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13:14:56
导语:在家长鼓励孩子的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每一个孩子长这么大都不容易,大人都有无数的辛酸和付出。每一个家长都是一个作家,倘若他们将孩子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那么他们可以写出像辞典那么厚的好几本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家长鼓励孩子的信借鉴资料,欢迎阅读,提供参考。
家长鼓励孩子的信借鉴一
女儿:
高中这两年多来,妈妈知道你学习很努力,很用功,也很争气。你记得妈妈常告诫你“为人要谦和,待人要和善,先会做人才能做好文”。你做到了,你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而且你是你们班里的“百度引擎”,你博学多才,你的书法获奖,你办的板报一流,你是体育健将,你在校艺术节唱歌唱戏,表演小品.....这点成绩不错,但妈妈更看重的是你的品行,得知你不断帮你班里离家远的的同学,妈妈高兴;每次去学校看到同学们问好你、老师喜欢你、甚至别班的同学知道你、记得你,妈妈高兴。我知道这都是你自己首先做的好。你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完美,妈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女儿,今年六月你就要高考了,妈妈也知道你们现在正是火烧眉毛之时,你青春年少,精力旺盛,你熬夜苦读,但也要注意身体。每次回家看到你伏案学习,妈妈心里有诸多的不忍和心疼,妈妈想和你聊聊又不忍心打扰你,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送上杯牛奶,低声的嘱咐你早些休息。升入高三以后,你更是拼了命的学习,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复习题,看不到你脸上那轻松欢快的笑容,妈妈担心啊。我们知道中招时你是以一分之差进的的省重点高中重点班,你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赶上。前段时间你说你英语不太好,想报“领航教育”辅导班,妈妈有点不同意,倒不是心疼钱,妈妈担心你的身体,怕你吃不消。可你说“勤于耕读必有收获”。看着你紧张的学校辅导班来回奔波劳累而妈妈却无能为力,真的恨不能替你分担替你学习。女儿,妈妈也从高三走过来的,妈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更了解你的目前的状况。女儿请你永远记住你不是在孤军奋战,妈妈是你的坚强后盾,有妈妈在,你什么都不用担心,高考算什么,淡然些,良好的心态,正常的发挥你就是最棒的!
女儿,青春是美好的,一如花季,珍惜青春年少时,莫让时光空虚度!
愿女儿的青春如诗如歌如花如画,青春无悔,璀璨人生!
家长鼓励孩子的信借鉴二
WY爱女:
你好!现在,你刚满9个月。之前,爸爸一直想给你写信,可以总是欲言又止。我坚信,文字的东西比声音的东西,更有稳定性,也更有力量,所以我决定给你写这第一封信。现在,我整理了一下思路,给你敲下了以下文字。内容如下:
关于你的成长,我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从大的原则,到小的细节,我都能说许多——我以后会给你多交流,从你能听懂话、能说话开始。我想象过你未来的样子,想象过你将要走的人生之路,最重要的一条是,你过的生活要比我和你的母亲更体面、更休闲,至少不比我们差。当然这不是说你的收入一定要高,一定要住大房子,这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但是,那一切都是想象。回归到现实,回归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又发现我对你的希望其实很简单。简单来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你就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幸福的,我们对你的教育就是成功而伟大的。
(一)你绝不会成为父母炫耀的工具。包括你的成绩、你的爱好,我和你的妈妈只会给你提醒和指导,但绝不会给你任何压力。我们是你的父母,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你能快乐,并且,在性格方面达到开朗,在你的爱好范围内修为好一项生存技能,能够承受住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别无其他。至于升官与发财,都是浮云。
(二)你不会做你不喜欢做的事。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学钢琴,练书法、学绘画,只有在你喜欢的前提下,你才可以做这些事情。你在幼儿园包括小学三年级之前,我不会关注你的成绩,不会关心你能认识几个字,能背诵多少《三字经》和《百家姓》,我认为那是相当无聊无趣甚至是弱智的事。这段时间里,你只需要快乐的笑,各种笑。四年级以后,我和母亲只会了解你的成绩。但我和你母亲将更关心你的性格、你的品质、你对于事物的理解、你自己对这社会的看法,尤其是形成批判精神,批判你所认为不正常的一切。只有这样,你才能成熟,才会找到正确,形成原则。你才能学会担当,才能明白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运转方式。
(三)你的未来不能过于功利。人生的目的不过是自由和快乐,除此之外,都不重要。淡泊名与利,求得自己生活的一片净土。笑看社会,笑侃生活,逍遥地活,诗意的活,健康的活,不要太累,不要太闲,生活要有度,你需要做好度的把握和调整。这些东西,你未来的老师不会教给你,你的领导更不会教给你。
(四)你的人生第一课,也是你要每天都要修的一堂必修课——安全。这个世界上,我们生活的前提就是安全。地震、火灾、水灾发生之时的安全常识,我和你的妈妈一定会在你懂事之后一点一点教给你。你以后不放从事不安全的职业,尤其是农业。我是农民出身,我喜欢干农活,但不喜欢农业的危险性。我在你爷爷的三轮车上摔下来过……你以后开车坐车都要学会安全,随时准备逃生。
(五)关于你以后的情感。18岁之前,你一定不能谈恋爱。可以有自己的感情,但不能用真正用心用力的恋爱。你在18岁之后,必须要谈恋爱,否则你的青春是不完美的。18岁之后,父母不会干涉你的感情生活。我不会因为你是我唯一的女儿,就把你看作多宝贵,不会不舍得放你,你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即便生活中有不幸,那也与你的父母无关,你应该对你自己的生活负责。必须负责。我们早已没有责任。
(六)你不必担心我们的未来。你忙时,不必“常回家看看”,我们没有那么矫情,我们不脆弱,我想我们即便到了七八十,我们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晚年生活凄凉,那只能说明我们生活的无趣,与你无关。当然了,原则是,我们理解你可以不尽孝。因为,我一直觉得孝与不孝都是伪命题,我更关心孝之外,我们各自的真实感受。
(七)关于他人,你没有必要要求别人必须要怎样——这是宽容的根本。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能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和你的父母。所以,你无权要求别人成为圣人,你只需要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
(八)人生事,十之八 九不如人意。挺过去绝对是蓝天,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包括你身边的人的生死病死,包括我和你的母亲的生死病死。生活仍然会继续,太阳在第二天仍然会升起,新的生活依然阳光灿烂,你的脸上仍然需要挂满各种笑容。
现在只想到了这么多,先写这么多。之后想到,之后再写,想不到就不会再写。我相信这些够你前半辈子努力得了,也相信这些已经可以应付你以后的生活种种。
最后还是希望你能快乐成长。
家长鼓励孩子的信借鉴三
小贤:
女儿!你是我们心中的乖宝贝,自有你在妈妈肚子里开始,我们便没有轻松过,我因怀上你不能再就业,你爸爸生病,医生怕你受病毒的影响不敢教我们生下你,为了保证你的健康开始常常进行检查,观察你的生长情况,后来冒着胆子生下你,见你健康、精灵、四肢健全才放下心来。
婴儿期精心抚养和照管,你一天天长大,学会吃饭、说话、走路。进入幼儿园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管理下,你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小朋友,思维敏捷,反映迅速,摸仿能力强,在班上总是小老师。因为成绩优秀,你的同龄人都读学前班,老师建议你直接升入小学。
在小学阶段你各方面都不错,成绩虽然不算尖子,但在好班中你也算不错,发展全面,只是坐不住,上课喜欢讲小话,但你已改掉了这种坏习惯,因为粗心大意因几分之差没考上重点中学,但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你顺利地升入石柱中学初中部。
上初中时你起初的成绩排名后位,你知道不努力不行,落后就会跟不上社会需求。你开始认真学习追赶上来,获得了进步奖。
可现在不知为何原因,总喜欢与长辈、父母唱反调?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不体谅父母的爱心,更不懂得如何关爱父母为父母分忧?说话的语气一点不温和,女孩子啊,学会温柔一点不好吗?你现在是为人之女,今后在社会上你要充当半边天,在单位是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女能人,在家里你也要为人之母,为人之妻啊?
我也是从你那个年龄的女孩子走过来的,也曾经有过逆向心理,可我知道你的外公,外婆她们是多么的艰难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家庭的重任,还得到社会和工作岗位上打拼,去争得他们的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生存,才能立足于社会。想想你的妈妈就是个例子啊,原来为了生存,为了养活你,摆摊、做小工、跑保险,你也跟着妈妈一起冒着风雨雷声跑保险受苦,现在好了,妈妈靠不断努力,也离不了你、爸爸和奶奶、外公、外婆的支持,妈妈再不也会是一些单位里想要就要,不想要就开除的小工了,妈妈凭自己努力拼搏,锲而不舍地学习和追求,永不放弃对知识的学习,不断追求进步,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妈妈的三十多岁的而立之年终于找到了一个如意的工作,为了你的前途,为了挣钱,为了家庭,为了今后过得更好,我只能在乡下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可你不理解啊。
你为何总是与当大人的过不去?难道每次只是给你钱的时候才是父母?想起你的态度,想起你说的一些不该说的话,我心里一阵阵酸痛。当女儿的怎能这样不懂事啊?你本来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啊?每个人要健康的成长,需要长辈父母的关爱、指点和帮助,需要老师的指导、同学的支持、朋友的爱戴,但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啊?人生有三种感情不能缺少,这三种感情是:亲情、友情、爱情。我希望你不要与父母为敌,不断地改正缺点,让自己更完美,更优秀,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学会多给别人一份关爱吧我的好女儿!
要成功单干是不行的,需要众人的互相鼓励团结一心,社会本来就是人抬人的社会,孤芳自赏、孤军奋战就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要以涌泉相报!我们都是要以善为本,多摘花少摘刺,好人一生平安,多做善事,积善积德,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成人达己,成己为人就是这个道理,要成就自己首先就要做个好人,成就了别人也就成就了自己。虽然你现在不象以前那样百依百顺地听妈妈的话,但在我的眼里,你始终是个好女儿,你的品行不错,你心地善良,你很有同情心,你乐于帮助姊妹、朋友和同学。你全面发展,表现良好,成绩不错,或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妈妈和你积善积德的回抱吧!相信你前途光明,未来成为一个十分优秀,很棒的女孩子!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所以教师要懂得与孩子交流感情。托班的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我们经常会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我们会抱抱孩子,表扬他叫老师的声音真好听,穿的真漂亮,夸夸他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须正确使用权利,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带着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时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时孩子的无心之过也会遭到大大的批评,这是对孩子不公平的。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也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班里的老师经常统一思想,从不放松。
2 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
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育的保证,而必要的规则是形成良好常规的前提。如,上厕所和洗手时不推不挤、拿椅子必须双手端起来,不可以拖着或顶着走、搭积木时不能争抢、听到《摇篮曲》就休息、听到进行曲就走线,餐前要保持安静等。我们把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托班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当他们不理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反复示范,用动作来提示他们应该怎样做。如刚入园时,老师点名时,小朋友不知怎样回答,我们班里的老师相互配合,让小朋友看老师怎样回答,再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做榜样。就这样通过示范,小朋友知道了点名时要喊“到”。游戏活动时我请小朋友到“蓝线”上,一开始,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教室顿时乱哄哄的,我就自己宝宝跑红线上,请小朋友和老师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看了我的动作,一个个都把椅子放到了位。
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们经常会违反一些规则,老师要及时提醒、纠正,以免使他们养成不良的习惯。如,该听故事了,有些宝宝坐不住,离开座位或在位置上扭来扭去不听。这时候老师就得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必要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班的郭玉珠十分好动,总是管不住自己,坐着的时候总是把脚跷到椅子上,经过我们多次教育纠正,现在她“坐”的习惯好多了。
3 运用生活体验,培养托班幼儿的良好习惯
3.1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每天,幼儿在来园时都会向老师问早问好,可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常常是在家长的提醒或老师的鼓励下才张口,并不是主动行为。为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就主动和幼儿打招呼,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幼儿。当幼儿逐渐养成习惯后,教师再用动作或眼神去提醒幼儿,这样,幼儿就能形成主动问早问好的习惯。同样,在幼儿离园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和老师、同伴说再见。
3.2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托班幼儿在家中都需要由成人喂饭,和成人一起睡觉,否则就会哭闹。而很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出现的许多不适应,也正是因为幼儿园和家庭生活的差异,教师要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1进餐习惯
在进餐时,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发现幼儿几乎能自主进餐时,我们就及时进行鼓励;而对一些食量小、胃口不好的幼儿,我们就从少到多,逐步增加食物,并通过儿歌、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此外,进餐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教师可多开放一些活动,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进餐的情况,让家长知道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也能自理,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让幼儿真正养成自己进餐的习惯。
3.2.2入厕习惯
针对托班幼儿年龄小,容易尿裤子的现象,我们就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醒幼儿上厕所,帮助幼儿养成饭前、午睡前、起床后及时如厕的习惯,对一些特别容易尿裤子的幼儿及时观察,适当提醒,此外,我们还通过故事《小猫尿床》,让幼儿知道有小便时应及时去厕所。
3.2.3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主要通过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在幼儿进餐、吃点心时,我们都会在桌子中间放上盘子,并告诉幼儿盘子的作用,食物的包装袋、瓜果的皮、核或骨头等可以放在盘子里,并在幼儿进餐或吃点心时多提醒幼儿使用。我们在每个教室里放有三个放卷纸的盒子,都是固定放在玩具橱上的,当幼儿有鼻涕时,或小嘴巴有脏时,鼓励幼儿自己去取纸,先自己擦,擦不干净老师再帮忙,帮幼儿擦干净后我们会让幼儿自己将纸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幼儿知道了要将废纸、果皮、包装袋放进垃圾桶里,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引导幼儿自我服务
如果孩子做事总是依赖大人,那么他们会缺乏独立性,进而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特别是劳动习惯。因此,老师应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简单到复杂。如,先让宝宝自己脱裤子、脱鞋子,然后再教他们穿的方法。暂时不会的可以慢慢练习,不过要天天学,天天练,不仅孩子有耐心,老师也要有耐心。现在,我们的宝宝能自己穿裤子和鞋子了。家长们都反映说,他们的孩子在家也变得爱劳动了,喜欢和妈妈抢着干活呢。
5 用诚心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
幼儿的成长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主要环境,教师和家长是影响幼儿成长的关键人物,因此,家园配合协同教育是开展托班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家庭教育现状教育策略孩子
2007年9月,新接高二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发现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境非常富裕;有的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职工,那么体现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也大有差距,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学生在一起,时刻关注他们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却和父母吵架?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说说笑笑,在家里却不愿和爸爸妈妈交谈?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状况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难以抵挡在家的两天。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一是“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不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二是“放任自流”型。有的家长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诉苦”的现象绝非个别。有一个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说:“在家和孩子说已经过完元旦了,孩子应该抓紧时间,快要期末考试了,但孩子听完放下饭碗就走了。”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不敢多说话,说多了孩子不爱听,又怕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只好听之任之,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浪费钱物。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三是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这些现象的消除,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关键词】家庭教育 深思 学校教育 现状 投资 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5.1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谁消费了学习班经济?学生和家长们各是从什么动机出发的?这种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都令人深思。我就家乡河南省偃师市的暑假学生参加学习班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
调查的人群主要是分为学龄前,小学生,中学生,家长。
调查二:7月25日上午8点半,商都路中段一栋大楼3楼某英语补习学校,10多个小屋子内,挤满了前来补课的中小学生,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不等。
暑假对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休息长假。可是假期全被枯燥的学习占据,没有放松的空间,过起来真没味儿。一个在英语学习班上课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小蒙抱怨说。暑假我最想学习跆拳道了,但是我妈看我数学成绩不高,非得让我把跆拳道换成数学班,烦死了!旁边的小强说。还有几个孩子也七嘴八舌的嚷开了:你才报了两个班,我还有电子琴和绘画呢!连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了我还学了街舞,很厉害的!
嘿嘿,我妈只给我报了英语班。一个孩子的话,引来了一片羡慕的啧啧声。
调查三:小区的一位阿姨把自己4岁的孩子也送进了学习班,当问起问什么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也送进学习班时,阿姨满脸的无奈。正值放暑假期间,大多数的公立幼儿园也纷纷放暑假了,大人们白天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又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家里。把孩子送进学习班孩子有人玩,还有专门的人带安全。
调查四:某重点中学的月月,开学后就要上高三了。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自觉主动,希望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放暑假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参加了一系列的补习班,时间安排很满,除了周日休息的一天,其他时间都是学习,甚至连周六晚上都没有休息。
通过了许多的调查和了解,我分析了参加学习班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积极主动:好学的学生希望能够好好利用暑假的时间好好补习,为了超越别人,积极上进。这其中包括因为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培训班,如绘画班,书法班,钢琴班乒乓球班等。
2. 跟风学习:就是看到周围的学生都去上学习班吧.自己也跟风去学习.不愿输在起跑线上。
3. 老师鼓励:老师鼓励暗示参加某个学习班.是个别老师在自己家里私自开办的暑假补习班。这类补习班隐蔽性强,较为分散,一般是中小学班主任老师或者小学数科教师动员自己所教班级进行的补课。
4. 家长鼓动:家长要求孩子参加学习班.许多的家长鉴于目前高考、中考强烈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主动联系个别有特长的老师给自己孩子补习薄弱科目,这类补课多为家长的自愿行为。
5. 学校组织集中补课:面临升学和学校间的竞争,有重点高中讲高中组织起来集中补课一个月,也有奖校内的重点班、实验班学生组织起来集中补课。据悉,这类补课没有向学生收取补课费。
一、家长对于暑假辅导班的态度
在调查中发现,把孩子送往辅导班的家长50%都是这样考虑的:孩子在辅导班中学习,那么在暑假期间,他有个地方可以去,又有老师从旁边教导他,帮他辅导假期作业,同时不会出什么事。这样家长比较放心所以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会多做了解。
二、学生对参加辅导班的态度
大约80%的孩子都参加过至少一个学习班。有一部分的有从众心理,学生家长随大流,别人家孩子干什么我家孩子也要干什么,如果是以这种心理去报辅导班,未必会取得良好效果.攀比心理,如果学生是这种心理,则会在学习上产生良好效果,而家长有这种心理,这孩子就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还有一些学生上课消极,效率低下。
三、暑期学习班的情况
老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打着新概念英语,剑桥少儿英语的幌子,实际师资十分有限。但是不排除还有许多的辅导班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老师任教。调查一老师,她说专门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教课,想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到知识,不能浪费时间与精力。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设备问题。在教学设施上,城镇和乡村的差别很大,城镇学习班条件相对较好,乡村的学习班条件相对差了一点。同样城镇的收费相对高了一些,一般都是一学科300元,大都是一个月600元左右。而乡镇收费是300元左右一个月。
四、参加学习班利弊
暑假学习班可以充分利用好暑假的时间补习薄弱的科目,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充实暑假生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但是过多的学习班会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伤害。剥夺了孩子的娱乐时间,而违背学生意愿的补课会极大挫伤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会把学习当成累赘,造成厌学、弃学、逃学等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同时大量的补习班也会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隐患问题。一方面学生的高度集中再加上设备的不合理,例如私拉电线,违规建筑等因素会造成许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天气炎热学生容易中暑。还有学习班的老师精力有限,而学生的高中集中容易产生矛盾,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发现给予制止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五、解决建议
1. 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教学设施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的学习班要坚决要求整改或者给予取缔。
2. 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权,让孩子自己合理支配假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育都有相应的特征。家长可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征适当放权。
3. 辅导班也要加强自身的规范性管理。辅导班在课表及作息时间的安排上进一步强化。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今很多家长早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了音乐启蒙教育,学龄前已经开始了乐器学习。除了音乐素养的培养,孩子学琴有哪些好处呢?
好处之一:通过学琴促进大脑的思维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相应的“代表区”,而负责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分布较为广泛,这些神经中枢都是由神经细胞群组成的。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能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
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学琴的过程中需要琴童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促进孩子智力的整体发展。
好处之二:通过学琴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琴的时候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听懂老师说的内容,掌握演奏技巧,并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到了下节课,在“回课”的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孩子还有哪些欠缺,并通过专门的练习强化演奏技巧,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我们将这个过程投射到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孩子要在课堂上学到老师新教授的知识点,回家要通过做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会暴露出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老师再通过练习对其进行知识点的强化。
学琴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教授的技巧要怎么掌握,两只手要怎么配合,怎么解决音准、节奏的问题,这些东西除了老师教授,更多的要孩子自己去体会,去发现,去解决。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琴上遇到的问题,那么他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将会感到更加轻松,因为,解决问题的技巧他都掌握了,而这些技巧是彼此相通的。
好处之三:通过学琴培养孩子的韧性
手型控制得不好,技巧掌握得不够,演奏得不熟练……
在学琴的过程中,孩子遇到“坎儿”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琴也是一种“挫折教育”。
小威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家人宠爱,个性坚强,常常在同龄孩子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这也让他养成了骄傲的毛病。
学琴之初小威就遇到麻烦了,平时的小聪明在学琴的过程中不管用了,如果不勤学苦练,“回课”怎么也通不过。挫败感让小威打起了退堂鼓,索性不想学琴了。
妈妈借着这个机会跟他彻底谈了一次,谈话一开始,妈妈就告诉小威:“我知道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知道学琴可能比学其他知识更难,所要面对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很多孩子坚持不下来最终都放弃了学琴。可是,只有克服困难最终成功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经过那次长谈,小威下定决心要学琴,并从基本功开始练起。用他的话说,他想做一个真正的勇者。
孩子就是这么简单,他像流动的水,你给他多大的容器,他都能填满,重要的是你想把他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
像小威这样自信心十足的孩子,通过学琴可以磨掉他骄傲的棱角,培养他的韧性,有些怯懦的孩子通过学琴反而可以培养他的自信心。
好处之四:通过学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小鑫的妈妈总是抱怨,孩子太内向了。
学了一阵琴,老师发现小鑫性子慢,不爱说话。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她显得特别安静,甚至有时让人忽略她的存在。小鑫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既没有优秀到成为同学的榜样,也没有差到成为老师关注的重点。她不大参加班级活动,甚至觉得自己没有人家“好”。小鑫的妈妈特别着急,怕女儿继续这样下去会变得自卑。
老师和小鑫的妈妈商量让孩子来一次登台表演。利用六一儿童节班级表演的机会,老师为小鑫选定了一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曲子。小鑫的妈妈还特意订了一束鲜花,请班长在小鑫表演结束后登台献花,就像演奏家在台上演出完一样。
可是临到表演前两天,小鑫打起了退堂鼓,害怕演不好,害怕同学取笑自己,死活就是不肯演了。
小鑫的妈妈决定先在家庭内部举办一场小小演奏会,请来家里的亲戚朋友欣赏小鑫的表演。大家都夸小鑫演奏得不错,堂妹还嚷嚷着也要学琴。这次家庭内部表演给小鑫注入了信心,让她大胆地走上舞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琴艺。表演结束后,当班长捧着鲜花祝贺小鑫演出成功时,孩子脸上的笑容是那么自信、自豪。
那次演出后,小鑫对学琴的兴趣明显提高,主动跟老师交流学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妈妈说,小鑫在班上变得活跃了,还当上了文艺委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
一块小小的砖头可以击垮孩子全部的自信,一级不算高的台阶也可以让孩子有全新的高度,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
就看你给他的是砖头,还是台阶。
好处之五:通过学琴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作为“双独”子女,这一代孩子拥有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们习惯了成为家庭的中心人物,认为一切理所应当围着他们转。任性、脾气大、自私、与人合作能力差已经成为大多数宝贝儿心理品质上的弱点。
在孩子的琴技达到一定程度时,家长不妨为他们创造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
如果孩子学的是民乐,可以和三四个学民族乐器的伙伴组成小型民乐团;如果孩子学的是小提琴,可以请学钢琴的孩子帮忙伴奏;如果孩子学的是钢琴,可以给班里的合唱比赛伴奏。家长可以请教琴的老师帮孩子们简单地排练一下,借助六一儿童节、新年联欢会等机会让孩子们为老师同学表演。
哪个声部该强一些,这一段更突出哪种乐器,什么时候起音乐,不同乐器之间如何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排练中一定会出现,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是无法演奏出优美乐曲的。孩子们只有通过不断磨合直到解决好所有的问题才能顺利演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我的演奏不可能永远是最强音,有时候我的退让、协作才能让整首乐曲的演绎更完美”。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一、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 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共2页,当前第1页1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确保家庭的教育力量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非常不利。
1.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2.注重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鉴于孩子年龄逐年变大,可建议家长鼓励、督促孩子尽量独立完成能力可及的家务活,不要什么事都包办。提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采取示范、鼓励、说明和纠正等教育方式,要一以贯之、循序渐进地进行。
3.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必要时适当采用陪读辅导的学习措施。在孩子已经能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学习。
4.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讲给孩子听。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或者如何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素材,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是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
1.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内生活,促进留守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上耐心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意识的增强,留守学生要学好的苗头会逐渐显露。教师要帮助他找到人生中重要的动力——自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
3.指导好课外阅读。选取适合留守学生的童话故事,引起他的兴趣,再让他自己去看,逐步提高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他阅读过程中经常询问他看懂了什么,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4.同伴的关注。留守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同伴的关注和关心,可以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团结和向上,这对于留守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加强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使留守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外界的各种影响是教育的外因,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成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思想和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
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内部动机。广大家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四、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
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中小学寄宿制教育模式趋于流行。优点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留守学生进行有效监管,解决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而导致的一些问题。
五、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教会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