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08:16
导语:在档案管理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民政档案;核心;发展方向
一、新形势对民政档案管理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开发经济建设,国家政策和经济体制的支持也侧重于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迎合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求,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新形势下的民政档案管理工作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要求。只有正确把握民政档案管理的核心方向,有效落实民政工作建设、管理和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利用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手段推动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创新发展。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形势下,利用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民政档案实施高校管理,利用创新思想改善民政档案管理队伍的面貌,有效利用科学手段和新思想观念解决民政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更适合现阶段形势发展的民政档案管理方法,在发展中不断进行创新,以保证我国民政事业持续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方针,以新思想、新面貌、新态度、新方法落实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
二、民政档案管理的核心要求
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侧重于发展完善经济体制,民政工作作为国家基础工作的一部分,结合着民政工作利民为民的特点,民政工作中涉及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尤为重要。民政档案体现了综合性较强、涉及范围较广、类型较复杂等因素,并且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民政档案的管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关注。进一步做好民政管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民政档案管理的档案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落实及实施。在以科学和经济发展为前提的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的核心要素体现在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上。
(一)民政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是民政档案管理核心的重要部分。民政档案可以从宏观定义上分为专业、文书、实物、电子、声像和科技档案等。民政档案管理是民政部门中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政档案管理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要求更加多样化,档案资料类型复杂,涉及范围较广。所以,民政工作更需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型信息化技术完善管理方法,确保民政档案的基础性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利用科学方法收集真正具有保存意义的文档资料,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公正性,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推进信息化收集和管理,进而提升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民政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也在核心概念上占有重要成分。民政档案管理相对于其他档案管理较为复杂多样化,管理人员和管理资料需要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民政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体现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员工职责等方面。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型管理型人才,利用更具专业性的人才改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对工作权责进行合理分配,并物尽其用,达到对民政档案以及相关人员的合理性管理。
(三)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的管理理念也在改变,传统的民政档案管理通常存在很多懒散的、不作为、不规范等现象。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体制给民政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管理观念的基础上,更需要有协调合作的管理理念。民政档案管理部门不再是一个单独行动的主体,而是需要和其他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和政府的任务,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摒弃错误的封建思想和管理概念,努力形成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数字化管理概念。
三、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政工作也由原来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了现代化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方式。对于加强经济建设,以及对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国家大力推行各种福利救助、民主政治建设、消防建设、社会事务管理政策等。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发展方向不仅决定着民生的发展,更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所以,在新形势下,找到推动民政档案管理发展的要素极为重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新时代的产物,在多个领域应用中发挥其重大作用。所以,在民政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以及创新管理理念也将成为民政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样化的政策实施给民政档案的基础性收集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新形势下的民政档案管理迫切需要改善核心要求和明确发展方向。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信息化高科技技术已经成为各领域普遍应用的管理方法。民政档案管理更需要条理性强、专业性强、协调性强的数字化管理。所以,新形势下民政档案管理将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利用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民政档案管理的发展。
作者:袁振 单位:洮南市民政局
【参考文献】
[1]文丽鹏.浅析在市场经济中档案管理的挑战和出路[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
(一)建筑工程档案的概念
通常来说,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的是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中期和竣工验收。而每一阶段和过程的工作内容都应当记录在案。具体来说,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的是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工程预算、招投标情况以及审批情况等。而在施工中期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的则是消防设施安装、材料使用情况、人工使用情况。同时,针对性记录暖通、通风等具体设施和数据。这样便能将施工中期各项情况反映出来,展现建设质量和标准。第三,竣工验收阶段的建筑工程档案主要记录了工程移交、工程检查以及竣工文件等。
(二)建筑工程档案的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工程,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更是收集、整理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各项生产环节文件资料的重要方式方法。建筑工程档案不仅能够涵盖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整建设流程,还能真实客观反映建筑工程的基本内容。一份完整科学的建筑工程档案不仅对往后扩建改建有着重要参考作用,也是城市建设的凭据。而且,建筑工程档案还能在火灾等突发事故防范、重大灾害险情预防上发挥作用。
二、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存在问题
(一)管理意识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等依然不了解,档案管理意识相当落后,甚至还出现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不了解。此外,当下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依然运用传统收工方式方法,无论是档案的收集、储存等都停留在传统模式,完全没有实现建筑工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二)管理资金缺乏
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资金的缺乏也是当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问题。管理资金的缺乏将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落后。而且,加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意识的落后,也会使得建筑工程档案形同虚设。
(三)管理人才缺乏
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建筑档案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但是,现阶段部分建筑档案管理人员依然没有掌握新的技术手段,甚至有的建筑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仅仅是一个兼职而已,这就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弊端。究其本质而言,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档案管理过程缺乏应有的技能,科学化的建筑档案管理更是无从说起。
三、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革新管理意识
革新建筑档案管理意识首先需要加强建筑企业领导的认识,提升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只有建筑企业领导认识到建筑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逐步进行改善。所以,各建筑企业应当建立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档案管理小组,加强建筑档案管理重视,重新构建档案管理意识。其次,各部门应当就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意识强化和管理思想的培训。另一方面,科学合理构建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制度,确保建筑档案管理能够在既定标准和制度之下进行。
(二)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加强重视变革建筑工程档案理念之后,企业应当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逐步将建筑工程档案管理放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所以,需要将建筑工程档案划入一个单独部门,与项目建设同步发展和建设。同时,保障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针对档案管理也应发放专项资金,避免方案管理经费不足。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购买诸如计算机、扫描仪、传真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
(三)优化管理人员素质
优化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主要涵盖档案管理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等。其次,增强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凭借档案管理机构职能强化强化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健身,进而实现管理人员素质的优化。第三,将档案管理作为一种专职部门进行之后,管理人员还应当树立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教育强化和档案管理相关重要性知识的传递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安心档案事业,为档案管理服好务。
四、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
(一)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应按照企业档案管理者所发的制度或细则或交底的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二)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应自主去学习档案相关的知识,工作中碰到不太清楚的及时请教企业档案管理者或其他人员。
(三)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档案形成的过程中经常检查档案,查看是否有发生错误的事,尤其是工程项目的资料,由于工程时间长,若不经常检查档案,完工后才发现有很多问题,那时要改则很不容易,一是因为当时经手的人员在完工时基本已经调动工作了,有的甚至已经离职了,二是经过时间那么长,很多情况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此时去补资料很有可能是造假的,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经常去检查档案,发现问题可及时进行改正,这样既能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又能保证档案的准确性。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 档案管理 人员 价值
0引言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网络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档案管理也是现代信息化时代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大数据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更多的信息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这样就给我们查询相关的信息带来了更大的方便,我们可以运用手机或者计算机调阅相关的信息,即: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基于这一背景条件下,档案管理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更多需要基于计算机电子化、数字化的虚拟网络之中,实现档案数据更广泛的共享。
1大数据对于档案管理的意义分析
1.1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性
大数据的概念就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共享。这样思想运用到档案管理之中,可以实现不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查阅档案的时候,调阅者可以得到更多全面的信息,相关的数据参考更多。大数据的概念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开放性,使得更多的资源可以向调阅者开放,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查阅相关信息。
1.2实现信息的可靠性
由于大数据是将更多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一个庞大的虚拟数据库。在这一数据库中,我们可以更多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在调阅的过程中,档案资料的真实性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我们可以更加放心的信任自己调阅的档案资料。
1.3强化了自动分析能力
在大数据的理念中,我们还加入了数据分析的环节。更多的大数据在被调阅之后,很多人都是难以有效看完这种档案资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依靠计算机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不断拓展自动化的分析,由于这种自动分析是计算机事前设计好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自动分析的结果具有更加可靠的属性。因此,这种自动分析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大量的档案数据中得到最为准确、科学的结论。
2提升大数据在档案管理价值的具体措施
2.1系统开展信息化建设
由于大数据需要基于当前的不同档案部门之间相互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因此,实现所有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改造是前提,不断提升档案部门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改造。例如:使用同一个数据库系统,使得他们在档案信息电子化改造过程中,最终可以实现相关信息共享。这一点十分关键,只要有一个部门信息化系统改造不彻底或者是数据库系统不一致,都可能造成最终的数据共享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所有的部门需要相互协作,加强沟通,顶层部门需要进行信息化系统的统一采购和安装,同时针对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得他们充分掌握系统的使用、维护和日常问题处理。在信息系统建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联调联试,查找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2.2加快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进程
现代的大数据概念是基于网络计算机的电子化数据信息。然而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所有的档案都是纸质的,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要想实现档案的大数据共享,第一步就是需要实现这种珍贵的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转换。将相关的纸质档案扫描、拍照,形成一系列系统化的电子档案,这样才能进一步输入电脑,实现与网上数据对接。在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术,做好更多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地保证那些珍贵纸质档案的完整性。
2.3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统一标准
档案在进行电子化改造过程中,我们的操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不同的选择,我们需要进一步构建统一化的标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统一标准,最终形成的电子档案才能在相互比较中具有一定的对等性。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规范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需要具备的基本材料,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材料,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档案数据。同时,我们在档案的电子化处理过程中,进一步统一处理手段和方式,这样处理出来的电子档案才能进一步统一,差异性才能降到最低。
2.4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升
信息化技术、大数据理念都是近年来最新的思想。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是单地了解过相关概念,对其应用和操作知之甚少。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素养提升。因为档案管理需要有人员进行操作,同样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的建立都是需要人员去实施,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操作、实施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引入一批专业化的信息人才,他们的进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档案管理队伍的优化,进一步帮助在岗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信息化培训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自学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是可行的。培训的时间可以集中在工作相对轻松的时间段,采用集中和分散教学相结合。
3 结语
档案管理借助大数据的理念将实现质的飞跃,其高效性、准确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大数据改造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注重系统改造的统一性,加快纸质档案的电子化,构建管理标准,强化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从而为档案管理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伟,卢红梅,顾马林,等.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
关键词:实物档案;反思;本质
Abstract:Since the early 1990s, on th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debate has not been decided yet. Practic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has been recognized to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physical archives manage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very impressive.In such cases, I try to reflect through the physical archives concept of nature and the impact of work on the archives, initiate, try to promote standardized terminology archives building, maintain archives of academic authority and seriousness.
Keywords:Physical archives ;Reflect;Nature
1“实物档案”概念界定及其本质
1.1概念溯源及界定。“实物档案”的提法在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档案时空》1988年第4期就刊载了《陶瓷实物档案的功能与特点》的文章。对“实物档案”概念的具体探讨发端于《天津档案》1991年1期的《实物档案初探》一文,至今已有20年。关于“实物档案”概念,基本上有两种表述:一种是外延的罗列,如“实物档案是指诸如奖杯、锦旗、牌匾等不同形体的档案”。[1]另一种是内涵揭示,如“实物档案是指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反映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特定物品”、“以实物为载体的档案”。[2]总的来说,迄今所见关于“实物档案”的提法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未触及其核心本质,且在逻辑上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
笔者以为,实物与档案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实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传统的档案(以实体存在,与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档案相对应)都必定是实物,并非一切实物都可以成为档案。即使那些确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实物,其转化为档案也是有条件的。所谓“实物档案”必须具有“档案”的内涵,即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以图记、文字或声像为载体的一种原始记录,且具有凭证、参考价值。但“实物档案”不具备这些属性,“实物档案”只是档案的附属物,只有附加文字说明,有保存价值的实物才能称作“档案”。
1.2本质追溯:为实物,非档案。纵观目前出现的各种研究成果,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至少可分为三种:肯定、否定和折中。肯定者认为:“实物档案”作为档案的一个门类应加以收集、管理;否定者认为:“实物档案”在概念、性质及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应该坚决否定;折中者认为:不应该简单否定或者接受,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从实践和发展的视角来看,“实物档案”概念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档案管理部门重视“实物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并制定了系列相关制度,档案学术界也以开放姿态接受其存在。
从来源上看,“实物档案”的提法源于实际工作。实践中,所谓“实物档案”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实物必须具有查考价值并为了特定目的而保存下来;其次,实物必须处在一个有机联系的群体之中才能转化为档案,单一零散的实物无论其价值如何高,都不能视为档案;最后,实物要加注必要文字说明,因为实物所包含的信息,大多是由其自身的外部形态和内在含蕴来记录和表达的,且是对其来源、背景和形成过程等情况的记载。除了形成者之外,实物一般不为他人所知,因此,必须由形成者附有文字说明,才能转化为档案。从这个角度讲,实物是有条件的具有档案属性,即固化的、清晰的原始记录性,但不能称作“档案”。属性不等同内涵,正如机器人不是人一样。因此,从根本上说,实践部门所谓的“实物档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具有附注说明文字的实物。其本质是实物,而非档案。
2“实物档案”对档案工作的影响
“实物档案”提法的出现与流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反映了档案部门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是档案外延拓展、档案类型丰富的具体表征,对档案实践工作和档案学术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2.1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影响
2.1.1积极影响: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推进档案工作积极开展。“实物档案”提法固然不宜提倡,但其源于实践部门出现的新情况,是档案实务部门对档案管理的新探索及其积极扩展职能的具体表现。基于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外延认识的深化和档案工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实物档案”有益弥补了档案工作内容单一、资源紧缺等不足,丰富了馆(室)藏档案结构,推进了档案工作的积极开展。对于拓展档案馆(室)职能,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工作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2.1.2消极影响:“实物档案”概念为实践工作带来不便。若承认“实物档案”概念,则实际工作中,就应收集和管理它。但实物遍地皆是、处处都有,其结果必然导致遍地皆档案,处处都有档案,由此导致档案收集工作的“”而湮没真正的档案,增加档案工作的压力和成本。[4]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将成为档案管理实践的主体,“实物档案”数字化后,其信息价值将为由其转化的电子文件(档案)所取代,其仅显示实物价值。同时,“实物档案”混淆文物和档案的概念,有悖于《档案法》和《文物法》精神。基于发展需要,档案部门势必会把属于文物、纪念品等实物纳入档案工作范畴,混淆了职能分工,由此,使档案馆与博物馆、纪念馆等部门工作产生重叠、引发混乱,将误导档案工作方向。[5]
“实物档案”的属性特征使其在分类管理上存有诸多不便,因其价值难以评定,难以界定其保管期限。其次,所谓“实物档案”轻内容,重形式,载体材料千差万别,有诸如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甲骨档案等,其保护工作相当繁杂。从实践来看,“实物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实际数量并不多,仅占档案类型很小一部分,若再单列保管,势必会增加档案部门负担。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在于满足社会需求,所谓“实物档案”,其具体价值和社会作用大小不一,开发利用要求参差不齐,给档案利用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消耗,社会需求难以体现。
2.2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影响
2.2.1积极影响:“实物档案”推进档案学术争鸣,深化档案学术研究。“实物档案”概念虽不规范、不科学或不成立,但围绕“实物档案”的争鸣此起彼伏,为档案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档案学界和实践部门对“实物档案”表象及其本质的深入探讨,不仅能促进档案学术交流与争鸣,澄清认识误区,丰富档案内涵、扩展档案外延,完善、提升档案学理论研究,也能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衔接,促使档案学术研究密切联系档案实践工作,及时跟踪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档案理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更好地规范、指导和推进档案工作,加速档案部门的职能拓展和工作模式创新。
2.2.2消极影响:“实物档案”概念不利于档案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术语概念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在于表示每一学科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人们是怎样运用这些术语概念来研究问题。在实际工作和国际档案交往中,都会涉及档案术语,离不开档案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微观上看,档案术语是档案学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将进一步规范档案术语,进一步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必然有一套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术语。故而,术语概念是档案学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基础及开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每个国家档案业务研究的重要内容。档案术语研究贯穿于档案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成为档案学者、档案工作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业务和学术交流的必要手段。[6]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其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科学性、规范性。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生存、发展都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档案术语体系,同时,作为实践工作最经常遇到的概念也必须要求规范化。在档案术语中,已出现诸如“文书档案”、“历史档案”、“档案载体”、“档案文件”、“虚拟档案”等专指性不强、文字不简洁、词语形式不规范的概念。“实物档案”这一概念本身同样存在上述缺陷。其把实物与档案随便糅合,语意宽泛,逻辑性不强。假如,可以承认“实物档案”这个概念,就会出现档案实物等诸多不合认识规律和逻辑的概念。“实物档案”过于笼统和随意,且易使人产生误解,这些都不利于档案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给档案实践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不利于档案研究工作的进行,妨碍了档案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将迟滞档案学科的整体发展。
3透过“实物档案”概念的反思
3.1对档案实践工作的反思。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档案工作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正在被“边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档案工作地位需要提升,档案工作模式需要创新,档案价值需要凸显。“实物档案”应否定,但其反映了档案实践工作中新情况。其一,“实物档案”的出现与管理实践是档案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思路、拓展职能,创新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其二,“实物档案”工作,反映了档案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走出档案资源建设困境,不断丰富档案资源的探索与努力。实践中,档案资源匮乏、单一是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具有一定信息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实物收藏在档案部门,有助于档案资源体系的丰富与完善,延展档案工作领域。这突出表明,档案实践工作探索要在遵循档案工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档案工作模式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推进档案工作开展,提升档案工作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促进档案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不能违反创新的内在规律,甚至误入歧途。
3.2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反思。创新是档案学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学术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实物档案”提法,可能是档案学术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但其只是档案管理部门职能拓展的一种尝试,需要实践检验是否具备理论的生命力;从检验结果和事物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档案工作的推进,技术和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实物档案”像“机读档案”等将逐渐淡出档案理论研究的视野,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注脚。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档案学在发展中必然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纵观档案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长期存在下述问题:档案界对档案实践工作的研究,功利化、实用性特征突出。学术论证不够严谨,易赶时髦,缺乏理论性。容易追求新概念(理论)等表象,却往往忽视对不少概念(理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其本质内涵作深入研究和探析,概念(理论)易流于形式,严谨性、科学性不够,缺乏生命力,致使档案学理论研究深度和高度都落后于相邻的姊妹学科。正如胡鸿杰所言:从中国档案学界目前的状况看,的确存在一些学术功利化甚至学术异化的倾向。比如,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等。要解决此类问题,最主要的是规范档案学研究主体研究行为,同时,要在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建立或实施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学术规范;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7]
4结语
尽管,应该否定“实物档案”这个概念,但我们需要有一种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实物档案”概念不成立,有其内在的科学依据,不能靠主观臆断。透过对“实物档案”概念的剖析和讨论,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领域将会出现许多新概念。其中,必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我们必须本着科学、反思的精神,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明晰其本质涵义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唯此,才能构建严密、完善档案专业术语和理论体系,维护档案学术的严肃与权威,也才能保证档案理论研究与档案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推进档案学术创新与实践工作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强.“实物档案”概念辨析[J]文献工作研究,1997(5):27.
[2]仇壮丽.“实物档案”概念辨析[J]湖北档案,2006(1):43.
[3]陈国泳.实物档案研究综述 [J] 档案与建设,1996(6):34~35.
[4]向全福. 关于“实物档案”的争论及其启示[J]档案,1995(1):14~17.
[5]张仕君. 档案在文 文物在物――论“实物档案”概念应该否定[J]档案学研究,2004(1):17~20.
[6]陈智为.我国档案术语标准化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5(5):42~44.
关键词: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 概述 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我们实现有效地管理有积极意义。房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必然也会受到信息化技术的影响,房屋档案工作的管理本身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事情,仅仅依靠人工的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当前对于房屋档案管理工作
就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另外很多学者在理论和实际方面仍在致力于探究如何更好地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到在房产档案管理中,以实现房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已有研究以及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别从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产生的背景、概念、特点以及应用措施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途径房屋档案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
一、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一)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产生的背景
房产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记录,一方面是工作量大,导致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另―方面就是通过传统的人工记录往往很容易出错,记录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完整或者是信息出问题的情况,不仅是对资源的花费,更是对各种资源的一种浪费。最后就是,通过人工记录的信息保存时极其不方便,在进行调阅查看时,所需要的工作周期较长,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这样大的背景下,网格信息技术的优势被人们所意识到,实现二者的结合,成为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对房产档案的管理工作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这样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应运而生了。
(二)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何谓“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借鉴张宝军在其文章《对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对其定义是这样的: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等形式,把各种房产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电子档案信息,以电子信息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档案信息系统,及时有效进行管理、提供利用,实施资源共享。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自身的独特特点或者说是优越性,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
(三)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存储资料的规范性
信息技术在房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同于人工录入,其通过计算机技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使得存储资料的过程变成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对于资料保存的内容格式以及规范性都有很好的保证,存储档案信息的过程成为一个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储过程,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整理的过程,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
2.保存资料的安全性
房产档案信息存储在电脑之中,一方面可以避免纸质资料容易破损的缺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工作人员工作的不细致导致资料的遗失所带来的损失。将房产档案信息存储在电脑中的安全性较之人工记录的方式安全性较高。
3.获取资料的便捷性
使用传y方式记录房产档案信息对于再次查阅记录信息而言,有巨大的工作负担,往往所需周期较长,但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记录,只需要操作人员点几下鼠标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资料的查询,这其中的高效、便捷性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不可否认的。
另外,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优越性,比如:这种方式实现了图文的有机结合、便于对一些错误信息进行及时修改,另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了工作成本。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实现管理的有效和积极性有很大作用,因此探究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策略就是十分有必要的了。
二、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房产档案管理的技术系统
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就是建立完善的房产档案管理的技术系统。一个有效的技术系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善的房产档案管理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的录入系统、信息的存储系统以及信息的检索系统。信息的录入系统要保证信息录入一要全面,二要准确;信息存储系统要保证一要内存较大,二要存储安全;信息检索系统最主要的就是要便捷有效。从这三方面为房产档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每种职业都有其专业性,房产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来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的有效性。首先管理人员要意识到房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按时及时做好房产管理工作。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是做好房产管理工作的必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或者是外出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房产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档案管理建设奉献自身力量。
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程,不仅记录着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轨迹,而且反映着企业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信息化的进程。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的利用的高效准确的基础一定需要做好档案的基础管理。因此,档案人员要在信息的整理、搜集、保管等方面做足功夫,同时,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健全档案文件的资料,为检索工具提供完整的信息。此外,在做好信息完善的基础上,强化档案保管工作,随时为需要者及时提供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些重要的档案,要要备有微缩或复制件。同时加强档案库房设施建设,减少外界条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害。档案管理工作是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进行新途径的改革,改革意在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将传统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部分摒弃,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全面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还能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些贡献。
2.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管理
2.1管理对象不是所有的文件都要进行档案管理,下面几个情况就不能成为档案管理资源:第一,一些不值得保存的档案,统一起来没有形成资源;第二,一份或是多份信息或是馆藏信息同样不能作为档案管理资源;第三,对于一些没有组织、没有顺序的档案;档案信息包括内延和外延信息内容,以及和其相关的设备、人员、资金等,由此可以看出,档案信息资源的概念要更加综合化,比起档案的概念来说。因此,档案资源管理要从长远的眼光和角度去看,重视所包含信息的揭示与开发,并且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走出单一档案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2.2管理手段档案管理的手段呈现着多元化、集成化的发展特点,管理手段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教育手段、技术手段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由于:
首先,由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决定。信息技术是先导科学技术中新兴的技术领域,是高技术中的先导技术。它的发展与信息要素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中日益突现是分不开的。为了开发信息资源,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广泛地采集分析、处理、利用来自自然界及社会的信息,并积累形成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就是指运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的工程技术,又称信息工程。闭其中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使得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得心应手,再加上信息又与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因而信息技术具有极为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渗透性。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办公业务、家庭生活、教育、科研、金融、气象、军事、大众传播等领域。作为与信息要素有直接联系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更会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和渗透。
其次,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决定。档案管理是可操控性。档案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利用的,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由于档案信息资源是记录人类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也可以利用或是加工它。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业的发展都在借助科技的顺风船进行改革创新,档案管理也不列外。正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加工利用,才能将大量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动态的为人所用,丰富了人类资源的财富。建立档案资源信息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所有的资源信息进行整体、统一、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信息的利用管理,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改革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实现这一管理目标就要应用大量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新型技术是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能使信息检索更加的高效,而且信息的储存量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适应性和渗透性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将会使档案事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越来越处于无法替代的地位。这是传统档案管理单一化、手工为主的管理手段无法做到的。
3.结语
二、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
(一)档案学基础理论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是理论档案学的核心,也是应用档案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方向研究档案与档案管理(事业)中的基础性、宏观性、前沿性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档案这一社会事物的内涵、外延及档案的价值、特点,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管理,档案学科体系的内容、结构,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等。
(二)电子文件管理
本研究方向旨在面对电子文件的出现在文件与档案管理、司法认同、技术支持方面引发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开展全方位的理论探讨和创新研究。主要研究电子文件概念、种类和特点,电子文件管理原则、模式和标准,电子文件管理流程、方法和技术,以及电子文件的利用等。
(三)企业档案管理
本研究方向在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上,以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的原则、模式、方法与技术,并为企业提供适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四)历史档案与史学研究
档案学与历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历史档案的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史学研究。
(五)档案保护技术
档案保护技术是档案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方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档案载体及记录材料结构、成分、性质及耐久性;环境条件对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影响;有害生物对档案载体耐久性的影响及防治;档案修复技术;现代信息安全性研究。
那么,就一般意义讲,什么是衡量档案学热点问题的标准呢我认为基本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近年来相对比较集中探讨的档案学前沿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每门科学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矛盾规律.这种矛盾规律往往是通过一些前沿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表现出来的.比如,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档案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之一就是电子文件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档案工作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子文件大量出现,且因其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传统形态档案的特点,传统档案学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合理地解释和说明这种新的档案现象,更无法科学地回答它所提出的各种具有挑战性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正是由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这种矛盾的存在,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并将大量的外国档案学的相关成果介绍进来,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整理,吸收,改造和发展.
第二,对新世纪档案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导向性与前瞻性的理论问题.
第三,具有一定公众关注度的实践和理论问题.
二,档案学热点问题举要
(一)与电子文件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问题
1.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始性"维护问题.两种重要管理理论的研究——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理论和文件连续体模型理论.可参见《档案学》2003第二期,傅荣校,周林女的"电子文件管理中的热点理论问题研究类举".对这两种理论,我国档案界目前只是停留在介绍阶段,深入的研究尚未开展.
2.前端控制理论.与这种理论相关的研究课题有许多.如:
(1)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思想;
(2)档案鉴定中的前端控制;
(3)档案集中过程中的前端控制;
(4)档案保护的前端控制;
(5)档案编目的前端控制;
(6)档案利用的前端控制;
(7)在文件生命周期中档案工作者的干预时机的选择;
(8)电子政务建设中文档前端控制思想的应用;
(9)电子文件管理与纸质文件管理中前端控制思想的比较等.
3.来源原则问题.来源原则所强调的"来源共同性",在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中,受到了质疑.有的学者认为:"源于各种不同结构组织体的数据的产生,改变了单一来源的概念.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组织机构的界限,而来源原则和尊重全宗原则恰恰是由这个界限所决定的."特里·库克认为:"电子时代档案来源的概念需要重新考虑,酝酿和定义,它不仅指文件的形成机关,更包括其形成目的,形成活动,过程,处理程序和职能范围等."档案人员的关注点从"实体来源",转变为"变动,临时,甚至''''虚拟''''的机构中文件形成者的职能和业务活动为重点的概念来源."库克的"概念来源",实际上指的是文件的形成过程及背景,即文件是谁,在什么条件下,运用哪些数据,为了什么目的,采用了何种结构形成的等方面的信息.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究竟应当如何对待这种新的观念,难道我们也必须以"概念来源"的新来源观取代"机构或实体"来源观吗
4.电子文件的特点问题.如"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问题.刘东斌,刘伟的"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吗"对人们普遍认可的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一观点与事实大相径庭,完全不符合事实.不仅电子文件的信息与载体不可分离,事实上与载体分离的信息根本就不会存在."
5.电子文件的元数据问题.戴维·比尔曼最早将元数据的概念引入档案学,并将文件和元数据形象地比作信函的内容与信封,文件是元数据封装起来的对象,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元数据具有维护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和凭证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对元数据的理解不同,主要观点包括:
(1)元数据是关于文件的背景信息和结构的数据,是有关电子文件的技术性信息.[ICA]
(2)元数据是关于电子文件背景的描述信息.[澳大利亚]
(3)元数据是关于文件和文件集合的背景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描述和编目数据.[英国]
(4)元数据是指构成电子文件数据的数据,例如格式信息,字型,字体,数据词典,数据库描述,逻辑和物理模型,系统平台和软件资料等一切与生成和恢复电子文件有关的数据,具有隐含性.[中国]
(5)元数据是"由电子文件系统自动记录的关于文件形成时间,地点,人员,活动,文件系统,结构及内容等方面的具体数据."[中国]
6.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7.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文档一体化管理问题.
8.电子文件的运动周期的划分问题.
(二)档案学传统热点——持续性和发展性的理性思考
1.文件与档案的关系问题."转化"关系的探讨."半现行文件"概念的争论.
2.档案本质和本质属性的纷争."历史的原始记录"说,"保存备查性"等.
3.档案概念的拓展问题.档案概念的外延的扩大与缩小争论.何嘉荪是"扩大外延"说的代表,主张把"收发文登记"宣布为"归档","把全部现行文件都宣布为档案".黄存勋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档案界的意见,延伸文件的前档案阶段,以''''进馆''''作为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标志.换言之,应该缩小档案概念外延,仅将保存在档案馆的或已进入永久保存阶段的文件视为档案."
4."实物档案","口述档案"概念之争.
5.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理论之争.有人认为:"该理论对我国并不适用."因为"我国没有半现行文件这一概念",也没有"文件中心".有的则认为,该理论是现代档案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构建文件与档案学的重要理论基石,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路标与指南之一.
6.文件中心在我国建设与发展之争论.有的认为它的建立会增加机构和资源浪费,而且同我国的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不适应.有的则将它视为我国档案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的认为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档案室体系,根本没有必要改掉后从新建立一套文件中心体系.有的则认为两者都是中间过渡性文档管理机构,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并存.
7.文件中心的建设与模式选择,运作方式问题.
8.电子网络条件下,文件中心的发展命运问题.
9.文件运动的"回流"问题之争.吴品才提出之后受到一些同志的挑战.焦点在于"文件运动是否应与文件的实体形态联系在一起讨论".
10.档案价值理论的争论.主要涉及档案价值的实质及档案价值概念的表述问题,特别是"劳动价值问题".
11.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问题.
12.档案工作原则与规则的关系问题.
13.档案种类划分问题.
14.虚拟利用方式与传统利用方式的关系.
15.馆藏建设中的"官方文化"现象的变革.
16.确保电子文档信息长期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利用性的战略问题.
17.信息时代,使档案成为可供大众利用的,最为广泛的信息资源的问题.
18.档案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是高于实践还是实践高于理论的问题始终在我们的档案学研究中困扰着我们.一些同志往往以某种做法不符合"档案学理论"为由,排斥实践中出现的新观点,新做法;而不是自觉地检讨相关档案学理论是不是还能够具有指导实践,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品格.还有的同志以违背"马列主义"为由,片面地抵制或消极对待外国的文化思想和先进的文档管理理念.有的同志以制造辞藻的形式,打造出所谓的理论,让人们不知所云.例如,有的同志提出信息管理的"多源性,多媒体性,多语义性,多价值性,多时空性,多尺度性,多维性,多类别,多变量和多应用主题……",一口气列举了十个"多",不知这种所谓的新理念对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三)档案学自身的基础理论问题
1.档案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问题.
2.档案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3.档案学与文书学的关系问题.
4.档案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如"二律背反","形而上"等提法问题.
5.现代管理理论对档案学研究的影响.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
1.档案网络建设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2.文档信息化服务中的技术因素与非技术性因素问题.
3.文档信息化与文档有效管理问题.
4.文档核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5.网上档案信息的法律地位问题.
6.档案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7.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资源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和部分开放文档的全文数据库建设问题;电子文档信息资源的组织问题.
8.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问题.效益与成本问题.
9.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者的角色转变问题.
(五)档案实体管理应用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及难点
1.关于保管期限粗分与细分之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分法"(进馆,不进馆)和"三分法"(永,长,短)之争.有的主张与文件生命周期联系,在分阶段多次鉴定的基础上,考虑保管期限的划分问题,每次以两分为主,在同一档次内部再细分.例如,归档前鉴定主要区分归档与不归档,进馆前鉴定主要区分进馆与不进馆,档案馆定期鉴定主要区分销毁与继续保存.在归档,进馆和继续保存等档次内部,再根据有关档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考虑是否再细分具体的保管年限.同一保管年限的档案,还可按重要程度进一步细分.档案馆档案开放前的鉴定,在区分开放与控制使用的同时,还可结合复查原定保管期限.
2.关于保管期限的标时与否的争论.
3.关于档案鉴定方法的争论.直接鉴定法受到一定的挑战.另外,职能鉴定法与内容鉴定法的研究,以及对"宏观鉴定战略","文献鉴定战略"的质疑等.对"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质疑,代表性的观点包括:"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立论基础尚不严密,且未提供切实有效的职能分析方法";"宏观职能鉴定理论的理论实质有悖于现有的基础理论","宏观职能鉴定论实质上正是以''''实体价值论''''(即档案价值是独立于主体之外而存在的,它随档案的产生而产生,不论人们利用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其档案价值观的.以这种片面的档案价值观为理论实质的宏观职能鉴定论显然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宏观职能鉴定论仅从第一价值的角度出发来判定文件价值的大小,并未虑及文件的第二价值,这样就明显违背了双重价值论."对鉴定过程的实质问题:鉴定的过程是赋予文件价值的过程吗如何处理好职能鉴定与内容鉴定的关系档案鉴定是否存在"国家模式"和"社会模式"呢即使不是完善的鉴定决定或鉴定程序,也要优于文件的自生自灭吗
4.电子文件的集中与捕获问题.
5.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问题与分布式管理控制问题.
6.归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
7.档案实体分类方案的编制与应用问题.
8.档案分类的客观性与一级类目分类标准的确定问题.
9.成套性与客体全宗问题.
10.实体分类与信息分类问题.
11.传统著录与电子文件著录的区别问题.
12.信息社会中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问题.
(六)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理论研究热点
1.公民权利与现行文件公开,保密问题.
2.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过程中,档案部门的角色定位问题.
3.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工作的关系问题.
4.现行文件利用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对传统档案管理理论的挑战
(七)档案史学研究方面热点问题
1.档案的起源问题.
2."档案"的辞源问题.
3."信息","文件","公文"的辞源问题.
4.甲骨档案中的"贞人"问题.
5.甲骨档案的内容结构问题.
6.文书档案连锁法的重新评价问题.
7.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历史成就问题.
8.简牍档案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问题.
9.建国前我国档案教育的成就与历史教训.
(八)专门档案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1.专门档案的定义问题.姚军认为:"专门档案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和自然活动中某些专门领域形成的,用较为系统的,成熟的专门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或某些特殊形式,载体的档案的总称."
2.专门档案的种类划分问题."依据专门档案的派生和分离情况为原则,将目前各种专门档案归入文书档案范畴专门档案,科技档案范畴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专门档案三大类."
3.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1)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弊端:分散多头管理.
(2)建立国家人事档案中心问题.
(3)擅自建档,造档问题.
(4)擅自扣档问题.
(5)擅自弃档问题.
(九)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建设方面的热点问题.
1.《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讨论.内容涉及取消立卷"是否有助于保持文件之间有机联系"规则推荐的联合分类法中的分类标准问题
2.《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讨论.
3.《档案法》的修订.如档案的开放期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为了全方位的,系统的开放档案,笔者建议:不设置30年的开放期;而是档案从形成之日起就对社会,公民开放.""同时在开放之时要制定''''安全例外''''与''''一般例外''''."再如,档案的开放原则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档案开放原则,是指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用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文件."而有的同志则认为:"档案的开放原则将发展为:国家一切公民都有权利利用国家档案部门(包括档案馆和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文件."
关键词:档案管理;知识管理;关系;探究
档案管理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对部门或单位的一切人事档案、制度档案、活动档案等档案材料进行管理,而就其外延来说又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区别。广义的档案管理就是对档案材料的日常养护、保管、利用和输出等,狭义的档案管理则主要指对档案材料的保管。从现实来看,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一旧一新,但都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与思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二者能够而且应该产生互动交流的火花,促进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和谐互动发展。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自1986年世界劳工大会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始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综合来看,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要对知识资源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管理和利用,从而推动知识的作用发挥。
一、管理学视域中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异同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差异性
档案管理以保存、管理、查阅、调动等为主要工作环节,其工作重心是利用管理规范和技术手段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关键特征,而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推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还要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对于知识管理来说,除了档案管理的题中之义外,还需要对档案信息的隐形管理,相比于强调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知识管理需要更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更加重视发挥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通过知识管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生产力。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似性
从管理对象、流程、目的、技术等四个方面来看,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具备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确保二者能够产生互动关系的基础。首先,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方面存在相似性,二者均需处理由文字、图像等构成的信息文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探究二者关系的可操作性。其次,二者有着较为一致的管理目标。从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流程来看,二者都需要经历产生-整理-存储-利用等四个主要阶段,档案管理就是要把档案文件由具体档案产生部门接收到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档案管理体例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对于不同价值和不同管理年限的档案分门别类进行鉴定而后存储,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需要依照一定程度对档案进行提取利用。知识管理的过程也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也是从知识的产生阶段开始,对于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分类管理,依据相关需要进行知识利用与评价。最后,二者的管理技术也存在着相似之处,信息化时代给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工作都带来了技术上的大规模革新,信息化时代要求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都要朝着信息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和知识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库,从而减少管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互动关系
根据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的异同,能够在信息化背景下调动二者的互动发展,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共同进步。
(一)知识管理扩大档案管理的范畴
对于档案管理来说,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通过信息管理的介入能够有效扩大档案管理的范畴,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管理局限于档案、文件和情报之间的差别,由于不同档案之间的权限差别,在现实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知识管理能够将包括档案、文件在内的档案管理内容纳入到管理范畴中,通过对管理内容的有效处理构建一个更为完备的档案管理知识体系,这种扩大了的知识体系能够为档案管理提供一个不断被开拓的管理空间。同时,知识管理能够有效推动档案管理的现实利用,提升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价值。以企业档案为例,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范畴中,企业档案管理服务基本维持在档案的保管和调动等最为表层的方面,实现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结合,能够促进档案管理的更好利用,更为有效地发挥档案管理在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规范
相比于已经开展相对成熟,体系相对完备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知识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表面和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而档案管理恰恰能够为这一工作提供有效帮助。首先,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管理的沉淀与积累,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对于隐藏性的价值较高的知识往往都存在于企业员工的个人大脑中,利用档案管理能够将员工大脑中的知识信息通过文字形式落实下来,形成较为容易管理的知识档案,这样既能够促进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又能够解决档案管理深度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档案管理能够为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在知识传播过程中,语言和文字是最为关键的两种形式,档案管理能够将语言交流的口语化变得更为简洁、高效,使得语言交流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提供知识的交流途径,为知识传播提供一个更为持久、可靠的平台。综上所述,重视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同异之处,并且充分发挥二者的和谐互动属性能够有效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进步。
作者:胡瀛滢 单位: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剧艳英.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