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婴幼儿数字启蒙教育

时间:2023-06-13 16:08:39

导语:在婴幼儿数字启蒙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婴幼儿数字启蒙教育

第1篇

[关键词] 美国联邦政府;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保教计划

一、美国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现状

1.学前儿童保育状况

据2007年9月的统计数字,全美共有6岁以下学前儿童2400多万,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约1200万。2400多万学前儿童中高达43%(1050万)的儿童生活在低收入家庭①,其中20%,即近500万儿童生活在贫困家庭②。③ 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44%(540万)生活在低收入家庭,其中21%(260万)生活在贫困家庭。④

就儿童保育状况而言,美国早期纵向研究项目(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ECLS)对1万名出生于2001年的9个月大婴儿所做调查表明,半数儿童在各种正规的非亲子看护托儿中心(regular nonparental child care)接受照顾;26%的婴儿由亲属看护(relative care);15%由非亲属看护(nonrelative care),如家庭托幼机构(family child care homes);9%在托儿中心接受照顾。婴儿获得保育时间的长短因保育机构类型不同而不同。通常在一周内,由亲属看护的儿童比由非亲属看护的儿童少得到10个小时的照顾,托儿中心的儿童比亲属看护及非亲属看护者多获得31到40个小时的照顾。该调查指出,婴幼儿接受保育的类型受其种族的影响。9个月大的黑人儿童(63%)比白人儿童(49%)、西班牙儿童(46%)、亚裔儿童(47%)更多地接受非亲属看护;白人儿童(21%)较之黑人儿童(33%)、西班牙儿童(30%)、亚裔儿童(33%)更少被送去托儿中心。此外,儿童接受保育的类型还受父母收入水平的影响。父母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标准(FPL: Federal Poverty Level)的儿童(43%)较之高收入家庭儿童(higher-income children,52%)更少得到非亲属看护。⑤

2002年,美国家庭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Ameri-ca’s Families,NASF)以1.2万名5岁以下儿童为调查对象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表明,2002年3岁以下母亲在就业的低收入家庭儿童(62%)比高收入家庭儿童(68%)更少得到正规的非亲属看护,而更多地被亲属看护。就时间而言,3岁以下母亲在就业的儿童38%获得35个小时以上的非亲属看护,17%获得15到34个小时,获得1到14个小时的占17%,另有28%的儿童得不到看护。⑥

2.学前儿童教育状况

根据美国的教育体制,5岁儿童入读的幼儿园(Kindergarten)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正规教育的起点。因此,学前教育指5岁前的儿童(包括5岁)在未正式入学之前接受的教育。3岁以下儿童入托或入读的场所被称为婴幼儿计划(Infant/Toddler Program);3岁和4岁儿童的学习场所为学前班(Preschool/Pre-kindergarten)。⑦

儿童期是人生的关键期。人的未来发展所必备的早期知识与经验、能力等都有赖于这一时期的培养与塑造。在学前期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识的今日,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美国联邦政府亦是如此。自1965年以来联邦资助的学前教育计划越来越多,一方面为满足学前儿童受教育需求,另一方面为满足家长的儿童保育需求,过去几十年中加邦学前教育计划的儿童数量成倍增长。

美国人口现状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CPS)显示,1965年全美只有60%的5岁儿童按时入学,1980年入学率上升为85%,到2005年达到近90%。3岁和4岁儿童的入托或入读率也迅速攀升。1965年仅5%的3岁儿童和16%的4岁孩子进入学前班,而到2005年已有3岁儿童的入读率已达40%、4岁孩子达70%(详见图1)。⑧

全国家庭教育普查 (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NHES)自1991年起对学前儿童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查分析,包括加入学前教育计划的儿童数量、儿童所受保教的类型,以及不同年龄、种族、宗教,父母的不同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影响。

调查表明,2005年69%的4岁儿童和43%的3岁儿童加入了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计划,儿童接受教育的时间也延长了许多。1991到2005年间,不同种族、家庭收入水平、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母亲就业状况、居住地区的儿童加入学前教育计划的情况有所差异。例如,就种族背景而言,1991年不同种族的3岁儿童中44%的白人儿童、44%的黑人儿童、21%的西班牙儿童及43%其他种族的儿童加入了学前教育计划;不同种族的4岁儿童中59%的白人儿童、68%的黑人儿童、50%的西班牙儿童和62%其他种族儿童在计划中得到教育。到2005年,各种族3岁儿童加入学前教育计划的增长率普遍较小;4岁儿童的入学率增幅较大,白人儿童达到69%、黑人75%、西班牙人59%、其他种族81%(详见图2)。就家庭收入水平来说,1991年贫困家庭儿童中30%的3岁儿童和50%的4岁儿童加入了学前教育计划;非贫困家庭儿童的比例为3岁45%、4岁62%。2005年,贫困家庭儿童加入学前教育计划的比例增幅很小,3岁达33%、4岁不变;而非贫困家庭儿童增幅较大,分别为59%和72%。⑨

二、联邦学前儿童保教计划的实施情况

在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方面,联邦政府虽未制定系统的保教政策,但却多年来一直实施着多个大型的保教项目。这些项目或计划分别隶属于联邦的两个部门――卫生和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其中,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管辖的主要保教项目有开端计划(Head Start)、早期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CCDF)、贫困家庭临时性援助计划(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TANF)和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CCDBG)。由联邦教育部管辖的主要保教项目有婴幼儿及其家人特教补助计划(Special Education Grants for Infants,Toddlers and Families)、Title I学前班(Title I Preschool)、特殊教育学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以及其他小型学前儿童保教项目和专业发展与研究项目。⑩

1.开端计划和早期开端计划

开端计划(Head Start)是美国实施年限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个学前儿童保教计划,旨在为低收入家庭5岁以下儿童(主要为3~5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机会和营养保健等多项支持,80%经费源于联邦财政拨款,其余部分依靠社会支持。该项目一年约提供90万个入读名额,可供全国11%的4岁儿童和7%的3岁儿童及6200名3岁以下儿童入读,每名入读儿童平均享有约7500美元培养经费。2005-2006年度,联邦政府投入68亿美元运行此项目,该年度来自50个州的721 289名3到4岁儿童申请加入了开端计划,加入人数尚不足所有合格申请者的一半。该计划支助下的儿童保教机构每天最少开放3.5个小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获得全日制保教服务。目前,服务于该计划的教师工资只有K-12年级教师待遇的1/2,据估计,每年财政投入增加约1.3亿美元才能填补这一鸿沟。{11}

1994年联邦政府又提出早期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从而把服务对象拓展到了低收入家庭0~2岁孩子和孕期妇女。2005年该计划共服务81 914名3岁以下儿童和10 485名孕期妇女。{12}

2.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

儿童保育和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是联邦第二大保教项目,隶属于卫生与人类服务部下设的儿童保育局(Child Care Bureau)。13岁以下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可申请此款项,75%的款项以早教券(Voucher)形式发放。2005年多渠道筹措儿童保育和发展专款达89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直接投入48亿美元,共170万儿童得到支助,其中6岁以下儿童110万。2006年联邦政府拨款50亿美元运作此项目。{13}

3.特殊教育学前班

自1973年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率先为3~5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以来,特殊教育学前班(Special Education Pre-school)便成了美国学前儿童支助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的《残疾人法》明确规定必须为残疾儿童或发展迟滞儿童开办特殊教育学前班,1992年全国各州都普及了该项目,受惠的儿童数也稳步增长。2005-2006年度全美6%的4岁儿童和4%的3岁儿童就读于特殊教育学前班。{14}

4.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

美国于1990年颁布了《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Act》),并于1995年作了修订。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CCDBG)面向0~13岁儿童。总体而言,2000年以来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支助的儿童数基本保持稳定。2006年该款项平均每月支助180万儿童,与2005年相比平均每月增加5.32万人。较之前一年,2006年里29个州所服务对象有所增加,20个州所服务儿童反而减少。例如,路易斯安那州该年度比去年少支助1.27万名儿童;同期,加利福尼亚州支助对象增加了4.34万名。就该款项所服务儿童的年龄分布而言,3岁以下儿童占28%,3到5岁、6到13岁各占36%(详见图3)。{15}

三、联邦政府针对学前儿童保教事业

采取的新措施

1.调整政府财政预算,削减儿童支助项目开支

虽然联邦政府一直办理着多个大型儿童支助项目,但是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美只有14%满足条件的儿童享有联邦支助的保教服务。鉴于目前国内紧张的经济局势,2008年2月4日布什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政府财政预案中明确表示,2008年政府将继续减少对儿童支助项目的财政投入,预计将减少对151个不同类型的学前儿童保教计划的投入累计约150亿美元。例如,仅就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而言,自2000以来政府拨款有减无增,致使得到该项目支助的儿童数量从2000年的245万减少到2006年的230万。随着投入资金的继续紧缩,预计到2012年,该项目支助的儿童数量将减少到200万(详见图4)。{16} 此外,社会服务补助金(Social Service Block Grant)也将被消减5亿美元。

2.保持部分项目投入不变,重点支持贫困家庭儿童

对于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来说,家庭收入难以维持食物、住房、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根本无法保障对儿童保育和教育的投入,往往只能选择一些价格低廉的短暂性保教服务。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43%的贫困单身母亲家庭接受着育儿支持,儿童支助收入(child support income)是这类家庭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占家庭总收入的36%。一项涉及17个州的调查表明,在没有任何育儿帮助的情况下,其中11个社区只有不到10%的家庭能够承担起社区学前教育中心的保教费用。{17} 在经济局势不稳、早期支助减少的情况下,针对贫困家庭儿童不利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美国法律和社会政策中心(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CLASP)倡议国会预算决议的确定与实行应秉持以下三条原则:(1)不损害贫困家庭及儿童的利益;(2)恢复先前削减的财政投入;(3)通过帮助贫困家庭及儿童促进社会长远发展。{18} 国会在裁决财政预算时应明确向贫困家庭及儿童提供帮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但不能继续消减对这部分人群的财政投入,还要努力恢复前几年减少的贫困家庭短暂性援助计划、医疗补助制度(Medicaid)等一些重要项目的投入,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儿童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美国政府提出“良好的开端,聪明地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项目,致力于从三方面改善学前儿童教育质量。首先,加强启蒙教育支持项目。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将开发一个新的责任体系,对启蒙教育中心儿童早期识字、语言和算术能力的培养标准进行评估,还将实施一个国家培训项目,培训近5万名启蒙教师。其次,加强同各州合作改善儿童早期教育。强化联邦和州政府的合作,要求各州制定儿童早期教育质量标准及与K-12标准相一致的儿童早期阅读和语言能力大纲。再次,为父母、教师和看护者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增加科学研究投入,加大对儿童早期阅读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力度,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与家长、教师和看护者一起分享。{19}

四、对我国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启示

1.强化国家政府在学前儿童保教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儿童保教项目不上规模、不成系统。在美国社会免费普及5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时,我国还在为最大幅度提升3~5岁儿童的入园率、最大程度规范幼儿园收费标准等问题而努力,对0~2岁的婴幼儿保教问题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除了经济差异、人口差异、城乡差距等客观原因外,我国政府主观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更能改善学前儿童保教状况。

2.关注弱势群体,支持贫困儿童

我国千百万贫困孩子和美国的贫困儿童一样,亟待国家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与支持。贫困儿童是一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是最需要帮助的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能力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服务,但并不意味我们就应该无所作为。明确国家贫困线标准、统计贫困儿童数量、规划支助体系、采取积极救援,开发农村资源和城市社区资源、多渠道开办学前保教机构等许多工作都亟待进行,我们任重而道远。

3.学前教育立法势在必行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地方高度自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乃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之上。加强学前教育立法,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明确国家政府及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协作,实施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等经验是美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刻不容缓的需要。

注释

①低收入家庭(Low-income Family):家庭年总收入等于或低于国家贫困线标准(FPL:Federal Poverty Level)的200%即为低收入家庭。2007年,一个3口之家的年收入等于或少于34 340美元、4口之家等于或少于41 300美元,即为低收入家庭。

②贫困家庭(Poor Family):家庭年总收入等于或少于国家贫困线标准的100%即为贫困家庭。2007年,一个3口之家的年收入等于或少于17 170美元、4口之家等于或少于20 650美元,即为贫困家庭。

③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Basic Facts about Low-Income Children:Birth to Age 6[EB/OL].省略/publications/pdf/text_764.pdf

④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Basic Facts about Low-Income Children:Birth to Age 3[EB/OL].http://省略/publications/pdf/download_ 221.pdf

⑤⑥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 Infant and Toddler Child Care Arrangements [EB/OL]. http://省略/publications/pdf/text_628.pdf

⑦⑩林秀锦:《美国各级政府与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9期,第39-43页

⑧⑨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Preschool Policy Brief Who Goes to Preschool and Why Does it Matter [EB/OL].省略/resources/policybriefs/15.pdf

{11}{14}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The State of Preschool 2006[EB/OL].省略/yearbook2006/pdf/yearbook.pdf

{12}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Suppor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abies in Child Care: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EB/OL]. http://省略/publications/supporting_babies.pdf

{13}The White House. Good Start,Grow Smart:A Guide to Good Start, Grow Smart and Other Federal Early Learning Initiatives [EB/OL].acf.dhhs.gov/programs/ccb/initiatives/gsgs/fedpubs/GSGSBooklet.pdf

{15}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 Participation in 2006[EB/OL].省略/publications/ccdbgparticipation2006.pdf

{16}{17}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Families Forgotten:Administration’s Priorities Put Child Care Low on the List [EB/OL].省略/publications/2008_budget_child_care.pdf

{18}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s Resolution:Recommendations for a Blueprint in Support of Low-Income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EB/OL].省略/publications/clasp_budget_resolution_recommendations.pdf

第2篇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特色服务;动漫

动漫(Comic and Animation)是动画和漫画的统称,既包括传统的漫画和动画形式,也包括广义的FLASH动画、三维动画、全息动画等崭新的动漫形式,现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儿童甚至部分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超越了作为一种技术产物、文化产品或者产业经济的简单意义,构筑起了一个动漫全息的时代环境。动漫作品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遵循少年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很多少年儿童都将动漫作品中的人物视作他们的好朋友、小伙伴。

1 图书馆少儿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动漫的教育功能

动漫是娱乐的工具,它能缓解少年儿童学习上的紧张心理,里面的偶像和英雄有很好的激励效果,其中蕴涵的哲理还起着教化的作用,是广大未成年人的一种精神食粮。在开展动漫特色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少儿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并有效地利用动漫的教育功能,使优秀动漫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少儿读者服务。

1.1 启蒙教育的作用

动漫色彩鲜艳,配音效果强烈,人物造型夸张。孩子的生理和思维发展都需要不同性质和程度的感官刺激,因而特别喜欢能引起视、听、动觉多通道感官刺激的动漫作品。这些作品为孩子词汇的扩展提供了一个语言与图像相结合的平台,通过特定的情境来表达词意,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吸收,对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动漫富于幻想、轻松幽默,较好地适应了儿童丰富、跳跃的想象力,能在轻松愉快、深入浅出的故事情节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等,对其智力启蒙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动漫作品《洪恩宝宝看世界》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先进成熟的儿童教育理论设计研发而成,是一部会唱会跳的启蒙“图书”,采用有声有色的动漫方式全方位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1.2 人格品质教育的作用

动漫用独特的方式勾画人生百态,以小见大。将重大的主题、深刻的思想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示出来,以夸张变形的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使人在哈哈大笑中悟出事物的真谛。例如《机器猫》《聪明的一休》《猫和老鼠》等这些娱乐性很强的动漫作品,在给观众放松娱乐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智慧、勇敢、集体主义等美德,让少儿领略抽象、复杂的知识和道理。

少儿生理与心理的特质为人格发展的基础,而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其实少儿在成长历程中,都有一个他们所喜爱的形象,他们将会模仿偶像的形象。诸如,父母、教师、明星甚至可能是漫画的人物。如竞技类漫画的主角最初大都懵懂无知,后来坚持不懈、发奋向上,终于拔萃而出,获得成功。风靡全球的《灌篮高手》的主角樱木花道便是其中一例,他为了参加全国大赛。开始了每天连续投2万球的魔鬼训练,为理想奋勇向上。加上他反叛的性格,其动漫形象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甚至被封为偶像。

动漫并不教条式地告诉青少年儿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的,而是通过对美的颂扬和丑的批判,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例如动画片《阿凡提》,故事题材深入到生活、历史等各方面,让孩子学会用智慧战胜邪恶,让孩子在捧腹欢笑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又如在《狮子王》等动画“生生不息、爱与责任”的主题感染、教育着广大青少年。可见,健康的动漫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观看动漫,与他人交流,青少年逐渐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社会认可的,明白基本的社会因果关系。

1.3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作用

儿童的求知欲极强,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动漫则是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生物科学、历史、地理、语文等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艺术。例如:漫画科普书《3分钟科学小常识》,作者以恐龙及常见的动物为主题,模拟生活中许多发生“为什么”的情境,用漫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只是一本科学漫画,更是一个儿童剧场,让小朋友得到许多知识,在充满想象的情境中成长。又如动漫《怪鸟阿比教你认识大自然》,主角阿比讲解的是身边的科学常识,将原本深奥的科学内容以动画故事般的形式娓娓道来: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它和水又有什么关系呢?绿色的树木除了是大自然的“天然吸尘器”,还有很多其他用处哦!它看起来妙趣横生,通俗易懂,避免了传统科普读物的枯燥性,很好地将动画娱乐与科普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动漫娱乐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传播,既增强了科普的感染力,又增强了动漫的教育功能,可以说是一种将科学的“武器”交给小朋友的好方式。

1.4 审美教育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地发挥动画对于未成年人的这种审美教育功能,而我们的这种审美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向未成年人传授美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实现审美方面的发展。”欣赏动漫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也会有审美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判断。

动漫简化了未成年人的艺术感知,它不再依赖文字叙事,而是通过图像和声音实现这种审美愉悦,使未成年人可以最大程度地直接获得相关的体验,把他们带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如美国迪士尼的《幻想曲2000》,将音乐和美术作一次伟大的结合,以美术来诠释音乐,将七个风格不同却相融贯通的音乐片段用不同形式的动画内容表现出来,使它成为一场视听音乐会,这种审美的体验也许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难以达到的。

未成年人热衷于动漫,而对于他们来说,惟有他们感兴趣的、符合其心理接受特点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所以说动漫艺术适合青少年儿童的天性,有助于审美心理的建构,更能熏陶他们的审美意识。

2 图书馆少儿工作者利用动漫教育功能开展动漫特色服务——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

健康的动漫作品可以给少年读者带来欢乐,推动未成年人的成长。然而现在互联网上的动漫鱼龙混杂,并产生了审美趣味低俗、崇尚暴力等负面影响,不良动画无孑L不入地侵蚀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作为素质教育主力军的少儿图书馆有责任整合资源,建立起整套内容健康、数量庞大的特色动漫体系。通过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让少年读者不在浩瀚的动漫作品中迷失方面,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地发挥动漫作品的教育功能,引导少年读者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近两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传播动漫文化、引导读者健康阅览动漫作品上做了较大的努力,提供了一系列的动漫特色服务,受到了小读者们的欢迎和家长们的好评。

2.1 建设少儿电子动漫阅览室,营造浓厚的绿色动漫氛围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馆最火爆的视窗部门是电子阅览室。究其原因发现,电子阅览室里有大量的网路游戏节目,而绝大部分游戏节目都是卡通小说改编的。我馆抓住这一契机,把原有的电子阅览室打造为专为未成年人提供益智数字动漫的电子阅览室,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视听动漫读物的巨大吸引力,让青少年逐步远离游戏。该室新配置了宽屏液晶显示器,通过富有童趣的装饰,如卡通叮当、功夫熊猫等图案作墙上装饰,彩虹般的天花板,色彩缤纷的电脑桌椅,还在大门两旁的滚动灯箱不停展现孩子们喜欢的漫画图片,为青少年提供了充满动漫气氛的阅读环境。“少儿电子动漫阅览室”启用当天特别邀请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笔者兼导演黄伟明先生与孩子们一起现场作画交流,以“健康动漫”为主题,画出孩子们邀游绿色动漫世界的生动情景,同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漫艺术创作,希望他们成为未来动漫产业的创造性人才,推动我国民族原创动漫的发展。

2.2 整合优秀的电子动漫资源,引导读者健康阅览电子动漫作品

我馆的数字动漫资源主要有两部分:动漫视频和电子漫画书。为了维护版权,数字资源只能在馆内浏览,读者在我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数字资源是免费的,而且有工作人员在旁辅导。

动漫视频主要是对馆藏的优秀动漫音像光盘进行转录,生成数字资源并储存,形成VOD点播系统的特色栏目。其中有中国动画片《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大闹天官》《宝莲灯》《哪叱闹海》等,外国动画片《四眼鸡丁》《加菲猫》等,以及科普教育类动漫,共300多部。在传统的音像视听服务方式下,一张影碟不能同时给几个读者使用,现在在少儿电子动漫阅览室里,同一影碟在经过数字转化储存后可供多个小读者同时观赏,令优秀的动漫视听资料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利用。这类数字资源通过视频采集卡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资源。在PC上通过视频采集卡可以接收来自视频输入端的模拟视频信号,对该信号进行采集、量化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成数字视频序列。通过分专题的活动宣传,在节假日家长们就会领着孩子乐滋滋地来欣赏我们的动漫视频。

电子漫画书用的是“点点书库”——数字动漫平台和书库。目前电子漫画书库根据书籍中心内容和适龄范围,分为“文化·国学库”如《老子说》、“风趣·幽默库”如《乌龙院大长篇漫画系列》、“历史·神话库”如《三顾草庐》、“少年类库”如《孙悟空》等等。

此外,我馆数字漫画书“点点DIY工具”精选我馆的经典馆藏,自行对优秀漫画书籍进行电子化制作。“DIY工具”与“点点书库”平台可以进行无缝对接,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地对用户上传的电子书籍进行集中管理。根据小读者们在动漫室的留言和工作人员对漫画书的挑选,我们及时制作并提供读者们想要的和热门的漫画作品的数字版本。通过与读者的充分沟通,尽最大的努力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我们的电子漫画书库充满了活力。

2.3 举办“动漫大剧场”活动,满足少儿读者欣赏动漫大片的愿望

此活动向小读者传播优秀的动漫电影,让青少年儿童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优秀的动漫大制作,以积极健康的动漫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该活动也起到了宣传展示我馆动漫馆藏的效果。我馆每月定期免费播放两场动画片,如《闪闪的红星》《葫芦兄弟》《丛林大反攻》等等,清晰的画面和震撼的音响效果,吸引了大批孩子和家长,有时座无虚席。甚至两旁过道也站满了读者,受到广泛的好评。

2.4 开展动漫艺术教育,激发少儿读者艺术潜能与创新能力

少儿喜爱动漫,他们对动漫人物有着极大的兴趣,于是我馆开设了动漫艺术课,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讲授手绘动漫基础、构图原理和创作辅导等,并将学生的优秀漫画作品在电子动漫室中展出。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使他们学会鉴赏动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建立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第3篇

17世纪时,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就预测他的家有100万人口。而且,他还通过地图计算出人类居住地区面积是荷兰土的13385倍,并且根据当时荷兰的入口过密状况分析,世界人口如果接近极限,总数将高达133.85亿。

据估计,在列文虎克所处时代,地球上的人口仅有5亿。尽管此前的1000年间全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但真正开始提速是从17世纪60年代,也就是列文虎克所处年代。150年以后,人口迅速增至10亿。一个世纪后的1930年左右,人类再度增加一倍,达到20亿人。

此后,世界人口增加速度惊人。直到进入20世纪之前,老年人口从未出现过翻番增加的现象,但是,如今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已经增加了3倍,即使势头渐缓,人发性增加的步伐也不会停止。因为,不仅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使老年人数量增加,而且全世界的育龄妇女人数已经达到18亿。尽管每位女性一生中的生育数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女性绝对数量急剧增加,因此至少在今后的数十年内,世界人口仍将持续增加。而如果每位女性平均生育数量减少A,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控制在80亿之内,比此前预测的105亿大大减少。不过,据联合人口统计小组称,这个数字可能居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全世界总人口到2045年将达到90亿。

现在,每年要增加8000万人口,人类已经面临危机: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流失、冰河融化,渔业资源也逐渐消失。目前,全世界有接近10亿人不能解决温饱,而且,数十年之后这个数字将增加至20亿。届时,地球将如何支撑这些人的生存呢?

人发的原因

长期以来,人类都对人口过剩抱有危机感,从这点上来说或许还有得救。法人口统计专家埃尔贝•鲁布拉很久以前就说过,人口过度增加是人类在自取灭亡。鲁布拉在论文中说,人口增加本身就意味着世界末日的来临。1798年,英牧师、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论》,提出了粮食增长跟不上人口增加步伐的“马尔萨斯法则”。马尔萨斯指出,由于战争、疾病和饥饿,人口不可能永远增长。实际上,欧洲在14世纪就因黑死病大流行造成人口锐减。然而,历史学家称,自那以后,世界人口数量就再也没有减少过。

在马尔萨斯提出人口持续增加言论200年之后,发达家开始出现人口急剧增加的现象。玉米、马铃薯等从新大陆引进的农作物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从饥馑之中摆脱出来。19世纪后半期以后,给排水管道得以改善,霍乱和伤寒等感染性疾病锐减。就在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当年,英人埃德华德•金纳成功研发出天花疫苗。之后,各种预防感染疾病的疫苗和抗生素也相继被开发出来。由于营养和公共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发达家的平均寿命由当时的35岁提高至70岁以上,目前已经达到77岁。

在这种令人可喜的进步中,美斯坦福大学人口生物学家埃里克看到了人类面临危机的萌芽。他在1968年出版的《人口炸弹》一书中提到,“医学的进步对人类的致命一击就是人炸”,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恐怕有数亿人会被饿死”。显然,用粮食增产无法治疗人口增加这个“肿瘤”,似乎只有通过减少人口这一“手术”才能将其切除。

尽管《人口炸弹》与《人口论》这两本极其畅销的书籍所预言的事情当时并未发生,人类也没有遭遇到其它的灾难,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化肥的普遍使用等不断推进农业技术进步的“绿色革命”使农作物产量倍增。因此,虽然目前仍然有许多人营养不良,但却没有引发大范围的饥饿现象。

如果说医学的进步使人均寿命提高、人口数量急速上升,那么埃里克的预测就是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青霉素和天花疫苗在预防医疗领域的迅速普及,印度人的平均寿命从1952年的38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4岁,中也由同期的41岁提高到73岁。

18世纪的欧洲和20世纪初的亚洲,女性人均生育6个子女。由于孩子多半天折,她们不得不靠频繁生育来繁衍后代。如果婴幼儿死亡率降低,每对夫妻生育的孩子自然就会减少。然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要想获得平衡,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时间。而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人口出现了急剧增加的趋势。

人口统计学将这种变化称为“人口转换”现象。尽管时期不同,但每个家的人口都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地球上的人发可以说是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实际上,就在埃里克提出这种警告时,人口增加率已经达到峰值。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全世界的人口出生率开始以CA意想不到的速度下降。从那时开始至今,人口增加率一直都低于40%。

各情况不尽相同

法是最早进入低生育率状态的家。到18世纪初,贵族女性率先将生育数量控制在两胎以内,这得益于“避孕法”。到19世纪末,避孕法已经非常普遍,不仅仅是王公贵族,连普通女性也将生育胎儿数量控制在3个以下。

据巴黎立人口统计研究所朱•皮松指出,出现这种趋势不仅因为避孕法的普遍使用,而且还因为女性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妇女接受启蒙教育之前,她们认为生育孩子“数量由神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人口合计出生率下降的现象在欧洲其它家开始出现。尽管战后婴儿潮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上升,但之后再度大幅下降。发达家陆续遭到少子化冲击,总和生育率(TFR,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也纷纷低于21。上世纪90年代末期,欧洲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至1.4。荷兰人口综合研究所所长弗兰斯•比勒肯斯说:“到2050年,这些现役老人将无法支撑起家的年金制度。”

在发达家,出生率低于总和生育率之前往往要经历数代人,但新兴家与发展中家的少子化程度则要远远快于这个速度。占世界总人口2成的中至今仍然处于人口持续增加状态,然而,1979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近20年来出生率―直低于总和生育率。1965年以前,中女性平均生育数量为6人,而今已经降至1.5人。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伊朗的出生率下降了70%以上,基督教徒众多的巴西的出生率也降至50%以下。联合人口部部长哈尼亚•兹罗托尼克说:“不明白在许多社会和文化宗教地区,为何出生率会如此下降。”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女性平均生育数量至今仍保持在5人左右,但是,其中17个家的人均寿命在50岁以下。然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少子化程度都在加剧。据联合推测,到2030年全世界的出生率将低于人口的总和生育率。

距离2030年还有19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达到生育年龄的女性人数将史无前例的多。即使每位女性平均生育不足 两胎,今后的25年全世界人口仍将不断增加。届时,人类能够避免争夺资源和不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27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印度将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家,其人口占地球人口的1/6。

尽管人发这个概念容易理解,但作者切身感受是在两年之前在印度德里度过的一个闷热难耐的夏日――满大街真是人满为患:吃饭的、洗涤衣物的和睡觉的。乞丐向行进缓慢的出租车窗内伸手乞讨,道路堵塞不通,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还有追赶牲畜的人们。总之一个字:人、人、人。1966年印度只有约5亿人,而现在已经增加至12亿。城市周围的人们不断进入城市,并在市中心周边建起一个个贫民窟,使德里的人口暴增,目前它已经拥有约2200万人口。

据联合中期统计称,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6亿。市民团体、印度人口财团原理事长A•R•南达说:“印度人口到2030年不可避免地要超过中。”目前,印度流行的避孕方法主要由女性接受绝育手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政府呼吁男性接受绝育手术,因为这种手术既简单又便宜。

由于政府的控制生育政策,印度人口增长趋势得到控制。但在有的地方,由于女性几乎没有避孕方面的法律意识,很多人18岁就结婚了,而且生育子女也多。在德里南部的拉贾斯坦、毕哈尔和乌塔尔•布拉迪由等省,那里的出生率高达3~4,人口几乎占到全印度的近五成。这些地区性别歧视非常严重,如果不能生育,女性会被人瞧不起,而且,这里的人喜欢男孩儿,有的女性不断生育,为的就是要生男孩儿。

人发:地球难负之重

2010年4月,集中了世界各人口统计学者的美人口学会年度总会在达拉斯召开,全球规模的人发现状成为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与会专家们认为,人发时代到本世纪后半叶将结束,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进入人口减少时代。

专家们在此次总会上说,如果世界人口密度与纽约相同的话,只需一个德克萨斯州就可以容纳下世界上的全部人口。到2045年,即使地球人口达到90亿,除了南极大陆外,地球上的人口密度也不及法目前的一半。法人口密集程度之严重令人无法想象,但其它家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同样也非常高。目前,世界上人口达1000万以上的城市有21个,到2050年,这个数字还将增加。

许多人担心的是,全世界形势如果变得真的像马尔萨斯预言的那样,地球能否承受90亿人口。华盛顿智库、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塔•布劳恩说,不得不考虑粮食不足可能毁掉地球文明。土地流失、地下水枯竭等因素导致粮食产量无法增加。他在自己的著书中称:“解决家庭(生育)计划问题(即夫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生育小孩儿)是最为迫切的全球课题。”如果不能降低出生率、将全球人口控制在80亿之内的话,取而代之的恐怕是高死亡率。

80亿人口是联合预计世界到2050年的最低数值。按照这一预测计算,孟加拉届时的人口出生率为1.35,将增加2500万人。卢旺达的出生率尽管可能仍低于总和生育率,但其人口也将增加至大屠杀之前的两倍以上。如果将这个数字当成是乐观形势的话,人类的未来恐怕会陷入无可救药的地步。

但是,有人认为,控制人口数量并非是最有利于未来的方法。高度集中在城市边缘贫民窟中的人们需要帮助是毫无疑问的,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人口过密,而是贫困和社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尽管让所有女性了解家庭(生育)计划的知识和信息非常重要,但无论怎样积极地推进控制人口政策,孟加拉的海平面上升、卢旺达的大屠杀等等因素使全世界的人们难以从危机中彻底地解脱出来。

地球温暖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但出生率已经低于总和生育率却并未为抑制人口数量起到多大作用;而在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美人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说,即使控制人口数量,对气候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美立大气研究中心的布莱恩•奥尼尔说,如果2050年全球人口被控制在74亿以内,可以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然而,《新人口论》作者乔埃尔•科恩认为,“将人口问题视为所有问题的起因是错误的,只能说它是导致其它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且不说人口增加的规模,要想阻止温暖化进程,人类应该从使用化石燃料向替代能源转换。

未来思考方式逐渐改变

人口问题自然重要,但重新认识人类应该如何消费资源的重要性远大于它。为了人类与地球的未来,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一边努力减少对环境的负荷,一边尽可能多地扶助穷人是非常重要的。据世界银行称,虽然除发达家之外的中产阶层2005年时只有4亿人,但到2030年将超过10亿人。生活富裕是件好事,但当新涌现的中产阶层如现在的美人同样吃肉和开汽车之后,情况会怎样呢?这些人如何生产、消费食物和能源,从今往后开始改变其生活方式或许还不迟。法人口统计学家卢布拉说:“与其说多生孩子,还不如减少肉类消费更在理。”

地球到底能够承受多少人137为了寻找答案,科恩多年来寻遍了所有文献。“结果我发现,这个问题是当今知识无法解释的”,因为,文献所列举的数字到底只是“为了说服人们的政治数字”。几个世纪以来都存在一种悲观论调,那就是人口再增加的话,世界末日将来临。不过,也有人乐观地认为,人类一定能够找到解决之策。从整体来看,至今世界都似乎一直生活在乐观的氛围当中,但未来未必如此。人口将增加到一个怎样的数字,人们将如何生存,我们的选择和思考方式等都将逐渐发生变化。例如,就像科恩所说的“如果全部孩子没有足够营养、不能在学校受到充分教育、无法成为一个解决困难的大人的话”,世界的未来将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