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08:39
导语:在骨折的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文章主要对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脊柱损伤58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脊柱骨折患者、护理要点
一、 临床资料
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脊柱损伤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4岁。腰椎骨折39例占67%,胸椎骨折19例占33%;单纯压缩性骨折46例,合并脊髓损伤12例。58例脊柱骨折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细致的临床观察、正确的护理操作、有效的局部制动、正确的功能锻炼、合理的饮食,患者平均住院51d。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二、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脊柱骨折患者病程较长,肢体活动不便,思想负担重,会产生紧张、恐惧、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反应。故要及时做好患者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了解患者生活所需及顾虑,予以解决。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知识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有意识地组织同类患者治疗较成功的病例进行交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 调整合适
脊柱骨折后需保持脊柱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由于变换而造成对脊髓和神经的不良影响,应禁止任意活动身体。移动时由2~3人用手同时将患者移至硬板床上,移位前后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有无区别并检查肌力有无变化。患者平卧于硬板床,垫海绵垫,使脊柱背伸,腰下垫一薄枕,既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使用便盆时亦可减轻疼痛。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即滚动翻身,应采用轴线翻身法,以胸腰背部为制动部位,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同一侧的肩胛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的前提下,才可将患者翻向对侧。翻身操作时要2~3人协助,切忌患者自己滚动。对于长期卧床不宜仰卧者,翻身时不要扭转脊柱,翻身后背部要垫入支持物,使患者采取半卧位或侧位。既要限制脊柱的运动,又要积极防止四肢肌力的减退,为保持下肢肌力要多做下肢抬腿活动,以锻炼股四头肌。
2.3 饮食护理
骨折初期,由于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应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待病情稳定后应适当增加滋补营养食物增强抵抗力,如瘦肉、鱼肉、鸡蛋、豆类、谷类等,多食补中温胃之品如大枣、牛奶、鸡蛋等,并保持情绪稳定。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秘的患者应多食酸奶,有助于减轻腹泻和便秘。
2.4 功能锻炼
早期锻炼可促进血肿吸收,预防肌肉萎缩,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在静卧硬板床的基础上,通过患者自身功能锻炼而达到复位和治疗的目的。具体做法是:让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在伤椎后垫一枕头,逐日增高,逐渐伸展。2d后如果疼痛减轻,可进行仰卧位背伸肌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腰部(五点式锻炼);1周后改用头及两足锻炼(三点式锻炼);过1周后改用俯卧位背伸肌锻炼,方法是将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头和下肢都能翘起离开床面,如燕子起飞,也叫飞燕式背伸肌锻炼,每天反复做几次,每次坚持5~10min。无论哪种类型损伤都应以主动锻炼为主,且坚持腰背肌锻炼1a以上。通过锻炼可使背伸肌发达有力,能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可免除或减轻慢性腰痛后遗症。
三、 并发症的预防
3.1 肺炎的预防
脊柱骨折早期多合并肺不张,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多而黏稠的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的。对于肺不张的预防,应鼓励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引流和采用雾化吸入以便使痰液容易排出。在出现肺不张后应采用拍打和振动胸壁,进行间断按压以协助呼吸。
3.2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为防止泌尿系感染,患者早期留置导尿持续引流。为预防由于留置尿管而导致的感染和膀胱萎缩,应该积极进行排尿训练,以尽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增加对膀胱的冲洗,另外可用改变的方法,达到小便通畅目的。长期留置尿管时必须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定期更换尿管。
3.3 褥疮的预防
由于长期卧床,患者易产生压疮,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坚持2h翻身1次,经常变换,身体着力部位垫以气圈、棉垫或棉圈。床单不可有皱折,应保持干燥、清洁;翻身时对骨突处施加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拖拉患者以免皮肤磨破;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已经发生压疮者,局部用30%~50%乙醇或热毛巾湿敷,也可用京万红涂抹,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环状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
3.4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已存在神经受压症状者,应该密切观察神经的恢复情况,以便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神经、脊髓恢复,避免或减轻伤残。偶尔也会出现原来无神经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神经麻痹。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不当、椎管内血肿形成、脊髓自身循环障碍、脊髓过度牵引造成的,应当给予紧急适当的处理。在卧床过程中,对于脊髓以外的周围神经,如腓总神经麻痹也要予以注意,要及时解除持续的神经压迫因素。
3.5 切口感染的护理
部分脊柱骨折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其术后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为防止感染,术中操作要加倍小心。一旦发生感染,要立即予以有力的治疗,开放手术切口、清创、抗生素持续冲洗。
3.6 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
脊柱骨折术后也可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其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热、下肢痛、腓肠肌压痛、小腿肿胀等。预防措施首先要很好地使下肢静脉回流,积极地进行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自动运动及被动活动,应用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
3.7 消化功能紊乱的处理
脊柱骨折后由于后腹膜出血,卧床使胃肠蠕动减慢,肠管麻痹容易出现呕吐、腹胀、便秘,如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需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首先禁食水,胃肠减压,充分补充液体包括电解质,多数患者在48~72h可逐渐痊愈。
3.8 肢体废用性萎缩的预防
瘫痪肢体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锻炼的重要性,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瘫痪时间较长,则需坚持肢体被动活动;在稍有恢复之后,应加强主动活动,以防恢复后肢体出现难复性的关节僵硬等。对瘫痪肢体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每天2~3次,每次30~60min。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做未瘫痪肌肉的主动锻炼。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预防;护理
临床中胸腰椎骨折患者发生腹胀以及便秘的现象的发生率为40%-88%,此现象在骨折后12h容易出现,急性期腹胀及便秘的现象可持续7d左右[1]。患者发生腹胀及便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膨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停止排气发生便秘,甚至患者会出现情绪烦躁以及焦虑现象,如腹胀加重可出现压迫隔肌和胸腔,导致患者出现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严重腹胀时可发生腹内压升高而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此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种痛苦程度要超过骨折本身的疼痛,直接对患者的疾病的治疗及恢复造成严重影响[2]。笔者现将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及便秘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预防及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后需要卧床休息,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常常会出现担心预后效果,患者极易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信任自己,通过交流能够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负面心理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避免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加重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3]。
2.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向患者全面系统的向讲解胸腰椎骨折的性质以及转归,加重告知在治疗中的护理是疾病转归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作用及必要性,降低患者对骨折的恐惧及焦虑心理,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2.3重建排便反射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来讲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胀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正确的指导患者习惯床上排便,每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告知患者在有便意时立即排便,教会患者采取收缩腹肌做排便动作,这样可以促进肠蠕动,降低腹胀以及便秘的发生率。
2.4环境与保持患者的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在患者排便时将屏风遮挡,减少人员流动,以免出现排便环境缺乏隐蔽性而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排便障碍。当排便后将适情况开窗换气,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为患者调整舒适,可以给予垫薄枕使骨折部位保持过伸姿势,维持时间为8-10周,此方法能够减轻腹膜后血肿对神经的刺激,而且更有利于患者的骨折复位,因此减轻腹胀及便秘现象[4]。
2.5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腹胀及便秘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并讲解关于合理饮食的重要意义,告知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营养食物,平日多食鲜水果及蔬菜,可以每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可以少食多餐,这样能够增加肠蠕动,从而减少腹胀及便秘的发生。
2.6腹胀及便秘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疾病的恢复而且可以预防和减轻腹胀及便秘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腹部按摩,在进餐30min后用手掌根部按胃肠道解剖走向进行逆时针按摩,为升结肠至横结肠至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就此进行反复单向加压发热按摩可以促进排便;指导患者卧床时进行腹式呼吸,告知正确的腹式呼吸的方法。针对便秘的患者遵医嘱使用大黄苏打片、开塞露以及灌肠等治疗。遵医嘱给予消炎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腹膜后血肿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减少便秘的发生。运用中医方法,使用中药敷贴患者肚脐处,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胀气可以于双侧足三里穴位处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志明.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8):22-23.
[2]葛海红,腰椎骨折引起腹胀及便秘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5(1):67.
髋关节骨折主要由于外界高能量伤害所引发[1],伴随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进步,其整体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处于逐渐退化阶段,使得老年人群成为髋关节骨折的主要发病群体[2]。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髋关节置换术,但术后病患经常会伴随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到预后效果。本次研究中针对46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92例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所收治,所有病例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将样本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67.2±1.4)岁,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9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0~77岁,平均(66.9±1.5)岁,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7例。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在手术开展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增加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低分子肝素注射: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普通肝素的解聚控制,从而得到了使用时剂量单一、高出血风险低、半衰期长的低分子肝素。护理人员每日给予注射1次,以2000~5000U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对抗术后深静脉血栓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②功能训练:责任护士加强日常训练指导,对髋部骨折老年病患,着重强调卧床休息并配合做下肢皮牵引训练。在手术后,病患手术伤口常伴随产生疼痛感,指导进行功能训练时常发生紧张、害怕、抵触等不良情绪,此时医护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深入讲解预防深静脉栓塞的必要性及加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疼痛是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而耐受程度范围内的适当功能训练不仅不会加重骨折程度,反而对预防其他术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通过讲解着重消除患者紧张和疑虑,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指导并鼓励克服疼痛,多进行股四头肌伸缩运动及患肢远端关节部位的旋转、屈伸等练习。③临床观察:通过按压、监测等方式,详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发展阶段变化,尤其是下肢发生的肿胀、温度、颜色、动脉搏动情况、感觉运动等,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在各阶段监测数值正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着重训练双下肢主动活动能力,包括屈伸练习、内外翻运动,以及环转足关节练习等,这对下肢静脉回流能够起到加速作用,促进组织代谢,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④康复干预:采用康复仪器等医学设施辅助锻炼,频率控制在3~4次/d,早期锻炼时间以每次5~10min为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为脆弱,所以具体练习幅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程度而定,逐渐递增,控制在患者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为宜。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样本治疗前、治疗后1d与3d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并于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 ±S)表达,检验标准为t值,计数数据检验标准为X?,P
2 结果
干预组样本中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3%),对照组样本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23.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 骨折;术后疼痛;综合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24-01
骨折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是骨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其易产生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08年12月——2012年2月对部分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87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0-74岁,平均(34.25±7.81)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髌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4例,小腿及足部骨折11例,小腿及足部骨折2例,其余5例。实验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11-77岁,平均(35.243±8.13)岁;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髌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6例,小腿及足部骨折10例,小腿及足部骨折1例,其余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掌握患者具体的疼痛情况,加强镇痛药的应用,即选择塞来西布0.2g,口服,2次/d,一个疗程为3d。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变化。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其护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强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除了承受生理上的痛苦外,还承受一定的心理痛苦,易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烦躁等多种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患者疾病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可延长康复时间,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使患者深刻感受到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关怀,自觉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
1.2.2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及疼痛缓解的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宣传工作。术中对筋膜、肌腱与肌层刺激以及切口部分组织损伤对神经末梢刺激所产生的疼痛是术后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持续时间一般为术后的1-3d,患者可在术后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1.2.3 加强护理 骨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对的要求比较高,科学、合理地取,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加快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若骨折位置处于上肢部位,则应引导患者将屈曲功能位适当抬高;若骨折位置处于下肢位置,则应引导将下肢适当抬高,躯体轴线位或中立位处于外展状态。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若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需长时间保持相同,则其肌肉极易出现酸痛感,对此,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使其肌肉得以松解。
1.2.4 加强镇痛药护理 疼痛前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以及创口大小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疼痛预防性应用止痛药物,可以达到用药物剂量小、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疼痛的效果。即应根据创口大小产生的疼痛及年龄是否耐受等选择在麻醉清醒即术后4-6h口服塞来西布,每天1-2次,每次0.2g,连续使用3d,对术后创口以及耐受能力较强患者可口服曲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mg。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则不同,老年患者应根据以往病史并结合现有疾病病情谨慎用药,儿童则根据会诊方案及其体重计算用药[2]。为减少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早日下床,患者应术后适当应用止痛药。
1.2.5 加强镇痛泵护理 术前应首先向患者详细介绍镇痛泵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并说明镇痛泵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其止痛的安全性和确切性,以消除患者顾虑。应预见性(即术后疼痛发生前)留置镇痛泵,根据患者体质、耐受能力以及年龄选择镇痛泵。如术中留置,护士应在手术完毕回房时与麻醉医生了解所使用镇痛泵的品种,严密查看镇痛泵是否连接妥当、连接管道是否畅通以及是否需要重新固定并,认真完成与麻醉医生的交接和镇痛效果的评估[3]。如患者有呕吐、头昏或镇痛不佳以及患者面部表情淡漠、嗜睡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镇痛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2.6 加强功能锻炼 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肢体废用或深静脉栓塞的产生,加快康复。对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引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在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应做到动作轻柔,程序规范。功能锻炼需参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应对活动量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止活动量过大而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忌重体力劳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疼痛标准 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的疼痛影响程度,0分表示无影响,1分表示轻微影响,2分表示影响明显,3分表示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4]。
1.3.2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影响程度为0分;显效:疼痛影响程度为1分;有效:疼痛影响程度为2分;无效:疼痛影响程度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定量资料均以均值±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疼痛影响程度 对照组护理前后,疼痛影响程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前后疼痛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对于骨折患者,加强术后疼痛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术后疼痛症状,而且可以加快疾病治疗,确保手术效果。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其中实验组护理后疼痛影响程度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林秀群,何锦文,龚秋云,邱婷婷.优质服务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9(16):820-821.
[2] 席小明,杜晓兰,杨金连.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30):974-975.
[关键词] 腹腔镜;高龄;腹股沟疝;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a)-090-02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nursing
TAN Yinhua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Jiangmen 5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urse of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Summarized the 73 cases of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care experience and statistical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endoscopic group with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had no difference.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s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surgery, it is a better way to strengthen disease control and care,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n tell leaving hospital knowledg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improve patients′ recovery time and reduce recurrence.
[Key words] Laparoscopy; Age; Inguinal hernia; Nursing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患者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腹壁薄弱,疝环区的肌肉张力减退、松弛,容易发生腹腔内容物疝出,为了祛除疾病,当然以采用对患者损伤最小的治疗方式最为理想,这就是微创观念的具体表现[1]。所以当今医学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以广泛使用,本文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高龄腹股沟疝73例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高龄腹股沟疝73例,其中,男性55例,女18例;年龄70~83岁,中位年龄75.5岁。单侧腹股沟斜疝47例,双侧斜疝17例,腹股沟直疝9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在二氧化碳气腹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5.0 h,中位时间2.5 h。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增加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老年患者有时性格行为方面越来越趋向于小孩,有时思维方式和未成年人接近,但是因为患者年龄大,身体功能差,大部分都伴有某些老年性疾病,基于以上特点,老年患者多有因为自己年岁已高,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拒绝手术治疗,此时应该安排专人护理,耐心、细心地对待患者,加强护理宣教,给患者讲解成功病例,如有机会可以安排成功手术后的老年人之间进行沟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打消其焦虑情绪,护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以区别于常规开腹手术,以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和必要的心理准备接受治疗。
1.2.2 术前护理准备
针对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欠佳、并发疾病多等特点,术前配合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发现并存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并遵医嘱备皮,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和可能的手术范围,指导患者保持脐窝的清洁,对于有前列腺肥大者可考虑带导尿管入手术室,同时嘱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住院期间坠床发生,术前1 d协助患者洗头、沐浴、更衣。
1.2.3 术后护理
1.2.3.1 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多存在伴随疾病,术后需要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护,如:糖尿病患者,术后严密监测血糖,及时与医生沟通,严格按医嘱用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11 mmol/L左右。因应用二氧化碳气腹,可能发生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等,皮下气肿可以经过一定时间自行吸收,高碳酸血症可以给予低流量吸氧6~8 h,改善氧饱和度,防止缺氧,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患者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术后去枕头平卧6 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所致误吸,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取半卧位,以有利于呼吸通畅,增加回心血量,术后2 h协助患者翻身,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尽早下床活动。
1.2.3.2 术后排尿、排便的护理 高龄患者术后因麻醉手术刺激,使膀胱暂时性收缩功能丧失而引起尿潴留[2]。同时患者不习惯平卧排尿,麻醉后意识未恢复等,常引起患者术后6 h不能自行排尿,此时重点观察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可应用水声诱导、按摩腹部以及热敷等方法促进患者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注意及早拔出,预防尿路感染。因为术后伤口以及可能存在的皮下气肿引起的疼痛,使患者不敢活动,导致术后便秘,此时,护士应该注意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并密切观察术后患者排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塞肛。尽量避免术后用力大便增加腹内压,影响手术效果。
1.2.3.3 预防肺部并发症 老年患者多伴有咳嗽反射低下,是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3]。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和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防止肺部感染。
1.2.3.4 出院指导 注意出院后休息,50 d内不宜参与重体力劳动及体育活动,防止便秘、前列腺肥大[4]。分别于出院后1周、0.5个月、1个月、3个月、半年回院复诊。饮食上术后第1天可进半流质,如无不适,第3天则可改普食,注意平时饮食以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油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腔镜组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同时随机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患者73例进行比较,腔镜组所有患者24 h内均可以下床活动,5例出现轻微腹股沟区疼痛,未特殊处理,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未见复发病例,开腹组3例发生并发症,均为术后肠粘连,并可见2例复发,分别为术后1年和3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况无差别。73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20.4±1.8) h,住院天数为(5.0±1.0) d。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况比较[n(%)]
3 讨论
老年人并存病多,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便秘、冠心病等,是手术的相对禁忌证,导致传统手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为4%~10%[5]。腹腔镜手术是当前医学界新发展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尤其对于高龄患者而言,高龄不应是手术的禁忌,只要做好围术期的处理,其中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时间和减少术后复发,通过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73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20.4±1.8) h,住院天数为(5.0±1.0) d。术后仅有轻微疼痛,未见肺部感染及尿潴留患者,随访1~3年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黄莛庭.浅谈微创观念与微创外科[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1):4-5.
[2]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64-165.
[3]杨梅.老年患者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6(18):544.
[4]吴凤燕,李宇洲.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成人疝的护理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增):76-77.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44-02
膝关节周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等较为常见,可见膝部韧带受损,关节活动障碍,下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发现早期护理利于关节软骨磨合、修复,进一步改善血液回流,促使肿胀消除,降低深静脉血栓、关节黏连等事件发生风险。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术后功能的影响。
1临床及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共37例,男女之比为20:17,年龄平均(3917±356)岁;其中,10例为胫骨平台骨折,12例为股骨髁间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6例为股骨髁上骨折。
观察组:共37例,男女之比为22:15,年龄平均(3902±338)岁;其中,12例为胫骨平台骨折,10例为股骨髁间骨折,10例为髌骨骨折,5例为股骨髁上骨折。
两组上述资料比对差别微弱,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听取患者主诉,告知其正确克服疼痛方法,密切注意渗液、包扎等情况,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观察组在此操作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在于:①心理干预,维持健康心理状态是促使机体康复的前提,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其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直接关系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配合度,为其普及疾病知识,提高其认知,详细讲解早期康复流程,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心中疑问,为其展示成功案例,进一步提高其治疗信心。②主动训练,术后一至两天,以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为主,每次一百次,术后三至五天,略微垫高膝关节部位,以二十至四十厘米为宜,加强下肢伸直运动,每次维持一百五十次,术后六至八天,引导患者进行屈伸膝关节、直腿抬高练习,每天以一百次为宜,术后十二至十四天,双手抱小腿中下部,并练习屈膝,每天以一百五十次为宜。③被动锻炼,在主动训练过程中,适当进行被动运动,以膝关节屈伸为主,每天维持一小时,根据患者耐受,不断增加运动量及关节屈伸度。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异位骨化等,并嘱咐患者遵医嘱行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发生,再次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获取其积极配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日常训练情况,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
13实验指标观察两组膝关节屈曲度、功能改善情况。
膝关节功能采用KSS量表进行评估,涉及疼痛、屈曲畸形、活动度等,最高一百分,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佳。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分析采取SPSS2100软件,存在对比差别以两者之间P
2结果
21两组膝关节屈曲度对比干预前,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为(4743±526)°,观察组数据为(4702±488)°
观察组干预两周后、四周后数据分别为(8409±323)°、(9388±
542)°,P
显然,两组干预前数据无对比差异,P>005,干预两周、四周后,观察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干预前,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122±437)分,观察组为(5009±668)分。
干预三个月、六个月后,观察组数据分别为(7078±525)分、(8590±418)分,对照组为(6147±382)分、(6970±711)分。
两组相比,干预前对比性不强,P>005,干预三个月、六个月后,?^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膝关节结构复杂,与下肢行走、负重等有直接关系,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以软组织严重损伤较为常见,通常累及关节面[2~3],坚强固定存在一定难度,需进行长时间制动,这也会造成骨折愈合畸形,引发膝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
本文观察组在基础干预的同时,加强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持续被动活动,促使关节活动度增加,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4~5],可避免出现关节粘连等现象,且能够促进营养代谢,便于骨折端愈合,主动锻炼则能够帮助肢体消肿,促使骨折愈合,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避免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现象,其中以肌肉等长收缩等训练为主,不仅能够促进淋巴液、血液回流,消除肿胀,还可通过骨折生理压力,促使相关功能恢复,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可促使肢体功能改善,进一步改善自理能力。
【关键词】股骨骨折 老年人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77-02
老年人股骨骨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9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多见。股骨骨折包括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在临床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例也不断增多。为防止老年人再次发生骨折,根据其危险因素找出护理措施并给以恰当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股骨骨折住院患者中发生再次骨折的病人有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骨折发生的年龄平均为76岁,其中发生再次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其次是上下楼梯摔倒,由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病人发生跌倒易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骨质疏松。
2 原因分析
老年人股骨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及骨质疏松。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初次骨折后的手术打击及各关节功能恢复的限制,病人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身体素质下降,也可促进骨质疏松,再次发生骨折。
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因失去平衡而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1],是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薄弱,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使得患者在生活中易发生跌倒。如果老年人有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等认知能力下降的疾病,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及合理动作以及偏瘫,小脑萎缩等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行动不便易发生骨折,同时如果病人有严重听觉及视觉障碍时也易多次发生骨折。
3 预见性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3.1 跌倒的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
跌倒是老年人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如果有其他的疾病或合并症时,更是存在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患者跌倒尤其重要。首先向患者讲解防止跌倒的重要性,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不去做危险性的动作。同时对发生过跌倒的患者,应耐心询问跌倒的细节,及时给予心理护理,解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向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跌倒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活动方法进行预见性指导宣教。尽量减少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限制对老年人造成的潜在威胁,如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应安全,舒适,有良好的照明,夜间随手可触及灯的开关,同时室内应布局合理,无障碍物,地面平坦有防滑措施,并且经常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老年人下地时不要穿拖鞋,要穿布底或胶底鞋子。在老年人出入的地方设有把手,对保持身体平衡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在厕所及洗浴间要有防滑设置,取消门槛,在老年人外出上下楼梯,应用拐杖时应有人陪同。对有其他疾病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加强陪护,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2 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增加和保持骨量是预防骨折的重要措施[2]。①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应用骨吸收抑制剂、股形成促进剂和骨矿化药物。对于有初次骨折的病人应给予正规的抗骨质疏松的治疗。②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可以延缓骨量丢失的速度,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鼓励老年人到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接受紫外线照射,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③多吃含钙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含钙较多,鱼、鸡、牛肉蛋白质含量丰富,以利于骨组织的恢复。同时忌烟、酒及不食高盐饮食,不喝大量的咖啡尽量避免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3 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及关节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初次骨折的治疗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及关节功能的康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协助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练及下地活动,以达到术后良好的关节功能[3],拐杖是骨折病人离床活动的支撑工具,要教会患者使用拐杖的正确方法,保证病人使用拐杖的安全。以防患者应用拐杖时滑倒而再次发生骨折。
参考文献
[1]朱月妹,袁浩斌,陈雷,等.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与行为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2):155-157.
1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科共收住80岁以上高龄疗养员86例,其中有10例发生骨折事件,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85.5岁,其骨折情况和结果(表1)。
2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下台阶摔倒致骨折的3例导致下台阶摔倒的原因有白内障引起的视物模糊;年龄大引起的身体平衡性差,空间定向能力低,误把两个台阶当成一个台阶;台阶过多、过陡,台阶不完整、有破损等。因此我们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在楼梯口处设立了“小心台阶”的标志;在台阶上贴红条,使台阶醒目;在台阶旁设扶手,见疗养员下台阶主动搀扶;嘱其出门带拐杖,增加身体稳定性;在光线暗淡处设长明灯,保证台阶清晰可见等。
2.2路滑跌倒致骨折的2例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保持疗养员活动区路面清洁干燥,在首长起床前拖地晾干;下雨天嘱高龄疗养首长禁止外出;在卫生间装扶手,铺防滑地砖,备洗浴时用的防滑小板凳和防滑拖鞋,贴“小心地滑”提示语;在食堂餐厅内设地毯等,这些能够有效地防止路滑跌倒。
2.3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导致骨折的2例对于肢体活动能力差的疗养员,劝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必须外出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嘱其减缓活动速度;在进行变换时,每一动作后稍停片刻,防止眩晕和平衡失调;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后静躺半分钟,起床静坐半分钟,下床站立半分钟,避免性低血压和摔倒。我们为疗养首长准备了四脚拐、轮椅等,方便其外出使用。
2.4其他原因致骨折的3例对于睡觉坠床的疗养首长,我们要完善床旁设施,设床头灯,灯开关设在容易接触的位置,疗养床要有足够的宽度,最好设床旁护栏。对于水沟、陡坡等危险活动的区域要设“禁止跨越”、“小心危险”等标示语,防止意外发生。
3护理体会
80岁以上高龄老人视力、听力、记忆力、应急反应力均减退,肢体活动能力也降低,加之老年人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1],特别是四肢骨折。因此,对首长在疗养期间加强骨折预防的宣传教育和增加相应的护理措施非常必要。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后,近一年来疗养首长跌倒和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此护理措施值得加强和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肱骨踝上骨折;临床观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80-02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1%,占肘部骨折的50%~60%,是儿童最为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12岁儿童?下面将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阐述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病因
1.1.1直接暴力
少见?
1.1.2间接暴力
是引起髁上骨折的常见原因?滑跌时,患儿手掌或肘部触地,暴力传递至髁上处引起骨折?手掌着地,暴力向后上方传递,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肘部着地,暴力向前上方传递,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2病理
2.1类型
2.1.1无移位型
如裂纹?线形骨折,无移位或前倾角增大?减少畸形?
2.1.2伸直型
多见?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近端向前下方移位?远端尚可向尺侧或桡侧移位?向前?下方移位的近折端,有损伤肘窝血管或神经的可能?
2.1.3屈曲型
少见?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近端向后下方移位?暴力主要沿鹰嘴传递,易形成内髁压塌,远端向尺侧移位?
2.2特点
可形成无移位骨折?远端容易向尺侧移位?容易遗留肘内翻畸形?
3临床特点
3.1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及畸形明显,肘关节活动障碍,检查时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后三点关系正常?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台征,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3.2辅助检查
肘部正侧位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和类型?
4护理问题
4.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创伤后出血有关?
4.2疼痛
与损伤?牵引有关?
4.3有周围组织灌注异常的危险
与神经血管损伤有关?
4.4有感染的危险
与损伤有关?
4.5躯体移动障碍
与骨折脱位?制动?固定有关?
4.6潜在并发症
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等?
5护理目标
5.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5.2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舒适感增加?
5.3能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
5.4未发生感染或感染得到控制?
5.5保证骨折固定效果,患者在允许的限度内保持最大的活动量?
5.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或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6护理措施
6.1术前护理
6.1.1心理护理
因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准确叙述自己的不适及要求,应关心爱护患儿,及时解决他们的痛苦与需要?
6.1.2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患儿食欲?
6.1.3
患肢采用石膏托于肘关节屈曲位固定,于患肢下垫枕,使其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行尺骨鹰嘴持续骨牵引治疗时,取平卧位?
6.1.4警惕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
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肱动脉受压或损伤,或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当患儿啼哭时,应密切观察是否有“5 P”征象:①剧烈疼痛(pain):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即转为无痛;②患肢苍白(pallor)或发绀;③肌肉麻痹(paralysis):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处于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伸手指时,疼痛加剧;④感觉异常(paresthesia):患肢出现套状感觉减退或消失;⑤无脉(pulseIessness):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松开所有包扎的石膏?绷带和敷料,并立即报告医生,紧急手术切开减压?
6.1.5功能锻炼
向患儿及家长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重视?理解和合作?反复示范功能锻炼的动作要领,直到家长和患儿学会为止?
早?中期:复位及固定后当日开始做握拳?伸指练习?第2日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患肢三角巾或前臂吊带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晚期:骨折固定去除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练习,包括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和旋后?恢复肘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增加伸展活动度?应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禁止被动反复粗暴屈伸肘关节,以免引起再度损伤或发生骨化性肌炎,加重肘关节僵硬?
6.2术后护理
6.2.1维持有效固定
经常观察患者,查看固定位置有无变动,有无局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功能位;如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影响桡动脉搏动时,应予调整后再固定?告知患儿及家长固定时限为3~4周,以便配合?
6.2.2功能锻炼?
6.3出院指导
6.3.1饮食
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
6.3.2休息
与行长臂石膏托固定后,卧床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于胸前?
6.3.3功能锻炼
家长应督促并指导患儿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6.3.4复查的指征及时间
石膏固定后,如患肢皮肤发绀?发凉?剧烈疼痛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诊?自石膏固定之日起,2周后复诊,分别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固定,防止畸形愈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