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课堂安全

时间:2023-06-13 16:08:38

导语:在小学课堂安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课堂安全

第1篇

1 小学体育课的特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又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上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注意分寸的嬉戏打闹,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意外伤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出现危险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如上表所示,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运动的正常规则,占所有选项的34%,其次是思想麻痹大意,占22%。总体来说,任何时候,只有了解到有可能出现损伤的原因,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将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

第2篇

什么是有效,就教学而言,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具体的说,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要与教学计划相符合,与预期的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吻合的。体育教学的效益要看学生的变化,而且是很快的变化,而不是浪费时间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学习没有明显的变化,那么所展_的体育教学时绝称不上有效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对学生锻炼身体意识的培养、正确身体锻炼方式的指导有重大意义。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亟待打造有效而安全的体育课堂,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身体素质,进而形成正确的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方法,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和今后的体育锻炼中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打造有效而安全的课堂,需要在制定好针对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不同策略,进而返过来落实到具体各个环节中,并根据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小学生爱玩属于天性,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但是如果表面上体育课堂的热闹其实并非完全在讨论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从而造成了"假互动"效应,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阻碍了有效教学的发展。

有效的策略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的特点,把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每个班中的学生风气、兴趣爱好、原来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等。另外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做。当教师了解这些之后,教师就把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疏理,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排序、改造、补充等,再筹划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比如:课程的结构、所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境、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如何处理这些意外等等。这些准备都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准备,有了这些预案,才可以打一个胜仗。教师们不要怕花费多于上课几倍的时间去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制定好科学的教学策略,就需要将策略实施于教学过长中,这样才能真正的检验所制订的策略是否合理、有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技术,不如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保障,他们能自己进行活动,这是主动性的前提,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无异于自由活动课程,因此学习效率较低,需要掌握的要点也难以当堂消化。因此教师需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年龄层制定趣味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的在于优化学生身体体质,帮助其掌握坚韧不拔的品质。在高效体育教学下,教师应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兴趣驱使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环境优势,例如在下雪天气时安排学生打雪仗,在玩中让学生锻炼身体,避免出现由于天冷不愿出教室活动现象出现。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学不会,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对方法,如果教师给以指导,他们就会很快掌握,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过程,有了兴趣和正确的方法,学生才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预设的课堂内容中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体育教师要保持教学的热情。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上课时没有精神,不想说话,处处表现得懒洋洋的,学生的精神肯定也不会足,他们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后,学生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喜欢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练习时也表现的格外卖力。

把合作、竞争和安全的理念导入到课堂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主观能动性。合作与竞争是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需要从小培养,可以通过分组竞争形势让学生产生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小组间竞争则需要依靠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群策群力下通过协作达到胜利目标。小学生同样具有自尊心与荣誉感,对胜利的追求会让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所在小组取得胜利。在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下,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得以增强,这一点对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现象作用力较强,能够将团队协作的体育精神深入人心。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安全

当前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为基础,并在现代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元素,把传统体育课转变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性综合性课程,实现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多、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同时体育教学特点决定学生要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因此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会时不时地发生在体育课堂中,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把安全技能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然选择。

体育课堂教学大多都是身体肢体活动和室外运动,除了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还兼具提高小学生的自救避险和应急能力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活动场地和体育辅助器械对小学生造成的损伤。在生命安全教育形式严峻,体育教育又亟待发展的情况下,两者的交叉融合将是一条新出路,是一种创新型课程的探索。在原有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活动性、知识性、目标性、科学性等学科特点为依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特色元素,在增强小学生体能、培养小学生生命意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保自护能力等方面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造成小学生出现运动伤害事故、损伤等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体育教师、学生本身、学校场地三方面是主要成因。

(一)体育教师本身管理松散

体育课是一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容易让学生受哪些损伤和发生什么事故;熟知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种类;正确使用场地、器械的方法;应急处理小学生一般运动损伤的步骤和方法。但是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放羊”式或者松散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常见,主观上存在着松散管理、缺乏责任心、工作不够认真、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备课草草了事、课后也不进行认真总结、忽视天气状况的了解、课后不清理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等教学现象,这是导致小学生遭受伤害事故的多发原因。

(二)学生本身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对安全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 对体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对危险性的动作也不自知,小学生的不安全体育行为表现在:小学生上课外体育课纪律性不够强、随意性太大、自我约束力差;在热身运动中不够认真;练习时不听从教师安排;穿衣不随季节变化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再加上小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本身缺乏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私自擅用较为危险和锋利的运动器械而造成挫伤、刺痛;剧烈运动结束后马上喝大量的水或喝大量带气的冰饮料所引起的腹痛;在温度较低的室外,参加体育运动未注意保暖引发的肌肉痉挛和抽筋;学生在睡眠不足、患有疾病以及身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则会因为身体协调性变差、反应变慢、肌肉力量弱等原因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三)体育场地本身缺乏安全性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具备安全性高的场地和合格的体育器材,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就目前而言,在城市中近三分之一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农村和一些偏远山区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据悉,不达标的场地超过一半以上,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安全状况也不容忽视,体育活动场地不规范、体育器材不安全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安全性无法保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意外伤害更会让我们追悔和痛心,毕竟如果学校及时检查和更新学校的体育器材,尽心维护和修补学校的运动场所,体育教师也避免在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教学,如此便会大大降低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三、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思考

各国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均指向“健康”这一终极目标,其相关课程中的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对我国小学体育课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小学也应积极将生命安全教育进一步融入到我们体育教学的日常课堂中,使其生活化、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要把“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并且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这一块的学习领域目标,尽快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相关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我国小学阶段的安全课堂教学,争取实现体育课堂零伤害事故发生率。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增加小学体育教师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课堂教学、应急处理等相关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面对伤害事故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二是全面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课堂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小学生自身的课堂安全意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互救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专人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制度,争取责任到人,最终实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深度诠释和课堂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闫闯,宫晓华.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探讨[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3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92―01

教学常规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学环境中所要遵守的“纪律”。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良好品质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借助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以便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一、小学体育课堂上实施常规教育的意义

可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安排见习、队列练习、安全教育和检查、宣布课的内容、准备活动以及整理活动,等等。这些内容和教学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课堂,这里面的每一部分都对体育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1.集合整队。集合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也是体育课的第一个常规。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通过集合整队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而通过师生问好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师生问好还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所以,体育课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道德感。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的品质,也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2.检查人数。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都会积极地上体育课,但是有些身体比较胖的学生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时会故意逃避体育课。而检查小学生体育课出勤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擅自逃课外出的情况,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排见习生。因为体育课的特殊教学情况,在教学中往往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参与体育锻炼,这时教师就要根据情况安排学生进行见习,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安排见习生也体现了体育课的区别对待原则。所以,体育课堂常规中安排见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队列队形练习。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提升小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能活跃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衔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5.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需注意的重要常规之一。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差,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如果不经常叮嘱学生,学生就会麻痹大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安全教育也就成了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6.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宣布体育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可以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内容,进而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同时,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还可以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7.准备活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全身的肌肉,使其快速地进入到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不进行学习前的准备活动很容易影响学习效果,引发各种伤害事故,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恐惧心理。

二、 注意事项

怎样把课堂常规更好地融入到一节体育课,使其能有效地给学生带来快乐,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纪律性、道德素质的提升呢?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下我的看法。

1.选择有效的课堂常规教育方式。课堂常规看起来事小,但是其意义却非常重大。教师在课堂常规中表现的各种情绪、各种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常规中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要充满爱心、充满责任,这样的课堂常规才能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

2.确定课堂常规由谁制定。课堂常规和学生的体育学习密切相关,其目的不是为了惩治学生,而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所以课堂常规可以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供一些建议,这样制定的课堂常规才更有利于学生的锻炼,促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各种品质的外显力量,同时也让其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手段。

第5篇

【关 键 词】生命关怀;儿童;教学;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1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逆反、孤独的心理,他们缺乏学习安全感,不能正常生活和学习,这种现象不利于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儿童安全感存在的问题

“安全感”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1]安全感对于人非常重要,对于心智还没有成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可是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感,致使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导致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甚至是学生生命的异化。具体来说,儿童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

(一)焦虑

最近的一次对江西省赣西、赣南、赣中等地区12所城乡小学的1267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显示:有45.22%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异常表现,这些学生在学习焦虑方面尤为突出。[2]也有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不少小学生因紧张而不能集中注意力于当前的学习内容,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学习成绩差。对于有些学生,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而害怕被轻视、笑话或怀疑,自己的心里产生冷落和焦虑意识,他们对考试或某些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二)逆反

国外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相关,其贡献率高于其它认知变量。一些小学生上课时逆反心理特别强。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由此导致与该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2009~2011年,徐州对沛县鹿楼镇曹文小学的一次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将近3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当今很多小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倾向,他们表现出与教师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上课想方设法与老师唱反调,对老师的话和要求总是加以拒绝和对抗,他们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干扰老师讲课,故意捣乱,欺负其他同学。

(三)孤独

还有一种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即“孤独的学生”。有很多调查研究中显示孤独的学生虽然所占比例很少,但我们也应该引起重视,这种学生往往害怕与老师的目光接触,他们在课堂上不破坏纪律,不和老师作对,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抱着消极的态度听课。他们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这种孩子的脸上写着冷漠和失落,课堂对于他们是不安全的。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儿童安全感缺乏的原因剖析

教学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原因很多,有外在的原因,如环境的压力、教师的态度、学业负担过重等;也有内在的原因,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由于学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课堂的不安全感。

(一)环境的压力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而言,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现代学校被喻为“监狱”,虽然说有些偏激,但是在学校整个教学安排、教材以及教学进度都是统一的,这在使学生有“轨”可寻之时,也使他们失去了个性化“选择”的自由,他们会由于达不到要求而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无助感、不安全感。

学校的课堂管理是严格的,鲜活的生命被异化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井井有条的秩序中。有的学校在教室和校园中安置监控系统,不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抽查”,很多学生因害怕被监控到而变得“规规矩矩”,不敢发挥自己的个性气质。[3]同时,不少学校将学生的分数看作高于一切,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被重视,学生长时间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二)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对学生安全感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特别是小学,老师往往“高高在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长此以往,学生与老师便会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的心理体罚,对学生的某些个性、创新的行为实施以冷漠或者压制的行为,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无形之中增大。同时,由于学校重视分数,尖子生备受老师们的关注,会经常得到老师的关心,而其他同学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会使其他同学产生压迫感,引起心理上的焦虑、恐慌,进而失去安全感。也有的同学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总是受到冷落,没有地位,缺乏安全感、成就感,得不到老师关注,他们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而故意做小动作破坏课堂气氛,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三)过重的学业负担

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童年更应该是多姿多彩、无忧无虑的。但是,现在沉重的学业负担剥夺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现在小学生放学没有玩耍的时间,作业占据了整个活动时间,有些家长反映学生由于写作业而得不到正常的睡眠,有的学生因害怕完不成作业而受老师批评。学业负担过重还表现在考试繁多。小学生课课有测验,单元有考试,而且有的老师喜欢当众公布学习成绩,排名次,学生由此而惧怕考试,担心成绩不好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经常处于焦虑之中。

(四)学生的自身发展

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的阶段,其中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多角度讲解和练习才能够接受,由于班级授课不可能完全满足其需要,再加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有的自我意识存在问题,因此他们在课堂中难免遭受挫折。屡经挫折,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学习焦虑紧张等不安情绪,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另外,身体上的原因也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产生不安全感。有些孩子的身体发育要比同龄的孩子迟缓,智力发育也较缓慢,因此当自己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时候,也担心会被同学嘲笑,产生自卑感,久而久之会产生不安全感。

三、提高儿童安全感的策略:基于生命关怀的视角

教育的生命关怀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予以关切,使学生在充满生命关怀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加拿大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说:“不关心的学校会培养出不关心他人的学生,而充满关怀的学校则能让学生的生活发生变化。”[4]

(一)创设充满生命关怀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无拘无束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主动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足够的安全感,其主体性才能顺利发展,从而使他们有勇气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因而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关怀的课堂环境至关重要。

环境心理学认为:教室光线、色彩、地面软硬度、摆设和各种装饰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教师的上课热情,也从尊重学生这一层面讲,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宜学习的物理环境,从而构建出生动活泼、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课堂的气氛也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利用愉悦的气氛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创立充满生命关怀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要关心、接纳、尊重、信任学生,不要随意对学生进行体罚。教师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只有教师对学生给予生命的关怀,学生才会与老师关系融洽,把老师当作是良师益友,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才能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不但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还要积极引导儿童接纳生活、品味生活,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养儿童对于生命的庄严感、神秘感与敬畏感,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生命,也要教导学生远离危险的事物,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实施充满生命关怀的教学

课堂教学新课改虽然要求课程内容改变以往的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只注重书本知识,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去甚远。教师虽然不能改变所教授课程的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仅仅要把预定的课程方案落在实处,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注重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来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生命关怀。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易懂易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以及生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而增加学生的安全感。

(四)构建充满生命关怀的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片面重视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压抑、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安全感,忽视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所应有的情感、道德、审美、信仰、意志等方面的发展。殊不知,学生除了智力的发展成长外,还包括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所以,充满生命关怀的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充满生命关怀的教学评价就是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尊严的生命个体。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要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这样教学评价才能实现对个性生命的认可与尊重,学生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掌握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应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最终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安莉娟.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

[2]李玲.城乡小学生心理焦虑异常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2).

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意外伤害;防范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课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没有固定的授课模式,没有系统的规范性训练,致使很多学生掌握不到练习的要领,组织不充分,热身不到位,组织不得当等,加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教师作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树立确保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好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工作。

一、提高防范意识

要降低小学体育课堂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安全问题的重视,将体育课安全教育和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保护学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尽最大能力防范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内容,并根据教材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进度。对于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不可盲目地要求学生完成上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始终在场”,不仅身在,还要心在、神在。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举动,随时掌握学生的情绪和状态,细心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耐心引导他们做出规范动作,对于不规矩、有危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事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险系数比较高的项目,如跳高、单双杠等,教师要加强指导,做到组织有序、纪律严明。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提前五到十分钟进场地,对需要的器械做好检查工作,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还要检查学生的服装是否适合进行该项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健康状况,教师要通过学生的体检资料或者家长会谈了解清楚。尤其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或者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教师对其要特别注意,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课堂训练项目和计划,避免其从事体力消耗比较大的运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出虚汗、精神紧张、脸色发白等现象时,要及时制止学生继续参加活动,马上带其去校医院检查,确保学生身体一切正常后再离开。对于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科学预设。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B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长期有效的体育训练,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订锻炼计划,早起跑步、课间操等都是有利于身体的运动,对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严格课堂纪律

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实现高效体育课堂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做到精心备课,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为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付出大量心血。学生一般都是非常好动活泼的,上体育课会非常放松愉悦。对于他们来说,不用坐在枯燥的教室里,能到操场上自由玩耍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这也就使体育课没有了该有的纪律性,而是充满了随意性。如果因为某些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那是得不偿失的。课堂纪律的好坏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区分学生是认真学习体育课程还是自由散漫的重要指标之一。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堂体育课要想上好,教师首先要制订严格的课堂纪律,让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有计划、有进度。对于过于活泼散漫自由、随意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要令行禁止,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安全隐患相对比较大的体育项目时,如投铅球、单双杠、跳高、跳远等,教师更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决不可任性乱为,追逐嬉戏打闹要适可而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当然,严格课堂纪律并不是“以凶为严”“以罚为严”,教师要“严中有度”,用耐心、爱心和真情呵护每一个学生,和他们认真沟通,赢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运龙.体育教学中引发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应对策略[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2).

第7篇

ABR记者刘宝华

有必要将儿童交通安全课程引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成为学校必修课的一部分吗?当《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面对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安全童行”项目时,不由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实际是很多人共同的疑问。讲到交通安全,大家的第一个反应,会觉得道路出行安全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一些交通规则吗?国际权威的非营利教育机构——JA 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项目经理张静芬博士则澄清了这样的疑问。

“安全童行”进入中国

“小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后在马路上是否一定会有正确的交通行为?”她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他们的注意力常常没有集中在信号灯和车辆上,原因在于6到10岁的儿童,跟成人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他们会非常关注在他们感兴趣的点上,比如说马路上是否有孩子在玩耍,是否有一只猫走过等等。”

张静芬认为,小学生实际上在认知和行为之间是有断层的,“这些东西你不让他通过做一些游戏去体验的话,他不会意识到。他可能第一个回答会告诉你,我过马路一定看红绿灯。可是到真正去做的时候,他未必能做到”。

为此,2012年4月28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驰中国”)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JA 国际青年成就等合作伙伴,把“安全童行”项目引入中国,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渠道帮助6~10岁的中国小朋友学习如何在不断变化的道路环境中实现自我保护。

“安全童行”项目起源于德国。早在2001年,戴姆勒集团邀请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开发完成了儿童道路安全教育的整体性方案,并以教材的形式推广。过去10年间,该项目已在德国、意大利、以色列、马来西亚等16个国家推广,走进多个学校、家庭,使130万儿童受益。

引入中国的“安全童行”采取“两个课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方面,将原版“安全童行”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引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中,作为一门课程增强孩子们的交通安全知识。在社会实践方面,奔驰中国提供了长期性的、与课本内容匹配的课外互动体验场所,同时建立网上互动社区,开展学校日、体验日等主题活动,形成面向课外活动的“第二课堂”。

2012年到2015年,是“安全童行”项目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在这一阶段,“安全童行”课程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首先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200所小学。在北京,为“第二课堂”提供专业道路安全教育的公众体验中心——“安全童行”道路安全教育星愿基地、国内最大的儿童交通安全体验馆也于2012年4月在北京蓝天城正式揭牌。

作为三年规划的开始,“安全童行”项目在2012年以瞩目成绩取得良好开端,课程本土化、教师培训、试点教学都获得参与各方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奔驰在华推出的这个最新CSR项目,具有深广意义,堪为近年来中国车企CSR的经典作品之一。

本土化、二课堂、网络化

“安全童行”项目全程参与者、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陈征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仅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就耗时近5个月,借助了国际青年成就等专业NGO组织、邀请了国内50名教育专家,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

德国版课程已经是相关领域专家的权威之作,而且经过10年、多个国家的实践检验。但之所以要进行如此严肃的改造,原因在于中国道路状况复杂得多,引进方奔驰中国希望改造后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符合中国儿童需求,既参考国际先进经验,又适合中国国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奔驰中国选择了国际青年成就(JA)作为合作方,JA多年来致力于开发从小学到大学的系列课程,在改编教材方面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课程本土化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德国交通法规、道路标识与中国不同,需要作出相应变化。

其次是授课方式的不同,德国小学课时短、形式活泼,更像是做游戏,而中国以老师讲授为主,课程开发需要考虑这种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保留德国版课程的互动性和启发性,也要让中国儿童易于接受。

更为复杂的是,课程的本土化不仅仅是改编为一个版本,因为各地教育体制的不同,往往需要各地区不同的版本。比如北京小学一个课时为45分钟,而上海一个课时为40分钟,如何按照区域特点分配课程内容就成为一个问题。同时整个教材分为三大模块,分别在三个学年内教授,每个模块分为8个课时,怎样把相同的内容分配到不同课时中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对已经受到“安全童行”培训的小学生来讲,作为“第二课堂”的交通安全体验馆既能够让他们巩固知识,又能够体验乐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奔驰中国在这个25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模拟了真实的道路场景,同时设置了Moki(“安全童行”形象大使和吉祥物,蓝色小超人)学校、Moki讲堂等区域。孩子们既可以在模拟驾驶中切身体验真实驾驶感受,又可以在互动游戏中体验日常交通中遇到的种种挑战;不仅可以通过暗室、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教材中涉及的游戏学习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日常交通环境,还可以穿越时空隧道,畅想未来交通。

体验馆中放置着一辆大卡车车头,每个小朋友可以进到高高的驾驶舱,坐在驾驶员位置上观察路面状况。这种前所未有的视角让他们直观理解了一个小小身躯是多么容易被司机忽略,也明白了哪些位置是大卡车的盲区,也就是小朋友的危险区域。

有些环节是同时针对小朋友和家长的,比如在实验中家长可以了解到不同天气让小朋友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容易被辨认——晴天穿什么、阴天穿什么、大雾天气穿什么、沙尘暴穿什么最容易被首先发现。

这种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以讲授方式告诉小朋友,而是模拟不同天气环境,让家长和小朋友自己观察哪种颜色的衣服最显眼,这样得出的结果也更容易被小朋友记住。

相对于第一课堂,体验馆里的课程全部以体验和游戏表现。比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小朋友们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开车的、骑自行车的、行人,道路上还设置了小猫小狗在旁边吸引注意力,最终让参与者自己判断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应该是怎么样的。

道路安全教育基地以“模拟真实世界”为宗旨,除了安全教育环节之外,还比照真实社会设置了各类小游戏,小朋友可以扮演银行职员、消防队员等不同职业,但这些游戏中都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让大家在游戏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此外,“安全童行”的第三个渠道——网络在线也在不断完善中。除出在线课堂等内容外,也设计了交通标识连边看、安全侦察兵、Moki拼图等在线游戏,让孩子在玩耍间加深交通安全意识。

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张阳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课程不仅仅是教会了小朋友要做到什么,而且还要求他们建立这种安全的意识、生命的意识、规则的意识”。

“以交通安全为切入点,教学生遵守规则、尊重生命,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北京史家小学主任陈纲同意这种说法,“这么一个小的切入点,一个小的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安全教育了,已经上升为对学生责任、公民意识的一种教育。”

主动性、立体化、体验式

在完成课程本土化改造后,项目组于2012年9月率先对北京、上海的25所学校授课教师进行了培训。10月,北京、上海两地首批25所小学正式开始试点教学。

陈征说:“进入校本课程说明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发本书、发份资料,已经成为一堂课了,我们要确保它的质量、确保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先选25所小学做试点,希望通过试点结果去调整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师培训和试点教学中,学校和老师激发出了很大积极性,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延展和丰富教程,连形象大使Moki都被老师们扩展成了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Moki家族。

这也给项目组带来了惊喜,陈征说:“大家的力量更大,我们希望奔驰可以做一个引领,让一线的老师们来自主丰富这个课程。”

上海新虹桥小学校长胡静波没有想到课程竟然取得了极大的效果。一般而言,孩子的注意力是有时间限制的,80分钟对于一个8岁的三年级孩子已经很长,但实际上他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80分钟里20个孩子没有一个走神,从头到尾跟着做下来,甚至到下课的时候,学生会追着说,老师,我们下节课学什么?原因在于活动贯穿课程始终,有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让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渴望。

胡校长主动将“安全童行”这门课纳入2012年年秋季的校本课程。她说:“虽然我们学校只有17个班级授这门课,但是我是要求所有76位专职教师全部参加安全课程的培训,因为这是全校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著名公益人士才让多吉在《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社主办的“2012中国汽车业CSR沙龙”上说:“现在不少厂商在做儿童安全训练营,但问题是什么?训练的都是有钱人的孩子,这些孩子每天车接车送不需要交通安全训练,真正需要的是北京农民工的孩子,他们天天坐公交车上学放学,他们才最需要交通安全训练。”

“安全童行”走出了这个误区,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上海25所小学试点和改进之后,项目将在2013和2014年进入四个城市的200所小学,其中包括城乡结合部小学和打工子弟小学,覆盖约7万名小学生。

奔驰中国规划,未来“安全童行”将与奔驰快乐音乐教室联动起来,让“安全童行”走进现有的300所快乐音乐教室,也就是300所希望小学,把安全教育送给最需要的人。

因为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远不如城市学校,“安全童行”课程正式进入打工子弟小学、希望小学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反馈和完善。同时,2012年暑假期间,奔驰中国为打工子弟小学组织了夏令营专场,让小朋友们在蓝天城的安全体验馆体验。

戴姆勒东北亚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集团公关事务及媒体传播副总裁王燕说:“我们在与学校合作的时候,并不是把‘安全童行’作为精英教育的一部分。它一定是多层级的,我们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学校能够帮助我们起到示范带头引领作用,我们要汇集更多层级的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安全教育

小学体育课程,在小学新课标中是不可缺少的学科,而体育课和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教学场地上。体育课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而室外环境存在很大的变化性,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性也远不如室内,所以小学体育课会出现了很多安全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碰撞,摔倒,甚至是骨折,出血等现象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虽然国家教育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规定中明确的指出,在对抗性或者是有风险性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学校及老师是没有法律责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出现意外之后,学生的家长都会找到学校来讨要说法,所以也导致一些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安全而放弃一些体育内容,让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变得单一,教学形式变得单调,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显然是不符合小学新课标要求的。那么怎样让小学生,安全愉快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这是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思想教育是安全之本。小学体育教师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本身上,教师也是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上教师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对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体育课的特殊性。让学生了解到体育课是有趣的,但是也是存在危险的,体育课可以锻炼人的身体,但是操作不当也是会伤害到人的身体,让学生知道在体育课上存在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学生该如何去避免这些安全因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结合实践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如:在单、双杠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的告知学生,学习单双杠上动作时,一定要有垫子保护,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否则一旦学生落地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在课堂上学生是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安排和指挥,不要打闹,要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第二,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前准备和热身运动。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小学生本身就爱玩,而且体育课又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都喜欢在室外放松自己的身心。但是有些孩子的身体状况是比较差的,不完全适合做某些体育项目,因此会存在安全隐患,可是小学生年纪很小,对自己身体素质判断会出现偏差,往往会忽视自身存在的这些安全问题。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运动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检查,查看自己的服装,鞋子,还有衣兜里是否有小刀,笔等危险物品。同时教师也是要检查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看看教学场地的布局是否合理,场地是否平整,如发现有小石子一定要及时清除,防止学生绊脚发生意外。要检查跳远的沙坑是否平整,沙坑中的沙子是否过少,沙坑中是否有小石子等等。教学器材更是要检查好,很多的教学器材都是长期在室外日晒雨淋,天长地久是会出现生锈、腐烂现象的,是会留下安全隐患的。所以在使用之前,教师一定要检查好这些体育器材。同时,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毕竟热身运动是安全上好体育课的必要条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

第三,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保护是必须的,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身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体育教师在每堂课之前都是要强调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而且要从自身做起,要有表率作用。不管是从服装上,还是从到岗到位以及集合的速度上,都要做好表率作用。同时学生也是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迅速集合,要保持队列的整齐、有序,学生一定要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做好热身运动。其次,教师要充分让体育委员和活动小组长来做好自己的小助手。在体育课上,环境存在很大的变化性,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性也是很弱的,单靠体育教师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教师要发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要让体育委员发挥好核心作用,可以适当的设立活动小组长,让每个组长来管理该组人员,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和体育委员及时向教师反应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有效的增强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操控能力。

第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上做好选择。在体育课上,不少事故的发生都是和教学内容和组织工作不当有直接的关系的。体育教师要知道,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是防止体育课上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内容上,要多选择田径方面的运动,当然也可以选择队列或者是球类的运动,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篮球、排球、足球都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对这些都是非常有兴趣的,而且安全系数也是比较高的。对于小学生来讲最好是少选择单、双杠、跳箱、爬杆等危险性比较大的运动。在组织教学上,体育教师要男女区分对待,要多分组。如:在做徒手练习的时候,每组的人员不要太挤,这样会有效的减少人多拥挤、碰撞的现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多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要培养小组长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要做到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老师都必须了解。在运动过程中要适当的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切记不要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想法。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足球 教学现状 有效策略

一、小学足球的教学现状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足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因此,我主要从男女兴趣差异、安全重视不足和教学方法低效等方面具体阐述小学足球的教学现状。

(一)男女兴趣差异

从心理学上讲,只有真正从内心接受这个事物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这一活动。针对小学阶段而言,男生对足球的喜爱程度要高于女生,也就是说,对于足球的兴趣存在明显的性别上的不平衡现象。分析个中缘由,发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社会舆论和身体素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因素。具体来说,在社会舆论和传统观念中,男生生性调皮、活泼好动是被默许的设定,而女生则好像与消耗体力的运动联系不大。事实上,据科学调查显示,女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于男生是有一定的客观差距,但这个差距在小学阶段并不是忽略或者放弃对于培养女生对于足球运动兴趣的理由。

(二)安全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体育由于不是传统计算最终分数的考试科目,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不足。因此,体育课在师资的设置、器材配备和场地建设方面存在很大随意性,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负责足球教学的体育教师,由此造成学生的体育课质量得不到保障。例如,在2015年暑假的市级小学足球友谊赛中,对方球队一个前锋位置队员与我方守门员争抢中发生翻倒,那位前锋因为没有及时做出前滚翻等自我保护动作而多处受伤,这很可能就是对方学校教师在足球课堂中对安全重视不足的后果。

(三)教学方法低效

事实上,足球运动最初就是以游戏形式出现的。但是,在多数课堂中老师忽略其趣味性的本质,只是将所要学习的足球技术当做一项训练任务,采用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训练。因此,低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而且令很多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对足球课失去兴趣,甚至可能造成错失挖掘具有足球运动潜力的学生的大好机会。

二、小学足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兴趣点

在校园足球活动背景下,足球教学内容除了选择足球运动起源与发展、足球运动的价值、足球规则等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挖掘更多兴趣点。一方面,通过介绍足球巨星成长的历程,既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又更容易让学生开启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让学生从这些所喜爱的足球巨星的成长历程中感悟到顽强的毅力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曾经系统介绍了有13年球员生涯、30年教练生涯但从未得到冠军荣耀的足球教练――克劳迪奥・拉涅利。当莱斯特城队收获了建队132年历史的第一个顶级联赛冠军时,人们无法忘记教父拉涅利的人格魅力的影响。通过真实的人物例子,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理想。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不论男女。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足球运动训练中一些不同体力消耗的项目,鼓励男女学生各自选择挑战目标,以顽强的毅力勇于挑战自我。

(二)重视安全教育

足球运动对抗激烈,身体接触多,是容易发生安全伤害事故的运动项目之一。若发生事故,则可能造成小学生的身体伤害及对足球运动产生畏惧感。要促进足球课堂的发展,必须提供可靠实际的安全保障。首先,在足球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足球练习安全意识,不做力所不能及的足球动作。其次,练习前做好必要的热身活动,在练习和比赛中要合理运用足球技术,发扬体育道德精神。最后,在足球教学中突出强调对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的培训,以确保在意外的情况下学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及时做出合适的保护动作。

(三)游戏教学法

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围绕主题编排一些辅的体育游戏。例如,游戏“看谁反应快”:教师立于圆心,学生按逆时针行进。当教师双手上举时,学生做足尖步走;教师手下举时,学生做矮子步走;教师右手侧举时,学生面向圆心,向右做侧并步跳;教师左手侧举时,学生面向圆心,向左做并步跳。第二次做时,教师动作不变,学生动作颠倒一下。在小游戏过程中,学生活动了肢体肌肉,并且始终注视教师,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基本部分阶段,首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是分解动作的示范,讲解后带领学生再进行无球动作的模仿。进行踢固定球练习后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每组一球进行交替传球练习。这样,循环踢球的速度会加快,学生触球的次数也有所提高。其次,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传球接龙游戏,以检测学生传球的准确性。最后,老师进行评价并正确示范动作。教学结尾部分,教师通过观察挑选出三分之一脚内侧踢球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看谁离线近”游戏,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担任裁判。这几名学生在底线处一人一球进行游戏,看他们哪位只用脚内侧踢出的球离罚球区顶端的线最近。

足球最早起源于我国的汉代,而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足球实质上是起源于英国的现代足球。足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巨大,在我国也非常受欢迎。国家开展的一系列足球进校园活动,尤其是小学生的足球启蒙教学,需要在满足对教学目标要求基本知识学习的前提下,综合实施挖掘兴趣点,重视安全工作,运用游戏教学法等改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我国小学生包括足球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多种素质,进一步促进中国足球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学体育课堂快乐足球教学探析[J].求知导刊,2016(48):118.

[2]王盼.足球进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几点构想[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104-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