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20:37
导语:在教师性格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教育者的性别方面,我国学前教育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女性教育一统天下。这种情况会对幼儿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例如导致男女幼儿的性别发展存在严重的女性化倾向,进而阻碍了两性儿童男性化特质的健康发展。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幼教机构和幼教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鼓励和支持男性教师介入幼儿教育尤为重要。但由于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社会评价、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男性教师介入幼儿教育的人员极少。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存在重重困难,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努力的过程。那么在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之前,幼儿园应采取哪些措施去弥补男性教师缺失的缺陷,使男性教师缺失对幼儿教育及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促使幼儿两性特质得到健康发展。这是目前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双性化人格理论的视角分析幼儿园男性化教育缺失,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双性化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双性化人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贝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提出的。传统的观念认为,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性别模型,心理就越健康。男性化的男人和女性化的女人被认为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就是古已有之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近20年来,随着妇女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很快发现了传统观念存在的问题,而且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下过于男性化的男人和过于女性化的女人在智商、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发展比较片面。在现代化、快节奏、高度开放的信息社会中,时代需要一种更有利于社会和个人潜能充分发挥的性别角色模式。双性化模型的提出是对传统的两极性的男性化和女性化观点的革命和批判。美国心理学家贝姆的研究充分表明:双性化者更富创造性,自尊感较高,更独立、善于处理各类环境中的事物,快乐自信有能力,从容应对压力,对环境适应感觉平衡;双性化个体没有严格性别角色概念的限定,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对各种情景作出反应;无论男女,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我国大量研究也表明:在人格发展、社会适应水平、情绪状态等方面双性化最优,双性化者具有最佳的心理健康水平。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即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男性与女性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和女性的长处和优点。双性化人格作为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已经成为角色发展的趋势。双性化人格的优势对于解决幼儿园男性化教育缺失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幼儿园男性化教育缺失的对策
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男性特征和女_J生特征,幼儿期作为个体两性特征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如何使其男性特征的发展不受到压制并使幼儿的两性特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笔者从双性化人格理论的视角提出以下对策:
1 女教师应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作为女教师,应善于挑战自己的性别刻板观念,以身作则,成为向学生倡导双性化的行为榜样,同时要以自己的言行消除性别刻板观念。Ⅲ在现实中,女教师往往从自身天性出发,喜欢文静听话的幼儿,不喜欢调皮好动的幼儿,容易对幼儿的活动加以种种约束和限制,这种教育行为会导致幼儿男性气质受到压制,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女教师应适当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警惕言语和行为上出现性别偏差,避免造成不良的期望效应;还要保护所有幼儿活泼好动的气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的两性特质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要特别鼓励和奖赏男女幼儿所流露出的优秀男性特质。
2 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女教师男性特征的展示
从幼儿园师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教师明显缺失,从表面上看,幼儿园缺失男性教师,实际上,幼儿教育中缺失的是优秀男性特征的教育榜样,如坚强、勇敢、果断、自信、独立等体现优秀男性的特征。现代科学证明,男性的体内存在女性荷尔蒙,女性的体内也有男性荷尔蒙;这说明了男性会有一些阴柔的气质,女性也会有一些阳刚的气质,也就是说,女教师本身也具有男性的优良特征。女教师在具有独特女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男性气质方面的冒险敢为、果断、独立、坚强等优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或教学实践中加强与优秀男性特质有关内容的展示,例如在适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下,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男教师教学方式接触幼儿的风格,除了展示女性特质外的刚性,还为幼儿提供一种角色榜样,这对幼儿两性特质的全面健康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丰富和加强优秀男性人格品质的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教学内容中,女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些表现优秀男性特征的教学情境或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对幼儿胆识、思维、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幼儿的受挫教育,让他们学会如何承受挫折;带领学生学习男性特征比较明显的文艺作品,教给幼儿如何学会坚强、勇敢,如何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如何果断处理事情,等等。女教师可以使用以上男性人格品质的教学内容来克服幼儿园男性化教育不足的缺陷。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有目的地增加针对男性特质训练的玩具和游戏,并注明所有游戏、活动及体育用品都对两性适合,并给予两性幼儿平等参与活动和学习男性特质的机会。
4 加强家园合作共育
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这一事实已不容置疑,其实,家长资源中的男性十分充足且具有极强的可利用性。幼儿园可以邀请或聘请喜欢幼儿教学方面的男性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安排一些适合其性别角色的、有助于幼儿习得男性优秀人格特质的教学内容,弥补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的不足,使幼儿两性特质得到健康发展。例如,上海同济大学幼儿园邀请孩子的父亲、祖父或外祖父定期来给孩子们上“亲子课”,孩子们接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男性,使得幼儿可以了解并习得男性优秀特质,这种做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幼儿园聘请男性体育教师或男教练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格特征对幼儿两性特质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性格特征均有明显差异。男体育教师更外向、乐群,情绪稳定、成熟、随遇而安,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富于幻想、自知、善解人意等;与其他职业男性相比,男性体育教师较易通融,不太固执,较随和、易与人相处,较坦诚、直率、随群,这些差异表明男体育教师在具有男性气质的同时也具有女性气质的优点。男性优秀人格既符合幼儿照料中所需要的善解人意、耐心细致等性格特征,又符合幼儿园加强男性化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自身优良的人格特征,通过示范性教学感染熏陶着学生的性别角色认知,而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调整其认知结构,重组角色认知信息,就会逐渐消除角色刻板的印象,这对幼儿两性特质的习得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当幼儿园男性教师引进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时,幼儿园可以以外聘或兼职的形式聘请男性体育教师或男教练进行体育教学,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6 加强对双性化人格特质教师的倾斜
幼儿园应重视引进双性化人格特质教师。双性化人格特质的教师既具备男性的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等性格特征,又具有女性的耐心细致、善解人意等优点,双性化人格特质的教师具有最佳的心理健康水平。双性化人格特质教师的引进对解决目前男性化教育缺失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双性化者具有的两种性别角色的优点对幼儿会产生整合影响,有助于促使幼儿的个性发展更为健全和完整;二是双性化者的人格特质既符合幼儿保教工作对教师性格特质的基本要求,又符合幼儿园加强男性化教育的需要,属于人才引进的最佳选择;三是双性化者所具有的最佳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降低单一性别特质的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幼儿期是两性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这一现状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都应尽其所能,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在强化幼儿男性气质培养的同时,促使其逐步形成适应时展和社会要求的双性化人格特质。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3,016)
参考文献:
[1]Bem S L,Androgyny vs,the tight little lives offluffy women and chesty men[J],Psychology Today,1975(9):58-62。
一、应用现代教学资源对学生视野进行开拓
当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各种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的贯通下相互结合,其产生的新的教学思想是值得去关注的。所以,在当前的职教语文教学中,应该在互联网的构建下形成新的教学氛围,类似的做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媒体的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方法相比,新媒体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资源,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新媒体的介入下,学生不单单能获取书面中的内容,还可以以动态效果图、视频资料以及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教学内容互动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些方法的教学延伸性是传统职教语文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职教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应该被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互联网在使用中,会让学生更好地与现实社会进行有效的接触,而不是过度地封闭,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且这种教育方法,能够很好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能够灵活地进行语文教学。从另一方面来看,是促进教学效率的可行性的策略手段。
二、增加语文互动性活动
目前的职教语文教学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课本知识中,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内容的兴趣,还容易使学生与现实生活形成思维脱节。所以,在实施职教语文教学时,应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内容的联系。第一,增加利于培养语文素养的职教语文教学活动。由于职教语文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就应该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可以通过适当语文演讲方式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演讲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十分有利,演讲可以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构思能力。第二,组织与职教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交流活动。适时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交流方面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分享自我学习语文时的个人经验,能够一定程度上发现目前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但使得学生能够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发言交流,还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三、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 财会教育; 改革策略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人才培养机构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才走向市场,人才相对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人才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人才教育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财会教育需要做好调整,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实现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一、重新确立人才培养标准
财会教育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标准,实现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依据,要想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人才培养标准确立问题。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我国面临更为发展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企业需要不断转变经营方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需要的财会人才需要精通专业技能,需要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实现财会电算化,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但是,当前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形势需要。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就业,社会招聘不到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是人才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人才稀缺。所以,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一定要认真研究社会发展需要,围绕高校教学实际,立足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趋势,能够不断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接轨,真正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
二、强化参考诚信教育
财会专业毕业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基本最为重要的职业素养,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信誉越来越重要,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基础。企业重视信誉,注重信用,人才更有重视信用,尤其是财会专业人才,更应树立诚信意识。会计部门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部门,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必须准确,工作讲究真实性,确保各项数据准确无误,能够让企业管理层信任,能够让员工认可,能够让股东信赖。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确保财会专业学生能够将诚信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社会越发展,企业规模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诚信越重要,信誉越珍贵。越是大型企业越是重视诚信意识,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重视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最为最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强化诚信档案建设,注重诚信考核与评价,引导学生注重诚信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标准。高校在做好财会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强化职业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道德,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开设会计专业道德、会计诚信学等与之相关的基础课程,不断强化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标准,真正让学生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成为一个专业能力过硬、诚信概念够强、职业素养较高的高素质人才。
三、改革课程设置结构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技能,需要加强的创新能力,能够真正解决各种问题,能够不断学习和创新,能够胜任具体工作需要。而传统的财会专业教学更多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他们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很多时候学生理论素养较高,但应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工作需要,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标准,造成学生就业困难。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高校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少学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课程安排,学生实践实习机会较少。为此,高校财会专业一定要优化课程设置,较少理论课程比重,在保证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增加实践和实习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得到更多的实习训练。立足高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谋取更多企业合作机会,让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实习平台。实践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实习指导,增加实训课程时间,拓展校外实践实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时展同步,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想。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
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校财会专业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激励。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过程中,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真正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相关理论和方法,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应用相结合。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方法,真正做到学、做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实际相统一。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具场景感的应用体验,真正让学生理解理论,获得体验和经验。创新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做好过程评价,确保学生及时得到指导和纠正。引入企业评价,真正做到校内教学与校外考核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保持与社会发展同步。
总之,社会发展非常迅猛,企业财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财会教育一定要注重改革和创新,采取有针对性改进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全新型高素质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一沛,龙B.新形势下财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5).
关键词:历史剧;理查二世;任性
当理查二世出现在英国历史的舞台上时,漫长的欧洲中世纪已经走到了尽头。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千丝万缕的与基督教会的神学思想纠缠在一起,使其笼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理查二世可以说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秩序孕育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位国王了,他是末世的英雄。他曾表现出一定的勇气与权谋,深信不疑的认为戴在他头上的那顶金光灿烂的王冠受之于天,蒙受上天的祝福,无可取代。然而社会的现实却与他的美好理想相悖,在他的统治时期,城市手工业、市场贸易已日趋活跃,新兴的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发展、壮大,而且显示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初生的政治力量。固定不变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滋长的威胁对于绝对权利的挑战使他深感不安,并最终促使他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不可否认,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趋势注定这位封建君主的悲剧结局,但也应当看到理查二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诉说着他悲剧命运的必然。本文就试图从理查的性格入手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理查二世表面上看是一个真正的国王,他的王位是从爱德华三世那里继承得来,按照中世纪“君权神授”的观点来看,是受命于天的国王。但他比起布林勃洛克就显得软弱,因为他并没有真正治理国家的才能。理查二世身为一个国王,却带有一个国王本不应该有的致命弱点。首先他偏袒、独断、自私、任性。理查二世的任性独断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他年仅10岁就在叔叔冈特的帮助下成为了英国的国王,可想而知,一个涉世未深,充满稚气的孩子在突然得到一国之君的权利与荣耀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觉得高人一等,但是这种得来太易的王位也使得他难当大任,又因冈特一直以来对他有力的辅佐,使得他也缺少了处理政事的能力,加上身边一直豢养着一群拍马屁的佞臣,也使得他听惯了甜言蜜语、奉承之词,对于逆耳忠言更是不予理睬。理查出生于封建的中世纪后期,“君权神授”的思想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曾说“我是天生发号施令的人”(《理查二世》一幕一场),以至于他认为自己这个涂了圣膏的人是不能被的,所以他的行为也更加的肆无忌惮:杀死自己的亲叔叔格洛斯特公爵;将帮助过自己的诺福克公爵流放,使他一生不得返还家乡;任意践踏已经形成的封建制度;放逐冈特的儿子布林勃洛克,并且在冈特死后毫无理由的将他的财产据为己有,用于充实被他挥霍一空的国库。这种做法触犯了封建贵族的根本利益,破坏了封建制度的游戏规则,使得他们觉得理查二世已经不值得他们再来效力。正如约克公爵所说的“剥夺了亨利的权利,你就破坏了世世代代的传统、成规和惯例;那明天也不必衔接今天而来,你不会是你。你怎么会成为国王的――还不是凭父子相传、世代继承吗……将会失去千万颗爱戴你的忠心。”(《理查二世》第二幕第一景)理查自以为无人能够对他进行制裁,仍旧一意孤行,横征暴敛,挥霍无度。而当布林勃洛克已经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理查收获了自己所种的恶果。他曾统治过的百姓扔许多的泥土和垃圾给他,没有人同情他。贵族对他更是睚眦必报,一个个纷纷导向布林勃洛克的阵营,最终理查就好比丧家之犬一样遭人唾弃。
理查二世的任性还表现在他的残忍、专横、自大的方面。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赋予他的。作为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的一代君王,他的思想自然受到了封建环境的深刻影响。他陶醉于神授的无边权利当中不能自拔,不关心国家的盛衰,一味的贪图享乐。对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无动于衷,对于外国的侵略更是没有力量去反抗。如果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丢失天下、失却王位的话,那么对于百姓的熟视无睹便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理查二世自大的认为自己的权利来自于神,却忘记了组成国家主体的广大百姓,自古以来“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被理查忽视的。为了出兵讨伐爱尔兰,他不断地巧立名目,去搜刮,去掠夺,导致民心全无。人民在理查二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如果收买人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可以在贵族的混战中处于有利的形势,反之,如果失去民心,就只能落得一个丧失民心,离心离德的悲惨下场。理查二世最为残忍的一次体现或许就是对冈特叔叔问题的处理上。冈特可以说是理查二世身边为数不多的忠诚之士,而自私自利的理查二世对于他的忠言,一句都显得烦躁,他迫不及待的希望冈特早早去世,以霸占他的财产,解自己出兵爱尔兰的燃眉之急。在与布林勃洛克的争斗中,理查本来是居于上风的,但是盲目自大性格使得他太过于轻视对方,等到布林勃洛克集结完最后的联盟后,他依旧认为自己是不能够被打败的,因为上帝将会派天使来帮助他,保护他的王位。身为一国之君骄横到了如此愚蠢可笑的境地。在文中不难看出理查其实早早就察觉到了布林勃洛克的意图,在《理查二世》一幕四景中对布林勃洛克的作法深感不安,他敏锐地感觉到“好像我治下的英国已经操在他的手中,他是我所有臣民所仰望的未来的君主一样,”可见理查也并不是一个糊涂到一无是处的君主,它能够迅速的抓住机会放逐布林勃洛克,但是他没有找到一个使大家信服他的理由,他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上帝的主张,所以不需解释。但是他没有对布林勃洛克斩草除根,这就为布林勃洛克后来的再次发迹给了足够的机会,随着民心的日渐离散,贵族纷纷倒戈,这些都注定他在这场交锋中的失败。理查的命运悲剧在一定程度上还源于他性格的软弱,他盲目自大,而一旦布林勃洛克奋起反抗的时候,理查二世这个从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君主就显示出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他最终选择了束手就擒。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或许最能够总结理查二世悲剧的历史结局。若无一昧的贪婪自私就不会使贵族离心离德,若不是自己的盲目自大,也不会使得百姓与他对面而立。理查二世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末路,封建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曾在理查二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经过神权思想的不断浸染,使得他对自己的王位从来都是过分的自信,这些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封建神学已经不适合变化发展中的英格兰,所以理查二世个人的悲剧结局同时也就预示着欧洲中世纪封建神学的末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活动;教师评价;幼儿个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9-0030-01
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是个性发展的开始,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基地。尊重幼儿,就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幼儿美术活动教师评价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评价时的正确教育理念对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影响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对美术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一是教师本身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具有创造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教师要能够进行创作,只有了解创作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帮助,才能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罗恩菲尔德还要求教师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坚持两大原则:一要看幼儿是否体验到他的作为、是否表现出积极欲望;二要看画的意义,即幼儿体验其经验和对经验的表现程度。这两大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让教师能够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观察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幼儿个性。例如,在组织幼儿画连环画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时,通过教师的有效启发,幼儿画画的热情非常高。一个叫崔国昊的男孩说:“这个小偷够不着大钟,我给他画个梯子让他上去敲。”教师对他这种积极动脑的态度给予鼓励:“崔国昊小朋友非常厉害,他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办法,真棒!继续努力。”他听了以后,更加开心,画面画得更加有意思了。就是在平时他独自做游戏的时候,也非常喜欢画各种有趣的连环画。在和小朋友的相处中,他更加自信,还特别乐意主动帮助别人。
二、教师采取纵向评价对幼儿个性成长过程的积极影响
罗恩菲尔德还指出,只有对自己所教导的对象了解和认识,才能根据他的需要对他进行因地制宜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他的发展。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还要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更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展。要采取纵向评价,把幼儿的现在和过去进行对比,从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评价。并且尽可能以欣赏的角度正面评价每个孩子,找到其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必须是具体的,存在的,而不是空空的,泛泛的表扬。例如,班级有一个女孩,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做事情好拖延。开始学画画的时候,她说话声音特别小,几乎听不到,就连走路的时候也是慢慢的,有时还抬头看看你的反应。老师主动和她说话,她一般情况下是不回答,只是看着你,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让你哭笑不得。从画面上也能看出来,一张8开的图画纸,从开始绘画到结束,她的画面只有一个大拇指那么大,还画在画纸的最下面。老师有意识地在她绘画时,不断地对她提出鼓励:你画的是什么?颜色涂得真好看,你今天画得可快了。现在,从她的画面来看,画的内容几乎占了一半,对绘画充满兴趣,绘画时也非常专注,并积极主动地画。在和她说话的时候,她也能回答,有时还会多说几句。通过教师的评价,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介入幼儿互评对幼儿个性的有效影响
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能使幼儿的评价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他们能从别人的评价中逐渐学会独立、客观地看问题,学会尊重别人。改变自我中心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一次,幼儿画石像《关公》,一名叫傅心怡的女孩子哭着对我说:“老师,周欣洁嘲笑我,说我画的头像个鸡蛋。”我一看,果然把关公的头画小了,确实有点像鸡蛋。但是,我还是温和地对周欣洁说:“每个小朋友画的画都不一样,包括老师在学习绘画的时候,也会有画小的时候。老师知道你不是嘲笑傅心怡,如果你画小了,别人也这样说你,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周欣洁低下了头对傅心怡说:“对不起,以后我不再这样说你了。”接着,我又微笑着对傅心怡说:“头画得小了没关系,我们把别的地方画得更有意思,行吗?”傅心怡止住了哭声,又接着画了起来。一会儿,还问我画得怎么样,我鼓励她说:“这个地方画得太有趣了,真好玩。”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人格不断地得到健全和完善。如果教师能在活动中进行正确和有效的评价,幼儿的个性将会得到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文英.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落实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再度成为热点问题。追根溯源,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首次出现于《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中,该文件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自此,我国走上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探索之路。从2009年至今,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项工作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存在绩效政策不充分、财政来源不足、绩效考核困难等问题,该项制度的实施也招来诸多争议,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美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在备受争议的实施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整个美国受到巨大的刺激,在举国反思的浪潮下,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被提出。但是,根据相关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全美只有4%的地区对中小学实施了“绩效工资”;而在整个上世纪60年代,全美实施“绩效工资”的地区也仅仅只有10%。由于实施方面的困难,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上世纪60年代末趋于沉寂。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1969年,尼克松总统提出“绩效合同”,重新鼓励对义务教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但是,由于推行过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如教师篡改学生成绩、盲目追求绩效等,使得该项制度逐渐为大多数学区所不屑。因此,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初,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状况非常不佳。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1983年,里根总统了《国家处于危急中》,再次提出对义务教育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进入21世纪,布什总统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明确提出“应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并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财政拨款的一个重要依据”;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在公开演说中表示支持“绩效工资制度”和“特许学校”。总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纵观美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该项制度的推行就像一个“旋转木马”,每当美国社会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时就会受到重视,随后又因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逐渐走向沉寂。但是,在近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虽饱受起落,却也不断地发展,尤其21世纪以来,各州逐渐摸索出一些典型的模式和方案,如佛罗里达州绩效奖励方案、南卡罗来纳州的教师提高方案[1]、马萨诸塞州的“罗蒙内计划”以及阿肯色州的“小石城模式”、丹佛市公立学校教师职业津贴制度等。这些方案在实施时,与我国现阶段的实施状况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面临诸多瓶颈和争议,所以,它们的成功对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典型案例的共性分析
美国各州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探索,形成许多可供借鉴的典型方案。虽然每一个方案都是按照其所在州的具体情况而制定,但是,作为绩效工资制度的具体方案,必定存在一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也正是美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状况和特点的直观体现。因此,本文从中国现阶段的实施困境出发,主要从3个维度来分析美国的典型案例,试图从其共性中总结美国特点或经验,比较结果见下表。
根据表中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在推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方面,美国各州的努力程度都很高。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一个州将绩效工资制度完全付诸实施,但是每个州都在积极地开展试点,及时地评估改进,而不是一味地处于观望或逃避的状态。如丹佛市,自2005年实施教师职业津贴制度以来,一度面临废止的困境,但是,丹佛市积极地与教师及其工会组织协商斡旋,于2008年完成了方案修订,使得丹佛市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得以持续至今,并有希望继续进行下去[2]。
其次,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以州财政为主,联邦基金和捐赠为辅,资金来源多元化。从表中可以看出,绩效工资制度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州财政,这主要是由美国的联邦教育体制决定,即美国各州都拥有教育自,各级教育主要由州政府来负责。如佛罗里达州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拨款1.475亿美元,阿拉斯加州每年拨款580万美元,亚利桑那州在2007年专项拨款4.0655亿美元等等;而联邦政府主要以资助、咨询和辅助的形式对教育进行干预。2009年以来,美国联邦教育部批准18项联邦政府专项拨款,有19个州的学校和学区获得了联邦政府对绩效工资实验的资助,总金额达到8000万美元,同时,美国国会还设立教师奖励基金,为各州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提供补助[3]。另外,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资金还来源于社会和个人捐赠、私人基金等,多样化的资金来源保证了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第三,在绩效激励方面,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相结合。基于教师职业团队的特殊性和必要性,美国学校将针对教师的个人激励和针对班级、年级以及学校的团体激励相结合,如德克萨斯州75%用于奖励教师,25%用于奖励学校,这样的绩效考核设计,既能够提高教师个人之间的竞争,又能保证教师之间的合作,避免教师群体内部的钩心斗角。
第四,在考核标准上,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教育”倾向明显。纵观美国的绩效改革历程,各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即促使教师的工资收入更直接地与学生学业成就联系起来[4]。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主要是以州或地区的标准化考试为中心的,这就导致其“应试教育”的倾向明显。
三、中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状况的共性分析
在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之初,虽然各省都下发了“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通知”,还有部分省和地区制定了“实施草案”,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尚处于探索和研究状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还处于观望状态。从制度本身出发,尽管实施过程会呈现诸多表现形式,但是共同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其实施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实施条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才能发挥其正面作用。中美两国在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实施的背景、目的和效果等三个方面,这也是我国借鉴美国模式和经验的前提与基础。
从实施背景来看,绩效工资改革之前,中美两国的教师薪酬制度均为单一制薪酬体系,即以教龄和职称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形成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思想,使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混日子”“打发时间”的问题日益显露;另外,长期以来,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偏低,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增长,也使两国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不稳定。例如,根据美国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从1991年至2006年的15年间,教师的购买力仅仅增长了23美元[5]。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也一直偏低,与公务员工资水平相差很远,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教师工资仅仅能够维持其生存,教师自身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基于实施背景的考虑,中美两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目的也存在一致性。一方面,都是为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在美国,绩效工资改革的呼声总是与重视学生成绩的呼声相一致;我国绩效改革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两国都希望通过绩效改革,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群体的待遇。在美国,虽然绩效代表着竞争和淘汰,但是,美国的绩效改革越来越走向替代路径,即在保证教师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也就是说,由“奖与不奖”转变为“奖多奖少”来发挥绩效工资制度的作用;在我国,总理明确提出,要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使其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同时对退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改善教师待遇。
由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瓶颈,两国绩效改革的效果也较为相似。根据对教师群体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绩效工资”持欢迎态度,甚至许多老教师对绩效改革也表示理解;绩效工资改革在美国的支持率虽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其趋势是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美国实行绩效改革一直阻力重重,非常耐人寻味的是,作为改革的最大收益者,美国中小学教师在实施之初,并不十分支持绩效工资制度[6]。除教师个人之外,教师组织对绩效工资制度也不看好,美国全国性的教师工会组织之一――全国教师协会(NEA)通过一个决议,将绩效工资制或其他基于教师业绩评估的薪酬制度视为“不恰当”,[7]但是随着绩效工资改革在十几个州的推进,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弱,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同时,由于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绩效改革引起的诸多争议,也使其成为中美两国教育问题中的热点。
四、中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状况的个性分析
任何一项制度,存在的问题总会在实施和发展过程中得到显露和解决。近百年的探索和实施所形成的美国模式和经验,有的反映了制度演变的规律,有的则是为了适应美国的国情。因此,只有正确地鉴别,才能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和借鉴中的“消化不良”,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成效,两国的比较具体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存在诸多不同。首先,美国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历史较为久远,公众和教师对该项制度比较了解,群众基础和社会舆论基础较为雄厚,绩效观念、绩效意识和绩效文化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其次,在概念上,我国“绩效工资”的范围要大于美国,是教师所得工资的总称,不同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弄清概念之后,才能够理解并有效地借鉴美国经验;第三,从教育财政体制上来说,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同的财政体制导致了不同的拨款体系,美国的教育拨款主要由州政府负责,这一特点也是我国借鉴经验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四,在考核标准中,由于美国文化的影响,其基础教育质量一直是公众诟病的对象,美国的基础教育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使其绩效考核的重心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倾向明显。显然,美国“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标准不适于中国国情;第五,在管理方面,美国社会向来强调“三权分立”,在公共服务领域,一直存在着权力的制衡,维护权利的组织机构很完善;而在我国,除了官方的政府机构,民间的教育组织较少,专门代表教师利益的组织和机构则更少,因此,在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文化中的差异也是需要我们所要考虑的;最后,在实施方案上,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努力程度要大于中国政府。自2009年实施以来,我国并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制度的不完善和改革试点的缺失,使我国各省份的绩效改革较为混乱,许多地区也不敢放手操作;而在美国,从其实施开始,联邦政府就积极支持绩效工资改革,不仅设立专项基金,还为各州提供咨询和指导,促进绩效改革的开展。
总之,从宏观经济背景到微观的概念界定,从抽象文化特征到具体管理方式,从资金来源到考核标准,从政府态度到努力程度,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实施都存在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引进美国经验和模式时,应从个性出发,总结共性,在共性的指引下,沿着个性的道路,在探索和研究中向前发展。
五、美国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本文的共性和个性分析,我们发现,美国在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绩效考核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考核过程难以监督、教师工会的阻挠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美国模式在财政来源、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可借鉴性。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开展绩效工资改革,应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为前提。在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师工资很低,许多教师面临生存危机,实施绩效工资之后,面对绩效考核的压力,更使他们的生存状态雪上加霜。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采用美国的“替代路径”,在保证教师工资待遇不降低的基础上实施绩效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绩效工资制度的目标,还可以缓解教师的不满情绪,保障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
其次,在绩效改革中,应加大各级政府的努力程度,积极制定保障性政策,开发绩效改革试点。教育部、财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门应该提高其重视程度,为绩效改革的推行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省级政府应积极贯彻执行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制定实施细则,为下级教育行政单位提供实施指南。另外,教育部和各省市还应积极开发试点,积极探索适于中国国情的方案和模式。
第三,在资金来源上,应该遵循“能力原则”,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单位的转移支付责任。正如美国州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一样,我国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更应遵循“能力原则”,即“凡是县里有困难的,应由地级市来统筹;地级市有困难的,应由省级统筹”,省级政府在财政责任上有缺口时,中央应及时地给予补贴。
最后,制定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避免“应试教育”倾向。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应有取舍地借鉴美国的考核指标,尤其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我国考核指标中应警惕的部分。只有建立适于我国发展情况的指标才能保障绩效改革的顺利实施。
在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是一个新兴的制度,它关系到中国上千万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关系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产生和实施有其客观需要,也势必会在实施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瓶颈,对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我们不应持“敌视”的态度,而应努力探索适当的形式和政策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切实改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待遇,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并以此为契机,努力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 马文起.美国义务教育教师典型绩效工资方案及其政策审视.当代世界,2009(12).
[2] 陈平,乔锦忠.美国丹佛市公立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0(4).
[3] Michael J.Podgursky,Matthew G.Springer.Teacher Performance Pay:A review.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i and Management,2007(4).
[4] 陈以藏.二战后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运行轨迹及其意义.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4).
[5] 梁珊,郝栋峰.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1).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教学风格类型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6-0073-04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of Public P. E. Teache rs in Colleges and Their Teaching Styles
LIN Liping1, CHEN Zuosong2
(1.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ian College, Putian 35110 0, Fujian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Fujian China)
Abstract: As the issuing of the New Program and reformation of College P. E. Cur riculum System,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whether public P. E. teachers' perso nal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teaching styles in their individualized te aching by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s and physical statist 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ersonality features of public P. E. teachers ar e correlated to their teaching styles and have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theirteaching styles.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personality features of the te achers predict legal teaching style, while the squeamishness of the personalityfeatures predicts legal and global teaching styles.
Key words: public P. E. teachers in colleges; personality; teaching styl es
新《纲要》强调高校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充分重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 性,重视学生人格形成的发展规律[1]。这将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由教学模式化向教 学个性化 转变,形成个性教学,高校体育教师要实现个性教学,必将要对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 教学观点、教学作风、教学方法方式、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选择,而这些方面正是教学风格 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它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 重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的形成,个性特征的培养,人格素 质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合作精神的养成、学习氛围的创建以及学习效率和进 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2]。所以,进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 对贯彻落实新《纲要》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不同流派的教育理论在研究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中,都认为人格影响着教师教学风 格的形成[3]。然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在教学实践中对其教学风格 的形成产 生怎样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不同,其教学风格是否存在差异;人格特征 怎样影响和影响哪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影响程度有多大,这些都缺乏实证研究,因此,研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的关系,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人格特 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提供理论依据,为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第一轮调查被试来自福建省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大学、泉州学院 、莆田学院、龙岩学院担任公共体育课的教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回收率96.7 %,有效问卷142份,有效率97.9%。第二轮调查被试是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 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大学、宁德师专、泉州学院、莆田学院、龙 岩学院、三明学院担任公共体育课的教师,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5份,回收率90.0%, 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4.9%。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围绕个性特征与教学风格的关系问题,查阅并分析了国内外与本课 题相关的论著、书籍、文件和文献资料等。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问卷是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EPQ)的基础上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修订的中国版本量 表,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操作简便,包括4个分量表(各12个项目)48个项目。1)内 外向维度(E):内外向维度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喜聚会,随和乐观,喜欢变化,渴 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 以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2) 神经质 维度(N):反映受试者正常行为表现出的情绪是否倾向于稳定,它反映正常行为,并非病态 。分数高表示可能是焦虑的、担忧的,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对刺激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 出现不理智的行为;3) 精神质维度 (P):精神质又称作倔强,讲求实际,并非暗指精神 病。分数高可能是孤独的,不关心他人的,缺乏情感投入,不近人情,感觉迟钝,好挑衅, 喜欢干奇特的事但不顾危险,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同时也表现独立性、竞争性、创造性能 力强;4) 社会掩饰性(L):反映受试者的掩饰或社会性朴实的倾向。通过第二轮调查结果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检验表明,内外向(E)分量表的12个项目折半信度系数=0.651、神经 质(N)分量表的12个项目折半信度系数=0.706、精神质(P) 分量表的12个项目折半信度系数= 0.648。
1.2.2.2 教师教学风格问卷(TSTI)由Grigeorenko & Stern berg 编制的教学风格评价量表(TSTI),该量表是一个教师的自陈 量表,共7个分量表,49个项目,分别评价立法型(4、6、8、15、18、34、49)、执行型 (14、19、28、33、36、42、48)、评判型(10、17、25、32、37、41、43)、整体型(1 、11、24、26、29、30、46)、局部型(2、9、12、13、23、31、45)、激进型(3、7、16 、20、38、39、44)和保守型(5、21、22、27、35、40、47)7种类型教学风格。每个分 量表包括7个项目混合排列,每一项目采用7级评定(从完全适合到不完全适合)记分分别为 1、2、3、4、5、6、7。
通过对预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经过专家评议,对整理出来的条目加以评价修改,重新修 订一套适合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问卷,使之在评价结构和语言陈述上更符合体育教师教学的 特点,量表共47个项目,删除原量表的第29条目和37条目,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定(从完全 适合到不完全适合)记分分别为1、2、3、4、5。分别评价立法型(4、6、8、15、18、33、 47)、执行型(14、19、28、32、35、40、46)、评判型(10、17、25、31、39、41)、整 体型(1、11、24、26、29、44)、局部型(2、9、12、13、23、30、43)、激进型(3、7 、16、20、36、37、42)和保守型(5、21、22、27、34、38、45)七种类型教学风格。
利用修订后的量表进行第二轮调查,调查结果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立 法型(Legislative)克隆巴赫系数a=0.655;执行型(Executive)克隆巴赫系数a=0 .828;评判型(Judicial)克隆巴赫系数a=0.701;整体型(Global)克隆巴赫系数a=0 .636;局部型(Local)克隆巴赫系数a=0.660;激进型(Liberal)克隆巴赫系数a=0.7 33;保守型(Conservative)克隆巴赫系数a=0.731。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 SPSS11.5作为统计工具对所有调查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一般情况(表1)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助我们了解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突出的人格特征, 预测其兴趣爱好、教学风格、未来在教学情境中的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弱点,提高高校公共 体育教学的效果以及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表2显示:不同性别高校公 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学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之间不存 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在精神质和内外倾方面没有存在显著 的差异,但在神经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教龄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没有显 著的差异。但在进一步进行组间比较时发现,教龄在15 a以上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与高职 称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在精神质维度上得分最高;教龄在5~15 a的教师更外向 ;教龄在5 a以下的教师神经质维度上得分最高。
2.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般情况(表2)为了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从表1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性别 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评判型两种类型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5),男教师更倾向于执行型教学风格和评判型教学风格。
表2还显示: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教龄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类型都不存在 显著的差异,但初级职称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在立法型、评判型、局部型和激进 型四种风格上的得分高于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中级职称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 类型在执行型、整体型和保守型三种风格上的得分高于初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高级职称 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执行型、评判型和局部型三种类型上得分最低。然而 ,相对于教龄较短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龄在15 a以上的老教师教学风格类型更倾向于 立法型和保守型两种;教龄在5~15 a的教师教学风格类型在激进型的得分最低。
2.3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类型的关系(表3)为了检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对教学风格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 别对人格特征的3个维度与教学风格的7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
2.3.1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类型的相关分析本研究探索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对教学风格是否存在关系,结果发现:高校公共 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两个维度精神质和神经质与教学风格的立法型、执行型和整体型存在 显著的相关关系;精神质与立法型教学风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执行型教学风格存在 负相关;神经质与立法型教学风格存在负相关,与整体型教学风格存在正相关,内外 倾与任 何一种教学风格类型的相关都不显著。然而进一步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3个维 度和教学风格的7个维度之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外倾 与神经质之间存在正相关;立法型教学风格除了与执行型教学风格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5 种类型都存在显著相关;执行型教学风格与评判型、整体型、局部型和保守型教学风格存在 相关;评判型、整体型、局部型、保守型与其他6种教学风格类型都存在显著相关;激进型 与执行型教学风格相关不显著之外,与其他5种类型都存在显著相关。
2.3.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类型的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对教学风格的类型是否有显著的预 测效应。以人格特征的3个维度为自变量,以教学风格类型的7个维度为因变量,通过逐步回 归法来分析人格特征对教学风格类型是否有预测性贡献。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分别进入立法型教学风格、执行型教学风格的回归方 程,而且具有预测效应,但精神质对立法型教学风格的预测方向是正向外,对执行型教学风 格的预测方向是负向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外倾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对教学 风格类型没有预测效应。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分别进入立法型教学风格、 整体型教学风格的回归方程,且有的预测效应,然而却是负向的(表4)。
3 讨 论
从影响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有关学者的研究只是宏观地进行论述,缺乏考虑 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体育教师人格特征等问题进行实质性研究。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与 其个性是分不开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其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体育教师的 个性特征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风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4]。关于这点, 从教学风 格理论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风格是紧密联系的。本研究旨 在探索高校公共课体育课教师在新《纲要》的颁布及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改革的情况下, 要实现个性化教学,其个性与教学风格是否存在紧密联系。结果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 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的类型存在相关关系,人格特征的两个维度精神质和神经质与教学风格 的立法型(对教材的使用不特别要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解决发现、自我分析和自我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般由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身体练习,教学的方法能激励学生发挥 自己的创造力,课堂气氛活跃)、执行型(对教材的使用一般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选 定的课本,教学内容与步骤严格遵照教学手册的说明,采用指定的教学方法,课堂严谨有序 )和整体型(对教材的使用不特别要求,教学内容既要传授动作技能及其细节,也要讲授知 识、原理,重点是讲授可以用于分析不同问题的方法,教学步骤尽可能地将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加以联系,教学的方法能提供给学生系统的思维方法,课堂有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精神质与立法型教学风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执行型教学风格存在负相关;神经质与 立法型教学风格存在负相关,与整体型教学风格存在正相关;内外倾与任何一种教学风格类 型的相关都不显著。然而进一步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3个维度和教学风格的7个 维度之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外倾与神经质之间存在正 相关,立法型教学风格除了与执行型教学风格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5种类型都存在显著相 关,执行型教学风格与评判型(对教材的使用一般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选取课本,教学步骤 和内容根据学生学习进展状况调整,在教师互相听课和评估彼此的教学状况中不断改进教学 的方法)、整体型、局部型(对教材的使用不特别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在解释具体问题的细 节操作上,尽可能地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联系,布置一些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动作技能 ,课堂有序)和保守型(对教材的使用一般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课本,教学步 骤和内容几乎相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严谨有序)教学风格存在相关;评判型、整 体型、局部型、保守型与其他6种教学风格类型都存在显著相关;激进型(使用最新教学成 果的课本,教学步骤和内容新颖、独创,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课堂气 氛活跃,教师起引导作用)与执行型教学风格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5种类型都存在显著相 关。这进一步证明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除了个性特征对教学风格类型的 形成有决定作用外,还有其他主客观因素。一个人有怎样的人格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有可能 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但教学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尽管教师的个性不同,教学风格也不一样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其教学风格 有利也有弊,我们很难说哪一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好,只要学生欢迎,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风格就值得肯定。
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在其教学风格类型的形成过程 中有一定的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分别进入立法型教学风格、执行型 教学风格的回归方程,而且具有预测效应,但精神质对立法型教学风格的预测方向是正向外 ,对执行型教学风格的预测方向是负向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分别进入 立法型教学风格、整体型教学风格的回归方程,且有预测效应,然而却是负向的。而高校 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外倾没有进入任何一个回归方程,对教学风格类型没有预测效 应。这也进一步表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教学风格的关系可能较为复杂。所以 从预测的结果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精神质人格特征对立法型教学风格具有预测作用 ,可以解释立法型教学风格的2.8%变异,其预测力相对较弱;低精神质人格特征的体育教师 更容易形成执行型教学风格,低神经质人格特征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更易形成立法型和整 体型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C],2002,8.
[2]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397-426.
[3] 刘民.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3,27(5):538-540.
一、职教类学生优秀人格培育的迫切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但由于一些综合性的因素,导致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了一些偏差,优秀人格培育显得犹为迫切。
1.我国职业教育提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于是一些职业类院校偏重强调就业导向和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
2.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要求更高。近年来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高薪招聘,使得人们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觉得只要有技术就行,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
3.职业类学生先天不足,基础差。高职类学校招生大多在最后一批的三A、三B线录取;中职类学校招生更是没有门槛,为数不少的是考不上高中,没书读的学生,走上社会年龄又太小,于是被迫来到中职学校就读。他们普遍表现在学习能力比较差,行为习惯不够良好,总体综合素质不够高。
4.90后学生自身的因素。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普遍聪明灵活,有个性,追求自我,但身上的毛病也很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缺乏吃苦、协作和奉献精神等。
二、职教类学生优秀人格培育的内容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快,在如今职业教育越来越步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的职业教育不能再走弯路,要充分吸取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确立积极的教育宗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身心健康――优秀人格培育的基础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职教类在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历经着从书本上学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以升学为主到以就业为主、由学校人转为社会人的快速角色转换,他们面临着日趋加大的竞争趋势和就业压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2. 职业素养――优秀人格培育的核心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感,包括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合作、优质服务精神等等,这是优秀人格的必备元素。二是职业知识和技能,三是职业行为习惯。“教育”的教应该是言传身教,“教育”的育应该是伴随着学生的一起成长,感受着学生的感受。因此,职业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核心因素出发,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优秀人格。
3.创造意识――优秀人格培育的重点
优秀的人才还应具备创造意识,它包括创新和创业意识,它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是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当代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培养目标、教育方式方法、办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势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4.人文素养――优秀人格培育的支柱
人文素养包括人的综合品质和个人的修养,既蕴含人文科学的价值意义,又对自然科学发展起着极大作用,较高的人文素养,使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优秀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而且还具备丰富的知识,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挑战自我的积极态度,具有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丰富的人文情怀、高尚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感,能够充分地表达出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真切理解和人类命运的关切。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要以高起点的优秀人格为准则定位,传输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公正公平、民主法治的理性精神,自由尊严的人道精神,培养全球眼光与超前意识,开放视野与博襟。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人格培育的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培养优秀人格的时代要求我们坚持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弘扬民族精神。职业教育要培养发展经济的生力军,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有技能的新型人才。
三、优秀人格培育的实施方法
1.改善硬环境
硬环境,指实施教育需要的基本综合环境,包括校园校貌等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职教的优质资源等。改善硬环境,就是要加大力度建设美丽校园,优化办学条件,打造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增强优质资源幅度并合理布局职教资源。
2.创新软环境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创造意识;以社团为载体,融合人格培养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精心打造创业型社团,培育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等优秀人格;以文化为载体,探索专业文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新思路,充分拓展校内外顶岗实训基地的文化功能,“引厂入校”、“进厂建室”,把校园文化信息带到企业,企业文化信息传入学校,培育人文素质、职业精神。
总之,优秀人格的培育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优秀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网页设计》是计算机课程体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研究,努力实现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企业网站建设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大学生的新途径。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全球网站数量为2.55亿个,仅智联招聘网页相关从业人员就不少于3万名。当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网页设计类课程,但在其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内驱力较弱、动手能力有限,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竞争力差,毕业后不能真正进行项目的开发。根据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现状,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网页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页制作》课程,它已成为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公共的必修课程,也受到了其它专业学生的欢迎。网页设计教学内容通常包括HTML、语言、JavaScript 语言、CSS+p、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常用的软件是网页三剑客和Photoshop 的搭配使用。因此就授课内容而言,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2]
分析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条式的课程教学内容,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积极性;实验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实验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缺乏用于解决实际项目的技术,形成了学生学而不会用的局面。同时,各高校网页设计课程多为36学时,课堂上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知识点。而一些课程网站则只是简单的知识堆积,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二、教改思路
本课程改革的宗旨是: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转变,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学校网站建设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3]通过讲授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介绍网页制作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参与项目、创造实践的活动者,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实现具有独立完成网站建设与开发的专业技能,[4]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找出适合专业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复合型大学生的新途径。[5]
三、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
1.教学内容安排
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来进行,完成必要的知识点传授。同时,按照项目应用实际需求,改变教条式的教学内容安排。[6]在以教师为主的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了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学到什么以及知道学会了后具备什么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以实际项目或目前应用中的项目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研究内容中去,从项目制定、需求、开发、测试的全过程安排教学内容,从“因材施教”转变为“因需施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7]
2.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实训——教学相辅相成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每节课讲授一个模块的同时,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在“因需施教” 的教学内容安排中,从“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则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教师只是讲解基础知识点,启发学生学会在项目开发中主动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训——教学的训练方法完成实际项目,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增加学习效果。
3.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的网页制作课程学时量较少,对这类实际操作要求高的课程,必须通过课外练习的手段达到学习效果。而传统的课程网站多为知识简单的堆积,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文提出采用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设计,来达到快速吸引学生眼球、发挥课程网站对课程教学的作用。在教学网站内容安排上,既要有课堂教学内容,还必须结合课程安排大量有趣、巩固知识内容的课外练习。同时,基于用户体验的教学网站也是网页设计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程网站教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网站采用的知识点及其用户体验,学生在通过课程网站学习的同时,也学习了网站的制作方法,从而增强课程网站对学生的吸引力。
4.基于认证的课程培养模式
目前社会就业对网页设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针对一部分学生对网页设计有较大兴趣的实际,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从事网站开发、WEB技术等方面专业技能的IT高级专门人才。依据目前网页设计认证方向和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可以选择ADOBE网页设计认证作内容作为培养方向,在教学内容、网站设计中穿插一些网页认证的教学设计,起到以点带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水平的作用。通过网页认证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新的和社会接轨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网页设计认证证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5.工作室培养模式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针对本地或本校实际情况,在指导教师指引下,采用工作室培养的方法,积极和实习基地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对外承接一些小型网站设计项目。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室模式作为该课程的配套改革措施。工作室建设采用学生自愿、教师引导机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真实商业项目,在工作室中的学习、开发完全利用课余时间,工作室运行完全采用商业公司运行机制,按学生能力进行分工,最后完成作品并交由企业运行。工作室的建立,既锻炼了学生,又使学生明白课堂学习与实际项目的不同。既锻炼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以点带面,对其他学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笔者发现网页设计课程改革最重要特点是,必须适应社会就业需求。课程定位要明确与相关岗位技能全面接轨,培养网页设计能力、网站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五大关键能力。课程改革通过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精心选取典型的实用案例,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教学项目。同时加强与相关合作单位的实际交流。课堂教学与面向用户体验的网络教学相互补充,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课程教学不再局限在小规模的案例范围内。利用大量多媒体课件、课程录像、习题库、试题库等手段,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基于认证的培养模式和工作室培养模式则作为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当然,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计算机应用类其它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也具有有益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宁.浅议《网页设计》课程改革[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2]李海燕.基于项目化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6(30).
[3]吕立霞.以产品开发为工作过程的《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 2011,(10).
[4]郭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13).
[5]娄淑敏.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的课程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