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时间:2023-06-11 08:58:31

导语: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58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非常关键。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具体分析,通过深化改革与自主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

1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传统管理体制对农村经济管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够重视。公开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科学的土地承包制度等管理措施,对发展农村经济都非常有效。但是,当前我国的农村基层管理者对这点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心理上觉得这些都是徒劳无用的,在实际工作中,消极怠工、应付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12法规不健全

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任务较重、非常复杂,涵盖内容很广,主要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经营、承包及转让;对农村土地使用等状况进行监督;对农村集体财务状况进行审核等。当前,我国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尚无健全的法律法规,在土地承包方面未能减轻农民负担,土地的承包转让也没有被纳入财务部门监管之中,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3村集体收入少

我国的农村土地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因此土地收益率不高,尤其是在高原、盆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土地都是独立经营,大型机械设备也难以利用,因此土地耕种难度较高,土地的收益较小。同时,由于惠农补贴政策的实施,种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切实的经济利益,更多的农民都愿意自己耕种土地,对外承包减少,这也使得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收入降低。

14债务繁重

债务繁重是农村经济管理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投资重点工程,不切合实际的兴建农村公益事业,非生产性支出超额等都是农村债务产生的原因。债务繁重可导致社会不稳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基层政权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与发展,经济管理经费紧张,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共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

15记账方面

151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正确认识记账工作

在农村推行记账制度,目的是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是农村财务人员开展工作的政策依据。但是,由于在农村一些人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记账工作并不是很受欢迎。首先,部分村干部都不能正确认识记账制度,他们认为镇(办事处)记账可以做账,但无权干涉村中的资金收支;从另一角度讲,记账制度使得农村财务工作更加透明化,无形中必然会损害某些干部的个人利益,因此他们从内心就排斥记账制度。其次,部分村民也不能正确认识记账制度,没有意识到监督村中财务工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152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当前,我国农村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的地方有相关制度,也仅是面子工程,没有有效执行。首先,往来账目处理不当,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没有及时对一些往来账目的坏账、死账等进行处理,或者利用往来账务隐藏收入。其次,支出项目账目不规范。尽管村中财务支出有领导审核签字流程,但是由于审批程序不严格、报销程序不规范等,造成寅吃卯粮现象非常普遍。

2农村经济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开设培训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对农村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灌输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22健全法制

农村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制度,制度内容要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如何加强对农村土地使用状况的监督、农村财务状况的审核等相关内容。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问题时有法可依,使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3发展第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农村集体收入。鼓励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培育农村旅游业,把农村具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培育新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通过上述措施,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同时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搞活农村市场,发展集体经济。

24科学处理债务

政府参与,通过多种途径科学处理农村债务,如降息减债:对于高息贷款,应降低利息,以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如果可以,适当减少本息,以减轻农村债务负担。农村集体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尽早偿还清理债务;对村集体与群众之间的连环债务,可以通过相互抵顶方式进行清偿;对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以村集体名义形成的债务,应该划转给企业自身偿还;也可以通过出租、拍卖等形式,对村集体的资产进行承包、拍卖,盘活资产偿还债务;同时,要严格进行费用审批程序,降低非生产性开支。通过这些措施科学处理农村债务,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5完善记账工作

251提高村干部管理素质、提高村民财务监督意识

要推动记账制度的顺利开展,相关职能部门应提高对记账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其宣传推广,不断提高村干部与村民对记账工作的认识,使村民能够深入了解财务工作的内容、功能及村民享有的财务监督权利,让财务记账工作深入人心,引导村民真正拥护该制度。

25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针对农村财务记账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针对不同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记账工作有章可循。另外,要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会计人员,确保财务记账工作的规范化、独立性;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确保该制度有效开展。

253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的监督权益

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是村民的权利与义务,要切实落实农村财务公开制度,保证村民的财务监督权。首先,对农村财务公开工作要严格规范,对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等都要有明确规定;其次,要注重村民参与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村民的监督权。

3结论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强化对其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保证现代农业经济快速、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虽然在农村经济管理实践中还存在多种问题,但是通过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健全法律法规、发展第三产业、科学处理债务、推进记账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艳侠,田立丰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

第2篇

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有着比较长的历史,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升得到了多方面的调整,它也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朝着灵活、高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与百姓利益紧密联系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这一生产模式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一定程度影响着一个村的生产效率与村民生活水平,还关系到这个村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否到位以及村民管理工作是否奏效。尽管目前国内各地区的有关工作还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但人们仍然不能忽视在具体实践中显露出的一些弊端与缺陷,只有在工作开展中不断修正自己关于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与理念,才能保证这一具有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1.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部分乡镇领导思想意识淡薄

伴随着国家对农村工作的不断强化,一些地区的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整体水平的提升,然而,还有一些比较偏远或者封闭的地区仍然采用着以往缺乏可靠依据、财务管理比较随意的模式,不仅禁锢了该地区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还让该地区的民主管理呈现出缺乏系统管理的混乱局面,使该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打折扣。乡镇的领导作为整个农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与领头人,本身就应当承担较大的责任,不仅要有能够服众的政绩,还应该主动带领村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生产尝试,并做好生产资料以及财富的规划与分配。一些领导在主持乡镇工作时,并没有合理的考虑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尤其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性,不关心账务分配、明细管理、以及每年的财务状况比较,甚至难以安排专业的记账程序以及专人岗位,给百姓了解财务状况和上级政府的调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民主监督

财务公开一直是各个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出于农村财务工作的局限性,所发生的账务一般难以得到及时的记载或者公开,账簿资料缺乏规范性使得一些村和乡镇的财务公开徒有其表,一些必要程序变成了“走过场”,加上村民本身相应的民主监督意识就比较薄弱,农村的民主监督工作逐渐失去了其实际意义,一定程度的损害了村民的合法权利,也大大增加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风险。长此以往,本应造福村民的集体经济不仅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还会让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良风气逐步危害农村经济、地区经济,甚至阻碍全国经济的均衡平稳增长。

1.3财务核算工作不专业、不规范

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相对偏远,交通发达程度不够,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显露着一些困难,特别是由于缺乏系统指导与科学方法形成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极大的阻碍了整个乡镇的集体经济发展进程。大多数的村镇由于规模较小或者是经济发展落后,其内部管理机构大多缺乏专业账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部门机制,这样就使得农村的财务管理状况呈现出或大或小的缺陷。例如,一些地区的账簿管理过于随意,账目设置不符合国家规定,财务预算决算程序往往模糊控制,甚至账簿合理保存都面临困难,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可以总结为财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而这一因素将会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伤及群干关系,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有关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2.1组织有关领导参加培训或动员活动

乡镇的领导被村民进行民主选举推选成为了带头人,并不意味着他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管理理念能够长期的适应具体的管理,适时的骨干培训与动员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帮助乡镇呈现新局面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思想动员以及提供的农村集体经济新思路对农村的改变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一些模范村都是在此基础上得到飞跃的。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其特殊性,涉及土地承包、集体财产分配与管理以及日常活动中的各项事宜,所以这就要求村镇的领导者能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稳、准、狠”,这样才能让整个村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2.2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体制

保证每个村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首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放心、安心的听从乡镇领导的统一安排,团结在集体经济的奋斗目标之下,保证该地区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关于民主监督体制的完善,人们能够努力的方面是比较多的。比如,村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成立村民监督小组或审核小组,并推选负责人,定期的对乡镇公示以及未公示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并及时传达给全体村民。同时,人们还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典型村”、“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与工作方法,做到“去粗取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本地村民的个性化财务管理方法。民主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能够一定程度的体现该地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能够缓和农村存在的纠纷与矛盾,逐步形成和谐的民风与区域环境。

2.3积极引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

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够让集体经济的优势得到完美诠释。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大学生村官”也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事实证明,各领域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比较专业、规范的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还能够帮助该地区逐渐形成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使当地的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逐步适应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的生产与生活。农村想要引进人才,还需要积极的借助政府力量,有目的的引进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在保证他们了解本地集体经济具体开展情况以及地区特色后,虚心听取有关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用新鲜的力量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第3篇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村民对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了解,民主管理难以执行。虽然大部分村民都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调查问卷也显示有59%的村民认为农村财务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有67%的村民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村民素质较低。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对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对于其具体含义和如何执行并不清楚,36%的村民没听说过民主理财小组及其作用,另有48%的村民不知道“一事一议”制度,这就使得民主理财、民主管理难以落实到群众当中去。

2 会计核算不规范,没有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2.1大量资产不入帐,存在资产流失隐患。如:部分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通过土地置换或用征地补偿费、工作经费抵土地出让金等形式形成大量的土地资产,这些土地资产未通过帐面付款,形成巨额帐外资产;部分村用置换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与他人联合开发商住房,建成后分得的房产未在帐面反映,变成帐外资产;还有的村办企业被注销后,其投资建造的许多房产及土地没有及时收回,变成帐外资产。

2.2少数村为了年终考核需要,虚增收入。有的村为了年终考核时取得好成绩,采取虚增收入做法,一边增加收入,一边全部挂“应收款”帐户。

2.3弄虚作假,隐瞒招待费用开支。目前农村村级财务支出中招待费用实际发生数额大、比例高,许多村采取多种方式隐瞒招待费用开支。如用征地补偿款收入直接冲抵,虚开沙石料发票套取现金,虚构村民冒领征地补偿金等方式用于帐外招待。

3 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

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培训村会计、年年有新会计要培训”的现象。

4 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要么以村委的意见为理财依据,形同虚设;要么与村委对着干,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改进和完善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1 加强教育,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村级干部素质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村干部,因此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对村干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是要加强对现有在岗村级干部的教育,如文化基础教育,人生观、权力观教育,财务管理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二是引进新生力量(如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把他们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意识带到农村中去,提高整个村干部队伍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 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化解村级债务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人手,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架构。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地位,切实履行其职能: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与监督机制。做到依法管理:因地制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模式,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有效促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途径遏制、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3 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以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在制度上完善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之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没有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就会使相关制度的执行脱离群众基础,实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实、全面、详细的财务公开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的有效监督检查,将使村级财务置于全体村民的监督之下,一方面村民可以直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为政府监管提供线索和依据。

4 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4篇

1.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我国基层农机管理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也经历了几次调整,原县属的一些乡(镇)农机管理站经过一系列的撤、扩、并后,如今基本上都是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有的仍然是县乡(镇)三级管理体系,但实际上基层的农机管理体系基本处于不健全的状况,有的乡(镇)基本上是属于有名无实,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不存在。有的虽然有机构在,但人员配备、设备配置都十分欠缺,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基本没有专业人员,难以完成农机管理与服务的任务。

1.2农机服务范围较窄,缺少龙头企业支持

经过调整后的农机服务体系中,仅有县(市)一级的农机管理部门有活力,机构相对完整,存在服务内容,但也存在服务内容单一、范围较窄的情况,仅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农机服务,对于农机更深层的使用服务需求则难以满足。而乡(镇)一级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中,服务品种单一,缺少龙头企业支持。

1.3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

现有的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多数年龄都比较大,而年轻人愿意从事农机工作的又很少,导致服务人员老龄化,现有人员普遍文化素质都不高,基本从事农机工作都是半路出家,科班出身的很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又没经过系统的业务学习,知识结构老化,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接受程度低且慢,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服务很不适应,所以在农机服务的质量、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与农机的服务需求有很大差距。

1.4农机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农机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但很多地方政府在农机服务管理方面明显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资金投入力度上不足,使得农机服务工作缺乏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农机的管理和服务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在购样机、做试验和进行示范推广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困难加大,影响农机化的发展。另外,资金的不足势必会导致一些基层机构只注重收费,而忽视农机的真正发展,这样会加重农机户的经济负担,影响农户发展农机的热情。

2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农机管理和服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农机管理和服务对于农机化的正常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农机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农机管理和服务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政府以及群众对于农机化服务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农机化服务管理工作。

2.2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农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农机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农机在使用中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对于人们的安全及机械的正常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农机的管理服务中,一定要加强管理,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根据需要应在农机部门中设置安全管理员,专职进行农机的安全管理工作;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要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2.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于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及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质,转变工作思路,提高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作风。可以通过讲座、报告、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广泛的学习,打造一支技术水平过硬、思想素质高、业务精通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为农机化服务。

2.4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只有农机站的自身建设提高了才能做好更多的服务工作。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制定合理的工作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并进行合理的奖罚,这样把工作量化、细化,并分配到人头,明确责任。根据分工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优者奖,劣者罚,充分调动干部及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农机管理和服务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强化农机服务,规范管理。

3结语

第5篇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容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多,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般而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制度设计,即农村财务和资产的管理;二是对农村上地資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三是制定具体可行的农村发展目标;四是对农村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2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混乱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透明、支出不公开,村民对村级财务不知情,财务审查制度缺失。在村级资产管理上,不能充分保障资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使用,为数不少的村级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等方面的承包租赁合同在为数不多人的掌控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至于承包租赁费出现了不应有的减少状况。使民主监督、财务公开之类的工作流于形式,其开展的财务管理活动并没有真正“对外开放”。

2.2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实际的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管理松懈,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民缺乏土地流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土地得不到集中利用,制约了经营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撂荒”问题。一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部分零散地块出现撂荒现象。

2.3农村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的实现,既有农村土地经济利益纠纷,又有财务监督审核、农村土地管理、农业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但是由于现行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法规不够完善,导致经济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开展,影响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行使职权时无法做到依法行政,在发生诸如土地流转合同纠纷、集体财务公开审计等问题时,缺乏足够的依据和举措,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2.4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农业从业者素质不高。农村地区没有发达的经济实力,更不具备相应的人才吸引力,以至于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文化程度,难以适应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等方面要求。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并重的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财务、审计、管理等知识,还要有跟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虽然乡镇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备了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农村财务,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强思想认识

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过程中,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意义重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入破题,调整农业产能成为亮点。作为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基层管理人员要落实并到位,扎实推行,以便实现政策的常态化,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生产保证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统一认识,从政治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加责任意识,强化思想认识。

3.2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度

随着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财政投入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必须一方面提高补贴比例,另一方面通过贴息贷款、小额放贷等形式,增加信贷投入的比例,让农民有钱办事。其次是化解债务,优化财务运行体制。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要推行村级财务的民主化运转,发挥广大村民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作用,增加公开透明度,保障经济管理职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实现农村经费核算民主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职能行使

在进行农村经济管理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农村经济财务的核算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农民也会经常因为土地的问题大动干戈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并不能找到合理的相关的法律政策依据,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没有提及,这就加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严重的影响了管理部门的执法效果,达不到预期的作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经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配套的法律法规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民的意愿,适应时展的要求,通过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来指导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发展高效、绿色、集约的现代化新农业。以《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为纲,制定本地具体的、可执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出台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管理办法,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序进行。

3.4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

经济管理部门作为管理阶层,首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决定了土地经营者对农村经济发展理念的认同与否。其次,要加大对农民技术水平的培训。要加大对农民的素质提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经济不断建设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地区农业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希望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现状,提升管理质量,为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谭占茹.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8):222-222.

[2]叶邓军.剖析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J].吉林农业,2015(16):55-55.

[3]张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234-235.

第6篇

农村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支文化素质高、风清气正的农经管理干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采取多种方式对基层农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组织考察,学习经济管理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从待遇等方面对农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补贴,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支部管理队伍。

二、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在许多基层管理单位,由于长期受管理体制的影响,缺少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认为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土地承包专制、减轻农民负担、财务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的创建是多此一举,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对工作常常是应付了事,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二)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担负着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财务审核等工作,任务中且繁杂,但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中缺少配套法规,缺少对土地承包工作、减轻农民负担以及财务监督的专门有效的体制,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农村债务沉重

农村债务沉重是许多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当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财政收入很低,常常入不敷出,有些农村基层单位还会出现借债、新债的现象。由于债务问题,村级管理部门运行经费紧张,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者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很多公益事业也无法实施,并产生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和非常消极的作用。

(四)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居民增收效益小

土地经营规模小是目前农村耕作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以丘陵为主的山区,土地经营模式基本上是零散、独立,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经营,很难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出现了劳动强度大、收益低的局面,影响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尽管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但随着国家扶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都不愿意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给土地承包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经营规模的壮大,从而形成了“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局面,最终导致农村居民增收收益很小的现状。

(五)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义务教育和重视教育等政策的出台极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他们的就业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观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极大多数农村居民都希望进入大都市打拼,赢取同等的就业机会和高薪待遇,他们中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地带、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农村中从事劳动生产的是那些上了一定年纪或者知识水平较低、科技素质较差的简单劳动力,他们往往不会使用新机械进行作业,一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等也不能完全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这也是导致农村经济缓慢发展的又一瓶颈。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怎样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农经管理重要性认识

现阶段,随着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是目前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农村矛盾的重要关键和保证。因此,各地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思想认识和相关的指导和领导工作,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核心议题。另外,各级乡镇党委以及政府也要从经费、设备等硬件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二)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法规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充分落实的保障,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现有的农村运行模式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制定详细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管理法规,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三)发展外向型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更突出,管理好这部分劳动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农村经济管理者应积极引导他们,改变观念,广开门路,创办新型企业,走出一条集体办、户办、联户办全面创收的新途径。在创办企业时,充分发挥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大胆引进外资,进行实地考察,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工作的难题,又活跃了农村经济,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四)合理处理农村债务

为了减少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农村基层单位带来的负担,可以通过精简机构、费用包干、资产盘活等方式来减少经费的支出。另外,要防止新债务的产生,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建立村集体借款的审批制度。村级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杜绝超越经济承受能力的举债工程、达标工程。另外,要合理使用农村管理经费,将管理费用的使用具体化、精细化,对农村各项经费支出要有预算和使用评估,坚决杜绝浪费现象,节约公共管理经费。

(五)完善激励政策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缺少必要的经费,对基层农村经济管理者来说,经费充足以及相应的激励政策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构建一个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完善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

四、结语

第7篇

1. 我国农村经济中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清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农村“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从中央到省市高度重视,其目的是为了搞清村级“三资”现状,规范村级“三资”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还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

1.2农村集体“三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是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阶段,中央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更加重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更加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财政实力总体还不强,公共财政全面覆盖农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单纯依靠财政扶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发挥村级集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迫切需要发挥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保障功能。

1.3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农村“三资”问题始终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多发领域。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范和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村级财务管理沿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农村“三资”问题引发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各种不廉洁行为和违纪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农村建设与发展步伐的加快,很多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明显增多。

1.4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工作,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当前,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很多,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管理公开不到位、集体资产分配不公、集体资源流失严重等。

2.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的消息闭塞,缺乏消息的来源管理资产的能力有限

三资管理在组织架构上分工不够明确,不利于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进行,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一些地方村镇领导对三资管理工作认识不明、不甚重视,在人员、编制、职能划分和事务办理等问题上管理混乱,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能力不强,还有就是农村的消息闭塞,信息化能力薄弱,水平良羌不齐,县级主管单位重视的,建设的就好一些,能够运用会计电算化和一些专用软件二不重视的,就差一些,还在使用手工记账,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实施进度,不利于我国农村三资的管理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农村三资管理中资产的产权归属不明确,缺乏完善的三资管理制度

许多地方不重视三资产权制度的建设,农村三资产权的管理能力有限,给三资产权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例如,一些地方的税管机构在变更农村集体经济所属资产时,收取额度较高的交易费用,致使一些地方资产权属的主体有所顾忌,不愿意办理产权变更,而权属关系不清晰,会为农村集体经济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2.3农村三资管理中取法核算资产机制和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的三资反映在财务的账面上不准确,三资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账目,只有资产总额,没有建明细账和台账用来核算,真实具体的三资情况无法掌握,账目也不向广大群众公开,账目的混乱致使资产与账面不符,资源没有登记,三资具体数额不清晰不准确三资监管制度缺失或者不到位,三资监管不力审核不严,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没有形成或者有待完善,监管力量还需充实加强,要从监管的源头上杜绝村集体三资的流失。

3.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问题的方法

3.1完善我国农村三资管理中的核算机制和监督机制

要做好我国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就要加强监督,村干部互相监督。对每张票据都需要有经手人、证明人、主任审批、支书复核,较大额的支出实行村两委会成员联签制,让干部人人参与监督; 村财务监督小组审核监督。每张票据由村财务监督小组进行会审,然后由财务监督小组组长签字盖章后方可入账; 会计按照要求严格审核把关,杜绝不规范的票据进账,还不定期地开展清产核资,确保村级资产安全可靠; 村民民主监督。利用各村建立财务公开栏,定期的向村民公开财务情况,让村民参与到监督中来。 网络监管,所有原始单据扫描入电脑,由市农委、纪检会等上级部门实行远程监管。

3.2加强外界信息的收集

营建多功能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 ,设置专门的三资管理工作地对三资工作进行全全处理,设立财务公开室,方便村民监督。在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建立村级财务信息化监管网络。财务定季度由报账员报到“三资”中心做账,中心反馈村财务公开表,“三资”中心做到记账及时、归档及时,账目装订成册,会计档案查阅方便。

3.3培养优秀的农村三资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三资管理队伍培育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村级财务管理队伍

第8篇

关键词:提灌站;建设;改制

1前言

提灌站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接下来的内容,分析渠县机电提灌站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思考改制建议,提出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遵循农机机电提灌管理条例,有重点地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农村机电提灌站有效改制,坚持分类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改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等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2农村机电提灌站生存现状

渠县共有电力提灌站452座570台/20068kW,其中70年代前建成的85座108台/3912kW,70年代至80年代建成的182座249台/9262.5kW,80年代后建成的185座213台/61893.5kW,这些提灌站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一带,在江河取水的提灌站共346座483台/18016kW,占总座数的76.5%,占总台数的84.7%。其中100kW以上的提灌站21座61台/3109.5kW,全是电力提灌站设计灌面为24762.33hm2,实际灌面19142.8hm2,拥有流动提灌机组5413台/23426kW,实际灌面4326.67hm2,机电提灌实际灌面23469.47hm2,占水田面积50.6万亩的69.5%,目前全县提灌站由于设备老化,加之农村体制改革以来提灌站管理体制脱节,有20%左右的提灌站已报废或处于报废状态,影响灌面近0.4万hm2。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对提灌站的经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有助于盘活现有资产,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激活农村机电提灌站资产重组和经营管理机制更新,在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为农村集体和业主增加收益,有助于农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改革措施探讨

3.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农村机电提灌站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到实践,必须要有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成立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改制方案、步骤、措施,统一对各提灌站进行核资,逐一对全县提灌站进行改制。

3.2遵循农机机电提灌管理条例,有重点地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农机机电提灌站经营管理,必须要做到有法可依,严格遵循《四川农机机电提灌管理条例》,切实运营好农机机电提灌站。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经营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细节性问题包括如下:鼓励和吸引独户、联户、业主投资建设提灌站;鼓励和引导村民、服务机构、业主承包经营提灌站;强化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做好水费收取和用水矛盾协调工作。同时,建议将提灌站建设情况,纳入到乡镇、村社的政绩考核项目中去,提高地方领导的重视程度。总之,本着保护村民权益的基础上,积极运营机电提灌站,对一切影响提灌站正常经营的外在因素进行必要的查处。

3.3农村机电提灌站有效改制,坚持分类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调查辖区内所有在运营机电提灌站,除独户经营的提灌站外,所有提灌站都纳入经营管理和产权体制改革范围,不留后遗症。坚持分类指导:鼓励所有提灌站买断经营,与集体产权脱钩;率先在装机30kW以下,灌面33.33hm2以下的集体经营提灌站实行买断经营,30kW以上的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对饮灌站不管什么经营形式必须签订农田灌溉合同,并进行公正;对已经报废和接近报废的提灌站统一由县农机主管部门回收设备,造册登记报国资部门,然后按灌面大,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等条件,利用现有设备恢复部分报废提灌站,移交当地政府进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3.4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改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改制后22kW以下的提灌站国家不再补助资金用于维修改造。对已瘫痪无法实施改制的提灌站政府做出重组规定,以减轻农机主管部门的拆迁压力。对大型提灌站在集体经营期间所欠电费等由政府出面予以核消。对改制期间出现的提灌站原有设备盗损事故,对辖区村、乡(镇)领导的责任追究。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修复难度较小的提灌站进行修复,以推进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公示对买断经营的提灌站,在灌区进行现场竞卖。对租赁经营的提灌站按照投标高,诚信最好的原则承包,并予以公示公正。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地方财政每年用于提灌站的修复资金确定一定名额、金额用于奖励提灌站经营效益好,群众满意的经营业主和当地政府。

4结论

近几年来,本地受国有企业改制的启发,已酝酿对全县提灌站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但无上级的配套政策支持,操作难度大。文章提出的改革建议,实在切合地方实际的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张万旭 单位:渠县农机管理站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标志性特点是农村地区幅员辽阔,而且农村基数庞大。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于重要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昌盛,力保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1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中已经形成了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体制。但是农村关于新的市场理念与管理体制并不是很敏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系,而且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出入,以致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步不前。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结构也出现了“质”的变化,农村居民的利益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也变得多元化,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大农村经济管理力度,利用有效措施协调与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农民切身利益关系的协调方面、纠纷调解方面等,管理体制起着关键性作用,若是管理体制不健全,那么势必会对农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2农村土地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建立的土地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突出性问题,或者是不足之处。比如,土地产权模糊、土地使用权有期限规定、土地流转经营权有失市场机制。而农村地区土地承包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对土地产生了抵触心理,无法在根本上彻底处理土地经营短期问题。

1.3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差别大

近些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的政策与规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是,因为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所以这就成为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有效管理的影响要素。大多比较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受薪资待遇的吸引而走向城市谋求生存,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优质人才过度流失,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缩小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优化与创新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必须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农村地区的自主治理制度,加大农村地区基层民主法制的总体建设力度。积极实行象征机构变革,有条不紊的制定与优化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新体制。始终落实与贯彻“小政府”与“大社会”的基本原则,及时转换政府职能,科学精简各机构与工作人员,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比如,具有经营性的乡镇站、所,应该与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供养模式相脱离,然后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竞争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2.2完善城乡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

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制度层面的创新,逐步制定成熟、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制定与城乡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与公平、公开竞争的就业机制,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进城就业与定居的有关政策条件,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朝向农村进军、延伸,实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大面积覆盖,持续优化、创新农村经济与社会经济管理有关制度[2]。比如,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变革,需要保证在联产承包体制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承包制的有效完善与优化,从而为农村居民外出打工提供坚实后盾与强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制定城乡统一、科学有效的就业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的城乡一体就业与失业登记体制,取消或者是修改农村居民进城就业的有关歧视性规定,切实维护农村居民的根本性权益,制定完善、成熟的农村居民进城就业有关服务保障机制。

2.3拓宽路径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探索融资新路径,积极贯彻与落实融资,优化与招商引资有关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行政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构建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质外部环境。结合市场经济资本发展特点与规律,借助于市场措施遵循投资主体利益化基本要求,从不同层面创造有利条件,把供水、供热、路桥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向市场,严格落实“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基本准则,有效引入社会资金、民间资金等,构建多样性的主体结构。关于土地收入、财政收入、银行贷款与社会捐助等路径的资金,必须要展开严格的社会监督,实现资金的最大化、最有效利用,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有条件的地区,要实行政府特许专营的模式,或者是其他金融投资模式,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构建与地方特色相符的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推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