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58:32
导语:在数字信息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教师应首先认识到自信心与学好数学的关系
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我形象进行高度知觉、评价基础上的一种自己信任自己的心理体验,是人们顺利成长和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心理品质。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曾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也说过:“面对成败难卜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信心。”自信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乐于积极尝试,奋力进取,以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技巧;自信心能使学生增强毅力,不怕困难,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越强,就越容易学好,学生感到越容易学,学习的自信心就越强。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要引导学生爱好数学,起码是不怕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对自身所从事的学科教学性质,尤其是在多数学生心理上的反应,有足够的把握。同时教师在高中学段一开始,就要给学生定好“高中数学容易学好,但如果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毅力,有时又容易陷入困境”的基调,引导学生在战略上藐视数学,在战术上又要重视数学。总之,数学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明白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刻苦努力,讲究方法,珍惜时间,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二、教师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学习的智力因素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同时又要知道,智力因素作用往往要通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来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等,都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体现。为此,数学教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首先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求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保驾护航。因此,我们一般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1.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其学习和生活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加强指导,稳定情绪。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找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拉拉家常,说说生活,谈谈学习,可以是在校园内,可以是在宿舍里,可以是在路途上等。但一般不太适宜利用教室,因为它显得过于正规,可能导致学生接受度的降低,导致交流的无效。交流中,可以告诉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决不是一听就懂、一做就会,首先要有个思想准备,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矢志不渝地钻下去。时间一长,就会“冷水泡茶慢慢浓”,其关键是不要泄气,对于定义、概念、习题等要精雕细研。
2.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诱导他们慢慢走向成功
我班有一位学生,从听课时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学习数学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后来得知他初中的数学基础也较差,每次作业不是不交就是敷衍了事。鉴于此,我就注意寻找机会启发他、诱导他。在班级举行元旦晚会时,我发现他特别积极,帮着调试音响设备。他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他好像是个专家。在一次考试结束后,我找到他谈到了此事,他显得很兴奋。我说如果你的数学搞懂了以后,你可以做很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一定做得非常出色,随后我借给他一本《生活中的数学》的书让他读,而且有意无意之间,我还和他谈起那本书中的一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发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目前,这位昔日的学困生已经小有进步。
3.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有计划的主题班会,在班级形成一个团结、互助、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催人奋进的文章或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等节目,使学生们从中感受大家风范,领悟人生真谛,增强学习信心。
三、教师应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训练
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打下基础,而真正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仍然需要智力因素的不断训练。在训练中,既要注意学习的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数学学习的特殊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采取适当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1.解决难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在讲到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对于非课改区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对三视图有更直观、更清楚的认知,我用废弃的硬纸板自制了一个带“地面”的“墙角”,然后请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正视、左视和俯视)进行观察并画出他们观察到的结果,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信心十足。这个过程也使学生自己经历了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在教学中降低了对学生知识上的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我感觉这比只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其过程取得的课堂效果好得多。当然,等学生有了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认知过程以后,再向他们展示一些物体的三视图,特别是将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的动态课件是很有必要的。
2.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中,算法这一章是个突出点,教材在引入的时候比较有趣味,用同学们颇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片断来引入更是引人入胜。这就给教师启发,可以让我们后续的学习更加有趣。比如一船夫要送白菜;羊和狼过河的问题;还有100匹马,驮100担货,大马驮3担,中马驮2担,两匹小马驮一担,设计算法共有多少种驮法等有趣的问题都让学生很有解决问题的激情。这些不仅可以让师生在娱乐中完成教与学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3.要抓住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学生的自信心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交流,动手实践,分析理解,抽象概括。回答问题时,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在某些方面潜在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在我的数学课上,无论是让学生口答还是上黑板板演,我已经习惯说:“这是×××的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的过程吧!”(×××表示一定要把学生的姓名大声说出来。)在我们讲频率与概率这一节内容时,其中有个动手实践环节――掷图钉,我请了五位学生从一定的高度按相同的方式让图钉自由下落,又请了五位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这十位学生均是平时有些怕数学的),并把他们的姓名连同实验结果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并说这是×××做的实验由×××来记录。接着,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姓名被写在黑板上,自己做的实验结果被全班学生计算,分析得到数据从而获得结论,成就之感便不由地从心中升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很快找了回来。
4.要精心设计作业,充满爱心地批改
课后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需要进行精心地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留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这虽然会给教师批改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益处。学生若能在没有太大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并得到教师充满爱心而又催人奋进的评语,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自信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我们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平庸的学生面前,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相对而言,高中数学教师更应如此。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1.引言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及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最高效最快捷的场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必要可行的。
2.信息技术教学中高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2.1.阅读策略。
首先要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策略。文章的重要内容可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思想;学生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是知识的爆炸,在浩瀚如海的信息面前,一定要教会学生区分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其次是概括信息,即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或说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它是对原读物的浓缩,反映原文章的主旨。
最后激活原有知识经验策略。阅读认知过程的一种重要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这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释、消化信息的过程。网络信息的检索策略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2.1.1搜索工具的语法规则。
布尔逻辑操作符
2.1.2搜索的基本步骤。
(1)明确搜索目标。
(2)确定问题中的重要概念,选择查询关键词。
(3)掌握搜索引擎的特性,选择满足需要的搜索引擎。
(4)精心构建查询表达式。
2.1.3搜索的技巧方法。
(1)在检索结果为零或者命中数极少时,可以考虑使用同义词重新检索。
(2)适当运用搜索工具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搜索。
(3)尽量使用高级搜索选项。通常,只需在范围较广的查询中添加词语就可以缩小搜索范围。不过,利用高级搜索选项一般可以做到:将搜索范围限制在某个特定的网站中、排除某个特定网站的网页、将搜索限制于某种指定的语言、查找链接到某个指定网页的所有网页、查找与指定网页相关的网页。
(4)使用交叉话题,尽量减少包容话题。
(5)并行操作,尝试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并且在此过程中可同时打开多个窗口进行操作。
(6)处理网络出错信息,在检索过程中,要学会处理一些常见的出借信息。
(7)注意关键词的排列次序,关键词的次序不合理也会影响检索结果。
(8)如果要检索文献资料,可以使用学术查询。
本文对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及检索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实践、体会、内化。
2.2PBL策略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或译为“问题本位学习”,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PBL支持的自主性学习流程分为选择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学习评价等六个阶段。
例如:如何用“拼音指南”为文字标注拼音?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经常要对文字标注拼音,而拼音的输入是比较麻烦的,而且要拼音和文字对齐难度就更大了。如何方便地实现标注拼音呢?Word为你设计好了这一功能,那就“拼音指南”功能。
Word通过微软拼音输入法2003实现了在汉字上标注拼音的功能。您可以用以下步骤实现拼音标注功能:1)在Word中选定要标注拼音的汉字;2)单击“格式”“中文版式”“拼音指南”,或者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拼音指南”按钮;3)出现“拼音指南”对话框出现,设定拼音的“字号”,单击“确定”按钮,汉语拼音就自动标记在选定的汉字上了。
2.3反思策略。
反思策略主要是指反思的技能和技巧,如敏锐地感知问题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对教学活动的监控、评价、预测能力,等等。反思方法主要是指导教师和学生高效进行反思的手段和方法,如教学日记法、描述―解释法、观摩法,等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2.3.1对所学新知识进行反思,如何进行“反刍”,把新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当我们学习一新知识,例如学习了一个新概念,首先笼统地记住定义,进而就要反思这个定义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去判断,“什么情况下是,什么情况下不是”。学习了网络结构,记住定义性质,要进一步去反思“怎样去判断网络结构,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结构图形中,用你的火眼金睛立马找出“网络拓扑结构”……只有这样不断的反思,才能把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熟练地运用。
2.3.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如何审题,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题。
面对一道题,学生往往急于把这道题解答出来,有时候连题意都没弄明白,有些学生会把“说法错误”看成“说法正确”。要培养学生“慢审题,快做题”的习惯,特别是审题是要注意抓关键词,审完题以后,再要看一下这道题考察什么内容,用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运用什么数学思想方法。解答完题以后,让学生反思一下整个解题过程。
2.3.3指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找出错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对待错题,也要不断地反思。题做错了,不要立即去改它,而是要仔细地思考一下这道题出错的原因,是概念不清,还是性质不熟,还是马虎大意计算错误,找到病症以后,才能对症下药,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才能保证以后不犯这样的错误,否则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错。
针对错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整理错题集,整理错题集时应注意:第一步,找出错因;第二步,订正错题,书写正确答案;第三步:找一些类似的习题联系一下,巩固一下这一知识点,同时检验一下以后做这样的题是否会出现错误。
2.3.4引导学生进行学后的章节反思、学期反思。
一章节的内容学习完以后,反思一下:这一章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如何去应用新知识解题,与前面的知识有何联系。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只有经过这样一反思,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地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并且与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具体做法: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下章节小结,整理一下基础知识,重难点,以及重要的类型题。另一方面,可以不必写小结,引导学生默想一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节节一幕幕,究竟学习哪些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反思巩固的目的。
以上我只是谈论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实质上,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反思,每一天都需要反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而一天中最佳的反思时间是晚上,更确切地说是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学生可以把这一天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快速放映一遍,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真正把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总之,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在平日教学中慢慢地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反思的好习惯,让他们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
2.4学习动机的激励策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学习中,学生对榜样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而且会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模仿,如果榜样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或惩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发生强化或削弱。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可供学生模仿的榜样,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4.1“设置目标”激励
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通过设置各学科的学习目标和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提出明确的规定,利用外在的引力,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励水平的高低受人们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的影响。学生明确了目标,若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那么目标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就越强烈。因此,在给学生定目标时,必须因人而异,注意适度。切忌可望不可即的目标,目标太高,经过努力仍达不到,学生易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目标太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到,则失去激励作用。一个目标如果能满足主体的需要,其效价就会高,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取得了成果,就会不断激发其学习动机。
2.4.2“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励
皮格马利翁是位古希腊神话中的国王,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一樽少女像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他与象牙少女结为夫妇。在心理学上,“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教师若对学生存有某种期望,这种期望就会影响学生的言行,被期望学生的表现反过来又影响教师,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两者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期望的实现。
教师在教育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就是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倾注情感,如赞许的点头,肯定的眼光,令人喜悦的手势等。教师对学生的热切期望和信任,就会像“随风潜入夜”的“好雨”一样,默默滋润学生的心田,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如此日积月累,良性循环,必然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相反若教师只注意学生坏的一面而看不到好的一面,学生就容易在教师的影响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加深教师对这个学生的片面认识,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应有的发展空间。学生最终会在教师的期望影响下成为一个个“活起来”的“雕像”。
2.4.3“奖罚评价”激励
奖励与惩罚是属于外加的激励手段,当一个学生取得进步或有过失时,学校与教师采取的最普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就是奖励、表扬或惩罚、批评,这种奖罚手段反过来会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行为表现,促使这些行为继续保持下去或加以改进。
奖罚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使用得当,可以使好学生更上一层楼,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若使用不当,则会产生副作用。奖励若用之不当,则可能导致学生将主要学习目标置于脑后,而着重奖励、过分地夸奖有助于滋生学生骄傲自大的倾向;惩罚使用不当,往往产生与教育者的愿望相违背的效果,特别是过分的惩罚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如对学习的厌恶、拒绝甚至憎恨。因而在教学中要讲究奖罚的方法,适当地把鼓励和批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成绩和进步。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3.结语
“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论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蒋碧艳,梁红京编著.学习评价研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4-36.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8-248.
一、善待学生--开启学生自信心的前提
体育学校的学生因为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并不理想,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不能看死或看得太重,要善待学生,寄以期望,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成长。
第一要给学生以真诚的爱。"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学生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张、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不使用恶语中伤学生,对学生不表现出失望或无奈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应该理解、宽容、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不放弃,从而相信自己的价值,坚信经过努力"我能行"。
第二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孩子最大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孩子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们走向成功。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答错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错误思路引导到正道上,要热情期待,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对,也应该给予肯定,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予帮助,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学生都毫无遗憾的"体面"地坐下去。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要寄予学生适度的期望。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只有期望适中,才有助于树立与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规律和智力水平,区别对待,并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让个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增强其自信心。
二、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根本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产生认识偏差,认为"我不行"。实践证明"成功是成功之母",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因为,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体验成功是培养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1、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成功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其一、应面向全体,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笔者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采用了"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所谓"低起点"就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把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确定为教学起点。例如,"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课的教学,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能体验到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存在,而且已初步建立了平行四边形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我从生活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判断课本中的一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不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小步子"就是把教学要求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层次系列,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使学生层次有进步,处处有成功,不断提高自信心。"多活动"主要是针对体校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的特点,变教师大段讲解为师生交替活动,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而且大大增加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快反馈"是指在每一层的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评,更有学生的问和评。这种及时的反馈,可以把学生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学生受到鼓舞,验证其自身的实力,提高自信心。
其二,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我们要看到学生认知、理解和各种能力所表现的差异,并根据差异水平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竟争的机会,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的体验。一般来说优秀生多是屡获成功者,他们都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所以对优秀生要善于维护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断为他们创设新的起点,适当安排些提高题、综合题让优秀生选做,使他们取得新的成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而学困生多是屡遭失败者,他们几乎都缺乏因自信心。因此对学困生应加倍呵护,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使他们也能成功。
2、教给方法,让学生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
策略方法的应用能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使之有更多的积极体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的学生一般都有较高的自信心,因为他们拥有某种完成任务的手段。另外,方法和策略运用下的成功一般会引发高自信,因为成功是学习者有效的控制下取得的,学生一般将之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在失败的情况下,他们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策略方法不当,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度的调整,才不至于让学生失去信心。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法的指导,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如分析法、综合法、估计、猜想等方法。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形结合"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寻,提高成功率。
三、恰当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助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给予恰当评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同学评优,甚至贴上美丽的图案,对于做错的题,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点,写上一些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学得有奔头。另外,还可提倡无劣等评价。对于学生的操作、表述,应以鼓励和赞许,即使学生表述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对于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给予肯定。
关键词:自信心;中学数学;学习;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21-01
中学数学学习是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阶段,中学数学担负着联系小学数学,承接高中数学的重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难点,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单一化,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学生就会在实际学习中感到迷茫和挫败感。追根溯雅,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降低。为此,下文对影响中学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建立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寻求提升自信心的办法。
一、自信心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第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拥有自信心,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带动课堂气氛,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拥有自信心,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积极探索,学生在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索环节中,能够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在不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问题,该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自信心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表现。第三,鼓励学生,不怕难题。学生在自信心的推动下,在面对中学数学学习中,能够乐观,不被难题所困扰。自信心也是心态的直观表现。
二、中学数学学习中打消学生自信心的原因
1、“题海战术”难题颇多
中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为了提升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给学生施加的压力较大。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模式进行分析,其教学形式主要以“题海战术”为主,大部分教师认为初中数学习题演练,只要实现量的积累,便能够实现质的提升。大量的难题无形中为学生学习带来巨大压力,也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建立带来消极影响。
2、教学模式传统不利益学生自信心建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依然很传统,很多教师仍旧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导致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中,耐心、信心被逐渐消磨,严重的情况下在课堂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不佳。换言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够实现自信心的养成。
三、增强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的方法
1、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此时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基础。在班级中能够拥有一个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友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经过调查表明,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同。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实现问题之间的讨论,反之,在比较严肃的氛围中,学生学习比较紧张,不能实现积极思考,更不能说积极投身于课堂活动中来。此外,一个班级的风气也是影响学生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例如,在风气差的班级中,学生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冷嘲热讽,久而久之,积极的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失去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在创造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性。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以分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能力
提升学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需要从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进行研究,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应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能力不尽相同,为了提升学生整体能力,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活动。A、B、C划分等级,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管理。例如将75以下的学生划分到A基础层,在该层次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75到85分之间的学生为B巩固层,B层学生在知识运用中比较灵活,但是却在知识掌握中不踏实,其成绩起伏比较大,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将85分到90分的学生定为C提高层,该层中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3、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提升学生成就感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自信心的重要举措,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以及消除陌生感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鼓励。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途径,例如开展数学小组竞赛,在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能够切实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参与学生问题讨论,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耐心疏导。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教师就可以在与学生沟通中了解学生所想,并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这样的形式就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一种,一方面帮助增加教师的教学反馈,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缺少的法宝,拥有学习自信心的学生能够在面对学习问题时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而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心,学生在学习中将会失去目标,止步不前,学习状态比较消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自信心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被打击,要想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首先需要教师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需要以分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安国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 李排军.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11.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常常被忽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缺乏自信心。而自信心对学习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自信心既是学生进步的基础,也是个体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自信心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74-01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人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没有了自信他什么也做不成也做不好,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自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目标和潜能等等的认识和体验,是反映个体能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学习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信息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坚持性。下面就培养数学学习自信心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树立怎样的教学观来谈一下。
首先,教师应当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自信心进行培养才能起到好的效果,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鼓舞与激励,而不能随心所欲地不分地点场合,盲目地试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有时也许只能起到反效果。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关注,不能一蹴而就。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在现阶段并不成熟,往往会发生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因此,要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刺激,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自信成为一种习惯。
其次,每个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擅长的地方和学起来困难的地方,教师应善于观察,抓住学生的优势与长处,作为培养他们自信心的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其状态有所不同,就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其心理状态活动不稳定,变化频繁,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状态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自信心状态也是不同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当前状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制定相应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系统地分析每一个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已有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等,把各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并从整体上提高所有学生的自信心水平。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常常被忽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缺乏自信心。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数学教学目标,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足与他们的数学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离不开课堂的教学,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与中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致使某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困难的情况。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克服,容易产生一种“数学焦虑感”或“恐惧感”。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不愿尝试挑战,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精神,来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执著的精神,使学生明白到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数学,从而唤醒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
科学实验研究证明,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事物演示、播放动画、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置于悬念之中,使其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促使他们去探索知识。而他们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他们自信心形成的.过程。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与实践的方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应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使学生体验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应少一些对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学习,多一些结论形成的探究性学习。充分让学生多动手感悟、归纳发现、总结。
合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智慧性对话的过程,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事实上就是学生与知识点的对话;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规定了每位学生必须认真地倾听和准确表达,把合作引向深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培养。
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是激发他们以更大热情投入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老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每一次动手操作、每一次回答、每一次练习都给予学生成功的快乐。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发言时,教师总会插嘴补充:“你说的是……”“你的意思就是说……”。正因如此,尽管每个学生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变得明朗了,但其发言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联系、课堂生成却没有出现,教学陷入一对一的“冷场”。教师对学生的一次次发言进行了一一附和、一一概括、一一评价,这种不恰当的介入,是教师倾听了学生的发言不符合自己的预设,急了,干脆婉转替说了而造成的。教师的这种“倾听”方式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实,教师在课堂的倾听,是课堂中对话的开始。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回答得很好,通过引导挖掘学生的才智,为塑造自信心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隋绪态度;既要讲究规范得体,又要真正创设一种让学生身心感到安全的教学氛围。一句“你的解题方法真妙”“你真会动脑筋”,或许是一个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一下饱含亲情的抚摸……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兴趣盎然。努力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能欣赏别人,有会欣赏自己,能大大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当然,教师的赞赏与激励不能泛泛使用,否则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1、实践体系改革
通过10多年的教学摸索和企业调研,提出了将一大批课程实验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等从理论课分离,实行实验独立设课,并根据内在联系,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按技能发育的实验项目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由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主线,将“基本实验/实习”、“课内单元实验”、“课外开放实验”、“课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大型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及各种校内、校外实习等工程实训环节于一体,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2、实践方法改革
目前的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缺乏严谨的作风,遇到困难比较容易放弃,没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和越挫越勇、迎难而上的信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电子信息专业的研究历史以及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缺乏了解;对电信知识体系缺乏整体、系统的认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兴趣,端正学习态度。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配合多方面多层次的引导,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之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除了学习的主要因素外,也要帮助学生克服心里障碍,不能有畏难的情绪,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能跨越难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找到适当的点,积极引导,善于鼓励,让困难较大的学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增强意志力。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技能和素质培养的“融合”。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和就业导向为指导原则,创立以语言与商务、技能与素质、理论与实践、单项与综合、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职场化训练模式。这种职场化训练模式把商务工作内容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把商务项目作为训练载体,用模拟或真实的商务场景为语言训练营造氛围和环境,单项技能强化和综合运用训练相结合,按照商务流程序化语言训练模块。通过实施这种职场化训练模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在商务环境中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实现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用产业发展引领专业教学。
改进实践评价体系,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工科教学和文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内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话,更加加重了教学难度,根据教学经验和调查结果,如果实验中敷衍,人云亦云或过于注重实验数据的正确性,从而导致不注重对现象的分析,而致力于比对数据甚至编造抄袭数据,其学习兴趣将荡然无存。实验评判中坚持结果错误但能够在数据分析时找到错误原因不降低得分的原则,以及实验过程遇到不可预见问题未能完成全部内容,但事后数据分析时对所见现象分析的合理得当同样得高分的作法,将使得学生注重对过程的记录和剖析。学生的能力逐渐提高了,实验内容自然会全部完成了,同时由于有了实质内容,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也有了保证,其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就具备了。
制定一整套实验室管理规定。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约束。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将实验室日常管理完全交给该校电子社团的学生,实验室的钥匙由学生管理,学生可以全天候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实践,甚至在参加暑期竞赛培训期间,学生就搬到实验室,以实验室为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在项目得到批准后签字领用,项目结束后归还,学生对实验仪器负责;同时要求学生自己配置计算机和常用工具,实现了部分设备的自主管理,并鼓励学生自己将计算机搬到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实验条件。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制度保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国家各级各类项目申请和学科竞赛。通过各个渠道多方面来筹措资金和资源,获得先进的实验开发平台和工具。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对某些科研方向的学习兴趣,竞赛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活动。通过举办校内专家教授、企业高层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行业动态、行业最新技术和企业对学生的最新专业能力的要求。给学生以危机感,并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属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形成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各种科学而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达到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增添学生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引爆”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个性化培养与团体协作培养相结合
大众化教育下,学生数量的激增与学生的多样化,带来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培养模式到专业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针对学生在大众化阶段下因数量增长而呈现差异放大的现实问题,针对基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开放的、弹性化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是当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人力资本是先于其他一切投资要素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将如何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我国企业和教育共同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我们所提出的个性化教育培养理念一是以地方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兴趣为导向,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全面开展个性化培养。美国学者卡罗尔认为,个性化教育是“学习者个性特征与所学知识、概念、行为、学习环境、激励系统及习得性技能之间的一种合理匹配,而且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因此,高校应遵循“承认差异、发挥自我、崇尚自由”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完美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二是通过学生整体素质分类,强化阶梯式培训,全部学生素质分层提高。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即基础好、技术能力强的学生以解决实践环节中的疑、难、险、重问题为目标,通过深入钻研各项知识,使能力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中间层次学生在巩固和熟练实践技能上下工夫,努力向基础好、技术能力强的看齐;实践技能相对落后的学生以保证实践能力的基本掌握为目标,加强实验基础培训。通过目标的合理设定,实现了鼓舞一批、培养一批、推动一批的功效,“引爆”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三是通过学生对不同实践课程选课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相应的有区别性的发展;在多样的人才评价标准上,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类型的效果。四是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发现、开发学生潜在的个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关注全体学生,并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发现其闪光点,引导学生成长。学会用“心”与学生做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诚理解。五是固定小团体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科研能力。该教学模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激励,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完成基本实践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引导各固定小团体自己去学习、去创新。改变学生团队精神淡薄、自我管理欠缺、集体荣誉感不强、科研能力较差的现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起到一定作用。
在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改造为自觉、积极的参加者。要根据学生的生存环境、家庭背景、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发展状况,营造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信心,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忘我境界,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更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处于农村的初中生,因为具有先天性的知识面狭窄、父母知识水平普遍低下、学生社会阅历浅等不利因素,导致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怯懦、胆小、内向等心理表现。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几点方法。
一、创设疑问和联想,激发求知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是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也是本节课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的前奏。首先,教师要表现出非凡的自信,然后才能感染学生。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本节数学课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其学习动机。例如:特别要举农村中的一些利于学生联想的问题,如老母鸡一天下几个蛋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启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了“平行线”后,安排学生观察教室横梁的平行问题,并做出初略测量,让他们马上体验到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整个数学中,起到哪些作用,如承上启下、综合性、探究性等。
二、多赞美、多鼓励,营造和谐课堂,快乐学习
赞美和鼓励是舒缓学生紧张情绪的重要手段,如果教师应用好赞美和鼓励,将使学生更为主动和增强自信心。因为,人的自信都是从成功中提高的,特别是身处大山中的农村学生,先天对教师敬畏,所以赞美和鼓励尤其重要。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首要条件,在可塑性和逆反性非常强的初中生,赞美和鼓励是开启良好情感的金钥匙。在轻松愉快和喜欢所教教师的前提下,学生更乐于学习,尤其是那些自卑心理很严重的农村学生。这个首要条件包括两点:(1)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朋友,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举止、眼神、语言上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可信,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恐惧、怯懦心理,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激起对教师的尊敬,激起对数学的爱;(2)教学要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但不能让学生产生偏爱或受到歧视的感觉,特别对学困生更要加以鼓励和关心。其次是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价体系。[1]学生学习信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加以观察并给予及时地赞美和鼓励,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中,学生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教师肯定后,学生将得到极大的满足,这会激发他们在遇到难题时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励他们反复钻研、探讨的信心,每当此时,教师一定要以及时表扬和激励,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要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哪怕是错也要找出思路的闪光点,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要知道一天进步一点点,一个学期就是进步一大步。只有进行全面、积极、及时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次是小组讨论,互助共进。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观察、思考、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较大。2008年,我接了一个班(数学成绩是四个平行教学班中的最后一名),为了贯彻新课改“合作交流、猜想探究”的精神,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学习,我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疑者、引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评价者,经过一学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优等生更进步了,学困生跟上来了,全班成绩提高了,从最后一名跃到了顺数第二名。
三、教学方法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初中生自制力差,学习时受心理因素支配性强,特别是农村学生,自卑心理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特别是农村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开启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对学习的渴望,让学生对知识改变命运观念深扎于心,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首先是语言表达要有生机和活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是:精和准,通俗易懂,要用和学生特别是农村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语言或者词汇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伴随手势和眼神或者用方言,这样才能把课讲“活”,表达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让学生兴趣十足、信心倍增。教师对数学术语的解释实质上是一个用地方语言和地方环境解释和翻译的过程。其次是课堂导入多样化。课堂导入必须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能在短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出适合农村学生理解的情境;要对整堂课定出基调,起到对学生“先声夺人”的作用;要引人入胜,震摄入人,打开学生心扉。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凝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学识修养,下面是我常用的五种引入方法。
1.复习法。这种方法由此及彼,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由旧知识自然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思考和领会。
2.相似法。通过两个相似对象的相似之处的比较,由已知的事实(规律、方法)去引出新的猜想。
3.悬念法。悬念让学生产生急于求解问题的欲望,但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又无法解决。例如,讲韦达定理时,可让学生先判断方程2013x2+200x+10=0的根的符号情况,学生计算起来非常复杂。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后,说:“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现在我们马上就学习韦达定理,它可以使问题简化。”
4.谬误法。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尝试错误学习”。他主张:“问题的解决是尝试错误性的渐进过程。”谬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查找原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例如,讲算术根时,可以这样引入,请学生检查下列解法对不对:由■=■得a-3=a-2,所以3=2。错在哪里?等学了算术根后就知道了。
5.趣味法。课堂教学中能通过趣例或数学史引入课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勾股定理前,可以这样引入: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证明出这个定理后,十分地欣喜,宰了一百头牛进行庆贺,学生会猜想,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定理值得宰一百头牛庆贺,产生了好奇心,诱发了学习动机。
四、恰当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农村学生,对大自然的很多现象身临其境,但对城市里的现代化设备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借助多媒体,把城市里的如飞机航线、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公共汽车、灯光艺术等展示出来,动态实时地模拟、仿真或演示许多有趣、逼真的场景,充分刺激及调动学生的种种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圆锥的侧面积时,动态地将侧面展开成扇形,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了,也就轻松掌握了。
总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在追求素质教育、探究和教学多样化的今天,任务异常紧迫。但只要教师将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挖掘农村教育素材,娴熟应用教学方法,依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引人入胜、忘我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学习中找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脑、口、手,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深入细致地思考、自我体验,让学生真正树立自信心,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你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识范畴,不管哪道题,总是能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把它解出来。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或与结论有关的、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
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
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