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

时间:2023-06-08 15:16:10

导语:在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煤矿企业应急管理

第1篇

一、加强统计工作是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煤炭价格完全放开,煤炭将完全推向市场,统计工作在煤炭企业的科学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就要加强煤炭企业的统计工作。

第一,统计是煤炭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煤炭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对于一些经济信息展开快速准确地了解,从而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服务。在煤炭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的了,在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重点抓好各单位的基础工作,使得统计人员能够深入基层准确、及时地掌握第一手权威资料,为大大提升煤炭企业管理效率,提供更快、更好、更有价值的统计信息。

第二,强化煤炭企业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的相关依据应真实有效。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就没有高质量的分析和决策。一旦数据失真情况严重的话,不仅影响煤炭企业的发展,还会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造成误导,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第三,煤炭企业统计人员能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快速提供煤炭企业内外最全面、最准确的统计资料。煤炭企业统计工作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煤炭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质量、成本、收入、利润及职工工资等,统计部门基本上都掌握,并且将这些资料装订存档,为各级领导掌握企业情况,指导工作,制定煤炭企业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资料。

二、统计知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一)转变观念,解决人员问题

首先,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其核心观念是如何建立健全煤炭企业的统计工作,使得企业的领导以及广大员工能够深刻认识到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其次,煤炭企业要想在其经营管理中使得统计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得人员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当下,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统计人员均缺少对于市场经济理论及实践、现代的企业制度、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的理解,加之新时期里新的市场环境对煤炭企业的统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才能很好地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相适应。所以,转变观念、使得人员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是煤炭企业统计的重中之重。

(二)合理定位统计与煤炭企业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的企业制度下,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企业统计部门的重心应当放在如何为广大企业领导做出相应的决策之上。当然,煤炭企业的统计部门还应当还要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明确划分职权范围,主动配合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凡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联的业务事项,都要积极参与其中,使统计工作有机地渗透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去,将各项专业管理自然有序地贯穿起来,形成以统计管理部门为核心,相互协调的管理系统。

(三)提高统计分析深度,树立为经营管理超前预测意识

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对数据资料加大科学预计量,对经济形式展开一系列地预测与分析,自觉地投入到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去,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中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敏锐地发现和预测领导以及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以及专题活动,为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四)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愈来愈复杂,经营管理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对统计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目前看来,煤炭企业统计队伍中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的员工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小的,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人员总体素质并不高。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外聘以及内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统计人员结构发生改变,加强统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

(五)加快煤炭企业统计现代化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统计工作开始出现新的问题,信息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统计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煤炭企业内外部统计信息网络,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为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统计信息。

第2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现状;对策

0.引言

在煤矿企业的日常运营中,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生产以及运输成本都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对于煤炭的开采以及加工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的支持,因此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物资供应管理主要是对生产中各个环节,比如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必需的物资,但是由于市场的波动,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可能会有所变动,因此要把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与市场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并合理解决其中的问题,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1.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

物资供应在煤矿企业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占据很大的生产成本比重,由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会出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故,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物资供应管理的质量对其生产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1物资采购管理不规范

物资采购管理是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都比一般性质的企业浩大、繁杂、危险性也比较高,它的生产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资种类多,在采购物资的时候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然而由于大部分的煤矿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没有制度规范,在管理上不够成熟,因此会给原本就不小的生产成本雪上加霜。煤矿企业的采购人员在对物资进行采购之前往往没有对市场进行考察,所以对市场不够清楚,不能做到对物资性价比的具体分析,因此会出现盲目地采购、采购分配不均、不规范,甚至是对同一样物资进行重复采购,给企业的库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此外,由于市场的多变以及一些采购人员素质不高,容易受到诱惑,出现勾结受贿的情况,从而不顾商品的好坏而任意地更换供应商,甚至是为了拿回扣而增加采购物资的数量等等情况,这些不好的事情都会直接增加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1.2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成功地普及到了各个行业,并将其投入到管理中进行使用,加强了对自己企业的管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物资供应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它涉及的面很广、事情很多,所以它所要处理的信息量就很大,特别是随着日常的生产以及发展,物资的数量以及需求都是动态变化的,面对动态变化的数据给煤矿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的发展却可以很好地处理,但是纵观目前的煤矿企业,大部分都缺乏完善的物资供应管理的信息系统,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的是因为资金问题、有的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限制,不完善的信息系统很有可能出现信息的丢失等情况,这样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1.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增强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基础。在对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专门的物资管理人才。但是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恰恰是缺乏这种专业人才的,不仅如此,他们所使用的物资管理人员恰恰是素质非常低的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知识,还缺乏责任心,对物资供应管理的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很简单,不就是企业的员工申请什么就给什么吗?正是这种无所谓的轻视思想造成了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现状,阻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发展。

2.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对策

2.1制定物资管理条例

长期以来,对于很多煤矿企业来说,物资供应管理条例都是缺乏的。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不仅关系到资金的调度,更是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物资供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的重视,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要切实地提高管理人员的采购意识,加强对其的培训,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的跟踪管理,从而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此外,还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采购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由供应商引发的,很多不合格的供应商通过利益的诱惑,促使一些容易受诱惑的员工随意更换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相互勾结,篡改物资的价格,从而提高了企业购买物资的成本。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加强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遵循择优的原则,通过比较最终确定物美价廉的供应商,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一旦出现物资的需求就直接向其购买,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

2.2加强信息化建设

煤矿企业在对物资供应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完善自身的信息平台,从而促进企业、供应商以及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物资的采购,还有利于加强企业对物资的管理与控制。

2.2.1建立基础的BOM资料数据库

在系统不是十分完善的时候,可以对物资的图片等信息库进行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查询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供物资的名称、价格、库存动态、摆放架号等信息,从而给使用单位在申报物资以及更新物资的时候,能够进行一键式查询物资的详细信息,使物资信息一目了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物资采购的成本。

2.2.2建立ERP物流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是建立在BOM的系统之上,它通过导入BOM的物资基础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了集约以及精细地无纸化办公。从制定计划到验收入库、数据查询、网上招标到供应商的确定等等环节都准确无误地被信息化,信息化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漏洞以及人为失误。

2.3培养专业管理队伍

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与关键,为了更好地提升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的质量,专业的物资管理人才是企业必须的,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很强专业性的物资管理人才队伍,才能给企业的物资管理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目前很多物资管理中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导致的,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起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物资管理对于一个煤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相关意识,以及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提供一支高效的、专业的人才队伍。

2.4加强物资管理

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具有特殊性,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还会造成很严重的浪费,特别是生产部门,其经常造成物资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对生产部门物资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其领取物资的时候要加强审核计划领取量,经过严格地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再发放物资,不仅如此还要做好相关记录,防止某些部门重复领取同样的物资,避免造成物资的浪费。在实时的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随时进行考察,并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对浪费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加强各个员工、各个部门的节约意识,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3篇

[关键词]煤矿;救援体系;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0引言

近几年我国多数煤矿已老化、延伸,威胁这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日益增多。而煤矿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矿事故发生后控制事故扩大、降低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主要通过应急救援装备、救援组织以及救援指挥相互协调,从而快速、高效地营救事故灾区人员、财产等,在煤矿事故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多数煤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该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费用投入不足、专业人员配备缺乏,从而造成了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体系作用发挥不力。

1煤矿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1)矿井内应急救援设备不完善。应急救援设备是井下发生事故后作业人员自救、互救的重要保障,如果配备不完善、设备作用失效等,都会扩大事故影响范围,增加伤亡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若未按规定设置防水闸门或闸门动作失效,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就不能及时进行水灾控制;一些小型矿井或衰老矿井通讯系统不完善,如井下发生事故,就不能及时通知地面人员具置、人员伤亡情况,会延长救援时间[1]。(2)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完善。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由煤矿通风、采掘、机电、防治水、矿山测量、调度、技术等部门根据煤矿实际情况,按矿井内地质灾害的分类、危险源的识别等进行,而且每年必须修订一次;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编制,只是对上一年的救援预案进行时间更改、重新装订一次,应付检查。当煤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该预案不能有效指导应急救援工作。(3)煤矿应急救灾缺乏演习。煤矿企业未按规定进行应急救援演习,致使应急救援系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救援预案不能切合实际进行编制,救援设备的数量、安装地点不能明确规定,井下作业人员不了解应急救援的流程等,矿井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工作及有效控制事故的扩大。(4)救灾避灾知识培训不到位。煤矿企业未定期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救灾避灾知识培训,作业人员对应急救援系统不了解,矿井内发生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到达避灾、救灾地点,不能正确使用应急救援设备,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后加大了应急救援工作难度,加大了煤矿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数量,降低了救援效率。(5)思想重视不足、管理不健全。当前我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及法律规定,企业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足,自救互救能力薄弱。在应急救援管理上盲目性、随意性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6)应急指挥能力差。应急指挥中心是指导整个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在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部分煤矿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组建应急指挥中心,或者指挥能力差,不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从而导致事故救援工作不顺利,救援效率低,无法控制事故范围扩大。

2加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措施的研究

2.1完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

(1)规范煤矿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煤矿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矿井实际情况编制《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具有覆盖内容全面、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等优点[2]。中小型煤矿企业不具有编写资格的,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写。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后其内容必须对煤矿职工进行贯彻、落实,保证职工提高事故救灾避灾知识能力,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方法。(2)加强煤矿应急救援演习。为了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煤矿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习,应急救援演习必须根据煤矿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演习前必须对参演人员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演习重点应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演习后应及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调整部署。(3)加大应急救援设备检查力度。煤矿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矿井内应急救援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等,主要检查放水闸门是否安全可靠、矿井救援通讯系统是否出现老化、避灾硐室或避灾仓内救援设备数量是否齐全,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等。发现应急救援设备存在隐患必须及时更换。

2.2加大煤矿应急救援监管力度

(1)加大救援设备安全管理力度。地方政府应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应急救援设备质量的监管。监管包括矿井内避灾地点选择是否合理,避灾工程设施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配套设备是否齐全、设备质量是否安全可靠等,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责令立即整改。(2)提高应急救援预案实用性。煤矿企业上级部门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保证应急救援预案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符,提高应急救援实用性;同时加大对煤矿企业应急救援演习的检查力度,对不完善之处及时指导,令其改正。

2.3采用新技术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

(1)千兆以太网在救援通讯系统中应用。矿井内传统的救援通讯系统主要通过电缆进行信号传输,矿井内发生顶板垮落、突水、瓦斯爆炸事故时,通讯电缆很容易断裂,造成通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要利用千兆以太网代替传统的电缆进行信号传输,即在所用通讯设备终端安装定位信号发生器,在地面控制中心安装1台集中控制接收器,所用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进行信号传递,从而提高应急救援通讯系统能力。(2)CIS技术在煤矿救援系统中应用。CIS技术在煤矿救援系统中可实现煤矿地图可视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为救援人员提供直观、可视化救援信息,从而避免事故救援的盲目性,大大提高救援效率。

2.4煤矿应急救援区域化管理

当煤矿发生重大事故时,救护队快速到达灾区展开救护工作是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途径。但是对部分中小型乡镇煤矿企业来说,由于没有专职的救护大队,一旦发生事故不能及时进行救助,从而使事故灾害扩大。所以可通过煤矿应急救援区域化管理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对于大型煤矿企业来说,可建立自己的救援队,并与其它乡镇煤矿签订救护协议,一旦发生事故能确保第一时间进行专业救助。地方救援救护队也应尽量建设在煤矿集中区域,确保救援能够快速到达现场,提高救援效率。

3结语

煤矿企业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到位、救援指挥能力差、应急救援演习缺乏、救援设备系统不完善等,致使煤矿事故发生后不能高效进行救援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效率,控制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煤矿经济损失,煤矿企业必须对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煤矿;应急;问题;措施

导言

我国既是世界产煤大国,同时也是煤矿事故的多发地。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政府和煤炭企业的头等大事,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过去,很多煤矿企业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安全,使得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统一、高效、及时的应急预案和系统,当事故发生时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造成事故危害不断扩大,轻则财产损失,重则人员伤亡。这既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对社会稳定发展不利的因素。尽管各级监管监察部门和煤矿企业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做了大量预防工作,但各类煤矿事故仍不断发生。如何提升一线作业人员应急避险和逃生能力,也是有效减少矿井灾害事故人员伤亡的重要工作之一。

1、当前煤矿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与管理不健全

我国目前所建立的的煤矿事故应急管理规定尚不完善,人们思想认识上高度不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差,缺乏安全防范和紧急避险常识。同时,应急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应急救援队伍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遇到突发事故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1.2应急技术装备设施与系统不完善

有些煤矿企业不愿意在应急救援上投入更多的经费,现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老旧或严重不足,系统机构建设过于简单。由于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和系统不完善,井下事故一旦发生,导致井下一线职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互救和自救。例如,当前应急救援管理规定中明确的矿井紧急撤离报警系统,部分矿井安装的仍然不能完全覆盖井下各生产地点以及部分矿井安装利用率低,这些都将给事故发生后扩大受灾人员埋下危险隐患。

1.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规定概念模糊

煤矿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经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通风、生产、地质测量、运输、安监、技术、调度和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共同完成。并经当地安全监察、管理等部门共同审核通过,但是多数矿井预案的编制模板统一化,规定释义解读不够准确,导致多数矿井在编制过程中存在敷衍,与本矿实际出入较大。

1.4缺少应急救援演习与知识培训

多数煤矿企业模拟矿井救灾演习流于形式,对矿井应急救援设备和系统没有经过熟练的实践操作,以及对实际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不懂得如何去检验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没有及时反馈获取重要信息,所以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有效做出自救措施。煤矿自救能力薄弱是造成矿井事故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忽视救灾避难技能的日常培训,使危害不能得到控制,或是事故初期没有及时开展救灾工作,而且在救援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救灾知识和自救互救的高效组织性,使得救援结果事倍功半,不能很好地降低损失,甚至导致灾害范围扩大。

2、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管理规定法规和条例,明确工作责任和基本要求,加大煤矿灾害事故人员伤亡警示教育学习,从个人思想上提高安全认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以及职工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要对煤矿工人与指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煤矿工人熟练掌握矿难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紧急避难途径和逃离路线,使的灾难发生时,工人们可以正确的应对,并将伤害减少到最小。

第二,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投入,并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利用率,对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的管理要使其动起来,不能以全论好,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本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的必备物资装备,真正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能够有效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引导救助一线职工安全避险和撤离,减少事故灾害的扩大伤亡。

第三、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完善的预案体系和管理才能根本保证本矿井在灾害发生第一时间正确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完善健全本矿应急救援预案内容的编写,要切实结合自身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源和实际发展现状,编写符合自身运用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由于煤矿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性与综合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矿企业的损失。在平时,就应该经常进行煤矿救援的实地演习,在演习中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煤矿工人自救的能力,对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指挥工作也要加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3、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总结,我国煤矿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现已初步形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目前,仍然需要持续加快与煤炭安全生产相关应急救援法规建立、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及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煤炭行业对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形成从预防到救援完整合理的应急体系,以达到煤炭生产的本质安全化。

参考文献

第5篇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强化工作的组织部署,专门召开了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工作会议,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做了动员部署,要求各煤矿企业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相关活动,提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处置的能力;制定了实施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的通知》,指导协调全县煤矿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二、突出重点,组织开展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为确保应急演练活动取得实效,我局突出通风瓦斯、水患等重点事故隐患,组织开展全县煤矿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开展了“煤矿透水事故应急处置室内推演”,由局长任总指挥,分设现场处置组、综合协调组。模拟合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我局接报、响应、组织协调、现场处置的全过程,提高了全局上下应急响应速度,收效明显。6月份,全局监管人员分别参加了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开展了2014年安全生产月煤矿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演练的主要项目是开展通风瓦斯和水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各煤矿企业的演练紧张而有续地进行,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演练任务,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

三、主要做法和特点

1、周密计划,精心准备。为了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做到了早谋划、早安排,提早明确了负责演练周活动筹备工作安排、重点内容及有关要求,全县各煤矿企业迅速行动,精心准备,制定了应急演练计划,为演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2、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为强化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全县各煤矿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演练计划和演练方案,涉及煤矿安全生产各个环节。通过演练,全县煤矿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普遍提升。

3、突出重点,确保演练活动取得实效。注重煤矿“五大灾害”危险源和危险危害因素,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专项应急救援演练,达到了锻炼应急救援队伍、强化煤矿工人的应急意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救援能力的目的。

四、认真总结,加强宣传,提升了全县煤矿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区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提升对水害事故的防治能力。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水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推动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该文对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煤矿 水安全 保障体系 创建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77-02

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超过90%的大小煤矿发生过水害事故,我国煤矿企业因水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500亿元,造成超过3 500人死亡。水害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灾害问题之一。因此,水害事故的防治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煤矿企业需要建立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减少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水害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损失。

1 煤矿水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1.1 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在煤矿企业生产的前线,煤矿生产人员对水害事故防治的认识不充分,忽视了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使水害事故的防治工作没有做到位,在煤矿水害发生时,无法做到及时治理。并且,由于煤矿企业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重视,没有建立完整的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水害防治的相关机构配置不合理,安全防治设施落后,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1]。

1.2 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落后

煤矿企业在长期与水害的斗争中,没有注重对水害防治经验的总结,无法形成水害防治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并且水害防治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地了解矿区周围的环境,也无法获取矿区周围环境的相关资料,因此,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较为落后。

1.3 水害防治工作没有严格落实

煤矿生产的负责人没有实施科学的管理,没有充分地采集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对水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影响了水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在相关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发生的大多数水害事故都是由于防治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引发水害事故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非常大的比重[2]。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矿区负责人没有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工作人员没有严格落实水害防治工作。

2 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

2.1 加强水害防治管理工作

2.1.1 加对强水害防治的重视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对矿区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灾害预防措施,编制水害防治的专项预案。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产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从而加强企业对水害的防治能力。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水害防治安全培训,加强矿区所有生产人员对水害防治的重视以及防治水害的能力[3]。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要求生产人员遵守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保证灾害防治工作可以落实到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此外,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与灾害防治工作的不足要及时改进,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2.1.2 加大水害防治的执行力度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落实水害防治工作,创建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水害防治的执行力度。所有生产人员需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保证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灾害防治工作的安全监督,以保证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管理条例,进行煤矿的安全管理,并严格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实际工作中。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煤矿企业要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投入,更新水害防治设备,以获取矿区周围的水文地质资料,从而加强对水害防治的理论研究。

2.2 建立安全保障平台

2.2.1 建立煤矿信息管理系统

矿区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加强对煤矿水害的防治。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收集煤矿生产的所有信息,并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通过这3个模块的协调运作,可以帮助灾害防治人员进行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与预警,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

2.2.2 建立灾害报警系统

对于水害多发地带,煤矿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水害的监管力度,建立灾害报警系统,以实现对灾害的预警。灾害报警系统中应用的设备主要是液位传感器,通过这一装置,可以实现对煤矿水位的实时监测,一旦水位达到预警的范围,报警系统将发出警报,从而保证了生产人员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安全撤离。

2.2.3 建立避灾路线指示系统

在煤矿生产现场,需要将逃生的指示牌悬挂到显眼的位置,同时,需要保证指示牌在断电的情况下,仍然能正常地工作。指示牌的作用在于,在水害事故发生时,矿区内人员可以根据指示牌指示的逃生路线离开事故现场,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

2.2.4 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

在建立了煤矿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水灾的预防之后,还需要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以实现对水灾的处理。建立水灾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在水灾发生时,对水灾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实现煤矿的自我保护。水灾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包括这3个方面:(1)组织方面,建立合理的调度制度,建立科学的救援系统,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以及生产监察工作,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完善物资供应机制[4]。(2)措施方面,加强生产人员的灾害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将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际生产中,并加强对生产的监督管理。(3)实施方面,采用各种方式提高生产人员应急救援的能力,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

3 结语

水灾害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对水灾害的防治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水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煤矿企业对水害事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对水害事故的研究落后,以及水害防治工作没有严格落实。因此,煤矿企业要降低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水害事故给煤矿企业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建立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并将水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从而保证煤矿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庆彪.高承压水上煤层安全开采指导原则及技术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13(9):83-86.

[2] 牟林,朱开鹏.煤矿防治水“产研”合作模式及技术示范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中州煤炭,2016(2):1-5.

第7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和区委、区政府及省、市煤炭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职工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推动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落实,为促进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活动时间和主题

活动时间:6月1日至30日。

活动主题: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三、开展重点活动内容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活动。各煤矿企业要在6月1日至30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好安全宣传活动,突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活动主题,通过摆放安全生产标语牌、彩旗,张贴宣传标语、悬挂过路横标,设置公共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画廊,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事故案例、安全漫画等宣传图片展。充分利用区煤炭局网站、《煤炭工作简报》、机关宣传橱窗、科室文化板报等,围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部署,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先进典型和安全生产活动情况,大力弘扬安全发展理念,传播安全文化。认真组织参加区里统一开展的“平安祝福”手机短信传递、安全文化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打非治违”、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和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各煤矿在安全月期间至少组织一次全矿范围的安全大检查活动,以“反三违、零事故”为主要内容,及时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区煤炭局要强化安全执法,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第二次集中行动部署,认真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煤矿安全(调度)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防汛检查“回头看”活动,重点检查“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雨季“三防”工作落实情况、A、B级重大隐患治理、淘汰机电设备排查更换、应急管理进展等情况,突出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对隐患和问题严重的,该停产的停产,该处罚的处罚,绝不姑息。

(三)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在6月份第三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各煤矿要在5月份停产撤人演练的基础上,加强总结,认真汲取本单位演练活动的经验和不足。区局在光正公司进行一次演练观摩。煤矿企业要全面排查井下的避灾指示路标和逃生路线,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突出抓好“煤矿调度员10项应急处置权”、“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规定的落实。加强相邻矿井的区域联防,检修、补充救援装备,充实救援力量,提高煤矿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安全警示教育、法律法规岗位练兵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安全月期间,各煤矿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活动,重点加强一线员工特别是新入矿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对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二是6月4日至10日,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周活动。通过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观看点评等方式,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达到以事故推动工作的目的。三是区煤炭局结合行政执法证审验,认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推进岗位练兵”活动,并定期开展“人人讲一课”活动,锻炼提高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按照《全区煤矿2012年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川煤〔2012〕63号)要求,加强《突发事件应对法》、煤矿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五)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班组建设。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意见》和区局《2012年全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优秀班组创建活动,推进煤矿区队班组建设。区局计划在舜天煤矿召开煤矿班组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强化区队班组建设和工作考核,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为目标,努力达到现场管理能力、安全操作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班组执行能力“五提高”,通过班组平安带动企业安全,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六)认真组织参加区里重点活动。一是6月8日,区煤炭局参加全区“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展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宣传展板,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设立安全生产咨询台,接受群众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咨询。二是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答题活动。三是区煤炭局认真组织参加行风热线活动。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解答市民对煤炭安全生产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参加市局、区政府组织的其他活动,进一步加强群众安全意识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区煤炭局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调度中心,负责组织和指导“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各煤矿企业也要设立相应机构,制定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第8篇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省煤炭局与各矿业集团公司、各市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省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编制了《山东省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专职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矿井不少于1人,中等的不少于2人,复杂及以上的不少于3人。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省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制定出台《山东省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剖析近几年来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专家查隐患制度。定期组织专家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采深超过800米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尤其是2009年上半年审查确认的39项a级水害隐患,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2009年全省计划雨季“三防”工程2578项,其中重点工程156项,计划资金11326万元,于6月20日前全部完工。

四、构建防治水科技保障体系

1、加大防治水工作安全投入。根据《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煤矿防治水工作强制性安全投入制度,足额提取,科学使用,确保煤矿防治水工作需要。其中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吨煤提取不少于2.0元,水文地质类型中等的不少于1.0元,水文地质类型简单的不少于0.6元。2008年全省煤矿防治水工作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9788万元,落实技措项目1878项。

2、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矿井机电、排水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力度,大力推广安全先进适应技术,实现井下涌水量、水压、井下突(出)水点、挡水墙、水闸门等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和无人值守,强制推广应用安全监测监控、无线通讯、人员定位、大水矿井井下泵房建立远程监控集控系统等。目前,全省煤矿联网矿井达85%,年内力争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网。

3、加强煤矿防治水重大课题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技术攻关。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重点抓好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机理研究、奥灰水突水机理和防治措施研究项目等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对90处受地表水、老空水、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逐一组织了技术会诊,落实防治措施。

五、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电话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没有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2008年全省煤矿累计停产撤人158矿次,撤人18404人次。

第9篇

【关键词】煤矿;供电;安全

煤矿生产中,除了要注意用电安全外,还要正确使用供用电设备。实际中,对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当经常会引起火灾;对电线电器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其发生漏电事故,引起易燃物爆燃,以致引起火灾。另外,供电不及时、断续供电、盲目供电以及机器设备无人情况下自动运行,都有可能造成机器设备的损坏。

1煤矿供电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供电电源不合理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旨在保证一回线路停电情况下,通风机、提人绞车、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等设备能正常运转,工人能安全撤离,避免发生透水事故和因通风机停运而形成瓦斯、粉尘聚集等。检查中发现,很多煤矿基本上采用单回路供电,虽然有几家煤矿新购置了发电机,也只不过是用于井上临时生活照明或应付安监部门检查,而且所配备的发电机容量有限。为节省电费,一些建有矿区发电厂的矿井经常是两回路引自同一区域变电所或发电厂。此时,两回线路即使是引自不同的母线段,也存在双电源同时失电的危险。

1.2井下长距离输电导致的安全隐患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巷道的走向长度不断增加,是煤矿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矿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增高的必然趋势。这种由于采掘规模变化而引起的低压“超长”距离供电和电缆截面选择不合理,是造成井下煤尘爆炸、瓦斯、火灾、电气设备烧坏等故障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3供电设备陈旧

我国各矿区供电设备陈旧、杂乱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老矿区。井下采掘工作面电气设备随采掘设备的更新也在逐步更新,但有一部分矿井井下电气设备依然落后,没有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节能和高科技设备在电力行业早已盛行,可是我国矿区供电设备却仍是老的高耗能的甚至是仿苏系列,甚至还作为主要供电设备在运行。

1.4对各类保护的认识不足

各类保护措施是预防设备受损和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初屏障,但许多矿区对其缺乏足够认识。比如,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没有按规定装设防雷装置,一旦遭遇雷击,雷电将沿导线直接侵入井下各个工作面,引起人员触雷电伤亡或引发瓦斯爆炸等特大事故;井上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装设接地、过流、漏电保护装置,发生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或人体触电时,就会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伤害和损失。同时,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不完备,继保设施落后,动作不灵敏等一系列不完善问题,也会导致事故增多、故障排查困难等问题。

2加强煤矿供电安全的措施

2.1建立健全井上井下各项安全制度

各类操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持证上岗,并且队伍各项配备要齐全。要求操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煤矿生产有一整套的制度规定,这些制度规定对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有很大的作用。要尽可能以安全为导向完善各类考核体系,制定相关的供用电管理制度。

2.2加速煤矿供用电电网规划与建设,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

配电设备的更新与选型应当受到重视。应加大投入,更新改造或淘汰高隐患非安全型或高耗能型设备。各煤矿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来选用达防爆标准的电气设备,普及新产品与新技术。在规划与建设中,将线路进行合理分段。各级政府应积极组织电力企业加快煤矿供用电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煤矿双电源、双回路供电的建设和改造工作;重视解决农村电网向煤矿供电的安全问题,使向合法煤矿供电的相关农村电网逐步具备对一级负荷供电的能力。

电网结构的合理性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重点是加强受端系统尤其是配网建设,充分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准则,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根本保障。

2.3加强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

过流保护、漏电保护和接地保护,是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的三种类型。生产中,煤矿供电保护,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有可能引起保护拒跳、误跳,或保护跳闸范围扩大,严重时造成井下瓦斯急剧上升,出现瓦斯积聚,甚至发生瓦斯事故。因此,应充分利用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技术、网络及现场总线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结构技术、表面贴装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出智能保护系统,加强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

2.4强化电力设施管理,逐步切除转供电

由于煤矿企业位置一般较偏,电源线路较长,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煤矿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沟通,依靠执法部门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行为,保证煤矿线路的安全。各电力企业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及时对政府部门公告关闭矿井停止供电;地方政府应当组织煤炭行业管理、电力监管和煤矿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大对非法转供电的整治和打击力度,做到不安全坚决不供电,杜绝外转用户的牵连事故,做到煤矿供电专网专用,保证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2.5严格落实煤矿供电应急措施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和煤矿企业应制定和完善供用电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的协调机制,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工作;煤矿企业严格落实停电时的应急措施,提高对突发性供电事故的处理能力,一旦停电必须迅速撤出人员,按规定检查、排放瓦斯合格后,方可恢复供电,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减少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化。同时,维护、运行和调度管理人员与分管领导,都要熟练掌握既定预案,并且经常实行模拟演练,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

2.6做好供电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强化设备检修和维护,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在井下使用的漏电保护装置,安排专人再次进行下井前的检查和实验,以确保每一个下井的设备达到下井使用的相关标准。内容包括:检查爆炸外壳是否符合要求;内部接线、元件是否正确完好;检漏的绝缘阻值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做交流耐压试验。要求有专人每天应对检漏继电器等设备的的运行情况进行至少一次检查和试验,并做好记录。运转电工在瓦斯检查员的配合下,每月至少对检漏继电器进行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试验。

3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企业的效益更是建立在生产安全的基础之上,而供用电安全又是整个煤矿生产安全的重中之重。只有确保其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才能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使煤矿企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电监会.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Z].2005.

[2]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指南[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