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3 16:08:20

导语:在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第1篇

宽松、民主、尊重

家庭环境若过于严肃、专制,会给孩子的发展空间造成压力,使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禁锢其智力发育。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相互尊重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不应板起面孔,用以上管下的旧教条来作为孩子的行动准则,而应放低姿态,倾听心声,以便随时激发孩子各种积极向上的因素。当孩子出现新奇的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游戏玩法时,从尊重他们的角度出发,给予支持和鼓励,带给孩子创造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乐于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实践,从而培养其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知识性

智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靠环境的熏陶、思维的锻炼、以及孩子自身力量的发展而获得。一个充满知识性的家庭环境,会促使孩子多思多想,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寻求各种正确的解决途径。如何营造知识性的家庭环境呢?可以从提高家长自身的知识修养、设置家庭学习(或阅读)传统、常和孩子玩一些有助于智力开发的亲子游戏等方面入手,以此增进孩子的智力。

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

幼儿期的孩子虽然在感知觉,运动、数理逻辑、人际交往等方面需要发展,但最基本的还是语言能力的发展,它能调动、促进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相应增强。因此,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应重点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入手,具体做法有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使用普通话等。语言能力是需要在互动教学中培养成长的,家长只有多给孩子正确的示范和锻炼的机会,其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最优、最快的发展。

富有趣味性

专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切忌使用强制手段和刻板方式,否则会压抑孩子的情绪发展和智商培育。儿童教育必须富有趣味性、贴近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家长可以在家中配备一些孩子喜爱的趣味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也可以设计些有趣的亲子游戏,使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收获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家庭 硬环境 软环境 儿童心理健康

我们常说“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健康成长日益受到多方关注。《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命运。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儿童抓起。”通过学习、广泛阅读资料,笔者发现,现如今,研究儿童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的论述很多,大多都是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物质条件或是从儿童的性格差异上加以论述。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研究,想从如下几方面谈谈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以及各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儿童健康成长。在这当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首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的第一个场所,也就成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即启蒙之师。在这所谓的早期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其次,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情感关系、抚养关系等天然性和密切性联系,造就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父母对子女的权威性,这些都更加确定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硬环境和家庭软环境,它们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第一温床,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在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硬环境的影响和家庭软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条件环境,家庭软环境是指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以及情感关系等。

1.家庭硬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庭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条件及环境。研究发现,生活在物质条件好的家庭的儿童,自卑、害羞、不自信等不健康的心理会少一些,积极、主动、乐观的健康心理会多一些。当然,这些孩子也会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傲慢、自私、依赖性等不良心理现象会比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家庭中的孩子严重。

2.家庭软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教育观念及教养方式以及特殊的亲子、情感关系等,是所谓的家庭软环境。

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儿童。儿童内心的归属感、安全感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骤然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幼小的心灵从此会出现不该有的不良心理问题。

好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不好的家庭气氛易造就儿童不良的心理问题。好的家庭气氛主要是指家庭关系和谐民主,亲自关系融洽和睦,生活空间舒畅宽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事方式民主,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被关心,以及其他温暖的感觉,易形成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尊、自强的心理素质。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儿童就容易情绪紧张,长期生活在这样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就会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的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和睦的亲子关系、良好的情感沟通、融洽的家庭生活会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睦的亲子关系就是指,父母要平等地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和自,关于孩子的事情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能和孩子玩到一起、学到一起。父母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孩子谈心,少些指责和唠叨,多些宽容和沟通。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个性品质积极向上,思想情感热情丰富,活动空间自由活跃,那么,就会造就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心理健康也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很忙,而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得安排时间,自己因为爱孩子,对孩子有着满腔的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所以替孩子安排时间、安排活动,管理约束孩子的活动空间,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换取孩子对自己的亲近感,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和自己亲近,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了。其实,这是一种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的亲子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助长孩子不良的心理问题。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合理应用教育方式,让儿童健康成长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去锻炼。只要不出危险,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家庭环境中要注意重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并举,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儿童人格;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6-02

心理学家的创始人阿德勒既强调人格的整体性,认为人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又强调人格的独特性,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一种独特的组合。我们所说的健康的人格表现为活泼开朗、做事有自信心、有坚持性、积极参与活动、愿意与同伴交往、富有同情心等等。儿童的这种开朗乐观、机智豁达的良好性格需要从小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以及习惯。当然了这主要是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现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谈论。

一、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将来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1.为了使孩子能茁壮成长,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必须的。家庭环境首先应该是安静的,旁边不要有熙熙攘攘的车站码头,人声鼎沸的菜场闹市,也不要有机器轰鸣的工厂作坊。耳听目晓的“孟母三迁”这故事说明了古人深深懂得家庭环境对儿童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如今大中城市高校区的房价高也就是这个原因,说明了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2.在家庭环境中应给孩子设计一方独立的空间,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如果孩子老是和父母睡在一起,自己连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都没有,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严重的依赖性,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己是父母的附属品的心理,这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塑造都是不利的。国外的家长们在即将做父母时就会给孩子布置好自己的房间,出生后就让他们独立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

3.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宽松的人际关系,有事大家商量,有矛盾放到桌面上来解决。关系到孩子的事,也要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有些事不妨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霸道而专制的家庭会让孩子生活在紧张而惧怕的气氛中,这不但会扼杀孩子的童真和天性,也会极大的扼杀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兄弟姐妹之间互敬互爱,与邻里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往往易使儿童形成善良、懂礼貌、态度诚恳、积极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4.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还可能影响孩子的终生。比如,父母爱好摄影,孩子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很可能也喜欢玩相机、照相;父亲喜欢下棋,孩子也大多爱棋;母亲喜欢打扮,孩子往往爱漂亮。但是如果家长兴趣低下,喜欢打麻将、玩扑克、赌博这些不良的爱好,那么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兴趣爱好熏陶下,还能有良好的人格吗?父母的兴趣影响孩子兴趣的名人事例很多,像“孔子爱礼乐,教孔鲤学诗习礼”;“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由于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赵括从小也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等。很多“书香门第”“医学世家”都是在父母的熏陶下浸染成的。

二、儿童的社会化环境的启蒙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陶行知说,“处处是教育”。孩子们除了家庭和学校外,还与所置身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是一本百科全书,整个社会环境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是无形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个体心理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条件,幼儿的发展方向是走向社会,在社会化教育中,要让幼儿学到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是社会化教育的主要目的。

1.现在的孩子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特别的敏感,成熟的特别的早。大家都在感叹,以前那些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越来越少,很多孩子口中哼着流行歌曲,说着不知从那里听到的流行术语,认为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很糟糕。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个人认为,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个性发展是好的,我们现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年龄小,情绪容易激动,易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激发幼儿的情感。比如: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让他们要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多带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捡拾垃圾时,让幼儿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引导他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2.在社会环境中注意幼儿的智力培养,向幼儿传授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比如,在参观消防队时告知幼儿,怎样防止火灾的发生,知道火警电话119以及火灾发生时进行逃生演习等等。还有地震时的自救演习;遇到陌生人怎么办等等。幼儿对这些知识本领大多都能熟记于心,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其实在发达的城市中,优越的社会文化教育条件,可以使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研究中发现,56个民族中,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并不存在于不同民族的儿童之间,而是存在于文化和教育条件有差别的各地区儿童之间。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也指出,在对儿童进行的运算测验中,农村儿童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城市儿童2~3年。可见,“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 影响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品行、习惯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思想品德具有多样化特点,是人们在相关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品德行为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等,具有稳定性。针对小学生而言,其正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外部力量给予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息息相关,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中坚力量,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

首先,基础性作用。小学生成长环境相对单一,主要包括家庭与学校。在此情况下,家庭环境俨然成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若家庭环境处于和谐、温馨的状态下,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完善的个性,同时促使小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反之,若家庭环境处于复杂、动荡状态下,易导致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延伸性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接受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媒介。然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缺乏实践性。因此,需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迫使思想品德得以延伸。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模仿与分析家庭行为的基础上,致使相关理论得到印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后,补充性作用。小学思想品德均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老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家庭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家长采用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家庭式思想品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更利于学生接受,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二、探究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家长忽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现象。诸多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学校的责任,家庭在于提供生活物质条件,并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因此,学校应以组织家长会的方式,引导家长正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问题,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做到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致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此同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物质基础放置同等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提供保障。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应以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方面,以家庭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子女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诸多时候,家长已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必须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楷模。在此背景下,家长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彰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3.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目前,诸多家庭存在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作用难以发挥,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例如,部分家长教育方式属于简单粗暴式,部分家长采用体罚的方式,此类教育方法均属于极端教育方式,易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阻碍学生发展。由此可见,优化家庭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因此,必须引导家长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保证家庭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以平等沟通为基础,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与子女构建可信任、可理解的朋友式关系。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促使子女接受家长的教育理念。其次,避免采用极端教育方式,例如,打骂、恐吓等。此类极端教育方式,一方面,易导致子女与家长间的关系不断疏远;另一方面,达不到家庭教育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最后,以子女性格特征为依据,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学生呈现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家长应以自家子女特点为依据,采用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家长在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手段,显示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优势,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初子墨.试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4,(21):124.

[2]金爱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才智,2012,(19):85.

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生;德育建设;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存在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各样感官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形成自主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德育建设有促进作用,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尽职尽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德育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重分数轻素质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现代教育有多种教育方式,以下几种典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例如,专制教育,很多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女过于苛刻、专制,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子女,不仅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溺爱教育,现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一切,父母将他们看做掌上明珠,过度的关怀导致孩子的能力欠缺,一些孩子从小享受,不知道奉献,从而形成自私心理;放任教育,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注较少,认为只要物质上满足他们的要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忽略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极为不利。

(三)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次要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无需注重这些问题,这种教育观念造成德育教育误区,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家庭环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当中,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首要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德育建设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此,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孩子不正确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父母相处融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的期望是家庭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愿望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效应。所以,家长必须在对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据子女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期望值,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日常言谈中,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稳定性及聪慧性等各种优秀品质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学会付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适当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劳动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交于他们做,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关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他们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错误时,不应该采用棍棒解决,应该给他们多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认可,不要一味用成绩衡量对错,衡量子女的能力,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人格成长和健全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会子女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对促进子女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发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两个教育无法取代的内容。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而为中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作者:陈博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淑芳.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2]杨艳,王芳蓉.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276.

第6篇

一、农村家庭早期阅读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早期阅读的现状,本文主要通过对晋江农村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调查和访问来收集有效地数据,问卷调查的对象以幼儿家长为主,访谈的对象以幼儿教师和社区人员为主。发放问卷170份,问卷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无效问卷3份),问卷回收率达70.6%,有效问卷回收率达68.8%。这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是为了解农村早期阅读的现状进行设计的,既能从调查中获得有效信息,而且还能针对所存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便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以下是调查访谈的结果显示。

1. 在晋江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和可以开展的年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70%的家长认为在学前开展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是上学以后的事情。很多家长也把阅读和识字看成是不同阶段的事情。

2. 75%的家长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家长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儿童识字的工具。

3. 缺乏家庭亲子读书的培养环境。 (1)12.5%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的投入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2)74.5%的家庭环境的布置上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能够有意识的为孩子准备了书房、书橱、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

4. 88.5%的家长在指导儿童读书时,对孩子各年龄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开展的方式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

5. 过早强调将儿童的读书活动作为儿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

二、农村家庭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实践早已证明,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的统一影响下,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

(1)父母要重视早期阅读教育。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其父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十分博学。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严格教育的熏陶,自幼就刻苦学习,阅读史籍,10岁就能流畅的读古文,培养了对史书的兴趣,从而为日后的辉煌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世界著名学者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自传里写到:“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的话,那是我从我父亲那里接受了早期教育的结果。”犹太人都很爱读书,在他们出生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洒在《圣经》上,让孩子去舔,从小让孩子认为书是甜的,并从此不断的给孩子讲上面故事,书始终放在床头。让孩子从小感觉到看书和吃饭一样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父母要做好榜样的作用。父母喜欢读书且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良好作用。父母教师不同于学校教师,其特点是单独调教,生活教育逐渐渗透,一切好的或不好的教育均出自父母自身活动。所以自身修养是孩子早期阅读习惯之本。如若父母喜欢阅读,孩子就会从小模仿父母这一种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早期阅读习惯。父母的一举一动的变化和特点,只要被孩子注意了并引起兴趣,就很容易为孩子模仿,因为父母的行为举止能最早的也是最长期的影响孩子的。

(3)父母自己当老师。那父母如何做好老师这份工作呢?1)父母要培养孩子对书本的兴趣,有阅读的动机,创造一个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2)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儿童读物的图画形象必须特征明显,轮廓清楚,神态鲜明,形象可爱,画法生动活泼,有一定的夸张性或拟人手法,图画形象大些,背景图简单,字体为楷书,字要大些,书的开本宜大,以适应儿童的视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要唾手可得,随时可以取放、接触到书。3)陪孩子一起阅读,多多念书给孩子听,并且用生动夸张的语言讲故事,让孩子喜欢上阅读。4)玩中学,多玩识字游戏,让孩子不会觉得阅读是无聊枯燥的。5)经常带领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鼓励孩子大胆参与演讲等活动体验阅读后的乐趣。

2.家长对自身的要求

(1)要了解早期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认识到进行早期阅读将对孩子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并愿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2) 早期阅读是一件长久性和艰巨性的工作,这需要家长要有很好的耐心和信心,要有耐心陪孩子一起阅读和给孩子创造年龄段所需的阅读环境;要有信心的认为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后会取得成效的和对自己有信心继续陪孩子继续进行早期阅读。

第7篇

关键词:家庭环境;青少年;心理发展

1. 引言

在当今21世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尽情享受着物质利益带来的富足生活,但是在光鲜亮丽的物质背后,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越来越空虚,快节奏的生活使大多数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均表现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著名心理<液卤趵鲜υ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家庭教育的载体是家庭环境,所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支撑。本文旨在通过对家庭环境的分析,探讨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相关概念释义

2.1家庭环境内涵

“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体现在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中,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种情感通常都会通过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及家庭氛围表现出来,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居于核心地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最为突出。“家庭硬环境是指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特定的物质条件,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指家庭的社会阶层,但是家庭的社会阶层又由家庭结构、家庭文化水平及收入状况来决定。相对于家庭软环境的不确定来说,家庭硬环境更具有固定性,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家庭环境的多样性在无形中也直接铸就了青少年的多种多样的生理性格和心理发展性格,对青少年未来的生活和成长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2青少年心理发展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发展使多数青少年产生成人感,而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处于半成熟状态,也因此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重重。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阶段,在思想、行为和情绪上都表现的极为不稳定,常常引起社会和他人的特殊关注,又陷入迷茫之中。因此在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就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与引导、家庭爱的呵护与拥抱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青年的断奶期,使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平衡。

3.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3.1亲子关系方面

“亲子关系为原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即父母和子女之间交换信息,意见,态度和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信任及相互合作的过程。”亲子关系相对于家庭中的其他人际关系来说,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

“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进行了一项‘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犯罪关系密切,犯罪青少年亲子分离问题突出,四成以上未成年犯怨恨父母。”所以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帮助青少年心理能够健康成长。在现实发展中,我们需要着力引导大家怎样去处理好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2教养方式方面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采用何种教养方式,这个问题曾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争辩,究竟是选择美籍华裔蔡美儿的“虎妈”式教育,还是中国常智韬的“猫爸”式教育?虽然这两种教育下的孩子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成长这是值得深思的。

通常研究者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民主型,这四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通常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命令来让孩子服从,并设置一定的规矩来约束孩子的自由心性,随之产生的就是孩子的不满情绪和青少年时期的叛逆行为。与之相反的是放任型教养方式,父母任其孩子的发展,不管不问,对孩子缺少基本的限制和关爱,“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情感冷漠、情绪化严重、个性不成熟等行为特点。”

自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导致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出现。溺爱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通常盲目自大、不合群,因为他们长期受到父母的宠爱和过度保护,对父母产生过多的依赖性。民主教养方式则是大多数人认可并提倡的,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最有利的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家长也能尊重和理解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变化。所以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家庭氛围方面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的气氛,它与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塑造时期,对周围环境变化极其敏感,而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对青少年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家庭氛围主要是由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子女与其他亲朋好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来决定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之间若经常发生冲突并且采用暴力解决问题,那么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的青少年,也容易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2006 年司法部《青少年犯罪与改造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显示暴力家庭下青少年犯罪的概率是正常家庭的 4.5 倍。”所以父母之间的情绪处理也需要恰当合理,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暴力冲突。除此之外,青少年与家庭其他亲朋好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也同样会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与家庭其他亲朋好友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未来人际关系建立的雏形。“如果关系融洽,青少年就会更乐于接触社会,更倾向于和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则直接导致青少年对社会生活的消极体验,从而孤立于群体生活之外。”

3.4家庭阶层地位方面

家庭阶层地位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家庭的经济水平高低,家庭收入过低的家庭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收入上,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孩子易产生自卑心理。

除此之外,“父母的文化程度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以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高学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显著高于低学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亲子关系的好坏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家庭社会地位往往与父母的职业类别有联系,不同的工作条件和家庭物质生活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4.结语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变化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受到不良因素侵染的一个阶段。本文主要重点分析了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影响,强调了家庭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引导家庭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个人所搜集的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水平的限制,文章仍存在不足,比如对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变化的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能更加详尽的阐述,对于不良影响造成的后果未能提出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潘玲乐.家庭教育对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教育观察,2016,(05).

[2]孟育群.少年亲子关系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6.

[3]关颖.未成年犯罪特征十年比较――基于两次未成年犯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2,(06).

第8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地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 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本单一的教学与课余活动课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 把活动课程落实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实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人课表;③活动课程由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

3 创设环境课程。例如: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刨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如:讲解法、练习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或发现法等,都是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的。无论那个学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第9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教育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家庭教育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习性、品行、气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着负面的影响,成为了人生课堂中的一门负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一、现状分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尤其是时展迅速,家庭教育对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越来越显著,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正是处在一个向未来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辈教育

当下,很多农村的家长去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代为看管。在农村,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数量很多,他们普遍过分溺爱孩子、娇惯孩子,最后导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随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书本、轻道德

在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农村家庭往往会犯一个很普遍性的错误,就是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性格、道德的培养。大量的农村家庭都存在着这个传统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出人头地,不像自己一样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农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们身为农民,深深地知道农民的苦与累,所以对自己的子女纷纷给予厚望,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未来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有的家长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学习,怎么都行。只要学习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点都不算什么大事,学习好胜过一切。因为学习好就是有出息,学习好会光宗耀祖,跟乡里乡亲聊天的时候谈及自己的子女特别有面子。这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一)改变错误教育观念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必须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要过于教条去一味地注重书本教育,轻视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为一个智商和情商都优秀的人。不要被当今应试教育过分洗脑,要注重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与学校和老师及时沟通

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通过家长与老师的联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相辅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