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时间:2023-06-12 16:20:37

导语:在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1篇

一、我县旅游发展现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能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深化完善重要旅游区域规划,着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大等级景区创建力度,努力提升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档次,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想方设法克服因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加快我县旅游经济的提升和跨越。规划先导,依托产业,创建品牌。我县在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能以规划为先导,整体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前期旅游规划。依托传统区域产业的发展,努力挖掘和培育旅游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地域优势,成功创建旅游特色品牌,为后续发展增强后劲。20__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__年的3.15万人次增长18倍多,年均增长53.68%;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比20__年的1349万元增长29倍多,年均增长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__年的1516人次增长18倍多,旅游外汇收入1015.12万美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正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目前我县旅游发展存在困难和不足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我县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旅游经济经营情况有所下滑,游客数量明显减少;二是一些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资困难;三是旅游产品促销和市场开发水平不高;四是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不够。

三、几点建议和对策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建议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投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整合旅游六大要素,拉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推进实现既要“外部的投入拉动”又要“内在的经费拉动”双轮驱动式的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继续保持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1、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人们旅游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游客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尤其是要继续努力打造“旅游景区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度假休闲新品”,同时,也要总结大众化旅游产品,要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美、更加方便、更加实惠、更加安全的旅游环境;要着力解决好与广大旅游者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让游客和人民群众享受“进得来、玩得起、想再来”的旅游生活。

2、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拓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是注重旅游与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二是注重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牧家乐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三是注重区域旅游共同发展,积极发展区域旅游互补和联动,利用我县有利的交通优势,积极打造人流、物流平台,为红河州旅游大市场做好服务。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大力引项目、引资金、引创意,不断改善旅游业基础条件,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2篇

项 目 名 称:清源高新科技园“农家乐”旅游项目

项 目 单 位:凉州区旅游局

项目建设单位:凉州区清源镇人民政府

一、旅游概况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四凉古都”之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金盆养鱼”之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旅游业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围绕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总体目标,坚持走先导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见证地”等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性行业。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特殊,形成了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探险、滑翔、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有可供游览观光和研究的古建筑群、古遗址等文物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汉简、汉代木雕、铜奔马、西夏碑、西夏文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百塔寺、天梯山、文庙、雷台、海藏寺、古钟楼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近年来,以感受大漠风光、戈壁绿洲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渠路林田、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相配套的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已逐步替代城镇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新的旅游景观。

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生活丰富。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2003年上半年投资5535.25万元,开发建设了众多的旅游景点,使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现已开放南城门楼、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等旅游景点16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增强,全区现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3家,定点饭店30多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6家,旅游定点商店4家,医院7家,风味小吃市场4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

二、项目概况

凉州是一个农业大区,自古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围绕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河西志》中曾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记载。汉代开辟河西四郡后,推行了“徙民实边”和屯田制,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片草原牧场变成了肥沃良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一度出现了“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的繁荣景象。魏晋时期,凉州出产的葡萄、皇献梨已成为贡品。隋唐时期,由于开通了西域商道,中外商旅往返跋涉于沟通中西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上,商业的发达、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书记载“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明清时期,由于采取了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措施,使农业经济重新起步,为今后凉州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凉州区清源镇位于城东13公里,南临东河乡、武南镇,西接清水乡,北部毗邻双树乡,东与长城乡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凉古公路横贯全境。水、电、热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王庄村已定为全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并列为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景点之一。清源镇占地面积168.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生态示范园区1.5万亩,荒滩地2400亩。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765户,2.38万人,人均收入2775元。2003年,园区内共修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2座,玉米制种600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40%,建立无公害辣椒地膜高垄栽培示范面积50亩,小麦新品种展示面积25亩,观赏加工型金盏花面积100亩,黑小麦面积1亩。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140户,暖棚养殖圈舍80个,牛存栏2700头,羊存栏1.2万只。有沙枣、梭梭、花棒、柠条、红柳、国槐、新疆杨、芍药、丁香等40多种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10多种花卉品种。支柱产业以制种、苗木、日光温棚、规模养殖为主,逐步建成了高科技生态农业、酿酒葡萄种植、林木育苗、肉类蔬菜供应、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小城镇。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狼墩滩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延寿寺,旅游景点2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漠公园,为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慎密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拟选址在清源镇东侧王庄、蔡寨、发展、清泉、新地等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

三、项目的必要性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回归自然,走近农家生活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有的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一处体验农家生活、返朴归真的旅游场所,还能更好地展示凉州农业、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源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5元。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乡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受到乡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清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是清源镇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清源镇作为全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旅游资源之一,目前,农业生产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再利用现有设施农业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既能够解决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还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变的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对旅游的认识也从赏玩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转向绿色消费、健康旅游,并逐步趋向于频繁,特别是城市近郊范围,已成为城镇居民首选的旅游地。在农村做一天农民,忙农活、吃农饭、习农事,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当地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条件基本具备。

清源镇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兴起,正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况且当地居民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切合当地实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项目开发完全可行。

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凉古公路旅游线趋于成熟,旅游客源较为丰富。

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有旅游景区(点)35处,其中凉古公路旅游线上如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延寿寺、张清古槐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凉州旅游中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每年都有大量旅游者慕名而来,具有一定旅游客源市场。该项目开发建设后,必然会充实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以互补形式成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不可缺少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第三章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

一、景区划分原则

1)根据景区资源特色及功能要求划分。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

3)集中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充分抓住经济效益。

二、景区规划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约168.8平方公里,根据地理特点及功能作用,划分为八个功能区。即:中心服务区、花卉苗木观赏区、旅游购物区、时令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葡萄种植区、治沙成果展示区、民俗饮食区。

(一)中心服务区

中心服务区以王庄村小康住宅为主,它应具备优美的环境,较完善的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地形平坦,易于建设等特点。

近期主要工作:

(1)将王庄村新建的小康住宅挑选30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其中按比例设有旅馆、商店、餐厅、舞厅等。

(2)王庄村西北角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3)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二)花卉苗木观赏区

花卉苗木观赏区以王庄村西北角区林业种苗基地为主,面积

平方公里,是本旅游区的主体景区,可以现有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花卉品种为主,发挥制种育苗方面的优势,既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供游人观赏、采摘,献给游人一份劳动的喜悦。

(三)、旅游购物区

旅游购物区以蔡寨村为主,规划建设为销售当地民间手工艺品、土特农副产品的旅游购物场所。

(四)、时令蔬菜种植区

时令蔬菜种植区以发展村大棚种植为主,突出蔬菜种植的反季节性,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可观赏、采摘、习农的农家乐旅游地。

(五)、畜牧养殖区

畜牧养殖区以清泉村为主,突出规模养牛、规模养羊、规模养猪及特种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1)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2)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第3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立足海滨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按照“适度超前,注重精品”原则,集中财力,集约投入,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膨胀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市财政部门紧扣于全市中心工作,立足部门职责,一手抓筹资,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一手抓管理,积极开展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在城市建设和财政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借这次会议机会,将我市的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和档次

××是一个海滨旅游城市,城市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的经济发展。为了做好城市环境这张“名片”,××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每年都确定实施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使城市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从2003年到今年8月底,××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4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和旅游项目建设。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方面,新建了南环路、黄海路、海市路、富民路等,修建改造了南关路、北关路、西关路、登州路等主要干道,对××东、南、西出口和蓬水路进行拓宽改造,使××的城市交通做到四通发达,畅通无阻。在美化亮化城市环境方面,高标准建设了海滨旅游观光大道。开工建设了黄海城市公园工程,今年以来,又重点实施烟蓬观光大道绿化工程、蓬寨路、睡虎山绿化和生态谷绿化工程、海滨公园和海水浴场改造工程、城市拆墙透绿和大环境整治工程,努力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在建设人居工程方面,进一步完善城市水、暖、电、气等基础设施,改造扩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民心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的人居生活环境质量。特别是从2003年以来,我们成功与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信用合作,签订了总额度××亿元的信用贷款协议,重点用于推进水城保护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潜力更加雄厚。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连年名列××市前茅,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省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上升位次最快的县。财政的大投入,直接换来了财政的大增收。

二、严格监管提效益,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财政部门的职责。作为资金管理部门,财政干部最深知筹资的艰辛和不易,深知财政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管措施,全面推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制度,最大限度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体工作中,主要是把好四个关口。

(一)严把项目预算评审关。坚持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财政评审制。每年财政投资工程计划确定后,所有项目投资预算必须由财政部门组织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确定项目投资总额、安排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的依据。凡是未经财政预算评审的项目,不得列入财政投资项目范围。预算审核完毕后,财政局根据年度财力状况和项目排序筛选项目,编制基本建设支出预算草案,列入市本级部门年度预算。通过工程预算评审,有效避免了乱上项目、乱开工、任意扩大工程投资规模等现象,保证了财政投资工程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也使财政筹资和安排支出做到心中有数。

(二)严把项目现场跟踪审查关。对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实施现场全过程的跟踪评审监督是财政评审的重要工作手段。我们对所有财政投资工程实行项目专管员跟踪监督制度,根据每个建设项目实施情况,适时派驻跟踪评审员或跟踪评审组,对项目实施现场跟踪评审监督。在向项目派驻跟踪评审人员,以书面方式通知受审项目的建设单位。跟踪评审员进驻项目后,全面参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全部工作,评审员每天填写评审日志和有关报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汇总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健全了财政投资工程台账管理制度,对所有建设项目,按施工单位和项目类别进行登记,实施动态管理,详细掌握每一个工程造价和完成进度情况。对工程施工中的隐蔽工程与现场签证、施工中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和招标项目新增内容等经济签证,必须有财政审签才能认可,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才能调整合同价款。

(三)严把项目决算审查关: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决算经工程主管部门初审后,财政对《工程结算书》以及工程施工相关结算资料组织进行三轮审查,最终出具《工程决(结)算报告书》。财政评审一审小组首先对工程预(结)决算资料组织审核查验,并核实工程价量,出具一审报告。二审小组在规定时限内对一审结果全面复核,出具二审报告。三审小组在评审项目资料的基础上,并对一审责任人、二审责任人的评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评审深度和广度,评审人员业务水平、工作责任人、廉政情况、评审人员工作效率等各个环节。出具三审评价结论后,三审小组与一审、二审小组进行对审,验证三审评价结论,找出三审评价与一二审的差距,对一些具体问题允许相互探讨求得一致,在不能达到一致的情况下以各方会签的三审评价结论为准。工程预(结)决算送审资料由财政评审部门指定专人登记、评审与保管,评审人员不准私自接受工程预(结)决算资料,评审任务由领导统一安排,并下达评审通知单,充分保证工程决算审查的严肃性。

(四)严把项目招标采购关。全面推行财政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制度,对所有财政投资的建设工程、工程监理、规划设计、材料购置和城市拆迁工程,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工程投资预算经财政评审确认后,全部转交政府采购办公室进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办公室通过组织招标论证会,确定需进行政府采购的范围、招标方式和评标方法,形成论证报告,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招投标。根据采购项目性质,对相同类别的项目尽量做到统一汇总进行采购,以降低工程成本。对设有标底的招标项目,标底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从2003年以来,共实现政府采购额6800万元,累计节约资金1780万元,节约率达20%。

三、建章立制理程序,建立财政投资评审长效机制

加强政府投资工程监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在推行财政评审制度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在这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做到高起点,快到位。

一是加快财政投资监管制度化建设。从2003年开始,我们先后专门组织人员到海阳、福山和湖南长沙等地学习加强财政投资工程监督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的实际情况,起草制定了《××市政府投资工程监督管理办法》,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下发,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突出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作用,成为了××财政投资工程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同时,我们进一步协调和理顺好与各工程主管部门间的工作程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全力配合好财政的监管工作。

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专业队伍建设。做好财政投资工程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我们从××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基本建设和城市资产经营职能进行调整合并,进一步整合财政内部人力资源,配齐配强财政投资管理专业队伍。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充实了6名基建专业人才,成立三个评审小组,专门负责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和日常监管工作。在资源配备上,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购置配备专业设备,为充分行使财政监管职能提供有利条件。

第4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旅游业是促进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的动力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旅游业是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一贯高度重视,把旅游业列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省产业发展的十大主攻方向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市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业必将对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的宏伟目标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2、发展旅游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销售收入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5%以上,培育了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企业。但是,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服务业的滞后已经不能适应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关联度强,乘数效应明显,可以大规模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聚人气、财气、名气,并同现代金融、交通、餐饮、电子商务充分配合,从而形成参与面广、包容量大、最具成长性的现代服务业。加速旅游业发展,是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

3、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链将越来越长,广泛联结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对各个知识层次的劳动力都具有很强的吸纳性,每增加一名直接就业人员,能带动五至六个就业岗位;每产出1元产值,可带动相关产业产出4.8—10元。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当前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快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流。同时,发达地区游客到欠发达地区旅游,可将社会财富进行有效转移,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理清思路,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打造以仙女湖和大岗山为“龙头”,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北部蒙山区块和东部百丈峰为“两翼”的“飞鸟型”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布局。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6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5亿元,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著名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科学规划,打造旅游精品

1、科学规划安排旅游产业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上下衔接、左右融合、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旅游资源调查和保护,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旅游产业布局和要素建设,并在经济社会及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落实。要加强城市、景区、小城镇和乡村旅游点的规划建设,提升文化品位,突出特色魅力,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旅游产业综合功能。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建设通往景区(点)的公路项目。要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强化执行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全市景区(点)开发建设项目要围绕《*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按程序报批立项,防止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确保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构建全市一盘棋的旅游发展格局。

2、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实施旅游品牌战略。

围绕“佛教圣地江西五台山、情山爱水*仙女湖”整体形象品牌,以景区建设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旅游精品。

⑴进一步壮大培育龙头,倾力打造仙女湖。

科学定位仙女湖景区的发展方向,把仙女湖景区建设成江南最大的佛教圣地和中国最具仙女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从仙女湖短缺的旅游要素入手,丰富“游”的内容,扩建“吃、住、购、娱”四大要素。高标准、大手笔规划建设圣集寺和禅修中心,倾力打造江南最大的佛教文化园。建设七仙女下凡主题公园,在已有的“中国仙女湖情人节”的基础上,打造“中国*·东方情人节”,丰富节庆内涵,聘请全国著名的导演,创造编排一台反映仙女下凡的大型歌舞,提升仙女湖品位,争创国家5A级景区。

⑵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旅游区域。

要以*中心城市强有力的旅游辐射和带动为支撑,充分发挥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开发《天工开物》主题园,加快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建设,力争成为*旅游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重视开发具有产业优势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太阳能是怎样利用的”工业旅游产品,真正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既是全市旅游发展的组织和集散中心,又是全市文化旅游和商务旅游中心。

⑶大力打造蒙山——洞村“自然秘境”探幽区。

要充分利用蒙山溶洞群作为华东地区密度最大的溶洞群这一地理资源的独特性,打造以旅游探险、洞中漂流为主的新形式旅游景区,发挥我市旅游资源协调、旅游形式互补的特色旅游优势。

⑷开发建设罗坊——百丈峰“修身养性”休闲区。

利用百丈峰森林公园丰富的森林资源,将其开发建设成为乡村型生态观光、体验式旅游为主的景区。在“罗坊会议”和“兴国调查”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扩建罗坊会议纪念馆,建成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姚圩、罗坊*蜜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成就,开展水果采摘、土菜采集、体验农家生活等活动,打造“快乐老家”休闲区。

3、以开放姿态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特色,在仙女湖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开发主导型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充实旅游线路产品内容,构建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养生度假产品、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线路产品体系,提升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⑴市区旅游线路:仰天岗森林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抱石公园—抱石纪念馆—孔庙—特色街区购物城区风光游;*钢铁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生产基地—渝州绣坊工业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渝州科技学院—赣西学院—太阳能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特色游。⑵市域旅游线路:孔目江湿地公园—仙女湖—九龙狩猎—神牛洞观光休闲游;抱石公园—仙女湖—罗坊会议旧址—姚圩七里山果园—百丈峰森林公园休闲养生度假游;抱石公园—仙女湖—卢肇读书台—万年桥—严嵩故里—邓氏围屋—天工开物博物馆(规划)文化体验游。加速推出“井冈山上唱红歌,仙女湖中唱情歌”旅游精品线路,精心培育庐山——八一·南昌——佛教圣地仙女湖大旅游品牌,加快打造蓝色仙女湖、绿色明月山、红色武功山(安源)赣西旅游区域协作圈。

4、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紧密结合农村的自然山水、特色产业、古民居等优势,建设生态新村镇,突出文化品位,大力挖掘民间传统民俗、工艺和美食资源,扶持一批新农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形成一批新农村旅游小村镇。

5、加强旅游与文化的结合。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要深度挖掘仙文化、佛教文化、天工文化、抱石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景区开发建设要注重文化的构建,充分渗入文化元素,真正做到景区体现文化内涵,文化提升景区品位和魅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要充分发挥全市文化、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院校和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我市旅游文化的知名品牌。

四、政府主导,加大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

1、设立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由市级财政设立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全市旅游整体形象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宣传推广,举办全市性重点旅游节庆活动和区域联合促销,对创建旅游品牌和为旅游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等方面。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旅游局制订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扩大旅游产业对外开放。凡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令禁止的旅游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旅游领域,都要向外地企业开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景区经营性项目和高星级旅游饭店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力度,重点策划推出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列入市政府的项目库,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引进有实力、有旅游开发理念的大客商、大财团来我市进行旅游开发。

3、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整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业界与媒体的宣传资源,围绕整体形象,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部门协调、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联合宣传促销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把宣传*旅游整体形象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要将全市旅游整体形象作为公益广告,在固定的栏目和时段中进行宣传。要在主要交通干线、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置旅游形象公益广告,并纳入相关市政建设规划;要加快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社会公益性质的游客服务中心。努力争取各种全国、全省性的会议和公务活动在*举行,鼓励委托旅行社、宾馆安排会议和活动的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开拓旅游市场。

4、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各地在制定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提出用地需求,由国土资源部门列入年度计划。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企业来余投资兴建大型旅游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下,列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度并安排用地。为降低旅游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企业可以租赁方式取得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以按年度缴纳。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成片绿化用地,允许其非基本建设部分的土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承包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用地者向集体土地所有者租赁使用。涉及林权的,依法按程序申办林权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与开发商合作开发中小型旅游项目。

5、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机制。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各类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全面提高旅游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取得导游资格证的导游,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符合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条件的未就业人员,每人一次性享受培训补贴300-600元和职业介绍补贴120-150元,所需资金由市再就业资金支付,用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培训机构对导游人员的培训。

6、支持创建旅游品牌。对新获评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新获评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江西旅游强县,新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江西名牌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新获评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首次获得全国“双百强”的旅行社、省级明星旅行社、市级明星旅行社,新获得其他旅游创建或评定称号的,分别给予一定的一次性奖励。

7、鼓励做强做大旅游企业。严格兑现市政府已出台的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8、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生产和推进游客购物一条街建设。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土特商品,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开办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推进我市旅游购物精品街的建设,推动商贸旅游的发展,鼓励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旅游商品的征集、评比和展示、展销活动。

第5篇

关键词:政府 市场 文化产业 曲江模式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界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更取决于政府与市场职责的定位,理想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应该是文化企业加上高新技术,再加上资本市场,所以应让更多的文化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提高其积极性。”曲江模式就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

一、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曲江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地处西安市东南,涵盖大雁塔广场、寒窑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和法门寺佛教文化景区等区域,总面积近160平方公里。在“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秉承“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演艺、做大在板块”的发展方向,将文化遗产和现代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使曲江新区一跃成为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曲江品牌也成为西部文化产业第一品牌。

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在建设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期间,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建设集团、曲江文商集团等产业集团、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为主导的文化产业体系,逐渐发展为文化产业航母。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在夸行业、夸地区、夸所有制的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之巨大的投融资规模造就了曲江模式。

曲江模式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互融合的一种新的文化产业经营理念。西安在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来看,西安充分发挥了政府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职能。运用整体规划、城市经营手段,规划和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设施,使西安文化产业规模得到了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规划了一批独具特色、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重大旅游项目,这些旅游项目的成功开发,使西安的文化产业价值得到了又一次的提升。在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市场化手段,如资本运作、整合上市等,对优势文化产业进行整合,拓展文化产业门类,初步建立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体系。

目前,随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环境的改善和人气的快速提升,旅游、商贸、文化一体式商业架构初具规模。这种发展模式得到国内外的业内人士普遍认同。而曲江的品牌效应使得城市文化资产大幅度升值,这对西安经济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政企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产品供给由政府决定逐步向市场调节转移。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挥作用的。文化产品的外部性,这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当存在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难以达到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的一致。如果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全交付于市场运作,可能会造成供需失衡,为了使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供给与需求达到理想状态,需要政府对外部性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必要的干预,以弥补市场的失灵。

(一)政府在曲江模式中的作用

曲江模式就是政府干预典型案例,曲江管理委员很好的验证了政府在目前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及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时期,无形之手对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主要职能的具体表现为:第一,曲江管委会代表西安市政府对曲江新区实施科学的管理,认真部署并严格落实上级领导的重要决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等相关规定,确保企业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第二,编制曲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对文化产业要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以引导合理的分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文化产业的效益。第三,管委会负责曲江新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如统计、监管、财政、税收征管、国有资产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等。同时负责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曲江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强化文化产业观念。第四,管委会采取多种调节手段积极为文化企业提供方便和服务,这包括及时最新文化产品,并为其提供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同时为文化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管委会采取刚柔并济的方式,高效解决文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在曲江模式中的作用?

曲江模式强调政府在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的同时,正确引导资本市场力量的进入。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去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布局。通过文化产业带动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在回馈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在推动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很好的诠释它存在的意义。在大量资本注入的同时,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带动周边土地的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土地出让价格。这就使曲江新区的地价由7年前的每亩不足3万元飞升至现在每亩300万元以上。这种以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核心的投融资发展模式带动了城市资源的不断升值,城市资源的升值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目前,集团构建了以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金融、文化演艺、文化体育、影视产业、会展产业、出版传媒等核心产业集群。具体功能包括:第一,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对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的市场经营,使众多历史文化遗址从隐形资源变成显性产业,使隐形的文化内涵变成文化价值,促使曲江新区资源价值得到快速提升;第二,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金集团为其它进驻园区的企业提供管理服务,使各入驻企业共享、共建“曲江”这个文化品牌。一方面企业的自我发展,有助于提升“曲江”品牌文化;另一方面“曲江”品牌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曲江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始终秉承扶持曲江文化产业这个宗旨。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信用担保、票据承兑担保等法律法规许可的多种投融资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曲江文化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到的一样:“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并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市场导向,提倡合作共赢,尊重产品市场规律。”就是在这样的政企关系中,曲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完美诠释着曲江模式这一特有概念,也使曲江模式响彻全国。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曲江的发展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民生发展的共赢。因此,在管理体制上也应打破原有体制的束缚。在管委会与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中寻求一种均衡。即管委会负责监管和建设、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负责市场运营。这种模式看似各司其职,但实为一体。这不是管办分离,也不是任由市场自我发展。曲江模式更像是一种政府与市场的融合,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作用同,仅是尽到各自的职责而已。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市场创新力度,发挥政府引导功能

首先在加强市场创新的基础上企业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与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其次,在发挥政府引导功能的同时要强化顶层设计,着重打造三个平台。打造文化创新研发平台,以曲江新区为依托联合西安各大高校共同成立研发团队,对当前曲江文化企业和曲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的科技难题进行研发。打造文化创新产品交易和中介平台,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制,让科技与文化创新成果快速进入市场的同时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创新风险。打造文化创新知识产权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加强文化科技融合的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保护和运用。只有事先确立知识产权才能切实保护科技与文化创新的智力成果,为二者的融合和可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二)创新融资模式,提高市场效率

从2003年开始曲江新区拥有对辖区内土地的开发权。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的启动资金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来带动周边土地的升值。以土地或未来土地的收益作为质押换取现金不断扩大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在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负债规模也不断积累。尽管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尝试拓展和延伸融资渠道,但是这种平台举债,政府兜底的模式极有可能出现债务风险的隐患。因此在原有融资模式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土地流转再经营,实行一次性征地、规划,分批次招商拍卖,实现资产流动化、土地市场化、运作效益化。另一方面突破传统招商引资模式,把文化资源和产业项目结合起来,把公益性事业和产业利益结合起来,以服务为基础、经营为灵魂、创新为核心、品牌价值为发展目标,通过曲江品牌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球,从而提高市场效率。

(三)加强政府统一规划,把文化保护、文化产业、旅游三者有机结合

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随着政府对文化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古迹也重新焕发生机。这既展示了西安历史文化内涵,又彰显了古城文化魅力和文化产业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化保护不仅延伸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也催生了旅游衍生产品,更带动了配套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陕西民间剪纸在政府统一规划下积极与旅游相结合,与旅游衍生产品开发相结合,通过旅游市场推动产业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公共服务水平

在大规模投入的背景中培育核心文化产业、在城镇一体化建设当中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推进以文化产业带动城乡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实现楼观新镇新居民“一户一人”的就业目标,打造兼具道文化探源体验、民俗风情旅游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宜居地。通过实现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三城一镇一乡”的产业格局,打造成为全国城乡统筹的重大示范工程。

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核心,以重大项目带动为契机。在不断丰富曲江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的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充分汇聚,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化发展,打造完善的文化产业硬件设施,构建完整的文化企业孵化政策和服务环境。力求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厉以宁.提升软实力需要版权保护.第二节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2009.

[2]左惠.论转型期文化产品供给的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

[3]田海明.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及发展之思考.学术界,2011.

[4]朱海霞.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分析.中国软科学,2011.

[5]王军魁.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边界.重庆社会科学,2011.

[6]严成.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提供还是市场提供.国民经济管理,2014.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农林业、科技、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一)、葛沽现代农林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背景

1.全面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村城市化居住社区和农林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壮大综合实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2.本案地处滨海新区与中心市区之间,具有依托都市、服务都市的天然条件,园区建设将以高科技为支撑,打造现代农林生态示范的核心区域和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的平台,以产业一体化经营为手段,以提供安全健康农产品、绿色生态环境和休闲服务产品为主要目标,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于一体,为推进都市型农林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天津多年来一直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并提出“建设绿色天津,构筑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本案的园区规划建设紧密围绕“绿色、生态、循环、高效”的理念,结合绿色城市发展,建立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使园区成为城市生态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绿色产品、绿色环境和绿色服务,对满足城市居民生态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项目基本情况及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基本情况

本案地块初步选址东临汉港路,南邻小站镇西沟村、西临双桥河,北临大沽排污河。该地块总面积约1600亩,其中耕地1060亩、苇地和鱼池400米,板桥变电站占地60亩,铁路占地70亩。

2.建设内容及规模

a.建筑用地:农林科技研究中心―5200 m2

b.农林用地:智能温室―12000 m2、养鱼池―17100 m2、花卉、果蔬培育区―161860 m2、花灌木、植物培育区―49200m2 、护城河―29200 m2、防护林―21500 m2、果木、苗木培育区―323810m2

c.园林生态用地:生态湿地―155600 m2、生态景观广场―15970m2

d.能源科技用地:风能发电场―3600 m2、热能发电井、化粪井―400 m2

e.主要道路用地:11310m2

二、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一)、必要性

自进入90年代以来,在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葛沽镇农林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加强生态农林建设既是保证农林业持续、稳妥、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随着假日的增多,市区居民的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近郊农村现代农林生态模式的建立,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农林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葛沽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农林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可行性

充分发挥津南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科技、政策等优势,依托天津农业科学院、天津农学院、津南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发农林业多种功能,创新农林经营机制,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精品蔬菜产业、花卉苗木流通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服务型都市农林生态园区,显著提高农林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强化园区的生态服务和观光休闲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园区建设预期经济、技术可行,效益显著。

三、建设场地的原则与规模

(一)、建设原则

1.科技先导原则。综合运用国内国际现代农林业科技成果、现代农林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集成、提升、展示和推广,提高农林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林经济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提升产品竞争力。

2.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和管理,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机制创新原则。通过大胆探索,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项目审批与管理制度、科技支撑与服务制度等,增强发展活力,实现园区自我良性发展,并为全国农林科技生态示范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4.统筹发展原则。必须把发展现代农林业与推进农林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推进。

(二)、建设规模和规划方案

1.建设规模

生态示范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园艺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林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

第一产业:园林树木及花卉、蔬菜水果、名特优新畜禽养殖、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

第二产业:农林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农林产品的开发、加工。

第三产业:建立生态农林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林旅游观光休闲功能。

2.规划方案

本园区重点建设入口区、果林苗木育种区、蔬菜培育区、生态湿地区,智能温室科技展示区共五个功能区。

(1)入口区:入口至中心广场长约388米,是以农林观光为主题贯穿起来的景观中轴线。其两侧景观河道将其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景观带,两侧绿地内从古代到现代名人的雕塑蕴涵着文化的脉络和历史的变迁。丰富的植物群落和大气的模纹景观彰显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先进的技术水平,突出建筑的整体效果。

(2)果林苗木育种区:该区域主要作为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的培育基地,在果林、苗木育种区,工作人员运用多种理论和技术对生物的遗传性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改造。果林、苗木育种区是改良乡土品种和培育驯化外地优良品种的户外实验室。

(3)蔬菜培育区:蔬菜培育区是在新品种选育,良种繁殖的基础上,突出葛沽萝卜等本地特色蔬菜种植销售为核心的综合区域。本区域还包含一个特色生态采摘区,给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的周围居民带来采摘的乐趣。

(4)生态湿地区:主要是以农林观光和渔业养殖为主。通过对现状芦苇荡的整合,改造成富有田园野趣的生态湿地。他的作用在于改善农业科技示范园小气候条件,灌溉园区内农林植物,其塘底淤泥鱼粪为植物提供肥料,芦苇的多功能应用,以及为园区提供优美的景观效果。

(5)智能温室科技展示区:利用高科技的智能温室赋予农作物及植物最优的生长环境, 在农业科研上力求突破,培育并开发新品种和名贵品种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明之路。

四、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示范园和周边地区的技术推广及辐射,可迅速提天津市郊区农林科技水平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建设,接受技术培训,可较快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和科技应用水平。

2.生态效益:本案采用生态农林模式建设,不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源,而且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以蔬菜、养殖、沼、果的生态模式。不仅可产生大量优质有机肥生物肥供用苗木、花卉用地和菜田施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产生沼气,为示范园提供燃料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在实施前进一步计划对各子项目的生态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评价,对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资源,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0(2):13-18.

第7篇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 项目简况:

1、区域及地理位臵

蚁蜂镇位于驻马店西南部,西与泌阳县相邻,南与竹沟镇、瓦岗镇毗邻,北与遂平县接壤,东距驻马店市2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达。全镇地貌为三面环山中部平原,有“豫南小盆地”之称。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14.8℃,年平均降水量为9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16天—230天。土壤为黄棕壤,地下、地表水丰富,水质均较好,适合农作物生长。

蚁蜂镇20xx年10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百强文化乡镇”。20xx年11月金顶山风景区经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201x年蚁蜂镇下辖13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总人口3.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98万人。

金鼎新型社区座落于驻马店市西部新区现代生态宜居区蚁峰镇蚁峰村委,社区分南北两区,建设用地38.4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335112平方米。项目地块一:位于商桐路以南、金顶山路以西的原确山县(现驻马店市驿城区)蚁峰镇蚁峰村委张楼村民组,四至东邻蚁峰镇林场,西至蚁蜂镇,南至张楼村,北邻商桐路(现改为汝河大道);地块二:位于商桐路(现改为汝河大道)以北,东邻佳兴石材厂,北邻原部队操练场,西邻浩昌公司,南邻商路。

2、该项目附近主要景区介绍

(1)金顶山景区

金顶山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河南省确山县蚁蜂镇境内,距驻马店市、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20余公里,面积约71平方公里,境内大小山峰6座。景区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度地带,系河南省保护较好的省级森林公园,有“ 天然氧吧”,“绿色家园”之美誉。

(2)铜山湖景区

铜山湖、铜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原北戴河、天中大森林”,山水画廊休闲胜境。是发现中国十大水怪出没湖泊之一,铜山一度曾被称为中原小武当,是著名的佛道合一圣地。山势以奇、险、秀、幽著称。20xx年经过县政府和旅游局努力,铜山、铜山湖景区通过国家A级景区验收评定,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总之,天桥岭高耸入云,挺拔险峻,景色优美,慕名前来游览的人越来越多。

二、编制依据

1、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农用地整理折抵和农村建设

用地臵换指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xx】105号)

2、 《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管理办法》

3、 《确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20年)》

4、 《确县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xx—201x年)》

5、 《确县县土地臵换规划(20x—201x年)》

6、 《河南尚和臵业有限公司金鼎新型社区文件汇编》

第二章 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日趋兴旺。我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自然资源品位高,人文资源更是独具一格。我县正在实施“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旅游名县”三大战略,旅游业将成为带动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

森林旅游,主要是通过增加和丰富森林植被,从而达到改善和优化、美化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开展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优美的森林环境,

碧水青山、鸟语花香,是人们的普遍向往和人类的高层次追求。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生态旅游,能满足人们求新、求知、求美、猎奇、休闲、探险、娱乐、疗养、保健为多种需求,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云梦山森林公园自一九九三年省业厅批准建立以来,经过十余年来的建设,森林资源不断扩大,自然环境极大改善,但各项旅游要素建设还相对落后,制约了我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为加快我县森林旅游的发展步伐,以金牛岭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金牛岭森林公园是十分必要的。金牛岭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带动我县服务业发展,对景区内村民的致富,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

1、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景观配套性好、品位高

*****位于河南省殷商文化旅游的中心,北有安阳殷墟、汤阴美里城;南有卫辉比干庙、郑州商代遗址。*****古称朝歌,曾为殷末帝都、卫国古都,有着丰富而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金牛岭景区南有云梦山国家4A级景区,

北有朝阳寺、古灵山等著名景区,这些景观相互配套补充,有利于带动金牛岭景区的发展。

2、地理位臵和交通条件优越

*****位居中原咽喉要道,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京九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山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南水北调运河傍山而过。金牛岭距*****县城和107国道仅7公里,山前有淇灵路向东直通县城和107国道,有扶贫路将*****云梦山、金牛岭、朝阳寺、古灵山等各景点南北相连接,交通十分便捷,为省内外,国内外游客提供了方便。

3、景区内开发条件好

金牛岭景区中内,仅有两个小自然村,住户很少,项目开发不涉及住户的搬迁,现有村庄还可作为景点加以利用;景区内荒山草坡、林地、属集体所有,并与公司签定的50年的承包开发合同,不存在土地征用问题。景区内现有一条10米宽大路从景区东部直通西部,景区内各道山岭均有盘山小道直通大路,大路南侧有一条山沟常年有水,通过建坝蓄水,可作为很好的游乐场所。景区内山泉众多,通过地埋管道引至各个山岭,可解决旱季植物的灌溉

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国内市场预测

1、市场方位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旅游业已蓬勃发展,河南省为旅游大省,周边旅游市场的开放和繁荣,对*****旅游业的发展造就了有利的背景。

*****有着丰富而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接待游客已超过120万人次。*****正在实施“旅游名县”战略,旅游业将成为我县的一个朝阳产业。金牛岭森林公园建成后,与我县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相互补充配套,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都有较大的吸引力。

项目开发前期,以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等豫北地区为第一客源市场。因周边地区无森林公园,可开发周边地区青少年周休日、节假日森林旅游活动。景区建设逐步完善后,通过与*****各景区合作,可以开辟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等为第二客源市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周边各景区联手,争取客源组团游览,也可以通过与各大旅行社联营,组织到国内各大中

城市的团队,到*****及金牛岭游览。

2、游客量的预测

据统计,近几年,我县年接待游客人数在120万人次以上,随着我县“旅游名县”战略的实施,到我县游览的人数将逐年增长,年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考虑到本景区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和知名度较低,近期内(20xx-201x年)到本景区浏览的人数可占全县游客人数的5%左右,年接待游客规模预计在5万人次左右。中期(2011年-2013年)由于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对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人数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达到全县游客人数的10%以上,年接待游客规模预计可达到15万人次,远期(2014年-2020年)由于基数较大,增长率将有所下降,预计年游客接待规模在20万人次。

二、国际市场预测

古都朝歌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许多姓氏与朝歌有缘。据考证,有61个姓氏来源这里,不仅居全国之最,而且全世界也绝无仅有。有据可查发源于*****的中华姓氏有:林、卫、康、商、殷……等六十一姓,现有人口有数万万之众,分布在中国、朝鲜、韩国、新加坡、越南和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我县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每年到我县寻根部问祖的国外华人达数万人。该景区

建成建成后,美丽的森林风光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相互配套补充,再通过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将有更多的国外游客到*****及本景区游览。预计年接待国外游客可达到数万人次。

第四章 景区建设

一、景区建设原则

把保护和扩大景区森林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对景区内历史文化遗迹,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原有风貌,对景区内的自然景观要绝对保护,精心培育,防止一切可能毁坏自然景观的行为。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按主次轻重,统一规划,分期逐步开发、建设和发展。

二、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金牛岭旅游开发应始终贯彻以自然保护为第一的原则,突出自然景观的质朴与完整性,重点搞好文化建设和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在林业开发上,景观林和经济林要合理分布,达到以林养林的目的,在景点安排上,要寓景于林,协调景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真正达到突出森林、建设园林、重视文化、完善游乐、

培养野趣的目的,将金牛岭景区建成一个集游览观光、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殖旅游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城郊型森林公园。

三、旅游产品设计构想

结合金牛岭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产品的初步设计构想为:①利用森林资源,以森林疗养和度假休闲为目的,开展狩猎、森林浴、森林探秘活动。②利用景区内峻峰险岭、天然溶洞和历史文化遗址,可开展攀登奇峰,追溯历史,溶洞探险的专线旅游。③利用景区内的水资源优势,在此可开辟游泳、钓鱼、冲浪、漂流等水上娱乐。④利用景区内的两个自然村庄,可开发山村民俗风情旅游项目。⑤利用景区内得天独厚的无核枣、柿子等林产品资源优势,开展游客亲身体验摘无核枣和柿子等林果活动,免费品尝,有偿带回。⑥景区内有山韭菜、等天然绿色野菜,可开展挖野菜、吃绿色食品活动。

四、景区建设规划

金牛岭景区建设分二步实施,近期规划(20xx7年-20xx年)主要进行荒山绿化造林、水资源保护和布局调整,主要景点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远期规划(20xx-20x4年)主要进行历史文化遗址恢复、休闲疗养院和居住别墅建设、美术写生基地及青少年学

雷锋基地开发、土杂鸡及野兔养殖、林产品加工厂建设等项目。休闲疗养院和居住别墅规划位臵在水泉沟上部及小南岭下半坡的西小沟,林产品加工厂规划位臵在大南岭。

五、近期建设项目及规模

近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要集中有限的财力,搞好荒山绿化,扩大森林资源,调整水资源布局,建设水上游乐和跑马场等主要景点,修建相应服务设施,使游客进得去,留得住,使到此游览、观光过的游客都成为金牛岭景区的宣传人。

201x—20xx建设项目有:

1、 荒山绿化造林

森林公园建设要遵循“森林旅游,生态为先”的原则,在加强各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的基础,尽快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一方面满足人们对旅游环境的需求,一方面实现蓄水保土,防风固沙,调节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美化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绿化原则

科学造林: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物”的原则,实行多林种、观赏林、防护林、经济林相结合的绿化方法,绿化树种本地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适于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树种,提高绿化效果。

以迅速恢复生态群落为主:把提高森林复盖率,控制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放在绿化首位,同时在浅山坡土壤地带尽可能发展经济林树种提高绿化效益。

服务发展森林旅游大局:增强森林资源的可观性、多样性、风景林设臵要以一沟一景,一岭一貌的原则,实现山中有景,四季有色道,增强绿色效果。

(2)绿化规划

根据目前园区森林资源状况,拟规划新造林任务5000亩,其中:经济林3500亩,防护林带500亩,风景观赏林1000亩。 (3)具体造林设计

a、充分利用原有的野生酸枣嫁接无核枣树,不够造林的中下坡面点播杏树、柿树等。与景区外围交界的分水岭上种植1米宽的花椒篱笆带,沿外围沟地的乔木防护林以杨树为主。

B、黄道李沟:西岭上步行道两边为两行侧柏,再向外为两行火榉树。

C、水泉沟:沟地以核桃树为主,西岭和中间各小岭的步行道两边为两行侧柏,再向外为两行火榉树。

D、小北沟:沟地为核桃树,东南坡上为侧柏树,西北坡上为

五角枫树,北沟西岭步行道两边为两行侧柏,再向外为火榉树和北沟五角枫树。

E、长尾巴岭:岭上为无核枣、坡上为侧柏和桑树林。 F、东沟和北沟:两沟以冬雪为主,两侧各岭的步行道两边为三到四行侧柏或松柏。

G、榆树沟和大北天沟:保留原有树林,补造松柏、侧柏、槐树、刺槐等适宜树种。

H、大平岭:为拟建的跑马场,跑马场四周种植各种风景树。 I、尖山沟:以杨树林为主。

J、前岭:坡上用花草、常青树以及其它风景树组成的螺旋式图案。

2、 水资源保护和布局调整利用

景区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每条沟都有四季常流的水源,但季节性较强,部分沟的水源不能满足造林、饮用和游乐需求,应对景区内水资源加以保护和调整布局利用。

主河道水流量大,拟在泻滩修建拦河坝蓄水,用地埋管往黄道李沟、水泉沟、小北沟、北沟、大北沟、榆树沟、长尾巴岭等各道山岭上,并在水泉沟、北沟、榆树沟修建3个1500M的蓄水池。

在主河道蔡庄村南侧建一拦河坝,村西侧主河道上修建一风景艺术型小桥,在此开展水上游乐项目。

将毛草泉泉水用地埋管引到大平岭、小南岭、大南岭上,并分别修建一蓄水池。

在黄道李沟中部两小沟交汇处、在水泉沟下部各小沟交汇处各建一水坝,在郭家沟的中部和下部各建一水坝。

利用黑石头地下边的一股泉水,在此修建一个大型水塘,供游客观光垂钓和开展水上游乐。

改造主河道,河底全部铺鹅卵石,河道两侧修建步行道。 3、拓宽、改造由景区入口到景区西端的主干道4km,改造后道路路幅宽8m,柏油路面,靠河道一侧设臵护拦。

4、改造由主干道至各道山岭的步行道10Km,步行道宽1.5 m,石块路面,并在步行道傍设臵休息石凳、石几100套。

5、入口标志大门及收费站1个,设于景区入口八七亩地处。 6、在山门口和蔡庄村边各修建一个停车场。山门口停车场单位停车面积:35m2/车,停车数50辆;蔡庄村边停车场单位停车面积:25m2/车,停车数30辆。

7、在黄道李沟西岭的小尖山上、长尾巴岭北端山头上、郭家沟前岭上、小北沟铧地岭山头上、尖山沟尖山上,修建风景观光亭共5个。

8、配臵水上游乐设施若干。

9、在大平岭上修建跑马场,面积50亩。

10,蔡庄民居整修,主要对村内的破旧房屋进行整修,统一规范厅院布局,修复、配臵原始的山民生活、生产工具等。

11、景区设臵一变配电所,配100KVA变压器。 12、护林防火值班室设于长尾巴岭上,面积40m2。

13、厕所3个,山门、长尾巴岭、大平岭各一个,每个40m2。 14、果皮箱、指示牌、景观说明牌等。

第五章 环境卫生及安全

一、环境卫生

1、在景区管理机构下设环卫管理监察队,定员、定人、定片区包干,并将环境卫生的好坏和环卫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环境卫生的监督力度。

2、搞好环卫设施建设,在各景点及游览道路边相应地设臵果皮箱,各景点相应设臵垃圾集中处理场地,以确保环境卫生。

3、在景区内设公共厕所若干个,厕所外观与景区的建筑风格

协调,但内部应干净,均采用水冲式,不得使用旱厕,并有专门的环卫人员管理。

二、安全管理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景区管理机构要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并采取有力的安全防护措施,定点、定人、定区域巡逻,以确保游人的安全。

第六章 组织机构

一、项目法人

*****太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徐林山为法人代表,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经营和债务偿还实行全过程负责。

二、组织机构

1、*****太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设专门的管理科室,分别管理景区内森林防护、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安等工作。

2、 县太行旅游发展公司,应对景区实行严格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三、 劳动定员

根据公司组织机构设臵情况和项目正常营运后各项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公司正常营运所需劳动定员共50人。

第七章 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20xx20xx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764万元,见附表一。 二、

资金来源及筹措计划

1、*****太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自筹:764万元 2、争取银行贷款:1000万元 三、资金使用计划

第一年(20xx年)预计工程建设投资为700万元; 第二年(2xx年)预计工程建设投资为1064万元;

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

一、测算说明

1、项目计算期为12年,其中建设期2年,经营期10年。 2、项目基准收益率取10%。

二、经营收入预测

本项目经营收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收入,第二部分为林果产品收入。

1、旅游收入

根据项目市场预计,当建设项目完成后,预计第3年-第4年游人数将达到平均每年5万人,第5年-第7年游客人数将达到平均每年15万人,第8年-第12年游客人数将达到平均每年20万人。按每人次综合收入 30元计算:

第3年-第4年可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 第5年-第7年可实现旅游收入450万元; 第8年-第12年可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 2、 林果产品收入

根据项目设计种植无核枣等林果规模, 第3年-第4年按亩产鲜枣100公斤,每年收获鲜枣350万公斤,市场价格按10元/公斤计,第3年-第4年每年林果收入达350万元。以后年份按亩产鲜枣200公斤,每年收获鲜枣70万公斤,市场价格按10元/公斤计,以后每年林果收入达700万元。

三、经营成本预测

本项目经营成本包括景区营业和管理费用、森林维护和基础

设施维护费用,职工福利费用等。通过对国内同类项目的运营情况调,本项目经营成本按营业收入的30%计算。详见附表2

税金:营业税按旅游收入的6%计,林果税不计,所得税按企业利润总额的25%计。

二、 财务分析

详见附表3《利润表》和附表4《现金流量表》,由于某种原因表中可知:

1、基准收益率lc=10%,财务净现值FNPV=1680万元 2、财务内部收益率FTRR=24.5%。 3、 投资回收期=6.2年(包括建设期2年)

第九章 结论、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结论

*****金牛岭森林公园开发项目经以上可行性研究分析表明,该项目区域位臵优越,景区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该项目建成后,与*****其它景区相互配套补充,对国内外游客都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市场前景乐观。项目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

带动景区内外农民致富等明显的社会效益。因此,*****金牛岭森林公园开发项是可行。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按照景区规划,近两年需要建设资金1764万元。由于*****太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当前的实力尚不够强,向金融部门融资也会有一定难度,资金保障将是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尽快形成规模效益的一个制约因素。建议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的同时,要采取对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筹集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效益。

第8篇

关键词:旅游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04-02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同时,旅游业是资源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采取更切实的措施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这与循环经济的内涵不谋而合。旅游业对资源环境的依托性使它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旅游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旅游循环经济是涵盖旅游的开发活动、旅游活动和旅游区的工业、农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包含着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在各种新型技术支持下,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所谓“3R”原则,在各产业内部和各产业之间形成多产业链、多闭合循环路径,并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实现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再修复五原则的旅游模式[1]。旅游循环经济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特点,能够实现旅游社会经济系统对物质资源在实际空间数量上的最佳运用,实现旅游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友好、与环境承载力的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旅游业的广泛关联性、发展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旅游业是推进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载体。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作为资源环境依托型产业的本质要求,是旅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重大战略措施。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在推行旅游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借助各种宣传教育力量,向公众普及循环经济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吁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有助于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共进。

二、我国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经济管理具有综合性,涉及到旅游、财政、物价、公安、交通、文化、劳动和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要求必须通过政府牵头、部门联合行动,但是目前旅游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限制了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职能不明确,职权比较弱,难以实现对旅游经济的有效管理,这就造成了旅游经济管理水平参差不一,难以形成强大的旅游经济管理合力,影响了旅游环境的改善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也影响到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首先,由于财政困难,对旅游设施的投入不足,设施不全,造成好的天然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闲置,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旅游设施不配套。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由于管理部门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造成花大量人力开发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实现高效利用,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再次,旅游景区主要通道的周边绿化程度低,城市生态、景区环境和现代旅游的发展不匹配,连接景区的旅游道路及景区内游览通道的建设滞后,污水、垃圾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影响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景区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者在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选择时,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在旅游景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坏、小发展小破环、大发展大破坏”的尴尬局面,严重违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3.急功近利与亡羊补牢式的开发

一种开发模式是为开发而开发,对资源只开发、不保护,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全基于经济利益。不仅在资源开发之初不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某个已经开发的资源遭到破坏后也没有及时进行保护和弥补,经营者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再去盲目地开发下一个景点,如此循环直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完全破坏。在我国的旅游业起步之初很多景点的开发都处于这个状态,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方某景点区推掉半个建豪华饭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这种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完全是鼠目寸光的行为,更谈不上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了[2]。另一种模式是为保护而保护,这是一种纯事后的行为,即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初完全没有考虑3R原则,当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时才意识到保护,这种开发和保护模式是消极的,属于亡羊补牢行为。亡羊补牢模式是以资源的破坏和高额的治理费用为代价的,因此,3R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在补救过程中必须贯彻才能达到恢复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4.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放型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主题公园试图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新颖的体验,但由于缺乏独特性设计,游客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客源随之慢慢萎缩,难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旅游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业的高失败率。难以实现人、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的良性运转。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的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应以循环经济新视野去思考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实现旅游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政府主导

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的综合性产业。要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大资源观、大开发观、大发展观。必须从大局出发整合好旅游资源,用品牌景区景点带动周边旅游景点的发展。杜绝旅游资源部门化,部门权利利益化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政策法规、生态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旅游生产要素布局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因此强化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才能对旅游资源及其所依存的环境条件进行长远规划和综合利用,为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实施以保护为目的和为开发而保护的开发模式

以保护为目的的开发模式,是适合自然生态景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如果某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如一些湿地资源和一些特殊的地理地貌资源如果被破坏了,就难以恢复。这样的旅游资源,就要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进行规划,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开发,经济利益要为自然资源的保护让路,这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般投入高、收益慢,所以一般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整体规划和投资。为开发而保护的开发模式是适合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如一些古代建筑群、摩崖石刻等,要想对其进行开发,必须同时对其进行保护,这些资源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如果只开发不保护只能使其消失的更快。可以选择首先由政府进行3R指导下的循环经济规划,然后再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这样就可以保证这些人文资源既可以得到高效的开发,又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品生产观要不断创新

旅游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生态系统是通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来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向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关系到旅游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和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甚至是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这使旅游产品生产观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应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去考虑旅游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以改善和提升旅游产品的环境友好性质。主要工作包括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推广、能源综合节约利用和新能源应用、物资循环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推进产品信息交流系统等的开发与运用。

4.建立环保技术支持体系

在我国,传统的旅游经营方式一般都是粗放型的,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要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经营方式,不断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友好技术和污染治理末端技术,如清洁生态技术、绿色消费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生态工程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废旧物资回收处理技术等。通过这一系列环保技术的综合利用,最终建立起旅游循环经济体系。

5.旅游消费活动必须强调理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创新等,都是从旅游经营角度来衡量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研究旅游消费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则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旅游者作为消费主体,其行为总是不同程度地对生物群落、水体资源、空气质量、环境卫生、地域文化等众多方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游客故意为之的,也有游客无意使然的。因此,为了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中“可持续消费”的基本理念,要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提高生态伦理道德,强调游客消费过程中的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