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20:30
导语:在课堂笔记语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乡镇八年级学生课堂笔记现状
1.1抽样对象与方法
选取广东一乡镇W中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笔记作为观察对象。从八年级中随机抽取4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25本学生课堂笔记进行查看,对比分析四个班学生做笔记的内容、载体及态度。
1.2课堂笔记情况
笔记内容,学生基本上是机械照抄教师板书。有些学生对古文重点字的翻译不记录,有些学生对《背影》属于怎样的文学体裁、能体现父爱的动词之类可能出题考试的知识不记录;仅两位学生记笔记本上,其他学生记语文课本上;笔记方法上,学生基本上照抄教师板书。能对老师板书分析、思考后根据学习需要有选择性地做笔记的学生,在抽取的100名学生中,仅在10班发现两位,两位学生语文成绩较好;笔记态度,10班同学很认真,4班和6班同学较认真,5班女同学较认真,5班男生几乎不做笔记,笔者认为个体从众心理对学生群体行为影响较大。从抽取的样本看,该年级学生基本上照抄教师板书,未能根据老师口头讲授的内容,经思考、加工后,有针对性地自行组织笔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不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课堂笔记数量和质量有所不同。教师的讲授风格、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学生课堂笔记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2影响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因素
2.1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李老师上课有详细板书,所教班级,绝大多学生的笔记是照抄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内容跟教师的板书内容基本相同。笔者认为学生不应过分依赖老师的板书做笔记。学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器,而是参与知识理解的主体。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做课堂笔记是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信息的提取、语言的组织、文字的速记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分析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速记,这样做笔记才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黄老师主张只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板书,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上课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做记录,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板书做笔记,除了照抄教师对重要知识的板书外,基本无其它笔记内容,因而学生笔记数量比李老师所教学生的笔记的数量要少。笔者认为任课老师教学方式不同,学生笔记的数量、质量有所不同。
2.2师生关系对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影响
据黄老师介绍,师生关系方面,她与四班的关系比六班的更和谐,可能四班学生课堂笔记质量比六班的好,并推测四班的期末考成绩比六班的好。经过对两个班学生课堂笔记对比观察,并无明显显示四班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比六班的好。期末考平均分,反而是六班高于四班。四班的基础比六班的稍微好,期末考平均分却略低于六班的,这可能跟黄老师检查六班同学的笔记后,认为学生学习语文不够用功,考前再三督促该班学生努力学习,所以该班期末考平均分略高于四班的期末考平均分。相同的任课老师,学生课堂笔记质量跟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无明显相关,学生课堂笔记质量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成绩跟老师的督促相关。
2.3学生学习动机对课堂笔记质量的影响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现场观察发现该年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尚可,学习用功,这些学生多数基础较好,有升入普通高中甚至少数有升入重点高中的希望,语文课堂笔记质量尚可;少部分同学学习动机相对弱,基础差,升高中无望,课堂上看课外书或干其它事情,不做课堂笔记。也有多数成绩差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动机,认真做课堂笔记,笔记质量跟部分成绩较好学生的课堂笔记质量不相上下。
2.4学生使用课本同步辅导资料对课堂笔记的影响
据黄老师反映,即使学生不做课堂笔记,老师下次课提问时,学生也能流利作答。究其原因,学生一般都有与课本同步的辅导资料,学生会照读资料上的内容应付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依赖辅导资料,并不做或只做较少课堂笔记。笔者认为学生课堂上过于依赖辅导资料,完全不做笔记,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但不反对学生课堂上利用教材同步辅导资料,学生利用各种资料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3提高课堂笔记质量对策
3.1变换教学方式
教师可尝试改变上课方式,以更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更有趣的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更积极主动做笔记。教师需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联想、分析后,快速提取重要信息,快速记笔记。完全由学生自主地分析、提取信息,有可能出现学生的课堂笔记漏记重要内容,教师可口头提醒需学生记录的内容,同时教授相应的速记笔记方法。
3.2教授课堂笔记策略
教师教授课堂笔记策略是提高学生课堂笔记质量的必要途径。笔记策略是可教授的、可迁移的。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教授相应的策略并做相应的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笔记策略,才可能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提高笔记质量。
3.3激发学习动机
对课堂实践而言,最有用的行为主义学习原理也许是最简单的,强化希望反复看到的行为。学生做出任何的学习行为最终都是为了得到报偿。学生的学习得到强化,则有较强学习动机,反之则学习动机较弱。笔者认为教师可选取好的学生课堂笔记在班里展示,表扬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有好的表现或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合理地利用正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慎用惩罚,以避免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动机。教师亦可增加授课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与教师的督促有关,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发挥督促作用,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笔记质量。
3.4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辅导资料
针对学生照读教材同步辅导资料的答案应付老师提问的现象,笔者认为利用辅导资料学习有利于锻炼自学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学生一味地照读辅导资料上的答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资料上的内容并思考后,结合自己的观点作答,并将思考后的内容或者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方便进一步探究问题与课后复习,有助于提升笔记质量。
4结语
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使用同步辅导资料的情况都会影响学生课堂笔记的风格与质量。科学合理地做语文课堂笔记有助于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变换教学方式、教授学生巧计课堂笔记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同步辅导资料,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笔记的质量,同时定时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昭宁.改进课堂笔记方法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1).
[2]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5.
[3]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学出版社,1980:75.
一、简笔画的设计
语文教学简笔画怎样才能做到设计精当,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呢?
1、因文定法,精当选择。
所谓“因文定法,精当选择”是指简笔画的设计形式,方法,都必须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而定。因此,弄清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设计简笔画的关键所在。一般说,写景状物的文章适宜设计为摹形式简笔画。摹形式简笔画主要是指简单描摹事物的形状。游记性的散文和按方位顺序记叙的课文可设计为图示式的简笔画。这种画主要用标志和符号标明景物的方位,发展趋向或游览路线等。
所谓精当选择,主要是指简笔画的设计从何入手,是选择篇、段的设计,还是选择句子的理解或词语的注释进行设计,是一幅图,还是多幅图等。如《滥竽充数》中的“竽”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学生不知道,只告诉学生是一种古代乐器或查字典学生仍不得而知。因此,教学时有必要设计“竽”的教学简笔画用以弥补文字解释的缺陷。《挑山工》一课的文字虽然易懂,但考虑到一般学生既没有登山的实践,又没有见过挑山工登山时的情景,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拟作简笔画。
2、捕捉特征,概括提炼。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事物千姿百态,要设计—幅转身即出的画,关键在于捕捉事物最鲜明的特点并使之简化成简单的几何图形,如《蛇与庄稼》一课,蛇、田鼠、庄稼、几种事物和复杂联系只需几笔勾勒出弓形的田鼠,螺旋形曲线的蛇即可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
2、注意联系,恰当组合。
一幅精当的简笔画的设计,不仅要注意单个图像的创设,更要依据课文的内在联系,把他们与板书涉及恰当组合起来,使教材的训练重点,复杂的课文内容变得简明,易懂,如《蛇与庄稼》一文用连接趋向符号,括引符号,把板书和简笔画有机地组合起来,事物之间的联系便一清二楚了。
二、简笔画的运用
教学时,有时习惯课前把简笔画画好,上课只和盘托出这样往往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其实简笔画的运用十分讲究。
边讲边画。就是教师边讲边画,以视觉促听觉,从而加深学生的识记印象,提高识记效率。《草船借箭》一课的时代背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时,边讲边作简笔画,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地理情况,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边答边画。是指在讲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分析,归纳,一边根据课文作者的思路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画出示意性的简笔画,这样可使简笔画自始至终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融为一体。
先说后画。就是在学生对教材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然后教师从简笔画示形,从而把形象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这最适于写景的古诗教学。如《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即可采取这种简笔画。
动静结合。就是在整幅图画中静态中个别人或物也可设计为活动形式,以便在教学中使人或物的位置灵活变动。《跳水》一课简笔画的轮船、桅杆、横木、水手,都可以直接用粉笔勾画,而小孩,猴的位置从甲板到桅杆,又从第一根横木爬到了最高的横木,最后,猴子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跳进大海里。可见采用“动静结合”式简笔画教学,更易于同教学内容合拍。
三、运用简笔画对老师的要求
一、 比较时代经历
李白比杜甫早 l1年,在李白身上带有大唐盛世前期培育起来的富于幻想和乐观的特点;杜甫则在“安史之乱”中更多地看到庸王朝的江河 口一F干戈离乱。即使是表达悲愁,李白也仿佛是巨人似的哀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苦闷写得也豪迈;杜甫是家国之思郁积满腔,铸成的诗句自然沉郁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李白25岁仗剑去国走出蜀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杜甫近 5O岁辗转颠沛流落蜀地,后又“漂泊西南天地间”。李白半生游历,杜甫半生漂泊,二者看似相似。从外在形态上看都是没有根基的离乡在外。而内涵却大不相同,心境有天壤之别 ,游历往往注目天地山川壮观奇景,诗句当然飘逸;漂泊常常饱尝人间苦难黎民忧患,诗句自然凝重。
二 、比较个性特点
李白个性率直自信、狂放不羁;柱甫性情敦厚、忧国伤时。李白被召人长安时写诗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蓠人!”狂喜自信溢于言表。当他受权贵们排挤被皇帝赐金放还时,不只是愤然,而且毅然决然,同时也很悠然飘然的离开长安。杜甫曾在长安困守 l0年,动乱中被叛军俘虏逃出后 ,又忍辱负重麻衣 敝履去见唐肃宗。
关于作诗,李白说自己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苍洲”,自信又高傲;杜甫说 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刻苦又执着。李白的诗就是他胸襟抱负、个性气质、心理特征的自我写照,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表现意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杜甫旅食京华的辛酸屈辱。颠沛之中的饥寒凄苦,是唐代许多诗人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患意识虽说是时代、遭遇使然 ,但诗人自己说“物性固难移”,与自身的个性特点是分不开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分别有两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前者可见李白蔑视权贵的傲骨 ,后者看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甚至我们从二人互赠的诗中也能见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李白纵情喝酒,杜甫劝他:“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恳切关心;杜甫苦于作诗,李白笑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亲切随意。李白自言“青莲居±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杜甫曾写“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从“青莲居士”和“少陵野老”的自号中,也能感受到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比较思想意识
虽然李杜二人都是从小就有济世报国的雄心抱负,但李白的思想更复杂一些。儒家和道家学说对李白思想的影响都很大。当他想建功立业的时候,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当他觉得“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时候,就想“明朝散发弄扁舟”,道家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儒家的思想经他自身的变形走样,就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了,所以在他的诗里,有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有执着:“欲济苍生应未晚”,而这些和“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放纵,“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消极,“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激愤,常常是矛盾地出现。
与李白不同,杜甫的世界观中儒家的思想始终占主导地位。“仁者爱人”、“民为邦本”使杜甫一生都把关心人民的苦难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即使终身不被用,还是“一饭未尝忘君”,忠君思想虽然很重,但对儒家的教条准则他又有所突破。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说,杜甫却始终关心时事 ,忧国忧民,直到最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地 ,登上岳阳楼 ,想到“戎马关山北”时 ,他仍旧是“凭轩涕泗流”。
四、比较文学主张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习惯 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作为老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所以工具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开口的良师益友,要培养中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在每个学期开学,我都会要求每个学生配备《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经典工具书,然后经常性地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字典,还要把其整理到“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真是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勤用会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教辅类工具书因为它的针对性很强,内容往往针对某一册其至某一课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成人的眼光“肢解”文章的句段,并给出文中习题的答案。因此在使用此类工具书时,我就指导学生慎重使用。对于工具书中关于背景知识及其它小资料,可以参阅工具书来了解,而对于课文主要内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内容,不可以盲目的照搬照抄,以免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我发现,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节制地使用工具书,帮助孩子切实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语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每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厚一点的软面抄,专门作为积累本用,一学期积累的东西都会记在上面。并且,每周都会有一节阅读积累课,学生在这节课上按照我的要求进行积累点评。积累的内容一般每次我都会规定范围,或者是班级集体征订的杂志,或自带的名著,或是配套的《语文读本》,条件允许的话我还会组织孩子去图书馆进行阅读积累。从孩子积累本的批阅和调查中我发现,每次孩子都会有很多的收获。
我还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积累分享,学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和好段。记得多了,有的东西就会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三.培养勤思善问的习惯
很多语文老师,特别是初中的语文老师,会和我一样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大多数孩子在数学或者是其他学科上都有问题可问,可是当问到语文的时候,很多学生就沉默了,感觉语文没什么好问的,其实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不好的。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培养勤思善问的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把学生自己认为能考倒老师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再提出,我会给他奖励,学生一听都跃跃欲试。在学生提的问题中,再引导学生进行筛选,同学们进行讨论、争论,最终达到通过合作自行解决。这样做有时会引起激烈争论,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
四.培养勤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是很有必要的,特别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中学语文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记笔记和听课同等重要。语文课堂笔记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维持班级整体的课堂纪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大脑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我要求学生养成做“三步”笔记的习惯。
第一步 课前预习笔记
预习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在原文上圈、点、批、注,但要注意有重点:其次,要求学生预习以后,做好预习笔记,其内容包括:(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2)段落标注(3)重点词语的圈画(4)课文结构(5)简单的赏析。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笔记,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 课上课堂笔记
课堂上的“笔记”要和上课的“听讲“结合在一起。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清楚,而课后却糊涂起来,其原因在于“不记”;有的学生上课只顾照抄老师的板书,死记讲课内容,忽视了听讲,结果仍然所获甚微,其原因在于“不听”。所以“听”与“记”一定要结合在一起,灵活记笔记。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着重记教师讲授的要点和提纲、补充的内容,自己没听懂的知识点、疑难点,以及老师的解题思路、方法分析和归纳总结等。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记“灵感”,有的学生上课虽能开动脑筋,但经常离开老师的思路独自思考问题,因此我要求学生将自己上课时出现的想法,先记在笔记本上,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既不会错过上课听讲的机会,又有利于课后深化,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步 课后复习笔记
课后笔记是课堂笔记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一方面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未记下的内容补充上,并对课堂上记下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避免日后出现模糊不清、张冠李戴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教材、参考书与课堂笔记结合起来,记下从参考书上摘录的精华部分以及典型题目和解法。
一、重拾朗诵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
记得广东实验中学那次青年老师语文汇报课,我的课题是戴望舒的《雨巷》,我在课堂上先是用多媒体播放了濮存昕的朗诵音像资料《雨巷》,接着就进入了讲解与互动环节,最后又播放了一遍《雨巷》收尾。这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师生好像都没有进入文本,都与诗歌《雨巷》隔着长长的距离,当然也谈不上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验,整个课堂冷冰冰的。
我很是苦闷。这时备课组的老师们都来安慰我,帮助我。备课长范筠桦老师对我说:“你不是很喜欢朗诵么?为什么不在课堂上示范朗诵一下,再把学生带入朗诵中去?这样吧,按我的建议,第二天到我的班上试试。”晚上,老师们一起来帮我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天,我自信地走进课堂。投影投射出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在雨巷彳亍。简洁地导入课堂后,在忧郁的背景音乐中,我当堂给同学们背诵了《雨巷》,舒缓的节奏、投入的情感、流畅的背诵,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接着,我介绍了自己在背诵过程中对诗歌的体验与理解,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接下来同学们在朗诵后也谈谈自己的体验,一起来探讨老师提出的困惑。同学们在几遍的自由朗诵后,踊跃地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诗人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老师建议大家再朗诵几遍,争取把《雨巷》背诵下来。有几位同学也动情地把《雨巷》背了下来,课堂掌声雷动。这堂课我不仅见到了撑油纸伞的姑娘,见到了诗人,也见到了师生碰撞产生的心灵火花,体验到了课堂独有的意境美。
这堂课让我认识到,多媒体播放的名家朗诵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资料而已,它是不能取代师生的亲身体验的。当老师学生亲身朗诵背诵时,就有一个对文本的理解把握过程,它迅速地调动了师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此时是不能越俎代庖的。我以后就给自己定了个规定:一定要重拾示读,凡是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我也一定要能背下来并在课堂上背诵示范;凡是优美的诗文,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师生充分地朗诵。并且,在师生朗诵时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师生对课文交流与理解地逐步深入,适时地间隔反复朗诵,使朗诵推动课堂的进程,提升课堂的语文韵味。
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时,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我没有写过板书,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课堂讨论交流冷淡,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虽然投影及PPT也用,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粉笔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我也开始重视板书,重拾板书,苦练粉笔字,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我这里想以自己2007-2008学年的一堂经验交流课为例来谈谈重拾板书后的收获。我的课题是古诗文《离骚》,这堂课课前曾受到老教师的点拨。我首先通过PPT呈现课文的背景,然后是深情地背诵,再简洁地导入到课堂的核心问题:“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本围绕着“路修远”和“吾求索”展开,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并请一位同学把同学们找到的诗句写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此时,我已经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左右各一句写在黑板上。经过师生们积极的讨论发言,找到的诗句被大家推荐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工整地写在了黑板相应的位置。师生优美的板书一目了然地呈现了整堂课的生成过程。我发现学生的课堂笔记绝大部分也做得工工整整。
课后佛山一位教研员评价这堂课为:整个的课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有一种充实的被提升的感觉。该老师并没因为有投影而废弃板书,相反却牢牢地把握利用板书阵地展开教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那一天,我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写道:其实板书在传统语文课堂上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简洁的板书、优美的粉笔字,不但能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和重难点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而且颇能体现书法的魅力,展示语文老师的个人才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一点是,板书的过程是语文课堂生成的过程,是师生课堂交流碰撞的结晶,它充分彰显了语文课堂的生命力。课堂有了板书,学生课堂做笔记就有了依据和保障。所以,板书是师生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前,自己依赖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板书逐渐变得简单粗糙,甚至淡出了自己的语文课堂。由于PPT复制方便,不少学生更多地依赖课件,连课堂笔记也懒得做了。通过投影及课件展开语文教学尽管给自己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不可否认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语文课堂师生不板书,不做笔记,过多的机械操作必然削弱语文课堂的生命生成过程,语文老师将丧失展示个人才情的板书阵地,学生也将失去提高笔记能力的机会,降低掌握课堂内容的效果,语文课堂的魅力也将大大受损。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把关键词找准,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一、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高三的语文学习,对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高三语文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不仅能够简单地把课堂知识学会,更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三学生的语文学习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真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化,真正准备充足,打好高考这一仗。
诗词鉴赏通常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因其是高考重要考点,所以,考生由于心理焦虑,考到的题型也大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在讲解王之涣的《凉州词》时,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让学生理解,概括景物的诗句,需要深刻理解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完成的。通过时间、地点加以想象,当时是何种情景,作者写诗的用意,根据这些特点,概括和发挥自己的思维,去了解和感知当时的场景,据此,我们了解,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通过描写黄河,使画面具有动感;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通过这一描写,达到作者所要渲染的气氛。学生理解了解题思路,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完成答题,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了解该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第二步,该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三步,把该字在原句中的语义弄清。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是什么词性。如果该字是动词,或者这个字有几个词性,在句子中用到的是哪一词性,为什么;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什么,是用来突出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规范答题格式,通过一系列的联系,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限制答题格式,教给答题技巧,却不限制学生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信心,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上的学习更有兴趣,为高三语文复习打好基础。
二、确立目标扎实行动,力争得分万无一失
高三语文的学习,最主要是为了高考,我们制定的大目标,都需要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来完成,也就是说,小目标全部实现以后,大目标也就跟着实现了。不妨把高三语文学习中的难点都找出来,一个一个攻克。
1.背诵部分,确保满分
诗词背诵是高中语文的一大块,诗词的背诵不仅仅要背下来,还需要闭上眼睛就知道这句诗里的每一个字的写法。这不是死记硬背,需要对文章有较好的理解,针对每个字都仔细推敲,理解之后不论是名词动用还是通假字,都能够很好的把握,确保背诵部分都能万无一失,拿到满分。记住了以后,要在高考前反复背诵和默写,确保考场上不会因紧张而丢分,忘字。
2.文言文翻译,争取字字能落实
文言文这一块,所出题型不仅仅是背诵默写的程度了,要确保文言文拿出来一句话,能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诉求,能够理解文章含义,逐字逐句的斟酌、推敲,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都需要明确理解,争取把着重点落实到每个字上。
3.写作部分,规范合题意
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
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
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
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教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教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再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
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高三是和时间在赛跑,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充分利用。然而,繁杂的复习题,如星星般的考点,都要求高三学生这一年要更加用心。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一定要强迫自己在课堂上就能够记住,并且应用的时候能顺利运用。
四、选择做好讲义练习,及时整理“高考宝典”
高三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师教的考点,更能够在课下,将这些考点整理到一起,经常复习,经常记忆。如果认为这个考点弄会了,就不再看,等到高考时,一旦出现,你会发现你已经忘了。高三的强化记忆就是要多看多记,勤思考勤动笔。争取把每个教师要求着重记忆的考点都弄懂,争取把每个教师所要求掌握的题型都做会。而不是在茫茫题海中泛舟,却没有着重点。
在高考前,学生最容易盲目做题,不管是不是知识点,只要题做得多,总有题型能碰上。先不说能不能碰上,题海战术,做的题太多了,反而不利于考试,有可能因为记忆不牢固做错题,高三时间本就不多,盲目做题不仅浪费时间,还起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如何复习很重要,平时将老师要求着重记忆的知识点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根据笔记来复习,效果更好。
【P键词】小学阶段;独立预习;尝试练习;延伸预习效果
一、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工作
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便利化,很多学生即使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会了利用相关的电子工具或者百度等搜素网页进行字词的查询,但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很少会专心去看字词的解释,而只是为了完成生词查阅的任务而已,进而整个语文课程的预习也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教学标准的要求,在低年级阶段主动地教会学生工具书的使用方式,进而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在预习阶段独立地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并集中精力对部分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为课程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先对雕梁画栋、蟠龙、巍峨壮丽、翩翩起舞等词语进行查阅与理解,并借助工具书的帮忙寻找相关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以及造句等,使得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在课程学习之前就能对基础知识进行独立探究。进而在这种模式下,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程预习之前能够细化整体的预习工作,并通过工具书的帮助来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这种预习虽然无法达到自习的效果,但是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来说,这种预习模式已经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准备。
二、尝试练习,让学生主动发现课程学习的需求
尝试练习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程开展之前,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习题来让学生进行尝试解答,进而使得学生在习题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预习以及本身知识点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为学生寻找相关的基础题,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一方面,练习题的补充可以使得学生预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课程预习有了实质性的作业指导;另一方面,尝试练习题的出现,可以使得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生预习阶段就能初步发挥其基本的效果,进而帮助学生完善其整个语文课程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对基本写景生词如景色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进行查阅和理解外,还可以为学生定制几道词语应用的题目,例如找近义词、成语造句等等,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先对这些成语进行尝试的使用,进而使得学生对部分成语了解得更加深入,同时发现自己在成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将语文预习的效果通过课堂的表现全部发挥出来。尝试练习与小学语文预习工作的结合,不仅仅可以在学生知识探究方面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以这种多样化的形式丰富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开始逐步地强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创建预习笔记,将学生语文预习的效果延伸下去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学习的方法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会主动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进而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小学生语文预习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笔记的记录。在先期,学生可能无法适应笔记记录的工作,因此,整个预习笔记的质量可能并不太高,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进行督促。而在后期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笔记写作习惯后,教师可以从质量方面来对学生笔记记录工作做要求,例如笔记的格式、笔记内容、后期学习对于预习笔记的反馈等,进而逐步对小学阶段学生预习能力进行提升,以保障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推进自己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完成。预习笔记的创建并不等同于普通的课程笔记,其内容主要包含预习中遇到的基本知识点、课内回答问题的准备、尝试练习题、预习中的问题,因此,在笔记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在笔记的每一部分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保障自己通过课内学习或课后思考进行有效的补充。尤其是在尝试练习与问题发现的部分,教师一定要指导好学生对笔记做完整的规划,一方面是保障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速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将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的体会补充入笔记,进而在学习最后作为自己的复习材料,全面提升语文学习的成绩。这种预习笔记的创建一方面是促进了小学生语文预习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使得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笔记的学习,逐步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预习是小学语文课程开展的良好保障,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预习的效果,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探究,为学生预习的有效开展寻找必要的策略。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工作;另一方面,以尝试练习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发现课程学习的需求;最后,再通过预习笔记的创建,将学生语文预习的效果延伸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综合能力;因材施教
中职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开设有专业针对性的学科,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运用创新手段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呢?本文就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一、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学生水平不同,成绩高低不一,面对这种差异,语文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教学:课堂回答问题较简单的请一部分学生回答,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稍难的请一部分学生来回答,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动脑能力;较难的部分则主要由老师讲解。
二、勤记笔记
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应该边学边把老师提到的知识点、要求记住的记在笔记上。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要勤记笔记,把重点的、不懂的都要记在笔记上,标记上。课后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笔记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得透彻了、明白了。
三、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学生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教师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并获取信息,把重要的信息印在卷子上,发给学生。让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进步。这样不仅能使中职学生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四、加强写作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让学生对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新时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一、 积极暗示,引导学生互动
我每接手一个新班,都感觉学生很放不开。他们忽闪着大眼睛,课堂上不敢轻举妄动,静观老师言行。这时,我往往采用“积极暗示法”,告诉同学们该怎样去学习,该如何去适应新的老师。如:我在班上提问时,只有几个同学响应,其他同学都不敢发出声音。其中许嘉祺同学的声音又细又高,我就以她为“切入点”引导:“不错,我总能听到许嘉祺同学清脆的声音,像音乐一样飘在教室上空!”其他同学一听,原来大声回答老师提问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也不示弱了,都放开了嗓子互动起来。逐渐地,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大家都在参与学习,还怕学不好吗?
紧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如何做笔记。我翻看了几位同学的笔记本,其中有位学生不仅记得工整,而且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了重点。我拿起她的本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其实也是在“积极暗示”其他同学:“这位同学的笔记简直是艺术品!大家看看,她的字多么工整,最有意义的是,她还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了不同的内容,有的地方还配上了简笔画!老师给她点个赞!”我用红笔给她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之后,课堂上我想要的画面出现了:我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们在下面认真地记着笔记,重要的地方还标示出来……从他们渴望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也想要老师给他们的笔记画一个大大的“赞”哟!
“积极暗示法”真是一件法宝,它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参与,朝着教师预设的良好的教育方向发展。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互动
小学生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的语文课堂。枯燥的说教、被动的回答,他们是厌恶的。
我常常将小游戏、分角色朗读、情景剧等带进课堂,从学生们积极参与的表现来看,这样的语文课堂他们喜欢得不得了。上《晏子使楚》这一课,我没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家准备准备,第二天来表演情景剧。想不到,第二天的表演准备让我大为惊叹:有的学生用纸盒子做了秦始皇的皇冠,有的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大大的“囚”字,有的同学还带了押解犯人的木棍……他们自主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无限的创造力,怎么能不令我惊叹?我则像导演一样负责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神态更符合自己的角色。整节课生趣盎然,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活跃在课堂上,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课后,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去学,我真是太喜欢语文课了,太喜欢刘老师了!”
我的形近字教学,叫“亏本大甩卖”――教一个生字,甩卖三四个形近字,同学们在课堂上“抢”得热火朝天,学得不亦乐乎;修改病句教学,我称它为:给句子动手术。这个病句是“截肢”呢,还是“微创”就可以了?同学们对病句“会诊”后,都会选择最佳的“救助”方案,不至于小题大做,或“救助”不当。
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乐于互动,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个性得到了张扬,发挥了他们主动能动性,学生们学得有滋有味。
三、“课堂小操”,让学生勤于互动
所谓“课堂小操”,就是我自编的一些简单的动动手、动动肩、动动脖子的小活动。一般用在同学们比较疲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候。我以礼物的形式“送”给大家。
“今天同学们课堂作业做得不错,老师送给大家一支拍手操――你最棒,我最棒,大家都很棒!”同桌之间就相互边拍手边庆贺。
“累了吧?老师送两分钟给大家――左耸耸,右耸耸,前点后仰。”学生耸耸肩,点点头,仰仰脖子。
有时我还在课堂上教同学们念绕口令:“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
此时的课堂,沉闷没有了,疲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兴趣,是快乐,是欢笑。等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得到了调整,我们又继续新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