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20:31
导语:在节能减排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2011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荐“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的通知》,确定了80个项目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
这些项目被纳入工信部重点指导推进的“两化”融合项目库,指导推进的期限一般为三年。一年来,上述项目进展顺利。
融合铁律
当前,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必须通过“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实现跨越式发展。
“两化”融合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化”融合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控制污染排放。实践证明,在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规划、加工制造、装配等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力度,可以有效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把信息技术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幅提高生产的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从而在生产环节有效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排放。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清洁能源与火电、核电等传统的能源结合起来,从而大幅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这也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是“两化”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在企业管理层面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手段,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可以促进企业科学管理,实现节能增效,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两化”融合能够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实现行业节能降耗。在工业各行业中可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改造,以提升各类工业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使之成为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四是“两化”融合能够促进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不断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水平。政府主管部门通过重点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能源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动态监测,进而可以有效约束企业自觉进行节能减排。
有何良方
尽管近年来“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整体上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律性和艰巨性等方面,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各地重点管理的用能企业和一些重点减排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方面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三是本土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规模小,工业软件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支撑服务能力弱;四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的短板。
今后一段时间内,针对当前“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应通过加大宣传、增加培训、开展教育等方式,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并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提高对“两化”融合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提高对“两化”融合的内涵、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三是提高对“两化”融合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四是提高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利用节能减排、信息化以及各种产业发展资金,特别是利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扶持和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应用,逐步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示范效果明显的节能与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与信息化领域。最后,应考虑设立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加强政府引导调控能力,从而在资金投入方面充分保障“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做好典型企业的试点示范工作。对具有推广潜力的专用系统和典型做法,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试点示范工作。可以采取分行业进行推广应用,在行业内宣传和鼓励应用效果好的典型企业和优秀应用方案,以点带面,带动全行业的深入应用。
四是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支撑和服务平台。目前,很多新的技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工业行业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信息通讯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尽快把这些先进技术应用到行业发展上来。另一个方面,针对工业行业节能减排需要解决的关键性和迫切性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组织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业集中攻关,从而为工业各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和各类解决方案。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兴的生产产业,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应着力创新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逐步形成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专业信息化服务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环境。
五是进一步抓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其节能减排的能力。可以考虑以政府资助、贴息贷款和税费减免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同时,对企业投入节能减排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专项投资,可以考虑计入企业税前成本。此外,还可以将企业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改造项目成果纳入国家科技奖励评奖系列,并列入该单位技术创新评奖的专业序列。
关键词:节能减排;风险意识;有效沟通;信贷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因此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2007年中国银监会制订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工作,加强金融创新,积极开发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创新金融产品。这些政策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节能减排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利用金融工具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一)支持节能减排是农村信用社贯彻国家政策,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节约降耗减排的工作部署,积极维护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是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之一。
(二)支持节能减排是农村信用社拓展业务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为农村信用社开拓了新的市场、新的业务、新的项目、新的客户,拓展了金融发展的空间。
(三)支持节能减排是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的需要。国家把节约资源作为突破口,促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会有力地带动信贷结构的调整。因此,农村信用社应保持高度的政策风险意识,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落后企业的信贷风险予以足够的警惕,严把“两高”行业的信贷阀门,这样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有利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缺乏整体的信贷支持规划。一方面,目前除了人民银行提出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外,大多数金融机构尚未制定节能减排信贷支持的整体规划,以致基层金融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贷款项目,大都按一般技改项目层层上报,业务流程烦琐,审批链条过长,难以体现银行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申报贷款和基层银行受理贷款客户的积极性。
(二)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执行不协调,易导致信贷资金支持减排工作出现“一刀切”现象。对过热行业的贷款,金融机构并没有区分单纯性扩张规模的项目和循环利用资源的项目,而是一律给予了信贷收缩限制,致使节能减排的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三)现有金融产品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工作需要。具体表现为金融产品过于单一,难以适应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目前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支持,仅限于技改项目贷款,与节能减排具有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期限相对较长等特点相比,缺乏有针对性如科技推广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同时,目前贷款抵押担保方式,也仅限于不动产如土地、厂房抵押,缺乏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四)环保审核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目前,即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节能减排信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企业提供和银行征信系统查询获得;二是通过环保部门公布。但从企业获取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很大;查询银行征信系统,则受到目前征信系统仅采集环境执法方法信息的局限性,难以获取所需企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完整信息。
三、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节能减排的具体对策
针对农村信用社在支持节能减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提高思想意识方面、加强沟通方面、支持力度方面及信贷管理角度上提出具体对策。
(一)从思想意识上,提高节能减排的认知水平和判断力。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角度,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落后地方企业的信贷风险予以足够的警惕。此外,要不断强化全体员工的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意识,努力掌握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力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二)从沟通方式上,强化与相关部门沟通,获取及时、有效信息。既要实现政府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又要有效防范项目的风险;另外,要不断加强信用社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如召开银企座谈会等形式,构建银企信息交流的互动平台,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三)从支持力度上,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加大农村信用社支持节能减排力度。优先支持和保证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企业和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重点是环保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节能等科技项目,确保当地节能环保项目的实施。
(四)从信贷管理角度上,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切实改进和加强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工作。
1.要制定节能减排信贷支持的整体规划,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合理调整授信制度,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贷款项目,可给予基层一定的授信额度,以简化贷款项目手续,缩短审批时限。
2.把好贷款准入关。贷款发放之前,对申请贷款的企业和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区域规划和治污方案的测评,对测评处于绿色等级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上的支持。同时重点关注近期纳入当地环保限期整改名单的企业,严格环保信贷方面的责任制。
3.把好贷款投放关。在贷款投放上,应始终立足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在减少对“两高”企业信贷的同时,增加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
[关键词]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节能减排 教学改革
前言
近年来,“节能减排”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全国化学需氧量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的下降8%。
为了培养既懂能源工程又懂环保设施的复合创新型人才,2003浙江大学率先改革“热能工程专业”而产生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新专业在定位上突出了环境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环境保护与能源生产的密切关系,这在国内外能源动力专业中属于创举。新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热工理论和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形势十分严峻。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应具有节能意识、掌握节能技术是时展的要求。所以,高校各专业,尤其是和节能减排直接相关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其培养目标和教学应增加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容,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具有节能意识和节能技术的工程人才。以下是对节能减排形势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初步探讨。
加强节能减排的渗透
1.培养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责任
本专业主要涉及新能源开发、能源转化、人工环境、空调制冷等领域的相关科技问题。本专业涉及的电力等行业,正是能源消耗和SO2、CO2排放的大户,所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举例、讨论、行业专题介绍等方式,从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角度使同学认识到在能源转化过程中节能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树立节能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给人类带来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加剧等话题进行讨论,使大家认识到CO2的过度排放是导致温室效益的罪魁祸首。减少CO2的排放可以通过降低能耗等途径实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节能对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在学习该专业过程中有意识地认识到节能减排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起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意识。
2.加强教学中节能减排的渗透
除应该设立节能技术等专门课程外,还应在其他课程(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教学中加强节能技术的渗透。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节能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设计方法,推进科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
工程热力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应用两大部分,而贯穿工程热力学教学内容始终的则是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思想,而这正是节能减排的根本出发点。为达到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整个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突出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思想。工程热力学的主线是提高能量利用率,其理论基础是能量转换定律,即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而这也正是节能的基本理论。具体而言,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中数量守恒但是质量不断衰退,节能不仅体现在减少能量数量,更体现在降低能量质量衰退。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起在各种不同的实际过程和循环中应尽可能降低能量质量衰退来实现节能的目的,真正认识到节能的根本思路是尽可能降低能量质量衰退。其次,在具体教学内容上,突出节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教学。目前对循环、系统、设备进行节能评价主要采用能量分析法。常用的能量分析方法包括效率法、熵方法和 方法,应当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从节能的高度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第三,在实际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上突出节能理论的应用。在讲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增加理论应用部分的课时,用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和培养,使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中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意识的指导作用。
传热学阐述了能量传递、转化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是节能技术的基础。加强在传热学教学过程中节能技术的渗透,如强化传热。应用强化传热技术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还有,传热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传热工质和热导材料等节能措施。
3.加强实践教学中节能减排的渗透
首先,结合课程实验,强化节能减排意识。为了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节能理论的认识和对节能理论应用,一方面,可以给定实验内容和特定设备,使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能量转换情况和节能措施。另一方面,也可给定实验目标和一般性设备,要求学生设计具体的实验过程。合理的设计实验,可以强化理论教学中节能减排意识培养的效果。
其次,结合专业实习,细化节能减排意识。培养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内容主要分为3个层次:参观学习、简单的设备部件制作和安装、系统运行管理。通过参观学习,学生亲临现场,直接接触主要设备、系统,以及设备和系统的加工、安装、运行等环节,使学生对本专业能源使用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分析节能的基本途径。通过参加简单的设备部件制作和安装,学生亲手制作安装设备部件,便于学生掌握设备和系统内部结构。进行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实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关键指标以及调节的基本方式。总之,充分利用实习,可以细化理论教学中对节能减排意识的培养。
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深化节能减排意识。利用教师所承担的科研和工程项目深化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例如,可利用太阳能热泵系统,探讨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节能原理及系统工作性能的研究。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能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目标要符合当下的形势,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重。一方面,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形势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专业产生了强烈需求,无论是能源、环保行业,还是相关的装备制造业,都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人才短缺现象,不仅缺专业技术人才与设计开发人才等,也缺乏相关的产业经营、工程管理、金融、财务与售后服务等人才。所以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应大力加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能源、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新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语
在节能减排形势下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应紧贴时代的步伐,培养大学生节能减排的主观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理论授课中结合基本理论,灌输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结合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工程实践,深化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了解节能措施;为了适应国家能源与环境的战略需求,专业目标要定位准确,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永俊,李风,成晓玲等.节能减排教育的课程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94-196.
[2]顾煨莉,刘泽华,柳建祥.以节能减排意识培养为向导的工程热力学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64-67.
[3]王丽丽,李文哲,王忠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优势极其未来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0,(6):54-56.
[4]左远志,杨晓西.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建设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7(5):107-112.
一、国家出台政策法规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
据介绍,国资委已与央企、地方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对超额完成目标的第二任期央企负责人,总体减排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或者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结合任期考核,给予特殊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企业,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扣分处理。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除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处理以外,国资委将在业绩考核中给予降级降分的处理。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今后,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九大措施重拳出击,以解决目前在节能减排问题上遇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科技部副部长尚勇说,当前,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焦点,抓住当前技术突破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节能减排道路,对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指出,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更需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系统推进。他强调,第一要增强共识,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第二要把资源工业和制造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第三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举措;第四要把创新驱动作为节能减排的根本动力。
二、各大企业、行业要身体例行当好节能减排的排头兵
国务院总理在日前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工行业不仅是耗能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因此节能减排对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形式严峻,国家已经将节能减排工作摆上到了突出地位。在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当中,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首先,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抑制难度大。近几年来,氮肥、纯碱、烧碱、电石、黄磷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均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致使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同时由于调控机制不力和地方保护等原因,致使国家产业政策不能得到贯彻落实,扭转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势头难度很大。其次,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目前,行业的能耗和产排污统计办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订的,已不适应当前行业的需要;有的根本没有标准,需要立即研究制订。另外,节能减排的统计和管理队伍十分薄弱,许多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和环保管理人员,即使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也有很多需要各行业协会帮助核实。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各大企业、行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
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落实节能减排需要全民参与,全民行动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
【关键词】环保心理学;节能减排;认知―态度―行为模型;行为优化体系
一、大学生节能减排认知行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使得我们生存的空间在不断恶化,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在政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然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他们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如何?对节能减排的态度是怎样的?又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这些都成为了决定国家未来环境发展的决定性问题。
因此,此次调查以成都市8所不同层次大学的1085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期解决上诉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建立出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模型,并通过模型建立出促进大学生节能减排环保行为的优化体系,以推动整个社会未来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模型假设
目前学界也存一些关于环境方面认知、态度、行为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何探讨,我们发现在上述三个变量之间常见的关系有3种:传递关系,即以“认知―态度―行为”的模式产生作用关系;调节关系,即某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由第三者调节这种作用的强度;共同作用关系,即某一个变量是另外两者作用的效果;中介效果关系,即某一个变量在另外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中有中介效果。依据环保心理学相关文献,结合在校大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大学生节能减排认知对大学生节能减排行为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假设2:节能减排态度在节能减排认知对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通过文献研究和假设,我们建立起了节能减排认知、态度、行为影响模型(如图1)。
三、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模型假设的合理性,我们对节能减排认知与行为进行了回归分析,又对节能减排态度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
(一)节能减排认知对节能减排行为回归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得:节能减排认知的Sig值小于0.05,具有显著相关性,t值大于1.96,说明节能减排认知与节能减排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节能减排认知的beta系数是0.206,因此可得关于节能减排行为和节能减排认知的回归方程:
节能减排行为=0.206*节能减排认知
这可以解释为具有较高水平环保认知和接收了较多环保宣传熏陶的大学生会更多地践行环保行为。
(二)节能减排态度的调节效应分析
由调节效应的数据可以看出,再加入交叉变量之后,R方由0.059提高到了0.074。根据回归系数进行分析:
第一步:节能减排认知与节能减排态度对节能减排行为进行回归,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5、0.018,回归方程为:
节能减排行为=0.193*节能减排认知+0.164*节能减排态度
第二步:当回归方程加入节能减排认知与节能减排态度的交互之后,以0.1作为检验显著性水平的标准,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27、0.025、0.069,回归方程为:
节能减排行为=1.038*节能减排认知+0.804*节能减排态度-1.028*节能减排态度*节能减排认知
经过前后两个方程的比较,发现交叉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与此同时,调节变量大大增强了节能减排认知对与节能减排行为的作用程度,标准系数从0.193增加到了1.038。因此,节能减排态度是节能减排认知和节能减排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起到了调节作用。我们的模型假设成立。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回归分析,我们验证了模型假设的合理。基于建立的模型,我们构建出了大学生节能减排行为优化体系。
我校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以“环境保护、节约减排、文明礼仪”为核心,广泛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结合校情和各班级的实际,大力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小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回顾本次活动,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生态文明教育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本次活动。按学校制定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安排。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了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文件、通知精神,并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节能减排你我行动”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节能减排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节能减排。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文明礼仪”活动。
结合节日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活动。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1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锅炉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由于其独特的意义,所以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工业锅炉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由于锅炉在使用中消耗的能源较多,这与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是相违背的。为了尽早实现环境节约的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实施,必须要强化对工业锅炉节能的认识。
一、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及实现节能目标的困境
1、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锅炉制造行业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锅炉行业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其操作技术,工业生产的规模也得到相应的扩大。急剧发展的形势下,锅炉生产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越来越高,给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些许的不便。在此种社会形势下,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保障资源以及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工业锅炉在生产中面临现状主要有:一是行业中存在生产分散、生产厂家多但多数生产能力低下、生产集中度不高、企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我国工业锅炉面广量大能源消耗多、运行利用效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问题的存在使得能源浪费现象严重。
2.实现锅炉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困难
在实现锅炉节能减排目标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一些企业不重视对锅炉管理工作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专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指导,锅炉使用单位不注重对锅炉管理工作人员的节能技术培训、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这样根本不能实现经济运行和节能降耗。第二,一些锅炉单位使用的锅炉燃烧系统较为陈旧落后。在锅炉实际运行中使用的燃料与设计所选燃料不符,使得燃烧状况不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这样不仅浪费了燃料资源,而且也会加剧温室效应。第三,是锅炉运行控制系统和节能燃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多数中小型工业锅炉装置的功能不够齐全,缺乏基本的自动控制,运行和调整状态都不佳,致使运行使用效率受到较大的限制,也造成了浪费和环保问题。最后,是锅炉水质处理工作形同虚设,蒸汽与排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锅炉水质的处理工作,有的企业单位根本没有相关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这导致了锅炉严重结垢,影响了传热及热效率,进而不利于节能减排。另外,蒸汽在使用后冷凝水直接排放、污水未经回收利用直接排放的现象多有发生,这既浪费燃料资源,又不利于节能减排。
二、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分析
1、没有充分发挥锅炉节能的作用。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责任心不强,技术能力稍弱,没有充分发挥锅炉的运行效率,而是单纯地依赖机器设备,所以这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
2、工业锅炉运行时能效问题的检测不足。实际工业生产中,由于不能清晰地掌握锅炉制造与设计之间的匹配关系,对锅炉实际的运行效率把握不当,所以潜在的节能隐患是依然存在的。
3、低配低质低价的情况容易在价格的竞争中出现。价格竞争策略在相当多的厂家中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造成了低配低质低价倾向出现在工业锅炉控制装置中,使得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控制技术发展存在一定障碍。
4、多年来依然没有在核心控制技术有所突破。对于锅炉的燃烧方式来说,比如相关的循环流化床、沸腾、层燃、水煤浆、煤粉等,都没有形成鲁棒性强、非常成熟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1]。
5、控制系统用户使用界面较为复杂。考虑到部分管理人员以及锅炉用户的司炉的文化程度不高,相关的自动控制方面知识较为匮乏,为了符合司炉人员操作的习惯,应该尽量要求使用操作简单的控制装置。
6、锅炉运行的控制系统在节能设计上,存在一定不足。控制锅炉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热能,这点是大多数锅炉的设计目的,在保障锅炉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并不太重视燃料消耗量是否节约的问题。
三、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对策探究
总结影响我国锅炉节能减排的因素,有产品技术、监督管理、政策标准等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加强锅炉节能减排工作,就应该对影响其节能减排的因素进行清楚正确的认识,深入研究分析锅炉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难题,探索出有效地策略,并结合锅炉节能减排的现状、发展情况以及目前社会、行业所能提供、接受的技术能力采取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此,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加大政策支持、提供保障措施
要打破当前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工作的困境,需要对锅炉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相关的机制、体制进行创新,聚集一切的力量,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各地方政府要制定出台工业锅炉的用煤质量标准及锅炉的能效标准,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对锅炉的生产制造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锅炉的设计、安装、使用、管理、实施、节能检测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另外,还要从国家到地方,建立起健全的锅炉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机构,对已有的监督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明确其对锅炉节能减排的重要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而对于新建的锅炉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机构,则要充分优化利用已有的监测资源,并将锅炉技术审查工作纳入到监督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中。最后,要搭建锅炉信息交流平台,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促进节能减排服务产业的发展,开展锅炉效能测试工作,找出造成能源损失的主要因素,探索减少损失、提高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育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锅炉节能减排工作。
2、深入研究、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
要加大对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深度,才能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单位用户提供优质的节能减排技术及产品。对此,可以由当地政府集资出资组建用于进行锅炉能效测试的实验室,为提高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提供实验平台。通过这个实验室,可以找出造成能量损失的因素,了解改进过的锅炉运行的优势,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由政府组建这样的实验室,能够解决由检测设备多、设备昂贵、检测阻力大等带来的不利于使用单位开展检测活动的难题。同时深入研究、提高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还应充分发挥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作用,大力鼓励企业加大对锅炉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能实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降耗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并在该过程中完善和落实锅炉节能减排的各项管理监督制度,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做到以技术革新与提高来带动锅炉节能减排的工作。
3、加强管理,挖掘潜力,重视维护保养
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在规定周期内清除锅筒及管壁内的水垢、泥渣及外表面附着物,提高热效率;定期清扫烟道内表面,减小烟气的阻力损失;炉墙和炉门,看火孔,出灰门等部位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容易产生缝隙而漏入空气,使过剩空气量增大,热损失增加,降低热效率。因此,要经常检查上述各处的漏风情况,如果发现裂缝及时嵌缝修补; 敷在锅炉本体和汽水管路上的保温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以后可能脱落,使散热量增加,既损失热量又增加锅炉房的温度,有时候可能会烫伤人,发现保温层脱落,必须及时修补。
4、大力宣传、提高社会节能意识
要实现锅炉节能减排,还应大力开展锅炉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针对那些不愿实施锅炉节能减排改造的用户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完善管理处罚制度和标准,以此纠正其认识和做法。为促进节能减排效果,政府需要完善节能减排的相关税收、信贷等政策,以调整企业、社会的节能减排行为,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结束语
在当前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与推行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对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认清节能对于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不断更新技术,并将其广泛推广运用从而实现节能目标。在工业锅炉节能问题上,基层人员需要强化其节能意识,用经济安全的思想指导来开展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锅炉的特点和性能,掌握其运行的规律,改进锅炉操作方法,不断完善自身技能,在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肖彬.浅析燃煤工业锅炉节能降耗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11(13):63-65.
[2]李亚军.浅析工业锅炉节能降耗措施[J].节能技术,2010(14):137-139.
关键词:金融;节能减排;绿色贸易壁垒;公共物品供给;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理论依据
(一)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节能减排
1.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重型工业比重较高,不可避免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煤炭作为工业能源消费的品种,其大量消耗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重化工产品生产对能源的需求较大,导致单位GDP耗能提高,污染排放也不断增加,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迫在眉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步伐加快,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也频繁地遭遇了暖冬。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有资源保障,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基础工业,这些导致其对资源的需求增长,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总量上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剧了这种现象。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海平面上升,洪水更加频繁,干旱严重,甚至更多的物种灭绝。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石油价格持续高位波动,资源竞争日益激烈,能源与环境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发挥金融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2.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许多企业由于污染事件的发生被关停或限令整改,其最直接的原因是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的破坏、自然界的灾害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自2007年以来,国际上曾多次召开关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高峰论坛。节能减排,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增加能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例如,一些纺织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转型,淘汰规模小、耗电高、产品附加值低的棉纺设备,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创新开发的力度,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国际及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提出了节能减耗的约束性指标,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因此节能减排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与企业节能减排
1.节能减排市场失灵
资源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节能减排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都不是生产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产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进而达成市场均衡,但当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外部性存在时,节能减排市场就会出现失灵。节能减排是全体社会的共同愿望,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它不会具有强烈的节能减排的动力,因为节能减排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考虑的是最直接的利益。即使企业投入了很多,达到了效果,但最大的获益者不是企业而是社会上的其他人。因此,企业节能减排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
2.政府纠正“市场失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体现主体,应该担负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对于节能减排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建立政策,改革制度,纠正“市场失灵”,为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创造宽松的环境。政府应该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加有关节能减排定量目标的条款,使节能减排有具体数量的约束。在节能减排政策设计中,通过利用税收和财政分配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对节能减排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这样才能形成市场主体自觉节能减排的机制。通过深化改革,纠正外部性造成的问题,征收排污费,使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为节能减排建立市场,把节能减排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市场主体,这样就减弱了外部不经济性,从而推动节能减排的进行。
(三)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与企业节能减排
1.绿色贸易壁垒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在国际贸易领域,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出口贸易。发达国家的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这些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挂钩,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关税、碳关税等都属于绿色贸易壁垒。例如,碳关税是指一国对高能耗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的高能耗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机电产品、轻工业产品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在农产品方面,如果一国的海洋环境不断恶化,进口国将不再进口相关类的产品;在服装和纺织品方面,发达国家通过禁止进口含有某些化学成分的纺织品,如1994年德国禁止进口含偶氮燃料的纺织品,这使得我国使用104种偶氮燃料的纺织品的出口中断。发达国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进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这样下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范围将面临缩小的可能
2.绿色贸易壁垒对双边或多边贸易产生影响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发达国家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以外,包括中国的产品也被排斥在市场以外。因此,因为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与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组织发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
绿色贸易壁垒除了对出口产生深远的影响外,对我国的招商引资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发达国家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其本国的环境标准已日趋严格,在这些国家,重污染产业已被限制或淘汰,因而它们便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受到影响。伴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小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企业,尤其在化工、印染等行业。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企业应进行节能减排
企业是国际贸易的主体,然而企业存在资金、主动性等方面的欠缺,使得大多数企业节能减排的动力不足。金融对节能减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和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压力,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肩负的责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信贷政策为节能减排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杠杆的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如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生产治污设施,从事节能减排,开发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对于污染生产的企业的投资贷款进行贷款额度限制,甚至实施惩罚性的高利率的手段。这样,对于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其生存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源耗费和污染排放。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政策促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产生的影响。
(四)金融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节能减排
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节能环保产业也因此成为以国家政策需求和社会需要为拉动力的产业。对金融机构而言,节能减排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市场、新的客户、新的业务,拓宽了金融发展的空间。银行机构可以开发与节能减排相适应的信贷类产品,大胆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建立节能减排的“绿色通道”。可以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如针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技术改造贷款,可以积极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支持节能减排。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投放信贷,改进和加强节能减排产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金融支持节能减排可以使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良好的声誉。金融促进节能减排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推进银行业务,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同时有助于金融机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政府部门对节能减排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支持不够。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支持,但目前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不足,对于节能减排项目缺乏相应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监督激励政策。在税收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但由于整体把握和系统考虑不足,有关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比较零散,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不够。在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政府不能够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应的政策性财政支持和担保。其次政府投入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比例偏小,虽然政府先后拨付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改造项目,但与节能减排所需的巨额资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监督激励政策方面,政府对于污染企业缺乏一定的惩罚制度,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约束不够。对于做得好的企业及金融机构,激励措施不够,没有充分调动起他们进行节能减排的主动性。
(二)金融机构层面
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往往把资金过多地投向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化行业,但这种信贷结构使金融机构潜在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因为金融机构资金与这些行业会由此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赖关系,这样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金融机构应与企业进行更高层次上的互利合作,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高度的信贷风险意识,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企业贷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还可以使金融机构有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首先,商业银行观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对节能减排的支持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商业银行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不够。节能减排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但一次性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回收期长,即期经济效益不明显,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盈利,因而更愿意把资金投向重工业。其次,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应的财政贴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部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再次,目前商业银行根本没有办法掌握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耗能指标和环保指标等一手资料,能够了解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企业获得的,这就会导致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恶意隐瞒而造成的信息失真,难以为银行支持节能减排业务提供实质性的参考,给银行机构支持节能减排业务带来很大的制约。最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不仅体现在对淘汰技术企业的关停上,更体现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上。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容易使金融机构产生不良贷款,因此金融机构更应该致力于对循环经济的研究,支持节能减排的工作。很多近几年建立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主体技术比较先进,而环保设施不够完备,解决这些企业的节能减排问题的重点是环保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再造。而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产品,使得节能减排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企业层面
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主动性。首先,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淡薄,思想和认识不到位。由于节能减排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进行节能减排的意义认识不够,因而缺乏主动性。其次,节能减排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而对于企业来说,自筹资金的能力不足,又缺少当地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企业节能减排投入不足,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而企业节能减排受到很大的限制。最后,由于缺乏推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对于做得好的企业缺乏相应的经济优惠政策,如降低税收或增加补贴等,因而不能有效激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工作。
(四)社会层面
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涉及生产、生活、建设、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是全社会支持的行动,需要全民的参与和公众的监督。
公众在参与节能减排上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公众参与的深度、广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一,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深度不够。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社会上存在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公众的环保意识不高。如果缺乏公众的参与,节能减排的推行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转变生活方式,形成一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承担起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第二,公众对节能减排的监督不够。由于节能减排存在外部性的特征,公众进行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不足,对社会上的污染现象的监督不够。第三,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缺乏相关的具体制度,对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缺乏一定的规范,仅仅处于倡导的层面,因而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
三、金融促进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
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保持经济及金融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正确处理好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节能减排。首先应是制度层面的规范。政府应制定对于节能减排实施不利的企业的惩罚制度,提高处罚标准,使处罚的力度大于企业环境污染的成本,增强法律的惩戒力,这样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就会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其次是制定具体的措施。政府应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可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减轻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可以制定节能减排型企业相关的补偿政策,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可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支持节能减排企业的金融机构实行所得税适当减收的办法,调动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节能减排企业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相关的金融创新激励政策,推动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
(二)加强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和沟通
金融机构支持节能减排的实施有赖于环保部门的节能减排信息。金融部门应加强与其的沟通,做好企业节能减排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实现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广泛收集企业的相关信息,将企业的环保审批、环保认证等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银行在贷款审核时,对于信用好、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信贷上的优惠,而对于信用差、不履行环保责任的企业进行信贷上的限制。这样才有利于金融部门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
企业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但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更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大环保投入和人才培养,使节能减排环保思想深入企业文化。 加强对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学习, 综合利用国家税收、补贴、银行绿色信贷等鼓励政策,减少资金压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本企业生产方式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融资
积极加入新兴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金是弥补我国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节能减排金融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政府间贷款和国际银行组织的专项贷款;二是积极推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为节能减排融资;三是按照国家产业导向目录的要求,积极争取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设厂,提供先进的环保产品和技术,参与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
参考文献:
[1]陈好孟.金融支持节能减排问题探讨[J].视点,2007(22).
[2]周小川.利用金融市场支持节能减排工作[J]. 绿叶,2007(07).
[3]杨小苹.金融创新支持节能减排政策的有益探索[J].中国金融,2008(04).
[4]郭玲.绿色金融对企业经营影响的研究[J].今日财富,2010(01).
[5]肖坚.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报,2008(01).
[6]肖坚.鼓励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8(0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结合我省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方案和办法,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教育和引导职工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个岗位做起、从每一道工序做起,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为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内容
(一)大力宣传、广泛动员,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投身节能减排活动的自觉性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节约保护的突出矛盾,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也是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各级劳竞委和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切实加强节能环保形势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宣传媒体和工会阵地,宣传国家有关节约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职工的节约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职工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来。要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帮助职工掌握节能减排技巧,提高节能减排能力。要大力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引导职工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各项竞赛活动,使节能减排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围绕中心、注重特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减排活动
围绕我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目标任务广泛开展建功立业竞赛,是推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举措。各级劳竞委和工会组织要把“全省职工节能减排年”活动作为今年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为主题的“十一五”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狠抓落实。要发挥群众性劳动竞赛的工作和活动优势,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实际,以科室、车间、班组为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紧扣“科学发展、节能减排”目标,组织引导全省职工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度电”做起,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职工学习节能减排知识、技术,掌握和提高节能减排技能。要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抓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发动职工大力开展“五小”活动,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创建创新型机关、创新型单位、创新型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
(三)面向基层、依靠群众,发挥广大职工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各类企业要积极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把职工参与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班组抓起,从点滴着手,认真查找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三废”利用和处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环境保护。要组织企业职工结合本职工作岗位积极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制定和实施提高能效的工作方案,努力做到节能减排人人有目标,个个见行动。企业工会要动员所有职工参与企业节能减排活动,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节能减排达标情况,积极协助企业制定规划,落实责任,推动节能减排达标。要切实加强群众监督,建立职工节能减排监督员队伍,发动职工对节能减排进行监督检查,积极督促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规划,使节能减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职工技协作用,组织和发动广大技协会员,围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技术开发、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改进工艺设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全面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四)结合“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的安排部署,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确定2008年3月为“全省职工节能减排年”活动宣传月,主要开展以下3项活动:
1、广泛开展以“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叫响“节能我也能”、“节约环保连着你和我”、“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节能减排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等口号,开展上街宣传、征文评选、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签名倡议、新闻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节能减排氛围,激发全省职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积极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人人献计献策,个个节约增效”等合理化建议活动。围绕促进生产生活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的新观点、新措施和“金点子”等,特别是已经被采纳实施并取得了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对征集上来的合理化建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选,从中选出优秀合理化建议进行表彰并择优向全国推荐参加评选,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在全社会,扩大影响。
3、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职工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激励职工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动员职工推动单位健全和完善节能环保制度、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倡导节约环保家庭生活新理念,引导职工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举办全省职工节能环保知识大赛,选拔优胜者参加全国决赛。
三、实施步骤
“全省职工节能减排年”活动要求全省各类企事业、机关单位全体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参加,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元月至2月)。省劳竞委、省总制定实施方案,进行统一部署。各级劳竞委和工会组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召开动员大会,层层进行动员部署。
(二)宣传教育阶段(2008年3月)。结合“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系列活动,重点开展好“全省职工节能减排年”宣传月活动。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4月至2008年11月)。各级劳竞委、工会组织按照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实际,组织下属基层单位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省劳竞委、省总对各地开展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检查督促。
(四)总结表彰阶段(2008年12月)。省劳竞委、省总对开展“全省职工节能减排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进行评比表彰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各级劳竞委、工会组织要把“全省职工节能减排年”活动作为今年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和劳动竞赛活动的重点,围绕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切实把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到全省每一个企事业机关单位、每一个职工。要采取措施,提高企事业机关单位和职工的参赛率和参与率,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人人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
(二)要紧紧围绕我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工程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我省6户“全国千家节能企业”和30户重点企业、万吨以上耗能企业中开展活动。省劳竞委、省总重点抓好10户左右企业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各地、各行业也要围绕各自实际确定重点单位和重点工作,要突出节能减排主题,加大工作监督力度。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增加效益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同时,要把主题活动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