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业投资建议

时间:2023-06-11 08:58:44

导语:在建筑业投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业投资建议

第1篇

不久前,我主持了一项中国科学院咨询项目 《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我又另外参加了一项中国科学院重大咨询项目《基础研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咨询报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这些项目中,我均建议将建筑科学列入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使得“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注重人居环境改善的绿色建筑事业能够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份报告均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作出重要批示。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90年的26.4%上升至2012年的51%,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11年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建筑业产值占11.77万亿元。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筑业的战略性地位将日益彰显。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伴随的是高能耗、高污染。据统计,我国目前建筑使用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约25%,若加上固化在建筑物上的其他能耗,比如钢铁、水泥、玻璃、砖石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与运输能耗等,与建筑业相关的总能耗将高达46.7%。

有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50%的资源用于建筑物,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50%也来自建筑物,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有40%来自建筑。现在我国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的建筑量有20亿平方米之多,可以说全球有一半的建设量在中国。因此,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无疑是最关键的领域。

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若建筑业不作为,则至少是半句空话。而且建筑业耗资巨大,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投资动辄数亿、数十亿元,如央视大楼,投资50亿;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投资近40亿元。而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也不过投资14亿元,仅相当于广州大剧院一栋建筑物的投资额度。

建筑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与民生息息相关。

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把美好生活具体化为包括“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

而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都要靠发展绿色建筑与建设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来实现。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定,应充分考虑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在国计民生中所占据的分量,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节能减排可以从多方面开展,但是减少建筑能耗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比如,我国现在注重搞核电,已经建了很多核电站,但核电占我国能源的比例只有1.85%,即使我们继续发展大的核电计划,能达到总能源的4%5%就不得了了。但是我国建筑的运行能耗可以占到25%,所以只要建筑用能能够节约12%,那就比核电的作用大很多。

减少建筑用能可以采取多项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中包括绿色建材的制备与开发技术,太阳能与光伏技术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与洁净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与此同时,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通风等的合理设计也非常重要。而既有拟废弃建筑的更新利用、建筑材料的循环与再生、建筑设备的能源管理等都是行之有效可以被更好采用的应对措施。

建筑节能应当明确区分公共建筑节能与住宅建筑节能两个方面。在着重做好新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当积极推进对既有不节能建筑的节能改造,并提升其环境品质。

改善人居环境更是涉及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设计,也包括城市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原理与技术、室内空气品质、建筑声学与音质研究、建筑光学与绿色照明等。

发展绿色建筑,开展建筑与城市节能技术研究,应将绿色建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优惠、制度设计上给予支持。

但目前,我国在推行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们在推行绿色建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没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就难以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来统一协调推进。

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最近,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在这方面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国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给出了在顶层设计上的良好支撑。

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仍然没有彻底转变观念,这里头包括一些建筑师、规划师,实际上他们还是在原来惯性思维指导下工作。而这种惯性思维一日不改,我们推进绿色建筑的事业就难以有质的飞跃。

第三,我们在建筑技术科学方面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过去,我国和各省市都设有建筑科学研究院。但现在,这些建筑科学研究院都改由各级国资委管理,改制为企业,削弱了城市与建筑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公益性研究。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仅有一家,与建筑业的规模与重要性很不相称。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都已将建筑业列入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克服金融危机的重点领域,将之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前不久,美国的两家智库机构——美国进步研究中心与能源未来联盟合作制定了题为《重建美国——一个投资节能改造的政策框架》的报告。报告建议依靠市场的驱动,在全美范围内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改建运动,争取到2020年,重建5000万座建筑物。由此可以有效节能20%40%。

英国政府也“节热节能战略”草案,计划让英国已建住房到205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并建议改动建筑法案,增加节能措施,将推行绿色建筑作为达到英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大措施。再比如,德国已实施十万光伏屋顶计划。德国为什么准备放弃核能呢?实际上它的宝押在建筑节能上。他们注重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保温做得非常好,很多住宅都是三层玻璃窗,且气密性良好,使得他们建筑的热环境舒适,且能耗需求也非常低。

第2篇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建筑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30%,带动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水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建筑业发展状况

(一)建筑业生产稳中有升。2004上半年,我县建筑业完成产值1017.8万元,同比增长2.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7.2万元,同比增长1.3%,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到2004年七月底,建筑业从业人员为284人,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月均650元/人,同比增长工资8.5%。

在建工程建筑面积为0.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0.23平方米,住宅建设进程的加快,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在沙各建筑总承包企业承接的几个重点工程,如汉津大道改造工程、平湖路改造工程等,正在建设之中。房地产业继续升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带动了建筑业发展。

(二)建筑业监管力度增强。由于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监督管理机制,建筑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一是建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制度,所有工程施工图必须通过具有相应资质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合格方能使用;二是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今年上半年除私人投资建房外的工程项目均实行了招标投标,占所有工程个数的89%。三是实行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强化了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今年我们共开展大检查4次,接受市检查组抽查2次,受检合格率达100%;四是严格把好建筑材料进场关,加大了质量检测力度,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了见证取样送检与现场抽检相结合的检测办法,保证了工程所用建筑材料的质量;五是通过组织培训、现场监管等措施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深入的管理;六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所有工程必须由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四控”管理;六是强化政府质量安全监督,保证质量安全监督率达到100%,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质量监管体系,并把创建优质工程与治理劣质工程结合起来,提高工程建设总体水平。近3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创优良工程5项,获“市级文明施工现场”称号1项。

(三)建筑业企业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我县现有施工企业2家,其中只有一家企业进行了初步改制,虽然改革并不彻底却已迈出了我县企业改革的关键且是艰难的一步。经过改制后,建筑企业加大了内部管理力度,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以质量求生存,加强了内部的核算制度,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改观。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建筑业的发展,因受到多方面限制,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深层次的问题:

(一)、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建筑业生产供大于求的矛盾一时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二)、一些县外建筑业企业的不断涌入,导致建筑业企业过度竞争的状况依然突出。

(三)、建筑业企业经营体制陈旧,职工素质较低,还没有转变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实现经济增长,企业改制力度不大。

(四)、我县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资质不高,竞争力不强,没有“走出去”,开拓外地建筑市场力度不大,县外建筑市场占有率极低。

(五)全国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形势仍很严峻,但由于本地区建设业主的压价等原因使得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能满足要求。

(六)拖欠款问题严重制约建筑业发展。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我县经济基础差,筹集资金困难,造成地方项目资金缺口大,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且工程款难以回收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严格市场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于经营管理水平低,工程质量差,信誉不能得到保证的外施企业不准其进入建筑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切实保护施工企业的利益。同时切实规范建筑市场,为建筑业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建筑企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实现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创新,面向市场,调整结构,优化资产,转换经营机制, 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提高劳务层的素质,大力发展劳务型企业,扬己之长,在优化结构上实现新突破,达到以劳务型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开拓外地劳务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严格安全质量监管,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监督,以保障国家、投资者和用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第3篇

关键词: 现状弊端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大型商场和店铺方面,不仅仅是追求遮风挡雨,而是追求美观和视觉享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兴建的建筑将以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为主体,建筑设备工程和装饰工程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一般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的20―30%,对于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其设备工程占工程总投资比例达到了40―50%。而建筑装饰行业是近几十年才兴起和发展的行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人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这也将大大影响建筑成本。因此,加强对装饰工程的管理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2.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现有的装饰工程刚刚起步,装饰企业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很多是由建筑企业的装饰部或家庭装饰企业发展而来的,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田玮对我国的装饰工程设计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企业数量多、专业化水平低、管理状况差等问题,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王群威通过分析建筑装饰工程中公共建筑精装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乏深度设计、质量问题大等问题,提出了整体提高施工质量的建议[2]。

3.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3.1 材料成本过大

一方面工程材料采购品种多,价格相差很大;另一方面,规格形式多样,不能形成规模生产,使得价格不宜控制,加大了材料成本。

3.2施工的手法过于落后 ,建筑工人素质低。

建筑装饰施工中,施工方法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方法。传统的装饰施工手艺很多的缺陷,现场湿作业比较多,工序多,工艺复杂,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等。一方面这些施工问题不仅与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有关,而且与个人的劳动能力和精神状况也有很大关系。只掌握施工做法不一定能做好,还需要一定的施工技巧和经验,并且一个工人在精神好和精神疲惫下工作的工作质量是不一样的,这也影响建筑装饰工程的质量。再一方面是说现在的工人都是半路出家素质低,之前没有什么基础,一般都是从零开始接触装修这个行业,虽然他们的技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但对于很专业的书面知识以及现场出现的状况,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所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技术越来越难满足技术和质量的要求。

3.3成本管理难度大

装饰工程成本管理一方面是对施工前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工程材料品种、规格多,材料质量、价格相差大,定量分析和预算、编标口径较难统一;另一方面是对施工过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因此,造成岗位目标成本制定不确切,导致节约成本积极性调动不充分。

3.4现场管理人员素质低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员转入建筑行业。很多工程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工人过渡到管理者,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对现场的技术方面的管理还可以,对于与工人和业主进行一些沟通和协商,还是很欠缺的。在建筑装饰工程中与土建施工一样,会存在索赔和变更以及其他需要维护自己权利的事情,或者是与工人之间的协调,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考虑周全的维护公司利益。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的高低将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好坏,是至关重要的。

3.5 装饰工程设计形式多样化,人的主观意见影响大,现场变更比较多。

装饰工程形式多样化,设计图纸的完成不仅满足施工技术和规范要求,还受领导者的主观意见的影响。由于公司领导阶层较多,主观喜好不同,导致现场的施工随时发生变更,不仅影响了施工进度,也造成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费,从而增加了成本。

3.6 材料不易获取,后期维修困难。

大型广场过多追求豪华高档,采用进口材料,导致后期维修比较困难,费用较大。

4.建筑装饰工程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4.1规范材料的模数化,促进规模化生产。

尽量规范材料的规格,减少材料的种类,使材料可以大规模工厂生产,既简化了材料的采购,也降低了材料的成本,从而降低装饰工程的造价。在满足质量和环保要求前提下,尽量选择国内易得的材料。

4.2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人的施工技术。

对于现在工人的施工手艺比较落后,可以采取定期对装饰工人进行培训,让他们也及时的了解到装修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材料。

4.3 加强施工成本管理,进行宏观成本控制。

要做好施工前、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施工前,派专门人员进行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在工程相似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国产或容易获得的材料。施工过程中,加强动态控制,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减小施工误差和返修情况,降低不必要费用的浪费;施工过程做好成品保护,避免返工。

4.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大量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管理人员。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建筑装饰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这就需要公司在质量和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这些与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大量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促进各方面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而且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是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5.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角色;政策;税收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能源消耗过高始终是横亘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路上的重要问题。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主要与我国现代建筑业发展时间较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因此,本文重点对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进行阐述。

一、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很多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历几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业始终不断发展。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尤其是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人们普遍将目光集中于建筑节能,希望通过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然得到很好发展,其中尤以德国、日本、美国为甚。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要想紧跟时展潮流,必须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大气污染情况也在逐步加剧。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过程中清晰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发展工业是错误的做法,在工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行业中,很多国家也日益注重建筑节能。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确实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为洁净、清新。

(三)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发展至今俨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应始终关注,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促进更多开发商不遗余力的参与到建筑节能事业当中。总而言之,建筑节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及政策建议

(一)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

在上述论述中提及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面积也在成倍增长。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建筑面积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能耗过高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也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取得的效果仍不是非常明显。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引导者角色。建筑节能究竟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政府需要科学把握。政府对建筑节能发展方向的把握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2)支持者角色。建筑节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若政府在建筑节能发展中无法予以足够支持,那么建筑节能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建议

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方面政府究竟应制定哪些政策呢?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在建筑节能方面制定如下政策:

1.财政补贴方面的建议

建筑能耗高、建设规模较大、节能型建筑比例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极为巨大的。目前,建筑节能诚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同样亦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建筑节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标准的住宅建筑,其成本也不过是每平米增加一百元左右。提高建筑节能标准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开发商的建筑成本,但这种建筑成本的增加也是开发商完全可以接受的。为鼓励开发商积极投入建筑节能事业,政府应鼓励开发商大面积进行建筑节能建设,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政府可对开发商进行财政补贴,补贴其在建筑节能提升方面所花费的资金。除此之外,对于建筑节能做得较好的开发商,国家也可以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减少,鼓励更多开发商积极投入到建筑技能事业中去。

2.政府采购方面的建议

政府采购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这一点在很多相关研究中已然得到充分证明。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政府采购方面制定一系列有效政策。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政府采购中不断加大对建筑技能产品的认证力度。众所周知,建筑节能产品是指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已认证了几千个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产品。基于此种情况,我国政府在未来应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产品的认证力度,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也应积极采购建筑节能产品,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产品及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第二,有效推进政府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我国应该在建筑节能采购工作方面制定出详细规章制度,并形成统一标准。在该标准的指引下,引导政府更为科学的采购相关建筑节能产品。在实施之初,可采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再总结经验,对其进一步进行扩宽。

3.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均不约而同以税收为手段促进建筑节能发展。在我国,为促进建筑节能的更好发展,政府可在如下几种税种方面多下功夫:第一,消费税。所谓消费税是政府为更好体现消费政策所制定的一种税种。消费税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调节不良的消费结构,让消费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已尝试征收能源消费税,希冀能以此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我国也同样可以效仿,例如,政府可对石化能源征收消费税,通过该消费税的征收促进建筑厂商及居民将目光更多集中于地热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等。第二,城市维护建设税。业内人士均明晰,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专款专用。该税种的征收主要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以及维护。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能效。不过,在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基于如下三种税种征收:(1)营业税;(2)消费税;(3)增值税。当上述三个税种得以减免时,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同时需要减免。因此,我国目前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率也相对较低。为更好促进建筑节能发展,我国政府应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能源耗费有效结合起来,实施单独征收。这样的做法更利于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历史上,我国曾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调节税。该税种后被取消。为更好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建议政府将该税种重新恢复,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构建,让其更好适应于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4.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

建筑技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依赖于建筑技能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更好发展,政府在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方面也应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对专注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的企业和公司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府可组织相关企业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建筑节能技术,并引导其对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积极进行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研发出独属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鼓励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节能技术研发,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好的做法就是引导相关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二者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更好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

5.公共政策方面的建议

为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国家应积极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建筑、住宅。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性,我国很多民众并未真正认识到节能建筑的本质内涵。因此,在购买住宅时,也往往会因为嫌弃节能住宅价格太高而放弃购买。这样的情况存在是不利于节能建筑发展的,是不利于我国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基于此种情况,国家应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引导更多媒体积极报道节能建筑,让人们更多认识到节能建筑的好处,从而踊跃购买节能建筑。除此之外,对于购买节能住宅的居民,政府也可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减轻居民购买节能住宅的负担。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定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建筑节能政策的价值诉求更加强烈。在未来,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任务还很艰巨。总而言之,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角色,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均应积极构建和完善相关政策,进而通过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慧 佘军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劲,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06).

[2]邹礅,张永胜.中国与新加坡建筑节能政策比较研究[J].科学之友,2010(05).

[3]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分析[J].聚氨酯,2009(03).

[4]张劲,鲁永奇,杨树凡,王丽娟,唐羽.辽宁省建筑节能政策透析[J].节能与环保,2006(01).

[5]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变迁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5(03).

[6]陆媛媛,孟鑫.吉林省建筑节能政策分析与框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

[7]宋琳琳.政策网络理论对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2(01).

[8]宋琳琳,孙萍.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网络分析———行动者、网络结构与网络互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第5篇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县建筑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分布与发展潜力, 进一步做好建筑业管理工作。近期我局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生产业务的4家,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2家。20xx年我县建筑业产值为24121.05万元,县属4家建筑企业的产值为14258.16万元,占到了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9 %,其中**县葵山红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20xx年的建筑业产值为12280.74万元,占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1%,占县属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86%。由此可见,大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支柱作用。总体来看,整个建筑业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施工产值也在稳步提升,但是对于利润率的增加却相对缓慢。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4、建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垫支拖欠工程款较为突出。近年来,为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和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当前,建筑市场最突出的就是垫资、拖欠“两把刀”。(1)垫资。工程款垫资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如果不垫,企业就揽接不到工程,揽接不到工程就意味着企业无从发展,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大量开工建设的政府、开发区的工程项目,大多由施工企业直接垫资。有的为了避开监督,合同主体双方研究对策,在签订正式合同背后又补签“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这样,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2)拖欠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后需缴纳质量、安全等保证金,而建设方却没有相应的信用保证。工程竣工验收时,业主一般只付总价款的60%,最好的只有80%,少说也要拖三年,甚至更长。在清欠过程中,有的施工企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敢如实上报实际清欠情况,从而出现“网上清了、实际还欠着”,或者是“明清暗欠、前清后欠”等现象。由于建设方工程款不到位而引发的拖欠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现象仍很严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第6篇

建企投资规模问题

企业投资规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资额,一般用企业所投资的全部项目的投资总额或所需的自有资金数额来衡量,通常后者较为准确。为定量说明建筑业企业投资规模情况,笔者以建筑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分析,为消除企业规模因素,便于横向比较,采用相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即选择了2008~2010年三年来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等30家建筑业上市公司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占企业年末总资产的比例来说明企业的投资规模情况。从总体情况来看,30个建筑业上市公司三年来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占总资产比例的算术平均值为7.28%,即行业平均投资规模为7.28%。从各企业三年平均投资规模来看,30个企业中有1个企业投资规模超过30%,2个超过20%,2个约为11%,26个企业低于10%,同一企业在不同年度其投资规模也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差别。26个投资规模低于10%的企业中有11个在5%~10%范围间,有8个在5%~8%范围间,有15个低于5%,2个低于1%。如分析30个企业三年投资的90个数据,在90个数据中,有16个数据超过10%,其中1个超过50%,为浦东建设2008年投资规模数据,达到56%;1个为33%,3个在21%~27%之间,有10个在10%~15%之间,有74个在10%以下,其中在5%以下的有48个。由上述数据可见,建筑业上市公司投资规模还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超过90%的企业其年度投资活动流出的现金控制在总资产的15%以内,超过80%的企业低于10%,超过50%的企业低于5%。

虽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规模呈现上述规律,但没有依据来证明符合大多数企业投资规模范围的企业其投资规模就是合理的。

建企投资效果问题

建筑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市场开发能力、合同履约能力、实现收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五种能力,五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绩效水平的高低。

企业的投资活动自然会对这五种能力产生影响,投资效果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企业的投资活动其中对前四种能力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偿债能力则是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为了定量说明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即企业的投资效果,笔者仍然选择了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30家建筑业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企业投资活动对市场开发能力的影响。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能够查出企业的年度新签合同额。而企业通过投资活动,如通过运作BT、BOT、房地产开发、材料生产、机械制造及投资于其他项目可以直接增加企业市场承揽额。

2008~2010年,30家建筑业上市公司三年总合同额为66,954亿元,而投资活动带来的合同额约为4,985亿元,约占总合同额的7.45%。30个企业中投资活动带来的市场份额占本企业新签合同额比例最高的是浦东建设,高达2/3,主要为BT项目;中南建设也超过了60%,主要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有6个企业超过30%的合同额是通过投资活动获取的;也有杭萧钢构、东南网架、延长化建三个企业的比例为零,投资活动并未能给企业直接带来合同份额。

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于合同履约能力的影响。建筑业企业在项目中标后,需要配置适当的人、财、物、机资源进行履约,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资源情况及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就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履约能力。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企业的履约能力以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净额、货币资金及其他应收款之和来表示,30个企业合计额为4,391亿元。将企业现金支出中的购买设备款、补充企业营运资金及其他增加企业生产能力的现金支出活动考虑为投资活动对企业履约能力的影响,30个企业三年合计额为1,186亿元,约占27%。30个企业中最高的中冶约为56%,有11家企业超过了30%,有17家超过20%,也有上海建工、四川路桥和北方国际3家企业为零。由此可见,投资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的履约能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于收入能力的影响。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能够查出企业的年度销售收入,30个企业三年的收入合计为41,127亿元。

而投资活动产生的收入主要包括BT、BOT、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材料生产、矿产资源及其他投资类公司所实现的收入,30个企业三年投资活动形成的收入合计为4,081亿元,约占9.9%。中材最高,近60%的收入是通过投资获取的;天路、安徽水利、中南建设和科达股份等企业也均超过了30%;30个企业中有15个超过10%;同样杭萧钢构、东南网架、延长化建的比例为零。

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实现的毛利润为衡量依据,30个企业三年来实现的毛利润总额为4,264亿元,而通过投资活动共实现毛利润约为1,045亿元,约占24.5%。投资活动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投资活动实现了不足1/10的收入,但却产生了近1/4的毛利润。部分建筑业企业实现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投资活动,30家企业中投资活动对于盈利能力贡献率超过50%的有8个,其中深天健全部利润、科达股份超过90%的利润、中材超过80%的利润均来自于投资活动;也有7家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毛利润不足10%。

企业的投资活动对于偿债能力的影响。

以30个企业三年负债的算术平均值为计算依据,30个企业三年负债算术平均值的合计额为10,834亿元。投资活动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则用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计算指标,30个企业的合计值为2,293亿元,约占21%,即企业的负债中约有1/5是由于投资活动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本处计算过程并没有考虑到投资活动形成的资产,因本文主要比较的是同一口径下各个企业的相对值,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计算,企业投资活动对负债的实际影响比例应低于21%。除深天健和中南建设2个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外,其他企业均为负值,且路桥国际公司投资活动的影响比例超过90%,浦东建设则超过80%,有12个企业超过了20%。

综上,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对于企业五种能力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分别为合同履约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实现收入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其中前三种能力影响较为显著,均超过了20%。

建筑业上市公司以7.28%的投资规模,新签了7.45%的合同额、增加了27.01%的履约能力、实现了9.92%的收入、24.49%的毛利润和21.16%的负债,企业投资活动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还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按照重要程度对建筑业企业五种能力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各个企业每项能力的定量数据,可以计算各个企业的加权得分,可以根据得分的不同判别各个企业的投资活动在整体经营绩效中所发挥的使用情况。为计算方便起见,除将盈利能力权重设置为30%、偿债能力设置为10%外,其他三项能力的权重均设置为20%。通过计算可以得出,30家建筑业上市公司投资效果对企业总体经营绩效的影响比例为14.1%,即企业的整体经营绩效有14.1%来自于投资活动。最高的中材达到46%,有4家企业超过40%,7家超过30%,11家超过20%,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5家,有13家低于10%,其中最低的仅为1.2%。从数据情况来看,建筑业上市公司投资效果各不相同,在企业总体经营绩效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且差距较大,反映了建筑业上市公司对投资活动的思想认识、对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对投资活动的管理运作能力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建企投资效果与投资规模的关系

为探讨建筑业企业投资活动及综合投资效果与投资规模的关系,可以利用上述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能够分析出企业的五种能力及综合投资效果与投资规模间的关系。从直观上讲,企业投资活动在整体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应该与投资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投资规模越大,投资活动在整体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明显、影响越大,因投资活动带来的市场份额、履约能力、实现收入、盈利额及负债也应当占有整体水平的更大比例。利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可以惊奇地发现除负债水平与投资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其他4个分项指标及综合投资效果指标与投资规模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投资表现与直观感觉相悖,投资规模大的企业,其投资效果在整体经营绩效中的比例并不一定大;投资规模小的企业,其投资效果所占比例也不一定小;这种情况说明不同的企业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效率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建筑业上市公司投资规模与投资效果实际上的弱相关关系造成无法建立计算公式,因而也无法利用现有数据确定企业的最佳或合理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因投资活动所引起的市场份额、实现收入及盈利水平3个变量则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投资活动带来的合同额占企业总合同额的比例越高,实现收入及盈利水平占企业的总收入及总盈利的比例也越高,这个结论则是与直观感觉相同的。

第7篇

关键词:F407.9建筑业;统计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2)05-0041-0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世纪的前10年,河南建筑业能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将会以怎样的走势发展,这是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占有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在研究了河南建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自身增长规律,并考虑到未来10年河南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之后,进而采用科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河南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据有关统计分析资料,1999年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324.44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6.7%,比上年增长1.3%。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贡献率为27.3%,高于工业企业5.3个百分点。1999年,全省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省国有建筑业施工工程个数为13133个,投标承包面达45.7%,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完成竣工房屋面积81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4%。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44.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6.61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439元/人,提高了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建筑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基本具备了解决工程建设方面各种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带动了建筑机械、建材、钢铁、化工、轻工、电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河南建筑业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建筑业在全行业率先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我们还应看到,河南的建筑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1)建筑企业规模平均偏小,竞争力不强;(2)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缺乏特色,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住宅质量问题比较多;(3)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机制僵、包袱重、活力差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4)法制建设滞后,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5)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工作的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影响河南建筑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河南与全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产业政策。未来10年,河南与全国经济仍处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时期,而较高的增长速度必然产生较大的投资需求,这就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但是,为了克服盲目追求生产增长速度的倾向,建设投资规模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再加上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来自省外、国外的竞争压力,这就使得河南建筑业将要在一种既有机遇又有限制的条件下寻求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河南的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方针就可以概括为: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设计超前、确保质量、立足省内、开拓国内国际。

二、河南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指标预测

通过研究河南建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自身增长规律之后,并考虑未来10年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国内外因素,进而采用科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由于受统计资料所限,这部分研究内容所依据的资料和预测的主要指标为河南全部建筑业中“具有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本文所有表中的“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只是其中的两种经济类型,二者之和小于建筑业的总数。下文表1中“从业人数”栏为上述统计范围内的“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人数”。

1.河南建筑业从业人数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由于受优胜劣汰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建筑业具有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独立核算的建筑企业队伍将有一定程度缩小,从业人员由1999年的78.7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56.3万人,年均递减3.0%。其中国有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年均下降4.5%,城镇集体企业下降4.6%。详细预测结果见表1。

2.河南建筑业机械设备总功率预测

未来10年,河南建筑队伍规模虽有缩减,但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建筑业自有机械设备总功率将由1999年的334.12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490万千瓦,年均递增3.6%。其中国有企业年均递增1.7%,城镇集体企业年均递增1.0%。详细预测情况见表2。

3.河南建筑业增加值预测

随着建筑队伍的优化、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河南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到2010年河南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12.3亿元,年均递增4.5%。

其中国有企业将达到50.4亿元,年均递增2.4%,城镇集体企业将达到24.7亿元,年均递增0.7%。详细预测结果见表3。

4.河南建筑工程质量预测

21世纪前10年,河南建筑工程质量将逐步提高。全省建筑工程质量优良率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将由1999年的39.3%提高到2010年的50.0%,年均提高近乎1个百分点;若按竣工房屋面积计算,将由1999年的42.1%提高到2010年的52.9%,年均提高也近乎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建筑工程质量优良率要普遍高于城镇集体企业。详细预测数据见表4。

三、未来10年河南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世纪的起步年。经过10多年的建设,河南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未来10年河南经济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10年及更长时间,各有关部门与单位要强力做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健全建筑市场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2)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3)通过“抓大”和“促小”,使河南建筑业最终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众多专业化小企业为依托,以工程总分包关系为纽带,大小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4)坚持企业改制、改组、改造与强化企业管理相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5)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强化企业集约化管理,促进建筑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6)不断改进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资质管理体制;(7)加大建筑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以主业为龙头,以房地产和第三产业为两翼的生产经营格局,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盈利水平;(8)积极推进建筑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其在建筑经济增长中的比例;(9)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10)大力开拓省外国内国际承包市场,逐步提高河南建筑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实力和占有份额。

参考文献:

[1]河南统计年鉴200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河南统计年鉴199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3]河南省情与统计2000[Z].河南省情与统计杂志社,2000.

An Outlook on Hen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2010

ZHU Jie-tang(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05, 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 perf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blueprint of Hen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en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discuss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blueprint, predict the future worker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e production value and the project quality, and come up with a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statistical prediction;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书明 责任校对:育川)

第8篇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我国GDP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特别是出口的拉动作用最大。据统计,从实体经济来说,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0%,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消费,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可能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而失去动力,而由此引发其它各个产业的逐渐萎缩。从金融业来说,我国的金融业在大踏步走出去,投资美国投资行业的金融企业和资金并不算小,如雷曼破产,我国就有工行、中行、建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不断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得到体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出现动荡,往往折射出实体经济的潜在问题。出口企业大量倒闭,银行坏帐日益累积,投资市场上的资金迅速缩水,企业发债和贷款更加困难,导致人们购买力大大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的出口和投资造成了较大范围的影响,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很深远。

(二)经济低迷对建筑行业带来的牵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楼市严重受挫,呈现低迷局面。很多房地产企业启动的楼盘项目,已陆续停止施工,更不敢轻易开盘。众多房地产开发商表示,原则上将不再新开楼盘;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减速,工业、民用建筑工程量大幅减少,从而直接危及相关产业,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使得建筑企业更加难以承接到新的项目。尤其在当前形势下,一旦发包商、开发商资金断链,对于我们施工企业而言,停工、窝工带来成本增加,不仅利润会减少,工程款可能无法结清,其他非预期的纠纷也可能会增多。大家也许看到了国家即将实施的4万亿元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商机,但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市政等方面,对铁路、公路等建设企业发展相对利好,而我市建筑业的房建工程比重占85%以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土建工程,因此我市的建筑企业一时很难分享到这块蛋糕。

(三)建筑业风险见底到复苏尚需时日。据经济学家分析,工业经济到2009年中期会止跌,2010年初左右将开始复苏,但复苏过程中人们的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培养,从这个角度上说,建筑业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相对于房地产业,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行业复苏预测有一定的滞后期。当前,施工企业手头的工程还有很多没有完工,投资缩水后续接订单还会遇到资金跟不上的问题。此外,由于经济不景气,工程竣工率低,我市很多企业在承接业务时都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并不是接不到新的业务,而是担心越接亏损越大,套牢的资金也就越多。因此,建筑业的风险何时见底,有待进一步观察,预计今年将会是最为困难的一年,建筑业要面对严冬的考验,要有足够的心理和工作准备。

(四)虽然建筑业发展面临着较多的困难,但挑战与机遇同在。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为此中央政府果断出手,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促调整的宏观调控基调,强调把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内需"来拉动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今后三年内我国要新增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进行200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要解决1300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总投资将达到9000亿元;二是*灾区灾后重建市场广阔。据测算,*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将达到1.67万亿元资金,国家财政投入和各地援建等投资不到资金需求量的两成,80%的资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三是国家出台4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各地方政府众多的救急项目,也是今年难得的一次机遇。四是利息一降再降,银根也已开始松动。这是实施收购、转产、多条腿走路的好时机,也是调整结构和进军新领域的好时机。面对这些利好因素和发展机遇,我们的建筑企业应该有理由、有信心去抢抓机遇。能否抢抓机遇,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能力,提前介入,千方百计抢占商机,力争做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开拓者。因此,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建筑业发展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只要冷静应对,趋利避害,理性分析,抢抓机遇,我市建筑业一定会转"危"为"机",延续持续平稳的发展势头。

鉴于以上分析,2009年我市建筑业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坚定信心,理性应对,以企业转型发展为主线,调整发展战略,创新管理举措,在转型中求机遇,在稳定中求发展,确保完成建安产值610亿元,力争有更好的结果;确保完成4家建筑企业的资质升级;上交税收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略有提高;争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40项,"鲁班奖"或国优1项。

二、2009年政府对建筑业的支持与承诺

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快推进"建筑强市"的建设步伐,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口头重视上,更要在如何抓好政策、制度的落实,理论指导如何化为实践发展上做足文章。我想这方面的工作,不管是从政府管理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大有文章可做,这就是今年我市建筑业重点要做的事情,要力争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都有新的突破。从政府层面讲,内容很多,但特别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支持:

(一)思想认识必须有新的转变。90年代以来,我市很多人,包括部分政府官员,都认为建筑业占用了我市大量的人力、资金、土地等资源,没有多少地方税收,是为外地经济做贡献的产业,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对建筑业的误解,很不公平。为什么这么说?建筑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地位已经根深蒂固,首先,它每年为社会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今年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到31.5万人,其中本市就有11.9万人,其次,从富民的角度上说,贡献更大,十多万建筑大军每年赚回的钱少说也有几十亿,人均收入提高几千元是不争的事实,建筑业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主渠道已是无可厚非。再次,在对地方财政贡献上,建筑业上交的地方税收已连续多年占全市地税的四分之一左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四,在提高*知名度上,市外许多人认识*都是从"*建筑"开始的。从耳闻"*建筑"到目睹"*建筑",再到认识*。"*建筑"已成为*的一张闪亮"名片",这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对*建筑业的认识,必须重新审定,旧的观念要及时转变,要从人文关怀着手,支持建筑业的发展。

(二)支持程度必须有新的提高。去年,市里出台了两个针对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政策文件,虽然与大家心里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但其涉及的举措之实,优惠之多,层次之高,力度之大,在我市建筑业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在全省来说也是领先的。今天很多企业和个人受到了表彰,尽管我市财政十分困难,但市委、市政府一定会及时、公正地兑现政策规定的举措和奖励,让广大企业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公信度,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和荣誉奖励。虽然对一个企业来说,这个资金不起作用,但对*政府来说,也是尽了很大努力的。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角度看,对支柱产业地位的建筑业重视程度还必须进一步提高,09年已对贡献奖的条款进行了修改,今后市里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政策和制度建设,要制定更多的实施细则,要把现有的政策活灵活用,并加大执行力度,让广大企业享受更多的优惠和实在,如对购买地铁建设设备,政府一次性奖励补助中天七建200万元。同时,把做大做强建筑业"总部经济"列入市里重要的议事日程(初定在江北高新产业园区内划出地块进行建设),切实解决企业总部用地难问题,真正把对建筑业的重视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服务企业必须有新的举措。政府对各建筑企业的服务,不能光看数字,只做表面文章,更重要是体现在亲近理解、办事规范、优质高效上,使企业在全国各地的服务环境比较中觉得,还是家乡好,形成一种心甘情愿为家乡作贡献的舒心环境。

市建管局要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认真研究全市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及时研究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维护企业利益,促进行业自律。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及决策咨询服务,定期组织企业开展学习、研讨、交流活动,促进共同提高。建筑业协会要积极开展双向服务活动,配合主管部门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要积极做好省、市建筑行业协会有关企业、工程和个人的评先评优推荐工作,打造我市建筑业品牌。

各镇乡、街道要从民生、就业、富民的高度,认真抓好建筑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企业改革、资源整合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推动企业加快发展;要重视建筑业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精心组织好建筑劳务的对外输出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关心支持建筑业的发展。金融部门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对建筑业资金扶持开展调研,开辟出适合建筑业发展的贷款管理模式,增加建筑企业授信额度,加强封闭贷款运行力度;公、检、法部门要加大对侵害建筑业发展经济案件的打击力度,对采取内外勾结、骗取企业钱财的项目经理、工程负责人该立案就立案,该逮捕就逮捕,决不能手软;发改、人事、工商等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引进人才、改革改制、外向开拓、注册登记提供优质服务;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筑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建筑行业特点开展人性化税征工作。

三、2009年对建筑业企业的建议与要求

在此,我也对各建筑企业提一点建议与要求。从企业层面讲,就是如何在危机中摸索新的发展模式,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顺利渡过难关,实现化危为机的转变。

(一)建筑企业适时进行转型升级

今年,我们要利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切实清理我们在思想上、观念上、精神状态上的问题,大胆开辟出一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引导全行业破除思维定势,树立敢闯精神,克服满足既得利益、不愿付出代价、小富既安等陈旧观念,在思想上来一次"脑筋急转弯"。

1、以人才机制创新助推企业转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用人标准,将家族式的用人管理向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转变。二是要重点培养和选择在建筑经济管理、科技应用与创新、工程预决算等建筑业各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更高层次的建造师培训考试和资格申报,同时组织好广大建筑工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建筑业队伍的综合素质。四是要不断引进大学毕业生,并有针对性地放到施工一线,放到不同的岗位上锻炼、培养,蓄积*建筑业发展的后劲。在用人标准上,要坚持公开竞聘、择优上岗、任人唯贤的原则,吸纳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同时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感情留人、薪酬留人、事业留人等各方面,都要制定出既能使人才工作积极进取、又能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

2、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要积极探索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带动企业转型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认真做好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力争年内再有4家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二是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科研专项补助,促进科研经费所得税税前抵扣等优惠政策的落实。组织力量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依靠工程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过程指导和监督,推动企业将工法、QC活动的开展与十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紧密结合。

3、以经营方式转变助推企业转型。在大力完善承包经营管理方式的同时,适度推行直营与承包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学会两条腿走路,特别是针对那些高、大、难工程,一班直营的施工队伍更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花大力气,苦练内功,在发展工程总承包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以施工主业为中心,积极向路桥地铁、科研设计、建筑材料等相关领域和行业延伸,真正组建起集规划、设计、施工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总承包企业,从而在企业资质重新定位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要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然而,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周期进入衰退阶段后,与政府公共支出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增加,建筑企业的市场机会相应增多;随着建材价格的下跌,部分承包工程的成本会有所下降,有利于在建项目的顺利完工;海外建筑企业资产贬值,为中国建筑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对外投资合作、调整业务结构和提升业务层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必须把握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首先,在地域扩展上,有能力的企业要大胆地尝试"走出去"战略。特别是四家特级企业必须创造条件积极"走出去"。这方面,中天、三建、海天三家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海外市场,并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三家企业要积极为我市其他企业传授承包海外工程的经验,有可能的话可以提供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的空间。同时,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专业整合,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形成联合开拓市场的机制,让我市更多建筑企业走向海外。

其次,在行业内部,要实施组团作战,以集群优势开拓市场。我市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弱,但整体优势不如他人,共同开拓市场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核心问题在于很多企业间不愿密切配合,不能协同作战。希望建管局和各建筑业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个问题,努力改变单兵作战、孤军奋战的现状。特别是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后,目前路、桥、地铁等建筑市场很大,但众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资质而无法承接工程,这一点上,我想,是否可以搞企业联合,我市建筑企业之间互相补充,在人力或资质不够的情况下共同承接业务,共享成果。

此外,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选择跨行业发展,去尝试拓展新的行业。

(三)企业管理水平要有所提高

当前,观念不够新、机制不够活、制度不够健全、人才易流失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工程项目已面临微利甚至无利的艰难处境。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坚持严管、增效,和谐发展。不再追求量的扩大,而是充分注重质的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天集团的先进管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努力建立高效、充满活力的企业管理模式,要尝试聘请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把董事长的管理权加以下放,不断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制度。一是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股权流转,优化股权结构,坚持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坚持公开竞聘、择优上岗、任人唯贤的原则,吸纳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并且要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三是要实行质量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运行、监督和激励机制,层层分解指标,制定奖惩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四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安全设施,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和工程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强化安全的良好氛围;五是要加强民工合同和工资管理,努力降低欠薪给我市建筑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9篇

要制订正确可行的战略和规划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

这里的战略既包括公司层面的战略,也包括投资业务层面的战略。公司层面战略要明确投资目标和可以配置给投资板块的人、财、物、机等资源。建筑业企业的投资目标通常以盈利目标为主,以市场开发目标为辅,普遍存在着“主业做规模,投资创效益”情况,但投资目标应追求综合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即系统地考虑利润、市场、技术、规模、负债、社会等效益,局限于某一或某几个因素都是片面的;投资资源主要以资金和人力资源为主,企业要分析自身的投资能力,明确可以配置给投资板块的资金总量和不同时间节点的资金量。即公司层面战略要明确“一给,一要”,具体来说就是“给资源,要效益”。

投资业务层面战略要明确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时机、投资规模和投资标准。投资方向通常是围绕建筑施工主业的纵横向发展,如基础设施、房地产、城市综合开发、矿产资源和物资设备等方向。

但总体来看,随着投资市场的发展,建筑业企业投资理念逐渐成熟理性,相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的投资项目虽然对企业的投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风险相对较高、收益也相对较低,其吸引力在逐渐降低,如纯粹的市政工程BT类或房地产开发类投资项目;而综合性投资项目正在逐渐得到大型建筑业企业的青睐,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发展方向,如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基础设施类+矿产资源项目等等。

为提高企业各个方面的竞争能力,分散投资风险,大型建筑业企业通常投资于多个方向。虽然理想的投资方向是在企业综合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技术、市场、负债、社会等各个相关指标的适当平衡,但现实投资中各个不同的投资项目其主要动机各不相同,或为获取利润、或为开发市场、或为通过在技术上的领先来获得市场和利润等等。这就涉及到如何将有限的投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投资方向问题,即投资结构问题。

企业应以不同投资方向的预期投资效益为依据确定投资结构,预期效益好的,投资资源自然需要进行适当倾斜。这个资源配置的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相当比例的建筑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业上市公司却并未能意识到这一问题,也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投资效率低下、投资效果不佳,即“有付出、有努力,却无收获”。

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考虑的是短、中、长期项目的合理配置问题,考虑到资金的周转率,宜以短、中期项目为主,大型项目则以能分期投资、见效较快、能够尽快回收现金流的为佳。

投资决策属于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投资也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要从国家的宏观政治和经济政策、拟投行业的发展周期、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选择,投资切忌冲动、切忌轻率、切忌侥幸心理。同时,建筑业企业要在不威胁资金链安全、不影响主业正常市场开发与生产履约的前提下,基于自身的资金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当的投资规模。此外,企业需根据不同投资方向的市场环境、项目性质及特点、企业能力和投资目标来制订不同的项目跟踪、运作标准,如制订目标市场区域位置、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回收期、最低收益水平等标准,只有符合投资标准的项目才纳入跟踪与运作范围,合理地制订投资标准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开发效率、降低项目决策难度及减少无谓的资源浪费都是非常必要的。

要重视投资项目运作平台的建设

企业要充分发挥投资行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实现投资事业的良性、长期发展,就必须重视项目运作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的建设来规避风险、提升融资能力、培养人力资源、积累运作经验。

建筑业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运作时有多种平台形式,一种是临时项目部方式,即以公司名义直接投资,在公司范围内抽调人力资源组建临时项目部代表公司进行项目运作,公司融资并投于项目,在项目结束后即撤销项目部并由公司负责后续收尾事宜。如部分企业在运作BT项目时就常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利用了公司本身的融资能力,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效率较高,有利于项目的快速建设,直线职能制的项目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对项目的管控,有利于从全公司范围内为项目配置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不利之处在于不但占用了公司本级的融资资源,公司还承担了项目的全部运作风险。此外,因项目部是临时性机构,项目结束后相关人员即曲终人散、各奔前程甚至于流失,这种情况不利于人才资源的持续培养和发展,也不利于公司风险控制和提升融资能力。

第二种方式也是以公司名义投资项目,但并不以项目部模式运作项目,而是在所在地注册专门的项目公司,以项目公司为平台,利用项目未来预计的盈利及现金流入能力进行融资,公司本级通常提供部分担保,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及现金回收。如高速公路BOT项目、房地产类和矿产资源类开发项目等均采用项目公司形式。与项目部方式相比,项目公司相对固定,权责明确,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及利用项目自身的融资能力,但项目的风险也是由公司全部承担的。

第三种方式是由公司成立专职的投融资平台,如成立投资公司负责全公司的投资项目市场开发和管理,并由投资公司在潜力较大的市场成立区域性公司负责区域内全部项目的运作,或根据公司的投资方向与板块成立专业性公司,或在投资公司内按区域或行业成立事业部来运作项目,公司本级提供管理和融资方面的支持。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发展公司本级、投资公司、区域性和专业性公司、项目本身的融资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解决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和短期心理,有利于公司本级规避风险,权责明确。但不利之处在于管理层级较多,对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能力和管控水平要求较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公司内部投资资源的无序竞争及发挥各行业板块间的协同作用,公司本级不宜成立并列的、多个投资公司、房地产类或矿产资源类公司,公司本级只应成立一个公司级的投融资平台,对全公司的人、财、物等投资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各专业性或区域性公司宜由该平台设立。

上述三种平台方式各有利弊,分别适合于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公司和项目。通常来讲,项目部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处于投资初期阶段的公司,而第三种方式则适合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较为成熟的公司。企业要发展好投资事业,要实现长远良性发展,建立适合自身的投融资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第三种方式可以说是企业投融资平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要把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指项目信息的筛选、跟踪、可行性研究、合同谈判和投资决策工作,它对项目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先天不足”的项目是很难通过后期管理实现企业的投资目标的。为此,企业首先要建立可靠、畅通、可行的信息来源渠道,当前投资市场信息满天飞,中介遍地走,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矿产资源和地产市场表现尤为明显。对此,笔者建议建筑业企业直接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如发改委、招商局、政府独资公司等)、各管理规范的国企或私营公司进行对接洽谈,尽量不通过中间人洽谈项目。其次,对符合初步投资标准的项目要舍得花大力气去进行严谨、科学、全面、定量的可行性研究,一定要投入必需的人力、财务和时间资源,必要时一定要聘请拟投行业内的先进咨询公司协助研究,尤其是对于自己的非主业或国外投资项目就更应如此。一个项目即使是花费巨额前期费用后证明是不可行的,对企业而言,前期的投入也是正确的和值得的。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切忌吝于投入,切忌急于求成,切忌情况不明时的盲目和草率决策。第三,企业要摆正位置、重新定位,重视合同谈判工作。由于建筑业企业在施工合同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有求于政府或建设单位,习惯于被动地、全盘接收招标文件中包含的合同条款,即便是对明显不公平的霸王条款也往往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被迫接受并为此付出代价,因此建筑业企业在运作投资项目时,即使在被政府或建设单位所求时也没有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也不习惯于为自己争取公平的、包含合理利润的合同条款。对此,建筑业企业一定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从投资商的角度和地位与政府或建设单位洽谈合同,并且最好是在项目公开招标前以潜在投标人的身份与政府或建设单位就合同的关键条款进行充分沟通,只有合同的关键条款满足自己的投资目标时才参与项目投标,并且在项目中标后还要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前提下就合同的详细条款与政府或建设单位洽谈,争取好的合同条件,并通过行业内各企业的共同努力来不断改善建筑市场宏观的市场、造价、合同环境及政府与建设单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思想观念,为建筑市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第四,企业要严格决策程序,科学进行决策。除了投资平台或业务部门本身的研究外,参与决策的相关人员,包括投资委员会、管理层及董事会成员也均要进行认真、充分的研究,必要时也可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协助研究。在进行各层级决策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客观公平地参与决策。当采用记名投票时,相关决策人员要明确表明同意还是不同意,并阐明理由,同时承担项目的决策责任,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原则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