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16:14
导语:在科研立项经费预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财务核算 问题 对策
此前,我国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是与其他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差异。因此,我国在科研项目经费上推出了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积极展开研究,促进我国企业得到进一步创新。企业科研项目在财务核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一、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在对科研经费进行编制时,由于没有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的一套完整管理体系,导致预算当中问题较多,预算结果不合理,时常出现支出与预算具有差异的情况,另外,某些项目还出现预算计划被决算代替的情况,导致项目完成之后的数额与预算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没有对预算支出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还会出现任意调整预算的支出结构的现象。
(二)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薄弱
科研者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际要求展开工作,立项管理较为薄弱,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不健全,对立项管理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激励与考核制度。由于项目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上不能准确进行核算。由于企业对立项管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造成企业科研出现经费大量流失,管理不完善,设备使用率低下的情况。
(三)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科研实际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与配合,未能结合实际需求细化、完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做到共同合作,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混乱。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强了对经费管理制度的调整,但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过于笼统,缺乏自主灵活性,导致可操作性欠佳,可用性不大,执行力度不强,从而造成科研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四)企业研发项目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
当前,在科研项目实践中,一般情况下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监控是由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行。但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对研发部门的制约和控制,从而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对研发项目的监控过程无法得到研发部门以及研发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导致整个研发项目部门的监控过程只限于表面上的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二.企业科研项目中财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体系不规范
由于企业对经费核算体系没有全面的认知,企业科研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制度研究不透彻,认识不足,导致在科研经费核算中漏洞颇多,简单的核算也变得较为复杂化。如此一来,财务部门根本无法正常跟进科研项目,也无法界定经费的支出,只需要提供凭证,即可办理报销。因此,经费使用范围扩大化,造成超标超范围的支出,资金使用效益整体拉低。
(二)研发经费的范围难以界定
由于部门之前缺少沟通性,企业研发部门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研发经费的范围认识还不够全面,财务人员的认识对研发经费开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细致的操作。另外,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导致企业科研人员没有参考标准。
(三)企业领导对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不重视
企业上层领导没有重视其相关问题,目前,从我国趋势来看,研发已成为企业的主体,但是还有很多领导不了解其重要性。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性,相关工作人员在申请经费时,研发部门认为申请经费统计是财务部的事,而财务部只看依据凭证进行核算,研发部没有在相关系统中进行准确核算,又说是研发部门的事。这样一来两者之间不协调,导致经费统计难以实行。
三、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的对策与措施
(一)财务核算方面的改进
第一,完善企业研发项目经费核算的管理制度,更好地认识科研经费的概念,使科研经费得到科学合理的统计与核算。由于科研项目的特殊性,使得其与其他生产项目具有差异性。因此,需要明确科研项目发生的费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核算。促进企业科研项目的展开,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为进一步改进科研核算方法,需要合理有效地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其部门对科研经费支出的范围以及核算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完善的核算方法,使其能单独完成相关工作内容。
第三,为加强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科研部门在科研工作上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要体现在一张原始凭证上。然而,财务部门不懂专业知识,只有依靠科研部门提供的凭证进行归类入账。如果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或凭证不准确,就会使得财务部门研发经费核算不准确,无法正确入账。因此,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对接的环节至关重要,不仅要规范,还要能协调运作,让两个部门减少信息沟通的障碍。
第四,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核算,必须符合财政部、当地财政部门的规定。首先,企业应当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单位,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其次,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担的研发项目,或者研发力量集中在集团公司、由其统筹管理集团研发活动的,企业可以在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范围内集中使用研发费用。再次,企业可以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最后,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披露研发费用相关财务信息,包括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集中收付研发费用情况等。根据以上规定,进一步加强企业对研发经费的正确核算。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
第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并详细安排各项项目费用的支出,确保经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应详细报销设备,并罗列出不同设备的型号、数量、种类,所需材料等,最后再经过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相互合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费用预算。
第二,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提供科研项目的内容、周期、参与人员以及科研项目所要用到的相关设备、经费预算等,为企业科研项目提供更好的经费预算依据,保证科研项目启动后产生的一系列费用,能正确预算。
第三,企业实施科研项目时,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如要享受税前扣除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符合国税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以及当地财税部门的有关规定,税前扣除是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行为以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高新企业必需符合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促使企业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第四,在进行科研项目时,如果科研经费预算做出重大的调整,企业相关人员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交汇报。完善相关制度,让科研工作人员明确经费管理中的责任权利。企业相关人员凡是涉及到资金管理、资金核算等方面的问题,都应当积极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使其得到沟通和协调。另外,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这样一来,上级部门既可以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又能进一步的在检查监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企业研发管理中,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企业应当加强团队意识,强化各职能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预算、成本核算以及经费结算的管理起到监督作用,使科研项目能更进一步规范化,为企业科研工作顺利展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萍.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及财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2,(34):152-152.
[2]陈卓.浅谈企业国拨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核算与管理[J].财经界,2013,(4):100-101.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预算 全过程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产生的费用。通常情况下,科研经费是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金会等各类机构组织通过委托研究课题或者以公开招标课题形式筛选申请书的方式来分配,其目的是用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也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呈现大幅度提高的态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同样,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2011年度和2012年度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总数增长了9.4%,资助金额总量增长778%。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呈现跳跃式增长。
一、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与研究进度不对称。主要表现为课题项目立项与经费实际到帐有时间差,研究进度较快而经费执行不足,往往发生课题验收前突击使用经费和用其他来源经费垫付本研究课题的前期研究费用情况。而且大多数纵向研究课题要到结项后才会划拨余款,明显无法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相匹配。
2.经费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偏差较大。主要表现为①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严重超过预算,例如国内差旅费调研费预算为3万,项目经费结算时却实际支出5万。②某些经费科目支出不符合国家标准。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定劳务费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支付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如研究生)或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而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发生给有工资收入的项目组成员支付劳务费情况。③经费支出与科研项目无关。例如,以考察、合作单位协作经费等名目套用科研经费。对于以上问题,首先是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不足,往往有“项目是我本人辛苦争取到的,如何使用是我的权利”想法。殊不知,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理应符合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而且,各类机构、基金委公开招标的课题也有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在科研人员本人签字递交申请书,相应机构、基金委公布项目立项结果并下达立项通知书、拨付研究经费时,这二者之间已经形成的法律关系,科研经费的使用就应当以服务项目为主旨,科研人员应秉承契约精神,按照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申请书中的经费预算情况执行,而非随意变更。其次,科研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对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对于科研经费预算科目的实际内涵认识不足,从而产生经费执行中的种种问题。
3.高校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科研管理部门较为关注项目立项率、结项率,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无法做到跟踪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对科研经费实际支出的管理却不确定项目研究执行情况;科研人员重视项目研究进度而忽视预算执行。三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相应的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形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管理是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三方形成协作,在保证项目研究和经费使用的同时,实现预算编制、研究进程、结项决算的统筹管理。
1.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科研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相应经费管理办法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安排研究进度,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经费预算,避免“随便写写”的经费预算。
2.项目立项后对经费预算落实的管理。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财务报销系统,将经费预算落实,以报销科目分类码控制经费支出,杜绝经费实际支出不符合预算的情况。科研人员也应当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落实前期经费、后期经费的支出,对于设备、图书等物资按要求登记入学校资产并接收定期资产审计。
3.结项决算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即将进行结项验收前,提醒科研人员关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对于尚未支付款项等要加快经费执行。科研人员也应当在验收报告中对于结余经费的原因、使用加以解释,避免发生因为经费收回而影响科研项目后续研究成果的情况。
三、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建议
1.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当主动把工作做细做实,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科研人员宣传讲解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原则、流程和管理办法,使科研人员从申报项目、编制经费预算时就有统筹安排,合理、合规的编制经费预算,提高实际预算执行的效率。同时,也应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范畴,使得科研人员能自觉遵守相关财务制度,避免科研经费浪费、腐败的发生。
2.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在下达立项通知时就提醒科研人员按照项目申请时的进度安排研究任务和使用经费,认真履行科研合同,在项目中期检查、结项验收时不光考核其相应的科研成果,还需要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对于确有实际情况影响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时,科研人员应及时向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报备,在管理规定许可的前提下进行经费预算调整,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构建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审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光是监督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得当,更重要的是发现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为提高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关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1(15).
[2] 章蕙.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科研经费包括企业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两部分。专项经费按照其来源不同,包括国家地方政府部门拨付、上级单位拨付以及合作单位获得专项经费后划拨三种情况。自筹经费指根据申报立项合同书内容确定的配套经费支出部分。科研经费问题不仅仅涉及使用过程,还应包括从科研立项申请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不仅涉及经费开支内容,还应包括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多方面。文中就科研经费全过程管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1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项预算依据不足,导致验收决算偏差大。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组成员更注重科研成果方面的材料编制,对相关科研制度、财务制度、费用项目不熟悉,所编制的预算未以预期研发过程拟涉及的项目为依据,按补助目标额倒算投资预算,虚增或扩大预算费用类明细,随意性大,为后期项目验收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科研与财务部门往往未直接参与预算编写过程,对预算审核不够严禁,注重材料是否齐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2)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制度缺失。经费使用权责不明确,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经营管理、资金拨付和费用结算各环节是否存在不合规或弄虚作假、截留资金等违规的情况,项目预算调整、项目组成员变动等是否履行相关手续,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调整科研经费预算情况。
(3)报销手续不齐全,费用列支不准确未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归集制度,套用经营项目费用报销签批手续,将经营费用列入研发项目中,测试费、会议费等报销材料不齐全。企业设立的研发项目往往结合在经营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倘若经费发生不足,往往采取调用生产经营费用冲抵。如差旅费、测试费用、材料费用等,此类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发现。主观上,财务人员难以把握项目执行进度,难以判断项目组是否按项目进度使用科研经费,难以督促是否按时办理了经费归集手续,难以验证是否完成了项目进度任务。因此,一些项目组因项目进度滞后于立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工作计划,会将未到验收节点的项目费用核算到其他项目,待其他项目结题时,再将项目经费转回到本项目上,以满足投资额不足的需求。
(4)会计核算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专账核算管理”。一是企业普遍会根据科研管理制度规定,设置科研项目专项核算,收到拨款列入递延收益核算,对费用性支出便设置在“管理费用-研发费”。但是科研项目涉及固定资产购置,研发设备支出未纳入科研项目核算,验收编制决算表时直接将固定资产列入研发设备中,无法从科研明细账中查询取得,有重复列入其他研发项目的可能性,套取专项资金补助;二是设备费、材料费和燃料动力费混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混淆,劳务费和人工成本费用混淆,将项目组人员的工资计算在内,以抵足投资支出额;三是未区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更严重的未区分专项费用和自筹费用支出,直接主观臆断处理。四是造成所得税计算不准确。科研经费支出全部费用化后,对应予以资本化的费用被提前处置,部分费用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5)科研项目资源管理混乱、设备存在重复购置、验收末期突击采购现象。科研人员发生变动或离职时,没有及时办理或未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导致人工费用列支与实际不符,严重时甚至项目负责人变动时,直至项目验收仍未重新选定人员。
(6)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评价难量化国家对效益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科研项目所形成的最终成果主要是论文和专利等,但对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经济效益需要从后期投入生产经营的效果中才能了解,对其是否完成了立项时提出的效益目标难以量化。
2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多部门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管理。一份可靠的科研预算计划是保证项目经费有序开支的基础,是保证顺利通过验收的根本。预算编制时,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科研项目组与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多部门参与,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参照经营项目评审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可设立科研预算评审小组,负责预算编制二次审核,提高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科研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课题研发内容,有无列支课题难以涉及的费用;②是否准确划分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③各类经费是否列出明细预算,研发时间长的是否分解出各年度预算,是否符合研发立项进度计划。
(2)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监督和阶段性检查。对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理顺各部门的关系,使工作有章可循。明?_职责划分,科研部负责科研项目全过程协调、管理,由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归集核算及经费决算验收,资产部门协助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外部审计机构对归集核算的准确性进行专项审计。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有效的内控保障。自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机构就应对经费使用进行动态监督和检查,科研与财务部门互相配合,将合同书约定内容与项目进度、经费归集情况互相比对,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研发全过程防范科研资金风险,实现合同书约定的预期目标,确保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习和把握有关科研政策,建立健全内部科研管理体系。以政府?C构及上级单位申报、验收要求为线索,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为依据,以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包括: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归集制度,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制度等。
(4)科研经费核算规范和精细化管理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了“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按照要求设立二级及以下科目,并建立项目辅助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通过“研发支出-设备费”“研发支出-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科目进行过渡后转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费用全口径专项管理核算。
在具体审核经费支出时,项目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要关注资金的开支范围是否符合预算书的有关规定,是否准确划分出专项和自筹费用,签字权限是否合规,是否报销非科研相关的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是否利用票据报销套取现金。严格科研管理审批流程,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资产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按期终止资产费用、人工费用。同时,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对文件政策制度的认识水平,提高科研费用管理手段,同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组研究设定几个科研项目符合资本化情形的节点特征,一同甄别科研费用的资本化情形。
(5)建立科研考评机制并落到实处科研预算中有一项绩效支出,可针对此预算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参与人员均纳入考评范围,除科研组成员外,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提高参与主动性。
(6)构建经济效益财务分析预测模型根据各项经济效益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结合项目收益率水平预测。企业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应加强项目辅助核算,于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关联性入手,从收入、利润、税收等方面直接反馈产生的经济效益。
(7)提升信息处技术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运用水平运用技术化手段,将预算、费用申报审批采用网络协同办公模式处理。按照合同书预算栏目限制报销项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报销预算项目外费用科目,保障费用规范列支,费用统计、归集进度实时提醒,实现信息共享。在数据信息达到一定规模后,还可以根据大数据挖掘出科研项目预算各项明细间的规律性,进一步指导其他科研预算的编制工作。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程序及所需资料
(一)审计范围科研项目一般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众多,而审计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审计,因此,高校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重点关注的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及一定金额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的横向科研项目金额标准按高校自身管理需要确定。
(二)审计的主要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作用,在实施跟踪审计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如下:
(三)审计所需的主要资料 审计所需资料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分别报送。立项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合同(协议)、学校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大宗物资、服务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测试加工费、物资采购等关联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审计部门在取得资料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书面承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阶段(1)立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及申报会议,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立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审查立项资料时,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的审核结果,尤其要关注学校是否已对科研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是否了解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防止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及学校资源等。其中,对横向科研项目还要审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是否取得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资料,是否对项目组所提供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检索,避免侵权;合同条款是否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会审或法律顾问咨询,并履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涉及保密的,是否签订保密合同等。
(2)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是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果。审计中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合规,主要包括:第一、预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劳务费预算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重大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是否综合考虑了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共享情况,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是否按规定分别由项目组和学校编制,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预算支出项目或与项目无关的额外支出项目等。第二、配套资金额度是否明确,预算总额是否分解至科研项目各子课题,合作(外协)单位经费是否有明细预算。第三、项目预算是否经过学校预算评审,并按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 (1)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书(合同)要求执行预算。审计中应关注:第一、项目经费收入是否完整、准确,纵向科研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横向科研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度按时到账,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所有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所有科研项目是否按不同资金来源,按不同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第二、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预算书(合同)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科研经费。审计时应注意审核各类单据及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如有无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或使用与科研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发票或科研项目启动前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有无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有无将项目经费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有无以旅游门票、礼品费、非项目组成员差旅费等报销差旅费;有无以旅游公司开具的大额会务费报销会议费;有无以咨询公司开具的大额技术咨询费报销专家咨询费,或将专家咨询费违规付给科研项目组相关人员;有无违反国家及学校采购规定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情况。
(2)预算调整情况。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当预算变更时按规定或约定履行变更程序,才能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并为日后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打好基础。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重视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预算调整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如下:第一、需要报批的调整事项: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第二、学校有权调整的事项: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第三、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第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利用科研经费自制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需要招标采购的或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规定采购,资产采购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变更审批程序。第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或按合同规定处理。第三、因完成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否及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第四、资产处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转让、牟取私利等情况。
(4)外拨(转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据报道,个别高校存在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合作(外协)单位、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是否在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中已经明确,是否经科研及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第二、外拨(转拨)业务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是否依据经费外拨(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将款项转入非合作(外协)单位或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
(5)重大事项报告情况。根据规定,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更名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因此,审计中应适当关注学校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项目结题阶段(1)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不符合预算(合同)规定的收支。
(2)结题结账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是否按任务书(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验收及财务验收,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提前办理了项目延期手续;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项目组继续使用的情况;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是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
(3)结余资金管理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纵向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作为后续研究费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按合同或当事人约定使用。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结余经费(完成项目或因故终止项目)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264号)规定,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4)项目绩效情况。审计部门在审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绩效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的预期目标,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审计内外环境(1)领导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基础。审计部门应与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明确跟踪审计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做到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并积极主动地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消除科研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疑虑,营造良好的科研审计氛围。(2)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和良好的审计职业综合能力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因此,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夯实内部环境基础。
(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科研经费监管工作,需要由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纪委、监察、院系和广大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共商平台,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共同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及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项目重点审计范围,并将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2)利用校内局域网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获得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及跟踪审计信息,并由科研、财务部门指导、监督科研项目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实施科研经费内控审计,促进学校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围绕高校总体科研项目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要素,审查科研项目内控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并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合理保证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促进科研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科研项目内控审计中,应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审批程序;是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校(院)长的领导责任,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责任,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是否建立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是否适当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管理和控制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科研成果鉴定等过程,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经费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管理系统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的颁布,国家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科研经费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医院获得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1]。在科研经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核算模式和预算管理制度暴露出比较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和高效使用,发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经费的外部管理部门是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其监管作用发生在项目立项环节和结题环节。项目立项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预算书,判断科研经费的经济合理性。项目结题时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审核科研经费明细账,核对经费支出与预算科目是否一致。科研项目主管单位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科研经费的内部管理部门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组成,各部门相互独立,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管理科研经费,发挥监管作用。
1.2核算系统不能满足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前,旧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未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导致科研经费收支未列入医院收支管理中。在实际核算中一般列为专用基金核算,科研经费的收入和支出都在同一科目下核算,并且未设置明细核算科目,管理粗放。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能准确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无法满足管理需求。科研经费管理水平较高的单位设置了辅助账,根据科研经费预算明细设置明细科目,按照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归集项目收支。经费报销在会计核算系统,明细核算在辅助账中,二者无直接对应关系,给日常经费查询和项目结题带来困扰和不便,也无法达到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2012年新《医院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明确了科研经费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统一管理,并单独设置了会计科目“科教项目收入—科研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科研项目支出”核算。涉及医院配套资金的科研项目,配套经费支出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1.3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缺乏预算控制科研项目预算书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在此过程中一般是根据经验编制,未对项目预算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因此,项目活动经费使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只是审核费用的合规合法性,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审核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
2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科研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中管理项目合同。科研经费到账,财务部门在核算系统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管理使用,科研部门缺乏有效监管。财务部门接到科研部门的立项和到账通知后,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建账并确定经费性质,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报销。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总额控制,并审核科研经费的形式要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自由度过大,导致随意开支情况严重,科研经费是否真正使用在项目目标不得而知。
2.2核算系统无法满足科研经费管理需求
新制度规定单位配套经费在医疗业务成本中据实核算,但是未明确具体科目。在目前科研经费核算模式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业务中有的科研项目除了外部资金还有单位配套资金,科研经费资金性质不同,使用的核算方法和核算科目完全不同。外部资金的核算在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中核算,而配套资金使用时据实在医疗业务支出中反映,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无法完整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明细;其次,会计核算系统按年度结账,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只能按年度显示,无法连续反映经费使用情况;最后,会计核算系统中能反映项目可用额度,无法统计各预算科目使用情况,科研人员无法清楚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部门无法参与经费管理。
2.3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预算控制
2.3.1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重视
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编制预算书时对经费预算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多半是根据经验编制,而且由于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制度不熟悉,未将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对经费预算中各科目内容和分配比例计算不准确。在预算编制环节,医院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未对预算进行审核,在预算批复执行后,才发现部门预算内容不合理,影响科研项目开展和经费预算执行进度。
2.3.2对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管
预算书作为科研经费使用的依据,项目负责人在开展项目活动时并未严格按照预算书执行,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科研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并未对科研经费的相关性进行审核。项目负责人具有科研经费的完全审批权。财务部作为科研经费的报销审核部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无法判定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只能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支出的合法性。过度宽松的管理环境滋生了的风险,极少数人弄虚作假、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产生了严重的法律后果。
3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3.1健全医院内部科研经费管理组织架构
传统的科研经费组织管理架构中只有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两个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这种组织架构在科研项目数量小、科研经费金额少的情况下,尚能满足基本科研经费管理要求。新的科研经费管理环境下必须对传统组织架构扩展,建立由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构成的组织架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全面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在项目立项、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项目结题、财务结算等环节参与管理和监督。
3.2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科研部门作为医院科研项目唯一直管机构,医院所有项目申报和立项必须经科研部门审核同意。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由科研部门牵头,项目负责人主导,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采供部门共同配合,提供专业意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预算内使用科研经费,并需要掌握预算科目使用情况,平衡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进度。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财经法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审核科研经费的使用合法性,并根据管理要求提供科研人员可理解的科研经费使用明细账,统计出科研经费总额和明细科目执行进度,定期向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科研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知经费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在院级科研经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抽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院级领导小组和科研部门通报。审计部门在项目结题财务审计环节,配送第三方审计机构,安排科研经费审计工作。采供部门主要在预算编制环节提供设备或材料的采购意见,提醒项目负责人应遵循的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规定,使科研经费使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各职能部门消除管理障碍,在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密切沟通,有效协作,消除条块分割、管理脱节等现象,形成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
3.3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医院科研经费渠道的多样性,造成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差异性。医院院级科研管理小组应协调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采供部门,以科研项目全过程为主线,制定符合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满足医院科研经费管理要求的覆盖面广、操作性强和清晰易懂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既有总则又有细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全面又具有针对性,满足医院科研经费整体管理的需要。利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内在联系,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易于掌握各种经费的管理要求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便于统一和协调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明确了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环节、流程和手续,也明确了预算编制要求和项目经费使用的范围,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减少不符合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和医院财务管理要求的开支。
3.4建立高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会计核算系统核算科研经费出现的问题,结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优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完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和预算执行控制等环节。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源共享四个模块。项目对外申报前,必须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提交立项报告,并编制项目预算书,要经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采供部门审核,院级科研经费管理小组审批才能对外申报。未经科研管理系统审批的科研项目不能纳入医院科研管理系统,在医院各种评比考核中都不能采用。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项目负责人不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项目管理模块包含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满足科研部门的需求。项目负责人新增课题时,需根据科研合同填写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性质、资金来源,合作方等基本信息,信息提交后由科研部门审核。项目经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审核成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项目编码,它是科研经费使用和查询的唯一标识。项目负责人根据系统预算书模板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书,并提交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反馈审核意见。财务部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明细表中各预算科目的额度和资金性质,将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一一对应。
财务管理模块独立于会计核算系统,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多层次、多维度反映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既可以反映科研经费收入、支出和余额情况,也可以反映预算科目明细使用情况。该模块还集成了科研费用报销功能。在该系统中,根据预算科目完成的会计凭证可根据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自动转换成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凭证,且在科研管理系统中显示会计系统中对应的会计凭证号,方便日后科研经费审计查询工作。预算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查询等功能,项目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有对应的权限。相比在会计核算系统中核算科研经费的模式,项目负责人方便查询预算执行数据,清晰了解预算使用情况,容易接受预算管理的方式。预算管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结题时间定期提醒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部门,强化科研部门的管理作用。资源共享模块是开放式模块,可以根据医院管理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数据有条件的向各职能部门开放。如科研部门可以查询医院所有项目的预算执行数据,对于即将结题而科研经费预算不好的项目,科研部门可主动联系项目负责人,了解项目开展和经费使用存在的困难,帮助项目负责人按时完成科研项目目标,达到项目结题和财务结算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蔡秀芳.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7:79-81.
[2]马娅丽,孙淑岭,胡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2015,(2):87-89.
[3]张兆许.基于预算管理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5,(2):52-53.
[4]孙小瞻.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5):77-78.
[5]李兴灵.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提升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3):77-80.
[6]黄波,陈晓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5,(1):128-129.
1 高校在我国开展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1.1 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显著增长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169.9 亿元,比上年增加1154.3 亿元, 增长8.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07%,比上年提高0.05 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7.7 万元,比上年增加2.6 万元,2015 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7%;依据汇率折算,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2010 年超过德国,2013 年超过日本,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观察近年来的科技经费投入,全国投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不断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持续增加,20122015 年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2 高校科研经费占比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例分别为,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比第一,政府所属研究机构次之,第三位就是高等学校。2015 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0881.3 亿元, 比上年增长8.2%;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136.5 亿元, 增长10.9%;高等学校经费支出998.6 亿元,增长11.2%。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6.8%、15.1%和7.0%。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高校管理经费分类与来源
高校科研经费根据出处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和自筹科研经费三大类。其中,纵向科研经费指财政拨款, 由政府部门自上到下拨发的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高校必须严格遵守项目批准预算和支出政策进行使用。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科研人员或科研部门以学校名义、出于科研目的、用合同形式从其他部门获得的项目经费,这类经费的使用范畴、支出标准和支出形式都有具体的要求,高校应严格依照合同要求进行经费管理和使用。自筹科研经费指高校以科研开发为目标、通过自筹的途径获取的科研经费,与其他形式的科研经费相比较,自筹资金的安排形式灵活,使用范围更广。然而,不管哪种形式的科研经费,均属于高校公共财产,使用和管理都要受到财务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2.2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内容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务分析、项目经费结题等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其中,项目收入管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第一步,项目预算管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科研目标完成情况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校科研项目支出要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项目经费使用者依据预算与合同进行费用报销或支出。项目财务分析指财务部门以科研项目收支情况为主体,运用科学方法对财务收支情况做出的比较、评价和总结。管理部门根据财务报表来全面掌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现状,进一步为科研项目执行提供决策依据。项目经费结题指在科研项目结项验收后,计财部门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完成项目结题和审计等后续环节。
3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3.1 科研经费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多呈现条块分割状,不同的业务归口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一般科研项目经费由计财处管理,项目由科技处管理,两者协同负责管理和监控科研项目的运行状况, 因此,出现了管钱的不管项目、管项目的不管钱的尴尬局面。如果两者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工作很难协调统一。同时,项目负责人又是科研经费的审批人,科技处与项目负责人对国家财务制度和学校的财务规定的掌握一般都不是很透彻。可能会导致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步调不协同,工作方法不统一的情况。
3.2 注重立项忽视预算
科研项目的质量和科研经费数量是考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证明该校在某一学科权威性的有效手段,所以高校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时,重点关注项目的级别和各级别项目的数量。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日常报账,并对其进行核算,但很少主动了解国家和学校对每一类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等过程缺乏深入了解。还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有授课任务,科研任务工作量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时为提高项目立项率,刻意迎合立项单位的意图,一切从项目申报需要出发,凭个人感觉,盲目列支,缺乏论证研究,预算编制不规范,不能客观反映科研成本,不能系统地反映项目经费的真实支出,造成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相距甚远,项目预算执行难度增加,影响科研经费的有效利用。
3.3 智力劳动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众所周知,教学是大学的立校之本,科研则是大学的强校之本,人是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在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些学校要求财务人员重点核查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等材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而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精准性和合理性的监督存在一定的缺失,容易忽视科研人员体力与智力劳动付出,突出表现在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许多高校科研人员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经常会主动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地研究。可是,他们的这些体力和智力投入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有效补偿,有时还会出现承担项目越多,经济上越吃亏的现象,这样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
3.4 经费支出不够合理
首先,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缺乏系统衔接与有效关联, 甚至出现相互严重脱节现象,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的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用在科研项目方面而是被变相支出,比如劳务费、会务费、差旅费等费用支出占据科研经费支出的比重较大, 有些科研经费以奖励、业绩补贴等名义分发给科研人员。其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与效益不高,资金浪费大,资产流失严重。一方面,有些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多,而产出少,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的不够科学规范,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未能及时登记造册与统一保管,以致不少科研资产,特别是小型资产被浪费流失。
3.5 项目结题与经费结算难以同步
根据《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结题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项目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然而,科研项目已结项不结账的现象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虽然项目已经结题,但部分项目经费处于挂账状态,即结题不结账,造成了财务信息不对称,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也给财务核算和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6 评估绩效机制不健全
一般高校都非常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项目成果及产业化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但对项目经费运用,研发的进程,科研人员工作效率、成本的管理关注度不够,没有真正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估绩效机制。即使已经存在相应的评估绩效机制, 高校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仍然缺乏筹划设计,考核标准不明确,绩效评估方法单一,而且绩效评估反馈不够及时完整,绩效过程流于形式。
4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
4.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
科学合理与健全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高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与依据,首先,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明确界定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精细化、专门化管理。其次,理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有其独特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规律,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时一定需要尊重科学研究的自身特点,高校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从本质来说属于学术范畴,理应遵循学术自由、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学术原则。力求让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达到辩证统一,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研活动。最后,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树立全局管理意识。
一方面,加强高校科技处、计财处、审计处等相关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信息互通,权责利明晰。切实意识到科研对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研经费是国家的资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与保障,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构建涵盖科研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经费使用、项目结题等环节的全程动态跟踪管理系统,依据项目研究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高效管理。
4.2 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立项合同中经费预算用以明确规定科研经费支出的项目和金额,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步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首先从经费的预算开始入手,把经费预算贯穿于整个科研管理的全过程。首先,从学校整体财务管理的角度,把科研经费纳入到全校的预算,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高度和利用效率。其次,要对科研项目实行全程的预算管理,第一,在项目立项阶段,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专业指导,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准项目的常规性支出;第二,在项目实施阶段,预算要同步跟进,根据项目立项时所编制的预算和进账金额进行核算,如需对预算进行调整,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批;第三,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要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科学合理,没有浪费与挤占挪用,达到经费使用最佳状态。
4.3 要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与付出
重视科研,尊重科研人员;尊重劳动,尊重贡献。《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等。目前,高校有些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屈a href=//shici.7139.com/265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宋词叮挥屑笆弊导市б婧途贸晒蚴嵌钥蒲腥嗽钡幕乇ê捅ǔ瓴⒉还蒲腥嗽钡拇葱履芰Φ貌坏阶鹬兀虺晒竦玫睦吹玫匠浞挚隙āJ紫龋嫣岣呷鲜叮浞痔逑挚蒲腥嗽痹诳蒲邢钅渴凳械闹魈宓匚唬堑睦投冻鲇Ω枵嬲娜峡捎胱鹬?其次,学校应根据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中体力与脑力付出实情,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通过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力求让智力劳动获得合理的回报。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4.4 规范科研经费的支出
首先,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科研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全面约束科研经费申请和使用时存在的任何不合理的行为, 防范科技腐败,大力提升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其次,明确科研和财务及项目组人员的职责、明晰各方责任人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权限范畴,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严格规范各方行为。第三,完善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按照经费预算明细执行科研经费使用与支出, 坚决杜绝与项目无关的科研经费列支现象。第四,进一步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和报销标准,核准经费审批的权限,把科研项目研究与经费支出相结合,全面提高科研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4.5 严格审定结题,加强剩余经费管理
结题是对科研成果把控的关键环节之一,要严格审查科研成果,实行奖罚制度,促使科研人员认真研发,并做出理想的成果。科研项目验收结题时一定保证科研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科研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也应及时做结账处理,主管部门应安排专人审查科研经费的列支明细。结余经费分类统筹管理,本着例行节约原则,除某些特殊资助项目以外,项目经费有一定结余应该常态化、普遍化,将结余经费投入到其他科研相关的工作中。结题经费需要系统性、全面性、分阶段性的管理,因为,根据制度和实际需求的不同,科研项目持续时间一般从半年到数年不等,所以对于项目结题后经费的管理也可以进行年份区分,比如以三年作为结余经费管理的节点,项目结题后三年内原项目负责人在科学研究方面仍有权利继续使用结余经费。结题三年后的结余经费,可由单位统一收回或重新分配。对于滥用经费的科研人员,要严格管理,应及时追回非法所得;对于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既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又节约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将其合理节约的经费可以奖励给相关科研团队或个人作为纵深研究的经费或奖金。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网络化;管理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增强,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拨款及医院投入科研的资金逐年加大。我院原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弊端逐渐显现,为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我院以内部办公系统网络技术为依托,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1目前我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多,经费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使管理和核算趋于复杂。目前我院科研经费主要有科研立项、配套经费、重点学科、横向经费和科研奖励等。其来源除医院自身、卫生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之外,还有社会各界。我院科研经费的来源呈现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元化的格局。由于科研项目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对经费的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也不同,迫使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分立账户、分项核算,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和核算内容日趋复杂,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办法,而且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妥善处理各种科研财务关系。
(2)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长期以来,项目负责人、科教科和财务科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采取各自为政的传统管理模式,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往往注重考虑技术问题,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率考虑较少。科教科和财务科作为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手段。科教科有经费的审批权,但无法及时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从而在经费审批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财务科只是单纯地进行行政财务收支核算,不掌握经费使用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既不能有效地监督经费的开支,更不能全面地履行管理职能。其结果是部分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经费一直挂在账上造成未完成科研项目经费大量沉淀,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
(3)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大,开支管理松懈,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不高。一些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认为经费申请下来以后就是自己的“小金库”,可以自由支配,履行审批手续仅仅是个形式,平时一些在医院日常经费中不能报销的费用,通过科研经费的途径得以报销,造成一些科研项目招待费、差旅费、劳务费、用途不明的办公用品开支较多,而用于购置设备、实验试剂、材料的支出比例较少;还有一些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试剂材料、办公用品,往往由科研人员自行购买,不经采购中心审批,也不经物资管理部门办理相关验收入库手续就投入使用,直到经费报销才凭发票办理假入库、出库手续,物资管理人员只见发票不见实物,违反了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
2我院科研经费管理网络化模式的应用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主要由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查询系统组成。系统登录界面见图1。
2.1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
(1)基础资料。①项目资料的建立。通过建立项目资料,确定每个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负责人、项目经办人、立项年度、项目编号等信息。科研项目维护界面见图2。②权限管理的设置。根据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的不同需要设置操作和查看权限。权限管理界面见图3。③预算科目与经费来源的定义。不同资助渠道的经费管理及经费预算的科目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经费管理中要有针对性。通过经费来源的定义,我院目前按项目的经费渠道,分为立项科研、配套经费、重点学科(院内及院外)、横向经费、科研奖励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将这几类资助来源的具体名称预先维护好,并将经费预算科目与其来源对应起来,保证项目来源对应的科目只能是预算中规定的科目。例如,一个项目有多个资金来源,通过定义经费来源可明确区分不同来源的经费及其对应科目,避免相同项目经费的混支。
(2)预算编制。此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项目立项后项目下达单位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中所作的经费预算,经费实际到账后,录入对应科研项目经费;一部分是院内下拨的科研配套经费、院内重点学科等,年初编制预算时,按其批准金额录入。预算录入界面见图4。
(3)预算支出申请和审核。首先由项目经办人填写经费报销内容及金额后提交至项目负责人审批,经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能提交至科教科审核。预算审核界面见图5。由于预先已将项目的信息及来源与对应科目作为基础资料维护好,如果审核通过,只需在经费支出时选择项目名称及来源,填写支出科目、金额、用途说明即可。同时,如果支出申请超出可用金额,系统将提示并无法提交申请。预算支出申请界面见图6。
(4)财务确认报销申请。经过审批的报销单据,经财务审核后在系统中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的确认,整个经费支出申请就完成了。财务报销审核界面见图7。
2.2科研经费查询系统
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是完成经费收支的网上申请与审批的平台,科研经费查询系统则在科研经费预算支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已确认发生的经费账自动同步到经费查询系统中,满足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对经费的查询需求。我院科研经费查询系统分为预算定额明细查询和预算使用明细查询。
(1)预算定额明细查询。主要查询科研经费预算核定、追加金额、经费来源和经费拨入时间(见图8)。
(2)预算使用明细查询。主要查询项目经费实际使用情况明细及结余情况(见图9)。
3应用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使用,通过网络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对提高管理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1成效
(1)对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的影响。理顺了项目负责人、科教科和财务科三者的关系,避免了在科研经费管理中“权责不清”,杜绝了实际经费部分内容超支、违规列支,或多项科研经费交叉列支现象的出现,做到专款专用,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该系统,加强了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能,并由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科研经费收支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使科研经费使用的预算制度真正得以实施,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对项目负责人的影响。该系统加强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意识,项目负责人可通过个人密码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了盲目开支,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2改进
(1)细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支出科目,实行全成本核算。根据有关科研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文件,统一规范支出科目及支出范围和标准,在预算编制时按支出科目细化预算内容,收支按预算执行。对医院投入的水、电、气、固定资产等都作为科研所需费用计入成本。
(2)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财务科和科教科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工作,经费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分析通报经费使用效率和预算执行情况,管好、用好科研经费。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71-02
卫生监督工作具有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搞好科研也是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一环,而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卫生监督类行政事业单位科研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当前这类专项资金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粗放、低效等问题,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其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内审部门作为单位内设的“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卫生监督业务监督控制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以往专项资金管理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大多属事后审计,等发现问题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如何破解卫生监督科研经费管理薄弱环节及内部控制问题,遏制违规行为对内审部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8年7月《审计署2008至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探索跟踪审计以来,跟踪审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创新方式。跟踪审计,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的行为,它是一种动态的、全过程参与的,把事前和事中、事后审计三者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尽管目前跟踪审计多用于建设工程项目,但从其特点看,只要是连续分配和使用的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都可采用这一方式。把科研经费作为标的进行跟踪审计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不失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种新尝试。
一、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模式,既有审计理论的各个要素,又具有其特性,与其他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它通过提前介入和及时反馈来实现审计的“免疫”本质。跟踪审计独特性主要是与传统的事后审计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跟踪审计不是在整个项目全部完成后集中进行审计,而是依据项目的进度,从项目有实施意图时就介入,然后对各个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进行审计一直持续到项目结束后。跟踪审计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提前介入,主要体现为发现和纠正问题的及时性,以便发挥审计的预防、规范等作用;(2)审计过程的形态不同。传统事后审计审查的资料主要是账目或者凭证,缺乏对项目动态过程详细的记载,因而也就不能有效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而跟踪审计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能及时的获取一手资料,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3)审计内容不同。传统的结算审计的内容,主要审查资金收支问题,而跟踪审计的内容涵盖项目的各个部分,如在科研经费跟踪审计中就涉及到整个项目全过程的各方面,包括预算、资金的收支、资产管理、进度、效益等全方位,以及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看问题的能力;(4)审计的作用不同。跟踪审计不仅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还体现了其服务职能。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创新的审计模式,在揭示各种问题、查处各种弊端的同时,更注重从制度层面分析问题,适当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发挥跟踪审计的服务功能。
二、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严重不符
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造成预算不真实。在项目立项申请时的预算编制直接由项目课题组来预测编制,财务部门并未参与编制,由于很多科研人员不具有财务知识,往往是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项目预算往往精确性低,预算项目不细、编制粗糙、随意性大,项目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经费偏差较大等问题比较普遍;在预算下达后,由于科研项目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审计部门无法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无法做到实时、过程跟踪检查;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对项目论证报告中的主要内容如:项目研究方向、实现目标、检查评价标准等规定不明确,导致根据项目目标任务书,无法评价投入及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科研资产管理、监管不到位
由于科研项目分属不同课题,资源往往独享,重复购置的情况很普遍;故意化整为零,以耗材、拆分项目等方式逃避招标及审计监督;盘盈、盘亏、报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科研项目结题时或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无交接手续,造成资产严重流失。
(三)项目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
人员费用支出比例较大,有的人员费用占全部项目支出的80%;设备支出较多,且不能证明与项目直接相关,如有的项目设备费支出占项目支出的90%以上。
(四)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造成科研经费隐形流失
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同的方法或以外协费等名义将科研经费转至其他单位、甚至转至课题组成员控制;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套取科研经费;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扩大开支范围,将未纳入预算的支出或按规定不允许发生的支出在科研经费中开支。
(五)项目结题不及时、不规范,科研项目转结率较低
由于对结题项目经费重视不够,很多科研项目通过验收结题后不主动结账,管理部门也没有强制措施,造成结余资金变相成为课题组“小金库”,随意支出与项目无关的个人消费类支出,甚至开销日常家庭费用,造成科研经费大量流失。
三、科研经费跟踪审计的具体程序
一般而言跟踪审计包括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也就相应分为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三个阶段(见图1)。
内审部门比较适合作为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体,源于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熟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做到审计依据明确;其次,了解项目负责人科研项目数量、成员、经费和一般支出内容等情况,做到审计判断准确;第三,可方便地查阅会计核算资料和项目相关资料,做到审计时间及时。
首先由内审部门组建审计组,通过调研编写出审计方案,然后发出跟踪审计通知书,召集课题组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审计组成员参加,审计组要求按阶段分别报送审计资料。其中立项阶段审计的材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协议、单位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的材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相关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跟踪审计可对科研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在实施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
四、科研经费跟踪审计的审计关键点
对科研经费出现问题比较多的环节是进行审计监督重点要关注的,可将其确定为关键点,在跟踪审计中作为动态监控的重点,关键点设置并不是局限于以下各点,以下只对主要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一)立项阶段审计关键点
1.审计人员重点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逐项编制预算,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2.加强对科研合同的审计。合同签约前审计主要包括:支出是否列入科研项目预算,资金是否到位;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标,有无将招标项目化整为零的形式规避招标;订立的合同条款是否完备、明确;合同签订中审计主要包括:对合同专用条款进行复核,对签约现场议定的条款进行监督等;合同履行中审计主要包括:对履行期间所发生的项目内容和价格变更进行审核和确认,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是否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等。
(二)实施阶段审计关键点
实施阶段是跟踪审计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最有效最难控制的阶段。此阶段的审计重点是以项目预算为依据,审核各项明细支出。主要内容有:(1)人员费支出有无支付给有工资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和代领现象,是否直接拨付至领款人个人账户;(2)购置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是否与预算批复一致,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是否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明确了固定资产归属及办理相关固定资产验收入库手续等;(3)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是否符合预算开支范围、使用标准,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票据是否正规、真实,支出内容是否合理;(4)会议费是否有会议通知,票据日期是否与会议召开日期一致;(5)审核外协费支出协议,协作研究内容、经费分配以及产权归属问题等条款是否真实合法,协作单位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能力,是否与项目组成员有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凭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有无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的现象;(6)专家咨询费是否根据咨询形式以及专家职称级别执行相应的补助标准;(7)预算变更调整是否按照规定履行了相应手续等。尤其对支出金额大、超预算的支出项目如专家咨询费、劳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敏感性支出项目可随时跟踪,及时查阅相关会计凭证及支出依据材料。
(三)结题阶段审计关键点
项目结题阶段主要审查经费决算表是否经过财务、科研部门的审核,决算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与财务核算资料吻合;是否及时办理结账手续,结余经费是否按立项部门的规定处理,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同时审计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
五、对科研项目跟踪审计配套制度的优化建议
(一)改革科研项目课题机制
由于课题负责人权力过大,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都是现行的跟踪审计制度无法进行监督的。因此,改善目前的课题机制,有利于增加对科研经费审查的效果。如可以考虑引入财务人员专业性人才,实现课题组成员多元化,以便处理课题组中的一些非科研问题,这样有助于科研人员全力从事自己的工作。而最为重要的是,财务人员可以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财务数据和报表,便于日后审计的进行。还有可在课题组内部设立技术咨询人员来辅助审计监督工作。另外,可以限制课题负责人的权限,将课题负责人的权力限制在与科研相关的领域内,同时对其财权进行适当的分散。如一项资金的使用,要经过多人参与并同意,避免科研经费使用变成“一言堂”,没有经过审查就随意流失。
(二)优化组织管理
成立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资产管理或后勤部门等部门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为非实体部门,对科研经费分为预算编制、审核、执行、项目核算、项目评估等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审计部门在每一环节都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在项目立项阶段,课题申请人向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指派科研部门提供项目相关咨询,从科研经费使用角度考虑,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具体需求信息。科研项目管理委员会同时指派财务部门从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角度指导对课题申请人按立项部门意见和财务制度要求,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对于不合理、不可行或难以控制的预算项目,建议申报人员加以修正、调整,既利于通过立项部门审核,也便于今后执行。
(一)预算单位对拨款资金的控制权转变为对拨款指标的计划使用权 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由层层拨付转变为货物、服务、工程等实际支付时由财政直接支付给货物、服务、工程的供应单位,减少了预算资金的流经环节,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预算单位对资金的调度管理转变为对预算指标的支付安排管理。
(二)促使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向科学精细化迈进 国库集中支付遵循“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的原则,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将资金直接划拨给收款人。从而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在源头上实施监督,有效地增强了执行预算的规范性,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预算单位要确保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必须朝着科学精细化的方向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三)促使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促使预算单位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完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措施,加强对经费管理的过程控制,提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转型速度快,思想认识、内部管理机制与管理措施转变不到位 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分离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后跟踪项目进展、项目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工作中侧重的是争取项目的级别、数量、到位经费的多少以及成果的鉴定,忽视了经费预算及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益性。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只重视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真实,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及财务制度要求,轻视支出内容是否符合项目预算。部分科研工作者由于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申请下来的属于个人经费,经费开支相对随意。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科研经费可使用期限较短 具体表现在:一是科研经费的可使用时间同科研的研究期限不同步。受各方面影响,财政部门目前尚无法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设置个性的使用期间,而是将其视同一般专项经费统一按2年设置使用期限,超期余额收回用于平衡财政收支,而科研工作期限根据计划可能超过2年,科研项目研究期限可能超出经费使用期。二是拨款时间滞后而用款环节较长。一般专项财政拨款都在人大会议之后开始划拨,高校收到科研经费拨款指标一般都到5月份以后,甚至可能在12月底才收到科研经费指标,拨款时滞较长。同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需要使用科研拨款,一般支出必须先向财政部门报批用款计划,经审核同意后,方可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直接向商品和劳务供应方支付款项,或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款项下拨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而涉及需政府采购的货物、服务和工程的购置必须先经过采购预算的追加、建议书的编报、合同备案等环节,增加了会计核算环节,延迟了付款时间。
(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 科研经费预算一旦审批通过,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预算编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不仅要熟悉相关课题,还需要具备财务和科研管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要是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编制预算,往往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大多数课题负责人缺乏财务预算编制的知识,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并没有进行正确的经费预算,造成编制的项目预算不全面、不完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批复的预算无法执行,申请调整预算,如果缺乏充足的理由,未获批准,课题负责人只能按批复的预算执行。
(四)科研经费结算难度加大、账务调整范围缩小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科研拨款直接拨入高校资金账户,学校提取的管理费及各内部单位在为科研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费用结算可在高校财务核算系统通过经费指标相互划转等方式实现内部结算。由于财务核算系统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分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务核算系统中反应的内部结算及账务调整将不会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反应。而财政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是专款专用,且财政资金不得转入学校零余额账户外的其他资金账户。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给科研经费的内部正常结算增加了困难。
(五)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 由于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许多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课题组负责人没有对经费使用进行总体评估,通常是“想到哪花到哪”,没有整体规划。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管理缺乏经验,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甚至最后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完成计划研究内容。财务部门由于不了解项目的进行程度,无法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将经费的使用进度和项目的进度相结合控制,也无法按照预算来控制支出,这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六)科研经费将被强制结账 科研经费净结余应上交拨款单位,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在实际经费管理中除结余实在较多外,结余经费基本上都由单位留用,科研经费结题后单位为项目负责人设立预研基金用于支持各类后续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将对于超期的科研经费指标收回,学校无法继续用于支持后续科研项目的研究。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加强对策
(一)理顺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课题组之间的关系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项目主持人要各负其责,不但要做好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还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经费管理部门不仅要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还必须从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角度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建议和指导,提高科研预算水平,以科学的态度把好预算关,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任务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规范、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核、监督工作,协助项目负责人及时向项目下达部门做好预算调整工作等。
(二)及时下达科研经费指标、做好用款计划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科研经费的可支配期限缩短,学校各部门必须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内部流转时间。(1)财务部门及时关注国库经费指标下达,并通知科研管理部门。(2)科研管理部门及早关注项目立项情况,项目公示时就要同项目负责人商定科研立项的合同细节,项目涉及政府采购内容的,要求项目负责人做好货物、服务采购的准备工作,以便经费下达后及时向财务部门下达科研项目立项通知单。(3)财务部门及时做好经费立项,并根据项目预算申报用款计划,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供采购计划,追加采购预算,通知采购部门及时实施采购。(4)项目负责人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实施及研究工作,最大程度限度地减少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采购等政策法规给科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指导协助项目申报人员做好预算 具体表现在:
(1)科学理解科研预算科目的内涵。纵向科研经费的类型较多,按经费来源不同分,目前高校的纵向科研课题主要包括: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人文社科项目;地方下达的科研经费,以浙江省在杭州高校来为例有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基金、浙江省规划办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杭州市规划办项目等。不同类型的项目预算科目不同,即使同一类项目各预算科目支出范围也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如测试化验加工费,国家计划项目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均单独设置了一个预算科目,国家自然基金是将其列入测试/计算/分析费,浙江省基金是将其归类为信息费。而又有资料费和印刷文具费预算科目均包含复印、打印费的情况,因此各方人员对预算科目开支内容的理解难免不一致,因此,财务部门需要认真领会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内涵,对于有不同理解的预算科目需及时及经费来源部门加强沟通,以达到正确认识。
(2)做好预算编制的宣传培训工作。目前项目申报工作基本上都是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财务部门在此过程一般都不参与,项目申报人注重项目的研究内容而忽视了经费预算。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大发展,高校新进教师较多,他们缺乏项目申报及后续经费管理、使用经验,手头上在研项目少,经费开支调整余地少,给项目经费决算带来较大困难。而有相关经验的项目负责人,相对有经验但已习惯了经费支出后,决算时再进行账务调整,然后这些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新变化。因此,为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执行性,财务部门必须在正确理解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内涵基础上,认真总结前期科研经费核算、决算等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不足,将工作重心前移,在项目申报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按预算要求审核经费预算。
(3)财务人员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重大科研项目金额大,研究任务多,发生的经济业务也相应较多,预算编制难度大,财务人员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仅有利于预算的准确可行性,也有利于财务人员提前了解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合理指导各项经济业务的有序顺利的开展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合理安排科研管理费开支,减少校内结算 根据教财(2005)11 号文件第五条规定“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因此合理安排使用该项经费,确保该项指标不会在国库系统产生结余,同时又方便操作和计量,建议学校在安排预算时将该项经费用于水电费等方面支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考虑:由于目前各单位同供电、供水单位签订委托收款业务,财政允许凭水电费托收单将相关经费拨入单位关联账户;科研的确需发生相关的水电支出,符合科研经费管理法规及政策;在国库支付系统申报的水电费用款计划一般不会同其他支出混合使用,容易控制支付金额;一般单位所支付的水电费大于纳入国库支付的科研经费所提取的管理费。
(五)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经费支出的过程控制 主要表现在:(1)要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系统必须在财务核算与国库支付系统间建立关联,以方便核算人员在国库系统找到正确的经费指标进行支付。(2)增强预决算控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经费来源所设定的预算科目设立控制模板,为科研经费项目指定对应的模板。二是建立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关联关系,对于同一会计科目所核算的内容可能包括多项预算科目的,为此相关会计科目就应设立明细科目分开核算,尽可能减少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间的交叉关系。三是严格执行预算,对于核算过程发现的不符合预算的开支严格控制不予开支,对于确实因研究需要而改变的开支,要求项目负责人向主管部门进行预算调整,并按报批调整后的预算执行。(3)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期限的控制及预警工作。按时使用科研经费是经费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财政以会计年度来介定经费的可使用期限,作为经费管理部门必须明确告之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的截止期限,定期提醒负责人所负责经费的剩余使用期及相关经费余额,敦促经费负责人合理安排经费支付计划,防止因疏忽导致结余经费被收回。(4)加强科研经费中采购指标的控制。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采购结余将被财政收回,如果对采购指标不加以控制,采购结余将有被项目负责人挪作他用的风险,因此财务部门必须按确认书金额冻结或转出可使用经费指标,根据实际合同金额返还可用指标,以有效防止采购结余被挪用风险。(5)实现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共享。建立校园内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查询系统,方便科研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能通过网络实时了解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合理有序安排剩余经费的使用。
(六)及时做好课题经费的结账工作 修订学校有关科研项目结余地费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结余经费原渠道收回的制度。及时核对科研经费在国库支付系统的支付及收回情况,相应核减财务系统中科研项目可使用指标,并冻结项目经费,确保不得发生除冲销暂付款及已生成确认书的采购尾款支付外经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