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20:41
导语:在金融情景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区域经济;变异系数;产业结构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猛烈袭来,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青浦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产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2008年,青浦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全区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61:437.2。制造业是青浦的经济命脉,其中发展重点、产业集聚的是“4+1”主导产业,即现代纺织、精密机械、信息电子和印刷传媒四大支柱产业及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特色产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包括电子信息领域、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技术。2008年,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0.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9.8%,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本文选取“4+1”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运用衡量数据波动的重要指标――变异系数来进行相对比较,对主要产业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寻找其中的原因。
二、主要产业的波动情况
根据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通过查阅2008年《青浦统计月报》中各产业的产值,计算出相应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它剔除了不同量纲的影响,又比较全面、稳定,因此是最常用的描述离散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X1表示某组数据中的第i个数据;
X表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
n表示该组数据的个数一
Cv就表示该组数据的变异系数,单位为百分比(%)。
变异系数的范围在0和1之间。变异系数越接近于0,说明某组数据的波动性越小,离散程度越低;如果变异系数等于0,说明该组数据完全相同,没有波动,反之亦然。
本文就利用变异系数,以2008年的各月产值为变量,对制造业主要产业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对各个产业的波动情况有更加清楚的认识,本文也计算了全区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作为比较对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青浦统计月报》只统计了“4+1”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产值,这里也就计算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因此,本文实际上分析的是主要产业规模产值的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六类主要产业中,高新技术、印刷传媒、现代纺织三类产业的变异系数小于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说明它们的波动程度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高新技术和印刷传媒产业的变异系数更是低于10%,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精密机电、文体休闲、电子信息三类产业的变异系数则大于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说明它们的波动程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变异系数更是高达23.54%,表现出相对较大的波动。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表现最为稳定
该产业的变异系数最小,只有8.66%,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全年的波动幅度较小,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由于该类产业具有技术上的独特性甚至垄断性,因而其进入门槛较高,竞争对手较少;同时客户对其的依赖性较强,市场比较稳定。所以在经济平稳期和上升期,该产业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即使在经济下行期或受到外部冲击时,也只是利润空间下降,基本不会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抗波动能力较强。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2008年约为1/3,因此该产业属于高位稳定。
(二)印刷传媒产业的表现比较稳定
该产业的变异系数较小,为9.88%,说明印刷传媒产业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近年来,我区先后引进了德国海德堡、美国当纳利、韩国阪田油墨、香港中华印务、文新报业印刷等一批国际国内的印刷传媒龙头企业,并且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印刷传媒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品市场不断壮大。金融风暴袭来,单打独斗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单簿之力抗击风暴,影响颇大,甚至濒临灭亡,而在产业链上基于优势环节形成企业集聚则可以抱团取暖,从降低成本,流转资金等多渠道联手并肩抗击风暴,并利用集群内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渠道多,使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尽快做出灵活的反应,大大降低风险,使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我区印刷传媒产业的表现比较稳定,没有大的波动。但印刷传媒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2%,因此该产业属于低位稳定。
(三)现代纺织产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该产业的变异系数为12.14%,说明现代纺织产业具有一定的抗稳定性。但是这种表现似乎与我们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其中的一部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利润空间较低,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对我国纺织品需求量的减少,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纺织行业应该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我区现代纺织产业的具体行业,即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四个行业,发现它们的波动情况并不相同,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化纤制造行业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39.69%,波动非常明显。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化纤制造的主要原材料是石油制品,而且原材料成本要占总成本的相当一部分。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如过山车一般,一路猛涨到近150美元/桶,又快速回落到约40美元/桶。许多化纤制造企业在油价快速上涨之时买人了大量的原材料,占用了大笔资金。随着油价的下跌和市场的萎缩,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库存压力陡然增加,导致产值剧烈变化。但是2008年化纤制造行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6%,因此该行业属于低位波动。
同时,纺织和皮毛羽绒行业的变异系数也都大于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应该是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2008年这两个行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都低于5%,因此都属于低位波动。而服装鞋帽行业的变异系数仅为8.16%,可能与其侧重国内市场有关。同样该行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不足5%,属于低位稳定。随着纺织产业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出口退税率的连续提高,相关行业的发展可能会趋于稳定。
(四)精密机电产业出现一定的波动
该产业的变异系数为13.94%,略高于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变异系数,说明精密机电产业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是略有波动。由于精密机电产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装备制造领域,而我国又正处于重化工业中后期和快速城市化阶段,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比较旺盛;同时虽然国
际机电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某些行业的市场仍然比较稳定,从出口数据来看,我区机电产品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而随着四万亿投资的落地,将对机电产品产生更大的需求;加上装备制造产业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区的精密机电产业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精密机电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8%,因此该行业属于高位微波动。
(五)文体休闲产业出现较大的波动
该产业的变异系数较大,为17.14%,说明文体休闲产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文体休闲用品不属于生活必需品,具有较大的弹性。在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时,对于该类产品的消费也会增加t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人们的收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消费支出优先用于生活必需品方面,对该类产品的消费会相对减少。比如我区有几家企业专门生产并出口高尔夫球杆、冰球护具、棒球手套、户外运动装备等高端体育用品,由于国外消费者紧缩开支,导致企业的生产出现困难。即使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由于多数为知名品牌代工,产品价格较高;而国内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加低廉的低端品牌,也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难度。2008年文体休闲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4%,因此该行业属于高位波动。
(六)电子信息产业出现明显的波动
由图可见,电子信息领域的变异系数最大,达23.54%,全年的波动幅度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区的电子信息类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而且也是我区出口额最大的产品。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对电子类产品的消费急剧下滑,加上全球市场的萎缩传导到国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汇率和结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该行业较大幅度的波动。目前,全球电子消费市场仍然没有复苏迹象,联想等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在全球进行战略收缩,英特尔更是关闭了经营多年的浦东工厂。但是电子信息已经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由于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0.1%,因此该行业属于高位波动。
三、分析与结论
在分析2008年我区“4+1”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波动情况后可以看到,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我区先进制造业的主要产业或大或小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产业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个别产业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但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贷、税收、物价、产业规划等政策,经过多方努力,“经济寒冬”开始慢慢回暖。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主要制造业行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快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此次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的大调整。遇到困难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缺乏技术、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而那些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表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研发和下游的品牌、服务,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高端;而简单的加工制造的附加价值是最低的。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培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品牌和拳头产品的培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市场营销、争创知名品牌,以自主创新,集群式创新为导向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高,最终实现区域的产业调整、转型和结构升级,使区域获得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二)要积极调整开拓产品市场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绝不能放松出口”。在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们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中东等地区的新兴市场;在注重传统消费群体和消费阶层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积极进军新的细分市场・在稳定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同时,随着青浦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有了“走出去”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国外有所作为。因此,应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甚至开展跨国并购,为本土企业走向世界提供帮助。要通过支持企业“走出去”来改善贸易方式。
情景分析可以帮助保险公司考虑到大量潜在的未来发展趋势,据此作出商业决策,从而能够管理范围广泛的、通常相互关联的风险。情景分析被用于制定战略、风险管理和承保等领域。
瑞士再保的经济师高旷楷(KurtKarl)博士称:“诸如金融危机等事件将促进对这些方法的利用,并鼓励保险公司使用先进的情景分析来评估风险。”
情景分析在保险行业的一般应用
保险公司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自然灾害、死亡风险和投资波动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例如,当疫病爆发时,成千上万的人可能会丧生,导致人寿保险索赔的数量急剧增多。另外,由于人们减少外出购物、工作和旅行以避免被感染,商业活动可能将受到影响,致使公司债券的违约率上升,股价出现下滑。由于保险公司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定价和管理,所以需要对风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了解。
高旷楷博士表示:“与其他一些行业不同,保险业往往侧重于小概率事件。保险公司使用监管当局提供的模型或公司自有模型,随后用大量模拟情景对模型进行‘冲击’,以便评估与小概率事件相关的风险影响。好的模型会考虑到分散保险和资产风险的益处。”
建立情景
为了阐述情景分析的工作原理,研究报告运用了一个案例,说明保险公司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评估诸如疫病这样的复杂情景。这其中需要有医学专家来帮助理解疫病是如何传播的,并确定传染率、死亡率和发病率。还需要有经济学家来评估这对经济各个方面以及资本市场所造成的冲击。还需要有承保人来评估各种保险业务将蒙受的损失。
分析结束后,保险公司必须考察自己用来降低风险的策略:是否需要额外的再保险?是否应该增加限制性条款,比如针对业务中断险的限制性条款?高旷楷博士指出:“保险公司还必须评估疫病会对资产回报造成怎样的冲击。如果严重疫病的风险剧增,保险公司必须准备迅速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
先进的情景分析
先进的方法能使保险公司出色地完成以下几种情景分析:
可以用保险、经济和金融市场冲击对资产及负债全球模型进行压力测试。
定期进行与自然灾害、疫病、经济和金融冲击有关的内部情景测试。
模型能够描述这些冲击对各个主要资产类别和业务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宏观压力测试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11-022-05
引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的定义,压力测试是指评估金融体系承受“罕见但是仍然可能”的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波动冲击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与过程。根据关注范围的不同,压力测试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压力测试由于能模拟潜在金融危机等极端事件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实践中得到迅速推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06)于亚洲金融危机后联合推出银行部门评估规划(FSAP),首次将宏观压力测试方法作为衡量银行系统稳定性分析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Erlenmaier(2004)和Gersbach(2005)利用宏观经济模型RIMINI对总体审慎指标的趋势与发展进行预测,并且建立了评估贷款违约率的宏观信贷方程。Froyland和Larsen(2002)利用宏观经济模型RIMINI对银行不良贷款在宏观经济波动情境下进行了压力测试。
虽然国际上宏观压力测试已成为政策当局分析银行稳定性而广泛使用的工具,但国内宏观压力测试尚处在推广初期。陈华、伍志文(2004)运用1978年-2000年间的数据对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是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银行稳定的传导路径。徐光林(2008)利用线性压力测试模型,分析GDP增长速度和CPI同时发生不同程度恶化对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的影响。华晓龙(2009)通过假设情境法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目前,全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进入到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全球经济下我国宏观经济亦不可避免的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因此,如何识别潜在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有许多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的特点,能否寻求一种不严格依赖经济理论、从数据变化中寻找规律、把握动向的宏观压力测试方法,是具有现实紧迫性的课题。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定量评估分析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对我国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防范和化解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宏观压力测试原理
宏观压力测试通过宏观压力情境的构建,预测极端但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变动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图1所示,宏观压力测试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定义压力情景及强度,选择能够体现宏观经济风险的主要因子;其次,构建宏观经济因素的关联关系,确定压力情景下各宏观经济变量取值;最后,建立风险因子与内部因素的冲击路径。
(一)定义压力情景
压力情景的定义方法有历史情景法和假设情景法两种。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环境主体上还是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缺乏较严重的经济衰退或压力事件。因此,本文采用基于假设情景法进行情景设定。
1.定义压力情景因素
基于国内外实证研究及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1年期银行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IR)等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作为外部宏观经济因素,选取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作为内部因素,即衡量银行系统稳定性的指标。本文选取上述四个指标1996年-2009年季度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PBC版X-12-ARIMA1年季节调整软件剔除时间序列数据的季节因素影响。
2.设置压力测试强度
选择实际GDP增长率作为主因素,根据实际GDP增长率历史数据拟合Beta分布,确定它在三种不同宏观经济衰退情景的取值,代入压力测试情景设置模型,确定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取值。
参照FSA压力情景设置标准,以所拟合的Beta分布上1/10分位数数值(6.69%)、1/25分位数数值(5.87%)、1/100分位数数值(4.89%)表示实际GDP增长率在温和、严重、极端宏观经济衰退情景下的取值,其发生概率分别是10年一遇、25年一遇、100年一遇。沈利生(2000)认为现阶段我国 GDP 潜在增长率为 8.6%,2009年四季度我国 GDP 增长率为10.7%。因此,设定GDP在温和、严重和极端压力情景下取值为7%、6%和5%。
(二)宏观压力测试情景设置模型
Sims(1980) 提出了使用模型中的所有当期变量对所有变量的若干滞后变量进行回归,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构建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VAR)。它不带有任何事先约束条件,将每个变量均视为内生变量,避开了结构建模方法中需要对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变量滞后值函数的建模问题,它突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让数据自己说话”。
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变量各自均为随机游走时间序列。而长期来看,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变化比例关系,这时称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出现失衡状态,如果能从动态角度将它们之间的短期变动行为和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联系起来考虑,分析结论会更具针对性。Johannes(1991)提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引入了协整关系方程的误差项反映这种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修正的机制。因此,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基础上,构建宏观经济变量VECM模型(1)确定各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
计算自回归模型残差协方差矩阵S,对协方差矩阵进行柴可夫斯基分解。选择主因素y1,t,如,实际情况下选择GDP作为主因素,给定某宏观风险因素的压力值,代人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第一个方程反解出残差项m*1t,产生由伪随机残差m*1t以及蒙特卡洛模拟产生的其他两个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数m*2t,m*3t组成的向量r=(m*1t,m*2t,m*3t),将m=r*A代入向量自回归模型,计算出压力情景下其他变量值。重复此过程,计算足够次(大于100万次)蒙特卡洛模拟下的变量值,然后求平均值作为压力情景下宏观因素取值。
(三)压力测试传导机制
本文借鉴Wilson(1997)研究框架中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和贷款违约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设定,使用Logit模型将贷款违约率转化为宏观综合指标Y,以指标Y作为因变量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更好地利用各宏观经济指标所提供的信息。
t= 1, 2 ……N (2)
NPL代表主要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Y为反映银行体系违约概率和各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中介指标”,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估计,通过处理的贷款不良率值代人式(2)就可以得到估计的综合指标Y的估计值。
1, 2 ……N(3)
式(3)反映了Y与宏观经济因素之间的传导关系。考虑经济变量之间与商业银行不良率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若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差分,用差分后的序列建模,但差分往往使数据中包含的长期调整信息丢失,忽略了变量水平之中包含的信息。本文对具有协整关系的序列算出误差修正项,并将误差修正项的滞后一期看作一个解释变量,连同其他反映短期波动关系的变量一起,从而能够反映这种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修正的机制,构建宏观经济因素X1、X2……Xm与银行贷款不良率Y的传导关系(3),在执行压力测试的时候,将压力情景下宏观经济变量值代入估计出的式(3)就可以得到压力情境下的Y,代入式(2)就估计出了压力情境下银行系统不良率。
二、 构建宏观压力测试情景设置模型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
由于虚假回归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进行动态回归模型拟合时,必须先检验各序列的平稳性。本文用扩展的单位根检验法(ADF)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GDP、CPI、IR的ADF序列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进一步检验显示,上述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即DGDP、DCPI、DIR至少在95%的置信水平下都是平稳
的。
(二)建立VAR模型
由于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建立VAR模型。首先,需要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参考赤池信息准则AIC、施瓦茨准则SC,以及极大似然估计量,可以从统计意义上,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结果如表2所示,从统计意义上,最优的滞后阶数为1阶。从经济意义上考虑,压力测试需要考虑银行在经济衰退情景下一年内每个季度的表现,因此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设置为4阶。
滞后期数为4阶的VAR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三)建立VECM模型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Johansen的多元协整检验,判断多元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表3列出Johansen多元协整检验的临界值和似然比率。
由表3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协整方程为:
令误差修正项为:
VECM模型估计结果为:
(四)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如表4所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滞后阶数为1和2时,GDP是CPI、IR的Granger成因,CPI是IR的Granger成因;滞后阶数为3时,GDP是IR的Granger成因。
(五)压力情景设置
将GDP在三种不同程度(温和、严重,以及极端)的宏观经济衰退情景的取值,代入VEMC压力情景设置模型,即可确定CPI和利率在相应宏观经济衰退情景下的取值。由于模型所基于的宏观因素数据为季度数据,因此,需要确定实际GDP增长率在每个季度的施压路径。徐光林(2008)假设宏观因素指标呈指数增长或下降,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K表示施压路径的总季度数,i 的取值从1到K,b为总冲击量。a 为待定参数,其计算公式为:。计算出压力情景下各季度GDP取值,代入VECM模型,获得压力情景下各季度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取值。
三、 构建宏观压力情景与银行不良率的传导机制
(一)模型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长期均衡模型之前,必须对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各序列的平稳性,ADF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模型相关变量都是I(1)过程,即一阶单整的。
* 对于Y而言,其0.01和0.05相应的临界值分别为-3.83和-3.03。
(二)协整检验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出台对应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减少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2008年第4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相比于2008年第3季度有较为大幅度的下降。这段时
期不良率与宏观因素之间的关系不反映它们长期均衡关系,另外我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选取2005年第1季度和2008年第3季度数据构建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与GDP,CPI之间的协整关系:
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T统计量p值为0.02说明残差项在95%置信度是平稳的,说明上述协整关系成立。
(三) ECM误差修正模型
上述分析已证明,不良率与GDP和CPI之间存在(1,1)阶协整关系,将回归方程的残差作为误差修正项,可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之前,加入了哑变量,以反映金融危机期间外部政策的作用,误差修正模型形式如下:
四、 结论与建议
理论上,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不良率会升高。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也可能出现其他因素,缓和银行不良率的上升。缓和不良率上升的因素包括以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货币政策方面表现为在经济衰退期,国家往往会调低贷款利率,加大货币供给量,这些政策使得银行不良率倾向于下降。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现后,央行自2008年9月以来9次调整利率水平;财政政策方面表现为经济衰退期,国家加大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如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政策。
因此,本文不仅分析理论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也分析实际上国家采取应对政策进行调控下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变化,我们设计了三个压力情景:压力情景下国家保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变;压力情景下国家保持货币政策不变,但不采取应对的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压力情景下,政府应对的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
情景一:假定在经济衰退期,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不采取类似于次债危机期间的管控手段(即将哑变量设置为0),结果显示随着经济衰退程度的加强,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的幅度增大。
情形二:假定在经济衰退期,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政府采取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管控措施(即将哑变量设置为1),结果显示随着经济衰退程度的加强,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水平值不断上升。由于政府的管控措施,在经济衰退情景下,不良率水平相比当前时点,出现下降。
关键词:模拟教学;金融学专业;应用现状;改革与创新
引言
当前金融学专业培养人才普遍集中于中低档层次的操作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输出较少,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未有一套成熟的金融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模拟教学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上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高端人才的培养,可由于模拟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影响了模拟教学效果的发挥,要培养金融专业的高端人才,还需对模拟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模拟教学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1.开展模拟教学的原因分析
金融专业主要给银行、证券交易等方面培养人才,对于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量大,需要通过实践加以掌握,同时,现实中金融业务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只依靠校企合作实现学生知识理论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成效难以保障,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模拟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实践能力。此外,金融专业实践的主要方向为银行部门,而银行不可能容纳那么多的“实习生”,且实习生业务的不熟练会影响银行营业,因此在校内开展以计算机模式为主的模拟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降低实践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金融业务的操作,在实践中体会专业知识的应用,并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难度适宜的课题进行专研,接受老师有针对行的指导,这对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积极意义。
2.模拟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模拟教学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对当前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模拟教学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模拟实践课时紧,实践效果不好。金融专业要学习的知识理论本身就多,加之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与保险、物流等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需要金融专业与时俱进的增加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这些足以说明金融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丰富,且实践性特别强。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不好,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模拟教学时需要老师引导,甚至手把手的教,模拟教学应用的效果自然不好,学生参与模拟实验难以独立完成实践内容,对于知识的应用和掌握能力有限。例如“投资操作模拟实验”教学中,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效率差,对投资技巧的掌握、期货价格预测等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在模拟实验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决策能力都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距离。第二,模拟教学的软、硬设施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首先是硬件设备,大多数的模拟教学都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业务的模拟训练,例如,应用模拟软件,发放给学生虚拟资金,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业务流程、操作方法等,教师通过服务器端对学生的行为、决策等进行监控,而受硬件设备紧缺、陈旧等因素影响,一些模拟实验软件不兼容,实验室难以容纳学生数量等,导致了金融专业模拟教学有效性的大大折扣。其次,软件设备方面,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更何况金融行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业务软件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优化,因此金融专业模拟教学软件的更新速度远不及实际生活中金融行业业务的变化与发展。第三,模拟教学软件类型单一,在教学中不能充分考虑金融行业的发展,教学只针对柜台业务、信贷业务、国际结算等传统金融行业业务开展实训,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参与模拟实验的实践与社会真实的实践仍然有很大差距,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在模拟实验中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第四,金融专业模拟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实践经验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水平往往达不到模拟教学要求。一方面,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师普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于金融行业的实践经验不足,参与金融行业业务的机会也较少。另一方面,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对教学的反思和研究上,对于行业的发展即使有关注,但精力有限,因此教师教学经验与金融专业实践能力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要培养“双能型”教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学校的支持、鼓励。
二、拟教学在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改革与创新
1.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模拟教学效果
模拟教学是金融专业实践的重要方式,依托计算机网络形式的模拟教学要提高金融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首先,将模拟教学融入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情景之中体会金融知识的应用和发展。例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金融行业中真实的情景融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模拟柜台业务的办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柜台服务人员和客户,当客户打来电话,柜台人员应如何接电话,如何针对客户的需求介绍、推广业务,引导客户办理业务。将模拟教学与情景融合起来不但能够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够缓解硬件设备的压力,使模拟教学更有秩序,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其次,模拟教学要与时俱进,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思路。例如,当前社会金融行业的业务领域拓展非常的快,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合也较为普遍,如,金融物流、金融保险等等,在教学中就要敢于创新思路,将教材以外,但专业教学需要的知识内容融入模拟教学当中,拓宽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随时的掌握知识应用的实际趋向,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提高学生独立完成模拟实验的能力,在模拟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针对于知识掌握的难点在教学中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场景,再结合知识的应用理解模拟教学实践的过程,以确保学生能独立完成模拟实验教学,并能写出不错的实验报告。
2.重视模拟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是模拟教学有效性的保障,针对于模拟教学硬件的建设,第一,学校要有规划的进行模拟教学硬件投资,以确保硬件设备的数量和性能。第二,建立可行性高的机房管理制度,对模拟教学的硬件设施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维护,以延长其寿命。第三,充分调动各方的教学资源,增强学校模拟教学硬件环境建设的能力,提高和优化模拟教学环境。针对于模拟教学软件的建设,一方面,要始终关注金融行业的发展,重视模拟教学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最先进的软件支持。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资源共享,与其他学校、行业企业进行资源交换、资源共享,以拓展模拟教学信息的获取范围,使模拟教学更加成功。
3.模拟情景设计的多样化
模拟教学情景设计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金融行业的发展和业务流程、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行业专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在模拟教学中,一方面坚持教学软件业务类型的多元化,除传统的柜台业务、信贷业务等模拟实验以外,应积极的引入金融物流、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业务实验,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应用体验,借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应用积累。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在多样化的情景设计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用心,提高学生的职业品质和精神修养,使学生体会到职业岗位中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等,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也使学生在模拟教学参与中能更加主动的发现知识应用的缺陷与不足,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这一举措起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4.重视师资力量建设
金融专业师资建设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第一,现任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行业实践经历有限,学校可组织教师进行行业实践学习,参加一些专业的实践讲座、培训等,同时鼓励教师自己进修,争取将教师培养成“双能型”教师。第二,注重师资资源的储备,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应放宽条件招聘,在结合教学需求加以培养,为金融专业教学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支持。第三,聘请金融行业第一线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教学,扩充金融学专业模拟教学的师资队伍,使学生在模拟教学参与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更丰富的职业技能。
三、结语
模拟教学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只有学生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积极性、主动性,针对于教学改革的策略才能有所收获,才能使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更加轻松,使模拟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亦明,冯利民,徐祗神,等.在金融学应用性课程中引入模拟教学的探讨——以“期货市场”教学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24-128.
[2]吴伟萍.情景模拟法在高职“金融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14(09):45-46.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
一、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首先,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VaR风险衡量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所有市场对极端的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后尾)都是十分脆弱的,而VaR型风险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标准的市场条件下量化潜在的损失.一般而言,增加置信水平能够解释出日益巨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出现的损失,但基于最近历史资料所作的VaR测量,往往不能识别那些可能引起巨大亏损的情形.压力测试则可以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作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可以增进银行对自身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了解,增强银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为管理层制订或选择适当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且可用于评估经济资本需求,从而部分抵消经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提高的影响.
再次,应对外部监管的需要.作为能够令人满意的运用内部模型的7个条件之一,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样也为衍生工具政策集团和国际30人集团所认可.我国自从2007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工作要求不断严格.2008年下半年,银监会连续要求商业银行进行3次压力测试.2009年上半年,银监会就巴塞尔委员会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在全国征求意见.2009年10月出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6大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融资平台进行压力测试.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压力测试已逐渐成为外部监管部门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最后,通过压力测试分析可以较准确地认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国务院《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拨改贷,国家成立6大专业投资公司,各省也相继组建建设投资公司,这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雏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开行大力推进开发性金融实践,推动各地加强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和现金流建设,并以地方财政未来增收、土地收益和其他经营性收益为还款来源,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用于项目建设,这对应对危机、增加就业、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支持了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支持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09年以来,根据央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各家银行大举进入地方融资平台领域,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负债增速迅猛,2009年一年平台负债增加4万~5万亿元,增幅超过100%,其中,银行贷款占平台新增负债的80%以上.然而,随着融资平台的过度发展,目前出现了部分平台管理不规范、资本金不足、过度负债和过度竞争等问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可以较准确的区分出不同平台贷款的风险水平差异,对于化解过量的融资平台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压力测试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最大损失分析和极值分析4种,在实际运用中以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为常用.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中也明确提出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等具体方法.
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其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情况下,机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动.由于敏感性分析中只需确定重要的风险影响因素,而对冲击的来源并无要求,因此运行相对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适时(实时)测试,号隋景测试有较大不同.
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与敏感性分析不同,情景分析中不论是冲击的来源还是压力测试的事件以及被冲击影响的金融风险因子都需给出定义.
因此,在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上,可参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银监会的相关要求,首先确定影响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假设其在轻度、中度、严重压力下的取值(即设计压力情景和假设条件),然后分别测试各贷款项目在压力情景下资产质量分类结果的变化情况,再汇总计算整体贷款组合在压力情景下的不良贷款率.
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因素
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贯彻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快速增长的高额负债也带来潜在的财政和金融风险.根据目前融资平台贷款的通常业务模式,主要有三大风险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率水平、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和贷款项目性质.
(一)政府债务率水平
由于目前的融资平台主要是政府出资设立,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担的是政府公益性项目,项目自身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以还贷,还款来源依赖于政府财政收入或财政补贴收益,因而政府的债务率水平是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如果债务率过高,政府依靠财政收入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将会加大,一旦财政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要么导致贷款违约,要么需要银行新的信贷资金注入,形成新的潜在风险.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纷纷对地方政府负债过高问题发出警告.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总理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2010年宏观政策方面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二)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
政府融资平台自身是否具有实际经营活动,地方政府是否给平台配置了足够的经济资源,设计的治理结构是否符合市场化要求,有没有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减轻其对财政还款的依赖等,都决定了政府融资平台对贷款资金的自主支配程度以及还款资金的安排能力.自身机制建设情况较好的融资平台,其贷款受地方财政的影响相对较小,还款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三)贷款项目性质
目前融资平台贷款项目按项目用途可分为公益性项目和有收益项目两大类.按担保方式可分为财政担保、土地抵押或其他担保两大类.按还款来源可分为财政资金还款和项目自身现金流还款两大类.
通常来说,银行以及融资平台对公益性的项目、财政担保的项目、依靠财政资金还款的项目控制力更弱,对政府偿债能力的敏感程度更高,潜在的风险相对要大.
四、压力测试假设情景的选择
结合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在压力测试中可采用基于假设的情景分析测试方法,以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影响最大的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作为核心的假设情景.同时考虑到目前财政统计的现实情况,土地出让收入并未全部包含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因此假设情景可分为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减少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两种情形.同时再考虑到贷款利率变化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产生的资金支付压力,建议增加央行大幅提高贷款利率作为第三个假设情景.对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和贷款项目性质两个风险因素,在压力测试中不纳入假设情景,而是作为贷款风险测试中的调整因素.
在假设情景变化的程度上分别采取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严重压力,评估在以上假设情景出现大幅不利变动的情况下,融资平台贷款的质量变动情况,并进一步测算因此可能产生的损失等情况.具体情景假设如下
五、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步骤
在假设情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1)以地方政府债务率为主要指标判断地方政府在压力情景下的表现(2)根据平台性质考虑对平台风险水平的调整(3)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调整项目层面上的风险水平.即通过判断政府整体债务水平变化来测算其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的影响,继而对具体贷款形成最终的压力测试结果.
第一步,以地方政府债务率为主要指标判断地方政府在压力情景下的表现,并进行分类.
在操作中首先可参考监管部门意见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设定银行的政府债务率控制标准其次以最近一期的财政报表数据计算在压力情景下的政府债务率水平,并按照压力下的政府债务率与债务率控制的比例对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分类.为便于实施,可分为正常、关注、预警、高度预警四大类,分类标准如下表.
第二步,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分类结果映射到融资平台,并根据融资平台性质不同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在调整中可设定两项调节系数:一是行政级别调节系数,比如省级平台和国家级开发区平台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1,副省级和省级开发区平台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地市级平台调节系数设定为0.9,县级平台调节系数设定为0.7.二是机制建设调节系数,如果平台为纯融资性平台(即只承担项目融资任务,不承担建设、运营任务的),则调节系数可设定为0.8,如果机制建设较完善,则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
第三步,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调整项目层面的风险水平.一是对同一融资平台下的多个贷款项目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按照政府偿债能力分类和项目重要性两维进行贷款资产质量分类的调整.具体调整幅度可参考下表.
二是按照项目还款来源类型进行调整.如项目自身有收益且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或者融资平台市场化程度较高,自身经营收益(剔除土地出让收益)能覆盖贷款本息的,即表示该贷款项目对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不敏感,建议将各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分类结果调整为正常情景下的分类水平.三是政府偿债能力分类达到关注类(及以下)的,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分类结果应至少下调到关注类.
六、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
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地方财政收入不同程度变化的压力测试,首先可以较为清楚地分辨出目前各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政府偿债能力不同的地方及平台在各种压力情景下的表现情况.如在压力情景力下,有多少正常类的地方融资平台降为关注及以下,有多少贷款项目资产质量分类下降,下降的幅度是多少,资产质量恶化的贷款特征分析等.使得银行能够更加审慎的区别对待融资平台,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
一、压力测试在美国的实践
(一)分三阶段逐步扩大压力测试对象
从2008年开始,美国的监管机构根据监管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将压力测试对象逐步从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扩大至包括保险、证券在内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第一阶段:监管资本评估计划。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为了监测银行资本充足率,了解美国2008年末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19家主要银行的资本情况及风险容忍度,美国财政部主导了监管资本评估计划(Supervisory Capital Assessment Program,SCAP)。
第二阶段:综合资本分析评估。2010年,监管权从美国财政部转移到美联储手中,美联储将SCAP更名为综合资本分析评估(Comprehensive Capital Analysis and Review,CCAR)。2011年,美联储资本计划规则,要求总资产达到500亿美元的银行控股公司在美联储公布的压力测试情景的基础上,作出对未来9个季度的预测,用以预测金融机构未来资本短缺等问题。
第三阶段:多德-弗兰克压力测试。2013年,美联储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对5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控股公司及受美联储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多德-弗兰克压力测试(Dodd-Frank Act Stress Test ,DFAST)。
(二)压力测试的主要路径
压力测试遵循从情景假设、损失估计与资本规划要求的路径。一是设定情景假设。美联储一般会于每年11月15日左右公布用GDP、失业率、房价、利率、股市等压力指标来描述的基准、比较不利和严重不利三种情景假设,同时要求银行结合自身情况至少另外设计三种类似情景,并据此进行分析预测。二是压力指标是一套综合指标体系。最初只包括本国GDP增长率、失业率、房价等三类名义数据,后来又新增道琼斯指数、国债收益率、抵押贷款利率等多类数据。三是重点评估金融机构潜在损失。损失估计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相关损失、市场风险相关损失、运营风险相关损失等三大类。四是根据压力测试,对满足资本充足率需要的资本(监管资本,Regulatory Capital)规模进行测算,并据此要求金融机构进行资本补充。银行需要提交为达到最低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拟采取的实质性措施,如出售现有资产组合、发行监管资本工具等。
(三)对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做出“个性化”的调整
美联储公布的2016年压力测试指导意见要求,将复杂性低的银行与复杂性较高的银行区别对待,根据不同银行对金融体系产生的不同影响,对压力测试做出“个性化”的调整。对于资产超过2500 亿美元或海外风险敞口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提出了更严格的压力测试要求;对于资产在500亿美元至2500亿美元之间或是海外风险敞口不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风险衡量、模型使用方面可以差异化对待,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更低。
二、美国压力测试对金融监管的指导作用
美国监管机构将压力测试嵌入监管流程,评估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状况,决定其资本运作规划,针对金融市场特定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并将压力测试结果作为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效果的工具。
(一)将压力测试嵌入监管流程,并要求金融机构强化审慎标准
压力测试已经成为美国监管当局的核心监管工具,美国两大监管机构(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为提高压力测试可靠性,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治理框架,并将压力测试嵌入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流程,制定《对银行控股公司和外国银行机构的强化审慎标准》,特别强化对外国银行机构及所在银行集团的延伸监管。如美联储特别要求,在美非分行资产规模在5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银行机构,必须设立中间控股公司。通过设立中间控股公司,美联储可以按规定将中间控股公司的资本隔离,以保护美国金融机构利益,降低流动性支付压力。
(二)根据测试结果评估资本充足状况
通过压力测试,美联储加强了对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前瞻性和综合性监管,大多数银行的资本规划和充足率得到改善,部分银行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减少有毒资产和加强资产负债表管理增强了资本实力。例如,2009年美国财政部进行了第一次压力测试,目的是了解银行资本缺口状况,并据此分配7000亿美元救助资金。测试结果为19家银行存在746亿美元的资本缺口,财政部据此对救助资金进行了分配,此外,美国政府还要求“不合格”银行通过部分国有化、普通股外部融资和向政府发行可转换优先股等三种方式完整资本补充。
(三)根据测试结果决定银行资本运作规划
美联储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可以要求不达标银行限期修改资本规划,当美联储不同意资本规划时,除非美联储书面表示不反对分红,银行控股公司不得分红。例如,2010年11月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银行压力测试,目的是评估未来两年的资本运作计划,并对未来9个季度的收入、损失和资本状况作出预测,美国四大银行中个别银行分红计划被否决。2015年参加美联储压力测试的31家银行的资本抗压能力全部达标,28家银行的资本提案获得通过,但仍有1家银行未能过?P,其增加股东分红计划仅得到有条件通过。特别是针对外国银行机构的压力测试,如果美联储不认同其测试结果,将面临以下惩罚:一是提高资产维持储备,在美分行持有的合格资产必须超过负债的108%;二是对集团内资金流动加以限制或提高分行在当地的流动性要求,在美分行和附属公司都需要持有流动性缓冲或受到流行性限制。例如,2015年压力测试中,美联储认为,两家外国银行美国子公司资本提案未获通过,在评估损失和识别风险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暂不能增加分红。
(四)针对金融市场特定风险进行压力测试
针对全球金融市场负利率的极端情形,2016年美联储压力测试纳入了负利率这一假设因素,严重不利假设情景为:全球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失业率上涨至10%,美股市值缩水一半,以及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为负值。此次参加美联储压力测试的所有33家银行均达到或高于最低资本要求,但有两家外国银行美国子公司连续两年未能通过美联储压力测试。
(五)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从压力测试结果对市场影响来看,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对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效果较好。如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所作的SCAP压力测试结果公布显示,测试银行需要补充的资本远低于市场预期的资本缺口数,也在市场可承受范围内,有效缓解了当时市场紧张情绪,大幅提升了投资者信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初步走稳。
三、美国压力测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根据监管需要及时调整压力测试对象
首先,所选取的压力测试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资产规模应具有代表性,全部测试对象的资产规模之和应占整个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大部分,在测试对象数量、工作量及测试结果代表性等指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二是在评估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时,测试对象的资产结构及风险敞口应具有代表性。其次,应及时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状况对压力测试对象进行调整,从而准确评估和把握金融机构的风险应对能力,如美联储不断调整压力测试对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至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适应监管需要。
(二)结合本国实际选择压力测试指标和情景假设
情景假设需要选取压力指标并选取合适的时间窗口,对指标变动作出预判,在同一次压力测试中设定基准、不利、严重不利等多层次的情景假设体系,并要求测试机构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自行设定更加丰富的情景假设,压力指标选取也应根据测试时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冲击类型进行灵活调整,如美联储压力测试选择了房地产价格指数。
(三)充分考虑数据可得性和测试对象的差异性,选择恰当的压力测试模型
压力测试模型选择应坚持监管主导和银行主导相结合,测试对象的损失预估及盈利预判均需要通过适当的模型进行,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测试对象需要将情景假设中的指标逐一对照,并最终体现为资产负债表的相应变动。模型建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数据可得性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发展水平不一,业务数据采集状况差异较大,模型如果太过复杂会由于数据缺失或不准确导致结果无法判断,太过简单又影响预测的准确性,损失估计和盈利预判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反馈效应、尾部风险等。
(四)对测试不达标银行制定严格的约束措施,但不应频繁改变规则
美联储认为,金融监管规则应保持相对稳定性而不是频繁改变,应鼓励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发展的匹配,面对系统性风险苗头,压力测试主要是作为检验银行风险补偿能力的工具,提示银行是否存在错误定价而导致的过度风险承担,据此对银行提出资本规划要求,而不是对规则进行频繁调整,大量临时性、应急性和碎片化的规则,不但会破坏规则的系统性,还会降低监管规则的效力和权威。
(五)压力测试信息以适当方式披露,以提振市场信心
压力测试的一个关键原则是可信透明,由此保证测试结果更好地为政策目标服务。测试主体及测试对象之间应保持充分沟通,测试过程及结果应以适当方式披露,当测试结果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时,可以进行披露;当测试结果涉及到商业机密时,则应选择审慎公布,如美联储SCAP压力测试中设计到单个银行的经营细节,会影响个别银行股票价格,因此未公布具体机构的测试结果。
四、完善我国压力测试,提高金融监管成效的政策建议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开展时间较短,在压力测试对象与指标选择、模型应用、约束机制建立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在总结美国压力测试经验基础上,对改进我国央行压力测试和提高金融监管成效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
(一)选择合适的压力测试模型与指标数据,使模型能够真正反映潜在的压力变化
目前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面临国内金融市场化时间较短,数据基础薄弱等问题,可能导致压力测试模型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外在条件变化。特别是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尚未经历一个由于外部经济传导而导致内部经济下行的完整周期,模型可能难以识别深度危机情境下的风险。同样,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2000以来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繁荣-萧条的周期,在进行房地产市场压力测试时同样面临数据的选择问题。对此,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专家经验的判断。
(二)压力测试应关注境外风险的外溢效应
从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风险因子的选择应关注国外风险,如境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变化以及离岸货币市场的利率、汇率变化,特别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规模扩大趋势下,境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变化很容易传导至国内金融市场,因此应将境外风险变化纳入压力测试范围,并关注风险因子的相互关联和联动效应,从而更准确的把握压力情景下金融市场的总体抗风险能力。
(三)从静态测试转向动态测试
我国目前的压力测试是静态时点压力测试,即压力测试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是在当期一次性完成的,没有考虑风险积累的过程,而美国的压力测试过程中,风险因素进行传导有9个季度的窗口期。考虑到风险传导的累积和演变,应修订静态假设,实现对压力测试各类资产增速的动态事前预测,对银行的分红计划作出合理假设,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压力测试窗口期。
(四)将压力测试与宏观审慎监管结合
压力测试作为一?N前瞻性的风险分析工具,在经济周期中利用压力测试对风险的跨行业、跨周期传染路径、风险强度与结果进行模拟测算、对逆周期调节机制和金融体系宏观审慎调控政策效果进行评估,能够提高预警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应进一步探索将压力测试广泛运用到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的各环节,将压力测试嵌入金融机构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流程,充分发挥压力测试结果在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MPA)中的重要作用,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组织落实方式
采用专题工作组方式落实工作。成立专题工作组,制定工作机制,优选服务合作机构,确定工作进度时间表,配合参与研究,形成成果,审评上报本机政府党委,报请人大审议通过后报上级党委政府,印发实施。
工作组规格,专题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作为组长,专职副书记作为常务副组长。办公室由两办与发改委共同成立,分工负责。成员单位建议包含以下单位:党委宣传部、发改委、区县政府、统计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林业草原局、住建局、交通局等。
建议与十三师成立联席协调机构,确保成果全面有效。
工作组成员单位负责配合技术服务单位调研,充分参与并研究提出行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意见,内部沟通协商,对成果文件进行研讨改进。负责对最终成果文件向党委政府做出必要的解读解释工作,在人大审议过程负责应答解释工作。
技术符合单位的选择原则:1.权威性;2.近年来研究成果相关性;3.对**情况熟悉对**发展的关心;4.团队可投入情况;5.经费需求。
初步建议选择清华大学团队,国家节能中心作为备选。
四、重点研究内容
1.**市碳源、碳汇结构现状。
采用通行技术规范对**市范围内现状碳源、碳汇现状情况进行统计核查,给出基本结论。提出碳源、碳汇在计算方法,计算范围等方面影响敏感性分析,为后期碳达峰方案提供碳源核算政策建议。
2.机遇与挑战分析。
基于**市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现实、产业基础、生产要素条件,充分发挥**市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战略定位,政策倾斜,援疆等机制优势,以及碳达峰行动即将带来的产业转移,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等新增机遇条件,用足碳交易、绿电牌照交易、CCUS、储能与氢能技术耦合等创新机制与创新技术的长期影响,全面分析**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机遇与挑战。
3.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情景分析。
充分结合国家、自治区以及**市十四五规划以及远景目标规划、产业能源等各专项规划,深入分析**市能源、煤炭、化工、农业、林业、畜牧养殖、交通运输、建筑、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预期与在碳源、碳汇结构中贡献模式。分析创新财政、金融措施的影响下的碳达峰机遇与挑战。从符合“两个大局”的发展高度深入产业碳达峰行动过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调整问题。
4.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情景分析
应至少提出三种碳达峰目标情景。依照高、中、低情景分析并相应提出必要的内部配置、外部条件。
五、预期成果产出
研究形成《**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方案与路线图》技术报告。报告应该高质量体现以下内容:
1.**市碳源、碳汇现状结构与敏感性分析结论;
2.**市服务自治区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情景目标,分别提出高、中、低期望下的碳达峰、碳中和情景目标;
3.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科技研发与重大工程建议。建议应包括行动所必须的科技研发、科技引进、重大示范工程与重点项目实施的建议;
4.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创新机制建议。建议应包括行动所必须的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的建议;
5.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政策措施建议,包括区域性协调政策建议与**市行政区内必要行政性、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建议;
6. 服务对应碳达峰情景目标的路线图与行动方案建议。应将目标与所包含的行动内容有机的结合,形成对落实研究报告结论的有效指导和强有力支撑。
关键词: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作用
金融专业学位是我国目前39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育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1]。自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简称金融硕士MF)以来,全国目前已有85所高校获得了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正式招生。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明显区别于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2]。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良好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的精神和进取的品格,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3]。随着各培养单位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培养培养具有卓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各办学单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金融硕士(MF)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提出将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运用在金融硕士(MF)的课程教学中,试图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来推进金融硕士的教学改革,将原来案例教学法的两个维度拓展为多个维度,将静态单向讲解转变为动态互动教学,让任课教师、事业导师、学生、业界人士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一、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金融实践的转变和人才市场的超额需求推动以实践为导向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发生变化[4].金融硕士课程设置和教学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三个方面。一般实践能力包含了身体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能力,主要是个人的一些基本能力,专业硕士需要具有从事职业工作的正常的身体、智力和心理。专项实践能力是指个人在解决专项问题时需要的专门实践能力。专业硕士的此类能力是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实践能力,它包括了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者根据现实情境的相互关系,有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恰当地决定行动路线并指导实践行为的能力。情境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可根据问题解决的流程分为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总结能力等综合能力。一般实践能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是另外两项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专项实践能力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专门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则是一种综合能力[5]。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对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及角色定位
所谓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案例为基础,从任课教师、学生、事业导师和专业业界人士等维度,进行案例编写、案例教学、案例培训交流、案例共享、案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和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对任课教师、学生、事业导师和业界人士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定位。
1.任课教师角色定位。任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课程总设计师和导演。任课教师课前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案例设计、案例讨论流程、案例讨论评分细则等内容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进行周密的设计。课中要有序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对于案例讨论的内容要提升更高一个层面和深度,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真正有所收获。
2.学生角色定位。学生的角色应该是演员。课下要认真练习基本功,扎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把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把握与相关的学科前沿犹。学生之间还要进行认真讨论、交流和归纳总结。课堂上进行表演时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表达应变能力。课后学生通过编写案例和完成学习心得体会来检查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效果。
3.事业导师角色定位。事业导师的角色应该是协助员。事业导师是学校为学生聘请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实践部门的老师。由于他们不可能全程参与教学活动,需要的时候可以协助搞专题讲座和学术沙龙等活动,也可以接受学生的问询和实地调查,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案例资料的收集和编写。
4.业界人士角色定位。业界人士的角色应该是急救员,当任课教师和事业导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士来帮助解决。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对金融硕士(MF)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积极思考;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很快的对接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情景实践能力的提高,应用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中的实践
(一)《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的性质
《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是金融硕士(MF)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着重培养学生金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金融市场分析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通晓国际金融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充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后,对金融机构具体的经营管理进行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更加强调金融专业硕士教学要求的实践、创新、实用能力的培养。虽然许多学校的老师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教学中也运用了案例教学,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传统案例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多数是例证型的事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大部分金融学教师没有实际从业经验,也不太熟悉案例教学方法,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实质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将课堂教学中的举例教育与案例教学混淆,不能很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学校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在促进案例教学方面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措施,致使很多教师在主观上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动力不足,更不可能到金融部门去收集和编写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报纸收集的第二手资料来源进行的例证型教学,导致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2.学生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课堂参与度不高。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同于MBA的学员,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方式使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对案例的内容仍然感觉抽象难懂,课前准备讨论不够充分,课堂中无法很好地参与讨论,经常出现案例讨论不激烈甚至冷场的局面。
3.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目前金融方面案例比较少,有些老师使用的案例多来数自于二手资料,没有经过实地调研和认真编写,还有一些案例是针对MBA学生编写的,比较复杂,单个案例的教学时间很长,不适合几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硕士使用。
4.反映当地经济金融发展情况的本土化案例缺乏。由于和本地的实际经济、金融部门联系接触比较少,所采集的反映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变化的案例资料不足,缺乏能够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案例,不太接地气,感觉距离学生太远。
5.案例教学使用的具体教学方式单一。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应该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辩论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而目前我们的案例教学基本停留于分析这个方式上,而其他的方式采用的很少,这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
(二)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1.任课教师总体设计和引导。任课教师根据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提供案例,课前将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准备,课堂上创设案例情景,将案例资料按照“案情―设问―讨论”的形式穿插于课堂讲授内容中,引导学生的感知和观察。教师在课堂案例讨论前,可对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进行适度讲解和提示,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分析并讲授其中蕴含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学生讨论和展示。学生在接受教师提供的案例资料后,学生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完成案例的阅读与学习,并做好针对相应选择的设问的PPT课件,课堂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由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案例,通过案例的收集整理达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事业导师指导和协助。事业导师可以参与到自己所带学生小组去参与案例讨论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参与到任课教师组织的课堂案例讨论中。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案例的收集和编写,进行案例的评价和改进。
4.业界人士解决更专业问题。如果遇到任课教师和事业导师都不能解决的专业问题时,可以临时聘请专业人士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以他们实践部门的运作和经验来分析判断案例的内容和价值。同时可以依靠行业人士收集现实的案例资料,使案例更具有新颖性和可靠性。
四、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成效及建议
(一)成效
1.促进了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努力进行思考、探索和创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克服怯场、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敢于向老师和同学发表自己独立见解,也敢于与他人进行争辩,寻求真理,促进了学生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
2.促进了学生专项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很大提高。首先,学生自己知道怎么去查阅、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多种路径去获取知识,一改以往只通过课堂老师讲授和教材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其次,多维互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和适应社会能力。
3.促进了学生情景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Π咐中的问题进行识别,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组织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与老师沟通,形成意见和建议,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情景实践能力。
(二)建议
由于使用时间比较短,存在着诸如案例本身还不够成熟、学生还不太适应、聘请事业导师和业界人士的不易等问题,以后还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1.加紧进行案例库的建设。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收集、调研和编写,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和时间安排。与实际单位的同志联合进行案例开发、案例跟踪、案例编写等工作,尽快建立适合于金融专硕教育的案例库。
2.鼓励学生主动配合参与。学生要尽快改变本科阶段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要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来。
3.聘请一批事业导师。尽快聘请一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事业导师,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明确他们应该履行的职责和相应的教学任务,促进他们配合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真正帮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
[2]封思贤,范存斌.肖泽磊.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比较及优化[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2 (11):51-53.
[3]李心丹主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第3页.
[4]罗春婵.“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转变探析[J].金融管理研究,2015 (1).
2015年7月上旬,中国股市经历了令人目眩的波动,股市的波动向其他证券市场传导,商业银行出于交易或规避风险目的而持有的各类证券头寸的价值也随之大幅波动。股市的短期巨幅波动无疑属于小概率的尾部风险事件,而随股市波动涌现的大量投机与套利行为既是道德风险问题的体现,又使得证券市场的风险趋于复杂化。因此,在面临类似的尾部风险事件时,金融机构对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需要同时应对道德风险、尾部风险与风险复杂化的挑战。在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发达国家的大型金融机构普遍重视道德风险、尾部风险与风险复杂化的问题,并体现在各自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本文以高盛集团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例,分析其应对道德风险、尾部风险和风险复杂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金融机构交易账户风险管理的建议。
管理交易账户风险的三大难点
国内外金融机构对于交易账户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分析模型,VaR和压力测试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但是道德风险、尾部风险和风险复杂化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道德风险。在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时,主要的信息不对称体现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虽然出现问题的往往是交易员,但是如果没有从金融机构高级管理机构往下的层层过度授权,许多高风险的操作是难以进行的。过度的授权源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差距,与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关系密切。对金融机构而言,混业经营的初衷通常是获取更高的收益率,呈现较强的风险偏好特征,金融机构的所有者通常有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尤其在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初期,所有者通常是从原有的金融行业进入新的金融行业,相对于容易观察的收益率而言,对新行业的风险信息往往难以充分认知。因此,所有者难以区分新进入行业的阿尔法(Alpha)收益与贝塔(Beta)收益,只能根据总收益来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并且对管理者提出过高的收益率目标。在信息差距和收益率目标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管理者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市场风险,并给下级部门以更高的授权,使得道德风险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尾部风险。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现象是相对正态分布而言的。在对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时,正态分布假设虽然在计算上易于处理,却造成理想的风险与实际风险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概率大损失”的尾部风险上,自金融模型产生便始终存在,但是其巨大影响是在VaR方法广泛运用之后才真正显现的。首先,VaR方法从零损失开始逐步累加,巨额损失部分被排除在外,使得金融机构对尾部风险缺乏应对。其次,VaR指标短期化导致巨额损失概率被低估。VaR未能考虑在较长的时间视野下产生的极端变化,不能估计其潜在损失。虽然长期来看导致巨额损失的事件几乎必然出现,但是由于方差的缩小速度远快于期望的缩小速度,所以短期来看巨额损失的概率非常之小。第三,VaR未考虑不同风险头寸的相对流动性,而巨额损失发生时常常伴随着流动性的缺乏,给金融机构带来更强的冲击。第四,VaR仅根据既有的市场风险因素来计算,无法对未来所有可能的市场运动做出准确预测。第五,通过VaR进行的授权给下级机构在尾部风险事件上的操作留下监管空白,而下级机构在尾部风险事件上的过度操作会使得尾部风险高于授权时的预期。因此,金融机构对尾部风险的应对不仅要在VaR基础上进行监管方法与指标上的补充,还要对VaR方法本身进行修正或限制。
风险复杂化。风险的复杂化是金融链条不断延长的结果。为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监管部门常常增加其融资渠道,提高其财务杠杆。但是,在之前的严格管制之下,金融市场是分割的,各自形成较短的金融链条。融资渠道的放宽不是给原有的金融链条增加一个融资环节,而是将两个甚至多个金融链条拼接成了一个更长的金融链条,风险的复杂程度呈现跳跃式的增加。分业的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剧风险的复杂化。当金融链条延长时,对原有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监管经验的监管部门并不了解新的业务,并且有时也缺乏对金融链条的另一端进行监管的权限。这就给金融机构留下更大的监管套利空间,金融机构倾向于在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大规模地拓展业务,将风险集中在金融链条上监管较弱的环节,使得风险偏离传统的形式而进一步复杂化。
高盛集团的风险管理经验
自营业务是高盛集团的传统优势,尽管受到弱化版本的“沃尔克规则”的冲击,但是2014年年底的证券等金融工具在总资产的比重仍在70%以上,在道德风险、尾部风险和风险复杂化的管理上形成的制度经验足以为我国交易账户风险管理体系所借鉴。
对道德风险的管理经验
通过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合理的风险限额分解,高盛集团的所有者对管理者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授权,缓解了交易账户管理者的道德风险。
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董事会和董事委员会代表了所有者的风险偏好,无论他们的风险偏好程度怎样的保守或激进,对所有者而言都是合乎要求的。但是,当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时,如果将降低风险作为风险管理部门的目标,那么由于风险与收益的正相关,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理想的状态,应当是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在目标和运作上相互独立。在高盛集团,独立控制部门与支持职能部门是和业务部门并行运作的部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相应管理部门获取风险信息并汇总到首席风险官,并由首席风险官向CEO和董事会报告。各个风险委员会也独立获得风险信息并通过管理委员会上报。这样,风险的最终衡量权集中到CEO和董事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弱化使得高盛集团的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能够持续进行信息沟通,分享风险分析报告与市场信息。
有效的风险限额分解。风险管理部门汇总的风险信息使董事委员会和CEO做出应承担风险和应获得收益的总体判断,并据此制定风险限额,向各部门分解授权。对于市场风险,高盛集团由公司风险委员会制定总的风险限额,再由证券部门风险委员会对各业务线的做市与投资业务制定细化的风险限额。为保证风险限额成为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高盛集团一方面将风险限额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充分的细分,从交易、产品、业务线和市场等方面将风险限额层层分解,并逐日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将风险限额设置在会周期性突破的状态,而不是定在非常高的水平,以保证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能够对风险充分交流,使得风险相关问题能够迅速得到处理。
对尾部风险的管理经验
通过差异化的风险监控和全方位的压力测试,高盛集团对VaR方法的缺陷进行了较好的弥补,使尾部风险得到较好的衡量与控制。
差异化的风险监控。为克服VaR方法难以衡量尾部风险的缺陷,高盛集团对VaR方法进行了限制,使尾部风险的衡量与控制独立出来。高盛集团的VaR和压力指标是独立计算的。在计算VaR时,高盛集团排除了能够用压力指标来很好衡量并监控的头寸,以及交易对手和某些信用利差变动的影响。这些被排除在VaR计算之外的信用利差来自于衍生工具和无担保但已包含公平价值期权的借款,受尾部风险的影响较强。在VaR之外,高盛引入压力测试等风险监控指标,衡量并控制与尾部风险相关的罕见事件。这样,高盛基本实现了对不同风险程度头寸的差异化风险监控,使得尾部风险的监控既具有针对性又节约资源。
全方位的压力测试。导致尾部风险的市场变动可以由许多潜在的原因所造成,为对特定投资组合的“尾部风险”进行准确衡量并控制,高盛集团综合采用多种压力测试技术,包括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和公司整体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用来量化单一风险因素对所有头寸的影响,被分析的风险因素包括从一天到数月范围内可能发生各种市场冲击。对风险较高或集中的企业实体,高盛也将其也作为一个风险因素,用敏感性分析来量化其违约带来的影响。情景分析用来量化特定事件的影响,与敏感性分析不同,情景分析不是考虑某个单独的风险因素,而是分析特定事件对多个风险因素同时产生的影响。每一情景的影响范围广阔,从较温和的影响到严重的影响均包括在内。情景的设定既基于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也包括前瞻性的假设情景。公司整体压力测试主要用于评估资本充足率,综合考虑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并确保公司整体压力测试能够整合到公司风险治理框架之内。这样,高盛对各种类型的“小概率大损失”尾部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衡量与控制。
对复杂风险的管理经验
通过对风险指标的细化和对公司整体风险的监控,高盛集团对复杂的风险构成实施较为有效的管理。
细化风险指标。有效控制风险复杂化的重要手段是拆分金融链条中的不同风险因素,通过风险指标的细化得出一系列相对简单的衡量与控制指标。根据高盛的风险监控技术要求,风险指标的计算需要精确到个别头寸层面,并归因于每一头寸的个别风险因素。在应用历史数据对VaR的模拟中,高盛集团对约7万个市场因素进行了完整的估值。高盛公司还要求能够从不同角度(部门、业务、产品类型和法律实体)报告风险指标,并能够及时追加风险分析。为保证风险指标的计算能够接近实际,高盛以5年的历史数据来生成计算VaR所需的参数,并对历史数据加权,通过对近期数据赋予较高的权重,即使计算VaR的头寸不变,VaR也会随着市场波动性的变化而同向变动。通过风险指标的细化,高盛面临的复杂风险变得易于衡量和控制。
监控公司整体风险。复杂的风险常常具有整体性,不能通过分解成细化的风险指标来有效衡量并控制,需要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来监控风险。公司整体是高盛集团重点监控的层面,并渗透到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在高盛集团,各类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力量,这些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置在公司整体层面,通过至下而上的风险信息传导和自上而下的风险限额授权,使得高盛集团的风险在整体上得到监控。公司整体风险则是重点的监管对象,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由高盛独立控制的操作风险。高盛就公司的整体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并定期向董事会通报公司的整体风险。通过对公司整体风险的监控,高盛可以应对风险的复杂传导机制,对风险爆发的连锁反应进行前瞻性的衡量和控制。
对我国交易账户风险管理的建议
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环境、企业文化和人才储备和高盛集团有着较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高盛的风险管理模式。但是,在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上,仍可借鉴高盛集团在道德风险、尾部风险和复杂风险上的管控经验。
提高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高盛集团的风险治理架构保证了风险的独立衡量和合理分解,人们往往将其归因于高盛本身的风控文化并认为其难以借鉴。但是,在证券市场的尾部风险的损失程度与发生概率均有增加趋势的背景下,引入风控文化并给予风险管理部门更大的权限恰恰是当务之急。首先,对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不能主要由业务部门实施,而是要由独立的交易账户风险管理部门搜集信息并独立衡量,除信息交流之外,风险管理部门与交易账户所在的业务部门之间不设置相关联的管理目标。其次,交易账户的风险管理部门应直接对金融机构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公司层面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将交易账户的风险信息定期上报,并且不受金融机构具体业务部门的制衡。第三,从董事会向下的风险限额授权需要基于风险管理部门的分析而得出,一旦风险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交易账户风险的衡量结果超出授权,业务部门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并给出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