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分析的步骤

时间:2023-06-11 08:58:39

导语:在统计分析的步骤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分析的步骤

第1篇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院前急救;心搏骤停

入院治疗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大都是情况危急, 予以复苏程序抢救前大部分患者已进展为生物死亡时期[1]。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较为衰弱, 心搏骤停所导致的死亡率要显著比年轻患者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 选取2005年8月~2007年10月本急救中心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1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8月~2007年10月本急救中心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所选患者均存在突然意识缺失、脉搏消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52例。第一组患者中男33例, 女19例, 年龄55~80岁, 平均年龄(68.5±3.8)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12例, 重度颅脑损伤12例, 高处坠落20例, 其余8例。第二组患者中男35例, 女17例, 年龄53~80岁, 平均年龄(67.6±4.1)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10例, 重度颅脑损伤13例, 高处坠落22例, 其余7例。第三组患者中男34例, 女18例, 年龄56~82岁, 平均年龄(69.2±4.3)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11例, 重度颅脑损伤13例, 高处坠落21例, 其余7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搏骤停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心肺复苏方法 第一组患者因为条件限制, 实施口对口人工呼气法,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维持100次/min的按压频率, 深度维持在40~50 mm, 按压和放松比为1:1;再依据30:2的比例进行口对口呼吸法, 按压更换为吹气时需要停止按压心脏, 约为15 s。第二组患者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后, 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方法同于第一组;气管插管通气过程中, 亦需停止心脏按压, 约为15 s。第三组患者实施气囊-面罩通气法, 按压操作同于第一组, 再利用气囊-面罩通气法予以通气换气支持。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死亡率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第一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10.3±3.7)min;自主循环恢复6例(11.54%);死亡46例, 死亡率为88.46%。第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13.3±3.9)min;自主循环恢复13例(25.00%);死亡39例, 死亡率为75.00%。第三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7.7±3.9)min;自主循环恢复19例(36.54%);死亡33例, 死亡率为63.46%。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搏骤停是心脏由于多种急性因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与呼吸停顿的一种临床死亡状态, 如果是老年人发生心搏骤停, 则具有极高死亡率[2]。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搏骤停状况通常是在院外环境, 或是在马路等特殊环境中发生, 其抢救时间非常宝贵, 患者的生死存亡受到抢救时间的影响, 医护人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和现场其余施救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脏复苏程序[3]。

现阶段主要的心肺复苏通气方法有三种, 即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囊-面罩通气法, 其中最为传统也最简易的方式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而最常规的方式是气管插管通气法[4]。但是在实际抢救情况中, 因为插管过程相对复杂, 处理较为困难, 使得复苏成功率显著降低。实施气囊-面罩通气法具有技术要求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 因此该方式是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最佳心肺复苏程序[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面罩通气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颖, 李红玉, 崔美玲, 等.社区护理人员心搏骤停院前急救胜任力现状调查.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5):1744-1746.

[2] 杨菊清, 刘梅, 何缝清, 等.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20):3139-3140.

[3] 任晓红, 单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 中国急救医学, 2012, 32(6):554-556.

[4] 袁伟, 王友明.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1):2635-2636.

第2篇

[关键字]县级统计分析 方法 步骤

一、县级统计分析的含义与特征

(一)县级统计分析含义

县级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利用统计调查整理所掌握的大量数据及相关资料,运用统计所特有的方法,对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及关联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透过客观现象的数量表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性,从而揭示矛盾,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措施的一种对现象的研究过程及对现象深入的认识过程。统计分析是统计实践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统计设计、统计数据收集和统计数据整理的延续和深化,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必经阶段。

(二)县级统计分析的特征

根据上述县级统计分析含义可以看出,县级统计分析具有如下特征:

1.数量性。县级统计分析首要特点就在于它是对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它的分析对象就是在信息搜集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通过数字、符号、公式和图表等数学语言表达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反映这些数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

2.工具性。县级统计分析只是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它本身既不是调查的目的,也不能代替调查研究本身。它受到调查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的严格制约。调查研究的具体课题决定了统计分析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决定了它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程序和指向。

3.客观性。县级统计分析只能如实地反映繁杂的数量资料所体现的内在特征和规律。县级统计分析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原始信息,研究者不能根据自身的好恶进行取合。统计分析的客观性使得分析结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4.综合性。县级统计分析的对象是事物的总体数量特征,其构成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而且影响总体数量特征变化和发展是多因素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统计分析可以综合、全面、系统地分析所获得数据的所有变量,所有因素,全面描述、推断事物现象的总体数量特征。

5.科学性。县级统计分析是建立在数学科学基础之上的,它所采用的方法、程序都有科学依据作保障。统计分析的运算结果、推论是可靠的,在预测时,既能计算出指标值的范围,又能指出其可靠程度。

二 县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一)县级统计分析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现象总体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与分析,以认识事物的总体特征与规律性的方法。县级统计分析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分析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复杂性与分析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大量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在诸多因素的错综作用下形成的,各单位特征及其数量表现有很大的差别,县级统计分析的目的是认识所研究现象总体特征与规律性。因此,不能利用对个别单位、少数单位的数量特征的观察分析来判断总体特征与规律性。

2.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现象的内在性质和县级统计分析研究的任务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方法。统计分组法是分析总体内部差异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组可以分析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以及内部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过分组还可以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与量变界限。统计分组法在县级统计分析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统计分组法进行县级统计分析的关键是科学选择分组标志。

3.综合计算分析法。综合计算分析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计算的统计指标数据,反映、分析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对大量的原始数据经过整理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可以显示出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量规模、相对水平、集中趋势、离中程度,具体包括对比分析法、集中趋势分析法和离中程度分析法;描述现象的动态发展过程以及现象间的数量依存关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动态趋势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和相关与回归分析法;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计算分析数据科学推断总体数量特征,包括抽样推断法,等等。

(二)县级统计分析的步骤

1.确定县级统计分析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县级统计分析的目的和任务是进行县级统计分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县级统计分析是为调查研究服务的一种统计工具,必须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县级统计分析对象,进行县级统计分析设计,合理选择统计分组标志、数量界限以及综合计算分析的方法。必须使县级统计分析围绕调查研究的课题展开。

2.统计资料整理。在进行统计分析之前,必须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和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统计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工作。

3.根据变量值特点选择计算分析方法。统计调查中所得到的数据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类型,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分析方法,将现象的数据特点、类型与计算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相匹配。否则统计分析出的结果可能会歪曲事实,不能客观、公正地描述现象的存在状态和准确预测、推断未来。

4.计算统计分析数据。计算统计分析数据是统计分析的中心任务。根据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与选择的计算分析方法,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计算分析反映现象对比关系、集中趋势、离中程度、相关程度、动态变化等的指标值,以此使原始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特征显示出来,概括描述出总体的静态数量特征和动态趋势性等。

5.提出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研究分析过程的概括总结,是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的重要表达方式,是统计研究分析的工作成果。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以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为出发点,从分析现象基本的数量关系人手,对统计调查整理的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归纳、综合、推断和论证,科学描述所研究课题的现状或预测未来,推断总体,阐述观点,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84-02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领域逐步完善生命健康相关信息登记的数据库,各类数据库之间相互链接形成医药卫生行业的海量信息。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透过数据的表面现象抓住其本质?如何通过众多的数据挖掘出有关生命健康的科学规律?迫于此形势的需求,各医学院校纷纷开设医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培养医学研究工作者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医药卫生领域数据中的能力。

医用多元统计和基本卫生统计构成医药卫生领域内处理数据的有力工具,两者都用到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知识,故在教学方法上医用多元统计有许多可以借鉴基本卫生统计的教学经验。医用多元统计分析处理多变量数据,相对于处理单变量数据基本卫生统计方法而言,医用多元统计又呈现出众多自己的特点,比如繁琐的矩阵、复杂的建模、庞大的运算、抽象的概念[1]等。因此,在借鉴基本卫生统计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认真考虑如何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中有四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 通过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医用多元统计分析属于应用性的方法学科,课程性质要求学生在学习多元统计方法之后,要具备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到医疗卫生领域数据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从理论授课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不脱离实践能力培养的主线。在理论课上讲授的内容一般包括原理方面的知识和如何分析实际数据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淡化数学原理方面的知识,而将重点放置在如何分析实际数据上,即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何使用该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如何解读,在具体研究的医学问题中此结果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尽管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有体验式教学的渗入[2],但相对于实验课的实际体验来讲,学生对于数据何时采用、如何采用某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还是保持在似乎知道,但又不完全明确的模糊阶段。很多原理方面的知识,尽管不是重点,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下,才能有助于把握整体脉络、合理应用,通过实验课的亲身体验,能直观观察到相对模糊的原理知识得到验证的过程,从而心服口服地从心底接受没有经过手工计算而呈现的分析结果。并且多元统计分析的实验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怎样应用于实际数据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一般课程考试比较侧重理论原理的考核,而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授课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讲授多元统计方法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数据的实践过程,学习课程之后学生必须具备这种实践能力,否则就根本没有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课程考试也应侧重在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上。课程考核一般有试卷考核、平时实验成绩和上机考核三种形式,而以试卷考核的形式居多。对于医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平时实验成绩考核和上机考核也应该是必须选择的考核形式,除此以外,在试卷考核中也可通过适当的题型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比如,将多元数据分析的结果展示在试卷上,让学生回答此分析结果对于研究目的反映出什么;或者指出研究目的,让学生回答选用何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何选用这种方法;或者从展现的结果让学生判断是否适用某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考核反馈出实践能力欠缺的部分,从而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通过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多元统计分析建模一般都要经过逆矩阵、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求解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等过程,这些过程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即便能完成这些运算,但也是相当耗时的过程。就运算相对简单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而言,如果采用人工计算器计算的话,也需要大约五个学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复杂的多元统计方法需要学时数就更多了。假定学校能够安排充分的学时数,学生也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去完成这些运算。可见,统计软件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教学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AS、SPSS和STATA。对于医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统计分析要求来讲,简单掌握每个软件基本功能就可以满足数据分析的需求,但对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一般需要用到可编写程序的SAS软件,并且要深入学习,进行数据的模型拟合分析。各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材的情况、授课对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院校采用医用多元统计分析的软件。借助软件在很短的时间能完成模型的建立、模型拟合检验等分析过程,通过分析结果中呈现的模型建立中间步骤,了解矩阵运算,求解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的信息,把握前因后果、各步骤间的相互关系,大量时间的节余可用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专业应用上。

3 通过适宜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多元统计分析原理部分的繁琐复杂性对该课程的学习形成很大阻碍,且原理部分又不是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这提示了教材选择的重要性。合适的教材不应该花费很大的篇幅在理论推导和模型建立的过程上,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畏惧心理。教材应当侧重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部分,应用部分和学生专业的相关性越强,就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文中提到学习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要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因此,教材中最好在每个多元统计方法的介绍之后都安排一个章节,说明这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如何实现,以及软件运行结果如何解读。医学各专业学生一般都未经过系统的统计软件的学习,因此,教材中软件相关内容的安排就尤其重要,不仅要有这样的章节,而且要通俗易懂,适合医学专业学生的初次统计软件学习,在每一种多元分析方法数据集的录入、软件实现的步骤、一些常用选择项的介绍、软件运行结果的每个部分的解读以及结合专业知识后的结论等各个方面都要有详尽的解释。

医学可以划分成很多不同的专业,如公共卫生、医药和临床专业等,就公共卫生专业又可以进一步详细划分成劳动卫生、儿少卫生和营养等专业。目前的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教材没有具体针对各个专业的多元统计分析教材,能选择到和医学专业接近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医用多元分析的教材了,因此,通过教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弥补。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通过案例式教学[3],选择和授课学生专业休戚相关的例子来进行讲解,就格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 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优化了教学过程[4]。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传统的PPT教学”逐渐形成新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微课件。微课件是指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5]。基于教学设计,微课件可用于难点讲解、内容小结等各个环节。如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通过简短的视频的形式展现。微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将教学问题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完一堂课,从而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听课效果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R软件;系统聚类分析;多元统计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多变量统计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受多种指标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现象大量存在,多元统计分析就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内在统计规律的重要学科,其中最常用聚类分析方法,由于多元统计聚类分析方法一般涉及复杂的数学理论,一般无法用手工计算,必须有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支持。

在统计软件方面,常用的统计软件有SPSS、SAS、STAT、R、S-PLUS,等等。R软件是一个自由、免费、开源的软件,是一个具有强大统计分析功能和优秀统计制图功能的统计软件,现已是国内外众多统计学者喜爱的数据分析工具。本文结合实例介绍R软件在多元统计聚类分析中的应用。

一、系统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分类问题,比如若对某些大城市的物价指数进行考察,而物价指数很多,有农用生产物价指数、服务项目价指数、食品消费物价指数、建材零售价格指数等等。由于要考察的物价指数很多,通常先对这些物价指数进行分类。总之,需要分类的问题很多,因此聚类分析这个有用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最常用最成功的聚类分析为系统聚类法,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为先将n个样品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样品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计算新类和其他类(各当前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这样,每次合并减少一类,直至所有的样品都归成一类为止。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步骤:

1、计算n个样品两两间的距离。

2、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样品。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

4、计算新类与各当前类的距离。

5、重复步骤3、4,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直到所有的类并为一类为止。

6、画聚类谱系图。

7、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系统聚类方法: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3、中间距离法;4、重心法;5、类平均法;6、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

二、基于R语言的系统聚类分析程序

R软件及其相关包提供了各种聚类方法,主要是系统聚类方法、快速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常用的是系统聚类方法。

R软件实现系统聚类的程序如下:

hclust(d,method="complete",members=NULL)

其中,d是由“dist”构成的距离结构,具体包括绝对值距离、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兰氏距离等,默认为欧氏距离;method包括类平均法average、重心法centroid、中间距离法median、最长距离法complete、最短距离法single、离差平方和法ward等,默认是最长距离法complete。

三、应用举例

表1是山东省2008年各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利用所给数据对各市进行系统聚类。(表1)

R语言程序如下:

>X

>row.names(X)

>d

>hc1

>hc2

>hc3

>hc4

>opar

>plot(hc1,hang=-1);plot(hc2,hang=-1)

>plot(hc3,hang=-1);plot(hc4,hang=-1)

输出结果(图1)

结果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方法的分类大体一样,结合山东省具体实际情况,最长距离法分类效果较好。

在系统聚类分析中,利用R软件是最方便、最简单、最易学的,而且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自己修改别人的程序,比较方便;可以在处理多元数据聚类分析中,利用R软件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斌会.多元统计分析及R语言建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汤银才.R语言与统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DF检验;协整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学者发现利用一元回归分析已经满足不了实证分析的要求。这是因为研究问题除了受到一维变量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在延长样本数据时期、增大样本容量、引入其他影响因素之后,数据内部之间的规律难以依靠一元回归挖掘出来。多元统计分析开始被广泛应用在经济、管理、农业、社会、生物等研究领域。

一、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

纵观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进程,二位正态总体的分析方法虽然出现于19世纪,但多元统计分析的正式兴起却在20世纪。20世纪30年代,费希尔、霍特林等人为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入40年代,心理、教育、生物等领域开始将多元统计分析作为研究手段分析问题。但由于计算工作量较为繁杂和时局的影响,多元统计分析并未广发应用在其他领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后,计算机的出现为其发展提供技术便利,相关理论也得以提出。时至今日,诸如SPSS、R、SAS、EVIEWS等多种计量软件使得多元统计分析实际应用在各学科领域。

二、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似,只不过是自变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几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的特定相关关系以及是何种关系将得到验证。在实证研究中,则通常会引入控制变量,通过控制一些变量的取值,可以更好研究主要自变量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因素分析,厘清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2.主成分分析

与多元线性回归法不同,主成分分析适用于更多个指标的数据处理。在建立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后,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保留原有数据大部分信息的几个综合指标,并利用这几个综合指标来分析。将复杂的指标数据进行压缩,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压缩后得到的指标要有代表性,不能损失太多原始信息,能够准确解释研究问题的内在关系。分析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俗蓟处理原始数据矩阵;基于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标准化相关系数矩阵;计算特征根、特征向量及标准正交化特征向量;依据结果确定主成分个数;计算主成分和主成分值;计算研究样本的得分值并加以评价。

3.因子分析

与主成分分析法相似,因子分析也是对多个变量的降维处理。通过研究相关阵或协方差阵的内部关系,提取代表性的因子,以因子为新的解释变量,计算得出个样本的因子得分,并加以排序、评价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程序不同,因子分析在得到特征向量等数据后,需要确定公共因子个数,并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和各样本的因子得分、总因子得分。

4.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也是实证分析当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以分类,同类别下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下,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则有较大的差异。具体的分析方法包括层次聚类法、非层次聚类法、智能聚类法等。

三、多元回归分析的应用

本文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法加以实际应用。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安徽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安徽省GDP绝对值取自200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R&D经费与R&D人员都则取自中国科技统计网站的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01-2015年)。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将三变量对数化处理。同时,对数化的数据也能够反映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GERD代表R&D投入经费,GRP代表R&D人员,GDP代表经济增长。

1.单位根检验

通过EVIEWS6.0软件估计,结果显示,原序列lnGDP、lnGERD、lnGRP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对三者进行一阶差分后,D(lnGDP)、D(lnGRP)、D(lnGERD)通过ADF检验,拒绝原假设,即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因此,lnGDP、lnGRP、 lnGERD是一阶单整的。

2.协整分析

由ADF检验可知,lnGDP、lnGRP、lnGERD符合协整分析的条件。本文采用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可以确定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3.回归分析

回归方程结果为:lnGDP = 7.6579lnGERD + 0.3510 lnGRP +C。模型可决系数为0.8767,接近于1,且F值也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且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参考文献:

[1]左瑞琼.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及在经济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07(9):27-28.

[2]乌冉.多元统计分析介绍及其在一些方面的应用[J].百科论丛,2010(4):349-350.

[3]姜波.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65-467.

第6篇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指以统计的分析资料为根本依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并联系分析对象的主要特征,从全方位的角度结合对分析目标进行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设计、调查及整理后的一项重要步骤,是利用把统计数据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验证,得出企业发展的规律,为企业高层的决策部署提供可信的信息来源。企业的运行模式都是以统计分析报告为根本的。统计分析是企业控制生产规律的重要凭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各个生产阶段的生产统计表统计出的生产内容结合在一起,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再结合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当前的阶段工作,并对将来企业发展方向做出规划;统计分析运行的过程同时也是统计监管过程,应正确并及时做出统计分析,找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予以校正。统计分析其本身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以及统计整理一样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但它还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第一点,创造性,统计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间所作的分析理解,也都会在方法、思路、结论上有明显的不同。第二点,灵活性,统计分析无论是在选择的范畴、所依据的材料、还是时间上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三点,相对应的独立性,统计分析活动是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与前几个阶段的工作密不可分,但却可以相对独立于以上几个阶段。第四点,统计分析具有时效性。统计分析要随时能够抓住当前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尽可能快速地提出分析成果,马后炮的统计分析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加强企业统计分析的对策

因为统计分析工作涉及人力、财力、物力、生产、供销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操作过程。所以,当前我们应进一步加快改变工作方法,完善统计法制,产生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形式,真正展现统计分析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

1.创建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一直以来,在不同类别的企业中,各种统计分析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向各自主管部门领导报送并对外报出。这种原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果没有一个独立专业的部门从市场竞争的全方位、从营业管理的多角度来综合考虑企业必要的各种统计信息,那就更加谈不上企业当前搜集总结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分析理解,企业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出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现象。对于近几年来新成立的企业公司,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仅只是由财务会计代报统计报表,毫无疑问这更难以在企业管理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加强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成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责任。不管何种行业,各种规模大小的企业,都应成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一些企业从减少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的话,没有设单独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工作机构中单独设立综合统计岗位,确定其职能,并应当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其工作要求主要是筹划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确保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总结、提供各种统计信息。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扩大规模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如基础建设部门掌握投资信息,技术部门掌握的技改信息,营销部门掌握销售信息等等。所以,为保证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规定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关的统计信息。

2.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发展,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包含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巨大推进能量。企业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创建一个健全统计信息网络,落实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提速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衔接,完成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及时供应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求,又可立足自身企业,创建适合本企业特征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迅速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状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应该做到标准、统一。总而言之,企业应充足利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大量收集信息,提高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3.应用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与观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根据企业统计人员应能依据管理与决策的需求,对集中起来的详细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应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应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状况;二是利用多方面多层次信息进行综合详细分析,例如利用生产、盈利亏损、质量检验、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解析产销增减因素;三是应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方向前景进行推断。分析研究的办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结果可以按照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全面、精准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顾问参谋作用,提高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这就需要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不但拥有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而且应熟练掌握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

第7篇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收集、处理和分析多维样本数据的统计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软件的普及,多元统计分析已成为分析多元数据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自然科学、管理和社会科学、经济领域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我校财经管理类本科生大部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实践教学时数时。该课程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有大量的理论和公式推导,且计算量比较大。同时,本课程的学生为财经管理类的本科生,大多数学基础不好,且学生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感觉本门课程学习有困难。本文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从事多元统计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同行参考,共同探讨。

一、重视统计方法的应用

针对财经管理类本科生数学基础较弱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推导部分不必讲解过多,也不应该过分强调复杂的数学证明和公式推导。对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每一种统计方法,重点阐述它们的统计思想,结合实例介绍涉及到的背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用这种统计来解决这些问题,用了这种统计方法后可以得到什么结果。以及各种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等,教学重点从理论转移到实际应用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适当做一些数学推导,可以省略复杂的证明。例如在聚类分析的教学中, 借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给出了“就近原则”,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然后再逐步引入为了实现就近原则的度量远近的距离及各种具体聚类方法。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对统计方法有了理解,效果非常明显。

二、重视各种多元统计方法的联系

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彼此之间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也需要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对于这一点一定要讲清楚。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介绍中,我们介绍了在度量工具选择上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同时,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有以下的不同点:①聚类分析可以对样本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指标进行分类;而判别分析只能对样本进行判别归类;②聚类分析事先不知道事物的类别,也不知道应分几类;而判别分析必须事先知道事物的类别;③聚类分析直接对样本进行分类,而判别分析根据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然后对新的观测对象进行判别归类。在实际问题处理中,针对聚类分析归类,判别分析分类的特点,常常将两种统计方法结合使用。在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数学模型、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方法、因子得分等几个环节的学习中, 我们随时将主成分分析的相关内容拿来与之比较分析, 分析了两种方法在模型、参数唯一性、取舍因子等问题上的不同与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共同之处, 学生不仅对因子分析有了深入理解,而且对主成分分析的内容有所复习,更容易实现对着两种统计方法的掌握。

三、重视统计软件地使用

各种多元统计方法解决的是大量多维数据的分析问题,自然离不开复杂数据的计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统计软件的学习,完成大量的计算过程。SPSS软件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可以进行大部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基本能满足教学和实践上计算的需要。且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之前,学生已学过SPSS课程,对软件的应用也基本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当介绍每一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原理后,先对教材上的已有详细步骤和结果的例题进行操作,使学生将统计软件操作结果与其进行比较。进一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专题或结合自身专业,对某一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具体分析操作,得到自己需要的结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知道统计软件只是一种分析工具, 重点还是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选用上。同时,结合自己的一些研究课题,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四、合理制定考试方式和内容, 科学评定学生成绩

针对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特点,本门课程考核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也要包括各种统计方法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在考试的方式上,可以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综合评价。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考试的内容上,闭卷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对各种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量不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开卷考试以学生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着重考查学生利用统计软件处理多元数据的熟练程度,以及对统计软件输出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说明的统计素养;课程论文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总成绩则有闭卷考试成绩(占60%)、开卷考试(占20%)和课程论文成绩(占20%)三部分组成,从而科学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多元统计分析作为多元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必将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的有广泛的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发生改变。而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懈努力,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统计思想, 实用的统计方法和综合的统计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晓群. 多元统计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任雪松,于秀林. 多元统计分析[M].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苏金明,傅荣华等. 统计软件SPSS系列应用实战篇[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张文彤,邝春伟.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吕洁.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 8): 153- 154.

6陶胜,胡明颖.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 集美大学学报, 2011( 2): 99- 102.

第8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原因 多元统计 分析危机 预警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学者们大多数只针对纯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很显然,单一的财务数据所能体现的信息还不够完整,很难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难免会造成预警的偏差,而非财务信息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补充,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预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许多现代企业面临着危及生存的问题,财务危机是企业的一大重要问题,许多企业管理不得当,财务环节控制不到位,并且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企业财务危机是法律意义上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企业财务危机有负债危机、市场危机、收益质量危机,除此之外,长短期资产配置不当、企业财务机制不健全、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素质低下、企业本身的风险意识薄弱等都会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由于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负债来获取收益,因而当风险意识不强时极易形成高度负债,在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时便会导致破产。

二、多元统计分析

(一)多元统计分析概述与作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多元统计规律包含很多内容,主要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许多数据进行观测以及预测,多元统计分析即为分析多元数据的统计方法。根据统计规律性对未来企业财务情况做出预测,根据多元的数据对财务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设想与观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情况以及危机程度,让企业提早知晓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做好全方面的应对措施。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主要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主要是使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首先,在建模的过程中利用随机抽样和对应样本法在企业中进行选择,选取各类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变量越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建立的越好。其次,利用抽样选取法抽选出样本和变量,依据这些样本和变量使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第三,将企业中抽取出来的多个变量通过线换选出较少的数量并且是重要的变量,由于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要以最少的变量来建立模型,所以要将相关重复的变量除去,最后剩下各不相关的变量,全方面分析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主成分分析。

三、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作用

(一)对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和预测

多元统计可以通过抽取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预测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且经过验证判断企业是财务危机公司,或是非财务危机公司,或是中间状态公司。这种方法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如果预测的年份越远,预测的准确率就会越低;反之年份越近预测的精确度就越高。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根据不断变化的数据和指标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对未来所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出适应的措施。

(二)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可以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企业进行分类,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建立的模型,辅助分类企业判断是否处于财务危机状态。如果预测结果为财务危机企业,必定会引起相关部门对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采取各类的方法对企业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合理地防范,企业会谨慎对待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加强风险意识,减小负债率,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三)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以多元统计分析对各个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使我国的每个企业都能够划分清楚,并且采取最全面、有效的体系适应国内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项对研究企业财务危机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多元统计分析可以为企业带来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使企业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对未来发生的财务危机采取适当的、避免发生的措施,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王蔚佳,刘兴智.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第9篇

关键词:在线标定;地磁;车位探测器;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22-03

0 引 言

随着城市经济规模的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各种车辆尤其是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场难找、车位紧张、等位耗时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公众。因此,出现了停车场诱导系统[1-2],通过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车位状态,车位信息,引导公众泊车。

地磁车位探测器是采用地磁传感器监测车位在有车与无车两种状态下地磁的变化情况,实现车辆有无的判断的。如果地磁车位探测器获得的无车状态下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值不准确,将会出现车位状态判断错误的情况。而由于设备自身原因及自然环境影响,在无车状态下,地磁传感器检测的磁感应强度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对地磁车位探测器在无车状态下的磁感应强度值进行标定。

本文研究了地磁车位探测器的标定值(即在无车状态下的磁感应强度值)的变化特点,根据其特点设计了一种地磁车位探测器的在线标定方法,实现地磁车位探测器的在线自动标定,使其标定值更加准确,以提高车位状态判断的准确率。

1 标定值变化统计分析

笔者以一个停车场的35个地磁车位探测器为研究对象,对地磁车位探测器的标定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一种是以5个月为阶段,分析节点各月间的变化;第二是以4周为阶段,分析节点标定值每周的变化;第三是以4周为阶断,针对部分典型节点分析每日的变化。

1.1 月度变化

在5个月的时间内,观测到节点标定值均呈下降趋势,计算平均每月的变化值及其累计分布,可得节点的月度变化值最大为-18,最小为-1,变化值在[-10,-1]间的节点占94.29%。

1.2 每周变化

对15个地磁车位探测器进行标定值每周变化分析,相邻两周的标定值的差值按从小到大排列,其散点图如图1所示,其纵坐标代表差值,横坐标为序号。差值区间分布如表1所列。

由以上分析可得,相邻两周的差值变化主要集中在[-2,2],占77.78%;在[-3,3]范围内占86.67%。

1.3 每日变化

对部分节点在4周内的标定值和每日变化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相邻两天内的标定值变化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不同节点的每天变化值大小不同。

(2)相邻两天的变化值所占百分比如图2所示,变化值在[-3,3]区间的比率为90.84%,在[-4,4]区间占94.66%。

(3)连续两天出现同一方向大幅度变动的情况很少,连续两天变化值的百分比如图3所示,连续两天变化值在[-6,6]范围内的比率为94.44%。

(4)对于日变化值大的节点,在车位空闲情况下,可观测到当天标定值逐渐下降。

1.4 标定值变化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长时间内,标定值具有下降趋势;相邻两月的变化值大多数在[-10,10]范围内,占91.67%。

(2)每周标定值的变化主要集中在[-2,2],占77.78%;在[-3,3]范围内占86.67%;在[-6,6]范围内占93.33%,在[-9,9]范围内达到100%。

(3)短时间内,如相邻两天内,标定值变化不定,上下振荡。相邻两天的变化值在[-2,2]间的比率为83.97%,[-3,3]间占90.84%,[-4,4]间占94.66%,[-5,5]间占96.56%。

(4)连续两天出现同一方向大幅度变动的情况很少,连续两天变化值在[-4,4]范围内的百分比(即两天的变化幅度在4以内)为85.71%,在[-6,6]范围内的百分比(即两天内变化幅度在6以内)为94.44%。

(5)对于日变化量较大的节点,若车位空闲,可观测到标定值逐渐下降。

2 基于统计分析的地磁车位探测器在线标定方法

基于上述标定值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地磁车位探测器在线标定方法。该在线标定方法中涉及到的设备包括地磁车位探测器、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其中,地磁车位探测器用于检测地磁的磁感应强度值,并将其经传输网络传送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无车时的磁感应强度值,并将其作为标定值,同时将该值经传输网络发送给地磁车位探测器存储。

地磁车位探测器在线标定方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设置标定值的计算周期,假设为m小时。

第二,对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的磁感应强度值进行统计分析,步骤如下:

(1)地磁车位探测器定期采集当前车位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值,并将该值和采集时间发送至数据中心;

(2)通过人工判断车位状态并告知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筛选出一段时间内每个计算周期内无车时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的磁感应强度值;

(3)数据中心计算相邻两个计算周期的磁感应强度的差值,并对差值进行概率统计分析,计算a的值,使差值落在范围[-a,a]内的概率为90%。

第三,对标定值进行在线标定,步骤如下:

(1)通过人工判断,可得到无车时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的磁感应强度值,并以此作为地磁车位探测器在下一个计算周期的标定值B存储于数据中心,同时发送给地磁车位探测器存储;

(2)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得到当前车位的磁感应强度值,并将数值和采集时间发送至数据中心;

(3)一个计算周期(m小时)到达后,数据中心对该时间段范围[B-a,B+a]中的磁感应强度值进行统计,假设值为x的磁感应强度值的数目最多,则存储x作为下一个计算周期的的标定值;

(4)数据中心将该计算周期的标定值x发送给地磁车位探测器,地磁车位探测器存储该值;

(5)在下一个计算周期重复步骤(2)、(3)、(4)。

3 系统实施案例

本文的在线标定方法已经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基于统计分析的地磁车位探测器在线标定系统由地磁车位探测器、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构成。传输网络为ZigBee无线网络,其设备包括中继和网关;中继实现与地磁车位探测器和网关的直接通信;网关实现与中继和数据中心的直接通信。

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地磁的磁感应强度值,并将其经传输网络传送给数据中心。地磁车位探测器主要由地磁传感器、微处理器、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电源组成。其中,地磁传感器采集该地磁车位探测器所在车位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微处理器模块控制其他模块进行工作;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地磁传感器采集的磁感应强度值和标定值;无线通信模块用来与传输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电源用于给其他模块供电。

数据中心接收地磁车位探测器传输的数据,执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该地磁车位探测器的标定值,并将其经网关和中继发送至地磁车位探测器。

设置标定值的计算周期可设为24 h。对标定值统计分析的步骤如下:

(1)地磁车位探测器每隔20 s采集一次磁感应强度值,并将该值和采集时间发送至数据中心。

(2)在地磁车位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安排人员记录有无车辆,并告知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数据中心的软件筛选出28天内每24 h无车时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的磁感应强度值。

(3)数据中心计算得到相邻两天的磁感应强度差值,计算这些差值的概率;同时计算a的值,使差值落在范围[-a,a]内的概率为90%。根据第2节的分析结果可得a=3。

在线标定步骤如下:

(1)将上面分析的第28天无车时地磁车位探测器检测的磁感应强度值设为第29天的标定值存储于数据中心,并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地磁车位探测器;地磁车位探测器通过其存储模块存储该值。假设该值B=4 170。

(2)地磁车位探测器将第29天内采集到的磁感应强度值和采集时间发送至数据中心。

(3)在第30天0:00:00,数据中心对第29天内在范围[4170-3, 4 170+3]即[4 167,4 173]中的磁感应强度值进行数目统计,假设值为4 171的磁感应强度值的数目最多,则存储4 171作为第30天的标定值。

(4)数据中心将第30天的标定值4 171经网关和中继发送给地磁车位探测器,地磁车位探测器通过存储模块存储该值。

4 结 语

针对地磁车位探测器的标定值不稳定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地磁车位探测器的标定值的变化特点,并设计了一种地磁车位探测器的在线标定方法,实现了地磁车位探测器的在线自动标定。该方法可使其标定值更加准确,以提高车位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该在线标定方法通过对标定值的变化范围进行统计分析,可跟踪标定值的变化,对其进行定期修正。目前,该方法已在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少由于标定值不准确而引起的车位状态判断错误问题,提高了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准确性。

参 考 文 献

[1] 张宝玉,张维全,吴玲玲.停车诱导系统的诱导效果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594-599.

[2] 李阳生.停车诱导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9,31(12):1097-1099.

[3] 黄景武,邹传云,肖永兵,等.基于Wi-Fi的RFID可扩展AMR车位检测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3):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