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时间:2023-06-07 16:19:19

导语: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 主要有三个财务指标[即净现值(NPV) 、内含报酬率(IRR) 和静态投资回收期]及敏感性分析。无论财务指标还是敏感性分析,其结果的计算都必须依赖于所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预测和计算, 因此所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计算是正确做出财务决策的第一步。实务中投资项目的发展阶段分为建设期、营运期和终结期三个阶段,因此项目未来净现金流量也相应的划分为初始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和终结现金净流量。由于每个阶段引起现金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 因此对相应基础财务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必须区别对待并且要考虑阶段之间基础财务数据的联系:

(1) 初始现金净流量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购入成本、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和流动资产投资(即占用在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上的资金) 。(2) 营业现金净流量的产生主要归因于项目投产后在其寿命周期内通过正常生产经营获得的净现金流量, 涉及基础财务数据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费用以及相关税金等;在实务中, 往往预测项目该阶段未来5~10 年的现金净流量, 对超过10 年的现金净流量预测将进行特殊处理(如保持为一恒定量或按某一固定比率持续增长) 。(3) 终结现金净流量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以及占用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回收等。

二、电子表格对财务决策所需财务数据的归类及其相应电子表格间的逻辑关系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所涉及的基础财务数据比较复杂, 因此必须对其基础财务数据进行适当归类才能保证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计算、三个主要财务指标计算的准确和高效,从而达到财务决策的目的。基于上述考虑,利用电子表格对上述财务数据进行归类:包括1个工作簿以及其中的13 个工作表,这13 个工作表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表、借款还本付息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表、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损益表、现金净流量表、现金净流量表1(固定投资+5%) 、现金净流量表2(销售收入-5%) 、现金净流量表3(经营成本+5%) 。

以某具体投资项目为例,13 个工作表所采集的财务数据及其功能如下:

(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主要采集项目建设期有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财务数据,其内容如表1所示,同时该工作表数据计算的结果也是项目融资额度确定的主要依据。

(2) 流动资金估算表:主要采集项目建设期即将结束、经营期即将开始所需的流动资金额度, 是初始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其额度确定一般采用详细估算法,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 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表:采集建设期各个时间点上初始现金净流量的发生额以及营业期前几年的流动资金发生额, 同时该表直接体现项目投资者根据投资总额和投资进度安排而制定的融资计划(包括融资来源和融资方式), 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4) 借款还本付息表:采集债务性筹资利息引发的资本化借款费用和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营运期主要的费用来源,同时提供还款资金来源和计划, 防范投资方发生财务风险, 具体内容如表4 所示。

(5)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采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是营运期主要的费用来源,也是偿还借款本金的主要来源,计算方法如表5所示。

(6)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采集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是营运期主要的费用来源, 也是偿还借款本金的主生的销售收入,是营业现金净流量的直接来源,也是投资方必须进要来源,计算方法如表6所示。

(7) 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表:采集投资项目营运期所产控制环节,同时还提供由于销售行为而发生的相关税金,具体内容如表7所示。

(8)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采集营运期伴随销售发生而配比的主营业务成本以及三大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为最终正确预测营业现金净流量奠定基础,所包含内容如表8所示。

(9) 损益表: 采集营运期各个时间点上发生的全部销售收入以及相应的全部成本、费用和税金, 并计算出相应的净利润,因此是营业现金净流量计算的基础, 所包含内容如表9 所示。

(10) 现金净流量表:采集项目建设期、营运期和终结期的现金净流量, 是投资项目财务决策所需要的直接财务数据, 也是计算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直接依据, 该工作表是投资项目财务决策中最重要的一张表, 因此可利用该表中的现金净流量数据和电子表格提供的财务函数(IRR 、NPV) 直接计算内含报酬率和净现值,其内容如表10 所示。

(11) 其余三个工作表:这三张表采集的财务数据与功能与表10 完全相同, 只是考虑当投资项目分别出现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5% 、销售收入下降5% 、经营成本增加5% 三种情况时对项目三个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即其功能是进行项目敏感性分析。

上述13 个工作表之间的财务数据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数据传递和层次关系, 其中现金流量表(包括三张敏感性分析的现金流量表) 是所有工作表中的核心, 其余工作表将为这张核心工作表提供基础财务数据。上述表1~10 中带有阴影部分的数据就是工作表之间相互关联和联动的主要财务数据,其具体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三、电子表格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上述项目财务决策评价模型为财务评价人员提供了一般的思路,但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所涉及的工作表及其工作表中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具体项目进行调整, 不必拘泥于本文所阐述的工作表, 但是本文所述工作表及其工作表中的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必须建立财务数据之间清晰的逻辑关系,并且能够利用Excel 实现这种逻辑关系, 这是本模型计算财务决策指标和相应敏感性分析的重要前提, 否则只是一些没有关联关系财务数据的罗列,失去实际意义。

由于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基于未来的, 所以事先所确定的一些假设或者假定发生变化时, 相应的基础财务数据就会发生变化,最终影响项目财务评价指标,因此本文所阐述的模型就是利用了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超级连接功能和数据之间清晰的逻辑关系,使得数据在工作表之间准确、高效的传递和联动, 最终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为投资方决策层提供各种情况下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状况,减少项目投资风险。

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第3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着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第4篇

一、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概述和特点

1.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概述。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用以进行再生产的经营活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根本上来讲是企业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活动,它对企业的生产产品的规模、品种、规格、质量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的革新、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建和新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应,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进一步积累企业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水平,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个长时间的投资计划,需要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对要投资项目的预期效应做出判断和分析,判断其投资后的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投资是有否可行,投资是否有必要。企业在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时,还需要全面考虑投资风险、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通等各个方面。

2.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2.1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现能力不强。因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大多是器械设备、厂房等可见物质,其价值在采购和建设初期就已经赋予了固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果投入具体的生产,其用途就不容易被转变,在企业所有的投资形式中,固定资产是变现能力最低的一种。

2.2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占用时间长。因为获取固定资产因而实行的全部资产支出都包括在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内,在建设期内投入的资金,一般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把其价值收回,而这部分资金在生产制造类企业资产中通常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卷烟制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现状

1.卷烟制造企业生产设备资产使用率不高。

1.1规模化生产模式还未形成。生产制造类企业,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会采用规模化生产。在卷烟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条生产线生产几个产品的情况,这样需要采取分时生产安排。在生产一个品牌转向生产另一个品牌时,设备要停机处理。当品牌转移过于频繁时,会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此外,卷烟制造企业的生产厂规模普遍较小,规模化生产还没有形成,也是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1.2生产设备还未达到满负荷的状态。目前我国税收制度大多采用属地纳税原则,卷烟工厂在兼并后虽然取消了法人资格,但税收问题还是牵制着企业的发展,卷烟生产安排会影响到各工厂所在地的税收。为了兼顾各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往往要兼顾各地方实际情况,这样不但使得本来可以集中安排生产的却要安排在规模小的生产厂进行生产。一方面由于生产技术达不到工艺标准,需要进行技改投资。另一方面,造成设备投入了却得不到满负荷生产,使得设备的使用效率总体不高。

1.3生产方案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卷烟制造企业中,由于生产软盒包装的设备与生产硬盒包装的设备不能相互利用。如果生产安排不均衡,过分考虑各地经济增长需要,制定生产方案时受到制约,通常会出现软硬盒生产安排不平衡的情况,导致一部分设备和工人闲置的情况出现,也会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

2.固定资产投资缺乏中长期规划。

这里所说的中长期,是指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在现实中常常出现一次资产的投入,远未达到预计的使用年限,就发现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再改建或者扩建。最典型的就是房屋建筑。房屋建筑的一般设计使用年限最低也是四十年。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房屋建筑通常只用了二十多年就要推倒重建。这看似是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现时的财务效益,但从中长期来看这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中长期规划,也存在过度投资的情况。就卷烟制造企业而言,这些投资从现时的角度来看,都是符合发展要求的,但在行业产量总体减少,结构稳步提升的发展趋势下,继续扩大产能,容易造成未来产能过剩。

三、卷烟制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控制的途径

1.建立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

卷烟制造企业的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建立,从工艺标准、产能等多方面设定阶段性目标,使投资规划能充分满足战略发展需要。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制订要充分兼顾已有投资,以充分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顺应企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建立,能够对发展过程中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以引导,能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性进行评判,能够有效地解决过度投资、资源浪费的情况。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建立,可以有效的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成本。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组织架构。

卷烟制造企业在实施具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管理层要全方位了解和研究整体的市场运行情况,真实有效地掌握市场动态,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做出决策。要仔细论证投资方案,详细排查潜在的投资风险,还需要全面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现金流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才能做出有效可行的投资决策。要做出这样的投资决策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投资决策组织架构作为保障。投资决策组织架构应该涵盖各个层级、各个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架构中每一个环节的人员,都要能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要营造优良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组织架构,才能发挥组织保障,才能杜绝过度投资和盲目投资。

3.提升现有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

卷烟制造企业目前的设备状况可以用设备先进、产能充裕来描述。但由于企业规模化生产模式还未形成,或者是生产计划安排不妥当,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出现这种状况时,不是要加大投资,而是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要坚定推进规模化生产。通过规模效应提升生产效率,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此外,卷烟制造企业要盘活闲置资产,要把闲置资产中不能够再投入使用的及时进行处置和变卖,可以继续投入使用的要充分盘活投入再使用,以提升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由此一来,不仅能够把废旧的固定资产转变成资金收入,有助于增加企业现金流,同时也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四、结语

第5篇

经济发展与能源、科技、投资等均具有较为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赵进文、范继涛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内在结构依从关系,当GDP增长率不超过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1];反之,能源消费对于经济发展同样存在较大影响。鄢琼伟、陈浩的研究表明,GDP、能源消费与中国GDP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同时长期能源消费对GDP存在单向因果关系。[2]Kais和Sami对全球58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也证实了经济和能源消费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3]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是中国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4]唐未兵、傅元海研究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正面作用,且这种正面作用随时间不断变化。[5]科技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区域差异。范柏乃等的研究表明,财政科技投入、RD经费投入、RD人员投入等因素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差异较大。[6]在当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中国GDP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7],对能源消耗同样具有较大影响。彭昱研究表明,政府在能源相关产业的投资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尤其在制造业中的能源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更为明显[8]。Lus Augusto Barbosa Cortez等的研究[9]证实了彭昱的观点,巴西政府的投资决策同样对巴西的能源消费产生了长期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巴西的投资主要倾向于能源消费中的科技发展。上述研究主要涉及经济、能源、科技、投资等不同指标的相互关系,能够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但对于能源消费、经济发展等多种目标下投资决策的实现路径并未涉及。在多种约束目標下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研究中,Yongbin Zhu、Zheng Wang研究了碳排放预算下的经济增长和排放控制的最优路径,提出了科技发展投资的合理路径[10];朱永彬等以研发投资为减排手段,构建了最优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目标约束下的最优控制模型,提出了在减排目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的最优研发投资路径及经济平稳增长路线[11];潘见独等通过建立二阶随机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企业面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不确定性时的减排科技最优投资路径和最优碳排放权交易量[12];Bosetti等在对能源技术细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目标下的能源投资和RD投资决策问题[13]。

多种约束目标下投资决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方面的投资决策优化问题,即针对经济、环境约束下的科技发展投资,未涉及不同种类投资间的相互替代关系,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约束,以科技、能源、固定资产投资等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构建科技发展、非化石能源生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科技发展投资、非化石能源生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投资决策问题,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能源结构约束和经济发展目标下的科技发展投资、非化石能源生产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政府投资决策的建议。

二、模型的建立

(一)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由于科技水平是GDP的主要影响指标之一,也是本研究中生产函数的自变量之一,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

法对中国历年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进而将评价结果T(t)标准化值应用到生产函数中。科技发展水平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采用章穗等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14],该体系包括科技产出、科技投入、科技对经济的影响、科技对社会的影响4类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

二是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历年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上述24项指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难以做出判断,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获得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历年评价结果,记为T(t)。

三是标准化处理,获得科技发展水平评价值。由于科技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需要对数处理,因此选用的标准化方法为:T*(t)=T(t)/min{T(t)}。

(二)生产函数构建与协整检验

三、中国科技发展与非化石能源生产的投资决策问题分析

(一)相关参数核算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模型选择2014年作为初始时刻,2020年为终端时刻,即设t0=0,tf=6。模型初始时刻和终端时刻固定,各变量均以2014年值作为初始条件,以2020年值作为终端条件,其中K(t)、I(t)、IB(t)、u(t)和v(t)根据相关约束条件确定,若无相关约束,则为终端自由变量。

在模型有关参数的测算过程中,有关价格的变量均以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处理。首先采用19952014年科技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因子分析,样本的KMO检验值为079107,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共获得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78%,根据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各年度科技水平评价值T(t),标准化后为T*(t)。采用19952014年GDP数据和能源消费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计算lnG(t)-lnT*(t)和lnE(t)。资本存量K(t)采用永续盘存法核算,有关K(t)的测算采用徐杰等人的方法[17],其中折旧率K=884%,1995年的资本存量为32 0649亿元(1978年不变价格),采用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计算lnK(t)。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各项数据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均不平稳,二阶差分平稳,即满足I(2)。

比较logL、LR、FPE、AIC、SC和HQ准则推荐结果,取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的原VAR模型滞后阶数为2,因此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为1,JohansenJuselius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无约束协整秩检验和极大特征根协整检验都在5%显著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同时可知均衡关系式为:

资本存量I(t)、IB(t)均采用永续盘存法核算,科技资本折旧率及资本存量采用杨林涛等人的估算方法[18],其中科技资本折旧率为Ii=10%,科技资本存量(1995年)为4132亿元(折算为1978年价格),根据式(22)中常数值及科技水平评价值计算A(t),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可获得g和g0。非化石能源产业投资考虑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的年度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力年鉴》),折旧率采用翁宏标等人的核算结果[19]中的电力行业折旧率(20002007年平均值,619%),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可获得gB和gB0的值。消费能源全部为化石能源时经济的损失率q参考于渤等人的核算结果[20],取q=29%。最终测算的各参数值见表3。

(二)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约束分析

在能源控制约束中,中国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作为《十三五规划》重点之一,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控制在15%左右,在经济发展约束中,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759966亿元,1978年不变价格)翻一番,因此可以构建模型的约束条件:

四、结果分析

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标煤的控制目标下,根据式(26)、(27)绘制的中国能源消费变化轨迹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20152020年将以年均9000万吨标煤的速度增长,化石能源消费量也保持增长趋势,年均增长4846万吨标煤,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2020年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08372万吨标煤,因此在煤炭消费占比大幅下降的需求形势下,中国化石能源供应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在2020年要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根据式(26)绘制的变化轨迹见图2。由图2可知,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将从2014年的47840万吨标煤(占比112%)达到2020年的71950万吨(占比15%),因此中国非化石能源生产只有保持年均4019万吨标煤的增长或年均704%的复合增长率,才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15%的目标。

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约束下,根据式(30)绘制2015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生产投资规模图,见图3(2014年为不变价格)。由图3可知,2015年非化石能源生产投资额应达到5181亿元(3197亿元,2014年价格),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生产投资额度应达到7723亿元(4765亿元,2014年价格),20152020年应至少保持年均559亿元(345亿元,2014年价格)的非化石能源生产投资增幅,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98%。

已知的前提下,科技发展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同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水平。根据式(31)绘制的科技发展投资决策路径见图4。当2015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保持2014年水平8023%时(a=0),中国科技发展投资应保持年均1727亿元(10654亿元,2014年价格)的增长,2020年才能达到28148亿元(173694億元,2014年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应达到794%。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提升1%,即到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要达到8623%,中国科技发展投资(a=+001)保持年均1523亿元(9397亿元,2014年价格)的增长,在2020年才能达到26926亿元(166153亿元,2014年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5%;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提升2%时,中国科技发展投资(a=+002)保持年均增幅1331亿元(8213亿元,2014年价格)的增长,2020年才能达到25775亿元(159051亿元,2014年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8%。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降低1%,即到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达到7423%,中国科技发展投资(a=-001)保持年均1944亿元(11993亿元,2014年价格)的增长,2020年才能达到2945亿元(181728亿元,2014年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6%;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降低2%时,中国科技发展投资(a=-002)至2020年需达到3084亿元(190306亿元,2014年价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1%。

在经济发展目标约束下,科技发展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如图5所示。适当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同时提高科技发展投资额度;或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同时降低科技发展投资额度,均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科技发展投资提升具有较高的边际效用,科技发展投资的边际效用虽呈现缓慢降低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因此从中国目前较高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看,努力提升科技发展投资,适当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第6篇

关键词:EXCEL 投资决策 财务管理

1 EXCEL的概念

Excel可以满足大部分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定义好的基本运算函数、统计函数和财务函数,也可以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自定义分析函数。Excel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计算,而且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快速的排序、筛选、自动汇总,使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此外,也能把数据用饼图、条形图和折线图等图形显示出来,并通过Web实现协作和信息共享。Excel之所以能为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如此有力的帮助,是因为Excel集通用表格计算、丰富的图表显示和便捷的数据分析为一体,具有简洁友好的操作方式、强大丰富的使用功能和完善完整的报表体系。它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财务、金融、行政、统计、经济、和审计等众多领域。

2 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指在每个单位范围内的有关资金的组织、筹措、调拨、使用、结算、分配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管理工作的总称。简而言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关系产生的,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由于许多复杂的数学方法被运用到财务管理中进行分析运算,数据的计算及处理分析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候Excel被用来解决财务问题不仅仅能够得到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且得到的计算分析结果更加简洁和快速。

企业自身的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同时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对其也有影响。企业不是公益性组织,它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与获利。另外,财务目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为股利政策、资本结构、投资报酬率、资本项目与风险五点。Excel不但能够建立财务分析与管理模型,而且还能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的管理与分析水平。

3 EXCEL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投资者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目的就是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

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是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在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而逐渐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时,那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计提一定数额的折旧费,才能保证企业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并且把固定资产的成本分配到各个受益期内。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Excel设计固定资产折旧模型。

3.1 常用的折旧函数

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其中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涉及大量运算,比较麻烦,而利用Excel内部的计算折旧函数,可方便快速的计算折旧。Excel提供了双倍余额递减函数DDB( ),直线折旧函数SLN( ),年数总和法函数SYD( ),并可利用Excel 计算功能使用工作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利用Excel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可节省大量劳动力与劳动时间,减少工作量。

3.2 折旧模型的设计和计算

如何运用Excel来计算各种折旧方法下的折旧额,下面是我们举的一个例子。

案例:假设某工厂购买了一台价值为2000万元的新机器,其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为600万元,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在三种折旧法下隔年的折旧额可以用Excel来计算得出,如下图1所示。

在应用Excel计算折旧额时我们需要在直线法下的E7中输入“=SLN($B$1,$D$1,$B$2)”,按Enter键确认后,移动鼠标至E7单元格的右下角,从E7填充到E11;在年数总和法下输入“=SYD($B$1,$D$1,$B$2,A5)”,确认后从F7填充到F11;而对于双倍余额法来说,在G7中输入“=DDB($B$1,$D$1,$B$2,A5,2)”,然后利用Excel的自动填充功能计算出前三年的折旧额,在G10中输入“=SLN($E$3-$G$7-$G$8-$G$9,$E$5,2)”,确认后填充到G11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SYD函数和DDB函数时,要想能够实现自动填充功能则参数PER就不能直接写对应的数字,而必须利用相对应的单元格引用。

我们可以运用Excel的图表功能,把表格中的数据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更加直观和清晰的数据结果。操作过程如下:

①选中整个数据区域,点击【插入】菜单中的图表选项,在弹出来的图表类型对话框中选择柱形图,点击【下一步】。如图2所示。

②点击【下一步】之后,会显示【源数据】对话框,在【系列】菜单下,把系列名称分别改为“第一年”至“第五年”,它们的数值分别选择位于“第一年”到“第五年”中在三种折旧方法下的数值,在分类(x)轴选项框中填入E6:G6的区域范围。如图3所示。

③点击【确定】按钮,在弹出的【图表选项】对话框中填入图表标题,x轴和y轴的标题,点击确定,就可以出现我们所要的图表。见图4所示。

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期望价值 投资价值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进入资本市场参加上市企业投资的投资者急剧增加。为了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每股净资产(元)、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现金含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综合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合理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案,必须客观分析企业会计报表及固定资产会计信息。

从客观的角度看来,现在公开披露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信息,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却是资源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盈利能力信息。尤其是占有份额大、使用目的多、事业支撑元素强的固定资产,更加对企业未来收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代号排行前(600001-600007之间)5家企业在2006年9月30日披露资产负债表的调查分析看来,5家企业持有固定资产平均比率占总资产平均额的61.14%,超过资产总额一半以上,其中最高是中国国贸(600007)的固定资产金额占资产总额的92.29%。可见,企业的每股净资产金额中所含固定资产份额较高,也就是说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一半以上是固定资产。因此,要合理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就必须详细了解企业资产,特别是占有份额大而且使用元素多的企业固定资产,通过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的会计特征,全面评估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与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在根据本身经营战略决策进行事业投资过程中,取得并持有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其目的是同过运用投资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并取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事业收益。

2.1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

企业资产负债表披露的固定资产账面是取得固定资产的全部成本。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属于事业投资行为,所以购入费用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也就是说,从购入固定资产开始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费用支出额,作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原价并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及计量,并且在未来的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分摊费用的形式,收回固定资产这一事业投资确定成本。可见,固定资产购入时账面价值高,此时表现出来的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高,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及折旧核算,表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减少,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随之降低特点。

2.2固定资产取得的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使用取得固定资产进行产品生产经营,并获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期望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事业投资成本收回及实现期望价值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在这一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熟练完善、市场的不断开拓及产品销售量的扩大,营业利润会不断增;另一方面,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处理,其账面价值不断减少,需要分摊的费用总额在降低。加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长于折旧年限,也就是说企业固定资产经常是在累计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仍然还在使用并创造收益。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了解企业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

3.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与绝对收益增加

根据我国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第三条规定,企业有形固定资产是为商品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使用目的而持有,并要求在使用期间实行按“使用寿命”期内摊销的核算方法。由于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多重效用的客观特性,同一固定资产、同一核算成本、不同的持有目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将带来不一样的经济收益。

3.1固定资产持有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一经取得,不管使用效益如何,都按照固定资产取得原价,确认及计量于资产负债表之中,并且设立“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耗量。根据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理论依据:在企业生产及经营正常进行前提下,由于物理的,机能的因素将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和价值损失,为了合理反映这种价值减少,会计核算实行对使用固定资产在“经济使用年限”内进行折旧会计处理,通过固定资产的原价分摊形式收回其投资成本。

可见,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过程中,无论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等折旧方法中的哪一种,都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减少、折旧累计收回投资额在增加,即体现了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3.2固定资产的金融价值性特征

企业持有的土地、仓库、厂房及建筑物或以“在建工程形”形式核算的土地等有形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客观金融性特征。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保有固定资产不管是使用目的还是投资目的,持有期间都实行折旧核算,使得若干年经过账面价值变得越来越少。事实上,随着我国土地价格及建筑成本不断上升,这类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

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保有这部分金融性固定资产,由于具有巨大含溢价值。由此,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能选择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转为把这些固定资产在市场上以市价卖出实现变现,将取得巨大营业外收入,实现企业利润增加。

4.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挖掘企业投资价值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状况复杂、确定成本核算单一,因此,投资者必须善于有效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结构、使用状态及性质,从理论上发现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客观存在的未来投资价值。

4.1 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依据我们知道:一方面,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利润有贡献,并且这一贡献额度是通过固定资产本身的机能减耗换取而来的。一方面,在假设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固定资产取得原价就等于资产的潜在经济使用能力。其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在经济年限内所带来的单位年间经济收益,将大大超过原价折旧额。因此,投资者须详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项目及使用状况,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4.2善于认识固定资产的金融性价值收益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的确定核算特征,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客观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在这基础上,如果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把金融性固定资产以市价卖出变现,将实现巨大的经济收益。

实际上,金融性固定资产按现在市场公允价值交易,将使其隐含在该资产中的“含溢”价值部分得以实现,形成企业的确定收益。这样的结果将会直接带来企业每股收益及现金流量增加的同时,创造超过期望价值、使用价值以上的扩大价值额,形成扩大面积的增值空间。

4.3挖掘超过账面价值以上的多元投资价值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固定资产 投资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投资行为是实现中小企业存在价值的基础手段,是产生收益从而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在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中,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科学管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促进中小企业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指出,企业固定资产的有形资产的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认为,在确认固定资产时还应该同时满足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这两个条件。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即企业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基本结构简单,在管理方面主要依赖企业家个人的管理能力。这样的特点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灵活性,但也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弱点,使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对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把握不尽合理。中小企业一般面临的竞争激烈,许多中小企业都将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就成为中小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选择。但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缺乏高效科学的投资决策团队,重大的投资决策通常由企业家个人做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要么过度强调短期收益和降低风险,要么不顾企业现实情况而片面追求扩大投资。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在投资方向选择和投资规模选取之间不能做出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决策。

2、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在资金管理和运营方面通常会面临债务问题。固定资产的投资所需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大,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筹资活动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而通过负债形式得到的资金支持是很重要的资金筹措方式。固定资产的投资过程在时间上相对较长,在时间上做出合理的还款计划安排是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佳的资产负债率和资金流动比率等,确保具有充分的长期和短期的偿债能力,避免发生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这是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必须面对的问题。

3、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通常缺乏科学的投资机构和明确的投资管理制度。受到企业规模的局限,很少有中小企业设有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都由企业家或者企业高层直接管理负责。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导致在投资管理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投资项目管理程序混乱,各个管理环节相互脱离严重,投资管理方面漏洞很多。更为严重的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核不严,对具体项目缺乏论证和评估,导致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

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1、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规模。中小企业需要树立战略管理意识和观念,科学规划企业的发展远景和发展步骤等内容,并以此来指导固定资产投资,科学的处理好企业战略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上,考虑固定资产投资要与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要围绕企业的技术改造这一核心要素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要特别着重于国家大力扶持的新产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企业需要在快速发展和风险控制与追求效益之间做好平衡,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方面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做好合理的资金分配,避免使企业陷入资金困难的境地。

2、拓展多种筹资渠道,合理开展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开展投资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是多数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尤其需要开拓思路,树立风险意识,在固定资产投资规划之初就首先考虑筹资的渠道和数量,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只有在能够合理的筹到投资所需的资金,才能进一步考虑固定资产投资问题。而对于筹资困难或者筹资成本过高的情况,尤其需要做出慎重考虑。坚决杜绝筹资的盲目乐观心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和机构,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资金和企业规模等的局限,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决策等方面通常处于弱势。因此,更加需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和机构,包括工程项目规划、概预算控制部门、内部投资主管部门、建设管理办公室等,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形成权限,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项目决策控制,保证决策的科学和客观,防止无效投资。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其发展壮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较大,企业往往因为投资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有必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对策和措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在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制约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增值税不予抵扣,占用了投资企业的大量资金,加重了税负,限制了投资的规模,特别是使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加强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是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有效途径。然而生产型增值税使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承担了较高的税负,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继而影响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正如有些经营者的感叹:不搞技改,产品上不去;搞了技改,负担下不去,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二)不利于专业化分工

购进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税金最终要通过价值转移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再进入产品或劳务销售价格。在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环节按销项税再征一次增值税,形成事实上的重复征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愈高,产品生产或劳务经过的经营环节愈多,重复征税的范围就愈大,重复征税的程度也愈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使企业因纵向联合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税负的不同。一些大而全的企业,由于生产资料、产品能够“一条龙”生产,产品中所含设备的增值税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专业化协作生产企业,由于设备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税负较重,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这种状况使社会化协作大生产的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导致行业间、企业间税负失衡

一般情况下,企业设备越先进,产品技术含量越高,其固定资产总额也必然越高,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相对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较少的企业,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则相对较少。这种税收制度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原材料消耗相对较少的能源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其开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既要承担投资的风险,又要多纳税,无形中使得投资者更愿意把资金转向投资少、税负低的项目,客观上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消费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将对企业投资中设备投资的比例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对资本的有机构成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说来,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会不断地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因而资本的有机构成也越来越高,每一个劳动力所支配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对改变目前低技术产品过剩、高技术产品相对较少的产品结构和老企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利益驱动机制,缩短固定资产建设周期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固定资产完工时进项税抵扣期限的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建设期资金的时间以及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回报率的追求,会对企业加快建设进度、缩短购建周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继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入账价值计算,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增值税转型后,由于支付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的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税这一项,产品成本要小于转型前。

(四)使企业在公平的税负环境下展开竞争

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产品和劳务实现销售时的税率是一样的,但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一样,其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固定资产的存量也不一样,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税负也不一样。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按照国际惯例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造成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不平等竞争。消费型增值税不仅能够彻底消除重复征税,而且实现了税收政策在对设备投资的选择时保持了中性,能够保证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投资行为之间的税负公平、竞争公平,有利于市场机制及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转型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策略

(一)抓住增值税转型机遇,把握好固定资产购置时机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性投资的增长,而且有利于降低实际税负和生产成本。作为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仅应定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构、构筑核心竞争能力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上,还应从培育和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对拟投资固定资产的先进性能、资源的配套程度、发展阶段、对存量固定资产的优化调整及配置组合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而且应长远计议、精心组织,利用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依托增值税转型的税收优惠政策,把握好投资的轻、重、缓、急节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时机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争取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从税基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扣除,实现企业最佳的投资回报。

(二)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并正在付诸实施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在投资策略上,不仅要考虑现有的存量资产和产品结构,还必须定位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上,从投资资金上予以倾斜。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给予优先投资。对效益低下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不鼓励发展的项目,应定位为退出产业。在投资导向上,应加快对主营业务影响较大的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力度,提高主要产品制造质量,保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树立前瞻意识,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应当明确,一旦投资形成,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竞争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下,原有的技术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减,甚至沦为劣势。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应有充分的前瞻意识,把投资政策与战略发展结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相结合,形成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战术性投资行为,以持续的技术领先推动市场竞争优势。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或稳定的同时,使投资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促进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严把投资决策关,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当前,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换代升级、更新改造的已经来临。滥用固定投资的税收优惠,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科学的投资决策和严格的投资程序是避免投资损失和投资包袱的必要手段。在投资决策上,始终坚持谨慎性原则,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投资是科学投资的前提。当前尤其应该注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以充分的流动资金作保证。尽管增值税转型后能够减少一部分资金的流出,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现阶段,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资金稀缺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如果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推动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造成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沉淀,而且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增大了经营风险。在进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时,应大力提倡“不可行性研究”,从正反两方找出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只有充分进行各种风险因素的研究,才能提供科学决策的有用依据,忽视不可行性研究分析的论证是残缺的、不完备的。

【参考文献】

[1]杨丽梅.对外投资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6(3).

[2]张玲.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及价值评估[J].理论月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