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58:46
导语:在生物技术创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十多年前林忠平认识了学界同行台湾中央研究院杨祥发副院长。杨祥发从事乙稀合成途径的基因研究,林忠平十分赞赏杨的工作,两人达成共识:不受政界的影响,促进两岸学术的交流,于是促成了首届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林忠平作为首届会议的组织者,十分关心学者的定期聚会,目前正在筹备第十届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召开。
林忠平因为承担支边的任务,常去新疆。有一次与台湾的一位植物学界朋友在新疆不期而遇,两人一起怀着浓厚的兴趣探讨沙漠公路的绿化问题。听林忠平介绍新疆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之后,许多台湾学者帮情不自禁地提出要在新疆举办一次海峡两岸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科学家天然有着浓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为了这片美丽而又干渴的土地,林忠平教授不断地呼吁业界对新疆给予关注和支持,并向有关部门建议发展新疆特色农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国家的支持,现在新疆已经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林忠平的前瞻眼光:如今的新疆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业区,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除此之外,林忠平教授和新疆农科院微生物所的朋友一起,利用一种遗传改良的耐缺氧细菌做微生物采油,为克拉玛依油田的生物采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几年,大陆科学界与台湾科技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期间,林忠平教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次在福建举办的植物生物会议,其中有台湾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使得福建农业科研院所对台湾农业科研方面的情况有了深更人的了解。此后,他又出面邀请几位台湾朋友到福建农林大学探讨合作项目。在北京大学,他也常参加学校海西研究会的活动,为两岸的学术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林忠平教授介绍说,目前两岸学界的学术讨论和沟通逐渐向技术合作发展,在云南、在上海都举办过十分成功的研讨会。目前南方、北方都有单位希望作为主办单位,请港台的朋友过来进行合作。
论坛邀请了以色列、新加坡、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专家和金融资本专家围绕“生物医药孵化器管理、金融资本支撑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孵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开展主题演讲,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把诊问脉,介绍海内外生物医药孵化与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助推福建省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很快,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领域发明转移拥有量,位居全国第六位,一批创新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厦门大学与养生堂万泰公司历时14年,投入近5亿元研究成功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很多国外企业想到中国来找市场,同时又有很多中国企业想走出去,如何才能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以色列TBN集团总裁Sigal女士给出的答案是“合作”。Sigal女士围绕“国家商业发展与中国创新”这一主题,介绍如何建立成功的全球合资企业,创造合作共赢的平台;如何利用独特的中国创新方式进入新市场,以及如何利用国际孵化器资源培育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她认为,国际孵化器资源对于中国市场,尤其是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研发和创新平台。
不仅仅是Sigal女士,在场不少专家、代表都十分看好生物医药产业。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李珊珊女士表示,医药产业前景看好,加之近几年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俗,现其已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白富美”产业,备受投资者青睐。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袁于人先生除了带来“新型兽用、水产疫苗和新一代生物农药设计思路初探”的演讲外,还希望借此机会寻求产业化合作伙伴。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行下内置式 此方式是主要应用形式。对于提高地温、补充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效果明显,主要应用于冬茬、冬春一大茬栽培。
1.1、挖沟 配置微型挖沟机 作物定植或播种前, 按20cm~50cm宽挖沟槽,槽沟宽度要小于畦上的定植行10cm左右。温室挖沟槽深20cm~30cm, 每条沟槽中间的间距等于畦距。温室冬茬生产在8月下旬~9月上中旬开始挖沟(先定值、后启动)
1.2、铺秸秆
主要选用玉米秸秆,也可选用稻草、稻壳、酒糟、圪囊、杂草等。秸秆用量2000―3500kg/亩,玉米秸拆开捆(不用整捆)铺满入槽沟,每畦30kg~50kg,即每个槽沟内铺用6捆~10捆玉米秸。铺实、踩实。秸秆铺施厚度比沟深高出10-15cm,畦沟两头的秸秆露出10cm~15cm,利于氧气的输入。或利用废矿泉瓶底部打开插在玉米秸两头,输入氧气,减少了铺秸秆两头必须露出所带来的不便。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秸秆上施农家肥 农家肥4000 -5000kg/ 亩,每畦50kg~60kg。化肥混到农家肥中,或在做畦复土中间层撒施。当土壤已经施完农家肥时,可向每畦秸秆上施15kg左右农家肥。
喷施菌液 将宏扬秸杆菌8公斤配2瓶活化剂与80公斤温水搅拌化开,发酵2个小时即可使用。
1.3、做畦
先撒填少量土后,用锹拍打。随后回填土,不断用铁锹拍打秸秆和床面,让土壤和肥进入秸秆空隙当中。覆土厚度18cm~20cm,不能超过25厘米。使畦高25cm~30cm。畦面适当拍打。畦面进一步调平。采用软管滴灌,在畦定植行附近铺双根软管带。低温季节覆盖白色透明膜地膜。采用整畦覆盖,边覆盖边压严。禁用畦垄上对缝条型覆盖和漂浮膜覆盖,防止气害发生。
1.4、 浇水启动 原则:温度需要提升时才可启动。秆杆浇大水,水面达畦高的三分之二,使上层所覆盖的土壤被水洇湿。日光温室冬茬栽培,10月底向沟中灌大水启动。日光温室早春茬,在作秸秆反应堆时,撒完菌种覆土前就浇水启动。棚室冬茬、春茬作过秸秆反应堆的当年秋茬不再作。秋茬作反应堆时,在需要提高地温时向秸秆灌水启动。
1.5、 防虫 秸秆藏有越冬害虫的,覆盖地膜前,畦面喷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虱虫和玉米螟。每亩用40%辛硫磷(黄瓜、菜豆不宜)1000倍液喷撒畦面,或用50%敌百虫乳油800倍液喷畦面(菜豆不宜)。
1.6、定值方法 做完秸秆反应堆7天左右即可定植,尽量抢早。操作行尽量要大,总密度比常规降低(株距比常规增加)10%左右。
1.7、打孔 秸秆反应堆浇水启动后4~5天及时打孔,保持空气含氧10%以上。打孔方法在每行的2株之间外侧用直径14号钢钎子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浇水2次~3次后要补打孔。打孔位置可与前次错开。沙土地打孔间隔时间适当加长。
1.8、预防过高地温
定植初期地温短时间可能偏高,导致植株徒长,不同果穗的果实差距变大。番茄激素喷花使用浓度降低20%。黄瓜向植株上喷100mg/kg乙烯利 ,一周后再喷1次。
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创新应用
2.1、秸秆粉碎生物发酵行下追施创新技术
2.1.1、材料混合 秸秆粉碎2~4厘米,秸秆3000―4000千克/亩。 先将秸秆淋透水,然后按秸秆:土为2:1的比例(体积比)将秸秆与土充分混匀,同时每立方米混施50公斤有机肥,或与常规栽培同量的有机肥。
2.1.2、发酵:将土、秸秆、有机肥充分混匀后,分层撒施菌种(宏阳秸秆降解菌 菌种8公斤/亩、活化剂2瓶/亩),堆成一堆或几堆 ,进行发酵,在土堆上盖一层塑料膜,每隔8~10天倒一次发酵堆。一般夏季发酵20多天,秋、冬季节发酵时间适当延长。
2.1.3、在设施内按南北方向,挖宽65~70厘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两槽之间留过道,以利通风和透光。此规格的栽培槽需营养基质7立方米/亩。
2.1.4、装填营养基质:在槽内铺塑料膜,膜上打两排孔防积水,孔距为30~40厘米、孔径为3~4厘米。最好将过道也铺上塑料膜,可以防止槽边被踩塌,防止冬季栽培时水分过度蒸发,降低温室内湿度。充分发酵的人工营养基质依次装填在每个栽培槽内,高度应略高于地面,因在灌水后营养基质会有下沉。
2.1.5、铺滴灌带和地膜、定植等其它操作同常规栽培方法。
2.2、行间内置式
在定植作物2个栽培畦或两拢之间开沟起土,一般宽30-40厘米、深10-20厘米,离开主茎30厘米远。铺放秸秆30厘米厚,沟两头露出秸秆10厘米,踏实找平,撒放菌种,用锨拍振,回填土壤打孔等,方法同行下内置式。
优点:畦面下陷问题得到解决;不受茬口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使用;改良土壤效果更明显,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最佳;同时有机肥能充分腐熟,减少土壤盐渍化发生,使反应堆技术得到全面提升。但较行下内置式温度提升效果差。应据茬口选择反应堆类型。
2.3、行间直接铺秸秆技术
在垄沟或畦间直接铺秸秆。可以撒菌种 (不盖土)实行高畦(垄)栽培,也可不使用菌种,可结合行下内置式使用。其好处是前期可降低地表温度,防止阳光直射;后期可提高地表温度,降低湿度,还可减少作业时对过道的踩踏,防止地面板结。
2.4、整根秸秆粉碎结合土壤高温消毒技术
创业计划书
项目名称: 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合伙企业
团队名称:
学院:
专业及年级: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2021年6月30日
目录
1 项目概要
2 公司概述
3 产品与服务
4 市场分析
5 竞争分析
6 市场销售战略
7 财务分析
8 风险分析
附录
一、项目概要
随着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大学生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本公司计划将快递、打印、照相、休闲娱乐、办理多种业务、澡堂、外卖配送等一系列关于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集中统一规划管理,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给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并且同时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
二、公司概述
1公司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生活而谋幸福!
2公司名称
大学生综合服务中心
3.团队成员背景
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
三、产品服务
本公司将快递、打印、照相、休闲娱乐、办理业务、澡堂、外卖配送等一系列关于学生生活方面的服务统一集中管理,形成一栋多功能的办公大楼。洗澡堂为地下一层,环境干净整洁,空间容量大,不需学生等待;各种不同种类的快递归一化,安置在一楼,方便同学们邮递和取货,另外在增加专门的配送车,如果同学们有需要,可直接预约送货上门;照相打印超市安置在二楼,价格合理;三楼为办理业务,如联通,电信,移动校园网等等;四楼为外卖配送,只要学生通过手机软件下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到饭菜;五楼为健身房,设施装备齐全;这样综合服务中心,学生不用在校园内来回奔波,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办理所有事物,不仅节省时间,还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市场分析
(一)目标顾客描述
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办事和取货的困扰,因取货或办事而在校园内来回奔波,有时候还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现象和状况,而规划和创办的一所综合服务公司。
(二)市场变化趋势
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活上各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这个市场有着无可估量的前景。目前网上购物,外卖,健身等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欢迎,对于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在校园内,快递点,超市,外卖小哥送餐等随处可见,这更有利于市场的大规模发展。
五、竞争分析优势
1特色经营
对大学生消费市场深入研究,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建立全面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一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创办和经营。
2、方便省事
学生可以在同一地方取到不同配送方式的快递,办理多种关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务,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事情。
3价格合理贴心
钱一直是大学生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不用担心,用最少的钱就可以办理最好的业务,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
劣势
1对于公司来说,客户来源最重要,而刚刚建立的公司来说,拥有信任的顾客是首要人物,要加大宣传力度,了解学生需求,建立最好最棒的服务体系。
2刚建立初期,可能会受到周边店面以及本校原来就存在的店面的不友好的对待和评价,背后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来拉拢学生。
六、市场销售战略
1、澡堂
不仅可以洗浴,还可以泡澡,汗蒸。只需办理充值VIP会员,就可以享受。
2、快递分类和配送
圆通、申通、中通、邮政、顺丰、韵达、极兔、百世等统一规划分管,另外增加专门配送车,学生可以在菜鸟裹裹上预约取件,送货上门。
3、超市打印照相
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仅价格比校外的便宜,而且质量有所保障,另外再发放优惠卷和举办打折促销活动,激发学生消费兴趣。打印每张0.2元,数量越多越便宜,照相提供相应的服装和背景需求。
4健身房
设施齐全,而且还有游泳池,学生可以在这里当私人教练,服务于有需求的同学,同样可以办理VIP会员,享受打折优惠。
5和校园内现有的店面合作
公司提供场地和相应的硬件条件,老店主可以占用场所并交相应的租金,但必须要按照公司新规定的要求运营。
七、财务分析
(一) 启动资金预测
房租:一年36000 元 装修费:5000元 设备及原料:10000元 雇佣费:9000
(二) 固定资产预测
项目
费用
备注
工资
平均1500/人
按不同工种进行分配
租金
20000/年
物业费
2000/年
营销费用
1500
登记注册费
500
其他
200/月
水电费
合计
8700
八、经营风险及规避措施经营风险:
1、竞争对手开业多年,有一定固定消费群
2、经济的发展虽然使学生需求更大,但其他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热门的选择余地更多了
3、新店刚开业,知名度的不够。
规避措施:
1、质量——严格的管理控制体系,在严谨中精益求精。
2、服务——亲切、热情,让顾客的每一次购买倍感温馨。
3、清洁——作为服务业的必修课,时刻以超标准的要求规范自我。
4、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优惠便民的活动。
附录
小组成员及分工:
策划和路演人:
收集资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将“死”的文本资源改变成“活”的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的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先展示理论模型,在动画中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移动,磷脂分子也在不断流动的场景瞬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进行讨论,制作生物膜模型的兴趣立刻得到了提升。借助信息技术,许多枯燥无味的知识可以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知识,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实践教学当中,经常会遇见教学之中的重难点抽象、复杂不宜理解的情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问题转化为直观、简单、形象、生动的情境,这不仅会使教师的讲解变得简单,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如,多利羊的诞生,学生不易记住其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将多利羊的诞生过程以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在旁给予一定的讲解,很容易就将这些重难点突破。
3.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具体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中,由于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观察实验,便于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另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容易地查找资料、学习自己更加感兴趣的知识,甚至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自行加深广度与难度。
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不同种类的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节省了生物实验课中图形绘制的时间等。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只有批改作业后才能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说,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5.结束语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生物技术专业;构建;培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靠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阵地。但从近年来看,大规模扩招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我国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甚至缺乏等不足。因此,如何鼓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在医药学、农牧学、园林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工作岗位青睐于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就迫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除了在相关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外,还专门在大学二年级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结合专业实践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以组团形式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申报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笔者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之一,全方位地参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培养工作,颇有一些体会,本文就谈谈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和初步培养实践效果。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一)科技兴趣小组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因为志趣相投而组建成科技小组,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如海洋兴趣小组,曾经得到了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每年展开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插花花艺兴趣小组得到了青海省花卉协会的大力支持,多次主办了省、校级大学生插花花艺比赛,参与了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内插花花艺比赛和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室内)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还有环保兴趣小组、网络兴趣小组。在这些科技兴趣小组中,既没有老师的严格监管,也没有绝对的学术权威,唯有的是成员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和自由平等的氛围,这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素养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创新社团
本着“共同缔造校园文化,携手保护自然环境”的服务宗旨和“让我们的‘蓝眼睛’,蓝色而不再忧伤,美丽而不失和谐”的服务理念,我院于2002年9月成立了大学生“蓝眼睛”协会。该社团以国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立足于服务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青海湖湿地保护”、“母亲河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各项公益环保活动,用大学生饱满的热情,成为新时代的“绿色生力军”。经过十多年的风雨拼搏,现已成为国内高校知名学生社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中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青海省保护野生动物先进社团”等。
(三)科技项目团队
青海师范大学自2012年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制度以来,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积极组团申报项目。截止目前,已成功申报了近30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药用植物独一味的植物组织培养”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种大小鼠固体制剂的灌胃器”获青海省201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湟水河水质分析与检测”项目于2012年获资助10万元,这是我校获资助的首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此外,学院以生物技术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同时,也鼓励每个老师围绕科研项目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涵盖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充分利用老师的科研项目平台和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团队。这些团队的构建有力促进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校企所合作团队
以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是当今高校的发展方向。近3年来,学院在“校企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与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十余家企业及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研究所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围绕企业或研究所的特定研发项目“,教师+学生”组成技术团队进入企业、研究所,帮助其提高产出效益。此外,学院正在与西宁市城南某社区协商筹建“教学—科研—社区”三位一体的科创团队,如果该团队能成功组建,则会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服务功能。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
(一)实施导师制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与热情,学院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以及专业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讲座,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学院还专门设立本科生科创导师制,对学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实行了本科生科创导师聘任制度,每5年为一聘期,导师的指导工作纳入年终工作量量化考核中,激发了导师的积极性。在科创活动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制,导师可以选择学生,组成科创团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或指导学生申请科创项目,从专业思想引导、科学作风养成、科学技术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创导师,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在导师的点拨下自主申报科创课题。自2013年学院实行科创导师制以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0余名教师担任本科生科创导师,1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30余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申请了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它能使团队成员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增强集体意识,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学院根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在导师和学生工作组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和能力等,制定能鼓舞人心的切实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具体分解给每位团队成员,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清楚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和工作,并迸发出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团队目标而努力。
(三)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为保障。学院通过以下途径以尽量满足大学生科创所需物质和资金:开放实验室。学院目前有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植物资源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湿地生态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中韩野生花卉资源研究所和青海省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可以随时进行使用。依托青海教育厅、青海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科创团队成功申报科创项目后,获得相应经费资助。学院引入了各种类型的创新基金,如设立校企合作基金。导师科研项目经费资助。近3年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创团队已获各类资助达20多万。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科创团队维系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否要立项,如何资助,如何考核,怎样奖惩等一系列事宜都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其有条不紊、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学院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科创团队的良性发展。此外,学校、学院设置了良好的奖励机制,既有团队奖也有个人奖,既有精神奖励也有物质奖励,譬如:学院将参与科创团队的成员按其贡献大小,在年终操行评定中加一定分值;获得科创奖励的同学优先推荐攻读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按照论文级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金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使我院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与获批的数量每年位居学校前列,获奖人次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学校资助,有12篇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研究论文。
作者:王慧春 王文颖 杜军华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郑明涛,刘应亮,罗颖,卢其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4,41(24):153-154.
[3]韦原莲,杨振德,廖秋玲,彭琼,黄秀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85-88.
[4]王慧春,王文颖,杜军华.基于开放性实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212-213.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生物技术专业;构建;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49-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靠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院校无疑是培养这类人才的主阵地。但从近年来看,大规模扩招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我国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甚至缺乏等不足。因此,如何鼓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是当前我国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在医药学、农牧学、园林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工作岗位青睐于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就迫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除了在相关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中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外,还专门在大学二年级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结合专业实践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以组团形式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申报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笔者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之一,全方位地参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培养工作,颇有一些体会,本文就谈谈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和初步培养实践效果。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一)科技兴趣小组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因为志趣相投而组建成科技小组,在业余时间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如海洋兴趣小组,曾经得到了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每年展开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插花花艺兴趣小组得到了青海省花卉协会的大力支持,多次主办了省、校级大学生插花花艺比赛,参与了2013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室内插花花艺比赛和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室内)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还有环保兴趣小组、网络兴趣小组。在这些科技兴趣小组中,既没有老师的严格监管,也没有绝对的学术权威,唯有的是成员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和自由平等的氛围,这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优势,在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素养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创新社团
本着“共同缔造校园文化,携手保护自然环境”的服务宗旨和“让我们的‘蓝眼睛’,蓝色而不再忧伤,美丽而不失和谐”的服务理念,我院于2002年9月成立了大学生“蓝眼睛”协会。该社团以国家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立足于服务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致力于“青海湖湿地保护”、“母亲河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各项公益环保活动,用大学生饱满的热情,成为新时代的“绿色生力军”。经过十多年的风雨拼搏,现已成为国内高校知名学生社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中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青海省保护野生动物先进社团”等。
(三)科技项目团队
青海师范大学自2012年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制度以来,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积极组团申报项目。截止目前,已成功申报了近30项科技创新项目,其中“药用植物独一味的植物组织培养”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一种大小鼠固体制剂的灌胃器”获青海省201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湟水河水质分析与检测”项目于2012年获资助10万元,这是我校获资助的首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此外,学院以生物技术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同时,也鼓励每个老师围绕科研项目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涵盖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充分利用老师的科研项目平台和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团队。这些团队的构建有力促进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
(四)校企所合作团队
以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是当今高校的发展方向。近3年来,学院在“校企所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与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十余家企业及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托企业、研究所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围绕企业或研究所的特定研发项目,“教师+学生”组成技术团队进入企业、研究所,帮助其提高产出效益。此外,学院正在与西宁市城南某社区协商筹建“教学―科研―社区”三位一体的科创团队,如果该团队能成功组建,则会进一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服务功能。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
(一)实施导师制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与热情,学院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以及专业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讲座,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学院还专门设立本科生科创导师制,对学院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实行了本科生科创导师聘任制度,每5年为一聘期,导师的指导工作纳入年终工作量量化考核中,激发了导师的积极性。在科创活动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制,导师可以选择学生,组成科创团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或指导学生申请科创项目,从专业思想引导、科学作风养成、科学技术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科创导师,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在导师的点拨下自主申报科创课题。自2013年学院实行科创导师制以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20余名教师担任本科生科创导师,1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30余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申请了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它能使团队成员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增强集体意识,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学院根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在导师和学生工作组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和能力等,制定能鼓舞人心的切实奋斗目标,并把目标具体分解给每位团队成员,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清楚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和工作,并迸发出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团队目标而努力。
(三)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
生物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为保障。学院通过以下途径以尽量满足大学生科创所需物质和资金:开放实验室。学院目前有青藏高原环境与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植物资源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湿地生态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中韩野生花卉资源研究所和青海省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大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制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可以随时进行使用。依托青海教育厅、青海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科创团队成功申报科创项目后,获得相应经费资助。学院引入了各种类型的创新基金,如设立校企合作基金。导师科研项目经费资助。近3年来,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科创团队已获各类资助达20多万。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科创团队维系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否要立项,如何资助,如何考核,怎样奖惩等一系列事宜都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其有条不紊、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学院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相关规定进行了细化,有效促进了大学生科创团队的良性发展。此外,学校、学院设置了良好的奖励机制,既有团队奖也有个人奖,既有精神奖励也有物质奖励,譬如:学院将参与科创团队的成员按其贡献大小,在年终操行评定中加一定分值;获得科创奖励的同学优先推荐攻读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按照论文级别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金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团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使我院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与获批的数量每年位居学校前列,获奖人次也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有近30个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学校资助,有12篇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郑明涛,刘应亮,罗颖,卢其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4,41(24):153-154.
[3]韦原莲,杨振德,廖秋玲,彭琼,黄秀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85-88.
[4]王慧春,王文颖,杜军华.基于开放性实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16):212-213.
关键词:生物专业 信息技术 创新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30-02
创新是创造、革新的过程,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大胆提出科学假设,利用现有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发明创造,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和优化创新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个体差别,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对生物专业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涉及高等教育的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生物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机,各个国家都将科学教育放在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位置,在这个背景下,21世纪初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生物专业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一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尖子,改革是围绕学生的切实需要以及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包括创造力、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从国家资源上来讲,是可持续发展中脑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成为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物专业教育的改革,要求生物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人才观,树立民主观念,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加强德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我们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以,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创新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
创新思维需要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因此在制定生物专业培养方案时,需要注重加大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整合优化实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把创新精神培养纳入实验教学中,构建新的实验体系,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纳入实践成绩评定中,从实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实施弹性实验教学,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有目的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在生产实践中去验证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大胆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走进互联网,了解世界,扩大视野:把探究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对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建各种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和参与精神培养的课堂及课外教学模式。例如,教学中可灵活采用:启发鼓励式教学、谈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式教学、过程探索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研究性学习、STS教育、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及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等方面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主动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在开展创新思维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一种强烈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内部的推动力,才会有刻苦的学习,才会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进而才会有创新思维的萌芽与培育。“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要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网络带来的强烈外部刺激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一种进入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利用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多媒体、超文本、交互等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能够创设愉快的、数字化的学习情境。
3.2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扩散性
扩散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扩散性又称发散性,是一种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在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寻求新设想的思维方法。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采取多种方法来思考,并在运用法则、定理、规律的同时举一反三,并且能不循常规,寻求变异,勇于创新。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这样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一系列的对话,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创新性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最为简捷的方法。
3.3 有效重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能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准确定位、优选解决方法。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具有可组合性、可选择、可扩充性等显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和新的知识、过去的经验和新的经验、旧的概念和新的概念重新加以组织、重构,转化为新的知识、经验和概念。使得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将能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
【摘要】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创新,初步构建了一套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的集成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的试运行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集成教学体系;生物技术;专业实验;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39-02
自1999 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教学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被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1]。从1997 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生物技术专业至今,全国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无论从办学点还是从招生人数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高等学校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合格人才,是摆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从1996年开始招生的本科专业,如何办好生物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特别是如何发挥实验教学在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创新研究,初步构建了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的集成教学体系。
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项目的设置常常是按照多年不变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设定,缺乏实验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性和连贯性,存在实验项目之间相对孤立、内在联系弱的缺陷;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更新慢、实验信息含量低、实验工作量不饱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弊端[3]。这种模式往往抹煞实验课本应带来的科学探索的好奇心,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学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比着葫芦画瓢。这种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丧失了国家培养人才的良好时机。
2 目前实验教学所追求模式的优势及劣势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校的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等学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重视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多渠道加大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支持和投入,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步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弊端,使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但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实施中仍存在学籍管理方面,实验指导教师的课时工作量不合理方面,高水平实验指导教师的缺乏方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滞后等方面的矛盾,使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甚至使其流于形式或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我们认为除了尽快解决制约实验创新教育中诸多不和谐的瓶颈因素以外,实验教学要在创新教育中发挥作用尚须在系统性、科学性、体系性等方面加强研究。
3 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中的困惑
生物技术专业并不是在招生初就有了一套成熟的系统的实验体系。我们现在运行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经过了一个相对漫长的探索和构建过程。学校在1996年招收了第一届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虽然在初上专业时就拟订了生物技术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但当时的实验依附于《DNA重组技术与原理》、《农业生物技术》、《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与组织培养学》等理论课中,同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开出的都是相对独立的实验并且部分实验有重复设置现象,也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们与全国高校一样也进行了实验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我们也一度采用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分阶段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学生中仍存在很多疑虑,学生反映虽然有知识点,有实验技术技能的强化训练,专业实验仍似乎有一层纸蒙在这些实验知识的表面,使学生还难以识破这些实验知识和技术的“庐山真面目”,学生对所学的实验技术和技能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是能否发挥作用仍存在疑虑,学生创新探索的欲望还没有充分激发和释放。
4 我们优化创新的全程两大实验路线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梳理实验条件和凝练专业实验项目,以科学研究思路为线索,以生命科学为生物技术专业实验的大背景,以实际科研的时空为实验秩序重新设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把实验教学元素、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方法有机组装入实验教学体系,集成了以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两大主线的环环紧扣紧密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集成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了以植物细胞工程为主线的《组织培养综合实验》和基因工程为主线的《基因工程综合实验A》、《基因工程综合实验B》三门实验课程。《组织培养综合实验》以烟草组织培养为主要内容,以烟草取材外殖体消毒无菌接种愈伤组织培养芽的分化培养组培苗的生根培养炼苗组培苗移栽为主要实验路径,使学生全程完成从化学药品配制培养基开始到完整培养出烟草组培苗并移栽成活的科研步骤,使学生受到强化的系统实验训练。《基因工程综合实验A》以目的基因(PVYCP基因)的克隆和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转化为实验路径;《基因工程综合实验B》以基因转化转基因植物的获得转基因植物分析为实验路径;该二门实验中PVYCP基因为主要线索,课程间自然衔接,实验之间步步紧密相连,全部实验上下贯通。三门实验课程有机结合、高度集成,实验体系基本呈现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全貌。
该专业实验集成教学体系构建了两条大实验路线,重点强化了系统化的专业实验实践技能训练,解决了目前弱化专业教育的倾向;以现实科研的实验手段和方法的转化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检验学生的真才实干;充分挖掘实验教学中心的教育资源建构了高效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验技术教学平台;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实验课程之间衔接差、实验内容重复、专业训练差、操作单一、实验内容陈旧等);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屏障,优化并突出了主题清晰的实验路线;以实际的科研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先进的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5 生物技术专业大实验教学体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5.1 润物细无声:该实验教学体系不注重形式的新奇,注重实验内容的合理、真实、有效性,注重遵循科研规律,注重循循善诱的培养规律,注重水到渠成的质朴思想,坚信实验教学质量由量变到质变这一必然结果。
5.2 抓主要矛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牢牢抓住当前制约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学生所学与人才市场所求脱节,实验内容必须与当前的科研、生产实际接轨甚至要适度超前,实验内容先进、实验路线逼近科研现实、培养方案抓住国内国际的前沿才能培养出有综合竞争力的学生。
5.3 挖掘有利因素:充分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合理整合师资及物化资源,使该实验体系的技术路线与工作路线相协调追求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验体系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5.4 激发实验者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交汇于有吸引力的实验方案才能共鸣出创新的渴求,才能从内心涌动出实验探索的激情,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迸发出空前的实验积极性。
5.5 实验体系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缩短示教时间,拓展思维空间,扩大信息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简捷直观的信息交流保障了该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
6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集成教学体系的特点
该实验体系突破了大部分学校所推崇的目前最先进的“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教学的分层次、分段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生命科学为大背景构建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线的两大实验路线,让人为划分的“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的实验类型在两大实验路线中自然展现,归还实验于本真,在实际的科研、生产工作中没有实验类型清晰的边界,只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路线、工作路线和创新灵感。
打破传统的理论和实验课程之间的屏障,从最新的科研成果中转化实验内容和技术并集成为更高层面的大实验路线,使其在技术路线、工作路线上与实际科研并轨,使实验最大可能的具备先进性、时尚性、真实性、创新性和学科代表性。
实验体系降低学生专业实验出发的起点,精细刻画实验过程的每一个节点,抬高学生专业实验结束的终点,注重学生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激发。
该实验体系中组培材料和目的基因具有可更换性,实验节点的技术和方法也可根据科学研究动态进行更新,实验体系具兼容性、动态性、探索性和科学研究的即时性。
该实验体系的设计向学生表达清晰的实验理念:“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再小的一个技术环节的突破也是创新”;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积“小”技术成解决问题的“大”生物技术,须静心积累,持之以恒做学问。
该体系把科学研究引入本科教学过程,并实验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重在创设“真刀真枪”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使学生在科研氛围中熏陶、磨练、成长,落脚于提高学生就业、考研的综合竞争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该专业实验集成教学体系在试运行中已初步显示了其强大功能。学生们普遍认为,在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中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线的两大实验路线以科研的方式和水平进入本科生的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实验的魅力,他们说: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理念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受到了零距离的实验培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的奥妙,缩短了我们与科研、生产的距离,激发了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实验体系覆盖了生命科学实验操作中的基本技能和技术,实用性非常强。因此,该实验教学体系在培养高质量综合性人才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使专业实验集成体系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27(4):68-69
[2] 黄家才,张爽.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