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58:43
导语:在概念性规划内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空间设计的前期阶段,我们经常会运用草图的形式来勾画设计方案,便于对空间设计的规划形成初步的认知。“图解”表现是比草图更为丰富的设计思考形式。 “图解”一词英文名称为diagram,本义具有双向性。它采用对话式的互动交流,通过分解演绎式的图示方法对空间设计进行探索性的预想研究。所以它不仅是传达设计意图的重要媒介,也是设计者用于推敲方案的工具。
图解表现的特征
1. 框架构想的虚拟化
“图解“是对目标空间结构造型的模式虚拟。在设计的开始阶段,设想的任何图形样式都是随意的、无约束的表达。不必拘泥于图案设计的完整性,这只是对目标方案的大胆设想。哪怕只是一些毫无明确概念的线条,但它有可能就是因某个观点而提出新视界的认知。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对设计符号和元素的应用慎重考虑;它们构成的不仅仅是各种事件环节发生的抽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它体现了各种符号与空间设计要素在构成艺术方面的虚拟演绎。设计项目实践分析中,这种虚拟化从无到有的构建过程,实际也记录了我们的设计思维认识从模糊到清晰的转变步骤,即一步步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
2. “感觉”的概念性思考
空间设计的前期阶段,设计必须依赖自身的“感觉”进行概念性思考。“感觉”的辨析力对概念性思考影响很大。这种主动意识不是对设计结果的潦草展现,而是通过“图解”表现,表达出多种设计可能性;然后对多种设想进行筛选和提炼,优化关联内容,确定最终的理想设计效果。
我们通过多样渠道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在不断的发展、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内容难免受到狭隘、落后的限制。在设计“感觉”参与的同时,设计者必须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抓住设计思考的着眼点;为前期的设计提供必要准备。进行深入而严谨的推敲,直到整体设计项目的实施完成。
3. 设计思路的导航分析
“图解表现”是空间设计过程中构思提炼的重要环节。“图解”表现的主要特色在于徒手,不是尺规作图。它能够使设计师方案设计思路明朗有序;然后经过反复的揣摩,逐渐发现设计中的问题。由于图解不局限于实际空间类别和形态关系、以及所选用的色彩、材料等方面的束缚,所以在图形元素拆分和重构演绎中,思路就会很自由随意;设计师也易于找到设计的灵感,图形所体现的形态装饰和美化效果也更为新颖;自然而然,设计师所表达的思路也就明确的展现出来。
思维对“图解”设计的影响
设计艺术是概念性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设计的创新离不开“图解”思维的启发,思维的导向扩展我们设计时的涉猎领域。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图解”的设计思维模式,对概念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特性,我们需要有清晰地认识。二者的涵义是互通的,它们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空间意识。设计实践中,概念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重要性很值得我们关注。
“图解”表现的探索
“图解”设计中,我们探索的是对既定空间多样化形象的组织形式。只有充分利用图画形式辅助图解设计思考,才能激发我们设计的创意思维。在构想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一视点,让思想任意游荡;我们应该舒畅的进行研究,为意想不到的设计成果敞开大门。总结其探索途经如下:
1. 设计“图解”演化的多维性
设计的分析必须从多角度,多维度考虑。面对空间设计的复杂情况时,进行自我快速的交流,找到其繁琐问题的成因所在,参照空间实际的功能定位和使用需求,开展的系统观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意识,多种概念性理念及方法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
2. 具体形象的逻辑转化
在明确设计主题之后,图解样式和空间装饰构造的营造,就要以这些为依据;例如: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主场馆“鸟巢”,就是借助逻辑性思维转化形式的经典作品。我们欣赏其原始设计方案稿时,就会发现设计师的“图解”就是采用仿生的手法,把自然界的具体形象进行逻辑性转化,营造出功能相近而效果迥异的特殊空间。相应的设计形象就要与设计要素恰当的结合,完成逻辑性的转化,用多种设计手法展示设计蕴含的人文特色和艺术审美性特征。
3. 表现的解构性与条理性
设计空间层次的规划和合理布置要满足具体、适宜的基本使用需求。由于个人艺术审美水平不尽相同,对设计语意的认知,难免会存在理解程度的差异性。针对大众认知性普遍不高的现状,空间层次规划需要布置的条理清晰、秩序井然,避免错误的暗示性。实际应用中,采用相对直接的视觉语言,大部分造型设计要以具象形态为主,对设计形象的分解、变形或者是重构,都要选择优先元素有条理的进行搭配;把抽象的装饰形式和样式,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人们便于了解和理解空间层次。这样,统一表现的结构性和条理性。
结 语
关键词:课程教学;课程自由化组织;交互自由的教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029-03
中小学及高等教育中课堂教学环境和调控课堂教学质量都需要“课堂礼仪”:尊重教师和学生彼此拥有的权利。教师有守护课堂自由的权利,发挥特定课程条件下的非强制性和限制力的自由状态,让课堂职权范围内的管束限度降低到合适的范围。这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人情感在教学掌控过程中所流露出的一股善意,也是推动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彼此尊重,而后发挥出的健康人格。同样,学生有维护课堂自由的生活权利——对教与学过程中知识点的接纳方式、接纳愿望的索求。教师有守护课堂自由的权利和学生有维护课堂自由的生活权利,都是一种课堂礼仪的礼节呈现。
中小学及高等教育中课堂教学环境和调控课堂教学质量,都需要对课程理论的认知理解和技能磨练所需的自由养育过程,它需要“万金油式”“博而不精”的理论和技能作为不断吸纳知识的前提。百度百科中关于古希腊倡导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文化人的博雅教育,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在教育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同样,课堂教学的共性需要以所看、所想、所思的视觉理解为主导的自由教学样式,就如20世纪英国自由主义伯林提出积极自由的概念:积极自由的态度是自我表达出自主能力或利用资源的能力。因此,自由情势的课程教学避免了无意识的自发行为和随心所欲的视觉样式,以及自由与干涉之间的言论对立性。它是自律和他律关系下,不断调整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师生身心舒展的自由课堂状态。
一、课堂教学中课程的自由化组织
自由态度和行为总是与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自由平等的自由态度需要课程教师及课程教学方案平等关注精英学群和弱势学群之间的不同思维反映、技能差别,以及课程教师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主观喜怒和人情现象所持的不公正对待。
19世纪英国尼尔的自由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则认为,教育目的是拥有充分的自由,学校应适应学生,解决学生适应的问题和认知障碍必须依赖学生愉悦心情下的主体参与和体验,所以课堂教学的职责是让教与学的自由状态发挥到课程限制的界限。
1. 课程自由调节的宽容态度
课堂教学中课程实施的宽容态度,不是“不教不授”状态下自由发挥,而是促使学生在自由行为中主动构建出符合课程知识点的新思维所需要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实际上是课程教学中事先计划而产生的可控范围,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自由态度对学生个人自由意识形态的隐形操控,这种隐形操控会促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后的创意发挥。根据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者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对意识流思想的表述:个体意识会对自我经验加以选择来构造自己独有的认知世界,而且个体意识的心理状态会连续不断地自由流动,把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存于现今时间的经验之中。因此,理论和技能结合下的课程教学需要保护自由观察、自由思辨和自由想像的认知结晶,需要课堂教育和非课堂教育的培育过程远离“苛刻”,代之以宽容的态度来加以促进认知进程。
2. 课程自由调节的自主意识
任何阶段的教学过程所倡导的宽容与自由,容易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需求的自主意识,容易唤醒学生去表达和去创造的意愿。同时,课程自由活动的样式依赖其课堂自由探索的氛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关系形成一种“思想自由”超越“行为约束”的课堂自由氛围。
课堂空间的自由氛围是基本的教与学的自由,基本的教与学自由排斥教师满课堂的刻板讲授或辅导直至铃声结束,而消失了教师聆听课堂反馈的时间和自由思辨的空间,它意味着让学生失去判断教学内容、参与课堂知识点安排的自由权利,甚至妨碍学生思维触角自由延伸的所需时间。同时,自由课堂空间具有教师选择学生的权利和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这不仅促进教师明确各自把握学术研究的侧重点所展现的风采,而且自由课堂空间也提出了课程规划中教师自我学术发展迎合课程知识的广延性;自由课堂空间也需要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以长者的姿态宽容对待课堂和课程知识的冲突,避免排斥相异性而降低自由学术氛围的精神。
二、课程交互自由的教学方式
交互是相互、彼此和交叉,交互自由是各主体之间拥有互相改善和愉悦的态度。19世纪被报刊出版业视为英国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的《论自由》与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认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交互自由的精神是判断学生和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没有获得身心自由发展的可能,要看课堂自然氛围下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和思想是否愿意流露,要依托于课程中以交互自由的态度来共同实施概念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培训性教学三结合的思路和措施。
1. 概念性教学的交互自由
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新教师对课本知识不熟,理解不透彻,又怕漏讲了内容,所以讲课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比较散乱。其实,备课时首先要思考: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要研究“讲什么”。首先确定需要学生建立的关键术语、重要概念,然后找到知识点之间的网络结构,弄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逻辑,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学生只有在有内在逻辑的内容中进行的发现学习才有意义。因此,研究“教什么”有时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可以说,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与组织,学会削枝强干画出精妙的知识概念图,是新教师的重要必修课。
二、教学起点的准确定位
新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逻辑的同时,教学设计的第二步要研究“为谁而教”。学会对学生的现实状态、“最近发展区”大小等进行有效分析,了解学生新知学习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据此来选择教学资源,调整呈现知识内容的方法,以及讲课的密度、难度和坡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可能存在一些想法与正确的概念及思维方法大相径庭,这些想法可称为“相异构想”。“相异构想”可能是错误的,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也可能是正确的,但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佳。新教师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借助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教学预习案的设计与批改、组织学生围绕典型问题情境讨论、谈话使学生主动参与说出自己错误的真实想法,摸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学习困难的症结,分析出“相异构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
教学设计的第三步要研究“怎么教”。新教师要学会区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区分事实和概念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事实性知识简称为“事实”,包括大量的具体客观事件、作为直接概念的实物名称,也包括可信的实验数据结果等。概念性知识包括定律、创设概念、原理、理论的基本观念,这些内容归并入“科学概念”范畴中,简称为“概念”。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零散的生物学事实,而是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核心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但概念的形成离不开事实,因为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如果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必然需要给他提供有效的生物学事实作支撑。
四、知识教学的恰当表征
知识教学表征方式的恰当选择,如同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样重要。新教师应在不同课型中教同一知识点时,多学习与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表征方法,思考对同一知识的各种不同角度的解释,建立并积极发展对知识理解的多元表征,打通不同表征之间的转换点,实现不同表征间的联结,不断实实在在积累知识表征库,培养精心选取适当教学表征的意识。
五、教学板书(图)的精心设计
新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掌握比较好,课件投影用起来得心应手,使用频率一般比较高。因为认为课堂板书内容已经包括在课件中了,新教师课上就很少或没有板书。然而,课终人散,学生的脑子里却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因此,新教师应该学习老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建立对板书(图)设计作用的正确认识,学会精心设计板书(图)是新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六、引领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教师上课时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而并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真的学会。而老教师教学追求学生活动的高参与度,追求知识的人人过关。与新教师相比,老教师具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更敢于放手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磋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课堂中信息传递的通道更丰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度。
【关键词】建筑设计;职业建筑师;业务基础
1.建筑设计工作室调研
笔者所调研的建筑设计工作室是深圳市汤桦建筑事务所,调研时间是2011年7-8月。深圳市汤桦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10月(前身为深圳市汤桦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设计研究。领衔设计是著名建筑师汤桦教授,多年来承担并完成若干设计项目,在国内外数次获奖。
在工作室,笔者参与了一个重庆西永软件园中央景观服务区概念性方案投标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很短的景观规划,大约只有二十天的时间,其中要给老板看三次图。时间紧迫,所以主创建筑师在开始方案的第一天就根据所需要完成的图,列出了明晰的项目进程表。具体到每天完成什么图。
一个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包括:一?建设前期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与决策;二?设计阶段。具体包括: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建筑施工图阶段。三?项目施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施工图不相符的问题。四?项目使用阶段。在本阶段建筑项目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在设计事务所,基本只能接触到项目的设计阶段。当项目建成以后,会有专人去查看项目使用情况,并将现场照片反馈给事务所。
建筑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一般是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其中初步设计的内容一般是编写项目说明书,概念提出和方案设计几部分。笔者参与的这个项目竞标,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方案竞标,缺乏确定的平立剖面,因此方案的深度并没有完全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项目中,招标一方提供了西永和重庆的规划图、该地区地形图、周边已建楼宇资料和下穿道联系方案,并且在《项目征集书》中列明了项目概况。设计内容是在西永组团的三块地(总用地面积约105亩),要求结合上一轮修建性详细规划、周边建筑设计等,综合考虑各种现状因素,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分析园区产业形态及入园企业特点,设计符合园区特点及要求的建筑。
2.职业建筑师工作现状管窥
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大约有一到两天是进入项目的过程。因为本次设计的主创建筑师是一个菲律宾籍的景观建筑师,他不认识中文,所以笔者被指派帮助他进入项目。这也是他和他妻子在事务所从事的第一个项目,一个星期之前他们才正式的进入这间公司工作。这可能体现出建筑师的另一个层面的要求——即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并有效处理写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能力。建筑师们遇到的不仅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还有可能是国籍不同、完全缺乏交流基础的。在这种前提下,语言成为一种工具,掌握的语言多少决定了我们可以有效的和多少人沟通。不过在协同工作的条件下,只要具备共同的沟通基础——即职业素养,那么在借助相关翻译资料、科技手段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有效的达成沟通了。本项目中,项目负责人一直用一本建筑英语手册和简单的英文词句和主创建筑师进行沟通,效果也十分不错。
笔者所了解到的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是帮助主创建筑师更全面的了解项目背景、控制项目中的人员安排、并把握项目的整个进程。比如在一开始就列出所需要的所有技术图纸,保证项目组内人手一份;和主创协商什么时候给老板看图。如果设计中出现一些和设计院的习惯不相符合的地方,项目负责人也会直接向主创指出来。比如之前主创设计的公寓柱距是8米,项目负责人看到后,提出希望改成8.4米,便于布置地下停车。另外项目负责人会尽可能的满足主创对于资料的需求,并且根据主创的完成进度不断向前推进整个设计。比如在一开始的时候,主创想要一份A2的地形图,但是事务所的打印机只能打A3的。于是负责人马上联系打印公司,打好图送过来。在方案出来之前,负责人也已经指定了建筑师做基地草模。一草一旦完成,模型也相应跟进。如果说主创建筑师是整个方案的灵魂人物,那么项目负责人就是方案落实过程的操盘手。
前面提到项目时间紧迫,因此在进行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在主创建筑师进入方案的同时,一些配合工作的建筑师就已经根据资料文件把该地块的SU模型建好了。而当主创完成概念草图的时候,会立即将草图的扫描版和线索文字交给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人,完成设计说明和概念分析的文本。这只是笔者所了解到的部分,除去这两项工作以外,相信还有人在从事其他部分的内容。由此更可以看出项目负责人需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才能掌握住每个人的进度以及他们在整个方案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设计师在深化方案的时候,笔者和其他人已经开始根据任务书的内容出文本了。文本完成的时候,效果图公司也已经完成效果图了。在20天时间里要完成上述的图纸和PPT,并刻盘打印,工作量还是不小的这也是建筑师职业的另一个特色——短期内的超强度工作。
对于建筑项目的审批流程和要点,由于笔者并未能参与到最终的审图过程,因此对此为能做详细阐述。但是从基本原则上看,项目是否可行的判断标准是:1.符合先关政策,法规;2.经济布局合理;3.工程技术是否先进。从流程上看,要经过规划-发改-建设等环节。
3.建筑师的职业生涯
每一个项目都是有若干层级的建筑负责人、建筑设计师共同完成的。说到建筑师的工作状况和职业生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岗位上分为1,设计总负责人,2,专业负责人,3,设计,4,校对人,5,审核人,6,审定人。
对于其中的专业负责人一职,一般需求有施工图相关经验。根据从业时间和能力差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
关键词:变式教学;数学思维;高效
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他们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认识程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摆脱“题海战术”“重复低效”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与其穷于应付烦琐的数学内容和过量的习题,还不如适当选择某些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题目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才智和推理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变式教学策略设计习题,让学生在变式教学中有主动参与的过程、探索、求异的过程、体验的过程等,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
二、案例解析
上述案例是笔者运用变式教学策略而设计的一堂习题课。所谓的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它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及问题本身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的本质特征。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和技能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通过探索、求异的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本案例的变式教学,笔者从一个简单的课本习题出发,巧妙地设障立疑,进行多方面加工与整合,引导学生结合基本不等式的适用条件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验证―归纳―反思―概括,最终灵活掌握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使学生思维从单一性向多维性发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实现了对知识的再创造,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就感。
三、案例启示
变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和典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有广泛的经验基础,也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教师通过变式教学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著名学者顾泠元先生喻之为“促进有效学习的中国方式”。然而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还缺乏变式的意识,仍热衷于题海战术,没有让变式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变式教学呢?
1.在概念辨析、易混易错处有效变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习数学概念、定理,贵在掌握概念、定理的本质属性,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易事。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概念性“变式”,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排除背景干扰,凸现本质属性和明晰概念的外延。通过概念性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建立新概念与已有概念的本质联系。让学生在“似曾相识”但却“似是而非”的概念问题中激发思维,生成智慧。
案例1:双曲线概念教学中的变式设计(片断)
学生在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后,引导学生对MF1-MF2=2a(2a
变式1:定义中“2a
变式2:定义中“2aF1F2”,其余不变,动点轨迹是什么?
变式3:将绝对值去掉,其余不变,动点轨迹是什么?
通过变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双曲线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发现双曲线的本质属性,把双曲线的概念放到一定的系统、关系和结构中来学习,不断完善双曲线的认知结构。
案例2:集合的表示教学中的变式设计(片断)
学生在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后,通过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描述法{x|x∈P}的实质与内涵。
原题:已知集合A={x|y=x2-4},B={x|x2-4=0},求A∩B。
变式1:已知集合A={y|y=x2-4},B={x|x2-4=0},求A∩B。
变式2:已知集合A={(x,y)|y=x2-4},B={x|y=x2-4=0},求A∩B。
变式3:已知集合A={(x,y)|y=x2-4},B={(x,y)|x+y=1},求A∩B。
上述变式紧紧围绕描述法的定义,从集合的代表元素的深刻含义展开,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集合描述法定义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代表元素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即从片面到全面,从一类到几类,完善了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集合中代表元素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巧用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例题(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而变式教学则是搞好例题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对例题变条件、变设问、变因果、变背景,实现变式训练,达到对问题的横向拓展,纵向引申、正向巩固、逆向强化。它不仅能巩固、深化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综合分析、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案例3:线性规划的变式设计(片断)
上述3个变式几乎涵盖线性规划这一章节的所有基础知识点,变式时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不仅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功感,而且让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的探索状态,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数学技能得以提高。巴甫洛夫学说告诉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多种分析器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暂时神经联系的形式,使注意得以较长时间的保持”。运用变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与练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乐趣,从中促进智力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运用变式教学策略实施有效变式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学军.浅谈高三数学复习中的变式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周爱东,赵晓楚.数学课堂变式教学的点滴思考.科教文汇,2007(2).
关键词: 新课程 错题资源 高中物理 学习效率 能力提升
我省高中2010年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教学,但从当前高中各学科看,物理仍是学生感觉最难学习的一科,而高考中物理分值为110分,为理综三科中最高,物理成绩提不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很理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提高学习效率,而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深挖错题资源就是有效的途径。
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近几年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实践,发现学生易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性错误,表现在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内容、表达式认识不清或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而产生的一些错误。(2)审题性错误,表现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因为阅读理解能力弱而导致在审题过程中顾此失彼,对问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不能建立完整的物理模型,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求解思路和方法。(3)心理性错误,表现在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考试时由于紧张、焦虑、不自信,导致错误发生,过后又深陷自责、懊丧之中,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甚至自闭、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针对这些易错原因,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做好下面几点,可使这些错误点成为起飞的新基点。
一、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教学重点,消除概念性错误。
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传统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新课标强调通过学生对物理规律获取过程的重建,掌握科学的物理方法,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动呈现错误,让学生的心理泛起涟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过程中及完成本节课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计“问题”暴露出错误,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甚至发生争论,进而引发探究。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而且能让学生对这种错误记得更牢,在作业中尽量避免出现这种错误。
通过这些策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学生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规律的实用条件、范围及与相近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其在做题中少犯概念性错误。
二、字斟句酌,培养理解能力,消除审题性错误。
审题看似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物理解题的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处理物理试题时,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地读题,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读到关键词慢慢咀嚼、反复推敲并在关键的字词下面做适当的记号;在分析试题时要积极挖掘隐含条件,力求在阅读完后对整个题意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最后还要借助画草图等方法重现物理过程,进行物理情景到物理模型再到数学模型的转化,从中捕捉解题信息,揣摩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破解审题的瓶颈。
三、春风化雨,培养自信,消除心理障碍。
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是新课程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的一大特点,高中物理试题要求思维的广度、深度很大,求解的过程复杂,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态,遇见稍复杂、较灵活、新颖的试题,就容易产生“见题生畏,望题却步”的畏难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还未提笔,心里就打“退堂鼓”,久而久之就会有丧失学好物理信心,甚至产生抑郁、自闭等心理疾病。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在教学设计中多一些科学探究的因素,不一定探究的过程齐全完备,比如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有的让其提出“猜想”或“假设”,有的让其设计解决方案,有的让其验证结论等,通过这些共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进而树立学生求解问题的信心。
在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其专注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试题以外的杂念所动。要求学生不要过于关注成绩和结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做个对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有收获,那就是进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瓦伦达心态”。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断地鼓励并耐心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就可以给学生心理上许多安慰,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探究和解题中始终渗透一个理念,遇到的“难题”只是暂时没找到“钥匙”,而这把“钥匙”一定是带在我们身上的,让学生相信:“我能飞,只要跑得再快点!”在充盈的自信支持下,实现高中物理从“怕学”到“乐学”的转变,可逐渐解除解题中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影响;措施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我国的教学事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多媒体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本文主要基于微生物学中的环境工程微生物的教育教学,分析多媒体对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的影响。
一、多媒体对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的影响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模式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由于环境工程微生物的教学内容,在很大一部分属于微观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其课堂氛围可想而知。多媒体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同时,多媒体模式下的教学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环境工程微生物关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知识停留在简单的死记硬背层面上,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引申和运用。多媒体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能够通过一些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将概念性的知识形象的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下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不能有效的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整合
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和整合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很多教师认为其教学资源丰富,不需要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备课,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没有核心要点,只是一些没有逻辑、没有主次的课堂教学,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我国素质教育下的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下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应该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以多媒体为中心,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三、多媒体下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的改进措施
多媒体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能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合
多媒体下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对其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整合,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前,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整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其次,根据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备课,制定高质量的课件;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一些知识面的扩展。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开展一些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二是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对其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相关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比较明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其思维能力模式,灵活的应用多媒体等。
结论
多媒体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有利又有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多媒体在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便更好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贺洁,王淼,王植敏.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
[2]刘高强,王晓玲,周国英.现代微生物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
一、工作情况:
根据国务院此次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体动员上下一心,认真及时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及时掌握国家、部、省、市有关政策动向信息,时刻了解中央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动态,明确立项争资工作的方向;二是紧紧围绕国家资金重点投向四个方面的六大领域,对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规范。11月20日,根据市规划建设局下发的紧急通知要求,上报了城市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填埋)场建设(含乡镇垃圾填埋场)、自来水厂第二水源建设、老城区改造、古村落保护等七个方面的22个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项目情况:
梳理和上报的22个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县城路危旧公房改造: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2、县城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扩初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建设。
3、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招标。
4、县城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施工已近尾声。
5、新建城区3万M3/日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尚未启动。
6、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研、扩初已完成,正在进行建设。
7、大道南延工程:已开工建设。
8、大道北延工程:已开工建设。
9、大道西延工程:已开工建设。
10、道路工程:前期工作尚未启动。
11、公园及湖片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景观及概念性规划设计。
12、路道路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
13、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已完成扩初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建设道路等。
14、县垃圾压缩站:正在进行建设。
15、乡镇垃圾填埋场:正在进行建设。
16、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建设。
17、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尚未启动。
18、路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尚未启动。
19、片区改造:已开工建设。
20、城关市场扩改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
21、镇村保护:已完成规划设计。
22、镇保护:已完成规划设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
概念设计在国外普遍被采用,而我国应用的还不多,最主要的是应用于建筑大型项目设计中。随着概念地产时代的介入,人们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看待这些概念,是居住的需求、还是对居住区的规划要求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以下就是我们从概念设计的涵义、特点、功能作用等几方面加强对其认识。
一 概念设计的涵义
对于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居住规划的概念设计则是在对整个住宅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合理定位基础上,对居住需求和居住文化在该理念的规划模式和建筑形态的阐述。概念规划是一种注重城市规划与住宅区域规划的综合性规划,它主要是在确保城区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和区域规划进行对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规划设计。
目前,在国外一些大公司的设计部门都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造设计。可见概念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二 概念设计规划的内容及特点
由于各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在规划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德国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区域间平衡发展;美国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本侧重资源开发;法国以国土整治、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为主。
从概念的设计特点来看,它具有设计思路的整体性、设计内容的概念性、设计性质的综合性、设计方案的框架性、设计功能的方向性等特点。通过概念设计解决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形成的概念分析,经过综合抽象的概括从而进一步形成概念设计。正因为这些概念设计的内容与特点,决定了它在以后住宅区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现状和误区
3.1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现状
我国居住区对概念设计认识还不深入,还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模式,针对特有的现状表现如下:
(一)目前我国的概念设计还只是一种形式,真正有专业人员参与很少,造成概念设计的脱节。一是在策划阶段主要有策划人员进行策划和设计,相关专业人员等到概念确立后才参与到设计环节中,有时候针对某些问题他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在设计完成后在找概念,这种概念往往很片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只是一个卖点。
(二)人们只是对这种模式接触一时热,对概念设计的内容和功能认识很肤浅,缺乏真正的对住宅区域的规划设计和居住需求的深入诠释。
(三)长期以来建筑行业一直采用传统的模式,缺乏对住宅区域的规划与设计,致使三方之间缺少中间的设计环节,不仅违背市场要求,还违背住宅区域的设计原则,使项目开发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3.2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误区
其一,目前有些开发商采用概念设计理念引诱人们对它的期盼与关注,但实际上有策划人员提出的概念与设计结合脱节,使人们还没有认清楚概念设计的真实本质,表面打的旗号很响,实际上是在卖弄,华而不实。
其二,很多人把形态理念等同于概念设计,缺乏对住宅区域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有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与分析,缺少对居住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与推敲。
四 概念设计的地位作用
概念设计具有前瞻性、便捷性、广泛性的特点。这种规划设计是从整体上对住宅区域的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积极的创造性,在今后住宅区域中应用性非常广泛。
近几年的规划发展中,应该加快规划概念设计的发展,要审时度势,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这种规划模式对建设我国城市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迫切发展的要求,而这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类型更具有长远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对现在人们的居住要求来说,好的概念设计会逐渐显现出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概念设计阶段对住宅区域规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
概念设计的全局性。概念设计是从城市的整体发展着眼,在研究城市整体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环境、设施及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住宅区域的规划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概念设计方案的框架性。概念设计主要从居住区整体的风格、流派及环境出发,对住宅规划提供总体的框架思路与规划设计,很少涉及具体的方案要求。
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的可行性。概念设计是从整体出发,注重大局发展方向和策略,从宏观上把握项目开发的重大意义和决策。
五 居住区概念设计的关键和机制
概念规划是一种注重发展理念的规划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可为任意层次提供发展思路和框架,以实现城市规划和发展为目标的一种规划类型。概念设计在对城市规划编制上呈现出灵活具有弹性的特点,可及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以下是概念设计的几个关键:
(1)根据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充分合理的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
(2)为了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充分考虑市场定位。
(3)不断探索居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考虑人们在精神层面对住宅的需求。
就目前发展来看,建设和完善概念设计机制,使概念设计在住宅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想建设和完善机制必须从市场调查做起,形成一个由策划人员、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等多人员、多学科的运行机制。如何将概念设计成为居住形态规划设计的可能,这就需要策划师、设计师们运用新策略、新方法、娴熟的设计手段通过实体形成满足人们需求、富有创造力的居住空间形态。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概念设计的重要,但是由于概念设计研究还存在很大的误区,概念设计过程还不具体、不完善 ,我们应该在正确把握概念设计的涵义,深入认识概念设计的功能与作用的前提下,进行对概念设计的深入研究,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为了城市的发展,概念设计能够很快普遍应用到住宅设计上,我们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机制,以达到实现城市的优化目标。
结语 概念设计在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用中并非是对某一个层次的规划设计,而是对其中任何一个层次都能进行。概念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方向发展的综合体,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个问题做周密细致的规划,往往是更多的倾向于理念。如对城市的发展,它是从整体上进行的规划,注重的是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集中深入的研究探讨。从国家和城市的经济、环境角度提出综合性发展战略和指导方向,以更好的适应国家及城市快速发展的决策要求。
我国现在对概念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机制还不够健全,我在这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通过我的理解和阐述引起人们对概念设计的关注,以加强和深入研究对概念设计在住宅区应用方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邹慧君,等.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3.
[2]项冉,谭婧婧,时静.浅谈城市概念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
[3]田真.由思维到形象-建筑创作中概念设计的思维与表达[J].华中建筑,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