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交通的发展

时间:2023-06-12 16:20:41

导语:在城市交通的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交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于集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不断增多,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然而城市可利用的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而投资项目和建设项目却逐年增多,项目过于集中,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正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工地,导致城市中粉尘污染严重,交通堵塞。不仅使得居民的生活环境被污染,同时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被严重干扰。

当前,工程建设的数目不断增多,然而依然存在施工能力不足,以及总体规划不合理的问题,进而导致各类工程问题的出现,如施工质量差、资金短缺、追赶工期等,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1.2 私家车辆的迅速增加

当前,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代步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市场上,各个品牌的轿车供应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汽车的价格也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各种促销手段也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家车的需求也愈演愈烈。因此,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私家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然而由此而引发的各种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如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的短缺,以及因车辆过多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等。

1.3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不协调

土地资源利用形态决定了城市交通分布形态,而城市交通供求形式同样由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形态决定。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在每个城市中都有其特色和历史成因,而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必须同这一模式相适应。城市交通需要解决基本的人们出行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的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合理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土地的过利用。

近几年来,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同城市交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在很多城市都出现过,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的城市,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具体的讲,主要表现在城市交通量逐年上升,而道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却存在严重供给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交通发展较为迟缓,导致没能合理地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一些静态的交通设施,如停车场等地,在空间布局和规划上也是不够合理,不够完善。

1.4 环境污染与交通事故日益严峻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近年来迅速增加的汽车保有量,汽车数量急剧上升而带来的尾气排放、大气污染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私家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所导致的能源紧张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并且二者之间的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对大气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等都是有害物质,对人们的健康极其有害,并且直接引发酸雨、气候变暖、空气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此外,交通工具还会产生电磁破,以及振动和噪音,这些都严重干扰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2 城市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还可以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轨道交通的优点很多,如产生的污染小、运行速度快、运输量大等,主要包括有轨电车、铁路、地铁以及轻轨等。轨道交通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可以起到良好的解和改善作用。

对于一些大型城市,应以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导向。科学地规划和建设交通路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轨道交通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城市交通规划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进行规划时,必须有机地结合周边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土地开发计划,并且重点布局好轨道交通换乘点,合理布局大型枢纽。

而对于中小型的城市,由于经常受到土地利用等原因的限制,以及投资的问题,解决当前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则是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自身特点,根据城市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情况,来规划城市的公交线路。科学合理地协调和组织新老公交线路,对已有的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公共站点覆盖率,逐步扩大公交网络,使公交线路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2.2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

作为一种国际上公认的绿色交通工具,自行车具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在环保方面,自行车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目前使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越来越少,自行车已逐渐成为极少数人的出行工具。当前,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倡导自行车出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也应该积极倡导绿色交通,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结合城市的规模和发展特点,来安排自行车的交通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考虑到自行车的实用性,安排好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衔接。

作为另外一种绿色的、健康的出行方式,步行交通往往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被忽视。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步行交通,根据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将机动车分离出城市的繁华地段或者商业中心,通过设置步行街区的方式,为行人创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2.3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首先应该合理规划道路等级,通常情况交通规划比较重视快速道和主干道。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交通规划应该尽量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城市道路的分类,根据各城市的发展情况,结合旅游区、开发区等城市规划方案,设置符合发展需要的道路等级。

合理布置大型公共建筑,对于这些能够吸引大量人流的区域,容易给周围交通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对这些大型公共建筑的选址,应该全面考虑交通因素,避免与交通发生冲突。避免将大型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交通干道上,同时,还应该适当增加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3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自然资源的,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理论。在对城市交通进行规划时,一定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科学统筹、合理规划,以保障城市交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亘,李小伟.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0,10(6):70-71.

[2]邓明君,曲仕茹,秦鸣.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一致性问题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段红娇,陈丹丹.基于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

第2篇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the way of facing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energy crisis and growing problem,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faces become great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restricted factor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urban traffic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urban traffic; Restrict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57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交通有力支持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发展,满足了市民机动化出行的需求。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日益显现出大面积交通堵塞、土地和石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机动化以及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各方面压力,城市交通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正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1可持续交通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被正式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基于此,可持续交通的内涵可理解为:

(1)最大程度满足当代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合理交通需求,且不危害满足下一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2)以最少资源投入和最小环境代价支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

2制约因素

2.1土地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但人口数量庞大,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已达13.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数的29%。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从2005年始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飙升(图1),城市人均用地面积越发紧张,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并入城市范围,城市规模呈现粗放型扩张,威胁到耕地的保障。为此,国家提出转变城市增长方式,引导城市向集约化、紧凑型方向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是发展城市交通的必然要求。

图1 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及人口密度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2环境因素

机动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据环境监测部门调查,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其中汽车噪声占70%。白天人们能忍受交通噪声的极限是75分贝,夜晚则45分贝以下为宜。从图2中可看出,我国城市的噪声分贝普遍偏高。温州甚至达到71.6分贝,这与温州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机动车拥有总量高有密切的关系。

图2 2010年我国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级

数据来源:同图1

2.3能源因素

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2]。在城市化、机动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能源消耗量不断刷新纪录。2009年我国进口石油1.99亿吨,对外依存度突破警戒线达到51.3%。据统计,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耗量占社会石油总消耗量比重由1990年的14.65%上升至2008年的35.6%。图3所示,2008年交通运输业(含仓储、邮政业)消耗能源总量占到社会消耗能源总量的7.86%,单从石油消耗情况来看,有35.6%的石油是交通运输业所消耗。未来石油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交通运输用油也将更加紧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石油资源的制约。

图3 2008年我国能源消耗情况

数据来源:同图1

3对策及建议

3.1TOD土地模式

当前我国城市几乎是采用超大街区模式。宽阔的主干路组成路网,不断强化汽车的使用,却以损害行人的安全性和自行车的通达性为代价,且公共交通可达性降低。充满活力的城市社区应围绕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进行设计。建议将城市关键区域建设为功能混合、步行友好的公交导向型区域(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3]。TOD模式能综合利用临近土地,形成一种紧凑布局、混合使用的用地形态,提高公交的使用效率,并创造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

图4 TOD土地利用开发模式

3.2多层次交通体系

步行和自行车是传统的绿色交通方式,短距离出行中具有不可替代优势。随着小汽车的迅猛发展,步行和自行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明确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仍是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4] 。城市交通规划必须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这一重要的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城市地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依然需要依赖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2]。因此,建议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应构建以“公共交通为+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以出租车、小轿车为辅的多层次交通体系。

3.3智能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各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交通智能化管理、智能交通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没有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2]。智能交通的理想境界是车联网。车联网(Mobility Internet)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收集并分享即时的信息数据,让所有汽车“感应”彼此的存在,“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预先判断。与此相配套的是面向智能移动终端、广播、电视、互联网、诱导屏的多元信息服务技术,该技术能提供实时城市交通路况信息、城市交通预报信息(拥挤概率)、停车场位置和车位信息、交警执法告知信息等一系列信息[5]。

3.4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包括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通过实行时差出勤、弹性工作制等在时间上分散交通流,通过向驾驶员提供道路拥挤、交通事故状况信息等道路交通情报实现空间上分散交通流等。目前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部分城市实施了少量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2]。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采取相同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城市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及交通供求关系状况等,采取切合实际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6]。

3.5新能源的开发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成为焦点。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无论哪种新能源汽车,其研发的焦点主要都集中在动力电池的材料、性能、参数上,而只有电池技术取得进步,汽车才有转变能源需求的可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还需相应的能源供应网络(充电站)。如果通过大量建设燃煤、燃油发电站来提供电动汽车的电力,反而会造出新的污染。因此,未来要通过太阳能、风能、核能来增加电力供应[7]。

4结语

城市交通的发展必然受到土地因素、环境因素和能源因素的制约,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TOD模式是寻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注重步行和自行车方式的生存空间,加大对公共交通的发展力度以及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建立实时、准确、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实施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促进城市交通供求关系动态平衡;最后提倡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References:

[1] 陆化普. 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演化机理与实现途径[J]. 综合运输. 2007.

[2] 刘小明. 城市交通与管理―中国城市交通科学发展之路[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0.

[3] 彼得•卡尔索普, 姜洋(译). 低碳中国需要新的城市DNA[J]. 城市交通. 2011.

[4] 潘昭宇, 李先等. 北京市步行-自行车过交通系统改善对策[J]. 城市交通. 2010.

[5] 杨晓光. 车路联网与协同系统及其应用和产业化: 上海车联网高峰论坛2011[Z]. 上海市: 2011.

[6] 陆化普, 毛其智等. 城市可持续交通:问题、挑战和研究方向[J]. 市政建设. 2006.

第3篇

【关键字】:交通文化 现状 发展建议

(一) 引言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而城市交通正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上海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底蕴,有包容性,且迅速发展的城市,但是它拥有丰厚的文化却没有一个适当的展现平台。城市的交通是每个人每天都会使用的公共设施,通过将城市交通文化空白的区域改在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使人民可以用使用交通工具的等待时间浏览城市的文化内涵。

结合调查实践研究取得的成果,我们主要将以上海交通文化现状和发展建议两方面为切入点,首先通过对上海公共交通如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以及上海交通道路、高速路网等的研究得出上海交通建设现状;通过对上海交通出行中广告的设置、特色沪语报站、特色线路设置如迪士尼专线、交通卡、航站楼、重点交通枢纽以及公交站牌等的研究得出上海交通文化现状。再结合现状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问题或疏漏,适当提出对未来上海交通文化这一方面的发展建议,主要包括通过语音播报、电子屏、车站向导、吉祥物等进行城市文化宣传;精神文明如交通安全意识、乘车文明、便民服务;特色线路建设、路况设计、专用车道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等。

(二) 正文

一、交通文化

(一)交通的释义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人类的交通史与人类的语言、符号、图像等的 传递播送。这个定义虽然在外延上比较全面地界定了交通行业的范围,但交通本身的涵义 人们仍然不甚清楚。[1]

(二)文化的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概念尚无一个统一的看法。著名学者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 一个整合的复合体,其中包括具体物(使用的器物和生活消费品)和无形的)。

目前,比较令人信服的总结认为,从广义的角度分析,文化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二是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缔造的社会或地域特色的行为形态。[2]

(三)交通文化的含义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交通文化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交通文化具有客观性、观念性、独立性、动态性、继承性等特点。主要功能有导向,激励等,交通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文化要素构成。形成良好的交通文化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现代人们走向文明的必修课。[3]

二、上海交通文化现状

(一)交通现状

1.概况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拥有相对健全的交通建设。包括上海城市公交系统,上海道路建设,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出租车等等。构成了上海交通系统。维系着上海两千万人口的出行。其中,上海公交公司共计44家,运营线路948条。轨道交通共计建成运营14条线路,里程617公里、366座车站。出租车有运营企业44家,线路948条,营运车辆18186辆,日均客运量约784.58万人次。市道路总长7 797公里,其中公路占73%,截止2014年全市道路总长17 797公里,公路12 945公里,高速公路825公里,全市道路面积279.2平方公里车行道面积227.5平方公里。

2. 公共交通现状

(1)公交车

公交车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有方便市民日常出行的常规线路,还有针对外来游客的环游上海的旅游大巴,为游客提供了观光服务。然而对于公交车我们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公交车排班极其不合理,有的线路前后两班车的发车时间过长,或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不注重多增加班次,而且公交车地区分布不合理,在有些需要公交车的区域并未设置公交线路,以上两点容易致使市民在出行时遇到困难,这便是为何如今黑车盛行的原因了。其次,仅仅只有环游上海特色景点这几条线路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再更深层次地挖掘上海的魅力并将其展现,更多的特色线路有待开发。

(2)出租车

当下出租车的服务正在稳步提升,车内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车内空间也越来越舒适,不仅如此,现如今推出的“滴滴打车”等热门打车服务软件也让人眼前一亮,这样便捷的软服务受到了乘客们的追捧,但是近来关于使用打车软件的安全性使人担忧,对于打车软件这一方面的服务还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出租车司机也有存在着拒载、跑远路欺瞒外来旅游乘客等行为,如何让出租车司机更好地服务乘客有待深思。

(3)地铁

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升级,人们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地铁作为自己的交通出行方式了。地铁班次稳定且间隔时间短,免除了人们多余的等待时间,乘车环境也较为舒适。现在有一些车站应经开始注重起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了,如在换乘通道内设置一些有特色的装饰以体现特色文化,将站名用特殊字体书写在墙面上等等,但是我们做到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这些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硬件设施也有不足的地方。车厢内并未设置果皮箱、地铁出口指示不够明确误导乘客、无线网络还未普及,这些缺陷都需要修改并完善。

(二)交通文化现状

1.城市文化在交通文化中的体现

健全的交通建设造就了上海人民的便利出行,也造就了上海独特的城市交通文化。目前,上海交通系统中充斥着带有明显海派气息的海派交通文化。例如上海特有的沪语公交报站,方便部分普通话不方便的乘客出行的同时,也给上海公交车烙上独特的印记。

(1)交通中的广告文化

作为一座金融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具有丰富的交通广告资源,公交移动传媒,轨道交通站点广告设置丰富,巨大的客流量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美国当代著名建筑大师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就目前上海户外广告而言,交通中广告位成为商家的兵家必争之地,广告位寸土寸金,每一秒都在像上海两千万人流量传达广告内容。

(2)特色交通卡

交通文化不仅体现在交通系统中,交通卡也可以作为上海文化传播的媒介。目前上海公交卡统一采用简单的几何图案线条设计,底色按照公交卡性质不同分为不同底色。形式略显单一。作为上海的另一张名片,公交卡可以体现出上海城市的风貌。就卡的类型来说,上海交通卡有一日卡,三日卡,长期交通卡。临时卡满足了短期游客的需求。此前,上海也推出过世博卡等特色交通卡。

(3)国际化都市的航站楼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代表中国的一张名片,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国际友人往来于上海。而上海的浦东机场作为国际机场,承担了尤其重要的任务,成为很多国际友人往来中国的第一站。作为中国的名片,机场航站楼的风格尤为重要。目前上海的机场航站楼建设普遍以简约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主旋律,虽然设施齐全,为旅客提供了充分的便民服务,但是不免也失去了一定的特色,失去了一个宣传海派文化甚至是中国的文化的大好机会。

(4)城市交通枢纽

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的上海,人口众多,城市面积较大,相对的对道路的覆盖程度要求也很高,七零八落的郊区小路,宽阔平缓的城中马路,复杂繁华的市中高架,各式各样的道路重叠相连,由此,上海的城市交通也出现了几个著名的重点交通枢纽,如人民广场、陆家嘴外滩、浦东国际机场以及虹桥机场等等。交通枢纽是由复杂的交通设备与建筑组成的群体,是一个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交通枢纽也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个城市的交通文化。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几个较为成熟的交通枢纽,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划。

2.交通中的精神文明现象

(1)公共交通乘车文明

现代公共交通发达完整,其便利的条件设置以及亲民的价格让它成为大部分人出行的首要选择,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现代化都市,每个工作日或者是节假日的高峰期,地铁、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地铁口的电梯无时无刻不在超负荷运作,“左行右立”这一文明的扶梯规则几乎没有人在意;而在列车进站上下车的时候,“先出后进”这一科学有序的规则也很少有人遵守,人们往往挤成一团进退两难;“宁等一辆车,不抢一扇门”是贴印在每扇站门上的温馨标语,然而每天因此发生的被夹被拖行的安全事故一直时有发生。

(2)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中国人老生常谈的交通文明问题即使在已经被重视的今天,也依然时常出现在上海街头。

(3)公共交通从业者的精神文明

公共交通的司机往往掌握着一车人的安全问题,而目前不少驾驶员依然存在着“开快车”等危险的行为;在上海较为靠边的区域,因为路线长短不一等问题的限制现在依然存在着人工售票服务,但是这一枯燥辛苦的工作常常使从业者面对高峰期满当当的车厢服务态度不是十分良好。就此公交巴士公司也较为重视公共交通从业者的精神文明建设,多次发起“争做文明交通人”一类的正能量活动。

三、上海交通文化发展建议

(一)交通文化宣传

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字。“行”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把交通运输作为一个渠道,将一个城市的文化融入交通运输中,更为有效的、大范围的加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增加外地游客对城市的了解与认可。交通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一方面,交通的强大运输能力使得每个人的生活都穿插在交通中,每个人的生活也会受到交通的影响。交通质量成为了城市人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显现出城市建设水平。交通运输质量,建设质都是城市建设能力的体现。

1.完善语音播报系统

语音播报是交通中人机互动的一部分。语音播报的主要作用在公交报站,公交广告等。上海市目前拥有数千公交条公共汽车和电车线路,是上海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上海目前公交文化建设的优点在于逐渐开始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文关怀,例如在上海很多的公交线路上都已增设了沪语广播,使上海人倍感亲切,也将外地以及外国的游客置于了上海的文化氛围中。对于语音播报,我们也提出了改进意见:

(1)报站广播中不加播广告,使关键信息能列车在站与站之间行车的1-2分钟内更加有效传达给乘客。目前交语音播报中,会在语音报站中增加部分广告。使得报站信息 能够精准有效的传递给乘客。

(2)沪语、普通话、英语逐句轮播,提高了不同乘客群的收听意识,使相关乘客都能提前做好下车准备。沪语作为上海特色,在很多线路中采取了沪语报站。一方面方便了上海本地沪语使用人群,另一方面也为上海交通增添一抹特色。

(3)在途径景点的线路中增加周边景点播报。对车站附近著名景点进行简单介绍。公交网络中隐藏着不少国家级旅游景点。在公交报站中增加对旅游景点的介绍可以方便游客做出线路选择。使得旅游交通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这些小细节,虽然看起来不是非常有影响,但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城市文化,从小细节中升华城市交通的魅力,影响人们在交通中的体验。影响城市交通中的每一个人。

第4篇

关键词:交通工具;道路建设;政策法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ditions of the city's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wo aspects:the development of roads and transport tools in city,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we are facing of the city's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ehicle, road and policy, so could we relieve the problem of the transprotaion in our city. At last, we refers to the important menanings of the foundational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vehicle;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polic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血液循环系统的交通体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建设。1995~2006年的11年间,全国城市铺设道路总长度从130 308公里增加到241 351公里,铺设道路总面积由118 181万平方米增加到411 447万平方米,全国各大城市修筑桥梁数量由

32 123座增加到54 643座,其增长率分别为85.2℅、248℅和70.1℅。(2)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从1990~2006年间,公共交通运营的数量从6.2万辆增加到31.6万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2.2标台到9.1标台,增长率分别是248℅和313.6℅。从以上这些数据我们能够发现,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不论是在道路建设,还是在交通工具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并且开始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1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机动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机动汽车包括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私人汽车和地铁等,从1995年到2006年这11年间,我国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的数量共计分别增长了85.2℅、248℅。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承受可能。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即将迎来又一个汽车增长快速期。而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1]。

1.2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未来交通需求量估计不足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道路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路面狭窄曲折,线网的连续性、连通性与可达性差,甚至不成环不成网,瓶颈断头亦经常出现,通行能力与交通流量的需求很不适应。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线路分布不合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停车场建设不够,只做表面文章,道路越修越宽,停车场却没有相应的跟上发展,导致市区中好多车辆停靠在道路两旁,影响了交通。按照目前北京拥有社会公用停车设施的水平,到2010年北京缺少停车设施超过60万个。

1.3交通法规不健全、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一些城市在交通系统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重视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相应的一些道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在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交通控制和交通安全等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以北京和东京为例,北京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机是东京的3℅,每公里交通标志是东京的15℅,地下人行横道数是东京的4.8℅。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差距则可以想见。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754 919起,死亡人数达105 930人,折算经济损失308 787.3万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了148.1℅、43.3℅和57.3℅。

2加强我国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

2.1加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工具体系建设

2.1.1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根据专家预测:一个人出行如果乘坐大型公交车,占路约为1平方米;骑自行车占路约为4平方米;骑摩托车占路约为10平方米;驾私家小轿车占路约为14平方米。而在我国由于交通拥挤,致使更多的人在出行时选择了自行车。在国内的许多城市,自行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首选,而自行车出行量多、频率高,是造成交通拥挤、城市道路利用低、交通资源浪费的一种表现[2]。

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转向了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许多国家的大城市都采取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特别是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轨道方式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公共交通,并大力发展公共汽车、电车、轻轨电车、城市地铁等运输方式,北京、深圳、昆明、南京、西安等一些大中城市已开辟了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优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1.2“轨道交通”——我国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是由城市地铁、城市轻轨、市郊铁路、独规铁路、有轨电车等组成,与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大。地铁单方向每小时可运送6万人次,轻轨交通可达3万~4万人次,而公共汽车若使用普通路面仅能运送5 000人次,专用道路也只能运送1万~2万人次。其次,运行速度快。轨道交通在专用线路上行驶,不受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地铁列车运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可高速无阻的运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80~120公里;轻轨、独轨交通时速可达70~80公里,而在市区运行的公共汽车等公交车辆仅为10~15公里。其三,占用土地面积少。城市地面空间有限,征用城市土地解决交通问题困难,节约建设用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城市轨道交通的“上天入地”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出路[1]。

2.1.3发展其他形式的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形式

大力发展通勤车制度。我国城市交通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客流量比较大、时间集中、方向固定,尤其是在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时期更是如此。这部分客流量主要是由各个单位和学校的职工、学生组成。如果各个单位企业和学校能建立完善的通勤车制度,上下班高峰期利用通勤车接送,就能使一些客流量得到分流,缓解公共交通的压力。

积极培育发展汽车租赁和二手汽车市场。由于私家车增长过快是导致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源头控制私家车增长的速度。完善的汽车租赁和二手汽车市场,可以使一部分人的汽车购买欲望转变为汽车租赁或者购买二手车辆,这样就可以从总量上有效的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

2.2加强道路建设

从1995~2006年这11年间,我国城市的道路建设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我国道路铺设长度和道路铺设面积与199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85.2%和248%,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但是其增长速度还是低于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因此,在我国很多城市依然表现出道路拥挤。在我国常规的道路建设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走出因单纯修路导致的系列交通问题

我们在进行城市交通道路的规划时,切忌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就形成了扩建道路与交通拥挤的恶性循环。在进行道路建设时应该做到,对交通基础的研究例如:本地交通基础数据;本地突出的交通问题与隐患的系统研究等,并且,还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交通问题研究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交通这个长期而动态的问题上得到圆满解决(图1)。

2.2.2重视停车场建设

道路的静态建设也就是城市中机动车辆停车场的建设,目前,我国好多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重建设、轻管理,道路越修越宽、车辆越来越多,而停车场的相对数量却越来越低,导致好多车辆停靠路边,严重影响交通。一些城市的停车设施与机动车拥有量之间的距离相差悬殊。由于停车设施满足不了城市停车需求,造成大量的车辆无处停车或随意停车,从“停车难”导致了“停车乱”,对城市动态交通造成很大影响。

第5篇

Wang Tiedong; Fang Tingjian; Han Jianghong;

Wu Jian; Huang Yun

(①安徽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 230088;②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001;③合肥炮兵学院,合肥 230031)

(①Research Centr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88,China;

②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1,China;③Artillery Academy of PLA,Hefei 230031,China)

摘要: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探索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交通在带给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大气污染,交通拥挤,资源消耗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合肥的METRASYS项目的内容, 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为现有和未来的都市开发制定具可持续性的出行方案,希望借此为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交通提供有用的信息。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ustainable transpor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ransport is the impe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utomobile brings the freedom of movement, but it also brings the decline of urban centers, urban sprawl, resource consumption, air pollution, traffic noise, traffic accidents. The scientificobjective of the METRASYS project is to gain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energy efficient struct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ub mega c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supporting strategy on their way to real mega ci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cities and transport systems in China.

关键字: METRASYS 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 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

Key words: METRASYS;sustainable development;urban traffic;air pollution;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322-02

0引言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目前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运用。[1]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交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既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又不对未来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充分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消除不利的环境影响;减少对不可再生土地资源的消耗;保障各阶层居民享有公平的路权;保证安全的道路环境等。北京宣言的第一原则指出,“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物的转移,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这说明交通方式结构是个大问题。控制或削减时空资源消耗大、公害严重、运效不高的交通方式,使交通方式结构趋于合理,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2][3]

1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进入21世纪,据一些大城市的调查,汽车生产和销售量增长速度更是以两位数高速增长,加剧了机动车对城市的污染。一些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我国目前的汽车密度虽远低于世界上一些发达城市,但由于车型、燃料、保养维护及其道路等原因,使车辆排放远高于国外汽车,有一些汽车的污染排放量是正常排放量的10倍以上。尽管我国的车辆拥有量远比发达国家小,但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的相对程度己经接近(有些指标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的相对程度。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交通工具排放已经变成一线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出处,占45%以上,并且这一现象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在2010年销售的1800万辆新车中,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车辆还非常少,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在执行这个标准,这样给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在谈到城市发展模式问题时,批评了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他提出,现在人们已开始反思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性却在加强。如果我们无视“汽车时代”带给人类的沉重负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去弥补对环境造成的损害。[4-11]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完整的体系。如何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具体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系统的探索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我国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发展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就城市大气方面而言,交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占总污染物排放比例仍然呈上升趋势。因此,加紧我国城市交通对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从交通流与大气污染影响入手对城市交通流的变化对城市环境影响的评价建模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2METRASYS的研究内容简介

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和大都市地区规模的不断增长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平衡形成了挑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那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这种挑战尤为明显。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到2030年世界总人口约60%为城市人口。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国家。目前约6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而到了203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9亿。拥有五百三十万人口的合肥市代表了中国一大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型城市,这些都将是未来的大型城市。与特大型城市相比在中型人口稠密城市有足够的空间来实施控制措施也使监控和评估新技术系统的实施效果成为可能。从中所获取的经验将有助于将这些成果移植应用到中国的其他的城市或世界上其它处于类似环境下的发展中国家与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

(Mega Region Transport Systems for China简称METRASYS)项目正是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而提出的,它的目标是对气候的保护,以及对经济高速增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对出行的保障。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为现有和未来的都市开发制定具可持续性的出行方案,在该地区获得成功的创新方案、产品及服务,在今后也可以推广至其他城市和地区。METRASYS项目的科学目标是要全面了解掌握保证未来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源结构方面的知识。[12]

为此,METRASYS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交通运输中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合肥制定和实施一个具可持续性的交通控制管理系统。

2.1 交通控制管理和技术开发开发与运行建立基于浮动车辆(FCD)的交通数据采集系统,这属于项目技术方面工作的开端。通过单一车辆传输的各种信息(如卫星定位位置、时间点、速度和行车方向),经数据汇总分析后得出合肥市道路交通的实时概况。为采集这些交通数据,目前已在在500余台出租车上安装了相关设备并开始提供数据。国际科学界探讨的交通控制管理措施带来的节能潜力目前在15%到25%之间。由于实施交通控制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地并且大范围地影响机动车流,所以与单纯对机动车进行优化的措施相比它的效果相对更快。此外,基于交通控制管理系统上的措施还可以在其它方面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事故数量和损失的时间,提高路网的利用率和更快的行车速度。这些效益即使未来车辆技术上实现优化后无污染的车辆依然是有效的。

2.2 能源效率与气候保护METRASYS项目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对环境污染的检测大多仅限于点式或线式测量应用,不能动态、立体、实时地识别城市大范围气体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污染的情况的现状,通过城市路网交通流量信息采集获得交通排放,结合与大气环境相关的可计量排放物来源和地理、水文、气象等因素,利用改进的REGOZON模型建立基于交通、工业、家庭污染源的城市环境时空三维仿真系统,研究交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和大气污染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不同气候、地理、交通条件下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情形,解决多信息源条件下的数据融合显示等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建立面向政府决策机关和群众的可视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构筑“数字城市”。该项目的实施可为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交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和测控手段。[13] [14] [15]

2.3 城市和交通规划以高密度集中土地利用为特征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利用密度高且布局集中,这种土地利用模式必将导致大量且集中分布的交通需求,从而要求有高运载能力的交通模式相适应,如公共交通模式。以低密度分散土地利用为特征的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产生的交通需求量小而且分散,公共交通不易组织,会促使私人交通模式的形成。

METRASYS项目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将交通控制管理系统的开发融入到合肥市总体交通规划和交通政策中。按照项目时间计划,将在2010年的下半年着手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能够保证城市交通与经济、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大量的无效交通需求,而且可以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有利于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系统建立在一个相对低的成本之上,减少油气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此项目组与合肥交通局和规划局将一起制定一个可在短时间内实施的典型方案,方案的规划理念已经确定,即在该地区规划实现良好的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从而使该地区成为一个所谓的“适于步行的城市”。环境优美的步行区和良好的步行系统体现了对行人的关怀和照顾,特别是在市中心区开辟步行区,因其效果独特,在欧洲城市中已成为一种非常流行和时髦的做法。步行系统一般在地面层安排,给行人最大的方便,只有在重要地段和交通枢纽有地下人行过街设施,很少见到天桥。在路口和路段上均有过街人行横道,大多由信号灯控制,在路段上无信号管理的人行横道,则按行人优先原则通行。为达到这一规划目标将在该地区规划大范围的、多层次交通工具的以及高密度的公交服务网络(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以实现大幅度减少机动车交通量从而节省资源的目标。“适于步行的城市”这一理念将在交通与城市规划中以一种典范案例形式加以制定和落实,从而使得这里的工作成果可以推广到整个合肥市其它类似条件的城区以及其他城市中去。

3结束语

随着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环境意识的觉醒,建设环保型“绿色交通体系”成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应逐步走上以环境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研究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技术,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环境总体容量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与规划时既要满通需求,同时能够宏观上尽量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探索出一条城市交通与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和谐的新道路。METRASYS通过对道路交通与城市环境质量相关的科学研究,引导交通结构向低环境污染的合理模式转移,这对我国21世纪的城市环境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Commission,Our Common Future,1987.

[2]《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3月,ISBN 978-7-5097-1332-7.

[3]环境与交通工作组.交通与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7-12.

[4]Julian D.Marshall,Thomas E.McKone,Elizabeth Deakin,William W. NazaroffbInhalation of motor vehicle emissions:effects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land are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2005)283-295.

[5]Sean D.Beevers,David C.CarslawThe impact of congestion charging onvehicle emissions in Lond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2005)1-5.

[6]P.Hoor,J.Borken-Kleefeld,D.Caro,O.Dessens The impact of traffic emissions on atmospheric ozone and OH:results from QUANTIFY Atmos.Chem. Phys.9,3113-3136,2009.

[7]Akie Takeuchi,Maureen Cropper,Antonio Bento THE IMPACT OF POLICIES TO CONTROL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IN MUMBAI, INDIA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47, NO. 1, 2007, pp. 27-46.

[8]王亚娥,张乐群,孙洪伟等.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兰州市大气环境影响分析[J].环境工程,2003(4):65-68.

[9]冯桂霞,张建军,秦燕.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交通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14(2):45-46.

[10]訾琨,涂先库,黄永青.机动车排放污染与城市交通环境[J].交通环保道,2004,25(6):37-39.

[11]孙艳军,包芸,陈新庚,彭晓春.广州市机动车排放污染三维仿真模拟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第28卷,第3期 2006年3月.

[12]Wang Tiedong Fang Tingjian Han Jianghong Wu Jian METRASYS-Sustainable Traffic Management in Mega Cities for Hefei IEEE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Computer ScienceVolume 3 p384-388.

[13].

[14]P.van den Besselaar.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Great Amsterdam Digital City. P.Besselaar and S. Koizumi Eds. Digital Cities III,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Social.Capital -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tate-of-the-Art Survey, 3081, Springer-Verlag, 2004.

[15]K.Hiramatsu,K.Kobayashi,B.Benjamin,T.Ishida and J.Akahani. Map-based User Interface for Digital City Kyoto.The Internet Global Summit (INET2000),2000.

第6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经济;相互发展;问题

一、城市交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所得来的,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而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是离不开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交通正是这样一个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经济发展。

(一)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们在任何的一个地区区域内要加强其对于经济的发展,那么都离不开对其交通运输的要求,只有交通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才能够让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我国当前的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城市交通已经给城市经济带来直接的影响,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

(二)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交通运输不仅仅是作为流动载体,它同时也是作为其经济组成的一部分而独立存在。它在实现生产商品交换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型的作用,它在促进其它行业发展的同时,自己本身的发展也会产生经济效益。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可以降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可以加大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使其可以扩大规模。城市交通加大了城市间的相互联系.

因为城市交通的发展,使得各个城市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这可以让整个市场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和完善。快捷便利的城市交通的发展,增进了资本的流动性因素,可以吸引更多的公司企业前来进行发展投资,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消费者来进行生活和消费,加大了经济发展的灵活性。以贵州遵义市为例,2005年以前贵州遵义市都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自从2005年崇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2006年当地工业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21.81亿元,是2005年127.91亿元的2.3倍,全市旅客接待量就由上年的323.32万人(次)上升为764.56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51亿元增加到4.78亿元。由此可见,城市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交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在经济发展脚步的日益加快,城市交通行业也得到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让城市交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状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条件相比较,我们的城市交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发展速度不及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我们不断的加快了城市交通的建设工作,使得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得以升级及完善。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没有充分去考虑到城市交通承载量的问题,致使很多城市交通出现的压力之大,在城市的道路之中,经常会发生拥挤、堵塞现象。这种城市交通不及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给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素,从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我们在城市规划中的水平较低

从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的规划上来看,其水平都普遍比较低,在我们所做的城市交通规划之中,没能够做到从长远的利益上去考虑,这不符合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它就会给城市经济的日后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那么以前建成的城市交通设施因为不满足其发展需要,只能够不断的进行整修甚至是重建,这样就会造成资源上的消耗,同时在改建过程中,要限制交通的运行,这都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北京开车、坐车或打车的人很容易发现,一些路段刚刚翻修、拓展后马上就又开始拥堵,而且局部地段甚至越来越堵,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增加投资,不断翻修。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修路的速度根本无法赶上车辆增加的速度,结果自然是一个恶性循环。

(二)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的支持

我们分析分析我国交通发展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平衡的因素。这让我国的城市交通在其发展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其中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交通的地位重视起来,从而使得其经济一直发展不上去。城市交通的落后使得其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城市经济的落后,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发展城市交通设施。另外,也有很多政府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来做保障,从而给城市交通的发展造成忽视,若是政府不能够足够的重视城市交通的发展,那么城市交通的发展就得不到提升。

三、做好城市交通的基础性建设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大,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都给我们的城市交通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从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及经济建设的角度上去考虑,建设完善的城市交通设施基础,去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让城市交通和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其实现更大的利益。

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仍旧存在着各类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同时,就要加大探讨城市交通治理的方法问题,为城市的继续发展增进一些保障。

(一)加大政府对于城市交通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来实行对经济的控制,政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因此,政府要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保障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依赖,政府首先要对其重要性有所意识,然后再将其放在其相关工作建设中的主要地位,要使得城市交通的发展脚步超过其城市经济的发展脚步,有效积极的对城市交通做出建造和改善。另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规划,让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可以得到国家的项目支持,去积极的发展其城市交通建设。

(二)要做好城市交通的建设规划工作

城市交通应该属于一个城市的公共型的基础性设施,其在发展和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城市各个方面产业所存在的因素。像城市的高架及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都是一个特别艰巨而困难的工作,像这样大的工程的建设,都是关系到这个城市在以后的发展定位及其整体布局,对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交通的建设工作中,不仅仅要考虑到这个城市当前发展所存在的情况,还要充分的考虑到这所城市未来的发展因素。完善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及科学高效性,做到合理的构建城市交通项目,不给城市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负面的影响。另外,还要做到整个城市交通在规划过后,进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能够通过城市交通的建设来做到有效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使得这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周围的覆盖地域都可以因此而得到发展,此外,在城市交通的建设过程中,还要保证其城市的生态设施不受到影响。

(三)要增加对城市交通的投入力度

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城市交通不能满足其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切实的增加城市交通项目及基础设施工作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这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增进关注度,要投入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其有效可行的发展,另外,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有效到位。将政府投入的资金用于城市道路的扩建中来,去改善和构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可以承载相关运力的交通项目,例如大城市所建设的高架与轨道交通。从而使得城市拥挤的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

改善。

四、总结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城市经济的大力发展给城市交通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虽然我国近些年已经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建设,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需求,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城市交通的不利因素就暴露出来了,这将会给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程度上的阻碍。因此,我们要从中积极的发现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善,另外,我们还要切合实际的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以便于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常惠丹.我国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2]谢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探索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

[3]邓童,李泽宇,万美洁.中国城市经济与交通状况的模糊聚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

第7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 低碳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背景

我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虽然城市整体机动化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但增长速度非常迅猛。但是目前我国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却与城市有限的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北京市为例,70%的空气污染物都来自汽车尾气排放,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这是造成气候变暖、酸雨等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污染与能源消耗,道路拓宽和扩建同时又不断侵蚀着城市中本已十分珍惜的绿地。这些都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

发展轨道交通在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为有效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调整了城市交通发展策略,以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的主导交通工具。

2.1. 发展轨道交通,可以大幅降低城市能耗和碳排放。

由于轨道交通采用电力牵引,能耗仅是公共汽车的40%,小汽车的10%;而人均碳排放量也只是公共汽车的50%,小汽车的14%。相比于其他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交通方式,这对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发展轨道交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在运输能力方面,轨道交通单位土地运输量最大,是公共汽车的3~6倍、私人汽车的7~40倍。同时轨道交通具有固定的轨道导向和封闭的交通走廊,不受行人和道路交通拥挤的干扰,一般的运行速度可达35 km/h以上,是公共汽车的一倍以上。而且因其采用高密度,短间隔发车,安全准时,直达快捷,大大缩短了人们乘车时间,运输效率也是最高的。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效地满足了我国城市发展要求以及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客运任务,可以提升城市交通运作效率,缓解当前大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

2.3. 发展轨道交通,可以集约化土地使用、引导城市发展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低碳城市交通的发展必须走低污染、少占地的集约化道路。首先,轨道交通能够利用立体多层次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效能。如轨道交通车站及线路本身多采用地下空间,或采用高架形式,回避路面交通,极大地节省土地资源。其次,轨道交通能够带动走廊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优化城市布局。由于轨道交通的通达性,使大量人口迁入轨道交通的合理交通区之内,产生城市紧凑开发的聚集效应,促使住宅、商业、办公用地的分区集中布置,增加了土地开发力度,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居民出行依靠小汽车的可能性,减少碳排放。

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议

在我国纷纷探索建设低碳城市的背景下,轨道交通发展不仅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应统筹兼顾,将优化城市合理布局、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作为更加深远的战略目标与长久任务,最终实现轨道交通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协调和良性互动。

3.1. 加大轨道交通规划及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制定

加大建设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低碳城市交通体系,并在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投融资、用地、政府补贴等方面制定系统和有效的政策法规,促进我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例如北京市就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设施投资的主要对象,加大了轨道交通建设。截止2011年,北京市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已经有14条,运营里程由2005年底的114km增加到336km。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将在2015年底建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运营里程达561km,这将使北京轨道交通网络覆盖范围更加密集完善,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3.2. 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一体化体系

首先应注重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衔接,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网络为补充,既弥补了走廊客运能力不足又扩展服务范围,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其次,还应考虑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如在轨道交通车站用有意识地布设P+R设施(Park+Ride),方便小汽车与轨道交通换乘,建设自行车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自行车在短距离出行的作用。

这种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利用的综合交通一体化体系,使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能够紧凑、高效、便捷地衔接换乘,大大降低了交通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是我国大城市发展低碳交通的最佳选择。

3.3.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城市土地利用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而城市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交通方式构成和运行组织又会影响土地利用和城市的空间结构[2]。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宏观引导作用,通过有效调整城市发展形态以及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客流和优化用地相结合。

3.4. 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本身的“低碳”化

在建造技术与管理维护方面应遵循节约低碳的理念。车站布置紧凑,相互联系密切的房间宜集中布置,这样就可以减少设备管线的传输距离及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在建造时选用低碳、耐久、可回收利用率高的建筑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的供电系统和机电设备。如使用耗电量低的照明设备,通风空调系统和自动扶梯采用变频调节技术,可减少系统耗电量,减少碳排放。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使用时的管理维护,这将会延长车站的使用寿命,使其达到最佳服务期限,实现整个项目的低碳化。

参考文献

郑永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地下铁道新技术文集[C],2003

第8篇

关键词:城市 轨道交通 发展 模式 影响

Abstract: urban rail transit is the urban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of the objective request, is to improve the high density of urban life,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mportant way culture is one of the city as a whol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way of concrete. However, urban rail traffic will give the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bring which influen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ssu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effect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因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提升、对道路交通的依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拥拥挤、秩序的混乱、停车场的不足、环境严重污染、交通事故繁多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城市开始越来越注重通过大规模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文通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其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流工具和文化情感载体,集中承载了地域特色文化和城市个性主题文化,使传统与时尚、科技与经济交融。城市轨道交通所形成的特色文化,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间接提高了城市已有各类资产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电力牵引,其远行时对环境的影响除噪声、振动及电磁波污染外,对大气的污染很小,是十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证实,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有利于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有利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舒适性好等优势,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更多新城镇和新社区创建,而且还可以加快城郊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的融合交流。

2.1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群和城市带开始崛起。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行功能、从属功能、引导和调节功能,对城市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一特定时间,城市交通结构和能力影响了城区内部交通的便易程度,决定了市区关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的空间可达性,交通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地域空间可达性成为一个相对的概念,空间可达性随交通技术创新的变化。又好、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和利用方式,进而导致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改变,最终引起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往往进一步强化或弱化交通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强度。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不能将占用较大的行车和停车面积的私人机动车辆交通作为未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这适应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

从城市人口优化布局看,快捷、舒适、准时、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居住区布局于城市边缘区,工作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有效降低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提局边缘区居住质量。从产业布局看,一个城市总有其优势产业和相对弱势产业,利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这一核心,呈带状或环状扩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内外的优势互补利共同发展。从大城市群集聚看,世界大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大城市群必须拥有大容景、无污染、高效率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能从整体上提高城际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可以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

2.2城市轨道交通影响着城市的布局优化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和命脉,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空间规模和布局。城市的较佳空间规模处于城市交通40分钟可达距离的空间范围内,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在工业时代早期,有轨电车的使用,使得城市以星状方式在水平方向扩展,城市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外呈辐射状延伸,水平距离一般可达10~20km,该时期城市中心多为中央商务区(CBD),城市生活与居住沿交通线集中。大城市的发展需要按照区域承载力,以城市交通为主线,适当扩大和充实城市骨架,不断调节和优化区域功能,从而实现产业区和居住区的合理布局、都市区和功能圈的合理分工。按照现代交通理论研究和国外大城市发展实践,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城市最佳范围以40分钟内可达为标准,由此设定大城市客运交通距离的衡量指标为80%~90%的乘客从居住点到达目的地所花费时间单程不超过40分钟。

2.3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着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是运量大、速度快、准点性强,能够有效满足城市客运交通需求。一方面,在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和人们出行距离逐渐增加的趋势下,客观要求采用地铁交通予以解决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问题;另―方面,健全地铁交通网络也是优化城市布局的先导性对策,能带动城市发展的优化与布局,进而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现有土地价格的刺激作用,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加政府土地税收;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创造土地,在其上兴建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商业楼盘,不但可缓解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也为城市在保持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大外发空间,有助于避免城市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

2.4城市轨道交通影响着城市经济增长动力

城市轨道交通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环节的高投资、长周期复杂系统工程,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十分活跃的领域。根据国际经验,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从设计规划到建成通车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周期,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立则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正成为实现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源头动力,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持久性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包括了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技术领域,涵盖了能源、信息、建筑、房地产、金融、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等行业领域,工程项目的巨大投资直接关系到了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互动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造运营成本

 

作为文明历史发展中的崭新时代,城市的诞生宣告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变革,也由此开创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初始形态。今天,伴随全球化的大潮,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人口迁移与国土城市化过程,充满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实践,越来越体现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交通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各方面处于跳跃式发展的人口大国,科学地制定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

本文以当前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重大选择作为切入点,对如何解决轨道交通与现存城市公交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经济、优化地建造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 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重大选择

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一切问题起源于三个基本因素:人口剧增、城市化加谜与出行方式机动化。为此,规划者们必须在各种可能的决策方向之问慎重取舍。国外专业杂志《世界城市化展望》2004年载文指出,全世界人口从1950的25亿左右增长到2000年60多亿,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预计再过30年将达到80亿以上。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1亿3千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一般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出行方式机动化日益加速,造成了今日中国主要大中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出门难行路难”问题。专业人士称之为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

一般而言,城市交通方式大致可分为步行、自行车、摩托助动车、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国内外的城市交通基本上都经历过从步行、自行车到摩托、小汽车大体相同的发展过程。但是,当人类普遍进入小汽车时代后,美国和欧洲选择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和城市形态。美国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多数呈现分散、蔓延的形态。欧洲大陆则十分重视公交、特别是轨道交通,大城市通过轨道交通将市中心、近郊生活就业区与远郊卫星城镇连结起来,形成多中心的城市形态[1]。轨道交通系统的诞生,使城市的发展从中心聚集型向离心分散型转变成为可能,也因此造就了城市中心的“职住分离”现象。应该承认,私人小汽车和轨道交通是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交通方式,分别突出地体现着更优的生活质量与更高的运输效率。改革开放前,这两种交通方式在我国大城市中的数量少到几乎可以忽视不计的程度,近年来,它们已分别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表现_出强大的生命力。

城市的功能和社会活动的多样化是大城市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了大城市的交通需求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所有的出行方式都可以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发挥出最大优势口[2]。我国的城市交通机动化正处于起步状态,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仍是目前大部分城市中居民出行的主导方式。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多层次、立体型多元化的交通体系,是我国数量迅速增长的大城市的唯一发展方向。在此目标之下,科学规划的轨道交通理论上提供了最大限度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能性。

城市交通拥挤现状,决定了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决策过程中,理当重点考虑规划在环境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系统[3],这方面国内刊物近来论著颇多,本文不欲在此重复赘述。以下谨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探讨进一步解决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加速走向它的现实可行性。

2 轨道交通需重视与城市公交系统的和谐

一般而言,轨道交通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要充分实现路线选址与转乘配套两者的最优化,与现有的公交系统在各个环节上达到最大限度的互相补充协调运作。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复杂、需要许多专业协调配合的大型系统工程,必须与城市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密切结合起来进行。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规划与整个城市交通的线网规划实为一体。为了避免客流稀少,线路走向应尽可能合理,否则,小客流低运量必然导致轨道交通无法发挥预期的骨干作用。总之,结合城市的总体客运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地位的必要条件。当然,这种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用地空间总体规划。北京地铁线明显采用了沿城市道路走向布局的方式,轨道交通网络形态与市区道路棋盘式格局高度一致,恰恰体现了保护北京古城的特殊要求。这方面类似的例子,还有南京地铁1号线采用高架方式从中华门附近跨越古城,也充分考虑了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高架线路与地面景观的协调需要。

其次,在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编制城市公交综合规划时,要十分注意加强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将轨道交通与现有的常规公交体系统一安排、有序调整,保证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与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轮渡等多种交通工具的方便转接,以及与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其他运输场所的顺利衔接。前文所举的欧洲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面对小汽车交通的冲击,纷纷寻求一种新的交通发展模式,在通向郊区的沿线地铁站大量修建小汽车停车场,引导小汽车乘客换乘后进入中心城区,使轨道交通的大运量优势得以发挥。国内方面新近建成的上海火车南站,则成功地将铁路与两条城市轨道交通与几十路近、远郊公交汽车线的零距离换乘需要融入规划设计中,成为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样本。

最后,我们不能不充分注意轨道交通与整合改善城市常规公交之间的互动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轨道交通都是在既有城市公交体系形成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共汽车/电车仍将是人们出行使用较广泛的交通工具之一。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及交通总量需求,常规公交的整体地位短期内变化不大。但是,常规公交系统效率低下的现状应该在逐步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加以综合整治与改善。除了科学制订线网布局,修建港湾式停靠站台,合理编制车辆运行图,建设服务查询显示信息系统等具体措施外,从规划立法角度保障公交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的思路也有待于细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