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时间:2023-06-08 15:16:07

导语:在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第1篇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9、工作人员在使用X线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10、施行X线检查时注意受检者防护,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摄影中除受检者,其他人员应在机房外等候,对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1、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合理选用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熟练掌握暗室的操作技术。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1、根据规定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专业技术、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佩戴个人剂量元件并按规定参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

3、按规定对放射诊疗场所和诊疗设备进行防护与状态检测。

4、严禁对妊娠妇女进行X线检查,尤其是妊娠8—15周的妇女。

5、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尽量采用X线摄影检查,照射野面积一般不超过胶片面积的10%,并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

6、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放射诊疗设备,请取得资质印证的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正确掌握适用范围,合理使用X线诊断。

8、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后过滤”和小照射野工作。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标准的人员从事放射工作。

二、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三、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四、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五、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体检工作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将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负责。

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导致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放射工作人员本人;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病人应当通知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单位,并按规定向放射工作单位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八、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单位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九、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

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当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射。

十、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照射接触史;

(2)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价处理意见;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疗、医学随访观察等健康资料。

十一、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十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察的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承担。

十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工作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十四、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五、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

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不再享受保健休假。从事放射工作满20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可以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间安排健康疗养。

医院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

3、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六、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时间和格式,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逐级上报到卫生部。

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拟定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汇总分析全国个人剂量监测数据。

第2篇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开展好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监督员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上级文件,强调本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要求,并组织职业病监督负责人到市监督所学习放射卫生专项重点监督检查工作的相关要求。设立专项检查小组,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2012年海沧区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方案,并组织检查小组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要求。

开展放射卫生专项整治工作

依据《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全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于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协调各个放射诊疗机构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防护设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下一步全区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办理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情况

辖区内共有6家诊疗单位有设有放射诊疗科室,其中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私人诊所诊所,放射工作人员8人。我所于2012年10月开展对这设有放射诊疗科室的所有单位进行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情况;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防护设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及卫生审查情况;放射诊疗设备行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情况;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及其档案建立等情况,放射工作人员与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辐射警示标志设置、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五个方面

1、《放射诊疗许可证》、《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情况:放射诊疗单位6家已经全部进行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并均已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8个工作人员均有参加了市卫生监督所举办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6个工作人员取得了《放射工作人员证》,2名工作人员由于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刚刚出来,目前《放射工作人员证》尚在办理中。

2、前期预防工作开展情况:在2012年5月至6月份,我所积极协调各放射诊疗单位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间的工作,促使其顺利完成了防护设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工作。6家单位均完成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通过了放射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审核。

3、放射诊疗设备行质量控制和放射防护检测情况:6家放射诊疗单位均委托了有资质的计量测试机构对放射诊疗仪器进行防护性能检测、评价,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4、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及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护情况:6家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全部有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定期检测;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均已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6家放射诊疗单位都有设置了有效的防护设施,有5家配置工作人员的有效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使用防护用品及受检者的防护用品。

5、辐射警示标志设置、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情况:6家单位均在放射科室明显位置设有符合要求的辐射警示标志;并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

6、放射卫生档案建立情况:6家放射诊疗单位均按规定建立完善的放射卫生管理制度、放射卫生管理档案。

针对现场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制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及其现场检查意见书,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警告,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第3篇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

健康促进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2]。

二、公共图书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对象与内容

1.对象: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

2.内容:宣传与培训。

2.1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与防护技能培训。根据分析研究,影响公共图书馆环境卫生的因素为空气污染、霉菌因素、病毒传播等[3]。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防护技能培训,与媒体合作,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以此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自我保护意识、改变不良卫生阅读习惯,改善公共图书馆环境,治理职业有害因素,预防职业病和其他各类疾病的发生。

2.2一般性健康教育。不但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还要进行一般性的健康教育。因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环境、行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又存在着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需求。图书馆是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也可以其特殊的作用为广大读者提供健康信息,如在公共图书馆推广RSS技术,为广大读者提供检索和推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口腔卫生、科学洗手的步骤等一般性的健康教育知识,不但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还以此提高广大读者的健康素养水平。

2.3公共图书馆卫生法规教育。公共图书馆卫生法规教育与工作场所健康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公共图书馆卫生法规教育应作为工作场所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公共图书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

1.1提高认识,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公共图书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投入比较大,在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效益,管理部门积极性往往会比较低,这就需要对图书馆管理者进行开发教育。实践证明,搞好各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键不是经济和技术的问题,而是管理者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加强与管理者的沟通,促进管理者树立大卫生观念,以事实和业绩争取管理者的关注和支持。

1.2推广适宜技术,改善工作环境

公共图书馆疾病预防控制,关键在于工作环境的改善及其有害的技术改造。因此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的特点,在健康促进策略的指导下,总结和推广各类事宜的治理技术。如对图书消毒采用的主要两类设备,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设备能杀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菌和霉菌,具有消毒效率高、无死角、无残留的优点;但缺点是对书有一定的损害。紫外线消毒,能有效减少图书上的微生物和传染病菌,方便、经济、安全;但它会加速纸张老化,使纸张变脆,导致缩短图书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紫外线光是直射的,会存在消毒死角。根据以上两种消毒设备的优缺点,鼓励开发技术人员对两种消毒设备进行创新和改良,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

1.3计划实施的原则。①准确性原则:准确即指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健康教育者要掌握职业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及防护技能,以正确有效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进行健康教育。②职业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问题往往交叉在一起,因此将二者有机地相结合,将节约人力、物力、时间。③分类原则:在进行现场健康教育时对工作人员和读者既要进行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技能的健康教育,又要避免过分强调危害因素的危害性,以免引起恐慌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对于管理层,不仅要告知其存在的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和可预防性,更应告知其健康促进的策略,促使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1.4计划实施的具体方法。①对全社会广泛性的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即通过各种媒体传播预防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健康素养水平。②直接对公共图书馆的健康教育:根据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卫生问题,采用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形式有健康教育培训、展板、手册、RSS技术健康知识检索和推送、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对新上岗和换岗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及同伴教育等。

2.评价

2.1公共图书馆健康教育效果指标。公共图书馆健康教育效果指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危害认识的程度和行为的改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的提高、健康教育之后行为的改变、为改善工作环境经费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技术的改造、防护用具的配备等。

2.2公共图书馆工作环境质量变化指标。公共图书馆工作环境一般卫生状况的改善程度和有害因素的变化,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等。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健康管理;探究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以及群体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健康咨询和指导,同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部过程[1]。健康管理和传统医学模式不同,其将疾病事后治疗转变为事前预防,因此可有效降低健康风险以及医院资源的浪费,增加人们的将抗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究基层医院如何构建健康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基层医院的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影响得到提升,进而为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1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1.1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率高达20%左右且不断呈现上升趋势[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脂代谢异常等,具有不可治愈特点,且危害较严重,其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高达85%,因此,在医院实施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是以预防为主为基本思想,对个体或群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与连续追踪,达到降低风险以及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同时,也可使患者尽早发现患病并加以治疗,有效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1.2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彰显基层医院公益性 近年来,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广大医疗机构的共识。相关资料表明,通过在基层医院设立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部门,并适当应用对应技术,并对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可有效展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工作。

据2012年卫生部联合相关部门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通知显示,基层医院已逐渐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场所。基层医院可将常见多发病以及该病危险因素与医院实际内容相结合,以健康管理为主要方案预防并控制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使诊疗过程更为规范、遏制疾病发生等优点,在防控的同时,可有效彰显基层医院公益性[3]。

2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构建措施

2.1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管理知识 工作人员以及群众掌握全面且细致的健康管理知识是有效开展健康管理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广大群众对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匮乏,大程度的降低健康管理的作用。针对此现象,医院应该开展相关宣传教育,①可加强共工作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意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②可有效提高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使其了解更多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进行相关保健措施,也可使其及时进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治疗干预。开展宣传教育措施可以是建立相关网站,提供健康管理知识,也可通过举办大型专题讲座,或者印发资料,达到普及健康管理知识的目的,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引起其对疾病防控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

2.2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 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在医院设立相关机构,基层医院可发挥自身专家以及设备等优势,设立具有优势的健康管理中心,同时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健康体检以及健康管理相整合。设立机构之后,增添设备也是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可向一些较为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学习,固定健康管理的工作场所,配备计算机、能量监测仪、评估与管理软件以及实物量化模具等设备,并分配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定工作。另外,在对群众进行健康指导以及咨询时,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疾病知识,因此,为确保工作人员的高效性,岗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并全面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技术达到标准水平,使其严格进行健康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同时,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流程以及质控标准对健康管理工作的展开也具有一定意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可将体检、评估、干预以及评价一体化,减少错误以及漏洞的发生,促进健康管理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得健康管理更为规范化以及个性化,最终达到防控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目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此外,基层医院在进行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方面遇到成本不足问题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帮助与支持,从而获取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促进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4]。

2.3建立相应奖励机制,鼓励医患积极参与 由于基层医院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不能正确认识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再加上公众对健康管理知识的缺乏,使得健康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因此在普及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增添相关奖励机制,以鼓励医患以及参与和配合健康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可通过对展开健康管理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4提高后续服务,规范健康管理 目前,虽然很多医院都相应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但由于国内人口基数较大,健康管理工作流程不连贯,使得健康管理难以全面普及并出现健康管理工作形式化等问题,例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出现错误以及漏洞,还有后续服务质量差等问题[5]。基层医院健康管理工作人员应利用医院丰厚的医疗技术资源,建立一个集健康咨询、宣教、监测以及评估等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及时将体检人员的资料归档,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体检人员的身体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检人员的异常情况,从而加以措施干预,进而降低慢性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效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3 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展现基层医院的公益性,基层医院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增设机构以及设备,进行人员岗前培训,建立相应奖励机制,提高后续服务等措施构建健康管理模式。虽然现在健康管理还处于发展期,作用不够显著,但在医疗工作人员以及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其长远效果非常可观。

参考文献:

[1]贺媛,迭君,康健周,等.对构建大型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5(1):57-58.

[2]杨秀峰,张登彬.基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5):114-115.

[3]霍立顺.健康管理对基层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5):84-86.

第5篇

关键词:检验;职业暴露;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在危险环境中暴露,因而可能会危害到生命或者损害健康。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活动时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传染性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各种病患者的血液、尿液、多种体液及分泌物,时常会有职业暴露的发生,危害广大检验科工作者的健康。现就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近几年的职业暴露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21例。

1.2调查方法 根据检验科工作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后登记的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包括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暴露方式、暴露源、暴露时间、损伤程度、损伤部位以及事后处理等等,然后再结合相关文献对感染事件开展比较分析,最后实施归类总结。

2结果

在选取的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事件21例中,8例为取血针头刺伤皮肤,占38.1%;6例为血液、体液、化学试剂等污染皮肤、粘膜,占28.6%;5例为负压管破裂划伤,占23.8%;2例为仪器针头戳伤,占9.5%;暴露后第一时间已实施局部急救处理措施,从上述数据看出检验科工作人员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中以皮肤暴露为主,暴露源主要为传染性暴露源和化学损伤性暴露源。

3讨论

3.1检验科职业暴露的现状 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病患者的各种标本,工作过程中被 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及被污染了的针头等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HIV、HBV、HCV的风险很高[1]。另外检验科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试剂等有毒有害物品,致使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化学性损伤的风险也很高,上述两方面因素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健康已构成了严重威胁,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3.2检验科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3.2.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防护意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例如:当检验工作人员的粘膜、 皮肤与含有病原体的标本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如血液不慎接触黏膜,应该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开放性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创面,后将伤口包扎,暴露人员应撤离工作岗位, 派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 制定用药种类及原则[2]。定期开展职业安全知识讲座,强调对手部和呼吸道的保护,工作时戴手套和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可以避免手部皮肤与标本的直接接触,对机械性的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乳胶手套必须一次一用一换,不可重复使用,不断强化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3.2.2做好化学试剂管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化学试剂按规定严格保管,并有使用记录,严格出入库管理制度。 实验室内加强通风,有条件时安装换气设备。工作人员要穿合适的防护服、防护眼镜、乳胶手套,工作人员皮肤如直接接触到强酸、强碱或剧毒试剂,应立即用自来水充分冲洗,随后立即送医院相关科室救治[3]。医疗废弃物应分级、分类,保存,运送,处理,并完善交接记录。

综上所述,检验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

参考文献:

[1]陆丽君,宁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与应急措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33):169-170.

[2]黄海东,李婉红.检验科医务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2,29(8):529-530.

[3]Fischer M, Baessler A, Hense HW ,et al. Preval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the community. Result from a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based survey of a population sample[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03,24(4):320-328.

[4]Jessup M, Abraham WT, Cassey DE,et al.2009 focused update: ACCF/AH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J].Circulation, 2009, 119(14):1977-2016.

第6篇

关键词: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管理措施

门诊作为综合医院的直接窗口,日常工作中会面对大量的流动就诊群体,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能够影响着门诊就诊工作的开展。门诊的服务质量与护理水平能甚至直接代表着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能够为患者或患者家属带来直接的就诊感受,加强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对整个医院有战略意义。本文结合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开展,着重探讨了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措施。

1.综合医院门诊部护理工作特点

1.1护理随机性明显且集中性强 一般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病患就诊时间具有固定性,在就诊时间就诊患者密度大,甚至会出现就诊窗口患者分配不均,这便需要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人员就就诊窗口的利用程度进行平衡协调,以分诊、分流,提高门诊部门就诊的工作效率。这种协调分流工作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随机性与集中性。

1.2护理效率高且技术性强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患协调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体现最高的工作素质与工作技术水平。护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目的在于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这便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有综合化的护理技术与服务技能,并且能够总结就诊患者的病情观察经验以提升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开展中病患满意度的提升。

1.3交叉感染护理工作责任重大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病患流动性大,且人流密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这便增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交叉感染护理工作也成为护理工作开展的难点与重点【1】。门诊就诊患者居多,因病情复杂多元,传染性病菌感染较难控制,护理人员应该着重加强就诊通道的划分,尤其做好抽血、抢救等环节的消毒隔离工作。

1.4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 我院门诊部门的护理工作人员创新将健康教育宣讲加入到护理工作中,借助门诊部门人群流动性强的特点,强化健康教育,帮助就诊患者树立自主化的健康意识,全面提升门诊护理工作水平。

2.护理措施的探讨

2.1简化就诊流程,提升就诊的便捷度 综合性医院门诊部门人流密集,护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我院着重进行了就诊流程的简化,以全面提升门诊部门护理管理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简化就诊流程,着重改变了传统的就诊程序,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再在门诊部门内多次穿行缴费,实现了挂号与就诊窗口同一化,便利了患者也降低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我院还对高龄患者专门开设了就诊窗口,并有护理工作人员帮助高龄患者就诊,对于护理及就诊效率的提升作用突出。其次,我院还开设了网络挂号通道,综合医院门诊部门每日接待的就诊人员众多,这便影响了患者的就诊质量,为了保证患者的就诊质量,我院开设了网络挂号通道,并辅以相关的就诊医师的信息,帮助患者的选取适当的时间前来就诊,在保证就诊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就诊效率。最后我院护理工作人员还合理分配了挂号窗口,将门诊窗口安置分布到各科室楼层中,对门诊人流集中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疏通。

2.2基于门诊护理工作的技术要求,前面提高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的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在短时间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承受较大的压力,这便需要护理管理及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2】,并能够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以应对更高的工作要求。我院就门诊护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培训流程,以基于护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便利条件。在护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方面,还着重制定了激励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还针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升着重训练了护理工作人员的仪表及服务态度,以全面提升就诊人群的满意度,还强调了抗感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抗感染护理工作作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3完善门诊护理应急方案,着重训练护理管理人员的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病患复杂,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诊断常识及应急反应能力【3】,以及时对一些应急时间做出有效的解决。在门诊应事件处理中抗感染护理是关键,针对门诊部门内存在或遗留的病菌感染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短时间内造成交叉感染,影响到其他病患的身体健康。

3.小结

综合医院门诊部门护理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应该充分认识门诊部门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改进措施,以全面提升医院管理与医疗水平。笔者认为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全面提升医院门诊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护理管理及工作人员应该时刻提升自身的技能与服务水平,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秀玲.综合医院门诊护理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89-90.

第7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思想;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意义

我国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做好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发展,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中合理运用人本管理的思想,不断创新和探索,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所有的管理人员就是人本管理的主体。[1]目前我国高校的图书馆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高校培养优秀的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等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贯彻人本管理的思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是整个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2]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进行探索,将工作作为主体,实行分工责任制,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形成鲜明统一的管理秩序,以此来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人本思想的有效运用。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运用激励奖惩的制度,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以及竞争意识的增强,从而提高其运行的质量。在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完善的激励奖惩制度,培养工作人员健康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3]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考核评比,对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实行物质奖励,表现较差的员工进行口头批评,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还可以让优秀员工在大会上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组织员工相互学习和反思,树立一个健康向上的榜样作用。这样的激励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身,从而更加投入的进行图书馆的管理。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人本管理思想的有效实行

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图书馆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播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做出贡献[3]。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展开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培养其树立健康的工作理念,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服务环境,让读者有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来进行学习,为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结合高校自身的特色,形成鲜明的图书馆文化

每一个高校都有着不同的办学特点和风格,高校的图书馆也应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服务环境。因此,高校的图书馆应该结合高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色,在长期的发展中找到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鲜明的管理体系。高校的图书管理中融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培养工作人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另外,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要进行相应的文化建设,让图书馆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的管理秩序,增强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改进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的管理风格,让高校的图书馆以更加积极健康的面貌面对受众,为高校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四)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真正价值。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管理被动性的因素比较多。[4]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管理的思想能够丰富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内容,让图书馆不再拘泥于原先的管理套路中,增加了图书馆性能的主动性。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准确的了解市场的发展规律,及时引进有效的市场机制,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开放性,促进图书馆的蓬勃发展。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创新中的意义

在高校的图书馆中运用人本的管理思想,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人员正确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在运用人本管理的思想的基础上,高校的图书馆要建设和完善自身的管理队伍,大量的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现这些人才的最大价值,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整个图书馆管理的主体。同时,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和谐环境的积极创设,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兴趣,实现工作人员的协调统一,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为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结束语

在进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管理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能够有效的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改进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加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玉虹.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才智,2015,(24):123.

[2]熊定丽.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4):104-104,106.

[3]焦娜.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赤子,2014,(7):227-227.

第8篇

【关键词】 血站;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2-02

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具有潜在危险的献血者和病原体,所以为保护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安全操作尤为重要。

1 职业暴露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 职业暴露指的是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或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过程中被尖锐器具刺伤皮肤或黏膜,以及含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或血液成分飞溅到工作人员的面部等皮肤或粘膜,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情况。

1.2 分类 采供血机构职业暴露主要是皮肤、黏膜接触、血液接触、针头刺破、气溶胶的接触等。

2 职业暴露的预防

2.1 建立与职业暴露有关的站内感染监控制度、消毒与工作制度等,最大限度杀灭工作环境中感染性病原体,减少病原体与工作人员接触的机会。

2.2 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的培训工作 每年至少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预防方面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危险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

2.3 强化工作人员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是减少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保证。

2.3.1 从事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可能直接接触阳性血液的工作人员必须戴一次手套。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消毒。

2.3.2 严禁工作人员双手对针头进行回套针帽操作,如需进行针头回套针帽操作,应用单手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操作。

2.3.3 使用后针头等金属或其它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进行消毒处理。

2.3.4 采供血活动产生废弃物的存放地和存放器应由消毒管理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环境污染和人员沾染事故的发生。

2.4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年对员工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应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员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1]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提供主动和被动免疫,新工作人员入站时进行健康体检,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

2.5 制定消毒和清洁程序,按规定要求,对血站工作环境和人员手指进行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车或臭氧消毒机对环境进行有效消毒;物体表面的消毒是用规定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物表进行消毒;人员手指的消毒是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1-3分钟。

3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1 工作人员锐器刺伤后应急处理措施

3.1.1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3.1.2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1.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2 工作人员暴露于污染血后的处理措施

3.2.1 先按3.1进行紧急处理,并记录被污染血液的信息,确定被污染物是否是具有血液性传播疾病。

3.2.2 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 如被乙肝阳性血液、体液污染,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定期化验。如被丙肝病人血液污染,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使用三天的干扰素,并定期追踪6-9月。如被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的血液污染后,应在暴露后4小时内用药,最迟不超过24小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并在暴露后4、8、12周、六个月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2]。

4 职业暴露后的登记与报告

4.1 质量管理科负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登记和报告工作,包括:暴露发生时间、暴露方式、暴露部位、暴露种类和级别等。

血站把职业暴露的预防作为重点来抓。加强对职工职业暴露的培训,职工严格按规程操作,同时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确保将献血者、用血者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变电站 安全运行 运行方式 职工素质

引言:

电力系统运行体系离不开安全体系的支撑,并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也已经成为各地区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目标。作为变电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系统来说,其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操作电力设备系统、维护电力设备系统。变电运行机构,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以及电网日常事故处理工作机构,同时也是电网安全建设最前线的工作点,其实际运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局的稳定性,所以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提出提升变电运行安全性的方式。

1.变电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

1.1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变电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是从根本上提升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变电站运行质量,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才是变电站各项计划目标的直接执行者,因为变电运行需要维护大量的设备,所以经常会出现设备异常、设备障碍等,工作不仅比较繁琐,而且缺少趣味性,很容易使其内部工作人员出现思想松懈等问题。在运行的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规范操作行为,必然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性,情况严重时还有可能产生重大事故。如果工作人员个人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执行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判断等问题,导致设备维护、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产生拒动。从当前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来看,基层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也是影响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变电站工作人员技术不过硬、在工作过程中精神不够集中、缺少安全意识都有可能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操作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意识培训两个方面出发,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工作能力。

1.2岗位培训工作形式

根据电器生产人员培训制度中的内容,不同的电业生产工人想上岗,必须要先做到三熟三能。在上岗之前,先熟悉各种日常工作中要接触到的设备,掌握如何处理各种事故,并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自己所在岗位的各种工作制度。而负责值班的工作人员要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可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故。变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指定年度培训计划,并严格的执行计划。利用日常交接班或者是上班过程中存在的空闲时间,对站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是岗位技能,也可以是事故判断。让负责运行的工作人员看图纸、绘制系统示意图等。变电站内部经常会出现各种事故,工作人员可以对事故进行反复演戏,让管理人员负责对各种已经产生的事故以及可能会产生的预见性事故进行设计演戏。整个演戏过程都要尽量的逼真,让涉及到的工作人员有紧迫感,使其更加熟练的掌握设备现场布置方式以及反事故工作方案。

2.通过提升设备健康水平的方式来控制故障率

2.1利用新产品来提升设备日常运行可靠性

可以使用高性能且免维护的六氟化硫以及真空的断路器等,来提升设备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线路与变压机继电保护装置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更换为微机保护工作装置。事实证明,如果使用优质的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变电站故障停电几率,控制因为设备原因而导致停电的次数,进而提升其运行的可靠性。

2.2利用提升运行维护质量的方式让设备健康运行

电力系统日常运行所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输配电线路以及自动保护装置类型、数量都比较多,而且可能会因为各种故障而影响到系统正常运行,进而导致用户供电不能正常开展。想要提升设备健康水平,必须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这也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前提之一,有效减少设备故障产生几率。负责项目运行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加强巡视维护强度的方式来提升其运行质量,及时的发展隐患、解决隐患,为供电提供保障。

2.3配合设备状态检修

根据已经开展的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流程,逐渐的取消定期检修规定。项目的运行人员也要积极的配合来完成状态检修,并合理的调整设备检查内容重点以及相应的工作范围。利用绝缘在线监测以及带点测试等方式,提升设备监测工作质量。

2.4完善管理体系

根据发电站的运行情况来构建可靠性指标,因为可靠性指标属于综合性项目指标,可以反映出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水平,还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需要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来拟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考核方式。首先要构建完善的资料管理工作档案,让项目资料管理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项目的开展情况来拟定技术指标与管理工作措施,严格的按照管理制度来安排专人落实,更好的开展管理性工作。可以将供电可靠性承包指标通过分层分解责任制的方式,将年计划工作量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基础,将所下达的总承包时间告知到各个县局以及变电站的值班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各地区的变电所以及县局也要准确的对各种问题的可靠性进行统计,并按照要求将其上报。县局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来分析指标的完成情况,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彻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变电运行机构,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以及电网日常事故处理工作机构,同时也是电网安全建设最前线的工作点,其实际运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局的稳定性。上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变电站安全运行以及可靠性管理开展的清理,之后分别从完善管理体系、配合设备状态检修、利用提升运行维护质量的方式让设备健康运行、利用新产品来提升设备日常运行可靠性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剑. 关于如何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149.

[2]胡光明. 关于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的主要措施[J]. 民营科技,2015,12:125.

[3]黄渲雅. 综述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及加强安全管理措施[J]. 科技创业家,2012,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