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3 16:57:26
导语:在人之初性本善全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可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字经读后感,请您阅读。
三字经读后感1寒假里,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读后感2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专题作文>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3《三字经》、《弟子规》可真是两篇宝贵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读了一遍,才知其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哲理是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过的《三字经》、《弟子规》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师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不错,我们在童年所养成许多习惯都与父母的平日里的习惯息息相关。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随地吐痰,被他们熏陶出来的孩子也是喜欢随地吐痰的,又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读书,被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喜欢读书。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好的影响将让你走上正道,坏的影响将让你走上邪门歪道。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仔细想想平日里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启蒙老师,而老师则是父母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他们教我们读书,教我们算术,教我们孝敬父母,教我们明理。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时无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让你拥有一颗明智的心和聪慧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让你拥有纯洁、高尚的灵魂。老师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太阳。
孝亲、敬长
既然他们赋予了我们本来所没有的才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为什么不孝敬、尊敬他们呢?孝敬父母,不能总让父母操心、生气,因为气大伤身啊!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呢?孝敬父母,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那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不遗余力的去做,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对我们有恩惠,这样的恩惠不应该忘记,而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古时候有个黄香为父温席、扇凉,难道现在的我们为父母做一点点小事都不愿么?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好好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有的学生总是和老师对着干,唱反调,上课起哄,无故旷课。你们怎么不用大脑想想,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老师么?老师一心只想叫同学们学好,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更应尊敬老师啊!首先见到老师要问好,这是最起码的、一个高中生必备的礼貌和涵养。我们更要为老师着想,将心比心。别看老师平时对我们严厉,但要明白严也是爱,娇惯反而是害!对于以上的父母、老师,我们都应当把他们看做圣人,用圣人的眼光和方式去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啊!
学习、刻苦
《三字经》中曾说过:“少不学,老何为?”的确,现在不为将来的幸福奠基,那我们的将来应该怎么办?未来的日子怎么过?这些问题我们想过不止千次百次了,尤其是我,常常一个人呆坐在夜里,仰望茫茫的星空,心里成百上千次地问我自己:“未来的日子怎么过?将来的幸福我该怎么创造?”想破了大天,去终于言归正传,归到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啊,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积累起来的,只有每一天的“向上”,我们才会攀上成功的高峰,而“向上”的原动力正是刻苦。不刻苦学习,敷衍了事,又怎么会成功呢?
文化、差异
我们是“90的青年男女。”雷锋精神在许多青年心目中已被淡化,焦裕禄的形象或许大多数青年已经从记忆上抹去,取而代之的却是“月光族”和“韩流”。路边常常有人行乞,可现在的青年又有谁去关心一下他们呢?青年们已经忘记了本国的一些节日和文化,反而去追逐那些“非主流文化”啊!不禁教我寒心在非主流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是十分怪异,讲话怪异,造型怪异,着装更怪异,一切都怪异到了极点,真不知道现在的青年男女到底在想什么啊!看看我,多么单纯、朴素、老实,真的可以为《弟子规》做形象代言了!
道德、修养
一人随便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一口痰事小,传染疾病事大,更影响市容!难道真的就以为吐一口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么?错了!很多人不只是往地上吐一口痰,而且用脏话骂人,随地小便,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难道我们的世界就应被那些没道德,没修养的人糟蹋?唉!或许只是由于地点不同罢了!他们并没有把外界当做自己的家,他们再没有修养也不可能在自己家里吐痰、大声骂人和便溺的!他们并没有想过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一个人的修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是儒家所宣扬的传统,唉!只可惜现在社会中的仁义、礼智已经在青年男女中淡化了,自私愚昧却淡淡表现在了青年男女的身上,捡到别人财物会主动归还失主的毕竟是少数,这少数人还有些良知,而那些没有良知的,早将财物挥霍一空。同学中有人受欺负了,同学们顶多会关心安慰一下,又有谁去想过为那个受欺负的学生讨回公道呢?我总会赶紧向老师报告或者去找那个欺负学生的学生,去找他理论,要相信人间有正义,公平尚存啊!要有爱心,要仁爱啊,同学们!
诚实、守信
做人要诚实,有信誉,别人才会信得起你,我们有许多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古人就遵循着诚信这一优良传统,到了我们这代反而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淡化了!平日里我们总是不能按时参加约会,这让举办约会的人很尴尬,所以我们必须按时,古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们不能否认,做人守信到永远是一个人必备的品德啊!谁也不能将这一品德淡化,要知道一个人无信誉,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90后的青年男女”希望你们看了本人这篇读后感可以反省一下,改变一下自己。
三字经读后感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朗朗的读书声久久回荡在教室里。咦?这不是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吗?再看看我们,摇头晃脑,活像古代的小书童,正如痴如醉跟随老师学习人生的道理。看到这,听到这,你是不是有点疑惑了?哈,让我告诉你吧!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个“学习中华经典,争做君子少年”的活动。要知道,《三字经》《论语》《弟子规》自古以来就是高尚的人生哲理。现在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也在学习这些中华经典;联合国总部高高挂起的牌匾就是《论语》中有名的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我们中华文化传统,在世界有着崇高的地位。身为国人,怎能不学习一下祖先留给我们这些后代极为珍贵的经典呢?
在今天学习的《三字经》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就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一段了。这一段三字经主要写的是“孝顺父亲”和“尊敬兄长”,而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幼童,一个是九岁的黄香,一个只有四岁的孔融。读过这一段,我感慨万千,意识到自己的不是。冬天的时候,总是早早地钻进自己的暖被窝,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冬夜是否温暖;我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我平时与朋友同学一起时,如果碰见两人都喜欢的东西,也不会退让。做人岂能如此自私自利,你需要的,难道别人都是不需要的?都是人类,需求就一样。所以,我决定让今晚来改变我,要做一个为他人着想,孝顺双亲,无私的人。
现在的夜晚已有些许寒意,正是我为父母做事的好机会。对了,还要把表姐叫来呢!表姐很快就“大驾光临”了,我忙把我霸占了她很久的《水浒传》拿出来还给她。她很诧异,我说:“对不起,表姐。之前你三番四次地问我,我都要以不同的籍口把你的书死死霸着。现在,我把这本《水浒传》还给你。表姐听了后,笑笑说:“没关系,慧慧。我想你也是因为太爱着这本书,所以才会这样的。不过,这样的行为可不好,要看就直接说,无所谓的。”“知道!”我高兴地点点头。好,我已经成功一半了。
时间有点晚了,该是睡觉时候了。我没等父母注意,一下子钻进他们的被窝,准备暖被窝。暖了一阵子后,被窝就无比的温暖了。我又怕被父母发现
,听到脚步,立刻起床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虽然是睡觉,但我却竖起耳朵听着动静。忽然,我听到,“好暖和啊!”我心满意足了,心里暗暗欢喜,我睡得十分香甜。
《三字经》能陶冶性情,令人学习到很多知识。这些古代中国的老人言,会一直铭记在我心中。我会把这些千古名言领悟深刻并充分运用在人生道路上。
三字经读后感5《三字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老师说:“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封建思想的意识,学习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传承。诵读经典,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每个人初生之时,其天性都是善良的。善是人类的本性,其差别原因极少。只是后来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而产生了差异。如果儿童不从小就进行良好成才教育、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意识等教育,其先天的人性就会因外界的影响而随之改变;后天的教育因素的不同,学习的环境不同,使得人的性格产生了种种的差异;在教育的规律中,重要的是贵在专一、持之以恒。老师说:“人,自有生之初,天赋人性,人人皆有,个个同得,就因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育塑造了不同的人性。”
这对我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学习《三字经》做有所作为的人太重要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孟母为了他的儿子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为其选择邻居而搬家;有一天孟母正在织布,孟子却逃学回家,母亲大怒将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断了杼,织布就无法再继续。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情感潜能 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意识心态的进入,“感恩”这词汇正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但是直视现在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人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呢?孩子,祖国的未来,正在被潜移默化渲染得以自我为中心。
为了解幼儿在“感恩”情感方面的情况,我曾对自己幼儿园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作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比如说,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部分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对幼儿也就自然而然地欠缺感恩教育。
综上所述,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却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成效的,必须通过家庭、幼儿园乃至全社会共同去关注、教育。挖掘孩子的原始善心,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是感恩教育的源泉。
二、概念界定
感恩情感潜能:唤醒幼儿心中原始的善心,挖掘幼儿的感恩意识,激发孩子的感恩心。
感恩意识: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三、研究综述
谈到感恩,可能人们很快会想到西方国家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的感恩节。西方国家有多个教道,他们崇尚神。基督教强调人的幸福源于神的恩典,所以,人应该对神和神所创造的世界怀有感恩之心。
感恩文化体现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神的感恩意味着对他人的感恩,美国人的集体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基本都有短暂的感恩仪式。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造就出原子般孤独的个人,因为对神、世界、他人的感恩意识使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中蕴涵着一种以神为中心的集体主义。每个人都是感恩者和感恩的对象,是与神圣存在和他人联结着的个体,所以感恩文化实际上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和现世目的的群体文化。
日本人对于“恩”的敬重也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日本人得到别人的帮助就意味着从他们那里得到“恩”,别人就是自己的“恩人”,受人之恩时一定要还。日本人“忠诚”,但是“忠诚”的源泉在于感恩,日语中有一句谚语“有子方知父母恩”。所以日本人都有潜在的感恩情感。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部非常重视学校的道德课。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的自由和民主教育已经使日本社会道德体系受到了极大摧残,几乎“礼崩乐坏”,在他们的坚定支持下,现在日本的道德内容表面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精神上并没有多少改变,日本还是一个“礼”制国家。
四、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感恩教育不是说教。由于当前中国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过分呵护的状态中。在他的生命体验中,觉得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因而在对孩子进行实施感恩教育,挖掘潜在的感恩情感潜能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或表达感恩时的心情,或愉悦或温暖,或宁静或虔诚,多一些正面积极情感的体验和积累,必将使孩子长久地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挖掘幼儿尊敬长辈的感恩情感潜能,感知父母舔犊情深。
让幼儿知道要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无私地养育我们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那就不是一个好孩子。让幼儿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父母是怎么样无私奉献的,父母工作的辛苦,赚钱的不易,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生肖等,挖掘幼儿的内心感恩父母的情感。
2.挖掘幼儿尊重老师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老师的教诲之恩。
师幼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的情感特征促进或干扰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情感特征反过来也影响和调节着老师的情绪。现在的幼儿对于老师的“穿脱衣服、打扫卫生、折叠被子……”常常熟视无睹,他们能很坦然地接受他人的爱,而无爱他人的意识,类似情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应对幼儿倾注尊重、理解、期待和关怀,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使幼儿心灵走向自由。用“尊幼”替代“爱幼”,真实承认“教师”与“幼儿”具有人格上的平等性,孩子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相信他们会在自由、平等、宽松的人气氛围中,对你说“感谢”,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
3.挖掘幼儿交往中接受他人帮助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同伴友谊。
现在的孩子典型特征是“独”,这与交往中的“亲和”、“合作”、“互动”、“分享”等行为精神有很大矛盾:成人要注意幼儿间交往方式的变化,注意语言的文明性、表情的丰富性,提高他们的分享能力、移情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同伴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互相忍让,会用商量的语气说话。挖掘幼儿交往中的感恩潜能,学会说“谢谢”。
4.挖掘幼儿热爱自然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现在社会污染越来越严重,孩子心中那份热爱自然的情感已经被周遭抑制。孩子的内心其实对小动物、小花小草都有发自内心爱护之情,但是往往这份情感在无形中被大人所忽视。久而久之,他们有可能进公园见花就摘,见草就踩,对小动物也失去爱护之情。唤醒幼儿内在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恩潜能,使他们热爱大自然,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用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生活。
5.挖掘幼儿回报社会的感恩情感潜能,感受爱无处不在。
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社区、生活小区是最直接、最具体、可感知、生动形象的社会氛围,它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影响其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因此,社区、小区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为幼儿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文明、健康,感受到爱。那样他们也会用文明的行为、感恩的情感来回报社会。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与家长配合,共同挖掘幼儿内在的感恩情感潜能。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日常保教各个环节中,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从生活中实践感恩。使“感恩”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里,使每个孩子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店口一幼实际班级24班,大中小各8个班,大班4个班192人,中班四个班144人,小班四个班100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采用了移情法、故事法、实践法等教学法。其中以行动研究、实践研究为主。
(三)研究程序。
本课题是幼儿园的大课题,幼儿园其他小课题基本上都围绕感恩这一大主题开展。因此本课题的实施园领导非常重视,学习借鉴了大量的资料,大胆创新,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
并按“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确立课题―反复论证―中期调查―实践研究―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研究。
六、研究策略
(一)一日学习生活中渗透或生成感恩情感教育主题内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抓住感恩教育的契机,适时渗透引导。挖掘孩子的感恩情感潜能,如在社会活动中,可以采用故事法。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成人可以选用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构建载体,加以讲解或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其明白感恩的道理。
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采用移情法进行感恩教育。幼儿年龄小,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控制消极行为而作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如幼儿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创设感恩教育的环境,激起幼儿的感恩潜能。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都能对孩子产生不同的感应。首先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具体、最容易感受到的。教师应鼓励各班结合环境装饰,投放区角材料成立“感恩电台、爱心画廊、爱心手工坊”,等等,让孩子参与大环境中的布置,无形萌生善心,产生爱心之举。其次,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影响孩子一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发挥公益广告、电视新闻之效,引导幼儿感受幸福与他人的付出。
1.公益广告。
在一次讨论中,无意发现孩子们对公益广告极感兴趣。于是在幼儿园中,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刻录光盘,在各班级中播放。感人的语言、荡气的场面对孩子产生了不小的震撼。公益广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对孩子萌发感恩意识、产生感恩情怀无疑是深远的。
如:感恩长辈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中“妈妈,我也帮你洗脚”,这是电视广告中的一句广告词。简洁感人的广告让人记忆深刻,那句发自内心的广告词成为孩子模仿、闲聊、游戏的台词。
中央电话台的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播放了一幕幕帮助他人的事情:“等待他人进电梯”“汽车驶过,溅起的水花差点喷向小孩,鞠萍姐姐抱起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水花”“公车上给孕妇让座”“报纸掉了,踏车滑板车的人帮助他捡起来归还”“孩子们踢球差点打到老人,叔叔用身体挡住飞来的球”几个小举动,却能带给别人无限的温暖。广告中清新动听的歌曲更是给广告增色不少。这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是需要关爱的,关心身边的人其实很简单。
公益广告《节约用水》,用西部小孩和城市小孩用水情景作对比,一个走几十里路拎着水桶去接水,一个却在刷牙的时候开着水龙头。告诉孩子节约需要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想想西部的孩子,感恩自己的幸福生活。
西班牙公益广告《对生命怀抱感恩之心》,孩子剪下自己的头发,送给一个做化疗没有头发的孩子,虽然是幼稚之举,但是体现着这个孩子的无限爱心。感恩自己生命的可贵。
幼儿园里播放的公益广告何止这些,让孩子寻找广告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发孩子的思考。
2.幼儿园设置“小喇叭站”――关心你我他,讨论分享交流。
“小喇叭站”都是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搜集的一些资料和视频,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在这里激发孩子的原始感恩情感。我们分时间分别开展了三个主题的讨论:
四月花絮: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悲剧。采用水灾、旱灾、雪灾、地震的新闻和图片,极具震撼力的形象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受灾同胞的艰苦生活,感受自身的幸福生活。同时教育孩子环境的重要性,让孩子感恩大自然。
六月花絮:认识身边受人尊敬的人:交警叔叔、公交车司机、收费站阿姨、建筑工人,等等,进一步观察,感知这些叔叔阿姨的辛勤付出,了解他人的辛苦,感恩自己的生活。
十月花絮:认识特殊的群体。看《千手观音》,听《感恩的心》,观看聋哑孩子的生活视频,开展有关游戏。让他们了解聋哑孩子的学习生活,感受聋哑孩子的内心。学习简单的手语,感恩自身的健康。
(四)树立榜样的示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学会感恩。
1.树立幼儿喜爱的感恩榜样。
以童话故事、动画片为载体,寻找感恩榜样。如《鸟儿反哺》、《喜羊羊与灰太狼》、《感恩故事林》等。孩子们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中,寻找到了一些感恩的榜样。教师再加以引导。
2.树立同伴中的感恩明星。
在身边的同伴中寻找感恩榜样,家长提供材料,在班级中宣传,并推选“每周感恩明星”,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
3.树立成人的感恩辐射。
在家长、老师、生活中寻找感恩事件,以实事为依托,让孩子产生共鸣,在成人的感恩辐射中,萌发感恩意识。
(五)以节日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1.通过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对父母长辈的感激之情。
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抓住这些节日的契机,通过讨论、绘画、亲子游戏等活动,激发孩子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
2.通过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感激和崇拜之情。
如:清明节、学雷锋日,讲述有关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讲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发幼儿的感激和崇拜之情。
3.通过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如:世界环境日,让关爱地球妈妈,讲述现在身边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猜想50年后的地球妈妈会有怎样的遭遇?让孩子关爱地球。在植树节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亲子活动,在家和父母一起完成任务。孩子需要环保教育,家长也需要。
(六)指导家长参与,共同配合实施感恩教育。
充分发掘家庭教育优势。利用家访、家园栏、家教宣传窗等,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鼓励家长、社区和幼儿园三位一体教育,成人身体力行、社区的文明环境来感染幼儿的感恩意识。早上来园、离园时家长不仅提醒孩子与老师打招呼,自己也应与老师友好地打招呼。家里来客人时同样提醒孩子热情地与客人打招呼;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分享是一种快乐;家长平时提醒孩子关注父母的劳动,让孩子逐渐理解父母的辛苦。给孩子讲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故事,了解祖辈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孩子逐渐产生尊敬之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七、研究成效
在幼儿园实施了一年的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再次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发现12个实验班级与12个对比班级的感恩情感意识有了明显的差距,实验班级孩子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感恩教育效果突出。
(一)感恩氛围促进园所文化的发展。
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增强了,可喜的是家长们的感恩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也随着孩子的进步而提高了。一年来整个幼儿园的氛围被浓郁的感恩教育所熏陶。随处可见感恩文明之举,小到家长和孩子能随手捡起操场上的生活垃圾,大到能够主动为幼儿园宣传各种教育理念。
(二)班班有特色,处处现恩情。
在填写调查表时,家长自豪地将孩子的一些文明行为、感恩故事写在了表格中,对典型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具体调查比对。一年前根据调查表,我们进行了班级平均分的公布(为了了解我园各年段孩子的整体感恩意识情况),与一年后再次调查进行了比对分析,如图1显示:
很明显,通过一年的感恩教育,幼儿的感恩情感意识明显提高了。
样表:
店口一幼“幼儿感恩情感问题”问卷调查表
班级:幼儿姓名:
注:请家长们如实填写,仅做调查。孩子的教育需要我们的共同配合,谢谢合作!
调查分析后,我们在原有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典型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对,认为这几个问题较为突出。实验班与对比班有明显的差距。
一年后,12个对比班级和12个实验班级的对比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从上两图中感恩问题的百分比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一年来我园实验班幼儿的感恩意识明显增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适时引导,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原始善心,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但是从总体百分比的比例来看,幼儿的感恩意识还是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材编排;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27-2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古典文学
这是课本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古代诗词、古典小说、对对子、民间传说等。古代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特别适合小学生阅读。12册课本中,册册安排了几首古诗词。学生随口就能吟上几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典小说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苏教版第九册安排了《水浒传》中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二册则收入了《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对对子是古人学习的必修课,如今,它出现在了“练习”中,学生也因此初步掌握了一些诸如“红花对绿叶”、“明月对清风”之类的基本的对对子的方法。此外,还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学生不仅从中认识了这些美丽善良的人物,而且了解到了有关的民俗传统、天文星象等知识。
二、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语文的思想性的直接体现。有历史名人故事,如《郑成功》一文中的郑成功。他的动人事迹定会深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孔子游春》中的孔子,他在泗水河畔有关水的一番议论,不仅教育了他的学生,也教育了我们的学生们。而《三字经》的收入更是史无前例的。七百多年来,《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流传至今,影响很大;近代,这本小册子,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拉丁文,流传甚广。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语文、伦理、历史、常识和较多的名人故事等,人称“小型百科全书”、“袖里通鉴纲目”。现在,我国不少小学把它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组织大家阅读,有些《三字经》现成的话语,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常用的口头语言。学生们以前只是依稀记得“人之初,性本善……”而今,有关孝亲敬长、礼貌谦让的《三字经》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为人子,方少时……”当朗朗的读书声在耳畔回荡时,还真让人产生些许古代私塾的感觉。
三、建筑遗产
优秀的建筑遗产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莫高窟》的神秘美丽、无与伦比的壁画等建筑艺术,令学生无限向往;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及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叹为观止……惊叹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四、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内容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如记录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学生从课文中不仅感受到民间艺人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同时也被《二泉映月》这首民乐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当然,这几方面的内容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有交叉的关系。如,在古诗词中,诗人美好的思想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在惊叹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辉煌的建筑艺术的同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只是这三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已。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果按部就班,以文解文,对这些内容进行空洞的授课,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昏昏欲睡,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笔者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下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古典文学——诵读结合
作为古典文学的精华,古代诗词的教学应该遵循以读为主的原则。富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悟;背诵则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丰富语言积累”的要求,并明确规定六年制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不少于160篇(含课文),并在课标后面附有古诗词推荐篇目70首。因此,还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课外积累。这可以是根据作者或诗的内涵,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赞颂名山大川的故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杜甫的诗篇,如《春夜喜雨》、《绝句》(迟日江山丽)等。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古典小说的教学。在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和《三借芭蕉扇》之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和《西游记》,再延伸到阅读四大古典名著甚至更多。事实证明,这是完全可行的,甚至能在班级中形成阅读古典名著的良好氛围。
二、传统美德——知行合一
《三字经》包含了读书、礼仪等多方面的传统优秀品质。课本在选入时,都是取其之精华,对学生进行了孝亲敬长、谦逊礼让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熟读成诵后,以此指导自身言行,形成良好的品行,这才是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样,课文中有关古代名人的事迹,也深深感染了学生。如《郑成功》一文,学生们学习郑军官兵英勇杀敌的情景时,都不禁心潮澎湃:“好!”“消灭他们!”“郑军官兵真是太神勇了!”……充满激情的语言让教师欣喜不已。爱国的美好情感已植根于学生的心中。确实,好的教材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震撼。郑和、孔子到屈原、文天祥,这些古代名人的感人事迹所折射出的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是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感到欣慰的现象。
三、建筑遗产——直观拓展
课文列举的建筑遗产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甚至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许多离学生实际较远,如果照本宣读,就如纸上谈兵。现代化的媒体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课文《莫高窟》提及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让人感觉神秘而遥远,课文的插图也是有限的。而当打开网络,学生不仅能欣赏到各种类型的彩塑和壁画,还能了解有关莫高窟的发现和被掠夺等史实。它所产生的效果是在课堂上采用其他手段所难以比拟的。因此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教学课件是十分必要的。如有条件,上一堂网络背景下的阅读课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中国的建筑遗产还有很多,故宫、长城等。离学生较近的,便是苏州园林了。运用多种方法查阅资料,进行实地旅游,相信学生对中国灿烂的建筑文化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四、民间艺术——欣赏领悟
民间艺术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只是在现代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学生们对它已倍感陌生。他们往往流行音乐随口就能哼上几句,对二胡琵琶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