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时间:2023-06-13 16:08:30

导语: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第1篇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四、要相信练习的益处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设计 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学生数学思维及多种数学能力的启蒙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要教好小学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数学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把握,才能做好数学课堂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特点出发,着手设计课堂教学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往往是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数学教材为研究蓝本,以书本、自身及课堂为课堂设计的中心内容,忽略学生的特点,未能有效从学生实际出发着手设计课堂。这种设计理念主导下的课堂,往往表现为:教师利用书本教材进行规范的教学,学生在教师设定好的流程下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此模式下的课堂设计俨然已经无法与之相适应,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急需改革。新形势下,数学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各环节的设计与完善。教师在设计课堂时,要尽量摆脱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束缚,从教材的框架中跳脱出来,以学生的特点为设计出发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及实践等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内化成为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应充分抓住重点与难点

之所以要进行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做课堂设计工作时,要以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抓住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只有通过对数学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因为数学教学目标制约着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实施。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先明确数学课堂设计的重难点,也就是清晰地定位教学总体目标及做好目标细分工作,在实践时做到具体且精确。除了在关注教师的“教”方面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在教师实施“教”之前,能够做些什么;在教师实施“教”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些课堂设计中的重难点内容,都需要教师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为依据,从而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实施更全面、系统的课堂设计。

三、课堂设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合作等活动。课堂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的纲领,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应当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

(一)融“和谐师生关系”于课堂设计中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的各环节时,应当有意识地将师生关系融入其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笔者在设计数学提问环节时,就在设计中明确自己在提问过程中,无论学生回答与否,答对与否,都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思考与答题。试想,如果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有效地管控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加以训斥,那么结果非但教师不能解气,反而使得学生更疏离课堂、疏离老师。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热情,并致使他们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当然,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时,最应当坚持的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课堂设计中体现“以生为本”,并对照此实施“生本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组织者,在课堂设计中尽量设计一些紧扣数学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较简单、方便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更有效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抓住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比如在设计提问环节时,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回答不上的问题,要启发他们有效思考,切勿在此过程中包办代替,同时慎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代替他回答。由此可见,只有有效启发学生充分思考的课堂设计,才有可能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设计时,应当着眼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成长特点,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感,并且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及针对性,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1-08.

[2]季秋霞.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3.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87-01

引言

近年来,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在逐渐地兴起,在全国的初等教育阶段,教师开始不断地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每一个知识难点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有效性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育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包括传统的数学能力和新型的思维要求。前者包括运算、逻辑思维、空间几何能力,后者包括思维方面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1]。

目前,大多数数学教师们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手段采取的是公式讲解、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接受方式,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欠佳,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然而,由于数学本身存在抽象空泛等局限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十分高,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

现代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数学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来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数学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以及其他理科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解题和运算,还要懂得运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上课将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将小学数学的所有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每一个知识点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考虑清楚,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加以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该知识点,并能养成习惯性的数学逻辑思维,对类似的题型案例能够举一反三。

4、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通常会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难懂,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图文并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育手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育的现行方法的研究,结合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以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制约了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搞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是新课改的要求,必须予以重视。

一、小学数学课程初探

1.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新课改规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基础性强,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夯实基础,养成数学思维。课程内容贴近生活现实,富有趣味,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普及性,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小学数学课程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内容出现方式以提出问题为主。新课改尤其注重小学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性。

2.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差,上课时不易集中注意力,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小学生的智力仍处在发育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因此,更加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效课堂与素质教育的观点提出后,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适合新课改目标的问题。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严重,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着教学进程,领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较差。

其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仍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重结果轻过程,过于拘泥教材,不结合实际,忽视了对学生提问、观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

此外,不懂得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加以整改。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 有效课堂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崔允t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一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内涵,他认为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二)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应加深对新课改的理念的理解,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有效课堂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化理论知识为实践,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以基础知识为重。教师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理清知识点分布和编排线索,在此基础上,灵活有效地利用教材,开发教材,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低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借助形象直观的思维,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习流程。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复习、树立学习目标、知识讲解、让学生提问思考、巩固提高、预习等环环相扣、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实现有效学习。实际教学中做到重、难点突出,钟对数学课程中一些抽象的公式、定理等,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直观地呈现出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障碍,牢牢掌握学习内容。重视尺子、圆规等数学工具的运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角度、长度,绘制几何图形,提高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有效地巩固知识。

4.因人施教,教师要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交流,建立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共同成长。有效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言。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习成果,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和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树立有效课堂理念, 符合新课改理念,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打造优秀的新型教师群体。

结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教育成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发挥课堂的最大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成形有效特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8):64-67.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创新策略

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方面面临着更加多元化及开放化的课堂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全新的课堂模式进行探求,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及自主性的学习,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片面化

在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大量辅助教学设备已经产生,例如多媒体技术等。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基本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模式却没有实质上的变化,仅仅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替代了粉笔书写,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为主,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课堂教学氛围相对凝重

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严肃性及逻辑性,然而小学生因其自身的心理特点,往往会表现对事物的感知从不精确向着较精确的发展,其思维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进行转变[2]。所以,教学氛围的严肃化是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再加上小学的数学概念及数学定理一般比较枯燥,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相对凝重,教学效果差,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欠科学

在中考与高考的压力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压力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尽管国家一直推行新课改,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表面上追求创新,但是实际上仍然以分数为本,其他素质教育摆在次要位置,最终导致素质教育沦为空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课堂教学引入的创新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工作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课堂导入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课堂导入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改变教学枯燥局面。第二,操作演示的合理应用。教师应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操作演示的培训效果,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第三,以旧引新。数学教师应借助旧定理及旧知识引入新概念,从而强化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效果。第四,设疑提问。教师可以借助设疑提问环节,调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工作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立足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清楚了解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存在弊端,然后针对性地对教学模式和方法实施大胆创新。其次,以教学实效性作为目的。在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效果,衡量对教学实效性的贡献,保证创新工作的开展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最后,积极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实践,教师应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方法创新的成果实施验证,从而促进全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经验的推广,保证创新成果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素质教育核心在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体系的创新,还包括教学评价的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革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然后采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鼓励。教师应就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见解进行肯定,尽量多地鼓励及表扬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少批评与否定,教学期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不可以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应对评价体系实施大胆创新,学生课堂表现、平时表现与课后作业的最终完成情况等归纳到评价体系中,进而制定出科学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因此,在实际创新工作中,学校相关领导与教师应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课堂引入、教学模式、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等,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现代技术与教学的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密切联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具有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点,在讲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时具有一定难度。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能丰富学习资源,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展开分析。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价值

1.1实现教学课件的多元化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在知识的讲授中会有一定的限制,尤其在便捷方面、编辑方面、交互方面存在不足【1】。将信息技术应用小学数学中,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从互联网信息海洋中搜索各种各样的资源,其中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能充分保证教学课件的资料信息,丰富教学课件的内与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多元化。

1.2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课堂。学生通过学量新鲜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还有助于节约教师备课的时间,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做好需要的图形与图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增强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将小学数学课程交流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主要是采用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媒介进行学习交流,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知识【2】。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一同学习与分享知识。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部分,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创建有利条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设备查阅资料,独立完成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首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出发,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互渗透。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掌握,使学生自主应用信息技术,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中的《直线、射线的认识》中,教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直线与射线的差异,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直线与射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两者的差异,更好的掌握直线与射线知识,加深对这节课程内容的印象。

2.2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中,教师应找准切入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授课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信息技术的效用最大化发挥。

比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中,教师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并能够自主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教师课前可以引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教案设计,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标注长宽高。或者可以将两个图形拼出生活中的某个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长方体、正方体的个数。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2.3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将具有价值的资源引入其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3】。

比如,在小学数学“圆角分”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进行制作贴近实际的小视频,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观看。“小明要帮全班同学购买作业本,一本作业本的价钱是1元,该怎样付这1元钱呢?”学生兴趣盎然,开始进行头脑风暴,争先恐后出主意:“可以付10个一角……”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结论要好得多。

2.4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转化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部分,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抽象性转为具体化。学会转化有助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以此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小学数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具有的直观便捷的优点能帮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首先让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人数进行问题分析,将圆分为4等份、8等份、16等份……的扇形,学生将圆拼接呈接行四边形,这与结论为接近长方形距离较远,这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的观看圆分为各个等份,平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最终得出结论:圆可转化为长方形。

3.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其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4】。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整合,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库尔班江・吐然克.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赤子(上中旬),2015,02:144-145.

[2]刘海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8:41.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活动.新时期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要求更高,需要从全面培养小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出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改革尝试和教学实践模式之一,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探究思维等进行培养,要找准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方向,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其次,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新颖,脱离了小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另外,问题情境创设要控制“度”,也就是说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小学生学习的盲点进行创设,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总之,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的,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二、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模式的途径和策略

(一)趣味问题情境模式的设计

设计趣味问题情境模式指的是通过有趣的情境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趣味问题情境设计主要是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具有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学素材,可以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问题情境设计素材,可以是从生动的童话故事中引出问题,也可以是从小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有关“喜羊羊回家的故事情境”,首先,引入学生们都十分熟悉的喜羊羊卡通形象.其次,通过喜羊羊引导小学生一步步认识生活中的角,如,课本上的角、黑板上的角、教室窗户上的角等等.最后,设置问题探究,喜羊羊家门锁密码是图片中角的数量,但是“喜羊羊回家的开门密码忘记了,怎么办?”引导小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图片中的角进行研究.类似的问题探究教学情境符合了小学二年级的认知特点,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喜羊羊这一小学生们喜欢的角色,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性问题情境模式的设计

实践性问题情境模式就是创设让学生实践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实践,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教学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小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小W生操作摆小棒,在此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加法和减法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在设计实践性问题情境模式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进行创设,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分组,数一数校园内的花盆、某一层教学楼上的窗户个数等等,这些实际的条件都可以被应用到实践问题模式的情境创设中,要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生活化问题情境模式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数学的生活性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问题情境模式的创设.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要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素材的提炼,并且注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引导小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超市货物的包装上标注的重量、自身的体重等进行了解,并且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1千克物品,然后,让小学生掂量,对1千克这个重量概念形成认识.

三、结束语

问题教学情境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基于教学实际和小学生实际,创设趣味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的问题教学情境,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如.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258.

[2]林国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5):63.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11-01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很多内容,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分析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情况。作为小学重要基础学科的数学,进行课堂设计可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设计当做工作重点认真落实。

1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学校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设计存在较多问题,给数学课堂教学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接下来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对课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1.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时,时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反应及接受情况。调查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设计对教学内容阐述的比较清晰,但采用何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很少考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现象非常多见,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1.2教学方法单一、趣味性低

小学数学逻辑性强,理解难度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但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仍将传授知识当做重点,并未明确阐述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技巧实施教学。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定程度上受教学方法的影响。但部分教师虽然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但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趣味性低,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导致本来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的课堂设计收效甚微。

1.3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不合理

课堂设计的目的在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内容,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但部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合理,只是堆积大量教学内容,没有层次感。同时,部分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使一些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改善对策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己的主导地位,因此,进行数学课堂设计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学习中的疑惑,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考虑到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当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得出正确结果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最后,教师充分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除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外,还应注重关心学生以了解每节课学生学到的东西。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避免数学学习枯燥感的产生,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向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请教,借鉴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数学教师还应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运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赛法、角色互换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以有效地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另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的难点、重点,争取在课堂讲清楚,尤其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

2.3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因此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上多加考虑。首先,明确每节课教学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教师应心中有数,并在课堂上进行细致的讲解;其次,课堂教学设计应做到条例清晰,层次分明,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内容是提升能力的知识一目了然,以帮助教师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循序渐进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最后,还应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点,哪些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哪些内容是独立的,应给予学生相关指导,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另外,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积极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听取其宝贵意见,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质量,给予实际数学教学工作正确、有价值的指导。

3 结语

综上所述,受学校环境、教师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认真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和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为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作用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微型实验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第9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师生的课堂有效互动是重要的。首先,师生课堂互动,能够凸显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性作用,而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其次,在师生有效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水平能够逐渐提高,这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师生有效互动的背景下,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也能及时将自己学习中的疑惑问题与教师沟通,这是促进教学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数学教学计划做出有效的调整,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成绩[1]。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创建友好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不仅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可以促进师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首先,数学教师应走近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玩耍,并了解每个学生的喜好、优势等方面特点,同时也掌握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吝啬表扬,对表现良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赞美,或采用物质形式进行必要的激励,既赋予学生以优越感,又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加强情景互动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景互动教学的方式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层面看,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特点越来越突出,而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转变阶段,因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合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例如,学习“确定位置”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生的座位与学生进行游戏,问“某某在第几排、第几个位置”这样的问题,如此,在师生的有效课堂互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印象,拓展其思维以及激发求知欲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