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设工程初级

时间:2023-06-13 16:08:15

导语:在建设工程初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设工程初级

第1篇

一、我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现状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类种畜禽场275个,其中种猪场132个,存栏种猪4.45万头;种牛场5个,存栏种牛2612头;种羊场41个,存栏种羊12195只;种禽场84个,存栏种禽254万套,其它种畜禽场13个。这些种畜禽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良种畜禽33278万头只;全省有国家级种公牛站4个,存栏采精公牛185头,年可生产优质冻精385万剂;家畜人工授精站点5386个,年冻精配种达460万头只,初步形成了育种、扩繁、推广相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框架。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全省共有畜禽品种60个,其中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的有22个。采取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南阳牛新品系选育和开发、固始鸡家系选育和开发、卢氏鸡的品种选育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固始鸡和固始笨蛋已成知名品牌,远销十几个省。

引进国外良种畜禽的数量迅速增加。1998年以来,我省共引进种畜禽61批次,引进各类种畜禽36.84万头只,极大地丰富了我省良种畜禽品种资源,加快了畜禽良种化进程。

畜禽良种覆盖率和出栏率明显提高。良种工程建设推动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畜禽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2003年,全省猪、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76%和88%,比1998年分别提高了11个、6个和8个百分点;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127.6%、49%和111%,比1998年分别提高了4.1个、6.5个和9个百分点。

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初具雏形。良种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的形成,为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中原肉牛带、中原肉羊带、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豫东平原奶牛养殖基地、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豫东南水禽生产基地、豫北肉鸡生产基地和、豫南优质黄(麻)羽肉鸡生产基地等优势畜产品产区。

我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供种能力不足。我省现有种猪场年供种能力42.6万头,缺口87.5万头;种公牛站年可供冻精385万剂,缺口665万剂;种禽场年可供种禽3.3亿只,缺口2.6亿只;种羊和奶牛缺口更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育种手段落后。大多数种畜禽场生产条件简陋,生产水平较低,育种进展缓慢,依赖从国外引进良种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三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滞后。由于省级没有保种专项资金,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难以维持,处于种群减少、遗传特性退化的状态,个别品种濒临灭绝。四是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种畜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增加了生产的盲目性。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畜禽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增加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建立与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不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利用畜禽良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加快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模式,推动畜禽良种产业化进程,实现新时期畜禽良种繁育建设的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1、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到20*年,新建种猪场112个,扩建102个,新增供种能力87.5万头;新建种牛场4个,年供优质种公牛600头,扩建四个种公牛站,年新增供种能力615万剂;新建种奶牛场达到20个,种奶牛存栏达到20000头,年新增供种能力8000头,胚胎移植能力达到10000头;新建种羊场60个,年新增供种能力10万头,冷精配种能力达到500万头;新建种禽场达到103个,年新增供种能力2亿只。

2、畜禽良种生产性能。

生猪:生长育肥期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料肉比3.0以下,瘦肉率65%以上,商品猪出栏率135%以上;

肉牛:18月龄体重从36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屠宰率提高到60%以上,胴体净肉率提高到50%以上;

奶牛:成年母牛头均产奶量提高到5500公斤以上,乳脂率在3.4%以上,乳蛋白率在3%以上,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牛奶体细胞数在10万以下;

肉羊:6月龄活体重达到40公斤以上,屠宰率提高到50%以上,胴体净肉率提高到50%以上;

蛋鸡:存栏蛋鸡年产蛋量16公斤以上,料蛋比2.5以下;

肉鸡:6周龄体重2.5公斤,料肉比2.0以下;

肉鸭:

3、品种资源保护:新建或扩建品种资源场12个,活体保种基因库1个,对现有60个品种分别进行保种场保护区或基因库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有效保护率达到70%以上。

4、种畜禽质量测定:新建奶牛测定中心和种猪测定中心各1个,测定能力达到每年500头。畜禽原种场和大型畜禽良种企业全面实行场内测定。通过建设种畜禽测定站,完善场内测定设施,提高生产性能测定能力和育种水平。

经过五年的建设,组建大型育种企业集团1-3个,种猪、种牛及其冻精除满足本省需要外,面向全国供种;种羊、种禽基本满足本省需要;奶牛紧缺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全省畜禽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种畜禽质量监测得到加强,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体制和机制改革明显进步,科技水平较大幅度提高,形成布局合理、监管有效,运转灵活的畜禽良种工程体系。

三、良种工程二期建设规划方案及内容

(一)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1、猪

围绕提高生猪及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不断提高养猪业的整体生产水平;完善养猪业支撑、服务体系,重点加快种猪场的完善和提高,建设猪人工授精中心站,使种猪繁育体系的结构、布局和规模更加合理,并逐步组建我省的种猪育种企业集团。

扩建现有2个原种猪场;新建2个原种猪场。每场基础母猪达存栏600头以上,主要是种猪引进、设备购置、场内质量测定和环境保护等。

新建一级种猪场10个,使我省一级种猪场达到24个。鼓励有条件的原种猪场和一级种猪场开展联合育种,促进优良遗传资源的共享,提升我省种猪选育水平。

新建二级种猪场达100个。扩建二级种猪场100个,主要是猪舍改造、购置设备、环境保护等。

建立省级猪人工授精中心站1个,主要包括种公猪引进、猪舍建设、采集、检测、运输、储存设备购置,同时建立配套的人工授精网络。

到20*年,使我省种猪场达到243个以上,供种能力达133万头,新增供种能力87.5万头。

2、肉牛

利用现有资源组建肉牛育种企业集团。建立肉牛育种场,通过选育提高种牛生产性能,为全省及全国种公牛站提供优质种公牛;对南阳牛、郏县红牛开展本品种选育,并引入外血进行改良,通过横交固定,培育出适合我省省情的肉用牛新品系;逐步开展肉牛遗传评估,应用现代育种手段,不断提高种牛质量。

建立西门塔尔、夏洛来、德国黄牛、安格斯牛等4个肉牛繁育场。

扩建和完善省肉牛繁育中心、洛阳、南阳和许昌4个种公牛站,使采精公牛存栏达到665头,主要建设内容有:公牛引进更新,牛舍扩建,细管冻精设备及相关仪器的购置配备更新。

新建人工授精站点l000个。

到20*年,使我省种牛场达到5个,年供优质种公牛600头;种公牛站供种能力达到1000万剂,新增615万剂。

3、奶牛

加快奶牛良种引进和扩繁速度,提高种群质量;加大奶牛饲养小区和挤奶站建设力度,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大力推广标准化饲养和疫病防治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是加强高产奶牛育种场和奶牛种公牛站建设,开展人工授精、DHI测定、良种登记、后裔测定和冻精质量检测,提高种牛质量和生产水平。

扩建现有2个种奶牛场,使基础母牛存栏分别达到1000头。

新建存栏基础母牛800头以上高产奶牛育种场20个,主要建设内容是:种牛引进、标准化牛舍建设、青贮窖建设、机械设备购置等。

扩建省动物胚胎移植中心,主要购置胚胎采集、性别控制、冷冻、储存、解活及其它必要的胚胎移植设备。与高产奶牛育种场相结合,大规模开展奶牛胚胎移植,全面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以省奶牛繁育中心为基础新建奶牛测定中心l个。

到20*年,种奶牛场达到22个,种奶牛存栏达到20000头,年新增供种能力8000头,胚胎移植能力达到10000头,使我省奶牛紧缺局面基本得到缓解。

4、种羊

充分利用资源和潜力优势,建立和完善种羊育种场;搞好我省地方良种的本品种选育,使其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和延续;利用引进优良肉羊品种,开展经济杂交,提高肉羊胴体重和出栏率。加快肉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新建波尔山羊、夏洛来羊、无角多塞特、杜泊羊原种羊育种场8个

新建种羊扩繁场52个。

新建羊人工授精中心1个。

到20*年,全省种羊场达到100个,种羊存栏达到6万只,年新增供种能力10万只,冷精配种能力达到500万只。

5、家禽

以满足居民对禽蛋、禽肉需要为目的,利用高产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单产水平,提升家禽生产的整体效益;搞好地方优良品种开发,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全省家禽业稳产高效发展。

扩建和完善现有8个蛋鸡祖代场,使其总规模达10万套;新建和扩建肉鸡祖代场各1个,存栏肉种鸡达到8万套。

新建父母代蛋鸡场50个,蛋种鸡存栏达到100万套;新建父母代肉鸡场50个,蛋种鸡存栏达到100万套。

扩建华英祖代肉鸭场,使其规模达到2万套;新建父母代蛋鸭场2个,使其规模达到10万套,基本满足全省商品蛋鸭饲养的需要。

到20*年,全省种禽场达到184个,种禽存栏达到477万套,年新增供种能力2亿只。

6、其他

种兔场的建立,按兔的经济类型建在各自的主产区,与生产需要相配套。

种蜂的繁育,以现有种蜂场为主,扩建和完善浚县种蜂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水平。

特种畜禽良种场的建立,要与市场需求及产品开发利用相适应,控制高代次良种场,杜绝以炒种为目的建场。

(二)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建立省级保种基因库,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对数量少或濒临灭绝的品种资源实行特别保护;在畜禽品种资源原产地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优良遗传性状的遗传力;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新的珍贵遗传资源及时列入省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并申请列入国家名录实行重点保护。

扩建南阳牛和泌阳驴保种场;新建郏县红牛、信阳水牛保种场。

新建槐山羊、河南小尾寒羊、河南大尾寒羊、伏牛白山羊、豫西脂尾羊、太行黑山羊、河南奶山羊、太行裘皮羊保种场各1个,共8个。

扩建淮南猪保种选育场;

新建卢氏鸡保种选育场,供种能力达3600万只;

扩建固始白鹅原种场,供种能力达1500万只以上。

扩建固始鸡原种场,使其规模达到5万只。

新建活体保种基因库1个、新增10个保种区。

(三)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

实行全省统一布局,逐步建立省级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和跨区域性测定中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种畜禽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测定体系。

新建省级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1个,跨区域性测定中心4个。通过场内测定、集中测定和种畜禽拍卖的有机结合,促进畜禽品种选育,提高种畜禽质量。

建设内容主要是测定舍、隔离舍建设,设备设施,遗传评估、软件管理等。

(四)市场与信息网络体系

实行畜禽品种资源和信息共享,科学管理良种繁育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种畜禽生产和市场动态,向种畜禽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价格变化趋势,及时指导种畜禽生产及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建设1个省级信息网络服务中心,18个省辖市建设服务平台并与所属县(市、区)联网,实现全省畜牧系统协同办公。主要建设内容有:设备设施购置、系统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人员培训等。

四、投资概算

*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技术和体制创新力度,为二期良种工程建设提供支撑

根据良种工程二期建设的需要,调整畜牧业技术推广方向和重点,整合技术力量,开展专业化服务。要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解决技术“瓶颈”和育种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利用胚胎移植等高新生物技术,加快良种的繁育推广速度。把常规选育技术和现代选育技术相结合,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遗传评估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加快遗传进展。加快国有种畜禽场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加强重点种畜禽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增强研究开发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育种公司。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提高良种培育和生产的科技水平。成立和完善育种协作组织,开展全省联合育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创立品牌和名牌,开拓国际国内种畜禽市场。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鼓励种畜禽场与国内外育种公司、种畜禽生产企业通过合资等方式建立种畜禽场或开展育种技术合作。积极开展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国际交流,争取有关国际组织和政府间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良种推广应用步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良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良种生产企业和育种公司建立信息平台,通过技术服务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销售量和市场竞争力。有实力的大型育种公司可以与扩繁场和商品饲养基地相结合,走大场带小场、公司加农户的路子,推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保护、培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各地畜牧部门和有关协会要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信息服务体系,搞好良种登记工作,使每个企业的种畜禽生产性能都能上网查询。结合种畜禽测定工作,大力推行种畜拍卖,做到优质优价,推动种畜禽生产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购销和价格机制,加快良种推广应用步伐。

(三)加强监督管理,实施种畜禽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分级建设和管理制度。省里重点抓好地方原种场、祖代场及有关质量检测中心等的建设和管理。省辖市畜牧行部门要做好扩繁场和孵化厂的建设和管理,搞好衔接,确保上通下达,灵活运转;二是建立种畜禽标准体系,提高种畜禽质量水平。制定和实施主要畜禽品种标准、种畜禽场建设标准和种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加强种畜禽监督管理,逐步实现种畜禽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提高我省畜禽良种选育水平;三是严格进出口管理。引进种畜禽必须经过国家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杜绝引进低代次和杂交种畜禽。四是严格执法。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要求,加强对品种资源保护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假冒伪劣种畜禽的查处力度,确保种畜禽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工程造价 初探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of the design phase is a effective means to sav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cost, shorten the period. Proceeded from the view of project estimator,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project co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ject cost and project design,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in project cost of the design, the paper proposes several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cost,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oject cost of the design phas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project cost;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工程造价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极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建筑工程的开始,工程概预算及设计人员如果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那么对工程成本和施工进度控制都将大有好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事与愿违,大部分概预算人员及设计人员都很少考虑从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本文从建筑工程一个概预算员的角度出发,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为以后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及其与建筑工程设计的关系

1、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

建设工程造价的定义是:在建设工程中,对不同阶段的设计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计算,并确定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需要的投资金额的相关文件。建筑工程造价对建筑工程极为重要,它是建筑工程进行投资决策、工程施工控制管理、工程核算及监督的根据。

2、建筑工程造价与建筑工程设计的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的定义: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实施的意图的体现,也是工程项目活动的具体描述。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进行准确合理的设计将大大的节约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而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将会给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建筑设计进行的更加完善。

二、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控制机构设置不合理

工程造价控制机构设置不合理是目前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大部分建筑企业中,工程造价部门和其他建筑相关的职能部门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相应特殊的权力,给出的建议缺乏权威性,这造成即使工程造价部门提供了相关方案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成本和工程进度控制增加了难度,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缺乏统一明确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缺乏统一明确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是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工作面临的又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反映为很多建筑相关单位在制定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只是想当然的制定一个可能与具体情况完全不符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导致进行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工作毫无意义。还有一些单位考虑了实际情况,对不同部分进行了认真的工程造价目标制定,但是这些单独的造价目标缺乏联系,使得对工程成本和进度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3、工程造价控制缺乏内控执行力

工程造价控制缺乏内控执行力是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工作面临的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单位忽视了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意义,在设计阶段即使制定了工程造价目标在实施时也缺乏科学的把握,难以达到设计阶段制定工程控制目标的初衷。加上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落后,导致工程造价控制缺乏内控执行力的情况日益严重。

三、加强建筑工程设计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1、建筑工程设计中注重限额设计制度的构建

作为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限额设计制度在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控制作用的同时,也对工程造价控制大有益处。工程概预算和造价人员想做好工程的限额设计,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打牢固的前提下对专业技能进行提高。在设计阶段进行限额设计制度的构建不仅可以使工程概预算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得到增强,还可以促使其对自身不足加以完善。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我们要注重限额设计制度的构建。

2、在建筑设计阶段选择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在建筑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选择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在设计阶段使用比较多且效果比较好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是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评估的基础上,运用限额设计的思想,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虽然这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是需要对工程设计阶段的概预算、方案估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设计阶段工程概预算更好的实施。

3、构建完善的相关体制

构建完善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相关制度是工程造价控制准确和可行的有力保证。在这些制度中,构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监督体制是重中之重。通过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体制监督体制的构建,可以实现对设计中工程造价规范的同时,减少后续建筑工中出现不必要麻烦的可能性。

四、结论

在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极为重要。我们需要在对目前设计阶段中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工程的成本和进度得到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

1、龙智勇.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0(5).

第3篇

关键词:开发特征;规划设计;布局;规模预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日益紧缺,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正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新的热点。地下公共空间是指向市民开放、用于公共活动的地下空间,包括地下广场、地下商业文化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步行通道以及公共停车库、防灾救灾空间等。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下面就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展开分析。

1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划定

城市重点建设区域是城市最富变化的区域,是城市交通、金融、商业、办公、娱乐、服务、信息等功能最为集中的中心地区。其划定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公共活动聚集点及公共建筑开发强度高和建设量大的地区。

(2)人群密集、流动性强的地区,如大型交通枢纽地区(以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以市内公共交通设施为主体的综合客运交通换乘枢纽)。

(3)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建设区域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区域。

2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特征

重点建设区域的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一方面要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公共性,是服务于公共事业为主的,无论所有权归属如何,其服务对象一定是大众化全民化的;另一方面地下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是商业娱乐、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动态交通(轨道、车行、步行)、静态交通(停车)、市政公用设施以及防灾等社会功能。

3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主要从开发类型、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竖向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为每个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提供依据,以便最终确定每个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范围、功能布局和规模容量。

3.1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类型

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地区规划特点密切相关,地区的建设程度、开发模式以及功能特点决定了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根据重点建设区域的分布以及城市建设、功能布局的特点,规划将重点建设区域划分为老城改造型、新区开发型和交通枢纽型这三大类型。

3.1.1老城改造型地区:主要指老城区的

城市公共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和餐饮娱乐密集区。该类型地下空间以纾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地面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

3.1.2新区开发型地区:主要指正在开发

建设中的城市新区。该类型地下空间有着与地上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落实的优势,地下空间易形成规模化发展,按照地上、地下合理需求,预留公共地下空间,科学定位。

3.1.3交通枢纽型地区:主要指综合交通

枢纽,轨道交通枢纽等交通换乘密集地区,人、车流量较大。该地区地下空间主要以交通功能,商业娱乐配套功能为主,疏散人流和车流,缓解地面拥挤交通,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3.2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功能选择

地下空间功能是城市功能向地下的延伸和拓展,功能的多元化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的产生和发展。地下公共空间功能主要涉及商业设施、交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电影院)、商务办公、市政设施、仓储设施、防灾设施。此外,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选择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3.2.1功能的适用性

城市的总体功能是由整个城市空间来承载实现的,地下空间是整个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其中部分城市功能不适宜在地下发展,因此需要分析与地下空间开发相适用的功能。

3.2.2功能的互补性

功能互补主要指在充分发挥各自空间功能优势的同时,使地下与地上功能空间互补互利,强化区域或地段的整体功能效益。在广场或公园等开敞空间地面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用做停车场或商业空间,既可高效发挥城市广场和公园使用功能,又可利用地面开敞空间将地面阳光、绿化和新鲜空气引入地下,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文物古迹和自然风景旅游区保护地段,开发利用地下交通、服务、商业空间,既保护地面旅游环境,又吸引地上大量游客利用地下空间的各种功能设施。

3.2.3功能的协调性

功能协调主要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必须与地面空间规划相协调,做到城市地下、地上空间资源统一规划。地铁线路规划布局以及地铁站的位置选址应与地面城市主干道、街道以及火车站、市民广场、商业中心、商务区、体育场馆、博览中心等城市地面的主要功能空间协调对应,以更好地发挥其人流交通集散功能;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开发商场、停车场等

应与车站的进出口、候车大厅等有方便的联系,与车站功能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3.3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布局

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动力,是地下空间存在的本质特征,而形态布局是表象的,是功能与结构高度的概括,它反映城市发展的延续和继承,体现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环境特色。城市地下空间的形态是各种地下结构(要素在地下空间的布置)、形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个与城市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系统。一般地下空间开局主要有点状布局、辐射状布局、线状(脊状)布局和面状布局。

3.3.1点状布局

点状地下空间是相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形态而言,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地下单体,大多由某个区域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地下空间构成。点状地下空间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这些地区土地资源紧缺,地价昂贵,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缓解地区人流过于集中、停车困难、地面环境嘈杂等问题,以获取较高经济、社会效益。

3.3.2辐射状布局

辐射状地下空间主要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它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这种形态一般是与地下空间发展的点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即通过一处或几处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的开发,带动周围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局部地区地下空间设施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由单点发展向多点开花的布局发展,是地下空间开发的二级模式。

3.3.3线状(脊状)布局

线状地下空间也是相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形态而言,它是点状地下空间在水平方向的延伸或连接。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它有效的发挥了地下交通的优势,增强了点状地下空间的互相联通,使孤立的地下空间增添了活力,将地下分散的空间连成系统,提高整体开发的效益。没有线状地下空间的连接,仅有一些散布的点状空间布局,不能形成整体轮廓,无法提高地下空间的总体效益。

3.3.4面状地下空间布局

城市面状地下空间的形成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趋于成熟的标志,它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面状地下空间主要出现在城市开发新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土地开发潜力较高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它地下公共空间组成。这种形态需要在地下空间经过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旧区改造中若早期开发没有考虑连通预留则难度较大,而在城市新中心区比较容易形成。

3.4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竖向规划

分层开发是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体现,是开发和保护规划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结合地下空间总体分析,根据当地地质条件,确定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地下建筑开发强度和深度。规划界定地下空间竖向开发10米内为浅层,以广场、绿地、水体、公园、道路、体育场等的下部空间开发为主,是公共设施利用的主要深度层面。

3.5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规模预测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模以及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进行预测的。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预测主要是预测人对空间需求的趋势,以保护土地及生态环境为根本,即要预测一段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总量,也包含不同地下空间工程功能的分量。通过分析相关参考文献和工程实例,分析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规模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3.5.1按照用地性质分类估算

此类方法是将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地上不同用地性质的地块按照地上、地下建筑规模的比例进行计算。行政办公用地比例为0.1,商业金融用地比例为0.15,文化娱乐用地0.2,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广场绿地等用地比例为0.1,具体比例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5.2按照分区划定分项估算

分区划定主要指城市的空间管制区划,根据城市地下资源分布及重点建设区域限制要素分析,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选址一般有利于城市建设地区,地下空间大多为适宜建设区和鼓励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是地质条件良好、区位条件优越,地下空间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域;鼓励建设区虽然地址条件良好,但限制要素较多,开发价值不高,在开发前需进一步的经济评估和地址勘探。

分区划定分项估算法是由地上不同用地性质的用地面积乘以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经验系数确定规模。适宜建设区中商住混合用地经验系数0.45,商业用地、办公用地经验系数0.5,文化娱乐用地0.3,道路、绿化用地0.1;鼓励建设区经验系数统一取0.03。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不仅要面对地下空间这一特殊的空间类型的组织,还需要与现行的制度体制和规划体系相衔接,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重点、形式等均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前期档案 管理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单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不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的先进经验,但对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现象伴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出台而得到了很大转变,各个单位也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也叫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是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前期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只有规范前期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前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的观念和认识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4.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和经费的原因,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不健全,档案人员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如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单位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应用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竣工验收。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发挥最大效益。

三、如何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有了工程没有档案将后患无穷。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加强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3.定期召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会议。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汇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布署下步工作。

第5篇

建设单位:华士镇红苗村村委                     (以下简称甲方)

施工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因甲方建设需要,同意把                              工程承包给乙方建设,为使工程顺利进行,经双方协商,特签订如下协议:

一、概况

1、工程名称及地点:                                           

2、工程造价:                                                 

3、承包方式及工程期限:                                       

二、付款方法

                                                              

三、工程质量及要求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1、工程内容:                                                

                                                                 

                                                                 

                                                                 

2、工程造价:如实施施工中,没有变更或增加本合同以外的工程量,以项目最终验收后实际发生工程量结算。

五、乙方在施工中应加强对工人安全生产教育,发生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由乙方自行负责。

六、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结清尾款后失效。

甲方:                            乙方;

签订合同人:                      签订合同人:

工地负责人:                      工地负责人:

第6篇

关键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行业的产业链中,设计阶段前承决策阶段,后启施工阶段。拟建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后,设计阶段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设计质量、深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影响到建成交付后经济效益的良好发挥,如产品成本、经营费、日常维修费、使用年限内的大修费和部分更新费用的高低。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是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

一、工程造价和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学术委员会朱思义先生于 1994 年给工程造价下了定义,即“建设工程造价,是完成一项建设工程所需花费(预期花费和实际花费)的费用总和,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其他费用等。其中多数是以价格为基础构成的。”他还认为“建安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造价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在涉及承发包的关系中,它与建安工程造价同义。”并指出“工程造价、造价系通称、泛指,在不同的场合,含义不同。它可以指建设工程造价或建安工程造价,也可以指其他相应含义”。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键性环节,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结构设计以充分实现建筑设计方案为目的,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保证结构安全为己任,在实施过程中优化设计节约造价把设计师的构想变为可施工的蓝图。

二、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对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 1%不到,但正是这少于l%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最高却达到 75%,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都有较大影响。如结构设计中基础类型的选用,结构形式的选择,对于结构规范的理解应用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

2、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努力可找到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3、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占 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因设计时功能设计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浪费,工程造价提高。

三、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及优化方法

1.树立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意识”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造成部分设计工作者重视设计技术的先进性,而轻视了经济合理性,留有较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另一方面,现行的设计收费标准一般是以工程造价为取费基数,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缺乏明确标准和控制措施,不带任何经济责任。致使部分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设计产品安全实用、技术先进,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重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走向市场化,设计费由政府拨款制改为实行向建设单位收取的设计收费制,设计单位已转变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建筑设计必须尽可能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势必出现部分建筑设计人员为了创作方案中标,设计作品盲目迎合建设单位“需求”的现象。从而造成设计产品的经济性的不合理。

如何解决设计产品经济性的偏颇问题,作者认为:一方面,建筑市场应建立建全建筑设计索赔和设计监理制度,完善详尽合理的管理机制,建筑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才会真正有所保障。另一方面,设计单位内部应实行承包制度或奖惩制度,把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直接与设计人员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使建筑设计工作者真正树立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意识,时时考虑降低工程造价,才能达到建筑设计成本控制的最优效果和最终目的。

2.完善限额设计,实现动态管理模式

根据“限额设计”的要求,必须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而后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再进行分配的投资额度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投资额度不超限。限额设计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建筑设计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问题。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其一,多数的限额设计均在初步设计后确定,失去了成本控制的主动性;其二,过分强调限额设计,使价值工程原理受到极大限制,同时限制了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其三,强调一次性投入,对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使用费,项目期满后的报废拆除费用考虑较少。其四,随着建材、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不断变化,而定额调整相对滞后,势必对工程造价的约束力相对降低。为此,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必须通过收集、积累造价资料,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条件。建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实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建立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平台,及时将市场信息、工程进展、投资情况输入系统,利用系统缩短各种与成本控制相关的工作流程,掌控投资额与目标值对比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投资控制在目标值以内,从而形成建筑设计成本控制动态管理模式。

3.合理的设计周期是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保证

在建筑设计阶段,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成本,需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进行多方案比较、论证,才能最终形成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佳方案,这就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保证。而当前一些建设单位视建筑设计工作为简单的劳务性工作,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只求速成,给定的设计周期十分仓促。因此,建筑设计阶段需要一个合理的设计周期,这应引起建设单位足够的认识,也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必须争取的设计条件。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设计周期,才能保证设计成果的准确、安全和经济,从而达到科学、合理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

4.建筑方案的选择与优化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建筑方案的选择与优化对建筑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意义重大。为此,建筑设计方案要尽可能的细化、优化,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要缜密进行比较和论证,确定切实可行,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方案,有效地在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成本。在方案优选过程中要广泛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兼顾功能、成本,保证必要工程费用,消除不必要功能费用,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实现必要的功能,提高产品价值。要着重于对质量、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研究,将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有机结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通过功能系统分析、成本分析,最后经过价值分析得到价值系数,确定最优方案。可见,最优方案的确立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结语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已经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起到指导性、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中不确定因素最多,设计者的灵活机动性最大,其设计方案的选择对工程建设投资影响最强,对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效果影响也最大。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研究视野以及资料素材的限制,论文的研究内容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还望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 史有涛. 论结构优化设计. 建筑科学, 2006,22(3);74-76.

第7篇

[关键词]:深墩基础设计;构造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民建工程中的深墩基础设计中,深墩基础设计;构造要求等对其影响比较大。其深墩基础通常被称为深埋式天然基础,在基础底面埋置深度的设置上通常要深于一般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其埋深>3m、直径≥800mm,墩身的有效长度最好≤5m,在实践中独立刚性基础(埋深与墩身的直径之比<6,又或者是埋深与扩底的直径之比<4),通常可以遵照墩基础实施设计。从目前的设计实际来看,深墩基础埋深可以达到8m~15m。。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其有着施工方便、不需要特殊的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等在诸多优点,尤其在工期紧张时尤为受欢迎,本文就深墩基础设计谈几点笔者的认识。

墩基础的适用条件及优点分析

1.1 使用条件分析

墩基础通常是更适合的适用条件为更好地支持土壤或岩石地层,通常需要均匀的土质,有适宜的挖孔深度,有较深的地下水位,土层内部不夹有易流动的粉砂层或是淤泥,同时也非常便于扩孔的条件。

1.2 优点分析

1.2.1墩基础通常是更适合的适用条件为更好地支持土壤或岩石地层,深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工民建筑,施工便捷,在施工机械的选择上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在计算上,基底面积可以按照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实施,因此不必实施单墩载荷试验。

1.2.2墩基础需要均匀的土质均匀,施工安全、质量可靠,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墩基施工通常选择的是挖(钻)孔桩的方式,可以采用扩壁或不扩壁两种方式进行成孔。

1.2.3墩基础通常施工便捷,在计算上可以减少土资源的浪费,因此深墩基础有效地节省土方,仅仅需要挖井坑,减少了大面积开挖带来的浪费,大大的缩短了工期。

1.2.4墩基础通常是更适合的适用条件为更好地支持土壤或岩石地层,通常需要均匀的土质均匀,单单从承载力的方面进行分析,深墩基础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1.2.5因为墩基础通常是更适合的适用条件为更好地支持土壤或岩石地层,有适宜的挖孔深度,对于地基上部的土壤相当软弱有时还存在淤泥层或是地下有防空洞的部位,这种情况下进行工民建施工,根本无法采用桩基础,通常采用深墩基础设计形式。

2.墩基结构形式分析

从设计的实际经验和工程的角度查看混凝土浇筑的选择,或选择块石混凝土浇筑,或瓦砾砖石。从国家相关设计规范中的具体标准来看,通过严格地计算来确定基础的底面积,对于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质实际及地下防空洞的深浅,同时在设计上还应保证扩大头部位的大放脚能够很好地满足基础刚性角的要求。

3.墩基础的计算

工民建工程中的深墩基础设计中,需要根据墩基础的使用条件及优点分析具体的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计算:1.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情况,应计算出上部结构传给基础顶面竖向的压力值。2.科学地计算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工程实践经验表明,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应结合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压力≤地基计算强度的条件来计算出基础底面尺寸。3.验算墩身混凝土的强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条款进行。4.根据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条款进行地基变形量的计算,包括墩基础底面附加压力的计算、土层压缩量的计算、墩底压缩层厚度的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

深墩的构造要求分析

4.1.深墩基础设计中,单墩的承载力特征值在设计过程中或墩的底部区域的摩擦阻力不计算,墩底端阻力特征值应选择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工程实践中的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需要进行深宽的修正。

4.2. 确定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4.2.1工程中的深墩基础设计中,深墩基础设计;构造要求等对其影响比较大。所以甲级设计等级的工民建筑物,其墩底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孔内墩底平板、螺旋板或深层平板等几种载荷试验方法。

4.2.2由于深墩基础设计和构造要求等对工程中的深墩基础设计的影响,对于荷载较小的墩,通常可以直接地实施单墩竖向载荷试验,借此来直接地确定出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4.2.3因为墩基础通常是更适合的适用条件为更好地支持土壤或岩石地层,通常需要均匀的土质,有适宜的挖孔深度,有较深的地下水位,土层内部不夹有易流动的粉砂层或是淤泥,同时也非常便于扩孔的条件,所以同墩埋深>5m同时有着较高墩周土强度的工程实际,如果选择的是除载荷试验之外的方法来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通常可以通过乘以1.1的调整系数,如果是岩石地基则不予调整。

4.3工程中的深墩基础设计中,墩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中关于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4.4深墩的构造要求中,对墩底的要求是很高的,相邻的墩底标高一致,墩与墩之间的距离不受限制。墩位布置的上部结构按照要求和施工条件,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4.5对于工程中的深墩基础设计,深墩的构造要求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的设计上最好≥300mm。当遇到岩石持力层的工程实际,在保证墩基稳定性基本条件下,可以将墩底直接安置在岩石面上,如果岩石面缺乏平整度,通常做法是将其整平或凿成台阶状。

4.6 由于墩基础的使用条件:墩基础通常是更适合的适用条件为更好地支持土壤或岩石地层,通常需要均匀的土质,有适宜的挖孔深度,有较深的地下水位,土层内部不夹有易流动的粉砂层或是淤泥,同时也非常便于扩孔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对:控制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介于C25~C50为宜。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墩底压力的计算及单墩沉降验算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计算规定。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8 12mm,同时满足配筋率≥0.15%,控制纵筋长度≥墩高的 ,箍筋 8@250mm。

参考文献: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Abstract: the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rural life level has the close relation,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crete work.

Keywords: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农村水利工程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提高农村的生产条件,降低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有数量多、规模小、施工条件差别较大等特点,所以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上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存在许多问题,也引来了群众的不满与抱怨,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探究十分必要。

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管理要求,但目前农村水利工程中多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且长期失修的情况,导致了水利设施的修复任务较为艰巨,另一方面,多数农村的县、乡(镇)对水利建设工程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对水利设施修复的资金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有部分水利工程出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和运转。另外,这方面的社会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少,农村修建的都是小型的水利工程,乡、镇、村各级在维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方面的资金支出较少,农村产生的用水费用也相对较少,所以农村的泵站、引水、蓄水、堤防等水利工程很难吸引和导入社会对水利基础设施范围内的资金投入。

(二)工程转包分包现象较为严重,工程质量问题凸显

工期短、投资少、单价低是中小型的水利工程的突出特点,农村水利工程采用的是地方单价标准,工期短且单价较低,因此容易引起投资和工期的拖延,若施工方发现工程早期失控时,又会急于弥补损失而加急赶工,这样就对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在部分工程招标的个案中,甚至会出现诸如临时建设费等匪夷所思的资金费用,这样,施工单位就处在相对被动的经济地位,这也间接造成了农村的水利工程出现转包、分包等不良现象,层层分包后,包公单位承接工程以后,往往拿到的工程单价非常低,就会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为工程带来了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管理体制不顺畅,建设监理部门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下农村水利工程多为产权不清、年久失修缺乏专业维修和管理人员队伍的混乱工程,建成后工程利用率低、只建不管的现象常会发生,更是缺乏必要的管理、维修。农村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和理念不能接轨,也严重阻碍了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另外,农村水利工程都为中小型模式,农村水利工程的法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造成了在工程执行建设和管理中不规范行为的产生,而业主在招投标、执行合同、分包工程等造作过程中也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些对工程监理工作的展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工程建设队伍应有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性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监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素质低下导致了监理不到位的现象发生也影响了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

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进措施探析

(一)做好工程前期管理工作

对水利工程进行扎实、合理的规划,做好前期工作安排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成败有关键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项目较多、投入较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这也是工程前期的深入勘测程度不够的原因之一,部分施工单位只求应付而闭门造车,只靠以往经验对将要建设的工程的位置和施工内容进行确定,对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未进行深刻和充分解决,部分工程在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况下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上述现象,第一,工程设计单位应对开发项目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测和确认,征求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掌握了解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列出工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地制宜制定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切实可行。第二,在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完成以后,应组织水利专家对工程的方案进行评估、论证,仔细评审设计方案的思路和方案的可行性。第三,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须标明工程的相关技术参数和技术规范,管理人员须保证将工程的图纸、清单的准确性、完善性,使投标人员能够对招标的要求进行全面解读,从而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施工计划,这些技术规范和图纸清单还是监理单位进行施工进度、简历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

(二)坚持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1.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坚固、耐用的水利工程才是农村广大群众需要,而这样的工程建设需要将质量放在首位,为了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做到:对工程的建设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管理部门须监督施工单位使用合格的施工材料,从工程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的出现;对工程的验收进行严格把关,每完成一道工序,施工单位则需自行检查,待合格后在让监理人员进行验收,坚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返工;完善保障制度,拨付资金、业务结算等报账须经监理部门同意后才可报账,这样能够合理控制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投资。

2.完善落实监理制度,加强社会对水利工程监督的作用

目前人们对工程监理的认识还不充足,监理的执行效果以及工作情况仍然不理想,所以监理技术和制度上仍然存在着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理的工作责任,完善监理制度,制定好监理合同,保证监理工作的落实到位;加强对监理工作人员的技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调动水利工程的受益群众对工程监督的管理,加强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监控,确保工程的质量。

3.加强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为了坚持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进行优秀的施工队伍的挑选,管理单位需要认真做好水利工程的招标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工程的核算,请水利工程的相关专家进行工程市场价格的核算,其次还要把好中标单位资质的审核关卡,请施工业绩相对突出和拥有相关资质等级的单位进行对口招标,避免施工信誉差的企业进入招标范围,再次,管理单位还要建立起专家库,将上述专家参与的各项活动做好记录,以备考核。

(三)建立起工程管护制度,做好工程维护工作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工程都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当工程完成后便缺乏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工程维护,即便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但落实的力度仍然不够。工程完成后的管护工作非常重要,若管护工作不到位,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不能发挥出工程应有的效益,为了加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做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监督和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定期对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加强管护工作的考核,使工程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管护经费是管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管理部门须保证水利工程的管护经费落实到位,保证工程长期效益的顺利发挥。

三、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的基本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仍待发展和完善,只有加强水利工程各部门的职责,健全现行的工程管理体制,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施工、共同管理,才能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的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金武.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

[2]林一伍.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J].华章,2010.

[3]路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问题所在及对策分析[J].硅谷,2010.

第9篇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有关会议精神,精心部署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和全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余书记亲自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等下胡市长还会作小结,会前市委、市政府分别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刚才,余书记的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抓好全面贯彻落实。同时我们这项工作,省林业厅长期以来对我市林业建设非常关心和支持,刘礼祖厅长多次指导我市造林绿化工作,并亲自督导我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今天刘厅长率有关处室负责同志亲自到会指导,等一下刘厅长、胡市长、卢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一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分别就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讲几点意见,因为考虑到各位领导都会全面系统的部署工作,就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操作层面我讲三点意见,另外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关于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一)解决“树往哪里栽,林往哪里造”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全省“一大四小”的“一大”目标,就是指“到‘*’期未,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3%”。我市要达到21.55%。基于我市历史现状,尤其是我市的地形地貌,实际上我们跟省里的差距很大,目标很低,包括量上也排在全省最后一位。我市现在森林覆盖率是16.05%,要完成21.55%这个目标,我分析了一下,总共21.55%,我们才能够为完成全省63%的目标刚刚及格,我市山上造林潜力有限,充其量也只能达到16%多一点。因为我们*“两山三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特殊的地形地貌,山上空间有限,按照指标分解,市区这一块充其量达到90平方公里左右绿化面积,也就是1%左右,四个县城加上88个乡镇(实际上四个县城已经涵盖在88个乡镇里了,真正的能够计算面积的只有77个乡镇),按照15%的绿化率,我们乡镇平均绿化面积大概4-5个平方公里,县城20个平方公里以上,再加上不在城区的开发区在内,充其量也只能到1个百分点,还要增加3.5-4个百分点,往哪里去栽?我们只有在通道和农村,我们的潜力也只有平原绿化。城区这块,等下卢市长还会将重点要求,如何加快推进我市通道和农村,包括村庄绿化、农田林网、河渠滩涂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的任务,也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是我们的后发缺陷,但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特色所在,所以我们的潜力就在342公里的高速公路,810公里的国省道和经济干线,以及5088公里的县到乡、乡到村的通道绿化,还有1万来个农村绿化周边规划,包括农田林网、河渠滩涂绿化,所以说,树往哪里栽?就要往这些地方栽,有些方面我们已经到了极限,树要往这些地方栽,怎么样解决用地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怎么解决地,拆迁问题怎么解决?要让涉及到这些地的农民,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自己栽,但同时还有个核心问题,他们不愿意栽怎么办?这就要强化我们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做好宣传,做好发动,包括做好利益分配机制,要有非常妥善的办法解决,在合乎市里面规划的要求的前提下,在这些应该栽树的地方,如何通过流转、租地或者征地来解决绿化用地的问题。包括市政府成立了市林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刚才也进行了揭牌,初衷也主要是在这里,因为栽树不是一两年的问题,要十年才有个回报,老百姓要看现的,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给钱给老百姓,让老百姓把应该栽树的地方拿出来栽树,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解决“树往哪里栽”的问题。

(二)解决“树要如何栽,林要如何造”的问题。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树要如何栽,林要如何造”的问题,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市区包括乡镇,每年春节过后的第一天,开展了大规模的义务植树绿化,国省道、县乡道、村道都加大了植树造林力度,下了任务了,每年的数字加起来不得了,这个县造了几十万,那个县造了几十万,加起来可能我们*市的地上全是树。但是这几年来,我们确确实实是栽了很多“无主树”,也栽了很多不成林的树,“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核心问题就是没有明晰业主,没有明晰责任,没有明晰收益,所以我们要解决“树如何栽,林如何造”核心问题是创新机制,明确业主,不但明确造林的业主,还要明确投资的业主,明确管护的业主。如果这个没有解决,栽树还会走入死胡同,栽树的时候大家都去栽,栽完了以后没有人去管,收益也不知道是谁的,栽的树是谁的?没有哪个说得清楚,考核成绩的时候都说是自己的,管护起来没有哪个管,所以这次的核心就是要创新机制,明晰业主,这次市里推动的,县里推动的,无论是哪个地方,包括通道绿化,包括村庄周围,包括河滩地,包括荒地,都要明确业主,明确这个树是哪个投资的,是哪个栽的,今后的收益归谁?是哪个管护,都要明晰业主,才能够栽一棵、活一棵、收益一棵,今后的产业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走出来。所以今后市里的运作,我跟胡市长也专门汇报过一次,凡是今后市里栽树特别是大的地方栽树,栽下去的树,首先优先于原来的土地使用者,如果土地使用者不愿意去栽,市里面成立林司,通过跟县里面去协作,通过一种组织方式,通过投资去栽树,当然,他们要请专业的施工单位,专业设计、专业施工,按照市里的规划栽下去,再明确谁投资、谁受益,明确管护的责任,这个林谁管护,包括公路部门,我跟公路部门也商量了,凡是公路上第一排景观树,今后基本上不动不砍了,后面的树以经济林为主,这里面包括国省道,经济干线,作为市里的重点来抓;农村的绿化主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绿化示范点,和刚才所说的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经济干线视线可及范围内村庄,作为市里的重点;第三个市里作为重点的是农业综合开发、造地富民增粮工程,土地整理等,那些地段,那些农村形成的农田林网,作为市里面全力推进,我等下会分别的点一下,这几项工作如何推进;还有考虑到*是省会城市,特殊的位置,我们梅岭、西山上有30多个废弃的矿山,结合这次矿山修复工程,对所有的矿山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前提的目标是保证要把这个“伤疤”要修复掉,所以市里面主要是推进重点是这几个方面。

(三)如何重点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

我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市里面如何重点推进这项工作?”。市里主要推进的环节是科学规划方面,明确要求,分类指导,考核和兑现奖惩方面。从块状来讲,市里面主要是国省道、经济干线,市里面主要是要成一定规模。在第一个层次,公路部门和高速公路部门在景观林之外,如何再起10米左右的绿化带,作为经济林,速生树种。市里面的资金主要是征地或者是租地的资金,这个资金以前是拨付或者奖补的形式,这次,刚才我也讲了,成立了林司,市里把这块资金拨付到林司,以林司作为股份投入,拨、奖改成投,这个观念要转变。农田林网、土地整理、造地增粮工程主要是把这些项目原来用于绿化的资金单列出来,用于机耕道、河渠两侧,在规划可以栽树的地方,先做好规划,明确要求,市里面再贴补一部分钱,但是这个钱也是补改成投,然后单独招标,招集专业造林公司实施,还是要明确业主。村庄的规划,主要是结合新农村的建设,市里面准备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出一块用于新农村建设周边的绿化工作;小城镇的绿化,我跟建委的同志也商量了,主要是每年市里面的小城镇建设资金,跟县里面一起,先对重点城镇进行推动,起到示范作用,每年市里300万的建设资金,每年拿出一半来,因为根据“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要求,小城镇绿化也是一块,三年要达到15%;矿山的修复,就是把*所有的矿山修复,绿化生态修复,主要是30多个矿山,全部进行测量,然后由国土会同规划等有关部门,根据不同矿山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不同的有关规划,提出规划要求,甚至有些矿山因为紧挨城区,可以作为建设用地或者是工业用地,有些还可以作为旅游生态用地,有些只能以作为生态恢复用地,不同的矿山,采取不同的规划,结合矿山修复达到矿山绿化目的;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指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来推进,整体的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同时制定不同的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不同的考核,在整个阶段来讲,市里面主要重点,在科学规划、明确要求、分类指导、考核和兑现奖惩方面下功夫。市、县要有不同的任务,市里面主要是会同县做好推进铁路、国省道、经济干线、高速公路上规划,县里面在县乡干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方面,包括其他方面的绿化规划工作,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类指导,分类推动。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强调一下,文件里面已经写得很清楚,有些不好写的,我单独拎出来讲一下,对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讲三层意思。等下刘厅长还会讲更专业的要求,胡市长还会作更全面的要求,卢市长还会从城区绿化、包括如何整体提高绿化水平提出要求,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我简单讲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