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08:36
导语:在如何高效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学习;化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61-01
对初三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使学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体教材知识的掌握,消化,吸收和应用,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要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初中化学呢?下面谈几点浅见:
一、重视实验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绪言课的教学: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一连串的设问为什么,一系列的小魔术般的变色实验,成功的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培养他们好学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这至关重要的一课为学生们今后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每设置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是有目的的,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学会观察,更主要的还必须学会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对CO2性质的教学,设计“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探索性实验等。
二、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赋予课文以新的生命,对课堂演示实验仔细研究探索,力求用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来引发问题,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也至关重要,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娶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学习;归纳总结
课堂的高效性与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就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对如何促进初中数学的高效学习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数学在初中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受到中考的压力,很多教师不愿意采取新的方式进行教学,更不敢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生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长久以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知识,但并不能完全理解知识内涵。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采取了新模式进行教学,但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也不清楚具体的研究目标,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虽然课堂气氛很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2.数学学科的特殊性
数学问题中并不是仅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所不同也会造成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但在教学中,很多的教师认为一定要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并不能给学生留有时间来进行自己的想法表达,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长久以来,学生将陷入思维的僵化模式中,只能根据教师的方式来进行问题解答,自己无法利用思维来解决问题。一旦出现教师没有讲过的题型,学生将无从下手。
二、促进初中数学高效学习的措施
1.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价值
在当今时代中,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工业化要求不断提升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在社会工作中脑力劳动也更加重要,为了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个人进行更多的思考。数学是锻炼人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还能培养人的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提升教学中的趣味性,强化数学的魅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
2.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调动,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否则学生会出现对教学内容毫无感知的情况。好的导入环节对教学效率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相交线和平行线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立交桥视频画面,由此来导入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问题式导学法
初中数学教学高效性教学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在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对问题式导学法进行分析。问题式导学法流程主要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拓展探究―教师指导―训练提升―模式应用”。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由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们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能解决一定的问题,剩下无法解决的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解决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课后归纳总结
学习是不断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归纳总结过程则是将知识真正地融入头脑当中,经过反复的思考来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经验,真正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三角形定理”这一节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当中涉及了三角形平分线、中线等概念知识,当学生对这些概念上的知识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些不同的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然后让他们画出角的平分线、中线和高,并对这些线的位置进行观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得到知识的回顾,同时认识到知识点当中的共性和个性,真正地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数学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夯实数学技术,促进高效课堂构建。
总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十分系统同时又复杂的工作。对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思想束缚中走出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抓好小团队的组建
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是“家人”。
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团队。要把大团队分成几个“家”的小团队不是一件易事,一个和谐快乐“家”的组建要从多角度去考虑,力争做到每个小团队在各方面的实力差距减少到最小。这样,团队之间才能做到公平竟争,共同促进。组建小团队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可先由班主任、科任参与选出班里的优等生和潜能生,再由优生与优生、潜能生与潜能生,两两相吸组合,剩余的中等生也采用同法两两组合。接着采用相互排斥法,让优生的每个组在潜能生的每个组中选一个小组成搭档,选出最不喜欢的一个组,说明原因。同样的方法让潜能生的每个组也在优生组里选出最不喜欢的一组,说明理由。这个过程不是公开的进行,需要班主任和科任单独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完成的。最后再从男女比例分配、学生性格互补搭配、优秀学科与弱势学科结合好等方面考虑,就组建成了几个异质同组的小团队,也就初建成了一个“家”,要做到“家和万事兴”。小团队的构建应基于“责任”进行,从团队里选出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助理”。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团队评选。每个小团队的“教师助理”确定后,要快速拿出各自的“家规”,进入高效课堂学习就要从真正的“家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小团队文化。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
高效课堂的学习提倡学生思维在先,这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证学生思维在先呢?首先,教师要做好每节导学案的设计,因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其次,每个小团队内成员间,同质要结成两两对子,对子之间即是竞争者,也是相互监督者。这在“家规”中可体现出。学习上实施“兵教兵”的战术。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成绩差学生的“小老师”,成为老师的“助教”。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解决了老师“力所不及”的问题。第三,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学习机会。学生在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培养“三生”在团队里的小展示,先让优生教,然后再让中等生、潜能生依次反馈,其中一人在反馈时,看其他成员能否提出问题印证他们掌握得如何,同时锻炼他们的聆听能力。这样每人至少听几次,亲自做一次,达到共赢的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大展示:让潜能生展示、中等生质疑、优等生点评归纳总结。老师只做一名参与者巡回于各小团队,在必要时去引导、点拨,这样就能达到从最后一个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达到人人参与、个个学习的目的。
三、把好高效课堂的评价关
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学生登台激情表演,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完全属于自已的时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尽情畅游是离不开有效的评价的。
高效课堂评价,首先要遵循评价的原则,做到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的原则。评价要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价还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评价要持之以恒,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其次,就是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这一关非常重要。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评价与学科组长的“井”字评价相结合。具体做法:1. 教师的即时评价。每节课可在黑板的一角采用表格形式列出各组及评价的内容,之后可采用“三色磁扣”来及时评价各组及成员的各方面表现。三色磁扣分别是红色:代表情感、态度;黄色:代表行为习惯、动作语言;蓝色:代表学习目标的落实。各色磁扣的分数可根据实情灵活规定。2. 学科组长“井”字的评价,可由组长完成。“井”字周围的“空”分别代表一天的1~8节课每个成员的分数累计,而中间的“空”就是每个成员一天总分数的累计,这样下来就很容易把一天中教师的及时评价与学科组长的“井”字评价做个全面的统计,就可以及时评价出优胜组、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就可以及时激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好地促进课堂的学习氛围了。
四、做好高效课堂学习的收尾关
关键词:课前准备;探究学习;检测反馈;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无论是教育专家、学校还是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进行一系列地尝试。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何谓课堂教学高效性?高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效能高、效力大。”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自主合作、课堂探究、检测反思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效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兴趣上,从被动到主动,从不学到爱学;在情感上,从自卑到自信,从冷漠到激情。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全面预设,充分备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课改下,“课堂的无法预设”导致很多有教龄的教师不去精心准备课堂,而是将课堂实际效益寄于自己的长时间讲解上,
从而导致课堂上学生被动地听讲,盲目地接受。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高效、和谐的教学氛围。没有预设的课堂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教学课件、视频、录音竞相登场,非高效课改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大量课堂时间。一堂课下来,只见各种活动的热闹,不见课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
1.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前预习这个环节被大部分语文教师忽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预习题,比如,课文熟读,学生生字词等,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高课堂环节预设的全面性
首先,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把握住课本的重难点及内涵,更要考虑到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与方法。其次,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接受过程中的困难,商讨高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堂预设的高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上探究学习要高效
1.教学环节要高效
课堂上环节很多,45分钟内教师必须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讨论点,由每个讨论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
2.问题的设置要高效
课堂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实效性,还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难易要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心理学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问题的设置不能死板。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数学中所谓的一题多解。
3.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
够了。
三、注重课堂检测反馈的高效性
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当堂检测更有效呢?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检测的知识点,这样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其次,课堂检测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梯度。课堂检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体现基础知识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要进行思维性的训练,跳一跳摘苹果,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当堂检测反馈纠正要及时。检测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才是关键。最后,必须让同学改正、整理错误的题,并记在纠错本上,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四、提高课堂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反思,亦称“教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无声的“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
1.“如何预设”
每节课结束后,应对教学预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完美之处?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境创设,并及时修正
教案。
2.“疏漏之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实施合作学习时,由于教师对《纲要》、《课标》理解的不透彻,导致合作学习成为一种表面形式,大多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对学习内容、过程缺乏设计,随时随地的顺手牵羊;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要求,没有内容,对合作学习缺乏合理评价;对组内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理解不深刻等。课堂讨论时,只有个别两三个同学在积极思考、讨论、进行表演,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成了忠实的观众,这样很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笔者以为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 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的教学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看到学生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教学中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些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是想要尽快进入状态,就要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并使其发扬光大。
二、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有许多方法,纵观国内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多数倾向于异质分组的原则,可以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形成一种互补,每组4——6人为宜。在参与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参与意识。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一形式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后,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合作小组应该至少每学期调整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三、 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和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常用的方法有:协商法: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辩论法:在小组成员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以他的观点为中心,展开辩论;或者由一个小组陈述他们的观点,其他各组以这一组的观点为中心,进行辩论。这种合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提问法:让学生面对课本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学构建数学模型,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善于把握合作时机,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 在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在迷惑、混沌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理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3、 在深化、拓展处。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
五、 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树立“以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支配者的角色,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的观念,从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一、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参与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采用平等的互教互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面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多一分期待的目光、鼓励的笑意、亲切的赞许。这些都会激起学生发言的勇气和胆量。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愿参与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舒畅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异、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在思品课上,教学生活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想品德课改变枯燥的说教式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内容,从而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充满兴趣,愿意学习这门课。
2.教学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要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憧憬,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要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
3.教学方式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宽松的氛围。
许多学生平时聊天,都是滔滔不绝,可是一上思品课却无精打采,这是因为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内外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我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新闻联播”,上课时运用新闻播报、时事演讲、时政知识抢答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选取学生听得到、看得见的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思考,使教学摆脱说教和灌输,变得真实、生动和丰富。
4.作业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利用学业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索的能力,并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要知识巩固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三、分类实施教学,让学生能参与。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即使是学生再感兴趣的问题,也总有不动弹的学生;反之,即使是很普通的问题,也总有学生经常争着举手。问题在哪里呢?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那一个。所以,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表现。作为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时,其实也是在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的类型有很多,但对主动参与学习这点来说,通常分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的两类。面对这两类学生教师该怎么做呢?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这两类学生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事可干、有事愿干、有事能干,人人都动起来,人人都忙起来。
四、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多参与。
“说”不是单一的教学环节,它同时要求学生动脑。这时教师如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他们就会多说。因此,我注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说的机会。如课堂提问这一环节,由教师问学生改为学生问学生。学生问学生,他们的积极性更高,更乐于接受。同时,我发现学生提问的方式出现了多样化、趣味性。有的学生甚至点名由谁来回答;容易答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还变个花样,设置一些迷惑性的问题让别人回答;更为有趣的是,有的学生还结合教材以自己为例,让别人判断他是一个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人。虽然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效果截然不同。这种方法的使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高涨,甚至有的为自己没有被叫到而感到遗憾。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要我答”变成了现在的“我要答”。回答的过程中说的学生多了,说的话多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巧参与。
解决措施 :
一.在小组分配时,要格外的注意。这也是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做到高效很关键的一步。在好学生和程度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配置上,能起到帮助,引导,讲解,督促的作用。在小组上能真正有成效。
二. 小组既要有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还要有相应的分工。不同号数的学生都有针对于自己能力的任务来做。让每个人都有事情来做。
三.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相应的讨论。问题的设置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有激情和意愿来完成任务。
四.作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一个问题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难题的解决者的角色。所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讨论时的情况。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要求学生讨论时速度快,效率高。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并且在每次小组合作之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效果: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方面变得主动和积极,而且真正做到了高效的完成我设计的每个讨论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所要求的框架中。
下学期的设想:
1. 针对组长,进行进一步的培训。真正让组长做到带头作用
2. 各小组定期的对组内的活动情况作出评价,并针对小组组员的个人情况进行打分,让每个人看到优点以及不足。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意义 原则及要求 操作步骤 合理评价
随着我校“高效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得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后进生,消除自卑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更自信。
2.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通过比较和概括,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在初三复习阶段,复习“提建议”这一功能意念时,我要求各学生小组从多角度表达“建议乘火车去福州”。有一个小组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Let’s go to Fuzhou by train.
(2)Should we go to Fuzhou by train?
(3)What about going to Fuzhou by train ?
(4)How about going Fuzhou by train?
由于各小组学生相互补充,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提建议”的不同语言结构,在几分钟内便能很好地复结。
4.有助于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学生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学生一同前进。这种组内合作,可以和谐同学间的关系,强化集体荣誉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超出英语语言学习本身。
二、组建英语学习合作小组的原则及要求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所谓“组间同质”,是依据成绩的高低、性格的差异、性别的搭配及组织能力的强弱等几方面,把各组的实力调整得基本均衡,这样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内异质”是指一组内学生的成绩、行为习惯、性格爱好、男女比例等几个方面互补的学习共同体。
2.学习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在小组中各位成员“人人有事做”,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工作,用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其他组员各司其职。
3.有意识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第一,英语老师定期培训;第二,培训英语课堂的流程和导学案的检查批改等;第三,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以周为单位,以考核结果反馈;第四,每周评选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
4.学习小组内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都要有自己小组的名称、目标、理想、座右铭等,要求尽量用英文;鼓励学习小组努力形成一个积极讲英语的氛围,在全班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环境。
5.小组配备必需品。各小组配备小黑板和笔,以便在小组讨论或小组总结归纳时使用。每周分发各种考核的表格,用来统计个人和小组的分数,作为评选优秀个人、优秀组长、优秀小组的依据。
三、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步骤
1.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工。我将本班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两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和两名基础薄弱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6人学习小组。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我让每个学生都在组内承担一个角色,其中一个人是组长(group leader):负责掌握全局的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一位是副组长(vice leader):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小组的学习时间;一个学生是记录员(secretary):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一个学生是报告员(reporter):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一个是检查员(inspector):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2.合作预习新课。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预习课文或对话,包括查字典,找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找出重点、难点及预做导学案练习等,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组内发言人提出,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
3.合作学习新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学要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我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被动语态”这一语法时,我让学生归纳总结用法。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发现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表达方式。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句型中动词的形式,学生对经过自己讨论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深刻在随后的练习巩固中准确率极高。
4.课后小组学习。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如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优点,进行及时表扬与建议。
5.小组合作常规设立。要设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我认为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向他们灌输“合作教学”的思想,并且向学生传授“合作”的技能,尽量做到要求具体明确,指令清楚,使学生具备“合作”的思想和技能,为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合理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标准,把学生个人记分改为学习小组记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具有鼓励性和针对性。
英语课堂小组每日参与情况统计表
这个表格可用于统计小组一天的表现情况,以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积极性予以评比;每周对各组进行统一评比,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2.小组奖励。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小组教学活动。一般采用口头及加分表扬、写奖状表扬及拍照上墙表扬等方式,每周、每月及每学期评出优秀小组。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及检测成绩,我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的方法,鼓励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对于单元或月考成绩,我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分,对于平均成绩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使学生在小组中不仅个人积极上进,而且乐于帮助他人,同时增加评选“进步最大小组”。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它主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好的同学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句型操练、表演对话中角色的分配非常方便。由于使用语言的机会增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学高效 语文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近年来,合作学习机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成为一种普遍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对学习不再感到害怕,反而对学习乐此不疲。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一)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机制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教学大纲内容,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类科目的要求而进行有目标的备课。编写教案时,先要充分考虑和策划,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形式、讲授内容、讲课用时等,这些内容将详细地落实在教案上。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的精心、充分准备下,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互助
合作学习机制的实施,最重要的是需要这一机制中的人员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及时对他们做出评价,从而使合作学习机制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他人的表现做出评价,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问答情况,尤其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正确地交流。
(三)确定对合作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准则
教师要明确制定合理的评价准则。合理的评价准则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可以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但是不合理的评价准则也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面对小组活动做出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学到知识并不是小组活动的唯一目的,最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综合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奠定下一步学习的基础。
(四)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不再是主宰课堂的权威,而是合作学习的一名参与人员,这也是教师最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又是给学生提供参考意见和指导的后盾。总的来说,教师的主要角色包括监督者、指导者、解惑者、决策者及评价者。
三、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还缺乏深入研究,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误解,因此在实施起来还存在种种问题,现归纳如下。
(一)分组的困难性
合作学习机制中的分组需要教师合理分配。教师一般要考虑学生的性别、表现、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学困生的不配合导致优等生对分组不满意,从而致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合作小组陷入僵局。如果按照“物以类聚”的分配方法,那成绩较差的小组就可能远远落在后面,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二)合作的不积极性
在实施分组策略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有一些学生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基本包揽了小组中的所有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的学习方法;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不管是因为性格还是学习能力的原因,经常会默默无闻,失去小组学习的意义。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许多教师并未形成对学生的小组活动的良好而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往往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叽叽喳喳”,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少数几位发表短暂演讲,教师给予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点头,或是几句“很好,你很优秀”后活动结束,长此以往,并未能有效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关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的几点建议
第一,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性别差异及座位的摆放,构建最佳组合团队。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同时考虑学困生的个性和特长,使他们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合作学习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观作用。作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并不是让教师放任学生,置之不理。教师要是做的是在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时,合理地为学生择取有效的学习任务、形式及时机,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与此同时还要适时地了解各小组的合作活动,并对其不足的地方给予指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