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58:31
导语:在肉牛养殖管理技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吉林省;肉牛;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1127001
近年来,吉林省基础母牛和肉牛存栏数量逐年下降,牛肉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肉牛产业持续低迷,养殖效率不高、饲养成本上升,牛肉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肉牛养殖业如何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肉牛养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吉林省肉牛养殖现状
1.1 肉牛养殖规模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肉牛主产区,肉牛饲养总量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肉牛存栏量达到肉牛存栏量达到371.2万头,2013年末存栏量为408.6万头,比上年度减少了37.4万头,约占上年比例的9.15%。2013年末,出栏肉牛297万头,牛肉产量45万t,年出栏50头及以上的规模场(户)达到13883个。
1.2 养殖成本与效益
受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土地、人工、运输等费用的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肉牛养殖成本正逐渐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而我国面临着基础母牛不足、养殖成本高和国外进口牛肉的压力,牛肉价格将进一步微涨,整个肉牛产业微利或亏本运行的现象将长期存在。2014年以来,育肥牛的价格在29元/kg和22元/kg之间波动,架子牛价格由32元/kg下降到26元/kg,能繁母牛价格由40元/kg下降到30元/kg,养殖收益降低。目前,每头育肥牛和基础母牛的平均养殖效益分别为 2300元和3350元[1]。
1.3 养殖模式
吉林省拥有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和西部草场,作为玉米生产第1大省,2014年玉米产量2733.5万t,这些自然条件为吉林省肉牛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也形成了不同的饲养模式。东部山区饲草多用于肉牛养殖户在冬季进行舍饲,其他季节放牧;中部地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已全年舍饲为主;西部地区草甸资源丰富,采取白天放牧和晚上补饲的方式相结合。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牛养殖逐渐由传统的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形成了一大批规模化的肉牛养殖企业,养殖小区达到230余个,规模化养殖户达到33000余个[2]。
1.4 品种资源丰富
吉林省养牛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现有主要肉牛品种7个,包括延边黄牛、中国草原红牛、中国西门塔尔、延黄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其中,草原红牛、延边牛和延黄牛是自有的肉牛品种,形成了“东黄、西红、中改良”的肉牛产业格局。自20世纪末,吉林省引进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为新的肉牛品种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杀青弑母严重,犊牛资源短缺
能繁母牛是肉牛养殖产业的基础,充足的能繁母牛可提供大量可供育肥的犊牛,近年来,能繁肉牛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养殖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大量肉牛养殖户淘汰母牛,杀青弑母现象严重[3],而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导致犊牛短缺,各地纷纷展开了犊牛争夺,加剧了“北牛南养”现象的发生,而吉林省作为肉牛主产区,活牛外流严重损害了吉林省肉牛养殖户的利益,杀青弑母、活牛外流最终将导致养殖总量下降,部分地区或企业面临着无牛可养、无牛可宰的现象。
目前,肉牛养殖中普遍存在着养殖技术落后、养殖环境恶劣等问题,虽然规模化养殖已到达了较高的比例,但是农户散养等小规模养殖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养殖户的养殖方法落后、管理粗放,先进的养殖技术无法普及,在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而且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和技能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3 秸秆资源使用率低
吉林省年秸秆产出量就约4000万t,可收集资源量约3600万t以上,其中玉米秸秆占84%。秸秆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牛对纤维饲料具有较强的消化利用能力,秸秆是肉牛养殖中廉价优质的粗饲料资源,但吉林省肉牛养殖中秸秆的利用率较低,青贮和黄贮饲料使用量不高,秸秆饲料化比例不足30%[4]。
2.4 养殖户观念落后陈旧,缺乏长远规划
我国肉牛养殖业在2000年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饲养管理技术、肉牛品种还是养殖条件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养殖户原有的观念和饲养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肉牛养殖的需求,如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不注重日粮营养成分的均衡调制,只饲喂单一的饲料,不使用精料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导致肉牛饲养周期长、生产性能低下等。
2.5 发展资金不足,肉牛养殖风险高
牛本身具有较大的价值,一头能繁母牛的单价在35元/kg左右,架子牛的价约为35元/kg;饲养周期长,有些肉牛的育肥时间需达到2a以上,饲养周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养殖投入较高;肉牛养殖受疫病、自然环境灾害以及物理伤害等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养殖风险,牛又是价值较高的动物,一旦发病或死亡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肉牛养殖对发展资金的要求较高。
3 促进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肉牛养殖的扶持政策,但是扶持的力度和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加大对能繁母牛的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实施中需加大宣传力度,将补贴的具体操作方法向广大养殖户进行详细讲解,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养殖户,并接受社会监督。
在肉牛养殖方面,提供优惠的税收、土地和金融政策,实现养殖规模的扩大,扩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3.2 扩大能繁母牛养殖规模
肉牛养殖者应加大对能繁母牛技术与资金投入,加强母牛养殖设施建设,科学使用先进的繁育技术,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提高产犊牛效率。鼓励建立专门化的母牛养殖场或合作社,通过订单式生产提高能繁母牛养殖效益,提高养殖能繁母牛的积极性。
3.3 加强肉牛养殖技术推广
全面推广母牛繁殖技术、犊牛犊牛饲养管理、肉牛分段式育肥技术和疫病防治等先进饲养管理技术。
3.4 促进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
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秸秆收割机器,降低秸秆的收割运输成本;需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技术,积极推广青黄贮技术、微贮技术和饲料膨化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比例。
3.5 推广肉牛保险
肉牛保险是养殖户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保障。肉牛养殖易受疾病、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原因的影响而导致死亡,由于肉牛本身价值较大、投入高,肉牛死亡将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养殖户为肉牛投保,当饲养的肉牛发生意外死亡后,保险公司将给予企业或养殖户赔偿,降低了养殖户养殖风险以及企业经营风险。各地政府和保险金融机构需扩大对肉牛保险的宣传力度,促进肉牛保险也的快速发展。
3.6 建立肉牛养殖利益联结机制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龙头企业+养殖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养殖户”等方式,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夯实产业链基础,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并由此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参考文献
[1] 冯凯, 滕佳敏, 文美英.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 肉类工业, 2015 (2): 47-48.
[2] 付殿国, 吴健, 张嘉保 等. 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 吉林畜牧兽医, 2013, 34(04): 9-11.
[3] 韩柱. 肉牛规模化经营及牛肉供应链构筑的国外经验启示――以日本为例[J].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49(8): 9-14.
肉牛培育;科学养殖
我国的肉牛养殖业随着供求市场的不断扩大,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由于我国的规范化肉牛养殖行业起步较晚,许多地区仍然采用陈旧的养殖方式,而随着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些养殖方式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产量小、牛肉质量差等情况。因此如何规范肉牛养殖技术,提高牛肉的产量以及质量已经成为我国肉牛养殖业的重要问题。
1我国肉牛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肉牛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
由于我国的规范化肉牛养殖技术仍然不够成熟,肉牛集中养殖模式未能得到肉牛养殖业的普遍使用,我国的肉牛养殖主要还是以散养方式为主。并且肉牛散养户一般经济实力比较有限,没有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仅仅是将肉牛进行放养,特别是在犊牛的饲养上缺乏经验,很容易造成犊牛死亡,同时散养的肉牛营养摄入不均衡,也很容易出现患病现象。
1.2饲料质量不合格、营养成分不完善
肉牛散养户的经济实力有限,在购买饲料上一般会选取生产厂家规模小并且价格较为低廉的饲料。这种饲料质量上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必须营养元素不达标的情况,很容易导致肉牛摄入营养成分不完善,出现一些相应的营养物质缺乏症。不能使肉牛合理的增肥,也会导致肉质不够鲜美。
2肉牛规范化养殖技术分析
2.1犊牛饲养管理
刚出生的犊牛免疫能力底下,体内没有抗体,而母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和一些免疫球蛋白,能够及时给犊牛提供抗体,同时含有大量优质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能够及时对犊牛进行科学的营养成分供给。因此在犊牛出生后,首先要对其进行脐带消毒,再将其放置在清洁干燥并且温度适宜的饲养区,进行母乳喂养,要注意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从出生后算起不得超过1h。在出生4个月后,母乳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就不再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了,此时就要进行断奶,还要注意在断奶前就要适当的对犊牛进行人工饲料的辅助喂养。其次出生犊牛不能很好地进行合理的体温调控,因此必须确保犊牛牛舍的温度恒定,不能低于5℃。最后还要注意犊牛期要进行犄角的去除,一般在犊牛出生2周后进行,方式是通过在角基处涂抹凡士林,然后用一些磨砂类物质例如棒状苛性钠进行摩擦,达到角基脱落的目的。
2.2肉牛品种选择
要想提高肉牛的培养质量,肉牛的品种选择十分重要。首先,要根据牛不同品种的特性进行选择,例如杂交牛体重比较容易增长,可以产出大量牛肉,而纯种牛的肉质鲜美,可以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牛肉。其次在牛龄的选择上,初生牛犊虽然肉质鲜嫩,但抵抗能力较差,牛龄较长的,其肉质口感差,因此要选择一周岁以上但是不超过2周岁的牛最为合适。最后,因为牛的体型不同能够影响到最终培育出的肉质,因此要通过牛的体型不同进行选育,例如膘瘦体重大的牛很容易增长体重,而膘肥体重小的牛肉质质量比较高。
2.3肉牛草料管理
饲草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肉牛的健康,因此饲草饲料的采购、存放、质量检查以及营养配比等过程都十分重要。
(1)饲草饲料的采购
首先应当进行饲料的价格查询并且列出规范的饲草购买计划。其次,对购买饲草以及饲料厂家的选择,不能贪图便宜选择不正规的小生产作坊,而应当选择能够提供完整的饲草原料清单以及规范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厂家。如果厂家没有相应的质量检查报告,必须对饲草进行随机抽样并且送往饲料质检中心进行检验,不能购买添加剂超出规范的饲草。最后,购进饲草的数量必须按照储备计划,购进数量合理的粗、精饲料,并且储备足够的青稞、干草以及秸秆,避免出现饲料浪费的情况。
(2)饲草饲料保管
饲草饲料如果保存方式不当很容易出现发霉腐坏的现象,因此饲草和饲料应当分类放置。首先饲草的放置应当扎捆堆垛,在每垛饲草中间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隙,达到防腐的目的。饲料主要采取室内存放,对于一些容易发霉变质的饲料要进行低温存放,并且合理控制每次购进的饲料数量。除此之外,在饲草放置地还要做好防火措施。
(3)提供良好的牛舍环境
要想培育该质量的肉牛,还要做好牛舍的管理工作。每天都要进行牛舍的消毒,降低肉牛感染病菌的风险。除此之外要根据季节和温度对牛舍进行合理的管理,例如在低温季节要对牛舍进行控温,保证肉牛的正常体重增长;而在夏季要做好肉牛的病毒防治工作,提供新鲜的饲料,同时每天进行牛舍的消毒通风工作。及时清理牛舍中的粪便等,保证牛舍的清洁干燥。
综上所述,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陈旧的养殖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因此,要想更好的适应牛肉供求市场,在培育高质量的肉牛的同时提高牛肉产量,就必须采取规范科学的肉牛养殖技术。
作者:赵有 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爱农乡畜牧兽医综合站
参考文献
“不好意思,动物检疫局的同志今天来送检疫报告,我得过去一趟,你们先等我一会。”
说话的人叫刘秋红,今年50岁,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人,天津市宏元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一位在肉牛养殖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女性,多年的历练让她在举手投足间有着男人般的干练。据她的外甥大伟介绍,刘秋红每天都很忙,甚至过年都是在公司和员工一起过,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好肉牛出自好管理
宏元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坐落在天津市武清区,占地面积260亩。公司地处滨海腹地,京津之间,距天津市区45公里,北京市区75公里,京津城际铁路(武清地区)15公里,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现有牛舍9栋,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年出栏肉牛6000多头,销售额高达8000万元,是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2006年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刘秋红把一个小公司培养壮大成为了市龙头企业,其中艰辛可想而知,但她在这个行当越做越大,凭借的是一种永不改变的信念――“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牛肉”。正是凭借这种信念,公司成为了商务部指定的全国出牛到香港的12家企业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家具备活牛出口资质的企业。
“牛肉出在牛身上,好的管理饲养方式自然会让牛肉的肉质更加鲜美,我们做农业的,本来就是要为消费者把好第一道关,如果为了多赚点钱从中投机倒把,短时间看可能是获利了,但最终受害者还是自己,做农业一定要有良心。”刘秋红对记者说。
据了解,公司基地主要分为四个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养殖区、粪污处理区。生活管理区位于场区西侧,主要包括办公室、餐厅、宿舍、财务室、培训室等建筑设施;辅助生产区位于场区中部主要包括库房、草库、青贮窖等建筑设施。养殖区是场区的主体,布置于场区的东侧、南侧,包括牛舍、兽医室、饲料加工车间等建筑设施;在管理生活区进入生产区的入口处设有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更衣室。辅助生产区(青贮窖、干草棚以及TMR生产加工)充分利用了养殖场的自然地理条件,位于场区的西北;粪污处理区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池、固体粪肥发酵堆放棚、沼气发电设施设备。合理的规划布局带来的是公司管理的规范化与肉牛饲养环境的标准化。
肉牛养殖,最关键的还是饲养技术,宏元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是如何成为天津市唯一一家具备活牛出口资质的企业的?记者从刘秋红那里得到了答案。
“我们主要在饮水与饲料上下了功夫。在水质上,我们在农业部的帮助下,从台湾引进了一套水处理设备,经过珠海厂家组装后在公司正式使用,该设备主要作用是把水质经过净化、磁化、微化、矿化四次过滤后由大分子水变成小分子水,这种水咱们人都可以饮用,牛喝了对身体好;在饲料上,公司以前喂的全部都是生饲料,现在我们采用的都是通过生物技术处理过后的预混料,保证肉牛饮食上的健康。水质和饲料上的改变,让肉质从色泽到口感上均属上乘。”刘秋红说:“国家动检局委托天津动检局每个月都来进行检查,对70多项指标进行检测,看肉质里有没有含有瘦肉精、沙丁胺醇等物质,每次都是全部通过。”刘秋红对自己公司养殖的肉牛很有信心。
确实像刘秋红所说,肉牛在饮用了处理过的水和吃过配备的饲料后,牛舍内不会有非常刺鼻的粪便味,也不会看到乱嗡嗡的苍蝇飞来飞去,相比于其他牛舍,这里简直是牛的“天堂”。
从2009年开始,公司为适应现代化养殖需要,对原有牛舍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按照国家进出口检疫局的相关要求,公司先后完成了饲养区和隔离区的标准化改造。
为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增加市场占有率,延长产业链,也为了带动周边肉牛养殖户共同致富,公司实行“公司+农户”养殖饲养模式,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理念,通过与肉牛养殖户签订购销合同,公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给养殖户牛犊,养殖户把牛犊养殖到1000斤左右,公司再以高于市场均价每斤1元的价格回收。这样公司得到了更多的育肥牛资源,扩大了出栏量,肉牛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进而刺激了肉牛养殖户的养殖热情,与公司签订养殖购销合同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公司已带动武清区肉牛养殖户150余户。
好项目带动大发展
2014年,宏元肉牛养殖有限公司获得了天津市畜禽精细养殖园区建设项目,这对公司发展起到了推动型性作用,随着项目的开展,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
刘秋红告诉记者,项目的实施从总体布局、竖向设计、空间组织、立面造型、园林绿化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肉牛场风格和地方特色、自然和人工景观融为一体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肉牛养殖基地;通过充分发挥场址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特点,各功能合理分区,路网及建、构筑物布局灵活、紧凑、规整,节省用地,提高了场区土地的使用效益;场区内的建筑在满足养殖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肉牛环境条件更贴切地还牛于自然,使肉牛生活更加舒适、健康;在养殖上也严格按照肉牛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规划布局,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节约能源,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
通过项目的推动,公司在肉牛饲养技术工艺上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公司根据肉牛生理特点和相应的饲养模式,围绕一定的饲养决策目标,将多种营养调控技术加以系统集成,充分发挥各种技术的整体优势,组织实施肉牛营养调控,以达到理想的营养状况和生产目标,满足不同牛群的需要。
一是采用集约化饲养模式。根据肉牛的营养生理特点,结合自身饲养条件和饲料资源,采用集约化饲养模式,严格实行分群、分阶段饲养方式饲喂。
二是充分利用当地饲草饲料资源,依据科学搭配的原则,设计肉牛的初始精饲料配方,混合精粗饲料配比,利用全混合日粮技术(TMR)初始饲喂。
三是设计总体饲养方案。使用人工瘤胃法筛选出与该混合粗料相匹配的精补料配方,对整个日粮的主要营养指标的平衡度进行检查和调整,形成总体方案。
四是在饲养实践中利用营养检测技术不断对养殖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及时调整和优化日粮,满足肉牛营养需求。
五是实行TMR饲喂。任何饲养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肉牛在恰当的阶段能够采食适量的平衡营养物质来取得最高的产量、最佳的繁殖率和最大的利润。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是唯一对大小牛群均适用的饲养方式。TMR饲养技术在配套技术措施和性能优良的TMR机械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奶牛每采食一口日粮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含量一致的全价日粮。
好产品才能做好营销
刘秋红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公司成为国内肉牛养殖业中的佼佼者,但现在,她又为公司壮大制定了下一步的目标。
“公司从创立到现在,一直在走肉牛出口路线,随着公司财力不断增长,今年我准备把企业增长点放在内销这一块,开拓牛肉加工环节,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目前我们已经注册了宏元商标,在9月份就能够批下来,之后就开始在国内一线城市推广自己的品牌。”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在初入市场后取得良好效益,刘秋红已经开始提前做准备了。
在经营管理上,他带领团队开展肉牛产品产销形势分析,依据市场评估信息调整生产规模,制定生产计划。组织订单生产,强化与市场对接,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在生产管理上,按照分群饲养、分阶段管理技术要求,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与屠宰企业建立沟通和信息传输管道,保持产品的可追溯性。严格畜禽养殖精细化管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做到依标生产,统一从正规渠道购置种苗、饲料及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
在疫病防控管理上,公司制定了严格卫生防疫制度,定期组织消毒灭原。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根据抗体监测水平,对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疫病实施程序化免疫接种。确保出栏的肉牛优质率达到100%;对病死肉牛做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关键词:肉牛;养殖技术;管理措施
一、肉牛品种
好的肉牛品种是养好肉牛的前提条件。肉牛品种较多,优良的品种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通常养殖较多的是西门达尔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等,思南黄牛这一地方品种也深受欢迎,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良特点。
二、肉牛养殖技术要点
1、年龄的选择
据试验证明,1岁牛的增长速度为最快;2岁牛的增长速度为1岁牛的75%;3岁牛的增长速度为2岁牛的50%,为达到屠宰重量的要求,尽管购买小牛花钱较少,但饲养管理时间相对要长,总消耗饲料量较多,房舍设备占用时间长且资金周转也较慢。
2、牛舍的温度
温度对育肥牛饲料消耗与增重影响较大。牛舍温度为10~20℃最为适宜,牛舍平均温度低于7℃时,牛体产生热量增加,采食量加大,饲料应用效率降低。舍温超过27℃时,牛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增加,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影响增重。因此,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冬季要注意防寒,使牛舍达到冬暖夏凉的要求。
3、育肥的天数
据试验表明,肉牛育肥95天效果最好,日增重964克,增重1千克肉所需饲料费最低,饲料报酬率最高;相反,育肥时间越长,增重1千克饲料费用越高,饲料报酬率越低。饲养期限与日增重:1~2.5岁的青年牛,先吊架子,饲养半年至一年,然后转入强度育肥lOO天,要求日增重800~1000克;成年牛或残老牛,快速育肥90~95天,育肥期分三个阶段饲养,要求日增重1000~1400克,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恢复过渡期结束后,马上称重并转入育肥期,青年架子牛主要采用饲料型日粮围栏饲养,先吊架子4~6个月,最后进行强度育肥,体重达350千克以上及时出栏;成年牛或残老淘汰牛采用快速催肥80~90天,舍饲坐槽喂,不运动,体重450千克以上及时出栏。
4、饲料的要求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占12%,老龄育肥牛要占10%以上,若低于上述含量,就会影响牛的增重速度。牛日粮中粗饲料比例占30~40%。当前农村喂牛的粗饲料品质太差,消化率较低,要通过铡短、青贮、氨化及糖化等办法,改善适口性、采食量与日增重,还会影响饲料的转化率与饲料成本。饲料不能粉碎的过细,过细会影响牛反刍与消化,容易造成食滞。精饲料通常粉碎成2~3mm就可以。饲草饲料要多样化且要合理搭配,需要保持饲料成分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育肥期饲养方式改变,或青草与干草的转变,或精料种类结构的改变,均要逐渐过渡,通常需要7~10大。
5、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牛场的环境卫生工作。肉牛对环境非常敏感,较常见的疾病有肢蹄病、口蹄疫、结核病、中暑及腐蹄病与机械性损伤等,因此养殖户要根据发病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6、保证肉牛有足够的生长环境
肉牛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实行栓养、放养,活动量不宜过大,尽量减轻能量的消耗。地面不要过分潮湿,要有良好的通风透气,污物、废水要及时进行彻底排除。圈舍周围不要有牛能够随便采着的塑料、海绵及纸质等东西,
三、要加强肉牛舍饲期间的管理
1、活动范围的控制
为了提高育肥的效果,在肉牛饲养管理方面,要做到尽量减少肉牛的活动范围,每头育肥牛栓系两根头绳,分别系在两侧料槽上,头绳长度要在一米之内。
2、牛舍保温与防暑
肉牛饲养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10~15℃,依据实际情况,把温度控制在0~25℃,育肥牛生长发育不会受到影响。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期较长,平均气温在零下的时间长达七个多月。因此,采取塑料棚舍饲养育肥牛进行保温防寒,以提高肉牛生产经济效益。南方地区,由于夏季时常处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饲养育肥牛要采取加大牛舍的通风量与利用电扇排风降温等相关措施进行防暑。
3、卫生环境
肉牛舍必须要经常保持清洁,每天要不定期对牛粪尿进行清理,以减少污染,降低湿度,若不能及时进行清理,也必须要保证两次以上,使牛只能在卫生环境中发育生长。要坚持经常刷拭牛体,保持肉牛的卫生。饲养场入口要设消毒池,院内经常要保持环境卫生,粪便放在下风头堆积发酵,并进行无公害处理。
四、肉牛疫病的预防措施
1、防病驱虫
对刚买来的架子牛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假定健康牛在注射口蹄疫、布氏杆菌等疫苗后才可入舍进行混养,并在进入育肥舍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驱虫。
2、灭菌消毒
牛舍内外、道路四周每星期要进行一次消毒,牛体可用百毒杀进行消毒。每批牛出售后,要对牛舍、栏、棚及用具等物品进行全面彻底刷洗,然后再进行熏蒸消毒。
3、疫苗接种
[关键词] 张掖市;肉牛;调研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下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耕地面积380万亩,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交通要冲,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地形南北依山,地域东西狭长,南枕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北望内蒙古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地带,是天然的动植物疫病隔离区。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明显,发展以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历史悠久,优势明显,是西北肉牛主产区之一。
肉牛业是繁殖系数低、生产环节多、产业链长、干扰因素多、牛肉及副产品产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态效应好、关联产业产品众多的节粮型畜牧业。各种肉类产品中,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牛肉的需求量将会上升。然而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牛肉产品的消费量(人均5.2kg)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0.5kg)的一半。
一、张掖市肉牛产业的发展优势
1.群体数量庞大,区位优势明显
张掖畜牧业历史悠久,养牛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张掖市把草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特别是2008年以来,强力推进“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使肉牛产业步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产业因牛而兴、企业因牛而活、农民因牛而富,肉牛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增收潜力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名片”。自70年代起,张掖对本地西门达尔进行不间断的杂交改良,培育出了38.5万头的西门达尔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体现除了独特的种群优势,这对张掖肉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张掖市肉牛量的扩张尤为显著(见图1)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张掖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近几年来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3万头,年出栏突破26.1万头,牛业产值达到18.4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养牛的收入达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310元的9.7%。人均养牛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逐年增加,作用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
2.发展模式独特,示范带动能力强
以建设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和优质国毛基地为目标,按照“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育、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肉牛发展模式,狠抓“十百千”肉牛示范点建设,建成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户,大力培育母牛专业村、养牛专业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小区,扩充养殖总量。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示范乡、村、户的带动下,全市肉牛养殖小区299 个,其中:全市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小区)25个、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小区)养牛大户 150 户,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500户、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3500户。
3.良繁体系健全,品种改良力度大
我市五县一区相继被列入全省牛羊产业大县,我市利用省上下达的扶持资金,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作为提高养殖效益、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品种改良、养殖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强化基地建设,形成肉牛规模优势,我市采取了“五统一分”(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制、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的方式,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成肉牛人工授精点248个,在甘、临、高三县区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基础母牛群,引进以西门塔尔、弗兰维赫、荷斯坦、安格斯等为主的优质奶肉牛冻精进行改良授配,优质肉牛良种率由2008年的88%提高到95%。
4.产业链不断完善,增值效果明显
按照种植带动养殖、养殖催生加工、加工反哺种植的思路,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增值空间。我们算了一笔账:张掖市肉牛饲养量达到百万头后,每年出栏30万头,按照每头1万元计算,效益可达到30亿元;通过对30万头出栏肉牛进行深加工,生产皮革制品,开展生物制药,每头可增值6万元,效益可增加180亿元;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从15%提高到60%以后,按全市年利用300万吨饲草料计算,相当于节省了135万吨饲料费用;按每吨2200元计算,节省30亿元。巨大的经济效益,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
5.政府扶持力度大,龙头企业带动强劲
长期以来,张掖市委、市政府将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确定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政府扶持、农户参与、企业主体的方式打造“张掖肉牛”品牌,目前“张掖肉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张掖市共建成肉牛加工型龙头企业8家,近年来,重点扶持和壮大了甘州牧沅、高台博峰、肃南草原惠成、山丹高原龙肉牛屠宰加工等现有的肉牛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争创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积极支持甘州牧沅、高台博峰、雨润3户企业申办甘肃知名商标。
6.科技培训成效显著,技术服务到位
结合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四送一训”科普惠农活动,大力开展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承办了农业部在我市召开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争取市外专局引智项目,实施优质肉羊、细毛羊胚胎移植试验推广项目;与全国畜牧总站、省畜牧管理总站联合举办了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培训班。我市共举办培训班33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3.5万人次;开办科技讲座175次,培训2.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2万份。
二、张掖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肉牛业正处在传统生产向现代养牛业生产的转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养殖份额小,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规模养殖起步较晚,规模化养牛比重在20%左右,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多数生产者仍然沿袭传统的经验养殖,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致使产品流量小且不均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基础母牛养殖薄弱,自给保障能力不足
基础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后劲支撑,母牛养殖周期长、效益低,养殖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全市肉牛自繁自育能力不足。
3.饲草料资源开发跟不上,利用率低
多年来大力推广的青贮、氨化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受群众饲养条件和饲养规模的限制,在零散饲养户中难以普及应用。秸秆资源浪费严重,养畜转化的秸秆不足50%,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也是潜在的火灾隐患。
4.疫病仍存在隐患,质量安全不容忽视
目前,我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疫情比较复杂,禽流感等一些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由活畜流通引发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不断加大。一些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较差,动物防疫队伍青黄不接,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和流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5.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形成产业链条
“龙头+基地+农户”是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但目前全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带动力、支撑力还比较弱,产业关联度较差,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全区肉牛生产仍以饲养出售活牛为主,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加工、营销环节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还处于低层次生产阶段,其基础性主导地位尚不牢固,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对策和建议
1.坚持规模化发展,在扩大养殖总量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实施“十乡百村千户”肉牛示范工程,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明确肉牛杂交改良技术路线,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牛,在充分发挥现有养殖小区(场)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到“十二五”末,全市养殖小区(场)翻一番,达到160个,其中万头以上的5个、千头以上的30个、百头以上的125个,十头以上养殖户达到3万户以上,确保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35万头,其中优质肉牛达到30万头,形成高档肉牛、中档肉牛和普通肉牛三分天下的局面,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张掖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区域经济的强力发动机、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参与国际畜牧业竞争的先锋主力。
2.坚持标准化生产,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结完善张掖地方标准,提高我市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为载体,全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占到养殖总量的70%以上。将肉牛产业作为道德工业、良心工业,构建肉牛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框架,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引导养殖、加工企业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营方式转变;加快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科技对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3.实施品牌化战略,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
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引进经济实力强、国际知名度高的企业落户张掖,加快肉牛产品的深度加工、转化和增值,提高优质、特色肉牛产品的比重。在政策上重点倾斜扶持,鼓励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建立肉牛产品深加工基地、新技术示范基地和畜产品出口基地。争创“金张掖肉牛”等知名品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加快与美国邦斯美集团在加工领域的合作步伐,接轨国际国内标准和市场,瞄准国内外高档消费群体,生产优质高档、高附加值的牛肉,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国内大中型城市、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为重点,发展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多种新型业态和市场主体,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现销售窗口全覆盖,全面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扩大“张掖肉牛”的社会影响力。
4.坚持产业化经营,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畜牧产业化经营是城市和工业优质资源进入畜牧业的有效载体。在巩固提升甘州牧沅、高台博峰、临泽祁连、山丹高原龙等现有肉牛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引强入张、整合资源、调整重组等有效方式,依托张掖市欣牧牛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张掖肉牛”产业集团,加快培育立足张掖、带动河西、辐射全省的肉牛产业上市公司。着力培育、扶持、壮大肉牛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带动上游的粮食、秸秆加工、兽药、饲料加工业,激活中游的屠宰加工、熟食品、小食品加工、食品包装业,辐射下游的皮革、牛骨等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有机肥生产,提高附加值,平衡市场供求,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肉牛产业发展体系,有效化解市场冲击和风险。
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型、环境友好型增长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动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手段,打破资源环境的制约,走技术集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内涵式增长道路,实现循环发展。继续制定积极的发展肉牛产业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补贴,扩大信贷规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力量,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多元化、行为社会化、形式多样化。加快肉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多渠道开展肉牛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利用外资项目,鼓励国内外企业、个人来张投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姜会明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吉林畜牧兽医
1牛场环境条件与保护
1.1养牛场选址应满足地形平坦、背风、向阳和干燥等条件,牛场地势应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需低于2m;
1.2水质一定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要求的,保证又充足的水量,以深层地下水为最佳;
1.3牛舍必须场地开阔整齐,拥有便利的交通,保证和主要公路干线之间的卫生间距超过500m;
1.4牛舍温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做到舍内空气流通,光照充足,严禁对毒性杀虫、灭菌、防腐药物予以使用;异牛场污水及排污物处理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2肉牛选育与选配
如今,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与国内黄牛的杂交后代是国内饲养肉牛的主要品种,所饲养的肉牛品种应满足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以及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等要求,并结合优秀公牛的冷冻引进,展开选配。
3肉牛的饲料使用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若想提高肉牛产量就应科学合理的使用饲料。
3.1在价格合理时选择能满足肉牛生长的全价饲料。
3.2养殖户应结合肉牛的养殖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饲料。
3.3育肥牛的饲料主要分为两种,即粗料与精料,对肉牛育肥时,应搭配使用两种饲料,并将蛋白质控制在15%左右,对肥牛生长最为有利。
1.1养殖场基本情况
该肉牛场的养殖模式是自繁自养;肉牛品种主要是西门塔尔牛,也有少量夏洛莱肉牛;现有基础母牛2200头、犊牛600头、公牛200头,预计明年基础母牛将达到6000头,最终基础母牛数维持在10000头左右,基础母牛从吉林、辽宁、内蒙古购买;该场还配有屠宰场,今年11月份开始投入运营,计划刚开始1d屠宰50头肉牛,随着销量增加,最后达到每天200头。主要生产高档牛肉,销往江苏、浙江、湖南和湖北。
1.2养殖效益
(1)收入:按2200头基础母牛计算,一年能产1800头犊牛。公牛长到750kg出栏,出栏天数540d,平均日增重1.4kg,按目前牛肉市场价格24元/kg,一头公牛的收入为18000元;小母牛留下作为后备母牛,18月龄开始配种,配种率在70%,产犊后3个月开始配种,胎间距365d(9个月怀孕期+3个月空怀期)。(2)支出:①购买基础母牛费用:一头基础母牛的平均费用为12000元,购牛时平均体重450kg,一头母牛产6~7胎,每头犊牛平摊费用1900元。②饲料成本:饲料配方主要以精料、青贮、黄贮和小麦秸秆为主。小公犊长到750kg出栏,饲料需要花费6000元,小母犊从出生到配种,需要花费3500元,基础母牛一年花费2500元。③其他费用。(3)利润:出栏一头公牛的收入为18000元,扣除饲料成本6000元、基础母牛怀孕期饲料花费2500元、平摊基础母牛费用1900元和其他费用516元,每头牛的利润为7000元,该场年盈利700多万元。
1.3疾病防控
2016年该场比较稳定,未出现大的疫情,主要以炎、子宫内膜炎、感冒、慢性肠炎、犊牛腹泻等普通病为主。其中,犊牛腹泻经常发生,发病率在10%左右,死亡率2%。春天、秋天犊牛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低。牛场只免疫(O型—亚I型)口蹄疫疫苗,疫苗由政府发放,一年免3次。在不发生重大疫病的情况下,很少用药,所以,食品安全有良好保障。
1.4牛场存在问题
(1)缺乏兽医和配种人员:该场目前只有2名兽医(兼管配种),随着基础母牛数量的增加,还会需要大量的兽医及其相关技术人员,因此,该场场长一直想和相关的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寻求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2)配套设施不完善:该场没有安装降温设备,夏天肉牛容易中暑。(3)由于没有采取栓系式饲养,肉牛很难保定,加大了疫病检测时的采血难度,导致疫病监管不到位。
2平度市中等规模肉牛繁育场
该场是一家存栏繁殖母牛200头左右的中等规模的肉牛繁育场,该牛场主要繁殖西门塔尔肉牛,也有少量夏洛莱肉牛、利木赞肉牛,繁殖的公牛养到5月龄出售,体重250kg左右,32元/kg,毛利5000元左右,小母牛留下作为后备母牛,该场犊牛成活率几乎达100%,该场母牛可繁殖5~6胎,有的母牛繁殖了9胎。该场每年盈利60多万元,并能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牛场只免疫口蹄疫,很少用药。
3泰安市小规模肉牛繁育场
该场现有基础母牛16头,品种主要为西门塔尔牛,母牛一年能产一个犊牛,产后一个月配种。卖小牛和怀孕母牛是其收入的来源,小牛养到7月龄出售,体重300kg左右,30元/kg,此时犊牛价值为8000元,母牛和犊牛一共所需要费用为4000元左右,毛利4000元左右,一年卖10头小牛,收入为40000元;一年卖6头怀孕母牛,利润在8000元左右,收入为48000元,该场一年盈利8.8万元。由于该场犊牛成活率较高,几乎没有死亡率,保证其每年都能盈利。牛场没有免疫任何疫苗,若所有牛场治疗费用平摊到出栏牛身上,一头牛药费为20元。
4总结
(1)规模化肉牛自繁自养场的饲养管理、牛舍建设、疾病防控、饲粮搭配等相对于中小规模的架子牛育肥场更趋于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饲养模式便于统一化饲养、管理,有效化解了运输应激热、传染性疫病的发生风险和粪尿的环境污染,自繁自养是未来本省肉牛养殖的发展方向,应大量引导及推动发展[3]。(2)所调查的某大型肉牛场还有自己的屠宰加工厂,育肥牛本厂进行屠宰加工,有利于食品安全控制和品牌打造,拥有价格优势,可以提高养殖场的收入[4]。但是大型肉牛自繁自养殖场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饲料成本等较高,前期资本投入较大,还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故家庭牧场发展中小规模的自繁自养场为宜[5]。
参考文献
[1]昝林森,田成山,王洪宝.中国肉牛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2):4-7.
[2]余文莉.澳大利亚肉牛养殖模式[J].中国畜牧业,2011(16):52-55.
[3]陈宏,张春雷.中国肉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牛业科学,2008.34(4):1-7.
[4]许尚忠,李俊雅.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肉牛养殖业—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及发展策略[J].农村养殖技术,2010.15(18):6-7.
关键词:肉牛,饲养管理,技术
肉牛饲养管理首先要考虑的便是肉牛品种的选择。肉牛的品种决定了饲养管理的基本思路,因此要第一位地考虑肉牛品种。肉牛的基本品种有西门达尔,夏洛莱等,品种的优质与否直接影响着肉牛的产量和质量。肉牛饲养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体型较大,肌肉发达,肉质鲜美并且骨骼结实的品种。目前来看,西门达尔的进一步改良品种符合以上几种要求,这就奠定了肉牛饲养的基础,根据肉牛的基本特点来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
第二点,我们要进行饲养场的选址和内部的布局。近年来,我国注重生态平衡发展,封山禁牧成为了各个区域的趋势,畜牧业专业化让肉牛饲养圈舍养殖成为饲养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合理的选址十分重要,选址中最重要的便是进行人畜分离,这样对于疫病的防治有很大的帮助,也保证了人类生活场所的干净清洁。其次还要考虑饲养场地的交通便利,水电能否顺利保障以及风向、水源等问题。在饲养场所内,要注重上风向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中部地区应该是生产区域,而下风向则应该安置粪便等杂物。并且严格进行每个区域的划分,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的传播。【1】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的第三点便是饲料和饮水的管理。关于饲养饮水的管理有三点具体的需要注意。1、饲料的分类,肉牛的饲料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补给营养。具体的阶段有,犊牛期、育肥牛期、空怀牛期,哺乳期,怀孕期。根据以上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饲料喂养,不能够混乱饲养,精粗饲料的分配也需要进行称重测量。【2】一般情况下育肥牛前期,需要一斤的精饲料,中期则需要3斤精饲料,后期则需要4斤精饲料。精饲料和干草的搭配也需要精细计算。2、氨化饲料的制作,氨化饲料的主要原料便是玉米秸秆,秸秆经过氨化之后,其中的粗纤维更易消化,消化率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到四十,氨化饲料可以说是养殖肉牛的主要优质饲料。针对秸秆的选择,最需要注意的便是原料的选择,需要选择没有泥沙,没有霉变的玉米秸秆。然后选择大小适当的氨化窖,一定要根据秸秆的数量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每一百公斤的秸秆,需要相应的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者10公斤左右的碳铵。氨化的具体步骤是先将尿素或者碳铵溶于水,然后将之喷洒在粉碎过的秸秆上,之后将其搅拌均匀,让秸秆的含水量达到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踩实之后将塑料布覆盖到上面,进行密封,整个操作过程应不超过三天,最大程度地防止氨的挥发,达到最佳的氨化效果。3、饮水方面,需要注意给予牛犊、育肥牛、成年母牛充分的干净饮水。在寒冷的冬季,需要供给温水或者井水。除此之外,要保证水源的干净,进行充分的消毒杀菌。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的第四点便是肉牛场的管理,在饲养场要设有专用的饲料槽,对于牛舍地面应该使用水泥青光地面,这样有利于消毒清洗,保持肉牛饲养环境的清洁干净。在肉牛购入的七天之内,要对肉牛饲养进行全面的消毒,准备好饲料、干草、药品等常用品。与此同时,饲养场地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没有噪音。炎热的夏季需要进行防暑措施,进行必要的通风。寒冷的冬季要进行必要的保温措施,要求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3】并且要注重时时通风,注意空气流通。
第五点,肉牛饲养管理的关键在于肉牛疫病的防治。肉牛的疾病防治要注意“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观念。在养殖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免疫程序,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疫病,其中注射疫苗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饲养人员严格按照具体时间,具体剂量进行注射,来确保肉牛的健康发展。在疫病出现之后,肉牛场地的消毒也十分关键。
总结:及时的消毒能够有效地控制动物疫病的蔓延,消灭危害肉牛健康的细菌微生物。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活毒疫苗的情况下,是不能够进行消毒的,以免影响正常的免疫效果。除此之外,冬季消毒的水温则需要保持在二十摄氏度来实现消毒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松龄,陈冠军. 如何提高肉牛饲养经济效益[J]. 河南畜牧兽医. 2001(12) 22
巴西利用广袤的草地实施粗放型放牧养牛,牛肉产量竟达893.5万吨,世界排位第2(占世界牛肉产量的15.7%),牛肉出口量155.5万吨,世界排名第1(占牛肉全球出口量的21.9%)。
巴西肉牛产业的现状
低成本放牧为主的大基数生产。巴西气候湿润,光合作用强,适宜牧草生长,在稀树草原带,草原坡度缓、连成片,草场维护和土地种植成本低,饲草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于肉牛养殖的草地、饲草料资源是我国的10余倍。从而为低成本的肉牛放牧养殖提供了土地和物质基础。巴西肉牛养殖模式主要以放牧养殖为主,98%为无人执守的围栏放牧,肉牛仅2%为集中育肥。虽然以放牧为主,但管理比较精细,重视草场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自觉执行围栏放牧和以草定畜,不仅有效避免草场退化,还实现粪尿的自然消纳,避免环境污染,草地围栏放牧规模一般为100头/栏,设有补饲槽和自动饮水设备。在放牧和集中育肥中注重利用丰富的农副产物,如棉籽及加工副产物、豆皮、甘蔗渣(叶)、玉米秸青贮等副产物,加上产量大、价格低廉的大豆、玉米等。集中育肥虽然饲养成本高于放牧,但集中育肥的比例低(2%)、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参股养殖场,分摊了集中育肥资金压力。放牧饲养使其克服了舍饲养母牛高成本的问题,因此基础母牛群大、架子牛来源充足,品相相对固定。
低成本规范屠宰+精细分割+高度副产物利用。巴西2008年全国共出栏肉牛4050万头,牛肉产量900万吨(胴体重),但全国屠宰企业仅约1 83家。规范化肉牛屠宰企业的月屠宰能力约为290万头,以JBS公司为首的4大公司屠宰量就占了全国总屠宰量的33%。与我国屠宰企业的小、散、多(2059家)相比,巴西的产业集中度很高。由于近年来巴西货币雷亚尔升值以及逐项费用(例如,巴西的最低月工资从70美元调整为240美元)的升高,肉牛胴体的育肥场出厂价格从数年前的1.0美元/kg已经升高到1.8美元/kg。尽管如此,巴西依靠其廉价的草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天气惠顾,依其超低的生产成本影响着世界肉牛市场。
肉牛养殖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巴西具有非常完备的满足肉牛养殖需要的配套设备设施,既有大型的牧草、饲料加工机械、TMR车等,也有设计新颖的小型饲槽、水槽、注射器械、标记溯源用具,还有肉牛专用运输车辆、卸牛台、牛通道、围栏,以及用于科研的动物代谢笼、电子称重保定架等。这些设备不仅设计先进,而且非常实用。以保定架为例,不仅可以进行牛的保定,人工授精、修蹄、外科手术等各种操作,还可以自动称重,而且保定架的操作已经实现自动化。
肉牛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巴西有各个品种的专门协会进行肉牛育种,由具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优秀种牛培育和扩繁;大型的牧草种子企业、大学和科研单位联合进行牧草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并承担技术推广任务,专门的公司负责肉牛专用饲料添加剂和专用设备生产,肉牛集中育肥和屠宰均由专业企业进行,肉牛养殖户仅需进行简单的围栏放牧管理即可,从而实现肉牛养殖的专业化分工高效生产。
高度注重产学研密切结合,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巴西的肉牛业高度依赖于草地的承载力和牧草质量,因此政府高度重视相关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国家和地方分别设立了农牧科学研究院(所、站),大学设有专门从事农牧科学研究的学院,无论科研单位还是大学,都有面积多达数百公顷的实验基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引导产学研结合,设立专门的基金引导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牧草主或企业根据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与有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签订协议,出资进行研究,农场主或企业与研究单位确定研究方案之后,当地政府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及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科研结果直接应用于出资者,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1975~2007年23年间巴西牛存栏增速是世界平均增速的8倍,牛肉产量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倍,牛肉产量绝对量增加了57倍,这得益于巴西科技水平的提高,如草种研究、品种改良、营养研究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利用。
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巴西为了进一步拓宽世界牛肉市场,政府提出了强力的融资支援政策,肉牛产业开始投入各类技术追求肉牛生产效率,投身于肉牛生产的农场主不断增加,屠宰加工场数量逐步减少的同时,屠宰加工规模、效率和质量越来越高,在世界牛肉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巴西肉牛产业的发展模式对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我国自1 997年步入肉牛时代,肉牛产业在不足1 5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2008年肉牛存栏1.13亿头、牛肉产量630.5万吨,世界排位分别为第3和第4,是几乎没有牛肉出口的牛肉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肉牛养殖的饲料来源主要是秸秆等植物副产物,没有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那样广阔的草地和丰富的谷物及其加工副产物资源,更不可能有足够的土地进行廉价放牧。因而,我国的肉牛生产不论是在养殖规模和方式,借鉴和参考国外的方式,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因地制宜地确定生产模式和产业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