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

时间:2023-06-12 16:20:44

导语:在康复护理方法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

第1篇

【关键词】 PDCA循环系统;中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48-01

PDCA循环[1]系统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它反应了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之所以将其称为PDCA循环,是因为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其他问题尚未解决,或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康复护理着重于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基本康复专业知识的导入,鼓励和帮助患者。减少其对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尽可能的使他们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一般的情况下,我科室在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不太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科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均选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38~75岁;病程3月~5年。

1.2诊断标准[2]:中风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确诊为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

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CT或MRI结果阳性;②中风后病情平稳处于恢复期者;③年龄在38~75岁者;④住院患者;⑤知情同意者。

1.4病例排除标准:①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本治疗者。

2 方法

2.1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

2.2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评定等级法[3]。

2.3评定标准:分数无提高为无效,提高5-20分有效,大于20分显效[3]。

3 将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中

3.1制定计划阶段(P)

3.1.1在患者刚入院时,分析患者的病情,用Barthel指数评定自理能力,确定康复护理的计划目标。

3.1.2拟定康复护理计划,分别针对病人的良姿位的摆放、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计划。

3.1.3康复护理的形式,①首先对责任护士进行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责任护士了解康复护理方面的新动态,新进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②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应该熟悉掌握,进行一对一式的康复护理。

3.2康复护理的实施(D)

3.2.1良姿位的摆放 上肢伸展位:包括肩、肘、腕、指关节的伸展。下肢屈曲位:髋和膝屈曲、踝关节中立以防止髋内外旋。

3.2.2进食:经常巡视病房,指导病人用餐。对于手和上肢功能处于Brunnstrom分级1-3级的患者鼓励用健手进食,Brunnstrom分级4-6级的患者鼓励用患手进食,提供的帮助有切割食物、固定碗和盘、创造进食环境、根据手功能状态适当改造餐具等,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技巧的灌输:如构音器官的运动、口鼻呼吸的分离、发声的练习等。

3.2.3洗澡:帮助患者学会单手操作拧毛巾和擦干后背部的水分。未避免滑到,可以在卫生间置放防滑垫。

3.2.4修饰:着重于洗脸、刷牙、梳头、剃须、电动剃刀和吹风机的插头练习。3.2.5穿衣:开衫的穿脱技巧为先穿患肢、后穿健肢:先脱健肢、后脱患肢。套头衫脱的时候先用健手在领口后捻住然后一点一点往后拉,全部捻住后把头退出。

3.2.6大小便:包括进厕大小便、自我清洁、整理衣裤、冲洗或倾倒便盆。尽量未操作轮椅的患者提供无障碍通道和提供卫生间内保护性装置。

3.2.7床--椅转移:教会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轮椅与床或椅子的放置角度和位置。

3.2.8上下楼梯:为了练习上下楼梯的能力可以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为了增强患腿的力量可以患腿先上、健腿先下。

3.2.9行走: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以和康复治疗师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坐站训练、患腿支撑训练、步行分解动作训练等。并告知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3.3效果评价检查阶段(C)

护士长每周对责任护士康复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进行询问,看是否熟练掌握,检查责任护士是不是在按照拟定的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对接受专业的康复护理后62例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其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及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

3.4总结阶段(A)

护士长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对康复护理方面知识的欠缺及问题,督促其进行再学习,并鼓励其多提问题,通过询问上级护士及查阅资料共同解决。对意见和建议,通过多与病人,病人家属、主管医生沟通,共同解决。

在一个月的运作中,每一轮护士长,责任护士通过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措施坚持下来,并进一步完善,把不足之处编成新问题进入下一轮需要解决的问题中。

4结果

患者在接收PDCA循环系统在中风恢复期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一个月后,再次测量用Barthel指数来测量,48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大于20分,情绪得到了好转,增加了自己康复的信心,认为自己还有一些自理能力,更加的配合治疗和康复;9例患者Barthel指数上升在5-20分,为有效。5 例患者Barthel指数无提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1.9%。

5讨论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干预也是中风后遗症后期病人的一个治疗保证[4]。PDCA循环系统的特点是一环套一环的,环环相扣,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康复护理工作的内容,优化工作结构,保证了康复护理的连续性,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质量,达到了需要的康复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当然在对这6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患者的Barthel指数的提高,主要是在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和大小便方面,而在行走、转移和上下楼梯方面大部分患者提高有限。这可能还是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住院治疗的时间、康复治疗的强度、患者的配合度、物理治疗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评估制定计划的阶段,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充分了解患者的残存机能程度和范围,在总体康复治疗的计划下,结合护理工作的特点,针对性的采取康复护理,努力帮助患者重建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因此,把PDCA循环模式引入康复护理中,使康复护理工作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王仙园.现代护理管理学【M】.第11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3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第2篇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84-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46

为了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为脑卒中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43.4±14.2)岁,病程3.0 h~5.0年,其中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9岁,年龄(43.6±14.4)岁,病程3.2 h~5.2年,其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两组患者在相关资料和信息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为患者讲解临床治疗和护理相关内容,获取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内心顾虑,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自信心和积极性,和患者以及家属建立较好的关系,保证患者病房足够通风,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整理病床,保证病房卫生,提升患者呼吸道通畅性,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患者产生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合理更换患者的摆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褥疮。加强对患者的功能训练,不仅要加强对患者的床上训练,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卧位训练以及行走训练,另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训练。针对那些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语言训练,和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再让患者挑战比较难的问答,注重长期反复练习。针对那些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自主进食,最好让患者进食流食,降低呛咳等事故发生率。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内心恐惧感以及不良情绪,要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和认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还要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加强肢体锻炼,从简单动作开始练起,保证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的合理性。必要时还可以给予患者针刺疗法,刺激患者脑神经功能回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治疗信心,得到家庭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沟通,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当患者情绪不良的时候,要耐心安慰患者,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温和的态度,适当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平抚患者的情绪,必要时还要采取刺激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刺激、触觉刺激以及针灸治疗刺激促进患者康复[1]。护理人员要引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基本活动,不仅要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还要让患者进行肌肉活动训练。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教育,让患者掌握康复治疗的作用[2]。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进行按摩护理,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肌肉功能,促进患者血液正常循环,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2)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3)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分);(4)患者病情改善情况;(5)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3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经过观察研究,在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在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上的比较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

3 讨论

近年来,脑部疾病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脑部疾病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在多种脑部疾病当中,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该疾病主要出现在中老年群体当中,属于一种多发性的疾病,如今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3]。脑卒中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比较显著的特点,不仅存在突变特点,还存在多变特点,患者临床病死率以及病残率都是比较高的[4]。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脑卒中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有了明显降低,但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话,患者的生活能力会最终丧失,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最终给家庭带去比较大的压力和负担[5]。

因此给予脑卒中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比较重要的,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6-7]。总之,通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给予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痊愈,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情和症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日常运动情况,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显著的,值得临床大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2]倪忠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165-166.

[3]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274.

[4]徐有俊,秦子M,赵悦,等.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1(20):84.

[5]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9):1834.

[6]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2):116-117.

第3篇

1.1一般资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开放床位56张,护理人员18人,其中男1人,女17人;年龄22~51岁,平均28.7岁;护士8人,护师5人,主管护师3人,副主任护师2人。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分类

我科临床护理分类配置为6类,分为甲、乙、丙组,实行“专病专护”制度。甲组配备护士6名、乙组配备护士6名、丙组配备护士4名,总务护士1名,护士长1名。每组的工作内容如下:甲组主要负责偏瘫和老年患者的专科康复护理;乙组主要负责骨折、烧伤和心肺康复患者的专科康复护理;丙组主要负责脊髓损伤患者的专科康复护理。

1.2.2护理管理及工作配置

护士按照1~12级岗位级别进行管理。护理岗位主要由工作年限、学历及学位、职称及任职年限、学会任职、科研及教学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并进行定岗定级。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级定岗文件,按照职称、工龄、学历、临床能力等进行分级定岗。护士工作量的配置实施责任制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对所管的患者实行责任制包干。即:每位患者由固定的责任护士管理,对患者实行全程、全面、连续的护理,护士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护理工作职责。在临床护理方面,我科通过初步研究探讨,收集一年中不同季节、每月不同星期、每天不同时间段等康复患者的护理需求特点,进行护理排班,以最大限度优化和利用护理资源。如考虑到部分患者在工作时间到治疗室进行康复治疗,护士长根据护士工作量的情况进行弹性排班,分别在11:00和16:00增加人力,同时在晚间18:00-22:00增派1个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夜间的康复护理和健康宣教。

1.2.3康复护理教学分类

根据职称,对护士的带教职责进行分类和规范,具体如下:高级职称(2人),主要教学职责为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课堂授课;中级职称(3人),主要教学职责为课堂授课、技能培训和考核;初级职称(5人),主要教学职责为临床带习。同时,康复护理教学实行“专病专教”制度,根据每组护理病种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2.4康复护理科研分类

以病种和研究方向为核心组建护理科研队伍,鼓励护理科研。目前我科设立的主要护理科研有4个方向,分别为:神经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和脑外伤康复护理研究;骨科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骨折和骨关节病的康复护理研究;脊髓损伤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研究;心肺康复护理研究,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术前术后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和老年患者康复护理研究。

2结果

我科的床护比为1︰0.32,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床护比(1︰0.46)[4],但能有效完成康复科的日常患者护理,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我科护士在2012年某月的护理项目工作统计见表1。由表可见,康复科的特殊性在于护理的治疗项目和时间较少,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耗时最多。2012年我科康复护理组课堂教学总学时为132学时,临床带习30学时;总共指导康复研究生3人,本科生148人。2007年6月-2012年6月5年来,我科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护理科研论文40余篇。

3讨论

据调查,我国护士平均每天要做104项工作,其中1/3~1/4属非护理工作,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质量较低。同时因护士短缺,出现了由患者家属、护工代替护士进行病情观察、用药监护等现象,使得护理质量更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医疗安全[5]。护士人员配置与患者的安全问题,引起了护理管理者们的高度关注[6]。床护比即床位与护士人数的比例[7]。我国的床护比是根据原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关于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配置,即医院>500张床位,床护比为1︰(0.58~0.61);300~500张床位,床护比为1︰(0.50~0.52);<300张床位,床护比为1︰(0.40~0.46)。临床平均床护比为1︰0.4[7]。这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医院中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配置的护理人员数可相应调整。目前全国各地医院的床护比数据不容乐观。刘玉馥等[8]调查了重庆市30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果显示床护比为1︰0.44。该结果略高于《草案》[5]推荐的平均床护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的开放床位数为4300张,床护比为1︰0.46[4]。而康复医学科的床护比仅为1︰0.32。虽然康复科的床护比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平均床护比,但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和护士配置,能有效完成康复科的日常患者护理,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康复科对护理工作进行分类配置,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分类配置可使护理人员更专业于其亚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教学分类配置使护理人员根据其教学职责和专业教学方向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根据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护理系及康复医学系的教学课程安排特点,合理配置康复护理教师资源,按照比例安排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参与课堂或临床教学,做到老中青结合,可不断培养新人的长效机制,利于教学人才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培养。我国护理科研起步晚、研究人员不足、研究意识淡薄、研究成果缺乏学术权威性、经费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护理学科的发展[9]。健全护理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护理科研工作指导队伍、强化临床护士的护理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完善科研人才梯队等措施,对促进护理科研工作的发展十分重要[10]。据调查,影响护理人员科研成果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成果应用态度、职务、循证护理教育、科研课程,以及领导的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等[11]。康复护理的科研分类可避免护理人员研究方向的重叠,合理配置研究经费和人力物力等资源,在相应亚专业方向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推动康复护理研究的发展。分级定岗配置为我科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一大特点。针对目前临床护理人员职称与岗位、工作技术含量、风险与护士等级不相匹配的问题,通过对护士分级的科学预测和分析,提出护士能级结构的设想,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12],并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优势,有效解决护理人力资源浪费和不足的矛盾[13]。分级定岗配置能充分挖掘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使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及方向清楚,有效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是护理质量的保证[14]。而人力资源配置不仅是数量的问题,还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体现“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医疗原则[15],使其发挥最佳效果。有研究显示,护士的工作中直接护理耗时最多,直接护理中输液耗时最多,其次是病情观察、给药、预防压疮、更换床单、健康教育等[16]。由表1可见健康教育是我科护士工作的集中环节。健康教育是康复护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康复科的特殊性在于护理的治疗项目和时间相比其他科室较少,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耗时多。康复科患者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康复治疗室做康复治疗,护士行健康教育指导及专科护理基本都集中在晚上。根据此特点进行护理人员配置,体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4篇

【关键词】早期接触临床;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灵魂[1]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但目前我国较陈旧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了基础与临床教育的严重脱节。因此, 如何帮助和指导护生实现从学生到临床的过渡与转变, 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院校结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9班共121名护生为对象。其中女生113人,男生8人。年龄19岁~22岁(19.1岁±0.5岁)。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3年。

1.2 实践教学组织:采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方法,将理论课、校内实验课、病例讨论与临床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康复护理学》教改计划及新疆省某三甲医院的实际情况, 为课外实践活动开放的临床科室定为康复科及康复理疗室。进病房的时间安排在双休日全天。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师示范法、具体案例讨论法等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使理论授课与临床体验紧密结合。学生被划分成小组,每组10-15人, 每周两个半天,共9周.科室护理总带教为带教老师在每个教学内容中都配合相应的临床实地体验课,先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指导教师给予指导,进行点评分析。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示范教学。结合“康复护理学”教学,熟悉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锻炼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内容。

1.3 效果评价:在康复护理学课程结束后, 采用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问卷,对121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包括专业思想、临床思维能力等共8条.发放调查表121份,收回121份,有效问卷119份 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3%。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1。结果显示,75.6%的学生非常喜欢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其中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与技巧、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的认同率在50%以上,6.7%的学生不喜欢, 7.6% 的学生认为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3 讨论

3.1 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加深对康复护理专业的认识

康复护理工作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2]。我们在该课程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 希望能培养提高护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本研究通过院校联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尝试,结果显示:92.4%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对将来的知识应用有所启发,88.2%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有助于巩固专业思想,58%的学生认为此法能明显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由于护理工作本身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时刻守护在患者的身旁, 这一过程是乏味和重复的,易使人产生厌倦、焦虑的情绪,影响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较早了解到自己的职业特点, 能够处理学习与职业的关系, 提高自我能力。学生经过课堂理论课的感性认识、实验课的初步尝试以及临床的“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渴望知识的热情,加深了对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提高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2 早期接触临床能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仍是“基础- 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法,出现基础与临床之间教学内容脱节现象。本研究采用基于《康复护理学》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使理论课时大大缩减,实践学时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更大的比例。经调查,89.9%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法的实施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97.5%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由“理论到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较早地进入病区,较早地面对病人,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也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3 早期接触临床锻炼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作为服务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临床沟通能力是现代护理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已能与病人成功沟通,59.7%的学生还能主动与带教老师沟通,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能尽可能快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操作的目的,了解病人的特殊要求和取得病人的信任及理解。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临床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适时点拨,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启发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喻 田.麻醉专业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8):67-68.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康复;护理

         老化是有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化,人的老化始于胎儿期,而后持续直至死亡。老化的速度在成年时进展得较快,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但其老化程度各有不同,且根据个体的功能差异而有所区别。老年人如果能重视对身体健康的管理,并给予身体应有的呵护,使身体对老化所造成的机能、心理、社会发展等的影响具备最佳的适应状态,就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笔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0余年,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1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对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应当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

        1.1 了解和掌握老年人伴随年龄增长所带来的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1.2 深知老年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并发症多、恢复慢的特点。

        1.3 生理上的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和改变:他们会因身体功能的低下,导致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低下,如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应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

        1.4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健康维护、心理支持,还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等,都离不开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而老年人和儿童一样,比成年人更需要呵护。所以,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的康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老年人康复护理目标

        2.1 注重健康的维护,预防疾病和意外伤残的发生。

        2.2 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或避免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

        2.3 配合治疗实施护理措施,促进疾病的痊愈。

        2.4 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痛苦。

        2.5 提高ADL的自理能力。

        2.6 给予健康管理指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   老年人身心变化及其康复护理要点

        3.1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需保持营养及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足够的营养摄取,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预防疾病和残障的能力。

第6篇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的疗效。

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研究组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P

结论:针对COPD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力及运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1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2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病变,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的症状,且肺功能具有进行性衰退表现。该病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COPD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稳定期时给予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COPD急性发作的机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4例,男70例,女54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2.4±7.9岁。124例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对COPD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所有患者COPD症状经治疗后有显著好转,处于稳定期COPD范畴。根据随机性原则将124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一般情况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情况: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值。②耐力:在不使患者出现气短的情况下,对6min内尽量步行距离进行评估,即6min步行距离(6MWD)。

1.2.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遵医嘱应用抗炎药、解痉平喘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包括:①按照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肺功能康复方案,并建立个人COPD肺康复资料。护理人员于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COPD康复手册,并逐个给予讲解,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如上下肢锻炼、呼吸肌训练等。通过亲自示范的方法指导患者练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②指导患者如何在家进行吸入治疗、氧疗,并说明治疗时的注意事项。③加强营养支持并给予健康宣教等。④每周以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认真解答患者锻炼过程中遇到的疑问。⑤定期进行COPD知识讲座,为COPD患者提供一个交流治疗经验的平台。由专业护理人员总结本组患者肺康复方案的实施及完成情况。

1.3观察方法。对比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及连续6min步行距离情况。

1.4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属于呼吸系统的多发病,易反复复发,并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健康质量,所以稳定期时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

3.1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患者取半卧位、卧位、立位或坐位,放松肌肉,将双手分别放于前胸及腹部,采取慢而深的呼吸方法,通过鼻子缓慢吸气,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腹肌推动膈肌,吸气时上腹隆起,以便于膈肌休息及排气。缩唇呼吸:患者双手插腰,取站位或坐位,闭嘴通过鼻子吸气,缩唇后缓慢呼气。

3.2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计划。上肢训练包括提重物、打太极、双上肢慢快交替摆动等,通过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群;下肢训练包括慢跑、快走及爬楼梯等;呼吸肌训练包括吹气球、抗阻力训练等,以便加强呼吸肌耐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注意控制运动强度。

3.3家庭氧疗。长期合理的氧疗措施可以增加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机率。通常情况下,通过面罩或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每天在15h以上,睡眠及休息时维持SaO2高于90%。

3.4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对象主要以患者及其家属为主要人群。指导患者在肺康复时期禁止吸烟,因吸烟是诱发COPD的重要因素,康复治疗时有效戒烟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3]。COPD属于慢性疾病,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医护人员应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与关怀。通过耐心的沟通,使患者学会放松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帮助其树立起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升康复护理依从性。

总之,针对COPD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力及运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明,金爱玲,苏燕玉.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4):265

第7篇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康复护理;应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23-01

老年时期常见精神衰退疾病中老年性痴呆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指患者的智能在清醒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全面、持久衰退等症状,临床以丧失工作能力、无法独立生活、情感行为障碍、计算力衰退、记忆力衰退等表现为主[1]。为了促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48例,女10例,年龄在80~9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85.3±4.2)岁。本组研究对象与老年性痴呆诊断标准互相符合。

1.2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

因为患者之所以出现老年性痴呆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给予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大的作用。对痴呆老人要有着尊重的心理,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缓慢柔和的语气、清晰的声音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由于老年患者常常出现遗忘事情的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反复、耐心、不厌其烦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如患者存在缺少热情、性格孤僻、缄默少语、淡漠等情绪,应该通过体贴、关心的言语和患者构建信赖关系,常常对老年患者给予肯定以及赞扬。

1.2.2饮食康复护理

老年性痴呆患者应该对饮食营养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患者患病过程中,因为患者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等逐渐降低。因此,尽可能的让患者食用维生素、蛋白质、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等方面的食物,同时将无机盐合理的补充。患者在入院前尽可能避免过饱,防止食用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确保有着通畅的大便。倘若患者有着较重的病情,无法饮食,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鼻饲,给营养全面供应提供保障。

1.2.3安全康复护理

如患者痴呆程度属于轻度,医护人员则应该在卡片上将患者的联系方式、姓名、地址、病情等清晰的写上。如患者属于中度痴呆,则应该严格给予照顾,对其单独外出活动给予控制。患者的衣着尽可能穿着较为宽松的类型,禁止穿着过长的裤子以及衣服。要为患者准备防滑、平底、大小合适的鞋子。改变时应该有着缓慢的动作,在有专门陪护人员跟随的情况下,才能允许痴呆患者出门活动。如患者属于重度痴呆。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情况,应该通过专门的人员全面照顾,患者没有稳定的情绪时则应该给予床栏保护或者暂时的约束,避免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2.4定向力训练

主要是对人物、地点、时间等方面给予定向力的训练。于患者厕所以及病房内将醒目、易懂的标志简单的设置,给予多次训练,确保患者对厕所、病房所在的位置能够准确的辨认。和患者沟通、交流时应该将护理人员的称呼、简单的生活知识详细的反复的告诉患者,使患者脑内形成简单的记忆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康复护理时,将天气、地点、时间、日期等反复的告知患者,让患者慢慢的对时间有一定的观念。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判定,根据患者问话程度的差别,选择不同的判定标准。中学以上少于24分,小学小于20分,文盲小于17分。通过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判断,只是对躯体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有着越高的得分则代表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的MBI评分、MMBE量表康复护理后与康复护理前对比,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老年性痴呆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方法以及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如果早期发现疾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给予临床干预,使患者临床发生的不良刺激得到减少,对发生老年痴呆疾病启到延缓以及预防的作用[2]。老年性痴呆疾病具有缓慢病程进展、较长病程等基本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衰退得到减缓。

参考文献

第8篇

方法: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60例,其中80例给予康复护理(试验组),另外80例给予一般护理(对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给予近期和远期的生活质量进行数据记录与观察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完全自理者试验组占84.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是促进其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康复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研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31-01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进展快、病情重、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发病急骤等特点,因此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而该病除了积极地临床治疗措施外有效的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故我们对8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来改善其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现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在2009.9-2012.9从本院选取160例脑卒中患者,且所选患者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对具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给予排除,本次研究试验组80例脑卒中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5-67岁,病程3天-8天,脑卒中分类:脑梗塞62例脑出血18例;对照组中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2-70岁,病程2-8天,脑卒中分类:脑梗塞58例,脑出血22例。

1.2 观察方法。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观察。选取80例给予康复护理(试验组),另外80例给予一般护理(对照组),对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神经功能的程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3 护理措施。两组脑卒中患者均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和神经内科的相关治疗,且试验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给予康复护理[2]主要包括体康复护理包括:①良肢位摆放;②转换;③轮椅转移;④更衣训练;⑤进食指导;⑥清洁指导;⑦安全防范;⑧并发症护理;⑨心理护理。在维持期(病后4~6个月)康复组患者回到干休所或家庭后,由康复护士上门指导三级康复,内容包括: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②家庭环境改造指导[3];③专科康复训练指导[4];④饮食护理;⑤用药护理;⑥并发症护理;⑦安全护理;⑧照顾者自我心理调节。

分别于康复护理前、1个月末、3个月末和6个月末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uality ofliving,QOL)[5]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表包括躯体功能(穿衣、排便、饮食、洗澡、上楼、娱乐等13项)、社会功能情况(与朋友交谈对新闻时事的关心和兴趣、乐于助人等7项)、物质功能(经济收入、家庭负担、事业工作)、心理功能(做事思想不集中、责备自己、感到孤独、无故发脾气等)。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观察研究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且计量资料数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分别采用t检验和U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见表1所示。

3 分析

作为脑血管疾病之一的脑卒中往往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其致残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偏瘫、吞咽障碍或是语言障碍等,因此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所以脑卒中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康复护理对其机体的功能恢复来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其能够完全自理的占到85.56%且较一般护理效果明显。同时实施康复护理的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均较一般护理者明显(P

参考文献

[1] 闫青,刘峰.安全教育与家居环境改造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46-947

第9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临床疗效

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以及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常规护理方法效果往往不佳[2]。我院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为(45.56±1.3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38~63岁,平均年龄为(45.06±1.3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为(45.98±1.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护理标准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需要按照如下几点进行护理:

1.2.1心理康复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的过程中,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往往是表现为神经功能的缺损,例如失语以及偏瘫等情况,因此患者会出现较多的消极心理等情况。针对这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以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同时针对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也需要注意耐心的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的情况,帮助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够帮助患者的家属能够积极注定的配合治疗。

1.2.2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 都与神经内科患者往往会出现有较多的并发症,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患者的致残率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运动相关功能进行康复护理。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联合针灸理疗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同时需要注意到保持患者的肢体功能位置以及相关的被动位置,并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关节活动的相关方向以及范围等对患者进行被动的活动,并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处理,帮助患者进行多种日常的训练,同时针对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让患者进行低脂以及低盐的饮食。

1.3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适发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有轻微不适发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或加重,出现严重不适。同时需要记录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满分为1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表2。

3讨论

内科是一个临床医学的专科,是所有其他的临床医学的基础,因临床医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对于患者而言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神经内科而言,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而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CT、MRI、PETCT、ECT以及TCD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3]。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方法对于患者的正常治疗以及患者身体的恢复极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5.03±1.26)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临床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康复护理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在临床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岳高杰,黄娟,程瑞莲,等.神经内科年轻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