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

时间:2023-06-14 16:36:09

导语:在高中课程网络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课程网络教学

第1篇

一、网络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办学条件迥异。虽然新课标出台已经有些年头,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设备仍然无法得到满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基础设备无法得到满足。另外,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养、教学水平各异,这些情况往往就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这些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是仅仅依靠传一学,通过课本,或者教师简单的演示,抑或是简单的勾出课本中的重点要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些情况,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不利。高中入学的新生,由于个人信息素养差距大,在信息课程教学中表现各异。另外教师讲授的方法不够优化,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全面,这些都是网络课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始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另外也只有不断的研究网络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脱离实际生活,否则就是游离于网络而大谈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就显得避实就虚。

二、网络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化应用

1.优化网络课程的教学环境

新时代人才需要学会学习和创新,教育肩负着重任。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用网络课程教学,倡导以“学”为主,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搭建一个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课堂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充分布局局域网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例如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等。

2.优化网络课程教学的师资配置

学校在选拔教师资源的时候,应当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着力选拔一支个人素养高,专业素质强的师资团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要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过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用学到的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校要提高各学科教师对局域网环境下网络课程的认识和掌握,让网络课程不再单单是信息技术课程所专用,在各种学科之间穿插相关的网络课程、网络课堂,通过扩充网络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他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应用网络课程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从教学目标上实现多元化全面性。集中体现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力求知识讲授和学生能力发展的协调统一这两个方面。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模仿、单纯接受模式中解放出来,向着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完成新知识新理论掌握的自主模式转变。让学生从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提升。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大胆思考,分工配合,相互鼓励,努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开放的,人尽所想,物尽其用的现代化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网络化教学;现实教学;化学实验

相对于以往的教育模式而言,我国新一轮的课改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欲以摆脱以往的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讨共同进步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结合了当下的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对目前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现实教学存在问题和困境的分析,尝试着结合网络教学手段来构建最适应时展的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缩小现实实验教学效果与新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效率,以期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效果。

一、建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优化以及普及教学资源

众所周知,教材的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修订完毕的,尤其是这次新课改的施行,更是跟以往教学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毕竟,以往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优化教学教材以及教学资料,但是在本质上却没有着太大的区别,而这次的课改是真正的改头换面,彻彻底底的大改革了,这一次的教学改革,不仅重新制定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目标,还完完全全的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管是老师亦或者是学生,所订购的学习资源都与学习的体系以及教学的思路不相符,再加上教师和学生一时间也不能快速的适应新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出现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的尴尬情况。而要是建立起了网络化教学模式,就会避免这样的问题的出现,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教师可以直接与学生共享最新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可以同时使学生和老师快速的适应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快速的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教学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当前,对于网络来说,相对于年长的教师,年轻的教师接触的比较多一些,能够懂得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可是,即使是这样,由于网络教学模式没有正式的开始普及,在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年长的教师不懂得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这样,在新课标的教育模式之下,会严重的限制教学的效率。而要是建立起网络教学模式,就会有效的提高所有的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快速的从网络中获取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年长的教师可以从年轻的教师哪里吸取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而年轻的教师,也可以从年长的教师那里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与教师之间就可以形成一个最为全面也最为快捷的资源网络,就可以大大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模式

新课改是施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给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们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讨学习,以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这一点,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网络教室模式,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同时达到多种目的的教学模式,首先,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学生,更是对于网络充满了好奇甚至是痴迷,如果让学生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网络,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天赋能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重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因为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导致的厌学的现象的出现。另外,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利用空余时间,自主到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上面,下载一些能够完成的资料,学生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这样我们想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新颖的模式。

4.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

网络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所有的在网络上的师生,也就是说,网络教学模式,可以给广大的师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交流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答案。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跟学生之间的交流,明白学生们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以及最主要的疑问点,然后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通过跟教师之间的交流,全方面的解决自己的疑问,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可以说,拥有了这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直接拉近了所有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优化了所有的学习资源,解决了所有的疑点难点,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具体模式建立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实验,甚至可以说,实验,就是化学的基础,而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之下,又该怎么让学生能够自我实践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呢?

1.网络模拟实验

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高科技的网络教学模式拥有着一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匹敌的优势,那就是模拟。通过特殊软件或者是的特制的编程设定,网络就可以模拟出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而这里面,就包括化学实验,也就说,通过网络化教学,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得到跟现实一样的效果,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对于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跟真正的实验一样,在进行网络模拟实验之前,学生也需要对于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预习,对于自己所要模拟的实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个预习,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之下,又拥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学生可以先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预习,然后,基于教材的知识的理解之上,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的资源,进一步加深了解,甚至,为了确保在模拟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理解所学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视频或者是其他资料来先一步了解一下实验,对于实验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再在自己的理解之上进行实验,加深印象也增强理解能力。在模拟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指示来提醒学生,比如,当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时,提示学生操作正确。而当学生操作错误时,则提示实验错误,同时演示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危险性,使学生加深印象。

2.实施真实实验

模拟的实验虽然真实,但是毕竟不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的贴切,所以,在模拟的实验进行完事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的学习来制定自己的真实实验方案并递交给老师审批,如果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就可以进行真实的实验,在实验室的过程中,学生还要详细的记录自己实验的每一步,然后再拿自己的实验数据跟模拟的实验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还要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以及疑问。然后,在真实实验之后,学生再将自己的实验数据以及心得和疑问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与其他的学生交流经验、讨论疑问,最后,在学生们做出总结之后,教师再参与进来给予适当的指导,给学生们最权威的解释,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为了新课改的有效普及,从现在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开始深入的接触网络化教学,尤其是化学实验课程,更是应该将网络化教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塑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强.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辅助设计系统”的建构与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9)

[2]王盛.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资源网络化研究.社会科学,2012(3)

[3]魏明.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5)

[4]倪金芬.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学化学,2013(1)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教学法 工作计划 项目评价

[作者简介]刘学普(1978-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网络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网络应用;邵长文(1979-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教、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151-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岗位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涵盖范围广,内容复杂,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探索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一项重要实践。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多采用侧重理论学习的学科导向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始终扮演着传授知识的重要角色,缺乏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实验实训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缺乏“工作导向”,不注重“职业”与“技术”的结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这些都不适合高职学生基础薄弱、领悟能力低但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从而导致他们学完这门课程后对计算机网络还是很模糊,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将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成效。

三、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包括项目需求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工作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项目教学能有效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相关性和贴近度,整合知识、能力与素质,使得教学过程更容易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1)项目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2)项目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相联系,体现了校企结合的思路;(3)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联系起来;(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5)项目完成后有具体的成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6)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7)项目内容中含有学生从来未遇到的问题,但通过分析和努力又可以得到解决;(8)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四、项目教学法的项目设计

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认知学习规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应于一个大项目,即“企业网的组建与管理”,称一级项目。然后将一级项目分解成6个二级项目,再分解成若干三级项目,如表所示。

五、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自身行为的信息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负责教学的整体设计、组织和指导,并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如图所示。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组”,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与实践。首先确定最高责任者,即主讲教师。其次确定各项目组的组长,要求具有协调沟通能力。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制定本组的项目工作计划、分配任务、监督实施项目等工作。最后确定各项目组的成员,如布线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等,每小组 5~6人。成员合理搭配、能力强弱互补组合,项目任务落实到每位成员。下面以“小型办公室对等网络组建”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项目提出。项目由教师提出。在这一环节教师扮演“客户”角色,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项目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在本例中,“客户” 的公司规模小,只有10多台计算机,对网络性能要求不高,只是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包括资源共享和文件的传递及打印。项目组组长根据需求,了解办公室的分布、计算机的位置、对办公自动化的要求等,制定“需求分析报告”。

2.项目分析。在项目分析之前,教师就项目所需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进行项目分析打下基础。项目所需知识点从项目中来,打破传统知识体系,做到“需要什么讲什么”。本例中需要的知识点主要有:网络拓扑结构、IEEE 802.x体系模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交换机、打印机共享等。然后项目组成员根据需求分析报告,按事先分工,查阅对等网络相关工程资料,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选型、制订对等网络设计方案,并进行初步测试。测试通过后由组长统一意见,制订“项目工作计划”。

3.制订工作计划。项目组组长根据本组的设计方案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包括实训目标、项目设备及耗材、网络拓扑图、项目实施步骤及要求等。然后将制订好的工作计划交由教师进行审查,如不合格,重新讨论制订,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4.项目实施。项目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监督实施项目。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按照制订好的工作计划,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提供明确的“项目实施记录”。本例中,项目实施的步骤为:a.布线(包括双绞线的制作);b.硬件连接(包括机柜的摆放、网卡的安装、计算机与交换机的连接、打印机的连接);c.TCP/IP协议配置与连通性测试;d.设置计算机名和工作组名;e.设置文件共享;f.设置打印机共享;g.使用共享文件夹;h.使用共享打印机。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成员之间不但要完成各自的分工,还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对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项目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导、帮助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在最终成功地完成项目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5.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整个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对项目的评价一般有三种形式:项目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各项目组在完成“小型办公室对等网络组建”后,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从机柜、布线、水晶头制作、网卡安装、打印机安装等阶段进行项目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取长补短,拓展思路。

教师评价要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同时结合项目要求,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衡量,最终给出详细项目评价意见和分数。最后项目组组长根据项目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填写“项目评价表”,并对本组的完成项目的情况做最终总结,找出不足并形成“项目总结报告”。

六、项目教学法在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下面一些问题:(1)教师必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不但具备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还要具备项目经理意识,能够进行项目规划、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价。(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恰到好处。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学生要充分参与讨论和设计,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启发诱导而不是代替执行。(3)项目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计的项目要与时俱进,拟解决的问题要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项目时要结合岗位能力需求,并整合教材内容。(4)项目实施是动态过程,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并对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掌握实训内容与时间关系;认真检查每个环节的执行情况(包括检查“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工作计划”“项目实施记录”“项目评价表”“项目总结报告”等文件),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及创造性,锻炼他们自我监管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适应岗位的能力和参与社会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褚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林国.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化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Abstract: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ccupying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whol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is also the main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whole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is positioned as a course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whose task-driven mechanism is more suitable for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学;高职

Key words: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project-based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63-02

0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正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便利。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指挥者和监控者,网络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地位更得到了体现,因此,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和管理方法,是网络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介绍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常见服务器的配置、维护和管理,能利用网络互联设备组建和管理中小型局域网的方法。教学目的则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网络服务,组建公司的局域网络,并且能够维护和管理网络,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人员。

1 项目教学概述

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若干个项目案例,按照实际的方法与步骤展开教学并研究筛选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动手实践体验、思考内化吸收、综合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和课程整合实施的过程。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真真切切把课程引向了“综合实践”,步入“教学做考合一”的理想境地。项目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的培养。

2 《网络操作系统》项目教学

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网络操作系统》中所有的知识目标、素材目标和能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项目中,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相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5-6人为一组,指定项目组长,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共同完成项目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项目完成的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示,必要时可适当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能力知识、培养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全方位的体验。

3 具体实施

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教学过程中,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应遵循局域网的组建流程来设计具体项目。将整个课程教学分成三个大项目,然后将三个大项目又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如图1所示。下面就按照“子项目3:域的创建及管理”来举例说明其实施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步骤1:项目导入。

在这个阶段,首先由指导教师布置具体任务,提出问题;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步骤2:项目知识准备。

在这个阶段中,对项目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做基本介绍,加深学生的了解。

步骤3:域的安装。

在这个阶段,首先提出域的安装条件,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域控制器的安装,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步骤4:域的加入。

首先提出计算机加入域的必要条件,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加入域。

步骤5:创建域用户账户。

首先对用户账户进行介绍,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域用户账户的创建,再介绍域用户账户的管理方法。

步骤6:创建域组账户。

首先主要介绍域组的分类,然后指导学生创建域组账户。

步骤7:创建组织单元。

首先介绍组织单元的相关知识,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组织单元的创建,并完成组织单元的管理。

步骤8:组策略的创建及管理。

首先介绍组策略的相关知识及创建工具,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组策略的创建。

步骤9:组策略的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组策略的应用。

步骤10:课堂小结。

首先通过小组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给出学生完成项目的总成绩,最后对本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归纳,为后期项目的执行打下基础。

整个项目的实施流程,严格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六个步骤执行。学生在“步骤1”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完成项目的“资讯”阶段;项目的“计划”和“决策”两个阶段则在“步骤2”的执行过程中完成;在“步骤3~9”中学生必须完成项目的“实施”阶段;而学生在完成“步骤10”的过程同时,实际上就完成了项目的“检查”和“评价”两个阶段。

4 心得体会

4.1 项目课程教材的选取

项目课程教材应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材,教材的体系结构应该能够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这对课程教学的质量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教材的内容应该围绕某企业网络的组建和管理来展开,将企业网络的实际应用融入到整个教学的项目中,并且能够将项目按照具体的任务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来实现。

4.2 项目课程环境的搭建

虽说网络操作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但是也离不开硬件系统的支持。所以在搭建课程教学的环境的同时应该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即物理机+虚拟机的环境。例如,我们在进行“子项目5: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几台计算机(物理机),由一台计算机担任DHCP服务器,其他几台计算机担任客户机的方式来完成该项目的实验;又如,我们在进行“子项目10:存储安全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在虚拟机(VM)中添加虚拟硬盘的方式来完成“数据的备份与还原”的实验。

4.3 项目教学的执行

项目教学的六个步骤是相辅相承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其进行项目化教学,不仅可以完整体现真实的工作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完整思维。在“资讯”阶段,应当注意知识和信息的总量不宜过大;在“计划”阶段,因为是制订任务的初步方案,所以应当注意小组成员的参与性(初步方案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在“决策”阶段,因为是制订任务的最终方案,故而应当注重计划的可执行性;在“实施”阶段,应当注意学生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检查”阶段,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各个步骤中,应当注重学生各个阶段完成的进度和项目的实现情况;在“评价”阶段,注重学生的评价方法。

5 结语

项目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共同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学习态度。这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又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为寻求更适合的教学模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浩军.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版社.2005.

第5篇

关键词: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课程知识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62-01

慕课是一种参与者课程材料和资源、课程参与者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网络之中的课程,这种课程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较传统的课程规模大,且越大运行效果越好,课程通过讨论和交流的问题或主题将分散于各地的教师和网络在线学习者联系在一起。它是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一门在线课程,是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传统课程相比,慕课不提供学分,但是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提供相关认证。

一、慕课背景下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慕课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的教育业也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冲击。慕课有着其自身优势,由于大规模的开放,课程设置透明,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近年来逐渐进入到高中各门课程教学中。新时代背景下慕课的课程内容设置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

1、熟识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地位

教师应该钻研教材,熟悉和深刻了解高中课程知识内容,并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高中阶段的各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都非常紧密,逻辑清楚,每门课程及每门课程中的各个章节内容都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有着独立、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对高中阶段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适当安排,游刃有余。和传统课程生源较为齐平的现象相比,网络课程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注册,其来源更为广泛,差异性大,并且每个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对每项课程学习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的要求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让学生了解这一课程在高中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2、了解课程知识结构和知识点关系

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的课程将整个课程的知识内容细分为更小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短小、所含信息量小,为的是方便一些工作比较繁忙、无法抽出整块学习时间、基础较为薄弱的网上注册学习者接受、理解和记忆。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和清晰了解高中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之上把知识内容分割为细小的知识点,并且根据知识点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搭配,并在课程设置中给以说明,让注册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慕课课程的学生出于不同原因和需求选择课程,有些知识内容可能是他们学过的,他们可以跳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选择那些对他们来说没学过或没掌握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熟悉知识结构和知识点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将课程知识内容重新整合,把有逻辑关联的知识点组合成独立的知识群,并把知识群里知识点间的关系对学生清楚的说明,好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二、慕课背景下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

慕课课程的学习者来源广泛,其学习目的和学习基础差异性大,针对这一特点,构建慕课课程知识体系应该着重于下面几个方面:课程体系和课程地位、课程结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群的构建。

1、分析课程间的逻辑关联,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应该对课程教学和培养目标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高中阶段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课程的设置每一门课程之间都有着复杂的逻辑关联,在整个高中阶段知识体系中有着其独立的课程地位和作用,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关系的课程的拼凑。因此,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立足于宏观、长远的眼光分析该课程在整个高中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每个章节对学生完成高中阶段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在慕课课程中对各章节的地位做准确、简要的描述,使选修此课程的在线网上学习者能够依据自身的课程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

2、合理划分课程内容知识点

在熟悉各门课程及课程章节在课程知识体系和高中教学目标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对安排讲授的知识划分为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出于对网络在线课程用户无法利用整块学习时间学习考虑,划分的知识点要细小,不超过网络在线课时的10-15分钟,且每个知识点应该独立,不仅方便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也方便教师对教学。划分知识点时注意可以讲有逻辑关联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个独立单元的知识群落,而且教师应该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在网络学习课程中向学生进行详细和明确的说明,这样不仅有力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分配精力,也方便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3、构建课程知识点网络

将课程知识点划分出来之后,依照其相互紧密关系将知识点分为知识块或知识群,还可以将课程之间的关系采用纲要图表的形式把课程知识的脉络和逻辑关系向网络学习者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直观、系统的知识点网络,方便他们理解和记忆。

当今网络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发展,慕课在诞生、发展至今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以其不可抵挡之势给各个国家的教育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用户注册成为网络免费在线学习者,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慕课的盛行给高中课程的知识体系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各科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切记,构建专业、高质量的课程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课程学习,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郝 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 邓宏钟.李孟军.迟 妍.谭思昱.“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学研究,2013,(7):5-7.

第6篇

关键词:正式学习;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90-01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作为人们的日常工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高中的信息课程虽然作为一门非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其中重要性依然不能忽视。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采取好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非正式学习指的是在正规的教育机构以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或者地点进行学习的方式。对于当代高中教育来说,非正式学习对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尤为明显,是当下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1.非正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及改进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非正式学习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学习能力。这些在众多案例中都能得到体现,多媒体课无疑是学生们较为喜欢的一门高中课程,作为教程改革下的一门全新学科,其课程的生动性与主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在多媒体课上,教材中主要通过讲演互动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多媒体中呈现的内容相结合。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同样的位置上,使学习具有协作性和共享性。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由老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即享受到了开心与快乐,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又切实有效地学习到了本堂课程所教授的内容,真正做到了非正式学习在多媒体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非正式学习在多媒体课程中应用的改进方法,进行如下叙述:

1.1课堂任务布置上更加明确,使学生能更加明显的在课堂与多媒体的辅助下,找到正确的学习内容。

1.2培养学生自己探索未知,勇于正视困惑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以自己的能力,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1.3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尽量结合实际应用知识,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讲解。在培养学生非正式学习方法的同时,有效保证学生理解内容的正确性。

2.非正式学习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及改进方法

户外活动对于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广泛的意义,培养户外活动意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外界,同时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对于学习和精神素质都有很大帮助。非正式学习所倡导的也正是这种在户外探索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案例中,这一点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书法比赛作为一种常见的比赛活动,因其本身的文化魅力以及对于书法水品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活动宗旨,使得同学们对于书法比赛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比赛活动中,将自己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之间进行比较与评选,选出书法水品优异的同学予以奖励,对参与活动的同学都给与赞扬,活动本身在高中教学中展现了一种正能量和学习积极性的传播与影响,受到鼓舞、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往往都会通过书法比赛获得自身书法水品及学习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了将非正式学习应用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对于非正式学习在课外活动中应用的改进方法,进行如下叙述:

2.1课外活动中需要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水品,只有平等协助、共同交流和分享,学生才能在非正式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2.2营造良好的课外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好的在课外活动中广泛交流、积极探讨,有效合理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在探讨与交流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2.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老师更好的为学生树立技术应用观念,在非正式学习中,展开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构建教育新模式。

3.非正式学习在网络培训课程中的应用及改进方法

网络培训课作为国家课程改革中,信息化教育中重点需要培养的计算机课程教育,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关注与重视,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提高学习,如何在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做到自我提升,在众多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体现,例如:QQ作为当下热门的聊天交友工具,新时代网络背景下高效快捷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我们应该在高中课程教学中更好的加入这一元素。老师可以在QQ上布置作业,解答问题,批改试卷,然后将所有内容发给同学们查阅,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这样在促进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在非正是学习中构建了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达到了教育生活共同进步的效果。

对于非正式学习在网络培训课程中应用的改进方法,进行如下叙述:

3.1营造更多的网络交流服务平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利用网络优势,讲学习与兴趣相结合,建立互动教学新模式。

3.2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同学间的沟通情况,让同学间消除矛盾,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共同努力互助,共进共勉。

3.3将网络培训内容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在当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掌握课堂以外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4.结束语

通过长期在教学一线实践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等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实现全面的的发展。非正式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广泛应用,不管是在课程中,还是在课外活动,甚至在网络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课程基地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发展平台的确立、架构及建设策略。启东市大江中学于2012年获准为江苏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将发展平台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命脉”,取得了突出成效,开发的科技创新精品校本课程“学会发明”荣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本文以启东市大江中学实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建设为例,谈谈如何确立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平台,与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实践、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及建设策略,以期能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一、如何确立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应立足课程基地建设的义旨,确立适切的发展平台。平台是一种基础的可用于衍生其他产品的环境和发展载体。发展平台既是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又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实施途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肩负着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使命,以及时代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平台。启东市大江中学在实施江苏省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基地建设时,严格遵从课程基地建设的义旨,充分发挥学校传统、特色等教育优势,确立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融合的课程建模、资源开发、物化装备、项目实践、文化浸润和师资研修“六大平台”,形成了课程基地建设“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如图1),努力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教育环境的生态性,教育效果明显。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在确立发展平台时,要坚持五个“有利于”:(1)基于校本底色、课程统整、思维品质和技术创新,有利于“在重点打造特色课程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学术内涵,发展群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用更加积极阳光的探索心态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奠基”[3];(2)理念、方法、路径融合,有利于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提升课程教学的内涵,形成资源服务的网络;(3)展现知识生成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4)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5)整合单一功能、形式、内容的活动资源,有利于构筑综合、立体、互动、高效的发展平台架构。 

二、“六大平台”为基础的发展平台架构及建设策略 

(一)课程建模:构筑核心内容教学平台 

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基地建设需要科学的课程结构和合理的课程安排。课程的主题来源可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类型可以是单一学科课程或综合课程。无论选择什么课程内容,都需要从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出发,将现有课程基础与开发课程资源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不断试验改进,彰显特色,发掘优势,逐步形成以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重点,以相关课程为支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模型架构。启东市大江中学通过全面梳理提升“发明创造”等已有校本课程,结合新课程中“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和省市地方课程要求,新开发了“科学活动”等课程,并不断试验改进,打造出“学会发明”等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形成了由系列课程支撑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模型架构(如图2)。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在课程体系模型架构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在目标上,指向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人才培养,顺应时展要求,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在内容上,与现实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与科技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把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3)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探究与体验,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专业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事业使命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使学校成为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优化、社会资源整合的示范点。 

(二)资源开发:丰富基地课程资源平台 

第8篇

一、宣传内容

1、普通高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2、普通高中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3、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4、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标。

二、宣传方法

1、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宣传横幅、标语。

2、利用校内板报、墙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等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其相关宣传手册,传播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教育评价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3、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讲课、开讲座,通过动员大会、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等活动向学生宣传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4、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对新课程的各种疑虑,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

5、编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手册》寄送到学生家长手中。

6、召开高一新生家长会,对高一新生家长进行全员培训。利用家长会宣讲高中新课程基本理念和改革的主要内容,提高家长在新课程条件下指导子女学习的能力。

7、设立“家长信箱”,定期举办“家长接待周”,收集家长意见;开设新课程咨询热线电话,由专门人员为有疑虑的家长解困释疑;建立专题网页,编辑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信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网络资源。

8、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学校的课程决策可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选课和课程评价等更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课程资源的利用。让家长参与学生新课程教育,引导家长在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支持新课程实验。

三、实施方案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宣传与学习

1、在暑假期间,组织有关人员编印新课程实验宣传手册,以备开学后向高一年级学生和家长宣传使用。

2、开学初,在校园悬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宣传横幅,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园刊物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

3、开学报名注册时,给高一学生及家长赠送一份高中新课程实验宣传手册,使学生基本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模式。

4、第1周,召开新课程动员宣传大会,向高一学生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相关信息。

5、第2-4周,组织“新课程改革与自我成长”学生专题讨论会、座谈会:

利用4课时活动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先由学习小组讨论分析,然后班级沟通交流;

②利用2课时活动时间,由年级组长组织,年级交流沟通;

③由年级组长组织,各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骨干,深入学生中间,面对面开展研讨。

(二)提升学习方法教育

1、学习方法专题报告会(第5-6周)(报告人: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主要有:《新课程课堂学习模式》、《课外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学科学习方法简论》等。

2、每学段结束举行学生学习方法交流会,同时编印学生学习方法经验专辑,人手一册进行文本交流。

3、开辟“课改与学生学习生活”专栏,反映学生学习方法案例和动态。

(三)学习评价的教育与训练

1、编印《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习评价手册》人手一份发给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阅读,要求理解: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教师的意义,如何通过评价促进自我、同学、老师的成长。

2、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训练评价的方法和准确评价事物的能力。

3、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会构建自我成长记录袋,每学期末由班级和年级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交流活动。

(四)选课指导与选择成长之路教育

1、编印《选课指导》手册,在班主任指导下阅读,基本理解选修课程的模式。

2、召开学生专题报告会(第7-8周)(报告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主要有:《如何选定自己未来成长之路》、《各学科选修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等。

3、选课指导活动(组织者: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

4、选课咨询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宣传

1、召开学生专题报告会(第11-13周)(报告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主要有: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中学成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与方法、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发展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研讨会(14-16周):

⑴、由年级组与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综合课程案例,并由班主任作点评;

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提高自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讨;

第9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策

自2008年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乌鲁木齐市通用技术教师从无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日益提高,教学成果日益增多。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通用技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描述通用技术教师的现状,并提出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根据2012年《乌鲁木齐市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乌鲁木齐市共有公立普通高中38所,民办高中11所。公立学校共有通用技术教师37名,占全市公立高中教师总数的1.21%,其中3所学校有3名;7所学校有2名,14所学校有1名通用技术教师,14所学校不具有通用技术教师。民办高中仅1所学校有2名通用技术教师,5所学校有1名,5所学校没有通用技术教师。为了保障课程的开设,部分学校使用临时聘用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本研究针对随机选取的19所公立高中和2所民办高中的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通用技术教师性别上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异。

受调查的40名教师中,男性教师27名,女性教师13名,男性教师明显多于女性教师。在年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30岁及以下的8人;31~35岁的教师3人;36~40岁的教师8人;41~45岁的教师8人,46~50岁的教师6人,51~55岁的教师4人,56~60岁的教师3人。在年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通用技术教师学历上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多数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受调查的40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36人,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2人,大专以下学历0人。通用技术教师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在教师的职称分布上看,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具有中教一级职称的教师11人,具有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7人,不具备职称的教师2人,具有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0人。

第三,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分布较为分散,多是从物理和信息技术学科转过来的。

调查得知,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有6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19人,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10人,工科毕业的教师有4人,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毕业的教师2人,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2人,工科毕业的教师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地质。可以看出现有通用技术教师主要具有物理、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经历。教师原担任劳动技术学科教师的4人,原担任物理学科教师的14人,原担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15人,原担任其他学科教师或新入职教师的7人。可以看出,现任通用技术教师主要是由劳动技术、物理、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教师转行而来。有部分新入职教师直接进入通用技术教师岗位。

第四,通用技术教师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多数不担任行政职务。

调查显示,专职通用技术教师21人,兼职通用技术教师15人,临时聘用教师4人,外聘教师0人。说明通用技术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没有学校从外单位聘任通用技术教师。在通用技术中,承担行政职务的教师有9人,未承担行政职务的教师31人。

二、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教师作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而言,乌鲁木齐市暂未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通用教师队伍不稳定

学校对通用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没有长期的、整体的规划,将其他学科的教师调整到通用技术岗位上。学校没有明确其定位,教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一部分教师是兼任通用技术教师,没有从事通用技术教师的长期准备,而兼任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重视原学科而轻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本身由于担心自己职称、待遇等问题,对待通用技术课程继续执教愿望不高。部分教师是特岗教师或代课教师,他们从事通用技术教学但迫于编制的原因,还在不断找寻其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工作造成了影响。

2.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

通用技术专业在我国没有成为一级或二级学科,我国高等院校尚未设置通用技术专业,一些学校在其物理专业或教育技术专业中以“方向”的名义开设通用技术班,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远远没有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由于教师招聘制度等方面的制约,这些较为专业的通用技术后备教师多数没有走上通用技术教师岗位。昌吉学院2012年30名接受过较为专业的通用技术教育的毕业生1人进入通用技术教师的岗位工作。而现在中小学通用技术岗位上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过来的。一些教师往往把通用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普通学科的老办法去教学。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难度就更大,有时候根本无法应对而不开实践课。

3.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均衡

四年来,教师进入内地参加国家级培训机会非常少,省级规模的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仅开展了一次,由于名额的限制,不是每所学校的所有通用技术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调整,部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因调整而离开通用技术教师岗位,而新担任通用技术教师的人员却没有参加过培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出现了教研活动代替培训活动的现象。

三、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培养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成为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提高通用技术课程质量和保证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等待培养好了通用技术教师之后再开通用技术课程,要在开课的同时培养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

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固定教师相结合的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通用技术课程合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技术课程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以促进技术课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发展。建立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是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采取措施将具有通用技术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纳入教师队伍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三至五年内教师招聘过程中加大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招聘力度,解决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问题。避免由于招聘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流入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岗位上或未进入教师队伍,造成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给予特殊政策,解决疆内昌吉学院培养的通用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进入通用技术教师岗位工作,吸引国内高等院校的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来新疆工作。力争每所高中拥有一位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以专业毕业生为骨干,引领和带动学校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使之成为通用技术学科的中流砥柱。

2.利用高等院校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现有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在疆内,主要是昌吉学院承担了全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由于目前通用技术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仅一所高等院校承担培训职能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将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也能够参与到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中来。选择有资质的高等院校开设技术教育专业或者在其他相关专业中设置通用技术的选修课。并使之成为培养具有通用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常规渠道,在专业硕士(教育硕士)的培养中设置通用技术专业(或方向),以此全面实施现有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常规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

3.统筹各相关部门,全面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订全区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在培训内容、形式、监督、检查和培训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全面的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并督促落实。形成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三级的培训活动,开展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技能培训、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要注意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培训资源;要通过抓培训基地、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监控等有效措施,建立起以疆内专家为主的培训队伍,逐步实现培训队伍的本土化;参考其他省份在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方面的优秀经验;整合全疆高等院校、教科研院所、普通高中示范校的力量;教研部门、师范院校等要分工负责,积极配合,落实具体工作。

4.注重发挥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的功能

注重教师的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学习的方便和快捷,让更多的通用技术教师接受远程教育培训,使其在一边教学一边进修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渐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