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教学交流

时间:2023-06-07 16:19:15

导语:在教育教学交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教学交流

第1篇

语文试卷由常州一中和__中学共同命题,总体难度较大,成绩弱的学生不会,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会,这样的试卷区分度不高。这样的试卷对优秀学生来说并无优势,以至于他们学校高分人数很少,在语言运用题、文言文翻译、诗歌欣赏以及名句默写几大题上十分严重。学生答题不规范,十分严重。周主任认为,试卷难有难的好处,教学上既要关注难题又不能忽视基础,让学生有做难题的心理准备。

__中学用的资料主要是《核按钮》,这一点跟我们一样,除了《核按钮》外,他们每周有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选用和把关都是由钱校长一人负责,__中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学生的写作将无话可说,阅读资料涉及的内容广泛,体裁不一,阅读同时也给予指导。

__中学高三从今年9月1日起(他们暑假为补课),开始复习,他们的语文并没有依照常规的按考点复习,而是从文言文阅读开始,一直到上次联考才复习结束,历时近4个月,其间顺带着将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有计划的复习一遍,至于他们是如何将教材顺带复习,周主任讲的并不清楚。联考结束后,他们开始复习诗歌欣赏,计划今年寒假前结束,一个多月时间,明年3月底4月初结束现代文阅读,同时结束第一轮复习,考点中的基础知识运用,他们打算在第二轮中再复习。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势必要求课堂高效,__中学对高效课堂的要求也很高,每节课抓重点环节,以学生为本,有比较具体的考评机制(如何考评,他们语焉不详),课前、课后都有要求(具体如何做,周主任闪烁其词)。

关于作文教学,周主任说,__中学比较侧重于记叙文的写作,作为优秀的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突显出来,写记叙文不失为得高分的捷径,现在高考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写议论文,这类文章特别容易成为 “大路货”,中等学生,语文素养又不高的,可以做议论文训练,而优秀学生,或者是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一定让他们写记叙文,写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文章有个性,容易得高分。

从与周主任交流来看,__中学语文的高分不是凭空得来的,他们抓重点,什么是重点?是课堂的高效,是课前课后的精细,是对高考的细致研究。

1.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今年考试说明语文有5点变化,要把它研究透,多于外校、教研室联系,了解考试信息,确保在信息上不闭塞。

2.以后我们的复习要更加的精细,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课,认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衔接工作,每周周练确保网上统一阅卷,研究数据,很好的使用数据,指导我们下一步复习。

3.不折不扣继续推进高效课堂,将高效课堂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最主要阵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第2篇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得当,能使学生燃起熊熊之火,浩瀚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管理得当,能使学生身心健康,避免不必要的伤害。相传鲧禹父子均受命治水,鲧用堵,水来土掩,终遭失败;禹用引,疏渠浚道,天下大治,同样的背景,相同的对象,因方法不同而效果完全不同,这实在是值得深思的。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小学任教,与学生朝夕相处,成为知心朋友下面就浅淡一下我在这十几年的点滴经验。

首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最尊敬、敬佩的人为榜样,不仅影响他们行为规范的形成,而且熏陶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力量,推动其下决心去做,从而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利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现代名人对学生进行教,使英雄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心灵上,成为激励其前进的力量,这样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才能接受,易于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其次,进行美德教育,发扬艰苦相互的作风,尤其处在当前这个复杂的社会,有一种享乐思想,影响健康成长。为此,我利用班会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角不能丢掉传统,我把学生的生日放在节日前后,班级集体过生日,既热闹,又不铺张浪费,必要时可请一些家长参加,让学生感受亲人的温暖,找到了学生的心声,有利于以后的管理。

第三,要有健康的制度。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要有班规,班规必须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宜过多和太平,否则就不好操作,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班规的制定,他们比较乐于遵守,自己管自己的可能性增强,有时老师不在,学生照样能管理好。

第四,采取激励策略,同学们共处一个班集体,就是一家人,大家只有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才会把班级这艘进取之舟驶上胜利的彼岸。首先点燃精神之光,用具体数字说话,公平竞争,量化管理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可比性。以得分排等级,增强学生的“差距感”,由此萌生赶超念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学生,为此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在班级工作中,采用“带、扶、导、放”四个循序激进的训练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带领班干部发挥主导作用,在全班形成一个网络,彼此联结,带动动其他学生,在班上做表率,班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身先士卒,做好一般同学的榜样,这个班级的好坪与他们息息相关,让差距大的学生同坐一排,俗话说:“十个批判,有长有短”,由于种种原因,同一班级每个学生都存在心理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品德意志都因人而异,使得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或暂时领先,形成比较认识不足,遇到疑难问题,可及时改正,让他们从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种效应不仅能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促进人奋发向上,还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使后进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身的闪光点,这样为后进生提供了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环境,例如,班上有一位学习成绩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女生与成绩好的男生同桌,起初这位女生很自卑,成天沉默不语,不久机会来了,班上演讲比赛,我特意安排了这位女生,在演讲比赛中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从此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文化成绩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引导中等生,这部绝不可忽视,如果迷失了方向,那是很危险的,对学生敢于放手,实行竞选制,对学生敢于放手,实行竞选制,每隔一月选举一次,真正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志于提高领导能力,也可以毛遂自荐,各得其所,发挥各自的特长。例如:我班的胡蓓同学,虽然成绩不太好,但领导能力强,当选为班长后,工作做得井然有序,这激起了她的自信心,成绩近来不断提高。

对优秀生从严要求,要求他们将好的方面继续发挥,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对中等生耐心引导,使他们不断转化,步入好学生行列;对后进生高度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怀,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第3篇

关键词:情感交流 教育教学 重要性

学生教育,实际上就是用“动之以情”的方式让学生“晓之以理”,让学生能够改正其错误,发扬其优点。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乏味的教育,是僵死的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先进设备进入了学校。但是,无论它们多么先进,功能多么齐全,也替代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人毕竟是生活在社会中,不是生活在机器堆里。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良性的。教师对学生的言行认可,表示赞赏。与学生交往气氛活跃,充满友好与鼓励。结果学生乐于接受,并且心情舒畅。同时这种情绪又反作用于教师,这样的学生,教师乐于教,乐于解答和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师生间这种良好的情绪不断交流,不断提高,使师生的隔阂(年龄差距、地位不同)越来越小,感情越来越融洽,最后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学生都能够心领神会。教师也同样会对学生体察入微,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一些细小的变化,做到询问教导,防微杜渐。另一种是恶性的。教师看待学生只凭主观印象,不调查、不分析。因为学生以前曾做过错事或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一有错事就首先找到他的头上,他成绩稍好,就怀疑是抄来的,对他们冷嘲热讽,打击挖苦,即使口上不说,心里也厌恶,对这些学生出现问题没有好脸色,也懒得去细问明查,甚至轻率地下结论:说他们天生愚笨、恶习难改。结果学生因教师的态度恶劣而痛恨教师,破罐子破摔,凡事对着干,老师说一,他偏说二,老师刚讲了要遵守纪律,他背后里就起哄闹事,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同样的要求,结果也有好坏之分。一个班级的学生,老师往往不自觉地分成好、中、差三种类型,学生的表现不同,使老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存在着差别。一般说来,老师会不自觉地多关注好学生,与这些学生交往,老师往往是和颜悦色的,对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总是态度积极,仔细解答。老师的这些表现,是对学生的肯定,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对老师所教的课感兴趣,甚至对老师的一些习惯性动作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是省心且放心的。对于所谓的差生,老师大多比较重视关心,与他们接触交谈也较多,对他们的情况比较了解,有错误能发现,有优点能发掘,教师的温暖能感染这些学生,使他们在感动的基础上,立志改过。话剧《救救她》中方老师教育李晓霞,首先是去了解她的情况,了解其犯罪行为,了解其心灵创伤,深入细致地体察其犯罪的处境心态,考虑其改过的实际困难,设法为其转变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挽救了她。所以教育这类学生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避免情感上的恶性循环。许多老师大概都有同感,那就是表现差的学生性格大多数很怪异,自制力比较差。而他们的这些缺点正是由于长期在感情上得不到温暖,在学习上得不到关注造成的,对于这些学生,只要教师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考虑,给他们一点温暖,他们就会感激得热泪盈眶,对他们多一份谅解,他们就会死心踏地地听你的一切教导。由此看来差生转化并不难,关键是要有一颗爱心。然而真正遭冷遇,被忽视的是中等生,他们在班中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壮举引起人们的关注,班级中有他没他好像无所谓,他们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得到教师的表扬或批评只是形式上的,根本触及不到他们灵魂的深处。既感受不到真情,也遭受不到打击,像一潭死水,消磨了学生的进取心。这种缺少情感交流的交往,激不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这种不冷不热的关系,使师生之间更加生疏,他们对老师的期望得不到满足,希望之灯因没有教师的爱生之火点燃将永远不亮。所以倾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面对的。

人的情感问题是有倾向性的,作为教师就必须公正、平等、客观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不能偏爱某些学生,也不要忽视某些学生,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照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他们都感觉到光明,感受到温暖。其次要分析学生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学生知道你对他所做的事早已洞悉,从轻处理是为了给他“留面子”。谅解和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会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比批评和惩罚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也应想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学生能够接受。

第4篇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我市多年来针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召开的第一次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交流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明确努力方向,落实工作措施,齐心协力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感触很深。我们知道,抓教育,就是抓百年大计;办学校,始终以育人为本。没有质量作保证,育人就会丧失根基、迷失方向,学校就将无法生存、无力发展,教育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值得欣慰的是,我市基础教育战线特别是历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志们,长期以来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始终坚持教学质量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会上几位同志的发言,在确保教学质量方面其实有一个共同点,我简单总结了一下,那就是“三个好”。第一个“好”是有一个好班子。不管是教育行政机关,还是学校,不管是高中,还是初中,都有一个团结协作、坚强有力、思路清晰、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理直气壮抓管理,真抓实干求质量。第二个“好”是有一套好制度。这些好的制度,既包罗各项工作内容,又锁定各个工作环节,既体现约束力,又彰显激励性,既体现竞争力,又兼顾公平性,并且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体现着鲜明的特色。第三个“好”是有一支好队伍。这些学校的教师群体,不仅学有所专,而且教有所长,不仅有敬业的品质,而且有创业的精神,不仅勇于探索,而且善于协作,这是办学能够保质量、出成绩的关键之所在。当然,这三个“好”不可能反映我们工作的全貌,基层学校和教师已经或正在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还有很多,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好”,才支撑起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成就了我们的教育事业。

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总结表彰会上,我曾经提到,就全市整体而言,教学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教学质量还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学质量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个别学校教学工作还非常落后。其二,学校综合竞争力不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导致部分生源流失。以高考为例,我市一本、二本进线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应届生一本上线率最高的宝丰一高和叶县高中也只有7%。其三,教科研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尚未得到及时有效推广,教育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力度不大,教育改革和教学探索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创新氛围尚未形成。其四,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同时存在,教师的梯队建设和专业成长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大面积提高,阻碍了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严重影响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于此,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实际,开启思路,一心一意把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千方百计把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上去,努力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愿望,全力带动基础教育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第5篇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模式 情境 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76-02

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的观点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理论的产生都具有其时代特色和先进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各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主体,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流露可体现。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真正的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产生的厌倦情绪。

一、现代体育课堂普遍现象

1.过分注重内容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把教学看成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现有水平;教师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灌给学生,唯知识独尊,而学生却处于教育的边缘。

2.过分强调教师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备课时,教师致力于钻研教材,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课堂上,运用完整优美示范动作,征服了学生,但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做,课堂气氛沉闷。很多教师会采用“提问法”,但设问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未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结果是自问自答。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取得实效。

3.过分关注体育课堂的效率,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体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和单调而流于形式。教学中淡化了课堂教学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人(学生)的作用,未能让学生正确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会运动和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快乐。

二、建立“互动――交流”教学的理念

“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及他们与课程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和影响,这种交互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性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可又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是围绕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实现体育“互动”教学,教师首先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全面看待学生的挑战和考验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对“互动”教学的真谛及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互动”,不仅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必须要研究学生,必须要把教学的内容化为学生迫切需要的东西,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心动――进而自觉自愿地形成互动。

三、体育“互动――交流”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欲望

(1)幽默化――创设和谐教学的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体育“互动”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用了导入语言幽默,课中活动多变,课后评价宽松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例:把篮球运动称为“姚明今天回来”或“小神舟飞船上天”。跳高运动为“一鹤冲天”,跳远运动又称“腾云驾雾”,标枪运动叫作“火箭发射”等等。准备活动采用音乐背景,学生舞蹈的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韵律的节奏和兴趣以及对与音乐美、舞蹈美、人体美的兴趣和追求。

(2)游戏化――激发动机,引起需求

传统的田径项目是一般学生最害怕参与的,更谈不上兴趣,但又不可能删除,我把这些项目用游戏的形式演示出来。设计体育课,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通过“兔子跳”“青蛙跳”“袋鼠跳”(套布袋跳)、“老牛拉破车”(两人套着呼拉圈并脚跳)、“飞跃黄河”等游戏活动,把单一、无味的立定跳远教材形象化、趣味化,使课堂教学内容多姿多彩,使“互动”更贴近于现实。

(3)生活化――发展迁移,创新运用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设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加强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讲究策略,实现良性“互动――交流”

(1)多向“互动――交流”策略

多向“互动――交流”指把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主体构件:老师、学生、教材内容、体育设施组成多种类型的交互形式,扩大互动的交往范围,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的学习需要。

a.师生“互动――交流”

始终相信学生各具所长。例如在快速跑学练中,有学生提出:“侧身跑可以吗?”引得全班同学轰堂大笑,而我没有简单否定,要他说明理由,他说:“我是打篮球前锋位的,为了便于观察全场,摆脱对手,我经常要侧身跑。”我和同学们听着都觉得很有道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可以练,同样达到锻炼速度素质的目的。

b.生生互动,团结互助。如在队列队行教学中,老师提出要求,请一些学生当“小老师”,仔细观察队友的动作,指出他的缺点和优点,并帮助他矫正动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形成平等交往,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c.师生与教学内容互动

例如学生进行迎面运球接力游戏,规定在运球中不准走步,既激发运球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运球技术。师生与教学内容互动,有利于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调动学生的兴趣。

(2)小组活动策略

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体质、意志的不同,根据动活内容,采用科学的分组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互动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共同进步。此外,还可创设多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小组活动策略,有利于解决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和局限性,又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互动。

(3)竞争激励策略

竞争是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人们也把体育称作竞技体育,如我们在每月除公布优秀小组外还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出如“优美动作奖”“创意奖”“100米王”“蛙王”“课堂表现奖”等有新意的奖项,以各种丰富、多样的激励方式肯定学生,在“互动”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更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3.实现“互动――交流”教学的升华

(1)引导老师“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能促使和谐“互动――交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主导“过弱”,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往往摸不着方向,容易走弯路,如果老师主导“过强”,又要滑入旧教学轨道。因此老师的“导”是互动的关键,“主导”的“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有待于作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2)教师教育教学目标意识,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和学,并让学生明了“终身体育”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入到课堂中,这是“互动”的出发点,也是互动的最终目标。

(3)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和学法,更要备教材――运动器材安排。使教材、学生、教法、学法、器材有机联系相互统一,这是“互动”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6篇

教育网站是专门提供教学、学校宣传、教材共享、资源交流的综合性网站。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学校和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我们计划创办自己的英汉网站。在网站上,主要进行中外文化的展示和推广,语言学习资料的,外语方面活动的组织等。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广大英汉学习爱好者提供互动交流的渠道。

【关键词】教育网站 教育信息化 全新交流 教育资源分配

1 前言

教育网的目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目的之一在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众多教育网站将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平台当中,以学校教育社区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班级网升级,成为大部分学校的必然选择。这种网络技术的运用比较多地停留在资源收集、一般的交流沟通等功能的实现上,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在课堂教学、互动展现、发展精进中运用的实践探索尚嫌不足。

2 新型教育网站的特点

新型教育网站与其他传统的校园网相比较,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即较强的互动性、综合性、连贯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英汉教育网站的建设,目地是为了给师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方法,为大家提供一种拓展视野的新途径。教学网站的功能要能够服务于教学、学习、课外实践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一种传统课堂外的辅助工具。

已有的英汉教育信息资源有限,并且部分资源不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停留在素材水平的较多,停留在演示型课件水平的较多,共享性弱。在搜索信息、评价信息、科学信息、互动交流、组织活动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而我们的英汉教育网站将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为想要做兼职和教育工作的大学生提供授课平台,为想要学习英语的学生和想要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提供教育课程。我们在网站上进行中外文化的推广,语言学习资料的,提供语言学习的课程,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翱翔于语言的天堂。英汉教育网直接指向海量信息资源、明确的学习过程、精准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减少了学习者因盲目网络冲浪可能造成的时间浪费。成为探究学习学案、互动交流途径、e化教材(包括网络知识资源)、各类智慧资源教学组织的新型工具。

例如:我们将课程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分类组织,形成较强互动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提供给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同样,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灵活多变,生动逼真以及便于控制的特点,把大量丰富多彩的国内外文化、风景、民俗等资源展现在用户面前,提升学习交流的多样性,兴趣度。并且可以通过网络的便利性和互动性,组织大量的兴趣班、义教、课外实践等活动,加强凝聚力和学习力。

众所周知,网站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桥梁网络有巨大的教育资源库,它集全社会力量,使教育资源无限增长。这对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均等得到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不再会受到学校水平、教材、教师能力的限制。不仅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理想。它可以使各地教师、学生同处一室,共同讨论,共同分享。

3 英汉教育网站的功能

总体来说:英汉教育网站将具有以下功能:

(1)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中外教育教学资料,开辟虚拟课堂栏目,每一节课程的教学设计做成教学网页,包括实践练习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方便学生学习。能够提供在线测验、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等,实现师生互动

(2)英汉教育网将具备网站信息的处理功能,教学能够动态增加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等,也就是可以进行信息和资料的增加、删除、修改,方便网站的管理。

(3)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下载、上传,如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软件、课件等。学生即使回到家也可以利用教学网站进行远程的学习或对所学过课程进行复习。并且大家有的新鲜内容可以随时上传分享。

(4)能够提供信息资料搜索功能,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英汉教育网站使用搜索查找的方法,方便用户快速的找出自己所需的资料和内容。

(5)拥有交流互动的论坛,师生在使用中或实践中遇到困难可以在论坛上提出,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方法和共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网上交流的平台。

(6)开辟活动组织专栏:义务教育、互助交流、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信息,为各种社团、组织、个人提供联系交流的渠道。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

(7)招聘、就业专栏:学生可以针对性的自己的求职信息,互动交流自己的特长、求职意向等内容,使学生与用工单位有充分的互相了解机会、减少因不了解产生的就职问题。并核实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提高广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接触面,为就业提供便利。

英汉教育网站能提供教学互动的全新方式学校网站使得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交流有了全新的方式,让大家不再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制约。我们的英汉教育网站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学生寻觅不同的教育方式,各取所需。我们允许不同学生沿着自己途径,按自己的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这样他们更有机会享受最佳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掘自己内在潜力,培养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参考文献

[1]高成.JSP动态网站建设[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25).

[2]张剑平.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教育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8(11).

作者简介

刘丽(1992-),女,陕西汉中人,西安翻译学院本科在读,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高海宁(1980-),女,陕西宝鸡人,现任职于西安翻译学院,职称:政工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张宝珠(1991-),女,广东韶关人,西安翻译学院本科在读,专业:英语(商务方向)。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交流-互动” 英语教学模式 学生能力 实际应用

论文摘要: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引到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手段。语言能力只有通过与其他人进行言语交际,思维交流才能得到提高。

1、何为“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交流-互动”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交际活动情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产生互动。“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1 课前预习-“交流-互动”的前提。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或比较枯燥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指定学习范围。

1.2 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小组可由六人自由组合(其中优差生要平均分配)。在课堂上,小组交流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其形式是:各小组的成员就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交流、探讨;然后在小组内选出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巡视、参与;如学生遇上生词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指导,但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学生他们自己运用集体的力量,相互学习,团结互助来完成任务。

1.3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在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的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的交流成果,其他各组认真听取发言,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老师进行提问。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使其大胆开口用英语说话。

1.4 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师不急于下定论,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将英语口语和听力结合起来,具有以下两种形式:

2.1 每日演讲。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在课前指定几个话题,让两个学生自由组合为一组,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前找好资料,相互讨论并选定一个话题,然后由其中一位上台进行演讲。在演讲完毕后,由该生或教师进行提问,抽取同学回答,并且分别对演讲学生和回答问题的同学记分。这类活动既可达到督促学生不断练习口语的目的。而下面听的同学,因为回答正确则可以得到奖励,就会认真听,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听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2.2 即时复述。即时复述是一个锻炼说者口语和听者听力的好方法。因为说者只有尽量表达清楚了,听者才可能复述,而听者只有认真听,并用心记了,才可能将说话者的本意表达正确,完整。比如在第一堂新课时,同学之间还不熟,相互了解还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即时复述的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学生两两之间先相互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外貌特征、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一个与自己性格特征有关的小故事。十分钟后,教师抽取一位同学,让他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复述其中一人所说的内容。复述完后,让大家根据复述内容猜猜“他”是谁。这种方法,既能让同学们相互了解,又进行了听说结合的训练。

3、“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1 着眼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将听力和口语教学结合起来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在游戏互动中愉快的学习,轻松地开口会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力水平并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3.2 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交流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每个小组获得的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这就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突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发展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实践证明,运用“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贯彻听说领先,听说结合的原则,能优化课堂结构,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英语并且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第8篇

你们好!

我是大唐中学的九年级语文教师冯文清。大唐中学位于我区的大洼地区。近年来在新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我校中考成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的各项指标都居全区的前列。尤其是语文成绩连续四年居全区前四名,在每年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中,每年我校均有两名以上的语文教师获此殊荣。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课堂效率的提高,今天,我代表大唐中学语文组向大家介绍我校是如何在新课改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

一、切实施行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备课这一环节,尤其是积极采用集体备课这一措施。集体备课不是一个新名词,各种各样的集体备课机制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章各节均分均干或由一个把持和“垄断”,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的意见,从而造成集体备课有名无实,我校语文组注意到这个现象,在探索怎样进行群策群力的方法的同时,首先注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各年级组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知识的系统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多年的积累、运用和实践。这就要求每个年级的每位语文教师掌握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体系。我校长期以来采取跨年级研讨备课制度。这样的备课制度促成了低年级教师也能把握中考的动向,而毕业班教师在进行总复习时,也节省了很多时间,由于学生基础牢固,复习起来也轻松了许多,从而保证了我校整体水平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也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之间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的关系。

其次明确备课中的合作意识。采取先分工后集中的原则。

21世纪“单兵作战”已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这需要教师的精诚合作,共同提高。我们在合作备课中通力配合,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首先明确分工:谁专门研究“基础知识”,谁专门研究“文言知识的梳理”,谁擅长“课外阅读”的指导,谁负责“作文训练”专题,谁搜集“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等等诸多语文活动均分配到人,每个阶段后由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中一次排查、梳理、讨论,定出某个模式后,再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所需把某个环节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长期坚持这样的合作备课,让全校语文教师把握住语文的教学方向,都有一套完整良好的教学方法,争取整体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正如我校唐加顺校长所言:“一个人的力量不会出好成绩,只有整体成绩的提高,才能使个人的成绩提高。”

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备课。

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合作过程。学生参与到备课中也是集体备课的一个环节。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拥有和教师同样多的信息来源,他们有不同于成人的视角。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同时,正确引导他们的观点,让他们对语文中存在的问题更深更广地去研究。长久的实验发现,学生参与备课,不仅愿意学习语文,而且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预习任务,师生在课堂中互动效果大大改善,课堂的空间也更加深广,课堂效率也迅速提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那么师生互动及生生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如下几点:

(一)始终不放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学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教材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教材,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课外知识融入到课堂练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语文中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教学中的难点。考试时认真对待平时课余时间的练习,他们往往只是应付地做一点,有的同学干脆就交白卷,根本达不到复习的目的。也有的同学认为做几篇作文根本不见什么效果,还不如做几道数、理、化呢!认识到这一问题,我就把这两项的内容化整为零,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来。每当讲授教材中的美文时,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每节课中存在的知识点,让同学们参与到教材的分析中,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贴近阅读教学的内容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达到触类旁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节课,我们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话题进行练笔,即使是几句话的练笔也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从而解决很多学生在作文中无从处下笔、无话可说的难题。

为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着手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思路,这些年,我们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将新课改与中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语文知识整理成体系放手学生去锻炼、去研究,争取把学生由学习知识的主体变为研究性的学生。教师主导教授学生的解题思路、审题方法,把握文章内容、各知识点的区分、而细致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挖掘,教师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如:小说的训练中,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求每篇文章整理这样的体系:课文内容的梳理会复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找出写作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进行重点研读四方面着手,经过长期的训练,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前,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小说阅读,大多数人能轻松地阅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知识,也不为中考所累。

(二)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语文课堂中通过什么形式进行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的水平能力,使其快、准、全地接受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办法,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对不同的阅读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现象,不同的环境,教师做相应的调整,争取不用一个模式去套。

1、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

提问是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提问中,问题的设置对师生互动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恰当的设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它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让学生从提问中获得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在提问上下功夫,深入提问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新的认识,让学生自由灵活地提取它来建构新的知识。提出类似“为什么”“请说出理由”“你是怎么想到的”“你从哪几个角度来考虑的”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

其次,挖掘教材,趣味提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对课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地评判。”我在对学生的提问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提出能激发学生举和思考的问题,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如: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总结实词“卒”的用法,一般老师口头讲“卒”除了有“士兵”“终于”之意外,还有“死”的意思,然后针对“卒”布置练习去做。这种做法往往造成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倍感枯燥。因此,教师可设置一个谜语来提问:“刘邦听了笑,刘备听了哭。要求打一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了起来。课堂氛围顿时活跃了不少,大家纷纷猜测,最后谜底出来了是“翠”字,老师这时解释字谜的意思是:刘邦听说项羽死了很高兴,而刘备听说关羽死了很难过,所以说“卒”还有个死的意思。像这样的灵活、趣味的问题,不仅创造了情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

2、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互动的深化,提高课堂效率。

“讨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材或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课堂互动中教学环境最自由宽松的,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对于学生的讨论,该放手时就放手,但不能过多,也不能放羊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本来语文课程就有口语训练,在我的课堂上从不限制学生说话。经验告诉我,好说的同学无论是语文功底,还是语感,以及作文等诸多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他们善于倾听,也对语文感兴趣。正如卢梭所言:“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都的东西。”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04届一名女生开玩笑说:“我上学就是学语文来的。”

实践证明:教学成绩的真正提高不是在拚命地多占课、多上课,关键在于教师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终身备课及课堂45分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

以上是我校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一些做法,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9篇

关键词:QQ群;交流模式;对比分析;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076-03

基金项目:国家创新性实验项目(101051140)

作者简介:杨坤(1988-),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均衡发展;黄梦蝶(1991-),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均衡发展。

0引言

即时通讯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同时也引起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它使泛在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即时通讯软件的代表,QQ在国内发展迅速,据腾讯官方网站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QQ用户中的活跃帐户数已达到7.519亿,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1.674亿。将QQ运用于教学也日趋普遍,其中QQ群的各种交流模式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有突出作用。

1研究背景

1996年以色列的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为了能在网上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交流的特点,实现人与人的快速交流,他们决定开发一种软件,从而产生了ICQ(Iseekyou的音译)的设计思想。1999年国内开始出现了Oicq、Picq、OMMO等一些类似ICQ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OICQ(openicq)是QQ的前身,因其用户操作简单、界面设计合理,使它的在线即时通讯的用户群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注册用户群。QQ群是QQ诸多功能中的一种。QQ群的传播特征包括即时性、异步性、并发性和多媒体特性等。基于QQ群平台的交流,不仅可以是文本交流,还可以是音频、视频交流,不仅可以实现一对一交流,也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可以根据需要同步传输对方所需的电子材料,如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素材等,从而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有各自的特点。随着将QQ运用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关于QQ群运用于教学的交流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各学者的重视。但在现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对QQ群的3种交流模式采取单个研究的策略,很少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确切的研究维度加以区分,显示不出各种交流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对QQ群的3种交流模式按照一定的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种交流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构建更加合理的QQ群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QQ运用于教学的各种交流模式的特点分析

2.1QQ群运用于教学中文本交流模式的特点

文本交流模式指的是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利用文字、图片等文本形式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交流模式是建立在QQ传输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功能基础上的,主要利用纯文本聊天的形式,参与者通过终端打字收发消息,并辅助以一些图片来传递信息。利用此种模式可以让QQ群中的所有人参与话题讨论等活动,对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都很有益处。该交流模式的快慢,取决于参与者打字的速度及准确度,参与者在文本交流一段时间后,思维会被一定程度地激发,群中的讨论节奏会随着参与者积极性的提高而变快。在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QQ表情等功能,让沟通变得更加活泼。除此之外,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可以随时截图,让交流更加快捷和直观,并且利用在线文件传输和群共享、群邮件等方式,扩展了QQ群的交流宽度和深度,让交流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其基本操作步骤为:登录QQ-选择收发消息的QQ群-采用文本交流模式进行交流。文本交流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自动保留文本交流的记录,在参与者需要之时可以随时调出查看,并且消息记录支持复制粘贴功能,让参与者不会忘记信息,沟通更加方便自如。另外,QQ群的文本交流模式使得参与者看不见彼此的表情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交流时在心理上比较放松。该交流模式的缺点在于文本输入所需时间长,而且容易出错,在参与者彼此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情况下,失去了通过声音和表情获取更多信息的机会。

2.2QQ群运用于教学中语音交流模式的特点

语音交流模式是指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借助于麦克风等设备通过声音向对方传递语言信息,同时也可辅以文本交流模式中的信息交换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这种交流模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相类似,而其与电话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电话是一对一的交谈,而在QQ群的群体语音聊天是多人一起,并且在进行语音聊天的同时,可以辅以文本交流,可以收传文件,也可以发送图片及表情等,这就大大扩展了单纯意义上的语音交流。这种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讨论的人员都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在教学中更加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也更能激发参与者的参与热情。该种交流模式的快慢取决于参与者对话题的敏感度、热情度和熟悉程度等。交流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话语的相互鼓励和启发,使话题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热烈讨论的氛围中。结合文本交流的部分功能,语音交流可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其基本交流步骤如下:登录QQ—选择所要参与讨论的QQ群—点击“群语音”键—邀请群成员—进入语音聊天模式进行交流。采用语音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者更快也更加容易且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他参与者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意思。另外,语音交流模式的交流途径相比文本交流模式更加丰富,对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讨论的深入。

2.3QQ群运用于教学中视频交流模式的特点

视频交流模式是指在QQ群成员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借助网络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向其他参与者传递视频以及音频信息,同时可以辅以文本交流模式的信息交换途径以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种模式。该种交流模式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可视电话,但可视电话是一对一,QQ群里的视频交流模式是一对多,更接近于视频会议系统模式。这种交流模式可以让参与者清楚地看见彼此的相貌和表情,在交流过程中,参与者可以用文本、语音沟通外,肢体语言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在教学交流过程中,师生间可以利用该种模式进行实物演示等活动,更大限度地支持了多渠道的信息表达。该种交流模式比文本交流和语音交流更加丰富,一般情况下也更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其基本步骤如下:登录QQ—点击“多人视频”键—选择需要进行交流的群—添加群中成员—进入视频聊天模式进行交流。采用视频交流有效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不仅传递的信息量增加,而且能通过视频图像观察到学生的一些表情变化,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进一步探索其内心世界。同时,在QQ视频交流过程中可以及时抓取画面,供参与者进一步分析和欣赏。这种交流模式直观性更强,参与者可以使用的功能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因此也越来越得到普及。但这种交流模式虚拟性降低,它让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容易让参与者产生拘束感,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更难袒露心声。此外,由于网络原因,QQ群中的多人视频人数有限制,不适合10人以上的教学讨论。

3教学实验中QQ群文本、语音、视频交流模式的对比分析

在QQ群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交流模式分别有各自的特点,也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文本交流模式、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的目的都是要让另外的参与者明白自身的意思,都能够传递信息,并且都可以进行文件共享等。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本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文字传递信息,语音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语音本身传递信息,视频交流模式侧重于通过视频传递信息。所以在对这3种交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考虑这3种模式共同拥有的功能和特点外,更强调了它们彼此间侧重点的不同。在经过实证研究后,发现这3种交流模式在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讨论时间及信息量、学习参与度3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别。

3.1话题引入和转换速率

在实际的教学讨论过程中,基于QQ的文本、语音和视频的交流在话题引入和话题转换率上有很大的差别。在QQ群中的文本交流模式下,话题引入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话题发起人希望引起注意的受众不确定。这种情况下,QQ群中对话题发起人所发起的话题感兴趣的在线群组成员在群文本讨论区域进行交流,话题才能得以展开。这种情况下的话题引入,可能会出现“有人发起,无人应答”的情况。相比较之下,基于QQ群的多人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模式,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因为语音和视频的交流模式在话题发起时,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话题参与人员确定后才能进入讨论群组,目标受众明确;二是参与的人员必须全部在线才能取得语音和视频的正常连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的话题引入成功率。在话题的转换率上,文本交流模式要比语音和视频的转化率小。经过调查,文本交流过程中,一次40min的连续讨论的主题一般在2~3个左右,而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中一次单位时间内的讨论主题可以到达4~5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文本输入比语音和视频交流速度要慢很多,在进行语音和视频交流时,参与者的注意力要比文本讨论时更集中,并且文本交流模式中的话题展开后,参与者的思维要更加深入,话题不容易被打断或者转换。在语音交流模式和视频交流模式相比较的过程中,语音交流模式的话题转换速率比视频交流模式的话题转换速率要略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语音交流模式中人与人之间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彼此的表情神态,参与者更能放松地参与讨论,而在视频交流模式中,多数参与者会对其他人察言观色,在话题转换时顾忌较多。

3.2讨论时间及信息量

在QQ群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各种交流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运用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当条件一定,各种交流方式在面对同样的教学话题和学习任务时,讨论时间和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实验中,当面对同样的话题时,文本交流模式要完成一个教学话题的讨论所需的时间最多,为40~50min。语音交流模式和视频交流模式所需时间差别不大,为25~30min。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本交流模式中文本输入的速度要比语音和视频中人与人直接言语对话要慢,并且在参与者打字输入的过程中,对话题的思考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在多人参与的文本交流过程中,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发言关注度要比在语音和视频过程中的关注度要高。相比之下,在语音和视频交流过程中,多人一起讨论会出现声音相互干扰的情况,参与者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意见,思维深度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另外在文本交流过程中,他人输入的时间空隙要长,参与者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一定的资料搜索,可以让参与者讨论的信息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QQ群的3种交流模式所产生的信息量也有所不同。在对同一个教学话题的讨论中,文本交流模式的有效信息量占整个讨论的信息量的比例更大,语音及视频交流模式的有效信息量比例相差不大。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语音和视频交流更加直接和快捷,参与者可以脱口而出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特定的环境下,参与者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组织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容易有随意的成分,但是在文本交流过程中,虽然交流气氛也可以很活泼,但是参与者输入的信息在逻辑和语言组织上会更加有条理,并且其他参与者对输入文本的关注准确率更高,使得有效的信息量的比例增高。

3.3学习参与度

学习参与度是衡量QQ群运用于教学活动过程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QQ群的3种交流模式在参与者的学习参与度上有一定的区别。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文本交流模式的学习参与度最低,其次是语音交流模式,视频交流模式的学习参与度最高。在面对同样的教学活动话题时,3种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对话题感兴趣的程度相差不大,但是在后续的讨论中参与者的兴趣提升程度有差异。因为3种交流模式给参与者提供的氛围不同,这种氛围给参与者的影响也不同。视频交流模式中,由于参与者彼此看得见,不仅能够通过言语和文字反应出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能够直接看到彼此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这样的讨论环境让参与者有很强的存在感,能够时刻感受到其他人员对自己的影响,这种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对话题的兴趣程度,也对参与者的发言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讨论时参与度最高。相比之下,语音和文本交流模式对参与者的影响要小。参与者在语音交流模式中进行讨论时能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参与者对话题的兴趣程度随着话题的展开会有一定的提高,参与者能够在听觉的刺激下带动思维,相较于文字而言,语音更能够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在文本交流模式中,参与者对文字的感兴趣程度没有语音和视频那么高,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讨论开始到讨论的时间要长,在进行到讨论末尾时参与者的兴趣消退得更快。

4结语

在QQ群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3种交流模式中,各种交流模式在各个情景中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没有孰好孰坏之分。文本交流模式是最基本、运用最广的在线交流模式,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对设备硬件和对网络通信流畅度的要求更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本交流模式支持多人同时参与,能够对少量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但是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容易下滑。语音和视频交流模式更适合少量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参与者的学习参与度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问题讨论更加快捷方便。明确QQ群的各种交流模式的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QQ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也为我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QQ群运用于教学的交流模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徐建星.基于QQ的高校师生课后交流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

[3]马晓玲.QQ传播模式及特性探析[J].东南传播,2008(4).

[4]牛红凯,黄守刚.QQ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08(4).

[5]邓天翔.基于QQ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福建电脑,2009(5).

[6]陈树刚,姚红玉.利用QQ构建一对一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

[7]熊才平,蒋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8]袭著宇.QQ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