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时间:2023-06-11 08:58:39

导语: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监督 管理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A

面对复杂多变、始终严峻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我区从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入手,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大胆创新,逐步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本地区特色、行之有效且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一、我区的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形势

1、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任务重,安全形势始终严峻

我区作为城中区,建筑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任务极为繁重。2012年,全区累计监管在建工程265项,单体631个,面积约404.9万平米;2013年截至10月底,累计监管在建工程254项,单体761个,面积约485.07万平米。区内现有施工企业包括外来企业72家,二、三级企业占比90%,总体来看,多数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资金紧张、安全管理人员少且综合素质不高,整体竞争力和安全基础薄弱。今年以来,本市其它地区连续发生多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及事故起数居全省建筑业之首,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2、区内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任务主要由我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承担,站内现有工作人员12人,车辆仅1台,人均监督面积40余万平米,由于经费有限,交通设备严重不足,安全监督监察设备几乎为零,监督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区内8个街道镇建办人员配备相对较少,专业人员缺乏,无专人负责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

3、建筑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建筑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加之建筑业的无序恶性竞争,部分项目因资金问题或投入使用的意愿降低,由原来的快速、规律建设状态进入零打碎敲、干干停停状态,工人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施工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安全监管带来困难。

二、我区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组成措施

(一)规范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程

面对安全监管任务重与安全监管力量有限的矛盾,我区从规范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流程入手,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制度落实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面向全区住建领域制定下发《关于规范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流程的通知》(以下简称“《流程》”),在《流程》中公布《建筑工程安全报监流程图》、《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流程图》等12个内容丰富、方便实用的工作图表,实现了安全监督各项工作全部图表化,审核审查工作当场以列表的形式书面告知,工作存根以电子文档形式分类存档。

在《流程》中提出几项重点推行措施:一是创造性的引入 “红、黄、绿”三色安全监管理念。对工程档案、安全隐患都运用“红、黄、绿”三色进行标识,实现对每个工程的动态跟踪监控和差别化管理;二是报监工程必须进行现场评定。在工程报监前,派现场评定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将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及早防控和治理;三是实行建筑工程安全巡查周记制度。各个现场巡查组每周的工作计划、每天的检查情况,当天全部上传网络,强化领导组织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全局的掌控。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监队伍建设

定期集中开展业务学习,由在岗工作人员进行轮流讲课;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发表专业看法;不定期开展工作人员换岗交流,培养安监战线的多面手。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想干 、敢干、能干”好安监工作。“想干”就是要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干出工作成绩的想法;“ 敢干”就是要有敢于展现自我,奋勇争先的意志;“能干”就是要有提出技术方案,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安监工作中有“耐心、铁心、责任心”,“耐心”就是要有检查认真仔细,热情服务企业和工人的耐心;“铁心”就是要有对隐患一查到底、一管到底,敢于用“铁拳”“铁手腕”的铁心;“责任心”就是要有干好本职工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心。

(三)发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化办公模式

在各项工作实现图表化和电子存档基础上,探索发明了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化办公模式。通过网络在线建立了三个模块,一是报监管理模板,安监工作人员可以在线查看最新的建筑工程安全报监、起重机械产权备案、安装(拆卸)告知及使用登记、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等各项手续审核审查信息;二是周记模块,安监工作人员可以在线查询每一天、每个巡查组、每个工程的安全巡查情况;三是公共信息模块。该模块面向全区所有服务对象,项目单位可以通过这个模块获取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工作部署等信息。三个在线网络模板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实效性,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办公成本。

(四)突出抓好重要时段、重点环节的隐患排查治理。

1、针对重要时间阶段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一年中重点抓好春节节后、汛期暑期、冬季安全检查。春节节后主要以节后新开工、复工检查为主,以企业自查、属地巡查、部门核查的方式开展;汛期暑期重点强化对深基坑、起重机械、临时用电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并依法保障从业人员的暑期受保护权益;冬季重点强化对消防、防坍塌、防中毒的安全检查。

2、针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起重机械、模板支撑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的两大薄弱环节,也是我区常态专项治理的两个重点。

(1)针对起重机械,在全市率先出台本地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严厉打击起重机械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即进行施工,起重机械不告知先安装等违法违规行为。

(2)针对模板支撑系统,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行模板支撑系统警示牌制度、模板支撑系统验收会签制度、模板资料“13+1”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创新工作措施。

(五)加强层级管理,强化部门、属地联动机制

建立执行属地在建工程统计上报制度,每月初要求各街道镇、工业园区向住建局报送属地在建工程名单,上月开展属地在建工程安全检查情况;建立执行属地在建工程安全检查隐患告知制度,每月底住建局将在建工程安全检查情况,以函的形式,告知各属地政府。

(六)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

在监督单位办公区域设置大量的富有感染力的安全宣传标语、口号和图画,营造安全氛围,宣传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组织安监工作人员设计安全挂图和安全知识手册,在全区所有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推广悬挂和免费发放。

三、下一步工作需要探索改进的地方

1、探索推行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一体化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可以科学整合监督工作人员力量,实行“一岗双责”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可以实现质量安全同步验收、同步检查,质量安全问题同步整改,监督管理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2、大力开展从业人员岗前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开展“安全文化下基层”系列活动之三即开展从业人员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吸收先进地区开展岗前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引入“平安卡”机制,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职工夜校、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个从业人员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持卡上岗。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监督;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迅速兴起,工程建设规模、数量、高度呈现着上升趋势,建筑结构、功能日益复杂,而在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也呈现着更为先进、更为多元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这也使施工现场各个工序、工种的危险系数越来越高,加上施工单位自身问题,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越发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做好相关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使用的安全。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存在问题

1.1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相关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没有重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发展观念相对滞后的问题,这就造成某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无视国家规定的施工标准,或是在未办理相关手续和文件的情况下盲目施工,或是施工图纸未经过审核就投入施工,使建筑工程存在诸多质量安全隐患。

1.2材料不合格

施工期间,如果没有把好材料质量关,比如抽样检查没有达到建筑材料质量要求、没有检查材料质量合格证、材料配置不合理等,将一些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的材料投入使用,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轻者会导致返工,重者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施工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当下,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会在招投标过程中盲目压低价格,在低价中标后,施工企业的整体利润就会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不得不降低施工成本,导致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机械设备不完备,施工质量存在严重隐患,直接威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1.4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尚有一些施工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这就不能有效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也就无法落实到各个岗位和人员,加上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仅仅依靠施工人员负责,管理人员和安全人员并未发挥应有作用,致使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违章、违法操作行为。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2.1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要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强制手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监督;有些施工企业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忽视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施工单位充分认识到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引导,努力扫平障碍;政府主管部门应合理设定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招标底价,让施工企业有足够的盈利空间,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2.2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首先,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围绕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施工任务的规划、组织和安排。其次,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做好设备养护,发现设备出现损坏或破旧时应及时更新,把好机械设备关,有效遏制质量和安全隐患;完善安全保护措施,配备的安全绳、脚手架、缓冲气囊等都必须符合使用要求,设置安全标语,在重点施工部位设置牢固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做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检查,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再次,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摸清施工图纸意图,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要点,明确各工种、工序的安全防护要求和危险系数,操作时要佩戴安全防护装置,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第四,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在施工前必须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和标准,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实施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基础,以施工工序的控制为手段,落实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制度。第五,监理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正确行使合同赋予的质量认证权,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有效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的产生。第六,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应将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和标准贯彻落实到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都要掌握设计文件中的施工质量安全要求,把握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重点环节,做好事前预防,将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消除在萌芽中,比如某建筑工程中,支模架承重容易出现问题,这是一大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就重点支模架扣件的紧固性、水平杆步距、立杆间距进行了实时监督和检查,从开工到竣工,支模架承重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2.3加强建筑工程队伍建设

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个单位、领导、部门、人员都必须树立牢固的质量和安全意识,认真对待每个施工环节的安全问题,尽量将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加大相应岗位的质量培训工作,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特别是施工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工作技能,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具备完备的管理知识和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各项施工环节的可行性,并能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有效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结语

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线,是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其涉及的不仅仅是工程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期长、涉及专业多、协同作业多、影响因素多,加上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强,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我们必须抱着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紧迫感、责任感,努力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将安全生产责任贯彻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加大质量隐患和安全事故排查力度,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真正实现建筑工程安全、高质、按时的完成,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文石.浅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8).

第3篇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理念 “三维一体”监督体系 综合监督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在电力行业中,确保安全生产这一核心目标,是实现最大效益与最佳秩序的必要条件。安全生产的实现需要统一、高效、稳定的标准化监管体系。当前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单一”:监管职能单一、监督范围单一、管理措施单一。这样的监管现状很难发挥安全生产领域监管的功能。这就需要拓宽安全管理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将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理念融入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实际,丰富安全监督模式,完善安全监督内容,固化安全监督制度,最终形成一套全新的“三维一体”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

“三维一体”(POC)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是指从“专业管理、作业现场、综合评价三维度”出发实行“立体”式监督模式,形成一张横向到边,垂直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使之囊括所有的安全监管工作内容,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监督的体系化运行、标准化运行。

“专业管理监督(Professional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它以“查管理,夯实安全基础”为思路,对运行管理的重点项目进行监督,侧重于对变电运行日常工作标准的监督和落实,主旨是检查专业管理是否“到岗、到位、到责”。它根据专业分工和工作侧重的不同,细分为变电站管理标准、应急管理标准、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设备日常巡视标准等八个方面进行专业监督管理,促使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以设备日常巡视专项监督为例,该监督项目分为设备巡视PDA数据监督和现场设备巡视监督两部分,重点监督变电站日常巡视的质量、专责设备检查维护情况、巡视数据的准确等。此外,在组织结构上,专业管理监督由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监督检查的要求,各专业管理专责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督导,专项监督完成后由项目组织者负责编写专项监督报告,上报工区安全主管备案,安全主管负责抽查专业管理监督检查的效果,并督导问题的整改和措施落实。

“现场作业监督(On-site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查现场,确保作业安全”为思路,由工区管理人员对变电站检修预试等生产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检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行为,纠正制止违章违纪行为,确保作业安全。实施时,由工区主管生产副主任负责制订现场作业监督的计划,工区现场到岗到位人员针对每一现场填写《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检查人将检查情况登记在监督卡上,变电站负责人签字确认。每周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对照本周到岗到位计划核查工区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执行情况,并根据《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统计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实现现场监督的闭环管理,并在每月月初负责对上月现场监督情况进行总结,下发专项通报并将监督情况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

“综合监督(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是以“查全面,促进精益化提升”为思路,引入“安全性评价”管理方法,定期对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综合诊断评价。开展综合监督的目的是查找变电站存在的危险点、安全隐患,摸清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制订整改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它是“三维”体系自身的监督环节。综合监督采取“暗访”形式,每季度按变电站数量比例随机抽取变电站进行全面检查评价,重点针对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监督检查。监督过程中运用各种检查考评方法,如现场检查、查阅文件、资料、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等,以便评价项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检查完毕后编写综合监督评价报告,并根据检查细则按照千分制予以评分,对检查出的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其中《综合监督检查细则》是综合监督的“灵魂”,它主要依据《500kV变电站管理制度》整理而成,以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人员素质为检点。“细则”共分为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及站务管理五部分,共计30个大项114个小项。“细则”以“两票三制”为核心内容,重点对“两票”、周期性工作、专责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基础资料进行检查。“细则”总分为1000分,其中安全管理320分,占总分值的32%,所占比重最大;运行管理250分,占总分值的25%;设备管理200分,占总分值的20%;培训管理150分,占总分值的15%;站务管理80分,占总分值的8%。各部分分值如下图所示:

(各大项所占分值比率)

在综合监督过程中,还注重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手段,将区域内各站的综合评比得分进行对比,并纳入绩效考评之中,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站分值比对)

(本站各大项得分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得分率最低,并且运行管理、培训管理均低于《变电运行工区安全监督管理标准》规定的90%得分率。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辛安站在设备管理、站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相对较少,安全管理问题较多,辛安站工作重心应向安全管理方面倾斜,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了安全生产)。

第4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集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1电力系统集体企业安全管理分析

1.1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小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集体企业管理中,人们认为,只有工作才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安全工作,导致电力生产中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在集体企业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领导不是十分重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工作人员配置不够,无法有效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对于违章操作,不能及时管理,导致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1.2安全管理机制不统一

在电力系统集体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与集体企业生产各个环节相关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措施不统一,导致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的物资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一些设备容易出现专业性差、针对性弱等情况,使得实际工作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差距。

1.3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集体企业人员是原各单位为了安置职工家属、职工子女,为主业进行服务配套转化而来的,虽经过主多分离、重组,但是,人员文化水平、专业技术和年龄结构等仍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企业留不住专业技术高、需求性强的人才,与主业一样,存在整体超员、结构性缺员等问题。

1.4工作人员不注重日常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存在、擅自脱离岗位等情况,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从小事做起,有效提高正体工作质量,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发展。

2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通常来说,加强集体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员工自身

在集体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是企业的根本,企业只有保证人员有良好的综合能力,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集体化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中,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例如,企业相关部门可以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开展以“安全生产重要性”为主题的讲座,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进而保证相关安全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企业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证其工作时的操作安全性,进而保证整体工作安全。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工作人员讲解,总结一些施工经验,从而有效减少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2集体化企业

集体化企业应该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制订合理的工作机制,即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考核机制。在制订管理机制时,相关管理人员应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由内而外制订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实现对集体化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于监督机制,在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实行责任制,将相关工作细化,责任到人。如果工作中出现问题,要积极落实责任,及时处理。另外,还应该有效落实奖惩机制,奖励工作中表现比较好的员工,例如为他们进修机会等,保证政策落实的公平性。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员工,应该酌情处理,并积极督促其改正。对于考核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在构建考核机制时,相关部门应先深入员工基层进行调查,读取一些有效的信息,然后再分析这些信息,制订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在此过程中,要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管理水平。

2.3依法治理企业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执行企业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到位标准,坚持“分级控制、分口把关”的原则,在生产、检修、制造加工、交通等方面抓好安全,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各负其责,逐级签订责任书,让每个单位、每位领导、每位管理人员、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并努力落实。另外,各级领导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到岗到位,组织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各级安全监督体系要认真落实安全监督职责,对生产现场和建设施工现场实施不间断的安全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现场纠正,对不能现场整改的下发整改通知书。

2.4加大检查力度

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检查作业文本,保证准备充分,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严格执行——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应满足现场作业的安全要求,尤其是防反送电措施应完善,接地线应足够,应挂的标示牌应满足要求,应拉的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全部拉开并上锁,临时遮拦设置合适,安全工器具合格等。同时,还要检查《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是否严格规范执行——工作票各栏目填写正确、规范,按流程执行,内容满足现场工作需要。另外,要求工作票与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一致,而且现场安全交底内容应有针对性,工作班成员签名应正确、齐全。3结束语综上所述,积极加强电力系统中集体企业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集体化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促进电企业的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所以,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措施,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王修祾 单位:国网宁德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姚远,陈妍坤.集体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天津电力技术,2014(5):10-13.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安全生产是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则。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使得建筑业安全监督管理的难度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行业。统计表明,在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在美国平均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而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3人死于建筑安全事故,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建筑业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受到各级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构建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安全生产问题,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在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而当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监督管理。自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颁布实施以来,目前我国75%的县级以上地区逐步建立了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它对减少和遏制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促进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但是,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监督管理体制远远未能解决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因此当前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图1)

二、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与建筑安全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相关条款比较抽象,操作性不强,且一些建筑安全生产行政规章的时间过久,不适合现行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另外,现行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不够健全,如《建筑法》中规定了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但具体工程建设中,还涉及设备租赁、劳务承包、咨询等建设参与者,而对这些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法律法规缺乏明确规定。另外,法律法规对安全监督的执法主体设置不规范,安全监督机构国家设有安全生产监督局,行业设有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独立的安全监督站,但各职能部门职责重叠、交叉,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的弊病。

(二)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体制不健全。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仍有一些地区和城市没有设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建筑安全监督执法人员,致使一些建筑企业不了解建筑安全技术的法规和标准,更无法贯彻执行;很多地方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权利过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人员不足、素质良莠不齐、安全监督经费紧缺等致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目前我国没有足够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应用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而多部门实施的集中执法更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丧失了对安全生产违规、违法责任主体的处罚权,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普遍现象,从而也致使安全监督机构在日常的安全监管工作中严重缺乏权威性。

(三)建筑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缺乏相互监督机制。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由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单位内部安全行为的监管和对分包单位等安全行为的监管。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监督管理和协调配合不够,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的安全监督管理,并不是直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而是通过委托监理企业进行,而监理企业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又受限于业主的利益和权责范围。因此,监理企业的监督行为并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而由于我国的监理市场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更不能保证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此同时,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等之间的监督管理脱节,造成建筑企业之间缺乏相互的监督机制,因此难以保证建筑企业之间的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因而也就不能发挥企业之间相互监督管理的作用。

(四)中介机构的安全监督管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由于我国大多数中介机构是政府主管部门划分来设立和管理的,因此主管部门在与中介机构的利益关系被切断后,失去了监管的积极性。而有些社会中介机构脱钩后主管部门仍是政府机构,这些机构难以完全与政府脱钩从而独立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律机构,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标,政府部门与中介组织之间的社会定位仍不够明确,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等体制,政府职能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制约了中介机构的组织发展和行为规范,监督力度明显不够。

三、建立健全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策分析

(一)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融入标准化、体系化的法律法规框架,明确划分建筑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制定完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配套规章;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和及时更新地方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尽快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比较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同时还要保证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健全和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保障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有利于落实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体制。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首先应明确监督机构的执法定位,确定其单位性质为行政部门,鼓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大胆执法,将监督机构的性质由执法类的事业单位直接转型为主体上由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执法单位,使其行使行政执法更加合理合法。其次应避免多部门集中执法,对于监督机构应实行垂直管理以排除行政干扰,使监督管理能充分运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现行规范标准。最后为了保证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和权威性,监督机构应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检测手段,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不同时期要求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施工安全监督工作水平。

(三)强化建筑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筑企业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主体,只有他们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因此在认真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安全监督责任。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自觉担负起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并增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同时,还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监理单位和其他建设相关责任主体也要落实安全责任。在强调施工单位按事故鉴定结果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业主也应对安全事故承担相应的间接责任,监理单位承担安全事故的监督失察责任,设计、勘察和咨询等企业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得建筑安全生产人人关心,从而建立一套良性的安全管理监督运行机制。

(四)加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中介机构的发展。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不断由政府监管向市场监管的转变,随着监督性质、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的不断调整,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成为以第三方签证审查为主要责任的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应得到持续、健康、有序的建立和发展。同时,政府监督对其他性质的服务机构(如保险服务机构)起到了促进作用,保险公司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对投保单位进行安全咨询服务,并做好预防控制工作。这样能够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增加现场日常的安全管理力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就是把社会力量引入安全生产的保障之中,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培育引导这些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整体管理水平,开创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四川省泸州合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仕廉,马亭,王锋.构建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体系.土木工程学报,2007.1.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策略;改革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了一个发展新时期,这对建筑工程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创新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另个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完善发展。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安全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重视的问题,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安全监督工作成为整个工程运行的重中之重。

一、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所改善,然而,由于当前的建筑工程较为复杂,且难度有所增加,其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还次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随着近年来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建筑工程企业开始将安全监督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来看,一些相关的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首先,许多建筑负责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就不强,在施工的过程中,片面的关注工程的建设情况与工程进度,忽略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那么安全工作就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撑,落实起来就更加困难,使施工安全难以保障。另外大多数工程负责人对安全工作重视度不够,总抱着侥幸心理,对于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及监督手段没有充分落实,往往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异常,施工负责人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措施,造成极大的损失。还有一些建筑工程自觉性比较差,甚至出现了违规建设、不合理建设的现象。

(二)对施工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

当前的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为建筑工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纷纷崛起,竞相发展,这也促使建筑工程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获取发展机会,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中争得一席之地,各大建筑工程行业是除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虚报工程造价,来吸引投标,这就导致了对工程建设的错误评估,在一些经费与投资上也出现了不平衡与差异。对工程安全的投入力度不够,甚至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基本安全护具都不能得到保障,这就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一些低劣的安全设备与护具的运用,使施工安全根本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同时也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善这种现状。,

(三)各部门配合不到位

部门的配合在建筑安全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部门的团结协作。首先,近几年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安全监督站,来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然而,我国的监督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的建筑工程发展现状,平均每人负责的区域范围过大,降低了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效率。另外就是各部门独立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源信息共享,配合不到位,比如在档案工作的管理上,由于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不够,使整个运作过程缓慢,延误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不能及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反馈,一旦发生意外,将导致出现应对迟缓、增大损失的局面。因此,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与配合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条例,将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将安全监督管理的思想不断落实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安全监督工作中不合时宜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的创新,使其适应工程建设的发展。这种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完善,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可以将责任划分到个人,各司其职,并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安全监督效率,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二)加强施工安全的防护工作

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是建筑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一直在强调要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真正将人们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首先,要加大对安全防护设备的投资力度,不论是建筑工程中所需设备,还是施工工人的防护用具,都要做到质量上的保证。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危险性比较高的工作,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员,他们一般都具有多年的施工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施工的要领,降低事故发生率。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施工技能与安全防护方面的培训,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政策制度,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新工程重要安全设备,一些旧的、传统的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的需要,要引进一批新的先进的安全设备,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硬件保障。

(三)培养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一方面是由其自身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还是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行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首先可以每天例行开早会,经理负责人要着重强调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与安全事项,提醒施工人员注意自身安全。建立一个完善的平台,将每天的工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讨论,让大家都密切关注工程实施的进度与存在的问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一些危险的区域设立警示牌,或者以标语、条幅的形式对施工人员形成一个视觉冲击,从而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警惕性与应对危险的能力,保护自身安全,将施工安全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必不可少的保障。

结束语

建筑工程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再加上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多变性,建筑工程也在不断地实现变革,施工难度有所增加,安全系数也有所降低,这对建筑工程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必须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工程建设的困境,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喜.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1:247.

[2]袁有艺.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 山西建筑,2015,13:238-239.

第7篇

【关键词】可靠性电力安全监督措施

前言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由于用电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的现象已经有所下降,但因为用电问题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并且在电力安全方面仍旧存在不少的隐患。通过分析发生的各种电力事故,可以发现导致电力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电力设备、人为因素和电网等。

1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分为多个部门进行电力工作运营,每个部门的人员都掌握着重要的工作环节,一旦有一个部门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部门之间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将不能把出现的问题向上级领导反映,电力企业的工作也就无法正常的运转下去,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掌握电力工作的实际情况,使工作出现很多问题,造成生产力降低,给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安全监督缺乏管理

虽然电力企业针对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有些员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没有按规定的内容去执行,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了难度。并且在工作中出现发现问题不及时汇报,现场施工检查不严格,管理形式不规范的现象,没有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人员对产生的问题持有忽视和侥幸心理的状态,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工作态度懒散,导致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1.3 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根据对近年来电力企业的调查来看,电力企业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督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影响着电力企业工作安全监督管理的成效,决定着电力企业的生产质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专业水平不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意识不高,对发生的各项安全监督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延迟了问题解决的时间。

2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2.1 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保障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条件,也是促进电力企业管理的必要措施。所以电力公司为了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严抓监督管理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对人员使用任用选拔制度,对电力生产工作的制度和要求进行统一的规定,对工作要求和考核制度进行统一的管理,把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更正和补充,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的安全监督管理问题,为电力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为了监理单位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应该在监理法律法规体系中对监理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包括对电力安全监管范围的明确,对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成本、施工进度和安全进行严格的控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的各项工作;监理单位必须与业主签订有效的监理合同,从而对监理工作的范围、双方所具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电力安全监管体系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提高安全监督的可靠性[4]。

2.2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

电力企业在正常的工作运转中,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的强度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所以当电力企业在工作中出现一定问题时,相关的员工应该肩负起处理问题的责任,不应该为了避免担责任而不解决问题,要积极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协助相关部门及时进行问题的处理。

2.3 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是确保电力企业正常运转的动力,为了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提高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该摆正自已的工作态度,掌握解决电力生产安全隐患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应该注重对电力管理人员的技能培养,进行定期的培训,针对专业的岗位知识进行更新,充实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管理人员对电力企业安全意识的重视。

2.4 提高电力员工的施工安全意识

由于很多电力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员工缺乏一定的用电安全意识所造成的,所以提高电力员工的安全意识对提高电力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员工有了安全意识才能保证电力的安全生产,才能恰当的处理电力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电力安全问题,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电力安全知识的培训,以及安排一定的实践操作进行锻炼,让员工在实践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结语

电力产业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电力的安全生产不但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向前发展。针对当前电力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几个措施,并强调了做好电力安全监管工作以及提高电力安全监督的可靠性,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今后长期稳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振宇.电力安全监督可靠性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4,12:279.

[2]罗兵.加强供电安全监督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4,18:116.

第8篇

【关键词】采油;安全监督;安全文化;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日益严重,石油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我国是众多产油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猛,尤其近年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我国石油消耗量也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的石油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石油主要依赖进口,而且自主储备和开采的能力有限,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巨大的利润趋势和国家发展需要背景下,石油企业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油气生产行业作为石油行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基层油气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采油厂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并提升市场竞争力,很多石油企业都根据国家规定建立了一系列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1.缺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意识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因此采油厂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树立安全管理的理念和作风,要将安全监督工作以及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同时这也是帮助被监督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频率的有效措施,采油厂要全力支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尽最大努力改善工作环境。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单位如操作层、管理层或监督层都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理解。基层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安全监督工作是在挑毛病,很多员工不理解更不配合安全监督人员工作的开展,而基层操作人员因为长期没遇到事故,认为安全监督工作不是很重要,且安全监督人员的反应有些小题大

作者单位:839009新疆哈密,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三塘湖采油厂

做,这些也导致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阻力比较大。

2.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很多职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较差,而且习惯性违章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这些都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同时这些也会导致采油厂存在安全管理隐患。习惯性违章很难纠正,它具有顽固性、潜在性、排他性和传染性的特点,而且已经根深蒂固,职工缺乏安全意识,最终导致事故频发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3.采油厂安全现场监督力度不够强

采油厂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强,虽然采油厂对动火作业、高空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等特种作业的监督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并设置安全监督专员以及安全监督网员,但是生产现场依然有安全问题出现,虽然进行了及时的整改,但事后发现,问题整改往往只是针对于具体问题进行整改,并没有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就导致采油厂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缓慢。同时很多基层生产单位的安全监督人员都是兼职,岗位职责不明确,且岗位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导致采油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时常疲于应对。再加上"生产与安全,孰轻孰重"这样的争论,也给采油厂安全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强化采油厂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1.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采油厂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应该结合起来,形成联合体,建立促进关系体系。安全管理是一系列的安全制度、规范、方法,安全监督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这就形成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密不可分的关系。采油厂应该解决好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的联系,确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职责范围,不能用监督代替管理,严格监督检查采油厂编写的应急预案和实际处理情况,处理好管理范围内危急情况下职工的疏散和救护工作;在实际演练中深入研究安全监督的有效措施和技术,正确处理监督人员和被监督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相处,用服务的心态进行监督工作,把实践安全监督经验转变为安全监督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积极提高员工的安全监督自主性,进而达到自主管理、自觉监督的目的。

2.做好基础工作,从根本上实现安全化生产

加强基础工作。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做好基础工作是形成安全监督管理长期保证的前提条件。采油厂安全监督管理的核心在于基层,基层工作的重点是班组。企业应该认真组织班组和基层安全活动,加大力度管理班组交接问题,规范操作,并不断补充和完善操作步骤,达到安全管理工作有人监督、安全生产活动有人管理、时间有保障、业务考核有准则的目标。

3.将安全文化作为指导,不断完善,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将企业安全文化作为指导,就是应用先进的思想、理论去武装职工的头脑,充分提高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自主遵守操作规范、严于律己并做到不伤害别人,保护自己,这是每个企业职工最基本的安全理念。首先是提出安全监督管理理论,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其次,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第三,不断学习国际上先进的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员工日常行为。通过安全生产理论内容的学习、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大部分企业职工都转变了安全观念,从原来的“本能安全”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安全”。第四,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质量安全教育和技能教育同等重要,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在职工中的传播、培训和教育。应该运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对企业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把技术学习、安全知识和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行为管理培训有机融合在一起。深入基层生产队站,认真学习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安全事故,安全培训应该多元化,并有针对性。第五,加强对基层工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的考核管理力度。

4.加强群众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管作用

群众安全监督管理是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并且应该和其他相关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互惠互利,更好地为采油厂安全监督管理服务。安全监督管理融入到提高企业员工岗位技术能力活动中去,应该聘用具有正确的政治素养、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公众力,可以实实在在地按照企业相关管理规范工作的基层职工作为专职安全监管员,注重对员工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的培训工作,严格执行特种行业人员持证上岗。在提高质量安全技术、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排查安全隐患等方面争创先进,保证企业质量、安全生产。

除此之外,还应该执行责任承担制。应该加大力度组织领导,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在行为上支持安全,为采油厂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起到带头作用,强化和安全监督部门的交流沟通,规划好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思路,贯彻落实规范制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气生产行业中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采油厂作为生产主体,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安全理念,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理念,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督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提高采油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洪忠,李长安,张仲河.石油企业如何加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J].河北企业,2008,4.

第9篇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内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但因管理水平不足等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如何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是当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一直以来,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企业,都较为关注项目施工质量,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为了提高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对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策略。

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征

为了更好地做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全面、详尽地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征进行分析和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策略。具体来说,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有3个特点:(1)从事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数量较多,施工队伍较为复杂,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不一,这就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不重视安全生产,影响市政工程顺利、有序地开展;(2)施工环境过于复杂。市政工程有很多种,有的仅仅是地表施工,有的却涉及地下以及高空作业等内容,需要的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也较为复杂,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3)施工质量影响重大。在开展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空落物、坍塌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必须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控制,进而有效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性。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现场监督机制落后。目前,国内大部分市政公共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项目管理水平过于落后,导致施工现场的管理达不到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严重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度。3.2现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从事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文化素养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别,再加上这些人员刚开始从事施工劳动工作的时候,没有接受全面的专业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就这样贸然地开展实际施工,不仅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项目施工建设质量产生影响。3.3施工现场存在无证上岗的情。所有参与工程施工建设的工人必须持证上岗,尤其是特殊岗位的施工人员。作为监督人员,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特别是处于特殊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这不仅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但纵观国内很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仍然存在大量无证上岗的情况,特别是负责施工安全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一证多用的现象,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4加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通常来说,市政公用工程会涉及较为广泛的建筑范围,为了提升施工质量,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充分地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规范好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和协调,将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中,保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运行。另外,施工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后,应该根据各个施工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对该体系进行优化,将各个施工环节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提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4.2制定市政公用工程基本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就当前来看,国内部分地区在开展项目招标的过程中,招标管理工作开展得不够到位,没有对中标的施工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审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综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好项目总负责人以及分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权限,同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部门。项目如果存在分包施工情况,各方必须明确以下内容:总承包方负有总责任,总承包方要明确各级分包方的具体安全职责范围,并且派驻专业的人员负责和分包方对接安全责任。(2)必须保证施工企业具备足够的资质。通过分析施工企业以往的工作业绩可以得出项目组是否可以有效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因此,必须要求施工企业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以及安全生产资质。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只有满足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条件,国家才会为其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所以,作为业主,在招标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保证有足够资质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参与到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建设中。(3)施工方必须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作为施工方,必须定时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不仅要对自己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培训,还要对劳务派遣以及分包单位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职责进行相应调整。对于特殊作业人员,必须保证持证上岗,并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4.3构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诚信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只有充分发挥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作业人员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其自身的安全责任,管理部门必须对项目管理职能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分析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行为,构建符合市政工程发展的安全诚信体系。在构建该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监督行为的考核工作,保证监督更加有效[3]。另外,积极构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诚信体系,还可以对市政公用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帮助施工企业优化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加速培养更专业、更适合项目发展的专业人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诚信体系可以优化实际施工流程,对于制订更加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保证市政公用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向着规范性的方向发展。4.4设立专门的项目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机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直接体现出施工企业的整体社会形象,还对企业的市场任务拓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作为市政企业,必须对每一个项目的施工现场给予充分的重视,秉承集约高效的原则,建立一支敢于担当、熟悉业务、勇于负责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专门负责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进行监督,保证公共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可以向着更加安全、文明的方向发展。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