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经济评估

时间:2023-06-14 16:36:08

导语:在企业经济评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经济评估

第1篇

(一)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Kaplan)与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创始人兼总裁大卫・P・诺顿(David P・Norton)于1992年发表了《平衡计分卡:业绩衡量与驱动的新方法》,提出了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平衡计分卡从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影响的方面来考察企业的绩效,从而达到沟通目标、战略和企业经营活动关系的目的。

Kaplan和Norton提出平衡记分卡的原始构想主要是用作业绩评价工具,近年来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战略管理概念。平衡记分卡目前在我国企业和学术界都有所研究和应用,它帮助企业以战略为中心,将战略落实到互为关联、相互支持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推动公司员工有的放矢地去实现预定的绩效记划,从而确保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平衡记分卡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平衡记分卡本身就重视非财务业绩的评估,生态环境指标易于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以财务指标体系形成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这三个非财务指标的引入,弥补了原单一财务指标评估体系的缺陷。生态指标也是一个非财务指标,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引入绩效评估体系中去。

平衡记分卡将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具体化,鉴于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将环境战略具体细化,环境战略目标得到清晰的描述,进而环境战略目标就容易实现了。

平衡记分卡注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这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设置的环境绩效评估在思想上是一致性的。财务指标体系绩效评估下,经理人员面对当期利润目标的压力,容易采取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环境绩效评估这样的非财务指标可以对于未来的企业业绩因素进行有效衡量,从而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平衡记分卡以战略的视角,重视各个方面的业绩考核,环境指标一旦引入就会得到重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平衡记分卡的构建方法

(一)全线纳入法 全线纳入法就是不改变常规平衡记分卡本身的四个视角,将环境指标整合到各个视角当中去。企业的环境战略因素通过四个视角,落实到常规的平衡记分卡中,在各个视角中,制定环境因素相应视角的影响指标。

全线纳入法要求企业管理者对环境对企业的各方面影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进行自上而下的推演,合理地选择环境指标,并将环境指标融入到四个视角之中去。如在财务视角,应该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股东最终的结果有何影响,投资者关注企业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具有战略目光,偏好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顾客视角,顾客越来越青睐环保产品,环保产品的市场份额必然会越来越大;在内部流程视角,关注的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关键内部流程的业绩,当企业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时,企业的环境成本大大降低;在学习与成长视角,员工增强环保意识,基础设施向环保方向改善,使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

(二)添加法 添加法就是在常规平衡记分卡的四个视角基础上,新添加第五个视角――环境视角。企业生态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的业绩,单独列示一个环境视角更能突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而且也方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也利于企业管理者设记一个专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环境绩效评估体系由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定,环境因素不仅通过四个视角影响着企业业绩,本身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业绩。当环境战略与其它四个视角的战略相结合时,环境战略单独列示就显得非常重要。环境业绩衡量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减少使用的材料、能源、降低废弃物比例,也鼓励了环保的生产流程,生产环保产品。

三、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的选择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学者对环境绩效评估指标进行了不断的研究。Daniel Tyteca(1996)认为应从三方面来考虑环境绩效指标:输入,产品输出和污染物(非产品的输出)。Ditz Daryl(1998)讨论建立四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原物料的使用,能源消耗,非产品的输出和污染物排放。Johan Thoresen(1999)建议企业环境绩效评估应基于生命周期的观点,其指标应分为产品生命周期绩效,操作绩效和环境状况指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和组织周边的环境状况指标。环境状况主要指水的质量和空气的质量等。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可再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经营绩效指标。

在环境绩效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中可以引入经济――让态效益指标,表示为:经济―生态效益=财务业绩指标/环境业绩指标,也可以表示为:经济――生态效益=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

(二)环境绩效平衡记分卡的构建 参照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环境指标,再根据经济――生态效益指标构建的思想,现从环境经济分析的三要素环境损失、环保投资和环保投资效益出发,拟定我国平衡记分卡下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如表1:

(1)环境损失指标的选择。由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比较难量化,这里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音污染引起的损失的可计算部分进行指标设置。环境损失指标包含:每亩耕地损失的效益(s1)、污染前后渔业产量的变化(s2)、新增处理污染设施费用(s3)、人类发病率的增加(s4)、人们对改善噪声环境的支付愿望(s5)等。“该期间企业营业额与环境损失比”指的是多少单位营业额就需要一单位的环境损失作为代价,计算式为:该期间企业营业额与环境损失比=该期间企业营业额/环境损失∑sn。式子中分子越大越好,分母越小越好。

(2)环保投资指标的选择。环保投资是企业计划或实际用于环境资源的治理、恢复和保护而进行的投资,可以分为为了环保生产而进行的新建项目投资和为了环保生产而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

(3)环保投资效益指标的选择。“环境损失与环境投资比”的计算式为:环境损失与环境投资比=环境损失∑sn/环境投资Tn。这个指标值越小表示企业进行的环境投资越有效。

第2篇

[关键词]全球资本市场;债券;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70-01

1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剧烈波动

1.1全球资本市场随着经济波动剧烈起伏,债券市场波动小于股票市场

2005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也经历了“高速增长”、“深幅下跌”和“迅速反弹”三个阶段。美国股市最高较2005年年初上涨了130%,上证综指更是大幅上涨了500%。但随着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各股票市场也应声下挫,从2007年5月到2009年2月美国股市跌幅达53.5%;中国A股跌幅更是达到71%。债券市场波动幅度远远小于股票市场,但在经济危机爆发后,长期债券的波动性也显著上升,波动性几乎增加了1倍。

1.2周期性行业波动大于非周期性行业波动,投资相关行业波动大于消费相关行业波动

在经济危机时期,周期性行业的波动率更是显著大于非周期性行业。观察全球按板块划分的MSCI指数波动情况,能源、原材料、金融和可选消费品等周期性板块波动幅度远远高于其他板块,例如,在2008年10月“次贷危机”突然深化时,能源和原材料板块的30天波动率分别上升到了104%和89%,而必需消费品和医疗板块的波动率最低,分别只有52%和56%。

1.3经济剧烈波动时投资者心理和行为也与经济平稳时迥异

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投资者更容易显现“羊群效应”和“正反馈效应”等对市场追涨杀跌的非理。例如,在2007年A股大涨时期,A股市场总体估值(PE)也从25.83倍上升到了最高点42.95倍。2008年后随着市场走弱,PE估值也下跌到12.16倍。经济危机会使得投资者更加趋于保守,难以接受高估值高溢价的投资产品。

1.4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市场估值

为应对经济危机而采取的频繁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投资、金融、财政、税收等,对市场估值无不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10年4月中旬国家出台房地产行业“国十条”调控措施后,房地产行业估值应声下跌,房地产板块的PE值也从2008年平均27.5倍快速下调到2010年预期的13.5倍,下挫50%。

2 三大估值方法在经济剧烈波动下面临严峻的挑战

2.1收益法在经济剧烈波动条件下面临全面的挑战

收益法中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预测周期三个因素实现全面、客观的预测困难重重。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通常采用“历史趋势推演”方法。当经济出现剧烈变化,依赖于过去的推演可靠度大为下降,收益模型与因经济剧烈波动引发的经济周期变化产生了脱节,“推演”的基础已面临挑战。对折现率选取时,权益成本的测算中主要涉及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价、系统风险三个参数。在经济剧烈波动下,参数自身已出现剧烈变化,难以进行选择和判断,特别是风险溢价的估算有事前估算和依据预期估算两种方法,对于前者而言,在市场出现大转折时,历史收益率数据已不可信;对于后者而言,管理层或投资者对于预期收益率的判断在经济环境稳定增长期和经济环境剧烈波动时存在着很大差异,甚至是“反差”,数据可能失去使用基础。

2.2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可用性降低

在巨大经济波动、市场失灵、无法寻求到公允市场或交易时,市场法也就面临严峻考验甚至难以应用。首先,经济剧烈波动下,市场必然大幅的波动,市场价格往往严重偏离企业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已失去了可信度。其次,一旦可比对象的市场信息存在缺陷,信息扭曲就会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很大影响。

2.3成本法在经济剧烈波动条件下适用性进一步变差

此次经济危机前,美国上市公司的市值与其有形资产的比例通常在4:1左右,即有形资产只占公司整体价值的20%左右。这充分表明了以有形资产的加和作为公司价值的成本法的巨大局限性。在经济剧烈波动下,主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均出现大幅波动,企业成本的获得本就难以得到合理估计,对于进而引起资产的闲置、收益下降等,资产的经济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更难以估计。

3 经济剧烈波动下调整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思考

3.1更加关注经济行为

不同的经济行为要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经济行为如引进战略投资者、主动增资扩股、积极合并等,这一类经济行为应当考虑以企业未来长期收益内在价值为根本,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评估中应首选收益法,辅之以市场法(或成本法)。经济行为如产权转让、被增资扩股、被兼并等,经济行为完成后将丧失对企业控股(或实际控制)地位,通过实现企业外在价格最大化,才能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首选市场法,辅之收益法(或成本法)。

3.2选用收益法应关注的问题

(1)灵活确定“可明确预测期”。收益法中通常可明确预测期限为评估基准日后5年左右。在经济剧烈波动下,应根据企业本身收益趋于稳定的条件和外部环境――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两个方面合理确定企业进入稳定收益的时间区段,使其有足够的长度覆盖企业波动、复苏、回归、稳定阶段。

(2)在未来收益预测中应考虑经济周期以及行业和地域特点,以便在宏观经济前景、区域政策环境和行业经济前景发生变化时,对现金流量的这些相关要素能作出必要的调整,获得企业在不同经济状况下,如经济快速复苏、经济缓慢复苏、经济保持低谷等状态的估值水平。

(3)在折现率预测中体现对风险的控制,在计算加权资本成本(WACC)时,可考虑在折现率中合理增加经济波动风险溢价。

(4)慎用“永续模型”,可考虑“收益预测”加“退出倍数法”混合模型。并可考虑搭建滚动的退出倍数模型,对于长期持有的企业进行价值持续评估。

(5)积极利用“敏感性分析”技术,对变化最快、影响最大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判断和说明评估结论的合理性。

3.3选用市场法和成本法应关注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2.027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其发生。但是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前评估预测自然灾害的等级及规律,来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经济的损失。

1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研究现状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通常是以农业气象灾害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模型,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估气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近些年来,随着对气象研究的深入,评估模型的评估结果越来越准确,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评估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综合评估模型、作物评估模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1.1 综合评估模型

综合评估模型是基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BP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模型,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分析。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程度、地区的抗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在实际研究中,许多学者在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评估过程中使用了综合评估模型。例如马晓群等通过对灾害损失率分析,得出灾害损失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灾害强度、作物敏感度、气候脆弱性等。除此之外,还考虑了不同气象灾害对作物影响程度。以上述因素为基础,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并用淮北地区的十个代表站的农作物数据对模型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误差率较小,模型具有实用性。王雨等以黑龙江省的水稻为例,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将水稻气象灾害损失量从产量中分离,得到黑龙江省水稻气象灾害的损失评估。

1.2 作物评估模型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农作物受灾机理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评估时,使用作物的生长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包括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产量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最终能够对气候进行有效的应变管理。

作物评估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荷兰的系列模型、美国的DSSAT模型、澳大利亚的APSM模型和中国的CCSODS模型。不同的模型具有不用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在对模型的选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型或改进模型进行作物评估。

1.3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的是对未来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综合分析工作,主要的评估内容有灾害的危害程度、灾害的风险等级、灾害的预测、对灾害的应对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指的是对灾害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评价,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风险,实现安全保障。

我国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分析起步较晚,前期主要以风险分析技术为核心,包括对概念、方法、模型的探讨。之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分析、风险跟踪、灾后评级及应变对策等技术体系。

2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综合模型评估具有局限性。综合模型评估是建立在统计分析基础上的经验性模型,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样本不足或不具代表性等问题。除此之外,该模型评估适用性较差,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和区域,而对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的评估不够准确;二是作物机理模型应用有待加强。虽然利用作物机理模型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具有相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目前评估方法还有待发展,未来还需更进一步地研究生理生态过程,同时加强对模型的应用研究;三是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灾害风险的评价大多是基于已有的气象资料和农作物资料计算风险性,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对实际的影响,因此模型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四是要加强对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和社属性风险评价的研究。

3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发展趋势

一是农作物模型的实际运用将会大大加强。农作物评估模型具有相对简单的架构和较为精确的评估准确性,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从专业层面研究向基层实际应用研究转变,与此同时,农作物模型与数学模型和专家模型相结合,有望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农业气象灾害专家评估系统,在可视化和专业化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技术更加多元化。现阶段的气象灾害评估重点关注直接经济损失,未来的评估系统将纳入社会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方面的内容。此外,卫星遥感、GPS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更多的参与到气象灾害的预报和评估系统中,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4 结语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系统起步较晚,现阶段应用还不是很完善。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亟需发展和完善,并不断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切实做好农业气象灾害服务,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阳军.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01):238.

[2] 郭丽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52-53.

第4篇

摘 要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产权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传统的估值方法已不能满足基于并购行为引起的资产价值公允评估的需要。对此,国外已经把经济增加值(EVA)引入了价值评估领域,通过对失真会计数据的调整和剔除,合理地考虑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使企业价值的确定更加贴合实际。本文针对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提出了经济增加值价值评估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企业 价值 评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合理企业价值评估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市场法、收益法及成本法已不能满足评估企业公允价值的需要。目前,国外把作为企业业绩评价和管理主要指标――经济增加值(EVA)引入了价值评估领域,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力求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合理。在我国,2010年起中央企业开始全面施行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考核体系。2012年12月29日,国资委出台了最新《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与2010年出台的考核办法相比,除军工、科研及石油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外,其他央企经济增加值所占考核的比重由40%提高到了50%,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考核中的重视。

一、经济增加值的理论依据及计算方法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通常译为经济增加值,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与所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经济利润,当时,马歇尔在书中写到:“在扣除当前利润下的资本利息之后,所有者拥有的利润可以被称为其工作或者管理的利润。”马歇尔认为,企业的利润中不应当包含投资者所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20世纪5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大举推行在经济利润的基础上发展的剩余收益法。20世纪末,美国的 Stern Stewart 公司以经济增加值(EVA)取代了剩余收益,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首次以EVA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一种方法,并为其注册了商标。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400家企业采用EVA作为价值和业绩评价的指标。EVA在企业业绩评价过程中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 Stern Stewart 公司多年实践研究,为使 EVA 更好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在实际计算 NOPAT 时需要对会计报表的项目进行调整,主要包括长期费用的资本化、准备金的转回、递延所得税的剔除以及对商誉摊销的调整等。在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时,需要分别计算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然后根据两者所占的权重计算出总的资金成本。一般债务资本的大小由贷款利率的大小决定,而权益资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表述为:K=Rr+β×(Rm-Rf)其中,Rr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收益率,β 为风险系数。

二、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当投入资本回报率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经济增加值为正值,说明企业创造了正的现金流,企业价值增加;当投入资本回报率等于平均资本成本时,EVA 的值为零,说明企业创造的价值刚好弥补股东的资本成本,没有额外创造价值;当投入资本回报率小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即使此时企业的会计利润为正值,企业依然没有为股东创造额外价值,而且还在不断消耗股东的资本。由此可见,企业价值是否增加取决于企业所创造的 EVA 净值。运用 EVA 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需要将未来企业创造的 EVA 净值折现,故首先应当明确所评估的企业价值类型为继续使用价值,而不是清算价值等。其次,本文所称的企业价值指企业整体价值,而不是部分股权价值。企业未来预期创造的 EVA值折现率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运用 EVA 方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模型为:

三、对经济增加值方法运用的评价

(一)经济增加值方法以经济利润为基础,重新定义了企业利润及价值创造能力。将股东的资金成本在会计利润中予以扣除,使得企业价值的评估更加符合实际。一般情况下,EVA 值的大小代表着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强弱。

(二)经济增加值方法成功地把企业决策与企业业绩评价联系在一起。现实中,一般采用现金流量法判断一项投资决策的好坏,而业绩评价则以权责制下的会计利润为基础,EVA 方法使投资决策与业绩评价统一起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问题。

(三)经济增加值方法通过对部分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会计方法选择造成的结果失真现象。降低了对公司利润的人为操控性,使得企业价值更加客观、公正。

四、经济增加值方法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的问题

近年来,国外EVA在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方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在我国,EVA方法却发展的很缓慢。主要问题存在以下方面。

(一)由于某些财务报表中存在着大量虚假数据,致使EVA的结果有失准确性。EVA对报表项目的调整只能降低由于会计方法选择的不同而造成的会计失真,而对于弄虚作假的财务报表则无能为力。因弄虚作假而被曝光的银广夏是一个典型事件,其公司创造的 EVA 值竟然排全国第 14 名,主要原因就在于数据不透明,报表数据严重作假。

(二)资本市场的资金利用缺乏效率。在我国,由于信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使得资金纷纷流向上市公司及大型国企,致使许多需要资金的公司筹不到钱,而不需要钱的大公司却为银行、股市所青睐,大量资金闲置,资金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虽然近几年“一股独大”的现象有所改变,但公司治理结构仍需完善,应当逐渐减弱政府对于企业运营的影响,从而使EVA指标更具有可比性。

(三)由于受经济环境影响,在我国应用EVA所需调整的项目过多,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而且通货膨胀及资金成本等指标的测算不易客观准确,使得EVA指标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五、运用经济增加值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改进

(一)将EVA的计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精简所需调整的会计指标,加强其实施性与操作性。在计算过程中引入非财务指标,降低因财务数据不透明所引起的EVA值失真现象。目前,Stern Stewart 公司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EVA+”的概念,在进行会计调整时,大约只需调整10余项主要的财务指标,即能得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EVA值。

(二)合理地完善资本市场。只有完善的资本市场体制,才能精确测算权益资本成本及通货膨胀。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促使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合理流动并被有效的利用,这样才能使资金成本的测算更加可靠。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成本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央企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上限为5.5%。

(三)正确地理解经济增加值理念,建立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评价制度,促进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适宜、稳定的企业内部结构,是预测企业未来创造EVA值的基础。如果企业处于成长期,内部各方面制度均不完善,且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不是很稳定,此时对于企业未来创造的EVA的测算必然是不准确的也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雷奕敏,马超群.经济增加值法(EVA)与企业价值评估.现代管理科学.2009(10).

第5篇

本文总结了经济标前评估作用、成果、依据、前提条件,评估计算口径的一致性,通过规范经济标前评估的流程,达到评估的效果,为项目投标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中标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经济标前评估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鄢雨红 女 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18630159905

一、经济标前评估的作用

经济标前评估是指在投标阶段,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结合企业定额及市场调查资料,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来测算、评价预中标项目的效益情况。经济标前评估的目的是在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将企业自身能力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经济标前评估是以项目的经济标报价为基础,以编制成本预算(估算)为前提,对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组织、施工成本及最终效益等情况,通过研究招投标文件和深入细致的现场及市场调查,进行全面的分析、测算和估价,预测工程项目的成本和经济效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工程最终效益最大化。通过经济标的前评估,可以判断项目价值的真实性、科学性。施工企业以此来防范项目风险, 为投标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经营开发运作水平,获得高质量的中标项目。

二、经济标前评估的成果

施工项目经济标评估的核心成果是形成经济标前评估书。前评估书要针对工程项目,实事求是、客观地作出评价,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规避项目风险。前评估书包含:

(1)招标文件的说明,包含经济标评标标准,重要工程量清单项、通用条款中有利及不利项目。

(2)经济标前评估的各项费用汇总对比表,包含拟中标价及成本价对照表,各项费用指标对照表。

(3)经济标评估结论,包括拟中标项目的经济效益的预测情况,后期可能增减的工程量清单。

(4)对工程项目经济标的投标价的调整的合理化建议。

(5)经济标评估附件:现场和市场调查的各种资料、评估的责任成本预算及各种分析计算的基础资料。

三、经济标评估的依据

经济标评估是在以招标文件要求为基础,以施工方案、现场调查及施工企业的企业定额为依据。经济标评估的重要依据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办法,工程量清单,施工图纸,拟采用的施工方案,拟投标报价文件,项目调查情况表,当地材料调查表,施工企业定额。

四、施工项目经济标评估可靠性的前提条件:

根据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意即如果施工企业的报价比施工企业的成本低,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施工企业的投标。所以经济标评估可靠性是站在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的。经济标评估的可靠性的前提条件取决于:

(1)经济标前评估的可靠性必须建立在详实、细致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施工企业应该认真细致地进行当地劳务队伍单价、当地市场材料、当地机械设备单价和能源供应等与前评估密切相关的因素的调查。

(2)经济标前评估的可靠性应建立的施工企业定额相对成熟的基础上。

(3)经济标前评估的可靠性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施工组织的基础上,整体的施工组织统筹得当,各个小的施工方案合理,各种施工措施得当,保证材料等各项施工措施费用都能够可靠估计。

(4)经济标前评估应遵循可比原则,效益和费用计算口径要一致。

(5)经济标前评估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同时还取决于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等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6)经济标前评估的内容、深度及计算指标应能满足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期望值的要求。

五、统一评估的计算口径

经济标前评估书的核心是拟投标价与评估价的对比表,对比表应遵循可比原则,效益和费用计算口径要一致,在计算期内使用同一价格和参数。

目前招标人提供的均是工程量清单招标,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税金项目清单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及措施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包含的费用有: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与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根据建标[2003]206号文,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间接费由规费、企业管理费组成,即实际完成一项工程所发生的费用有直接工程费,措施费,规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组成。建标[2003]206号文跟现今的成本统计口径相一致。所以要解决两个文件的口径同一问题。

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费用应包含建标[2003]206号文中公司在完成实体项目所需要的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投标人考虑的应承受的一定的风险费。

2、措施项目清单费用包含包含建标[2003]206号文中根据投标人的拟定方案需完成非实体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

3、规费项目清单包含建标[2003]206号文中间接费的规费,报价部分与预计费用估计一致。

4、其他项目清单参照《计价规范》提供的下列4项内容是暂列金额、暂估价(包括材料暂估单价、专业工程暂估价)计日工及总承包服务费。暂列金额用于施工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一般照抄到费用里。暂估价是指招标人在工程量清单中提供的用于支付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的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当暂估价超过一定金额需走招投标手续。计日工包含人工费及机械费两项,总承包服务费由投标人提供。其他项目清单一般按照招标人提供部分及投标人部分,报价部分与预计费用估计一致。

5、税金清单的成本费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费率进行取值,报价部分与预计成本费用估计一致。

六、经济标评估流程:

增加流程表

1、统计招标文件关于经济标的有效信息,对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做出实质性分析,分析基准价,评标价。如北京地铁14号地铁线招标文件中规定:基准价=(各评标价之和-最高评标价-最低评标价)/(投标人总数-2),评标价=各有效投标报价-暂列金额,评标价低于基准价的0%-1%时为最优标,报价为满分。

2、 查看经济标的编制的是否是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套价时是否是按照注意招标文件要求的定额及材料信息价,多个标段编制的经济标的指标是否一致,经济标的不可竞争费是否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经济标的各项表格是否与招标文件的要求一致,经济标是否能满足招标文件答疑的要求。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标出可竞争项目的费用如公司的管理费、利润等及不可竞争项目(税金、规费是不可调的)。

3、核对工程数量,由于工程量清单为闭口清单,投标报价的工程量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为准。但实际上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并不一定是准确量,在操作中按照招标提供的图纸来计算工程量,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计算图纸的量。

4、招标文件中重要的可能需要调整的信息,如根据图纸及招标文件中说法,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增减的部分。

5、计算责任成本预算,根据根据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数量、调查的材料市场价、调查的所需机械费租赁费,拟定的实际施工组织设计、企业的施工定额水平测算拟投标项目的责任成本预算。

6、将经济标的报价与计算的责任成本一一作对比分析,分析总价的差额及各项指标的差额,并确定企业可接受的最低的报价,确定报价的策略如预计会增加的工程量的清单单价适当报高,预计减少工程量的清单单价少许调低。

第6篇

迈克尔 波特曾指出经营效率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是维持长期经济活力的基础。对企业经营效率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评估:一是把企业纳入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从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考察企业经营行为的合理性,目的在于保持企业经营行为与社会整体目标相一致;二是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个体,从企业自身目标出发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目的在于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 本文所指企业经营效率是从企业自身出发的经营效率,因此,将从微观角度评价邮轮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

1 邮轮企业经营效率含义及评价方法

邮轮企业经营效率是指邮轮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产出对投入或者收益对成本的比值。

要准确评价邮轮企业的经营效率,必须首先分析邮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并结合计算和分析的需要选取若干投入和产出指标,最后选取恰当的方法对经营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目前,对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的常见方法有德尔菲法、生产函数法、指标公式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法、层次分析法、模糊决策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等。DEA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具有显著的优点[2]:首先,无需建立投入产出函数的具体形态,可对具有比较复杂生产关系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其次,评价对象可以是多投入和多产出的作用过程;再次,评价结果与量纲选择无关,即无需考虑数量单位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目前全球邮轮行业具有垄断性质,邮轮企业规模差异较大,且经营活动呈现多投入和多产出等特征。然而,DEA无法衡量动态跨期的生产率变化情况。因此,本文结合邮轮企业的具体特点以及定量分析的需要,通过将DEA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邮轮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计算和评价。

2 DEA计算模型的构建

在现有的DEA各种模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CCR模型和BCC模型。BCC模型将CCR模型中的综合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率(PE)。鉴于BCC模型得到的纯技术效率相对CCR模型下的综合效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选择BCC模型对邮轮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评价。

根据上述对邮轮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的需要,选取邮轮企业员工数量和船队规模作为投入指标,营业收入和载客量作为产出指标。同时,将邮轮企业视为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建立含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的邮轮企业经营效率评价模型:

模型中:xij (i=1,2; j=1,2,3)分别表示员工总数、船队规模,xij0表示进行效率评价的投入要素; yrj (r=1,2; j=1,2,3)分别表示营业收入、载客量, yrj0表示进行效率评价的产出要素; j是各个邮轮企业营运有效点连接形成的有效前沿面; 表示DMU距有效前沿面径向优化量;非零sr+表示投入冗余,非零si 则表示产出不足。通过求解该模型可得到邮轮企业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E)、规模效率(SE)及投入冗余(sr+)和产出不足(si )等5个指标。

3 邮轮企业经营效率评价

3.1 样本选取

目前,全球最大的3家邮轮企业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云顶香港控制了超过80%的邮轮市场供给,但三者经营模式却存在很大差异。[3] 因此,本文选取上述3家邮轮企业2008?2012年的具体经营数据进行经营效率评价。

3.2 效率分析

根据本文建立的邮轮企业经营效率评价模型,借助DEAP version 2.1计量软件,计算得出各决策单元经营效率(见表1)。

从计算结果来看,近5年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云顶香港3家邮轮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DEA无效的情况。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2家邮轮企业虽然在部分年份出现DEA无效,但技术效率值都接近于1,且在出现DEA无效时企业均能快速进行调整进而实现DEA有效;云顶香港近5年都未能实现DEA有效,且技术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亟待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从上述3家邮轮企业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来看,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达0.971和0.838,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期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状态。

嘉年华邮轮企业因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而导致2009年和2010年的DEA无效,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接近于1,且于2011年迅速实现DEA有效。由此可以发现,嘉年华邮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经营策略,实现最优投入产出状态。

皇家加勒比邮轮企业大部分年份均因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无效而导致DEA无效。从规模效率角度分析,该企业并未实现规模效率有效,但该值均接近于1。因此,其规模报酬递增并未对公司规模的改变有太大影响,这与公司智能资本配置(Smart Capital Deployment)战略不谋而合:过去5年皇家加勒比邮轮企业对船队规模的扩张较为谨慎,年均仅1至2艘左右,未来5年公司将进一步放缓船队规模扩张的速度。从纯技术效率角度分析,虽然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但随着邮轮旅游逐渐从高端化向大众化过渡,如何实现新技术的投入成本与收益二者之间较好的平衡是公司经营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问题。因金融危机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2008年分别下降10%和70%,而同期嘉年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仅分别下降10%和20%。由此可以发现,皇家加勒比邮轮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根据经济学原理,当企业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时,增加投入可以获得更大的产出;规模收益不变是一种理想状态,表明此时企业产出达到最优;而规模收益递减时,同比例增加的投入不能获得同比例的产出。这3种状态是企业成长、成熟和衰退的3个阶段。云顶香港邮轮企业在近5年主要因为规模效率无效而导致DEA无效,但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分阶段、合理地扩大船队规模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有效措施。

3.3 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①分析

通过对DEA无效的邮轮企业进行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可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改善。2008?2012年3家邮轮企业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如表2所示。

嘉年华邮轮企业2009年和2010年员工数量和船队规模双重投入存在冗余,虽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但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较低,管理水平尚不能满足现有投入水平的需要,因此应减缓投入规模增速;2011年员工总数和船队规模较2010年仅分别增加人和1艘,与前几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实现DEA有效。

皇家加勒比邮轮企业2009年、2010年和2012年既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又存在产出不足的现象,员工投入冗余水平显著高于船队规模冗余。为满足邮轮高端服务的需要,邮轮工作人员数量并未有太大的浮动空间;但应精简公司内部员工数量,进一步提高集团内部营销和购票环节网络化程度,同时整合旗下公司营销和购票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邮轮船队规模上,皇家加勒比邮轮企业已降低船队规模扩张速度,未来5年年均新建邮轮数量将不足1艘。

云顶香港邮轮企业2010?2012年既存在投入冗余又存在产出不足的现象,且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水平逐年攀升。该企业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但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且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因此,当前不应将扩张船队规模置于首位,应加大力度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使之恢复最佳投入产出状态,进而分阶段、合理地扩大船队规模,使投入得到最大产出。

3.4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ffch)和技术变化(techch)两部分,其中技术效率变化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Itechch>1表示技术进步,反之则反;Ieffch>1表示相对效率提高,反之则反;Ipech>1意味着管理的改善使效率提高;Isech>1表示从长远看向最优规模靠近。

第7篇

摘 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措施,以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现状 举措

目前,传统的工业经济已经被知识经济所取代,企业要想实现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采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注重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1.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经济管理贯穿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的经济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指挥、计划、控制、协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价值的活动总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生产经营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了以生产为核心的生产型管理模式。因此,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价格、有效的控制成本、合理的配置资源、提供适当的薪酬、有效组织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 (1)指导性。指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所形成的财务目标,一般是企业高层的决策体现。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根据财务目标,构建企业的发展蓝图,制定相关的目标和方针,从而使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性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2)关联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往往都是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而开展的,而企业运营的各个项目和所有环节都涉及到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由此可知,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制度的成败。 (3)综合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以价值为基础、以实现最大利润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思想,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而也就体现出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性特征。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状

1.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对管理制度的创建,即使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然而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且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由于缺失监管和执行,企业的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经济管理的作用发挥就大为降低。

2.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无法向集约型的企业模式转变,仍实行着粗放式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只能通过增加投资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消耗过大,不能够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企业额灭亡。 3.组织机构僵化。大部分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够灵活,不能够随着市场需求和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发展模式,企业的管理者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无法无暇顾及到组织机构的改革,最终导致企业组织机构不合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4.人力资源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面临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如职工素质低,人力资源流动大,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

三、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1.积极发挥管理者的职能 企业管理者指挥者是企业的整个运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管理者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对企业的整个经济管理模式影响深远。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高层管理者必须要准确掌握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经济法规,以身作则,引导员工和普通管理人员加强对经济管理的重视。此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的战略方针时,要注重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并保障该模式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2.策划好企业的经济目标 对企业目标的策划,不仅要制定一个蓝图,而且还要落实对经济目标的制定、策划和审核。管理层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时代趋势、社会的需求等方面,使所制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目标的实现,管理层在策划方面,可以将总体目标划分为多个小目标,在实现每个小目标时,要具体到各个细节;最后,在每项活动完成之后,还要组织内审人员定期对每项工作进行审核,保证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能有效的运转。 3.优化人力资源 企业每项活动的运行都需要员工去实施,要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管理层就必须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优化人力资源,防止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造成员工流失的现象;其次,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最后,就是要创建有效的员工业绩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加强对经济管理体系的评估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就是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为了能够有效实施经济管理体系,检验经济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管理层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应当包含组织系统、目标系统、财务收支系统、研究开发系统、生产经营系统等方面,科学、合理的控制经济管理体系的改进工作。并且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克服短期性和片面性,对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考虑,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效果。

5.持续改进企业的经济管理 充分发挥企业的经济管理作用,就需要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持续改进,避免监视测量、工作过程和内部审核中的不利因素,从整体上进行调整。此外,管理层还要加强对各个部分的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各部分工作特性,采取改进措施。

四、结束语 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完善企业经济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规范、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从信息化、员工、制度、审核等方面,改进经济管理模式,优化企业的经营效果,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综合竞争力。

第8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外部环境;创新途径

企业经济管理即基于经营发展目标的最好实现,对企业各项资源及经营生产活动做系统化监管,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不光关乎企业自身发展,因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占有的重要比重,企业经济管理伴随较大的外部效应。近年来,石油企业改制工作进展如火如荼,其发展内外部条件出现哪些变化值得分析,且需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全新的经济管理方案。

一、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外部环境

(一)能源市场竞争激励

石油企业改革进程深入使其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发展环境变动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思维及模式升级,多元化成为当代石油企业发展的主题。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石油企业以石油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产品、服务线单一使之在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面临较一般企业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原有石油资源市场被逐渐分割,新市场打入带来的激烈竞争压力,给企业生存提出严峻挑战。

(二)低端服务需求减少

早先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给出的政策扶持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发展战略目标也从高速发展转移至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的战略化水平不断提升。各项节能、环保指标相继出台对石油企业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均提出严格要求,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低端服务需求越来越少。石油企业想要彻底摆脱以往劳动密集型、低端服务型的发展状态,必须要正视自身在人才、技術、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新能源诱发能源革命

在能源发展领域,过去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石油均在能源使用结构中占主要份额,据统计,全球一次能源使用中30%为石油资源,石油开发也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在2017年全球财务前十企业中就有4家石油企业。传统能源保有量急剧下降推动了能源革命的到来,为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及生态污染问题,新能源开发利用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在能源需求结构中的垄断地位逐渐被削弱。基于此背景,如何站稳脚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成为石油企业乃至石油经济探讨的重点。

二、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内部特征

(一)综合性强

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多看重价值维度的实现,将价值提升作为基本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并引入综合化管理的方式。石油企业经济管理覆盖面较广,涉及采购、生产、营销等多个模块,每一模块工作的顺利开展均需要相应的资金和人才需求,使得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带有更强的综合性特征。

(二)涉及层面多

资金合理化配置是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合理安排每一笔资金的去路,并对其价值增值过程进行监督,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综合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经济管理的轻松化、灵活化开展有助于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使其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并辅助经济管理的有效开展[1]。这种多层面、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使得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三)经营状况量化

财务指标可真实反映企业某段时间内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而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及发展方案的制定。财务管理部门收集石油企业经营过程的各项经济信息,科学编制财务报表,以量化体现企业经营成果,并依照报表针对性进行经济管理。这一管理模式能够给企业营销策略优化提供更灵活的空间,找出经济管理的最优路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

三、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途径

(一)转变经营模式,走向平台营销

新时期石油企业积极开展业务拓展及经营模式升级活动,除石油产品开发,不少企业还涉足零售、旅游、教育等领域,形成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模式。在经营模式转变方面,石油企业要具备足够的包容度,善于通过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扩大自身产品市场和社会影响力。例如,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政策优势,拓展海外合作项目,并对海外投资方向及策略做准确调整,拓宽企业发展渠道。同时,项目筛选过程要果断摒弃那些低效项目,积极开展新项目评估工作,以有效吸引外部投资。石油企业有必要将资源开发与商品贸易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业务,积极开发第三产业市场,创造更广的获利渠道,实现同一企业不同业务之间的优势互补。

在平台营销方面,以石油企业成品油销售为例,介绍其营销体系创新构建方案:首先,基于新媒体营销大趋势,开发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开展电子会员营销活动,对会员做分级管理,以微信会员功能逐步兼容持卡会员,对会员价值做二次开发[2]。其次,与汽车、旅游、金融等领域积极合作,开展交叉营销和联合营销活动。例如,成品油及便利店零售终端消费可换积分,持积分可到合作平台换取相应的服务业务,如充值缴费、抵用券、会员抽奖等。再次,基于已有的线上营销平台,拓展网上零售业务,以作为目前石油行业线下零售终端的补充。最后,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活动。例如,电子会员积分至一定级别后,可参与抵用券抽奖活动,在线下消费过程中,可抵扣相应金额。相反的,线下消费达到一定额度可换取积分,该积分可用于线上零售平台消费、礼品兑换等。

以上营销方案依托于石油企业已经非常完善的线下零售终端体系,随着微信工具的普及化应用,该方案也更加符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加强内部控制,注重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

石油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有深入客观的认识。第一,外部风险,包括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风险、产品环保性不足风险、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风险等。第二,内部风险,包括财务工作失误、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及安全风险、员工管理风险等。在风险管理方面,石油企业可将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相融合,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有关经验和不足,对管理体系做动态化更新。同时,落实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理念,依照企业组织架构、职能分工,明确各部门、岗位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任务,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进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并将其解决,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

2.内部控制

基于风險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体系,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第一,突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地位,将其纳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体系方式,促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常态化开展,逐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实力。第二,严格控制与经济管理有关的各个关节,在企业各部门间构建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通过多部门联动,规范化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夯实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基础。第三,基于企业特点,设计风险管控标准化流程,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处理、跟踪反馈,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不足,消除潜在风险。对石油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做详细介绍:(1)设置专门的风险数据采集岗,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及网络工具,全面采集企业内部及石油市场发展情况有关信息,进行基本数据汇总、筛选和分类,为数据挖掘提供必要的资源基础。(2)搭建风险分析系统,通过数据深挖,找出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常用风险分析方法有蒙特卡洛法、历史模拟等。(3)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和等级评估,确定各风险项的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并提交至上级管理部门,以针对性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三)善用成本核算,提升管理质量

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石油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及损耗降低,以获取更高的产品收益率,提高自身市场竞争优势。在成本核算的有效利用方面,石油企业可参考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自上而下落实成本预算制度,通过积极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从各岗位实际工作特点出发,合理开展成本节约工作。例如,由企业各部门上报当期预算申请,对本期部门正常运营所需资金、资源状况做详细说明,企业管理层及财务管理部门参考各部门前期预算执行情况、本期企业经营业务特点、预算管理总目标等,对部门预算申请做详细审核,给出具体调整意见并反馈至部门进行修改,经修改审批合格后,进行最终的预算编制,并依照预算落实情况对各部门进行奖励或惩罚。

第一,构建完善的成本考核制度,对各部门或项目目标成本实现情况、成本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做综合评估,将其与相关责任方的绩效相挂钩,严格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以确保成本计划的充分落实,同时量化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成本管理风险防控方案[3]。成本考核制度的融入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各级人员成本管理参与积极性,将成本管理任务逐层划分,统一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及企业利益,尽可能避免资金浪费的现象发生。注意成本考核制度作用效果的有效发挥必须有严格的奖惩措施与之相配合,发现问题绝不姑息、赏罚分明,以此来确保成本核算的权威性。

结束语:

石油企业经济管理升级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需充分认识自身所在内外部环境特点,通过营销创新、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等手段,强化经济管理实效性,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思博.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石化技术,2019,26(12):164-165.

[2]宋磊.探讨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以石油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9(16):154-155.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一、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经济管理整体性较差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经济管理中都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也并没有树立起整体性的经济管理理念,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机构设置缺乏综合考量,相对混乱,那么在企业下达或一些命令时,便经常会出现权利交叉、推卸责任等问题,影响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销量。企业中的员工不知道应当听从哪个个体或者是哪个部门的指挥,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不知道应该找哪个上级部门来进行处理。还有些企业中虽然内部机构和部门的职能、分工较为明确,但是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企业无法形成一个动力系统,从而使得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性大大下降。

(二) 企业经济管理投资计划性较差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迫切的想要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于是开始大量的投资、扩张,希望能够借此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企业经济管理投资计划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相对较差。没有计划性的投资会导致企业投资和收益无法兴成正比,而在此情况下,一些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非但没有停止投资或是采取补救措施,反而一味的增加投资,最终导致严重的入不敷出,为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财务风险,严重制约到企业的发展。

(三)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氛围缺失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需求不容忽视,很多企业在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之后,一味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经济管理,却忽视了对经济管理方法、手段、模式、理念的研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来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导致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的不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企业中的员工由于不具备这种超前的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也并不会对经济管理工作予以配合和帮助。总之,目前多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氛围的缺失,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 经济管理部门人员流动过度

很多企业中的经济管理部门人员流动性很强,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进度、质量等失去了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必须要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相一致,而企业如果不针对内部员工定期进行培训等活动,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技能和经验的缺失,企业逐渐失去人才竞争力,甚至会出现大量核心员工离职的情况。并且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员工结构等的不科学,也是能够引起人员流动过度的重要原因,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估和人才管理机制,会使得人才逐渐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让员工逐渐失去了归属感与忠诚感,最终引发严重的人事危机,影响到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效果与价值的发挥,因此必须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即企业中的经营管理者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采用的模式、方法、手段等,为了保障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必须要定期对企业现行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测试,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的缺陷和漏洞,并找出原因彻底解决,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企业应当改变自身经济管理目标,不能仅仅将“管理效益”作为管理体系的中心和重点部分,而是要注重企业长期的目标发展,将短期与长期有机结合,用最大化程度来发挥出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与效果。

(二) 明确企业经济发展目标

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或面临过投资困境,那么此困境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经济发展目标的不明确,企业一味的、盲目的进行投资,并没有向着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由此可见,一个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确定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应当首先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市场环境、发展优势、发展劣势等进行综合评估和检验,对需求市场以及竞争市场进行仔细调研,从而确定下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发展目标明确之后,企业必须要理性投资,通过建立起市场调研小组、监督小组等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 营造经济管理创新氛围

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先具备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才让员工明白经济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这样员工才能够积极配合,企业内部才能够具备良好地经济管理创新氛围。具体来讲,企业首先可以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讲座等方式,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可以开办一些以经济管理为主的培训课程,聘请专业人员到企业中进行讲解,一方面能够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约束员工在经济管理中的行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岗位性质情况,有针对性的警示员工,为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创造良好氛围。

(四) 整合优化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加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给予充分重视,保证人才优势的发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一方面提升员工业务水平,一方面提高管理人才水平。企业同时也应当鼓励支持员工自学,并建立起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牢牢把握住人力优势,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作用的发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必须要积极探索新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把握住人力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陕西省公路物资供销公司)

参考文献:

[1]金章.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国商界,2010,04

[2]孙建立.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