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20:26
导语:在颈椎病的防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 人体生物力学的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的7块颈椎骨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颈弓。低头时颈弓的角度将减小,此时,每两块颈骨体的受力状况与正常情况不同。
2)人在长期低头时,颈部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后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矩。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读书、电脑操作等,会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韧带紧张和疲劳。
3)低头时颈后肌群的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效果:一是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原因是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肉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压迫;二是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使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1.2 睡眠 不良的睡眠,不适宜的枕头厚度、弧度,可使颈椎整晚处于前屈、侧屈的状态。
1.3 外伤 不适当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等也可导致颈椎损伤。
2 颈椎病的动力学疗法作用
动力学疗法可使原来关闭的毛细血管开放,大大增加了微循环的血流量,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血运得到改善,使原来变硬的组织因营养改善而逐渐变软,动力学疗法可以促进淋巴的流动,有利于关节内血肿、组织水肿的吸收[1]。
3 动力学疗法的基本原理
3.1 改善循环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中大部分的毛细血管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只有少部分毛细血管呈扩张开放状态且有血液通过,以维持我们日常的生理需要。
2)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数量大约为31~270根/mm3;运动后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的数量可达1 800根/mm3;如配合动力学疗法,则会进一步增至3 000根/mm3[2]。
3)能量与营养物质是外伤、病变组织修复及细胞活动的基础。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增多,提高了局部血液灌注量,给局部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加快了康复的速度。
3.2 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1)正常人体肌肉占人体体重的 35%~41% ,通过锻炼后,肌肉重量可增加到体重的 45%~55%。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
2)经过锻炼后,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会成倍地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颈部肌肉通过锻炼,会变得强健有力,使得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2]。
3.3 增强颈肩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痛患者,多会因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肌肉活动的协调性。3.4 松解粘连
1)颈椎病的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了局部的活动,肌肉、滑囊、关节囊、肌腱、腱鞘等就会发生粘连,进而加重了症状。
2)动力学疗法一方面对肌腱、韧带等组织直接拨动及牵拉,可机械性地将粘连分开,另一方面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的流动,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恢复了组织的功能。
4 体疗
4.1 定义 体疗是体育疗法的简称,它具体指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锻炼,并达到祛病除疾,无病康寿的理想境界[3]。
4.2 体育疗法的作用 体疗康复对颈背部进行肌肉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可恢复及增加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达到巩固疗效及减少复发的目的。
4.3 方法
4.3.1 颈部肌肉的静力训练 取俯卧位,将胸廓移出床缘保持头颈平直1 min,然后左、右侧卧,同样保持头颈平直各1 min为1组,6组/次,1次/d,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4.3.2 鲤鱼打挺 取俯卧位,双手紧贴大腿外侧,双脚并拢,双腿伸直,头部与双腿尽量抬高,每次持续5~10 s,重复5~8次,1次/d,能够有效锻炼颈部的肌肉与韧带,使肌肉和韧带变得强健有力,有效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长子县医院放射科 山西省长子县 0466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放射诊断;颈椎病;康复
颈椎病在临床上被称作是一种" 无声无息" 的流行病,目前已经成为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在发作的时候症状表现程度相对较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罹患颈椎病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1]。本次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6 年,平均患病时间(4.2±0.5) 年; 男性患者26 例, 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22-76 岁,平均年龄(43.9±1.4)岁;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8 年,平均患病时间(4.1±0.6)年;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6 例;患者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3.7±1.5)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即在病情治疗的康复期阶段,通过进行放射诊断,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效果进行监测,以便相关主治医生能够根据诊断项目的实际监测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没有减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眩晕感,受到严重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严重异常;有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中偶尔有眩晕感出现,略受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显著改善;显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日常生活中不会有眩晕感出现,生活没有受到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颈椎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 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病治疗效果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8%;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6.69±1.25)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9.37±2.50)d;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4.13±0.86)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6.54±1.38)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或出现继发性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从而导致其脊髓、神经、血管等多个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颈部疼痛及僵硬、麻木、头晕、视力障碍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种, 临床发病率在10% 左右,且病情在治疗后易复发发作,这使得大多数患者在患病之后往往缺乏足够的战胜疾病信心。颈椎病临床防治的工作重点应该在预防,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做肩部的放松运动等;注意生活细节,如睡眠姿势等。枕头应该位于患者的颈后,高度在10cm 左右,使头部能够保持轻度的后仰状态,与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保持一致。当侧卧的时候,枕头应该与肩保持同高,使头与颈椎之间能够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防止颈椎的过度疲劳,在业余时间应该经常组织并参加一些有益于颈椎康复的活动[4]。上述问题无论在社区医疗机构还是大型医院都能够做好,但是颈椎病的具体类型则较为复杂,在临床上主要被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等四种。针对某个类型患者所存在的实际病理学损伤,在治疗方法方面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类型均有独特的操作方法、治疗作用和适应症范围。对于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通常需要在放射学诊断结果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不仅可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延续性,使治疗效果得到充分的巩固[5]。
关键词:颈椎病; 中医治疗; 思路; 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29-01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发生退变从而引发刺激性改变,压迫到周围组织,引发各种病变及生命体征的一系列改变[1]。发生颈椎病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颈椎间盘出现退变;二退变组织结构压迫颈部脊髓、血管神经、气管等,并产生刺激,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6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22~72岁,平均37.6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项背肩臂痛症患者62例,痿症患者56,眩晕症患者50例。
1.2方法:将168例患者按照主要症状分为三组,进行各种中医方法的治疗,确定对其症状有效的治疗方法。
2结果
患者发病原因不同,对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则不同,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项背肩臂痛证适宜使用推拿、中药内治疗法、硬膜外药物灌注法;眩晕证适宜使用中药内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导入法;脊髓型颈椎病宜采取针灸、中药内治疗法。
3结论
3.1颈椎病病因:颈椎病主要病理原因是肾气虚损,从而引发了骨损筋伤,出现了项背肩臂痛、眩晕和痿等一系列临床病症。颈椎病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肾气不足:清朝程杏轩有言“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颈椎病发病最根本的原因。
劳倦内伤:久立则骨伤、筋乏。不良的睡势、坐姿、生活习惯以及不恰当的体育锻炼能够造成一定的慢性损伤,这些损失往往会损伤筋骨,使气血瘀滞不畅,从而增加肝肾亏耗导致颈椎病。
外感六和邪毒: 寒湿侵袭,留于筋骨,则经脉受阻,失却调养;风热侵袭,热毒侵筋骨,可使筋肉迟缓,颈椎各节失却平衡,加剧颈椎退变。
跌仆损伤:生活、交通、运动、工作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等,一些不标准的推拿方法或牵引也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导致骨损筋伤。
3.2颈椎病主要症状:项背肩臂痛症:疼痛是颈椎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往往是筋骨损伤,气血瘀滞造成的。
虚者多是气滞血瘀,肾阳乏虚,寒凝血瘀;实者多是寒湿阻滞经脉,损伤导致气血瘀滞。
疼痛主要来自于椎间盘、椎体、关节等部位的退变压迫,以至于使神经受到刺激引发所致。
痿症:引发痿症大多是因为湿热浸,肝肾亏损,脾胃虚弱。临床则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筋损骨伤,瘀滞致痿。病症多发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后期。
眩晕症:其产生原因有虚实两种,虚症为上虚,多因肾精、肝血缺失,无法供脑所养;肝肾虚弱,肝阳过剩;风阳上扰。临床症状多是痰浊失却清阳,痰瘀交阻,无痰不眩。
多发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3.3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法:可以扶正治本,泻实治标,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理论。但是药物无法直达病所,效果缓慢,无法直接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及刺激。
中药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外周的血管和神经,能够直接改善其血液循环,并能够影响到椎管内组织从而出现一些治疗效果。但是药物同样无法达到病所,无法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针灸疗法:可以用于局部或全身,能够调整阴阳、通络活血止痛。但是很难以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推拿疗法: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可以通络活血止痛,颈椎扳法能够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但是如果手法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此法不可以在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
中药离子导八疗法:具备直流电及中药外治法双重效果,能够更迅速地直达颈椎周围组织,起到消肿止痛作用。但是其中使用的很多的中药性能还没有完全确定,而且有很多效果较好的中药没有办法以离子形态被导入体内。同时此中方法没有办法改善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只是治标,无法治本[3]。
硬膜外腔药物灌注疗:药物可以直达病所,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在液压作用下,可以分离黏连的局部组织,能够减轻甚至消除椎间盘压迫神经、脊髓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硬膜外腔总使用的中药有限,只能具备活血化瘀作用,消肿止痛还没有办法达到,只能配合西药使用。同时一部分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没有办法起到作用。
小针刀疗法:拥有针和刀两种作用,可以解除组织黏连,而且没有任何疼痛,是一种特殊疗效。并且小针刀能够松解棘闻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可以与推拿相互协助治疗颈椎滑脱。但是在颈椎病中能够进行手术的部位受到限制,无法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治标不治本。
参考文献
[1]冯飞, 姜亚军. Feng Fei, Jiang Yajun.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81-883
方法一:手法按摩推拿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方法二: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方法三:温热敷。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并且,对于肌肉痉挛的缓解,也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颈椎手术;麻醉并发症;防治方法;经验教训;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8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5-02
在颈椎病手术麻醉过程中,存在许多并发症,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头颈部活动受限,增加了麻醉诱导插管的难度,术者操作刺激和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当,都可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此,笔者观察并总结近年来颈椎手术术后发生的73例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防治和经验教训进行探讨,使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354例颈椎手术患者,其中男患269例,女患85例;年龄范围在3-7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8岁。术前252例患者有手脚麻木症状,102例患者有高位截瘫病史。从手术切口种类及其例数看,颈前、颈后入路切口以及侧路切口分别为315例、38例和1例;从手术方式看,例数按多少排列分别为229例行颈间盘摘除植骨术,66例行颈椎病椎管成形术,29例行颈椎占位病变行椎板减压术,24例行颈椎外伤骨片摘除植骨术,6例行寰枢椎脱位融合术。
12麻醉方法患者中,345例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其余行颈神经丛阻滞麻醉。317例颈部活动正常者行快速静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麻醉,26例)颈椎活动障碍者采用清醒表面麻醉经口气管插管麻醉,11例颈椎活动严重受限者经鼻腔气管插管麻醉。
2结果
颈椎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者有73例患者,分析其主要原因为:
21血液动力学变化88例患者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在诱导后变化和术中失血过多所见较多,其中5例患者出现严重血压过低。主要与手术刺激牵拉,颈部神经血管受到牵拉,捶击震荡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22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并发症拔管时,4例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3例患者出现喉痉挛;术后26例患者出现咽喉痛,喉水肿;30例患者因呼吸恢复延迟,潮气量不足,SpO2
3讨论
颈椎手术部位较为特殊,涉及到颈髓、延髓等重要神经中枢,手术与麻醉处理不当会威胁生命安全,故对手术和麻醉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具体要做到:
31正确选择麻醉方式颈椎手术的麻醉方式是根据各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途径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①全麻:进行颈椎后路手术时,为了保证术中病人呼吸道畅通,首先考虑全麻插管。乙醚麻醉在恢复清醒过程中病人常有躁动,恐使植骨块移动脱出,故以选用硫喷妥钠加肌肉松弛剂静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普鲁卡因静脉点滴维持的麻醉为佳。②局麻或颈丛阻滞加局麻:颈椎后路手术以采用局麻做椎板切除术较为适宜,如果要进行椎管探查或椎间孔开大减压时,局麻不能获得充分的麻醉效果,仍以全麻为宜。颈椎前路手术,如果病人能合作,以选用局麻或颈丛阻滞加局麻为宜。局麻时由于药液浸润于局部能影响手术视野而不利于操作,并有喉返神经受到阻滞的可能,术中难以与喉返神经损伤鉴别为其缺点。③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所用的穿刺插管需要达到颈椎病变附近,由于患部的节段性椎管狭窄,穿刺插管有一定困难,麻醉可能失效,故不常采用。④针刺麻醉:安全性最大,术中解副层次清晰,伤口内出血较少,不易损伤喉返神经,手术中能即时反映手术效果,手术后反应小,恢复较快。因此在行颈椎前路手术前,针刺麻醉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32麻醉和插管时头位的选择选用气管内全身麻醉,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术中充分供氧,与颈丛麻醉比较患者容易接受。避免颈椎变位是麻醉插管操作中的关键。故行气管内插管操作时,应严禁推头后仰的常规操作方法,以防止颈椎极度后伸时导致己有病变椎体尤其是骨折变位椎体的再度变位而加重脊髓损伤。本组严重颈椎体粉碎性骨折4例、颈髓挫伤和部分截断的1例病人,选择了清醒表麻环甲膜穿刺经鼻腔引导管盲探气管内插管成功。此方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局部表面麻醉是否完善。借助引导管插管和拔管方法,以使病人在头颈位置不变状态下插管成功。病人无任何反射出现,避免了插管中脊髓受到挤压而致再度损伤。对一般颈椎病人行常规插管操作时,也无需使头颈部极度后伸,口裂极度开大去寻找声门口,只要借助喉镜轻柔探知会厌下缘位置及口咽轴的大概角度,以利于盲探插管前的充分估计即可。
33减少颈动脉卖及迷走神经反射和血流动力学剧变无论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还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必须有确切的阻滞效果,麻醉深度适宜,以抑制出现不良反射。因为颈前入路需要达到椎体深度,必须切断胸骨舌骨肌与甲状腺与颈内动脉鞘间钝性分离,并将颈动脉、甲状腺、气管食管和颈长肌牵拉向一侧才能暴露出椎体。术中器械牵拉、压迫及植骨时,捶击霹荡均能造成反射性心动过缓。
此时的紧急处理方法为:①立即解除手术器械牵拉和压迫,捶击震荡刺激,暂停手术片刻,多半可自行缓解。②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mg,达到恢复心率的目的。应用麻黄素15-30mg,待血压回升,HR增加到60次/min以上,适当加深麻醉深度后再继续手术。
对有截瘫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尤其麻醉后有变化,或因狭小术野止血不易彻底时对循环扰乱较大,故及早补充胶体溶液或适量输注浓缩红细胞及全血,以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34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气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是颈椎手术麻醉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本组有7例病人拔管后24-35h发生膜性气管炎。大量粘稠分泌物排除受阻,导致气体交换量不足,继发心脑馒佳缺氧,呼吸衰竭,心脏骤停。其中5例心肺复苏成功痊愈出院。另外2例患者最终因多胜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膜性气管炎发生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手术侵袭范围较大;②显露视野的器械牵拉,压迫捶击骨片振荡刺激时间过长;③气管内膜与气管导管接触部位摩擦挤压缺血坏死严重;④病人咳痰无力,大量炎性分泌物排除不畅,痰液堆积在气管内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病人表现呼吸困难逐渐的加重,全身潮红,末梢毛细血管扩张等二氧化碳潴留征象,继而导致脑细胞、心肌细胞长时间慢性缺氧,又得不到妥善处理,久之出现全身多脏器慢性缺氧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推拿;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20-0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视力减退、猝倒、延髓麻痹等。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对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分组治疗,其中实验组针刺+推拿治疗的疗效较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39-73岁,平均(49.77±10.24)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5.62±1.90)年。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48.96±10.17)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5.81±1.8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46例给予针刺治疗,其治疗方法如下:选择颈椎夹脊穴位、风池穴位、百会穴位、后溪穴位、内关穴位、足三里穴位等,针灸针直径控制在0.3mm左右,长度控制在35mm左右,进针得气后实施提插捻转,在留针过程中,需注意控制间,通常保持在30min左右,1次/d。实验组47例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其针刺治疗法与对照组相同,推拿治疗法如下:取坐位,选择患者颈项部两侧位置处,对其肌肉及其韧带处实施拨揉处理,时间控制在8min左右,拨揉结束后取平卧位,选择中指指腹于风池穴位置处实施按压处理,动作先轻柔缓慢,后逐渐加大力度,之后选择右手拇指指腹于百会穴位置处实施按揉处理,先顺时针按揉,后再改为逆时针按揉,最后运用上述方法对风府穴位、风池穴位、内关穴位、大椎穴位等实施按压处理。每次推拿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1次/d。两组患者均需持续治疗2周。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颈椎功能良好,与正常人无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颈椎功能良好,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其评分较治疗前提高6-10分;有效:颈椎功能未恢复正常,但有所改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其评分较治疗前提高1-5分;无效:颈椎功能无改善或改善不大,临床症状未有变化,甚至加重[1]。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χ±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实验组痊愈28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91%。实验组临床疗效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也称为颈性偏头痛,是医院骨科常见病,其发病因素较多,有血管因素,也有动力性因素,发病机制主要为颈部软组织严重受损,影响颈椎力学,破坏其平衡结构,致使颈椎部位(一般为颈椎中上段部位)出现失稳现象,刺激颈交感神经,最终导致椎动脉痉挛,引发椎动脉型颈椎病。
祖国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为眩晕,为“眩晕”范畴,即气血不足,肝气不调,肝风内动,痰浊中阻,气郁化火等,属于本虚标实之症,髓海不足为其疾病之根本,故治疗应以调补髓海为主要原则。吕东等[2]医学专家认为,于颈椎夹脊穴位、风池穴位、百会穴位、后溪穴位、内关穴位、足三里穴位等实施针刺,可调补髓海,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影响颈椎动脉,增强其供血强度,同时可使患者的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正常,加快疾病治疗。潘华等[3]医学专家认为,针刺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太阳经气,同时可畅通督脉,加快血液循环,使炎症等迅速消失,改善颈部肌肉受损等症状,使颈椎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减少或避免锥体移位,因此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意义重大,而在针刺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王立新等[4]医学专家认为,推拿可散寒祛湿、舒展筋骨、疏风活络、调和气血,其可使颈椎血液在短时间恢复正常循环,改善炎症,同时具有明显的解痉止痛功能。陆永军等[5]医学专家认为,推拿可改善颈椎痉挛等症状,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功效,同时可提高颈椎组织的稳定性,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颈椎活动。本研究对照组选择单纯针刺治疗法,实验组选择针刺+推拿治疗法,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比较高,证实针刺+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综上所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使其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上升,加快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大平,张晓刚,宋敏.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5(01):123.
[2]吕东,关春林,焦瑛.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4(32):203-205.
[3]潘华,张宇,蒋丹丹,等.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7(08):914-916.
[关键词] 微创;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a)-0184-02
Effect comparis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CHEN Wen-ming HUANG Hua-wei HUANG Yong-qua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Pingx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5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ere 16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research group (93.75%)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8.75%) (P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Complication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技术明显提高,而使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方法逐渐被广泛运用,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而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差,且存在明显的创伤,后期恢复率较低[1],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中男7例,女9例,年龄33~67岁,平均35.6岁;研究组中男8例,女8例,年龄28~71岁,平均32.4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腰椎退变性疾病,其中属于峡部裂滑脱15例,腰椎间滑脱11例,退变性滑脱疾病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把患病部位椎间隙作为整个切口的中心线,切口长度为10~12 cm,沿至棘突骨膜下端剥离椎肌,让其暴露在外部,通过相应透视操作明确定位后放两侧椎弓螺旋钉,并严格遵循减压流程对神经根实施操作,在患病部位椎间隙前端放置行横突间植骨,在间隙前端约1/3置满骨粒进行融合植骨操作,结束后把1 枚 Cage单边置入椎间隙,与钛棒连接,最后把两侧横突给予去皮质操作,并取自体骨粒横突间植骨[2-4]。手术结束后,放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研究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采用X线设备对患病部位进行透视,明确患病部位腰椎间病变阶段以及上下端椎弓投影点。把病变情况较为严重的节段以及同边椎弓影点根作为切点中心线,纵行切口长度为3~4 cm,根据裂肌部位放入定位导针,沿从导针逐渐放入套管,插入期间选取由库克泌尿外科公司生产的扩张设备沿套管插入,抽取套管,并张开、调节扩张设备,接通光源,清扫手术区域中滞留的物质。采用X线设备确定其减压椎间缝隙,清除下椎体上端关节突出较为明显的上侧部位以及上椎体关节较为突出的部位,同时切除黄韧带,拓宽侧隐窝。必要时可对中线进行扩大减压操作,并切除内部增厚韧带,观察分析椎间盘、神经根,清除髓核,切开椎间盘,清理椎间缝隙板,保证神经根获得减压。如患椎两端需要减压,应调节扩张器,另一个椎间隙要使用同一切口进行操作。选取有效的椎间融合设备放入自体骨内,先将减压时的局部自体骨质植入前 1/3 椎间隙,进行压实操作,向椎间隙放置1枚已做好的融合设备,结束椎间植骨操作,松开后移除扩张器[5-8]。在X线设备透视中,采用经皮螺钉固定操作技术对其进行植入固定,锁紧螺帽实施加压,完成固定操作。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对其手术透视时间、治疗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时还应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状况、住院时间给予记录。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显效:治疗后无任何突发症状,切口恢复较快,腰部功能恢复较快;有效:治疗后存在少许疼痛感,腰部功能恢复较为良好;无效:治疗后疼痛感加剧,切口恢复较缓慢,腰部功能恢复较迟缓。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情况较为复杂,且患病时间较长,属于并发症较多的系统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是腰腿痛,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小关节以及腰椎间盘生理功能会逐渐退变,又由于腰椎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导致患者脊柱的稳定力逐渐丢失,使机体作为代偿性给予保护作用。影像学显示有肥厚韧带、小关节增生严重等异常现象。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其安全性较强,且在术后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但该手术要求术者的技术较高。如患者属于双侧减压,对其进行双侧关节切除手术会影响患病部位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用双侧固定操作,如患者属于单侧减压,为保证患者在治疗后可进行无痛锻炼,防止后期并发症的出现,首先可选取双侧固定,除此之外,对于Cage 的选取,应选用大一号较为适宜,可以较好地支撑椎间,还能起到减压效果[9-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
[参考文献]
[1] 周惠清,张建新.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8):90,92.
[2] 徐新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58-60.
[3] 王沫学,葛建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5):4-6.
[4] 周雁明.不同治疗方法在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63-64.
[5] 顾广飞,张海龙,贺石生,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81-1085.
[6] 陈远明,袁振超,黄民锋,等.两种腰椎后路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3, 8(2):153-156,194.
[7] 刘友军,黄卫国,冯浩,等.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18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3-44.
[8] 糜大国,成红兵,周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29例[J].交通医学,2013,27(5):509-512.
[9] 赵冬冬,王奇,殷成,等.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9):902-906.
[10] 尹东,郑晓青,梁昌详,等.詹世强应用Viper和Pipeline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28-31.
[11] 王鹏,袁峰,王健,等.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J].右江医学,2014,42(1):44-47.
[关键词] 保健体育;护理干预;大学生;颈椎病;防治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9-0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发生于颈椎部位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缺乏活动、坐姿不正确等等,大学生正逐渐成为颈椎病的多发群体。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以及椎动脉型[1],对于大学生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或保守治疗。目前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手法、牵引以及一些药物等等,但是这些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比如针灸和手法往往需要患者承担较大的经济负担,并且过多的服用药物往往容易产生毒副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传统保健体育及护理干预对大学生颈椎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大学生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大学生颈椎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名,观察组中有37名男生,38名女生,最大年龄为24岁,最小年龄为19岁;对照组中有38名男生,31名女生,最大年龄为24岁,最小年龄为1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颈椎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实施保健体育和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保健体育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由学校组织专业的传统保健体育教练带领学生开展保健活动,每次锻炼半个小时,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初级长拳第三路以及其它基础活动[2]。同时由学校组织协同专业医师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活动的主题为颈椎病的防治知识,为学生讲解颈椎病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等,提高大学生对颈椎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和了解,并将这些活动持之以恒的开展保持一年时间。
1.3 评分标准 根据日本的JOA颈椎评分标准对症状、体检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评分。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 果
通过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及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颈椎评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导致大学生颈椎病的病理主要是由于体液、生物力平衡、自由基以及炎症等等[3],其临床表现颈部时常出现疼痛、慢性劳损,大学生由于上课时间比较少,因而时常在寝室打游戏、躺床上看书,很多时候都保持着不正确的姿势,长此以往,就造成了颈部慢性劳损,最终出现颈椎病。由上述内容也可以看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因此对于疾病的防治也主要是依靠于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保健。
传统保健体育活动是一项极具保健作用的活动,将该方法运用于大学生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也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保健方法,对于生活不规律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推广进而适用价值。本次采用的活动主要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初级长拳第三路,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保健体育和护理干预后与实施之前相比其颈椎评分得到明显的降低,而对照组的两次评分无明显变化,充分论证了传统保健体育及护理干预对大学生颈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一结论[4]。同时,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初级长拳第三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需要大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通过这一活动也有效的实现了这一目标。总而言之,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做好日常保健护理,加强自身的锻炼,在学习和玩耍的时候保持正确的坐姿,杜绝颈椎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朱玉.传统保健体育及护理干预对大学生颈椎病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校医,2013,06:437-438.
[2] 张庆武.传统保健体育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3:70-7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加,不良的工作、生活方式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原本好发于中老年人的颈椎病,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常见。有研究调查显示,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概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6倍,整体发病率已高达15%,也就是100个人当中有15个人患有颈椎病。
认识颈椎“七兄弟”
颈椎病的发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先认识下我们的颈椎“七兄弟”。我们的颈椎共有“兄弟”们七个,它们环环相扣,上下叠在一起,“兄弟”们个子虽小,却本事很大,它上托“顶头上司”――头颅,下接身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老大叫寰椎,老二叫枢椎,老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老七叫隆椎,我们习惯叫它大椎,椎体之间透明的部分就是椎间盘,是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的垫子,可以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老大和老二关系比较亲密,所以不需要椎间盘连接,其他的颈椎兄弟为了保持关系,需要它的连接。
我们的颈椎就像几个汉堡叠加在一起组成的一样。两块面包好比是椎体,中间加的肉片就是椎间盘,一层层叠加最终成了我们的颈椎“七兄弟”。
低头,颈椎的大隐患
颈椎病患者大多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低头使头过分前屈,长期保持一种姿势,我们的颈椎就会变得僵硬。正常人的颈椎有一个向前微突的生理弯曲,如果长时间使头颈弯曲保持一种姿势,我们的颈椎生理弯曲会变直甚至反曲,这就为颈椎病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有研究发现,低头会导致颈椎受到的压力增加,颈部弯曲角度越大,颈椎承重也越大。当头部垂直于颈椎时,颈椎所承受的全部压力来自头部自身的重量,日常生活中低头玩手机时的角度通常超过45度,甚至达到60度。而低头45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就相当于担当22千克的重量;当低头60度时,你的颈椎则要承受27千克的重量,这个数目可不小啊,它甚至已经超过了7岁小孩的平均体重!由此可见,长期低头对颈椎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
颈椎病怎么治
有人感觉自己脖颈僵硬不舒服,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得了颈椎病。临床上颈椎病的诊断需要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相一致才能确立诊断。
其实大部分颈椎病可以非手术治疗的,也就是所谓的保守治疗,如针灸、推拿、颈椎牵引治疗等。此外,热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热敷可以温通颈部气血经脉,缓解肌肉疲劳,起到放松颈椎和防治颈椎病的目的。还可以在每天洗澡的时候,用温水冲洗颈部5分钟左右,同样可以起到缓解颈部肌肉疲劳的作用。最后是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或营养神经的药物来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只有5%的颈椎病是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的,如比较严重的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如果保守治疗不能解决的话,可以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