、科研类、房地产类,声像档案类等分门别类进行归集,科技档案具有知识储备和依据凭证功能、情报功能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及提高经济效益功能。

1.2科技档案的特点:

(1)专业性:专业性是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集中表现在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两个方面:

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特点:不仅使它们同一般档案相区别,而且使不同专业形成的科技档案彼此之问互相区别。因此,专业性特点是实现科技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诸如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确立,科技专业档案馆的组建,科技档案的整理分类等等,都是建立在科技档案专业性特点的基础之上的。

(2)种类和类型的多样性:种类的多元性和类型的多样性,是科技档案的又一明显特点。在各个档案门类中,以科技档案的种类最为繁多,类型最为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鲜明性特点。以种类而言,由于科技、生产活动的多专业性,导致了它的生物科技档案在种类上的多元化。以类型而言,科技档案是所有一切种类的档案中类型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

(3)成套性:围绕这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的进行,规律性地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件整体。成套性是科技档案相对于其他档案最鲜明的特点。

(4)现实性:科技档案的现实性特点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相比与其他档案,如政务档案,科技档案的现实使用性在归档后仍然很强。

2.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企业的改革、改制,分离和重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企业现代改革进行了几次调整,目前企业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投入不足,自动化管理水平低。由于档案管理涉及软、硬件的投入,经济实力强的企业,科技档案投入的经费多,管理条件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要快些,投入少的企业管理落后,基本上处于手工操作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2)部分决策者对企业的科技档案不够重视。重文书档案,轻科技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科技档案实用性、利用性认识不足。

(3)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工程管理相脱节,使档案资料残缺不全。档案人员很少有机会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管理,科技档案收集归档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存在交给多少资料存多少档案的问题。有些重要资料交接手续不严,容易出现重要的资料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归集,次要的资料存了不少。如果发生技术档案资料泄密、失密,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4)科技档案管理难度大。由于科技档案多数以图纸、图表加文字说明等形式反映工程的技术,数量多,笨重不便于折叠,资料的鉴定,装订、归档是件难事,而且借、查阅手续复杂,大多数档案员不愿意管理科技档案。

(5)企业档案现代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同步。目前,许多企业推广运用了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科技档案没有运用软件,出现纸质文档多于电子文档的管理格局,给科技档案的存贮,查阅带来很多的不便。

(6)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网络综合应用系统。企业新建的房屋,基本没有将档案网络应用系统列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7)档案管理员的素质与企业发展形势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只会手工操作,缺乏计算机应用管理技术。

3.加强科技档案科学化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党的十报告讲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道路,其含义就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报告虽然未提及“档案”二字,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档案工作也相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档案工作大有可为。特别是档案工作承担着资政、存史、育人的重要文化功能,档案作为国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和潜在优势。

(2)加强科技档案应用软件的开发。一方面企业领导要统筹协调好技术力量,做好软件的开发: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符合档案法规要求的技术需求,为软件的开发提供依据:第三,各级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并从实践中总结专业档案管理的经验,做好科技档案软件开发指导工作,弥补档案管理中只有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缺乏统一的科技档案管理软件的空白。.

(3)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程,做好科技档案收集、整理、存档工作,《国务院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科技档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工作,达到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各单位应当把科技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技工作程序和科研、生产、基建等计划中,列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各单位在对每一项科研成果、产品试验、基建工程或其他技术项目进行鉴定、验收的时候,要有科技档案部门参加,对应当归档的科技资料加以验收。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文件资料的项目,不得验收。”“机关应根据需要和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企业领导应支持档案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企业各职能部门应积极支持和配合档案部门工作,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本着对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把档案管理的“关口”前移,变事后管理监督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监督。

(4)做好科技电子文档资料的收集、整理。目前,许多工程技术资料,基建工程资料的设计、制作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手工制作的技术资料很少,因此,在工程设计资料交接时,往往只注重了纸质文件资料的接收,忽视了电子文档的交接,例如,一项基建工程设计完成之后,设计方只按建筑方的要求提供了图纸份数,对设计的电子文档不提供给建筑方,今后必须重视并坚持对电子文档的收集归档工作。

(5)搞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库房是实施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先进的库房条件,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料的高效管理。目前,许多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绝大多数是单机管理,仅仅是实现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档案现代化管理严重滞后于其他管理工作,档案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其他业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人员的精力只能集中在档案整理及目录输入上,不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的需要,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首先必须解决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6)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档案事业发展的成效,加强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有计划、有重点,抓好学习、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前提,也是实施以人为本,科教兴档的关键,是推动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动力和源泉。

第7篇

一、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疾控档案的作用与意义

(一)提高科学化水平是档案管理的时代要求。疾控部门的档案类型繁多,各种传染病的检测表格、检验信息档案等五花八门,作为相关档案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是工作前提,同时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满足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档案的需要。当前时代条件下,提高科?W化水平对于提升疾控中心文化软实力很有必要,是顺应时展大趋势的需要,也是推动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信息化水平是达到疾控档案资源共享目标的强力保障。档案资源若不实现信息化,则只能低效率地进行。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关键一环。为了打破使用者之间的资源阻拦和信息共享,针对传统的工作模式需要去其糟粕进行革新,达到全面共享、管理高效的目标。

(三)提高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疾控档案工作提出的现实需要。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比较落后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首先关注硬件方面,相关设备的质量需要提升,进行管理的配套设备不够齐全,而且一些电脑的硬件配置比较落后,运算速度相对较慢,甚至出现卡顿现象,导致数据不能及时保存,使得日常工作中管理效率的提升受到极大限制。另一方面,软件上也有很大缺陷。由于管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外加其功能简单、操作繁琐,不可避免地带来工作过程中的高出错率。

二、疾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认清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同时,还要明确这项工作具有的复杂性。当前阶段,我国的该项工作在开展中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势必对该项工作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档案管理人才梯队建设落后。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从事相应工作的人才梯队建设变得非常关键。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欠缺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专业水平低下,则会导致该项工作进行缓慢,开展困难,更严重的情况是对整个疾控中心管理工作的推进造成严重阻碍。当前实际情况是,我国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急缺,人才梯队建设落后,如今国内卫生与医疗行业的混乱状况与这一问题不无联系。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卫生事业的重视,对疾控中心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成本不断提高。比如,档案管理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进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改进和更新换代,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另外,提高科学化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和进行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对于这些工作的推进都有制约。这些因素导致当前阶段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系统的低效率和高错误率。

(三)电子档案使用的用户信息安全性问题。电子档案是基于网络工程和远程信息传输等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现代化设备实现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档案源信息录入、传输、归档、共享等形式。使用电子档案后,查阅起来也更加便利。但是,电子档案是一把双刃剑,在相关信息搜集、传递、归类和共享过程中,进行这些工作的相关部门的电脑有可能遭遇黑客攻击或者出现信息泄露、泄密等安全问题。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链,在国家严打和防范的形势下这一问题仍然屡禁不止。这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可能破坏社会稳定。

三、提高科学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途径

(一)创新工作思维,提升业务能力是档案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须破除旧思想,抓住主要矛盾,把创新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以新的方法对待新的时代条件。

(二)推进工作,制度先行,做好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保障。应建立健全相关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培养、严格档案文件的归类整理,提高相关人员的制度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要把推动疾控事业科学发展统一纳入卫生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疾控档案工作专业性强的突出特点,要求我们建设一批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梯队。另外考虑到疾控工作所面对的各种新型传染病和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者仅仅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是不够的,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不断学习现代化先进手段和先进技术。相关部门应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团队,给管理工作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第8篇

一、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5]谭玲玲,邹妙玲,谭年元.基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高校成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90-192.

第9篇

对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和立卷归档原则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原始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依然欠缺,同时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检查门类较多,包括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新专业评审等,在根据不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容易因档案的交接和流转而发生遗失现象。

一、会计循环与档案管理流程

通常情况下,企业以一年作为一个会计周期,以日常交易为基础,以记帐凭证为依据,对财物的进出进行分类登记,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交易。因此,会计信息处理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会计循环。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开设帐户:根据企业历史交易情况开设总分类帐户,设置会计科目。

(二)会计分录:根据会计凭证在分录簿中序时记录交易项目,并编制科目汇总表。

(三)过帐:将分录簿记录的内容过到相应的总分类帐户中。

(四)试算平衡:即编制试算平衡表,检验分类帐户中各项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是否相等。

(五)编制财务报表:通过编制财务报表说明本会计年度内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

会计循环的具体图示

与会计循环类似,高校教学挡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前后继起,环环相扣。与此同时,对教学档案的交接流转也必须如会计帐簿作帐一样,清楚记录档案的来龙去脉,以避免遗失现象的发生。但和会计循环不同的是,它通常以一个学期为管理周期。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学常规工作先编制目录索引,建立目录与数字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记录每个目录项下资料的存放,交接和流转情况。然后开设总分类目录,根据总分类目录,设置文件盒。依据内容需要,建立统一的格式。格式一般包括总目录代码、分类目录代码、材料项目名称和盒编号四部分组成,按顺序依次排列。最后根据要求将收集的教学文件分类归档,以实行标准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其具体操作图示

二、会计科目与档案目录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会计对象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不仅要按照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一)目录设置必须结合教学主体的特点。即根据教学主体的需要,本着全面反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档案目录。

(二)设置档案目录必须满足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来划分教学业务档案的类别,设定分类的标识;二是要符合高校自身教学管理的要求,以便于为高校的常规活动、项目决策及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