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8:58:48
导语:在创新网络服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馆(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省档案局要求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31-0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读者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通过互联网,读者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文化的信息中心,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顺利跨入数字化时代,满足读者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为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落后的服务形式和理念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对象固定,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即主要是以图书馆为轴心的“读者―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服务方式,习惯于等读者上门。馆员比较安于现状,服务不够热情主动,不能主动向读者供给更多的服务,使服务工作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
(二)馆员专业素养不高
馆员在高校中地位不高,使得图书馆队伍不稳定,业务骨干的不断流失,导致馆员整体素质偏低。多数馆员从事的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具备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知识、网络开发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不多,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
(三)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虽然高校的校园网资源已经普及到图书馆,各教学单位,包括学生的寝室也都有网络,但网络服务没有同步发展,在给读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使得图书馆现有资源利用受到限制。
二、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内容
(一)创新服务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服务质量是否良好,读者最有发言权。图书馆的工作要做到以读者为主体,围绕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即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提高馆藏的文献利用率,增加图书馆开放时间、扩大服务对象,吸引多层次读者群到图书馆借阅。总之,“以人为本”就是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是根据广大读者的需要来开展的,以读者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尺度。
(二)创新服务的内容
1.信息资源方面
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因此,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创新服务的效果。
(1)推行图书荐购系统,优化资源建设。为了提高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多数高校图书馆推出了“图书荐购”服务平台,使校内职工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科研需要在网上进行新书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图书馆都开展了新书荐购、好书推荐,使资源建设更加符合读者的实际需要,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2)挖掘优势资源,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特色馆藏建设和特色资源服务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重点和趋向。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图书馆从网络获取的资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建设具有其专业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在网络时代赖以生存的资本。
(3)参与资源共享,保障文献提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日俱增,图书馆面临着文献指数剧增与图书馆经费紧缩,用户文献需求日益增长与图书馆资源有限的两大尖锐的矛盾,因此,文献资源共享成为一种迫切需要。馆际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文献的互借传递不仅能大大满足读者需求,更是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各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优质服务目标。
总之,图书馆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开发信息资源、优化资源建设、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学科收藏。要有计划地采购图书,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
2.服务方面
(1)定期开展讲座。由于现在的大学专业设置较多,很多学生在入学后很长时间都不了解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和工作形式。所以,应该定期在学校内开展专题讲座,特别针对刚入校的新生,使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及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
(2)建立导读服务体系。导读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馆藏文献指导读者如何查找和阅读文献的工作。读者通过图书馆的导读服务系统,能快速查询到自己所需文献,提高文献利用率,还能通过导读服务,迅速理解某本图书的内容,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书目,节省读者的时间。因此图书馆应开展导读工作,建立健全导读制度,并设立导读反馈,及时收集采纳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馆的导读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服务效果。
(3)科技查新服务。提高学术水平,是各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馆内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的优势,在科研立项、成果评审、申报奖励等方面为学校和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提供优质的科技查新和信息咨询服务。
(三)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培养
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人力资源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否有效地开展,是与其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紧密相关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对馆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同时要不断引进、开发人才,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图书馆已不再是传统的藏书场所,它应该是一个新型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只有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大胆地进行服务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社会,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读者。
【参考文献】
[1]张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智能手机用户开放的手机图书馆服务[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6):64-68.
[2]黄文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内容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9-101、80.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由于公共教学系统的改革,社会信息需求扩大,公共图书馆逐渐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在这一形式下,公共图书馆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改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策略。
一、建设服务主导型的公共图书馆体系
(一)公共图书馆应该把数字化建设作为提高服务的首要目标。二十一世纪的图书馆注重数字化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和新技术的改革等因素,信息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因此,要想满足读者需要,符合时展,公共图书馆就应该借助网络,收集、整理网络信息,并提供给客户相关的信息。此外,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处理,使得信息以数据库、多媒体和超文本的形式存在,是图书馆对传统设施的深化、延伸。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服务主导型为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更高的要求。
(二)把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首要责任。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密集人才的最好环境,有着综合的学科、丰富的资料、充足的知识等特点。在提升了馆舍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等同时。在现实角度上说,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日益发展,任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服务都将被淘汰。公共图书馆具有提高读者素养、满足读者需求,更对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规范图书馆模式,必须新服务观念、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公共图书馆只有在这些背景下,创新服务环境,并利用新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最大需要,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完成新时期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三)服务性图书馆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服务创新的体现。图书馆处在信息时代,不仅具有收藏、流通信息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深层次的加工信息,满足读者针对性的需求。
当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硬件设施、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不断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特征在公共图书馆上不仅体现在外在条件和工作形式,更是通过其服务的内容体现出来的。这种现代化需要创新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二、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策略分析
(一)在日常的管理中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关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从以前的以“物”或者以“书”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第二,要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服务理念,逐步确立读者的主体地位,及时的维护和实现读者的利益,满足读者的需要。第三,公共图书馆要以服务读者为主体,给读者提供热情的服务,鼓励读者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合作。这样就有利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的互相了解,使得管理员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二)要建设资源共享设备,完善知识的增值服务。第一,图书馆必须建立知识管理中心,包括开发的知识系统、并整合以前的传统图书资源,以实现知识的增值服务。另外,公共图书馆也应当把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体系逐渐由线条型转变为网络型,以减少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障碍。在分析、选择、整合知识的基础之上,深层次的挖掘信息中的有用部分和隐形部分,使知识服务的本身产生价值,实现创新,满足读者需求,以提高服务的有效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由于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是读者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所以图书馆应该优先考虑资源建设,将资源共享提到议事日程。第三,为了避免公共图书馆之间因为资源的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公共图书馆必须发挥信息的最大功效,为特定的读者找到相应的资料,提高服务的有效性。
(三)转变观念,积极创新。第一,服务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思维观念的转变。最为服务主导型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的创新,不断改变和完善管理的思路和方式。我们要倡导服务意识,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第二,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最近几年的图书馆界,逐渐引进了这一观念,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在这样的理念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以计算机管理的方式对读者的出入进行管理,并设立入关手续等的相关办理场所。这些就要求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理解和关心读者,并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服务的价值、完善服务过程。第三,创新思维体现在思想意识的解放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观念,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热情、态度更加亲切,图书馆的管理人性得到加强,这也反映了图书馆尊重、关心读者,激发了读者的激情,满足了读者需求,实现了服务水平的飞跃式发展。
(四)公共图书馆必须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时效性。第一,图书馆服务的目的就在于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图书馆工作者为读者服务时,要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要求,不能不主动,为了推卸责任轻易的说出“不知道”、“不会”等。无论读者有什么问题,图书馆工作者都必须及时的回答,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解决,要采取措施及时获得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机制更多的是考虑图书经费的投入、馆舍的面积、设备的配置等问题,一味的注重图书借出量、读者数目等硬性指标,很少考虑到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实际需要,更很少关心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服务只是以书和硬性指标为要求,不顾及人的感受。所以在这样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下,尽管工作人员的工作井然有序,但服务水平却很低很薄弱。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和滞后,阻碍了图书馆改革工作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给改革制造了阻力。因此,图书馆必须改变这样的服务模式和理念,以人为本,服务于读者。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这也是图书馆发展新思路的体现。第二,图书馆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化的建设,既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时代要求,也是图书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和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过程,逐步建立统一、方便的信息操作平台。同时,图书馆还应当加强内部的管理,优化服务水平、简化服务方式,打破工作者和读者的障碍,开发和建立人机对面的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曾强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使信息产品能够顺畅的流动,以实现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公用,提高信息的利益效率,从而促进知识、资料的共享。第三,图书馆在布局设计和环境布置等方面应体现人文主义和“以人为主”的理念。图书馆的馆舍是工作主体,是图书馆重要的财富,也是联系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桥梁、纽带。馆舍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要以服务读者为目标,逐步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实现服务的最优化和服务的便利性。另外,也反应出公共图书馆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社会信息资源中心,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为求知者服务。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技术迅速普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随之提高,不仅促进了读者的智力、能力的增长,还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承以前的传统的工作模式,还要积极踊跃才创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保障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发展,使图书馆价值和服务水平最优化、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秋梅.数字参考服务体系结构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
关键词:网络;档案;创新服务
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4.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二、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院图书管理; 流通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6-01
Innovating practice of circulation service of hospital librar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Huang Jinyan Bai Ping Zhang Lumei Chen Qing Li Qingli Sun Guangmi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new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circulation service of hospital librar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new ideas for circulation service innovating by focusing on updating and expanding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of circulation service.
【Key words】network environment;hospital library management; circulation service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为医院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殊性,给图书流通管理服务增添新的动力,有益于准确快捷地向广大读者传递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因此,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流通管理服务工作,为医教研人员提供创新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更新流通服务观念,采用网络技术手段,完善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我院是全国第一批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拥有5个全军专科中心、7个军区专科中心和4个科研基地,是广州市医保定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等7所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图书馆占地700平方米,位于医院科技文化中心,担负着为全院医、护、技等工作人员进行科技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相继出现和互联网的普及,图书馆流通管理服务工作越发感到力不从心。为适应网络环境下医院发展的新要求,我馆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思路、研究对策,从更新服务观念入手,抓住图书管理流通管理服务这个关键环节,实现了以下观念的转变。
1.1 流通服务模式由传统型向数字化转变:流通服务是医院图书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图书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准确及时地向广大读者传递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流通服务的首要任务[1-2]。近几年,我馆积极钻研、主动提出了建立搭建医院信息平台的-医院局域网,得到了医院的重视并采纳。目前,我们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MEDLINE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文生物医文献期刊全文数据库(FMJS)、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等资源在我院院网中进行资源共享。全院每一个科室的医生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科室和服务单位等均可在其终端上通过网络链接到上述数据库并进行文献资源的查询、阅读和下载,这大大满足了医疗和各类人员上网查阅文献的需求,提高了读者利用现代化设备检索、应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为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体现了馆藏由“传统物质型”向“网络数字型”的转变,实现了流通、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流通服务管理理念,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1.2 流通服务手段由常规型向自动化转变。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速度快、途径多、内容广、形式新等特点,近几年来,我们积极适应环境,主动应对挑战,不断创新,将流通服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服务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局域共享为基础,以知识信息开发为手段,突出信息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数字化图书馆。我们采用ILAS系统,在采访、编目、流通、检索等工作进行了自动化的管理,避免了在过去书目著录中,由于著录项目及格式的不统一,使很多数据库只能自建自用、不能互相兼容共享的问题,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服务和空间,同时也为实施网络信息服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此外,在网络化环境下,我们向读者开展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工作,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本馆人员的素质也随之提高,从而发挥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1.3 流通服务对象由以馆藏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流通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一项工作,它不仅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同时也是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我馆彻底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建立了“数字图书系统”,构筑以读者为中心、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导向、以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为重点的服务模式。我馆引进中汉公司多种数字图书共2.6万册,其内容覆盖了医药卫生、生物科学、文艺、计算机、语言等多个学科知识领域,为读者创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借阅、浏览到最新、最好的图书书目信息,这种方式方便快捷,节省时间和人力,完全摒弃了手工操作的繁琐和不便,显现了现代化图书馆的独特优势;引进数字图书后,我们在2008年做了读者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对数字化文献信息的需求率达到了100%、对相关的管理制度给予98%的赞同,对数字化文献作用的发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调查,我们感受到了读者对图书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要求十分强烈,读者对于数据库资源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也日益增强。
2 拓展流通服务途径,广泛利用网络技术发挥传统图书馆的效能
传统的流通服务主要以封闭架构式藏书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场地、时间、资金等多种因素所制约。而网络环境因其开放灵活、没有围墙、没有门槛、突破了时空限制、享受因材施教等优势,为图书馆拓展流通服务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和途径。
2.1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我馆与广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教育和科研系统图书馆联合,利用各馆的信息服务和咨询专家的优势,建立了面向社会的网络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地方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优势,通过各级图书馆发挥信息的辐射作用。如广东中山图书馆的“网上咨询与导航”咨询网络,“馆际互借证”等等,已成为我院医教研人员获取文献资源的较好补充。
2.2 建立面向读者的个人信息服务系统:图书馆在拥有一定数量的数字化资源后, 如何让读者通过网络获得图书馆的信息是当前需求的新形式。为此,我们利用医院局域网这个平台,自主创新开展了基于“医院电子政务网”的读者服务工作,为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建立各自的用户名和专属密码,可以自由地查阅、下载和上传所需的各种资料,将流通、检索、参考咨询、中英文翻译、图书馆信息、远程会诊资料传输等,都依托电子政务系统这一平台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这一做法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还提高了效率,深受读者的欢迎。
2.3 建立授权用户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服务体系:从外部环境看,我馆已经具备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环境。网络化与自动化是构成现代信息服务环境的基本框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局域网、校园网已建成,并通过先进的网络接入技术联入了国内外综合网络,构架成基于网络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的大平台。从内部环境看,我们医院与军内各大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教学等网络服务,也为我们建立授权用户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服务体系提供了条件。
图书馆流通服务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国内马红月等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展[4]。我馆从更新流通服务观念、拓展流通服务途径、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入手,在图书馆流通工作中不断尝试各项创新服务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今后我们将对网络环境下如何深化流通服务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医教研人员提供更为快捷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韦耘耕.信息时代医学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思考[J].医学文选,2006,25(4):797-799
[2] 岑旭.提高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的管见[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2):185-186
摘要: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表现出服务泛化、用户多元化、服务个性化和时效性等特点,文章论述了基于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变化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的策略及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1-0088-03
1网络环境下读者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及特点
1.1服务泛化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和高速信息传递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读者用户面临着一个全新信息环境,信息资源的生产、收集、传递、组织和利用的方式与途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读者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将搜索引擎作为链接信息资源的中介。2007年,百度和Google相继推出了图书搜索服务平台,这一标志性事件反映了以百度和Google为代表的信息提供服务商逐渐淡化了传统的行业分工界限,开始进入出版发行商与用户的中介环节。这一变化使得传统图书馆在网络信息链中的角色日趋边缘化。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图书馆界提出了“泛在图书馆”概念,其基本的涵义就是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即任何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取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这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指明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1.2用户多元化
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环境。在这个平台上,海量信息资源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使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任何联网的读者用户都可以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的潜在用户。传统图书馆的用户早已超越地理范畴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本单位范围内,这种变化使得传统的图书馆用户范畴更趋多元化,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征。
1.3需求系统化和个性化趋势明显
任何用户在从事科研、教学或者满足兴趣阅读时,都希望尽可能地占有更多的知识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但海量信息资源的混乱、无序,也给用户获取有效信息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对于从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用户来说,他们都希望获取专业领域内全面、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但同时他们又不希望在剔除无效信息上浪费宝贵的时间;此外,读者用户因职业、专业、工作环境、兴趣爱好等不同,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即便同一读者用户,由于工作、社会发展和学科交叉等条件的变化,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用户的个性化行为也日渐突出,他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往往希望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接收信息,这也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4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般来说,熟悉计算机网络并能有效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操作界面的用户,大都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这一部分用户很可能只是图书馆潜在用户的一小部分。目前还存在大量信息素养不高、对信息资源又存在或多或少需求的普通用户,他们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和操作界面及程序还可能缺乏了解,导致他们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对于自身的价值缺乏认知,或者是不熟悉该馆的操作界面和组织形式,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望而却步。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图书馆由用户专业化向用户大众化的转变。目前由于体制和经费上的限制,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为潜在用户提供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行的做法就是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用户指南,指导普通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
1.5时效性越来越突出。
网络信息资源之所以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除了免费的特性之外,时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用户上网寻找信息资源,就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按照齐夫最小努力原则来说,用户总希望在问题解决的前提下获取信息所花费的工作量最小,以便使信息行为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优化。通常来说,用户总希望他们获取全面、准确信息的愿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相比以往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而言,显然网络最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2.1由柜台式服务向自助式服务模式转变
高密度的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资源由印刷型向数字化转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信息量和覆盖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现代多媒体及高存储技术的广泛使用,现代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与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打破了以往的地域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②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展了馆藏信息资源的类型,除了传统的纸质印刷型文献,涵盖了文本、音频、视频、图像信息为一体的电子信息资源逐渐构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③图书馆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电子文献在馆藏资源中的比重日益提高,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2.2用户信息素养培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应用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信息代沟”问题也越发突出。在海量信息资源面前,很多用户不知道如何查找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怎么样才能鉴定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判定获取信息的价值等等。强化对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本馆信息资源介绍。通过视频或网络教学的方式向用户介绍本馆馆藏资源的来源及具体分布情况。同时,也要向用户着重介绍本馆在专业领域内收藏的资源范围以及特色资源,方便用户对本馆资源做出大致的判断。②加强对用户信息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培训。前者主要取决于用户自身的专业素养,图书馆可以对服务对象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的细分学科逐一介绍,或者通过视频或网页的方式将整个专业结构表达出来,便于用户查询;就后者而言,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查询特点,构建出合理的资源组织形式,加强对用户在提炼信息需求概念等方面的培训,以便他们制定出合理的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率。③强化检索技能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检索方法、检索逻辑、检索语言和基本的检索技巧等等。教学方式可以采取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方式。课堂教学采取现场互动模式,每一个步骤都要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用户只有成功通过操作系统考试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网络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制成视频材料,放到图书馆主页较为醒目的位置,便于用户查找。
2.3个性化服务日渐突出
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信息来源和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一般用户已不再满足于通过图书馆获取所需文献信息,出于对专业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获取信息全面、完整、准确、来源广泛的途径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针对用户这一需求变化,图书馆理应构建出与用户信息需求相适应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习万球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分解成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需求分析、个性化提取服务和个性化传递四个环节,他认为建立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机制,必须要实现个性化的服务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和服务质量三者的有机结合。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工作已由过去的面向馆藏资源为中心开始向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转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要通过整合本馆特色资源,展现出个性化,并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服务。
2.4资源共享理念逐渐成为共识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日新月异,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图书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开支压力。理论上来说,任何一家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总是有限的,而用户的需求则是无止境的,这种信息供需失衡的现状使得资源共享理念日益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图书馆只有通过馆际合作,建立起运转通畅的资源共享网络,使不同图书馆之间的现有信息资源互为补充,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通过协同合作,尽可能增强信息资源的购买力,特别是那些价格较为昂贵的电子资源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3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策略和途径
3.1自助式服务
图书馆自助式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趋势。它是建立在用户“非中介性”信息需求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服务模式下,用户不需要通过图书馆中介和帮助,可以直接获取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包括自助图书馆、Mlibrary(个性化定制)、ATM机(自动借还书机)和移动图书馆等。目前,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等地公共图书馆相继在公共场所设置了自动借还书机,同时还配置了自动复印、扫描、打印机等,这些自助设备为用户自由使用图书馆带来了极大便利。东莞图书馆还设立了专门的自助图书馆室,24小时开放,用户随时都有书看、有书借;山东省图书馆设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采用了无线射频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任何读者只需拥有二代身份证,就可以在自助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实现图书自由借还;广州图书馆设立的“自助图书馆”不仅实现了24小时服务,用户还可以定制网上预约。2011年6月,国内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达到9.07亿,手机上网用户总数也高达8,051万。早在2000年,国外一些图书馆就已经开始建立移动图书馆,通过短信和无线上网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书目查询、图书预约、续借、到期提醒、讲座预约、新书通报等多种服务。2003年国内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也相继开办了移动图书馆。这种自助服务不仅延长了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创新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同时也节省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完善了图书馆区域内的集群服务网络,有效实现了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也极大满足了用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心理,让他们充分享受到了图书馆服务的乐趣。
3.2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馆员为主导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在信息社会中,用户的信息源和信息获取渠道都趋于多元化,但甄选大量散漫无序的信息数据,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明显。这就为图书馆服务重新定位提供了契机。在海量信息资源面前,学科馆员通过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然后从大量无序信息中甄别、筛选、组织、加工和提炼出有效信息给用户。同时,学科馆员大都具有专业化的知识背景,熟悉和了解某一专业领域内最新科研动向和学术成果,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学科情报分析能力,并且通过职业发展不断更新和深化学科知识,他们比一般科研人员更了解专业发展现状、态势和学科前沿问题,又能综合运用图书馆各方面资源和信息工具,为用户提供课题申报、预研、研究、成果评价以及信息反馈等各方面的服务。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方面独树一帜。该馆自2006年组建以来,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学术视野和专业情报分析能力的学科馆员队伍,他们将服务对象分解为116个服务单元和用户虚拟空间,针对用户需求,深入科研一线,提供实时咨询,为用户的自主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保障。学科化服务有效促进了用户学术研究与科技信息系统的紧密结合,显示了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3.3泛在化服务
与自助式服务有所不同,泛在化服务更强调用户的自主性。通过计算机与其他智能设备的有线或无线接入,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和虚拟社区中去。通过与Blog、MicroBlog、Mailinglist、BBS和Folksonomy的用户保持全天候的联络,以便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在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下,用户可以在24小时内通过便携式数字化设备随时随地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开放式信息存取和知识导航等服务。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716.2万户,有线数字化程度达到57.21%。数字电视在国内的普及,为图书馆推广泛在化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数字电视的交互功能和相应的技术开发,将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与数字图书馆对接,就可以将图书馆信息服务送入到千家万户,用户只要打开电视,就可以接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随着新型互联网协议电视(IPTV)的出现,未来数字电视将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用户不仅可以自由选择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遥控器上传要求定制服务的信息,这就为图书馆开展泛在化服务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4结语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全心全意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图书馆只有根据信息时代用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服务,才能推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在信息时代进入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习万球.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与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2009(1):78-81.
[2]中商情报网.2011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统计.http:///news/201112/23/174651_67.shtml.
[3]蔡冰.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构[J].图书馆,2009(2):78—81.
[4]尚月.用户需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演变[J].图书馆学刊,2003(5).
[5]张娴,杨志萍,王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及服务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3(6).
[6]陈清文等.泛在图书馆的特征[J].图书馆杂志,2008(3).
[7]韩海涛,谢春林.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知识,2003(1).
[8]张苗苗.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2).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信息来源和获取渠道都发生了变化,阅读载体的变化,也带来了大学生阅读方式以及阅读习惯的变化。目前电子图书、手机阅读、数字阅读方式已悄然进入读者的阅读生活中。阅读的范围达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网络给读者带来各种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人们在网络阅读过程中,视野可以无限延伸,但同时频繁转换又易使读者偏离本来的阅读主题,常常会被各种信息吸引,背离初衷,进而将时间浪费于盲目阅读中。同时,由于大量信息对视觉的冲击以及带给人的心理压力,往往使阅读者的阅读心态变得浮躁而富有功利性。
(2)目前网络资源存在着简单重复资源较多,原创性不足,系统性资源少等问题。另外,大学生如果想查询本学科的专业信息,还需要专业检索工具,寻找一些专业网站和数据库。而这些如果没有专业检索知识和技巧,很难得到理想检索结果。
(3)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控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网上信息的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一些低级趣味的垃圾信息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
因此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教育责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读者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有效地指导非常必要。
二、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1.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大学生网络阅读活动,图书馆要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给予正确的引导。(1)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阅读环境。加强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大学生上网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大学生上网的违规行为。(2)要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网络资源利用时,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重视和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合理使用电子资源。(3)加强读者的网络传媒素养教育,教会学生收集和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4)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不良信息的危害性,提高读者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从而提高自我约束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网络阅读行为。
2. 注重特色资源建设。建设特色资源库及提供特色服务是网站建设重要方面。也是吸引网络读者眼球的亮点。任何一个图书馆在藏书及服务方面都有自己的长处及不足,特色性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因此,图书馆应将特色库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根据院校的特点,结合本学校专业设置、专业特点以及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使本馆馆藏确定在学科的某一领域,某一专题方向,在品种、数量、质量上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确定本馆特色馆藏的建设范畴。突出资源建设项目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从而树立本馆网站的品牌,提高读者关注度。
3.开展有效网络阅读指导服务。互联网环境下,读者逐渐习惯通过网络来解决自己所学专业学科文献信息需求、上网聊天沟通交流需求、查找内容涉及生活各方面综合信息需求、文化娱乐休闲需求、咨询求解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读者对馆员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而对网络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强。图书馆员可以发挥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多渠道开展有效的网络阅读指导服务。
(1)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导航。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引导,这需要图书馆员经常做一些实际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内容和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特点,探索大学生网络阅读信息资源的规律,帮助他们搜集、筛选、整合有关学科的知识、信息,以促,使知识资源在图书馆与学科用户之间有效传递与获取。
(2)开设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专门培训。使用户熟悉常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掌握搜索技巧,学会网络信息鉴别,筛选和过滤。熟悉各种检索技术,可以从多种途径查找、收集、整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普及教育,开设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专门培训,向读者系统地、全方位地介绍网络的利弊。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个人主页,学习一些软件知识,提高运用网络辅助学习和研究活动的能力。
(3)开展各种主题的阅读活动。引导读者对网络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在网络上发表评论,阐述观点,实现知识的再生产。配合教学,在网上以某个主题开展网上阅读活动。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引导大学生对网络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讨论,解答大学生在网络阅读中思想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咨询,及时掌握情况,把大学生网络阅读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1. 基本功能
⑴ 读超文本文件
web将全球信息资源通过关键字方式建立链接,使信息不仅可按线性方式搜索,而且可按交叉方式访问。在一个文档中选中某关本文由收集整理键字,即可进入与该关键字链接的另一个文档,它可能与前一个文档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也可能在internet的其他主机上。windows help文档就是一个超文本文件,只不过windows的所有help文档都在同一台pc机上,而web的超文本文件都分布在整个internet上。
在超文本文件世界中,我们用超媒体(hypermedia)一词来指非文本类型的数据文件,例如声音、图像等。web是一个交互式超媒体系统,它由链接方式相互连接的多媒体文件组在。用户只要选中一个连接,就可以访问相关的多媒体文件。这里要说明的是:web中确实有许多超媒体文件,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还是能在普通终端上显示的文本文件。
⑵ 访问internet资源
web的第二项功能是,它可以连接任何一种internet资源、启动远程登录、浏览gopher以及参加usenet专题讨论等。例如,当web连接到telnet,便会自动启动远程登录,用户甚至不必知道主机地址、端口号等细节。若连接到usenet,web将以简明的超文本格式让你阅读专题文章。web的奇妙之处还在于资源(不论是文件还是服务工具)是自动取得的,而无需知道这些资源究竟存放在什么地方。
2. www工作模式
同internet上其他许多服务一样,www使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如图2-10所示。
客户端使用的程序叫做浏览程序,这是web的用户窗口。从web的观点看,世界上每样东西,或者是文档,或者是连接。所以,浏览程序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文档和跟随连接走。浏览程序懂得怎样访问internet的资源和每一项服务。例如怎样启动telnet,怎样阅读专题讨论文章等。浏览程序最重要的功能是它懂得怎样连接到web服务器上,因为实际的搜索是由web服务器完成的。使用web需要三项基本技巧,一是控制文本显示,二是怎样连接,三是怎样搜索。一个好的浏览程序会自动帮助你完成这三项任务。
3. www服务的主要特点
www服务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特点:
⑴ 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网络多媒体信息,用户可以访问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信息;
⑵ 用户可以在internet范围内的任意网站之间查询、检索、浏览及信息,并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透明的访问;
⑶ 提供生动、直观、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www服务的核心技术包括下面三个方面:
⑴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⑵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⑶ 超链接(hyperlink)
4.dns服务
dns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的缩写,是一种组织成域层次结构的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命名系统。dns命名用于tcp/ip网络,例如internet,用来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定为计算机和服务。
当dns客户端需要查询程序中使用的名称时,它会查询dns服务器来解析该名称。客户端发送的每条查询信息都包括三条信息来指定服务器回答的问题。
⑴ 指定的dns域名,规定为完全合格的域名(fqdn)。
⑵ 指定的查询类型,可根据类型指定资源记录,或者指定为查询操作的专门类型。
⑶ dns域名的指定类别。
对于windows dns服务器,它始终应指定为internet(in)类别。
dns查询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解析。有时客户端也可以使用从先前的查询获得的缓存信息就地应答查询。dns服务器可以使用其自身的资源记录信息缓存来应答查询,也可以代表请求客户端查询或联系其他dns服务器,以便完全解析该名称并随后将应答返回至客户端,这个过程称为递归。
另外,客户端自己也可以尝试联系其他的dns服务器来解析名称。当客户端这么做的时候,它会根据来自服务器的参考答案,使用其他的独立查询,该过程称作迭代。
本地解析程序的缓存可以包括从两个可能的来源获取的名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