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诊断的分类

时间:2023-06-12 16:20:30

导语:在护理诊断的分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诊断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呼吸内科;团结性;工作效率

传统的呼吸内科管理是一种单纯以“管理”为核心的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对各种制度、规定的遵守。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对医护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并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它将知识作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创造力。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应用于企业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也多有运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开始在呼吸内科推行知识管理,一切围绕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进行,建立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和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等。本文就知识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有医护人员45名,其中医生15名,护士30名。男6名,女39名。医生年龄25~59岁,平均38岁;护士年龄18~50岁,平均28岁。管理依然采取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强调对医院制度的遵守。

1.2方法

1.2.1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对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能力,呼吸内科实施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对治疗中遇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疑难、复杂案例,或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每类案例中的共同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明确了每一类案例典型特征,从而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根据每一类典型案例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标准,制定详细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案,为各项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和应对方案。这样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遇到类似案例就可以快速做好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诊断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对应每一类典型病例,呼吸内科配备了专门的医生和护理团队,并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医生与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有效避免了工作失误。

1.2.2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

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较多,每个危重症患者对医疗工作和医护人员都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并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呼吸内科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的临床资料外,还进一步建立了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患者入院后,由呼吸科的专家小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作出评价,对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纳入资料库进行管理。资料库不仅包括临床资料,还包括医疗团队的讨论记录、其他抢救治疗方案、医护人员针对病例进行的学习与研究成果等。要求对危重症患者必须采用专家团队进行治疗,配备专门的危重症护理护士。专家团队的成员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成员有较大不同,有可能是本科室的医生,也可能是本科室与其他科室医生共同组成。专家组在每次病情讨论的发言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在下一次诊断当中能够准确找到依据。此外,资料库还有危重患者详细的护理过程记录,包括护理中的心得体会等。

1.2.3护士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是指将呼吸内科护士根据能力、责任意识、经验等分为不同层次,从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将护士分为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和秘书护士。责任护士为呼吸内科护理岗位的佼佼者,工作能力强,年度考核优秀,工作细致耐心,护理经验丰富,均有3年以上护理经历,多为本科学历,主要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执行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护理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呼吸内科工作1年以上,为护理专业的优秀人才,主要负责一般患者的护理。辅助护士大多为大中专学历,入职不到3年,工作经验和能力均较缺乏,但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秘书护士为刚走上工作岗位者,与辅助护士一样,一般不独立承担护理责任。在管理方式上,四类护士采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和奖金系数上,对应的奖金系数分别为1.3、1.0、0.5和0.5,三个类型的护士以考核决定类型,考核的标准以三类护士的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患者评价、日常绩效等。秘书护士必须做满1年以后才能参加考核。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知识管理前后医护人员在团结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差异显著(P<0.05)。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及时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

3结论

呼吸内科是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病床使用率位居医院前列,危重症患者较多,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对医护质量、医护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呼吸内科疾病大都比较复杂,治疗和护理中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典型病例,对该科室的医护工作提出挑战。知识管理适应了呼吸内科建设需要,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知识管理要求呼吸内科在管理中要围绕提高医护水平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还是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对呼吸内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熊雪芳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36例患者,所以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有关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6~51岁,平均(27.2±9.1)岁。

1.2 常见的精神症状类型 13例表现为精神运动型抑制,如言语减少或缄默不语、情感淡漠、迟钝、呆板,甚至呈木僵状态;8例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如躁动、言语增多、行为紊乱、无故哭泣或痴笑,11例一度出现幻觉;其中幻视6例,幻听5例;8例存有妄想,患者的幻觉内容多是鲜明生动,不固定,时间不持久,妄想内容也不固定,不系统;有3例曾出现伤人行为。8例在住院期间,因烦躁不安或谵妄状态出现毁坏病床、监护病房设施现象。22例患者由于行为紊乱,治疗护理难以配合曾被给予冲动行为干预约束。

2 护理体会

2.1 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病史,认真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了解患者的思维内容及情感体验,从患者异常的言语、表情、行为中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识别精神症状与躯体疾患的主诉,做好详细记录。当疾病早期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症状的特点,判断患者的精神症状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智能记忆能力,并做出详细的护理记录。

2.2 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的护理 当患者处于兴奋躁动不安甚至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时,首选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分析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意识清晰度及智能状态能保证基本沟通,先心理疏导,若无效,要及时向医生汇报,针对其原因采用相应的医疗措施避免使用刺激性言语及做好环境中危险物品的清除,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约束过程中按要求定时巡视,每2小时帮助患者更换1次,并在腋下垫棉垫,以免臂丛神经损伤,约束时间不易过久,以防发生压疮并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3 精神运动神经性抑制状态的护理 这类患者难以做出有效的心理沟通,重点在于生活护理。护士应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做好饮食护理,通过劝说,喂食,鼻饲等方法以保证每位患者的进食量及服药。注意个人卫生,若留置尿管,期间加强导尿的护理,每天用妇阴洁清洗会阴2次,更换引流袋1次/d,每隔4~6 h开管1次,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尽量减少患者卧床的机会,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2.4 用药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在服药期间,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要反应,如患者意识障碍是否有变化,是否出现躯体不适,进食异常,大小便异常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防止患者停药,漏服药。

3 讨论

急性病毒性脑炎伴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时极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以致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持久性损害,并可引起医疗纠纷。有报告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的约占23%[1]。对这类患者的精神症状,意识状态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护理记录有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类患者的精神症状往往伴有意识障碍,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因此护理难度明显增大。若被保护性约束,患者不适时,往往不能或不表达,易发生压疮及继发肺部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有更丰富的护理知识,既要掌握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又要懂得精神科的护理技能,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第3篇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早期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61-02

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iticdissection,ADD)最常用DeBakey 和Stanford按解剖部位分型。A型ADD波及升主动脉,B型不累及升主动脉。在DeBakey分型中,I型通常包括全部主动脉,Ⅱ型仅包括升主动脉,Ⅲ型仅累及降主动脉和升主动脉。DeBakey分型中的Ⅰ型和Ⅱ型与Stanford的A型相似,都包括升主动脉。ADD病初最常见症状为疼痛,可放散至下颌、颈部、肩膀及前臂,类似急性冠脉综合症。前胸痛一般为A型ADD,而腹部、腰部、背部的疼痛一般为B型,但部分可有重叠。此病起病急,发展快、误诊率和病死率高[1],因此通过分类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2009年10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将早期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5月我院急诊科就诊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结合MRI、TEE 、CT影像学检查确诊。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年龄、分型见表1。

表1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性别、年龄、分型分布情况

1.2治疗方法

A型ADD是外科急症,此型患者有极高的并发症,如心包堵塞、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冠脉血流阻塞、主动脉分支血管阻塞。需快速明确诊断后,一旦适合应立即外科手术。

B型ADD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迅速开始最佳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镇痛、镇静、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血压控制在110-120/60-70mmHg,心率在60-70次/min,维持机体肾脏、脑和心脏灌流量的最低程度[2]。

1.3病情观察与护理

由于ADD疾病特点,四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异。急诊护士在病情观察中应熟悉本病的疾病特点,除了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和沉着迅速地配合医生处置外,还要重点注意四肢血压、脉搏是否有明显差异的观察,以及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反生,及时抢救。病情稳定时应及时进行必要的诊断检查,运送途中保证患者安全[3]。给予一切生活护理,做好重症护理记录,必要时行术前准备。

2 结果

65例患者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11例。其中58例经及时抢救、治疗与护理治愈或好转后出院,4例因夹层动脉破裂抢救无效于入院后6h死亡,2例保守治疗入院后70h死亡,1例手术治疗无效死亡。见表2。

表2 65例患者诊治情况

3 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它是一种潜在危险大,死亡率高的疾病,而且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因其发病率低,而且症状和体征多变,酷似其它急性病症,容易误诊或漏诊而迅速致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急诊护士应对本病特征有充分认识,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早期发现病情给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资料,并给予周密、细致、恰当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做好前期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压及心率的控制,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Patel P D ,Arora R R.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 manage 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J].Ther Adv Cardiorasc Dis,2008,2(6):439- 468.

第4篇

关键词: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

NOC是一种评价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标准,能够准确地反应出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当中实施有针对性、全面的护理措施极为必要,其中健康教育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能够对整体护理产生直接的影响[1]。为了探究NOC在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实验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已经确诊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抽选的50例对象均属于我院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等诊断,检查结果与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5~70岁,平均为(45.4±20.8)岁,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内,平均病程0.45年,且所有患者入院时属于清醒状态,语言能力较好,沟通交流能力正常。

1.2护理方法 50例患者入院之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自我能力管理情况进行测定。借助NOC中胰腺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指标进行修改,并采取五点式的评分。邀请五名资深的护理专家对NOC效果进行评价,确保效度、信度达到最高水平。在护理期间制定一套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方案,主要包括:①对患者详细讲述疾病发病的机制、病因及其诱发因素,并对治疗、预防、护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宣传;②督促患者用药前认真阅读说明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③教育患者养成规律的饮食及作息习惯,杜绝烟酒等;④积极鼓励患者接受并配合治疗,帮助其重拾信心,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适当调整或者更改健康教育方案。

1.3评定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其掌握疾病知识的程度,日常预防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情况。

1.4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组研究所获数据均借助统计软件SPSS 18.0来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为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

2结果

2.1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入院时,适量运动者为10例,戒烟戒酒与自我监测各5例,遵医嘱为10例;实施健康教育之后,适量运动者为49例,戒烟戒酒与自我监测各50,遵医嘱为50例,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 所有患者入院时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有20例,自我管理与平时预防、心理健康分别为5例、10例、10例;入院之后接受NOC的健康教育之后,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患者有50例,自我管理为45例、平时预防及心理健康的患者均为50例,患者在相关知识了解、自我管理、平时预防、心理健康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和入院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十分严重,一般情况下可引起患者慌乱,精神紧张等,对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不利于康复[2]。护理结局属于评价患者护理效果的一种标准,这一标准能够准确、客观地体现护理对患者的结果,进而评价临床效果。在NOC下确定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与此同时,有效反应了护理工作的效果,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给予肯定。在胰腺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这一分类系统,患者可深入了解病情,增加和医护人员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减缓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其早日恢复身心健康[3]。实验组50例患者实施NOC的健康教育之后,其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入院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自我管理、平时预防、心理健康等程度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入院之前相互具有显著的差异(P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临床效果颇为显著。

参考文献:

[1]牛洪艳,倪静玉.护理结局分类在我国的应用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03):842-843.

[2]戴慧.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05):464-465.

第5篇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护理学科中的评判性思维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也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推理、假设、总结规律、陈述信念和行为的一个反思推理过程,也是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的体现。其有效的运用于临床护理中,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1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往往与护理程序相联系,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

1.1护理评估阶段:护士需要进行可靠的观察、分析,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健康问题有关,判资料是否重要,整理和组织资料,核实资料,并根据护理概念框架或护理相关理论的概念进行正确的分类,这些活动均需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

1.2护理诊断阶段:护士需要找出线索的类别和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形成推论。推论得到证实后,从而形成诊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1.3护理计划阶段:护士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决策时是十分谨慎的,这就是为什么护士可以根据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根据病人的情况,也会做出“可能的”或“有危险性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并且合理的选择排列优先次序,为病人制定预期目标,即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分析判断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制定护理措施。而形成评价标准、选择、解释、假设所选择的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和运用跨学科知识等思维活动均为评判性思维技巧。

1.4护理实施阶段:护士运用护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病人解决问题,这种“运用”并非简单的“记忆”知识和原理的思维过程,它也是评判性思维过程。

1.5护理评价阶段:护士通过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将所收集的资料与评价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预期目标是否达到,这种用标准来进行评价的方法也是评判性思维的过程。

2在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由评估到评价,护理人员要时时做出临床判断与推断,可以说评判性思维是带动护理程序的引擎。

如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评判性思维?大可分为六个阶段:评估—计划—实施—评估—干预—评价。

2.1在输液前,首先,护士需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判,如患者的病情、年龄、意愿、经济条件、血管情况、循环情况、自理能力、病情、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情况等;其次,对治疗方案的评判,护士有责任评判医嘱的合理性,这需要护士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如果护士判断医嘱不符合相关标准,就不应盲目执行,大部份的护士通常不会质疑医嘱的合理性,原因是对药物的知识不完全掌握,这对输液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护士还要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时间、浓度、配伍、排序等。第三,药物的评估,包括药物的PH、渗透压、温度等。这是护士最为忽略的问题,绝大部分的护士在为病人进行静脉治疗时都没有考虑药物的PH、渗透压、温度等对血管的刺激所产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一味追求一针见血而无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血管及器材,这对输液治疗无疑产生了一定的风险;第四,穿刺器材的选择,根据以上综合评估情况,合理选择输液工具,这有利于减小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第五,护士自身的评估,作为管理者,必须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力量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以上的综合评估制订输液计划。

2.2在输液期间,护士要判断病人的需求、观察病人的反应、监测并记录输液工具的使用情况,评估病人治疗、给药、输液工具的选择合理性,判断是否朝着预期计划的方向进展,根据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计划,要早期识别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风温肺热病护理实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的风温肺热病患者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照组进行肺风温热病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它由患者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来,以减少住院天数[1]。本科于2011年开始对风温肺热病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现对其在风温肺热病护理中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风温肺热病100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病科分会肺热病治疗指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8.26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31岁。

1.2治疗和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 治疗组按卫生部颁发肺热病中西医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治疗和护理,主要护理工作如下:

入院第1天:护理常规,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

入院第2-4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5-6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保持口咽部清洁,观察痰量、痰质及痰色并记录,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9天:日常生活和情志护理,出院前宣教,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入院第10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后饮食调护,出院随访宣教。

1.2.2对照组按照常规医嘱进行医疗护理,由责任护士按照常规护

理方案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时间、检查项目、步骤不做统一规定。

第7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85-02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病,发病率高达6.55%[1]。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治疗的一大难题,大多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造成精神残疾[2]。药物治疗对此作用有限,我们在药物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护理,以探讨对改善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3]精神分裂症标准且伴有强迫症状的患者54例,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相匹配。

1.2方法 入院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Y-BOCS量表和SDSS[4]量表评定,以Y-BOCS总分减分率评定疗效:减分率≥25%为显效,≥75%未痊愈,

1.3心理护理方案 入组患者均为药物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如下的心理护理措施:(1)急性期给予安慰、倾听、暗示、鼓励式护理。由于急性期病情重,采用单独一对一的心理护理,每天不少于30分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全面了解患者社会、经济状况、病因病情后,针对性地运用心理技术稳定其情绪,努力改变患者错误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平安度过急性期。(2)稳定期的心理护理以集体集中宣教的团体心理护理为主。患者入院2周后,一般病情得到控制,情绪趋于稳定。此期的心理护理主要为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分析病中的症状。每天上、下午各集中进行宣教1次,时间大约40分钟。内容主要讲解常见病因、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如何防治以及抗精神病药的种类、常见副作用等基本知识,同时了解患者近期病情变化和内心思想活动,强调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强化处理应激的能力。(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以调动患者自身积极性,不断强化患者的自信心为主。心理护理重点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鼓励患者重返社会,主动参与病房活动,积极料理个人生活。每周3-4次带领患者参与集体活动,适度运动包括散步、打乒乓球、做手工艺等,从而激起患者的生活兴趣,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其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改善社会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检验。

2 结果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严重精神病,近年来患病率和复发率都很高,症状表现多样化且不固定、不系统,患者自知力,其核心问题是认知功能的下降和社会功能的衰退[2,5]。常导致精神残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疗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症状,而更加注重全病程治疗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尤其是重要的一环。我们采用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PANSS量表总分减分率,两组均明显。精神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心理护理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SDSS评分比较,8周末,研究在职业和工作,社会性退缩、家庭外活动及个人生活自理等因子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总之,本研究提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强迫症状,还能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应对能力,改善社会功能,减少精神衰退,更好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4.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

[3] 郭平.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0):77-88.

第8篇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肺癌;临床护理;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11―0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英文名字是: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aer)。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为使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作为医护人员就要重点做好病人入院前及住院过程中的急救工作。我院年来共收治3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41岁,平均年龄48岁。

1.2 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吸烟,特别是吸纸烟,从我院收治的患者来看,男性患者肺癌多数与吸烟有关。

1.3 临床表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来诊时症状轻重各有不同。由于患者发病的时间不同,具体表现为患者发热和消瘦,早期症状中还有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个别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的临床表现。

1.4 治疗方法许多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发病早期,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最佳救治时间,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临床护士必须做到早期观察,迅速识别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症状及体征,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配合临床医生尽早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

2、结果

通过对我院32例患者进行的治疗与观察,有17名患者经过治疗已经出院观察治疗。对于这些肺癌患者我们主要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

2.1 症状和身体评估肺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类型、发展阶段、并发症及有无转移:(1)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发生。(2)全身表现: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热、消瘦。(3)肿瘤局部扩展或远处转移的表现: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及膈肌麻痹、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霍纳综合症、臂丛神经压迫综合症以及吞咽困难等。(4)肺癌的外部表现:又称副癌综合症。主要包括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以及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2.2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六项:(1)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透视、x线胸片、CT、MRI或支气管造影等检查广泛应用于早期诊断。(2)痰脱落细胞检查:是最简便、有效而易行的无创性早期检查方法,可提供组织细胞类型,阳性率达70%~80%。(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对肺癌诊断极为有效的检查手段,近端支气管肿瘤诊断阳性率达90%以上。(4)经皮穿刺肺活检:周围性肺癌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难以获得有价值的标本时,可在B型超声波或x线的导向下,采用针吸活检。(5)放射性核素检查:113铟―巨聚合蛋白或99m锝―聚合蛋白扫描,显示肺血流供应状态。(6)化验检查:主要包括相关抗原和酶的检查。

2.3 心理社会状况肿瘤病人一般在未确诊前往往会有疑虑,希望否定癌症。而一旦疾病被诊断后,心里受到严重打击,恐慌、有的精神濒于崩溃。生活能力的衰退,情绪可转向抑郁、绝望。

3、护理

3.1 护理诊断对于护士来说,对于肺癌患者的护理诊断主要包括:(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肿瘤对病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关。(2)疼痛与胸痛:与肿瘤压迫、浸润或转移有关。(3)营养失调:主要是与食欲降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引起的呕吐有关。

3.2 护理目标医护人员在护理肺癌患者时要叫确以下几点:(1)使肺癌患者病痛减轻。(2)使肺癌患者焦虑、恐惧解除。(3)使肺癌患者了解治疗和疾病知识方面的问题。

3.3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护理、症状的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特殊治疗的护理、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护理(出院指导)。

4、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延缓生命已不是没有可能,因此,患者大可不必存在心理负担,而是要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使病情得到康复。

1、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实践证明,不少肺癌患者发病都是在中晚期,因此及早发现、早期的诊断和在院前抢救极为重要。

第9篇

关键词:小龄患者;肢体语言沟通;依从性

小龄患者由于对诊断流程的不熟悉以及对药物、静脉注射的恐惧感,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抵触情绪,这类型情绪会影响到其配合性,从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哭闹、挣扎情况,不仅不利于诊断准确性,还可能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1]。肢体语言沟通是近年来护理操作中的一项新兴模式,由于患儿年龄尚小,单纯语言沟通可能效果并不佳,因此肢体语言便成为了沟通的重要手段。本院基于这一背景,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肢体语言沟通对患儿依从性提升的作用,现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88例患儿,均为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人。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4.6±2.1岁。观察中男性17例,女性27例;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4.3±2.3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具体操作如下:

1.2.1抚摸

抚摸主要在于患儿的头部以及肩膀部位,在患儿出现情绪不稳定时,护理人员可轻轻抚摸患儿头部。对其产生安抚感;在患儿完成一项诊断项目或是注射之后,可轻拍其肩部以示鼓励,肩部抚摸对于男性患儿而言效果更佳。

1.2.2加油手势

加油手势可表现为握拳曲臂、手臂整体向下顿动作,这类型动作是对患儿的鼓励,可用于注射完成之后或是服药之前,减轻患儿对药物以及注射的恐惧感。同时也可向患儿比划胜利手势[2],这类型手势更能够获得患儿的反应,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

1.2.3表情

护理人员应对患儿保持微笑并加强与患儿言语上的交流,通过微笑减轻其对自己的抵触感与距离感,同时使用关爱的眼神给予患儿鼓励,切不可由于患儿哭闹或是挣扎就冷眼相待。同时可抓住患儿双手,一方面减轻其挣扎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鼓励与安慰。

1.3依从性程度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将患儿依从性作为护理效果的对比因素,将依从性分为4个程度,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以及完全抵触,各程度判断标准如下:

完全依从――患儿对诊断治疗没有表现出恐惧或是抵触情绪,能够配合临床医师操作,未出现哭闹状态。部分依从――患儿能够全程配合医师诊断治疗,但部分项目上存在轻微抵触,但不会对诊断治疗流程产生影响。部分抵触――患儿在接受诊断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项目出现抵触感,不愿配合的程度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表现为逃避状态,情绪略微不稳定。完全抵触――患儿由于恐惧或是不愿配合出现哭闹甚至用挣扎来抵触治疗,不愿配合,对诊断治疗产生较大影响[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儿在对护理依从性方面的差异性,本次研究将依从性划分为四种程度,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以及完全抵触。按照实际情况将患儿分类,了解肢体语言沟通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具体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一:依从性对比表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部分抵触 完全抵触

对照组(n=44) 12 14 15 3

观察组(n=44) 21 19 4 0

根据上表不难发现,在有效的肢体语言沟通下,观察组患儿更多处于完全已从以及部分依从两种程度,仅有4例处于部分抵触状态,未出现完全抵触患儿,说明肢体语言沟通能够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减轻患儿对临床治疗的抵触情绪。相对而言,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在依从性方面对比明显(p<0.05),部分抵触与完全抵触的人数达到了18人,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3 讨论

肢体语言相对于单纯言语而言更适合使用在小龄患者身上,由于儿童天性好动,且对医院存在恐惧感,因此护理操作相对难度较大,其重点应放在帮助患儿配合诊断治疗方面,降低其烦躁或是恐惧情绪程度是护理的关键[4]。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在经过肢体语言沟通之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感能够有效减轻,从而更加配合临床医师的检查与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抚摸头部等动作能够对患儿到安慰、安抚的作用;加油手势等能够对患儿产生鼓励,让其不再惧怕治疗,抵触情绪自然能够有效降低。同时,护理人员面部表情也会影响到患儿就诊时的情绪,尤其是微笑方面,若护理人员保持微笑并使用柔和的语言与患儿沟通,相对于严肃的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而言更能够让患儿卸下心防,乖乖接受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更多患儿不再存在抵触治疗情绪,对诊断治疗的依从性较高,仅有4例存在部分抵触情况,证明了这类护理干预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采用对比方式证明了肢体语言沟通在小龄患儿护理中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消除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隔阂,拉近两者距离,同时有效提升患儿对诊断治疗的依从性,让患儿保持最佳状态。因此肢体语言沟通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慧芳.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4,06:130-131.

[2]张宝焕.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0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