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校园智慧课堂

时间:2023-06-12 16:20:40

导语:在校园智慧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园智慧课堂

第1篇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资源 利用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而我们今天的农村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社交活动较少,生活视野较为封闭,个性心理较胆小、内向、害羞,而且校园文化娱乐生活也不太丰富,再加上多数教师观念较为滞后,这无疑都给当前新课程倡导下的集综合性和生活性一身的品德与社会课的设计与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落实需要走向田野,体验劳动。

我们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可随着他们在公婆父母心目中地位的日渐升高,他们对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的学生将劳动理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农活的真实体验。为此,农村学校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抓手应该是抓住农村所特有的田间情境,利用春夏秋季农忙时间,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农田,把在课堂里学到的东西带进农田去体验。在学完《吃穿用哪里来》这课时,同学们群情激奋,纷纷阐述了粮食的粒粒皆辛苦,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敬仰。然而现实生活中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则时有发生。可见,学生课堂上所表现的情感还只停留在粗浅的层次,教学并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我的做法是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具体要求:和长辈一起到农田里去参加播种、收稻,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实践,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施方案。实践好了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次学生谈了许多,他们的脸上也挂满了深情。由此可见,他们已经体验到了,并且将体验化作实际行动去做了。

二、《品德与社会》课要拓宽学生视野,需要走进家乡,了解社会。

农村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拓展,同时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农村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然要用好农村资源还需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如以爱家乡为主题的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组织学生去参观大足北山石刻。发现里面有的装潢十分考究,金碧辉煌。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佛像,人们在那里烧香磕头,紫烟缭绕。人们为了自己的心愿,求得佛祖的保佑,帮助自己实现美好愿望。还有几个人都在许愿,每个愿望从十元到百元或几百元不等。这些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像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而这些人却是那样虔诚。再细看这些人,里面年老的居多,有农来的,也有城里来的。我用手机也顺便拍下几张照片,这是我课堂上的宝贵资源。课堂上我让同学们再来看这些照片,让他们把看到这些事情后的想法来进行交流。发现同学除了只会惊诧和迷惑不解之外,而其他的竟然说不出个道道来。我想这样的效果,那么这次活动的收效是微乎其微的,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非常可怜的。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石刻、寺庙与迷信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烧香拜佛人、许愿人的心态?待到下一节课再进行交流。学生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调查和研究,它们的答案丰富了,理解也深刻多了。他们说:“寺庙是,迷信是违法活动,还列举了‘几起引发火灾’死亡人的事故,就是村民搞迷信活动引发的。烧香拜佛人、许愿人的心态有不劳而获的心态”等等,孩子们看得明白,理解透彻,然后,我又乘机追问道:“你们家有没有信迷信的人?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这时同学们又发表自己的高见,还有总结的,如: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修养,村组搞一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等。同学们用自己的实践研究终于正确认识了迷信与宗教的区别,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品德与社会》学科课课堂要丰富,需要走进生活,学会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教材,根据教材设计某种典型情景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再次回到生活情境中去展示,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这种情境中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既是感受者,又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生活,使得儿童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使得教学也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如在以《我想要与我能要》的主题教育中,由于多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大多不太好,能要的东西也较很少。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模拟表演我看到的情景,学生看后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很沉重,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神经被触动了,以前也从没有人跟他们说过,这样的行为违背的是什么,现在他们感受到了,觉悟到了。我想他们也一定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能为父母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起码的就是懂得体贴关心公婆父母、孝顺公婆父母了,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四、《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要激发孩子的情感、学习兴趣和创设教学情境,需要网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小学《品社》教学中,学生认识水平十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巧妙、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不仅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动静结合的教学音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解决了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而且用动态的音、形、画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促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起到变复杂为简单,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效果。

总而言之,这样的课堂教学下来,我感觉乡村学校的孩子也好教学,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受外界干扰少,思想单纯。把农村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的结合起来。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从各个方面去挖掘并优化它,把它变成学生可接受的资源,再用各种可行的形式去渗透。我们的德与社课教师更需要有一双非常细心的、会发现的慧眼,备课时精心设计,运用农村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鉴别力,就一定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园”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园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这些争议背后,我们仍可以找寻学者之间的共识,即“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较之数字化校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第一,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隙”覆盖。“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校园环境、师生生活状态等相关信息传输到学校控制系统,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海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第三,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显著特点满足了师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懈动力。第四,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发挥其信息共享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模式,同时时间上的可支配性(从单一的课上扩展到任何时间)、空间上的可延展性(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都使得学习环境大大的开放。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由于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构建的不完整性,导致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碍和瓶颈。

(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技术核心,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途径。它试图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校园资源充分融合、统一协调,以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因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数字化校园,仍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单向管理模式为主,学工线的教师仍然未从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真正走出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构建独立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等),这种建设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个应用系统所应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难对整个学校信息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学工线上的辅导员教师学科背景各异,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向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如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或活动负责人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数高校亟待攻关的难题。再如校园一卡通,多数高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在设计时仅仅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系统如何管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控制系统的各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服务时,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户(如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科研、心理档案等独立信息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呈现出来),这使得部门的重复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门的服务始终不能达到师生的满意。(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慕课)成为教育变革的三大热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如。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些课堂上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但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老师而言,其所学专业与智慧校园建设中所需知识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经过较长时间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还是“言传身教”。但成长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真实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情感。面对教育对象这一庞大群体特征的巨大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三、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还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协同性,将信息化技术植入学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园是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促使校园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是为了给师生创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园环境,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信息平台建设人员与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一线的学工人员必须了解学校网络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需要了解一个学生全部信息的维度。在综合考虑技术和学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构建稳定、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为了响应教育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号召,宁波某院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晨跑锻炼,只要刷一下校园卡,就会被记录晨跑的时间段和次数,进而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又为老师烦琐的考勤工作减轻了负担。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

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层,他们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更加注重校园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对“物”产生生活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网上迎接系统方面得到不断完善,使得报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体现了学校始终“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再比如,为了能够提升大一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辅导员老师用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制作了关于如何清扫宿舍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学生的微信群中,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可获取服务资讯。

(三)构建智慧课堂,完善校内外的信息平台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时空拓宽,搭建起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堂则完全是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协作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着力打造的新式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应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内的资源信息平台,并与相关学科背景强的院校达成“信息共享”的意愿,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无墙的课堂”,教学相长。此外,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部分高校已开设“微学分”“小微课堂”等,通过建设“微”教室、开设“微体验”课程、构建“微”单元自助式学习模式、开展“微”讨论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微”教学的改革。“微”课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也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堂充满活泼的气息。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采取“一对一”模式或学生自主进行拼装组合模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无疑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准备。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06-03c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

提起“智慧校园”,应该追溯到“智慧地球”,智慧地球也叫作“智能地球”,其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效率低下等问题,它是2008年由IBM提出,2009年IBM颁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中国智慧地球战略的序幕,所谓的“智慧地球”,就是将感应器嵌入到生活中的各类物体中去,基于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相应地,所谓的“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服务系统为载体的集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各种工作为一体的智慧环境,同时,也是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井然有序的校园管理、高效保质的教学以及谨慎严谨的工作进行充分的融合。

(二)“智慧校园”的内涵

透过国外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智慧校园”走过了设备供给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已经应用到教育创新阶段,在国内,以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智慧校园”为代表,其他省市也逐渐在推进“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工作,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全面的融合,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二、X大学的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数字校园硬件建设现状

1.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室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教育的有利实施,在教育领域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初期建设中,设计开发基于3D打印的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同时,也设计开发了基于乐高机器人的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课程。在此基础上,该校创设了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室,实验室设有3D打印机、3D扫描仪及辅助设备、教学用机器人、计算机等设备,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可能。

2.校园网络中心实验室

为方便师生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设置了校园网络中心实验室,建设大容量存储、备份数据备份系统的数据中心以及虚拟化服务器集群,实现数据集中存放和服务器集中整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主要的软硬件及设备包括机房制冷、环控报警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集群与虚拟化、数据中心等。

3.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室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打造集教学、研究与培训于一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可以实现教师网络电子备课、异地协同教学、基于课例的集体教研、网络研修、远程培训等功能。

4.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当下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必然发展趋势。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推进未来学校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

智慧教室设有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电子教材管理与交流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教学评价分析平台,实时追踪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还可以通过网络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设有记录平台,以无纸化的形式加强课堂互动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反馈平台可为课堂的教师提供及时反馈,使教师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智慧教室在四种平台分工合作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已基本上具备了教学设计、多媒体综合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对于智慧课堂中的教学系统维护,安排有专业的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

2.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基本上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计算机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尽管在课堂上还是有个别学生使用智能设备上网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但总体而言,智慧课堂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三)与“智慧校园”之间的差距

“智慧校园”是一个多元的、泛在的、多功能的服务支持平台,“智慧校园”也逐渐走向移动化,目前,使用手机借阅书籍已经在很多高校得以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慧校园将会应用到更多的移动领域,例如:手机开门、手机考勤、手机消费以及手机课堂等移动领域。手机开门是指在许多高校中的寝室和教学楼等地方设置了安全划卡门,将该技术整合到手机当中,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方便了管理,手机考勤、手机消费以及手机课堂等都与该功能类似,同时,也将建设其他类别实验室,例如:微课优课制作实验室、数字化理科实验室和家校互动实验室,等等。这就使得在促进学校管理的同时也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践路径

(一)需要克服或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规划的前瞻性与调整性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智慧校园的有力支撑,我们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需要前瞻的规划;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顾前瞻性的综合考虑而盲目追求最为先进的技术体系,应该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把关。

2.管理制度以及负责部门的建设问题

智慧校园需要有专门的实权部门或者团队进行管理与维护,以便充分调动和调整学校各方面的资源系统。另外,管理制度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大家必须按照严格的管理制度去履行各自的职责,只有这样智慧校园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3.智慧校园的后期维护问题

随着智慧校园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智能化应用升级问题显然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是一个不会停止的工作,我们应该在后期维护上长远规划,以确保智慧校园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4.智慧校园与教学效率问题

部分教师在智能化应用方面不是特别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学生则自控能力不强易导致学习的分心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校园的教学效率。

5.基本措施

就X大学而言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是对现有的教学环境的改造,因此,难免会出现规划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就不得不面临规划的调整,而由于技术的发展,原有规划如果明显落后,也有必要做出新的调整。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坚持需求。

第二,避免改动基础计划。

第三,务必重新评估调整的项目。

第四,确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四、结论

从目前来看,“智慧校园”还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智慧校园”仍然处于建设初期,虽然其在当下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是基于“数字校园”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在某种意义上讲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只有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改进,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向新的高度发展,这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各地区、各高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总体发展,逐步实施、统筹规划,使基于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智慧校园”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6.

[2] 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38(B10):18-21.

[3] 周彤,刘文.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4,(11):86-90.

[4] 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5] 刘启新,沈李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6] 徐春林.高校校园物联网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1):23.

[7]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3-6.

[8]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7.

[9] 黄荣怀.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75-84.

[10] 鲁东明.智慧校园已经不只是理念[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29.

[11]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黄小卉,黄宇星.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1,(11):8-11.

[13] 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15-19.

[14] Z. Yang and L. Da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toringfor Small Files in Hdfs[C].Computer Science & ServiceSystem (CSSS),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2,2239-2242.

第4篇

关键词:智慧课堂;移动互联;智慧APP;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74-03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工作、娱乐和其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手机依赖症”人群日益庞大。从一些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此番移动智能革命已经波及现代大学校园,由此产生的消极效果显然大于积极效果,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日趋严重。[1]其中,最重要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对教师来说,由于人数众多和手机这一设备的特殊性,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发掘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戒除课堂“手机依赖症”,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教学内容实时传达、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生生协作学习、学习行为记录和分析为主要特征,以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大学智慧课堂,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大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智慧课堂的特性

唐烨伟等给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形成旨在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结合大学传统课堂、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可以得出,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PPT的投影图像传达,具备实时性。但是,大学课堂人数众多、投影效果不佳和教师声音小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传达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听课,进而产生课堂手机依赖。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计算机机房授课的模式能够达到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和实时传达的要求,但在一般大学里,所有课程均按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慕课和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给予了很好的参考。在Coursera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虽然教师面向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学习者体验到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且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可汗学院早期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萨尔曼・可汗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头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慕课和微课都不建议教师图像一直贯穿课程始终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当前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传达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主动性,更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多半是师生一对多的随机问答,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非常低。传统课堂需要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有效互动。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灵活和机动。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着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即教师先引导讨论开始,1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或是自己的见解,第2、第3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相继参与其中,当其中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仔细倾听,氛围良好,当讨论陷入瓶颈时,教师才重新加入并适当点拨或引导。慕课教学中的Quiz给予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在智慧课堂上,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实现高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3.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而要有很好的协作就必须保证良好的沟通。协作会话性工具能够保证学习者在协作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指导。通过这种性质的工具可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流畅地进行,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慕课的学习讨论区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也可实现协作学习;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机会。这些形式都应该在智慧课堂中展现。

4.学习行为的记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智慧课堂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来自于各种考核结果,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的评估。

学生在智能终端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是随时随地的。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对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估是十分有价值的。智慧课堂需要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处理,以实现学习行为建模和个性化评估。智能终端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建模以及未来学习行为的预测,都是智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网络教学缺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反馈系统,学习者与教育者均不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信息,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智慧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胡钦太教授对于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深度融合”的表述,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授课计算机进行同步,学生可以在无法看清投影图像时通过智能手机观看教学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上的智慧APP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教师适时对互动进行引导,控制整个授课过程。课后,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实时传达需要对课件进行智能获取与过滤。通过智能终端APP,将教师PPT、课堂板书和其他课件内容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智能终端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听课环境更为友好,记录更为简便,分享更为快捷,以实现愉快课堂、轻松课堂和趣味课堂的效果。

智能课堂中的高度互动是其标志性特点,将分为在线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在线互动是教师在课堂特定时间内,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课堂内部开放的交流形式,所有学生可以提交问题或学习感受至在线平台,类似于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弹幕,或者采取群聊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一些羞涩、胆怯或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互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时段进行,不能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否则会影响整体讲授效果。另外一种形式为面对面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智能终端的辅助下开展问题探讨。智能课堂毕竟不是在线课堂,学生仍然还在同一个教室内听课,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课堂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充分交流和了解,这也使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和想法,以至于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智慧课堂针对学生在课上用手机端听课的情况、截屏做笔记的次数、以弹幕方式提问的次数、笔记分享次数,连同从校园网端和教务管理系统获得的学生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构建大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教学设计也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构建基于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模型。学习行为建模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需求和趋势,不同的学习行为数据提取算法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准确性与价值性不同,不同的分类算法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性质。“数据驱动课堂,分析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5]

四、小结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6]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的教育变革被誉为第四次教育革命,此番革命来势是凶猛的,但过程却必定是漫长的。智慧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承载着教育参与者对教学新生态的希望。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学内容的精准同步、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是三个主要支撑点。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隐私保护、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3]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 (1):35-39.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向学课堂”;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a】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31-02

【作者简介】李有翔,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南京,210019)信息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带头人。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顺应时展要求,建设“互联网+”技术架构下的智慧校园,营造基于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交空间三者有机结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正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引擎。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了“互联网+”环境下“向学课堂”的校本实践。

一、学校文化隐喻的“智慧校园”规划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以“互联网+”思维做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技术支撑,建设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校力求将“智慧校园”建设融入到校园整体文化之中,围绕能量生长的三个维度规划建设方案。确定了以“智慧校园”建设营造“向美校园”的育人环境;以“智慧校园”建设服务“向心管理”的关键提升;以“智慧校园”建设实践“向学课堂”的中心目标的实施路径。

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建设以向善向上向美为核心价值观的“金葵花”文化,认真探索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办一所儿童真心喜欢的好学校,同时探索名校合作办学的路径和专家指导办学的规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南京市建邺现代化国际性教育名区金名片。学校根据自身文化基因提出“向阳教育――根扎进土里,心向着太阳”的办学主张,面向学生的学习,面向学生学习力的生长,面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造“向学课堂”。

二、面向学生需要的“向学课堂”建设

1.“1中心+6步骤”的向学课堂操作策略。

在“智慧校园”建设基础上开展“向学课堂”的实践,其本质上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智慧教育实践。学校利用已建成的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能力。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向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智慧的环境下开展智慧化的学习,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

学校确立了向学课堂“1中心+6步骤”的操作策略:“1中心”即以问题为中心;“6步骤”指学习的六大步骤,即激趣―质疑―自研―合作―展示―延学。

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爱学的前提。激趣可从形式和内容着手,形式上如教师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创新都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要注重内容上激趣,如新旧知识的联系,所学知识价值的认识等。质疑,突出以问题为中心。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自主质疑更好。自研,围绕疑问,围绕问题自主潜心研究,自主专心学习,鼓励多元思考,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对话,是交往。把自己研学的收获和困惑与同伴分享、碰撞,助同伴学习,向同伴学习,在讨论、交往中升华理解。展示,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呈现共同的学习成果,特别是思维过程,在教师、其他共同体之间进行更多维度的对话。延学,延展性学习,对自研、合作、展示过程中的学习所得系统梳理,对自己的学习难点、重点巩固强化,产生的新的问题延展探究。

2.“1目标+N形式”的向学课堂“云空间”。

“互联网+”教育的突出优势体现在课外,学校以培养“向阳的儿童”为目标,利用多样化的在线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可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实现面向个体需求的学习提供可能。如:面向四年级学生的“起宇课堂”(数学教师张起宇开设的数学网上直播课堂),学生们打破常规班级的束缚,自发组织学习共同体,进行数学课外拓展,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对感兴趣的学习主题进行在线研讨。教师作为直播主持人,不是一人独角戏式的讲授,而是在抛出话题之后,就将讨论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学生轮番上阵发表观点,教师适时调控。“起宇课堂”组建了一个相对松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因为兴趣而加入,因为适应需要而乐此不疲,在线直播人数最初10人左右,现稳定在每期百人左右。除网络直播外,学校还有校本课程平台、学习APP、微课在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推送,为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实现提供可能。

三、基于学科特点的“向学课堂”实践

1.打造丰富数字环境下的“向学课堂”。

依据学习需要丰富数字育人环境,学校将科学、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如:数字化科学实验室设计中,1间为台式机+传感设备+传统实验器材,1间为移动终端+数字探究设备以面向不同实验需求,而在自然科学馆中又特别强调了物联网技术应用,通过二维码、AR、VR技术促进虚拟与现实的有效融合。音乐、美术同为艺术学科,在数字环境建设时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了不同架构的学习终端。传统教室中开展数字化学习时,既有每人1台移动学习终端的形式,也有点读笔、智慧笔等轻量级的“互联网+”应用。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互联网+”“向学课堂”提供可能。

2.构建知识体系融合下的“向学课堂”。

第6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智慧校园力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智慧教育的能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什么样的校园称为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终端高度感知、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智慧校园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具有以下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二、智慧校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智慧校园呼唤智慧教育和智慧型教师

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祝智庭等研究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智慧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教育目标由以往的注重读写算的3R教育转变为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和创新、协作和领导能力、跨文化理解、沟通、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等7C品质;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充当学生学习的设计师,由以演完“教案”预设为特征的“演员型”教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演型”教师转型。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提升自身智慧教育的能力,顺应信息时代智慧育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智慧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有组织、为了实现改善教师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学习之预期目标的努力。智慧校园中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不仅包括了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还包括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等。

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与正式学习互补的重要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移动终端进行的,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泛在学习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智慧校园对智慧型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不竭动力;智慧校园中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智慧校园开放的在线资源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载阅读的电子图书为教师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资源。

三、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师智慧教育理念转变

智慧校园不单纯是硬件环境的智慧化,它包含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智慧校园建设也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专利和职责,它需要全校师生共同营造和构建。很多教师对此存有偏见,“等相关部门建好智慧校园之后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类似的想法层出不穷。因而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自上而下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观摩、外出学习等途径让所有教师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让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变革中。学校要敦促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拒绝故步自封。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智慧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智慧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有义务了解智慧教育、不断提高自我实施智慧教育。

(二)智慧化环境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高

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营造了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数字仿真实室、探究实验室、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各学科的多媒体资源不但能再现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真实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创客研究。智能化环境中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智能设备和环境与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

智慧校园所构建的在线学习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将教学的互动从课堂扩展到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此,教师不仅要熟悉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录制微课,学会映客平台直播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教学能力。

(三)在线平台智慧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智慧校园依托各级教学资源云平台,为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和在线教研、培训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提供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采用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

(四)智慧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

智慧校园所营造的智慧化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智慧化,同时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等。

中小学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熟知并熟练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研究它们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好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比如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首先自己必须学会使用并熟练掌握,进而通过教学不断探索在什么时间使用、怎样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探索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时,怎样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哪些学习活动、提供哪些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合作等等。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完善而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正面效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表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品质。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系统,整合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和多元化评价功能,从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习培训、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结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鞭策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推动教师的长远发展。

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应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在线资源平台、备课授课系统、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

[2]蒋家傅.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第7篇

2、梦想等你去实现,人生等你去辉煌。未来等你去开辟,生活等你去创新。扬起成功的旗帜,背起书包向梦想进发。愿你凝聚一切力量去创造灿烂与辉煌。

3、教室里卫生整洁,同学们精神抖擞。老师的演讲经典,学习的计划完善。各科前茅勤奋斗,努力学习成绩优。开学了,祝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上!

4、开学了,打起浑身精神,告别懒散;喊响努力口号,好好学习;升起勤奋旗帜,奋发图强;立下恢宏志向,积极进取。愿你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5、金秋到来清风爽,开学钟儿高声响。同窗情深绕身旁,知己热情满心装。老师关怀又收到,开心学习放声唱。学海无涯努力航,金榜题名真辉煌。开学了,愿你快乐入学。

6、智慧的大门向你敞开,知识的琼浆就在前方。快乐的歌谣正在奏响,秋日的校园格外芬芳。开学日到了,愿你点燃青春的梦想,快乐启航。

7、开始新的知识航程,遨游学海;结识新的朋友伙伴,感受友情;沐浴新的青春阳光,快乐前行;咀嚼新的智慧之果,饱满精神。开学日到了,愿你在校园里开始新的旅程。

8、假期即将结束,开学就在眼前。调整心理状态,变换作息制度。树立远大梦想,保持坚定志向。勤奋攀登书山,快乐泛游学海。最终学有所成,实现人生美梦。开学日到了,愿你快乐。

9、秋季飘荡芬芳,瓜果纷纷吐香。校园格外宁静,到处都是风景。开足快乐马力,保持鲜活记忆。知识殿堂敞开,书写青春豪迈。开学日到了,背上书包,向着学校挺进。

10、收起暑假的懒态,整装开学的启程。丹绽的九月,迈向希望的路途。唱响心中的喜乐,想往熟悉的校园。珍惜青春的时光,让梦想在这里放飞!

11、开学了,和暑假说声再见,和懒散说声拜拜;和学校说声回归,和学习说声重逢;和知识说声你好,和自己说声加油。愿你开学心情好,成绩步步高!

12、来到美丽的校园,开辟求知的大陆;重回快乐的课堂,舞动活跃的思维。展望明亮的未来,放飞知识的翅膀。开学日到了,愿你学习成绩蒸蒸日上。

13、书本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教室凝聚着快乐的音符,课堂汇聚着灵动的哲思,校园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开学日到了,愿你告别假期,远航。

14、步入知识的海洋,快乐冲浪;走进智慧的课堂,交流思想;沐浴青春的阳光,健康成长;汲取甘甜的琼浆,滋养精神;来到美丽的校园,放飞梦想。开学日到了,愿你在校园里快乐不断。

15、金秋的风景怡人性情,九月的开学别样美丽。快乐的伙伴相约一起,快乐的歌声心底唱响。知识的花朵散发芬芳,幸福的课堂绽放光芒。开学日到了,愿你幸福入校。

16、迎着快乐的朝霞,沐浴明媚的阳光,肩背知识的书包,哼唱幸福的歌谣,开启求知的旅程,遨游智慧的海洋。开学日到了,愿你开始新的幸福时光。

17、开学了,告别暑假的逍遥,重回学堂;收拢懒散的身心,积极向上;踏上学业的轨道,勇往直前;插上进取的翅膀,努力不止。愿你开学顺利,学有所成!

18、开学日到了,愿你伴着凉爽的清风,带上轻松的心情,走进快乐的校园,翻开知识的书籍,轻嗅智慧的芬芳,舞动思维的琴弦,奏出成长的旋律。愿你学有所成。

19、又是一年开学日,又是一季幸福时。结伴欢笑入学堂,知识清辉散光芒。思维碰撞在课堂,精神交流品琼浆。秋光灿烂幸福长,求知路途征帆扬。

20、乘坐欢快的列车,奔向求知的学府。扛起知识的包裹,来到理想的校园。唱着开心的歌谣,走进幸福的殿堂。开学了,勤攀书山苦渡学海,博览知识放飞梦想。

21、书本中散发着熟悉的清香,校园里演奏起快乐的音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汇聚一堂,共同追逐明天的梦想。开学日到了,愿你开始新的征程,远航!

22、卸下懒散的心态,装载快乐的情绪。登上勤奋的战靴,踏上求知的路途。点亮智慧的明灯,步入美丽的校园。开学日到了,愿你快乐入校!

23、蓝蓝天空,阳光在把你灿烂;菁菁校园,快乐在把你召唤。知识的海洋,等着你泛舟博览;梦想的彩虹,等着你仰望赏看。开学日,愿你求学路上,幸福连绵!

24、回到美丽的校园,寻找快乐的回忆。携手幸福的伙伴,步入嬉戏的乐园。重温老师的怀抱,沐浴关爱的阳光。探索知识的路途,点亮智慧的明灯。开学日到了,愿你快乐入校。

第8篇

一、“精心策划于书房而点火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智慧之花

美术教师是课堂教学智慧的引导者和创造着。为了不断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更有时效性。就要“精心策划于书房而点火于课堂”,帮助学生智慧地进行课堂学习选择,例如:我们农村有独特的生活环境,很多乡土特色产物是我们进行“造型·表现”课业的丰富创作资源,利用植物的叶、枝条与果实包皮(如玉米皮、苇叶等)编制各种造型新颖而美丽的艺术品,这种贴近生活的艺术造型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变废为宝因材施教》的教学中,“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运用蛋壳、树皮、鱼骨、瓷片、山核桃壳、玉米壳、树叶、笋壳、瓜子壳等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本身的肌理特点、色彩特点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加工,变成不可多得的手工艺作品。如:课堂中学生第一次见到用植物根制成的艺术品造型新颖,栩栩如生,兴趣非常浓厚,这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探究。用植物根造型,为什么越想表现具体、细致,越不生动?根据这个问题,我启发学生观察材料的本身特点,领悟其特征,进行联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学智慧之花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封闭的、枯燥的教学,而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气象,也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开始时我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求新、求异。出现了只追求形式上的“生成”,形式上的热闹,教学内容上的混乱,该做的没有做,该说的没有说,课堂教学秩序失控。为求“多元性”而“迷失”了文本,为求“表面生成”而迷失了目标。美术表现是眼、手、脑共同参与并很好地配合进行的活动,所以美术表现恰恰为孩子了解和认识世界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正值我校校园樱花、杏花、桃花、迎春花盛开的时节。此时,花树绽开白色、淡红色、黄色的花,同学生在树下读书、嬉戏,整个校园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意。我看到如此美景灵机一动,创设了美术课堂新内容《走进春天》的案例。首先启发学生图书馆、网上查找有关描绘春天的诗句、文章、歌曲、历代名人的图画等。然后带领学生校园写生,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描绘创造艺术作品,举办《走进春天》的系列美术书法展览。通过这一拓展教学,创新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克服了过分追求“课堂多元”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

守望教学智慧的火花,回到生成教学的源头反思:1.课堂上经常性的用语“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幅作品”等提问,由于设计不够精练,选择没有深度,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出现了课堂的肤浅化、表面化,没有达成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提问也要讲艺术,要合理、巧妙、智慧,才能引起共鸣。2.在美术课堂小组讨论中,要根据不同课型,针对不同问题而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表面上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看似很成功,而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课堂上的“观众”。形式上轰轰烈烈,效果却平平常常,不利于我们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3.课堂的“生成”还表现在评价“生成”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时,只说“画得好” “画得不错”,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更使学生丧失了审美的判断能力。好——好在哪里?棒——棒在什么地方?不足在哪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灵魂的东西。

第9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建校;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竞相投资教育信息化,力图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家教互通的学习社区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展现人们面前。但是,在新办的学校或者新建的分校、校区(以下简称“新建校”)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建设哪些内容,如何搭建新建校的信息化基础工程,为后续的智慧校园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近期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几所中小学的新建校智慧校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梳理总结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析目标以及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一、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逐步开展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和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四大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间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智慧校园。

一般中小学的新建校建设分为3期进行建设,各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一期工程通过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机房基础设施工程、卫星及电视系统、教室多媒体设备工程、校园广播系统、电话系统、智能卡(门禁)系统、数字与显示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搭建符合标准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满足新建校开学的学习、教研和管理要求,为未来学校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2.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二期工程通过建设以平板教室、翻转课堂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学习应用平台,以校园电视台系统、精品录播教室系统、视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教研应用平台,以物联网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空间展示系统、终端定位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以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初步建设成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为实现学校日常智慧化的学习、教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3.智慧校园三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智慧校园三期工程在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过程评价分析、学生舆情分析、教师行为分析为核心的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设机器人、3D打印等功能教室,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全面建成以分层次教学、学生成长阶梯、先进的教育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智慧校园。

4.智慧校园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在新建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期工程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但受限于新建校在建设初期中的资金条件限制和开办学的时限要求,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应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在内的有线、无线网络数据信息点、视讯等系统的信息点位布设,系统设计采用主干核心光缆,楼层与核心数据交互采用24芯光纤,楼层设备间到各房间信息点位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

(2)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将建设符合安全保密相关要求,构建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核心机房内采用的万兆接入能力的核心交换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内各楼层的弱电机柜、各楼层内光电接换机。在安全方面,建设防火墙、流量控制、上网行为管理、多链路负载均衡等网络安全系统。

(3)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遵循智能机房的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机房UPS、配电、精密空调、机柜、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机房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机房环境、安防、动力、门禁、报警信息的远程联网监控,实现对各厂商设备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适应核心机房无人值守和联网监控的要求。

(4)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

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将充分发掘本地有线电视的闲置频段,利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电视节目,再把卫星电视节目和自办教学节目插入后混合传送,增加节目数量,达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提供电视教学的目的。

(5)教室多媒体设备

在教室中采用高清智能触控一体机、高清实物展台等组成的智慧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借助触控一体机实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共享教学等。从而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数字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6)广播系统工程

广播系统主体上采用全数字化、IP网络化设计,由办公室、教室内教学广播和日常公共广播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紧急消防广播、背景音乐、英语听力、英语教学以及AOD点播等基本需求。

(7)电话系统

根据需求建设一套全数字化、IP电话系统,实现几个校区之间的校内教育、教学通话及校内教职工、学生之间的通信,还可以与外网实现通话交流。

(8)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

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由图书借阅、门禁、食堂消费、考勤等系统组成,通过一张卡、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发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9)数字与显示系统工程

针对校园情况,需要在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楼道、宿舍楼道、操场、公共场所等位置部署显示终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结语

智慧校园正在我国各地火热的建设中,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每天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本文根据近期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的情况概括了中小学新建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和建设内容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沈李强,等.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0.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