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6:19:14
导语:在老年人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自理理论;老年患者;社区护理
随着人口老年化和代际分离,中国的空巢家庭急剧增加,而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85.4%,部分自理的占9.6%,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0%。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最差,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54.3%,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26.8%和18.9%[2]。1994年WHO提出“健康新视野的战略框架”,其中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2个核心概念[3]。探究自理理论在老年患者的家庭护理中的影响,以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12月家庭病房60名患者,年龄60~95岁,平均68.3岁,其中女32例,男28例。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诱发因数、经济条件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老年人从领导岗位或工作单位退休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旦生病,心理负担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档案资料,登门发放心理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掌握患者的心态。依据奥伦自理学说提出的自理需要,评估患者普遍性的自理需要,发展性的自理需要,健康偏离性的自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让他们正确看待进入老年期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正确认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以及学会在病理状态生活的重要性,从整体护理的角度把人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身心各方面考虑人的健康状况。
1.2.2设计恰当的护理系统:老年患者平均年龄偏高,记忆力较差,病重复杂,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应用自理缺陷结构,在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护理系统并结合患者治疗性的自理需要的内容,寻找干扰或影响实现自理能力的阻力,制定详细的可行性的护理计划,以满足自理需要的目的。
1.2.3干预措施
1.2.3.1健康宣传:通过定期家庭访视选取患者需求度最高的健康问题,通过观察、面对面的交流,选择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执行。如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卡进行护患沟通,利用简明形象、生动的文字,通过患者及家属阅读达到宣传的目的,介绍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的名称、用途、服药时间、次数,有利于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自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根据季节变化更换宣传内容,帮助患者增强季节性保健意识,随时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对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按护理程序绘制简单、易懂的流程表并向患者及家属反复演示直到会操作为止,达到自理的目的,以提高生活质量。
1.2.3.2电话回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方式,使护理教育从医院走向社区,把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4]。开设电话咨询的作用,对患者提出的用药及护理知识,物质代谢的特征,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并向患者询问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自理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时给予适当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2结果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ADL和SWLS比较()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ADL
25.32±4.72
30.89±3.56
6.93
<0.05
SWLS
68.08±19.61
92.88±8.48
2.313
<0.05
3讨论
3.1自理理论有其应用的必要性。卫生服务的全球战略目标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子女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快,不能过多的照顾老人。奥伦自理模式给医护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据社区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掌握生活自理知识,使其沿着强健—疾病的正方向发展,发挥出最高健康潜能。
3.2自理理论有其应用的广泛性。国内的调查表明,家庭照顾者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掌握家庭照顾技巧及疾病的护理方法[5]。社区医护人员为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人们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指导、语言治疗和健康访问,缓解疼痛以及生活照顾等多项服务内容,奥伦自理模式有其应用的广泛性,能较好地提高其自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躯体功能恢复,还可改变家属和照顾者的精神负担,达到共同恢复和促进健康,身心和谐的最佳状态。
3.3自理理论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多元文化护理要求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6]。社区护理与许多学科之间有着交叉及渗透,这就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等学科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每个患者“量体裁衣”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不断修订护理措施,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
4参考文献
[1]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R].2008:1.
[3]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
[4]谢琼,袁芳.电话回访对肝胆外科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9.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老年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使老年人的疾病也逐渐减少。人类的平均寿命日见增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心理学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而且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提高生活质量,安度晚年。下面谈一下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1建立社区老年健康咨询中心: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老年的自我保健。如饮食的烹调,营养的搭配,娱乐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建立保健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组织专家进行老年保健讲座,订阅老年保健杂志,建立老年健康宣传栏,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
2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感: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根据观察,老年病人适应力差,一旦患病,非常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好转,是不是不行了等等。这时护士要主动接近病人,帮助他们挂号,取药、取送化验标本,热情接待,解除孤独感对住院卧床的老年病人,应经常变换,使其能做些轻微的活动,放松肌肉,消除紧张情绪。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谈使病人感受到在医院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他们对医院的信赖,解除了焦虑,增强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3热情周到的护理:马克思说“热情体贴和蔼可亲的举止,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由于疾病老年人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情绪低沉,固执,爱发脾气。对老人医务人员应加倍耐心,热情,更加体贴,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就能增添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严密注视病情发展:对疾病的细微变化,护士都要严密观察,因为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合并症,所以要加强护理,根据不同的生理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交叉感染,故作静脉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刺激。吸人性或坠积性肺炎时,可采用经常翻身拍背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畅通。根据气温的变化,注意衣服的增减,以免受冻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其它器官的疾病。
5饮食护理: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应当是低盐、低脂肪或低糖,充足的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蔬菜、水果等的平衡膳食,力求色香味俱佳,易于消化,有营养。采取少食多餐方式,从而增加食欲。
6为病人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病房宽敞,光线柔和,安静,安全。病床要低,被褥要轻、保暖,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因此,住院环境要逐步家庭化,以增强病人的适应性。要创造条件,种植花草,在病室的墙壁上可挂贴优美的字画,以美化环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室的设备要维持病人的独立性,如准备轮椅、手杖等。走廊、厕所等处要设扶手,便于行走,保证安全。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病情的恢复。
【摘要】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人人口众多的时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加强老年人的保健及心理健康指导是摆在我们社区医护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近期的入户调查中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在社区内开展健康宣教及整体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 老年人;社区;整体护理
1 对象及方法
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人共800例,男352例,女448例,其中640例(80.0%)经过健康教育与居委会配合并讲课、展览宣传、心理咨询,都愿意与我们配合。
2 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
在社区中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包括对家庭进行健康宣教,老年人应学会自我放松、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高血压患者随身带好药物,不宜单独出行。学会自测血压,即定期测量血压。让患者掌握自己血压的正常值和异常变化。饮食上低盐低脂、清淡、戒烟限酒、减轻体重、经常锻炼、生活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糖尿病人首先要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水平,坚持服药,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3 社区开展整体护理
用真心、真情对待每一位老年人,通过宣教老年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造成老年人情绪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因此医护人员的表情及语言尤其重要,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老年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4 加强医护人员的品德修养
护士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宣教有关保健知识,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和负担,争取老年人的主动配合。护士优美的语言可使老年人感到温暖,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产生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应,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士情感的特殊性。护士面对老年患者,需要满怀关心、关怀、体贴的情感进行各种护理。护士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但面对老年病人,应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可因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影响病人,以致影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效果。人的情感是思想综合起来的心理状态,护士应具备美好的心灵。
5 护士的技术操作及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及娴熟的技艺,并不断进取,才能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更好的服务于社区老年人及患者。
6 护士的沟通技巧
一个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对老年人不仅是态度上的关怀,更是给与信念上的支持。与老年人交谈时,护士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倾听者,首先要集中精力,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持松弛及合适的,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或者变化话题,与老年人交谈时要用鼓励、愉快的声音配合适当的表示如对老年人关注和安慰等,要礼貌的称呼对方,然后自我介绍并说明谈话的目的,采用开放式谈话的方式引导老年人,对一些性格古怪、容易发怒的老年人,首先要表示理解,既尊重病人又要有效的转移他们的集中力。与老年人及病人沟通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它需要社区护士不断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摸索,增加老年人及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才能达到与他们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 老年人;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平均寿命的延长使中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已占总人口比例的11%,2015年60岁以上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因此老年外科手术也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因其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并在罹患外科疾病时常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也明显高于青年。Barlow等[1]对1040例64岁及以上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5%,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1 老年人手术前心理、生理特点
1.1 心理特点
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情绪改变十分明显:一方面对麻醉、手术具有恐惧感,另一方面对自己所患病的不了解产和焦虑、精神紧张。表现为:否认心理:怀疑自己患病的事实;焦虑心理:对手术目的、方法、预后不明确,导致不配合;抑郁心理:自尊心低、沮丧、无助;孤独感:不愿与外人交流;依赖心理:对自己日常生活自理的自信心不足[2]。
1.2 生理特点
强烈、持久的精神紧张性刺激能破坏人的的情绪并使人产生过高的应激反应,同时老年人的基础病、原发病更使正常的生理活动被扰乱。而生理功能障碍,使本来衰老的脏器储备功能进一步减少甚至衰竭,极易发生麻醉意外及严重的并发症。
1.2.1 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减弱,外周循环阻力增加。
1.2.2 气道阻力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通气、换气功能减弱。
1.2.3 神经系统反应低,对外界刺激、寒冷、疼痛等应激性反应降低
1.2.4 消化能力降低,胃肠道平滑肌张力性收缩降低,排空减慢。
1.2.5 内分泌系统功能衰退,对血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调节能力降低。
2 手术期循证护理
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地收集患者的资料:如生活习性、行为特征、家庭状况、各重要脏器功能、原发病的病情、术后可能的转归、并发症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初步判断,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并对护理结果及时观察总结,以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2.1 术前护理
术前探视患者,是循证护理的关键。与患者亲切接触,可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帮助其渡过为手术期角色的转变。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耐心细致介绍疾病和手术,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时间的安排、麻醉知识、手术方案、手术室环境、并对并发症的预防、术后饮食要求、术后止痛及睡眠知识,戒烟、排痰、床上排便等进行必要的指导,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自觉性、主动性,更好地配合治疗[3]。了解患者病情,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对各重要脏功能进行评估,对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制定应急措施,并对不同病情提供特殊护理,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骨科患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呼吸道护理、肺功能训练等。
2.2 手术期护理
2.2.1 接手术患者到手术室的过程要特别小心,因麻醉前用药产生的过度镇静可使呼吸抑制,将患者从病床移至车上时,由于的改变,可使心血管功能紊乱和性低血压,对意识障碍的患者,接送车应加护栏,必要时加约束带。
2.2.2 老年人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减少、皮肤变薄,使体温维持障碍,因此应保持室温24~26℃,消毒液要加温,所有输入液体和冲洗液加温致37℃左右。
2.2.3 老年患者抵抗力低,医源性感染机会大,无菌要求更高,因此在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2.4 老年人常并存心肺疾病、关节僵硬,常处于被动,因此安置手术时,动作应轻柔,以不增加患者痛苦与满足手术需要为结合点。
2.2.5 老年人皮肤脆性增加,使老年患者容易被制动设备、检测设备的固定胶布、电极板所伤,应妥善安置固定。
2.2.6 根据手术需要建立1~2条静脉路,以备给药、补液或输血,同时根据心脏承受能力调整输液速度,术后应将下肢的管道移至上肢,以免发生静脉血栓。
2.2.7 对清醒的患者,术中尽可能减少噪音,对手术引起的不适应细心解释并尽可帮助其减少不适感。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患者一般取去枕平卧,头偏一边的,以防止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误吸。
2.3.2 对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神志、尿量、鼻导管给氧等实施监测。注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谵妄,术后谵妄发生时明显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明显增加急性心衰和肺功能损害的危险[4]。
2.3.3 根据病情,遵照医嘱给予足够的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疼痛及由此引起的情绪反应。
2.3.4 必要的功能康复锻炼,注意“放手不放眼”的护理,如早期坐位训练、早期离床训练、鼓励咳痰、深呼吸训练、膀胱功能训练,以防止静脉血栓、褥疮、肺不张、肺炎、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3.5 视听触觉的刺激,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唤起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兴趣[5]。
参 考 文 献
[1] Barlow AP, Zarifa Z, Shillito RG, et al. Surgery in a geriatric population. Ann R Coll Surg Engl,1989,71:110-114.
[2] 姜乾金,等.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60-265.
[3] 黄津芳,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的施教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9,5:270-272.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中,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结合其家属及养老机构行政人员的意见后制定,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由护工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此护理分级方法受到医生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解其是否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相适应,并探讨较为准确的护理分级评定方法,笔者于2005年5月对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了评估和量化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中的等级护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龄<60岁、语言交流障碍、神志不清及特护老年人),其中男51例、女102例,年龄60~102岁,平均80·2岁。
1.2方法
1.2.1护理分级根据文献[1-2]将老年人护理分为3个等级:①一般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个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顾护理服务,定为自理。②半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功能减退,活动受限,个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丧失者,提供半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助。③全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功能活动障碍或减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者,提供全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护。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2所养老机构现行分级护理资料从其主管业务的行政人员处取得,由笔者和4位经培训的大三护理本科学生对选取对象的当日医嘱的照护级别(自理、介助及介护)进行登记(医嘱护理分级)。然后,根据《广州市托老服务工作守则》[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护理分级依据[2],评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即自理、介助、介护(标准护理分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3],对老年人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计分≤40分为介护,41~60分为介助,>60分为自理。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
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χ2=10·95、20·4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两者比较,χ2=1·9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4]。养老机构中护理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级别的依据和护理要求,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工作以及管理起着规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护工的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Barthel指数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医嘱分级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在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划分由医生、行政人员及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有关。调查中发现,医生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老年人的护理等级也就很难根据其实际需求来调整;由于不同的护理等级的收费也有所不同及家属的参与,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种护理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家属的意愿。除此以外,负责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当护理级别与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异时,只能简单机械的执行,使得需要调整护理等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当的照顾。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但我国养老机构划分老年人护理等级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年才出台,且全国各地大都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护理等级及护理内容,至今许多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被国际上公认的ADL评定方法之一,它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ADL评定方法之一[5]。临床上对于护理分级差异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数分级法[4-6],它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结果及预后,体现需要护理程度。本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分级,其结果与标准护理分级评估结果一致,而其评定更简单。因此,Barthel指数适用于我国的老年人,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分级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医嘱分级较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而建议将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现行标准护理分级的补充内容,以完善现行标准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的经验[7],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托老机构照顾护理分级标准及护理内容[S].粤发[2000]2号,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民发[2001]24号,2001.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51-52.
[5]顾敏,顾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影响探讨[J].现代康复,2000,4(1):34-35.
[关键词] 老年人;心理特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69-01
1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
1.1脑功能下降
脑功能下降是老年人常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精神易兴奋,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常情绪不良,如烦恼、紧张、压抑,休息后不容易缓解,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1.2性格改变
老年人常常会悲观自卑,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性格也变得孤僻,缺乏生活热情,有“老顽固”的称呼,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常常沉湎于回忆往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情景。敏感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心胸狭隘、嫉妒心强,难以倾听逆耳良言,别人说句话会反复考虑其含义,还有的因视听力老化,不信任他人,结果变得孤独离群。
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解决老年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对稳定老年人的情绪、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有很重要的意义。
2.1健康需求
对健康的渴望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希望多接触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从他们那里汲取青春活力,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年轻。
2.2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家庭成员越来越多的关心、爱护,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2.3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代替不了配偶的关怀及心灵的感应,很希望找个能互相照顾的老伴,这需要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
2.4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影响身体健康。
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不仅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还可以预防疾病,给老年人带来好的影响,易于健康长寿。
3.1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调整他们的情绪。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走向社会,参加老年大学的各项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在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安慰开导家属,让家庭每个成员都重视和尊敬老年人,使他们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3.5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适度的学习可延缓心理衰老,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如学习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老年自我保健知识等。
3.6解除老年人抑郁的心理
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应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首先要尊重他们,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从而消除他们的抑郁心理,使其精神愉快。
3.7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
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忘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们,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焦虑 衰老的征兆往往会使老年人感到惶恐不安、内心空虚、无所适从,莫名其妙地担忧将来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对自己的健康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往往就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发生变异。常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
疑病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些人往往会出现疑病症状。这种人一般比较刻板固执,因循守旧,个性执拗,容易将注意力从外界事物转向自己的躯体,并且主观感觉加强。
自卑 这种人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很少与别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减弱,对生活缺乏热情、勇气和自信心,从而产生不安和自卑心理。
孤独 有些老年人由于丧偶或夫妻不和、多病、行动不便,儿女工作繁忙,自己无人陪同,精神压力和体力负担过重,再加上不善交际,易出现孤独、失落感,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多因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而产生抑郁心理,悲观失望。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保健调节 老年人应该从身体、智能及情感上适应生存环境,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即使在遭遇困难或者不幸时也能用自己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情感,保持冷静,适应新的环境。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应戒烟、限酒,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扩大社会交往面,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保持心情舒畅,克服消极心理,振奋精神。
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应多关心老年人,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走向社会,多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努力维护家庭和睦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多与老人商量。丧偶的老人在独自生活过程中会感到寂寞,子女应理解老年人心理需求,支持老年人的再婚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子女应该多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而老人则应多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子女协商,切不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
【关键词】 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4-02
在我国现代文明的进步同时,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医疗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人的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人口老年化比重增加。根据现行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基数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7%,那么就可以判定为老年型的社会。据科学研究分析预测,我国到了2025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0%。然而老年型社会给社区护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机会,我国的老年人社区护理虽然早已开展,也积累不少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了根本实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理解好预防与治疗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水平,实现社区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以服务老年人为主,进而发展到为全社区的老年人提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社区服务,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区护理系统的发展[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社区,社区的护理管理系统主要是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对用户进行建档,并根据老年人所患的病种进行分类,有着第一手资料,社区护士对老年人进行分片护理的管理,运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选取300位社区老年人,据统计研究分析,到2011年为止,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5600人,占常住居民人口的22.39%。社区常住居民人口12854人,有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有2个医疗服务中心,其中医技人员12名,全科团队5名,临床医生9名,护士8名。
1.2 方法 通过社区老龄委提供的资料及走访部分家庭和养老机构,对社区60岁以上的300位老年人的现状和社区养老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特点和相关的护理需要,把收集来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软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制定调查问卷,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答案作出分析,并跟300位社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以及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询问和交流,得出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存在的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善。根据研究调查显示,主要存在5个重要问题,问题如下:①社区护理资源配置失衡。②社区护理服务机构不完善。③社会关注度不高。④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⑤未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1.3 统计学研究 使用SPSS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结果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根据对300位社区老人的实际生活现状和养老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加上分析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的资料,可以得出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中最关键问题,就是社区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所占比例高达46%,42%,很明显比其他的问题要高,见表1。
3 讨 论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要重点考虑怎样预防疾病等因素,还要注意考虑怎样做到合理的防止诱发疾病的产生,社区护理人员应该要分析老年人出现身心疾病的具体相关因素,并且采取及时方法进行防治工作。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现如今还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困难突出。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老年人社区护理资源日趋向城市集中,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关注,由此存在区域、城乡差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流,许多高龄老年人、患病老年人依然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劳动力。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和护理级水平的提高,社区护理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泛的。在实际护工作中,注意处理好预防与治疗的关系,拓宽护理服务业务范围,有利于加快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2]。
3.1 完善护理体系建设 从多个途径进行努力,建立和健全系统老年人社区的护理体系。抓住构建示范性社区护理机构的机会,做好不断健全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体系[3]。社区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医疗的服务水平,要把社区护理加入到社区护理体系的工作中,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在构建示范性社区护理机构的基础之上,一定做好制定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计划。同时,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医护人员的升职、进行合理的收费等等,为全面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2 重视康复护理 伴随着学领域不断地拓宽,人们开始重视康复护理,老年人选择护理范围不断地扩大,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些老年病的医院和社会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的使用功能朝着多元化、标准化发展,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选择适合的服务项目,享受全面的护理。老年康复保健工作主要内容有:一般常规性检查和医疗、基本的护理、养护服务,还有一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等。
3.3 临终关怀 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保护患者尊严为主要目标,让临终患者能够安详和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之旅。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应该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以个人家庭为基本单位,做好和发展临终关怀事业。
3.4 加强培训 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加强老年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一批较高水平,具备专、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水平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08):503-504.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护理;疾病预防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余年,从中体会到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的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病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使之健康的目的。
1 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尽可能给予满足和照顾,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药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解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 饮食调节
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要多食蔬菜、豆制品等。
4 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般都不愿住院。因此必须动员他们即使疾病未复发也要定期复查,了解病情,调整用药,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