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时间:2023-06-12 16:20:26

导语: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活动教学 高中历史 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但是和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认知的培养。因此除了书本知识之外学生还应该自己积极的探索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一、什么是活动教学法

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完善工作。活动教学法更加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范围比较窄,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学生都觉得没有知识能用,其实这就是学生的积淀不到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少能够做到以点带面,这也是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扎实,没有办法全面宏观的整理和运用知识。而教学活动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之中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学生的历史感就会得到明显的增强,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会有极大的提高。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记忆的重要性

历史学习固然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过分了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样大量的记忆背诵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实际上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历史学科的记忆和背诵需要建立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并以此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体系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记忆工作。

2.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沉闷

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气氛压抑。不少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太过于沉闷,历史知识只能记忆和背诵,毫无乐趣可言。时代背景不同,一些历史知识学生也很难真正的理解。如果教师讲述的不到位的话,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就会始终存在有疑问。这也是学生觉得历史课堂学习沉闷无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的应用

笔者认为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的运用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教师方面、学生方面还有考核评价方面等三个方面除法。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够真正将活动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

1.教师方面要考虑什么

活动教学法的运用首先需要从教师方面着手。为了运用好活动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活动教学法的运用范围。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教学活动都可以运用到活动教学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单纯的理论讲授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立足实际教学内容,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除此以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应当尽可能的选择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相对来说确实比较枯燥和无聊,但是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从多方面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和侧重点都不一样,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方面要做到什么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当前我国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不少学生都等着教师教学,而不是自己主动求学。活动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去。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完全可以以历史事件为题材设计话剧等,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知。除此以外,因为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时间和事件,而这些内容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少学生之所以对历史学习有畏惧心理其实很大原因就是这些内容的记忆比较枯燥和无聊。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因此这些事件的意义和时间也是存在有一定的练习的,教师需要将其中的练习讲给学生听,学生则是要努力理解这些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从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老师指点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运用活动教学法的必然要求之一。只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仅要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等多方面内容。

活动教学法的运用对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虽然当前历史教学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

一、历史教学中的“拦路虎”

如今的历史教学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让历史教学更加优质。所谓以人为本,即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课堂的辅导者,以自主、创新为目标,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新号召,从自身做起,为教学的目标做出奉献。然而,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摒弃了其本质所在,忽略了学生个人本身的实际情况,将教学陷入困境之中。

1.不能自主地学习历史

在任何学科中,都十分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前提与关键所在。当然,教学中老师的作用也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支持,鼓励学生去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而现在,普遍的高中生对历史的学习都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历史仅仅是一门副科,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去学习与研究,而这样的学习态度也因此造就了如今的学习形势。

2.学生缺乏教学的引导

如今,无论哪一门学科,其教学理念都离不开教学引导。引导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引导做好了,才能考虑其他的教学模式。教师联系书本,切合实际,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在课堂要时不时地带着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兴趣,才能爱上历史课,才能自主、热情地学习历史。而引导的缺乏不外乎两个原因:(1)对历史不够重视,学生缺少基本的历史学习热情;(2)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就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诚不欺我也。阅读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智力。而要想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其对历史的热情,阅读的重要无可比拟。举个例子,在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概括是关键。即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概括总结,列出每一段的简洁提纲,让人一目了然,对所学的内容也能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之间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析,列出合理的提纲,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与理解。

2.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在学习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拓展并不可少。而通过一定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在教学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预习的过程,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在教师进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触类旁通,引左右而言。比如“鸦片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与尼古丁有什么区别?”等等。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健康更好地把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片段合理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探索。如“是否可以避免?”“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怎样的联系”?等等。在思考的过程中,让思想得到升华的同时,也锻炼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3.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创新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其发展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前面我们具体分析了自主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开发,让我们对高中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学的宗旨即是传承,将这份知识不断地传承下去。而教学作为传承的载体,它是媒介,是知识传承的媒介。因此,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顺利地传承历史,也更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在《》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各自选择某一片段,以学生合作的方式,将片段中的对话生动地再现、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对的过程、原因、影响有一个充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适时地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也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对别人的表演做一个总体的评价,通过组员间的交流与讨论,教师的领导与支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历史文化的重要与有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我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梨萍.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教学策略[J].文教资料,2012.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趣味教学 教学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如何采用趣味教学策略呢?笔者主要从四方面进行阐释,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一、采用趣味导入法

巧妙的学习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关键在于能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课堂导入,适时抓住学生注意力。在高中历史导入时,历史教师借助古诗词的魅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在讲授被迫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这首诗,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除了在课堂导入中使用古诗词外,还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在课堂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多媒体将图形、声音、动画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将历史片段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枯燥乏味的历史演示的更真实具体,激发学生探求兴趣,将传统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印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情景串联模式,提高学生记忆质量。例如在讲授美国建国历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及播放与历史有关的图片,通过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展示美国的变迁。又如讲授中国外交历史时,可以播放在外交历史上的经典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伟人风范,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导学生。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最终任务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授学生思考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作用尤为关键,教师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导者,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担当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恰当安排,特别关注具体教学活动的安排,注重历史知识的有效迁移,还要做好后续的练习设计环节,以及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高效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新鲜有活力,师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讨论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循序渐进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平和的教学态度,仔细观察各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只有这样的教学安排,才能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幽默的语言、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记忆质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要有愉悦性,而且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历史知识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对历史中的人名地名进行幽默化处理,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将历史中民间的顺口溜及民间的说法引入教学过程中,使用谐音幽默法等,使学生高效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讲述时,当时的历史中有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史实,伊藤博文提出上联,想羞辱当时的明朝廷,李鸿章机智地扳回一局。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在幽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当时的清政府因为国力衰弱不得不卑躬屈膝的窘态,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爱国主义的理念。

五、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享受、放松的状态中学习,这是每位高中历史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将趣味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63

现在的学生们,喜欢接触新事物,同时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何将它们的好奇心引入到高中的历史课堂上,让他们高效地接受高中历史、理解高中历史,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从如下这点入手。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他们在教学中起到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从自身出发,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讲课内容更具针对性,让课堂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方向发展。

1.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革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获得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应该注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很难集中精神学习。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适当加入互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2.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提高,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课前备课要充分,授课思路要清晰,教学用词要准确,例题讲解要有针对性。

3.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良好的课堂节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气氛控制的能力,保证课堂既严肃又活跃气氛。严肃是指课堂纪律要严,纪律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活跃是指教学的内容要能深入浅出,叙述具有层次感,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更高的热情。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高中生的课业压力比较重,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与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从而在课堂讲解中做到有针对性,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运用多元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相反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有效教学极为关键的一环。评价得当,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一段时间以来所取得的成功,这样会激起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参与今后的学习中来。相反,如果评价失当,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把消极情绪与负面影响带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要进行有效教学就需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评价主体与内容单一、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支点。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等纳入评价体系,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从多个角度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三是以鼓励为主。要用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要坚持适度的批评,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效果上来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让学生多质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有可能只是运用了几个知识点,而提出一个问题代表着学生本身经过了积极的思考,经过了自身的努力。朱熹也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摆脱教材与教参的束缚,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挑战,善于质 疑,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允许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要让学生在大胆的质疑中闪现思维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为将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3]。

现在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信息量巨大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学生的思路更为新奇,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闪现许多新的看法与见解,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观点。对此,我们不能简单武断地予以否定,而是要善加引导,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支点,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四、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激励学生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因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在讨论探究性问题时,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句话说得好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你这句话总结得真好!”“这个词用得很准确!”他们的发言中实在没有值得夸奖的地方,还可以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提高了成绩,及时受到教师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热情[4]。这样,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了正强化,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婵芳.高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戴黎.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第5篇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差异性 教学 策略

差异性教学是指在整个班集体的众多学生当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具体的教学,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差异性教学方法概述

所谓差异性教学方法,按照华国栋著作中的理解:这是一种考虑到整个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个体差异性,并由教师来努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一种针对性教学。在叶澜的自选集中,也曾经指出了学生观当中的“差异性”,指的是要承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明确学生相互之间的差异性。这种观念能够克服教育的趋同性,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们彰显个性的舞台。教师必须对差异性教学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理解,并不能把差异性教学理解成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划分层次,或者是降低标准,而是要坚持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们乐于接受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始终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追求素质教育。

二、制约教学策略改革的因素分析

在现代教育理论当中,很多人认为课程理念对教学策略的改革产生严重的制约,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想制定出优秀的教学策略,必须要充分分析当代教学理念,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进行改革。

1.课程观改革

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革,在课程结构上,不再强调学科的本位,而是采用了“专题”及“模块”这两个新模块,课程结构变得丰富多彩,这种结构变革更加适合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内容也开始发生一些变革,新课改后的历史课本融入了更多时尚的元素,分出了必修知识和选修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们对历史进行探索的精神。

2.学生观改革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围绕着教师和教材开展历史学习,学生们应该将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开展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教师也应该发挥出良师益友的作用,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三、实现高中历史差异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1.确立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确立起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班级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建立对中学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到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应该确立起更高水平的目标,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置出进步的空间。

2.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的教学是一个教和学双向交流的过程,调动起双边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比如说在讲解唐代历史过程中,教师不可以以中等生的接受水平为基准,在课前的时候做一些唐代历史的介绍,比如说杨贵妃、唐太宗、武则天等等,甚至可以引用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镜头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设置出一个挑错的环节,在纠正历史剧中出现的历史性错误的同时,使同学们对正史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正确的理解,这样不仅能保证全班同学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对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更大的探索空间。

3.作业布置差异性

传统的课后作业教师都是采取全班一致性和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灵活设置班级学生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征服作业的兴奋和喜悦,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在作业设置之后,我们要与家长有所沟通,让家长辅助教师监督学生们在30到40分钟内完成作业,并且在作业的内容上必须要保证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有所跳动,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杜绝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

4.课外辅助差异性

在课堂上布置的作业通常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为了弥补课堂上学习好的学不够,学习差的学不好的现象,教师可以为各类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给他们一些历史类的基础性书籍,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拔高性的书籍,比如说《史记》,比如说《上下五千年》等等,全面拓宽学生们的历史视野。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行差异性教学,是一种教学观念的突破、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变更,差异性教学很好地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使班级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程向阳、周鸿敏. 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J]. 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09期.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教育 历史教学 形象思维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90-01

历史不仅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知识,有着比较严谨的逻辑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充满着趣味,非常形象性的学科。可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而忽略了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表现历史,使得历史教学虽然头头是道,但是学生确感到索然无味,没有激情,尤其是在中学教育中,这种偏差对学生的影响更明显。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任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简谈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认识自身的价值,开发和掌握人自身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展示人的价值,获得人的尊严,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努力培养学习激情。对学生每一点成功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对一个问题问得好、想得好、问得不一样,都应给予鼓励,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教学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2.注重史料的积累

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摭群言”。同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一个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文史兼优,叙事生动的史学著作不胜枚举,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司马迁的《史记》。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收集材料之丰富,识见之卓越,文笔之生动,以及作者刚直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堪称古今史学著作之楷模。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拔山盖世,刘邦的豁达大度,荆轲的慷慨激昂,李广的胆略过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3.运用启发式的教学

知识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但知识并不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启发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我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到以下二点。第一、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所提问题应当是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象“唐朝是哪年建立的?都城在哪里?”这类单一,照抄书本的问题对高中生尽量少问。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通过思考后,教师再启迪诱导学生得出答案,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二,经常开展课堂讨论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先确定论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搜集分析史料,然后再进行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如“中国和日本在相似的背景下进行了和明治理维新,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同样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英美等国却没有?”“为什么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方早1000多年,但为什么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中国还在封建道路上徘徊?”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去讨论思考。学生为了得出问题的答案,必然要搜集分析史料,对现有观点进行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问题的讨论过程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流畅性。当得出言之成理的独特见解被老师肯定后,又会产生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的愉悦感。当然,历史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多种多样的,但应当切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效果。

4.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生动的语言可以再造历史形象,但不能取代直观教具的作用。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便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宣称直观性是教学上的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在历史教学中,可供利用的直观教具很多,有实物、模型、图片、地图、表格以及各种音像设备。这些直观教具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就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表象,促进其形象思维,亦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为了说明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中学历史教材中为我们展示了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这张画图的艺术功效和教师的生动讲述,就可以使学生仿佛身置其间,亲身感受到东京街头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马行人,以及各种商贩不绝于耳的吆喝叫卖声,从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材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形式上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由原来的从古到今的通史变为一个个特点鲜明的历史专题,内容上着重强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部分。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倡导教师用辩证发展的眼光进行历史教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使历史教学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

一、传统历史教学带来的弊端

1.教师课堂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材由于是通史,重要历史事件依照时间顺序会在教材中一一呈现,相关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意义也被整齐归纳,因此,教师只需按照教材的课程安排,把重要历史事件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历史课堂味同嚼蜡,达不到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历史以背为主,缺乏探索

传统的历史教材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与联想,更不需要分析与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可见,为了迎合应试要求,学生把每一节课的重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意义等条条框框,如同古文诗词般背得滚瓜烂熟,结果就是对各个知识点了如指掌,但是综合起来却无从下手。

3.测评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历史事件本身

传统的历史学习好坏的标准一般只是单一的测验分数,而这些测验题目依托于教材,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比如“的意义”“战争条约的内容”等等,过分关注单一的知识点,造成学生掌握的历史是断开的,从而很难适应新课程下历史专题的系统性。

二、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方式多样化,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课讲得好、板书写得好,还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尤其对于关系高考的高中历史课堂,如果不充分利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资源,除非教师语言极其丰富与幽默,否则很容易使课堂充满了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的氛围,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得高考总复习阶段的综合系统很难驾驭。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可行。

教师在平常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多层次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增加的大量历史图片与史料,借助图片与史料辅助学生加深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与多媒体的力量,在课堂讲解之余,搜集相关的视频、影视资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二战时期的历史教学可以将教材讲解与视频图片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课堂也可以延伸到历史展览馆或纪念馆等,通过无形的课堂,积淀学生内在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传统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使得学生缺少主动动脑的机会,缺少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课堂模式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很难将知识消化为己有,对此只有加入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才能加深印象。

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将你听我讲的“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穿针引线的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纳入教学中来,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或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消除知识上的疑问,从而取代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套路。如果遇到不同的答案,教师应帮助建立一个自由探讨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挖掘学生的潜能。

3.认真研究教材,加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

许多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将每一个历史时期完全割裂开讲解,对于之前的年代事件讲完就不再提及,之后的知识更不会涉及,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前面,前后不能衔接,甚至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生疏如初,由此对于综合题目的措手不及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注重历史之间的联系十分必要,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将具有某种共性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或者把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从中找出差异,通过共性与差异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历史轮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张冠李戴。

高中历史新课改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整体性和多样性,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顺应新课改的趋势,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晚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

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领域研究的永恒主题,没有质量的教育就没有存在价值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效益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自身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一门承载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历史学科,由于高考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长此以来在教育中演变成不受重视的尴尬境地。学生认为其可有可无,教师教学也缺乏动力。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历史课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为此,欲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状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基本因素

有效教学作为各学科教师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人们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了解和认识影响有效教学的基本因素: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四个方面。

1 教学主体

学生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两个主体元素,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成。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整个教学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师个体素质,学生自身状态和在教学中两者之间的表现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学术修养、教学理念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也是教与学的联接点。因此,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广泛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结合,把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兴趣、动机、意志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同时,教学内容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现实世界,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活动空间,使他们拥有开发和展现他们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

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上的连续展开。教学过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优化教学过程要从调动师生积极因素入手,把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最终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诸如:教学场所、自然环节和时空环境等物质环境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在此环境中,不同的组织形式和空间密度都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活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心理环境则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部无形的社会心理因素。它包括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在师生心理活动、社会行为及整个教学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潜在作用。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心理环境的应用。教师通过对教学环境因素进行调节、控制和优化,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透过生活教育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新课程理念倡导教育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更多的侧重于知识、概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其的理解,所以,历史教育生活化成为了当前历史教改的主题之一,用我们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教育形式来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历史现象,教师的讲述无论怎样的形象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的感受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十分重要。

2.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油麻地的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彩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主体融入到生动形象的场景之中,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课例,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而言,学生很难理解新文化时期封建社会的专制与黑暗。于是借助巴金《家》的故事情节,通过觉新结婚,瑞珏之死,觉民离家出走几个故事铺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倡导者们为什么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而后期又转向学习,收到极佳效果。

3.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指教师有目的性的提出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与任务,并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要提及到一点,就是预留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并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问题开放性和真实性就越高,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性解题思维。例如:探讨“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优越性和局限性?中国能否照搬美国的民主?”问题开放度大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强,利于学生对历史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4.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多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并通过积极性的评价,逐步建立起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能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性得到增强,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同时,学生之间的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相互合作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培养了对学习的一种责任感以及同学之间的一种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

【摘 要】历史是讲述过去的事件,但历史教学也要讲究创新方法,这并不矛盾。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教材、知识、氛围、教学等方面阐述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创新教学;策略

创新教学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实践过程,教法的不断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快速提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结合教学改革现状,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遵循历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大力推行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依据教材合理设计创新点。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结构更加合理,知识更加全面,但是,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来讲,我们必须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科学地设计创新点,并且要做到创新的方向性比较明确,不能一味地罗列知识点而冲淡了创新的主要方向,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设计一些学生所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在创新点的引导下,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堂教学主题明确。如果我们把目标定的太高,学生在现有能力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因为在创新学习中遭到失败而打击到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失去了对高中历史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材知识,科学设计创新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确定创新点,并在教学中选择最优的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对现有教材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的重组和整合,推动创新教学的不断发展。

2.科学处理知识关系,激发创新兴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循序渐进”也是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获得新知识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的积累,而是要在获得一定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时事热点的作用,把这些鲜活的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通过思考、讨论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3.构建和谐和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这样的关系和氛围影响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有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促使他们不自觉地进行创新学习。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师道尊严,搞的课堂气氛比较严肃,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尊重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并大胆地表达出来,和教师或者同学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

4.在教学中引入讨论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所接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反映一定的政治格局。因此,依据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新颖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其开展创新性学习。例如,在讲授《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内容,然后进行讨论,主要讨论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学生在自学的过程当中对当时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对已学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很可能会得出很有创意的结论。在有些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讨论话题,让他们分组进行辩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新知识,但是在讨论教学中,始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所反映的主旨。在实际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尽可能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切实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且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花样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课堂气氛来看非常融洽、和谐、热烈,但是,就学生本身而言,并没有在者优先的时间内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教学创新,就必须处理好教生关系,科学设计教材知识、合理设置创新点,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切实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J].世界历史.2008.(03).

[4]钱乘旦.现代化研究与中国的世界史学科——此文为纪念罗荣渠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J].世界历史.2009.(06).

[5]王宏志.迎接新千年.重视历史教育——关于历史课程设置的想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