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20:49
导语: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是实行一切目标的前提条件,尤其初入职场的新人势必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没有强健的体魄不要说表现优异就连完成任务都会很困难。现在很多关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报道见诸报端,例如小学生在运动会开幕式期间就纷纷晕倒等等。由于过度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身体锻炼让很多学生的身体羸弱,在学校里就经常病假不断的学生很难想象如何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就业方面则主要是情绪易波动、抗压能力低,人际协调能力差,企业需要的是具备平和心态、集体观念强、善于与人合作的员工。
2.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也可称为职业道德。说到敬业就会让人联想到吃苦耐劳,说到职业道德就会让人联想到行业规范。实际上这其中的含义远不止如此,敬业精神或职业道德表现在职场人的身上应该是对本职工作的一种全力以赴的态度。不论本职工作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如何都抱着积极、负责甚至享受的态度去对待,事无巨细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有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时刻准备着跳槽,对每一个现职工作都诸多抱怨,总是幻想着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入职很久却没有多少职业积累。缺乏忠诚和归属感的人,永远只能游离在职场的边缘。
3.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指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道道理有先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的研究。所以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它专业的技能,每一行也都出过本行业优秀的人才。职业技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粗通、熟练、精湛。以机械专业为例:粗通专业技能的人只能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还可能会经常产生废件,熟练工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加工任务,而技术精湛的技工可以完成高难度机件加工并且独立开发和设计新的产品。只有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才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精英。
1.启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入大学校门后就开始发胖,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认为终于考入了大学,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了,没有了压力充分放松之余食欲也增加了,所以吃成了小胖子。“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很多大学生认为考大学就是学习的目的,考上大学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玩了,至于大学毕业之后又将怎样却极少考虑。有调查表明,50%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没有规划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在临近毕业时倍感压力。因此,应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课程纳入教育体系,在入学初期就应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与就业的联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思考学习的目的,思考大学生活的意义,明确自我,了解自我。自我主要包括自己的个性、气质、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势与劣势。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能为社会做什么,社会又能为我做什么。根据这些来综合地评定个人的发展方向和职业范围。
2.校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独生子女的生活让很多学生在家庭中受尽宠爱,有些甚至是溺爱,这让他们缺乏独立意识、责任心及合作精神。日常的习惯会自然而然显露出一个人的素质状况,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从一点一滴去修正他们生活中的坏毛病同时也发掘他们美好、优秀的一面。其次,设立相关部门专门引导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如设立就业指导部门及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结合社会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学校的教学安排以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在实践中尽快转化为个人的专业技能。学校的教学的过程中还可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学生考取专业认证资格提前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工作不好找”,毕业生在说,家长在说,很多的人都在说。而事实当真如此吗?企业不需要员工吗?社会不需要新鲜的血液来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毕业生所能给予企业的是否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希望新入职的员工能够迅速接手工作,能够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去创造新的业绩,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与同事和睦相处、合作无间。所以,当一个大学毕业生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去企业应聘时也许就会因为某方面的不足而碰壁。如果对于应聘的工作各方面期望过高的话可能会更加受挫。要学生完全适合企业的要求单纯依靠学校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首先学校应开通渠道与企业合作,在教学上更贴近企业用人的要求。其次,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接触社会,如假期社会实践、节假日校外打工、社会公益活动等等。最后,从入学开始向学生强调了解企业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网络、媒体、社会实际接触多方面的认识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性培养是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评定,越来越偏向于学生的“职业素质”。面对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困境,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出击,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类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普遍问题
1.1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现象。对职业素质教育不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没有开设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因而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人文等问题。[1]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在大三的时候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授课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对职业有了简单的认知,而对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却寥寥无几。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班,较大一部分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建立完整的职业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未能相融合。
1.2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含糊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它既要学生能够掌握适应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又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本专业的个人内在素质。目前,在高职学生的职业认识中,众多学生都存在着“技能至上”的现象,学生认为,在学校只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就能够谋取一份不错的职业。而对于职业素质的认知却处于含糊状态。面对就业时,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随意伪造个人简历,对于职业的选择过分关注于薪酬待遇和工作地点,工作不踏实。笔者调查了部分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最关注的问题是“我每月的底薪和提成是多少?”“4S店在哪个位置”等。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业时,会出现“一山望着另一山高”的状况,随意和企业毁约。用人单位的人事流动频繁,让用人单位伤脑筋。
1.3教学模式简单、方法单一
部分高职院开设了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授课的方式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没有将本专业独有的职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缺乏职业文化的熏陶,授课效果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专业教师能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授课,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一般都在校内,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不能将企业的职业素质文化有机融合到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缺少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效果都无法达到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1.4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给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文件中指出了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它覆盖的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综合性高,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及社会技能外,还应对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在高职院校中符合这种要求的专业教师极少,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授课教师大多数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或思政课教师,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实践经验都有限,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为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进行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职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改革的根本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以校企合作为载体,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切实将职业素质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结合《关于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针对职业对从业者具体要求,加强职业素养训练,以此提高学生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3]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例如我院就提出了“崇德、尚能、精业、有为”的人才培养目标。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的关键
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教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观态度和课堂实施效果直接决定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效。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双能型”的职业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全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为平台,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形式不同的国培、省培,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兼职式”的方式,(1)“走出去”,选派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以提升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采用轮岗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探索并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教师通过在企业的顶岗,结合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文化优化素质教育模式。(2)“引进来”,创新机制,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从企业引进具有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型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高职院校还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将课堂的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进行相融;定期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3)聘请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加深师资队伍的广度和深度。我系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聘请了大众、别克、吉利等4S店的销售经理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将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引进专业教学,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对接。
2.3建立评价体系是改革的保证构建
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不仅是学校自身之任务,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之要求。[4](1)建立技能等级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高职的学生除了专业技能评价考核,还应增加职业素养评价考核。并将考核工作放在真实的工作场所或者模拟的工作场所进行,避免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脱节。例如:对于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技能考核中要充分体现4S店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严格按照6S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我们的学生带入4S店,由企业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感受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考核要求,并将其转换为学生在校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起专业知识、技能考核、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2)建立教师共享式评价体系。学校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是直接培养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职业特色的诠释、企业文化的讲授、职业道德的养成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明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将职业素养的提升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评估,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使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
3结束语
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的“硬实力”,而职业素养则是高职学生的“软实力”,二者不可替代,互为补充。高职院校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还需要广大职业院校和职业技术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18-1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2006:1.
[3]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0-81.
【关键词】高职 通信专业 职业素质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53-03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在通信行业中的体现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每一个工作岗位最基本的规范和约束,在通信行业中则集中体现为“三不动、三不离、三不放过”。检修前不联系好不动、对设备不了解清楚不动、运用中的设备不动等“三不动”是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基本工作规范;检修完不复查试验好不离、发现故障不排除不离、发现异状异味异声不查明原因不离等“三不离”主要体现劳动态度和奉献意识;事故原因不分析清楚不放过、未定制度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等“三不放过”着重反映责任意识的要求。职业道德是在长期职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道德,通信机房中的保密制度、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等都属于通信行业职业道德的范畴。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或经验,通过练习或实践而形成的复杂的操作能力,可以按一定方式进行练习或在实践中通过行为模仿逐渐形成,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由此可见,职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隐性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下通过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根本无从实现,需要一个全面、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二、高职通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依托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新内涵,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将企业力量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据此思路构建的通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职业标准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映射到具体的实施载体即课程中,并重点在课程中体现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隐性知识”的要求。融入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考核方式,在考核职业技能的同时,突出对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评价和量化。面向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技能训练,是专门面向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开展的综合性、系统性训练,并且最后完全从企业的视角进行综合评价,即通过能否获取相应的证书来进行评价。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的生产性作业,是整个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中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将专业学生完全置于实际工作岗位或实际工程项目中接受实战锻炼,对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进行综合检验的同时也是一次综合性的系统训练。
图1 通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架构
三、高职通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实践
以下主要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进行阐述。
(一)与通信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素质的要求
依据所面向的铁路通信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高速铁路通信岗位标准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把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职业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逆向构建出以符合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将职业素质培养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在制订与执行整个教学计划的始终;把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并将学生职业素质形成全过程的各项活动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体系。
首先,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以通信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为依据,本身就融入了职业素质的内涵与要求。其次,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均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在“做中学”,能充分实现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最后,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专业学习指导、专业综合实践等课程,专业学习指导课以讲座的方式开设,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开展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发展前沿、现场岗位要求、学生专业发展定位等方面的讲座,使专业学生在认知职业素质要求的同时,找到合适自身的专业发展定位。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方式灵活机动、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由学生抽取课余时间完成;主要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发展定位选择,在专业相关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规定工作量的生产性作业即可。
(二)基于过程的课程考核责成学生修炼自身职业素质
将通信行业职业标准的要求转换成考核要求,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转换成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促使学生修炼自身职业素质,具体的实现途径和措施包括:
其一,借鉴职业资格标准中对考核鉴定方式和规范的要求,开展基于过程考核的评价方式,在全面考核操作能力等技能之外,强化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等“隐性”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如通信线路与综合布线课程的任务考核中,就安排有两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接头盒中光缆的接续,同时对工作场地的清理、过程中对工器具使用和爱护都体现在了考核评分标准中。
其二,借鉴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程序和流程,最终在课程考核中体现为任务工单的形式,考核亦加载在任务工单的执行过程中,考核内容涵盖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如传输系统组建与维护课程,完全模拟企业现场来设置工作任务,从故障受理、故障排查到总结分析,全过程的考核均体现在任务工单中。再如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的考核,在按前述思路贯彻过程考核之外,在最后的试卷考核中,也完全模拟了国家通信工程概预算从业资格证的考核模式。
将考核鉴定的权限完全交给企业,企业按照在岗从业人员或“准员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价。如专业所开展的多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核认证,最终的评价完全由企业掌控。
(三)面向职业资格鉴定的综合技能训练重点训练职业技能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广西区通信管理局的磋商,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学生从2007年起可以参加线务员、通信终端(移动电话)维修员、电信营销员等三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2011年,通过与中望公司等企业合作,又新开发了工信部通信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专项技能证――通信勘察设计师和网络设备调试员(高级技能证)的考核和认证。种类齐全的职业资格证或技能证为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其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定位;职业资格证或技能证与专业课程学分之间灵活的互换机制,在促进专业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充分调动了专业学生职业认证的积极性;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培训内容、与工作现场接轨的实训环境、教学做一体的训练模式,使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数和获证率逐年攀升,2012年的专业学生考证人数接近260人次,近年均保持在95%以上。
(四)依托实训基地开展的生产性作业是对职业素质的综合检验与锤炼
其一,与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柳州联通公司、柳州电信分公司合作,组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移动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联通营业厅、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电信营业厅三大运营商营业厅。营业厅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经营、企业监督的运行机制,即营业厅的运行管理和日常运营均有专业学生完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只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其二,利用学校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室现有工器具和设备,与工程公司及电信网络代维公司合作,组建通信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队,承接实际通信建设工程项目。近年承接和实施的项目类型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前往铁通柳州分公司的各分局协助宽带安装与维护;承接柳州市广播电视局的光缆接续工程;承接完成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学生宿舍楼网络工程测试项目。
其三,依托学校相应的专业实训室组建通信终端测试与检修车间,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目前涉及的业务包括手机维修和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终端维修,曾为中国铁通柳州分公司、中国铁通北海分公司维修多批IC卡电话机。
其四,整合三大运营商部署在学院的在网运营设备,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联合共建三个生产性实训室,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专业学生协助企业进行机房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四、高职通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实践成效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实施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如下:
其一,专业学生素质高,品质过硬。2008年冰灾期间,该校30多名通信专业毕业生在桂林地区移动基站连续值班达半个月之久,获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与赞誉;2011届毕业生黄昌龙在广铁集团2012年度技术比武光缆接续及测试项目获得全段全能第一名,同届毕业生黄任福在2013年度再次获得第一名;近3年被南宁铁路局南宁通信段录用的毕业生已有20人担任工班长职务。
其二,打造出一支技能明星队伍。2010年以来该校通信专业学生参加区内外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3项,获奖34人次;2010年参加工信部主办的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和网络优化单项第二名,是广西区内高职通信类专业首次获奖;2010年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项目获一等奖,实现了广西区内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其三,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扩大专业吸引力。一方面,专业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能力,受到铁路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达到97%、一次签约率保持在95%以上,有80%以上的毕业生被分配到铁路企业和相关企业工作,多家企业与专业开展“半订单”和“全订单”培养,现已完成订单培养20多班次。另一方面,专业的“品牌特色”效应逐渐显现,在为广州地铁培养了3届“半订单”学员之后,青岛和厦门地铁慕名而来洽谈合作,该校现已成为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唯一“全订单”培养通信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周群.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案例阐述[J].高教论坛,2010(10)
[2]首珩,陈维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5)
[3]刘功民.高职教育“企业本位”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
[4]邱同保.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J].职教论坛,2009(8)
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的方法
(一)提高老师人文素质,以老师为榜样
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他们与老师的接触是最为频繁的,因此老师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对于音乐高校老师人文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学生都可以体会到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气息,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人文修养来不断地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子,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有了追求的方面和前进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对于音乐高校来说,他们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挑选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音乐专业教师,如果学校的招收人数不断增多,学校依然应当认真的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音乐专业老师,学校在后期还要对教师进行一些培训,给与老师外出进修的机会,也可以在各个音乐专业学校之间进行相互的密切交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加大对于音乐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学校应当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二)增强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
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不断地进行人文课程的渗透,将音乐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尽量的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接受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想要加强这种学科的互动性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学校建立相关的制度来维护,为音乐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需要将音乐课程和人文课程相互融合,将需要对于音乐专业课程进行一定的简化与合并,例如:对于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外国音乐史》和《中国音乐史》,我们可以将其合并为《中外音乐简史》,然后在其中添加人文性的元素,让该部分课程更加具有系统性。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大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由于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课程也是非常少的,增加人文课程也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让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对音乐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
学校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可靠途径,音乐可以让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提高,因此音乐也可以说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部分,但是现在的许多大学都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技术传授给学生,这种看待音乐的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音乐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可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音乐优秀人才,不可以将音乐教育功利化和工具化。学校可以给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并且在开展校园人文建设时要具有针对性,营造好的人文氛围,如;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人文化的规划,校园建筑具有人文气息的命名以及校园园林的人文化设计,并且在其中融入艺术元素,让音乐专业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于他们的关注,彰显出本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创建校刊、校报、校园网络等媒介来不断地向学生宣传音乐专业文化以及人文素质,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实现同步发展。
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音乐专业学生课程改革
首先,学校要对音乐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内涵和综合素质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让老师们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老师加强对于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专心培养,学校在设置相应的音乐专业课程的同时设置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在气氛活跃的选修课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可以选修各种语言课程,这让学生对于外国音乐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掌握了一门基础的语言,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也会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同时对于选修课采取学分制,每个学生至少拿到两个学分,选修一门拿到一个学分,如果有些学生对于选修课中的一些课程非常感兴趣,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修多门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方式改革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对于一些音乐专业学习能力较高而综合素质偏低的学生我们要具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合作学习法的使用中,学生之间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他们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更加的能够懂得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的音乐活动,在不断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终身难忘的一次宝贵经历。
(三)当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良好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被应用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中,他们对于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的需求更加突出,学生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软件、音响技术、音频编辑设备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多媒体制造能力。在现代先进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的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学生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以求适应各种先进设备的操作要求,学生在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会让他们的对于现代新型设备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相关文章:
1.用什么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大学生音乐素养
2.大学生音乐素养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3.浅谈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商务英语;职业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GG0347);黑龙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138B)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
从外贸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来看,比起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等"硬"素质,要求更多的是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诚信敬业、团队合作、责任感等"软"素质。可以看出,具有较强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就业竞争力越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想能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出真正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商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灵敏的商务意识、良好的身心素养、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跨文化沟通、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
商务英语课程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涉外商务岗位职业能力的主干核心课程,对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涉及本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
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要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形象和教态,以引导学生改善和提升在商务工作中的个人形象和工作态度;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和人文素养。
此外,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指导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双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深入行业企业实践,以丰富专业领域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教育的能力。
2.教学内容渗透商务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涉外商务沟通中,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技能,同时要时刻体现职业素养,能够应对商事活动中不同社会价值观、文化习俗等非语言因素,避免在商务沟通中出现误解和冲突。在商务交流中各国所体现的文化类型略有差异,特别是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喝行为模式方面。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二是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三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2]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求学生学量的商务专业词汇、表达方式、商务知识以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外,还要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中西商务文化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涉外礼仪,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3.情景教学,设置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
结合不同学习情境设计商务场景,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形成浓厚的国际商务活动气氛,展开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商务情境之中,感受商务交流背景,投入工作情景,从职业高度自我约束,积极参与互动沟通。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进入"从业者"的角色,遵守职业规范,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让学生用企业的用人理念及要求,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接受、习得。[3]这样,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和训练的的技能在实际商务环境中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体会了商务工作,激发了职业兴趣,提升了职业意识,主动养成了职业素质。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在商务英语课堂上,要严格常规管理。明确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严格执行课堂规定,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用英语进行沟通,保持教室环境卫生整洁,学习资料、工作素材、复习资料按位归放,书面作业整齐规范、按时上交等,在课堂中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提升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客观上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
5.小组学习,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能力是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非常看重的一项要求。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组建一个模拟公司,小组即公司团队,小组协作,共同经营,根据学习情境的任务分配成员角色。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工作中多看多学多沟通,互相理解、沟通、配合、帮助,取长补短,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共同完成小组任务。让学生体会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才能做出更好的工作成绩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虚拟的公司里培养了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6.利用考核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
一方面,在考核项目中加入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可以把考核项目重点放在职业素质养成上,如仪容仪表、商务礼节、资料的整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适当增大在考核中占的比例;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减少所占比例。在客观上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加入职业证书考试的内容。"双证书"是校企链接的桥梁。[4]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证书中比较受到认可的是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证书。将技能训练和考证环节相融通,拓展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掌握职业知识、具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健康职业身心、形成职业规范、树立职业形象,真正实现为岗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9).
[2]赵建玲.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及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技能竞赛;环境专业;高职;素质培养
现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就业率一直比较低,很多用人单位都需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大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学习到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所以,在高职院校中一定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环境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技能竞赛,技能竞赛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中更加有方向感。
一、技能竞赛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复合型的知识
很多高校组织技能竞赛,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将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知识加以整合,在竞赛中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环境专业的学生在技能竞赛中,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设计的作品进行提炼和加工,再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将理论知识与亲身的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得扎实,同时也让环境专业的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有的放矢。
二、技能竞赛在环境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在技能竞赛中,他们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又会有新的认识,他们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到盲点,分析自己离专业水平的距离。环境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能够发现自身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够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还是存在盲区,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的工作中,在竞赛中,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要将知识迁移,这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应该运用哪方面的知识,尽管知识都在头脑中,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当一个方案被设计出来后,学生已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都在头脑中思考过一遍了。
三、技能竞赛在环境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只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然而,在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参与到实践中的机会比较少,通过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在设计比较中,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设计,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出优质的作品。
四、技能竞赛在环境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要面临很多问题,所以,学生要想克服困难,就必须树立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现在,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这就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都是以实践为主的,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机会,充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现状
1、以问卷形式对辽宁部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00%高职学生认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对自己非常重要,希望在校期间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调查表明:在身体素质方面,16%能轻松达标,76%通过努力能达标,8%不能达标;在心理素质方面,74%能自我调解,21%借助外力来平静心情,5%无法克服心理落差;在自信心方面,72%认为自己能行,24%需要他人鼓励做事,4%不敢尝试新任务;在沟通方面,70%善于沟通,26%被迫沟通,4%封闭自己。在合作方面,66%能积极配合,34%能配合,但不积极;在吃苦方面,30%能在困难面前坚持到底,60%能坚持一半,10%见困难太就回避;在创新方面,49%在做事时能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51%完成了事,不对事情进行新的探索;动手操作方面,28%认为能力强,效率高。68%认为操作能力一般,4%认为操作能力差;组织管理能力方面,26%认为管理能力强,60%认为管理能力一般,14%认为管理能力差。;适应社会方面,59%能很快适应新环境,37%能逐渐适应新环境,4%出现适应期较长;表达能力方面,33%善于表达。63%表达能力一般,4%不会表达;社交能力方面,36%认为能力强,59%认为一般,5%认为不会社交;竞争合作方面,80%认为能竞争与合作,10%在竞争中不能合作,10%竞争合作意识差。
3、调查结论与建议:(1)辽宁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规划和监督。(2)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表现一般为58%,较差为7%,较好为35%。高职学生普遍希望在校期间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3)沈阳市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有待提高。(4)建议各高职学院开设拓展训练课,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拓展训练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素质、能力的提高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实践是源泉。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力是在人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吸收他人的智慧和成功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做人做事的一种“本领”。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是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的一种体验性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以拓展训练教学为途径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拓展训练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1) 提高力量素质:在攀岩和抱石项目中,练习者需要重复的抓握、蹬踏,以最短的时间到达至高点,因此,需要运动员快速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变化,从而促进了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的增强。
(2)提高耐力素质:在远足项目中,需要练习者长时间的行走,特别是负重行走和山路行走,能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耐力素质。
2、拓展训练能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
(1)减少心理压力:在拓展训练中,培训师常说要忘掉三件事,分别是年龄、性别、职务,强调活在当下。实践证明,通过拓展培训,能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人理性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拓展训练项目以团队活动为主,能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形成团结奋斗、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拓展训练能培养高职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参加拓展训练可以培养人的团队精神,熔炼团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如“电网”项目,大家要研究资源的合理运用、人员的分工、责任的兼顾、任务的细节等,项目完成后,使成员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大大提高。
4、拓展训练能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拓展训练的重要内容。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项目是在非常规条件下完成的。例如,“盲人方阵”,全体成员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进行沟通,倾听他人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一致而完成任务。项目过程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拓展训练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创造力
(1)拓展训练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训练就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每个项目对人的心智都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在特定的情境中,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挑战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2)拓展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展项目多数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设计的,例如“罐头鞋”,在活动中没有人教你怎样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团队每个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训练给了人们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6、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果断、自信、敢为的优良品质和克服心理恐惧的能力
在拓展训练中经常听到“我行”、“我是最棒的”、“我要挑战这个项目”、“好”等这样激励的言语来提高自信。同时,训练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各种困难,挑战恐惧心理。例如空中断桥项目要求学生在8米高的地方从一块木板跳到另一块木板上。任何人站在上面都会感到恐惧,此时能否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果断、勇敢地跨出一步,是获得成功的关键。这个项目给学生留下最深的感悟是:“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实处,在体育教学中,以拓展训练为途径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陶宇平,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89-295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一种针对职业岗位的专门教育。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也是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如何使经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深度均不够,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不重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缺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竞争观念。因此,深化职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探讨如何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职业素质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等。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意义
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其重要性表现在: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它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在校大学生,实际是“半个社会人”,他们从进入大学校园那刻起内心深处已在为未来做打算,但遗憾的是,这种打算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并不是职业的素质培养。当前,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在知识能力上顺应时展、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的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在加强综合职业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架构合理、覆盖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职业素质培养的立足点在于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成才就业,这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三、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注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①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观念;强化规则意识,树立精业思想;倡导诚实守信,全心奉献社会。②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新生入学后,要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他们很好地了解本专业行业的特点,明确要从事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培养职业创造能力
职业创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业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实训、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求职创业必备的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3.以心理辅导为牵引培养职业心理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坚持教育、辅导、咨询、服务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四、探索合理的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并重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专业能力可以用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的办法来认定,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靠职业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环境条件来培养。总之,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显著提高,有利于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坚持在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素质要求,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让学生成为职业素质教育成果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陈国荣,杨曙光.职业素质的构成与作用分析[J].新西部,2007(24).
以用友公司对初级财管岗位人才要求为切入点,围绕信息化时代下的企业最为看重的人才职业素质,通过分析、比较教育界与企业界对职业素质的理解,将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意识)等两块内容,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
职业素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已经从传统的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进行转变,即步入了所谓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的时代。“两化”的融合催生出了有别于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企业,它将信息化融入企业本质,成为既具有先进发展方式,又具有基业长青能力的企业。根据最新的行业统计数据,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比例已达到91.2%,未来几年,信息化人才需求量约1500万。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化时代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把握就业机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企业又到底期待怎样的人才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一、用友新道的“人才观”
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管理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用友集团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19日,它以“建设与实践高品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个人及组织能力与绩效”为使命,致力于我国管理与信息化人才培养与服务,因此它在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这一问题上最有发言权。谈到“用友人才观”,该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延生先生曾多次在他的公开演讲中强调,对企业尤其是信息化企业,“人才是第一位的”,因为“公司成长与业务发展建立在员工素质和能力持续提升基础上”。具体到信息化企业对初级财管人员的需求,用友公司总结为“五种期待”和“两项技能要求”(如图1所示)。其中,五种期待包括:一是理解业务,二是掌握工具,三是擅长沟通,四是遵纪守法,五是勤奋稳定;两项技能要求,既包括手工业务处理的动手技能,还包括信息化业务处理的动手技能。从图1不难看出,信息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科学”层面的体系化知识结构(包括公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和综合应用知识),以及“手艺”层面的实战化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业实验和综合实践)以外,更重要也更核心的是要有全面化的职业素质,即所谓的“艺术”层面的能力提升。“用友新道”高级副总裁马德富先生将上述“全面化的职业素质”分解成了四块具体内容:一是学习与创新能力,二是有效沟通技能,三是团队影响力,四是服务客户的精神(如图2所示)。可见,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重视其知识和技能水平等硬实力,还有其更深层次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高职财经类学生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下苦功夫去修炼自己的这一软实力。
二、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启示
综观国内教育界专家给职业素质所下的定义,绝大多数都把职业知识和技能(有些简称为“职业知能”)纳入了它的范畴,这与前述以“用友”为代表的企业界人士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偏差。笔者比较赞同实务界人士的观点,即应把职业素质与职业知能区分开来,进而将职业素质划分为以下两块内容:一是职业道德修养;二是职业精神(意识)。其中职业精神(意识)又可细化为学习与创新能力、理解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以及身心素质水平等。
(一)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是指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高职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开放的人生阶段,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认同感强,因此高职教育应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学生真正成为职业人之前就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道德品质。
(二)职业精神(意识)
职业精神(意识)是指从业者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的思想和观念。人们的行为都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的,只有形成了正确的职业意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行为。
1.学习与创新能力。
被誉为“学习型组织之父”的彼得•圣吉,在他的“21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中提出:“未来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的组织’。”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才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此外,从业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走在经济发展的前沿,以适应行业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从而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理解与沟通能力。
沟通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尤其是能得到被他人理解的沟通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员工做了很出色的工作,但却因为不会沟通而无法让更多人去理解和分享,其自身成就感也会大打折扣。
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
原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里说:“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如今,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所以精诚团结是营造组织内部成员共生共赢的重要条件;不仅如此,一个能与他人愉快合作的人,其决策判断、协调安排、解决问题等能力也不会太差,并会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迅速成长为组织的管理者。4.身心素质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职业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做“本钱”和健全的心理做“脊梁”,就很难胜任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
三、培养措施
(一)深化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文化,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的总和。企业在信息化时代特别强调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而员工的职业道德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文化相互协调。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比较单一和刻板,很少把它与企业文化结合,因此让学生普遍感觉像“填鸭式”的教条灌输,心理难免产生反感甚至是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对信息化时代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浸润优秀企业文化,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理念加以提炼与总结,可以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融合多种教学法,营造职场氛围,强化职业精神(意识)
为了营造职场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意识),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就应从单纯讲授式的教学中挣脱出来,采用综合式的教学法方法,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即以职业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在教学中根据项目内容灵活地将多媒体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
(三)课外活动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职业素质
课外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教育的同时所进行的、课堂之外的学校活动,如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虽然目前高职院校经常会举办一些学生活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专门人员的管理和引导,这些活动往往不能达到锻炼学生职业素质的真正目的。鉴于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并配备富有活动经验的人员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指导与监督,同时充分鼓励、动员学生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张翔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0,(1):42-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4]吴广林.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