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58:41
导语:在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涵
企业管理为一类战略性工作,应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调控与完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但应做好子公司部门内部的财务工作,同时集团总部的全面财务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基于不同的组织方式,令财务管理包含多个主体,可以为总部或者子公司、集团企业以及事业部门等。组成企业集团的各个分公司可在具体的行业管理、组建规模以及所有制层面存在差异,令企业集团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变得更为复杂多样。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要核心在于控制,具体包括组织控制、权限管控以及人员管理等。做好有效的财务控制,方能实现一体化经营管理,创设综合效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全面突出战略性,通常战略为较为重大同时影响全局的任务,需要持续较长时间的,并可决定影响事物的具体前途以及生存命运,为一类较大谋划。做好战略性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持久生存与发展。为赢取竞争主动,优化日常经营,协调各方关系,清晰职能岗位,激发企业综合规模效应,体现发展优势,则应由整体以及局部、长远以及短期等较多视角入手考量企业的经营生产。企业的发展成长则需要做好战略引导,企业建设规模、专业化发展程度以及多元化发展趋势,自我提升、多类别兼并以及协议模式成长,均为其战略管理的实践工作范畴。
二、企业内部审计状况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通常包括常规性审计、专项核查以及专项审计等。其中常规性审计主要为对财务会计的健全性、具体收支状况、发展经营目标有否良好的履行、年度资产的具体质量水平与领导考核标准的履行状况进行审计。专项核查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报销状况、企业存货状况、租赁管理状况、盈利水平等展开调查,衡量购销合同的具体签署状况,审批文件有否契合规定等。进行的专项审计则主要为对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管理、执行内部状况的审计管理、经营人员任职期间取得的绩效进行审计、企业单位改制过程的审计与停业整修、具体项目工程或单独部门进行审计。
三、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的具体关系
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内部审计的具体关系为既联系同时又包含差异性。两者呈现出一致的工作目标,即均是为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并可通过信息资源的分享令财务单位以及审计部门呈现出良性循环的状态,可显著的提升实践工作效率,并推进企业的健康成长。两者的差异则主要为内容以及侧重点包含一定差别。财务管理主体针对财务工作团队以及操作规范展开核查,推进企业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并映射出具体的经营水平以及财务收支状况。审计工作的主体目标在于为了有效审核下属单位的财务具体收支水平,评判并研究其从事的经济活动,并对其合法经营以及规范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科学策略
(一)做好财务集中管控。企业单位应创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工作体制,针对下属单位进行全面合理的财务集中管理。资金管理为各企业单位的核心组成内容。企业应对下属单位履行财务工作总体监督管理与委任工作模式。总监可由总部单位进行任命并管理其各项经营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可预防下属单位出现乱担保或是随意抵押的状况,还可令下属单位在追逐局部利益阶段中,确保整体公司实现最大化利益目标,良好的赢得综合效益。再者,企业集团应统一组建结算管理中心,即成立内部银行。主要为面向其信贷以及经费利率与结算等成立的管理资金机构。内部银行体制管理下,可由该部门接管全资以及控股单位的各类银行账户,做到统一管控资金并合理的集中运作,激发经费最大应用效益,体现核心工作价值。
(二)完善审计管理。企业单位应进一步扩充审计工作范畴,强化专项审计管理,特别是对领导注重的各类热点问题应提升审计管理力度。为全面发展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经济效益管理审计中掌控风险的水平,做好劳动力成本层面的管理审计。再者,应应对处理被审计以及审计工作的相互关系,将该项工作视为一类艺术,进而令两者至于和谐环境下实现有序的开展。
(三)强化内部管理控制。企业单位应开创适合自身的内部管控系统,并赋予财务机构以及审计部门相应的工作权利,激发他们的有效监督管控工作职能。内部管理审计为企业实施自我评估的有效实践活动,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企业应合理设置较为独立的审计部门机构,并对各类下属单位、部门进行不定期的审计管理与跟踪管控工作。对发掘的问题应有效纠正,科学整改、合理引导,全面完善。企业单位还应将具体的审计结果视为各个子单位实施考核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集团发展整体战略目标以及各个单位目标的全面实现,需要依靠企业单位经营人、各个管理层以及部门员工的共同配合努力。当然,基于客观因素以及工作人员固有特征,单纯的应用各类监督管理策略远远不够。因此,企业单位应引入有效激励管理策略,做好激励管控,方能取得显著成效,获取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企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稳步提升,便应强化财务管理,明确该项工作内涵,探究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相互联系性,方能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优化综合管理水平,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赢得广泛认可,进而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鹏主.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2l杨权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向导,2012,27(12).
关健词:内部审计;财务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建立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以及启动对预算结果监督职能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前提。一些高校重视基建投资,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不够充足,基本源用于上年基数加上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因而导致资金使用超支,使预算管理成为一种虚设,有名无实。
(二)财务风险控制不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自不断扩大,高校的各种筹资、校内基础设施、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及其他方面投资活动日渐增多,这些投资活动是否具备合法性、可行性、效益性等已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有些高校新校区建设,所需建设资金由学校自筹解决,因资金缺口而通过银行贷款,造成了学校资产负债率过高,使财务风险不断增大。
(三)财务分析工作薄弱。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重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财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未开展的状态,使得学校资金管理松散,资金使用不科学,使用效率不高。现行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中只列举的财务分析指标内容不全面,没有筹资分析 、投资分析和反映资产构成的指标;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反映经营成果分析的指标不准确,还缺乏反映社会效益的量化指标。
(四)国有资产缺乏管理、流失现象严重。在部分高校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投资的行为,固定资产管理也拘于形式,缺乏严密的管理制度,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甚至是国有资产的损失。
二、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对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已由过去的单纯事业单位转变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院校各部门经济活动也日益增多,教学、科研、后勤、基建等部门又因工作性质不同而实行不同的财会制度,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这些新变化使得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更为复杂,因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在客观上就要求学校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学校教育经济活动中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担当着参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修订的重要任务。
三、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作用
(一)增强高校的管理水平并提高防范风险能力。高校在教育经济活动过程中,各项规章制度是否齐全、是否落实到位、各项目标任务是否完成;财务核算是否符合标准、有无违反财务制度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行为等,这些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及时发现教育经济活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部门可以及时反映到学院领导或直接负责部门,为学校领导提供客观、真实的财务收支信息,为其管理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因此,必须从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上来看待内部审计工作,促进科学的管理与决策,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规避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高校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提高高校管理者水平。内部控制是高校在内部管理中的监督、控制体系,也是高校正确处理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方式。日常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高校中的人力、财力、生产、经营、财务、人事及后勤等各个环节及各方面的监督和审计,对损失进行稽查,查明错误原因,从业务流程的内部管理及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出发,对内部控制的强与弱进行评价,验证内部系统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将发现的盲点、漏洞及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向高校管理者及时反馈,最终通过审计活动掌握的信息来协助高校管理者加强内部控制、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规范高校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高校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高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内部财务审计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高校管理者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四)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制止铺张浪费,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高校的固定资产,它保证着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它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管理得好、用得好,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就能为学校节约教育经费,增强学校办学能力。反之如果制度不健全失去了内部监督,就会造成家底不清,使其固定资产处于不安全状态。
关键词:内部审计;会计信息化;审计人员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行为规范也不断得以完善,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供电企业的效益,就要不断的加强供电行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逐步提高
目前在我国大中小型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它以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工作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及报账,并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它是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使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管理者更好、更快的提供所需会计信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会计业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电脑操作、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足、熟悉电脑操作的人员审计业务不精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加强电算化软件及电脑操作等方面的知识补充与学习。
二、新形势下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勤廉意识,促进企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营管理落后,损失浪费严重,各行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重视科学技术外,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内部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效益”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勤廉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理念从传统的纠错防弊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转变,达到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吸引优秀人才,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一个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人才储备。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招聘新员工,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还要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让企业员工积极的参与进来,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一些行业宣传教育可以采用顺口溜、相声、小品的等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在培训的时间上也可以灵活的安排在业余时间,周末等。在培训的地方上可以采用企业本地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各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更好的参与进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要在业务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强化内审成果的运用,提高供电行业财务管理效能
企业内部审计成果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其运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审计工作的效果。目前,各类审计检查中,同类问题屡审屡犯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内审工作中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思想,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内审监督对于经营管理规范、促进经济效能作用大打折扣。只有内部审计成果的良好运用才能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内部审计要引入审计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经营管理中建立健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营造审计成果运用氛围,重点关注内部审计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关注经营管理缺陷的修改完善情况、关注经营风险的化解情况,切实强化内审成果的运用,提高电力行业资产、财务管理效能,从而提高整体行业的生产效益。
五、总结
会计电算化的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会计行业的突飞猛进的革新。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完整的会计内部审计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所以供电行业财务人员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风云,李啸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13).
[2]赵渊贤,吴伟荣.企业外部规制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04).
[3]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02).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进高校健康发展,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辅助开展高校内部管理工作,规范内部经济活动,并对相关活动进行监督。审计质量具体指的是审计水平的高低,由审计结果的好坏决定。审计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并且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审计质量在整个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审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审计工作中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情况以及审计工作人员与被审计事业单位之间的独立性都会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因此审计质量并不能用单一的一项工作来表征,更多的情况指的是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较多,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业务工作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明确审计质量标准,从而实现提升审计质量的目标,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确保利益的最大化。
(一)辅助内部活动开展
内部审计可以为内部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尤其是侧重财务管理内部的审计工作,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服务。日常工作侧重审查、核实及分析等财务内容,保证管理决策与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切实达到辅助高校内部活动开展、提高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实现推进高校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规范内部经济活动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涉及较多内容,审计范围较为广泛,而且工作类型较多,呈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这项监督工作开展时,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审查内部项目实施情况,还需要根据相关内部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制定出高效可行的规范制度,同时监督与评价高校的经济活动。
(三)实现高校内部监督
高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内部审计是在高校管理层领导下开展的,属于高校内部管理活动之一,作用于高校内部审查管理。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时,需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监督管理组织活动,提高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问题分析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开展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实际落实效果不理想。就当前情况来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先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高校财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体现为机构设置不合理、人数数量不足、缺少专业审计人员等,实际中经常出现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办公的情况。体现为高校不重视审计工作,即便设置审计部门,审计工作开展时还需要从其他部门借调人员;加上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同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给管理层提供辅助,但高校采取以校长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审计业务受高校领导管理,具体接受国家审计部门的管理。审计工作开展后要将相关内容汇报给领导,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足,影响到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缺少内控审计人才
高校内部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理想。虽然高校有自己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普遍侧重资金审批管理,缺少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高校服务职能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但实际中忽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高校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主要工作人员为传统型核算类财务人员。这类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以记账、核算等工作为主,不会主动去业务一线了解情况。同时,业务人员本身以专技专岗为主,也就是只了解自己岗位知识与技能,对于其他岗位内容不了解,根本不了解财务活动的流程。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成因就是缺少足够数量的业财融合人才,这类人才的缺失,直接阻碍了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
(三)信息化建设不足
高校推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建设时,需要搭建相应的信息处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通畅性。就当前情况来说,高校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有着独立的信息系统,系统之间缺少联系,不利于信息共享;同时,信息系统开发时间、侧重点存在差别,很多情况下无法整合,影响信息服务共享,不利于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
(四)预算约束力不足,财会基础相对薄弱
当前部分高校内部缺少完善的内控制度,不能有效约束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尤其是开展财务资金预算编制工作时,存在不规范的行为,造成实际执行难度较大。高校进行项目管理时,存在挪用或不合理使用资金的情况,甚至出现擅自挪用专用资金的情况,影响到高校内部财政资金管理效率。同时,高校开展内部财务管理时制度不够完善,时常出现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表现为审批凭证时不严格,如财政税收信息不同步、报销使用假发票或过期发票。此外,会计核算时存在科目名称不统一的情况,引发诸多问题,甚至处理会计业务时出现错误情况。
三、高校财务管理高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策略
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制定合适的审计方案,打破传统审计思维的限制,进一步提高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一)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要想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针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的情况,通常审计部门人员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直接影响到审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这种审计权威性不足,通过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合理规划其职能,安排领导专门负责,实现推进审计工作独立发展的目标。同时,需要对内部审计控制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高校经济活动运作时面临一定风险,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内部控制,还可以一定程度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需要视高校情况完善相应的审计制度。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严格按照审计操作流程进行,依据相应法律法规审查高校内部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预算绩效监管,提高内部审计的实效性
对预算绩效的监管力度进行强化,通过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对可能存在的预算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查和预防,针对典型、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确立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现代信息化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各高校为了紧跟时展也在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应用。而将信息系统运用到每个预算绩效管理程序中,只需一个简单实用的小程序,就能及时将高校所有部门员工联系在一起,相互沟通和交流,进行信息传递等,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便于预算绩效的监管和实施。此外,随着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应用,预算绩效的每一个工作流程都清晰可见,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能和任务要求,不仅可提升工作效率,而且使整个操作流程清晰、透明化。高校需要持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需要依据国家要求与自身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切实发挥财务管理推进高校健康发展的作用。高校由财会部门统一对收支业务进行办理,强化资金归口管理,全面落实与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避免出现截留、挪用等情况,有效预防资金体外循环风险。做好收入分析,建立对账制度,科学合理分析收支业务,判断资金往来是否存在异常,与银行及财政部门定期对账。做好资金安全防控管理,制定风险预警制度,对资金的拨付进行审批,保证重大专项的资金需求,这类资金使用需要经过评估论证,推行联签制度审核资金用途。开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监管项目资金使用,判断是否满足规定,避免出现擅自更改资金用途的情况,定期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论证预算的可行性,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考核
高校除了基本财政拨款外,还需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多渠道融资,同时争取更多的基金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筹措高校发展经费的目标。结合高校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对预算目标进行科学编制,确保支出预算编制与资金收入预算相吻合。避免实际管理资金时出现预算项目无法顺利开展的情况,从根本上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问题。实际中执行资金预算时,需要跟踪、督促与检查预算项目进行情况,避免出现违规操作,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经过充分论证后才能调整预算项目,整个过程按照程序与权限开展。高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构建资金支出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部门支出等。全面分析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进度是否满足需求、资金使用率高效与否等。高校需要定期清理存量资金,摸清存量后进行分类处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准确估算资金的需求量,调剂不需要按照原用途使用的结转结余资金,推动高校健康发展。
(四)完善财务分析制度,改善传统财务组织
1.完善财务分析制度高校开展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时,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当前部分高校受成本因素影响,会选择让财务人员身兼多职,其需要在完成日常财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财务审计、财务分析等工作,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因此,要想切实发挥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积极作用,需要改善上述情况,成立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利用专业人士开展相关分析工作,搜集更多的财务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提高财务分析工作质量。2.改善传统财务组织高校要及时调整传统财务组织架构,满足财务分析工作的需求。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不同的财务部门,侧重管理不同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效性。第一,通过战略财务,财务分析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高校战略层面规划中,共同参与制定投资决策,降低风险。第二,财务分析人员参与到投资决策中,实现财务分析与投资工作的融合,给投资决策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料参考,改善传统工作下两者相脱离的情况,提高投资决策的实效性。第三,搭建财务分析体系,全面分析投资涉及的各个层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快速高效的处理相关数据,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主动参与到高校投资决策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务部门的转型升级。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素质高校管理层要明白投资决策中财务分析的必要性,意识到提高财务人员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主动参与到投资工作中。通过种种有效措施,促使财务人员全面了解高校运营情况,显著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发挥财务服务高校发展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投资决策时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工作的优势。高校可以提高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度,提高对财务人员的招聘门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了解财务工作者的真实水平,鼓励员工入职后继续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知识储备能力。同时,要依据实际情况打造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依据财会工作需求及投资要求,建立合适的财务工作队伍,大幅度提升财务分析质量,改善传统财务工作,实现高效利用财务资源的目标。高校投资决策时运用财务分析,主动搜索相关内容,制定切实合理的激励措施,严格考查财务人员的日常表现,充分尊重财务人员的工作,持续调整与完善财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
(五)转变内部审查方法,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审计是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做好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帮助发现财务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大对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力度,做好审计风险的防范,对于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主要通过审查财务收支的方式判断资金是否平衡。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审心放在会计材料真实性方面,进一步提高审查高校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审查财务数据中存在的不实信息,通过创新内部审计部门以提高审计的实效性,审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高校经济活动的实效性。高校开展经济活动时,需要内部审计部门高效开展监督审计工作,严格审计重点项目,参与各类活动并发挥审计职能。审计工作开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审计时需要逐项审计,实现事前预防、事后监督。同时,虽然高校内部审计范围广泛,但要打破传统审计方式的限制,实现整体层面监督与把控经营活动,增强审计效果的目标,避免出现高校资产流失情况。
结语
总之,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及财务分析等工作顺利开展。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高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当前高效规模不断扩大,高效经营活动支出不断增加,切实发挥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意识到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并提高风险防御能力,达到推进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内部控制审计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J].投资与创业,2021,32(10):111-112.
[2]张镭.浅析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今日财富,2020(14):78-79.
[3]区煦桐,沈通.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控制的初探[J].财经界,2019(21):206.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主要是由企业内部机构或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进行审计,它不仅要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分析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就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企业政策方针、工作程序的建议,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进企业朝着分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基于审计的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预定的目标按照预定要求和规则实现,防止出现较大的偏差。但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国际经济处于瓶颈期,中国的GDP 增长率也在7% 浮动,稍微出现偏差可能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市场,而且市场中部分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存在很大的问题,职业素养也严重下滑,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建筑企业也不例外。据调查了解,现阶段的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及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 建筑企业内部对审计与财务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薄弱
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大都是由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应用较晚,发展滞缓,而且国内建筑企业缺乏关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审计工作多为一知半解状态,80% 左右的建筑企业管理者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另外,建筑企业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管理者通过主观经验推断风险的存在几率,没有专业的识别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2. 有关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制约机制和奖罚机制不健全
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建设中,往往容易忽视财务管理机制的更新建设,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现行的建筑企业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制约限制,奖罚的幅度和要求都没能得到及时地更新。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财务风险管理都是要靠工作人员去完成,奖罚制度的设立直接关系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更关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对于管理风险的识别和策略的制定存在滞后性和不一致性
财务风险主要是一种普遍性、常见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针对财务风险,最为有效的就是采取内部审计,这是建筑企业经营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内部审计通常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数据,并就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从数据搜集到策略制定需要很长时间,分析数据得出的风险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内部审计错误带来的财务损失有可能会使财务达到预警值。
4. 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现代化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中,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分配不合理,没有完善的有关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的法律。在财务管理方面,上级财务主管人员不能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整天忙着指导、督促下级,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一味地要求下层却忽视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管理的方式过于僵硬,不利于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再者,审计与财务两个相互交织的单位,看轻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行。
三、针对不同的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 提高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职能素质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篇章,其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求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具备高素质的管理能力、知识能力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企业,就知识能力来讲,无论是审计还是风险管理都需要掌握整个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具备良好的数字分析能力和风险辨别力,同时也要熟悉相应的电脑操作技术。另外,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建筑事业的扩大,物质诱惑越来越大,坚持公正廉明的办公准则也是一项重要考验。最后,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 健全奖罚机制,做好工作的绩效考评
众所周知,要激发每一个人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还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假设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出现了错误,却得不到纠正;或者努力工作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奖酬,那么工作人员就会盲目自信或者消极逃避,这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工作氛围构建。因此,奖罚要合理,公正而严明。与此同时,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原来制定的措施方案可能不适用后出现的风险,及时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考评,就可以发现隐藏的风险,及时地调整可行性方案。
3. 强化内外部审计的沟通合作,及时的提供并更新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
一方面,审计对风险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不管事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都能够有效地找到问题、规避风险,在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信息量较大,需要通过及时的审计来实时监督。通过内外部审计,能够有效地辨别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完善的风险监督制度能够通过风险预示及其影响因素和范围,对风险做出精确的识别并制定出针对性措施。
4. 处理好各部门之间任务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独立工作的基础上,只有独立地进行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该避免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参与,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但风险管理是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根据真实可靠的数据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的,因此二者的结合更能实现对风险的规避。
[关键词] 内部审计;必要性;对象;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控制和规避办学财务风险,评价和改善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如下简要分析。
1.内部审计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因
1.1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办学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多。办学财务风险包括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两个部分。外部财务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对学院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例如大学扩招及用人单位错误的用人观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影响;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内部环境对学院财务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学院办学结构的缺陷、学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学院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因此,减少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是学院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院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是学院的管理咨询师。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1.2学院对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学院领导对内部审计高度重视,并对我院内部审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内容要从传统的内部财务检查上扩展,要更关注学院的财务风险治理机制。要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要害性的办学财务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由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些发展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管理中成为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学院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1.3内部审计能够在学院办学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3.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财务风险,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各部门,这使得它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治理财务风险,能从学院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建议。
1.3.2控制、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使它可以凭着其对学院各部门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财务风险治理过程进行治理和协调,促进被审计部门经营和管理的改善。通过对学院长期计划与短期目标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协助学院领导调控、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3.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由于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财务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作为学院领导的处理办学财务风险的依据,这会加强其它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2.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如何参与财务风险管理
学院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在其它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四个方面:
2.1识别财务风险
识别财务风险实质上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研究,收集、整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对学院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财务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学院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财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财务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学院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财务风险。
2.2评估财务风险
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估计已有财务风险的大小,找出主要的财务风险源,并评价财务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被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过公式:财务风险值=财务风险影响×财务风险概率,计算出财务风险值。定性分析方法是在财务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得时采用,定性方法的复杂性和困难在于主观判断结果发生的不准确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职位的人对同一财务风险的判断可能不同。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特殊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假设条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提出专业意见。
2.3应对财务风险
2.3.1回避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回避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2.3.2降低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2.3.3转移财务风险 即通过转嫁或与他人共担将财务风险转移。
2.3.4接受财务风险 即财务风险已经在学院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2.4防范和监控财务风险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思考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背景下,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好教育工作还要提升其综合实力,进而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向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各项资金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应当做好财务工作,并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从而实现对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
1.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力度。然而,在使用资金期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资金利用率偏低,暴露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显著提升,应当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力度。构建财务内部审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制度,大力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对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对财务内部审计认知不足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期间,以集权式方式为主,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准确定位,尤其是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不足,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欠佳,并且在部门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从而导致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在开展经济活动和进行财务收支时,资金的利用率偏低,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合理的问题,因而降低了工作质量,对财务管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实际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主要采取的是事后审计方式,然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十分广泛,所以开展的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增加了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但是,从财务预算、审批和经费使用等环节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做好事前和事中监督工作,而是仅仅开展了事后审计监督工作。同时,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的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审计的范围较小,审计的内容比较单一,因而不利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1]。
2.3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为了促进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当建立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从而为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利依据。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制度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从而限制了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2.4未能单独设置财务内部审计机构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期间,由于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予以高度重视,所以未能单独设置财务内部审计机构,因而在实施财务内部管理过程中,容易存在诸多漏洞,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3.1增强对财务内部审计的认知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应当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力度,通过增强对财务内部审计的认知,从而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发挥主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全新的内部审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财务内部审计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内部审计过程中,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取得良好效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对财务内部审计有高度的认识,进而在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下,为提升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3.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对财务工作的高效和全面管理,应当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保障。高职院校在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期间,要将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作为主要目标,强化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选拔掌握丰富的审计业务、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等多方面素质的审计人才,并能够熟操作计算机,进而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然,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整体效果,应当确保所培养的审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为了解决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少的问题,可以聘请具有先进经验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队伍,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应当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含业务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展开培训,对内部审计人员实施教育考核,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法律和责任等意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促使高职院校对财务工作的处理和解决取得显著效果[2]。
3.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监督管理职能
高职院校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应当加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从而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在实施财务内部审计期间,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加以创新和完善,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前瞻性。同时,对工作流程和制度等予以高度重视,在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得对疏漏环节排查能够具有规范性,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监督管理职能,对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进而满足实际变化和发展的基本需求[3]。例如,高职院校在开展基建工作过程中,由于基建工作包含了项目立项、招投标和施工等环节,在对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跟踪和审计时,需要在所制定完善的制度下开展,当然,所制定的制度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含《建设工程及施工竣工验收审计办法及实施细则》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等制度,使得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有效地渗透到高职院校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
3.4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其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降低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必须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从而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各项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全面审计,科学的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力,并做好有关报告工作。当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接受本单位行政首长的领导,还要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总之,高职院校通过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对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5]。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大力深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科学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各项资金的利用率,保证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符合规范。
4.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教育经费予以严格管理,通过发挥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从而降低资源的浪费,提升资金的利用率,体现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为高职院校财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卢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304.
[2]苏效圣.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11):24-24,5.
[3]冯婧.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的思考[J].品牌,2015(8):161-161.
[4]赵群.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存在的问题之我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2,14(3):44-47.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行,高校的管理和运行模式都较之以往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的运行模式在高校管理中逐步渗透。这虽然提高高校管理的自主性,但是随着财务自利的增加,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也开始出现,甚至出现了一些较为痛心的高校财务腐败问题。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5日第1版专门对北京高校的财务问题进行报道。在2004年一年中北京市有4所高校出现财务问题。“2004年,4所高校违规收费189万元,其中,两所高校继续收取已明令取消的学生重修重考费130万元。二是财务管理松弛。4所高校在账外私存私放,涉及资金人民币600万元、外币1.6万美元。至审计发现时,已支出人民币445万元、外币1.3万美元,主要用于职工福利和日常办公或业务支出。三是部分教育事业费归还了基本建设贷款。四是投资损失较大。2004年年末,4所高校累计对外投资2158万元,其中有68万元已经形成损失;参与证券投资的2000万元中,有1800万元逾期未能收回,存在风险。”①这一问题是非常典型的问题。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类似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怎样才能合理的规避这些问题,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进而促进高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充分发挥其教育本质,实现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国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和笔者自身的研究及实践,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因为高校财务管理中产生的经济腐败问题,要从技术层面、理念和监督机制建设等几个角度入手。
从技术层面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无论是学校从管理还是从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管理都不能保持以往的封闭状态,不得不进入公开、透明、民主的状态。基于这一点,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实现高校财务信息化成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建设必然途径。就爱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而言,目前在财务管理中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操作,几乎所有高校都使用了财务软件。但是财务软件的使用只是实现了硬件操作的信息化和会计操作机各种财务程序的信息化。但是在财务公开中却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信息化固然便利了财务管理及相关操作,但是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其操作程序对其他人员而言并不熟悉。这体现在在具体的报账过程中存在很多因为程序和手续差错导致报账困难。这就导致一些本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科研中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很明显,一方面加强了具体的财务审计和管理,但是又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是这种行为并没有约束住领导层的账务报销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公开各种程序和手续。其次,建设信息化通道,通过信息化途径解决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再次,彻底摆脱“等级”意识,实现审计的平等和公开。
高校的资金来源有自筹资金和政府拨放资金。对于隶属政府部门的高校而言,其资金的使用和流转政府部门都有严格的监督。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定期的外部监督和检查基本发现不了高校财务问题。那么在外部检查和监督没有问题的高校财务管理又是如何出现财务问题呢?很明显,这意味着校内财务审计制度存在不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校内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是针对外部审计而言的,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有着一定分歧。但是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由于高校财务有着严格的外部监督机制,这就使得高校内部审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一直以评价和监督作为重点。但是基于内部审计师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而言,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定位在通过高校内部设计提高高校的效率,帮助高校实现其发展目标。从这一定义来讲,以往的以监督和评价为主的内部审计明显不能满足其需要。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功能。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哥哥环节内部审计的加强,尽力避免在财务运转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的产生。换言之,要强化内部审计的审计职能。但是在强化其审计职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其监督职能。
在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的对象方面,不仅要对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伸审计,在流出资金的方面尤其要注重对自筹资金的审计。一般而言,政府拨放资金是有着详细统一的数据流程,但是自筹资金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最易出问题的地方。对流出资金而言,具体的常规的流出都是固定的内部审计是作为辅助使用的。但是对一些非常常规的资金流出,比如学校建设等,存在很多可利用空隙,这就需要在内部财务审计过程中给予特别的重视。换言之,内部审计是必须的,是程序性进行的,但是在针对的不同的对象上要有程度的选择。财务审计是为了资金的更好利用,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将资金滞留。
参考文献:
[1]李贤增.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学术,2007(1).
[2]袁安.高等学校基建项目财务审计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0(24).
[3]梁小琴.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几点建议[J].当代经济,2011(08).
[4]冉茂盛,曹梦菲,薛友丽.高等学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基于高校企业集团财务审计的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8期.
注释:
关键词:集团 财务 管控 措施
集团公司作为由多种组织形式、多层次组织结构组成的经济组织,其股权关系和管控模式复杂,呈现出财务管控的重要性、复杂性特点。财务管控是集团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任何一个集团成员企业,不管其经营管理能力有多强,经营规模有多大,集团公司都必须加强对其财务活动进行管控。集团的财务管控范围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财务部门与会计人员管理、内部审计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控的作用,必须逐步完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建设,其具体措施是: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与协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成员实行统一结算,集中筹、融资的资金管理形式;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管理制度,构成一套完整的会计计量、确认、管理体系;建立集团化、网络化的财务信息系统,支持集团加强财务管控;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集团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1 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最为有效和必然的管控手段之一,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面的总体安排。所谓“全面”,一方面指预算管理要贯穿公司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的预算管理;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公司上下所有部门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集团整合的有效途径,通过集团公司与各成员企业预算的编制,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预算管理为财务管控奠定了基础。
2 建立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控措施
资金的管理是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有效与否关系到集团的存续与发展,设立资金结算中心作为集团财务的职能部门,办理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结算、运筹、融资,为集团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企业的整体利益服务。
2.1 内部监控功能,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统一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办理各种资金结算业务。集团所有成员企业的业务活动都在资金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结算。结算中心对集团成员企业资金进出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审核和监督,将对成员企业的资金运作全部纳入集团的监控管理范围。
2.2 盘活、融通资金功能,资金结算中心可以把集团内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调剂使用,减少资金沉淀、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减少了外部融资,也降低了财务费用,减少了财务风险,实现了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3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集团内部,统一执行一套全面规范、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 ,既能明确集团母、子公司各项财务管理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同时也能明确集团母、子公司的风险管控责任,规定了资金、重要资产、重大投资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了子公司和集团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落实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的最重要措施是集团公司向各子公司、控股公司派出财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对子公司总经理和董事会负责,同时对集团公司负责。财务负责人的工作任务,一是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二是加大财务监管的力度,以保证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实施。
4 建立集团化、网络化的财务信息系统
集团财务管控中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正确性制约着集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集团母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据处理口径不一致,就无法实施集团内部的财务管控。加强和完善集团的财务管控就应该从建立集团化、网络化的财务信息系统着手,集团各成员企业共用一套财务核算系统,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技术建立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对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集中核算和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时效性,为集团的经营管理提供正确依据。
5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
5.1 集团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
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和集团经营管理的有效性,为集团的最高决策机构服务。是集团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集团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集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收益性以及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都需要通过内部审计进行检查评价。
5.2 加强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主要措施
5.2.1 建立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
在集团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安排部署集团年度审计计划和重大事项审计,审核审计计划和重大事项的审计结果;集团设审计部,执行董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安排的审计工作任务,并向董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度及审计结果。
5.2.2 统一内部审计制度管理体系
集团要依据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体系。
5.2.3 拓展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推进审计方式创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领域拓展,集团内部审计应逐渐拓展工作重点,实行“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道德水平,发挥内部审计在集团经营管理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通过集团财务的管控发挥集团各成员企业的资本放大功能,整体的协作共享功能,是实现整个集团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有效控制、战略统一、动态分配,实现集团企业规模化、国际化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付钢.现代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冶金财会,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